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精选17篇)
1.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篇一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
为更进一步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防止手足口病的发生和蔓延,现结合施官镇中心学校发生手足口病病人的实际情况,施官镇中心卫生院联合村卫生室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为了搞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卫生院防保站于6月17日下午在镇中心学校开展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课,这次讲座特邀传染科医生详细讲解了: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方式、临床表现和怎样预防。在讲座中医生特别强调教育学生要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学生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做好本班级晨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这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经过此次手足口病的卫生宣传活动,学生对手足口病有更深的认识,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并能正确对待,预防为主,为预防手足口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卫生院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日
2.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篇二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68例, 女64例, 年龄3个月~11岁, 各发病年龄见表1。4月份发病有43例, 5月份有89例, 132例中有73例患儿发生于托幼机构内, 59例患儿有密切接触史。临床上以发热, 口腔黏膜溃疡, 手足远端、臀部皮肤出现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丘疹和疱疹为特征。所有患儿均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 全部痊愈。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设立手足口病隔离门诊[2], 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体温计一用一消毒。用后体温计和血压计袖带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听诊器、血压计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确诊后, 将患儿立即隔离, 隔离室应通风良好, 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2次, 每次1 h, 最好使用能在有人环境下消毒的静电吸附消毒机消毒[2]。患儿的各种玩具、用物可用含氯的消毒剂浸泡或煮沸消毒。衣服、被褥、枕头等在阳光下曝晒, 患儿的排泄物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 h后倾倒[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儿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双手。
2.2 口腔护理
患儿有口腔溃疡、疱疹, 加强口腔护理可以减轻疼痛症状, 促进溃疡愈合。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漱口, 已有口腔溃疡者可用西瓜霜喷敷、喉风散局部涂抹或用思密达和温开水一起搅成糊状涂于溃疡处, 可以起到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的作用。涂药时勿刺激会厌部以免引起恶心, 导致患儿拒绝涂药, 同时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糜烂、溃疡进展的情况。
2.3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继发感染。保持床单位整洁, 及时更换被患儿排泄物污染的床单、被褥, 避免刺激患儿皮肤。每天晚上洗澡时用温水即可, 水温不宜过高, 以免加重皮肤损伤。衣服应柔软、宽松, 经常更换。勤剪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 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及时清理大小便,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疱疹破溃后可局部涂抗菌药软膏。
2.4 发热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低热或中度热, 可多喝温开水, 多卧床休息或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 减少衣服散热等, 个别高热患儿可服用复方锌布颗粒等小儿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史者要做好预防措施。
2.5 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防并发症发生
由于Cox A16/EV71可侵害心脏和脑,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若发现患儿有发热、腹痛、呼吸困难、乏力、胸闷、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高热、呕吐、剧烈头痛、烦躁、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引起警惕,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心率和心律、意识的变化,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6 饮食护理
予患儿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对于因为拒食、拒饮而导致脱水、酸中毒的患儿给予补液, 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
2.7 心理疏导
由于口腔疱疹的疼痛刺激、周围环境的陌生, 患儿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躁的情绪, 不能有效地配合治疗护理。因此, 医护人员态度要和蔼、亲切、热情、体贴关心患儿, 用自己的言行取得患儿的信任, 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 多鼓励表扬患儿, 使其保持情绪稳定, 配合治疗, 使各种诊疗护理能顺利进行。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向他们解释疾病对身体的危害以及治疗的重要性,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做好健康宣教, 家长的积极参与, 有助于患儿的配合与疾病的康复。
3 健康教育
洗手是预防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的重要环节, 教育儿童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习惯。教导小儿咳嗽、打喷嚏时要掩盖口鼻, 不随地吐痰, 不接触不干净的玩具, 不喝生水, 不吃生冷的食物。叮嘱家属流行期间避免带小孩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 奶瓶、奶嘴用后要清洗消毒, 勤晒衣服。居室内要定时通风, 禁止吸烟, 保持空气清新。保证小儿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
4 小结
手足口病已纳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人们对此高度关注, 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数量增加。我科对就诊者及时确诊, 积极治疗, 严格隔离, 加强各项护理和病情观察, 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积极防治并发症, 收治病例全部治愈, 对预防疫情的蔓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智宏, 朱启镕, 李秀珠, 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 (9) :648~652
[2]刘灿兰, 赵琳娜, 秦元安.手足口病及其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5, 4 (4) :331~332、335
3.手足口病,夏秋时节宝宝健康防护 篇三
首发症状:发热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此次安微阜阳的手足口病大流行,并导致患儿死亡的罪魁祸首就是埃可病毒71型。
前期症状潜伏期通常是2~7天。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部分患儿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诉有咽痛或口痛,并拒绝进食。
主要症状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较早。这种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如无并发症,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少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暴发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多见于2岁以内患儿。
传染方式:密切接触
传染源包括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儿为主要传染源,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患儿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传染。
密切接触传播主要方式有:1.被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接触传播;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3.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可经水感染;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造成传播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间传播。
诊断治疗:对症护理
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应住院治疗,重点救治。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可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体温38℃以上者给予扑热息痛等退热药物。
患儿护理1.皮肤护理。先擦洗局部,然后用炉甘石水剂外搽,搽丘疹或疱疹处,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5天。5天后用温水擦澡。2.口腔黏膜的护理。可用云南白药125毫克,锡类散少许调成糊状,1天2次外用,涂在创面上;或用西瓜霜喷雾剂适量喷在创面上,有愈合创面的作用。一般在饭前40分钟进行。3.饮食护理。给患儿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因患儿口腔疼痛,唾液经常流出,引起消化液流失,要嘱患儿将唾液咽下。4.勤修剪指甲,以免患儿抓挠皮肤时,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
预防第一:卫生习惯最重要
需要提醒一点,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所以,消毒工作并不仅仅针对患病儿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阻断手足口病传播的重中之重。
晨检流行地区要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加强晨检工作。发现皮肤上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隔离该病预防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健康儿童与患儿的接触,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应严格实施隔离,隔离期从发病起不少于10天。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消毒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75%酒精和5%来苏尔也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1.环境方面。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扶手等)做重点性消毒,可移动物件可让其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2.生活用具、玩具。可以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不能浸泡的可以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个人卫生倡导“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15字方针,提高对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儿童要做到以下几点: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乳头。
4.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链接
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能有效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儿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电梯按钮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正确方法分五步:湿、搓、冲、捧、擦。
1.湿:即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背、指缝相对搓揉20秒,注意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最后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3.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4.捧:双手捧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5.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双手。
栏目管理、编辑/曹雯
4.手足口病及春季传染病知识讲座 篇四
主讲
(一)手足口病防治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流行的就是EV71病毒,但还没有发现此种病毒的变异。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一、临床表现及病理
(一)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潜伏期一般3~7 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二)合并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近年发现EV 71较Cox 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2岁以内患儿。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本病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二)实验室诊断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细胞接种和乳鼠接种。1998年人们开始用人肺系细胞(MRC-5)分离Cox A16等毒株,其敏感性好且接种病毒后出现细胞病变较快。人源细胞如W1-
38、横纹肌瘤细胞(RD)也都可用于病毒分离。RD细胞支持大多数柯萨奇A组病毒复制,但一般要经过2次以上传代才出现明显病变,若在使用RD 细胞分离的同时再增加1株L20B或Hep-2细胞,可提高肠道病毒的分离率。为提高细胞对肠道病毒的敏感性,还可在细胞接种前用50μg/ml的5-碘脱氧尿嘧啶处理3天。对一些不能在细胞上生长的病毒,可用乳鼠接种分离病毒。埃可病毒一般不引起乳鼠发病,多由脑脊液分离,粪便中不易检出。
肠道病毒型特异性鉴定主要靠血清中和实验,LMB组合血清可大大简化鉴定过程,但是有些毒株的中和作用不稳定,仍需由单价血清来鉴定,另一要注意的是病毒颗粒的集聚会影响中和效果,如EV 71的中和实验就需要使用单个分散的病毒。
近年来,PCR 技术已成为诊断肠道病毒感染最常用的一种方法。PCR测序技术则可用于肠道病毒分型。
手足口病抗体检测的最常用方法目前仍是中和实验,该方法精确且具有型特异性。
三、预防原则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二)春季传染病预防
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5.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篇五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近段时间,各大医院相继出现手足口病患儿,由于家长和孩子缺乏对该病的预防及危害的了解,因此家长生怕自己孩子被传染,对于手足口病可以说是谈“痘”色变,于是,我们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了解此病,让家长对此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让孩子不再害怕,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及个人卫生习惯。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手足口病有了大体的了解,他们知道吃板蓝根、大青叶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同时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知道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的和腐烂变质的食物;少吃冷饮,瓜果要洗干净再吃等等。同时,孩子们因为知道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又知道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所以,消除了孩子们心中的恐慌感,对于手足口病不再害怕。而且,孩子们还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告诉家长,让爸爸妈妈们不再害怕。另外我们还利用张贴宣传资料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并坚持每日消毒和严格的晨检制度,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6.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篇六
宣传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乡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人民群众防控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我乡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将宣传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院成立了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宣传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和桥亭乡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召开全乡乡村医生及全院干部职工会议进行宣传工作部署,落实任务,专人负责,职责到人,责任到位,以切实做好宣传工作。
2、明确重点,广泛宣传。
此次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重点是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及其它窗口单位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托幼机构为重点场所,以5岁以下儿童为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手足口病,并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传授到每个学校、每个家庭及每个人。
3、落实计划,营造气氛。
为营造强大的宣传攻势,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积极支持和参与手足口病的宣传工作,我乡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方位的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1)、充分得用宣传专栏、宣传小册子、宣传单、小折页、知识讲座及流动车辆广播宣传等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宣传。自我乡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以来,我院共出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专栏3版;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2次;在我乡学校、托幼机构及其它窗口单位发放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单、小册子、小折页共计2000余份;出动一辆小型救护车作流动宣传。
(2)、举办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班。在我院二楼会议室举办了2期全乡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教育培训班,参与人员有全乡中小学及托幼机构教师、全乡乡村医生,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等,约100人参加了学习。
(3)、在桥亭乡热闹的圩日上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咨询,现场向广大人民群众解答有关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同时向咨询的群众派发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相关资料和宣传单300余份。
二、主要成效:
自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来,我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校、托幼机构及其它窗口单位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自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来,我乡手足口病防控宣传小组对乡中小学、托幼机构及其它窗口单位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宣传的同时,始终坚持宣传与教育相结合,积极向学校、托幼机构及其它窗口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讲解教室、宿舍等人群密
集的场所的通风措施、督促落实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玩具等物品表面的清洗消毒,完善密集场所的卫生清洁工作;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工作,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报告卫生院;在农村指导人民群众加强住房通风,经常开展室内外环境卫生的清除工作,做好个人的卫生,勤洗手及在疫情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及人群密集的地方,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诊、报告等,通过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基本了解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提高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群众知道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并不可怕。
2、医务人员对防控手足口病的意误解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培训,我院医务人员及全乡乡村医生掌握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技术,促进了我乡医务人员进一步执行医疗规范,提高了对手足口病的诊治能力,做到能及时发现病人、治疗病人和对重急症病人的抢救,能及时报告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增强了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
3、政府控制疫情的组织措施得到加强。通过全乡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有效的调动了全乡各个部门对防控手足口病工作组织,开成了一个政府领导、全社会重视、人人参与共同应对的态势,为今后我乡传染病疫情落实防控措施做好了应对准备,控制措施得到了加强。
桥亭乡卫生院
7.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篇七
1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219例,男150例,女169例,年龄9个月至15岁,平均住院天数7.5 d。患儿家属年龄25~63岁,文化程度:小学至大学不等。住院期间均能积极配合治疗,改掉不良习惯,认真实施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2 方法
2.1 评估
通过与患儿家属沟通:了解其文化背景、学历、居住环境等,着重评估患者的学习需要即患者需要哪方面的知识,与其共同确定健康需求。
2.2 诊断
对组织归类后的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可以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缺乏作出诊断,如缺乏对本病的致病因素、传播途径、消毒隔离知识等,也可以对患者学习态度作出诊断。
2.3 计划
2.3.1 制定目标
在制定患者健康教育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短期性、可测量性和可获得性,目标要由护士和患儿、家属共同讨论后制定。制定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切实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患儿家属行为健康。
2.3.2 列出教育计划内容,并随机评估,不断调整
将教育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入院介绍:包括住院须知、探视与陪客制度、住院环境、管床医生护士等。第二阶段即对疾病的宣教,包括有诊断、治疗、护理的参与配合,疾病转归、用药指导、饮食指导、重点消毒隔离方法。第三阶段即为出院指导,包括回家隔离休息时间、饮食、预防接种、随诊时间等
2.4 实施
健康教育有多种形式,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2.4.1 赠送手足口病住院消毒隔离指导告知书、手足口病家庭消毒隔离指导意见书及手足口病的一般临床表现等资料。
2.4.2 病房内张贴疾病相关宣传资料。
2.4.3 口头教育
2.4.3. 1 口头教育要求语言简单通俗,语调要生动,表情要丰富,一次讲解的内容不要太多,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语言表达力求口语化,注意条理性,注意重点突出,控制语速适中,以患儿和家属能接受、不感到吃力为准。
2.4.3. 2 利用与患者、家属接触的机会反复进行随机性教育。此方法适用于文化程度较低、性格较违拗不易轻信宣传并对疾病有疑虑者。交谈时,护士应掌握沟通技巧、语言运用能力和透导解疑本领,
2.4.4 示范教育针对患者文化水平的限制,健康知识的缺乏、技巧掌握的深浅度,对某些方法、行为进行示范或纠正。
2.4.5 点带面教育通过把有关知识交给少数患者或家属,再由他(她)们现身说法将这些知识传播给其他患者,达到普遍掌握医学知识的目的。
2.4.6 集中教育以病房为单位,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2.5 评价
完成所有的健康教育计划后,即进行效果评价。评价是护理程序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随时修正原有计划,改进工作,评价可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5.1 评价教育需要评价患者学习需要是否是患者的真正需要,有无遗漏。
2.5.2 评价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教育材料是否适宜,教育时机与场合是否恰当。
2.5.3 评价目标目标是否适合,有无达到或达到的程度,通过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轮程序解决。
3 讨论
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护士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使患者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改掉不良习惯,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健康教育做得好坏与护理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呈正相关。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增多了,密切了护患关系,并且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在宣教过程中,患者提出的许多医学、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问题又激励护士去学习与探索,护士知识面的拓展与深化,转而又有利于护士总体素质的提高。总而言之,实施健康教育的最终好处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患儿家属能自觉地实施健康行为,积极配合治疗,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
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护理程序的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泡疹液而感染。近两年手足口患者明显增多,患儿、家属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通过对他们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观念,促进其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措施,积极地配合治疗。笔者所在科于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手足口病219例,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程序,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版).
8.数字解读手足口病 篇八
丫丫从幼儿园回家后,妈妈发现她不像平日那样说个不停,有点儿蔫蔫的,连最爱吃的小点心也提不起她的兴趣。摸她的额头,有点儿热,问她哪儿不舒服,她说嘴巴疼。妈妈想起小朋友的家长说过,丫丫她们幼儿园有好几个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难道丫丫也被传染上了?
以下数字特别重要
3大部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口腔溃疡、手掌和足底的水疱样皮疹这3 大部位出现症状为特征,而且还伴有发烧。这种病在热带地区可以常年发生,而在温暖、寒冷的地区则一般以夏季和初秋多见。
4不特征在手上和脚上出现的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还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5岁以下手足口病欺小怕大,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宝宝。
3~6天潜伏期当孩子受到病毒感染后,先有3 ~ 6 天的潜伏期,然后会出现低热、不舒服、胃口差、喉咙痛等症状。1 ~ 2 天后,孩子的口腔中出现红色水疱疹并很快破溃成2 ~ 3 毫米的小溃疡,分布在舌、牙龈、颊部等处,造成孩子口腔疼痛,流口水,拒绝进食等,随后在手掌、足底出现红色的斑丘疹,有些中间还出现含有浑浊液体的水疱,同样的疹子也可以出现在臀部。一般孩子的体温在38.5℃左右,持续2 ~ 3 天。
7~10天自愈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轻微的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患病的孩子能在7 ~ 10 天左右自愈,预后良好。通常口腔溃疡在发病一周左右愈合,手掌和足底等处的皮疹在发病10 天左右自愈,不会留有疤痕。手足口病很少有并发症发生,但也有极少数孩子可能会有高热、全身皮疹、腹泻、心肌炎、肺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居家护理要点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不是一种,而是有好几种,比较多见的如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71 等。这些病毒可以侵犯所有的人,但是因为成年人相对抵抗力较强,一般只是病毒携带者,而婴幼儿受到这些病毒侵犯后就容易发病。
由于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针对性地进行退热、减轻口腔溃疡疼痛等处理,所以主要还是以居家护理为主。护理方法类似于护理感冒的孩子,比如注意休息、多喝开水。不要戳破孩子手掌、足底的疱疹,这些疱疹中聚集着较多的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戳破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同时,口腔溃疡的疼痛会影响到孩子食欲,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比较凉的食物,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避免吃过热、过酸、辛辣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不要戳破孩子手掌、足底的疱疹,这些疱疹中聚集着较多的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戳破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一般来说,孩子发热越高、发热持续时间越长,病情就越严重。如果发现孩子有高热持续不退(超过39℃)、呕吐、头痛、呼吸急促、精神委靡等症状,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以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除了有明显的继发感染,抗生素对治疗没有任何效果。
勤洗手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病毒可以潜伏在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接触病人的口腔或鼻腔分泌物、破溃的疱疹、粪便以及被污染的衣物、玩具等物品都可能引起传染。
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特别是勤洗手,可以明显减少这种疾病的传播。由于成人常常是病毒的携带者,因此除了督促孩子勤洗手外,成人自己也要注意勤洗手。
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托幼机构中发生的手足口病极其容易造成整个园所的流行。患病第一周的病人传染性最强,因此当孩子染上这种疾病后最好能在家隔离一个星期,一方面是能让孩子多休息以促进尽快恢复,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疾病的传播。如果孩子所在的幼儿园里或班里出现手足口病,有条件的话,那几天最好先别送去幼儿园了。如果需要送的话,可以提醒老师多开窗通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来自妈妈的疑问
得过一次手足口病是不是就能获得终身免疫了?
一次得病后, 虽然孩子能对引起此次感染的肠道病毒产生一定的抵抗力, 但是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这种疾病。所以,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孩子,以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
目前有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由于每次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病毒不确定,而且这种病的病程轻微,预后良好,因此没有特别针对这种疾病的预防接种疫苗。
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有关系吗?
9.手足口病预防 篇九
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
襄人考[2014]16号
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院中心,市直各中小学学校:根据省职改办《关于规范全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通知》(鄂职改办[2013]24号)和省人事考试院《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专业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鄂人考函[2014]3号)和市职改办《关于2014襄阳市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通知》(襄职改办[2014]2号)文件精神,现就襄阳市2014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通知如下:
一、测试组织工作
在省、市职改办统一领导下,全市中小学教师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由省人事考试院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由襄阳市人事考试院具体组织实施。
二、测试范围对象
拟申报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2012年及以后未取得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书者,均应参加本次水平能力测试。其中乡镇所属中小学校教师的水平能力测试,由本校自行组织,方式不限,合格即可进行推荐,推荐结果当年有效。
三、测试内容和形式
(一)测试内容。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内容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教学理论水平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二)测试形式。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形式为笔试。
高级水平能力设高中(含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教四个层级,不分具体专业,考试科目为一科。
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设:
1、高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2、初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3、小学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4、幼儿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不分具体专业,考试科目为一科。
四、报名办法和时间安排。
1、报名办法: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均实行网上报名。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申报人员统一在“湖北人事考试网”的网上报名栏目上填报相关信息,上传本人照片,下载打印网上报名系统内《水平能力测试报名表》,持身份证、职称证、教师资格证及打印的报名表格(单位盖章)和近期一寸彩照一张,到各县市区人事考试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及缴费确认,市直学校申报人员直接到市人事考试院服务大厅进行资格审查及缴费确认。现场资格审核通过并缴费确认的申报人员请于考前
一周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持准考证及身份证参加考试。具体事项将及时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上公布。
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在襄阳人事考试网()上报名。中级水平能力测试的报考人员须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陆襄阳人事考试网(网址:http://),点击 “网上报名”,选择“襄阳市2014年中小学教师中级水平能力测试报名”填写报考信息,上传1寸近期正面免冠电子彩照(jpg格式,照片大小在20K左右,五官轮廓清晰,占满图片框),下载打印报名表。市直单位(东津新区单位报名点选择市直)报考人员将网上打印的报名表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盖章后,交近期一寸彩照一张,直接到市人事考试院办理审核和缴费确认手续。县市区报考人员在网上报名后,可将报名表、照片和报名费交由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办理缴费确认手续。
2、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时间为3月31日—4月18日(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在湖北省人事考试网上报名,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在襄阳市人事考试网上报名);
现场审核缴费时间:3月31日—4月19日。
网上打印准考证:高级水平能力测试考前一周在省人事考试网上打印,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前一周在襄阳市人事考试网打印。
笔试时间:5月10日
五、组织实施
(一)管理模式。全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在省、市职改办领导下,按照省人事考试院统一组织要求,市人事考试院和县市区人事考试机构会同当地职改部门组织实施。
(二)命题组织。省人事考试院制定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的测试大纲,实行全省统一命题。
(三)考务安排
全市高级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考点统一设在襄阳市区,市直、襄城、樊城、高新区、东津新区参加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点设在襄阳市区;各县(市)和襄州区参加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点设在各县(市)和襄州区。不具备条件或者参加测试人数较少的地区,经市人事考试院协调,采取相对集中的办法安排有关考务。
六、测试成绩使用
高级水平能力测试通过比例和测试合格人员名单,由省人事考试院报省职改办确定。通过人员下发由省职改办统一制发、验证的合格证书。中级水平能力测试成绩合格率由市
职改办划定,通过人员由市职改办统一制发、验证合格证书。合格证书三年内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有效(含当年)。
七、收费标准
根据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鄂价费[2001]302号和省财政厅、省人事厅鄂财综发[2003]12号文件规定,高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费用标准为每人100元。中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费用标准为每人50元。
八、有关要求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牵涉到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专班,督促落实,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襄阳市人事考试院
10.手足口病自查报告 篇十
根据烟卫应急函(2013)15号文关于开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自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立即对我院的手足口病防控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诊疗与疫情报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在门诊大厅设立了预检分诊台,并有发热伴出疹患儿登记本,不留观发热,伴或不伴皮疹患儿,门诊日志登记项目齐全,传染病登记簿与传染病报告卡均按照规定填写;
二、强化人员培训:已对辖区卫生室及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疫情调查和防控知识培训、手足口病预检分诊流程、重症患儿转运流程、院感管理知识等。
11.五问手足口病 篇十一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传播快、易流行。它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直接、间接皆会感染。每年我国都有感染此类病毒的患儿,不过今年该病毒大范围肆虐,引起了人们尤其是幼儿家长的恐慌。往年患儿感染的多为A组柯萨奇病毒(CoxA),临床表现较轻,而今年年初以来,患儿多感染EV71型病毒,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造成患儿心肺衰竭,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二问: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EV71病毒感染同其它肠道病毒感染一样,主要经由胃肠道(粪便一一口)或呼吸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亦可经由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感染病毒而受到感染。被污染的水、食物都会成为传染源,飞沫、唾液、疱疹液,大便等分泌物、排泄物也都带有病毒,还可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在发病前数天,喉咙部位与粪便就可发现病毒,此时即有传染力,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
三问: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5岁以下儿童普遍易感。该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农村地区,疫情分布广、疫点多、持续时间长,幼儿患病比例大。根据我国统计的数字显示,报告病例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1.27%),而且由于婴幼儿缺乏抵抗力和免疫力,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成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但是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四问:手足口病与水痘的区别?
水痘疱疹是全身性的,且以分布在皮肤、面部、躯干为主,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手足口病的疹子主要分布在手、脚(尤其是手心和脚心)及口腔,躯干很少,个小且颜色更红些,痒感不明显。
五问: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近日记者采访了沈阳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李晓菊医生。李主任提醒广大家长,不必对手足口病过度恐慌,只要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症状能及时到医院就诊,手足口病是可以治愈的。
12.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7月闽东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106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符合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2) 每个家庭只选1名,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为患儿的监护人, 若2个监护人同时在场, 则将平时主要照顾患儿的监护人纳入研究; (3) 能正常阅读和表达; (4) 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有言语表达及交流障碍者。本研究对象106名患儿家属, 根据方便取样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53名。试验组父亲24名, 母亲29名, 年龄22~40岁, 平均 (30.41±4.11) 岁;对照组父亲20名, 母亲33名, 年龄24~40岁, 平均 (31.58±3.96) 岁。两组患儿家属性别、年龄及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Zung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 本量表由华裔教授Zung于1971年编制。SAS包括20个条目, 每个条目按1~4级评分, 其中5项 (第5, 9, 13, 17, 19) 为逆向计分, 总分最高80分, 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 即得粗分, 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 就得到标准分, 标准分以50分为界限, 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状况越严重。
1.2.2 干预方法
1.2.2. 1 试验组
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 (1) 病房的环境及住院的规章制度等; (2) 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以健康手册的形式为患儿家属提供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如手足口病的常见特征, 好发季节, 传播途径, 患儿的饮食指导、休息、睡眠、消毒隔离、如何预防、治疗及预后等。试验组在患儿住院24 h内其家属接受以上知识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者使用统一指导语, 经患儿父母同意后发放, 讲明填写程序, 共发放问卷53份, 回收问卷53份。
1.2.2. 2 对照组
在患儿住院其家属未接受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指导, 尽早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者使用统一指导语, 经患儿父母同意后发放, 讲明填写程序, 共发放问卷53份, 回收问卷53份, 在收回调查问卷后再由护士对其家属进行相关的知识指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儿家属SAS平均分值 (36.55±6.71) 分, 对照组为 (59.24±8.80) 分, 两组患儿家属的SAS评分比较, 对照组比试验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917, P<0.01) 。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SAS得分为 (42.40±7.49) 分[3]。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属SAS得分对照组为 (59.24±8.80) 分, 高于上述研究结果, 提示手足口病患儿家属普遍存在焦虑等负性情绪。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快、儿童普遍易感、极少数病例病情易进展为危重症, 可致死亡, 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的特点[1]。患儿家属不同程度表现出对本病的担忧和发展为重症的恐惧;对孩子的心疼、后悔、自责与外界的歧视;健康信息的缺乏和经济负担过重是发生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的主要原因[4]。因此, 对焦虑的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53例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结果表明, 试验组SAS得分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改善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情绪的关键, 对患儿的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护理对策
3.2.1 健康教育的形式
健康教育的形式有群体教育、个体教育和群体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5]。健康教育人员由高年资、良好语言沟通能力和责任心强的护士下病房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在为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时应针对患儿家属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不同, 采取个性化护理[6]。对文化程度低的患儿家属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进行一对一的讲解, 并反复强化, 直至其掌握;对文化程度高的患儿家属可以集中讲解手足口病的概念、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病情观察、皮疹及高热的护理、预后、患儿的饮食等, 分发手足口病健康宣教手册。在宣教时要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互动, 耐心倾听家长的烦恼所在, 仔细了解家长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 及时给予解决。
3.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3.2.2. 1 入院时的教育
入院时, 由于处于陌生的环境, 孩子的哭闹以及对病情的不了解, 此种应激状态可以导致焦虑的产生和发展。护理人员必须要热情地接待患儿及家属, 耐心告知患儿家长病房周围的环境及住院的注意事项, 为家长提供一些便利的日用品, 帮助他们快速适应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及时讲解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 准确回答患儿家属的疑问, 促进患儿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建立和谐友爱的氛围, 减轻盲目的担忧和焦虑。
3.2.2. 2 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患儿住院后, 护士要合理安排床位, 确保患儿得到良好的休息。接下来护士要根据医嘱为患儿治疗并指导患儿家属配合做相关的辅助检查。这时, 护士可以根据患儿家属的具体情况, 采用相应的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穿插于各种治疗和护理的操作过程中, 除了针对健康教育形式所讲解的内容外, 还包括:食物的选择、用药的常识及注意事项、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注意点、自我护理常识、患儿出现何种情况是疾病的危险信号等。告知要减少与病患及家长之间互相走动, 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 在病房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内粘贴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通过口头的反复讲解和书面的文字加强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心理疏导和认知干预, 消除患儿家属的顾虑, 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使患儿家长保持稳定的情绪, 能够配合治疗[3]。
3.2.2. 3 出院时教育
患儿经过治疗与护理, 痊愈出院。此时, 护理人员应着重给手足口病患儿家长交代患儿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患儿的饮食如何搭配, 活动与休息的关系, 出院带药的用法及用量, 什么情况应该复诊以及同医院的联系方法, 家庭消毒隔离知识, 怎样预防疾病传播等[7]。解除了患儿家属的顾虑, 使患儿家属满意离院。
本研究结果提示, 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主动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对减少患儿家属的焦虑状况有积极作用。同时, 也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在患儿家属心中的地位, 促进了医患关系;而护士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就会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拓宽了知识面;在为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中提高了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是一个良性循环,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10年版) [EB/OL].[2010-6-1].
[2]汪方东, 叶摄.小儿心脏术后监护期间父母压力及焦虑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7) :497.
[3]郑国琴, 李国保, 呈敬芳, 等.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7) :18-20.
[4]张瑞红, 王宝珠, 付瑜, 等.手足口病患儿照护者焦虑症状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11, 25 (9) :2469-2470.
[5]邓英.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J].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 (7) :579.
[6]冯晓丽.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0) :114.
13.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篇十三
一、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牛玉奇(校长)
副组长:侯社民(书记)
组员:李社民(副校长)
杨志英(副教导)
张亚敏(卫生室负责人)
二、工作原则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三、具体措施
(一)坚持预防为主。
1、强化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
(1)及时印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资料。
(2)在班主任例会上进行宣传。
(3)全校家长会上进行宣传教育。
(4)联合卫生室,通过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重视消毒隔离、严防病菌侵入。
(1)重视食堂卫生、食品卫生与餐具消毒,严防病从口入。厕所、洗手池放置必要的洗手消毒用品,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2)坚持对教室、教师办公室及专用教室等活动场所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注意劳逸结合、强身健体和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到人口密集度大,人流量集中和发生流行性疾病的地方去。
(3)医务室、隔离室应按规定时间消毒。
3、加强晨检(观察),及时排查隐患。
(1)疾病流行期间,学校要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同时要建立健全全日观察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汇报,确保学生健康。
(2)要求各班班主任认真做好学生的晨检工作,每日情况及时上报卫生室,卫生老师于午时再上报教导处,分管教导汇总情况于14时前汇报教育局基教科。
(3)班主任为落实晨检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有发热伴手、足、口、口腔、肛周皮疹、疱疹性咽峡炎以及发热、精神差等症状者,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向卫生室报告,并通知其家长。
(4)一旦发现有疑似患者,根据迅速上报的要求,学校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对患儿所涉及的活动场所立即进行隔离消毒,并配合疾控中心做相关的消毒措施。
另外对近日缺勤学生作好调查工作,教育学生及其家长不到疾区,一旦发现疾情及时报告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和疾控中心。
(二)切实做好保障。
(1)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好防控工作。教导处要做好学生宣传教育工作,稳定学校教学秩序,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2)后勤要保障保证日常宣传教育用品与消毒卫生设施齐全与物资供应,保证应急期间的宣传,消毒器具与药物的供应,提供应急的交通车辆与人员,为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
(3)卫生室要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如有疑似患者及时安排就医,迅速转移病人所在班级或办公室的师生,并对病人所在班级或办公室进行全面消毒,建立相应的绿色通道,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与疾控中心,要求其派人处置。严控外来人员进校。
三、预案启动
14.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篇十四
活动内容:小学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时间:4月23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介绍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预防“手足口”
1、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1 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2、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大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知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方式、发病症状。
2、能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二、教学准备: 手足口病的教学挂图、收集有关此病的资料.三、教学过程:
1、疾病概述: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学校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2、预防措施 讨论: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多吃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多运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了解洗手的正确顺序: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3 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把好“手”关,教会学生正确洗手方法。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3、延伸活动将所述的预防方法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并用简单文字写出图画内容,制成宣传品。
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手足口病的防治
活动时间:4月27日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较深得了解,从而在生活中积极预防。并加以宣传。
活动准备:制作有关手足口病的课件 活动过程: 1.介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病毒在外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
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 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 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 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例致瘫,44例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多为1—4岁婴 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29例病人死亡。
2.如何预防: 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对定诊学生要隔离治疗满21天方可复课。
3.点拨: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学生汇报)活动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手足口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都决心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15.手足口病的护理 篇十五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248例, 男141例, 女107例, 年龄6个月~12岁, 大部分集中在3岁~6岁的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甚至双下肢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 数量不等, 疱疹液较浑浊, 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248例患儿中213例发热, 持续2 d~5 d.发热的143例患儿中有明显的咽腔充血、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厌食、精神差、中毒症状重, 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口腔内有溃疡不能进食者, 给予维生素B12口服液, 疼痛哭闹者给予西瓜霜喷剂治疗。223例经治疗3 d~5 d, 体温下降至正常, 皮肤水疱干涸消退, 丘疹消失, 口腔溃疡愈合, 精神好转, 饮食恢复, 1周后痊愈。25例高热不退或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患儿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223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 病程一般为7 d~8 d, 最长15 d.
2 护理
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将患儿及时隔离, 隔离室内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 h.加强床边隔离, 护理、诊疗不同患儿时, 医护人员要严格消毒双手, 防止交叉感染;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如听诊器等要擦拭消毒;患儿的用具、呕吐物、粪便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 d~10 d, 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2]。对出院患儿床单先用紫外线灯照射2 h, 再用0.2%含氯消毒剂擦拭, 消毒后方可收治患者。
2.2 发热的护理
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大多数在37.5℃左右, 精神状态良好, 此时让患儿多饮热开水, 婴儿可打开包被散热。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 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包括解热药尼美舒利口服, 或者吲哚美辛片剂研碎后保留灌肠, 并加强病房巡视, 观察降温效果。
2.3 口腔护理
我科收治的248例患儿中, 7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 出现水疱样黏膜疹, 分布在上腭、两颊、口唇、舌体等处, 2 d~3 d后破溃形成溃疡。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 保持口腔清洁, 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 以消炎止痛。护理人员也可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后涂康复新液, 同时给予口服, 涂药或口服后15 m in~30 m in后进食或饮水。清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 切不可摩擦, 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2.4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 太阳下曝晒, 衣服要宽大、柔软, 床铺平整干燥, 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 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 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 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 便后用温水清洗, 避免皮疹感染。
2.5 休息与饮食护理
轻症患儿宜在病房休息, 不要外出, 病房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新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 以温凉、清淡为主, 避免刺激性如辛辣、过咸等食物。及时补液, 纠正酸碱失衡。由于手足口病具备多种传播途径, 患儿饭前、便后要洗净双手, 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住院期间患儿家长及患儿均不能接触健康小孩, 因为患儿家长属隐性感染者, 可传播给其他孩子。
2.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发生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A 16和E71两种病毒感染引起, 柯萨奇A 16还可并发心肌炎, E71则可并发脑炎、脑膜炎等。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
2.7 出院指导
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 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1周并注意饮食卫生, 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 仍须继续服用抗病毒药1周。复查血常规, 患儿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应立即来院就诊。在电话随访过程中, 患儿家属对我们的治疗效果给予肯定并感到满意。
3 讨论
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家庭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 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以减少感染机会。加强社会对手足口病的正确认识, 因为此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 如发热、咽痛等[3], 而口腔溃疡易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 其他部位皮疹或疱疹易误诊为水痘或荨麻疹。因此, 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若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早期诊治, 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汤卫兰.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7, 5 (1) :52.
[2]吴晓波.手足口病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6, 12 (6) :559.
16.手足口病的护理 篇十六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93-01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疾病,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71(EV71)、柯萨奇A组16型(CoxA16)等病毒感染所致[1]。该病主要以学龄期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尤其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患儿常常会表现出发热症状,在肛周、臀部、足部、口腔、手部等部位及其周围会出现斑丘疹或疱疹[2]。严重的话,患儿会出现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循环障碍、脑炎、肺水肿等严重疾病,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近年来,HFMD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精心的护理干预是降低患儿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疗效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HFMD患儿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的手足口病临床症状,现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患儿年龄4个月-14岁,平均(3.2±0.9)岁。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患儿年龄5个月-13.7岁,平均(2.9±1.3)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儿均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多与患儿交流沟通,及时有效疏导患儿的心理情绪,尽可能满足患儿的心理以及生理需求。可以多和患儿做游戏,给患儿讲有趣的故事,尽可能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同时应做好患儿家属的思想工作,认真、耐心、仔细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
1.2.2皮肤护理。应注意做好患儿的皮肤护理,每天晚上应给患儿洗澡,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身上的衣服应尽量宽松一点,衣服材质应选择比较宽松、柔软的棉质面料,避免用沐浴露、肥皂等可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洗浴用品。应经常帮助患儿修剪指甲,避免患儿随意乱抓将皮疹抓破发生感染,应勤换床单、被套,保持床铺的平整。患儿大小便后应及时清理,使臀部皮肤保持干燥、清洁。若患儿疱疹或皮疹破裂,可给予炉甘石水剂、抗生素局部涂抹。
1.2.3发热护理。若患儿属于低、中等发热程度,嘱咐患儿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即可退热;若患儿体温在38.5℃以上则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物理降温或者给予退热剂进行口服。若患儿伴有高热惊厥史,应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1.2.4口腔护理。每次患儿进食后,应采用大量温水或者生理盐水漱口,做好口腔清洁、卫生工作,注意保持口腔清洁。若患儿不会漱口,可采用无菌棉球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进行清洁,若患儿发生溃疡,应用无菌棉签蘸3% NaHCO3溶液进行擦拭,并涂抹锡类散,有利于缓解患儿疼痛感,促进患儿溃疡创面尽早愈合。
1.2.5饮食护理。应多给予患儿一些像菜粥、牛奶等富含营养、维生素、高蛋白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尽量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应定时、定量饮食,注意营养均衡。让患儿少吃零食,尽可能避免刺激口腔黏膜,减少唾液分泌。应及时对患儿采取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措施,避免脱水、酸中毒。
1.2.6隔离护理。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设立专门单独的HFMD护理病房,注意室内定时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限制患儿及其家属的出入。在接触患儿前后应严格消毒、洗手,常规消毒处理患儿使用的玩具、餐具等,及时处理患儿的粪便、呕吐物。同时应严格消毒病房内的医疗用品、物体表面以及空气,从根源上彻底遏制传染病的传播,以防交叉感染。
1.3 疗效判定标准
康复: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疱疹完全消失。有效:患儿体温下降,皮疹、疱疹基本上已经消失。无效:患儿持续高热,仍然会出现皮疹、疱疹,且范围逐渐扩大。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討 论
HFM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同时也可以经患儿皮肤上的分泌物以及水疱传播,对症处理及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处理HFMD的主要措施[3]。本组研究显示,通过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发热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消毒隔离护理等全方位护理后,护理总有效率提高了30%,与丘秀华等研究报道相符。由此可见,系统、精心的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病情,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谢小建. 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J]. 护理研究,2012,23( 5B) : 1285 - 1286.
[2]李玲芳. 手足口病病人护理体会[J]. 全科护理,2010,8( 2) :522 - 523.
17.手足口病预防计划 篇十七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本校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以下计划。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机构设置:
通讯联络组:冯家堂
宣传监督组:王兰珍、李春敏
医疗救护组:王执兴、罗利芬、杨艳、张文娟、李国建
卫生调查组:曾美权、张正先
后勤保障组:沐松林、杞丽琼、李芬
2、领导小组职责:
统一宣传指挥,并做好学校各项消毒监督,检查手、毛巾、手绢、牙杯、食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日常工作开展:
1、完善制度。在中心学校及教育局下发有关制度和工作意见的基础上,要求对本校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
2、强化督查。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学校其它安全工作开展。
3、落实职责。校长为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4、加强教育。加强对广大师生的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丰富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三、班级及工作人员实施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玩具、被褥、厕所等。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4、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校长。
5、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6、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四、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师生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呕吐、腹泻)及时打举报电话向中心学校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校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
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救援。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联系家长。一旦发现病患,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人员调度。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办公室具体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6、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五、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3、对事故处理中的玩忽职守、推委扯皮等影响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推荐阅读: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08-29
手足口病年初计划09-01
手足口病监测总结11-08
医院手足口病培训总结10-17
手足口病的居家护理10-17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07-17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方案08-11
手足口病604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07-18
预防手足口活动心得08-24
宝宝冬季手足养护8方法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