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

2024-07-29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精选12篇)

1.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 篇一

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滑雪图片一

基本信息

书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滑雪 原价:31.80元 作者: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4月1日 ISBN:9787040321692 字数: 页码:169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458 g 编辑推荐

《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滑雪》还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滑雪课程教材,以及各类滑雪场所从业人员的业务参考用书。内容提要

《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滑雪》是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编写的,经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专家指导委员会审定,作为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主要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滑雪运动的基本理论,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运动技术、教学指导方法,滑雪运动损伤及其预防,滑雪运动的体能训练,滑雪场所的客户服务与管理,最后介绍了常用的滑雪运动英语。目录

第一章 滑雪运动概述/1 第一节 滑雪运动的起源与发展/2 第二节 常见的滑雪运动项目/11 第三节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简介/15 第二章 滑雪运动的场地、设施和装备/21 第一节 滑雪运动的场地和设施/22 第二节 滑雪运动的装备/27 第三章 高山滑雪运动技术/37 第一节 高山滑雪运动技术原理/38 第二节 高山滑雪运动技术/49 第四章 高山滑雪运动教学/75 第一节 高山滑雪运动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76 第二节 高山滑雪运动的教学准备和教学流程/80 第三节 高山滑雪运动的技术教学/89 第五章 单板滑雪运动技术/107 第一节 单板滑雪运动常识/108 第二节 单板滑雪运动基本技术/111 第六章 滑雪运动损伤与体能训练/119 第一节 滑雪运动损伤及其预防/120 第二节 滑雪运动体能训练/125 第七章 滑雪场所的客户服务与管理/137 第一节 滑雪场所的客户服务/138 第二节 滑雪场所的管理/145 第三节 滑雪学校的管理/155 第八章 滑雪运动英语/159 第一节 滑雪场所客户沟通基本用语/160 第二节 滑雪运动技术术语/163 第三节 滑雪运动教学的反馈与评价/168 参考文献/170

第一章 滑学运动慨述 第一节 滑雪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常见的滑雪运动项目 第三节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简介 第二章 滑雪运动的场地、设施和装备 第一节 滑雪运动的场地和设施 第二节 滑雪运动的装备 第三章 高山滑雪运动技术 第一节 高山滑雪运动技术原理 第二节 高山滑雪运动技术 第四章 高山滑雪运动教学 第一节 高山滑雪运动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第二节 高山滑雪运动的教学准备和教学流程 第三节 高山滑雪运动的技术教学 第五章 单板滑雪运动技术 第一节 单板滑雪运动常识 第二节 单板滑雪运动基本技术 第一节 滑雪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第二节 滑雪运动体能训练 第七章 滑雪场所的客户服务与管理 第一节 滑雪场所的客户服务 第二节 滑雪场所的管理 第三节 滑雪学校的管理 第八章 滑雪运动英语 第一节 滑雪场所客户沟通基本用语 第二节 滑雪运动技术术语 第三节 滑雪运动教学的反馈与评价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2.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 篇二

关键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培训,研究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体育活动中进行组织管理、科学健身指导和运动技能传授工作的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现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力量。当前,我国社会指导员数量与质量仍无法满足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制约着社会体育的发展。而高校体育专业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主要阵地,因此,应加大高校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培训的力度。本文针对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基本情况

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历程和有关资料分析,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体育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主要有:进行体育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基础指导,提高人们的体育知识与体育锻炼水平;提高社会体育运动技术的专业水平;进行体育保健指导与医学监督;制定体育锻炼计划;组织管理群众体育,并通过讲座、教学等活动动员更多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群众体育研究;商业体育设施指导与管理;健康管理与安全管理等。可以说,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发展社会体育事业、促进全民健康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培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高校体育专业是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阵地,其在培养模式、培训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在自治区、盟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已经成长为采用蒙汉双语教学,集医学护理、机械电力、煤炭化工、草原生态、畜牧兽医、民族艺术与体育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类民族职业院校。

学院围绕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建设了民族体育实训中心。2013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审核通过,锡林郭勒盟职业学院正式成为自治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同年,全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举行,并完成了1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任务。自此拉开了学院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序幕,这为提高当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在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工作具备一定的优势。首先是师资方面存在优势。学院拥有一批受过正规体育教育、具备多年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队伍。他们在体育理论基础知识、体育教学方法、对群众体育活动的了解以及组织管理群众体育活动的经验等方面,都足以胜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工作。其次是在场地、设施等方面存在优势。学院拥有完备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有各种室内活动场馆和室外活动场地。在学院体育中心管理下的体育场馆设施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更有利于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实践活动。再次,在图书资料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学院拥有大量的体育理论、运动保健等方面的图书与资料,有利于学习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的知识。最后,存在教学方面的优势。学院体育专业设置规范,教学资源优势明显,有能力培养业务能力强、技能全面、符合相关要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虽然学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学院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工作的时间仍然较短,经验有待提高;二是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过程中,实践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学院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有待于加强,要尽快建立起学院与管理部门、社会各界共建的培养模式。

三、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培训的建议

(一)建立起具有学院特色的培养体系

除了可以在公体课中开设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有关课程外,还应根据学院的实际,加强特色建设。例如,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基础课、实践课、公共基础课等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员广泛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二)深入挖掘社会体育指导员教材的内涵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主要使用的是2012年版《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应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工作的需要,增加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及健美操、太极拳等传统运动,并结合当地实际大力突出摔跤、民族舞蹈等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教育,从而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三)完善教学设施

尽管学院拥有体育场馆和丰富的体育设施,但随着社会体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应持续购置、完善体育教学器材,提高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利用效率。

(四)加强师资建设

社会体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体系,学院应积极应对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实践体系建设

3.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 篇三

关键词:气质类型;体育选项课;指导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75-002

我国体育选项课制度最早起源于清华大学。客观地说,选项课的开设打破了传统体育课“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得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锻炼有效衔接,加强了大学体育教育内容的灵活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长也得到了发挥。

然而,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运动特点和健身价值,学生在体育选项课开设以前,应当对所开设的项目有深入的了解,并紧密结合自己的内部需要和气质类型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提高运动兴趣,激发运动动机,培养终身运动的能力和习惯。究竟该如何选择,笔者通过研究帮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选择合适的项目,促进自身发展,提供可参考l生的指导。同时,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引发反思。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学生300人,发放问卷,其中男、女生各150人。

1.2研究方法

在学生即将开设选项课之前,发放问卷,实施调查。问卷采用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陈会昌编写的《气质类型测验量表》进行测验,根据得分确定气质类型。

2.结果与讨论

2.1专科生气质类型差异及运动项目选择的调查情况

由表1可知,各种气质在职业院校学生中的分布情况也是不同的。就单一型而言,多血质和粘液质分布最多;就混合型而言,多血质一粘液质类型最多。经统计检验,各种分布比例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

由表2分析可见,该学校专科生选择篮球和健美操的人数比较多,分别占23%和22%,其次是羽毛球、武术、乒乓球,最少的是网球。同时可以看出,胆汁质类型的30名同学中,有12位即40%的人选择篮球。这与他们的气质类型特点和篮球对抗性强、身体冲撞较大的运动特点相吻合。粘液质学生在各个项目的选择上人数比较平衡,这也符合了该气质类型在心理方面表现出的不爱空谈、严肃认真的特点。而柔弱孤僻、情绪稳定的抑郁质类型学生则选择武术的比较多。混合型气质类型的学生中,除了多血质一抑郁质学生选择羽毛球较多外,在其它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2.2学生运动项目选择上的指导

2.2.1尊重兴趣爱好,激发自身潜力

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运动具有极大的兴趣,他才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较大的精力,并产生一定的情感,还会终身参与这项运动。随着坚持不懈的锻炼和经常性的研究,运动技能会逐步提高,自身的潜能也会最大的激发。

2.2.2了解运动项目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

不同的运动项目,其运动方式和特点不同,健身价值和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篮球运动涵盖了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具有对抗性、集体性、转换性、时空性等突出特点,需要团队配合默契,拼抢激烈,敢突敢投,要有很强的自信心和相互的信任,发挥每个队员的作用。胆汁质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比较明显。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属于隔网对抗性的运动,对个人技术、细腻的手上动作和极强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能够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健美操运动充满激情和活力,节奏鲜明、动感十足,对外在形体的塑造和内在气质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音乐的伴奏下,让人心情愉悦,身心舒畅。武术运动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锻炼意志、培养武德。其中的太极拳刚柔并济、快慢结合、体松心静、灵活圆润,更是有极高的锻炼价值。

2.2.3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内在需求,有目的的选择

气质类型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在科学正确的引导下可以发生优化。例如护理岗位对学生的体形体态和言行举止有一定的要求,而健美操教学正是通过有效地纠正驼背、耸肩、腹部挺出、腰部松垮等现象,培养形成抬头、挺胸、收腹、立腰、拔背的正确姿势,塑造外在姿态的高雅美,形成内在气质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胆汁质的学生要想改掉自己暴躁的脾气和冲动的性格,可以选择练习太极拳,让自己学会控制、学会适应。抑郁质的学生要想改掉孤僻敏感、胆小内向的缺点,可以多参加健美操、篮球这样的集体活动,多与人交流沟通,发挥自己人缘好的优势,逐渐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性格开朗,生活乐观。

2.3对不同气质类型学生选项课教学中的指导

胆汁质学生属于精力旺盛型,在教学中要发挥这部分学生体力充沛、反应迅速等特点,克服粗心大意和性情急躁的缺点,合理控制体力和情绪,加强细节教学的督促,培养其良好的自制力和耐久力。多血质学生属于活泼好动型,这部分学生抑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课堂教学要突出重难点,强化正确动作定型,教学手段要丰富多变,培养其良好的耐性、定力和踏实认真的习惯。粘液质属于安静沉稳型,相对而言,她们情绪比较稳定、处事踏实认真,但易于拘谨死板,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严格要求,教学节奏和进度不易过快,负荷以中等强度为宜。抑郁质学生属于敏感多疑型,对这类学生更要多关怀和体贴她们,避免公开的批评和指责,多以鼓励和沟通为主,引导她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坚强乐观、勇敢自信的品质。

3.结论建议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公共体育选项课前要清晰了解自身的气质类型特点和专业及职业发展需求,同时对所开设的选项课进行准确的判断分析,客观合理地选择运动项目。各专项课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掌握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转变教学思路,钻研教学方法,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气质类型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4.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 篇四

一、引言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人,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增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湖南高职学院学生与众多高校学生一样面临就业率不高的现状。而对于任何高职学院来说,要想做大做强,提升影响力,学生就业问题无疑是学校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与应对自然也就成为了所有高职学院的共同课题,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两型社会建设中高职学院的学生的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

二、影响湖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的客观因素分析

(一)高等院校因素。长期以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市场导向,忽视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而造成学生就业难。其中湖南高职学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特别是自高校扩招以来,这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结构性失衡因素。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三)用人单位用人观念因素。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方面有了自主权,条件要求也越加苛刻。某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约用人成本,缺乏人才储备意识,对于刚刚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缺乏实践经验毕业生来说,他们大都不考虑,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这也造成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

(四)金融危机等因素。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以后,就业方面就出现了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减少的局面。许多往年必定出现在校园招聘现场的大中小企业,已经明确表明取消招聘计划。结合国家人事部的统计资料,由于高校持续扩招,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接近600万,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就业大军高达1000万人。

三、学校破解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对策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而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培养学生终身“职业发展能力”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内容。根据我校成为湖南省教育厅就业先进高校的经验,高职学院学生“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能力”的获得,学校需要依靠专业设置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进行创新。

(一)帮助学生尽早树立就业能力培养意识并正确规划职业生涯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条件不断提高,要求我们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进行不断的改革。为此,有必要从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使学生尽早认识就业能力培养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与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相结合。同时,需要经常在学生中开展专业与就业相关的社会需求性形势分析教育,让学生明白高职学习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与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因此,要重视入学早期的就业意识教育,这就必须重视新生入学阶段的专业思想教育,要详细向学生介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毕业后可能的就业去向。并在高职三年的各阶段经常进行本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性分析和人才能力与素质要求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入校开始乃至三年间都能关注所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形势,并结合自身特点经常思考,逐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正确实施自己的能力培养计划与目标。这样才能为就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利于今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而赢得主动。(二)指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正逐步根据社会需求而转变办学思路,课程设置不断创新。因此,学校不仅要将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反复强调给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明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石”作用。作为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必须根据本专业人才业务培养要求,认真把握好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同时,要注重将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和创新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其在进入第二年学习阶段后,学生开始选修课程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按自己的职业规划,围绕培养就业能力而选课十分重要。在课程选修前将每门选修课的内容、特点、应用意义及其与就业的关联程度进行详细介绍,以利学生合理进行选修课程学习,力求学有所用,学有所能。将理论学习与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使所培养的学生既贴切社会需求又具有服务社会的能力。转贴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知识更新加快,要求生产者则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其中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授予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一直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要在课程教授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授课方式,由教师讲授要点,介绍相关的纸质甚至因特网参考资料,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课程内容。如此指导性学习,可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形式上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试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或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或到企业去实践锻炼。这样将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抓住机遇,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今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和生产方式日益进步,企业选择就业者的要求不仅在于掌握良好的专业技术,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一线工作,同时须具备自我管理素质,有较强的适应性、灵活性、团队合作精神和主人翁的敬业精神。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已作为企业判断与选择毕业生的基本条件要求。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学好专业,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其中包括健全人格的修养、人际关系的融洽、组织能力的协调、创新意识与研究思维训练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如在校期间我校学生就已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公开课及模拟实践活动得到这些方面的锻炼,这样势必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际就会胸有成竹,变被动求职为主动择业,顺利实现自己预期的就业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两型社会建设中要使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既符合社会需求,又具有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要重视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就业模式指导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将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训练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按自身的职业目标有计划的培养就业能力,成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优秀的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慧敏, 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5.职业道德及职业指导教案4 篇五

第三章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及其作用

一、职业道德的行为养成的内涵

1、职业道德行为P113 2、职业道德行为养成P113

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第二节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的知识:有关修养、内省、内化、外化的含义;

(2)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体验、知行、慎独的含义;

(3)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性;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2、能力要求:

能坚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训练和强化职业道德行为。

3、觉悟要求:

提高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训练的自觉性,增强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训练的意志。

教学重点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教学难点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方法举例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第二节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导入:学生讨论书上P119案例

问题:吴捷成长的过程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他的成长与职校的学习有没有关系?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职业道德行为最大的特点:

是自觉性载体是日常生活

习惯性

有意识地坚持良好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自觉)的行为。

培养: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

(一)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指在行为方面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准则。

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点点滴滴见规范。

不能随心所欲放纵自己。

(二)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1.良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资本。

2.不好的习惯是人一生的羁绊。

二、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例子:马派服务

服务艺术P124

训练:是有计划、有步聚地使之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

在专业学习中训练职业道德行为的要求。

(一)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

--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求职择业和职业劳动的各种认识的总和。

职业规范:是指某一职业或岗位的准则,是操作规范。

道德规范。

3.专业学习获得专业理论的基本途径。

专业知识

专业实习是了解专业

了解职业

相关职业岗位规范的主要途径。

培养职业意识

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二)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

---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条件

职业技能:是一个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它标志着一个从业者的能力因素是否能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向先进人物学习,培养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三、在实践中体验

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例如:P126关于李黄玺的事迹。

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职业道德行为的方法有:

(一)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

1.职业情感: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时所产生和确立起来的内心情绪体验。

2.社会实践:是培养职业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参加公益活动,陶冶情感了解社会熟悉职业

了解职业体验职业

了解自我明确要求

(二)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1.知:是指在职业实践中经过总结经验和教训而获取的正确认识。

2.行:是指社会实践、职业活动,即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3.学做结合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四、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修养:“修”是指陶冶、锻炼、学习和提高;“养”是指培育、滋养和熏陶。“提高”意为使水平、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自我修养是指个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各种实践中,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

(一)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

1.内省:是内心省察检讨,使自己的言行规范于道德标准的要求。

2.它的主要内容:

严于解剖自己,善于认识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

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

要有决心改进自己的缺点,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P129

(二)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

慎独:是指独自一个人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参他人不道德的事情。

例如:我国古代东汉时期的杨震。

现代的孔繁森等。

五、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职业活动:是检验一个人职业道德品质高低的试金石。

在职业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要做到:

(一)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

1.内化:是指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规范变成个人内心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即对职业道德理想与职业道德原则和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与义务的真诚信奉。

2.“内化”是结晶、是动力、是精神支柱。

3.“内化”才有坚定性和持久性。

(二)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

1.外化:是指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变成个人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指导自己的职业活动实践。

2.要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有职业道德的人。

3.在学习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不要总是在梦想高尚的事情,而要去做高尚的事情。

5.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付诸行动。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收获体会,使学生懂得良好习惯养成,从自我做起。

良好职业习惯养成在学习的本专业中训练,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自觉行为能力。

利用学生专业技能证书展示活动,调动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第二节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德情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1)、每小组自定活动内容交书面报告

(2)、时间,地点,单位(确定)

(3)、程序,内容(交书面的)

(4)、写活动小节

(5)、交流活动收获和体会

要求利用赏识教育,及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训练的自觉性。

第四章职业个性

教学目的:

知识要求

了解: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的涵义;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职业性格的类型;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的涵义;学生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的基本特点。

理解:不同职业需要不同职业兴趣的原因、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兴趣的要求、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不同职业需要不同职业性格的原因、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性格的.要求、职业性格是可以调适的;不同职业需要不同职业能力的原因、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运用:举例说明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有哪些具体要求。

能力要求

结合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个性的要求,联系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对自己的个性特征与职业相适应的程度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培养自己良好职业个性的能力。

觉悟要求

通过职业兴趣和能力有关内容的讲述,使学生更加热爱专业,积极主动地加强技能训练,增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通过讲述职业对从业者个性的要求,培育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

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第三节职业与职业能力”。这是因为: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接受的是职业定向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掌握谋生技能是他们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最初动机之一,而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在招录员工时最看重的仍然是求职者的能力,也就是说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是有相当程度上的要求的;其次,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选择职业学校和专业时,多数已经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即或他们不考虑这一点(比如有的家长和学生选择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主要是看到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容易),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也是可以在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培养和调适的;第三,职业能力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职业素质,这已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普遍认同,已成为评价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最后,职业能力与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并不只是并列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后两者是前者的铺垫和基础,最终都得落脚到学生的职业能力上。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第二节职业与职业性格”。性格和职业性格虽然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性格特别是职业性格的形成受后天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较大,可以在活动或职业实践中巩固或改变原有的性格特征,形成许多适应职业要求的新的性格特征。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上述过程不了解,认为它是不可能改变的,这样,在对理解和把握职业性格有关问题时就增加了障碍和难度,不容易突破,同实际脱接。

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第一,本章讲述的兴趣、性格和能力,均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切入。

第二,本书的教育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第三,本章有关能力的阐述,是从职业心理学的角度切入的,与其它章讲述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能力不同,前者是狭义的,后者是广义的,教师应从绪论中对能力的论述理解广义能力的内涵。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节职业与职业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职业兴趣的含义、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学生自己的兴趣。

6.职业指导论文 篇六

中国首家职业顾问机构上海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先生指出,如何有效地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每个职业女性都要补上的一课。

职业生涯要根据外部以及内部因素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在这个调整过程中,需要牵涉到个人许多方面的变化。由于职业通道的不同,在整个职业发展轨迹中势必经过不同发展阶段。而这些阶段的工作内容以及绩效要求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因此,职业女性在自己的每个职业生涯发展阶段,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并结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如何时结婚?何时生孩子?来认真地为自己规划职业发展的道路。在每个职业发展阶段,科学分析自身以及整个业界的动态,以确定在目前阶段,应该加强哪方面的职业素养,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好准备。

7.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 篇七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 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 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以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基础, 在总结近几年来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制订了《全国普通高等职业 (专科) 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的提出, 表明了国家对高职高专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提出了新的基本要求, 它是新时期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纲要》在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方式、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对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 体育老师成为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具体组织者与策划者。如何更好地贯彻并执行《纲要》中的主要要求, 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并全面深刻理解《纲要》的内容要求,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创新。

2 深层理解《纲要》新理念、新要求

2.1 课程性质与任务

《纲要》明确指出, 高职高专体育与职业体能课程, 简称“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方式, 通过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教学, 达到强身健体、提升学生体育素质与职业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其体育课程具有公共性特点, 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所有学生, 关注他们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基础上, 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 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提高体育实践能力,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高职体育课程同时具有职业专门性特点, 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与身体锻炼, 在体育基本素养和身体运动能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征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职业岗位标准, 利用合理的体育手段, 促进职业专门性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目的,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与高素质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其任务是, 在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 再通过系统规划的课堂课程教学与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辅佐, 来教授体育项目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以及学习方法, 改善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为今后步入社会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课程教学目标

2.2.1 体育基本养成目标

《纲要》明确指出, 根据体育的本质属性而确定体育基本养成目标。通过体育课程, 使学生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 掌握科学地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 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态度。

认知目标包括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运动特点、锻炼价值。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了解常见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竞赛组织方法。理解运动技术、战术;实际运用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了解与运动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保健知识。

应会目标包括能根据掌握的基本知识, 制订简便的运动处方。熟悉1~2项运动规则与裁判方法并能组织简单的基层比赛。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熟练掌握1~2项基本技术, 能在运动实践中运用, 并形成自学锻炼的习惯与能力。掌握发展专项素质的手段与运用;能利用体育锻炼调节与改善自身心理状态, 正确处理运动损伤。

2.2.2 业需求发展目标

《纲要》明确指出,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征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职业岗位标准, 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 以身体练习为手段, 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知目标内容的确定, 主要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 包括对本职业岗位人群的生理特点、心理负荷特征以及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和防治知识的了解;包括对增强职业体能与职业素质锻炼方法的了解;包括对体育文化和职业素质的提升的了解。

2.3 课程设置与结构

2.3.1 课程设置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 各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学生必须接受体育课程的学习, 总课时为144学时。各校应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 合理安排教学时数, 其中列入课表的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 (二年制与3+2, 5年一贯制高职段不少于60学时) 。各院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在各年级段开设体育选修课 (公选课) , 作为体育课程的延伸。

2.3.2 课程结构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制定, 必须依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 始终围绕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技术领域以及职业岗位的具体任职要求, 再结合有关职业资格所定标准, 与相关行业共同开始体育课程, 构建出特色鲜明、目标明确的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应该包括三大基本模块, 分别为运动技能学习、职业体能训练 (职业实用体育) 以及课余体育锻炼。运动技能的培养, 主要通过普修课、专项课、选项课、选修课 (公选) 实施, 内容项目自定;职业体能 (职业实用体育) 培养, 主要以专业行政班为基本单位来实施, 其教学内容结合职业要求特点选定;课余锻炼, 主要通过体育社团、课余学生体育俱乐部组织与管理、校园体育竞赛、体育选修课 (公选) 实施, 内容项目自定。

3 学习《纲要》的思考与建议

3.1 认真组织深入学习《纲要》, 充分理解其内涵与要求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应该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把课内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这不仅有利于青年学生的体能素质发展,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让他们逐渐形成健康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目前我校的体育课程安排为一学年, 因此, 今后要逐渐改变此种课时安排模式, 逐步把体育课程时间安排由一学年向两学年转换。达到科学地安排学生的体育课程时间,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完善与其今后走上社会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储备。

3.2 制订教学

各大高职高专院校都必须严格依据《纲要》的要求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教学大纲, 各高校可完全自主选择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 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质的体育课程。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加强体适能课程的基础教学;增加专项体育课程教学, 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瑜伽、体育舞蹈、跆拳道、野外生存等。

3.3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应严格遵循“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性作用, 真正成为一名课堂的“导演”, 并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要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新型教学方法, 大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 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拓宽体育课程的发展空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可完全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内容、授课教师以及上课时间。同时, 教师还须适当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练习方法, 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必须加强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这两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 可以采取学生自评, 学生之间互评, 老师评价三方面全面结合的形式, 这样可全面系统的对学生所学体育课堂的情况进行更为准确地评价:对学生所学体育课堂的评估应包括两方面, 即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方面, 主要分为学习态度、意志品质、合作协同能力等方面;在学习效果方法, 则主要是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 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对于老师的教学质量评价, 可以采取学生评价, 教师之间交流评定以及专家评价等方式进行, 其评价内容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即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与课堂教学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勤学钻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运动会是展示学生运动特长发扬体育文化精神的一个大舞台, 应把运动会纳入学校的重大活动之中。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各项体育竞赛项目, 以弘扬体育精神,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 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态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职业 (专科) 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试行) [Z].2011.

[2]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Z].

[3]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2.

8.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应前移 篇八

【关键词】初中 职业指导课程 体系构建

我国职业中学的大部分新生进校后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缺乏动力,更谈不上进行生涯规划。而从国际教育发展来看,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初中学校都开展了很好的职业指导和升学指导,其中60%~80%的中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因此,笔者认为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的工作要前移。在初中阶段构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适度提前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初中生科学、理智地定位人生的发展宏图,进而树立正确的升学、择业、创业观念。本文拟就初中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这一主题作初步探讨。

一、初中职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基本上围绕升学来进行,往往以鄙视的眼光看待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而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2014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研究构建大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初中教育阶段不能放弃那些超过半数的将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初中职业指导课程的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弥补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初中阶段开设职业指导课,可以弥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宣传空缺,可以加强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职业岗位的特点、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有助于人生职业定位

在初中阶段开设职业指导课,能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的需要完成“自身设计”,为确定今后的职业方向创造条件;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在面对机遇时做出正确的选择;能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选择职业,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能帮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认识并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和学习的教育途径,更多地选择符合知识和技能生成规律的职业教育。

(三)有助于学生进入职业中学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目前职业中学招收的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专业是招生学校老师推荐的、亲戚朋友介绍的或者是自己猜想的,他们并不完全了解自己所报的专业及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更谈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初中阶段开设职业指导课,加强生涯规划的辅导,可以让学生逐步学会专业选择,进而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

三、初中职业指导课程的构建原则

(一)校本性原则

课程内容要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生源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要保证课程内容适合学生需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做到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思想教育;既有实验操作,又有现实例证,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课程独特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针对性原则

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是校本性原则的进一步深化。初中职业指导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主要体现为: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业情况来开设;针对目前基础教育普遍重视应试教育的错误倾向来开设。通过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课的开设,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和自我的能力,提升教师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程度。

(三)阶段性原则

内容体系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如何设置上,具体是指在每个年级要实施的主要内容、完成的主要任务、解决的主要问题。内容体系的阶段性,要求职业指导课应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进程以及不同时期的需要和困惑,分别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指导。

(四)系统性原则

内容体系的系统性,是学生得到全面指导的重要保证。它主要指职业指导课程的完整、有序,职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它不仅要求每个年级的指导内容要科学合理、自成一体,而且要求各年级指导内容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生涯规划。

四、初中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体系

在初中阶段科学有效地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一)分析自我、完善自我

不同特征类型的人适合从事的行业不同,只有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有比较明晰的认识,才能设定适合自己的生涯方向。初中职业指导课程内容中,首先应该包括指导学生分析自我、完善自我。对自我的分析是对自己的身体条件、个性气质、个人素质、兴趣、能力等多方面的立体认识,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通过能力倾向测试、个人性格测试等量表,让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全面分析自我。完善自我则包含自我接受、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等几方面的内容。

(二)了解职业、寻找职业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特点不尽相同。职业指导要让学生认识工作的意义及内涵,全面了解各种职业的类型及特点。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将社会职业分成几种典型模式——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不同类型的职业对职员的要求不同。比如现实型是偏向于具体操作、实用的职业,基本上对机器工作、对人际关系能力的要求较其他类型的要小。根据这六种分类,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活动属于哪一种职业类型,寻找出适合自己个性的职业类型。

(三)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人,是环境中的产物,环境是人生存活动的空间。进行职业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审视社会这个大环境。了解社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让学生明白在目前的环境中,自己可能获得什么样的支持和允许。比如法律与道德的约束、社会传统的传承与限制、社会人文的积累沉淀等等,都会对学生将来的择业、就业、创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只有认识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四)确定职业、践行理想

指导学生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进行职业理想定位,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涯规划,把对未来事业发展的预期转变为明确的行动计划。根据自己所选职位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积累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善个人的各项素质,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通过进行“青年志愿者”活动、见习实习、校园创业及从事社会兼职、模拟性职业实践、职业意向测评等进行职业能力训练。

五、初中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主题与课程渗透相结合策略

依据课程内容体系,制定相关的活动主题,根据主题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同时,要求所有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进行相应的职业指导内容渗透,鼓励学生思考人生道路,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

(二)活动策略

根据主题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开展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参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与相关人员交流,了解职业及职业要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增加对社会职业生活的感性认识与深入了解;可以请一些专业人士参与到课堂中来,开设各类专题讲座;在不同时期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倾向测试,指导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涯规划,使之更适合自身发展。职教中心的招生就业部门要积极参与、帮助、指导当地初级中学开展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为开展相关活动提供支撑,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我,完成自我设计,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三)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是职业指导课程的核心所在,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要集体指导,带有差异性的要做好个别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学会体验、学会发现,学会创新;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四)创新策略

用创新的理念来指导职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一方面,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主题的设定、实践活动的安排、指导的方法要在创新中提高;另一方面,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健康愉悦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学习、生活。

事实证明,目前职业中学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人生价值失去了追求。如果我们在初中阶段能够正确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会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成长。

9.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 篇九

一、高等院校职业指导队伍的现状

开展职业指导集中为讲座、授课为主,但学生认为内容比较狭窄,缺乏新意,课程设置不系统,尤其偏重于团体指导,缺乏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严峻的就业形势,势必将职业指导工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指导要求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拥有足够的理论作为支撑外,还需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作为扶持,以适应社会学生不断变化的要求,其核心就在于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素养。

二、高等院校职业指导人员的素养要求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承担职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比起其他职业道德规范就更具典范性作用。大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群体,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还是职业观形成的黄金期。高等院校老师是学生接触的对后期发展影响最大的职业印象。教师的言行、举止、品格、道德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因此,指导老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和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打造良好的高等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形象。

(二)务实的职业思想是指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在整个就业群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属于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体现出初次性、专门性等特殊性。而另一方面又受到缺少就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学历、专业和性别等因素的制约。为了减少或避免部分学生“快上岗、快换岗、频跳槽”的现象,应该借助高等院校丰富的师生资源,发挥优势,实现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职业指导人员对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有更深刻、更全面、更务实理解。实现三个转变:从职业指导的对象从单一的学生转变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转变;从指导时限求职阶段,发展到整个职业生涯的转变;从最终目标是个人的就业到大学生人尽其才的转变。围绕三个转变,探索职业指导的层次特点、调整职业指导的课程体系设置、论证职业指导在学校中发挥的功能、确立职业指导的阶段目标、强化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等等。

(三)过硬的职业技能是服务的必要保证

高等院校专业繁多,涉猎面广泛,职业指导人员应结合本校专业、培养目标及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了解职业分类和相关要求。因此有人将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人员比做就业知识的传授者、职场分析员、就业市场信息员、择业心理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者等多重角色等需要必备多方面的职业相关技能:

1、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目前,职业指导师考试培训制度较为完善,培训既涉及理论研究和实践,又组织专业技能训练,借鉴了国际先进的职业指导理论同时坚持了我国特色。职业指导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内化,有助于系统的了解指导职业发展和应用,高效提高服务水平。

2、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反馈信息的能力指导工作是一项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职业指导人员对就业情况应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大学生信息充裕、分逻辑能力较强,对职业指导人员所提供的信息会进行甄别。职业指导人员可以多走访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同时了解学校所设专业在社会上的发展态势,掌握供需情况,搜集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选才标准。调动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完备的参考。同时借助全方位现代科技传媒技术及时准确地把各种信息反馈给用人单位。

3、具备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职业指导工作是具有理性思维的,其中要靠科学的理论信服的实例来正面引导学生,来抵制部分不良风气和错误思想的影响。帮助学生争取分析自身,选择一条合适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因人而异,克服盲目跟风和受到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倾向的影响,平衡待遇和自我实现之间的矛盾。同时,在就业的过程中,教育毕业生树立法律意识,杜绝发生违法事件。

4、积累工作经验,发挥沟通组织协调能力面对学生多元化的毕业后规划,职业指导人员还需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力,促使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部门、其他院校之间形成和谐、良好的关系。

(四)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1、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1)对在校学生积极主动。指导关系的建立对指导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对单位积极主动。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工作需要有前瞻性,面对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保持和维护用人单位长期稳定且良好的关系。

(3)对已毕业学生积极主动。进一步承担起职业适应咨询、职业发展咨询工作,做他们实现职业规划的陪伴者。

2、立足社会,借鉴迁移高等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大多在校工作了一段时间,离当初应聘、工作经历已生疏。为了改变这样状态,应该积极谋求机会,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招聘流程、用人模式。在课堂上能言之有物,在指导中能注重细节,降低学生求职风险和成本。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则能降低前期培训成本,促成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协作。同时,有条件还可以引进专业人士进校园开讲座搞论坛,针对不同学生团体和阶段帮助学生领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

3、大胆尝试,不断总结探索职业指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现代化训练技术和手段,将职业生涯设计和挑战杯两大赛事为主要抓手,培育一批优质学生参加选拔,将实际指导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10.职业指导课程感想 篇十

五月二十日晚九点三十分完成了本学期为期两周的职业指导课程,五月二十三日终于想起要写这个感想了,回想一下两次指导课程的内容,差不多已经忘了个八九成,被不明所以的人群知道了的话,一定会责备我学习不认真,但根据遗忘曲线理论,听了的东西不及时去复习,三天之后就会忘掉,有书可寻的知识都是这样了,更何况是没书可寻的讲座。于是看看借来的小量笔记,终于依稀记起那么一点点自己认同和有话要说的皮毛。

“人性常态的五大特点:自私、懒惰、贪婪、不负责任、追求即得到利益。” 这是我认同的第一个带有人性七宗罪的观点。人生来丑恶,每个人都有其不为人知又不得为人知的阴暗面,但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得以平衡,试着想想,要是大家都那么无私的话,你买东西差几块钱,人家就整袋东西买下来给你,而且不要你的钱,你还好意思吗?再试着想想,要是大家都那么勤奋的话,假日不休息都仍旧在工作,那整个服务业不是要垮掉一半!因自私而丑陋、因懒惰而臃肿、因贪婪而一无所有,不负责任造就了人间悲剧,既得利益酝酿着战争时代,这个世界本来很简单,但就因为有了“人性”这二字就变得如此复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管理的基石:

1、制度严明

2、奖惩分明,及时激励(作用)

3、监控。” 专业的知识,唯一的认知,不容置疑,这是我认同的第二个书本上白纸黑字写明的观点。严明的制度能够约束员工,遵守企业纪律,保护员工和企业利益;分明的奖惩能够起到激励和威慑的作用,进一步规范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监控能够保证企业制度得以实施,同时也督促企业工作人员。

法立奸胥畏,心清案牍稀。高名令志惑,重利使人忧。

“保持差异化,让别人替代不了你。”

这观点我不认同也不反对,我先把话说完。被大学看似自由实质糜烂的生活弄得麻木的我时常回忆起那段被义务教育的生涯,发现我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跟大家一起玩网络游戏,有人提议把网名改成差不多的,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互相认识的,这时我总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反对的;在大家都迷恋着网游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把电脑里的游戏删除得一只不剩的;当大家刚开始学习英语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我也是唯一一个同时对日语也产生兴趣的人;当大家手里都拿着高端手机互相攀比的时候,我也是少数的低端手机忠实用户;当大家都把瘦作为美的时候,我又来发胖;当大家都说要享受青春都去早恋拍拖的时候,我却对恋爱提不起任何兴趣,反而对其本身产生了质疑和敬而远之的心态;当大家都说要认识多点人扩展交际圈建立人脉圈的时候,我再来对此感到厌恶,并拼命想保持自己的内心不被这当中的拜金主义同质化。保持差异化,或许真的让人代替不了你,但问题重点是这个差异化在让别人代替不了你的同时又让别人想不想代替你,就以上我的各种差异化而言,它们没有为我带来任何利益。

11.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 篇十一

一、将职业指导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构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科学体系

第一,学校将职业指导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以学校实训处为主要负责部门,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建立一个职业指导工作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从组织机构上保证职业指导工作的组织的实施,其中有专业的队伍负责职业指导工作开展。

第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现行较死板的按专业、学科设置课程的框架,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同时师资力量的调配要紧紧结合订单的需求,多去企业顶岗学习,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真正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设置模式。

第三,成立职业发展教研室,打造职业指导精品课程。教育部负责人在近年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加快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或必选课,积极开发教材,完善课程体系”。因此就业指导课程要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中,同时,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加强职业指导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丰富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创新教学方法打造职业指导精品课程。

第四,组建中职学生创业协会和中职学生创业基地。创业协会由学生自发成立,通过联系社会各界人士,邀请企业来校为学生做创业指导,举办创业设计大赛,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学校可为这些可行性强的创业设想开设一个实现的平台——中职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有效实现了创业与就业一体化融合。

第五,主动走进企业,加强校企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前感受应聘的场面;组织学生走进企业,了解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个性,心理品质,激发职业兴趣;组织教师下企业,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及生产实际,从而更好地将实际运用到教学,同时邀请企业来校宣讲,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文化及要求,寻找自身的差距,从而改进其学习方向。

二、职业指导工作应循序渐进。从学生一入学抓起并且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接受义务教育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为自己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做好具体而实在的准备。我们应提前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启蒙与生涯规划,包括职业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涵义和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珍惜在校生活。同时挖掘潜能、完善自我、设计未来,主动适应未来从事的职业。

第二阶段是职业指导的关键阶段,学生就业和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取决于这个阶段。一是通过励志教育,进行职业道德素质的指导。二是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自身的不足,了解就业行情,明确社会需求,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观,熟悉并热爱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三是开展创业指导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成立创业协会,举办创业设计大赛,邀请创业成功典范来校讲座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利用目前国家给予的多项中职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鼓励毕业生就业渠道多元化。

第三阶段是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完成阶段。针对学生即将离开校园迈人社会这个人生大舞台的实际及其特殊心理需求,拾遗补缺地进行以就业为重点的教育,向学生宣传就业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学生大胆进入新的行业,由就业到创业。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活,让学生既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又能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此外,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简历、面试、礼仪等方面的求职指导,观摩人才招聘会,开展模拟招聘会,丰富学生的应聘技巧,并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出谋划策,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及时、顺利就业。

三、规范职业指导工作,着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建立一支学习型的队伍

第一,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充分创造培养条件,促进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对于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学校应高度重视,认真规划,妥善安排,通过外出调研,到企业顶岗学习,参加专业培训,对外交流等形式为职业指导人员的学习深造提供条件,并认真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者的考核和职称评定工作。

第二,及时总结工作,加强自身的完善和提高。职业指导工作者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讲授就业指导课、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教育活动,不断扩大知识视野,丰富头脑,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通过编写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讲义,积极钻研职业教育理论和业务,逐步成为一名有较扎实学问,有较高的职业指导水平的职业指导工作者。

12.如何利用职业信息做好职业指导 篇十二

关键词:职业信息,职业指导,劳动力市场,调查评估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也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是对将要就业的社会新增劳动力和职业岗位不适应的已就业者的学力、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作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职业指导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积极改善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积极有效的开展职业指导,在了解求职者个人基本信息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开展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整理与分析,信息发布等一系列的职业信息评估分析工作,是开展职业指导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作为职业指导的管理服务机构和职业指导人员,必须科学统筹开展职业信息处理各流程的工作,全面掌握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动态,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搭建求职者和职业信息的平台,实现供求双方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对称,从而促进就业。

一、开展职业信息采集是做好职业指导的基础

从职业指导的功能分析,职业指导是一项贯穿劳动者终身的活动,对于有效促进就业并稳定就业,构建充分的市场就业机制,最大限度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等方面都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职业信息是职业指导的基础,也将伴随职业指导的全过程,离开职业信息的采集分析,职业指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充分利用职业信息是有效开展职业指导的前提条件。

(一)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需要全面开展职业信息采集。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的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看,劳动力市场仍将面临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的基本国情,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具体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如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失业并存、总量过剩与部分企业缺工并存,要实现市场调配就业的机制,缓解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就需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动态监控和宏观调控,加强劳动力市场职业信息的采集处理各项工作。

(二)职业信息不对称,职业指导有效性不高,就业难和招工难在局部地区同时出现,需要更广泛地发布职业信息。从目前的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大部分企业招用劳动力,主要是通过张贴招工广告、内部员工引荐、与技校联系、委托职业介绍机构招聘等方式,大量剩余劳动力很难及时准确了解到各企业的招聘信息。内部引荐数量有限、职业介绍信息不可靠,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城市的企业招不到工人,因信息不通,招工难与就业难在一定程序度上同时出现。比如说内部职工引荐渠道,主要通过部分员工春节回家,带一些同学、老乡、亲朋好友等到工厂来上班,但是多数工厂的用工高峰期都在9—12月份,春节刚过,多数工厂都是用工淡季,加之春运交通运输紧张等原因,许多地区都明文规定,春节后一个月内禁止招聘外省民工。这样一来,信息可靠的内部引荐招聘途径就难以发挥作用。招聘高峰期,内部员工虽然可以通过电话等途径传递招聘信息,但因人员分散,多数是农村新增的劳动力,第一次外出打工,不敢一个人单独外出打工,只好通过费用昂贵的职介机构找工作,稍有不慎,还会被黑心无良的无证无照中介骗得囊空物净。

(三)劳动力市场开放与调控的博弈,需要充分构建职业信息的沟通机制。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和优化城乡统筹就业的社会环境是目前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对广大外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开放城市就业岗位,既是客观政策的要求,也是劳动力市场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各地的就业形势、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供给面临的压力,要求通过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才能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市场合理配置。

(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劳动者素质的错位,需要职业信息为劳动者培训学习加以科学指引。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 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要求各地积极开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 寻求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虽然大量廉价的低素质的劳动力源源不断的供应,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但是高素质劳动力的相对短缺则抑制了高级产业和高端产品的发展,从而凸显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素质错位的矛盾。因此,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而职业信息的采集分析, 有利于引导广大求职者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和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就业适应能力。

二、利用职业信息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在职业指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基于我们对职业信息的认识和技术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利用职业信息开展职业指导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职业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职业指导出现偏差。

(二)对职业信息采集分析的技术

三、利用职业信息,开展职业指导

从广州市职业信息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信息调查研究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从总量上看,需求总量略大于供给总量;从结构上分析,结构性矛盾突显。有效缓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提高就业水平,有必要充分利用职业信息,做好求职者的职业指导,从而促进就业。因此职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对开展职业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信息的掌握,是职业指导人员开展工作的基础。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对劳动力市场职业信息供求状况有全面的了解,通过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处理,有利于各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职业指导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和稳定就业的关键是开发就业岗位,同时对求职者予以正确的引导。因此,充分的职业信息,是有效开展职业指导的前提。

(二)职业信息是引导求职者加强自我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职业层出不穷,各职业对求职者有着不同的素质要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素质技能的结构性矛盾,导致部分工种找不到人,部分人找不到工作的局面。劳动者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恰恰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分析工作所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职业信息分析,可以引导求职者根据自身特点开展职业培训或素质提升,以满足岗位需求,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和稳定就业。

(三)加大信息发布力度,利用职业信息,开展职业指导。从劳动力市场来看,目前的供需矛盾是一个结构的周期性的矛盾,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功能还不健全,供求关系不匹配导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这种供求关系的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空间上不能紧密的对应。 (城乡二元制) 制度障碍的存在,把劳动力市场的供和求在空间上割裂开了,不仅简单的迁移需要时间,更重要在于信息的传递要花时间。“部分企业感觉到雇不到人了,其实不是没有人了,而是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反映出来。”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培育市场就业机制,建立起信息畅通的劳动力市场平台,积极发布职业信息,开展职业指导,从而促进劳动力就业,合理引导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

(四)通过职业信息采集处理,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动态监控,可以为地区间劳务合作交流提供指导性意见和信息支撑。广州市目前与不少劳动力输送地区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但由于缺乏对市场的宏观掌控,从而使各种劳务交流活动流于形式,通过加强本市劳动力市场的动态监控和信息发布工作,有利于建立地区间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有组织、有计划输送人员及培育当地劳动力市场,从而缓解本市供需矛盾,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五)职业信息的调查和发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机构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进而提升广州市劳动力整体素质。广州市以及与广州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的地区的各种类型职业培训机构,急需市场指引来确定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动态监控所发布的需求信息,可以成为培训机构的“晴雨表”,一方面可以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提升劳动力素质,另一方面对于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解决技工人才缺乏产生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科学利用职业信息,有效开展职业指导,是职业指导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在职业信息的采集处理过程中,需不断优化和设计采集职业信息的指标体系。广州市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调查指标体系在面上数据采集分析上,基本上满足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描述上,还需通过调查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更多的内在规律,以及各种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其次还有待提高职业信息的整理分析水平。在职业信息采集之后,如何深入研究各种现象的本质联系,在分析是什么的基础上,更需要说明为什么和怎样做,而这恰恰是目前研究职业信息的缺陷。第三,还需加大职业信息的发布和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全社会予以公布,让更多的机构、单位和个人了解职业信息,是开展职业信息调查和职业指导的关键所在。第四,通过准确掌握劳动力市场职业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反馈意见,能够为政府制定政策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劳动力市场各项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指引。同时可以传递职业信息,帮助劳动者结合自身条件寻找合适岗位,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著,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年4月;

[2]、职业.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 (第2版)  储克森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6月;

上一篇:建设单位内部控制手册下一篇:我热爱劳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