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

2024-08-31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共8篇)

1.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 篇一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及寒假前安全教育讲话稿

主讲人

马靖普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明天开始期末考试,过两天我们就要步入寒假生活了,在最高兴的时候,我们时刻要牢记“安全”两字,紧绷安全这根弦,时刻不忘安全先行。为了确保我校师生能过一个安全、健康、有益、愉快的假期,现将元旦假期安全作如下要求:

1、考试期间安全。

注意来往路上的交通安全,任何地方不准追逐打闹,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学生在考试期间不购买、不食用三无食品(无生产厂家、无商标、无出厂日期);注意饮水卫生,不喝脏水、生水,确保肠胃健康;学校小卖部不得出售“三无”产品和霉变、过期食品。如发现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立即送往医院诊疗,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意外。学生在校内不得在走廊内打闹,不得撞击玻璃窗户或攀爬走廊护栏,以免发生坠楼事故。考试结束后各监考老师加强楼道人流疏散,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得拥挤,不推人。

2、要注意交通安全。

寒假期间有些同学走亲访友、朋友聚会、旅游等等,外出的机会很多,往往容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而假期车流量大,街道、马路拥挤,因此学生在假期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走路,不随意乘坐“三无”车辆和超载等不合格车辆。满12周岁的学生要文明骑车,不能骑电瓶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能骑车上路。

3、要强化自我管理。

不看不健康的电影、录像、书刊;不进游戏室、网吧等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在家上网时,也要注意注意网络安全,在网上,不要轻易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如: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

4、要遵纪守法,不参加迷信邪教活动。

要爱护公物,村里广场的健身设备、绿化等公共设施要爱护,共同维护社会、家庭的安定和良好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5、学生在假日外出时要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向家长或监护人告知去向,注意交通、人身、财产等方面的安全;

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到别人家里过夜,不要与社会闲杂人员以及陌生人交往和随行。自己在家时,如有陌生人来访,不要私自开门,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1 在家中玩耍时,不要攀缘登高,更不能在阳台、窗边及楼梯口嬉戏,避免发生坠楼和滚下楼梯的事故。

6、要注意用电、用火、用气等安全,防止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免炸伤烧伤。

7、要注意饮食卫生。假期中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食用过期变质食物,不买不食用三无食品,以防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杜绝各种不良嗜好,做到不抽烟,不喝酒。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8、不要随意到河边玩水、滑冰等,以防溺水事故发生。

9、放期期间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可以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预祝同学们期末考取得优异的成绩!祝老师们、同学们寒假愉快、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曾所小学

2017年1月11日

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作文 篇二

——题记

似水年华已在风雨途中姗姗而过,带着几分稚气,带着几分沉重,我告别了初中,坐上了成长的专属列车,走向了高中。在岁月无声的轮回里,我犹如一个历经洗礼的朝圣者,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带着憧憬与梦想走进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汉寿一中02班。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钟情于玫瑰,就要勇敢吐露真诚;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为了梦我们聚集在一起,为了梦我们共同拼搏,虽然很累,却依然很快乐,因为我始终相信: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

由于家庭原因,我从来没有尝试过住校生活,虽然并不如想象中那样艰苦,而五年的陪读生活,却早已让我习惯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习惯了衣食无忧;习惯了父母的关爱;习惯了家庭的温暖;习惯了父母为我打理安排一切;更习惯了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乖宝宝……然而,进入高中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中长大了的感觉,水要自己提、衣要自己洗、床铺要自己整理。第一次离开家这么久,我才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小小鸟,它不能总依靠在妈妈温暖的翅膀下,总有一天,它会长大,它也得学会单飞……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起跑线,新的开始!

从小我就带着父母的期望展翅飞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梦的地方就有我!虽然有时候我也会自卑,但我决不否定自己;虽然有时候我也会怯懦,但我决不沉沦自己;虽然有时候我也会失落,但我决不忘记使命;虽然有时候我也会迷茫,但我决不停止脚步。这就是我——雷佳,一个执着勇敢的追梦女孩。

很多人都说高中就像一座象牙塔,里面的空气令人窒息,但是我不怕,大家四海而来都是为了一个梦,我们既是战友又是对手,“狭路相逢勇者胜”,大家一起冲刺就行了。但站在这条新的起跑线上:我是否还能遥遥领先?我是否还能保持优越感?我的未来是否明朗?我的梦想是否能实现?……无数个疑问,无数个未知!但我相信只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一丝不苟,那么我的高中生活一定会灿烂生花!

军训早已结束,迎面而来的高中生活,将会是我人生中一个全新的开始,在这么一个人才济济的舞台上,我一定会抱着一份虔诚的信念展翅高飞,去寻找一片属于我的天空。其实许多事情,只要奋斗着就行了,人生也可以这样去拼!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因为拼搏,梦想不再遥远!

3.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优秀作文 篇三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世界上有一种最无私的做法,那便是无情对孩子的爱,那便是父母为孩子参加活动而向大家求助的行为,这就是爱,被误解的爱。

“夫人不断机中素,那显经纶命世才”孟母为了孩子三次搬迁,只为寻找更好的学习环境,那这对于那些母亲没有三迁的孩子来说这难道也是一种不公平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为了远行的游子临行密密缝,只为游子能走的更好,那这对于那些母亲没有为孩子密密缝的孩子来说这难道也是一种不公平吗?母亲为了孩子学的更好为孩子细心讲解,全心帮助学习这难道也是一种不公平吗?不,这不是,这些都同那些为了孩子而拉票的父母一样,这是一种爱,一种被误解的爱,这样的爱应该得到理解,正确看待。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字,它赋予了世界美好和希望。我们必须去理解爱,去正确看待爱。为帮孩子拉票而在微信和QQ上发信息的行为,这也是一种爱,我们应当去认识爱,去认识这被误解的爱。

作为父母把孩子参加活动的投票活动发到网上希望大家帮忙投票,这是父母的爱子心切,这只是一种爱,一种被大家误认为是有失公平的爱,在父母的眼中她看到的不是公平,不是私利,而是一种无私的爱。因此,这一行为是一种爱。

爱是什么?爱是街角的等待,爱是窗边的看望,爱是母亲为孩子拉票的行为。滚滚的历史长河在历史的篇章里谱写了无数这样的爱。

父母为孩子拉票的行为,这是一种爱的做法,这不涉及公平与不公平,做父母的就只是一心为了孩子,只是知道我是在爱孩子,只是想让孩子更好,作为父母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对?这就只是单纯的爱,而我们就应该站在正确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真真切切的去感受这其中的意味深长,去理解这其中的爱,去理解这被误会的爱。

4.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 篇四

第I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的山水诗,和以二谢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相比,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南朝山水诗所歌咏的对象不过是半壁河山,主要在东南一隅。那时的诗人足未涉黄河,身未登岱岳,没有机会领略广袤中原的风光。他们的山水诗,胸襟、气象、境界都受到很大的局限。到了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为诗人提供了写作山水诗的最好条件。许多诗人在其创作的准备期或旺盛期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他们的足迹及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被祖国多姿多彩的山水所培育起来的这一代诗人,他们写起山水诗来,论胸襟、论气象、论境界,就远非南朝人所能相比的了。南朝的山水诗因为是在希企隐逸的风气中产生的,所以诗里常常流露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情趣。这种传统的隐逸思想在唐代的山水诗里虽然也有所流露,但除此之外,唐代的山水诗里更多了两种感情,这就是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生活的感情。正是这两种感情构成唐代山水诗思想内容方面的重要特点,使今天的读者讽诵之余仍然激动不已。洋溢在唐代山水诗里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那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仍然是我们的精神营养。从艺术上看,南朝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追求形似,崇尚工巧,缺乏神韵。唐代山水诗不过分讲究对形似的追求,而致力于达到神似。它们刻画山水,不滞于山容水态,而是力求把握和表现山水的个性。自然山水成了诗人的朋友,或诗人自己的化身。“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人和大自然,情和景,契合交融达到化境。中国的山水诗到了唐代,才臻于完美、纯熟。

五代以后,山水画渐趋成熟,至宋代遂蔚为大现。荆浩、关仝、董源、李成、范宽、米芾等一大批山水画家的涌现,培养了人们探索和欣赏自然美的兴趣,也刺激了用诗歌去再现自然美的欲望。如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秦观《泗州东城晚望》:“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用画家的眼光去欣赏山水。然而宋代以后由于诗歌创作总的水平已无法和唐代相比,因而山水诗的成就也比唐代逊色。但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仍然有所创新。特别是用五七言绝句的形式,集中地绘出一片风景,创造一个意境,常有近似图画的效果。

(节选自袁行霈《中国山水诗的艺术脉络》)

1.下列对唐代山水诗“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原因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山水诗人屏弃了南朝山水诗中的隐逸风气,胸襟、气象、境界更加开阔。B.许多诗人通过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的漫游,经受了多姿多彩的山水的培育。C.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从外部环境上为诗人写作山水诗提供了最好的条件。D.唐代山水诗在思想内容上比南朝山水诗增加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创作视野的角度看,南朝的山水诗人没有机会领略广袤的中原风光,所以在创作上受到很大局限。

B.从山水诗发展上看,宋代的山水诗虽然不及唐代,但在表达技巧、创作意境上也有其独到之处。C.从诗人情感上看,唐代山水诗人比南朝山水诗人更加丰富,尤其是多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D.从艺术表现上看,唐代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脱离外在形体上的描绘,而是致力于达到神似。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山水诗里洋溢着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与唐代的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B.唐代的山水诗致力于达到神似,而不过分追求形似,和南朝相比,趋于完美、纯熟。

C.宋代山水诗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高于唐代山水诗,是因为宋代山水诗人是在用画家的眼光去欣赏山水。

D.作者认为,宋代山水诗的成就从总体上看无法与唐代山水诗相比的原因,是宋代诗歌的总体创作水平不及唐代。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课内文言文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南:名作状,向南 . 而后乃今将图南 图:计划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去往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远处 .C.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主:主人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全 .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秀才:优秀人才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以:因为 . 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凭借 .B.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则:或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则:那么 .C.鹏之徙于南冥也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 其翼若垂天之云 之:的 .D.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而:表转折 .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才能 .

6.下列选项中的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A.奚以知其然也? 彼且奚适也?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与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之二虫又何知!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

C.“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D.“端木遗风”,端木即子贡,孔子的弟子,他善于经商,家累千金。后人多用“端木遗风”来指经商致富,也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之风。

(二)课外文言文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远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六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馀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馀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尝倩人假手 假:借 .B.或劝逡巡不就 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C.何所多恨 恨:憎恨 .D.除尚书殿中郎 除:授予官职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B.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C.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D.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筠读书时都会做好标注笔记,认真思考阅读,兴致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就不会觉得动笔是一件劳累的事。

B.在一众文人学士中,太子十分看重王筠,把他和刘孝绰比作浮丘与洪崖。

C.王筠不但有才,还非常孝顺。他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孝期间伤心过度,此后还生了很久的病。D.王筠在自己的序文里说,自己读书时隔三岔五地手抄口诵,都是自己抄录,大大小小抄了一百多卷,目的是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2)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2.阅读下列诗歌,回答(1)(2)小题。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请从炼字的角度,鉴赏“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2)词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3)既无伯叔,,晚有儿息。(4)愿陛下矜悯愚诚,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 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节选自2011年11月5日《文汇报》)

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但他却坦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急于出名,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C.作者当初写毕业论文时,本来准备了两个跟鲁迅有关的题目,但王瑶教授听完他的汇报后,否定了前一个题目,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E.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经济繁荣和变革的年代,面对着种种利益和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

15.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请简要分析。(6分)16.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6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沮丧(jǔ)晦朔(sù)蕴藉(jiè)日薄西山 ...B.寒砧(zhēn)日笃(dǔ)流弊(bì)淋琅满目 ...C.希翼(jì)斟酌(zhēn)招徕(lái)锱铢必较 ...D.干燥(zào)蓬蒿(hāo)盘桓(huán)皇天后土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些年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经济上学富五车,在当地又是有名的慈善人士,深得人们的敬佩。....B.年轻人应该认清现实,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梦想,不应该沉湎于一些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C.面对前景广阔的老年旅游市场,各大旅行社面向“银发族”的产品正在不断地吐故纳新。....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中国的辽西发现了很多种与始祖鸟类似的过渡型化石,这些化石 已充分证明了鸟类是从一种恐龙进化来的。

B.在克服大风沙、强干旱、大温差等不利条件之后,沙生芦苇、沙生柽柳、河西菊、沙拐枣、甘草、骆驼刺等植物在西北大沙漠地带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C.公安部称,近年来,中国公安机关通过国际执法的合作,成功将一批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缉捕回国,这将有效地防止类似的外逃事件不再发生。

D.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他非常喜欢鲁迅的作品,对鲁迅的《呐喊》《彷徨》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20.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把一群人送到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荒岛上,让他们在“原始状态”下开始新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选择了公平

②因此结论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公平优先 ③每个人对未来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将来是穷还是富 ④现在,让他们协商,建立一个他们心目中“公正”的社会 ⑤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收入如何,支持效率就可能承担饥饿的风险 A.③④①⑤② B.④②⑤③① C.①③⑤④② D.①⑤③④②

21.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一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毕业成绩优异,但在德国求职时却屡屡被很多大公司所拒绝,选了一家小公司,没想到仍然遭到了拒绝。这位留学生很纳闷。一个德国公司的老板给他看了一份记录,原来这位中国留学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

5.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 篇五

试卷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成绩:100分 阅读(60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分)我们的文化需要培育科学精神

①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由儒释道合力构成,领跑者无疑是儒家文化。因而我们的人文精神,便被打上了儒家道德文章的烙印。笃信“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在国人眼中,科学乃器者、术者、艺者。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道的阐释者——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常态是坐而论道。道者,人道、天道也。前者人伦之道,后者自然之道。尤以人伦之道最为强势。“铁肩担道义”,所担者,人伦之道,而非真理。这种文化心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

②我们的文化有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却罕有科学精神。最然中国有四大发明,有浑天仪、圆周率等,但这些都是科学发明,不等于科学精神。默顿认为,科学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都会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有可能为科学精神的充分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民主制度与科学精神有最高度的吻合,因而是科学精神的最佳拍档。而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难以在制度上保障科学及其科学精神的同步发展。

③20世纪被称作科学世纪,“这不仅因为二十世纪有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成就,而且因为科学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给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渗入人类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成为‘真理’的代名词”。然而,什么是科学精神,人们却始终争论不休。

④默顿给出科学精神的四个特点:第一,科学精神具有普遍主义。普遍主义的直接表达方式是真理。也就是说,科学是真理。真理与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无关。真理是赤裸的。科学探索就是追求真理。第二,科学精神具有“公有性”。意指科学不是个人的财产,而是与社会性的、尤其与科学共同体密切相关。即便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学说、定律,也不是个人财产。牛顿名言清楚地表达了科学的这一性质:“如果我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第三,科学具有无私利性。所谓无私利性,“既不等同于利他主义,也与利己主义行动无关”。它是“求知的热情、无尽的好奇心、对人类利益的无私关怀” 的产物。准确地说,科学()利益的产物,()出于求知和好奇,()为知识而知识。这同样是单纯地追求真理的结果。第四,科学具有“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是借助专业知识、逻辑和经验对现有的知识进行质疑。这种精神就是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的精神。“我只求专门研究真理,所以我想,我的做法应当完全相反,凡有疑窦的意见,统统认作绝对的虚假,加以排除,看看心中是否还剩下什么不可怀疑的东西”。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是一种方法,是为寻找真理服务的。通过普遍怀疑,一旦发现确凿无疑的东西,便是发现了真理。科学的本性是求知,求知即是寻求真理。科学精神最精要的内涵是追求真理。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归结起来就是:科学就是寻求真理。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而是为求知而求真理。真理与身份、种族、等级等无关。

⑤梁启超在谈及科学与东西方文化时,批评国人对待科学的态度,认为,国人把科学看得太低、太粗。以为“科学无论如何高深,总不过属于艺和器那部分,这部分原是学问的粗迹,懂得不算稀奇,不懂得不算耻辱”。其次,将科学看得太呆太窄。莫不要说厌恶科学的人,“就是相对尊重科学的人,还是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的价值,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

⑥我们的文化传统,原本缺乏科学精神。进入20世纪,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找到科学精神赖以滋生和发展的“最佳拍档”。我们确实是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走向现代、走向科学。但是,用时下流行的语言,我们是被现代化、被科学化。我们接受现代技术、设备、生产线,却没有来得及在我们的文 1 化中,适时接受乃至培育出科学精神。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科学在近现代社会明显的物质效用,因而它“一直享有巨大的威望。人们期待它解决一切问题,深入理解全部存在,帮助满足任何一种需求。„„当科学成为我们时代的标志之时,恰恰是它不再以科学形态出现的时候”。贪欲使人背离了科学,而将其中的技术运用到极限。现代人只占有技术,甚至是技术的物质结果,却不享有任何科学。尽管我们自诩我们的时代是科学的时代,但是,人类与科学精神的距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遥远。科学“精神本身被技术过程吞噬了”,造成科学服从技术,技术服从人的物欲的结果。在举国推动文化大发展的时候,在我们的文化中培育科学精神,是文化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摘自《民主与科学》)杂志2012年第一期,有删改)

1.第一段“这种文化心态”是指

。(2分)

2.根据文意,可依次填入第4段空格处的一项是()。(2分)A.是、也是、即

B.要么是、要么是、即

C.首先是、然后、也

D.不是、而是、是

3.简析第5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并不能为科学精神的充分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B.20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主要因为有诸多伟大发现和科学成就。C.牛顿的科学研究成果与科学共同体相关,并不属于他的私有财产。

D.作者认为,进入20世纪,我们虽然接受现代技术、设备、生产线,但实际上更加缺乏了科学精神。

5.根据文意,分条概述我们的文化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共15分)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

①站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②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象什么也没有。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什么呀,奶奶?”“啊,骆驼。”“干嘛呢,它们?”“驮煤。”“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驼铃一路丁零当啷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让路。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 “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③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零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的寂静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落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2 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④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无数的音符浸没了我,最后它们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地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象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

⑤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⑥“它在哪儿呀,奶奶?” ⑦“什么,你说什么?”

⑧“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 ⑨“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

⑩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吹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 ⑾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⑿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

⒀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了。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

⒁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象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象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6.第②段中划线句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

。(2分)

7.第④段画横线句的含义是

。(2分)

8.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3分)

9.下列对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用“张望”“终于”“一直”猜想”等词,流露出作者幼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也为下文写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作了铺垫。

B.文章第②段写我与奶奶的对话很是简洁,朴实而有趣,也更加形象地突出了幼时的作者来到外边世界时不听奶奶话的一面。

C.第③段中教堂外的景色描写中,传递出教堂带给史铁生的凄凉落寞的心理感受。

D.第④段中“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地不哭也不闹了。” 这句话侧面印证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痴迷的情态。

E.本文围绕听到钟声的几次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更将这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上升到对故乡新的理解的高度。

10.最后一段中,作者认为“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在《想北平》中,老舍认为伦敦、罗马、巴黎都比不上故土北平。这两者的看法你认为矛盾吗,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4分)

三、默写,任选5句(5分)(若多填则按照顺序取前5句)

1、燎沉香。

2、,为谁流下潇湘去。

3、望西都。

4、,总是离人泪。

5、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6、寄蜉蝣于天地。

四、诗歌鉴赏,完成题目(5分)商调·黄莺儿 赠燕 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花口。

12.“黄莺儿”是这首作品的(1分),本首作品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其中之一是

(1分)。

13.作品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分)

东坡先生墓志铭(有删改)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人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甚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敛。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会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14.解释加点字词(2分)

1、比冠,学通经史()

2、卒完城以闻()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1)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2分)(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2分)

16.与“吾谁与守”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B、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C、渺渺兮予怀(《前赤壁赋》)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17.请用“/”的符号给下列句子断句。(2分)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把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六、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1分)

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论古人词,不辩是非,不别邪正,妄为褒贬,吾不谓然。

声名之显海,身分之高低,家数之大小,只问其精与不精,不系乎著作之多寡也。子建、渊明之诗,所传不满百首。然较之苏、黄、白、陆之数千百首者,相越何止万里。词中如飞卿、端已、正中、子野、东坡、少游、白石、梅溪诸家,脍炙人口之词,多不过二三十阕,少则十余阕或数阕,自足雄峙千古,无与为敌。

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故词极豪雄,而意极 5 悲郁。苏、辛两家,各自不同。后人无东坡胸襟,又无稼轩气概,漫为规模,适形粗鄙耳。

19.本文第一段中论及宋代好几位词人,耆卿是

,少游是

(2分)

20.作者对“蔡伯世云”的意见是

(选用文中词句回答)(2分)

21.本文第二段中,作者写“子健、渊明”的目的是

。(3分)

22.作者认为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请联系文意(可适当结合你对两位词人的了解),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作文(40分)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两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这则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嘉定区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国人普遍存在的重人伦(1 分)、轻真理(科学)的心态(1 分)。2、D(2 分)3、(共3分)呼应前文,引出下文。(1分)呼应第① 段,批评国人把科学看成“器者”、“术者,”“艺者”(1分);引出第⑥ 段批评国人把科学等同于现代技术、设备、生产线。(1分)

4、B(2分)(详见本文第三段)

5、(共3分)

社会制度(答“最佳拍档”不得分)的发展没有给科学精神提供良好的条件(1分)。我们的文化没有适时地接受和培育出科学精神(1分)。

功利性的目的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技术从而背离了科学精神的真正意义(1分)。

6、(共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骆驼行走时的神气和从容(1分),传达出幼小的作者看到骆驼队时的新奇之感以及对它们的喜爱之情(1分)。

7、(共2分)我沉浸在琴声与歌声中(1分),内心受到洗礼,灵魂受到震动(1分)。

8、(共3分)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暮色教堂鸣钟图(1分),渲染了沉稳与宁静的氛围(1分),表现了“我”因为纯净钟声的洗礼而心灵受到震撼,从而进入了忘我境界的状态。(1分)

9、B C(4分)(B错在突出作者不听话的一面,C错在凄凉落寞的心理感受)

10.(共4分)给分要点:观点明确,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矛盾不矛盾皆可,自圆其说,字数要求。参考:我认为不矛盾。史铁生认为“故乡”也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辽阔无比的心情。本文写到当久逝的钟声在异地突然响起,童年的生活印记一下就涌现于作者脑海,从而产生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这是一种心理感受。老舍到过其它城市,但其它地方给老舍的心理感受不如北平,比如舒适感、安全感方面。所以他认为北平才是故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者并不矛盾。

三、默写(若多填则按照顺序取前5句)

1、消溽暑

2、郴江幸自绕郴山

3、意踟躇

4、晓来谁染霜林醉

5、灯火阑珊处

6、渺沧海之一粟

12、(共2分)曲牌名(1分)拟人、用典、虚实结合、托物言志任写其一(1分)

13、(共3分)怜惜花朵零落(1分)、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损坏的彩绘花朵(1分)。抒发了作者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1分)

14、解释加点字词(2分)

比:等到

完:使„„完整(保全)

15、翻译句子(4分)几百个太学生,相继(一个接一个)在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相率、在地点前省略介词“于”,翻译时前置)(2分)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亦可)把他当作奇才,想要把他在众多士子中评为第一。(“以为、冠”各1分)

16、A(2分)(例句为宾语前置句)

17、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2分)

18、B(2分)(原文中写“不悛,当奏之。”就是说如果不悔改的话,才会上报朝廷。而非已经上报朝廷。)

19、柳永,秦观(2分)

20、(共2分)此论陋极(1分)。不辩是非,不别邪正,妄为褒贬。(1分)

21、(共3分)将名家曹子健、陶渊明的创作与苏、黄、陆、白等人作对比(1分),突出子健、渊明的作品少而精的特点(1分),用事实证明“写作更应看重的是作品质量而非数量”的观点。(1分)

22、(共4分,写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苏辛在词创作上有相似之处,但两个人的不同是绝对的。从文中看,1苏辛词风虽然同为豪放,但苏词超脱旷达,辛词雄奇苍凉;2情感上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但苏轼心气平和,辛弃疾却悲壮郁闷;3还有两人的生平经历和社会追求也不同。因此作者说“两人绝不相同”。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作文(40分)作文审题指导:

哲学家博学多识、智慧聪明,深受学生们的崇拜;学生的阅历浅,对名人崇拜,这有时会导致盲目崇拜,失去自己的思考、思想,从而失去自我。而这位哲学家又故意误导“这个苹果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按照常理,刚从果园摘来的苹果是一定有香味的,这就会使那些盲从、缺乏独立思想、没有探究意识的学生犯错误,会使那些盲目崇拜、失去自我的学生犯错误。这样的背景分析十分有利于立意,从而避免“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和意义”立意的情况发生。从学生的角度看:“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可以看出对教授的“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深信不疑,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看出了对权威的绝对信任甚至崇拜的心理。而另外两个学生的默不作声分别表现出或否定了苹果香味,或怀疑不是真苹果。这就为审题提供了多维的思维空间。

从教授的角度看:教育学生要善于引导给学生发表见解的空间,教授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要循循善诱。

材料立意指向性确立参考:

1、不盲从要有自己的见解

2、不要盲从要特立独行

3、要有怀疑的精神4、7 不要囿于权威 敢于向权威挑战

5、一味从众,没有自己的观点,就会失去自我6、循循善诱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6.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 篇六

一、1.古体、近体;2.意义、词类、平仄;3.金文、小篆、隶书;4.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5.口语、书面语,褒义、贬义

二、6.C(A项厉兵秣mò马,B项倾轧yà,D项解剖pōu。)

7.B(“一再”和“再三”,都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但“一再”用在动词前,突出动作行为的反复性,如“一再声明”;而“再三”偏于态度谨慎、诚恳。如“再三挽留”。“多少”是疑问代词,表示问数量或表示不定的数量;“稍微”是副词,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常常”和“往往”都是副词,“常常”表示不止一次,且间隔时间短;“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8.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符合句意。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指儿子。耿耿于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多用作贬义。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与句意不符。)

9.示例:(1)你不该批评他,他做得已经很不错了。(2)你不该批评他,你可以好好跟他说。(3)你不该批评他,这事是由其他人引起的。

解析:(1)重读“不”,“你不该批评他”表示:你不“该”批评他,批评他的理由不充分。(2)重读“批评”,“你不该批评他”表示:你不该“批评”他,而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3)重读“他”,“你不该批评他”表示:你不该批评“他”,是批评错了对象。

10.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不仅要要求高度概括以适应字数要求,还要注意单句,排列好定语的顺序。答案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1.示例:心有航标,便不会萎靡,便会驱除迷惘与彷徨,拥有信念和方向;心有琴瑟,便不会粗鄙,便会消除急躁与粗暴,拥有和谐与美好。

解析:从示例来看,每个要仿写的句子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必须找到比喻句的喻体。

(2)紧跟比喻句,用一个排比句。(3)紧承喻意,写出心中有这种事物的好处,与喻体保持紧密联系。

三、12.对不合常规的事物无法理解或感到震惊。

解析:从材料中的具体事例来看,“雷人”就是“使人像遭遇打雷那样震惊或不可理解”。据此,可以推知,雷,其实就是某种现象给人的不正常的比较强烈的反应。

13.结论:近半数的人生病时不打算去大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医院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关系较大。

建议:尽快规范药品价格,严肃查处滥检查滥开药。

解析:结论概括应简明,表1中“不打算去”大医院的人有49%,所以可以用“近半数的人”来概括;表2中因“药品价格”和“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原因而不打算去大医院就诊的也最多,所以指出它们“关系较大”符合实际。所提建议应针对所调查的主要问题 1

来谈,重点是要解决“药品价格”和“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这两个突出问题,至于 “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提高办事效率”这些针对非主要问题而提出的建议,可以略去。

四、14.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 改为“小芹”;⑦ 改为“她”。(⑤处还可改为“小芹娘”、“她母亲”、“她娘”;⑦处还可改为“自己”,或者把“小芹”删去。)

15.示例:(1)《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

(2)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他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

16.(1)团结就是力量。(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五、17.B(诚:如果)

18.D(A项:均为介词,前者译为“与……相比”;后者译为“从”。B项:前为助词,“的”;后为动词,“到”。C项:前为副词,表推测,可译为“会(将)”;后者为代词,译为“他的”。D项:均为连词,表因果。译为“因此(所以)”。)

19.B[B项“奚以”是“以奚”(凭什么)的意思,与“夜以继日”均为介词宾语前置。A项:判断句;C项:一般疑问句;D项:省略句。]

20.C(②直接体现的是苏代的智慧,而非打动燕王的词句;⑤为间接表现;⑥与游说本身无关,不能表现。)

21.D(D项“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错误。根据文章倒数第三段“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可知,苏代回到了燕国。)

22.(1)然世言苏秦多异 /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 /夫苏秦起闾阎/ 连六国从亲 /此其智有过人者。

解析: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2分。关键点:“陋”、判断句各1分。

译: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

②3分。关键点:“虑、则、闻”各1分。

译: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③3分。关键点:倒装句(“唯×是×”结构)、“之”、“贪”各1分。

译:骄横的国君只贪图利益,亡国的臣子一定贪婪。

参考译文:

苏秦的弟弟叫苏代,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因反间计而死,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后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就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苏代就去求见燕王哙,打算承

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暗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列举一下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大王却去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

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只贪图眼前利益,亡国的臣子一定贪婪。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可以从天那里接受意旨灭亡齐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

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最后都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们。

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后来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好地对待他。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曾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迫使齐湣王逃离齐国。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得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当时有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由普通百姓起家,终于联络六国合纵相亲,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

六、23.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解析:此题从两方面作答,内容上是与下文的人生做类比,结构上是为下文作铺垫。

24.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

能保持清醒。

解析:首先理解关键词“坚实的自我”“精神的坐标”,再结合本段的中心“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答案即可得出。

25.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解析:要结合全文,充分读懂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

26.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解析:注意“但”的转折,前后是两层意思。

7.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 篇七

2.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行到水穷处。(王维《终南别业》)

李商隐的《无题》中赞美情深意长,至死不渝的忠贞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你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语句填空)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14分)捡来的手机(周广华)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已打电话过来。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建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教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⑧快到家时,儿予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小题1】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4分)④故事情节:()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手机——回忆还手机情景。②儿子的情绪:惊喜——()——心情很好——()。

【小题2】儿子不愿把手机交给学校,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对他的那番评论,我为什么又感到“欣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⑤段对小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请你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课外链接:南京的彭宇在街上扶起摔倒的老人,却惹上官司上身,被一审法院判赔老人损失,让不少人觉得好人难做,那么,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请说说你的想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自卑也是一种力量》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努力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定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到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小题1】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选文③、④、⑤段是从哪些方面论述自卑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第⑥段可以删去吗?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分)

①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③,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其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②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预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④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不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③检校:考察。④才流:指才能品级。

【小题1】 选出“儿以咨母”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以天下事为己任B.策之不以其道C.以手拂之D.卷石底以出【小题2】对文章的内容判断不正确的是(2分)A.许允考察之后,发现所任用的官员都称职,就放心了。B.选文主要通过记言来表现人物形象,寥寥数语,人物形象毕现。C.当初许允被捕,全家号哭,只有其妇自若,一点都不忧虑,这是运用对比,来表现许允妇的镇定和胸有成竹。D.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把许允妇归为“贤媛”篇,这是对其高度的赞美。【小题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勿忧,寻还寻:(2)后徙居墓所徙:(3)若才流及父及:(4)率胸怀与语语: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2分)译:

(2)会反,以状对,卒免。(2分)译:

2.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练习。(16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事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1】 解释加点字(2分)臣本布衣()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小题2】在横线上填充原文句子并翻译。(4分)

【小题3】作者文中强调本来的志趣的作用是什么?(2分)【小题4】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____________的故事,下联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事情。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小题5】请你用简洁的几句话评价一下诸葛亮:(4分)

3.以人为鉴(9分)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ōng)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日:“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zhèn)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选自《史纲评要》)【注释】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⑤薨:公侯死称薨。⑥鉴:镜子。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⑧兴替:兴衰。替,衰落。⑨朕:皇帝自称。【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郑公魏征卒(2)并为书石(3)可正衣冠(4)朕亡一鉴矣

【小题2】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题3】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3分)

1.阅读古诗,回答小题。(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小题1】诗的第一、二分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情态?(2分)【小题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紧扣本诗的写作手法对此作赏析。(3分)

2.阅读下面小诗,说说你的理解(提示:指出修辞,解说句子含义)(4分)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修辞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4分)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小题1】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的心情。(2分)【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B.“泪空流”写出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C.“心在天山”和“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悲沉,感人至深。

4.暮春归故山草堂(4分)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①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②待我归。注释:①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②清阴:清凉的树阴。

【小题1】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现象最能体现故山草堂暮春时的景象。(2分)

【小题2】本诗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幽竹的丰富情感。请结合诗歌后两句,具体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作文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时光的脚步已把你们从懵懂少年引领至青春的门槛。回首往昔,岁月让你们懂得了很多很多:父母之恩,情深似海;严师教诲,永志难忘;挫折面前,自信坚强;成功之时,淡定从容„„岁月让你懂得的也许是一种情感,一个哲理,一种为人处世之道„„这些对生活的领悟可能源于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歌可泣的英雄,亦或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次经历„„

请你以“我真正懂得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

8.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 篇八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论述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下一家 翟奎凤

“天下一家”的观念在中华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一直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中。《论语》中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汉代的政治话语体系中多次用到“天下一家”一词,荀悦《汉纪》中多次说到这句话。北宋张载《西铭》“民我同胞,物我与也”的思想系统展开了中国人“天下一家”的文化理念。在张载的论述中,天地是大父母,人顶天立地,位于天地之中,天地的主宰处是我的心性,充塞宇宙都是我的大身体。天下百姓都是同胞兄弟,万物之间是息息相通的有机体。尊敬年龄大的就像尊敬兄长,慈爱年幼的就像疼爱弟弟那样,要关爱社会上那些独孤、残疾、困苦的弱势群体,要照顾安顿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其实,“天下一家”也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反映了基本的人性,可以说是人的类本质体现。中国的“天下一家”观念是人文的,是仁爱思想的体现。上天有好生之德,宋儒讲仁学,喜欢讲“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万物一体、生生不息,一体生生,这些可以说是“天下一家”观念的哲理表述。西方也有“天下一家”的观念,但与张载父天母地、“民胞物与”的思想不同,西方的“天下一家”有神学背景。

天下一家亲也是一种比兴,其实质是纯粹自然的、完全敞开的、没有虚伪的爱的精神。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都是真挚而深沉的。所以,“天下一家”的实质性精神就是爱。有血缘亲情的爱往往是自然笃实的,但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言,关键还是人与人之间基于人情、人性的爱。

在儒家看来,这就是仁爱的精神。仁爱源于血缘亲情,但是突破、超越了血缘亲情。仁爱的精神可以说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是人性的体现,揭示了社会关系中人与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地自然有机整体生生之义的体现。絮矩之道、将心比心、推已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基于人情、人性的基本做人准则。人与人的关系如此,国与国、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也应如此,彼此需要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今天,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

共同体,成为一个地球村,你好、我好、大家好,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才是王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融利己于利他人之中,为人如此,为国之道也应如此。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他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人类共同命运与福祉的承诺,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神圣使命。马克思主义最终指向就是全人类的自由、和平、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的哲学、类的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传统“天下一家”观念的发展。共同体的完善不仅需要精神大爱、宽广胸怀、崇高境界,而且也需要制度保障,共商、共建、共享不仅需要精神、境界上的修养,而且也呼唤全球治理新秩序和新制度的到来。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1月04日02版)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天下一家”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天下一家”的观念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它在中华大地流传亘久根基雄厚,与民族文化相融。

B.“天下一家”是人的类本质体现。它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它反映了基本的人性。

C.“天下一家”的实质性精神就是爱。天下一家亲实质是纯粹自然的、完全敞开的、没有虚伪的爱的精神。

D.“天下一家”观念的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的建立。其完善不仅需要保障制度,而且需要提升境界。

2.根据原文论证和文中观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天下一家”的观念展开阐述,材料丰富,先后引用孔子、荀悦、张载等人的关于“天下一家”的说法。

B.文中依次从“天下一家”的渊源、人的类本质、爱的精神、全球化等角度,横向展开论证,论证严密,说理充沛。

C.文章最后运用引证法,引用习近平的话证明“天下一家”观念对全球化的发展,提出全球共商、共建、共享的观点。

D.“天下一家”的观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文章说理的终极目标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同

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的一项是()

A.从孔子在《论语》到荀悦在《汉纪》到张载在《西铭》都主张“天下一家”,可知“天下一家”的观念在中华文化中来源悠久。

B.中国的“天下一家”观念是人文的,而西方的“天下一家”有神学背景,可见中西方对“天下一家”的理解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C.有血缘亲情的爱往往是白然笃实的,而人与人之间基于人情人性的爱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故“天下一家”的实质性精神是爱。

D.古代有儒家基于人情人性的基本做人准则的观点,今天有习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可见同一个世界终会实现。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欧阳修)

(二)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

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B.又知音,能度曲 度:谱写 .C.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犹豫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抑本其成败之迹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 是也。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 是也。

C.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 是也。

D.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一叹一问,一退一进,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作者从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层层深入的论述了“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

C.全文语言委婉,气势充沛。疑问句与感叹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D.“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作者把这则材料用于《伶官传序》的“序”中并加上“世言”二字,这表现了他写史的谨严态度。8.请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三、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0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杜甫《蜀相》)(3)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 _____”表明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的心志。

(4)《阿房宫赋》用“ 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10.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运用 _____和 _____手法,平易白然,形象鲜明,描写暮春农村景色,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 _____心境,表达了 _____感情。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远航

(1)“西昌”舰要走了,是最后一次远航。

(2)舰长肖海波下达起航命令时。“西昌”舰悄悄地驶离了海军博物馆的码头,它走得很沉重,似乎满腹心事。在舰桥上的肖海波看了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他朝左前方张望了

一下,整个城市都熟睡了,父亲这时候真的已经睡着了吗?会不会从梦中惊醒?

(3)父亲叫肖远,今年七十多岁了,是“西昌”舰的第一任舰长。三十多年前,国产的“西昌号”驱逐舰刚刚服役下水,就参加了一次海战。激战中一颗炸弹在后甲板爆炸,不知震坏了机舱的哪块部件,引起高压锅炉管道着火和严重泄漏。头顶的一根横梁朝两个水兵砸了下来。肖远冲过去,用身体挡住了。“西昌”舰得救了,肖远在医院躺了三个多月。以后的日子,无论是他担任支队长,还是舰队司令,只要“西昌”舰一起航,肖远受伤的腰部就会隐隐作痛。

(4)昨天上午,在海军博物馆隆重举行了“西昌”舰退役仪式。选定这个日子也是因为肖远,他在舰队医院已经住了一年多了,记不清的化疗和放疗,已经让他铁塔一样的身子虚弱不堪。肖远从救护车上下来时,身穿脱下九年的海军中将军装,一帮医护人员带着各种抢救设备,用轮椅把他推上了甲板。现任舰队司令宣布“西昌”舰退役命令后,肖远缓缓地站立起来,给后任的八位“西昌”舰长点名。而后,他用沙哑的嗓子慢慢地说了起来,讲得很平静,只是详细地讲“西昌”舰年龄、吨位、各个部位的尺寸,以及“西昌”舰执行的每一次任务和受过的伤。这个军舰也要离开博物馆,去执行它最后一次任务。

(5)肖海波已经被任命为新的“西昌”舰舰长,这是国产最新型导弹驱逐舰。新舰已经下水。最后一次试验成功后,就要服役。这个试验就是要验证舰上新型导弹的打击能力,如果仅用一枚导弹能击沉一艘驱逐舰,新“西昌”舰就合格了。而老“西昌”舰就是这次试验的靶舰。肖海波面临的是,他只有亲手击沉老舰,才能驾驶新舰进入人民海军的序列。

(6)肖海波当然知道,过去,老“西昌”舰只要一起航,父亲腰部就会疼,所以担心老“西昌”舰离开博物馆无法瞒住父亲。

(7)“西昌”舰缓缓地沿着海湾航行,除了左边远处海岸边偶尔冒出的点点渔火和航标灯,剩下都是漆黑一片,大海也仿佛睡着了。

(8)肖海波回到舰长室,躺在铺上,刚睡着没几分钟,就莫名其妙惊醒。信号兵报告左侧海岸边山头有信号。

(9)副长说:“是不是睡迷糊了,这个山头上没有信号灯塔。”

(10)肖海波也知道信号兵肯定弄错了,这段航道他太熟悉了,左边山头是„„忽然他身子一激灵,跳了起来,赶紧拿起望远镜朝山顶看去,马上呆住了。

(11)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几个人,父亲肖远坐在轮椅上,正用手电朝军舰发着信号,反复只有两个字:去哪?

(12)父亲果然没有被瞒住,镇痛药能镇住癌症病痛,却无法割断“西昌”舰对他的牵

引。他马上对信号兵说回信:军舰要去远航,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但只走很短很短的时间。

(13)父亲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依然不死心,又问:远航?

(14)肖海波回答:是的。

(15)父亲那边又问:为什么?真是最后一次了吗?

(16)肖海波回答: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

(17)父亲那边停了一会儿,又问:第一次什么时候?

(18)肖海波回答:很快,但是军舰变年轻了,就像您当年第一次见它一样年轻。

(19)父亲好一会儿没有回信,军舰快要驶远了,肖海波命令放慢航速再等待一会儿。终于父亲回信: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

(20)军舰渐渐远去,山上再也没有信号发出,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这时,他在望远镜里惊讶地看到,父亲的眼角闪着亮光。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

(21)一个月后,按照肖远的遗嘱,在我国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西昌”舰上为这位老舰长举行了海葬。

(《解放军文艺》2009年第5期,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11.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2.请说说第(10)段中画线句子“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的含义。(3分)

13.本文使用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是细节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1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肖远的形象特点。(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7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0题4分,21题3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语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纤尘(xiān)蕴藉..B.潺谖.C.央浼.

青枫浦.喟然叹曰.谙熟(ān)东南坼..哂笑.

穷睇眄.

呱呱而泣. 大笔如椽.

D.羽觞(shāng)剽掠..

捣衣砧.

兔起鹘落.

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绵薄 穹顶 节骨眼 皇天厚土 B.希翼 付梓 接茬儿 叨陪鲤对 C.因缘 宛转 捅娄子 轻鸢剪掠 D.岑寂 雪霁 钻空子 清沁肺腑

17.下列各项加点的同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深切缅怀死难同胞,罄竹难书地....谴责日本法西斯。

B.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但读书切不可太咬文..嚼字卖弄学问。..C.江歌案的发生揭示了人性的冷漠,拷问着人的灵魂,反思此事对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有裨益。....D.进入2018年,财政部将加快税制改革步伐,更多税改将落地生效,而那些目无全牛的做....法将彻底摒弃。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该监界值,它将不会坍缩,而且会继续永远膨胀下去。

B.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功落地,其余29个省份也有了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C.通过某些寓言故事,作者用来说明一种道理,但读者却从中可能得到别的认识和 启示。

D.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存在了20多年的手机国内漫游将成为历史。19.“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一句放人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A)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B)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C)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间属于一家的关系。(D)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三国演义》有不少的人物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 8 的“三绝”,即曹操“奸绝”、_____ “义绝”、_____ “智绝”。

请从这三绝中挑选一个就其特点结合事例做简要分析。_____ “义绝”,_____智绝”

分析: _____ 21.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又称生肖纪年法。

2017年春节,张新国先生书写了一条幅,时间落款为“丁酉年”,生肖纪年应是()年。2018年春节张新国先生若又书写一条幅,时间落款,用干支纪年是()年,生肖纪年应是()年。(3分)

六、写作(40分)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倾心付出下,郴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城市变美了,人居环境更好了,市民文明程度提高了。但在迎国检前的2017年9月14日上午,郴州市收到中央文明办“取消郴州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资格”的通知,其中,导致郴州市被“一票否决”取消参评资格的重大安全事故就是王仙岭景区“4-3”重大翻车事故。9月15日,郴州市委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会议通报了郴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情况,会议强调,郴州文明创建工作将绝不动摇,更不放弃。消息公布之后,广大市民热切关注,一时间,网上热议不断。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其完善不仅需要保障制度而且需要提升境界”错,原文为“共同体的完善不仅需要精神大爱、宽广胸怀、崇高境界,而且也需要制度保障”。2.B【解析】“横向展开论证”错,应为:层层深入论证。

3.B【解析】“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错,原文为:“天下一家”也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反映了基本的人性,可以说是人的类本质体现。可见本质相同。4.C【解析】逸豫:安乐。

5.C【解析】均为介词:被。A.语气副词,一定\代同,代庄宗。B.代词,代人\代词,代事。D.„„的原因\用来。

6.D【解析】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7.B【解析】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除例证法外还有对比论证,如“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

8.(1)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尽头,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2)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9.(1)落霞与孤骛齐飞,渔舟唱晚;(2)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0.白描、静动结合;闲适;诗人对生活(或:自然)的热爱之情。11.①结构上,对西吕舰远航一事起到补充作用;

②内容上,介绍肖远的情况及叙述他因保护西吕舰而受伤,对肖远的爱舰情怀起到了解释说明作用。

12.①表面含义:父亲对军舰出海远行羡慕;

②深层含义:人生如舰,轰轰烈烈即好。13.例一:

①身患绝症的父亲用手电筒光作为信号,对儿子的行动和立下战功的老西吕舰表达了揪心的关切;

②此细节用动作真实而细腻地体现了父亲对老舰艇的一往情深,再现了一代军人的情怀。例二:

①西吕舰只要一起航,老舰长受伤的腰部就隐隐作痛;

②此细节带有传奇色彩,将老舰长的生理疾病与西吕舰队军事动作息息相关,体现了人与舰的融合。

14.①爱舰如命。海战中横梁砸下,用身体挡住,舰得救而肖远负伤;在西吕舰的退役仪式上,肖远抱病细讲舰的每个细节;

②浓厚的军人情怀。西吕舰最后一次远航,肖远依然坐在轮椅上给军舰发信号,并且眼角闪泪饱含满腔军人情。

15.D【解析】piao。16.B【解析】希冀。

17.C【解析】A“罄竹难书”意为罪恶很多,用尽竹简也难以写完,不能用于谴责;B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D“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8.B【解析】A关联词不当,“而且”应为“反而”;C缺少主语,去掉“通过”;D前后矛盾,应为“漫游费将成为历史”。

19.A【解析】此句为总句,关键理解“它”的指代对象。20.关羽,孔明或诸葛亮。

分析示例:“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讲一个处于逆境中的英雄,塑造得大义凛然;曹操费尽心机的笼络,以及“过五关斩六将”的果敢之举,更将他排除万难、矢志于义的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21.鸡戊戌狗。

上一篇:初二物理知识点梳理下一篇:关于做好暑期汛期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