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学心得

2024-10-11

高三生物教学心得(精选8篇)

1.高三生物教学心得 篇一

高三化学教学心得(精选多篇)

2、知识复习中,如何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3、例题、习题的选择讲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

4、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5、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6、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一下;

7、综合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高考总分至关重要,建议从十二月开始每周能给综合科目排一次大练习。

本人在本学期能够坚持自学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的教育思想;能够学习有关新课改的书籍,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能够学习有关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书籍,以提高自己适应新教研活动方式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写学习心得,坚持做学习笔记,使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本学期我带高

三、两个班的化学课,在这一学期中,我尝试着采取多种办法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首先我引导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把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把高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子目标,这样让同学们对化学知识有了系统的轮廓;然后针对某个部分的知识及其产生的问题找出分析对策。例如对有机化学

部分,多数同学认为所很难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某些没有见过的物质的化学式感到陌生,从而产生了畏难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得出解决有机化学的口诀:有机化学并不难,连接方式是关键,看清哪个键断裂,明白谁跟谁相连。这样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劲头更大了,而且花费在化学学习上的时间更短了,对化学更有信心了。并且通过两次省质检和两次市质检的测试,学生的化学成绩在理综中每次都是最高的。

本学期虽然化学教学效率有了提高,但是在化学教学中还是存在着满堂灌的教学行为,每次看书后都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可是课堂上却总放心不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只在5月下旬我的一次公开课上,我采取了“在学中教”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自己分析例题,然后根据自己对例题的分析得出的方法去解决一个化学问题。当我在课堂上看着同学们认真分析总结的神情,我才发现自己错了,一直以来已经习惯了自己站在将台上给同学们讲课,给同学们分析、总结,然后让他们去解决习题,可是那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学生听课时一听就会,做题时一做就错的现象;那时还为这种现象找借口说是我们的学生课后没有复习巩固的结果,现在看来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出现了问题,这应该成为我教学的教训,应该是我开始改变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时候了。所以本学期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自己的缺点,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提高了自己的认识。

总之学无止境,教学中总会有我们没有遇到过的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我的快乐。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

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一直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处理好一下几组关系.一,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二,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

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三,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

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努力出色地完成任务.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在这一学期来高三化学备课组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

首先,备课组努力研究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

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备课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开学初备课组在上届备课组长的引领下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同时,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

其次,注重抓纲务本,摆正关系。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备课组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再次,备课组一直多思善想,努力从提高能力着手。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长郡班与提高班所做题目有所不同。

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素质。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

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针对这些,备课组在学生身上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做工作:1.正确对待考试。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本学期化学科组的工作重点是: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加大对xx年高考备考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使备考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高考再创新辉煌。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规范和健全教学常规管理为基本保障,认真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

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我们化学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力争在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和教学水平上取得好效果。

高三化学复习策略初探

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检测题较少,单一识记题较少,基本实验内容的题较少。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思想。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通过复习使自己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

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自己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如何进行有效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自己掌握中学化学双基的同时,提高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自学等诸多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一、阅读教材,形成体系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本上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势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化学平衡一章,要知道这一章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部分之一,它用动态的观点揭示了可逆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动态和平衡,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加以归纳。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可通过不同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串联起来,又如,“分子结构”中易混淆的概念较多,可建立相关概念系统,进行概念同化。基本概念的网络化有利于有效储存,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迅速将知识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重视基础,凸显重点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

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一些内容如磷酸式盐和碱的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涉及量的关系的一类离子反应,硝酸盐的分解产物,过氧化纳与某些混和气体反应后,气体体积变化方面的内容,要少花精力,不要任意拓展,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占了很大比例,涉及两大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又和实验、计算密切相关。要注重各章节的联系,加强理论的学习和指导。重视基础不等于面面俱,如高一化学第一章《卤素》,重点应是第一节“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学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需注意

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在共性

中把握元素性质的特性,就“碘与淀粉变蓝”这一小知识点而言,有些学生只会死记结论不会理解,可以根据如下典型题目,必要时结合实验进行突破。

下列物质不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a、kcl溶液b、碘酒c、氯水d、溴蒸气

要回答该题必须掌握:①遇淀粉变蓝的是碘单质而非碘离子,②碘酒是碘单质溶解在酒精中所形成的溶液,其中有大量的碘分子存在,③卤素单质cl2,br2有氧化性,i-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碘分子。

可以看出,此题不难,也不大,但牵涉的知识面广。另外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知识。根据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特点来分析有机物的性质和相互衍变关系,通过物质的性质去理解物质的制法和用途,只有全面抓住这一系列内容,近年高考中出现的有机信息题、合成题才能迎刃而解。因此,复习时必须全面地理解基础,并要善于抓住重点。

三、把握热点、注重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

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近几年高考题型相对稳定,热点内容往往涉及到:与na有关题;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队;热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热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混合液ph值的计算;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勒沙特列原理;有机新信息题;阿伏加德罗定理及其推论;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四种晶体的有关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平衡理论;中和滴定原理;三池的原理;胶体的知识;常见元

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等主干知识。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针对性练习。

在迎考前通过典型例题、类比题、拓展题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注重解题思想的指导和解题模型的建立。如守恒思想、端点法、十字交叉法等模型。另外,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要引导学生用化学的原理思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自我强化,加强反思

高考测试学生的能力和能力品质包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学生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进行信息反馈。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针对性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模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120分钟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

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老师对试题错误的分析与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历年高考、历届学生的共同错误,如:思维的变通性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做题的规范化差;信息的处理和把握能力低;实验能力差等。

总之,高三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须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注重方法训练等环节上下功夫,在复习中作到有的放矢,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策略性也显得非常重要。

2014年高三化学教学总结

莫毅娟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班、高三班的化学教学,根据一年以来的高考备考,我总结如下:

1、以长远的目光看三年,高考备

考应该从高一开始规划,以3年为一个轮回。要打好学生的基础,必须从高一开始,高一的教学重抓高考中常常考的知识点,平时练习或试卷中,让高一学生见识高考题或高考改编题,以便让学生心中对高考有所了解。

2、高三复习应该从高二第二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开始。曾记得高二下学期最后一个月,我们已经把高二选修5《有机化学》上完,但东莞教育局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和选修5《有机化学》。为了学生考好期末考试,我们用2周时间来复习高二上学期学过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时间匆忙,加上学生已经一个学期没有复习这本书了,可以想象学生复习的效果如何,这样导致了我们既没有把刚学完《有机化学》复习好,同时也草草复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如果当时我们明智的用1个月进行《有机化学》的复习和提升的话,相应高三每次的周测和月考我们都有意识的出高考题型有机

题,这将为高考有机题特别是30题大题做好长达一年的充分复习时间,这也将为我们高三总复习《有机化学》专题复习赢回时间和效果,绝对有利于提高学生平均分。

3、把握好选择题复习难道,以免浪费复习时间和误导学生。根据2014年-2014年广东省理综高考卷化学选择题,6道单选题和2道双选题,分值共36分,难道不大,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对5-6题,好的学生可以全对。选择题主要存在的难度是双选题,学生答对率还不够理想。为此,高考备考复习中,根据2014年-2014年广东省各市的模拟题,有必要对8道选择题知识点进行专题式的强化训练,同

时再通过周二的选择题测试和周日的全卷测试进一步强化和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

4、大题是我们学生的弱项,依据高考4道大题的知识点分布,计划好3轮的大题复习。第一轮基础复习;第二

轮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复习。根据大题难度,我们学校的学生比较容易拿到分数的是30题、31题,难拿分的是32、33题。为此,重点复习和训练学生大题是非常有必要的,熟能生巧,多做题,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5、抓临界生,提高班级平均分。对于我们学校而异,优生相对而言是很少的,要提高平均分,主要靠2b和3a的学生,为此,我扩大临界生的面,对成绩位于班名前30位学生进行临界生套题测试,利用晚修前18:00-18:50强化训练套题,测试完后及时批阅学生的测试卷,重点对2b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个人辅导,随着测试次数增加,我发现学生答题速度和答题得分都有普遍提高,使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这样使整个班级的高分和平均分能够保持平稳。

对高三化学教学的反思

高考化学试题特点是:多、全、小、活,考能力、考技巧、题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考查活用课本知识的能力方面的试题比重增大。回顾高三这个学期的复习,反思得与失,总体收获是多研究、多思考、精选题、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狠抓课堂教学。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之一:多研究: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认真分析、研究07、08年山东卷的高考试题,摸清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热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找出它们在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以及一系列有层次的题目,在编制教学案时将每个考点依次落实,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很有帮助。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对07、08考试大纲多对比,找出增删的内容,题型示

例的变化,渗透到教学和学案中,让学生明确每一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难度要求。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之二:精选试题: 目前的复习资料不仅多而且杂,偏题、难题、怪题很容易挫伤考生的积极性,好的习题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并能加强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引导学

生寻求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故教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在复习选题时要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地选择,并根据考试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合适的训练试题。

选题原则

选编习题要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及学生水平和认知规律为依据,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应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一个题型要联系、消化一项基本内容,题型多样化,层次要分明。

选题有明确的目标

高三以练为主,一轮复习训练更突

出课本基础知识,学生易错知识点及高考的热点、难点。二轮复习期末考试结束后就要开始了。试题以查漏补缺,回归课本为主。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中,能否反映出学生的一些问题,只有教师自己认真做了研究了才知道。试题应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考查。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之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施素质教育,时间紧,任务重,上课总觉得时间不够,问题在哪?那是教师把自己当作了课堂的主人,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默默的被动的接受,课堂效率可想而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去年教高三实验班,做了很多尝试,让学生多交流,效果很好。今年接的班成绩较差,怎么办?教师自己讲,永远讲不完,只有精讲,多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发动学生去讲很简单,让学生到讲台上把自己的解法和同学们交流,效果很好。复杂的题目可

多让几个同学复述,这样都可以得到提高使多数同学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足够的自信。同学们开始乐于交流,不再觉得回答问题很困难;他们开始喜欢主动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交流,我想这是最重要的!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解答习题要多角度

戴正裕

在平日解答习题时,大多数同学往往就题论题,不多加思考即快速写出答案了事。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它会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零乱分散,不能形成系统性,也会使学生的思维空间缩小。解答习题时应善于借题发挥、扩展思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即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及多种可能的结论,这样能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多解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又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而在应用多种解法中选择更简、更优的解法,有利于优化思维品

质。就一典型知识题而言,可将已知与求解进行多角度的变换,如变换物质,变化变量,变数字为字母,变换题型,变换顺序,以引导学生对变换后的题型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题一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

~ 26 ~

2.高三生物教学心得 篇二

一、“习惯”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对于高三学生来说, 什么样的习惯才能促进思想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我个人认为, 高三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良好的个人习惯。

1. 严格遵守“作息制度”。

要尽力杜绝无故迟到的情况, 特别是早读课、中午自修课。在这点上, 我主要是给学生一个榜样作用, 可以说这一年中, 我不管有没有早读课任务, 都坚持在规定学生到校之前就到班级, 慢慢的有些爱迟到的学生也准时了, 中午也几乎没有流连操场、小店的学生了。

2. 安静的自习课纪律。

我始终认为自习课小声讨论也是不可取的, 因为一旦有人说话, 哪怕只是很小声, 也会影响其他学生, 引起其他学生的不安稳。要保证自习课的质量, 这时当然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 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 形成健康的舆论, 杜绝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从“他律”走向“自律”。

3.“习惯”教育还要从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入手。

如:学生的生活用具、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等。高三学生的各种讲义、考卷非常多, 要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从中让学生体味“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训, 使师生共同重视“小节”, 并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 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

从心理学上来说, 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所以作为班主任乃至科任老师一定要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

二、“理想”教育

现在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理想危机”。一谈到理想教育, 我们都觉得很难, 多是用一些空洞的口号、抽象的说教去教育学生应该怎么样做, 但是正确理想的形成和树立, 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一时的说教或随意的点拨, 是起不到作用的。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 我觉得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的人, 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有理想的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激情, 表现出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要通过自己对工作的努力, 表现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就是在理想追求上, 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 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也只有这样, 教师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才能成功, 理想才能化为学生的实在行动。总之, 确立理想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 也是学校和教师的事, 但确立的理想必须是学生内心对未来奋斗目标的设定, 并且甘愿为之而努力。

三、教师必须要有责任心, 要能持之以恒

常言道“责任重于泰山”。对于高三班主任来说, “责任”二字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在校期间, 与班主任相处的时间最多, 班主任管理着学生的一切, 也就是说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成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都与班主任有很大关系。作为班主任就必须有责任心, 因为有了责任心, 就有了视生如子的爱心, 有了责任心就有了探索工作方法的动力。

1. 思想为先, 心理辅导。

一方面每周定期班内讲话或开班会。肯定成绩, 指出问题, 讲明道理, 提出希望和要求。这一做法能够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对良好班风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就是个别谈话, 让学生都切实从思想上认识学习, 行动起来, 切实感到老师是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 这样他就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 老师就能了解情况, 便于开展工作。

2. 宽容大度、心平气和。

作为一个班主任切忌简单、粗暴、急躁地处理班级问题。学生不守纪律了, 我们应该问明原因, 对于无心之错我们要宽容大度, 甚至对于一些学生的有意挑衅行为, 我们也要宽容大度, 至少我们在表面上要表现的宽容大度。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处理, 才能不慌而稳住阵脚, 智胜一筹。如果我们不能宽容大度而气由心生, 乱了阵脚, 举止失当, 这样必定会把事情处理砸锅, 也必定要被学生轻视, 同时在气头上“不管三七二十一”, 没了解实情, 还很可能发生“冤案”“错案”。

3. 以教带管, 以身作则。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以身作则。但要做到以身作则, 我们必须以心先作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必须从心中要求自己要做到, 从而以身作则。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都能做到, 我也应该做到, 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比如我们要求学习不迟到、不早退, 那么我上课、上自习也从来不迟到、不早退, 有特殊情况事先给学生说明。

4. 及时与家长联系, 让家长用心支持。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 那么班主任就应当及时与家长联系。可能许多老师认为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后才需要联系家长, 或者干脆通知家长, 我认为与家长的联系主要是让家长明白学生在校内的情况, 因此可以报喜, 可以报忧, 也可以分析研究。

5. 运用激励机制, 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高考迎考前对学生的激励是十分重要的。其实, 不单是学生, 也不光是迎考前夕,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其行为都离不开认可、赞许和激励。激励是人们前进的推进器, 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挖掘人的潜能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激励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个信任的目光, 可以是同学和老师情不自禁的掌声, 可以是一次鼓励式的交谈, 可以是家长的拍肩膀:“孩子, 好样的”, 可以是红榜表扬, 可以是“作业批语”的赞许等等。当然, 如果学生能自我激励, 那就更好了。因为, 靠别人的激励总是不长久的, 而从自己心底迸发出的自我激励之情, 才是走向成功的持久动力。

再回首五年的高三教学工作, 苦累都还历历在目, 而时常想起这些:家长的一句谢谢你们老师了, 学生说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了, 还有学生说我从高三才开始真正认真学英语……这个时候一切苦累都消失了。

摘要: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就是在理想追求上, 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 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也只有这样, 教师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才能成功, 理想才能化为学生的实在行动。

3.河北马欣然的高三复习心得 篇三

谈到高三一年的生活,马欣然感到紧张中也充满了快乐,特别是在临近高考的时候,大家一起叠纸飞机,看着纸飞机在教室里盘旋,同学们的压力也得到了缓解。家里环境也是非常宽松,没有给她太多的压力,也许这也是她成功的一个因素吧。谈到老师,她提到班主任黄秀宏是对她帮助最大的人。

保持平和心态是她临场发挥的法宝

学习,对于许多学生尤其是面对高考的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但是,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理科状元马欣然来说,却不是如此。学习,犹如她的名字所表达的那样,“欣然”面对。

6月22日晚10时,当马欣然和妈妈一起在电话机旁查出自己高考成绩时,“不敢相信、没想到。”几乎是母女俩的第一感觉。为了确认一下这个分数,母女俩反复查了几遍,接着,班主任老师给马欣然打来了电话,通告了她成为河北理科状元的喜讯。

对于695分的分数,马欣然和妈妈都一致认为,这个成绩较平时要好一些,考试发挥得比较好。而之所以发挥得好,则得益于马欣然对于学习、对于考试都有着一个良好的平和的心态。

对学习做到心中有计划,才保证效率

马欣然乍看去有些文弱,说起话来语速很慢,也不苟言淡。但是,她是一个十分踏实、谨慎、有主见的女孩子。在马欣然的母亲看来,正是女儿性格中这些珍贵的因素让她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据马欣然的母亲介绍,欣然小学时的成绩很一般,初中时稍好些,考取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时,大约排在了学校前40名的样子,直到高二、高三时,孩子的成绩才排到了全校前几名。纵观孩子前面的学习历程,学习成绩几乎是越来越好。马欣然的母亲认为,欣然的智商并不像人们想象得有多高,只是孩子在学习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在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时,欣然说,学习的有计划性是她的一个法宝。欣然说,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安排当天一天的学习,总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不是盲目逮什么学什么。

在学习中,许多同学都在搞“题海战术”,但是马欣然不是如此。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做一道顶一道”。马欣然说,她做的题与其他同学相比要少很多,但是,每做完一道题,反复总结、分析,可能就能掌握这一类题的解法来。

多读书、读好书扩大知识面

外表文静的马欣然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她的母亲也认为,正是她爱读书、涉猎广泛,才让她有了一个好的语文成绩。

欣然说,她最喜欢看的书是《红楼梦》,而且一些有关“红学”研究的专著她都读了很多。她说,《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从中能学到很多知识。

在马欣然卧室的一个书柜内,存放着满满的各类书籍,其中不乏四大名著、《儒林外史》等这些古典名著。

健康、大度、宽容的人格

相对于好的高考成绩来说,马欣然的母亲认为,塑造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则更为重要。而在对于女儿的教育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欣然的母亲说,欣然的性格很大度,从来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计较,学习中,偶尔一次考试失利,但却很少因此而沮丧。因此,对于高考,欣然几乎没有压力。

“高考并不是决定终身成就的唯一一步,学习本身是终身的。”母亲经常这样教育欣然。之外,母亲还经常让欣然学会面对挫折,“社会上的挫折多了,必须要学会面对。”母亲希望欣然有一个充满阳光的心态。

而在生活中,拥有一个健康心态的欣然与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人缘很好。

4.高三物理教学心得 篇四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1

一、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4 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二、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1、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 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试一试,结果无论谁都不能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栓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2、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

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许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沙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2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3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三是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

振动和波是选考内容,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部分。

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中物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人为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中物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在电场中静电平衡的导体。对于前者,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来处理,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对于后者要掌握两个有效的方法:画电场线和判断电势。

恒定电流部分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特别强调的是,基本概念中要着重理解电动势,知道它是描述电源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一库仑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至正极所做的功。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时才相等。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电与磁的核心是三件事: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只要掌握这三件事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一部分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变化是互动的,甲物理量的变化会引起乙物理量的变化,而乙反过来又影响甲,这一变化了的甲继续影响乙……这样周而复始。

交流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电磁振荡、电磁波部分的难点在于l c振荡回路中的各物理量变化,只要弄清电感线圈和电容的性质,明确物理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六、高三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理综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上是没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一学期勿勿而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相信以后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总之,信息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4

10月16日到17日,我们在市、县教研员的带领下,来到美丽、富饶的绍兴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的交流。

16日下午,听了市教研员关于20xx届高考成绩的分析和会考成绩的分析,充分肯定了我市20xx届无论在高考还是会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对20xx届市、县,乃至各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本届高三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有效的要求,力争今年的高考中能为理综做出更大的贡献。之后,听取了湖州中学的凌敏老师做了《20xx年浙江省高考物理阅卷感受及物理试题评析》的讲座,讲座中,凌敏老师详细介绍了高考物理题的问卷方式、试卷知识点的分值比例分配、得分情况统计等,也结合评卷给出了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问题的很多建议,凌老师阅卷感受深刻,讲座准备充分,与会教师均表示收获颇多。最后是各个学校的高三复习经验与策略的交流,各校代表踊跃发言,长兴中学代表颜艳老师详细的介绍了长中复习计划和策略,得到与会老师的肯定,会场气氛轻松热烈,各校的复习策略多样,研讨互动不断,一直到近五点半,经验交流才近尾声,让大家都觉得似乎意犹未尽。

17日上午,我们来到绍兴名校——鲁迅中学,首先听取了高三备课组长的一节《功率》的复习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学严谨,使我们受益匪浅;还听取了校年级主任介绍年级组的管理模式,并重点介绍了选修IB模块的开设模式,这使我学到了很多;最后还听取了物理教研组长对物理教研的建设和管理,从中也吸取了经验。

这次绍兴之行,使初当年级组长的我和当了7年教研组长的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符合自己的理念、方法,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和管理中能有较大的帮助。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5

一、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4 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二、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1、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 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试一试,结果无论谁都不能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栓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2、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

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许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沙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6

今年我从事高中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反思一年的教学工作并结合今年及历届几年的高考理综试题,要想做好高三复习工作,我觉得应做好下面几点:

一、循序渐进,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

高考对能力的考核要求首项便是理解能力。确实,只有对所学双基知识都能深刻理解,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分析,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怎样才算对所学知识做到理解了?举例说吧,对交流电的有效值,如果以为最大值的√2/2倍就是有效值,那么,对这一物理概念就没有理解。因为这只是对特定交流电的一个数量关系,不适用于所有交变电流的情况。必须从有效值定义本身去理解,并能运用它计算出不同情况中交流电的有效值,才达到理解的效果。又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静电平衡到达时,其内部场强为零。如果对此结论误以为导体内部没有电场,则对这个物理规律也就没有深刻理解。务必通过仔细体味,明确在导体的内部既有施感电荷产生的电场E1,又有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2,它们的矢量和为零;同理,施感电荷的电场和感应电荷的电场迭加的结果,则使导体各处电势都相等。能这样来理解这个物理规律,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才算是到位了。

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双基知识?我认为必须安排学生坚持“循序渐进”这个原则。任何贪多、求快的复习安排,或以解题来带知识的速成复习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快则快了,然而对所复习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循序渐进”是按课文的章节顺序,稳扎稳打。具体说,可按以下几项来操作:

①对每节课文坚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理出要点;

②独立完成相应的巩固作业,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

③每章结束,可借助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

④每逢大型考试,再将知识回头联系。以上各项如能持之以恒,则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定会有相当的收益。

二、正确处理知识的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我认为,总复习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扫描全部的知识。在这上面千万不能心存侥幸,搞什么猜题押宝,随意舍弃或疏忽自认为不重要的、不会考的部分。例如今年高考实验考的是二极管,二极管应作为教学中的边缘知识,如果未重视这些边缘知识,就会丢不长施。尤其在时间有限的复习课上,老师一般很难详细述及所有内容,因此,对于面上一定篇幅属于识记性质的知识,需要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加以弥补,以免形成知识的缺漏。这就是正确处理知识面的意思。但在物理学科全部知识中,毕竟也有主次之分,所以还得在复习中注意突出重点。例如就力学部分而言,力和运动学知识可视为力学的准备知识,而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则是整个力学框架的重要支柱。对这些重点内容,复习务必追求突破性进展。所以,讲课时要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总结及分析解剖;消化时务求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同时找些例题帮助学生熟悉它们的应用;练习则需要有一定的反复以求熟练掌握。只有正确处理好面和点的关系,才可能达到既拣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终目的。

三、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四、通过专题复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复习的后阶段,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考虑搞一些专题性质的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拿物理图象举例说吧,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来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等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学的是一个个图线的某个方面的意义。复习时若还是机械重复一次,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认知能力的水平。如果搞一个“物理图线”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线的各项认识,就能从图线的涵义、截距、斜率、走向、覆盖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涵义。这样,对图线的认识、解释、翻译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本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且都是重点的内容。单独分开来处理,情况尚可。一当综合起来,常见有张冠李戴、混淆不清的错误。那么,不防将两者联系起来,搞一个专题,通过对比,可从带电粒子在不同场中的受力情况;场力做功情况;粒子运动情况及轨迹等几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区别,加深对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并且还可进一步从已见到的问题中,小结本类型问题如何来“制造”变化,常用解题思想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这样复习,既巩固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从高处获得对情况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复习的效果可望有质的飞跃。

五、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

5.高三化学复习策略初探教学心得 篇五

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检测题较少,单一识记题较少,基本实验内容的题较少。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思想。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通过复习使自己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自己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如何进行有效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自己掌握中学化学双基的同时,提高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自学等诸多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一、阅读教材,形成体系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本上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势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化学平衡一章,要知道这一章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部分之一,它用动态的观点揭示了可逆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动态和平衡,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加以归纳。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可通过不同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串联起来,又如,“分子结构”中易混淆的概念较多,可建立相关概念系统,进行概念同化。基本概念的网络化有利于有效储存,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迅速将知识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重视基础,凸显重点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一些内容如磷酸式盐和碱的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涉及量的关系的一类离子反应,硝酸盐的分解产物,过氧化纳与某些混和气体反应后,气体体积变化方面的内容,要少花精力,不要任意拓展,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占了很大比例,涉及两大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又和实验、计算密切相关。要注重各章节的联系,加强理论的学习和指导。重视基础不等于面面俱,如高一化学第一章《卤素》,重点应是第一节“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学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需注意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在共性

中把握元素性质的特性,就“碘与淀粉变蓝”这一小知识点而言,有些学生只会死记结论不会理解,可以根据如下典型题目,必要时结合实验进行突破。

下列物质不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A、KCl溶液B、碘酒C、氯水D、溴蒸气

要回答该题必须掌握:①遇淀粉变蓝的是碘单质而非碘离子,②碘酒是碘单质溶解在酒精中所形成的溶液,其中有大量的碘分子存在,③卤素单质Cl2,Br2有氧化性,I-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碘分子。

可以看出,此题不难,也不大,但牵涉的知识面广。另外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知识。根据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特点来分析有机物的性质和相互衍变关系,通过物质的性质去理解物质的制法和用途,只有全面抓住这一系列内容,近年高考中出现的有机信息题、合成题才能迎刃而解。因此,复习时必须全面地理解基础,并要善于抓住重点。

三、把握热点、注重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

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近几年高考题型相对稳定,热点内容往往涉及到:与NA有关题;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队;热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热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混合液PH值的计算;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勒沙特列原理;有机新信息题;阿伏加德罗定理及其推论;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四种晶体的有关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平衡理论;中和滴定原理;三池的原理;胶体的知识;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等主干知识。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针对性练习。

在迎考前通过典型例题、类比题、拓展题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注重解题思想的指导和解题模型的建立。如守恒思想、端点法、十字交叉法等模型。另外,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要引导学生用化学的原理思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自我强化,加强反思

高考测试学生的能力和能力品质包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学生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进行信息反馈。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针对性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模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120分钟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老师对试题错误的分析与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历年高考、历届学生的共同错误,如:思维的变通性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做题的规范化差;信息的处理和把握能力低;实验能力差等。

6.高三生物课改心得体会 篇六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5期

摘 要:新课改是当前教育前景下提出的实施策略,毕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所以,新课程改革就成为改善课堂教学的必要选择。高中生物的课时相对较少,但是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却很多,所以,让学生学好生物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才可以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色生香。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进入校园,教师对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它要求教师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落伍,认真执行新课改的任务,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将学生都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新课改,顾名思义,就是改革课程,改善课堂教学,让传统的教学课堂焕然一新。新课改理念应超前于现实,并在现实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创新,以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质的飞跃。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处于文科和理科交界处的特殊学科,更需要关注其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最佳之举就是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将其落实到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实施具体策略,帮助学生学好生物,学会学习,做新时代的新学生。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实行新课改的必要性

当今的高中生物课堂,依然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纯粹地只是听课,处于接受地位,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前景下,新课程改革就进入了人们的眼界,成为课堂教学的上上之举。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实行新课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入探究中,提高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成为更合格的新型人才。实施新课改,彻底改变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的风貌是当今教育状况下的必要措施。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实行新课改的具体策略

生物课程作为高中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要想发挥其最大效益,实施新课改毋庸置疑,可是,如何才能将这个新课改策略落实到实处呢?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只有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课堂学习才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也是新课改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想学生感兴趣,就需要设置悬念,巧用问题,将他们引入到这节课的课堂中。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的《伴性遗传》,这是一节比较难学的课,要想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可以篇二:高中生物学科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生物学科课改心得体会

发布者:薛秀华发布日期:2011-07-25 今年七月份,我参加了海西教育网的初级职务教师岗位网络培训。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解除了我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从中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一线老师的教学实录后,不但丰富了我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让我对课改后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和理解。学习的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和收获,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意义非同一般。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生物网络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课改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我们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二、经过专家的解析,让我清晰地认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具体内涵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

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

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力求将中国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更新的台阶!

四、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生物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生物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生物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生物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生物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7.高三生物备考策略 篇七

目前, 在教学中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盲目追随教辅资料或现成试卷。2.过度拔高要求, 事倍功半。3.以练代讲或多练少讲, 高强度训练。4.高频测试, 试卷讲评不及时或不到位。5.教师讲解过度, 学生参与不足。6.教师疲乏, 学生厌学。

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教材关注不够, 细节丢分。2.基础概念不清。3.实验分析、设计能力不强。4.从题干中获取信息能力较差。5.知识综合能力弱。6.文字表达能力差。

面对教学中的这些问题, 我的思考如下。在教学中, 关注研究教材而不是研究教辅资料。研究考试说明和指导意见,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教学中, 做到有标准, 有深浅, 不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在教学中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动起来, 该看就看, 该读就读, 该写就写, 该画就画, 该说要说。课前做好听写, 课中做好笔记, 参与教学, 课后做好巩固订正。

在后期的教学中, 试卷讲评成为重头戏, 应避免以下几个问题:1.简单对答案。2.不了解学生实际, 学生会的大讲特讲占时间, 学生不会的反而因时间紧张讲不到位。3.避免就题讲题, 不拓展, 不做规律性总结, 致使学生无法反思领悟, 难以形成能力。在讲评试卷时, 如果有条件, 课前可将参考答案随改好的试卷一起分发到学生手中, 让学生充分的自主订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 还可以明显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教师在讲评试卷前, 要备试卷。可以在自己的样卷上进行圈注, 以便在讲解中及时投影给学生。让学生领会到老师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讲解时不要面面俱到, 不加取舍。要紧盯得分率低的部分, 有选择的重点讲。选题不易太多, 要讲透, 讲到位。“就题讲题, 就题说理, 借题发挥, 多题归一”。讲题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讲评, 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缺陷, 找到存在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 准确分析失分原因:是知识储备不足, 还是审题失误, 还是答题不规范等等。在分析过程中, 要渗透解题的思路、方法, 再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反馈纠正。在难点、重点问题上反复纠正, 使学生在这些考点上得到更多的分数。

在试卷讲解中要精选练习、试题。涉及到老教材或其他版本教材相关知识的题要慎选。如果有利于对现有知识的理解, 还可以做, 如果与考试说明完全无关一定不做。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增大学生的记忆负担。有的题即便是高考真题, 因省份不同, 版本不同, 也不一定适合学生做。在作业布置上做到形式多样化, 布置的作业不拘泥于配套练习和试卷的题目, 有时也可以根据情况布置总结、问答、画图、比较或是非判断的作业, 量不要太大。

在二轮复习中要求巩固, 完善, 综合, 提高, 做好主干知识的提升, 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专题内容可大可小, 注意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注重对知识的分析和灵活运用。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书本核心知识, 发现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建立起知识网络。此阶段, 需教师精心把握, 在备课上下工夫, 但由于时间的关系, 一般在实际操作中, 原则上“模糊二轮”。这时, 要精心准备专题试题或学科内综合试卷, 精讲多练, 以练为主, 在练中构建知识网络, 提高综合能力。总之, 专题要突出主干和重点。

在三轮复习中, 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注重学生思维方法, 思维过程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通过模拟, 强化, 巩固, 调整, 使学生尽早适应, 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 学习效果好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是否优质高效。所以, 作为领路人的教师必须规范教学行为, 真正将责任心落实到“备, 讲, 批, 练, 考, 评”等教学环节中。

能力考查是高考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高考试题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包括4 个方面:①知识层面的能力要求。即对知识的识记, 理解, 掌握, 应用的能力要求。高考试题既有选择性又有基本性的特征。“易”档次的题目要占到20%-30%, 有一定量的送分题目 (面向全体学生) 。所以做好基础题, 拿足基础分, 是保证和争取生物高分的基础。②是实验与探究能力, 包括独立完成规定的实验和实验设计等, 此项能力是高考考察的重点。③是技能层面的能力要求 (即获取信息的能力) , 主要是能应用文字, 图表, 数学, 公式, 模型等多种形式, 准确的描述或表达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的能力要求。每年高考选择题和简答题中至少有一道图形题。④是应用能力 (即综合运用能力) ,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总之, 我们要明确高考的要求:要针对自己的学生情况, 制定计划, 精选用书, 试题, 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有效的方法,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提升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1.注重细节, 重在积累。2.个人复习计划与教师的计划配套, 整体计划与阶段性计划配套。3.要有明确的任务安排和时间安排, 复习才能有条不紊, 环环相扣。避免时间不够用, 无章法, 无头绪, 效率不高。另外, 制定一个跳一跳能够的到的生物成绩和目标, 会让自己动力更足, 然后通过脚踏实地的复习, 一步步实现目标。

在整体复习中, 要落实“三中”措施, 切忌“三高”现象。“三中”措施:突破中等题, 拿足中等分, 很促中等生。“三高”现象:忌高起点, 忌高难度, 忌高密度。根据所教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好教学标高。

在教学中, 我存在许多困惑:1.怎样在有限的课堂上有效的复习。2.怎样指导学生更加合理的自觉利用课后时间, 自主学习生物。3.面对全体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做到不抛弃, 不放弃, 因材施教。

在此, 将我的想法和困惑一并提出, 已期待各位同行指正, 解惑。

摘要:现阶段高考复习已进入二轮阶段, 此时, 如何有效的、高效的备考复习, 成为我们目前首要思考的问题。要针对自己的学生情况, 制定计划, 精选用书, 试题, 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有效的方法,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提升能力。

8.高三生物教学复习反思例谈 篇八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的最基本定律。它涉及的概念多、题型广,学好“基因分离定律”可以说是学好“自由组合规律”的前提和基础。能否针对分离定律,设计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建立一种解答这类解题的基本模式。让学生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现以基因分离定律为例对高三复习教学进行反思。

一、对“基因分离定律”教材分析

那么要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熟练掌握遗传基本概念;然后才对遗传规律的深刻理解;最后才能得心应手的解答此类问题。相关知识点具体分析如下:

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2、相关概念、过程(不完全归纳:约20个)及两个重要比例:测交l:1和杂合子自交分离比3:l。

(1)性状;(2)相对性状;(3)显性性状;(4)隐性性状;(5)性状分离;(6)显性基因;(7)隐性基因;(8)等位基因;(9)非等位基因;(10)表现型;(11)基因型;(12)纯合体;(13)杂合体;(14)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杂种第一代、杂种第二代;(15)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__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__存在:(1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__(__性状)→F1:高茎:矮茎=__:__(__)、解释:减数分裂时产生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一种结合方式,因此R的基因构成情况是__:__:=:__:__,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__:__

。(17)基因的分离规律;(18)基因型和表现型;(19)测交;(20)正交与反交。

3、一般的解题步骤。

二、“基因分离定律”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遗传定律相关基本概念和解题基本技巧,达到举一反三,能够在高考中解答相关的题目。

三、“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l、首先必须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由于本内容概念多,耗时大,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本可以解决;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份学生自主复习学案,将20个必须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以填空的形式出题。提前一天发下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这样既节约时间、目标又明确。

2、上课前10-12分钟内,将下发的学案内容进行快速、偏重的讲解。主要集中在几个重要的概念上,同时要学生反馈在练习中有困难完成的、不会或不懂的题。在课堂上强调,详细讲解。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基本概念复习。

3、出示简单的判断显、隐性关系题目,引导学生归纳遗传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学生熟悉后出示2005年高考题,让学生体会高考出题方式并尝试利用归纳的解题步骤解答题目。

四、教学实施

l、提前一天发放“学生自主复习学案”,学生自主复习,完成填空题。

2、第二天上课教师结合学案练习情况,展示多媒体课件,复习相关概念,强调几个重要概念如:性状、等位基因、性状分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运动、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测交、正交与反交。

3、下发学案,出示例题;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第一道题:

例l:大豆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着,下面是大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①根据哪个组合能够判断出显隐关系?说明理由。

②写出各个组合中的两个亲本基因型。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做完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4、针对学生在回答显、隐性判断中的混乱无序,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可以判断显、隐性的几种情况;然后归纳出遗传题解题一般步骤:

第一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一对亲本的情况:

1:若两亲本性状不同:产生一定数量的后代,后代全表现为一种性状,则F1中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F1中未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2:若两亲本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与亲本不相同的性状,即出现性状分离(排除突变情况后),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后代中表现出的不同性状为隐性性状。

多对亲本的情况:

1:若亲本性状不同:产生一定数量的后代,则后代中数量多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数量少性状的为隐性。

2:若亲本性状相同:只要出现性状分离,则后代中与亲本不同性状为隐性。

(若利用以上方法还无法判断,则可采用假设法,分别假设某性状为显、隐性。按照假设条件推断,看是否与事实相符合)

第二步:写出遗传图谱:

显性个体用大写字母后带空格(如A__)表示,隐性性状表达者一定是纯合体,用两个小写字母表示(aa)。

第三步:标明亲、子代关系,根据受精原理,每个子代中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推理出所求个体的基因型,即基因填充法,与防隐性纯合子突破法。

5、让学生返回去结合例题熟悉解题步骤,然后出示高考题目:

例2:(2005全国高考题)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与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牛只产生l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①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②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么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③学生思考练习,讨论,教师巡回视察,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教师同时将学生的见解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常见错误一:在假设无角为显性时,认为公牛基因型为AA或Aa。这里公牛基因型不可能是AA,因为若这头公牛基因型为AA,后代中不会出现隐性个体。这与题意不符。

常见错误二:在判断显、隐性时试图用测交,这里明显不行。在此时及时的回顾归纳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用第二种判断方法即“性状分离”的出现来判断显隐性。(用多对相同性状的牛交配,只要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显、隐性即得以判断。)

五、回顾反思

课后回头来看,本来按照原设计思路,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从问题中寻找规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可是这样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大量时间,学生不可能按照教师设想好的路子走,学案中教师归纳的步骤如果过早展示给了学生,就会夺去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另外,笔者的想法是相关的基本概念用自主复习学案的方式下发,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教材自己完成,实际上这部分工作单独依赖学生自己是不能达到完美效果的。教师还是应该对难以理解的,容易疏忽或易错的问题加以强调,对于过快的,蜻蜒点水的复习方式基本概念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学生掌握的效果。

如果试图给高三复习确定一个基本模式,似乎不太现实:但是笔者认为探索了以下几个基本要做的工作:

①夯实基础,狠抓落实,强调基础知识的【下转第86页】(上接第98页)回顾,全面复习。注意回归教材,绝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

②要了解学生的学情,让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反馈给教师信息,以查漏补缺。将相关知识向深处发展。

③复习基本概念绝不能停留在强化记忆上。一定要抓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分析,因此,一定要针对每个知识的理解点精选题目。让学生练习到位。在习题中了解知识的理解点,真正理解知识的“个中三味”。

④科学设置问题情景,练习到位。要联系实际,做到由点到面,注重知识问的前后、纵向联系。教师必须在复习完每个知识点后及时的提醒学生注意这些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地方,并提供相关的训练习题。

⑤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复习迎考的最终目标是解答高考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面对高考级别的难题。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教给他们、帮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可以依循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尽可能的在高考中多得分。

上一篇:特色专业项目建设汇报下一篇:平安夜优雅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