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与思考

2024-08-26

现状与思考(9篇)

1.现状与思考 篇一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农村林业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入农村实地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农村林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和智力参考。

关键词:农村;林业;调查与思考

镇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现有成片林近千公顷,绿色长廊几十公里,林木绿化率3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同时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认真开展“把树种上”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扶持了一批林业企业,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快镇林业的发展,本组深入实地进行深入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结合实际,也提出一些策略建议,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

一、林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造林缺乏长远规划

近年来,镇内各类绿化造林主要以道路、河道两侧以及美好乡村工程建设小区绿化为主。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造林绿化依然呈现粗放管理态势,缺乏系统规划,绿化造林远景意识淡薄。往往造成道路、河道、新建小区绿化接近城市标准,而原始的自然村落之中仍然树种杂乱,野草丛生,影响村容村貌。

(二)植树造林空间不足

随着“十一五”期间实施退耕还林和近两年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镇区域内宜林荒地越来越少、造林空间越来越小。有些造林项目在耕地上实施,土地租金高,造林投入大,且往往会被农民破坏,林地面积和林地质量提升难度大。

(三)现有林分质量不高

镇现有林分大多为杨树纯林,部分区域种植刺槐和松树,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生态功能不强,特别是部分林地、退耕还林生长态势不好,急需更新。树种选用方面也有有一定缺陷,大量栽植的杨树品种春季杨絮过多,严重影响交通以及人们身心健康。

(四)林业资源利用不足

近年来,镇大建设带动了周边的园林企业飞速发展,周边三县从事林业苗木生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各企业收获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林业资源的生态优势,不能合理利用。以镇天欣园林公司为例,天欣园林是镇一家以园林苗木生产和绿化工程施工为主的民营企业。园内林地面积广阔,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利用林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导致企业优势得不到体现,园内部分旅游设施长期闲置,无形之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五)植树造林积极性不高

“十一五”期间,全国兴起退耕还林的热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热潮逐渐褪去,农民当初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也逐日递减。观其原因:其一,目前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15元,而土地流转,农民出租土地每亩600元,加上粮食补贴100至200元每亩,农民种粮收入要比种树高很多,自然积极性就降低了;其二,补贴呈现地域化,林业租地补贴政策不同,导致外地企业不愿来镇上投资造林。

二、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创新林业机制,增强林业发展内在动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和林业建设,特别是对林地林木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建立林木资产评估平台,搭建林业投融资平台,畅通林业投融资渠道。重点培育一批社区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合作经营和规模经营。三是逐步扩大和提高生态补偿范围及标准,充分调动 镇村二级保护、造林的积极性,确保资源稳定增长和生态安全。针对租地造林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办法,提升建管成效。

(二)提高造林意识,政府引导投资

一是镇党委政府要提高造林意识,依托森林增长工程和相关政策,把树种上,继承、发扬“林业百佳乡镇”的荣誉。二是党委政府要正确引导企业生产,要以“生态、特优、高效”为核心,结合镇以及企业实际,因地制宜,以特色林果、乡土苗木、优质花卉、休闲林业为重点,推进特色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产业品牌,提高产业效益。三是倡导企业改变原始造林模式,多引进适宜镇生长的优质林木新品种,改变以往粗放、单一的林业经营模式,大力营造林圃、林果两用林、积极培育典型引导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大型片林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途径打造经济、生态结合双赢点。

(三)打好生态林业乡镇牌,做好造林统筹规划

一是做好相关规划,科学确定森林资源增量,同时,巩固原有绿化成果,做好原有道路、河道森林资源的保护、更新工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提供更好生态服务、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方面的作用。二是大力营造村片林。一个村庄或居民小区就是一个小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由于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需要,使部分成片林被砍伐或原有老村庄变迁,从而使原有村庄内多年生乔木和乡土树种受到一定损失。为了营造良好的村内生态环境,应该在改造村庄、小区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做好树木补植工作,实现森林资源动态平衡。补植过程中,应同时做好树种的优选工作,除了栽植传统用材树种外,还应创新栽植观赏性强、生长快、管理粗放、无飞毛、少花粉、能吸尘和吸收有害气体、抗污染的树种,逐步达到远观村庄“白天不见屋,晚上不见光,进村不见阳光”的效果,进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三是美好乡村内造林及绿化。以村为例,新村建成后楼房多、硬化多;村内绿化大树少、小树多,速生树种较少,树种选择不合理,炎热的夏季村民没有遮荫避暑之处。为此,更应花大气力绿化造林。其一,道路两旁和广场周围可以栽植一些高大速生落叶乔木,既能迅速提高遮荫效果,也能提供一定量的木材。其二,在公共绿地内增植常绿树种、观赏树种以及竹子等速生观赏草本植物。三是庭院经济和绿化。广泛发动各家各户在自己门前屋后的空地栽植花草、果树,也可以在墙边栽植攀援植物,以防晒降温。四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亮点旅游业,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规划,把天欣园林、千亩桃园、林场作为旅游景点重点开发,合理利用林业优势,力争将镇打造成省级“绿色生态园林镇”

(四)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可以减少干热风、沙尘暴、调节风速、气温、水分,改良土壤,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生态屏障。林下也可以种粮、种茶、药材、草,发展林下养殖等。使农民认识到发展林业不是“林粮争地”,而是可以大大改观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保护耕地,从而使林木繁茂,减少灾害,实现粮食丰产、畜牧业兴旺、生态优美等。

2.现状与思考 篇二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用电的依赖性迅速增加,有效地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已经不能仅仅从普通的意义上来解释,往往与国家的经济大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已为众人所知,而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保护神,其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自从有了继电保护以来,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导致继电保护在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发生很大的飞跃,随着国际上IEC 61850标准的出现及电子式互感器相关技术的发展,其对保护的未来发展必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继电保护已发展到了微机保护时代,各种技术已相当成熟,在此基础上受IEC 61850技术的影响,继电保护也必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试从设计及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做了几种简单分析。

1 继电保护发展状况

中国的电力系统的发展是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发生形式和内容上的变革,在过去的5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机电式继电保护、晶体管继电保护、集成电路保护和微机继电保护四个历史阶段,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是近三十年来继电保护领域最显著的进展。微机保护具有自检功能,强大的综合逻辑处理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并且具备很强的数字通信能力,这一切都是电磁继电器、晶体管继电器所难以匹敌的。目前,高压线路、低压网络、各种主电气设备都有相应的微机保护装置在系统中运行,并得到广泛应用。到2003年底,220 k V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已占到70.29%,线路的微机化率达到97.6%。实际运行中,微机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保护,一般比平均正常动作率高0.2~0.3个百分点。国产微机保护经过多年的实际运行,依靠先进的原理和技术及良好的工艺已全面超越进口保护。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现在人们已普遍认可了微机保护在电网中无可替代的优势。

2 继电保护发展的思考

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随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科技成果的不断转化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装置结构由零散变集中,体积由大变小,成本由高向低、维护由繁到简。

随着光电互感器的技术日渐成熟,相关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及原有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IEC标准委员会提出了数字化变电站概念,数字化变电站概念的提出,使变电站的各部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数字化变电站明确提出了三层设备的概念即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变化最大的是原来由微机保护设备完成的功能要将控制、模拟量及信号量的采集回路放于过程层,由过程层的电子式互感器与合并单元及智能断路器控制器来完成这一功能。这样导致原来由高集成度的微机保护直接完成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等功能分解成两部分,原来的微机保护(即IEC 61850标准中的间隔层设备)现在只完成保护数据计算、逻辑处理及数据通信等相对较少的功能,而原来的数据采集及断路器的控制等功能从微机保护中分离出来由过程层的设备完成。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迅速推广,这种完成任务的重新划分势必影响原有的微机保护形成的维护、功能配置及现场运行等多方面的格局。那么出于成本及技术方面的考虑,微机保护的设计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究竟如何改变,我们进行如下分析。

2.1 继电保护装置硬件模块化

微机保护是一个集保护逻辑处理、测控、采样、出口控制、信号采集等于一体的装置,通常装置中一般要包含有电源模块(装置、信号采集及控制等的电源)、CPU模块(进行采样、采样数据计算、信号处理及逻辑处理等)、CT/PT交流模块(负责电流电压的变换)、出口模块(负责最终跳合闸出口等功能)及装置箱体。由于保护装置所保护的元件及范围不同,所采集交流量及跳合闸出口的性质及数量不尽相同,导致设计出的不同保护装置的交流采集模块及出口模块有较大的不同,无法做到所有保护装置的交流及出口部分硬件的模块化,而数字化变电站三层结构的提出,使原来由保护装置完成的交流采集功能改由过程层的MU(Merge Unit)与电子式互感器来实现,跳合闸功能由智能操作箱来完成,这样简单来看,保护装置只需包含电源模块(装置电源)、CPU模块(数据计算、通信转换及逻辑处理)及装置箱体,而电源模块及CPU模块在统一的平台情况下大部分装置是标准化的、统一的箱体大小是相同的,只是在于其拥有的功能及应用场合的不同,可能命名有所不同,如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等等,如果不存在命名不同情况下完全可能将全站大部分甚至全站的间隔层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模块化、统一化、标准化,对保护装置的命名如果想有所区别可以对不同的装置的标牌进行分别标识即可,从而达到全站保护设备真正意义上的硬件模块化,统一化及标准化的目标,这样设计既降低了设计成本又简化了全站维护工作量。

2.2 继电保护装置软件元件化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更加成熟可靠,新的设计方法不断出现,特别是对于中低压输变电领域的保护产品,工程需求变化多,传统的微机保护装置面对繁多的工程现场,只能根据工程需求频繁进行程序修改,改造任务量大,且很难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对于现在的保护装置设计往往受研究领域的不同而使每一种保护装置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研究及处理,CPU模块中的保护程序千差万别,无法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大大影响了装置的可靠性,而且在每次新装置设计的时候都要对原有的程序进行重新封装、利用,工作量较大且可靠性验证的工作很多,数字化变电站概念的提出为硬件模块化奠定了基础,如何使软件也达到模块化的目的,这就使我们引入了保护功能元件化处理的思路。

针对目前大部分保护功能的保护原理已经比较成熟,对于每一种保护功能无需经常更改相关程序,鉴于这种情况,将相关保护功能用高级语言进行合理地封装起来形成一个个标准的元件,只开放标准元件的出口及入口,内部的功能处理形成一个个功能统一标准的黑匣子,由众多黑匣子组成众多保护功能元件库[1],当设计的时候只需从元件库中提取相关的已经经过验证的元件按一定关系组装成相应装置,元件的划分程度建议参考IEC 61850标准的模型来进行划分,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与模型相差较大,在互操作的过程中造成各生产厂家间不必要的麻烦和解析,这不仅有利于新产品开发,降低产品开发过程的不确定因素,也增强了装置对不同现场的适应能力,更避免了不同设计者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对不同保护功能的理解程度而造成的不必要中间问题处理过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意义。

2.3 保护功能网络化

随着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产生应运而出合并单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过程层数据的数字化和共享化。过程层的MU及智能操作机构所采集的数据发到网上,使得全站任何一台设备得到相关的数据成为可能。而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共享,这样可极大提高装置或系统性能的价格比,对于继电保护,将通过信息共享,可达到一台装置实现多种保护功能的集成,同时也有利于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优化设计的实现。如母线保护装置不再为采集不同单元的数据而增加单元的采集CT/PT,而只需设计出拥有强大通信网络处理能力的母线单元接收网络中由过程层发送上来的采样数据和开关量信息来计算处理即可,并将处理结果通过GOOSE网络发送至相关处理单元,完成跳闸实现保护切除故障点的功能,这样设计的母线保护装置不再依靠自身采集的数据及跳闸出口来完成保护功能,而是依靠全站母线连接设备的数据及出口硬件来完成母线保护功能[2],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也无需对每一处的零序CT亲自采集数据,而直接从网上接收相关MU的即时数据来进行计算即可,选线试跳功能也很容易实现,装置只需将判断结果发至相应的过程层设备进行试跳即可,这样设计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形成了网络化的保护功能。随着网络化及数字化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充分利用网络化及数字化的成果,达到全站数据有机的、统一的、智能化分析,网络化的保护功能势必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2.4 保护装置功能集成化

随着装置主处理器处理能力的进一步增强、现场应用情况的日益复杂、减少投资、简化设计及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等方面的考虑,许多现场要求设计一台融合众多功能的装置,例如进线保护在完成自身相关功能的前提下完成进线自投功能,分段保护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完成分段开关自投功能以及变压器保护主后备一体化的设计等,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又可以减少不同间隔单元多台装置间的信息交换,避免过多中间环节,降低出错概率。数字化变电站的提出,数字化变电站的维护成为一个较大的问题,由常规电磁继电保护到现在的微机保护,使用单位的保护维护工作量一致在逐步减小,同时维护的难度逐步降低,微机保护的维护只需对相应的板件更换即可完成维修工作,由于数字化变电站中牵涉更多的保护信息配置及各设备间关联关系的逻辑编程,以前微机保护简单更换相应元件及板件的做法,对数字化变电站来说存在诸多问题,使目前的数字化变电站的维护成为大多数使用单位的难题,大多数人员无法有效的维护。而现在保护装置的配置与以前相同,按间隔配置,这样不但间隔层与过程设备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置,而且间隔层设备间,甚至是间隔层与站控层设备间也需要进行合理的信息传递设置与解析,各种设备间形成一个复杂关系网,给数字化变电站的维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在间隔层设备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无法做到有效预留备件,尽管间隔层的保护是按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设计的,但是由于涉及较多的配置及逻辑编程等原因,各间隔层的保护设备无法做到简单互换达到冗余备份的目的,假如提出间隔层保护装置通用化处理,不再明确地划分出进线保护、出线保护、电容器保护,甚至是变压器保护等,装置一般只含电源部分、程序处理部分、通信部分,设计出一个通用的间隔层模块保护,尽可能将线路、变压器、电容器等相关逻辑放于其中,在处理能力容许的情况下处理一个小型变电站的全部数据及逻辑。这样装置备份只需备份一套间隔层的保护即可,这一点相比备份按间隔单元配置的保护装置容易得多,而且对于现场的维护来说可能不必分辨装置的使用安装处、如何配置相关参数及编制相应的逻辑处理程序。如果是考虑网络流量的问题,无法将所有数据全部通过一个网络传输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将保护装置按电压等级或按单元间隔设置,例如对110/10 k V的变电站,将10 k V的出线设计成一台间隔层的保护单元,将110 k V的进线设计成一台间隔层的保护单元,将全站变压器设计成一台间隔层保护单元,由三台间隔层的保护单元来完成全站的保护处理功能,考虑到计量部分与保护部分的要求精度及所用算法的不同,可以将测控部分的装置与保护单元相对应进行设置,这样,对一个不太复杂的小型变电站,我们可以只用三台保护设备来完成全站的保护功能,备份的时候我们只需备份三台间隔层保护设备提前设置好的备件即可,在紧急维修时更换相应的板件即可完成维修工作,而不需要关心其中的设置工作,这未尝不是一种解决方法。

3 结束语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继电保护产品不断发展,IEC 61850标准的发布及新的光电式互感器的应用,使微机保护发生新的变化,本文只是从开发及应用的角度对继电保护产品进行了分析,但IEC 61850标准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在未来几年的开发与应用中必将会出现新的更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黄海悦,缪欣,权宪军,等.基于元件化和可编程逻辑构建的继电保护平台[J].继电器,2006,34(14):11-14HUANG Hai-yue,MIAO Xin,QUAN Xian-jun,et al.Relay protection platform based on elemental and programmable logic[J].Relay,2006,34(14):11-14.

3.城乡教育失衡现状与思考 篇三

一、教育失衡现状

(1)办学条件:不少农村“薄弱校”在办学硬件软件存在着“先天不足”,如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室)欠缺,许多学校仅会议室有多媒体投影设备,而市区许多学校每间教师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甚至配备全国最先进的基于交互式的电子白板教室;不少学校的英语教学还仅靠一台磁带录音机,音量小且经常卡带,而市区许多学校安装了室内播音系统,可分年段进行听力训练和其它广播;理化生实验室及配套用品不足,许多实验和劳技教育只是“纸上谈兵”,而市区学校早在创建省达标校就已配齐配足所需教室和设备;运动场地运动器材较少,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时空几乎没有,而市区有的学校运动会都在塑胶跑道举行。最遗憾的是,除个别学校能得到侨亲和部分厂家的支持,许多学校仅能靠政府划拨的办学经费运转,要丰富开展各项活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市区部分学校资金充裕,还有各种“奖教教学基金”。

(2)师资条件: 尽管现在全市教育和不少学校存在师资饱和,但在一些偏远学校仍师资欠缺,或者出现严重的学科失衡:有的学科教师过度饱和,而个别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甚至无法运转,如我去支教的学校全校英语教师仅3人而历史教师有4人。师资短缺还影响到学校一些活动的开展,如我所支教的学校,举行校运会除校长外,全体教职工都要担任裁判工作,不然人员就不够。师资问题在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尤为突出。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薄弱校”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缺乏发展空间、家庭负担和周边环境负面影响,不少教师仅仅把“教书”当做谋生手段、当做“职业”而不是“事业”。这样,他们单纯来学校上几节课,课一上完就往家里跑往校外走,教研反思交流学习的机会就少了。

(3)学生状态:我支教感受中,最痛心的是发现不少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学校早早对学生按成绩进行分流,早早就造就了一批老师认为“没希望,只要顾着让他长大,不出事就好了”的学生,造就了一批自认为“就是这么着了,父母叫我来上学我就来了,但要不要学、学了什么、学了多少都无所谓”的学生!以上学期的学生必须参加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为例,100多元的费用整整一个多星期才交完,有的是父母认为没必要不给孩子钱,有的是孩子压根不想去。而市区的孩子,一听说要出去社会实践,个个兴奋不已,早早就准备了大包小包的零食。

这才是教育的悲哀!本来,由于城乡差距,乡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竞争就已处于不利的位置。现在,在“各种原因”(包括利益因素)的“推动”下,这种差距更大了!有多少“教育不公”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造成的啊!

二、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缺失也不可忽视

两相比较,同个地区,不同乡镇的孩子,成长的环境、教育的环境已如此残酷,更谈何与大城市的孩子相比?

学校发展:就学校层面而言,随着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许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校、小学,普遍面临着资金困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必备的经费。经费短缺,导致部分学校的创先争优积极性低。

而如果有的校长好不容易争取到资金,又出现了学校长远发展与教师短期利益矛盾的问题。学校要发展,就要建设,就要添置设备;教师们则希望能改善福利,最好是把钱分完,把以前积累的未兑现的奖教奖学早日兑现。这就需要校长要与教师充分沟通,要在学校发展与教师福利之间取得平衡,用学校美好愿景来凝聚师生员工,一起克服短期困难,努力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均衡方法思考

(1)政府层面:探索区域内师资交流互助,如按现在的初中教研片、高中教研片进行师资交流,既可帮助资源共享、又可解决教师支教难题,实现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公平配置;在财政资金支持、教育培训名额、职务评聘名额等进行照顾倾斜;继续探索绩效工资改革,完善职务评聘、绩效考核、岗位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教师准入,完善退出机制;随着市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加教职工福利,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学习部分县市,对教职工的年度福利进行统筹,实行保底福利;在春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组织教育部门领导深入学校,对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毕业班教师进行关心慰问。

(2)学校层面:“丛人拾柴火焰高”,学校领导要建好用好各种公共关系,努力争取所在乡镇、村、企业家、侨亲、校友的关心和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师当中,关心帮助教师的工作、生活,拉近彼此距离,争取教师对办学理念和办学行为的理解和支持,用共同愿景来鼓舞和带领全体教职工前进;学校要抓好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各个环节,可以尝试对剩余学科教师進行培训培训转岗,尽量解决师资不平衡问题。

(3)教师层面: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提高教育质量根本在教师,一代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几代人的成长。教师要通过师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职业成就感,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适应“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要求,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变;要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和意识,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和过硬的本领赢得社会的尊重。

4.导游职业的现状与思考 篇四

2013级旅游英语2班胡月2013110387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地位的提高,旅游业的兴起,导游这个职业也一直是近几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职业,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例如导游宰客行为以及导游的素质问题,还有更加严重的导游诈骗行为等都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因此,加强导游人员的道德建设是引导中国旅游业和导游行业健康积极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字:导游人员,道德问题,对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这一行业也逐步的成为一个国家的热门产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旅游业有关的各种职业也成为炙手可热热的岗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导游这一职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高中毕业生选择旅游专业,也有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成为导游,也有许多人通过自考等拿到导游资格证书带团,正是因为这样,教育水平和道德水平的不同造成了现在许多关于导游职业道德的问题,现如今,导游宰客,强迫购物,私收回扣等事件屡有发生,使人们不得不重视导游这一职业的许多问题。

一、导游职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导游从业人员大部分都能遵循要求和道德要求正规有序的带领游客,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但是由于导游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和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了我国的导游行业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个问题。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旅游业是近几年才逐步兴起的行业,导游人员急需且需求量大,所以导致了导游人员的教育水平并不高,道德素质不高,以至于导游行业发展畸形,导游宰客、强迫购物、私自压缩旅游行程、自私收费以及诈骗行为严重的影响着导游行业的素质以及导游行业的名誉。大部分的导游所持有的导游资格证仅仅是初级导游资格证,而且真正经过高等院校和专业学院培训过的导游较少,部分的导游都是通过自考等方式取得的导游资格认证,因此,高级导游人才稀少,初级导游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导游都是中文导游,外导稀少,尤其是小语种导游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导游行业现状比较混乱,更主要的我国关于导游行业的法律刚刚出台,法律体系和导游行业法律机制都不健全使得导游行业的现状比较散乱,没有规则。

导游人员缺少诚信观念。诚信是一个行业的经营之本,任何一个行业缺少了诚信都不会长久,诚信问题也是目前导游行业勉励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对于一个导游人员来说,诚信对待游客是一个导游必备的道德素质,也是一个导游的基本准则,但是现在,导游私自更改游客行程,与景区商家串通一气强迫游客高价购物,私自降低游客的吃住标准等问题屡见不鲜,每天都有无数的游客投诉导游人员的种种不法行为,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法律来制裁这些行为,使得导游行业的这些问题更加的严重,并且使得导游行业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导游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导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行业宗旨就是给游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使游客满意,但现在的导游服务意识浅薄,服务态度不礼貌。服务不到位,大大降低职业素质,游客对于导游行业的评价不高并降低导游行业的大众好感度,更有的导游因为游客在景点不肯花高价购买商品而出口大骂游客,将游客赶下车,态度极其恶劣。

二、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对于导游行业现在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归为以下几点:一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因为我国的旅游业起步晚但是发展快,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

完善,而且在高利润的诱惑下,许多旅行社和导游都不顾法律的用低价诱惑招揽游客,有的甚至零团费等,正是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了旅游业市场的秩序,也使得游客们的利益受到严重的伤害,而正是因为团费低,所以导游和旅行社会想方设法的在旅游的途中榨取游客钱财,就出现了许多现在人们熟知的导游宰客现象。二是不合理的薪酬制度,由于旅行社的零团费影响了旅行社的收入,而收入减少的这部分只能从导游人员的工资中扣除,导游人员的收入减少,也就造成了导游与景区商家联合逼迫游客购物,导游人员私自收取景区回扣等。三是因为职业道德缺失,我国的导游大概可分为专业导游和非专业导游,专业导游就是指受过专业的导游知识教育,接受过正规的导游职业培训并取得一定的毕业文凭和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而另一类非专业导游就是那些仅仅通过自学书籍而通过初级导游资格认证考试并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的非专业人员。而且即使是经受过正规导游教育的专业人员,在面对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也会丧失职业道德,所以也就造成了现在导游行业的混乱,另一方面,导游是一个高强度劳动的行业,而又因为旅行社缩减导游工资,也就导致了导游服务态度不积极,对待游客态度差等一系列的现象。所以对于这些现象,我国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强化导游人员的道德素质。通过一定的、定期的,甚至强制性的一些道德培训来让导游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纠正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培养行业素质,使导游人员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行业标准,更好的服务于游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工作让导游人员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改革导游人员的薪酬体系。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薪酬是否平等都严重影响着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等,导游行业也不例外,但正是因为导游行业人员没有稳定的基本工资,也没有一定的奖励机制,甚至有时旅行社的压榨而收入更少,所以如果想改善导游行业的混乱现象,应该要求旅行社首先从根本上保证导游的基本收入,同时也要根据导游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游客评价等因素建立奖金制度,这样既能够提高导游人员的积极性,也能够促建导游行业和旅游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加强对导游行业的监管力度。因为我国导游人员人数众多,而且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所以这也为导游人员的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如果想要对导游人员进行管理,就应该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纠正旅游市场的不良风气。然后应该建立旅游投诉,鼓励游客积极投诉不法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建立到导游人员奖励机制。奖励员工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使员工得到尊重,看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在旅游业中,正是缺少这样的奖励机制,才使导游人员工作缺乏动力,常为了个人私利而违反行业道德规范,损害游客权益,对导游人员的激励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主要包括奖金、保险、节日发放福利、为导游人员解决生活问题(如宿舍,食堂等)等,精神激励包括公开表扬,授予模范称号、评选“优秀导游”、提供进修机会等。只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才能激发导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旅游业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

总结:职业道德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行社的效益和旅游业的声誉,是旅游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急需优秀人才,只有全面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素质优良的导游队伍,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5.青少年道德现状与思考 篇五

摘要: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青少年道德现状值得堪忧,全社会应当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应当携起手来加强对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关键词:青少年道德现状思考

近年来,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组织的青少年“道德之星”评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一活动的开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但是,作为青少年的道德规范阵地——学校,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规范青少年行为的责任,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却发现,青少年的道德现状并不容乐观,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出太多的与道德规范相悖的现象,有的甚至到了违法犯罪的程度,因此,关注青少年的道德现状,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青少年道德品质下降的原因

各家庭早期教育的缺乏是造成青少年道德品质下降的首要原因。中华民族是传统的礼仪之邦,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太多的传统美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人都知道,绝大部分青少年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知礼守法,遵章守纪”等的唠叨中长大,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们从孩子时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再加上入学后在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进一步学习,所以那时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初出生的,从小没有受过苦,生长在有吃有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里。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多数身强力壮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挣钱,许多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有的从一两岁就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以及其他监护人一起生活,这样就产生了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对孩子多的是溺爱,少的是恰当的教育引导,加之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方式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所以,少了父母“唠叨”的留守青少年的道德现状不容乐观。

其次,复杂的社会现实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凶杀、色情、暴力、网络游戏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镜头在一些影视节目中屡见不鲜,赌博、网络游戏在青少年身边随处可见,这些现象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讲求吃喝玩乐、贪图享受等不良现象也让青少年养成好逸恶劳等恶习。他们越来越只要求别人给予什么,而不求自己奉献,加上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经济也适当的宽裕,孩子们也变得“富”起来了,这些富起来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更加引人深思。

第三是各种因素制约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法制的不健全,把太多的责任推到学校的身上,让学校不敢管;家长的不理解,把太多的指责指向老师,让老师不愿管;学生的不接受教育,把太多的蛮横丢给老师,让老师不能管。加上我们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法制意识不强,对教育的理解不够,所以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往往把应该耐心细致的教育变成了简单粗暴的体罚,这既伤害了学生,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更给今后学校的教育工作造成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有这样的一个真实的事例,在某中学,一个十分调皮的学生把课堂当成了自由市场,想来就来,相去就去。一次课上,该学生站起来想出教室,被上课教师拦住询问,这个同学狂妄地对老师说:“你敢打我吗?”气极的教师打了他两下,后来这个学生和他的家长竟然向老师索赔。学生的无理和家长的不理解,把老师推向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试想,今后再有这样的事出现老师还会去管这样的学生吗?

二、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首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刻不容缓。学校、家庭、社会都要来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经常性的教育和引导是别的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父母要用伟大的亲情来感化孩子。有的孩子犯错误后,当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的回答让人吃惊:我的父母不爱我了,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可以想象,这种因感受不到家的亲情和温暖而把一切都看“透”了的孩子们,教育起来的难度有多大?孩子的德育教育的第一课便是教他们学会感受爱和学会去爱,也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学会去爱,他们的心灵才会更加充实,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心智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二、全社会要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大家对“孟母三迁”的故事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吧,有些时候,环境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我们教育工作者经常有这样的感叹:我们在学校十年的教育,学生可能到社会上一天就学坏了,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了。有些时候,孩子们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性是从我们做父母那里学来的!这也让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感到十分困难,因为孩子们可以大声地说: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如果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环境得不到净化,只凭学校的教育是很难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人来,除非我们的学生永远不离开学校。

第三、加强学校教育是提高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关键。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教育也是最直接、影响最深远的。所以,学校既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又要充分认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适应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平等的人格,朋友般的教育理念,运用互动的教育方法和生动活跃的教育形式,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一是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等活动,使青少年身心得到解放,心智得到启发,思想受到教育,把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容入到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二是充分借助传统节日、建党纪念日、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青少年的入学、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抓住时机,整合资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引导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三是充分运用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评选“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

生”等活动,选树青少年身边的正面典型事迹;积极宣传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事迹,为青少年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激励青少年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

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我约束,在管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情动人,持之以恒,切忌简单粗暴,一定要理智地对待孩子们的过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培育他们的良知是教育感化的关键。只有我们真正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他们也才会更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

第四,进一步规范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也十分重要。我国现在大多数规范没有一个可具体操作的标准,有的地方又管得过死,限制得较多,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无从着手。

6.我区农村普法工作现状与思考 篇六

XX区是个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近70%,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是我区普法工作的重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区农村普法工作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与中央“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广大农村正处在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成为当前农村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普法工作取得的成效

经过六个五年普法教育,在广大农村,各类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逐步提高,法治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能够做到懂法、守法,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法治宣传的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发放宣传资料,发展到现在的集中学法、网络普法、旁听庭审、法制文艺演出、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法治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群众依法明辨是非的能力显著提高,动辄打人或械斗的情况发生的少了;二是农民群众遇事“找法”的逐渐增多,在涉及经济或民事关系时,能够按照法律要求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发生纠纷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去解决;三是主人翁意识增强了,2

普法以来开展了依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也抓了一批试点村,但总体而言,表现为力度不大,亮点不多,覆盖面不广,工作还不够深入,个别地方依然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书面材料里,贴在大墙上。有些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对“四民主、两公开”的内容了解不深,对“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也知之甚少。在日常工作中,仍然习惯于由村主要干部说了算,有些村民或村民代表履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责不到位,对村委会的决策性工作仅体现在有所参与而已。

三、做好新时期农村普法工作的建议

做不好农村普法工作,就实现不了全民守法。“法律六进”是我区“六五”普法工作的重要载体,其中“法律进乡村”工作的支撑点和辐射面就是广大农民群众,而广大农民群众也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开展农村普法工作,就是要引导农民积极学法、自觉守法、正确用法,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为此,针对农村普法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健全农村普法工作机制。要强化乡镇、村干部对普法工作的认识,让他们理解农民懂法不仅不会给管理带来难度,相反更有利于基层政府和村依法开展工作。要加强普法机制建设,充分调动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认真履行农村普法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普法讲师团和普法骨干深入农村开展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破解农民学法难题,扩大教育覆盖面,消除“死角”和“盲区”。要把农村普法工作列入对乡镇、

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普法教育。要继续发挥“普法宣讲团”、村民法制学校、法制电影等有效载体在农村普法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开展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培训。要搭建服务平台,在农民工聚集地设立流动普法学校,经常性地组织执法人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深入农村、深入工地开展送法活动,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法治宣传效果。

(四)讲求实效,紧密联系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普法。要加强对土地承包、土地确权、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解决好农民群众“有理赢不了官司”的问题;要加强对消费权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懂得如何鉴别产品质量、投诉、打假,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要加强对刑事犯罪、治安管理处罚、禁毒、婚姻家庭、计划生育、未成年人保护、妇女及老年人权益保障、信访、反邪教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农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7.中国剖宫产现状与思考 篇七

1 我国剖宫产的现状

我国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 近二十年来, 持续上升, 多数医院报道大约在40%~60%, 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 使我国众多的孕妇放弃了人类发展史中传统的繁衍后代的途径, 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上海市报道, 1978~1987年的剖宫产率为15.55%, 1988~1997年为29.39%, 20年间产妇死亡430例, 剖宫产产妇死亡占全部死亡产妇的34.88%, 剖宫产产妇的死亡率为24.05/10万, 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的12.28/10万的死亡率, 剖宫产率大于30.00%时, 剖宫产产妇死亡相对危险性上升[1]。北京妇产医院报道, 在上世纪60~70年代剖宫产率为2%~5%, 维持较低的水平;80年代达20%, 剖宫产率明显增加;90年代高达40%以上。剖宫产适应证中社会因素上世纪70年代为1.4%, 到90年代上升到10.7%[2]。南方7省市剖宫产率调查显示, 1991~2000年10年间由1991年的18.1%上升至2000年的34.7%, 其中以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江苏上升最为明显, 分别为45.6%、43.2%, 个别医院达67.5%[3]。我国嘉兴和奉化两地报道的资料显示剖宫产率近60%, 其中孕妇要求的剖宫产 (cesarean delivery on maternal request, CDMR) , 从1994年的0.8%上升至2006年的20%, 如果忽略CDMR这一因素, 则该地区的剖宫产率为40%左右[4]。而美国2005年剖宫产率为30.2%, CDMR仅占2.5%。段成钢等[5]对分娩后42天内的300例妇女进行调查显示, 在上海市妇产科医院分娩妇女的剖宫产率为57.4%;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 在怀孕早期和中期, 主要受孕妇和亲戚朋友因素影响;而住院分娩期主要受医生的建议和周围孕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影响。WHO对亚洲的母儿健康调查显示, 我国的剖宫产率高达46.2%, 其中无指征的剖宫产占11.7%, 成为世界之最[6]。

剖宫产率急速上升,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浪费了极大的卫生资源。作为当代的医务工作者, 有责任确保中华民族健康的延续、儿童健康成长。由于目前尚缺少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只能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 探讨剖宫产分娩对母儿的影响, 以期客观、全面地评价剖宫产的利弊, 规范剖宫产手术指征, 正确指导孕妇安全顺利分娩。

2 剖宫产的安全性

2.1 剖宫产对围生儿的影响

剖宫产分娩对母儿就一定安全吗?北京妇产医院报道, 剖宫产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表明, 1980~1984年平均剖宫产率为19.15%, 1985~1988年平均为25.14%;此期间围生儿病死率从17.19‰下降到13.16‰;1989~1992年剖宫产率上升到35.15%, 围生儿病死率仍在13‰左右, 说明剖宫产不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唯一措施, 过高的剖宫产率甚至还可使围生儿病死率上升。剖宫产增加到一定水平 (20%~30%) , 围生儿病死率确有明显降低, 但剖宫产率继续增加 (40%~50%) 并未继续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可能还会增加围生儿病死率, 同时还可导致医源性早产、新生儿损伤、新生儿湿肺及肺透明膜病和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增加, 以及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低下等。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显然不是单靠剖宫产能解决的, 应加强对高危妊娠的预防、治疗, 健全保健体系, 完善产科与儿科救治体系, 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实施, 尤其是完善新生儿医学的管理。

2.2 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

剖宫产可导致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若处理不及时可出现急性胎儿窘迫, 同时对母亲的生命安全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剖宫产可使产妇失血量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 主要是子宫切口出血及血管破裂出血、子宫腔表面局部出血、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等原因的几率增加;膀胱损伤和输尿管损伤也屡见不鲜;羊水栓塞的几率也增加3~5倍;产褥期感染和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增加;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增加;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几率增加。另外,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除发生率为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的23倍。剖宫产还可增加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和盆腔炎的患病风险。说明剖宫产虽然是解决难产、缩短产程的最佳方式, 但由于产科医疗机构施术条件、手术技术、剖宫产自身的缺陷以及个体差异等原因, 对母亲健康造成诸多长期影响, 应引起产科医生和全社会的关注。

3 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3.1 适应证的扩大

在上世纪80年代前臀位和双胎并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只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才考虑剖宫产, 如臀位考虑胎儿偏大, 后出头困难时, 双胎第一胎臀位, 第二胎为头位, 考虑两胎头可能发生交锁时, 方可选择剖宫产。而目前由于家庭和社会对母儿安全完美性的期望和社会大环境对医师的不利影响, 以及因担心医疗纠纷的发生, 家庭和医师不愿承担风险, 从而导致医患的意愿一拍即合, 而选择剖宫产。随工作压力的增大和追求事业的意愿增高, 导致晚婚晚育, 使高龄初产的比例明显增加。生殖医学的迅猛发展与成熟, 导致“试管婴儿”的比例上升。不论是高龄初产还是试管婴儿的孕妇, 共同意愿是胎儿来之不易, 就出现了“珍贵儿”的概念, 孕妇和家庭为了胎儿的安全而首选剖宫产。

3.2 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剖宫产术式的改进和技术的熟练, 使损伤及出血大幅度降低;麻醉技术的成熟时间短而快、痛苦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腹部切口愈合快, 外表美观, 产妇术后不适感明显减少, 被更多的孕妇及其家属所接受。产前胎儿监测手段的进步 (如胎心电子监护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等) , 可以随时了解胎儿的安危状态, 如胎儿窘迫、脐带绕颈、羊水和脐血流异常等, 使医生能及早发现异常情况选择剖宫产。由于胎心监护的普及, 使胎儿窘迫存在过度诊断的现象, 虽然胎心监护有一定的假阳性, 但是医生往往宁可信其有, 也不愿冒风险。

3.3 社会因素

目前剖宫产指征已不是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 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医生的行医模式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对妊娠分娩的要求, 由保证母婴安全转为在确保母亲安全的前提下, 优先考虑孩子的“质量”。产妇为了胎儿的质量不惜牺牲自己或人为选择出生日期和时辰而要求剖宫产, 这种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占相当大的比例。应提倡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阴道分娩, 向孕产妇及其家属和全社会大力宣传阴道分娩的优点, 争取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提高阴道助产水平, 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儿安全。

3.4 医生方面

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复杂, 过程千变万化, 很难保证分娩的顺利与安全, 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 提倡阴道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使医师左右为难, 对于要求手术者费尽心机劝其阴道试产, 一旦成功, 分娩者自然欢天喜地;一旦失败, 家属对医生则是怨声载道, 从而产生了医患矛盾及各种医疗纠纷。随着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给医生带来困扰, 医院、社会和家庭不分担责任, 使产科医生不得不对孕妇及其家属的要求采取妥协态度。部分产科医生及助产士为避免承担阴道分娩风险和医疗纠纷, 也愿意选择剖宫产, 这与产妇的意愿不谋而合。目前前次剖宫产再妊娠的瘢痕子宫, 是困扰产科医生的棘手问题。若第1胎剖宫产分娩, 会给第2胎阴道试产带来诸多的限制, 如缩宫素引产相对禁忌, 潜在子宫破裂危险等。很多孕妇惧怕发生子宫破裂或试产失败而要求再次剖宫产术。所以如何提高剖宫产后瘢痕子宫的阴道分娩率, 也是摆在产科医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4 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思考

如何才能降低剖宫产率?特别是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的比例势在必行。目前认为:①加强和完善健康教育, 制定健康教育的新内容、新方式和新途径, 使产前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全民对分娩的正确认识, 树立阴道分娩的信心, 争取家属的支持, 促进阴道分娩。②争取社会和媒体支持和理解, 宣传剖宫产的适应证、并发症及阴道分娩的优点。对产妇及其家属因社会因素而要求剖宫产者尽量说服。科学地认识剖宫产和过度医疗干预对母亲和婴儿健康的危害, 从妇女和儿童健康的长远利益出发选择分娩方式, 避免人为扩大剖宫产指征, 减少孕妇及其家属要求的不合理剖宫产。③对于医生,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目前产科状态, 综合分析目前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从产科因素、社会因素、医源性因素和人性化角度, 规范剖宫产的指征和产妇处理指南, 制定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指南和临床路径, 提高产科医生, 特别是年轻医生、助产士的阴道助产技术, 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产科质量, 确保医疗安全, 最终使剖宫产率在目前的基础上降低30%~40%。④开展导乐分娩, 分娩镇痛等人性化服务。消除产妇恐惧和疼痛, 树立阴道分娩的信心, 提高阴道分娩率。⑤行政部门参与, 结合医疗体制改革, 为产科医生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 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朱丽萍, 周冰华, 秦敏, 等.上海市20年剖宫产产妇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35 (3) :153-156.

[2]郑平, 黄醒华, 王淑珍.35年剖宫产率及适应证的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31 (3) :142-145.

[3]李娟清, 石一复.七省市剖宫产率调查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6, 9 (5) :307-309.

[4]Jun Zhang, Yinghui Liu, Susan Meikle, et al.Cesarean delivery on maternal request in southeast China[J].Obstet GynecoL, 2008, 111 (5) :1077-1082.

[5]段成钢, 章宇, 吴擢春.上海剖宫产率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3) :378-380.

8.蒋鹏:关于回忆与现状的思考 篇八

1976年生于中国四川成都

1995-1999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现居成都

参展情况

2006年 四川新作展 (四川美术馆)

2006年 四川第三届青年美展(四川美术馆)

2007年 《中国感觉 成都新艺术 》北美巡展(加拿大阿尔伯特美术馆等)

2007年 《视觉遭遇 绘画第一回展 》(中国美术馆)

2007年 挪威2007——新中国新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展(挪威奥斯陆)

2007年 中国油画新新力量2007年展(世纪翰墨画廊、广州美术馆)

2008年 成都春季沙龙展(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

2008年 向向前——蒋鹏、张之鹤、卢海娜油画作品展(世纪翰墨画廊)

2008年 艺术成都 魅力之都——四川当代油画邀请展(上艺行画廊)

2008年 未来天空——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今日美术馆)

童年:现状的源头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独属于他们的童年记忆。这些记忆,也许连自己都很少想起,但只要有一个媒介,一个种子,这些记忆就会迅速浮现,让人会心一笑,甚而热泪盈眶。70一代的童年都很相似,在幼儿园唱“东方红,太阳升”;在爱国卫生运动中消灭一切“害虫”;接受“三防教育”,演习紧急逃生;在少林寺的主题曲中幻想自己成为武术高手⋯⋯70一代的童年并不复杂,他们在父母的宠爱呵护下,社会的标准化教育下,有着单纯美好的童年。就像蒋鹏说的:“童年,是我记忆中那最舒缓、最清淡、最丰富,泛着微微红光的那段时光。”

然而可能是社会的发展太过迅速,在标准化教育下长大的70一代还来不及适应,社会已经变得完全不是他们记忆中那个样子了。他们还像是那个戴着红领巾满脑袋武功秘籍的孩子,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得不开始承担社会与家庭的责任,不得不面对太多的诱惑与欲望,他们不再有时间去想起那些平静美好的时光。很多人就这样迅速而无奈地长大了。

回忆:思考的开始

然而蒋鹏并不甘心,童年是艺术家宝贵的财富,蒋鹏想要珍藏这些财富。他拿起画笔,用自己独特的才华记录下了记忆中的那些场景。蒋鹏最早开始画的,便是自己童年时代印象最深刻的东西——《消灭一切害虫》、《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锻炼身体 保卫祖国》等系列组画就这样诞生了。

在《消灭一切害虫》系列中,总是有一个红脸蛋的孩子,戴着红领巾,用各式各样的武器和害虫做着“你死我活”的斗争。那个红脸蛋的孩子,想必就是蒋鹏记忆中那个“泛着微微红光的时光”的缩影吧。虫子在70一代孩子的童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那个时代的宣传中,害虫被消灭理所当然,所以单纯的孩子们在这种与害虫的斗争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连玩乐都充满了斗争的烙印。虫子是孩子们的玩具,也是他们眼中的“假想敌”。它们承载着孩子们的政治自觉,被赋予了“敌人”的意义。看看蒋鹏画中那些巨大的虫子吧!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你怎样也无法把它们消灭干净,而它们却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在这里,似乎不是害虫被消灭了,而是孩子们和害虫在这场斗争中都付出了太多精力,谁也没有赢得胜利。但人在成熟后,往往会明白我们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好与坏”、“胜与败”、“得与失”、“你死我活”这么简简单单的二元对称。这里面有更多更复杂的东西。孩子们长大了,想起这些童年往事,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蒋鹏描绘这些童年的活动,恰恰是为了反思,我们做过的那些事真的都是正确的吗?我们的想法是不是过于单纯了呢?蒋鹏以90年代的眼光去回顾这些童年往事,将回忆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呈现在观者眼前,有一种复杂的意味。

《锻炼身体 保卫祖国》系列的主角同样是红脸蛋的孩子,他们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脸上带着神圣感,努力为 “保卫祖国”刻苦训练着。

关联:成长的印记

生活,每一次的回头,除了一段一段地去回忆,人们别无选择。也许回忆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然而矛盾焦虑挣扎的生活中,有些回忆一阵风就能吹散,那些多年以后还能回忆起的,多么弥足珍贵!遗失的不代表消失,每个人的性格和行为都与他的童年以及他的经历密不可分。也许我们不记得一些事了,但这些事却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在完成了最初几个系列之后,蒋鹏开始着眼于回忆和现状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蒋鹏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这个阶段产生了《铁头功》、《超级铁砂掌》、《刺头》、《少林梦》等作品,里面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童年记忆和政治味道,然而又和当下的各种社会现象密切相关,让人在会心一笑之后,禁不住深深思考。

蒋鹏喜欢思考,当他看见环境污染,他会开始一种有趣的思考:“这些破坏环境的人有着怎样的童年呢?也许当年他们也是武术迷,幻想自己有绝世武功,可以开山劈石、削铁如泥,所以现在他们长大了,就可以利用各种机器去从事这种破坏工作了。”这样的思考下,《超级铁砂掌》就诞生了。而面对城市随处可见的“拆”字,蒋鹏想象,那一定是个从小学习成绩很好受老师宠爱的大队长,业余时间还喜欢练练书法,当他长大了真正拥有了书写权,就开始在城市各处的墙上留下“拆”字的大作。《练书法》记录了蒋鹏的这段思考。

这些是蒋鹏对社会的观察与反讽,融入了艺术家个人的理解,而观者在这些画前,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感悟。

当下:现状的思考

在完成了这些对童年记忆的回顾后,蒋鹏开始更注重当下,着眼于眼前的社会,也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对人类欲望的隐喻。在最新的一些作品中,画的主角已经从孩子和虫扩展到更多的成人、动物,具有魔幻主义色彩的几何体等也成为蒋鹏表达内心世界的新工具。画面不再是传统的方方正正,而是采用了圆形、菱形等新形式,画中的主体也被放大到不能看见全貌。看见这些画,给人一种奇怪的像在透过窗户窥探别人内心世界的感觉,让观者有一种隐隐的紧张和窃喜。虫子依然会悄无声息地爬到画的某个角落,然而却不再被主角关注,而是像一种欲望悄悄侵蚀着人的内心。

这些画依然沿用了他一贯的饱满明亮的色彩,卡通式的表现手法,却明显更成人化,更有深意了。红脸蛋的小孩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思想变得复杂,也有了很多欲望。在《欲望果》中,蚂蚁沿着甜蜜的果皮盲目地向前走,来不及抬头看看前方,最终只能在欲望的追寻中走向死亡的终点。蒋鹏说:“我们和虫子是一样的生命。就像欲望果上的蚂蚁,沿着欲望,走向终点。生于欲望死于欲望。”也许身在此山中的我们永远不能无欲无求,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它的存在并做出自己的选择。

作为70一代的艺术家,蒋鹏看起来还很年轻。但这种年轻不同于80后艺术家的张扬个性,在蒋鹏身上,更多的是谦和,热情。用他本人的话说:“个性已经磨平了。”但如果你仔细看蒋鹏的画,就会豁然发现他的个性不是磨平了,而是都释放在画中了。很多人麻木地活着,或许活的很快乐,而蒋鹏说:“我的痛苦在于不会麻醉自己。”也许痛苦是思考带来的,但我们需要冷静的艺术家。

9.崇明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篇九

崇明县统计局2011-06-16

崇明地处上海远郊,是上海农业土地资源最多、分布最集中、农业生态环境优佳的地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崇明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现价总产值52.8亿元,比上年增4.4%,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8.4%。其中:全年粮食总产在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

5.9%的情况下实现325786吨,比上年减4.5%,单季稻总产为200557吨,比上年减2.9%,油菜籽实现总产5987吨,比上年减26.6%,蔬菜总产达到953825吨,比上年增0.8%,种植业产值增6.6%;林业中水果产量148847吨,比上年减22.7%,当年新增造林面积5000亩,比上年减48.6%,林业产值减27.1%;畜牧业中生猪出栏273058头,比上年减

6.2%,白山羊出栏244745头,比上年增1.5%,家禽出栏429万羽,比上年减1.4%,鲜蛋产量9863吨,比上年下降14.0%,鲜奶产量19081吨,比上年增16.9%,牧业产值增

2.2%;海水产品和内陆水域水产品总量达63150吨,比上年减8.9%,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不断更新,河蟹养殖面积920000亩,其中岛外河蟹面积840000亩,成蟹产量9632吨,比上年减1.4%,渔业产值增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2.0%。

(二)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资生产价格变动平稳2010年粮食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小麦收购价格比上年增13.3%;油菜籽收购价格比上年下降了10.0%;粳谷收购价格比上年增29.9%;蔬菜价格较上年有所上升,特别是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特色蔬菜价格升幅明显,全年蔬菜平均价格1579元/吨,比上年增3.4%;林业生产中柑桔价格比上年减29.7%;生猪生产价格基本持平;禽蛋价格增19.5%;牛奶价格今年比上年增2.0%;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名特优水产品价格上扬较快;主要农资生产价格有所下降,主要农药品种价格比较平稳;商品有机肥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农膜价格较上年略有下降。

(三)特色种养标准化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已经建成设施良田30万亩,设施菜地4.5万亩。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0吨,使用面积达到4.5万亩次,商品有机肥3.8万吨。推广水稻机秧面积12万亩。完成规模化、标准化经济林建设任务3500亩、公益林基础设施9500亩及5000亩低效林改造项目。完成四旁林植树47.8万多株,庭院绿化植树62.6万株。另外还实施了《设施葡萄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崇明

白山羊的保护技术应用》等8项市级科技兴农攻关的推广项目。启动了崇明水仙、崇明白山羊、崇明特色蔬菜(金瓜、薯芋类、白扁豆)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四)农业专业化、组织化程度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县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现有84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粮食类267个、果蔬类262个、水产类178个,其他类140个(畜牧52个、花卉苗木16个、农机服务18个、农家乐54个),种植面积达到31.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6万亩,带动农户高达73555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25.1%。

(五)生态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呈现活力近年来,前卫村、瀛东村、绿港村等农家乐式农业旅游发展迅速。2010年,我县农业旅游共接待游客达82.9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55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6.8%和115.9%。崇启大桥即将开通,届时沪崇苏大通道将全线贯通,生态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必将成为崇明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二、崇明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利机遇

(一)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我县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粮食补贴资金管理,调整完善种粮直补、农业保险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补贴、市级农业园区贴息等政策,加大对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生产量大的专业合作社政策倾斜力度。2010年,全县财政投入“三农”资金233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县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2010年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看,农业生产投入资金为91775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39.3%,比上年增长56.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92588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39.7%,比上年减少11.9%;改善民生方面投入资金48936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21.0%,比上年增长2.4%。

(三)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积极开展。近年来,我县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到2010年末,全县有培育科技示范乡镇、示范基地34个,科技示范户1237个,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辐射带动2万多农户。近年来,全县共完成了1600名涉及粮食、蔬菜、水产、畜牧、果树等五大专业十个专题的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40名涉及稻蟹共生、成蟹养殖、小南瓜种植、草莓种植、林地鸡养殖、大棚蔬菜等六个特色专业实用技术培训;14703人次安全生产科普及引导

性培训;200名培训任务转移农民培训;62名蔬菜园艺工职业技能培训;1564名骨干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335名县、镇、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职业技能培训;635名千村万户信息化职业技能培训和2000名村民的农村环保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农民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2010年,我县制定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对蔬菜种植散户安全使用农药管理工作的意见。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完善农药使用联户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安全用药技术指导,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到目前为止,全县有4只农产品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17只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23只农产品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 只农产品取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了散养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的集中免疫工作,加强了对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做到了从源头上防控疫情的发生。

(五)农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加大种植绿肥农业补贴的力度,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已完成绿肥种植12.5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2.4万吨,测土配方肥6800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5吨左右,另外还实施油菜、二麦等三夏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养殖污染治理方面也有突破,制定出台规模化畜牧场沼气项目建设实施意见,建造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场内人工湿地等。

新的挑战

(一)外来涉农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从业技能较差。目前,在我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外来从业人员近万人,主要从事粮食、蔬菜生产,其中有从业技能的不足20%。这支外来经营队伍综合技术素质偏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外来承包户流动性较强,短期行为突出,对土地采取掠夺性经营,易使土地质量迅速下降;二是外来承包户对农产品安全意识不高,不太愿意接受农技部门的指导,往往自行采购使用高效、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给农产品食用安全带来隐患。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几年,我县十分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尚需解决的诸多问题。一是资金投入力度偏低,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尽管上级有关部门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但崇明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75万亩,总人口有70.4万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与其他区县相比,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目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发

展项目、缺少可行性论证,从而导致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遍地开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修建路、桥)与上海“新农村建设”中“三个”集中理念大相径庭。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仍需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仍不够健全,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尚不完善。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数量庞大,管理、指导、服务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而目前仅依靠县农委一个部门管理,乡镇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服务,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另据有关部门反映,有20%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工商注册后,没有实质性运作。二是经营规模偏小,整体实力不强。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自我积累能力差,整体实力弱,上规模、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不多,无法有效组织生产经营和规避风险,弱化了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合作社社员年龄较大、学历较低,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较差。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农产品产业规模化程度看,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水平较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多;畜禽、蔬菜、水果等产品规模化水平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少。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难以满足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有薄弱环节。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无公害行动计划,坚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监管体系建设,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特殊阶段,种植业生产经营小而分散,养殖业散养户比重高,农产品产加销环节多,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实施监管的难度很大。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等正处于发展初期,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对蔬菜种植散户安全使用农药的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受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县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地区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化肥、农药用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畜禽粪便污染等问题长期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三、崇明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抓住上海后世博效应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契机,以做精、做优、做强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以组织实施《上海推进农业“三个高水平”发展纲要及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结合崇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带动作用,强化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提高产业化组织的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设施化程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品牌农产品认证工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补贴机制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推进设施粮田与设施菜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牧养殖场与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全面启动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提升农业装备水平,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时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提升农村基层政权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继续完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制定重点农业项目投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种养结合和农作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改善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建设水稻、绿叶蔬菜、西甜瓜、河蟹四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逐步建立适应本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国家与社会组织并存的多层次、多成分、多功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以此为载体,大力推进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共同发展长效机制。以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县项目”,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推广,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机制,切实做到农业科技入户。

(四)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加强技能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人才培养和开发,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一是要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农民培训的基本思路。依托历年培训基础,努力实现“过程型培训”向“战略型培养”转变,从“行政型管理”向“品牌型建设”转变。二是要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基地、粮食丰产示范基地、蔬菜供应基地为重点,把创业农民培训、合作社干部轮训、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和新生农民培训作

为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我县农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发培训专业,实施“针对性”培训,努力探索有崇明特色的农民培训长效管理机制。

上一篇:石油分公司安全生产月总结下一篇: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