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韦应物唐诗鉴赏

2025-01-27

东郊·韦应物唐诗鉴赏(共9篇)(共9篇)

1.东郊·韦应物唐诗鉴赏 篇一

《春游南亭》韦应物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春游南亭》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南亭附近明媚如画的早春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深得山水神韵,并表达了作为一个地方官吏治世利民应有的责任感。

【原文】

春游南亭①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②。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③动。

景煦④听禽响,雨余看柳重⑤。

逍遥池馆华⑥,益愧专城⑦宠。

【注释】

①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②拥:抱,抱持。

③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④景:日光。煦:读xù。

⑤重:读chóng。

⑥“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⑦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白话译文】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创作背景】

《春游南亭》作于约建中四年(783)早春,当时作者春游南亭,被南亭风光诱人、生机活泼的春天景象所感染,便写下了这首诗。南亭究竟在何处,已无从查考。然从诗意看,亭当在水边,周围有山,有塘,有馆所,可供游憩。

【赏析】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解放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2.古诗东郊韦应物带注音版 篇二

东郊

wéi yīng wù

韦应物

lì shè jú zhōng nián , chū jiāo kuàng qīng shǔ 。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yáng liǔ sàn hé fēng , qīng shān dàn wú lǜ 。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yī cóng shì zì qì , yuán jiàn huán fù qù 。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wēi yǔ ǎi fāng yuán , chūn jiū míng hé chǔ 。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lè yōu xīn lǚ zhǐ , zūn shì jì yóu jù 。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zhōng bà sī jié lú , mù táo zhí kě shù 。

3.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鉴赏 篇三

我们从‘独怜幽草涧边生’读出了什么?这首诗作从哀怜起笔,以喜见‘野渡无人舟自横’收笔,这中间的暗藏的情感线索是什么?子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儒家的乐观思想、进取思想无时无刻不在支撑作者的人生态度:乐观进取。这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最大的不同。

我们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读出了什么?依据客观、人文道德,作者乐于革新、敢于革新,这关乎易理的一个大定理‘推陈出新’。因为人类从内心深处有无比强大的进取心,这必然带来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唯如此,人类就是这样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人类就是这样从没有道德走到道德观不断完善的,人类就是这样从稍有智慧到‘飞能在天’的。人类能肆意而为吗?不能,所以坤卦云“黄裳元吉”,讲究‘道德、方圆、规矩’之说。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获罪于天,无可祷也。”冥冥之中,客观规律在左右一切。当我们把‘天’理解为‘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能跟时间抗衡吗?我们能跟客观规律抗衡吗?人能脱离宇宙而独立存在吗?我们能长生不老吗?我们不能。当我们把‘天’理解为‘人心所向的人文规律’的时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大概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哲学意义之一吧。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我认为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的解读才是正确的解读。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是春秋笔法达到高水平的显著特征,这种若隐若显的漂浮不定,在孔子制作的《诗三百》中随处可见。本诗开篇以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表面写出了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实则写出了诗人对儒家道德情操的感悟和儒家哲学的坚信不腻。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当我们对“舟自横”据字索音、据音再次所字时,“舟自横”爻变成了“周自亨” 三个哲学字器,‘周’是指《周易》,还是指儒家崇尚的‘周行’、《周南》?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这表达的是作者对儒家哲学的热爱。

4.东郊·韦应物唐诗鉴赏 篇四

山鸲鹆歌(一作韦应物诗)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 山鸲鹆,长在此山吟古木。嘲哳相呼响空谷,

哀鸣万变如成曲。江南逐臣悲放逐,倚树听之心断续。

巴人峡里自闻猿,燕客水头空击筑。山鸲鹆,

一生不及双黄鹄。朝去秋田啄残粟,暮入寒林啸群族。

鸣相逐,啄残粟,食不足。青云杳杳无力飞,

5.韦应物:诗中仙 篇五

韦应物代表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诗人大都比较闹腾,耐不住寂寞。如果有谁能整桌流水宴,把唐代诗人都请来,这帮人肯定能把屋顶掀翻。不过,在这中间还是会有一个人安静地在角落里坐着,神情淡定、不露声色。这个人便是韦应物。

韦应物,西安人。韦哥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挺闹腾,绝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从他的出身来看,其实并不奇怪。韦应物出身大族,老家就在伟大首都,祖上一路大官当下来,想不牛皮哄哄都难。有钱人家子弟一般是不学好的,韦应物也不例外。年少时,他是唐玄宗御前带刀侍卫,皇帝老儿出门,骑着高头大马喝道开路的帅哥中便有一个是他。您想想,这样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年,鲜衣怒马,多帅!要不是后面跟着皇帝的车驾,长安城里情窦初开的姑娘们肯定会忍不住拿苹果、梨子之类的好东西往韦帅哥身上招呼。

这个时候的韦应物坏事没少做,他有首回忆此时生活的诗是这样说的.:“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您看,他倚仗自己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包庇罪犯、去赌场收保护费,甚至趁着月黑风高欺负女孩子。警察叔叔拿他没法子,哪个警察吃了豹子胆敢跑到大明宫抓人呢?韦应物过着这样的生活,自己觉得挺滋润,也不注意提高自己的修养,偌大个人,连字都不认得一个。大家都以为小韦一辈子就是个烂仔了的,却不料这时候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奔蜀,他的好日子到此为止了。“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玄宗一死,韦应物的靠山倒了,没有一点学历,能不被人瞧不起么?所以他就只好折节读书,重新做人。

一个人的天才是掩盖不住的,只要有机会,它就会像毛遂说的锥子,刺破布囊,脱颖而出。当然,这个机会等是等不来的,前提是要“折节读书”。高适同志也是个破落户子弟,靠“折节读书”成就了功名。所以现在的小流氓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定下心来读几本书,说不定哪天就混成大佬了呢,呵呵。

话说韦应物同志痛定思痛,开始刻苦学习,不几年便成了诗坛大腕;性情也大变了,不再是个轻薄浪子,而变成了一个高雅闲澹、志行高洁的艺术家。

他有点洁癖,到了一个地方一定要让人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点上几炷檀香去晦。他在交朋友方面也有点洁癖,只有顾况、刘长卿、皎然和尚等人来了他才接待,其他那些俗人他是没什么兴趣的。他的诗也是高雅得很,深得陶渊明之精髓。清人沈德潜说:“唐人祖述(陶令)者,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冲和云云,指的就是他这种高雅恬淡、不为外物所羁的贵族气质。这种气质穷酸文人无论如何都是学得来的,它是韦应物骨子里精神气质的流露。

不过韦应物没有进士文凭,又不屑于钻营,所以做官方面未免会吃点亏。李肇在《国史补》里叹息很多著名文士官运不佳,韦应物就跟李邕、王昌龄、郑虔、元德秀、萧颖士、张旭、独孤及、梁肃等人并列。韦应物在代宗永泰年间就做到了六品的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可是到了大历十四年,仍然只是鄠县令、栎阳令,十几年才升了一级。他心中也很郁闷,于是称病辞职,住在京畿的善福寺里疗养。

三年以后,他被委任为比部员外郎,外放滁州刺史。在滁州的这段日子还比较快乐,因为这里的优美风景很对他的胃口。《滁州西涧》便写于此时:“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您看,这情调多么悠闲雅致,一个汲汲于功名的人哪能写出这样不沾一丝尘世气息的诗呀?《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曰:“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说的便是他居寝必焚香的习惯。宋人黄庭坚也喜欢焚香,还自称“有香癖”,跟韦市长比起来,他那“香癖”不但小器而且矫情。

韦应物诗独标异格,在当时就有很大影响。唐末张为曾经写了一本《诗人主客图》,把唐代诗人按风格归为六大派别,韦应物属于“高古奥逸”派。这本来没错,张为错就错在把这派宗主定为名气不大的孟云卿,而将韦应物列为此派的“上入室”者,意为韦氏之诗最得此派风骨。

蛀书以为,韦应物完全有资格执此派牛耳,张为之论,俺坚决持保留意见。话说韦应物以清雅古淡的诗歌傲视诗坛,诗僧皎然想去见见这位神仙中人,于是仔细琢磨了他的诗之后,学着写了好几首诗作为进见韦市长的见面礼。皎然是诗坛名人,著有《诗式》教人写诗,学习别人的风格,当然是学谁像谁。

可是韦应物看了看他送来的诗,摇了摇头,连见的兴趣都没有。皎然很不服气,过了几天,决定把自己得意的诗抄了几首再去见他,这次韦应物总算高兴了。

他对皎然说:“每个人天分不同,各有自己的特点。您以前学我的风格,害得我把您看成了徒有虚名的人。现在看您具有自己特别风格的诗,方知并非浪得虚名呀。”皎然这才心服口服。

6.韦应物《题石桥》 篇六

郡斋三四峰,如有灵仙迹。

方愁暮云滑,始照寒池碧。

自与幽人期,逍遥竟朝夕。

赏析

远学临海峤,

横此莓苔石。

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有《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诗,韦应物自谓要追随谢灵运的步伐去游览名山,天台山石桥,横架两山,上有莓苔之滑,下临万丈绝冥。

郡斋三四峰,

如有灵仙迹。

郡斋,指郡守起居之处,韦应物曾任滁州、江州、苏州三州刺史,在郡斋里造了三四座灵秀的假山,在诗人的眼中,似乎有仙人出入在山间。

方愁暮云滑,

始照寒池碧。

诗人寄情园林,担心暮云升起的时候,路上会湿滑,假山下的水池也显得寒冷澄碧。

自与幽人期,

逍遥竟朝夕。

幽人,指隐士,诗人与隐士约好在此聚会,逍遥同乐,不觉朝夕时间之流逝。

韦应物借天台山石桥之名,题咏自己郡斋里的假山碧池,以抒发向往山林隐士逍遥自在的生活情怀。

7.韦应物《幽居》赏析 篇七

《幽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此诗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怡然自得的心态。全诗以愉快安闲的心情、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描摹出一幅有声有色的高士隐居图。

幽 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赏析: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即是比较有名的一首。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奔走营谋。这两句,平平写来,其中多少透露出诗人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这首诗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状写人生道路的艰辛,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即举世辛劳我独闲的自得心情。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直接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终于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心欢喜。接下来,下面六句便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勾勒。“微雨”两句,何为人们称道。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不经意的感受。这两句看起来描写的是景,实则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悦趣怀。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显得更加自然清新。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光景色明丽,其中也透出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可谓有声有色,清丽可人。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时与”、“或随”,说明诗人有时与道士相遇,有时同樵夫相随,但这些事都不是经常发生的,言外之意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语虽平浅,而诗人幽居的闲适平静可以想见。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

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这两句,看似诗人自嘲实则别有深意。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一展抱负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愚拙,不说自己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薄。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 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未必精确,但可看出韦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 题李凝幽居诗词赏析

★ 题李处士幽居,题李处士幽居温庭筠,题李处士幽居的意思,题李处士幽居赏析

★ 书夏秀才幽居壁,书夏秀才幽居壁李中,书夏秀才幽居壁的意思,书夏秀才幽居壁

★ 东郊,东郊韦应物,东郊的意思,东郊赏析

★ 寓,寓韦应物,寓的意思,寓赏析

★ 南园,南园韦应物,南园的意思,南园赏析

★ 咏露珠,咏露珠韦应物,咏露珠的意思,咏露珠赏析

★ 咏声,咏声韦应物,咏声的意思,咏声赏析

★ 温泉行,温泉行韦应物,温泉行的意思,温泉行赏析

8.五陵少年韦应物 篇八

韦应物是京兆府人,出身于关中望族。《旧唐书》载:“议者云自唐已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足以说明京兆韦、杜两氏的荣华鼎盛。《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列韦氏宰相十四人,其中武则天朝时曾任宰相的韦待价是韦应物的曾祖。韦应物的父亲韦銮、伯父韦鉴都是知名画家。

凭借祖上恩荫,这个贵胄出身的五陵少年,十五岁时就任职“三卫郎”,担任唐玄宗的侍卫。

在后来写的《逢杨开府》一诗中,韦应物对自己任职玄宗侍卫期间狂诞不羁的生活和盘托出。他曾经纵横街市,横行霸道;职务之余就去赌博,甚至敢把亡命之徒藏在家中。尽管劣迹斑斑,但是负责捕人的差役也拿他没有办法。丑行恶事暴露之后,他照样可以衣甲鲜明地站立于皇宫的玉阶之上。尽管大字不识一个,整天只知道纵酒赌博、胡作非为,但是不管是骊山风雪,还是长杨羽猎,他都能够扈从玄宗左右,恃宠而骄。

城南韦杜 去天尺五

安史之乱后,韦应物流落失职。“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曾经有过的.锦衣玉食消失不见,年少轻狂也成为昨日云烟。大唐的繁荣阜盛被滚滚硝烟掩盖,韦应物也一下子从盛唐跌落中唐,从天宝坠入大历。痛定思痛,韦应物这才开始折节读书,还曾一度在太学攻读,并且学习写诗。

浪子回头,韦应物在作诗方面展示了非凡的才华,其诗作清雅闲远、冲淡平和,自成一体,宋代的严羽称之为“韦应物体”,后人也多以“王孟韦柳”并称。

而且,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所居之处焚香扫地而坐,清心寡欲,只与顾况、刘长卿、皎然等人酬唱往来。天宝时期的任侠负气、壮志慷慨已然遁去,取而代之的是闲静萧散、看破世情的无奈自适。也正是因为这份平心静气,才使得他的诗歌如苏轼评价的那样:“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从二十七岁到他去世前,韦应物大多数时间在地方任职。任滁州刺史时,他在写给好友李儋的诗中如此表达心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多病之身一度让他萌生归隐田园的念想,但是,看到百姓因为贫穷而流离失所,又心生愧疚。清代诗人沈德潜读罢也由衷感叹为“不负心语”。他任苏州刺史,被称为“韦苏州”,苏州有四贤堂,他居其一。据说他在苏州任职期满后,竟然没有川资回京候选。未几即逝。

最能够表明他的心迹的,也能够反映一个王朝盛衰巨变的,应该是他最负盛名的两句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代表诗作: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9.东郊·韦应物唐诗鉴赏 篇九

韦应物。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人。

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本名,韦应物。别称,韦苏州。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时间,737年。去世时间,792年。主要作品,《寄全椒山中道士》《学仙二首》《韦苏州集》《观田家》。信仰,道教。职

业,诗人。文学家。

生平成就。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

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

苏州。从肃宗广德二年 起到德宗贞元七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

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人物年谱。1岁 玄宗开元25年生于京兆14岁 玄宗天宝九年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15岁 玄宗天宝十年在“三卫”为玄宗侍卫。

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做人。……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授高陵尉。廷评。20岁 玄宗天宝十五年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23岁 肃宗乾元元年安史乱后撤出三卫,后数年在长安,曾一度在太学读书。

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

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27岁 代宗广德元年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29岁 代宗永泰元年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33岁 代宗大历四年本年前后。从洛阳至长安。38岁 代宗大历九年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40岁 代宗大历十一年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42岁 代宗大功十三年本年秋已为户县令。

上一篇:小学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下一篇:中共某局党组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