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2024-07-20

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精选14篇)

1.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篇一

李嘉诚作为香港富豪,在2014年以《无心睡眠》为题致辞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在致辞中,他明确指出: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新常态”就是机会的不平衡,这也是他的担心之处。但是在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下,“新常态”并不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新常态”这一名词没有明确的涵义,这个自古便存在的名词对中国的经济现状作了很好的诠释。“新常态”是近几年最常见的术语,其最初的提出者是美国的埃里安。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定义被西方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一、中国目前经济现状的分析

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放慢了增长速度。处于中高速增长的经济需要用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的双重观点来进行宏观调控,使“平常心”与“忧患心”并存,放弃对速度的过分追求,预防降速带来的焦虑。此外,新常态摈弃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成本低、效率高、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如此一来对宏观调控的重点将转移到结构调整和方式转变上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新常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再追求高速发展,而转为中高速发展;二是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从不平衡转向平衡优化;三是新常态下将对前期政策的遗留问题解决和定力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总量更加稳定。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更有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在不出现金融危机的前提下,目前的经济状况需要三到五年来调整。

二、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运行仍然面临挑战,下行压力大。调整经济结构带来的诸如经济风险和企业困难等问题开始不断出现。部分专家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周期性经济问题列为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但是笔者的观点是,政策调整失衡等内部原因才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超过四万亿的投资金额数目巨大,而这些资金投入到机场、公路、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上,回报率非常低,需要多年才能收回,这种超能力的投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制约因素。

(二)人民币汇率不定。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升值直接导致了出口企业利润的缩减,竞争力受到限制,人民币升值1%,则出口企业的利润减少2%,经济增长失去了外贸的有利推动,而国内人民币的贬值则使得国民购买能力的下降,促进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中,消费与出口两个因素都失去了作用力。

(三)房地产泡沫和地方债可能触发金融危机。当前有超过30%的房价收入虚高了房地产经济,房屋的居住率低,如果这种虚高经济出现危机首先会导致资金断裂,这将会使中国也陷入次贷危机的风险中,但是,中国对国有银行的制度是“刚性兑付”,以此来防止国有银行的倒闭,而如此一来,通货膨胀等恶果将很快蔓延至整个中国。另一个导致金融危机的潜在原因是地方债务。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40万亿的地方债务,这种地方债务如果延迟归还,社会信用将会受到挑战,金融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资金链断裂。

三、适应“新常态”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辩证看待新常态。新常态是进步,新常态是“富态”,是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后才出现的状态。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上了大台阶,体量大了,百姓生活改善了,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才能将过去无法做到的事情做的更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成功转型,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新常态下,挑战与机遇并存。金融、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风险和危机开始有所显现,在这种风险机遇并存的环境下,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镇化等“新四化”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完全能够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的,这种发展带来的风险我们完全可以解决。

(二)积极适应新常态。我们要以平常心态来面对当前的新常态。首先要保持冷静,戒骄戒躁,顺应时代发展。这种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不是人的主观意志能够控制的,因此我们要顺应这种发展,不盲目刺激。但是也要对经济发展速度有底线,避免经济发展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增长过慢,从而使经济发展以适当速度运行。其次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主动创新。新常态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要以全新的思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经济增长统筹稳步发展,通过合理的改革,使市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社会和企业更具活力,经济靠自身动力发展,使经济结构得以优化和升级,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三)努力发展新常态。一是要用更加稳健和灵活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取代过去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根据财政收入制定财政支出,以此来约束财政投资,是货币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二是要稳定人民币对外汇率,要发挥市场对存款和贷款等利率的影响,促进金融机构的私营化,改革金融机构体系,取消银行的垄断地位,使企业节省融资成本投入,使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三是要市场环境平等化,使国有企业和银行在公平的环境下与民营企业和银行展开竞争,竞争是改变垄断的有效手段,从而使社会效率得以提升,百姓从中获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新发展。我们要以一颗冷静、火热而坚定的信念来面对新常态的发展,积极主动的认识、了解和适应新常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崭新的明天。

2.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篇二

一、经济新常态下集团统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 数字化技术开始运用于出版业, 再加上科技产品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像DVD等科技产品的出现, 使得出版业产生了数字化的光盘, 数字化光盘的出现也促使了光盘播放机的普及, 光盘与光盘播放机的出现, 促进了出版业整体水平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庞大而繁多的数据统计工作提供了简便的计算公式, 既节约了时间, 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正确率和工作效率,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统计工作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统计过程中按照这一标准工作就可以, 因此, 也降低了统计工作的专业性, 并且, 在统计工作中主要依靠网络技术操作, 也弱化了传统的数据统计工作模式, 让数字化技术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1]。

互联网技术为出版业的统计工作提供机遇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挑战。由于统计工作只是庞大出版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而, 对于各级领导而言, 统计工作远没有出版集团的经济效益重要, 因而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 由于统计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依据, 但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工作内容, 因而在资料收集方面困难比较大。最后, 在数据一级一级向上报的过程中, 由于工作人员对报表的专业性不强, 因而在填写过程中出现数据混乱的现象, 整理过程中耗时比较长。

二、如何做好统计工作

1. 强化依法统计。

由于统计工作是对整个集团运营情况的记录, 与集团的发展紧密联系, 同时也与法律息息相关。目前, 我国实行的《统计法》对统计部门工作的权利、职能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 在整个过程中, 依然有许多的问题出现在统计工作中。为了确保统计工作的正确无误, 就要依照法律要求, 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规范的统计工作。并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与统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文件。

2. 善于创新,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 人们只注重工作的数量, 很少关注工作的质量问题, 如今,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工作中开始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在出版集团的统计工作发展中, 也要求工作人员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结合社会发展的情况, 对统计工作进行创新, 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从而提高统计工作的分析水平。

3. 提高统计学分析宣传工作。

由于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数据的分析工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进而从整体把握出版集团的发展方向与改进措施。在整个统计工作中, 工作人员要对统计学的分析功能进行宣传, 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工作人员明确统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有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是收集数据, 但不去注意数据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所以, 通过宣传统计工作的主要功能, 才能让统计的数据更加真实全面。为了让宣传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需要出版集团的相关部门协助统计部门做好宣传工作。而集团中的工作人员也要积极的配合, 并投入到学习中。

4. 在资料整理和数据上实现新的突破。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社会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 实现资源共享的发展平台, 能够使出版集团的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进行相互补充, 让各自的数据为整个集团服务。利用网络技术, 对统计的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 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电脑原有的程序设置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数据方面的结算整理工作, 在整个过程中, 一切依靠网络技术操作就能完成, 与传统的统计工作相比, 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工作更加便捷。

5. 提高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下, 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社会需求的人才不再是专业单一的人才, 而是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 在出版业的统计工作中, 由于之前员工的专业技能相对单一, 并且技术的扎实程度有限, 再加上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变化速度非常快, 为了让工作人员适应社会的变化, 首先要培养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 一个人的学历很难促进一个人的成长, 而学习能力则能够让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让工作人员从统计工作的基础方面的知识开始学习, 并养成自学的习惯, 这样, 员工就能时刻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发展, 进而提升自身的能力, 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语

经济新常态是国家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一个方向。在大数据时代下, 经济的发展将会千变万化, 既能让基层的统计工作在大的平台与机遇中发展, 又能让统计工作在新的挑战面前不断改革。无论时代变化如何, 只要能顺应时局的变化, 抓住机遇发展, 面对挑战蜕变, 才能促使统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3.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篇三

【关键词】发展新常态;国企;思想政治

随着现代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国企中的员工思想呈现出了多变性,虽然这与时代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影响。现代国企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做,已经成为国企在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一、强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新常态下,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企业中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凝聚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魅力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使国企坚持受党的领导,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1、国企和私企在本质上的存在较大的差别,国企不仅需要为自己创造利益,而且也要为社会做贡献,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国企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适当的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视成态度,使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争取使国企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能够实现统一。2、国企是组成我国经济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在国企中缺少了思想工作建设,国企的发展将失去方向,因此在国企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必要的。

二、构建“朋友圈”,彰显创新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的传播的手段变得更加多样性,人们之间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沟通也变得更加便捷。经济常态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在国企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找到何时的方法完成信息的传送,迎合现代人们的信息交流习惯,对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在国企员工内容部构建交流“朋友圈”。组建“三支队伍”,在打造“四个平台”。“三支队伍”的目的是使骨干力量能够得以凝聚。在国企内部构建一个与新媒体向结合驾驭管理队伍,选定优秀的人才全面负责较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聘雇精英人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并且要处理日常工作中企业中员工咨询的问题。”四个平台”指的是:1、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门户完整、APP等,推动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2、建设QQ群、辅导员微博、信息资源平台,通过新媒体加强对国企员工的关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体系。3、开通官方微博、公共平台、国企员工内部交流论坛等,为员工的思想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4、建设总经理信息平台,开办总经理信息留言反馈平台,增加管理的透明性和时效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正确掌握新媒体的建设方向,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网路文化建设双重入手,构建集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为一身的新媒体,建设手机与网络并重的交流媒体。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涉及到的信息的管理必须要规范,信息的发布要严格的依照程序进行,企业中的所有用户需要实名等级,便于企业的统一管理。

三、完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对对过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有责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满足新常态下的需求,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领导机制

加强对国企思想工作的宣传,宣传工作不能仅靠宣传部门开展,企业中的各级领导人要承担其领导责任和政治责任。国企中的党委部分,需要将思想宣传功过作为国企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统筹管理,同时需要树立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思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构成合力。第一,在对领导机制进行完善过程中,国企中的领导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组织国企中的相关人员,开展针对型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合理的纳入到规划中。第二,在完善组织机制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作企业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中的设计进行规划,要对工作的总目标加以明确,对步骤进行细化,完成工作方案的制定,同时需要落实不同的分层组织对象。

2、构建工作落实制度

首先,需要通过制度的方式对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地位加以明确,从而确保工作开展的条件和措施,有效的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无序性和随意性,确保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划制和目标机制进行适当的探索与完善,围绕国企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状况,针对工作的重点内容,制定合理的目标和有效的规划,并且要对实行责任制,明确责任,避免责任混乱的情况发生。尤其是要在国企中构建一套完善的企业国企监督约束机制,明确国企中各个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中的责任,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横向能够到两边,纵向能够到底,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合理性。

四、新常态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宣传讲党路线方针政策,推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并且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一切行动要听从党的指挥,服务党的领导,行动要将当的领导作为方向。2、国企职工思想政治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围绕“中国梦”主题开展。国企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因为国企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是我国富强的基础。3、发挥基层领导堡垒作用,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基层党的战斗堡垒,是党员在工作中基础。新形态下,党建必须要需实际情况项目,要迎接新形式下的挑战,完成相应的任务。从分发挥国企中领导的作用,在国企员工心中的顺利高达形象。

五、结束语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重视,其对国企和国家的意义重大,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提高国企中员工的参与度,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合理开展。

参考文献

4.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篇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加强党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尤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推进了市场化改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大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两新”组织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同时又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传播者,“两新”组织的地位和承载的经济、社会功能不断凸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新”党组织也在历史的洪流中应运而生,因此,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尤为重要。

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总书记多次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强化固本强基的思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努力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两新”组织无疑是基层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吸引了大量从业人员,大量新社会阶层和高知识群体也集聚其中,另一方面“两新”组织中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人们思想多元化、复杂性特征越来越明显等等。“两新”组织作为党建的新领域,相对机关党建、农村党建、社区党建,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它担负巩固党在“两新”领域的执政基础的重任,另一方面又要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定位和功能发挥上更加复杂。它既是党建最有活力的领域,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两新”组织如果放任不管,对党的执政基础带来极大损害。面对这些新情况新挑战,必须强化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下大力气抓好“两新”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党的组织基础。

二是强化政治引领的需要。“两新”组织业态多样、分布广泛、结构复杂,是社会治理情况最复杂、最难掌控的领域。党委和政府对“两新”组织活动不能进行行政干预,但可以通过党建工作进行引导,通过法律政策进行约束。党建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这与社会治理工作的要求和目的高度契合。党组织通过在“两新”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领导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广泛地联系凝聚群众;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时排忧解难、疏导情绪,构建和保持和谐劳动关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引领文化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团结感化出资人奉公守法、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勇担社会责任等等,通过富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夯实、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阶级基础,从而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

三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团结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十分重要。习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参加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讨论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表述、新思路,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新常态下当有“新作为、新发展”。因此,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促使企业诚信经营。企业没文化,发展便会缺少灵魂。“两新”党建可以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中国企业一度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在人文精神上缺少自觉追求,受社会尊敬的企业比重不高。现在,一些有眼光的企业正在补这一课,我觉得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调人文精神,党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升级版”,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力推手。党组织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围绕企业发展创先争优,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促进生产经营,能起到很好的融合和促进作用,实现“党建强、发展强”。

当前,我们面临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作风建设新常态,因此要深刻领会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更好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非公经济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必须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一、提升“两新”党建品牌。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两新”组织开展“党群同心、相约同行”活动,使“两新”党建工作更加务实、更加注重社会形象、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在这当中,要落实“三联三会”做法,即党组织书记联系企业出资人、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中层骨干和车间班组、每名党员联系职工群众,定期召开民主恳谈会、党群议事会、党企联席会,搭建起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的有效平台,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非公企业党组织联系服务企业、职工的“最后一百米”。

二、深化党群活动方式。“两新”党建工作强调一个“活”字,要突破传统党建模式,突出“红色”引领、活跃时尚、开放互动、灵活朝气”的元素,引导和鼓励开展党员微心愿、党性体检、拼客工作法等多种模式的创意组织生活,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要全面深化青春党建工作,顺应青年个性特点着力扩大党在青年群体的影响力凝聚力,以“青春之党建”永葆“党建之青春”。探索建立“智慧党建”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推动开展“指尖上的党建”。

三、努力推进群团建设。相比其他领域,“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较小、党员比例偏低。因此,党建工作应该更多地把着力点放到群众工作上,尤其要树立群众满意导向,强化服务群众功能,推动党群活动融合。群众满意导向,就是要在工作中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强化服务群众功能,就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凝聚人心;党群活动融合,就是要坚持党建带团建设,推行党群活动一体化,促进活动共融、功能互补。

四、着力加强企业文化。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够感召人、激励人、凝聚人。当前,我们要强调党建工作对文化建设的引领,确保正确方向,更要注重借助文化的“软力量”推进党建工作,通过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形式,采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模式,使我们的工作目标、价值取向更容易被党员群众认可和接受。打造“和合共同体”,要通过大力倡导“和合”文化,积极探索融合中华优良传统、体现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彰显企业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促进两新组织和党组织、员工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只有和谐才能发展进步,才能真正使党的执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三者相互统一。要以开放的视野、创新的理念、精准的落实、扎实的工作赢得组织、社会更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更好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党员;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职工生涯规划,实现职工体面劳动和尊严生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普遍实行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会;建立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和党群一体的参与协调机制,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关心关爱,大力推行“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建立企业关爱资金(基金),完善职工薪酬和保障体系,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2014年10月8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

5.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篇五

摘要:文章讲述自vX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备受关注。开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新常态”经济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虽然经济增速回落很可能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但更重要的是,“新常态”经济带来了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改善了就业结构;政府部门深化改革,逐渐简政放权也给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新常态;经济结构;深化改革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自来就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步步攀升,预计毕业人数将高达749万人。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正呈现“新常态”,亦即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逐渐调整优化,政府大力简政放权,经济增长动力趋于多元化。基于这些“新常态”经济特征,可以预见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也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

1、文献回顾

,我国为保证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以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满足青年学生上大学的普遍愿望,开始实行高校大规模的扩招。20世纪初,高校毕业生出现井喷式增长,如中国迎来了中国高校第一个毕业高峰,应届毕业生人数由20的145万猛增至201万人。自此以后,毕业生人数每年仍以相当高的速度增长。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给大学生就业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由于21世纪以来的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排斥效应,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资源配置的优化,过剩的人力资源只能退出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愈加困难。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阻碍了大学生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教育结构落后,难以跟上大学生的市场化就业需求。苏剑、盛磊则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归结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下产业结构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分化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使得市场对于大学生有较低的需求。除此以外,吴克明、孙百才还得出结论,认为大学生偏高的就业期望和择业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与国家经济发展与就业情况息息相关的。根据“奥肯定律”,劳动力需求的水平主要由经济增长速度决定。经济增速快,市场就会有较大的劳动力需求,就业岗位增加,失业率低;反之,劳动力需求将减少,导致就业水平降低,失业率增高。这一定律揭示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在发达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印证。国内学者对于“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也做了一些研究。如陈安平、李勋来利用1985—间的实际GDP和有效就业RE的数据,得出了经济增长推动有效就业增长的结论。相反地,另一些学者如蔡畴却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的并不存在“奥肯定律”揭示的经验现象,亦即高就业与高速经济增长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因此,即便经济增速下滑,由于劳动力供给产生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呈现新趋势等原因,就业依然能实现稳定增长。而随着新增就业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有望得到缓解。本文将着重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出发,剖析“新常态”经济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2、“新常态”与大学生就业、创业

2。1 经济增速放缓

“新常态”经济最显著的特征

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经验分析的角度看,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回落,而城镇新增就业却仍然在稳步增长;尤其地,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图1),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4年以来的新低,仅有7。4%,然而同年我国就业人口并没有随之下降,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22万人,甚至超过了上一年新增就业1310万人的数量。由此可以发现,就业增加对于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正不断减弱;而另―方面,通过对经济增长1个百分比带动的就业增加数的衡量,可以发现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近年来GDP的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新增就业,GDP增长的“含金量”更高。因此,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新常态”下的中高速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一定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恶化。(1)7%左右的稳增长速度能基本保障较为充分的就业,不至于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加深;(2)放缓的经济增速收缩了荆棘下行区间底线,减弱了短期稳增长压力,也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得到及时的调整;长远来看更是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新常态”经济下,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需要抛弃陈旧的GDP高于一切的理念,认识到无需过于看重经济增速,只要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内,大学生就业就能保持相对稳定。

2。2 经济结构调整

除了经济增速放缓,“新常态”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传统产业产能大幅超出需求的问题,第二产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的泥潭;而高技术产业则日新月异,大量新兴产业逐渐蓬勃发展。这样的经济结构的调整无疑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新常态”意味着国家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过去的经济发展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于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有着日益扩张的需求,市场对于农民工等体力劳动者的劳动力需求增加,而对大学毕业生这一类脑力劳动者的需求相对较低。这样的.经济发展结构自然而然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然而,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第三产业日益旺盛的需求导致我国产业开始大幅度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20,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由46。9%提高到48。2%,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正逐渐得到调整和缓解。第三产业的兴起将带动新的就业增长点,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更好地发挥就业吸纳作用。并且,相对于传统产业,第三产业、新兴产业的岗位普遍对从业者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日益上升的中高端劳动力的需求也会极大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定程度上得缓解。 (2)“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将有望为大学生提供更“体面”的工作;而这一改变恰恰是与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预期是相符的。大学生们普遍对于就业有较高的期待值;很多高校毕业生并非无业可就,而是由于不能接受现有待遇而形成“自愿失业”。而“新常态”经济下,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劳动者在办公室、写字楼等场所工作,工作环境显著改善;同时,工作的稳定性也会更强。这样一来,大学生的“自愿失业”比例将会大大缩小,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加入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中去。

因此,总的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使得经济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结构更加契合;在刘易斯拐点到来,传统人口红利开始消退的同时,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已经为中国产业升级做好了高文化素质人才的储备,以大学生资源为核心的第二次人口红利正在形成。

2。3 政府简政放权、深化改革

“新常态”大背景下,“简政放权”是政府部门的自我革新。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厘清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消除束缚市场主体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新常态经济下市场活力将进一步释放;对于市场微观主体而言,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也将会出现。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简政放权则有着几点重要意义。

(1)政府简政放权将给予企业发展以充分的自由度,通过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工商登记改革等等举措,政府对企业的制约大幅减少,企业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推进企业创新、扩大企业规模,市场潜力被进一步激发。作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各企业的蓬勃发展将会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新的契机。

(2)“新常态”下的简政放权将给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企业注册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小微企业贷款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等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的推行和各方面管制尤其是垄断行业管制的放松,政府正努力为创业创新者敞开大门。如2014年,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了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的企业更是增长了45。9%,显示了“新常态”经济下政府放权激发出的巨大市场潜力。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行将鼓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到自主创业的洪流中,形成新的创业狂潮;并以创业带动就业,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3)“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一些政策的推行将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如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进行社保补贴,将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就业选择时倾向国有企业而不青睐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的现状,缓解就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另外,国家鼓励大学生前往二三线城市就业、投入基层工作,满足二三线城市的劳动力需求。还有一系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行也有望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3、结语

总体而言,“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虽然可能带来传统企业用工规模下滑,但它同时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新的产业结构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会进一步扩张;同时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改革等举措给企业与个体创业者松了绑,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然而,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明显,宏观就业压力依旧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1)政府部门应积极发力,通过保证经济稳增长、发展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规范就业市场、不断改善创业环境等手段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虽然目前的GDP增速下滑未必会导致市场就业需求的大幅波动,但“新常态”下的稳增长对于保证就业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只有保证经济增速维持在7%左右的合理区间内才能保持社会就业相对稳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才不至于集中爆发。另外,考虑到中小微企业、基层单位在吸收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巨大潜力,政府应当进一步通过提高小微企业培训补贴、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待遇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前往小微企业、城乡基层等等岗位就业。除此以外,政府还应采取更多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鼓励,创造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2)各高校应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以应对“新常态”经济下的大学生就业。一方面,高校应注意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把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结构相结合,建立国家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结构之间的协同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就业。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崛起的现状,高校应当尤其注意根据大学生就业、失业情况、市场需求情况、经济发展趋势等等情况,合理布局高等教育中的学科专业结构,使得教育结构和大学生在学期间学到的知识适应于“新常态”经济下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应注意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服务,并且根据大学生学习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地在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给出指导。除此以外,高校还应注意与用人单位积极联系沟通,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大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或者就业信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6.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篇六

摘 要 十九大召开之后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工作带来了指引,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如何做好电力服务保障工作是电力企业在新时期必须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对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的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电力企业稳步实现改革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社会效益。

关键词 十九大精神 电力企业 意识形态工作

作者简介:韩玉芳,内蒙古锡林郭勒电业局。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284

总书记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内容深刻地阐释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处理好多样性、多元化、理性认知、感性人体、建设与管理等因素。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是保障电力安全的主要力量,在新时期,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是涉及全局、关乎长远的基础性、战略性举措,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切实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是各级宣传部门所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意识形态工作现状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对社会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各个领域内都不断改革深化,在电力行业中,其发展目标不断调整,电力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使用安全、稳定的电力产品的重要途径。十九大召开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切实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是每一个企事业单位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现阶段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存在偏差

在企事业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单位内部的领导人员,是十分重要的群体,但是由于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外界的一些不良舆论对很多基层干部思想产生了一定的侵蚀,工作懒散、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时有出现,这种不良现象还在整个单位内部蔓延,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群众大局意识、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一些群众的观念更新比较缓慢,思想比较保守,小富即满不思进取,对各种新技术、新事物的积极性不高,在社会层面上出现了信用缺失、不讲公德等现象。

(二)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队伍水平较低

意识形态工作人员是积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任务的重要角色,在单位不断发展过程中,缺乏一直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知识结构的更新比较缓慢,思想观念也比较陈旧落后,没有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组织与规划,因此导致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缺乏规划和设计,没有积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导致意识形态工作水平不高。

(三)意识形态工作方式落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和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之间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使用网络、移动设备的人数逐渐增多,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而且网络信息的利用不充分,导致不良网络信息在社会范围内扩散,反而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

(四)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整个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十分严重,一些基层的单位缺乏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入研究和统一部署,而且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对上级交办的任务不明确,责任目标不清晰,因此很容易出现错位和缺位的现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也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整个意识形态工作表现出疲软状态,加上一直以来有关领导都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导致意识形态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当前,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意识形态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

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单位内部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而且经济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党组织的步伐,在党和国家的引导下进一步发展。在单位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十九大精神要义的理解,并且积极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在单位内部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用电安全。

(二)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多样性与多元化的关系

意识形态工作的多样性并不同等于“多元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在社会中由于物质关系不同,因此人们的意识形态也是不相同的,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依旧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反映不同经济关系的社会精神生活、价值观念也会是多元化的,是多变的。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并不不代表完全无限制的多元化,就必然是多样的、多变的。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这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别有用心,利用混淆的概念来阻碍我国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多样性”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处于支配地位,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的意识形态,所以说意识形态也是“一元化”的。在新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从宏观层面意识到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用党的理想理念来武装党员群众的思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使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政治上的坚定性其实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基层单位内宣传,进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加以宣传,才能帮助各个基层单位从整体上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最后,还应该要?β砜怂贾饕辶⒊ ⒐鄣恪⒎椒ǖ冉?行研究,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回答实际问题,对群众关注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在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必须要肩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者的角色,将“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群众的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并且对党组织工作体制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要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根据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标准对教育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避免出现走过场、做形式的问题出现。意识形态工作主要依靠意识形态工作人员,依靠单位内部的干部力量,基层干部是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群体,能够了解群众最真实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带动群众,走到群众中去,对群众开展教育,对自身开展教育。以电业局为例,电业局是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用电的重要部门,电力产品是一种十分特殊的产品。促进电业局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必须要在电业局内部积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意识形态队伍建设,对单位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加快构建党组织主导、群团组织参与、健康群体协作的联建格局,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促进意识形态工作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要在单位建立更加健全的、科学的管理责任和效果评价体系,促进各个主体共同发力。其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基层干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基层干部领导人员必须要给群众、给单位的员工做好榜样,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能等上级部门出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也不能只局限于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应该要积极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市场,了解群众的需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将意识形态工作和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群众感受到切切实实的便利和利益,并且在服务中对群众开展思想教育,引导群众观念的改变,更好地认识党和政府的决策,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改革工作,促进单位经济改革持续发展。

(四)丰富意识形态工作形式

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意识形态工作形式进行丰富,使得意识形态工作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某电业局通过以下方法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显著:第一,利用党委中心组的课程教育、在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将党员集中起来进行培训等形式,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第二,定期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到企业内部进行授课,并且利用支部书记与党员群众的谈心、报告先进事例、开展座谈等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尤其是各种先进事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这些事例就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加强对这些事例的应用可以对员工进行激励,形成舆论引导,激发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重新认知自己的工作,认真地对待工作。第三,加强宣传引导。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可以对传统的新闻宣传方式进行利用,并且结合标语、牌板等社会宣传方式,加强舆论引导,对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进行阐述,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舆论引导。第四,拓展“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入户走访解民情”等形式,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让干部队伍能够真正深入基层,根据群众的反馈来改善工作,并且凸显出单位的社会价值。第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举办的“尽责圆梦”等类型的主题文艺巡演,开展文艺演出、道德图片展览、红色经典影视剧展播等形式,对传统美德进行弘扬,加强单位内部人员的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出力。

(五)加强思想阵地建设

思想阵地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应该要结合多种不同的媒介平台,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范围。例如对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电子屏等多种不同的媒介形式进行利用,循环播放传统美德、思想道德教育、历史文化传统等相关内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以正面宣传为主,对群众进行引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各个行业、各个单位的内部要持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结合十九大精神、马克思主义思想等,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层次,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7.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篇七

从2014年2月份开始, 受国际奶业的影响, 国内奶价下跌, 销售量大幅减少, 中国奶业发展速度开始下滑, 中国奶业进入“寒冬”。面对国内经济下滑, 外部开放竞争的加剧, 奶业发展面临的压力将成为“新常态”。2015年已经过去一大半, 但是中国奶业发展仍然是平平淡淡, 甚至是有些萧条。面对如此形势, 云南奶业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仅云南奶价大幅下降, 许多养殖场和乳品企业效益也长时间处于低下水平, 奶农积极性大幅下降, 甚至出现了倒奶杀牛、卖牛的现象, 由此使得奶业发展受到重大影响。作为南方奶业大省, 保障云南奶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所以, 促进奶业健康平稳发展势在必行。

二、云南奶业发展现状

云南发展奶业历史久远, 并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首先,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造就了丰富的气候条件, 很适合多种优质牧草的种植和奶畜养殖, 而且这里环境优越, 大部地区未受到工业污染, 饲料和奶源质量得到很大的保障。其次, 云南的奶畜品种是多元化的。除荷斯坦奶牛外, 还有奶水牛、奶山羊、牦牛等多个奶畜品种。再次, 云南有丰富的奶牛养殖经验, 奶牛养殖历史超过一百年, 既有长期积累的丰富养殖经验, 又有多元化的产供销体系和研发技术不断提升。最后, “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云南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省份, 可以依靠“一带一路”带动云南奶业产业发展, 并将云南奶业市场扩大的周围几个省份甚至其他欧亚国家。

云南奶业相较于以前有很大的改善和发展, 但是与其他奶业大省仍然有很多差距和不足。下面, 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比较云南与其他省份的奶业发展的状况。

1、规模化水平。

云南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水平不高, 奶牛养殖主要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 养殖模式主要有三种:农户散养模式、养殖场养殖模式 (包含企业基地养殖) 、养殖小区养殖模式, 其中大部分养殖户户均饲养奶牛不到10头, 而100头以上的养殖场饲养奶牛数占全省存栏的20.30%, 奶牛养殖规模会水平不高。与其他省份比较:

从表1中可看出, 相比较于南方其他省份, 云南的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还是位于前列的, 但是与北方奶业大省相比, 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 发展规模化奶牛牧场是未来云南奶业发展的出路所在。

2、奶畜养殖与收益。

云南奶业特色鲜明, 奶畜品种多样, 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 云南奶畜存栏总数63.49万头, 奶类总产量73.34万吨, 奶业产值54.39亿元, 占畜牧业产值的2.95%。据相关数据显示, 不管是奶畜存栏数和奶类产量, 还是奶业产值效益, 都远远高于青海、贵州等南方奶业省份, 但是与北方奶业大省 (比如黑龙江等) 相比, 差距还很大。而受“奶业冬天”的影响, 预计2014年和2015年, 奶业收益会有所下降。

3、市场消费。

2013年, 云南人均奶类占有量约为16.5千克, 年人均奶制品消费量15.56千克, 奶类消费水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按照每人每天摄入奶制品量为300克的标准, 现在的奶类总产量远远达不到, 全省需要量近500万吨。可见, 未来发展前景之广阔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 相对而言, 压力也是巨大的。因为, 如何提高云南人的奶类消费水平, 面临很大的困难, 这不仅有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差别, 而且关乎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三、云南奶业发展新思路

面对奶业市场竞争激烈, 奶业发展“新常态”的今天, 促进云南奶业发展还是要从产业连入手, 并结合其他具体措施, 谋划奶业发展新出路。

1、积极打造奶业产业链“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 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在消费行为学中, 晕轮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产品和品牌的评价, 因此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为此, 我们要积极打造奶业产业链“晕轮效应”。

首先, 要发挥高原特色, 打造高原有机奶品牌。目前已知的云南本土牛奶品牌主要有欧亚, 雪兰, 来思尔, 海子, 蝶泉, 七彩云等, 但是与国内其他牛奶品牌, 比如蒙牛、伊利等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奶企利用本土资源, 发挥高原特色优势, 开发多种奶制产品, 打造云南高原有机奶品牌, 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以诚信建立品牌, 通过连锁经营和网上营销、口碑营销和体验式营销等相结合的策略, 探索新型营销模式, 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二, 有计划的安排生产。在当前奶业市场过剩和需求萎缩的情况下, 乳企要向上游整合, 提升奶源控制能力, 积极发展巴氏奶生产销售;奶农要执行低奶量育犊, 建立自己的鲜奶消纳渠道, 并按照市场需求来适度规模地搞鲜奶生产, 改变既有的发展模式, 融入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之中, 发展规模化奶牛牧场是未来奶业发展的是主流。

第三, 开展“多元奶源、特色奶业”的现代云南奶业策略。加速发展荷斯坦奶牛, 大力发展奶水牛, 加快发展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牦牛和奶山羊, 以多元化的奶源发展提升云南现代奶业新的竞争力。

第四, 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加强组织经营管理, 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变革组织经营管理模式, 引进人才创新管理机制, 提高组织机动应变能力;从高端低温奶研发与现代牧场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与风味营养奶研发、优质益生菌菌种选育及高原特色乳制品产业化开发、功能型奶粉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优秀种牛繁育与优质冻精生产推广、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的引进扩繁及其乳制品开发以及奶水牛高效繁育与水牛奶产品研发以及云南奶业技术共享平台等八个方面解决奶牛品种、饲养管理、饲草饲料、疾病控制以及乳品加工全产业链研发, 全面提升云南奶业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 促进云南奶业发展。

2、具体举措。综合各方面,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第一, 加快奶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户散养模式是云南原料奶生产的主要模式, 占到原料奶生产的80%左右, 基本上以家庭经营为主, 饲养规模在10头以内。这种饲养模式在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下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尤其是在国内奶业面临“冬天”局势下, 散养农户更是难以抗衡市场风险, 致使奶农利益受损。十八大以后, 中央精神再次强调经营主体创新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出路。所以, 要加快奶牛养殖经营模式转变, 由散养向家庭牧场、合作社、规模化奶牛大牧场转变, 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奶牛入股、寄养托养、大户建场等方式逐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第二, 严格把控质量安全, 从数量扩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质量安全为目标, 安全是奶业的生命线, 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坚持生产发展和质量安全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2015年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暨业务培训会上获悉,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立的2015年工作计划中一系列建档及备案制度正在完善, “云南省食品生产追溯系统”已有21家企业入网, 全省所有乳制品企业均已入网。这套系统被要求在各地的高风险食品、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中推广应用。另外, 对于企业关心的许可证改革问题也指出方向。所以, “民以食为天”, 做好质量安全监督重在执行。

第三, 调整产业布局、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从布局上, 稳定大理和昆明等主产区, 重视其他产区的发展;从品种上, 以荷斯坦奶牛品种为主, 积极发展奶水牛、奶山羊、牦牛等奶畜品种;从品质结构上, 优化调整乳品品质结构, 大力发展巴氏奶、辣木酸奶等竞争优势产品, 云南的巴氏奶只有云南自己能生产。

第四, 协调好奶企、奶农和政府的利益联结机制。从各环节分散向一体化转型, 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鼓励奶企由加工销售向建场育犊养殖延伸, 拓宽销售渠道, 实行线下销售与线上销售相结合, 完善与奶农的利益分配机制;奶农尤其是牛场主在现阶段下执行低奶量育犊, 要加强市场风险意识, 增强信息收集能力, 冷静看待奶业的转型升级, 处理好量本利的关系, 减少支出, 压缩成本, 提高质量, 控制好疫情, 加强合作;政府要协调资源配置,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建立价格调节机制, 完善市场信息, 加强质量监督, 提供资金支持。

第五, 完善危机处理体系, 加强舆论宣传, 增强消费信心。建立健全奶业危机处理体系,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合理引导奶农、奶企的矛盾处理机制, 利用舆论渠道, 大力宣传奶业发展成就和质量安全监管成效, 普及乳品营养知识, 让消费者了解实情, 增强信心, 尤其是要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惯, 引导人们科学消费, 多喝奶, 喝好奶, 营养又健康。

摘要:受国际奶业的影响, 2014年中国奶业迎来寒冬。这一年, 国内奶业发展陷入低谷, 奶价大幅下跌, 倒奶杀牛现象时有发生, 奶农关门倒闭数量增多, 从“奶荒”到“过剩”, 仅一年之隔, 中国乳业市场大有径庭, 而云南奶业也面临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分析新常态下中国奶业发展的背景下, 并结合云南奶业发展现状, 为“新常态”下的云南奶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措施, 促进云南奶业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规模化,晕轮效应

参考文献

[1]梁青青, 蒋永宁.云南省奶牛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 2012.01

[2]中国奶业协会.中国奶业年鉴:2014[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4]杨秀文, 丁芳, 罗俊.2011年全国各省 (市区) 奶业概况 (二) [J].中国奶牛, 2012

[5]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 2014

[6]王俊勋.奶业发展动态与政策[J].中国乳业, 2011

[7]杨振海, 王玉庭.当前奶业发展形势及思考[J].中国畜牧杂志, 2014

8.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篇八

什么是新常态?第一,是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第二,是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规模速度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第三,是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第四,是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的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目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有两个核心的决定性因素:一是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二是随着经济规模的快速增大,增长速度的下降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十三五”时期,中国将经济设立速度下限设定为7%,这由三点因素决定: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是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要求。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动力的增长点分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服务业、小微企业与(技术)创新领域。

新常态下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一个方面,是短期宏观调控。“十三五”时期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二个方面,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同时,还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系列的新兴业态和新兴的商业模式。

第三个方面,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国务院提出了六大消费工程:促进养老健康家政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

第四个方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上海和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以“一带一路”为基础,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五个方面,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主要有三大抓手:第一,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第二,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第三,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

第六个方面,发展海洋经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同时,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强化海洋综合管理。

第七个方面,全面实施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即“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第八个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

第九个方面,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第十个方面,深化改革。今年改革的重点叫“简政放权”,就是要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要全面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信用监管,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施大数据监管和负面监管。

9.新常态下的 篇九

大德小学 李锦花

遥远的西北大漠,有一种胡杨的树种,它们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这沙漠里健壮而睿智的勇士,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坚守一词的深刻内涵。虽然我不可能是倔强的生长在沙漠中的胡杨,但我愿做那棵扎根于乡村英语教学试验田边的胡杨,任时光荏苒,任四季的变换,我始终用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的爱, 坚守着乡村英语教学的希望和喜悦。

坚守是热爱。刚开始,我常常为自己不知道怎样为小学生上好英语课而茫然。但是我对英语的那份执着的爱告诉我要永不言弃。在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失败浇不灭我对英语教学那如火如荼的热情。在这样执着的支撑下,我昂首行踏进英语教学的珪步之中,在英语教学这块沃土上我默默地耕耘着。

坚守是进步。我是一位普通的乡村英语教师,要让孩子们学好英语,算的上比登天还难哪。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神圣职责是什么呢?经过我不眠的深思,向有经验教师的请教,拉一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孩子促膝长谈,拜访一些家长和他们交换意见。我明白了,明白了要教好英语,首先要让他们爱上英语、喜欢英语。啊。。我知道了,知道了!学生喜欢什么就不会厌烦什么。真是“山穷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为此,每节课前我会认真研究、吃透教材,通读、精读课文,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型、流程、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我深知英语课中口语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作为英语老师的我很注重加强英语口语在课堂中的运用,给学生创设愉悦的英语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我始终保持的微笑,并且和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我的课堂。

坚守是希望。我刚接手的班是五年级,班上有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赵嘉欣。她性格外向,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可是,她上四年级的时候,她生病了。有一个多月没有来上课,她落下了很多的课程,我暗暗地担心和着急。我不能把我的担心表现出来。上课的时候。我特意让她来回答她能够回答的问题,每次答完问题,我都会笑着对她说“你真棒”。一次,她的妈妈对我说;“李老师,今天我女儿回家特别的高兴在沙发上蹦来蹦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李老师说我特别棒)”!后来,她深深的爱上了英语。

我作为新常态下的英语老师,我明白应该突破常规,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敢于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开放式课堂。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只有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才能更好的发掘他们的个性。

在我的心中有一个诺言——那便是“坚守”;在我的手中有一粒金色的种子——那便是实践;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目标——那便是成功。我要用我的双手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渴求知识的种子,我要用我的勤奋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热爱英语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我要用心守望着这份希望,更要用爱呵护着这份希望,默默地看着她破土、发芽,看着她开花、结果,我坚信幼苗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此时,我要大声的对大家说:守望着自己爱着的田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谢谢大家!

10.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篇十

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重要政治责任。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一定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措施保障到位,为信访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领导信访工作责任。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适应新形势,进一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意识,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主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具体抓。不仅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研究指导和组织协调,而且要在具体活动中做出表率。要坚持批阅重要来信、公开接待来访、处理重大信访问题,以实际行动带动和促进信访工作的开展。二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领导信访工作责任,明确规定信访工作必须与领导干部的评先评优、奖勤罚劣、晋级晋职、提拔重用挂钩。三是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各地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这个问题的规定要求,抓紧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领导履行信访工作职责方面的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通报内容是:凡上级交办要求领导包案限期处理结案的信访事项,未按要求实行领导包案的或不能限期结案而又未及时报告情况的;凡发生突发性群体事件或越级集体上访,有关领导未按要求赶到现场组织处理的,或现场处理后未实行领导包案,限期处理结案的;凡因领导不到位、工作失误、措施不力,引发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或较大越级集体上访或重复越级集体上访,且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以上情况由市信访部门核实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由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行文通报全市,并交组织部门备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依据。对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任领导以党纪、政纪处分直至法律处分。

(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要抓住新的《信访条例》贯彻实施的契机,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和信访工作各项制度的同时,要着力建立健全以下制度: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戒勉谈话制度,着力解决少数单位信访矛盾及群体性事件突出的问题。对一个时期信访矛盾及群体性事件突出的县、市区或单位,由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找这个县市区或市直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谈话,责令说明原因,限期解决问题,扭转被动局面。二是健全完善领导包案制度,全力推动各类信访问题的处理。各县市区委、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单位的领导都要包案处理1—2个信访重点问题。其案源由信访部门提供,并明确承办单位和责任人。每个包案领导要做到亲自听取案情汇报或查阅案卷,亲自研究解决办法,亲自把关审核结案材料,亲自督促处理意见落实。三是健全完善领导机关联合督查的制度。根据近些年来的经验,今年将继续对一些重点难点案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联合督查督办。联合督查组一般由市委或政府副秘书长以上的领导带队,信访、维稳等职能部门组成。特别是在重要敏感时期,要实行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有关领导牵头,纪检监察、督查维稳、信访部门参与组成联合督查组进行督查,改变过去那种督查力度不够,工作不到位的被动状况。

(三)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干部队伍。各地各级要把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臵来抓。选派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群众观念强、具有较高政策法律水平的优秀干部从事信访工作,要有计划地对各级信访干部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学习,下大气力提高信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关心信访干部的成长,在信访系统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的信访干部要优先提拔重用,努力推动信访干部的交流使用,进一步优化干部结构。各地各级要舍得加大对信访部门建设的投入,要确保信访工作必要的经费,保证通讯、交通和办公场所与办公室设备。适当提高信访干部各项待遇,使他们能安心本职工作。((二)切实加强领导,把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信访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精神,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部署指导、督促和检查。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善于统筹兼顾,给予信访工作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关注,亲自阅办重要的群众来信,接待重大问题的群众来访,负责处理重要疑难信访问题。要重视加强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队伍建设,给予实实在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要做到“四个舍得”:舍得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过问信访工作;舍得把高素质的干部配到信访部门;舍得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舍得为信访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要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建立以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完善抓落实的信访工作机制,要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进一步规范领导层次、党政职能部门、专职信访部门、基层单位的信访工作职责和办事程序;要明确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第一责任人要做到经常研究、解决信访问题,定期接待上访群众,分管领导要协调处理好各类问题,做到责任落实;要按照分管范围,管好自己的份内的事,做好预防、控制、处理,配合主管领导抓好信访工作,做到分工落实。要建立和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关于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上访事项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对处理信访问题推诿扯皮的、明顶暗拖的;对越级到*****上访,责任领导不听调遣,无故不到现场做工作的;对劝返回来的集体上访,不抓紧处理致使重访的;对因工作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应给予党政记处分的,由信访部门提出建议,经*信访领导小组研究,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提交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决定给予处分,对于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突出工作重点,认真解决群众集体上访问题。

解决好群众集体上访问题,遏制越级集体访上升势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访工作的重点,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坚决控制并扭转被动局面。要深入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信访重点、难点问题。各部门党政领导要深入基层,组织力量、调查研究、关心体察群众疾苦,摸清情况、研究政策、拿出对策,举一反三。对于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面广、牵涉人数众多的重大问题,有关领导要亲自调解、协调处理,争取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防止错失时机,激化矛盾。要建立热点问题的预警机制。树立超前意识,从源头抓起,及时分析研究不稳定因素,把工作做在事前。各地要建立和完善排查、协调、处理信访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信访热点问题的预警和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预案。要建立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的排查制度和工作网络,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问题化解在当地,认真做好上访老户和重点人员的稳定工作。要重视对群众初信初访处理,提高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控制集体访、越级访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可能地把上访问题解决在发生地,解决在初始信访环节上,这项工作做得好,就会避免问题扩大、矛盾激化,要把提高初信初访事件的结案率做为重要环节来抓,扭转重集体访,轻单人访的观念,切实加大初信初访工作力度,防止因忽视处臵而导致越级访集体访。要抓好多发部位的信访工作。重视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发现问题,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以说服、教育、引导,做好与群众间的感情沟通和交流,把思想工作做到心头。从关心人,理解人出发,帮助上访群众认识问题,做到释疑、解惑、顺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淡化激烈情绪,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升级,使群众心平气和,达到理智、理解的工作效果。

(四)加大依法信访的工作力度,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

依法上访是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途径,从当前看,群众的信访活动还有无序性和随意性,这是导致一些矛盾产生并发展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探索适应信访工作法制化的新体系,帮助和引导群众依法按程序上访。对涉及的土地纠纷、合同纠纷、民事纠纷等,更多地通过仲裁、行政复议、法律诉讼等渠道解决,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促其息访息诉,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意识,切实改变“唯大”、“唯上”的上访观念,消除“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状态。要坚持和完善律师介入和法律援助办法,多为信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加强信访部门和法制部门间的合作,共同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五)抓好队伍 建设,提高信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11.新常态下的大国经济外交 篇十一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并在国际上接连出牌,从主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参加G20峰会和金砖国家峰会,到参与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机制及成立丝路基金等,这一系列动作让大家明显感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国时代已经到来。

新常态呼唤大国经济外交

近十年前,笔者在新财富开辟专栏时,专门谈到中国的发展急需大国发展战略,因此,本专栏的名称也确定为“大国战略”。

当时,笔者将大国发展战略归纳为六大要素,三个“对内”和三个“对外”。对内要素是:统一的大市场、独特的应用技术、协调的中央地方关系;对外要素是:大国经济外交和舆论导向、有管理的国际贸易战略及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的汇率(详见本专栏2005年4月文章《中国的发展需要大国战略》)。近十年过去了,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有必要在这个时候重新审视大国发展战略,特别是大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战略了。

中国对外发展战略的新诉求

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和服务进口国和出口国,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在这一系列“第一大”的头衔下,中国对外战略的诉求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开放战略必须调整。中国过去追求的对外出口、吸引外资、稳定增长的外汇储备从而营造稳定的国际收支,如今已随经济的发展,转变为新的三大诉求。

第一大诉求是在中国产业逐渐升级且日益与西方企业发生直接竞争的情况下,需要推动新的国际贸易体制形成,保证国内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产品,比如汽车,能够顺利完成升级,不在这一过程中被海外同类产品提前打败,最终顺利走出去。

第二大诉求是让中国对外投资的资金能够逐步、顺利地在海外获得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预计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将会超过1100亿美元,首次超过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这个格局还将不断演变,预计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格局与西方企业有所不同,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没有掌握一套能够在世界各地复制的商业模式,因此,它们主要采取的是缺什么补什么的“补品型”投资模式;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投资方式是复制自己在本土成功的商业模式,是扩张型、“克隆型”投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必须担当起保护本国海外投资、从海外获得各种资源的责任。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外交的第三大诉求是让人民币逐步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之一,其最终目的就是让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具自主性,免受美国等发达经济、金融体的政策影响。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最重要的长远收益就是,中国在资金双向流动的情况下,有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同时也保证汇率的稳定,保持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这就是今日的美元在过去几十年中所长期拥有的特殊地位。

以实力为基础,走市场化渐进之路,

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改变国际规则

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的国际规则中,有一部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它能帮助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避免过多或过早地承担与之不相称的国际责任。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和金融领域,当前的许多运行规则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是不利的,需要逐步加以改变。

改变国际规则,绝不仅仅靠外交、喊口号和抢占道德制高点等方式,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经济实力。实力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大能力、中国的资金市场,实力就是中国掌握的大量资金以及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上良好预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际规则的改变,往往必须在一个国家实力积攒很长时间之后才能完成。以美国为例,20世纪初,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直到一战结束,美国才逐步发挥其国际作用。而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以及经济、金融规则制定者的时代,则是在二战结束前夕的1944年,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才真正开启的。当时,英国的经济思维在全球是领先的。凯恩斯率领的庞大的代表团踌躇满志地来到布雷顿森林会场,但据当事人的记载,他们最终败兴而归。英国人所提出的方案有很多合理之处,比如说,凯恩斯提出美元不与黄金挂钩,而在国际上产生新的货币“班克尔”,使其与30种大宗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挂钩。无奈,美国是第一大强国,此次会议依然通过了使用美国标准的决议。最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本土达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却被美国国会部分推翻,当时所建立的国际贸易组织(ITO)没有被美国国会承认。

反观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在逐步提升,但是相比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这种情况下,改变国际规则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渐进式地采取措施。改变国际规则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在谈判桌上,而是在经济战场上。只有在战场上取得优势,才能在谈判中争取主动,并赢得胜利。

当今世界,中国的进出口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整体上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人民币国际化在除美国之外的大部分国家也颇受欢迎,这些国家希望借人民币国际化之机扩大自己金融服务业的规模,这就是当前中国改变国际规则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看到,习近平主席以及李克强总理在最近的出访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利用资金优势建立一系列的开发型金融机构,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在海外拓展空间;二是注意从周边国家及与中国贸易联系密切的国家做起,逐步打造对中国有利的世界贸易规则;三是提出亚太经合区的概念,以应对美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的建议。

不过,可以预见,改变国际规则的进程将非常漫长,其中也可能不乏种种波折。

中美博弈将会一波三折

中美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在营造世界贸易格局上既有共同利益,又有不同诉求,因此,双方在某些方面必然会产生一定冲突。2014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上,双方之间的斗争就非常激烈。美国政府不同意在会议上提出启动APEC自由贸易区的倡议,然而,中国政府坚持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诉求,最终获得通过。这是外交上的胜利,也是中国以实力斗争的结果。

可以预计,奥巴马在任期的最后阶段,很有可能将主要的政治资本投入到国际事务,尤其是国际经济事务上。因此,美国与中国将会出现一定的冲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谈判过程中,美国有可能取得一定的进展。虽然不能排除美国日益趋向于单边主义的国会有可能否决奥巴马当局在新政上努力的成果,从而否决TPP,但我们不能过高地估计这一可能。中国政府的基本战略目前看来比较合理,那就是从周边做起,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做起,力争与它们逐个达成自由贸易协议。通过这一策略,使得美国即便达成TPP协议,实质上也无法对中国构成太大威胁。

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的启示

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应该紧紧抓住人民币国际化、自由贸易协议和投资保护协议等各种机遇,潜心研究与中国达成和即将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的情况。

在人民币日益国际化的情况下,相关企业特别应该注意全球各个金融中心—包括英国伦敦和德国法兰克福—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情况。由于当地市场对高质量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在这些国家发行债券的利率有可能比国内还低。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国家发行债券能起到重要的公关和广告作用,能够让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先一步走出去。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中国新时期的经济外交并不是政府的独角戏,企业应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应该积极地向政府提出建议,把企业走出去中碰到的种种困扰转化成国家对外开放的诉求,让中国的经济外交变得更加积极和务实。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12.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篇十二

“新常态”一词最早在西方提出, 旨在对受金融危机重创后的世界经济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而与西方不同的是, 中国经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不能一味追随西方的政策措施, 而应根据中国的经济现状, 合理分析, 把握经济发展的关键命脉, 去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转型升级, 踏上新的征程, 实现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二、中国目前经济现状的分析

中国目前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由超高速增长转变到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产业开始占主体,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居民收入占比不断上升, 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群众;经济发展也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也有学者以“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来形容当前的中国经济。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将“新常态”概念结合“三期叠加”, 概括为“习近平常态 (Pinormal) ”, 即: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 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 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 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 即保持政策定力, 消化前期刺激政策, 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 更有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 在不出现金融危机的前提下, 目前的经济状况需要三到五年来调整。”

而我认为, 目前中国存在着3大不可忽视的诱因可能触发金融危机, 应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是房地产泡沫, 以房价收入比计算的目前泡沫至少有30%, 房屋空置率大, 鬼城超过60余, 泡沫一旦破裂就会引起资金链断裂, 形成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然而我国对五大国有银行实行“刚性兑付”, 阻止五大国有银行破产, 这将很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

其次是地方债问题, 这是引起金融危机的主要潜在因素。据目前已知数据获知, 我国地方债高达40万亿。一旦地方通过各种融资平台借的款没有马上还, 将严重危害社会信用体系, 导致资金链断裂, 破坏金融秩序。

最后是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不容忽视。我国目前的各种民间借贷, 以及正式银行的理财产品, 其信用风险不比P2P小, 利率之高应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监管。

二、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诚然目前中国物价稳定, 就业率上升, 通货膨胀压力相比前两年缓解, 但“经济运行仍然面临挑战, 下行压力大, 结构调整的阵痛显现, 企业生产的困难增多, 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有些学者将出现的这些经济问题归为世界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以及周期性因素。然而我认为, 关键问题还是由内部因素即政策失调造成的。

不得不提的是四万亿的投资计划, 大量的资金投放于基础设施, 例如公共设施、高速公路、机场等, 这些项目投资回收期长, 投资回收率低, 超出经济水平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现实情况也正是如此, 目前高速等公路基础设施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大量公共建设资源闲置。过度投资反而造成了消费的降低, 因为普通老百姓的劳动报酬率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率, 从而引起“内需不足”。

其次是我国的货币政策有问题。人民币对外升值, 对内贬值。即对内人民币购买力不足, 对外出口竞争力不大, 人民币汇率每升值一个百分点, 出口外向型企业利润将降低两个百分点, 外贸拉动经济增长没有力量, 三驾马车中, 消费与出口都丧失了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适应“新常态”的政策建议

借鉴美国供给学派的观点, 即刺激供给, 扩大需求, 面对中国现正面临的经济问题, 我给出以下4点建议, 以适应中国“新常态”经济的发展:

1.要适时终止积极的财政政策, 实现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灵活的货币政策相结合, 财政政策要量入为出, 形成约束机制, 货币政策要为经济增长服务。

2.努力使人民币汇率稳定, 存款利息率与贷款利息率要实现利率市场化, 鼓励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打破银行垄断, 加强金融监管。金融体制必须改革, 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 融资贵的问题。

3.继续减税, 必须使企业活起来, 只要企业不倒闭, 失业就不会增加, 收入也不会减少, 购买力则加强, 内需增加, 经济将得到好转。

4.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 民营银行的发展, 与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形成竞争, 只有竞争才能打破垄断, 提高社会效率, 造福人民百姓。

新常态是新的探索, 新的发展, 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以改革开路, 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 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 更好地改善民生。新常态, 新发展。面对新常态, 我们要正确认识出现经济问题的原因, 要把握准确, 对症下药, 科学认识新常态, 积极应对新常态, 学会适应新常态, 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管清发等.《新常态下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民生宏观“风向”系列报告20141212》, 2014.

[2]陈启清.《正确理解和适应新常态》, 2014.

[3]刘伟.《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 2014.

13.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篇十三

随着互联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税收征管中互联网元素的应用不断增多。本文拟从“互联网+”给税收征管带来新形势入手,分析 “互联网+税收征管” 未来趋势,以实现税收征管质效的不断提升。

一、互联网+税收征管的PEST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于2015年7月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提出要逐步建立“六大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是其中之一。2015年6月,王军局长在在全国征管科技和信息化建设会议上又指出“税收工作不拥抱互联网就没有未来”。

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网络经济的盛行,给传统税收征管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环境(Sociocultural Factors):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架构,而在这种形势下,纳税人对时间成本与用户体验要求越来越高,迫切

需要办税事项快捷、高效。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2009年起,大数据产业逐步受到关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日渐成熟,为推进“互联网+税收征管”提供了技术可行性。

税收征管中“互联网+”应用,并最终实现“互联网+”,已然成为税收工作新常态。

二、现行税收征管中与互联网的结合应用

近年来,三明地税系统积极顺应形势,推进互联网元素在税收中的应用。主要有:

(一)推进网上办税。积极应用“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网上办税系统”(实现税费申报缴纳)、易税门户(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平台(自然人申报),目前全市网上申报 户。推行“五电”系统(电子影像资料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电子印章系统、电子证照系统、电子送达系统),打造无纸化电子税务局;推行自助办税终端,全市配臵22台终端机。

(二)依托手机媒体推进纳税服务。1.微信公众平台。2014年3月份正式开通“三明地税12366”微信公众平台,拥有税收资讯、纳税服务、办税助手模块,能实现资讯快递、申报缴纳、纳税咨询、纳税服务投诉等。2.3A移动税务平台。2015年7月1日起推行3A移动税务平台,能实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情况查询、社保缴纳、涉税进度查询、税务咨询等8项移动办税、11项公共服务功能,现有用户1500余户。3.微博、QQ群。全市共有税务部门官方微博5个,QQ服务群9个,主要实现税收政策及12366咨询热点发布。

(三)运行“金税三期”工程推进大数据管理。于2016年7月正式运行“金税三期”工程。“金税三期”规范了国地税税收业务数据口径,为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和利用奠定了基础,第一次在征管系统中建立了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有利于为日后自然人征税奠定基础。

三、当前互联网+在税收征管中应用存在的不足

“互联网+”强调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从当前互联网在税收征管中应用来看,应暂时仍处于“+互联网”状态下。

(一)业务功能与纳税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1.目前虽然推行了网上办税、自助办税,但功能基本集中在税费申报、部分查询功能,暂时还未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的电子办税服务厅,如登记、审批事项等仍需要现场办理,距离目标的“足不出户”办理税收事项还有较大差距。

2.手机媒体功能则主要集中在税收政策宣传上,由于推送内容缺乏互动性,税收咨询内容缺乏原创性等,手机媒体的效果尚未最大程度上发挥。

(二)大数据采集应用不足,尚未大力发挥其在税收征管中作用 1.数据采集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存在问题。目前,“金税三期”处于运行初期,虽设计初衷良好,但面临税务部门众多表报,特别是地税部门税费种繁多,纳税人一时难以适应,对部分表报填报

存在敷衍情况,不利于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全国性、各部门参与的大数据体系尚未建成,大数据规模未形成。

2.数据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因大数据未完全形成,税务部门数据相对独立,加之系统程序设定,目前税务风险管理集中于设定预警值等,无法实现互联网数据自动合成、分析,距离高水平税务风险管理还有较大差距。

(三)专门的信息技术支持还有待加强,纳税人体验效果不佳 1.部分应用不够稳定。2015年7月起推行的3A移动税务平台,虽初衷设计好,但由于系统不够稳定,特别是在IOS系统中,出现闪退,设臵无法安装,纳税人体验效果不佳,导致推行来,主要安装用户集中在税务端用户,纳税人端用户占比则明显偏低。

2.互联网自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互联网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互联网本身及信息技术,方能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保密,给纳税人更好的体验效果。

四、“互联网+”时代税收征管水平提升途径

(一)打造全流程、全覆盖网上办税系统。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不断拓展网上办税平台建设,发挥电子认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作用,拓宽网上办税业务,实现所有涉税事项的网上提交、网上审批、网上备案,网上涉税事项办理进度查询,逐步实现由实体办税转向互联网办税,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办税。

(二)加强手机媒体建设。除拓展手机媒体功能应用外,继续发挥好手机媒体的税收宣传功能,通过增加原创性、生动性文稿,增加

与纳税人互动等方式,不断规范微信公众平台、微博、QQ群等应用,更好的发挥手机媒体作用。

(三)强化大数据采集管理。一方面,要加大“金税三期”工程的宣传、辅导,引导纳税人积极参与大数据提供,确保数据准确、完整,为自然人管理搭建平台,不断提升征管质效。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上,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各职能部门相关信息的共享平台,便于税务部门利用第三方信息及时发现征管疑点、难点,同时,实现税务相关数据的共享性,避免多头提供数据。

(四)发挥大数据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发挥物联网、云计算作用,实现对经济形势、税收形势等智能分析;通过分行业分税种分析,为基层一线管理人员的执法管理提供信息支撑,构建税务风险管理新体系。

(五)发挥大数据作用强化用户体验设计。运用大数据系统,分析纳税人需求,更加注重纳税人体验设计,突出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友好、功能符合场景等。

14.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篇十四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对于指导我们分析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根源,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历来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宗教复杂的实际,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化。坚持把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作为根本,坚决克服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牢固树立“两手都要硬”的理念,深刻总结和反思孟连事件的经验教训,依理说事,就事明理,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像抓经济建设那样,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格局不断完善。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协调推进,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坚持把中央要求与云南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建立民情责任区、实行一线工作法、建立警民联系点、发放民情联系卡等有效方法和措施,组织开展“三走进三破解”、“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等活动,深入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推进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有力地提升了社会管理工作的成效。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多层次全方位专题培训、典型案例教育、创办全国首家农村干部学院等方式,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不断健全。坚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来保证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维护稳定救助机制,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针对自然灾害易发频发、“无灾不成年”的特殊省情,不断完善灾害应急机制,增强灾害救援能力,提高灾害预测预报水平,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拓宽社会参与抗灾救灾渠道,健全救灾综合协调机构和队伍,出台抗灾救灾,防震减灾、防洪、气象、森林等方面的法规,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就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作出了统一安排部署,出台了《关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使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了联系群众、体察民情、解决民困的长效机制。通过不懈努力,云南省局部地区、领域和环节社会管理较为薄弱、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状况大为改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全省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加快转型、利益格局加快调整,社会管理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社会建设滞后、社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不断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大社会管理力度,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扎扎实实做好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做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为关键,以加强制度体制机制建设为保证,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以社会管理的新成效促进我场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第一,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格局,着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一是要从统揽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社会建设,科学制定社会管理的政策举措,支持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拓展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提高党员干部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二是要适应职能转变的要求,切实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社会管理,确保政府应该负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人员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三是要坚持守土有责的原则,切实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作用。四是要充分依靠群众,切实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司法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制度,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五是要大力增强法治意识,切实推进依法治省。结合云南实际,进一步建立完善全省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把社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二,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不同主体的管理和服务职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积极探索完善符合云南实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努力形成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良好局面。一是各级政府要明确管理和服务职责。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加快完善社会领域的政策法规,加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科学界定各职能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责任务,理顺关系,切实解决一些领域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特别是遇到难事推诿扯皮的问题,努力形成各职能部门运转协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力。二是城乡社区要进一步强化自治和服务功能。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建设。发挥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把社区建设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三是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强化社会责任,明确管理和服务员工的职责。各级各类组织都要不断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更好地集中民情、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完善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和条件,做好直接服务群众工作。第三,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切实打牢社会管理的根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不断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千方百计使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不断完善鼓励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继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劳动执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规范分配秩序,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要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做好城市低保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城乡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的救助工作。特别要妥善做好库区水电移民、被征地农民和城市房屋拆迁居民安置等工作。三是要加快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全力推动教育现代化,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保障各族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解决群众就医看病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廉租保底、公租解困、农村改危、抗震安居”的要求,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符合省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解决好全省各族群众的住房需求问题。四是要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深入推进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加快解决边远、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群众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好了,就从源头上根本上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造了条件,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就会变得更加坚实。

第四,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量工作在基层一线,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工作。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基层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社区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要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和服务的优势。推动街道(乡镇)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综合服务。整合基层管理和服务资源,以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为切入点,搭建基层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社区的具体管理和服务,增强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二是要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干部选拔培养工作。进一步突出重视基层社会管理的用人导向,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和落实政策等多种方式,使那些适合基层工作、作风好、能力强的干部留在基层,让那些在基层工作有经验、有实绩的优秀干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使用。加大从机关选拔干部到基层工作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社会管理队伍。三是要切实加大对基层社会管理的投入。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到基层,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到基层,不断改善基层工作条件,确保基层社会管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第五,针对社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针对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理念,切实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是要抓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流动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加强对精神病人、艾滋病病人、吸毒人员等的管理和服务。落实刑释解教人员有关安置政策,帮助和教育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认真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做好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加强对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管护,积极组织他们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加快建立境外来滇人员管理和服务联动机制,构建覆盖境外来滇人员全过程、信息化的动态管理体系。二是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加快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群众组织,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和企业内部安全稳定。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监管,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要切实加强信息网络管理。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体系,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互联网管理责任,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完善舆情监测体系。建立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加强网上技术手段和力量建设,建立对网上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的监测、研判、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对网吧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网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第六,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不断提高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围绕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建立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由于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云南是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干旱、洪涝、泥石流、地震、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时常威胁着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几乎每年都会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加强防灾减灾,始终是我们强化公共安全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以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增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防治水平、加大生物灾害防控力度为重点,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二是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建筑施工、道路和水上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尤其是要针对山高坡陡、道路崎岖、通航条件差,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频发多发的情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三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和政法队伍建设,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四是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严肃查处食品药品质量问题的案件,确保各族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五是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的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第七,加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的管理和服务,继续巩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云南省边境线长,民族宗教问题复杂,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任务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边境地区、民族地区的管理和服务。一是要加大边境地区违法犯罪活动的整治力度,加强防范境外突发事件及边境冲突对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维护边境安宁。二是要强化反渗透工作大力加强国家安全队伍和缉毒队伍建设,增加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器材。推进口岸设施建设,加强边防、海关、电信、邮电、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宗教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进一步发挥整体作战优势。加强文化稽查队伍建设,切实搞好市场管理,改善稽查监督的方式和手段。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持宗教领域的稳定有序。对宗教问题较多的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要进一步充实宗教工作部门力量,尽快建立和完善各宗教团体组织,妥善解决他们的活动经费、办公地点和开展正常工作的相关问题。四是要大力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巩固和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寨”、“平安社区”等平安创建活动成果,积极组织开展“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寺院”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五是要启动实施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进一步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境外罂粟替代发展政策,严厉打击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遏制艾滋病上升势头。

第八,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只有人民群众自愿参与的社会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社会管理,社会秩序只有成为全省各族群众的共同价值规范,才能真正牢固稳定。必须坚持把提高各族群众文明素质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下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准确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清是非、提高觉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引导各级党组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引导群众用合法手段理性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社会氛围。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增强诚信意识,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全体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三是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群众,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等先进模范人物活动,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倡导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四是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加强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好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九,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社会管理与利益问题密切相关,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公正合理、及时有效地解决好群众的利益诉求。一是要针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认真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因素,找准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照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二是要继续深入开展领导接访和干部下访回访工作,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反映出来的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三是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主,仲裁调解、行业调解、民间调解等为补充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以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为重点,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把矛盾控制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四是要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食品药品行为,加大整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及执法司法不公等背后的腐败案件或渎职行为。

第十,全力以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的实效。一切工作都离不开群众工作,社会管理更是如此。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群众工作的好坏,是检验社会管理成效的重要尺度。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穿到全部工作的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带着责任做群众工作,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带着爱心做群众工作。二是坚持把群众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说话办事,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做到决策部署到哪里、工作推进到哪里,群众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子,置身于群众之中,认真研究政策、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既让群众得实惠,又让群众高兴满意,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取信于群众。三是进一步健全群众工作制度和机制。通过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制度、群众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群众工作机制等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制度化水平。四是不断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用好传统办法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形势和社情民意的变化,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共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做到有明显不稳定风险的政策不出台、绝大多数群众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劳民伤财的事情坚决不干,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决策中体现和维护群众权益。掌握群众心理,熟悉群众语言,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做到说服而不压服,换位思考而不居高临下,体谅包容而不斥责训示。依法依规办事,严格按政策法律办事,以理服人,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透,取得群众的谅解和支持;在不违反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沉到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地开展工作,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干群互信,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不断完善一线工作法,真心实意在一线办实事、解难题、抓落实、促发展。五是及时把各地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把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与应运而生的新方法结合起来,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疏导群众情绪,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群众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以更具实效的多样化形式,进一步增强群众工作主动权。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把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工作抓实抓好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必须担当的神圣职责。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级党委要坚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是社会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带头做好群众工作。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要具体抓,把社会管理工作抓出成效。其他领导干部必须履行“一岗双责”,既要对分管工作负责,又要对分管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工作负责。各部门要把社会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同步抓好落实。各地要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绩综合考评体系,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是优化队伍,增强本领。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制度,注重从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善于做社会管理工作、乐于做群众工作、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工作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社会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把社会管理得更加井然有序、健康向上、团结和谐、充满活力。

三是凝聚力量,形成合力。社会管理工作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人大、政协要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动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增强社会管理服务能力,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的特殊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

上一篇:创新英语大赛初赛The rose and the flavor下一篇:反对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