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规划

2024-09-30

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规划(共9篇)

1.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规划 篇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和规划管理 12级资环 徐孝笑 1214021012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 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改革开放 30多年来,中 国以占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保障了国民经济 3倍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的高 速增长;在连续 30年农业灌溉用水量零增长的情况下,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1.2亿亩,实现 粮食增产 50%。中国以占全球 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 21%人口的温饱 和经济发展, 水利发展改革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这是中国对世界繁荣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但目前中国水资源问题仍然是限制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完善水资源规划体 系, 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与能力建设, 做好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工作仍然是政府的重点工程。

关键词:现状,节水,社会影响,管理制度,水生态文明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 960平方千米,江河湖泊众多,加之中国处在季风气候区域,受 暖湿气团影响, 使得我国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有充分的水汽补充, 降水量充沛, 成为世界上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 我国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 27115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6190平方千米, 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六位,但它面积辽阔,需要养育的人口众多,这就导致人均水资 源量较小, 居世界第 85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2100立方米, 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28%, 比人均耕地占比还要低 12个百分点;

我国曾经是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水 利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改善了水资源条件, 积极支持了社会经 济发展, 但从全国范围看, 我国仍面临着三大水资源问题:一是防洪标准低, 洪涝灾害频繁, 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威胁巨大;二是干旱缺水日益严重, 全国年平均缺水量 500多亿立方 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农村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三是水环境恶化。不少地方水资 源过度开发,像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 76%,淮河流域也达到了 53%,海河流域 更是超过了 100%,已接近或超过其承载能力,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水体污染严重, 2010年 38.6%的河长水质劣于三类, 2/3的湖泊富营养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 46%。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 我国的水问题将更加突出。总体看来, 造成我国水问题严峻形

势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 这与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有 关。二是人为因素, 这与经济社会活动和人们不合理地开发有关。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 增长时期, 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灌溉面积的扩大, 使得水资源 的需求量不可避免地迅猛增加。长期以来的水资源浪费, 过度开采, 废水排放等破坏了生态 系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二、水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

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等水问题严重威胁了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 展,其造成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紧缺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目前, 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北方地区, 水资源的开采量已接近或超过 了当地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同时, 水资源短缺引又起农业用水紧张, 北方地区由于缺水而不 得不缩小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次数, 只是粮食减产, 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 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2、水资源问题将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

自古以来, 水灾就是我国的众灾之首, 每次大的洪水之后, 不仅造成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 还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样, 水环境质量变差也会危及到人民的日 常生活稳定。2005年 11月,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造成哈尔滨市停止供水四天,进 而影响到下游以及俄罗斯部分城市的供水安全。另外, 导致中东战争的原因出石油之外, 关 键是水。约旦河流域是中东地区重要的水源地, 对于极其缺水的中东地区而言, 约旦河流域 水资源的争夺成为多次战争的焦点和最棘手的根源。可以说, 水资源的每一方面有与社会的 安全稳定息息相关。

3、水资源危机会导致生态系统恶化。

水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随着经 济的发展, 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了获取足够的水资源以支撑自身发展, 人类过度 开发水资源, 从而挤占了维系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水资源量, 结果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的 出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天然不足,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盲目开发利用水资源, 不仅造成水资源短缺,加重了水资源危机,同时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更进一步恶化。目前, 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系统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限制因 素。如果在水资源利用开发方式上没有大的突破, 在管理水平上没有新的转变, 水资源将很

难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他将威胁 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发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意义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是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 也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发展需求与水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节水是根 本性出路。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 式付出的代价过高, 部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民以食为天, 食以水为先。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 保障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亟待巩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 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40%和 50%,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之一 些地方农业用水粗放, 农业受制于水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只有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 才 能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 由于一些 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缺乏有效保护, 导致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只有 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才能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

2、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 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 面提高用水效率, 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保障经济社会长 期平稳较快发展。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 保障饮 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 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

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 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到 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 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 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

业增加值用水量(以 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 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 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 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 到 2015年, 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 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 加值用水量比 2010年下降 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3以上;重要江河 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60%以上。到 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 6700亿立 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 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80%以上, 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 标。

4、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1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2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3严格实施取水许可。(4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5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6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5、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1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2强化用水定额管理。

(3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 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

6、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1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2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3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小论文

7、保障措施(1)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监察、法制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 度的实施工作。(2)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抓紧制定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等管理办法,健全相关 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3)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4)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5)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

四、我国水资源新规划—中国七大流域综合规划 到 2020 年,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高;城乡供水和农业 灌溉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面保障;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效遏制,饮用水水 源区水质全面达标,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 面加强。到 2030 年,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基本建 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河流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水土 流失得到治理;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基本实现。规划突出了四个重点: 一是着眼于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能力。防御洪涝灾害、保障防洪安全始终是流域治理 的重点。目前七大江河流域已基本形成以堤防为基础、干支流水库为骨干、工程措施和非工 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蓄滞洪区安全建 设滞后,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病险水库隐患严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 威胁。针对这些问题,规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河道整治、湖泊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控制 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坚持工程措

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统一,防灾、减灾、避灾相结合,进 一步巩固防洪基础设施、加强洪水管理、建立健全流域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长治久安。二是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合理地开发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 益,是流域综合规划的主要目标。规划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的需要,小论文 合理确定开发利用的布局和方案,进一步完善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做好重大工程的经 济、技术、环境的可行性论证、协调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和生态环 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效 益。三是着眼于提高流域生态与环境的保护能力。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河流断流、湿地萎 缩和地下水下降等,是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规划针对不同流域的特点,确定了 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和纳污能力,完善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 度,加强水环境整治,注重恢复水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重点的 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维护河流的生态平衡,创建和谐、优美、健康的 水生态和水环境。四是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能力。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综合管理,是实现流域 治理、开发和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规划深入研究洪水的风险管理、水资源的管理、水环境 的管理、河道管理等社会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强化各项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法律。建立和 完善流域水事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风险的能力。建立和完善覆盖 全流域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防汛抗旱指挥、水资源调度等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 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

五、总结 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水与生态系统关联紧密,水量水质 变化敏感影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水的保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 需要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 承载能力相协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内容,划定红线,加强制度建设与行为约束,最严格 制度实施的关键是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严格管控。优化水资源空间布局,促进生态自然修 复。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水资 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

保护规划及水功能区划,以自然河湖水系、大中型调蓄 工程和连通工程为依托,重点推进规划确定的河湖水系连通骨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小河 流水系连通,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循环通畅、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提 高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推动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快城镇水源建设和保护,建

小论文 立健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因地制宜,精心规划,统筹实施。必须以理念和认识的提高为长效机制,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要加 大水情教育工作力度,开展水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自觉性,营造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社会氛围。要充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根据现有制度科学管理水资源,国家强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好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工作,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规划 篇二

1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下面就各种问题中挑选出一些具有共性的, 进行深入的剖析, 找出问题的本源。

1.1 高素质人才流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对人才的极大需要, 人才对社会的认知和工作观念的转变以及人才招聘方式的改变, 都对行政事业单位人才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人才的流失。行政事业单位人才流失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就是工资待遇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留住人才就要给员工提供和付出劳动相当的工作报酬, 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一味的压榨员工, 又想多干活, 又不给吃饱饭, 最终只能是流失人才;其次, 行政事业单位不能给人才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不能够知人善任, 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一个问题, 这些行政事业单位都缺乏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 通常只是招进了人才, 但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 对人才不够重视, 也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1.2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不健全、不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规划管理不健全的情况, 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有, 管理状况肯定是参差不齐的, 但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划并不是每个行政事业单位都有的, 往往侧重于短时间内的一些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一些长远的经济效益, 缺乏对人才的职业规划。高素质的人才由于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愿景方面的规划, 很容易跳槽, 行政事业单位只有继续招聘继续培养, 等培养的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 人才又会去转岗, 行政事业单位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十分的不利。

1.3 缺少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文化认同感

上文提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对人才职业发展的规划, 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人才的流失, 是因为制度方面的原因的话, 那么人才缺少对行政事业单位文化的认同感, 就是内部培训的问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凝聚力, 主要来源于员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认同和行政事业单位文化的认同。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建设行政事业单位文化的过程中, 对行政事业单位文化的核心作用认识不足, 常常只偏重于对一些物质层面上的建设, 而缺乏对精神层面上建设, 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文化没有起到加强员工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作用。

2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剖析, 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 可以“对症下药”做好精准解决,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因素的影响,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 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来提高和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挥人才的潜能, 为行政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2.1 加强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

针对人才流失问题, 上文也分析了人才流失的原因, 通过原因找办法。首先, 要从人才的工资待遇入手, 从工资入手并不是一味的提高工资, 而是基于员工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贡献大小,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加强对员工的薪酬管理, 在提高薪酬的同时考虑人才的成本问题;其次, 要建立员工的考核激励机制, 给员工更大的平台, 去挖掘人才的潜能, 为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同时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对提高员工薪资和提高员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认同感大有裨益, 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 使员工能够更好的定位自己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地位, 达到人尽其用的效果。

2.2 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规划

作为单位要从单位发展的全局出发, 着眼于行政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长远需要, 从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全面下手, 制定出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规划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计划。立足全局, 从长远出发, 首先是要培养人才, 其次是合理使用人才, 最后是要留住人才, 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人才培养生态。

2.3 转变思想观念, 着力加强人才对行政事业单位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员工不断培训, 来加强员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认可和对行政事业单位文化认同感, 用这种方式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宿感。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结合单位实际, 揣摩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心理, 制定出既贴合实际符合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和核心经营理念, 又能得到行政事业单位员工认同的行政事业单位文化内容。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行政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加, 未来围绕人才竞争的会越来越多。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断查漏补缺, 确实为行政事业单位留住人才, 进行合理的人才优化配置, 知人善任, 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 发挥人才的作用, 为行政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对职业的理解不断改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涉及到单位整个人力资源的规划、预测、设计、分析, 以及成本核算、资源维护、人员甄录、统筹配置等等, 本文作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多年, 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十分的熟悉, 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当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问题, 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剖析,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享给大家。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文斌.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单位导报, 2013 (09) .

[2]韩进.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与科技, 2014 (03) .

[3]郭芳.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04) .

3.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规划 篇三

一、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制工作的重点

围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和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增强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依法公正受理审理案件,以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行政复议的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做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劳动合同法〉办法》的调研起草工作,推动尽快出台。此外,还要加强规范性文件法审、评估和清算工作。二是加强规范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规范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三是努力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着力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切实提高行政复议水平,高度重视和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树立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二、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工作目标

坚持执政为民,以“深化政务公开,畅通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服务”为目的,加强政民互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窗口的规范管理,确保窗口无超时办件、无投诉现象。二是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活动,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保障方案审核工作。三是按照自治区的部署,继续深入推进扩权强县工作,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四是做好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和项目操作规范修订工作,贯彻落实好自治区明确的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文件。五是积极开展政务服务窗口的“创先争优”活动,认真组织实施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评议评价活动,组织窗口工作人员深入企业送服务;召开服务相对人座谈会,吸纳促进窗口工作的意见建议,打造政务服务意识更强、政务服务水平更好、群众满意度更高的政务服务窗口。六是加强对本系统基层政务服务工作的检查和指导。促进广西人社系统政务服务窗口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宣传工作总体安排

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着重抓好政策解读、舆论引导、典型宣传、文化培育等工作,切实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群众性和实效性。加强策划,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对外宣传工作新发展,为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按照《2013年全区人社系统宣传工作要点》,加强人社系统宣传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不断提高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广西人社系统在各级领导、社会和公众中的形象。二是创新宣传工作的方式和形式。要加强策划,突出重点、亮点和政策宣传。紧紧围绕人社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找准切入点,创新宣传形式,组织打几场宣传攻坚战役,抓住走在全国前列的亮点、重点工作和政策,搞好组织策划,让领导干部和先进典型走进电视台、电台、网络进行专题宣传和系列宣传。要进一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格局。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争取各大媒体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大力支持。要善于跟媒体打交道,切实加强对新闻单位的联系与服务。要加强各级网站和各类本系统媒体建设工作。全区人社系统要大力支持区厅门户网站建设,积极向门户网站输送稿件和相关信息,及时答询网民关注的各类信息,切实把回应网友的关注作为转变作风的措施来抓好。完善广西电视台驻本厅电视台记者站建设,探索开展自办视频访谈节目。同时,要支持做好报刊发行宣传工作,努力提高人社报刊的覆盖面。三是创新各类宣传形式。通过文艺表演、演讲和以案说法等群众喜见乐闻的形式,深入基层企业和用人单位宣传人社法律法规和政策,在经办机构和基层社会保障所印发资料。四是完善宣传工作机制,形成宣传合力。宣传部门要发挥指导、组织、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做好重大政策、重要活动、重要工作的宣传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各业务部门要对推进本业务政策、活动、工作的宣传工作负责,各部门单位要在本厅、局的领导下,形成宣传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单位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大家要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把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宣传合力。五是提高宣传效率,强化激励措施。要坚持定期新闻发布(通报)制度和不定期的专题新闻通报制度;进一步推进与新闻单位合作机制建设,通过专题策划会、调研会等,共同谋划开展宣传工作。建立完善宣传奖励和新闻发稿通报机制,争取对对外宣传报道、网站信息发布、网上问题答询等多种方式给予奖励和通报表扬;进一步调动本系统工作者积极性,进一步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六是进一步加强舆情监控工作,提高舆情引导能力。进一步完善舆情监控和报告制度,完善舆情监控和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对重大舆情舆论的正面引导。七是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积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建设工作。八是组织做好2013年度“六五”普法考试工作,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和培训工作。

四、调研工作的总体思路

4.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规划 篇四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领会“十二五”规划对社会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十二五”规划建议,启动“富民战略”和“内需战略”,从过去更强调经济增长,而以后将更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惠及民生,过去更强调强国,以后将更强调富民。启动内需是强调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这些都需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更多老百姓有更高购买力,才能实现富民战略。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现阶段,社会保障除了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解除国民后顾之忧外,更主要的是承担着调节收入分配并促进财富得到合理分配的职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是普通居民与劳动者收入低、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而这三大问题均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欠公平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十二五”规划的关系,全面认识社会保障的收入分配功能,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围绕xx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正确认识社会保障事业的定位,以指导我们开展工作。

二、做好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基金管理工作

实施市政府颁布的养老、医疗(职工医疗、城乡居民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市级统筹工作方案,实现基本制度、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经办服务、基金核算和信息系统“六统一”。

(一)统一全市会计核算财务软件。通过省计财处统一全省会计核算软件的契机,调整原来的财务核算方法,制定全市会计核算规范,做到全市财务数据资源共享,加快数据上传速度,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二)抓好全市各险种历年结余基金上划市财政专户工作。XX年我市上述险种已先后实现了市级统筹,提高了社会保险的抗风险能力,但在移交各险种历年结余的基金仍在签定移交管理协议过程中,明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要检查督促未按规定签定移交管理协议和不按规定上划历年结余基金的市区,必须按市级统筹的规定做好历年结余基金上划市财政专户工作,真正实现基金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目标。

(三)完善各险种市级统筹后各市、区支付待遇所需周转金的安排工作。实行市级统筹后,各市、区支付待遇所需的资金都由市来统一安排,要做好此工作,一是要合理确定周转金额度,协调财政预留充裕的资金用于安排各市、区支付待遇所需周转金;二是理顺周转金申请和下拨程序,确保周转金按时划拨到各市、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户。

(四)以城乡统筹为依托,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体系。按照“省、市两级管理,县、镇、村三级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配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完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理顺从征收到支付的基金运作流程,提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保险城乡统筹、一体化服务建设步伐。

三、努力改进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各项待遇结算支付工作

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是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要不断健全制度,还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改进管理,为参保者和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使社会保险全方位发展。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新开展的社保业务逐年增加,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求助等。这对基金管理科的待遇支付和与定点医疗机构的结算工作都带来较大的压力。明年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的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在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和采用转帐方式支付各险种待遇方面,充分利用网上银行支付的优势,提高结算效率;在银行代发养老金和失业金方面,要加强与业务部门和代发银行的联系,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按时将资金划拨到代办银行,确保养老金和失业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对小额现金支付方面,简化手续,尽量满足参保人的要求。

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以推行社会保障卡为契机,重新规划与各经办银行的合作方式,争取主动,充分利用银行的专业技术、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等优势,以为参保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服务为目标,探索建立一套社保部门、银行、参保人三赢的社保服务合作机制。

四、做好基金预算工作,研究探索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方式

合理测算基金收支规模,探索如何科学提高待遇、分类别提高待遇的方法,推动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投入机制,努力提升社保资金的运行绩效。随着社保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有顺畅的筹资渠道、充足的资金供给、可靠的增值手段,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保险资金的支撑能力。我们要积极争取财政继续加大对社保的投入,以及争取通过省统一安排的无风险投资以增值。平时在确保正常运作所需基金的情况下,向财政提出基金增值保值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地选存不同档次的定期存款,使社保基金最大限度地增值保值。

五、确保基金安全有效

以规范经办行为、防范基金风险为重点,加快构建服务、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经办组织架构,建立内控“一把手”责任制,对重点业务高风险经办环节开展实时监控,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和稽核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部门协作,建立数据对比纠错机制,开展数据清理,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组织开展稽核内控检查,落实社会保险三方统一对账工作,强化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有效。

(四)以城乡统筹为依托,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体系。按照“省、市两级管理,县、镇、村三级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配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完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理顺从征收到支付的基金运作流程,提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保险城乡统筹、一体化服务建设步伐。

三、努力改进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各项待遇结算支付工作

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是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要不断健全制度,还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改进管理,为参保者和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使社会保险全方位发展。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新开展的社保业务逐年增加,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求助等。这对基金管理科的待遇支付和与定点医疗机构的结算工作都带来较大的压力。明年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的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在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和采用转帐方式支付各险种待遇方面,充分利用网上银行支付的优势,提高结算效率;在银行代发养老金和失业金方面,要加强与业务部门和代发银行的联系,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按时将资金划拨到代办银行,确保养老金和失业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对小额现金支付方面,简化手续,尽量满足参保人的要求。

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以推行社会保障卡为契机,重新规划与各经办银行的合作方式,争取主动,充分利用银行的专业技术、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等优势,以为参保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服务为目标,探索建立一套社保部门、银行、参保人三赢的社保服务合作机制。

四、做好基金预算工作,研究探索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方式

合理测算基金收支规模,探索如何科学提高待遇、分类别提高待遇的方法,推动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投入机制,努力提升社保资金的运行绩效。随着社保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有顺畅的筹资渠道、充足的资金供给、可靠的增值手段,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保险资金的支撑能力。我们要积极争取财政继续加大对社保的投入,以及争取通过省统一安排的无风险投资以增值。平时在确保正常运作所需基金的情况下,向财政提出基金增值保值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地选存不同档次的定期存款,使社保基金最大限度地增值保值。

五、确保基金安全有效

5.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规划 篇五

面对突发事件的挑战,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掌握我县应急管理资源状况和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我办对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工作现状

(一)应急预案基本完善。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相关部门共编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xxx余件次,县政府在xxxx年组织修订了xx县总体应急预案x个,县专项应急预案xx个,各镇办、各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xx个。形成了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为应对突发事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预警能力有效提升。

进一步完善了县气象局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高了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主汛期和森林防火期来临之前,及时排查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矿山尾矿库等重点区域,建立健全重点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大大提升了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

(三)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建立了县、镇(办)政府联动应急值班网络,严格执行xx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渠道畅通、领导指示传达及时。近年来,先后成功处置了xx镇中心校部分学生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事件、多起农民工讨薪等应急事件xx余起,有效防止了事态扩大、降低了事故造成的损失。

(四)联动机制初步形成。

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要求,县上成立了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全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根据灾情,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部门、镇办积极开展救助和善后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全县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地组织开展了森林火灾、防汛抢险、地质灾害紧急撤离避险、学校火灾事故、消防演练及器材展示、冬季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等实战演练活动xx余场(次)。

(五)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全县先后创建了x个“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xx县城区第三幼儿园)和x个“市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xx县城区第三小学、xx县公安消防大队、xx县xx街道办事处)。xx街办正在申报省级应急示范点,目前各项创建任务已完成并通过初验。

二、存在问题

(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全县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工作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九个镇办和相关应急部门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某些镇办没有日常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有的部门还未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全县应急联动响应机制不够灵活,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有的部门之间联动运行不充分,还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

(二)演练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

这些年全县各种应急演练也搞过很多次,但许多演练都只限于日常容易见到的普通突发事件,对一些无法预知的和复杂的突发事件没有演练到,从而影响了现实中事件的处置效率;有的演练只注重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救援工作,忽视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演练,从而造成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的协作没有做到无缝对接。

(三)救援能力急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全县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分布在公安消防、医疗卫生、森林防火等少数部门或企业,既没有形成完整的应对和防范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除了救援力量薄弱外,救援能力也不够专业,大部分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应急救援技能不足,不能满足复杂事故灾难救援工作的需要。同时,整体救援装备水平不高,特别是矿山救援、消防救援、危化品处置等需要的特种设备和装备不足,不能很好满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需要。

(四)应急值守再需进一步强化。

个别单位对应急值守工作重视不够,存在值班安排不合理、请销假手续不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不及时等现象。有的单位值班人员不在岗、电话无人接听,严重影响了信息的上传下达,阻碍了政令畅通。有的单位,主要领导请假不履行手续,说走就走,有的领导虽然履行了请假手续,却逾期不归,严重影响了整个单位的整体风气。有的单位缺乏敏锐意识,有时存在将一些自认为达不到上报标准的突发事件不进行上报的情况。有的事件虽然上报了,但往往只注重现场处置,忽视随同报告,影响了突发事件信息的时效性。

(五)隐患排查仍需进一步深入。

一些干部认为突发事件无法预知,发生突发事件及时处置就行了,因此降低了对安全隐患排查的标准和要求,使得排查工作走了形式,未达到及时发现并处置苗头性问题的目的。例如xxxx年发生的我县xx镇中心校部分学生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事件,当时有xx名学生疑似有发热症状,县政府及时、准确、果断作出响应,才将事件的损害度降到最低。若平时隐患排查做得好、做的经常、做的细致,及时发现自备水源遭污染,及时更换水箱、水源,该事件是完全能避免的。由此可见,平时隐患的排查很重要,切不能忽视。

三、措施建议

(一)建体制,提供环境保障。

结合县上实际,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各有关单位职责任务。县应急办要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综合协调本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测、报、预、救”四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各成员单位要有专人负责应急工作,负责上报应急信息、参与应急预案的修订和突发事件的演练;各镇办也要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本镇办的应急值守和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理和上报,为本辖区的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二)建队伍,提供人员保障。

要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建立由重点领域专家学者或实践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参谋、智囊作用,提高应急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要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建设一批关键时刻调得动、用得上、顶得住的高素质救援队伍,加强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卫生与食品安全等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建设。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和管理。要加强应急信息队伍建设。建立应急信息员管理制度,明确信息报送的流程和规定,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高效快捷,为处置突发事件赢得时间。

(三)重演练,完善应急预案。

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为应急演练提供依据。按照国家提出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急预案体系要求,切实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并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估论证,不断加以完善,为下一步的应急演练提供指导。其次要提升演练质量,为完善各级预案搭建桥梁。加强对处置突发事件的研究,掌握特点和规律,做到演练思想贴近实战,演练场景贴近实地,切实提高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对应急预案演练所需的物资、设备、人力、技术等方面资源合理整合,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把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并结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及时完善对应的应急预案,切实做到预案和演练的深度融合。

(四)强值守,筑牢安全屏障。

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务值班工作的责任感,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严肃值班工作纪律,确保领导在岗带班、值守人员xx小时在岗值班,杜绝脱岗、漏岗和顶岗等现象发生。要认真做好主要负责同志外出请假报备工作,严禁不报备、漏报备、迟报备等问题发生。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切实增强信息报送工作的敏锐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严格落实较大突发事件信息x小时内报告,敏感事件和重特大突发事件即发即报。对要求核实的信息,要在xx分钟内电话报告核实情况,必要时书面报告。

6.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规划 篇六

人力资源管理科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人力资源管理科在局长和分管副局长的领导下,认真做好各项业务工作,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一、主要工作与做法

(一)较好完成政府雇员招聘试点工作。

1、贯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满足我市中心工作或重点项目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根据市领导指示要求,我们拟定《儋州市政府雇员招聘试点工作方案》,并获得市政府批准实施;

2、认真做好政府雇员报名与资格审查,以市住建局、国土局为试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0名政府雇员(每个单位10名),热情做好报名服务工作,按招聘条件,严格审查把关后,符合报考职位有12个,报考人数有394人,经审查符合条件有391人;

3、认真组织好考试。一是制定具体笔试、面试实施方案;二是组织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参加笔试;三是组织做好改卷工作;四是按招聘职数1:3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共34人参加面试(其中2人弃权);

4、按考试成绩确定拟录用人选12人;

5、做好拟录用人员政审、考核与体检;

6、将拟录用人员上报市政府批准后,办理聘用手续。这次招聘共12名,其中市住建局7名,市国土局共5名。

(二)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实行事业单位进人考试制度。

1、上半年先后制定了4个招聘方案。(1)《儋州市公共卫生紧急救援中心和儋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方案》,各拟定招聘3名和5名工作人员;(2)《儋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7个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方案》7个单位拟招聘15人;(3)《排浦、峨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定向招聘人员实施方案》,为维护社会稳定、拟向市技术监督局改革分流待岗人员41人,和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农业服务中心竞岗落选人员18名,定向招聘5名工作人员(其中排浦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招聘2名,峨蔓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3名工作人员);(4)《儋州市福利中心定向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方案》,拟从福利中心在岗与临时14名工作人员定向招聘3名工作人员。

2、已核准卫生系统组织实施6个单位,14个职位共18人的招聘工作,目前正积极组织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

3、目前我们科室正组织排浦、峨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市福利中心定向招聘报名与资格审查的工作。

(三)认真做好3个单位人员划转工作。

1、根据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有关文件规定,为2个单位96名人员办理了划转手续。具体是:(1)为松涛水库派出所王泽元等16名民警划转市公安局办理手续;(2)为

原农税所80名人员随机构划转财政所管理办理手续。

2、办理了海南省级番加森林管理所人员23名人员划转省林业局管理的手续。

(四)积极探索做好事业单位人员管理。

1、为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我局会同公安局联合转发了《海南省事业单位招聘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今人原则与要求。

2、为市政府办市职业技术学校、市第一中学、市广播电视台办理了4名人员辞职手续。

3、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5名办理了财拨工资手续。

4、为镇农业服务中心竞争上岗172名人员办理上岗手续。

(五)认真做好干部人事档案装订工作

为做好干部档案,迎接省的检查,我们先后从财政系统、农委、教育系统先后抽调8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同志装订干部档案,仅3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2000个干部档案整理,为1900多名干部追补材料,配备和完善档案设施,进一步规范了干部档案管理。

(六)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了人员流动手续。

1、办理了市内人员流动54名;

2、市外调入本市3人,调出市外15人;

3、办理新录用公务员安排手续28人;

4、招聘机关、事业单位工勤16人。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特别是在政府雇员招聘工作中,完成较好,深受群众好评。主要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二是坚持公开透明,接收群众监督。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做好雇员后续服务,规范干部档案管理等在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完成今年事业单位各项招聘工作。主要做好指导卫生系统单位招聘工作;做好排浦、峨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市福利中心定向招聘工作以及做好部分事业单位招聘工作。

2、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干部档案,做好迎接省的检查。

3、按规定程序办理人员流动手续。

4、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科

7.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规划 篇七

景宁县土地总面积292万亩, 其中林业用地2 4 2万亩, 占总面积的8 3%,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森林面积227万亩, 林木蓄积757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77.9%, 是浙江省的重点林区县之一, 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 资源林政管理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 并且, 在之前体制下, 大部分基层资源林政管理职能由原区域林业工作站和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 林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改变, 原区域林业工作站撤销, 乡镇林业工作站实行“条块结合, 块管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为理顺林业行政执法关系, 2009年, 根据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林业行政执法的实施意见》 (景政发[2009]46号) 文件精神, 县林业局将相关执法权限赋予乡镇人民政府, 原由区域林业工作站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全部划由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 对本乡镇范围内的林业案件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查处, 初步形成了新的资源林政管理行政执法体制。

在体制转变过程中, 县林业局、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等林业行政执法单位在资源林政管理上发挥了应有作用, 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实施林业行政许可中承担完成了大量工作。主动开展了源头管理, 严格控制了林木采伐, 加强了林地征占用管理, 依法查处了林业违法行为。据统计, 2 0 0 8年全县发放商品材林木采伐许可证2239份, 发放林木采计划100769立方米 (材积) , 非商品材林木采伐许可证3 6 5份, 发放林木采伐计划3 2 9 7立方米 (蓄积) ;毛竹采伐许可证174份, 发放采伐计划135.7万株;林地审批1 3起, 面积2 4.8 7 7 2公顷, 收取植被恢复费278.921 6万元;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 4 7 6起, 罚没款113.7万元。2009年发放商品材林木采伐许可证2172份, 发放林木采计划6 7 7 2 5立方米 (材积) , 非商品材林木采伐许可证94份, 发放林木采伐计划6 2 1立方米 (蓄积) ;毛竹采伐许可证177份, 发放采伐计划138.25万株;林地审批5起, 面积9.56 33公顷, 收取植被恢复费179.33万元;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 1 5 7起, 罚没款8 9.4万元。

然而, 由于林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变, 很多关系还没有理顺, 工作开展还不是那么顺利。目前,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县林业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了相互沟通交流, 不断地探索全县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新模式。

2、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2.1 存在问题

从资源林政管理对象来看, 一是乱砍滥伐林木现象依然存在, 无证偷运超运木材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二是生态公益林边享受补偿边违法采伐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收购无合法来源证明木材现象普遍存在;四是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等违法用地行为屡禁不止等等。从管理主体上来看, 主要是采伐作业设计不规范, 采伐监管不到位, 对违法林业行政案件不主动查处, 部分乡镇相关人员存在失职或渎职行为。

2.2 原因分析

2.2.1 管理体制影响

乡镇机构改革后, 原主要承担资源林政管理大部分职能的五个区域林业工作站撤销, 乡镇林业工作站也由县林业局条管为主转为乡镇块管为主, 县林业局对乡镇林业工作站只有业务指导的权力。我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除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外, 只有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才有真正的林业行政执法权, 乡镇人民政府和乡镇林业工作站一般没有直接的林业行政执法权。而林业行政许可、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又多, 且执法地域、对象或管理相对方又遍布全县2 2个乡镇 (管理区) , 由县林业局直接行使林业行政执法权根本不可能。2009年, 虽然完成了所谓的林业行政赋权, 但没有办理正式委托手续, 委托执法未真正成立, 乡镇政府林业行政执法权利义务尚不明确。同时, 部分乡镇领导认识上也存在误区, 认为资源林政管理是林业部门的事, 与乡镇无关, 导致在工作安排上将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全部安排驻村或承担其它工作, 根本不考虑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迫于体制的制约, 在人事、待遇都在乡镇统一管理下, 只有先完成好乡镇交办的其它工作, 而把林业工作当“副业”来抓。

2.2.2 组织机构影响

乡镇机构改革前, 全县设有五个区域林业工作站和24个乡镇林业工作站, 在岗人员1 5 3人, 改革后, 全县只有2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 在编人员77人, 缩减76人, 给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开展带来相当不利。同时, 乡镇林业工作站挂在乡镇农村技术服务中心内,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镇内设机构, 更不是独立的工作机构, 而乡镇政府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必须由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 在机构主体地位十分不完全的情况下, 工作很难开展。另外, 由于林业工作艰苦性和风险性并存, 很多人不愿从事乡镇林业工作, 乡镇林业人员在册不在岗现象比较普遍, 有的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不到2人, 有的乡镇没有明确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人。依据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一般不得少于2人, 在乡镇林业工作站不到2人的情况下, 乡镇人民政府就无法开展林业行政执法工作。

2.2.3 设施条件影响

林业行政案件既有来自举报、控告, 又有来自乡镇林业工作人员的调查发现。要通过调查发现林业行政案件, 以及对举报、控告案件进行调查, 就必须经常下村上山。下村上山离不开交通工具, 而全县2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均没有交通车辆, 一般乡镇人民政府也只有一辆车而已, 车辆的缺乏给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开展带来被动。由于设施条件限制, 乡镇林业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好林业工作职责, 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2.4 人员因素影响

现有乡镇林业工作站在编人员77人, 主要在上世纪八十年初通过招聘、接班进来, 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文化程度, 普遍为初级职称, 大部分年龄在50岁左右, 文化素质偏低, 年龄结构不合理。而林业工作技术性很强, 特别是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既要懂林业技术知识, 又要懂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虽然通过平时学习和积累培养了部分技术骨干, 但相当部分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相关技术和法律法规知识还是似懂非懂。有的乡镇二三个人中连最起码的采伐作业设计也没有一个人做得来, 需要时还要请外乡镇或其他懂技术的退休人员来帮忙。有的乡镇现有林业人员中只有一个人取得林业行政执法证, 有的甚至没有一个人有林业行政执法证。作为林业行政执法人员, 有不少人员还不能独立完成调查笔录的制作。这些情况给强化乡镇资源林政管理带来不少难度, 往往会造成对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经常疏于管理, 或管理不到位, 甚至违法执法。

2.2.5 管理机制影响。

据调查统计, 2006年全县调处林业行政案件3458起, 罚没款291.8万元;2007年调处林业行政案件2523起, 罚没款225.7万元;2008年调处林业行政案件1476起, 罚没款113.8万元;2009年调处林业行政案件1157起, 罚没款7 9.5万元。从以上统计数据看出, 乡镇机构改革前后全县调处的林业行政案件和收取的罚没款数量相差极大, 这主要是各乡镇调处的林业行政案件极少, 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调处的林业行政案件也在减少。造成这种差落, 除受管理体制转变影响外, 根本原因还在管理机制上出了问题。林业行政案件处理必须搞好调查取证, 在工作中往往要跋山涉水, 夏顶炎热冬冒风雪, 不分昼夜, 甚是辛苦。改革前, 林业行政案件罚没款可按60%左右比例给具体执法单位提成, 用于弥补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经费不足和相关工作人员野外工作或超时、超强度工作补贴, 改革后, 这种激励机制被取消, 严重影响了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特别在乡镇, 要调处林业行政案件必须经常深入乡村, 而乡镇工作经费实行个人包干制 (没有考虑林业人员工作量) , 没有充足的工作经费, 林业人员承担艰苦的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工作补贴, 就连正常的工作经费都得不到保障 (多工作就要多自负费用支出) 。在这种情况下, 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就不可能主动开展工作。

2.2.6 监管制度影响。

机构改革前, 县林业局将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作为对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检总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和区域林业工作站等单位的主要考核内容, 年年实行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作出奖惩。各区域林业工作站也对所辖乡镇林业工作站实行考核, 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当时, 在资源林政管理过程中, 不作为现象极少。机构改革后, 在体制转变过程中, 县政府对对林业行政处罚、林业行政许可等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也重视不够, 没有把它们作为乡镇政府的重要年度考核内容。乡镇政府对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缺乏对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本职业务工作考核。在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 乡镇政府重视与不重视一个样, 林业工作人员管与不管也一个样, 造成有些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案件的发生视而不见、不闻不问, 对社会举报或控告的林业行政案件也相互推诿或敷衍了事。

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3.1 是保护资源, 美化环境, 改善生态的需要

森林是环境的基础、生态的支撑。只有深化资源林政管理, 减少乱砍滥伐林木和非法猎捕野生动植物, 杜绝非法占用林地, 保护森林资源要素, 保持生物多样性, 才能优化美化环境, 改善生态。景宁县是全国生态第五县, 强化资源林政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 优化环境要素, 对保持或提高生态优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2 是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关系, 促进林农持续增收的需要

景宁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 传统的习惯和特有的地理条件, 使农民靠山吃山现象依然长期存在。据第六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结果得知, 全县林分质量不高, 亩均蓄积只有3.14立方米, 远远低于全国的5.2立方米/亩, 保护和利用矛盾相当突出。要使农民在林业上继续保持增收, 除加强资源培育外, 必须进一步加强资源林政管理, 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关系。

3.3 是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林业的需要

深化资源林政管理其实质就是通过理顺行政执法关系, 明确相关执法主体职责, 按照法律法规规定, 抓好资源林政管理。这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林业的要求。只有这样, 才可以通过惩处林业违法行为, 减少林业行政案件发生, 促进资源保护。同时, 通过严格执法, 杜绝执法主体违法和执法人员失职、渎职, 确保合法执法。

3.4 是实现全力“建设森林景宁、弘扬生态文明、实现强林惠民”目标的应有之意

资源林政管理是保护森林, 优化资源, 促进农民增收,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 景宁县正在全力“建设森林景宁、弘扬生态文明、实现强林惠民”目标, 在具体工作落实上离不开深化林政资源管理,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保障现代林业建设目标的实现。

4、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总体目标

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 在林业行政执法中处于主体地位。根据林业发展要求, 结合景宁县实际,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推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为建设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物质支撑,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努力实现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森林生态功能增加、森林物质产品增加、森林文化产品增加。

5、具体措施和建议

5.1 完善行政赋权, 理顺执法关系

根据实际操作, 野外用火许可证、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蓄积300立方米以下已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按照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林业行政执法的实施意见》 (景政发[2 0 0 9]6号) 文件精神, 原区域林业工作站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全部划由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 对本乡镇 (管理区) 辖区内的林业案件由乡镇 (管理区) 人民政府负责查处。县人民政府应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野外用火行政许可委托书, 并牵头组织县林业局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林木采伐行政许可委托书和林业行政处罚委托书。通过补办委托手续, 明确委托权限、范围和相关方的权利义务。

5.2 开展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 强化乡镇履职功能

乡镇林业工作站是资源林政管理的直接实施主体, 在机构地位、办公条件和人员配备上应符合标准化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要求。根据景宁县实际, 结合资源林政管理需要, 应提高乡镇林业工作站管理主体地位, 把乡镇林业工作站从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内分离出来, 作为与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并列关系的乡镇政府内设机构。应重新科学核定编制, 按照2.5~3万林地面积核定1人, 每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不少于3人的原则, 确定落实各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为提高工作效率, 乡镇人民政府应为乡镇林业工作站提供相对独立的办公地点, 一般乡镇林业工作站要配置三轮摩托车或二轮摩托车, 管辖面积特别大的乡镇林业工作站应安排工具车等生产用车, 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5.3 人才引进和培训并举, 提高林业人员整体素质

要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 有计划的择优录用具有林业相关专业知识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 充实林业工作队伍, 特别是基层林业工作站队伍, 解决林业人才断档问题。要强化培训, 一是加强林业规划、设计等相关技术培训, 使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基本掌握林木采伐作业设计技术知识, 为更好地开展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工作打下基础;二是加强对《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浙江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林业法律、法规、规章, 以及《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相关司法解释的培训学习, 使资源林政管理人员执法懂法, 避免执法违法, 杜绝渎职犯罪。培训要制度化, 每年举行一次, 由县林业局组织。此外, 要重视执业资格培训, 每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必须参加省厅组织的林业行政执法资格培训, 并获得林业行政执法资格证书。

5.4 明确职责, 严格执法

县林业局、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或乡镇林业工作站, 应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共同抓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首先, 在源头管理上, 强化“乡镇主体、林业主管”理念,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 按照委托的权限依法发放采伐许可证, 并根据森林经营者“伐前、伐中、伐后自主管理”原则, 安排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以抽查的方式对森林经营者的林木采伐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对存在违法采伐林木问题进行依法处理。要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 经常开展公益林管理自查, 发现问题及时依法查处。县林业局应严控全县林木采伐限额管理, 依法发放自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并建立追加计划集中审批制度。其次, 在流通环节上, 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和木材检查站要唱好主角, 加大木材巡查力度, 依法检查木材, 发现违法运输木材, 依法查处。第三,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征占用林地的监管, 县林业局应依法报批征占用林地, 并对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从严查处。第四、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应做好国有林场的林业案件调处工作, 各相关执法主体对达到刑事立案起点的案件应移交县公安局森林分局依法查处。第五, 在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 各相关执法主体既要做到实体合法, 又要保证程序合法。最后, 为加强执法力度, 应建立森林公安分区块联系乡镇林业工作站和木材检查站制度, 大力支持基层单位行政执法。

5.5 实施考核, 落实责任

县政府要像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一样重视林业行政许可、林业行政处罚等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要把林业行政许可、林业行政处罚等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列入对乡镇人民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本乡镇林业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 同时, 对所辖所有乡村的护林员实行任职考核。县林业局要对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等执法单位实行考核, 也可对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实行考核。通过考核, 层层落实责任, 明确工作任务, 同时, 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单位奖惩、单位领导职务升降、工作人员提拔任用、技术职务评聘、奖金发放的依据, 有激励又有约束, 有利于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5.6 建立制度, 加强监督

县林业局作为全县资源林政管理主管单位, 应建立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 规范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一是实行林业行政案件通报制度。将县林业局、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林业行政案件调处情况, 按月统计汇总, 在景宁林业信息网络平台上发布通报。通过通报, 及时公开林业案件查处情况, 加强相互比较, 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林业行政案件案卷评查制度。对所有林业行政执法单位的案卷制作每年进行评查一次, 通过评查, 发现存在问题, 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三是实施林业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制度。每年应组织一次以上林业行政执法大检查, 对社会上反应强烈问题, 应及时开展专题检查。检查时, 采用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案卷以及暗访等形式, 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检查, 客观、公正地评价林业行政执法工作, 及时纠正错误, 监督执法人员更好地依法执法。

5.7 设立专项资金, 确保工作经费

要确保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和各乡镇林业工作站等单位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经费, 其中特别是乡镇林业工作站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经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应想办法尽快落实。在征得县政府的同意下, 由财政划拨一定资金建立各乡镇林业行政执法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乡镇林业工作站行政执法差旅费、常用办公用品购置、工作人员野外作业补贴、下村伙食补贴、加班加点补贴等支出。具体如何使用, 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最有利于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开展, 以及上级有关制度作出详细规定。县公安局林业分局、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等执法单位, 也应给予安排一定资金作为林业行政执法专项资用于拟补行政执法工作经费不足。

摘要:本文简述了景宁县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现状,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形成原因, 明确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目的、意义和总体要求, 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为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注释

1[1]浙江省景宁县第五次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2[2]浙江省景宁县“十二五”林业规划.

8.浅析企业薪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篇八

【关键词】企业;酬薪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0.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薪酬不再是人力成本的单向性支出,而是一种双向受益的投资。企业薪酬管理,主要是根据员工所付出劳动及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总和,以薪酬的方式回报员工,使企业与员工双双获益,实现共赢。而人力资源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发挥人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酬薪管理相结合,是企业管理现代化、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薪酬管理主要内容和必要性

1.1主要内容

企业中的薪酬,主要是以货币为主要形式的回报,与员工所付出的劳动、贡献等方面成正相关。员工的贡献率越大,薪酬就越高,反之就低。企业薪酬的内容,主要包括:(1)基本薪酬。基本薪酬又称基本薪金,是根据员工所承担、完成的工作,或者是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等,而计付的稳定性报酬。基本薪酬具有常规性、固定性和基准性等特点,是员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也是计算其他薪酬性收入的基础。(2)奖励薪酬。奖励薪酬又称奖金,是对岗位角色超履职标准的努力和贡献所给予的经济福利补偿。奖励薪酬具有针对性、浮动性、补充性、非常规性等特点,主要用以弥补基本薪酬制度的不足,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3)福利薪酬。福利薪酬又称间接薪酬,是企业员工享有的自我充实、自我发展等所需的薪资或服务,也是企业为员工将来的退休生活及一些可能发生的疾病、事故等不测事件所提供的经济保障,其费用部分或全部由企业承担。福利薪酬具有辅助性、多样性等特点,是企业对员工关系的具体表现。

1.2企业实施酬薪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实施酬薪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酬薪管理中,通过物质机制、精神机制及团队机制的综合运用,满足员工各方面的需求,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2)有利于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酬薪管理是吸引和留住人才、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手段,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3)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薪酬管理,满足员工的利益诉求,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必要性

2.1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不仅要考虑组织目标的实现,还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注重两者的有机统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和绩效改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并以此为基本前提,促进企业收益、效用等方面的最大化实现[1]。其管理目标主要包括:(1)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作用,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3)维护和激励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促进人力资本得到切实的提升和扩充。

2.2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1)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为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直接关系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目的是不断协调劳动力之间、劳动力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使其发挥应有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积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加忠诚、主动地把个人的劳动潜能和智慧奉献给企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4)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企业内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可以有效地减少劳动消耗,从而显著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5)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巨大作用,从而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3.企业薪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结合

3.1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的结合

企业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情况,结合自身战略性发展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通过薪酬管理,积极吸收和接纳不同层次的人才,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统一,从而促进企业与个人长足发展。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的结合,可将人力培养计划与企业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上,并实行企业人员结构的优化,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中发挥无限的潜能。

3.2人力资源配置与薪酬管理的结合

企业通过多种科学途径和方法的运用,对人力资源的地域、部门分布和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从而实现人岗匹配,员工互补,适才适用。薪酬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岗位的薪酬标准与个人的能力相匹配,从而达到员工与岗位相匹配等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人力资源配置与薪酬管理的结合,是对岗位要求与员工需求的综合考虑,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同时,促进员工责任感与满意度的全面提升。

3.3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结合

现代企业已逐步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其目的是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使薪酬与员工绩效相匹配,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及工作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并逐步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将员工绩效与薪酬管理相结合,是绩效考核机制的最终目的和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3]。

4.小结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力资源已上升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增加自身实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就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視。因此,企业须提高认识,充分掌握实施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必要性,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供强有力保障。通过人力资源规划与酬薪管理相结合、人力资源配置与酬薪管理相结合及员工绩效与薪酬管理相结合等方式,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中、美、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差异与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研究[J].管理学报,2012,9(03):380-387.

[2]严太华,贾静.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矩阵式战略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2013,30(09):80-85.

9.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规划 篇九

(一)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到4月*日止,全市完成发放清册编制面积**万亩,占补偿资金发放总面积** 的**%;完成发放清册编制的行政村**个,占总数的**%;已发放补偿资金**万元,只占应发总数**万元的**;签订县与乡管理责任书**份,占应签比例的**%,签订乡与村的管理责任书**份,占应签比例的**%签订监管责任书**份,占应签比例的**%,签订管护合同**份,占应比例的**%。已落实护林人员**人,其中专职**人,兼职**人。进度较快的有遂昌、庆元、缙云等县,遂昌县全县已发放资金**万元,占总数的**%。庆元县已发放资金**万元,占总数的**2%。缙云县已发放资金**万元,占总数的**%。全市大部份县已完成调查走访农户、核实面积、公示、面积上报工作,已处在发文发放阶段。但全市整个发放工作平衡,龙泉市、云和县还没有开始发放,青田县只发了**万元,占应发比例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面积界定到户难度大。各县重点公益林面积较大,牵涉农户达上万户,面积界定到户时出现的问题错综复杂。

(1)定权发证时人口一样,而确定生态公益林的补助面积不一样,对山林面积有争议。有的定权发证时人口少,现在多;而有的当时人口多,现在少,从而出现不平等现象,对资金发放有争议。

(2)部份村干部想把补偿资留在集体,用于修路、装自来水等公益事业,(3)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很多,签名、身份证登记等工作难度十分大,进度较慢。

(4)在公益林边界确定时,出现山林纠纷。村与村之间的插花山确认等工作影响进度。

(5)部份村民对山林的林相现状有好有坏,而补偿标准没有区别有看法。二是村两委换届选举给补偿资金发放带来难度。公益林面积分户、资金发放清册编制等工作主要依靠村干部,部份村干部怕确定山界和面积发生矛盾从而影响选票。村委新班子未确定,原班子同志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不够。因此许多地方采取能拖则拖的办法。三是补偿资金发放手续繁琐,影响发放进程。补偿资金采用银行存折的形式发放,每家每户要求签名、登记身份证,集体户的需重新开设帐户,手续比较繁琐,进度较慢。个别农村信用社认为太分散,忙不过来,有的甚至不愿意办理。四是配套资金难落实,工作经费困难。2004的配套资金只有遂昌、云和、青田三个县足额到位,缙云县到位67%,莲都区到位60%,而龙泉、庆元、景宁、松阳等县(市)全部没有到位。龙泉、景宁、松阳等三个县(市)2005配套资金也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五是补偿标准低。个别村的责任山全部被划为生态公益林,不能采伐林木,认为补偿标准太低,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不愿意签订合同。六是滩坑库区移民影响进度。七是自然保护区问题。龙泉市由于自然保护区问题,林农根本不愿意签订合同,造成补偿金发放困难。八是风景区问题。缙云仙都风景区没有列入补偿范围,而县财政和旅游部门没有落实补偿资金造成发放困难。九是省发放补偿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与省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不一致给发放工作带来难度。

(二)春季绿化造林和义务植树 2005年全市完成造林更新面积163076亩,占省下达营林计划106120亩的153.7%。其中:人工造林8218亩(退耕还林面积1544亩)占计划8220亩的100%;迹地更新面积128348亩,占计划84800亩的151.4%;低产林改造12734亩,占计划6300亩的202.1%。补植造林13766亩,占计划6800亩的202.4%。工业原料林基地造林32768亩,占计划30000亩的109.2%。国省道绿色通道绿化造林完成117.1公里,完成计划的90%。截止4月底,全市种苗花卉面积已达19700亩,其中容器育苗146万株。存在问题:一是造林质量有提高,但不平衡,项目造林质量较好,一般造林质量较差;二是对迹地更新缺乏长效机制;三是重造轻管思想仍然存在;四是造林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迹地更新资金严重短缺。

(三)工业原料林建设试点 2004年12月中旬,我局成立了工业原料林建设领导小组,并派出以王智勇副局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组,到龙泉市开展工业原料林建设试点工作。本次试点工作的任务有三条:

一是落实**市(龙泉)千亩工业原料林科技示范园区;

二是督促并落实龙泉市2005年建设5000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计划和实施;三是通过试点,摸索出林地流转等一整套操作办法。整个试点工作大体经历了统一思想,制订工作方案;调查研究,落实2005年龙泉市工业原料林建设计划;组织试点,开展工业原料林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精心策划,筹备**市工业原料林建设示范工程现场会暨启动仪式等四个阶段。千亩工业原料林科技示范园区位于龙泉市兰巨乡,主要是通过林地流转办法租赁兰巨乡蜜蜂岭、大汪两个行政村距龙后线8公里沿线的采伐迹地和残次林林地营造工业原料林。园区规划建设1000亩,2006年全部建成。规划示范园区分科技试验区、高科技引种示范区、林木育种繁育区、高效培育区、速生树种种质资源收集区等五个区块。今年安排了8个树种不同造林密度、45个松类优良种源和家系、5个马褂木优良种源、3个速生树种施肥、20个树种引种等五项试验。目前已完成造林定植。经过试点工作组和龙泉市林业局的精心筹备,3月4日在龙泉市兰巨乡蜜蜂岭召开了全市工业原料林建设示范工程现场会暨启动仪式。丽人木业、绿源木业、能福公司、振宏伞业等四家企业分别与有关造林公司、林场签约了总投资4160万元建9万亩工业原料林的合作协议,计划至2010年完成。栽植杜英、毛红椿、光皮桦等速生树种。全体参会领导现场栽种了杜英、毛红椿、光皮桦等速生树种。

(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根据国家林业局和公安部的统一部署,我市于4月1日至6月15日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市县都成立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宣传发动和排查摸底,现已转入集中打击阶段。1-4月,全市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6666起,处罚人数6687人。收缴木材19121.91M3(折变价款538.831万元),罚款88.59万元。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38起,面积35.97公顷。森林公安机关共受理各类森林案件126起,查处123起,综合查处率为97.6%,处理各类违法人员178人。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了“侦破森林火灾大会战”、“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集中行动”和“禁种铲毒集中行动”。

(四)森林防火和森防检疫据统计,1至4月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128起,其中火警14起,一般森林火灾114起,过火面积1933.34公顷,受害森林面积1149.45公顷,损失林木35344立方米,幼树94.14万株,死亡1人(肇事者),重伤1人,森林火灾受害率0.88‰,控制率8.98公顷/次,发生率9.8次/10万公顷,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扑火队员死亡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森林火灾次数下降46.2%,过火面积下降28.39%,受害森林面积下降26.58%。森防检疫工作主要是做好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马尾松毛虫及经济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全市4月上旬共调查松林小班43075个、标准地3465块,采集松树枯死样本24个。调查结果表明:缙云县原发生区675亩,陆续有25株松树枯死,其它未发现新疫点;全市非松材结虫病枯死松树22196株,主要是去冬今春的火烧山及松褐天牛为害致死。马尾松毛虫防治越冬后调查面积68034亩,其中一级面积60694亩,平均虫口密度0.56条/株;发生面积7340亩,平均虫口4.9条/株,对松毛虫主要发生区域进行了生物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关于当前和下步工作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已进入整改提高这一关键阶段,教育的成效如何?主要体现在推动工作上,因此,我们要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结合当前实际,我想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增强前列意识,坚定重振“浙南林海”雄风的信心。今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讨论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走在前列”的要求。前不久,省委召开了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并进一步提出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4月19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子春参加市林业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优势,力争林业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作为欠发达地区,许多方面要走在全省前列恐怕很不现实的,只有发挥生态优良、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才能在某些方面“走在前列”。作为重点林区,我们的林业曾有过辉煌,尽管我们现在遇到很多困难,但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重振“浙南林海”雄风,实现“走在前列”,我们这一代务林人肩负重任,要有信心和决心。当前紧要的是认真研究**林业如何“走在前列”。要理顺体制,转变观念,履行职能,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提高林业生产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大家要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一个时期集中力量主攻一项重点工作,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取得实效。

(二)抓重点,做好营林工作

1、严把质量关,加强造林检查验收工作今年是“迹地更新年”,各地都加大了迹地更新工作的力度,造林规模比往年增加很大,在以“质为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各地都组织了造林质量“回头看”,造林质量有很大提高。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由于近年来造林投入的严重不足,除重点工程项目造林外,面上造林的造林质量在滑坡。加上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份造林地的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活率还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因此,各县(市、区)要加强基地检查验收工作,确保上报面积的合格率。验收工作要分类指导。项目造林要按工程造林的设计要求,由县(市、区)统一组织检查验收。一般面上造林、迹地更新可以由县(市、区)统一标准和办法由林业站或林场自行验收。要实事求是充分展示造林成果。在确保造林合格率的前题下,各地要把造林的成果充分展示出来。在上报的成果中,统计、财务、营林要密切配合,上报材料真实、准确、一致。克服各行其事,相互矛盾的做法。

2、克服重造轻管思想,加强抚育管理当前造林工作存在重造轻管,抚育管理中存在重项目造林轻一般造林的现象,幼林抚育的投入不足,检查督促的力度不够,近年来许多地方甚至抚育工作不检查、不验收。其实造林管护工作非常重要。“三分种、七分管”,造林能否成功,能否达到目的,林木抚育工作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希望各级林业部门在重视重点工程项目管护的同时,也要重视面上造林的管抚工作,确保造林成果。尽管林木抚育没有资金补助,林农积极性不高,但我们要通过宣传,向林农讲清抚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促使林农自觉抚育。

3、搞好调查,建立迹地更新长效机制根据省林业厅浙林办[2005]23号《关于切实加强迹地更新工作的意见》精神。各地要集中力量,对因采伐、火烧和病虫害形成的连片1公顷以上的迹地,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摸清底数,建立迹地档案。搞好规划设计,落实更新,于2005年6月10日前上报。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建立迹地更新长效机制。通过普查,在今后的档案建立中,林政、防火办、森防站、营林等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林政要建立采伐迹地档案;防火办要建立森林火灾迹地档案;森防站要建立森林病虫害迹地档案,并通过各种机制筹措更新资金。同时要建立移交制度,各部门要把下必须更新的迹地移交给营林部门组织更新。要按照采造挂钩、烧造平衡、除造同步的要求,制定迹地更新的规划和措施,进一步落实迹地更新的长效管理机制。

4、早动手,认真做好2006年造林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2006年造林的重点项目、迹地更新造林工作的规划要早作安排、早落实,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造林工作要统筹安排,抓住重点,迹地更新、城镇周围山体绿化、工业原料林等仍是2006年的造林重点。当前,营林工作已走向项目管理,上级的营林资金也都以项目资金为主,各地要加强项目包装工作,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扶持。

5、充分发挥绿委作用,加强城镇周围山体绿化工作城镇山体绿化是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各地要充分发挥绿委的作用,把城镇周围山体绿化与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城镇绿化的步伐。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城镇周围山体绿化的规划,把城镇周围、重点路段、重点区位山体绿化规划好,加大树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林相改造步伐,发动机关人员参加义务植树,达到绿化美化。同时也可采取收取义务植树以资代劳的办法多方措筹绿化资金,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6、加快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工作,事关林业部门和政府的信誉,社会的关注度很高,人大、政协已多次督查。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抓紧抓实资金发放工作。市人大对生态公益林资金发放工作进行了执法跟踪检查,对我市的资金发放工作不十分满意,因此,各级林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发放工作,对在资金发放工作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组织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切实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在加大补偿资金发放力度的同时,要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建立的探索,各地要重视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的建设。要完善公益林管理责任体系的建设,签订好各级管理责任书和监管责任书,落实管护人员,签订好管护合同,真正建立生态公益林的长效管理机制,把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建立生态公益林示范山片、示范区块、示范乡镇,充分展示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

7、切实采取措施,全面完成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任务任务未完成的县(市、区),要抓紧时间完成藤本种植和补植工作,确保6月底前完成全年任务。对已种植的路段,各县(市、区)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达不到设计要求(如苗木规格太小、宽度不够等)、成活率低、裸露边坡及绿化效果不理想的地段,应抓紧采取补救措施。要抓好养护和补植工作。落实好管护措施,根据绿化种植情况,分类管护,责任到人,确保幼树安全度夏。同时,要做好补植用苗的准备,确保验收前完成补植工作。

8、关于种苗花卉工作虽然我市近几年种苗花卉产业发展迅猛,但今年苗木市场出现了结构性过剩,部分小苗滞销。市委、市政府已将花卉苗木列入市领导联系农业农村工作之一,各县(市、区)要切实做好种苗花卉产业发展引导和调查研究工作,着重对我市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政府扶持和解决的问题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彻底摸清本地种苗花卉业的家底,并提出对策建议。要抓好容器育苗工作。省厅已将容器育苗和容器苗造林情况列入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各县(市、区)要按照考核的要求,把容器育苗与造林工作相衔接,特别是沿江、沿路的火烧迹地和城镇周围的绿化,要求基本上采用容器苗上山造林,确保成活率和绿化效果。莲都、龙泉要按照合同要求,做好“浙江省林业重点工程**容器苗培育项目”的工作,确保任务圆满完成。积极参与省花协的花事活动。今年将在四川举办“第六届中国花协博览会”和金华“长三角花卉园艺博览会”,市花协将根据省里的要求,把任务分配给各县(市、区)。请各县(市、区)积极配合,认真组织参展展品,精心筛选,尽可能把本地区、本单位的精品、优品带到展览会上展出,以充分展示我市的花卉建设水平,全面反映我市的花卉发展成就。

(三)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为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林政管理质量,大力推广景宁县源头管理经验,切实抓好林木采伐、经营加工和木材流通管理,市林业局从2002年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123”工程项目。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效果。一是森林资源从消长平衡到稳步增长。根据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对**市连续三年的监测和去年全市森林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我市的活立木蓄积量稳步增长(“九五”末3810.53万M3,2002年监测数4067.93万M3,2003年4073.61万M3,2004年调查数是4510.22万M3),活立木蓄积消耗量逐年减少,林分质量向好的方向发展,林木凭证采伐率逐步提高。二是林业规费收缴总量明显增加。由于加强林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审批环节,实行林木采伐源头管理,减少林业规费逃漏,使全市林业规费收缴总量大幅度增加。据统计,2001年上交省厅15%部分是655.2万元,2002年691.32万元,2003年1230.51万元,2004年890.44万元。三年平均上缴省厅林业规费937.42万元,比2001年的655.2万元平均增长282.22万元,平均增幅为43.1%。

三是林政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经林业部门审批采伐的林木逐年增加;林木采伐作业设计进一步规范,作业设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伐中检查,伐后验收已成为林政管理必须履行的制度;林地征占用的审核(审批)管理日趋规范,使用林地的审核(审批)率和森林植被的收缴率都有了明显提高,三年来全市共发生征占用林地1042起,收缴森林植被6512.84万元,年均2170.95万元,约占林业规费收缴总量的1/3;古树名木的采挖、普查、建档等工作得到了规范和加强。四是群体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为方便群众,简化林木采伐手续和环节,增加办事透明度,设立办证中心,采用便民提示卡,提高办事效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五是林政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三年来市局举办了四期林业行政执法培训班,参加人员各县(市、区)林业(农林)局局长、分管林政的副局长、林政科(股)长、乡(镇)林政管理站站长等,对全市林业行政执法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部分业务骨干轮训了一次,受训人员共计332人。通过培训,使林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明显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已形成氛围;执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依法行政的观念越来越强,办案质量越来越来高;为民服务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讲求职业道德已成为时尚;职业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近两年来全市林业行政执法人员中没有发生一例职务犯罪。但是,当前我市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任务很重,问题较多。存在的问题有: ——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矛盾相当突出。集体所有的森林是林区林农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林区经济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依赖森林资源生存的现象还较普遍。盗伐、滥伐林木案件仍然频频发生。——林业行政管理内设机构配置不合理。一是没有独立的森林资源权属管理机构。森林资源权属是国家保护合法权益的依据,权属管理这一职责只能由政府来承担。森林资源权属管理目前在我市既无机构,也无编制,并未开展经常性工作,山林纠纷处理后、林地征占用后,林权证变更难以实施。林权所有者的权益没有得到很好保护。二是没有独立的陆生野生动物管理机构。陆生野生动物猎捕、驯养繁殖、经营利用、运输管理涉及大量具体工作,目前无机构、无专职人员、无专业技术人员,履行管理职责力不从心。——林木采伐管理方面:采伐证发证率仍然较低。《浙江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规定林木采伐后要进行伐后验收,各地在操作上难以落实到位。林木采伐涉及千家万户,大的乡镇每年审批采伐1000多个山场,大部分边采边运,伐后验收工作量巨大。对自用材、食用菌用材管理一时还不能到位。——在木材运输经营加工管理方面:对中纤板用材利用加工剩余物的管理制度仍处于摸索阶段,监督还没有到位。木材流通领域违法运输木材现象较突出,林业行政案件中,非法运输木材案件占了大部分。木材运输检查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违法猎捕、违法经营野生动物案件查处困难,打击不力。虽然每年都开展专项打击,但治标不治本。酒店、宾馆等场所经营野生动物一般没有现货,而是由几大“蛇头”控制,违法经营活动更加隐蔽,给查处打击带来了难度。——法制观念淡薄。一是当地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性文件与林业法规政策有矛盾。如对重点企业的优惠政策等。二是林农法制观念淡薄,山区林农生活贫困,有的以盗伐增加收入,在自留山、责任山上采伐时少批多砍,甚至不批也砍,偷逃“两金”,获取不法利润。——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仍待提高。一是少数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伐前设计掌握不严,伐中检查不力,伐后验收措施不到位。二是执法不到位,处罚无原则,随意性大。三是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对林业法律法规学得不多、不深,理解不透,业务素质偏低。今年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全面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狠抓落实,推进资源林政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生态安全。

下一阶段,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切实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去年7月1日《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和《浙江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实施后,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特别是林木采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县(市、区)要在认真学习《条例》和《办法》的基础上,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善于总结、学习和借鉴外地和本地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拿出适合本地情况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

2、继续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一要抓好采伐限额管理。要健全限额管理制度,按照采伐类型、消耗结构各分项指标安排好采伐计划。对重点生态公益林特别是阔叶林,严格控制采伐;对一般生态公益林,只允许一定强度的抚育伐和卫生伐。最近,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调减2005森林采伐限额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27号),全省采伐限额调减了50万立方米,我市调减了13.025万立方米。各地要按照文件精神认真做好衔接。二要规范林木采伐证发放。要依照《条例》和《办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和发证工作。发证员要持证上岗。三要加强“判青山”行为的伐中检查。我市破坏森林的大要案主要发生在“判青山”活动中。要把防止“判青山”造成滥伐的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实行责任追究。目前森林资源蓄积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乱砍滥伐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地方通过“三超一改”(即在有采伐证的幌子下,超面积四至、超规定时间、超采伐强度以及擅自改变采伐方式)达到少批多砍的目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伐区是乱砍滥伐的多发地,有的伐区超伐量是发证量的数倍,滥伐量达数百立方米。要坚决杜绝以罚代刑、以收“两金”代罚款等变通办案的做法。四要加强阔叶林资源保护。重点是制止烧白炭,烧白炭得益的是个别老板,不代表广大林农的利益,必须坚决制止。五要继续抓好“十五”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根据省厅安排,今年龙泉、遂昌、松阳三县(市)还要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各地要按照省厅要求,抓进度、抓质量,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从去年的调查来看,据我们初步统计,全市森林蓄积量达4510万立方米,比“九五”调查净增700万立方米,可靠性不是很高。

3、不断改进木材流通和经营加工管理木材流通管理,重点是加强对木材检查站的执法管理。从内部角度来说,主要是加强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巩固治理公路“三乱”成果。公路“三乱”是一个热点问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警钟长鸣。从外部管理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依法管理木材流通秩序,核心问题是依法,要真正做到按法定权限检查,按法定程序办案,按法律规定处理。同时,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到文明执法,树立良好的形象。木材加工企业的管理。重点是加强对大中型加工企业特别是中纤板生产企业的管理。各地要借鉴遂昌实行的资源监督员制度,对用材大户必须要求企业建立进出原料台帐,接受林业主管部门监督。

4、切实把握林地征占用管理的要求今年是我市的“项目推进年”,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大量林地。林业部门如何围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要进一步开展林地利用情况调研,组织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详查,把可供建设用地落实到具体的山头地块;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重视对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低丘缓坡为各类建设的供地能力;要坚持规范程序、依法利用,并按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保证森林植被的恢复。对2005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林地征占用报批审核等工作,林业部门要做好服务。下步林地管理工作的重点: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严格关于“遵守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的规定,未经国土资源部门预审的建设项目,林地征占用不得签署核准意见。二要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试行)》(浙政办发[2005]3号)。重点抓好林地征占用占补平衡。要严格控制征占用重点生态公益林地,确因市级以上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征占用的,实行“占一补一”,即征占用多少就要被划相同数量、质量的重点生态公益林,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签订新的区划界定书后,再报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并按最高标准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

5、增强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敏感性根据省人大2004年7月30日修改后的《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猎捕、驯养繁殖、经营利用由市局审批。除做好日常的宣传、管理和打击工作外,特别要对 “非典”、禽流感预防保持敏感性,按照省厅要求加强对野生鸟类疫情监控。一旦发现鸟类不正常死亡,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并不准向新闻媒体透露。

6、高度重视山林纠纷调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征占用林地增多,林地的应有价值不断体现出来,山林纠纷也随之增多。原来相安无事的,一旦涉及到征占用林地,纠纷就来了。我们要从建设“平安**”的高度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热点纠纷的调处。切实做好群众上访接待工作,重点解决一批“老大难”纠纷,及时掌握动态,维护社会稳定。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7、林业法制工作一要建立和完善法制工作机构。省厅准备在六七月份召开全省林业法制会议进行部署,各县(市、区)局都要把设立法制工作机构尽快设立起来。根据法制工作机构的职能,一是设独立的法制科,二是法制科与纪检监察室、信访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三是办公室内设法制科。按照今年省厅开展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要求,实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监督相分离的原则,法制机构不宜与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执法机构合并。二要明确法制机构职能。三要按省厅要求,做好几项具体工作:一是做好普法总结,迎接省厅和省普法办的检查验收。二是根据国家林业局部署,按照省厅要求开展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三是开展行政处罚案件案卷抽查、评比。四是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审查,预防职务犯罪。五是组织以《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和《浙江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培训和《行政执法证》资格培训。六是配合省人大、省政府对《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浙江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最近两天,省林业厅正在组织召开林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座谈会。林业综合执法改革是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法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各地要按照省林业厅统一部署,搞好试点工作。

三、其它有关工作

1、林业“十一五”规划有关问题为组织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2004年4月我局就印发了《**市林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确定了“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立市林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规划编制小组和规划专家咨询小组,进行了工作安排。初步拟定了23个课题,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前期调研;今年3月拟定了《**市“十一五”林业规划提纲》,确定了18个专项规划和专题,落实专人负责编写和资料收集。5月20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市林业局对“十一五”规划专门作了研究,计划6月底前完成《**市林业“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初稿,9月底前完成规划修改稿报市计委,12月底前完成规划送审稿。最近,市局各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人员都在搜集相关资料,希望各县(市、区)能提供比较完整系统的基础材料。各县(市、区)局也要组织工作班子,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措施和经费保障,抓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县规划要注意与省市规划相衔接。经研究,初步确定**市“十一五” 林业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科技兴林,坚持依法治林,大力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林业产业化经营,加强林业安全体系建设,确保森林资源稳定发展,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实现林业现代化打好坚实的基础。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生态市”建设中发挥主体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兴林富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到2010年的目标是:林业用地面积稳定在140万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53.32万公顷,商品林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9%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48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林业行业社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建设任务和重点有:

(1)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生态公益林全市生态公益林规划界定面积53.32万公顷,其中省级、国家级39.69万公顷,占74.4%要求到2010年建成郁闭度0.6以上生态林30万公顷。基本实现重点城镇周围山体绿化;组织实施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善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资源监测体系。加大天然阔叶林保护力度。绿色通道建设完成1800公里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绿化。

(2)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木业以建设工业原料林为重点,打造木材制造业基地,提升人造板、木制玩具、太阳伞、日用木制品生产水平和档次,提高木材深加工水平,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到2010年,全市建成工业原料林基地110万亩,木业产值达到30亿元。竹业一产以竹林高效经营为突破口,建成毛竹高效林15万亩,巩固提高笋竹两用林80万亩,改造低产林60万亩(其中改造低产菜竹林2万亩);二产以竹材现代物理、化学和生物利用为重点,调整竹胶板产品结构,开发货车底板、冷冻舱板、集装箱底板等以竹胜木的出口创汇产品;开发竹炭、竹醋液产品系列,形成竹纤维等高新产品生产规模,提高竹制日用品产品质量和档次。到2010年实现竹业产值26亿元。森林食品建设食用菌、木本粮油(板栗、锥栗、山茶油、森林蔬菜、野生动物驯养基地,开发森林食品产品系列,建设菇木林基地,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实现森林食品产值30亿元(含茶、桑、果产值)。森林旅游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森林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在“十五”基础上,森林旅游产值翻番,到2010年达到10亿元。中药材通过国际合作,建设10万亩雷公藤原料药及初加工产品基地。扩大厚朴、肿节风、柳叶蜡梅GpA基地,为中药材现代化提供原料药,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壮大中药产业。到2010年达到中药材产值1亿元。种苗花卉发展目标是为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和城市绿化提供优质种苗,促进林业五大产业发展。积极开发优良乡土树种,利用山地立体气候,发展越夏花卉。到2010年实现产值3亿元。

(3)林业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把森林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好病虫预测预报,严防危险病虫害侵入。

(4)林业基础建设。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与培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加强林业信息网络建设。

2、森林防火工作今年的森林防火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由于天帮忙,人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已达0.88‰,控制率为8.98公顷/次,发生率为9.8次/10万公顷。青田、莲都、景宁已突破1‰省定指标,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率、发生率较低的是缙云县。非防火期的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仍然严峻,各地要绷紧这根弦,防范于未然。要抓好重点火险区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实施工作。我市庆元、龙泉、遂昌被列入浙西重点火险区综合整治单位,这是上级对我市森林防火工作支持和重视,各建设单位一定要按综治标准,严格要求,认真落实,按期完成。

3、森林公安工作要重视和加强对森林公安工作的领导。各单位要按照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要积极为森林公安解决警力不足(全市还缺编21.32%)、队伍老化、经费困难的问题,认真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最近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开展以“三情”、“四网”、“两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基础业务建设,各县(市、区)要结合“固本强基”工程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强森林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首期和第二期“固本强基”工程建设的5个单位要继续巩固和提高,其他单位要按《通知》要求,结合“固本强基”开展基层基础业务建设,根据工作安排和沟通,缙云县、云和县确定为我市的试点单位,请两县认真抓好这项工作。要以务实的作风抓好专项斗争。我市前阶段结束的《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集中统一行动》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很不平衡,有3 个单位收缴实物一无所获,不知是你那里管得严一点非法猎捕工具都没有,还是工作不深入、不重视,值得深思。目前,我市正在开展的专项斗争有《禁种铲毒集中整治行动》、《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据了解,在《禁种铲毒集中整治行动》中,地方公安频频出击,战果辉煌,可我们也是一无所获,要知道这是省林业厅和市局部署的专项斗争。希各单位务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力求打出成效,打出声威。

4、林业产业工作一是抓好竹产业、原料林、种苗花卉、中药材等四大支柱产业,要抓紧落实措施。工业原料林建设要做好规划、建立机构、落实好明年的计划和任务。二是做好森林食品基地建设和品牌创建。三是迎接省厅林业特色基地验收。今年省林业厅要对2001-2002年立项建设的46个省级示范林业特色基地进行验收,我市有云和重河湾万亩雪梨基地、景宁万亩中药材基地、松阳万亩脐橙基地、遂昌小忠冬笋基地和庆元万亩锥栗基地等5个基地,相关县要抓紧总结准备,6月20日前按时上报验收申报材料。

上一篇:不计算建筑面积有哪些情况?下一篇:城市低保政策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