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

2024-08-29

人生哲学(精选8篇)

1.人生哲学 篇一

人生哲學

期末報告

資管2A

495710034

簡雅筠

ㄧ、問答題 1〃

分別解釋:

元-開始,亨-通暢,利-有益,貞-正道,這是乾的四德。

ㄧ起解釋:

『元亨利貞』意思是說『這是一個大吉利大亨通的卦,對你詢問的事情非常有利。』

『元亨利貞』是乾卦的『卦辭』。『卦辭』是判斷此卦吉凶的斷語。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會動念頭,但是自己的念頭不ㄧ定對,不對的就不實現。天不會出問題,因為當天出問題的時候它就不亨,始而不亨,當它不亨時就是不通,不通就沒人接受。如果只有我沒有你就不通,就像只有乾沒有坤,就不成立。

2〃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天道的變化,都有他ㄧ定的規律,而在天道運行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當每個人守好自己的本分,做到最好的自己,社會ㄧ定會相當的和諧。

3〃

『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每個人都盡了自己的本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不放棄,只要不輕言放棄,努力都會得到回報,在人生中,它扮演了一個激勵、策勵的角色,最後努力的結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6〃 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解釋:他終日的意思是白天,看到太陽的時候,日出而做,日入而息。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終日乾乾,每天都在做『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事,而『反復道也』,就是跟著天地的道一下白天一下晚上,一下有,一下沒有,一下有太陽,一下沒太陽,這叫反復。因為每天都是這樣,一直出來、沒有,出來、沒有,也就是一天出來、沒有才能夠修道,如果它一直出來或者它一直不見了,也沒有什麼好修的,就是出來一下又回去,回去又出來,才有道可以修,這叫反復道。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天行晝夜一周為一日,健而無有止息,九三終日乾乾,日乾夕惕,與天行一樣沒有止息,故曰:『與時偕行』。

舉例:

天道是運作不息的,而道是一定是反復的,沒有反復就不是道,例如:白天作息,晚上的時候他就要警惕,警惕的時候包括兩件事,一個是反省,一個是檢討,檢討反省,然後策勵自己的未來;策勵第二天要做什麼,這個就是檢討反省。每天反覆的檢討與策勵自己,如果能這樣就無咎,所以每天都要警惕自己所作所為。

7〃 含義: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順上加順,直方大就是坤的道路是非常寬廣又直又大你要往哪個方向都可以,都是又直又大的康莊大道,不需要學習、不需要辛苦工作就能得到利益。

啟示:

人生道路往往都會有挫折,而這在說,人生過的平順又安穩,在哪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成就感,不過,沒有經過歷練的人生,雖然看似堅強,但也脆弱。

含義: 六五:『穿上黃色下裳,獲得大吉。』是說溫文謙順的美德自然蘊含在其中,然而不能總不發,時候適宜便要發,黃裳是說坤之柔順的美德已然表露,然而這美德不是虛假的,是有他的內在依據的,文其中,含而不露,待時而發。

啟示:

ㄧ個人沒有表現出他的才能,並不代表他真的就是如此而已,所以當對待人時,不要用眼睛所看見的去評斷一個人,要用心去感受它的內涵。

9〃

印象最深的是咸掛,因為這個掛真的非常的好,咸加上心就是感,用心去體會、感受,不要被外觀跟眼前所見的給蒙蔽,咸卦主要在講男女、夫妻方面的事,就像熱汽球求婚一樣,雖然好像看起來很蠢的行動,但卻是一種浪漫,男生要多做些這種浪漫的事,女生會更高興,這讓我們知道,不僅要知道愛,還要知道,如何使愛更愛,使愛精練。

二、易經真的是蠻妙的一堂課,從來沒想過要學習它,因為,它令人感覺起來很像很古老的東西ㄧ樣,想說與我不相干的東西,何必去學習,可是,上過之後,才發現,原來它不像我想像的一樣,或許是因為它的文言文讓我卻步,可是仔細

上過後,原來它其實也是很符合現代的,想法古老的不是它,而是我自己,是自己不懂得變通去轉換易經中的每個含義,讀過後才發現原來它也是很趕的尚流行的!!

三、我討論到的是咸卦,我覺得我們選到一個很好的題目,後來才知道咸卦加上一個『心』就是感,一開始還真想不到,知道後才發現道理,用心去感受,多麼讓人深感其受的一個卦,它講的男女之間,講到有些部分我很喜歡,像報告中舉例例子方面,告訴大家要懂得浪漫,感情會加溫,想不到用易經也可以道出如此的道理,人們深感其受。

四、人生並無法平安的過日子就好,有很多的挫折、絆腳石、榮耀、快樂、悲傷,這都是需要去承受的,與其說是自己的人生,倒不如說是大家的人生,因為,如果沒有了對方,那麼,意義或許不再那麼重要,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

2.人生哲学 篇二

一、人生本质

我们可从冯友兰对人性的界定、人性来源和人性善恶三个方面的论述中来理解和把握冯先生眼中的人生本质。

在对人性的界定上, 冯友兰以新理学的形而上学思想为基础, 提出某事物必须依照某种理, 才可以成为某事物, 依照某理成为某事物即具有某性。就人性而言, “是人之所依照于人之所以为人者, 而因以成为人者。……凡事物依照某理, 即有某性, 有某性即入某类。”[3]80此处所说的“人之所以为人者”, 即“人之理”就是人异于禽兽之处, 而人异于禽兽之处就在于人有“觉解”, 能够行道德。

关于人性来源, 冯先生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说明人性的来源是先天的, 指出“人之为物, 必有一种结构, 使之能学得人之性。此即是说, 人必有对于人之性之气质, 方可有人之性, 此气质必是俱生底, 因为并非所有的物, 皆能学得人之性。”[3]93认为人的社会生活、道德行为, 需要有一种生理的或心理的基础, 是顺应人之性自然发展的。

关于人性善恶问题, 冯先生提出“性无善恶, 善恶在情”的人性观。他从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事物的义理之性是事物依照的理, 理是一类事物的标准和极限, 没有任何标准可以衡量其善恶。因此, 从真际的观点看, 义理之性是无善无恶的;从实际的观点看, 义理之性是一类事物最完整的标准, 也是至善的。另一方面, 因为事物的气质之性是义理之性的实现, 义理之性是善的, 所以气质之性必然也是善的, 只是存在程度的差别。人性以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为根据, 所以“从真际之观点说, 人之性是无善无恶底;从实际之观点说, 人之性是善底;从实际底物之观点说, 人之性是善底;从社会之观点说, 人之性亦是善底。照我们的说法, 人之性可以说是, 彻头彻尾地‘无不善’。”[3]95关于人性存恶的问题, 冯先生认为人的“不道德的”或“恶”的依据和源头, 是人所有的动物之理、生物之理同“人之所性”发生了冲突所造成的。需要注意的是, 冯友兰主张人的性善论, 不同于宋明道学家主张极端的性善论。

二、人生境界

冯友兰从道德意义上立论“境界”问题, 创造性地将人的精神境界归结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个层次, 这一“人生境界说”也构成了冯先生人生哲学的核心内容。冯友兰认为, “境界”同人的“觉解”相关, “觉”是自觉, “解”是了解, 因为每个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不同, 所以宇宙人生对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意义, 人们所获得境界也就不相同。在冯先生这里, 人们有无“觉解”, 觉解程度如何, 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根据。正因如此, “觉解”程度的不同, 人才有了不同的境界。

“自然境界”中的人是“顺才或顺习底”。这里的“才”是与“人之性”并举的生物学上的性, 即“人所有之性”。“顺才而行”或“顺习而行”侧重生物本能, 是在习性引领下的本能反应, 尽管可能会产生好的、善的行为效果, 但由于缺少对其所行之事性质的了解, 没有对道德之“理”的“觉解”, 其行为只能是“合乎道德底行为”, 而不是“道德底行为”, “是由道德行, 而不是行道德”[3]522。可以看出, 冯先生着重肯定了理性认知对于道德行为的必不可少性。自然境界中这种“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自发性、偏执性、本能性和简单性等局限。要强调的是, 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自然境界, 不取决其所处的社会类型、年龄和文化程度等, 而是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觉解”, 即使生活在文明程度很高的社会, 如果没有相应的“觉解”, 也仍属于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为利底”。具体而言, 自然境界中的人虽然也有为自己的利的行为, 但他对于“自己”和“利”, 都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而“功利境界”的“觉解”程度高于“自然境界”一个层级, 此境界中的人改变了被动的人生态度, 对为己之利有很清楚的“觉解”, 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怎样一回事, 他的人生努力方向清晰, 目标明确, 行动自觉, 能够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各种思想和行动, 能够去主动地追求“我”之名利。从伦理学角度看, “功利境界”的行为虽然有时属于“合乎道德的行为”, 但只是求己之利的方法和手段, 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个人之利。但是冯先生并没有全面否定这种“趋利”行为, 在他看来, 尽管人人都有自己的私利, 但只要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利”之所在, 分清“大利”与“小利”的区别, 一定程度上可以在私利之间进行调节, 可达到“并育而不相悖”的效果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道德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底”。按冯友兰的理解, “义与利亦是相辅相成底。求自己的利底行为, 是为利底行为, 求社会的利底行为, 是行义底行为。”[3]499道德境界是通过一定功夫的道德修养而达到的高于功利境界的一种精神境界, 道德境界中的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分子, 是人类社会整体的一部分, 知道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人生价值, 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能够知“必然”而行“应该”, 做到“尽心知性”和“尽伦尽职”。可以看出, 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不是“为私”的、“占有”的, 而是“为公”的、“贡献”的, 实则已经对“人之所以为人”者有了真切的了解和体悟, 此时的道德规范已是为我的存在, 成为人内在的一种精神需要, 其道德意识已经上升到了“自律”阶段。冯先生很推崇道德境界中那些能够具有“真正的道德行为”的理想人格, 在他看来, 由功利境界步入道德境界完成了道德义务向道德良心的转化;在我们看来, 由功利境界步入道德境界则是道德机制上“善”的动机的一个提升。

“天地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在冯友兰看来, 道德境界的“贤人”经过不懈努力, 可以进入经过最高“觉解”产生的极致的精神境界———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中的人达到了完全知性、知天, 认为自己不仅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 还是宇宙的一部分, 其行为不但有社会意义, 还有宇宙意义。认为人不仅应该对社会有贡献, 也应该对宇宙有贡献;不仅应做社会中的“人”, 也应做宇宙间的“人”。如果做了宇宙间的“人”, 即可以“与天地参”, “与天地同在, 与日月同辉”了, 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是“圣人”。冯友兰把天地境界分为“知天, 事天, 乐天, 同天”四个阶段, “知天”为具有最高程度的价值判断, 对宇宙人生的完全了解和最后“觉悟”;“事天”是对天“尽伦尽职”, “赞天地之化育”;人的情感由“知天”、“事天”而得到了最大的快乐, 这就是“乐天”;最后同于“宇宙之全”, 与“全”合而为一, 达到“同天”阶段, 形成了真正的“宇宙大全”。此境界中的人可得到最大的情感享受, 感到人生的“圆满”。

三、人生价值

冯先生认为人生价值要与民族复兴大业紧密相联。在《新原人·序》中说:“‘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此哲学所应自斯许者也。况我国家值贞元之会, 当绝续之交, 通天人之际, 达古今之变, 明内圣外王之道也, 岂可不尽所欲言以为我国致太平, 我忆兆安心立命之用乎?”[3]463从中可以看出冯先生的爱国之情, 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深刻忧思。可以说, 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是冯先生进行理论探索与躬亲践履的根本动力所在, 也是其人生价值所在, 即使在颠沛流离之中, 也不忘使命, 志在振兴。

冯先生强调人生价值在于“内圣外王”兼顾。冯先生提出哲学的另一大用就是“外王”, 即做社会的最高首领, 甚而提到了“哲学王”和“帝王师”等概念。他认为哲学家的最高成就, 应该是“哲学王”和“帝王师”。“学得文武艺, 卖与帝王家”, 认为学业有成, 就要服务于统治者 (实即社会) , 充分体现了冯友兰强烈的入世愿望。客观地说, 冯先生的“哲学王”和“帝王师”之说, 只是表明他的这种愿望和理想而已, 并非鼓励人们一定要去成为这个“哲学王”和“帝王师”。要注意的是, “内圣”而“外王”之路是实然而不是必然的;“外王”不必“王”, 这里的“外王”在一定程度上是指人们人伦日用的社会现实生活了;“外王”亦不必“外”, 冯先生伦理思想的核心仍然是“人生境界说”, 从某种角度讲, 此处的“外王”已为“内圣”所涵摄了, 只言“内圣”便已经讲了“外王”, 不必另外再讲“外”了。

实际上, 在中国哲学家特别是近现代哲学家中, 如冯先生这样直截了当地激励人们积极入世、为政或为“执牛耳者”鲜有之。冯先生的思想也给予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社会的存在、进步和发展是不能依赖, 或者不能仅仅依赖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内圣) 的。

摘要:通过对冯先生哲学思想关于人生本质、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三方面的论述来探究冯先生的人生哲学。其中, 将人的精神境界归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个层次的“人生境界说”, 是冯友兰人生哲学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冯友兰,人生哲学,境界说

参考文献

[1]冯钟璞.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2]冯友兰.三松堂全集 (第6卷) [M].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

3.幼儿的人生哲学 篇三

我假装是个有钱的买主,面前的4个幼儿分头去找石子儿,作为“矿石”卖给我,每堆“矿石”价值“一元钱”。

这些孩子忙忙碌碌,满头大汗,不亦乐乎。你看他们口袋里装得沉甸甸的,走起路来歪歪斜斜,非常认真的模样。

“叔叔,这一堆卖给你!”

我说:“一元。”然后给他一片树叶。他很小心地将树叶装进口袋。

又来一个女孩:“叔叔,我卖矿石来了。”我立即“验货”,然后全部收下,也给她一片树叶。她欢欢喜喜地跑了,继续找“矿石”。

这么来回往返地做买卖,我不知道要陪他们玩到什么时候,感觉很无聊。就在这时,一个孩子问:“我们有多少钱了?”其他孩子纷纷掏出树叶,一数,欢呼起来:“我们有十元钱啦!有冰淇淋吃啦!”然后就抛弃了我,假装去超市买冰淇淋了。

我呆呆地望着幼儿们的背影,心中惶惑——刚才满头大汗的“赚钱热情”哪里去了?我忽然想起最近看到的新闻:说是一个高官贪污受贿数百万,还不满足,终于案发被捕。在法庭上,他痛哭流涕后悔莫及……

4.人生哲学 篇四

1、守株待兔的失误在于选错了地点,画蛇添足的过错在于忽视了时间;望梅止渴的成功在于掌握了心理,草船借箭的胜利在于选择了冒险。所谓“世故”,就是在穿过热闹的集市时,生怕踩了别人的脚。

2、想要摆脱灵魂的贫乏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痛苦更为牢靠的东西了。

3、孤独是没有听众的歌手,他穿过丛林越过大海,永远唱着那首无字的歌。

4、寂寞是无帆的船,在茫茫大海上飘荡。灾难是飘浮的云,遮住了快乐的阳光。

5、死亡是和岁月的告别,是唯一踏实的睡眠。

6、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如果每个人都完成了他能干的百分之一,如果这百分之一中有半是有益的,人类就会有希望。

7、幸福有个层次:装傻健忘真傻;不幸有种境界:流泪茫然无泪。

8、潇洒是对责任的疲倦:过头时是玩世不恭;,不足时是游手好闲!

9、时尚是对大众化忍无可忍的爆发,是超出人接受能力的流行。

10、我们是大千世界微不足道的一粒,但我们不甘默默而来又默默而去。

11、要不要是种选择,敢不敢也是种选择:如果你选择了享乐,你就得忍受灵魂的卑微;如果你选择了伟大,你就要以自己为敌。

12、当我欢笑,我要歌唱时,我找不到歌;当我哭泣,我沉默时,歌充满了我的心房。

13、疲倦是即将燃尽的枯灯,告诉我那曾经强壮的臂膀再也不能力挽狂澜。

14、善良是稀有的珍珠,孵化于博大的胸怀。

15、在鲜花灿烂的田野上,在群星闪烁的夜空中,总会迷失自己。我会直坐在那里等待黎明的到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在狂风怒号的浪涛中,总会失落自己。我会直站在船头遥望彼岸的灯火!

16、泪是生命的载体,笑是生命的风帆去踏上那无边的旅程吧,笑也从容,泪也灿烂.17、如果我还能轻轻地唱出一首歌,如果我还能荡起生命的小舟,即使岁月流逝,暮色苍茫,那又有什么关系?

18、愿我的歌清新如海边的气息,愿我的歌激荡如风雷,这是心的倾诉啊,可听众在哪里?

19、我渴望在喧嚣的世界里有一块净土,我渴望在茫茫大海中有一个孤岛,那里会有虔诚的心、伴我流泪,伴我欢笑伴我走进生命的深处!

20、如果人生是段旅途,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在我身后紧紧跟随。

21、人不要等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心中有所牵挂,生命才会坚强。

22、泪藏匿于露珠里,笑绽放在花蕾上,这荡漾在春光里的生命之花呦,迎风舞着,沐雨唱着……了解她的泪与笑,才能与她携手到老。

23、泪睡在露珠里,静卧在花瓣上,在阳光下晶莹地闪耀,花因而更加鲜亮……原来泪也可以很美.24、那春风中绽放的花蕾呀,把笑挂在枝头,伴鸟儿在天空歌唱……我的朋友,当肃杀的严冬来临,你还保存着那份笑容吗?

25、泪在风中飘飞,笑在云端歌唱。两者有什么不同吗?那灿烂如霞的笑那忧烦感伤的泪,哪个不是生命的壮美呢?让我们噙着泪含着笑,凝视这个世界。于是,我们用悲的深沉欢的从容,去探析真理,告诉大家:我们眼里的一切哭的笑的,爱的恨的……

26、花蕾说:忘却是快乐的序曲;露珠说:幻想是痛苦的根源

27、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爱上你,是我一生的快乐;失去你,是我一生的遗憾;没有你,无法感受心灵的震撼。

28、你若心寒,我是春天;你若心苦,我是甘甜;你若心伤,我是欢颜。也许我不是你一切的一切,每天的每天,但决不是你生命的负担。

29、让星星化为我的眼,整夜地看护你;让清风化为我的笑,抚平你驿动的心;让一切美好的事物化为我的祝福,永远陪伴着你,…

30、爱若看不见,就让恨来成全,体会情与仇的距离,衡量爱与恨的对立!31,、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32、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33、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34、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35、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36、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37、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38、正的爱情是不讲究热闹不讲究排场不讲究繁华更不讲究嚎头的。

39、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40、们确实活得艰难,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后悔是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41、爱的人有福了,他放飞了一只鸽子,却得到了整个鸽群;被爱的人有福了,她刚刚唱完一支歌,便听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回音。

42、功者说:“我敬重失败者,是他们用牺牲确立了通向真理的路标。”失败者说:“我感谢成功者,是他们用坚毅证明了我泪水的价值。”

43、信对微笑的果实说:“我知道我行的,你看那挂满枝头的,不就是我吗!”自卑对悲凉的落叶说:“我说过我不行的,你看那遍地的萧瑟,不就是我吗!”

44、是放荡不羁之子,旗是循规蹈矩的孩儿。只见风吹落了旗子,何见旗子遏止了风。

45、听到天空中的鸟说:“我要自由地飞翔!”曾听见海里的鱼说:“给我无尽的水吧!”难道你们不拥有这切吗?在春天的花园里,我静静地思索:那翩翩起舞的粉蝶,快乐吗?那不辞辛劳的蜜蜂,流泪吗?

46、一个明媚的早晨,你绽放了花样的笑容,这没什么了不起。你能在每年的每天,无论风雨,都笑得这样灿烂吗?

47、别死离,成败得失,你流泪了,这没什么了不起。你能为春花凋零落叶纷飞心碎吗?

48、水是露珠围绕苦痛所形成的琥珀,是生命佩戴的最昂贵的珠宝。

49、笑是生命因满足而发出的长叹,是咀嚼痛苦得到的甘甜。50、日里,我们同唱一首歌;黑夜来临,让我们做各自的梦吧!

51、对脚下的路说:“我将不停地走下去,直到你的尽头。”脚下的路说:“你找得到封闭曲线的终点吗?”一滴水就是个大海,一个大海就是一滴水。那么,我就是朵浪花吧!

52、不是大海,因为我是浪花,海的永恒不属于我;我就是大海,因为我是浪花,那汹涌着澎湃着的,不正是我吗!

53、在阳光下闪耀的在桅杆上招摇的浪花呀,除了回归大海,你还能飘到那里?或许,这就是归宿。

54、对浪花说:“你是我生气时抛弃的一滴水。”浪花对海说:“你不过是我战斗中丢下的尸体。”

55、得最痛快的往往不是为了失去;笑得最疯狂的往往不是为了得到。

56、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埋地雷的人还活着。

57、的心啊,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还能忘情地弹奏出“高山流水”吗?

58、果可以增加快乐,洗澡可以振作精神 烟花如同音乐样排斥爱情,只供个人时欣赏。吉他爱不释手,香烟永不妥协,答应自己要以最舒服的轨迹划向每个明天!

59、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是在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定有人会因为你的笑容而爱上你。我现在正在看你的微笑,然后...?!60、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1、命并不是为所欲为,有时候我们的承受要大于接受

62、像有人说过的:戒指好比爱情,戴在手上,也是戴在心上;伤在心上,便也伤在手上。不敢碰的,是那心里的伤;不愿摘的,是那难舍的爱。

63、得有人说,通往心脏的血脉是在无名指上,你知道我多想在今生,倾尽所有,牢牢地栓住你的无名指啊。时间过了,爱情淡了,相爱的人也就散了。

如果缘尽也硬要牵扯,原本的美好就会变成种束缚,变成一个你我都困在其中的牢笼。64、会无法呼吸,你舍得看到我不自由吗?

65、中有风,风中有我,我能有什么?云对风说,风对我说,我能对谁说? 66、窗外的风雨来了,我们有房屋,当心中的风雨来了呢? 67、果没有云,天空会不会寂寞?如果没有天空,云到哪里停泊? 68、琴的爱人是手,泪的爱人是喜,爱人的爱人是一辈子,你的爱人是我。69、生有无限的可能。

70、不在这里,请不要在我的坟边哭泣,因为我没有睡去。

71、我是扬起千千遍遍的风,我是雪地里闪闪的白光,我是拂照在田野里的太阳,我是夜空里的星星…如果最亲近的人我们都无法相信,我们还怎么活下去? 72、我们眺望远方的时候,近处的风景便看不清了。73、乐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状态。

74、大海一样的胸怀,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会让你失去笑容呢?

75、掌声和欢呼声中,我不禁要问:“我的朋友,那欢呼真的发自你的内心吗?你眼角挂着的泪,真的不是由于困倦流下的吗?”永远忠诚于你的心吧,谄媚与盲从会玷污你真正的所爱!

76、果错过了收获的季节,你的收入是微薄的;如果错过了耕耘,你将一无所有。

77、淡雅芬芳的夜来香啊!为何只在暮色中盛开?莫不是苦守着千年的承诺只等他她的到来……

78、个人都曾是天使,当他喜欢一个人时,他便折断翅膀坠落人间,变成凡人,所以不要辜负爱你的人,因为他已经没有翅膀飞回原来的天堂~ 79、只需要花一分钟注意到一个人 一小时内变成朋友 如果一天让你爱上他 一旦真心爱上…你却需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将他遗忘。

80、空和大海相爱了 但他们的手无法牵在一起 天空哭了 泪水洒落在海面 即使受到惩罚 天空也要把灵魂寄给大海 从此海比天蓝。

81、生的成功不在于拿到副好牌,而是怎样将坏牌打好,当心灵趋于平静;精神便得到永恒;给自己一个微笑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82、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难得糊涂是最高境界

83、情无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容易失去自我。事物原则,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和谅解,爱情也会因此而变成毫无美感的形式。爱情就像一捧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多。

84、其实是一种习惯,你习惯生活中有他,他习惯生活中有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一旦失去,却仿佛失去了所有。

85、一种选择都有不同的结局,就如走不同的路就会有不同的风景。所以,如果想看灿烂的风景,不妨沉思片刻再做选择。86、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87、不能不长大,长大就像是赶路,一路风景常换常新。

88、明灭灭的人生,我愿作一盏灯,温暖你的寒冷,关照你的一生。

89、星啊,我曾无故地爱你很久,后来,我发现你属于所有的眼睛,我不爱你了。后来我又发现谁也无法占有你,我更爱你了。

90、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

91、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92、许上帝当年从亚当身上抽出那根肋骨时,他就想到了。他想女人永远都可以要男人的命。她可以让你生,也可以让你死,因为她曾经是保护男人心脏的那根肋骨,她可以保护你的心脏,也可以刺穿男人的心脏。

93、什么都不确定的年代,我们总是爱得太早,放弃得太快,轻易付出承诺,又不想等待结果。

94、借指,不再是生世的承诺,终生相守的誓言,却成了纪念伤感的烙印。95、怨言是上天赋予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96、黑夜对我们说:“想拥有我这样的厚重吗?那么,请不要熄灭你追寻的灯光!” 97、时间对富人说:“请不要用金钱衡量我的价值。”时间对穷人说:“请不要用抱怨度量我的长短。”

98、爱不敢说出来时,是甜蜜的;爱说出口时,是浪漫的;爱不得不说时,是无奈的;爱无法不说时,是真诚的。

99、有理智的感情是山洪,会摧毁一切;没有感情的理智是一把刀,会使所有的人流血。100、我曾在春天里失落了我的心,我没有去寻找。因为我坚信,总会有人将它拾起。

101、眠,这是债务,只有爱可以偿还。

102、少嫉妒的爱情是无味的,就像是想煲锅鲜美的汤,却忘了放盐!

103、别离,最好不要相聚;怕思念,就去洗尽记忆;等到所有的往事都化为云烟;别离和思念都会归还大地

104、伟大的人交往是那样的危险,我们那仅有的一点点自信也会消失殆尽。105、容是送给他人的最好礼物,如果把它留给自己,那就是堕落的开始。106、任心是人成长的沃土,正如一棵大树,根扎得越深,枝干就越茂盛。107、亡的另一种叫法就是麻木不仁。

108、以稀为贵是成人的幼稚;人以熟为宝是交际的悲哀。

109、了还要问,不是装腔做势,是热情;不懂也不问,不是无关紧要,是冷漠。

110、人多愁善感,故文中常有“呜乎”词;今人善表心迹,故常用“本来”之语。“呜乎”者情真意切,故有千古名言流传;“本来”者亦真亦假,故有朦胧文学诞生。111、什么山唱什么歌,是智者;看什么人上什么菜,是小人。

112、道事情不该做而不得不做,是义气;知道事情做不成而偏要去做,是英雄。113、打了我一拳,我回敬你一脚,这是惯例;你踢了我一脚,我扔掉了你的鞋子,这是创新。

114、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生命的汪洋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分。115、路的时候有伴就不觉得路远,吃饭的时候有伴就吃得香。

116、果我爱你,我就会理解你,通过你的眼睛去看世界。我能理解你是因为我能在你身上看到我自己,在我身上也看到了你.117、种缘,放手后成为风景。有颗心,坚持中方显真诚。你懂了,我靠近天堂;你不懂,我成为经过。

118、人生总有许多偶然和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人生又有许多意外和错过,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

119、在无尽的追寻中,你会有一个又一个巧合和偶然,也会有一个又一个意外和错过.120、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121、沉默是反击无耻的无声风暴;愤怒是抗击外辱的有效自残。

122、杀敌千,自损百,是正义的战争;杀敌百,自损千,是报复的后果。

123、在冬天的餐桌上谈论春天的花朵,是奢侈;在春天的花园里幻想秋的落叶,是无情。124、屈辱是你想哭的时候,竟然无法让泪水流出;软弱是你想逃的时候,竟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脚。

125、成功是失败者的鲜血浮起的一叶小舟;光荣是呐喊时得到的万众的回音。

126、“缺席”是种无法摆平时的老谋深算。“绝对的”就是不负责任的,一般不会由平民口中说出;“大概的”是负责任的,是下属揣测领导意图的开场语。127、有时候,等待是我们唯一可做的事情;有时候,等待就是死亡。

128、一碗饭一碗汤,摆在狼和狐狸面前。正当狼思索着该先吃哪碗时,狐狸把汤泡到了饭里。智慧的作用不会仅仅如此吧!

129、当我们付出同情心时,我们是快乐的;当我们劝慰他人时,我们是快乐的。原来快乐是如此的卑劣,否则为什么总是在他人遭遇不幸时开花呢?

5.人生哲学 篇五

2.哲学原意是“爱”与“智”哲学的英文叫做 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的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追求智慧。Sophia是“智慧”的意思。“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写法,Philia、Eros、Agape为代表,三种不同情怀。Eros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神俱有的。Philia则是“友爱”。Agape代表了“博爱”,也就是宗教里面所讲的无私的爱。3.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

4.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每个人都需要哲学。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5.对哲学的基本描述:培养智慧--“智慧”有两大特点:完整、根本(发现真理、印证价值)

6.帕斯卡尔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维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它;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它于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它,人却仍然要比致它于死命的东西更为高贵;因为它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因而,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我们能思维。

7.哲学性思维(理性反思):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活动。反思原是一个光学原理,本意是“光线折射”,通常被译为“反射”,表明我们在思维中借助感性对象,以反过来追溯它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8.哲学反思的特性:(1)超验性。指哲学反思活动的超越经验的性质。即哲学反思不是直接地关于经验对象的思考,其直接对象是关于经验对象的思想。(2)批判性。指哲学反思对“思想”的否定性的思考方式,或者说,把“思想”作为“问题”予以追究和审讯的思考方式。(3)综合性。指哲学的批判性反思是通过各种思想的相互撞击和“对话”而实现的。(4)前提性。指哲学的反思是对思想的各种“前提”的批判,而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对思想的“内容”的批判。思想的前提,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也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逻辑支点。9.逻辑(运思的规则):逻辑是运思的规则,规则是客观的,人一旦开始思考,就会希望能够合乎逻辑。传统逻辑的内容: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指我们平常使用的名词,譬如太阳、月亮、花、草、树木。任何可以想得出的来的名词,都称为概念。需要区分意义、意象。前者比较客观,后者则是每个人在内心对某个概念所产生的感受及印象。

10.语言的有效性: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表达的效应,表达需要具有明确、一致、普遍这三项条件。*明确,是指使用语言的时候,字义与文法必须非常清楚。这是语言表达的第一要素。*一致,即要求使用语言的每个人都要同意,或者说遵循相同的规则。*普遍,即要求除了意思要一致之外,还要同一地区所有的人都去使用。

11.语言的类型:我们经常使用的语言可以分为三种:直述、比喻、价值。直述语句就是直接叙述,也就是把看到的东西,或是想要表达的东西直接说出来。比喻语句就是使用一些象征来表达意涵。

价值语句,指相同语句因为“主体”和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12打破四种假象: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念,叫做“打破假象”。意思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假象或偶像,这些偶像会竖立在我们前面,使人无法从事正确的思考。培根认为我们要打破的假象有四种:种族、洞穴、市场、剧场。**剧场假象:是指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这在哲学和宗教领域中可以找到许多例子。许多人一旦接受一套哲学或一种宗教信仰,就好像接受一出舞台剧,全套搬演出来,从此以后认为人生就是这样,这就叫剧场假象。

13.n我们将从古希腊、中世纪,以及近代欧洲三个阶段进行讨论,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人性观。这体现出西方文化历史演进的脉络。

n第一阶段:古希腊时期,偏向从“人的现状”看人性的问题,亦即就一个人具体的生命有什么样的能力、表现、要求等,进行探索。n第二阶段:中世纪时期,以基督教为主,人们的思想都与宗教有关,所以从“人的起源”来看问题,亦即相信人是上帝造的。这给人性一个很清楚的轮廓。n第三阶段:近代欧洲时期,所关注的问题是“人的生命特色”,探讨“人应当往哪里发展”。

14.n谈到希腊思想,我们要参考三种观点,分别是荷马史诗、德尔斐神谕、亚里士多德哲学。n.荷马史诗:能够=应该=必然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公元前873年生。相传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

荷马史诗中对人性的了解,基本上是一个“能够=应该=必然”的公式。

n“能够=应该”是指,只要我能够做到,就应该去做。如果我能够攻下一座城池,那么就应该去攻占它,否则我的这种能力就是无所谓的、不能落实的。换言之,上天赋予我们这么大的能力,就是要我把它展示出来。

n而“必然”则代表命运,我能够攻下这座城池,我就应当攻占它并且,命运必然规定我要攻占n“能够=应该=必然”n这种观点反映出强权就是公理的思考模式。n这种想法是比较原始的,反映出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以能力为主的互动方式,而这能力又可以延伸为权力和暴力。

15.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西方从中世纪跨入近代世界,是一个急剧的演变过程。西方人在思想上经历了一连串的震撼,无异于一次次革命。在宇宙观上,出现了天文学革命;生命观上,出现了进化论;在社会政治上,出现了个人自由和革命的思想;在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

16.从达尔文到柏格森: 在达尔文的理论流行之后,在法国出现了一位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他把进化论修改为创化论。所谓的创化,就是把创造和进化二者结合起来,认为整个宇宙都是具有生命,甚至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而生命一定要发展。

17人往哪里去?任何能量变成热量之后,就不能完全回收(或者说不能再起作用),因此一个封闭系统中的能量会慢慢消耗掉,然后整个系统会陷入混乱而瓦解消灭,这称为熵(entropy)。有些人把熵译为“能趋疲”,亦即能量会趋于疲乏。德日进(1881~1955),法国哲学家,神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代表作有《人的现象》、《人的未来》和《神的氛围》等。

18.主体自觉:n人类跨越了反省的门槛之后,就应该要为自己的未来作决定。要决定未来,首先要让全体人类团结起来。这并非空想,因为人类受到共同威胁的时候就会团结起来。n事实上,人类的共同威胁一直存在,这个威胁就是命运。但是这个命运还不大明显,所以一般人无法有所警觉。能够使命运明显化的就是外来威胁,例如,自然灾害、社会危机、经济困境、环境恶化、外星人攻击。面对困境,只要人类愿意思考,就可以找到一条出路,而能够让人类文明永远存在下去。

19.希腊悲剧作者三大代表:1.埃斯库罗斯2.索福克勒斯3.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他是第一位著名的希腊悲剧作家,代表作为《普罗米修斯》。关于埃斯库罗斯的死亡,法国作家蒙田曾说:他因一座房子快要倒塌躲到空地上,而幸免于死;一块龟壳从一只飞鹰的爪子中坠落,却将他砸死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力可以说历久弥新,这是因为其中某些见解,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对人类都有相当明确的启发性。我们分别介绍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尼采,以及代表人物——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加缪。20.人生有三种绝望: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不能够有自我

“绝望”,不是一般人谈到的绝望,而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无关乎外在目标的达成与否。

(1.不知道有自我:这种绝望是指,一个人在世界上奋斗了许久,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人生无“我”,忙碌一生,最后一场空。

(2.不愿意有自我:当一个人发现自我以后,接下来必须问“愿不愿意有自我?”有些人发现自我以后,却不愿意有自我,因为要独自面对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了的自我,就意味着人必须开始自己负责,而为自己负责的压力是非常沉重的。(3.不能够有自我:如果一个人愿意成为自我,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最后却发现不能够成为自我,不能够有自我,这时候常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而必须走很长的路来实现自我,因此会感到非常绝望。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非常孤单的,而坚持下去是否会有好的结果,更是未知数。

21.苏格拉底:西方的典型哲学家,先研究自然哲学,后探讨人生问题,强调“未经省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只要真正认识了德行的本质,就会自然走上善途。如何认识?经由反诘、对话、归纳、辩证等方法,发现自己无知,进而觉悟“知与德不分”,走上人生正途。生平没有著作,但是启发柏拉图写下《对话录》,由此影响世人极为深远。22.《尚书·洪范》:永恒哲学

周武王在公元1122年取代商朝成为天子后,拜访商朝遗贤箕子(商纣王的叔父),虚心请教一套“治国安民的常道次序”,箕子把答案推到更早的夏朝,大禹治水成功后上天赐给他“洪范九畴”由此可以治国安民,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构成我们所谓的永恒哲学。“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忌;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是人类在大自然中所常见的五种素朴的材质。“水向下渗透,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可以随意屈伸,土可以生产百谷”,五行牵连着人类的五种味觉,分别是:咸、苦、酸、辛、甘。自然界的五行在人类的感觉与理解中,会显示特定的性质,由此提供了可利用的条件,让人类在文化上继续创造发展。

(二)敬用五事:五事是指人的五种本能,如“容貌、言语、视察、听受、思虑”。这些本能的表现有一定的要求。“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聪敏,思虑要通达”。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则效果必佳,分别是:“表现严肃,办事顺利,明辨一切,谋事成功,成为圣人(古代的圣人是指无所不通的智者)”。这里所谈的是人类世界的基本条件,是期许人人由其特殊本能,表现恰到好处的作为,以便融入群体生活,共享幸福。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除了个人具备基本修养之外,需要国家层次的整体规划,否则无法保障其福祉。

(三)农用八政:农用八证之意是切实办好八政。八政是国家施政的八大领域,就是“管理粮食,管理财物,管理祭祀,管理住行,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宾客,治理军务。”古人祭祀对象有三:天或上帝,自然神以及祖先。他代表宗教信仰的仪式,要让人民知道人生不是当下的刹那生灭,死亡也不是沦入未知的虚无。人类活在世间,借由定期的祭祀,可以与生命的大源、自然界的母体以及自己的祖先保持适当的关系。

(四)协用五纪:协用五纪之意是调和阴阳,要用五纪。阴阳是指自然界的动力而言,其变化显示于天象,作用于人间,所以要由“天官”来观察及记录有关“岁、月、日、星辰、历数”等五纪的一切细节。在农业社会,五纪直接影响人民的作息。

(五)建用皇极:“皇级”即是大中(至大谓之“皇”,至中谓之“极”),亦即最高正义或绝对正义的原则。这是整篇《洪范》的精神所在。人的社会向来不单纯,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各种有心或无意所造成的恩怨可谓层出不穷。因此,人人心中所期盼的正是“绝对的正义”。“无偏无陂,尊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天子”是天之子,相对的,即是“做民父母”,因为古人相信“天生烝民”(《诗·大雅》)。天子所推行的王道是以“大中”(绝对正义)为目标,亦即要让百姓对“善恶报应”这种正义要求得以实现。这无异于以政治来实践宗教的目的,人民活在变化多端的世间,不会丧失行善避恶的信心,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希望。这种理想就是“永恒哲学”的表现。

(六)乂用三德:三德是指:守正不阿,以刚致胜,以柔制胜。人际相处之道,正直是首要原则,妥善运用刚与柔。

(七)明用稽疑:一国之君若要明辨疑惑,必须使用各种方法。古代有卜与筮。卜是用龟壳卜卦,筮是用蓍草占卦。甲骨文即是古代卜卦的遗迹。有三种更加常用的方法,就是“国君”自己多加考虑,接着与执行政务的“卿士”商议,然后还须与“人民”大众商量。在古代民智未开时,天意对民意有很大影响力。如果担心天意受到国君操纵,则古人也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说法。

(八)念用庶征:人的思考必须根据外界各种现象。四季变化与气象,势必影响农作物生产,随之也影响人们的心绪与行动,进而干扰到社会与国家。要仔细考察“雨、晴、暖、寒、风”,若是五者不能调顺后果者是不幸的。

6.人生哲学 篇六

一、人的定位

1、纵的坐标: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要顶天立地。这说明人具有独立性。

2、横的坐标:人生活在人与人之间,要出人头地。这说明人具有群体性。

二、人生的范围

一般人生:从生到死,即人的一生。佛教人生:前生前世-今生今世-来生来世

三、人的结构——精神、肉体

四、哲学的定义

1、古希腊观点:哲学乃爱智之学。

2、冯友兰观点:哲学乃求好之学。

3、分析派观点:哲学乃批评之学。

问题:每个人都有他的理想人生,都有他的哲学观点,为何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五、人生哲学的定义

凡是探讨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生活在人与人之间,根本做人之道的学问,就是人生哲学。

六、人生哲学的目的

七、人生哲学的功能

第一章

道家的人生哲学

一、道家思想的产生背景

1、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人际关系失常。老子提出“无为”思想

2、到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变本加厉。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的方法。心斋: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3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同。

二、道、德的含义

1、道:道即自然之总名。“道法自然”。

“道无为而无不为”; “天地生于有,有生于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2、德:德者,得也。“道生之,德蓄之”。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三、幸福

1、“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逐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雀之巢可攀缘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2、“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事,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四、人为之害

1、“及至圣人,蹩蹩为仁,缇岐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圭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2、人为的目的有两种:模仿天然和改造天然。

3、“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短,性短非所续。”

五、齐物论

1、“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均也。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枭之在于笼中,亦可以为得矣”。

2、即一物有一物之好,不必强求。

3、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法。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扑,少私寡欲”。

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7、“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8、“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9、“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六、个人的修养

• 老子曰庄子主张除去人们心中的私欲计划而复返于婴儿。

• :“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萧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冢,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瞬,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也”。

•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萧然而往,萧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道家好“愚”,老子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急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 “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第二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的人生哲学

一、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

(一)时代背景

“波斯战争”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当时雅典人口40万,其中公民只有15万,导致许多公民无事可做。苏格拉底处于雅典由盛而衰时期,他疑惑:雅典为何会衰弱?

(二)思想背景 《荷马史诗》的基本立场是”强权就是公理”,但此思想受到质疑。“辩士学派”容易走上相对主义,相对之后又演变为怀疑,最后,大家都只注重当下的利益了。当时哲学界分成两派:一派追求自然界的真相,另一派则专门在现实世界里寻找利益。苏格拉底处于两派之间。•

(三)苏格拉底方法

1、反诘

2、普遍概念

(四)苏格拉底的德行观 知识即德行

(五)苏格拉底关于生命的内涵观点 • 追求真理;“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二、柏拉图的人生哲学

(一)柏拉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但他不满于当时的民主政治,尤其不满于民主制复辟后处死苏 2 格拉底的事件,希望改造国家,提出“理想国”,并为实现此,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的政体。

(二)思想背景 苏格拉底:有形可见的世界充满变化,人间的变化也相当迅速而复杂,该如何在变化中掌握不变的本质。毕达哥拉斯:灵魂不灭。(三)理念论 理念世界:原型,真实的,知识;感觉世界:摹本,不真实的,意见

(四)洞穴说

(五)柏拉图的理想国——统治阶级;武士阶级;劳动阶级 第三章

叔本华、尼采的人生哲学

一、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一)叔本华的思想背景

• 一方面,叔本华虽是德国人,但对当时德国盛行的官方哲学思想,尤其黑格尔思想却极力反对;另一方面,当时法国拿破仑的势力正席卷欧洲,叔本华讨厌战争,因而设法避开,这与高喊普鲁士团结起来对抗拿破仑的作为大相径庭。所以,他的性格和整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一致有着很大的差距。•

(二)叔本华的意志论

•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叔本华: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

1、人生是一种痛苦

2、人为人是豺狼 •(四)叔本华的拯救方法 1 禁欲2 自杀

二、尼采的人生哲学

(一)思想背景

1、希腊悲剧——酒神:狄奥尼索斯,重非理性; 太阳神:阿波罗,重理性

2、进化论——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尼采说“劣者生存”。尼采强调一种生命力,认为生命是要求进步的,但又有困难,这就需要超人

(二)虚无主义

1、虚无主义的几种表现形式(1)消极的虚无主义(2)积极的虚无主义(3)赖皮的虚无主义

2、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1)主人道德:肯定善就是高贵(2)奴隶道德:以弱势群体为考虑焦点

3、个人的消解——即一个人在自欺之中,忘记自己是谁,忘了自己本来的面貌。(1)语言(2)通则(3)成功(4)回忆(5)认识自己 转化:发泄、升华

(二)虚无主义

4、上帝死了

传统里,人们信仰上帝,但尼采说上帝死了,是因为很多人还在言行不一地信仰它,很多人的价值已经开始腐化。

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说“尼采疯了”。

(三)权利意志

1、生命即权力意志的表现

2、超人是大地的意思

3、永恒复现 • 四)人生哲理

1、精神三变

骆驼——狮子——超人

2、超人与考验 第四章

扬朱的人生哲学

一、扬朱与道家的关系

• 关于天地不仁的理解:

• 道家:“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 扬朱:天地不仁,因为自然本是盲力,其所以发生万物,乃是由于必要或偶然,并非由于目的和计划,故不能谓之仁。

• “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虎狼生肉者哉?”

二、扬朱的人生观

• 扬朱认为人生甚短,生前既为暂时,死后亦归断灭。

• “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三、扬朱的人生术

• 眼下就能满足的欲望,是比较容易获得的,至于得花很多时间才能获得的欲望,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才能获得,扬朱一概不顾。故扬朱重肉体的快乐。

四、扬朱的不顾社会制裁

1、关于法律制裁:

• “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而美厚复不可常厌足,声色不可常玩闻。乃复为刑赏之所禁劝,名法之所进退;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誉,规死后之余荣;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劝。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故不为刑所及。” •

2、关于美名:

• “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归之桀纣。然而舜耕于河阳,四体不得暂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爱,弟妹之所不亲,行年三十,不告而娶,及受尧之禅,年已长,智已衰,禅位于禹,蹙蹙然以至于死。鲧治水土,绩用不就,殛诸羽山。禹纂业事仇,惟荒土功,子产不字,过门不入,蹙蹙然以至于死。周公摄天子之政。邵公不悦,四国流言。居东三年,诛兄放弟,仅免其身,蹙蹙然以至于死。孔子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蹙蹙然以至于死。”

• “凡彼四圣者,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名者固非实之所取也,虽称之弗知,虽赏之不知,与株块无以异矣。桀借累世之资,居南面之尊,威足以震海内,纣亦借累世之资,居南面之尊,威无不行,志无不从。彼二凶也,生有从欲之欢,死被愚暴之名,实者固非名之所与也,虽毁之不知,虽罚之弗知,此与株块奚以异矣。彼四圣虽美之所归,苦以至终,同归于死矣。彼二凶虽恶之所归,乐以至终,亦同归于死矣。”

五、杨朱的不顾任何结果

• 杨朱所选,只是目前的快乐,如果目前快乐可以享受,则以后任何结果,都可不顾。•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朱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朱弗应。

第五章

墨家的人生哲学

一、功利派原理

• “于所体之中而权轻重之谓权。权,正也。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持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

二、客观的标准

1、有本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2、有原之者:下原查百姓耳目之实。

3、有用之者:废以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三、人民的富庶

• 墨家崇尚节俭,反对奢侈。• “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王为节葬之法: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 • 墨家主张节葬短丧,反对音乐。

•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意舍此。”

四、关于兼爱

• 墨子认为,一切奢侈文饰,虽都不是国家人民之利,但也并非其大害。国家人民之大害,在于国家人民之互相争斗;而其所以互相争斗的原因,则起于人之不相爱。故墨家以兼爱之说救之。• “仁人之事也,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大国之攻小国,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相交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 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籍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彼者,尤为己也。为人之都,尤为己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哉?为彼尤为己也。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利也。名分乎天下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与?即必曰:兼也。

• 墨家既以天下之大害,在于人之交争,而天下之大利,在于人之兼爱,故非攻。

五、关于宗教和政治的制裁

• 墨子认为人性如丝,其善恶全在“所染”。

• 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甚也。”

• 墨家注重宗教的制裁,以为有上帝存在,赏兼爱而罚交别者。

•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者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然则禹汤文武,其得赏何以

• 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故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业万世,子孙传称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称之,谓之圣王。”然则桀纣幽厉,其得罚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诟天,中诟鬼,下贼人。故使不得终其寿,不殁其世,至今毁之,谓之暴王。”

• 于宗教的制裁外,墨家还重政治的制裁,即人间也需要一上帝。

• “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臭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如禽兽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故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第六章

笛卡尔、培根的人生哲学

•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非一日而败。”

一、信仰的要素

二、进步主义产生的背景

• 奥古斯丁:“无论何是何地,只要上帝愿意,他皆能改变任何人之恶而引之为善。谁 • 能说上帝不能如此?不过上帝如此办时,那是他的慈悲;他不如此办时,那是按公道他不如此办。”

三、笛卡尔思想

四、培根思想

第七章

儒家的人生哲学

一、产生背景

1、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出现“臣弑君,子弑父”现象。孔子要求“正名”。孔子提出“仁”。

2、孔子生平

3、战国时期,社会**变本加厉,孟子提出“性善说”:“仁”、“义”、“礼”、“智”,“知性”、“尽心”、“存心”、“养性”,“人皆可以为尧舜”。

二、道的观念

•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三、礼乐

• 儒家认为,道德的生活,并非纯粹由于天然,也非纯粹由于人为;道德的生活,是由于“教”所“修”之“率性”。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儒家认为礼使“人之欲有节而得中”。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 礼之起源:

•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必穷乎物,物不必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 “尧崩。三年之 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五、宇宙的演化

• 《周易》八卦:

•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 “亢龙有悔”

•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为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宇宙中的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在宇宙的演化中,每一现象都含有自身的“否定”

•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于同人”。• “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于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于渐”。

• 宇宙的演化,没有止境。“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于蒙……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六、关于为

• 道家重“无为”,儒家重“无所为”,即只须于“为”(活动)中求好,而不必计其活动以外之成就。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七、关于忠恕

•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忠:以己之所欲施于人。• 恕:勿以己之所不欲施于人。• 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

1、宽广能容

2、敦厚能载

• “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动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

3、以柔济刚

八、合理的幸福

•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 儒家认为我们只应于活动中求好,而活动的成功与否,则听诸命运。• “不怨天,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 • “乐天知命” 乐天知命

•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屈伸有度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生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故虽穷不处亡国之势,虽贫不受污君之禄。是以太公七十而不自达,孙叔敖三去相而不自悔。

何则?不强合非其人也。太公一合于周而侯七百岁,孙叔敖一合于楚而封十世。大夫仲存亡越而霸,勾践赐死于前;李斯积功于秦,而卒被五刑。尽忠忧君,危身安国,其巧一也。或•

以封侯而不绝,或以赐死而被刑,所慕所由异也。故箕子去国而佯狂,范蠡去越而易名,智过去君弟而更姓,皆见远识微,而仁能去富势以避萌生之祸者也 第八章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

一、人生真相及人生目的

“人生即人之生活”2人生没有什么目的,就如山没有什么目的,水没有什么目的。3人生没有目的,不等于人生没有价值、没有意义。

二、欲与好

• “本来天然界中,本无所谓好与不好。但以人之有欲,诸事物之中,有为人所欲有者,有为人所欲去者,于是宇宙中有所谓好与不好之区分,于是即有所谓价值。”

三、天道与人道

• 我们之所以会认为有些欲好,有些又不好,乃是因为此欲与他欲有冲突,而不是欲本身不好,人生的不幸也正在此。• 天道:无为而自然,不能不遵,客观。• 人道:不得不然,可以不遵。欲望冲突的调和

• 经验的冲突:

• 杜威五法:感觉疑难、指定问题、假设解答、引申假设解答、实地证实。• 解决欲望的冲突:理性 • 和、通、中(适度)

四、人性与道德制度

1、欲本是天然的,本无所谓善恶,但人因为欲相冲突而求和,所求之和,又不能使所有欲都包括进去,因而便有善恶之分。• 善:被包之欲,天理。• 恶:被遗落之欲,人欲。

2、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因而必定要产生道德制度,所谓“盗亦有盗”,一切社会,都有道德制度。

3、道家反对道德制度,要革去一切人为,恢复天然,但天然境界中,禽兽相害,人类相残,故儒家揭仁义,道家反仁义。

4、关于礼教吃人说,冯友兰认为一切道德制度,都不能包括一切欲,必定有被遗落而视为恶而被压抑的,即有恶。则杀一而得天下,于害中取小。故虽然有被道德制度所吃者,但可免人之相吃,因而冯友兰赞同礼教。

五、关于幸与偶

1、人生当中有不如意的事,有些能避免,有些不能避免;人生当中有如意的事,有些人凭努力能得到,有些人凭努力也不能得到。

• 范缜答竟陵王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溷粪者,下官是也”。

2、在人生中,偶然的机遇很重要。凡大人物之所以能成大事,一方面固然有其才,另一方面也由于机遇,使天才的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

3、成功失败的造成,都受机遇的影响,而机遇又不是人力所能制的,因此要“不怨天,不忧人”。

第九章

人生哲学的内在含义

一、人的结构和意义

(一)人的结构

1、灵与肉——灵魂:代表个人高贵部分。肉体:代表个人的卑贱部分。(1)佛教(2)基督教

(一)人的结构

2、男与女

3、感性与知性

4、德行与神秘性

• 德性与知性不同,知性重分辨,而德性重实践;知性显示出其能控制感性,能够统治世界的能力,但德性则使一个人的灵性生命成长,达到完美的境地。

一、人的结构和意义

(二)人的意义

1、冲突与调节

2、竞争与互助

3、施与受 •

1、冲突与调节

(1)群体与群体之间,会因为利害关系的冲突而引起战争;个人与个人之间,也会因为争端而引起冲突。(2)对自己看不顺眼,理想太高,无法突破现实,这会引起内心冲突。(3)对于冲突,有主张调和,也有主张冲突。(4)无论何种解释,最终都要回归到自身的生命,以及自己的生活。

2、竞争与互助(1)在自然界:(2)在人类社会: •

3、施与受

(1)施比受有福(2)犹太文明(希伯来文明)观点(3)关于施与受的理解

二、人性与际遇

1人为何要向命运挑战?2人为何会有理想?3人的命运是否只有认命、抗命两种?4人为什么会失落?

(一)人性问题

1、性善说

2、性恶说

3、善恶混

4、无善无恶论

5、分析

• 人与周围人比较,当不公平时,能否接受? • 当理性与现实冲突,该何处理? • 有人喜欢算命,命是什么?

• 孔子讲时与命自己都不能掌握,能掌握的仅仅是德,修德是为什么? • 福与德是否一致?

• 有福得有命来享受,得“寿”,另要富裕,要“禄”,即“福禄寿”。•

1、命和使命

• 本应人人平等,但实际上人人又不平等,面对人生的不公平,有三种态度: •(1)抗命 •(2)认命

•(3)接受事实,发挥长处 • 二)人的际遇问题 •

2、理想与现实

• 人应该有理想,但不可妄想

• 理想不一定都能实现,当理想与现实冲突,该如何办? • 对待物应如何? • 如何完成理想的我? •

3、福禄寿

• 人生来追求幸福,而幸福的享受又必须拥有富裕的生活条件,最后还要有命来享福。因而,福禄寿三者共同构成理想的人生。

三、人际关系与人生境界

(一)人际关系问题

• 人生活在群体之中,人该如何与他人相处?人该如何适应传统习惯? • 人一方面有独立性,一方面有群体性,人是否应把他人当人? • 希伯来《创世记》中“三大祝福” • • A、个人独立性的完美 • B、人的群体性的完成

• C、人掌管世界万物,成为“万物之灵”。•

1、人与自己

• 人应慎独、反省、认识自己。•

2、人与人 • 基督教观点 • 孟子观点 • 其他观点 •

3、人与物

• 人是万物之灵,人定胜天。• 人为何要用物?人如何对待物?

(二)人生境界问题

1、真

2、善

3、美

四、人生目的

• 人为什么要生存在世界上?

• 人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享福?是为了过日子? • 生活是否有意义?

(一)人生三大问题

1、生从何来(1)基督教:神创造了人。(2)进化论:人由猿猴所变。(3)人文科学:物种进化,但人应互助合作。•

2、死归何处

3、应做何事

• 在福德一致的观点看来,善恶报应,应存善念,行好事。• 道德取向:立志做大事,立大功。但应从小事做起。• 如何做好事:

(二)人生三大祝福

• 个人的完美 • 群体性的完美 • 统御万物

第十章

正确人生观设计

•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意义的生命不一定幸福,幸福快乐的生活也不一定是有意义的生命。应如何设计人生?

• 先从内心开始,先培养心灵,使其接受生命的意义,然后在这意义上缔造幸福快乐的人生。

一、丰饶心灵的培养

1、手心向上者

2、手心向下者

二、面对挫折

1、失败在所难免,如果没有失败,就不需要奋斗。

2、并不是人人都生来都幸福,也不是凡是追求幸福的人都会快乐。追求幸福的心境及过程,才构成生命的意义。

3、当遭遇挫折,怨天尤人,不但不会化解挫折,反而加重心灵的混乱。应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

• 伟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们没有遭遇挫折,而是他们战胜了挫折。

三、尊重生命—关于自杀

1、要谈生命的尊严,蝼蚁尚且贪生,人更应尊重生命。

2、我们的生存不是只为了自己,在人性的群体中,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3、一个人自怀胎开始,一切都是接受的,人的生存过程,也都是接受的恩惠。在尚未尽义务回报之前,是不可以轻易结束自己生命的。

四、幸福的公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逊教授提出

个人幸福=物质财货/消费欲望

1、当消费欲望不变时

2、当物质财货不变时

3、当欲望和财货都在变时 快乐三级

1、不怨天:

2、在人祸面前坦然:

7.人生哲学 篇七

华兹华斯大量诗歌涉及旅途、漂泊、疯狂与死亡, 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世间充满悲苦, 人生命运多舛, 甚至因而被封为“悲情大师”。而反观他的诗学理论, 真正成为诗之主体的感情只是人类复杂多变的情绪感受中的一种类型, 即“快乐”。表面看来, 诗人好像表里不一。实际上, 华氏的“悲情”诗歌的背后暗藏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悲而不伤, 哀而不怨, 在悲哀的面纱下透露着对生命的热切渴望和无限热爱, 而这正是追求快乐的最高哲学境界。

二、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

从华兹华斯所撰写的两篇《抒情歌谣集序》来看, “快乐”始终是其中隐伏的一条主要线索和一个重要的诗学主旨。[1]华氏的快乐论在《序》中有完备的阐释。他认为, 就诗的目的来说, “诗人作诗只有一个限制, 即是, 他必须直接给一个人以愉快”, “他的描写有一个特殊的目的, 即使人愉快的目的”。在探讨诗人的创作心理时, 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沉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逝, 就有一种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发生, 确实存在于诗人的心中……然而不管是什么一种情绪, 不管这种情绪达到什么程度, 它既然从各种原因产生, 总带有各种的愉快;所以我们不管描写什么情绪, 只要我们自愿地描写, 我们的心灵总是在一种享受的状态中”。[2]

从华兹华斯对诗的目的和诗人创作心理的分析, 可以明确得出这样的推论:“快乐”是华氏诗学理论中最重要的诗学思想。诗人进入对某种情感的沉思, 其目的是为了感受快乐;推动整个沉思活动深入展开并最终外化为诗篇的驱动力也是体验快乐的需要。虽然快乐不一定是诗歌所表现的全部内容, 但是内容的展开是为了展现快乐, 快乐引导着整个诗歌创作过程并操纵着诗歌内容, 是诗诞生的决定性力量和诗生成后的终极目的。

总的来说, 华氏快乐诗学的核心内涵就是认为“愉快”是诗歌创作的起点和终点, 诗的几大基本要素 (情感、题材、语言和创作目的) 都要有“愉快”的因素, “愉快”维系着诗歌创作过程的统一性、协调性和逻辑性。

三、华兹华斯悲情诗歌的“快乐”解读

华兹华斯所说的诗歌要给人以愉快绝不是简单的供人消遣, 而是以强烈的情感感染人的内心, 使人得到心灵的启迪和灵魂的净化, 从而实现最终的愉悦。“不要把这种直接给人愉快当做是诗人艺术的一种退化。事实上绝不是如此。这是对于宇宙间美的一种承认, 一种虽非正式的却是间接的更诚实的承认”。[3]所以, 快乐虽然是华氏诗歌的目的, 从其内容来看, 却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能够使人不假思索的直接感到快乐的。诗人大量诗篇都取材于日常生活, 毫不吝惜地描绘人类悲苦境遇和心境, 显然是对人类苦难情有独钟。华兹华斯通过对世俗世界的人和物的真实的状态的描绘, 使现实世界的孤独、哀伤、困苦、思念等等悲伤的情绪升华为处事的智慧、对亲人和邻人的爱和对生命的热情。正如诗人所说的:“不论在什么地方, 只要我们对苦痛表示同情, 我们就会发现同情是和快感微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产生和展开的”。[4]

(一) 悲情是智慧的来源

在诗人看来, 悲剧性经历和经验并不可怕, 相反, 这种悲伤感在漫长时间中积淀、成长, 使人变得悲哀而智慧。华兹华斯在诗歌中反复强调智慧可以来自悲情。在著名的《丁登寺》 (王佐良译) 中, 诗人写道:

“……但当我孤居喧闹的城市, /寂寞而疲惫的时候, /它们却带来甜蜜, /让我从心血里感到, /还进入我更纯的思想, /使我恢复了恬静, 记起了一种欢欣, /它曾产生多大的力量, /影响了一个善良人最可贵的岁月, /使他做了无数早已忘怀的无名小事, /其中有他的善意和爱。”

这里, “华兹华斯所创作的这首诗是在自然场景中持续的抒情沉思, 所涉及的是凡世人生之意味, 或何为人之成长, 在沧桑变化和挫折失望中成熟, 而获取更广阔、更悲哀一些的体味;涉及在此俗世过程中失去什么, 但也涉及可能的收获, 这不仅相对抒情语者本人而言, 对他人也是如此”。[5]可以看出, 华兹华斯对于悲剧的理解不仅仅拘泥于悲剧性经历本身, 也体现在对于人生的悲剧性体味, 人在悲剧中思索, 苦难得到了升华, 悲剧性地经历成为个人思想成长的养料, 也提升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对苦难本身的认知程度。

(二) 悲情加深对爱的坚持

在《我们是七个》中, 诗人问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有几个兄弟姐妹, 女孩回答说七个, 两个住在康韦, 两个当水手, 两个躺在教堂墓园。“我说:‘他们两个进了天国, 那你说你们是几个?’/小姑娘的回答来得利索:‘先生, 我们是七个。’/‘可他们两个都已经死去, 灵魂儿已进了天国!’/这些话全都是白说, 因为, 这位小姑娘还是不改嘴:‘不, 我们是七个, ’她说”。[6]依常理, 亲人离去本是很悲伤的事情, 可是这位小姑娘并没有那种悲悲戚戚的黯然情愫, 她执拗地坚持他们七兄妹是同在的。在这里, 失亲之痛被浓浓的思念和深深的眷恋所取代, 正因为曾经失去, 才会知道爱有多深。两位至爱亲人虽然已经离去, 但是他们留给了女孩无限的思念, 女孩也在心中为他们永远留下一个位置。因为爱, 死者与生者同在。

在《露西组诗》之一《她住在人迹罕至的路边》, 诗人把露西放在一个纯洁幽远的环境中, 以淡雅的笔墨, 把爱人露西描绘成“一朵半隐半现的紫罗兰, /开在长青苔的石旁;/美得像颗星忽闪忽闪—/独一无二地挂在天上”。[7]在一个与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淳朴安谧的环境中, 可爱的露西曾经活过, 现在安息着, 并且为诗人深情歌咏着。她的死, 让人遗憾却并不悲伤, 因为她的美丽已深深地印刻在诗人脑海中永不退色;诗人的爱, 亦如这恬静的自然般纯净悠扬, 不含一丝杂质。露西的美和诗人对她的爱, 皆成为永恒。

《坎伯兰的老乞丐》讲述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一个老乞丐。老乞丐与邻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一种怜贫济困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老人能将周围所有人的记忆激活, 唤起他们内心的善意, 并促使村民们转向美德与真正的善良。

(三) 悲情催生对生的渴望

《坍塌的茅舍》一诗中一个老商贩为诗人讲述与自己有父女之情的玛格丽特的故事, 这个乡下女子一生卑微苦难惹人怜悯, 当诗人听完故事陷入悲伤时, 老人却告诫诗人“我的朋友, 你已陷入足够的悲伤, /智慧的目的不要求更多悲伤;/聪慧些, 快活些, 别再用/廉价的目光解读事物的形态”。言下之意, 老人从玛格丽特的悲剧中获得了人生感悟, 死者已矣, 生者还要继续, 所以后来每次经过此地, 所有的悲伤都被他抛之脑后, “我高兴地/转过身来走我的路”。[8]

《坎伯兰的老乞丐》除了表现人们对这位在乡野漂泊的老人的同情之爱, 还表明了人的生存意志之坚强和尊严之不可辱没。诗的开篇老人坐在小石墩上打开布袋拿出粮食开始享用, 四周荒芜一片, 只有鸟雀可见。“童年时代我便见过他;那时他/已十分苍老, 所以现在也并不/显得更老;/他形单影只地漂泊, /看来老弱不堪……”虽然有哀婉的气氛, 诗人却并没有使用“悲惨”、“可怜”等伤感的字眼来形容老乞丐, 而是如实地描述老人的状态, 读起来十分震撼人心。正如哈罗德·布鲁姆所评价的, “当我步入老年时, 这首诗在表现个人痛苦时精心控制的悲情与审美尊严让我比阅读任何一首诗都更受到感动”。

如老乞丐般顽强生存的人还有《西蒙·李》的主人公西蒙·李, 他是一个年老的猎人, 年轻时跃马如风、健步如飞, 打猎技艺超群。诗人遇到他时, 他已到了年老体衰之时, 正吃力地挖一颗已经腐朽的树根, 却迟迟难以刨断。此情此景固然有一丝凄凉, 可谁又能否认老猎人对生的坚持与渴望?又如《决心与自立》中捉水蛭的老人, “诺大年纪, /没死, 也不像活着, 也不曾睡去;/走过了人生的长途, 佝偻的脊背/向前低俯, 头和脚几乎相遇”。这些老人虽然都已是风烛残年、身体羸弱, 却都凭着强烈的生之渴望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在广袤天地中谋求自己的命运。在外人看来, 或许会有凄凉, 在他们自己, 则是不卑不亢地傲立于天地之中。

从华兹华斯的“悲情”诗歌可以看出, 在诗人看来, 死亡、疾苦、衰老等等诸多悲剧是人一生中必然的经历。既然忧伤的人和事总是无法逃遁的, 那么如何去面对这诸多的不如意就留待人们自己去选择了。华兹华斯的选择是平静地、勇敢地、坦然地去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 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 不要怯懦的妥协放弃, 更不要转向邪恶的暴力和, 因为暴力对抗的最终结果将是自身善意的泯灭。

在《布莱克大娘和哈里·吉尔》中的布莱克大娘为了烧火取暖去偷地主哈里·吉尔的篱笆结果被捉住, 大娘向天祈祷哈里·吉尔不再感到温暖, 哈里·吉尔终于受到上天的惩罚不再有温暖的感觉。这个极具戏剧性的故事淡化了大娘与地主之间尖锐的阶级对立, 诗人并没有将冲突诉诸暴力, 而是借用上帝的力量来惩罚人间的罪恶, 用善的力量来感化并最终消除恶。诗人将情感的宣泄导向平静与美善, 从而使读者体验到了充分的愉悦感。

在《荆树》一诗中, 一个可怜的姑娘怀孕后被情人抛弃, 情爱、怀孕、背叛、失望乃至疯狂, 在这种剧烈的痛苦之中也孕育着极致的美丽:紧挨着荆树的是一个覆盖着苔藓的美丽土堆, 色彩缤纷, 有你见过的所有的美妙颜色;这个土堆的大小像埋着婴孩, 但是世界上不管哪里, 婴孩的坟墓没有它一半的美丽。那个小土堆—尽管里面可能埋着可怕的情节, 却显得难以遏制的美妙悦目。不幸与美妙在这里交汇, 死亡的阴郁最终败给了生命之美丽, 无论自然事物还是人类情感, 在阴暗的表象下都彰显着无法掩盖的对生的热情。

四、结语

华兹华斯的悲情诗歌并不是简单地回归自然和逃避现实, 相反, 他对现实生活的描写, 特别是对市民、农人和乞丐的描写, 更充满了同情和热爱的情怀。无论诗中主人公的境遇如何不堪, 这些诗歌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散发着一种清新淡雅的愉快之美。

华兹华斯在谈到诗歌的艺术使命时强调, “我所寄望的是他们日后的使命:我的诗要抚慰疾苦, 在白日之下再添艳阳七彩, 使快乐的人更快乐, 能教化后生学子和各年岁的成人。教人们如何思想, 如何感受, 使他们更积极、更平稳地沐浴在善良的品德之中”。[9]诗人绝不单单是为诗人而写诗, 他是为人们而写诗。通过对诗人快乐诗学理论和艺术作品的分析, 我们看到, 华兹华斯对人间悲情的关注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大众意义上的美学, 使读者从中获得情感的净化和心情的愉悦, 而且传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对生活的悲苦淡然处之, 和对美好的生命热烈拥抱。

摘要: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和诗歌作品都忠实地反映出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本文首先介绍华氏的快乐诗学理论, 然后重点分析其“悲情诗歌”, 目的是阐明诗人在悲剧性的人物或事物中发现隐藏在悲情背后的是智慧、爱和生的渴望, 从而传达给读者一种在困境中百折不屈、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

关键词:快乐诗学,悲情,人生哲学

参考文献

[1]陈清芳.论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及其伦理内涵[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5) :73-76.

[2][3][4]刘若瑞.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43-55.

[5]M.H.Abrams, “On Political Reading of Lyrical Ballads.”Doing things with Texts.New York:Norton, 1989, p.379.转引自丁宏为:《理念与悲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74.

[6]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黄杲炘,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43.

[7]华兹华斯.华兹华斯诗歌精选[M].杨德豫, 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0:92.

[8]丁宏为.理念与悲曲—华兹华斯后革命之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208.

8.沙克博士的人生哲学 篇八

演讲开始之前

奥尼尔颇具风度的向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的会议厅走着,他需要向在这里等待他的幽默学者和观众展示一下他怎样得到博士学位的。到门前的时候不出意外的一头撞到了门框上,会议室里一片笑声。事实上,这没什么好笑的,只不过是个意外而已,但却让会议厅里笑声不停。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如果刚才撞到头的是“天钩”贾巴尔,还会有如此“笑果”吗?这可能只有奥尼尔知道答案。他就是希望大家笑,试想,他一生走过的低门梁应该数不胜数,进门之前先低下头应该早就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可是他还是一头撞了上去,因为这就是他想要的。

这个场合正适合奥尼尔做些耍宝的事情:第三届东北德克萨斯幽默研究大会,每年一次,参加的都是幽默界大名鼎鼎的学者。奥尼尔在这里的身份也不是篮球运动员或者是TNT的篮球评论员,而是领导方面的专家,奥尼尔博士。之前奥尼尔为了得到迈阿密巴里大学的博士学位而完了一项关于“领导形式中幽默和侵略的二元性”的项目。这个项目没有学术论文,所以没人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分析奥尼尔在这个项目里的工作成果,就像他之前所从事的像出专辑、玩游戏、真人秀、综合格斗、当警察和演戏等那些“课外活动”一样,找不到证据去证明他到底做的怎么样,所以,在这个镶着木板的大厅里,奥尼尔需要自己向人们讲述,他都学到了哪些幽默的要领。

在奥尼尔19年的NBA生涯里,他是个喜欢在媒体面前耍宝的人、一个让人分心的小丑、对文化毫无感觉的恶棍,当然,他的确是“有史以来最有趣的胖子”。即便是在退役之后,他仍旧操持着自己的“喜剧帝国”,这其中包括“All-Star Comedy Jam Tour”、Youtube上的“Comedy Shaq”,还有TNT电视台的In sidezhe NBA里笨拙的表演。说到这,或许有一个问题值得考虑,奥尼尔的幽默感是他最宝贵的资产,还是他最大的敌人呢?

这才是哲学的真谛

奥尼尔说:“我妈很久以前就跟我说过:‘如果你的幽默不能让你赚大钱,那么就会给你带来大麻烦。’”现在轮到他讲述幽默感对于他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了,奥尼尔的四周都已经安静下来了。然而,此时这个自称“大莎士比亚”和“大引用家”的大家伙却看起来少了往日的喜感,表情忧郁的他对于被人对自己的幽默感刨根问底感到很紧张。奥尼尔平静地说:“幽默让人能够放心地接近我,我有7尺高,350磅重。我觉得能让小孩子喜欢我的唯一方式就是幽默感。我的幽默感让他们能够无视我的怪物般的7尺身材。”显然,在小时候奥尼尔就懂得这个方法,在他2011年与杰基·马克木兰共同完成的自传中就提到过,奥尼尔写道:“我对我的个头很有自知之明,嘻嘻哈哈是我知道的唯一一种适应方法。”在奥尼尔的理念里,巨人分为两种:恐怖的巨人和可爱的巨人。而且,他也知道,他只有选择后者才能让大家喜欢上他。

在奥尼尔的球员生涯里,“可爱的巨人”这个形象经常会出现:2009年全明星和假面舞团的合作,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沙克主义,他会嘲弄媒体,“我已经厌倦了听到钱、钱、钱,还有钱了。我只想打球,喝百事,穿锐步”。奥尼尔对这些的解释是,完全是为了当最大舞台上的明星。“有次我请求我爸爸带我去看场比赛,但我们钱不够。于是我们靠乞讨得到了几块钱,而且他把未来几天准备用在食物和生活用品上的钱都给我用了。所以,如果我让一个父亲付出了所有的钱,来带她儿子、女儿和全家人来看比赛,那么我得给他们好好表演一番。我要给他们看点力量,而且得做点有趣的。”

当然,奥尼尔的搞笑也并不仅仅是表现在对得起观众的票钱这样浮于表面。他在湖人队的队友,也是他的好朋友布莱恩·肖指出,奥尼尔一直都是这样,即便当时没有粉丝和相机也是这样。肖说:“我觉得这是自然流露,他的幽默无处不在。从小学生到你能看到的最聪明的喜剧大师,他的幽默感应有尽有。”有这样一个故事:肖如果几天不理发,他就像美剧《一家子》里的乔治·杰弗森一样,顶上是光的,两边和背后的五点钟方向都有影子。有一次,球队聚集在球场上准备开始训练时,奥尼尔几乎一丝不挂地从更衣室里走了出来,身上只穿着鞋和袜子,头上还围着一条毛巾。就在大家正要发出大笑的时候,奥尼尔摘下了这个毛巾,露出了和肖一模一样的发型。肖说:“即使你想过做某些疯狂的事情,比如这个,我也不知道你有没有种去真做这个,但他就会的,毫无疑问。而且这还只是一个稍显不雅的,别的我不能多说了。”

幽默的领导力

奥尼尔说,他的恶作剧都是经过细致考虑的,在球队里,所有的恶作剧都是为了带动和激励队友的。说起这些,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当年在湖人队与科比·布莱恩特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有可能是奥尼尔最不愿意提起的往事了。“科比就是那种人,就像一个学生,你知道他很聪明,但是他还不够勤奋,”奥尼尔用一种教授的语气说,“所以你得做点什么让他勤奋起来,比如给他一个A -,这样他就会生气,于是他就会回来‘啊’地叫个不停。”说到这,奥尼尔像怪兽电影里的反派角色一样突然从沙发上站起来,“然后他就能给你更多,所以作为一个领袖,我一直在刺激科比。因为我知道这能让科比兴奋起来。许多人都不知道我在做这些,当然,菲尔知道,所以他从不干涉。”

nlc202309030614

可能用幽默来展现领导力,这看起来本身就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奥尼尔做到了,他说:“在现实生活中,我的态度是70%幽默,30%严肃。在球场上相反,90%严肃,10%幽默。在领导的时候,你有很多次得做出决定:注重关系,还是注重完成任务。”然后他又一次提到了和科比之间的事情,“我一直注重的是赢得总冠军这个任务。如果你注重完成任务,那么关系就成为次要的。”

幽默不是转身后的小勾手

在球队之中所呈现出的幽默感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但是这不代表奥尼尔所有的幽默都能如此娴熟完美,他把玩笑开得过火,就像他的罚球一样偏、玩脱了的事情也不少,比如他跟记者说:“告诉姚明,ching chong yang,wah,ahso。”这段话我们不知道他的具体意思是什么,但是却是嘲笑歧视华人时经常用的。虽然后来奥尼尔说他只是开玩笑而已,但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却让他最终不得不道歉。还有他说唐·尼尔森带领的小牛队就像一群女人打球,结果却激怒了女篮教练协会,而奥尼尔对那件事的解释是:“我原来想用那个B开头的词(bitch),但是有小孩子在看。”

是的,奥尼尔的确也有很多时候的玩笑很差劲,但是这些仍然是他享受NBA之后人生的原因。他说:“因为我幽默可爱,所以我在这个超级巨星的环境里仍然很受欢迎。”如果,奥尼尔只是一个矜矜业业打球的大个子,他在商业上和媒体的活动中很难有什么吸引力。在他退役之后TNT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把他招进In side the NBA赛后节目的。奥尼尔说:“我觉得他们招我就是让我灌输幽默的,我有时进来的时候想来点严肃的,然后制片人就会对我怒不可遏。他们可不想让我干这个。‘让主持人约翰逊来干这个,我们想让你来点有趣的。’”

其实多数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奥尼尔,都是展示无心幽默的他,事实上,多数他所谓计划好的幽默都不是很成功。Nike Talk论坛上有一个题目为“沙克让In side the NBA不能看了”的帖子,回复量超过了十页。“周六晚在线”节目也讽刺了奥尼尔,甚至包括他在In side the NBA的同事查尔斯·巴克利也在节目中嘲弄加模仿了他阴沉且含糊不清的表演。The Onion还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沙克的整个In side the NBA时间都是在分析他的手》。

对于这些,奥尼尔自己总结道:“沙奎尔·奥尼尔的品牌就是幽默,我们一直都在我品牌的控制下。”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之前的奥尼尔代表不了幽默,幽默也没有完全被他掌握在手中。毕竟这个自以为是的“开心果”没能让幽默感使人们忘记他故意找球员的茬,和教练之间的冲突,离开球队都是因为矛盾深重而不欢而散。或许这些都在引申一个问题,所谓幽默感对于奥尼尔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他的确靠着幽默赢得了其他人的喜欢,但这也妨碍了他在球场上的潜力。菲尔·杰克逊这样评价奥尼尔:“他是一个可以,而且应该连续十个赛季拿到MVP的球员。”但总是忙于耍宝,总是妄图控制他的幽默,却恰恰导致了他成为幽默的俘虏。

幽默代言人

SMU传媒教授、东北德克萨斯幽默研究大会组织者之一欧文·林奇说,他在研究奥尼尔的幽默时找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其实奥尼尔的课题所涉及的领域,再加上没有出版任何论文,这就足以让媒体口诛笔伐了。比如,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这样写道:“奥尼尔最后的项目,听起来可能就像他在In side the NBA草草拼凑的段子一样。现在也许他只能拿到‘在电视上讲话’这个学位。”

但是,林奇认为,奥尼尔在这个会场的演讲可以让所有怀疑者闭嘴:“我可以给他一个进入学术界的舞台,他在那可以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展示他自己和他的工作。”如果这次的演讲真的很顺利,那么在场的这些幽默学者或许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发言人了。奥尼尔对此也很认可,毕竟他的出场费可以让很多人破产。

这才有了自称“大亚里士多德”的人和世界一流的幽默学者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其实在会议开始前几分钟,奥尼尔就已经到了会议厅,当他出现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一群穿着得体的年轻人就像参加婚礼彩排一些样围住了奥尼尔,争先恐后地和他握手。甚至在外面的人行道上,也有很多人感到惊讶,到处都是朝向奥尼尔的手机摄像头。而学校在给奥尼尔做的安保安排也着实是一出喜剧,所有安保人员中有一位身材娇小的女警官,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可以用庞大来形容的男性,在一个只有他一半尺寸的女性保护下,在德克萨斯散步。尽管场面夸张,但奥尼尔并没显出什么尴尬,一直保持着微笑,向所有人挥着手,面对大伙的玩笑也会干笑几声,还不时地与自己的“小不点”保镖开开玩笑。也许能做到这点的只有奥尼尔了,这样一个大个子,任何人见一面都不会忘记,可是,他却能从容地面对这些。

奥尼尔一直都在用微笑展示着幽默,于是他的NBA生涯被贴上了恶作剧和搞笑段子的标签,而退役之后,这仍旧没有改变,即便他不想搞笑,也要强迫自己在节目中滑稽一些。就像他走进会议厅时故意撞了脑袋一样,这就是生活的选择:要么远离关注,要么与笑话共存。

六分钟之后,奥尼尔结束了演讲,到了观众的提问时间,不过其中很多是事先就已经准备好的“温和问题”。但是奥尼尔不会让场面冷清,演讲的最后,他就像拎着一个悲伤少女一样拎起了大会的组织者欧文·林奇,观众席立刻又响起了叫喊声和掌声。奥尼尔在巴里大学的博士学位不是笑话,而是真材实料的。

上一篇:物价投诉制度下一篇:吉他协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