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共8篇)(共8篇)
1.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 篇一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课题一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师准备: 教学彩图。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出示彩图)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25分钟)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把学生带到操场)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0分钟)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3分钟)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五、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回家三人以上同学互相指方向辨认。板书设计:
一、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反思:
课题二
绘制平面图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教师准备:挂图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反思:
课题三
看简单的路线图
(一)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5 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师准备:挂图、指南针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
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教学反思:
课题四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
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反思:
课题五
看简单的路线图
(二)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5及练习二第5、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学生敢于、乐于和他人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师准备:挂图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识,谁来和大家说说?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也会用到。
二、进入情境,运用新知 1.出示第9页例5彩图。这幅图画了些什么?
2.通过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说说各场馆所在位置。同桌互相问答。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结: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先辨别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场馆和设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问路,要把行走路线说清楚。
三、巩固运用 1.第9页“做一做”。
2.小游戏:问路(第11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2页第5、6题。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
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课题一
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13至15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教师准备:挂图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12÷ 4=
8÷ 2=
14÷ 7= 24÷ 6=
36÷ 6=
18÷ 9= 16÷ 4=
20÷ 5=
35÷ 5= 15÷ 3=
64÷ 8=
72÷ 9=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2)3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箱改为120箱)
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3.出示例1(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
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2题。教学反思:
课题二
除法的估算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3、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师准备:挂图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三的第3题和第4题。教学反思:
课题三
口算练习课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5至8题。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3、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8
40÷5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45÷5
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7题。教学反思:
课题四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例1、2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那一位上面。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师准备:挂图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20÷4
280÷7 300÷
5540÷9
24÷
284÷93÷
369÷3 提问:口算24÷2时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 25 ÷
563 ÷ 7
÷ 9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表内除法,现在我们学习稍复杂一点的笔算除法,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主题图。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画面的内容。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3、出示例1 三年(1)班和三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4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提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这道题该会怎样列式:(学生列式:42÷2。)
(2)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谁会口算42÷2?怎样想?得多少?(3)出示小棒,摆好42根小棒,怎样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各平均分成两份?要分得又对又快。
(4)笔算:42÷2。
教师:刚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说明同学们口算对了,如果这道题用笔算怎样算?笔算除法的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怎样
用竖式计算除法。
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先写除法的竖式,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去的数,把4写在42的十位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把商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分去的数,写在上面落下来的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提问:做笔算时,先从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4、出示例题2。
四年(1)班和四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5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2)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弄清算理。
教师:52平均分2份,让我们一起拿出52根小棒来试着分一分。①先分5捆,每份2捆,共分去4捆,还剩1捆,余下的1捆怎样分? ②把余下的1捆拆开,与2根小棒合并起来是12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③先分得的2捆,就是2个十,再分得6根,一共分了26根。
教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在动手操作时,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5,商是2,写在被除数十位上面,还剩1(余1捆),余下的1和除数比较,余数比除数小,余下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2落下来,1个十连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数是0。
(3)比较例题1和例题2的异同。
相同: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4)小结: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除法竖式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
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来的数合并后,继续除。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用竞赛的形式开始练习,看一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1题。教学反思:
课题五
笔算除法练习课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练习四第2~4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21页练习四第1题
(1).看作业比较上下两行的异同。(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练习四第2题(1).读题。
(2).小组合作练习。说说错在哪里?分头进行改正。(3).全班订正。(4).作补充练习。
3、练习四第3题(1).看图说清题目意思。(2).说一说还能想到的问题。
(3).画出要摆的形状,再说说解答这类问题要用什么方法。(4).解答后集体订正。
4、练习四第4题(1).读题,审题。
(2).找问题、条件、解答问题,评讲。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六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小学生估算的意思,通过估一估,来确定商的最高位是几。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准备:挂图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8÷6
24÷4 360÷6 35÷7 12÷6 360÷3 72÷8
90÷9 810÷9
2、计算:
81÷9
÷
439 ÷ 3
÷6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81÷9的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 54÷6你是怎样算的?
二、合作体验,获取新知
1.谈话: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教学例3。
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3及挂图,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列式:238÷6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你能估算一下大约要插多少页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列竖式计算该怎样算呢?先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被除数百位
上的数2除以6,商够一百吗?我们该怎么办?
23个十除以6商的最高位“3”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呢?23除以6为什么商是3而不是4?
提问:我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和除数比一比,你会发现什么?
教师:23减18等于5,这个5表示什么?然后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与5个十合并起来是58。58除以6商是几?为什么商是9?
3.教师:刚才大家先用估算的方法,估计这些相片大约要插40页,而现在通过计算得出39页余4张,这4张也要用一页,所以,插这些相片要39加1等于40页。
列式:238÷6=39(页)„„4(张)答:这些相片需要插40页。
教师:本题的解答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来进行回答。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我们应该怎样算?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他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5.想一想,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本相册能插下这些相片吗?2本呢?)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最后的评判。板:6×24=144(张)
因为44张<238张,所以一本相册不够插,板:6×24×2=288(张)
因为288张 > 238张,所以2本相册够插。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22页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把估算的数写下来,然后再进行计算。注意:有余数的除法写横式得数时别忘了写余数。2.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先判断是几位数。如果商是两位数,请用水彩笔涂上红色,如果商是三位数,请用水彩笔涂上黄色,并说出片断的根据。
3.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4.完成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的第3题。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问题,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七
用一位数除的综合练习课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练习五第4~8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并把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4题:学生在书上填写(看谁算的又对又快)。2.指名选择其中的题说说口算方法。
3.练习口算(口算卡片)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先判断再改正,并说说笔算方法。
2、练习五第6题:
(1).说清楚题目的意思,完成第一问。(2).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3、练习五第7题:(1).说说题目意思。
(2).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4、练习五第8题(1).说说题目意思。(2).完成题目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1.口算
300÷2=
560÷8=
7200÷9=
3200÷4=
210÷7=
96÷3= 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进行计算。7650÷6=
2874÷3= 教学反思:
课题八
除法的验算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用一位数除的笔算除法,并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除法验算,初步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师准备:挂图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42÷6
36÷9
567÷7
64÷8
6×7
4×9
7×8
8×8 2、18÷6
27÷9
8×8 想:()×6=18
()×9=27
()×7=63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246÷246 ÷ 2
488÷ 4
488÷8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教师:我们已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为了使我们能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就需要我们为除法计算进行验算,这样容易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给于及时纠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题4。
出示教科书第25页的例题4及挂图。
(1)蓝笔记本每本5元,小明有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 学生列式:100÷5=20(本)
提问:请说出除数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发现什么? 发现:商 × 除数 = 被除数。
教师:如果我们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大家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
来验算。
(2)红色笔记本每本7元。小明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下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100÷7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100÷7=14(本)„„2(元)提问100、7、14、2各表示什么?
教师: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 14本需要98元,那小明付了多少钱?
3、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2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后,要求他们要验算,讲评时要求他们说出验算过程。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2题。教学反思:
课题九
除法验算练习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练习六第3~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计算除法和用乘法验算除法。2.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
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0÷6
560÷8
320÷4
810÷9
210÷3
280÷7
500÷7 学生口算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2、第26页练习六第3题:
(1).理解题目意思后学生独立完成。(2).说说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指导练习:
1、第26页练习六第4题:(1).学生读题审题。(2).分小组讨论解题方法。(3).汇报解题方法。
2、第26页练习六第5题:(1).出示挂图。(2).笔算比赛。(3).讲评。
3、第26页练习六第6题:(1).出示图表,学生读题审题。(2).分小组进行估算和计算。(3).集体讲评。
4、第26页练习六第7题:(1).学生读题审题。(2).讨论解题方法。(3).讲评。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十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一)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28~30页例5、6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0的除法。
教师准备:挂图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2=
3×0=
0×9=
8×0=
0+25=
29+0=
2、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92÷
2358÷6
2147÷7
605÷
53、出示:14、104、140。
提问:0在后面两个数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28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图。
教师:四个西瓜,孙悟空打算怎么分?而猪八戒是怎样分的?那还剩多少个西瓜?平均分给唐僧、孙悟空和沙僧怎样分?什么都没有怎样表示?
如果列算式,该怎样列算式呢? 0÷3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1)根据刚才分的情况发现0÷3=0(2)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的?就想哪个数和3相乘得0?
因为0×3=0,所以0÷3=0。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0÷2
0÷4
0÷5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多思考。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出示例题6(1)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309÷3 让学生列竖式,问:你想怎样计算,自己试着算一算,看一看计算过程中发现什么情况?
讨论:除到十位时是“0”,0除以3等于多少?在那一位上面商0?为什么?这个不写行不行?
教师:商十位上的这个0必须写,它起占位作用。
小结:根据一位数除法笔算方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在那一位上写上商,所以这一道题的0要写在十位上,这个0不能不写,他起占位作用。
(2)要求万青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学生独立列式:420÷3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教师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给于指导。
教师借助竖式指道学生正确地列竖式计算。提问:商的个位上是0不写行吗?为什么?
小结:在做除法时,如果被除数前面一位或几位的数正好除尽,后面数位上
还有0,可以不要再除下面了,只要在商的末尾写上0就可以了。
4、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后,教师讲评,重点要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为什么0要写? 比较: 402÷2 和
750 ÷4有什么相同点?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如果商不够1,要写上0占位,不能漏写。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讲解0占位问题。
2、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2题 分4个小组开展竞赛,看哪一组算的又快有对。
3、完成教科书第30页的练习七的第3题。请学生找出每一组题的错误,并说说怎么订正。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七的第四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在计算除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十一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二)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31~33页例7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法计算中,当商不够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解决笔算除法的难点。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师准备:挂图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292÷
2358÷6
407÷9
420÷2
2、()里最大能填几?
()×8<67
7×()<58
()×5<48 70>9×()
()×9<73
50>8×()
3、列竖式计算。
320÷8
408÷4
960÷6
804÷4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7的第⑴题: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①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式。列式:532÷4 ②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并尝试列竖式计算?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十位上的3去4,商够不够1呢?不够1怎么办?
③教师:当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此时,教师边说边板书:十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4乘0得0,把0写在3的下面。
3减0得3,与被除数个位上落的2合在一起就是32,32除以4商8,8写在个位上。
观察竖式: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板书简便竖式)④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当我们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被除数的那一位上写0占位。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1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具体的题目提问,为什么商要写0?
3、出示例题7的第⑵小题,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个,还剩多少人?
①学生独立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列式:562÷4 ②提问:这道题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为什么?商是几位数?让学生试算。②讨论:十位上商是4表示什么?这时被除数的十位已除尽,个位上的2除以6够商1吗?怎么办?在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3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提问,为什么商末尾写0?
2、教科书第33页第2题。学生先判断再改正。
四、课堂小结:
一位数除多位数时,如果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正好除尽,而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33页第1题。教学反思:
课题十二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练习课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例练习八第3~7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6000÷6
3200÷8
545÷9
301÷3
354÷7
280÷4 学生口算度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小游戏:谁的火车跑得快(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5题):(1).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2).评价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3题。①.读题、找条件、问题。②.列式。
③.估算:你是怎样想的? ④.笔算:你是怎样算的?。
2、教材第33页练习八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3、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8题。①.看懂题意。②.进行计算。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
三、数学游戏:教材第32页“数学游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34页练习八第6、7题。教学反思:
496÷7
课题十三
整理和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矣旧小学
马自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7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九第1~6题。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工合作,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
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整理,可以用文字、表格或图框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练习?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班级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然后大家对展示的作品给予适当的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竖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3、教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那些成功的体会可以向同伴介绍的?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亲身实践,解决问题
1、出示讲课书第35页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讲评。
2、出示教科书第35页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进行解答,提问:“大约”表示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教科书第35页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进行解答,全班讲评。
4、提问:
(1)这3道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练习九第1、2、3、4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5、6题。
六、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口算除法 :估算除法
除法
: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笔算除法
除法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除式中的0 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反思:
2.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 篇二
本单元以讨论允许和不允许做的事情而展开学习, 在不断深入讨论过程中又学习了表示同意和不同意的表达方法以及由情态动词should构成的被动语态。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 第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创设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情景, 如谈论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校规、家规等。围绕着教学目标, 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辩论一些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在使用所学目标语言进行辩论时, 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 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法, 同时学会关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对周围世界进行比较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中学过关于规章制度的讨论, 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中学过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本单元谈论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又和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话题——家规、校规及其他规章制度,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 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 掌握“be (not) allowed to d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谈论各种规章制度, 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家规、校规进行修改, 并为一些组织机构制定新的规章, 体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新课程理念。
(二) 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教学的对象是初三学生 (以中等生为主) , 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所以对英语学习的模仿力很强,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自信, 害怕表现, 但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有更多的说英语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一些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 对完成某些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采取小组奖励的办法,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 鼓励小组中的优秀成员主动帮助困难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 语言知识目标
1. 掌握语言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 学会表达 agree 和 disagree。
2. 对目标语言的听力训练。
(二)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了解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 正确看待“家规”“班规”“校规”等, 并能认真遵守;理解父母、教师的合理建议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1. 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get earspierced
(二) 教学难点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步骤 1:导入 (5 分钟)
T: An exchange student comes to our classtoday. He wants to know some rules about ourschool.
通过投影展示以下活动名称, 学生以四人一组活动, 各自谈论在学校里能做哪些, 不能做哪些。
What rules do you have at our school?
We should sweep the floor every day.
We should not arrive school late.
We should not take mobile phones .
……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lackboard, fightw it hothers , arrive school late , take mobil ephones等等。
多媒体呈现表格, 小组讨论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新知。
( 二 ) 步骤 2:呈现 (25 分钟)
1.Introduce the new structure: allow sb. to dosth. / don’t allow sb. to do sth.
多媒体呈现 :
Teachers allow us to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Teachers don’t allow us to eat in the classroom.
2. 小组活动:
全班50人分成12组, 每组4人
游戏规则:
(1) 用纸片做成12个签, (其中有2个签画有小红旗) , 由组长抽签, 抽到带有小红旗的签的两个组进行比赛。
(2) 第一轮用am/is/are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比赛小组每人2次机会, 但是不能重复出现句子, 否则为失败。第二轮用am/is/are not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规则同第一轮。获胜小组会得到一面红旗并在全班中挥舞以示胜利。
(3) 在重新抽签 (不含已参加过的小组) , 规则同2.
参考短语:sweep the floor, fight with others,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eat in class, take mobilephones等, 可以自己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结构引入新的结构, 并采用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熟练短语和句子结构, 达到开口说的目的, 有助于学生理解下一环节, 从而使新授课的内容达到高潮。
3. 被动语态:
(1) 定义 : 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
(2) 构成 : 助动词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助动词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
(3)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 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
(4) 用法:当我们不知道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没有必要指出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只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 要用被动语态。
4.复习过去分词的构成 :
(1) 规则变化
watch---watched practice---practiced
study---studied stop---stopped
(2)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
am/is /are---been have/has---had
write---written do---done go---gone
5. 教学1a
(1) 教师明确任务要求, 给出一定的指导。强调重点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让—位学 生大声朗 读1a中的句子。 确定学生理解了每个句子之后,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agree or disagree。
(3) 在学生掌握了结构be allowed to的基础上, 进—步介绍带有主观态度的新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告诉学生这—结构增加了情感态度, 表示应该被允许和不应该被允许。
(4) 学生完成1a之后, 让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agree or disagree. Why?
6. 投影展示练习
我会做: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抢答做4个转换句子, 将allow sb.to do变成be allowed to do并用投影展示答案。
1.They should allow us to have part-time job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e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spend time with their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 teacher should allow Anna to finish the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ents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have part-time jobs.
2.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spend timewith their friends.
3. Anna should be allowed to finish the picture.
4.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la中的句子, 投影展示练习这个环节巩固了学生allow的用法。
7. 教学 Section A - lb, 2a, 2b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Section A - 1b, 2a , 2b进行听力练习。
(1) 认识新词汇:teenager, earring, get their earpierced, do homework with friends
do part-time jobs, too wild / young / silly …, not serious / calm / old…enough
(2) 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要求, 并且给出—定的指导。
(3) 让学生朗读其中的句子, 问题。
(4) 播放录音, 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听录音能提高学生听的质量和信心。
8. 练习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The telephone _____ (invent) by Bell in 1876.
The trees may _____ (plant) in spring.
Teenagers should not _____ (allow) to drive.
English _____ (speak) in Canada.
Math must _____ (study) well.
答案:
was invented , be planted , be allowed , is spoken, be studied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被动语态。
(三) 步骤 3:巩固和拓展
1. 学生列出青少年应该被允许做的和不应该被允许做的事情, 列表之后进行 free talk。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重点结合Section A -1c和Section A - 2c的内容进行小组活动, 以便能更自然, 更正确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通过投影展示语言结构和交际中要用到的词组: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 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 真实而富有趣味,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巩固了本课的新知。
(四) 步骤 4. 小结
1.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内容复习Grammar Focus.
2. 总结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重点知识。
(五) 步骤 5:作业
1. 用结构 be (not) allowed to do 列出课堂上介绍的—些事情;
2. 用 should, must, may 等情态动词各写出 5 个被动语态的句子。
(六) 步骤 6: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 评价内容
本节课通过展示练习, 巩固与拓展这两个环节, 如果全班80℅的学生能够按要求学习或完成句子, 那么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得到突破。这是评价本课是否成功的更重要的标准。
(二) 评价方法
小组活动汇报, 基本全体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正确的句子即可符合标准;
3.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 篇三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4.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 篇四
营 养 午 餐
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3、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师:(1)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出示菜肴图片)
(2)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3)你中午吃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吃得科学、合理吗?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营养师,分析午餐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从交谈中初步了解学生平时的饮食习惯。
二、探究新知
(一)分析菜谱
(1)说说这些菜中,自己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2)这些菜都可以进行如何分类?(肉类和青菜类)
(二)初次点菜
(1)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任点三个菜,特别强调:想吃什么就尽情点什么。
(2)点完三种菜后,让学生汇报。比一比谁的菜式热量总和最低、谁的脂肪总和最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接下来的不合理点菜做伏笔。(学生容易点出低热量或高脂肪)
(三)对比专家建议
1、出示专家建议。让学生阅读饮食与健康(专家建议),教师介绍热量、脂肪的作用。
2、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具体含义。
3、让学生说说长期热量不足和脂肪过多可能导致的后果。
4、让学生用专家的建议对比自己的菜式,谈谈自己的菜式是否科学、合理。并找出不合理的理由。
[设计意图](1)通过学习专家的建议,了解热量和脂肪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人体对热量和脂肪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2)让学生明白到个人的喜好与科学、合理的饮食发生了冲突,从而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点菜方式。为接下来的合理调配做铺垫。
(四)合理调配
1、结合专家建议,4人小组之间说说点菜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荤素结合)具体操作要求:
a、先估算一下,哪些菜搭配在一起比较符合营养标准。b、说说搭配的理由,并由一名代表上到讲台推荐给大家。
2、在明白了点菜要注意荤素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再次点菜。(本次点菜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个别菜进行适当调配,也可以重新点一个菜式。)
标准是:科学、合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点菜是不能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点,点菜时也应该多考虑科学、合理。通过分析发现午餐菜肴要荤素搭配,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三、方法应用
(一)再次点菜
1、各学生把重新配置的科学、合理的菜式汇报给小组长。
2、由小组长进行整理,组织小组成员选出一份得票最高的菜式汇报给教师。
(二)投票评选
1、老师对各小组上传的作品进行整理后,让被选中的学生上去介绍自己的菜式。
2、进行全班投票。选出男生、女生和全班同学最喜欢的5种搭配。
3、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汇报给老师,与其他的同学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分析,使学生凌乱、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从而形成建立合理饮食结构的意识。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本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或启示?
3、你这节课的表现如何?你觉得还有哪些的同学表现比较棒? [设计意图](1)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框架。(2)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结合本节课本节课的10种菜,小组合作,把所有符合专家标准的菜式列出来。
课堂检测B
1、根据学习常见的事物热量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比较合理晚餐食谱。
六、布置作业
1、针对热点洋快餐问题,如果你是肯德基的老板,为了更好地拓展中国的市场,怎样改进才能使它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写一份比较简单的报告。
[设计意图](1)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享受成功乐趣。
5.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 篇五
(三)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7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4.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
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三视图。这节课以这个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个人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先让学生画一画,再进行比较。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从两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过程 1.投影出示例2。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想象、判断的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空间位置中的关系与变化;尝试引导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开阔性、灵活性和概括性,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理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结果汇报。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课末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教学反思
1.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获得关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的理解和感悟。
2.通过观察物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难点。
课堂作业设计
A类
1.填一填,下面的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从侧面看到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
()面
()面
()面
B类
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用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上面 正面 右面
2.第一个画“”,第二个画“☆” B类: 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3页练习一
3.4.(1)①③ ⑥(2)24(3)略
6.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 篇六
有人说我会写,只是我觉得没必要写,所以不写教案,这样时间长手生,真的去写教案,说不定也是漏洞百出。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万年牢
一、自学
1、通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讲座解决。
3、理清文章脉络。(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列出一个写作提纲)
二、默读思考
1、故事围绕着哪一件事展开?
2、课文中三处出现“万年牢”这个词语,想想分别是什么意思?
三、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四、动笔写一写人物评价
1、对“父亲”的赞美。(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
2、老板的生意经。(这种生意经好不好,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
学生完成这一书面作业后交流,相互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2:尊严
尊严知识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尊严的含义。德育目标: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放映课件)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
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杰克逊大叔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放映课件),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生:我想说,哈默你真棒!
生:我想问,哈默为什么能成为石油大王?生:我想问,哈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师:谁愿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逃难中,不愿意白白接受他人的施舍,坚持工作后才接受帮助,得到主人的赞赏。生: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一群饥饿难忍的逃难者中,有一个年轻人,他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得到人们的赏识与接纳。他的为人与尊严,后来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生:课文第2-5自然段。
师:请同学看课文第2-5自然段,看看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生:对话。
三、分析课文
(一)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生:默读课文,找出三次对话。
师:谁愿意来说说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并读出来。
生: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并读给大家听。生;第二次在课文的第3自然段,全体男同学读。
生:第三次对话再课文的第4.5自然段,全体女同学读。
(二)分析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说?
生:我是通过“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感受到他很憔悴,而且缺乏营养,他是多么渴望食物啊!
生:我是通过“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里的仰起头我感受到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还有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生:我是通过“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这句话中感受到: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师:从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对这个年轻人进行了描写,你认为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师板书:自立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
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在书中画一画,议一议。师:谁来说说第二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生: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我认为他此时心里很矛盾,他很饿,真想大吃一顿,可是他又不能不劳动就吃饭。
生:我通过“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事物!”感受到尽管他很饥饿,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不劳而获,宁愿忍受挨饿。
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
生:三个不字更加加重年轻人坚定的语气,表明立场、态度。
生:我通过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感受到年轻人很失望。当年轻人知道自己没活干时,他此时的心里很失望,因为没有活干就吃不到饭,所以目光才变得灰暗了。
师:通过我们自学了第二次对话,你对年轻人又是怎样认识的?
生:我认为年轻人是非常讲原则的人。
师板书:讲原则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同桌练读,指个别组读。
师: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师生互评。
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生: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年轻人说话时的语气特别坚定,讲原则,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吃别人的东西。
生:我通过“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的给杰克逊大叔捶背。”感受到:年轻人特别的有耐心。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年轻人还有哪些动作?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年轻人由站起来到蹲下去,再捶背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他的尊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有志气、自强不息的人!
师板书:自强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生互评。
师:杰克逊大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通过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应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他很惬意。师再找一组来读(加上自己的理解、动作)。
师:三次对话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你对年轻人也加深了了解,那么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指两组上台前来带头饰表演。师生互评。
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生:齐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
生: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
生: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将心比心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孟子吗?(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成为我国古代一位着名的思想家。)
2、(出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句名言是孟子说的,谁能读一读?(指名读通顺)
孟子的这句话讲的是:要孝敬自家的老人,也要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爱自己的小孩,也要同样地爱护别的孩子。“尊老爱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齐读)
3、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里,有两个故事,能具体地诠释这句话,课题就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遇事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能换位思考)
2、请大家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读完以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这个班有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来!说说读了一遍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最后一段重点段(出示: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读。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将心比心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事。同学们只读了一遍课文,就知道了这么多,真不简单。但是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课文的内在精神。咱们还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琢磨体会,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非常感动,用_______划出,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
(画好以后,自己反复出声练读)
2、来,读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大声读:
句子一: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⑴说说这句话为什么感动了你?(这位阿姨很善良。重点词:“沉重”、“一直等到……才松开”。面对这样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⑵推开商店沉重的大门,阿姨看到谁?(“我”年迈的奶奶)想到了什么?(自己的母亲)所以她这样做?(一直等到我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
⑶所以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她这样说:
(出示句子: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读读句子,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阿姨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
②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吗?(学生读)
③同学们,阿姨的语气是轻轻的,但让我们感到不轻的却是什么呢?(沉甸甸的孝心)(板书:孝心)
⑷阿姨有着一颗沉甸甸的孝心,她无时不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母亲,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也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你能照样子展开想像说话吗?(出示:是啊,阿姨无时不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母亲,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也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在商店里,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我的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在_________________,阿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是啊,阿姨是一个孝顺的人,是什么原因使阿姨拥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呢?(将心比心)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
(引读:是啊,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阳光更灿烂,读。)
3、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感动?
句子二: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⑴说,为什么令你感动?(“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出口的。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时说的。)(板书:宽容理解鼓励)
⑵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指名读)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母亲宽慰她……(指名读)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时,她还是耐心地说……(齐读)
⑶这句话简短却不简单啊!正因为母亲的宽容和鼓励,第三针果然成功了。读到这儿,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读最后一段)
4、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感动?
句子三: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⑴说说这句话为什么令你感动?(母亲时刻想着女儿,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女儿。母亲对护士的宽容和鼓励。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地关爱别的孩子。)(板书:关爱)
⑵你就是母亲,你怎么说这句话?自己读读。(学生练读)
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博大的母爱,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享受这份沉沉的母爱。引读:母亲慈祥地对护士说:……指名读。
母亲温和地对护士说:……指名读。
母亲平静地对护士说:……齐读。
⑶母亲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她那份博大的母爱却让我们感到不平静。这又是什么原因使母亲拥有这样一颗心呢?(将心比心)
(引读: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般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人与人之间学会将心比心是多么重要啊!你能仿照这段话写一写你的感受吗?
(出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__________________。)
2、配乐写话,师巡视:
3、交流、讲评:
4、课文学完了,同学们一定对孟子的这句话感悟更深了吧!(出示)来,让我们记住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7.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 篇七
一、教学内容及其变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经过修订而成的, 它包括十个单元的内容。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变化。具体说来, ,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 1) 本教材将表内除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了教学,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除法的难度, 让学生能轻松的、有时间的学习和运用表内除法。 ( 2) 将 “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本册进行教学, 在学生学习到表内除法后开始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这种紧密的安排, 既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除法有着联系和巩固, 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 3) 教材将 “图形与变换”单元修订为现在的 “图形的运动 ( 一) ” 单元, 其中关于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前移到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 将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移至本单元教学, 内容简单明了, 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 更形象、直观。 ( 4)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 教材中对 “统计”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修订, 具体到本册编排的内容为 “数据收集整理”, 在这个单元中, 以前的以一当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被简单的统计图表代替了, 降低了难度。 ( 5) 将教材中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移到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 只在本册教材中简单的介绍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简单的计算题和估算。
二、教材内容特点
本册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 知识点多, 具有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点:
1. 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 可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就正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计算知识后, 有的题目是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给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并且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有少部分会明确提出使用加法还是减法的计算方式进行提问。教材的安排是要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试着学会自己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分两个单元编排,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表内除法的安排, 是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学习过表内乘法的基础上, 紧接着安排这样的单元, 不仅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 还为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本册教材中的除法学习部分是分为两个单元进行的, 学生2 - 6 的表内除法、7 - 9 的表内除法, 学生熟悉表内除法 ( 一) 后, 能解决简单的关于用除法运算的问题, 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 对于后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就显得容易得多。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 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降低难度, 这是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教师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 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这部分教材用的主题图是游乐场的照片, 里面各种娱乐设施的移动, 就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平移和旋转。书本中出现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是很多的, 比如拉一拉、做一做和剪一剪等。这些知识不仅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4. 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在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图, 这些是与实际生活贴近的, 都是生活内容, 还包含所学数学知识的, 十个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来引入的。
三、有关教材的建议
1. 教材主题图的内容未考虑学生的生活差异。教材中的主题图丰富多彩, 但其实没有考虑到生活在农村的学生, 主题图中提到的游乐场、公园等等, 对于城市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可以很好的接受学习的, 但对于农村的学生, 他们接触的东西是很有限的, 对于老师而言要在这样的教材内容下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困难的。2.概念性的知识模糊, 缺少明确的概念。在教材中有一些知识, 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它到底是什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讲解它所具有的特点, 概念的东西缺少了。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感受到, 但却不能准确的说出, 教材应该出现这些概括的内容,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概念意识, 以便学生高年级抽象思维的发展。3. 教师布置作业环节困难。在本册教材中, 书本中过多的呈现图文结合的地方, 简单看起来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 但在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能够在书本上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就少了。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的东西少, 自然而然的会增加其他的巩固练习的任务, 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4. 教材的练习题有相似部分, 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在教材的习题部分, 有前后题目是可以互逆的, 有些题目还很雷同, 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感觉是在重复不断的做一件事, 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感到烦躁。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 就会捡漏, 不计算、不思考, 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的。
参考文献
[1]王立松.对二年级数学教材 (人教版) 的几点体会和建议[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08, 03:15-17.
[2]卢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介绍[J].黑龙江教育 (小学版) , 2004, Z3:6-9.
[3]刘丽, 赵中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J.河北教育 (教学班) , 2014, 01:19-21.
8.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篇八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的分析主要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背景三方面着手。
(一)文化背景
文本中出现的动物都是学生们熟知的小动物,比如:monkey, horse等,他们也可以在动物园中见到:gorilla, wolf, zebra等。所有同学都知道panda是我们中国的特有的动物,也有小部分同学或许在电视上看到过koala, kangaroo, eagle, beaver等动物,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这些动物所属的国家。虽然这是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但在开学初我对教材做了整合,将其调整在第三单元故事教学中完成。
(二)知识背景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会了部分的动物类单词,并在本单元A,B部分学会了如何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
(三)生活背景
我们的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大部分学生家中都饲养小动物,所以他们对于动物的体貌特征更为的熟悉,也更为亲和,十分喜爱动物。有的学生能将小动物视为自己的家庭成员,从内心中愿意保护它们。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一)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已知起点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3)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语言技能目标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
人的回答。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演:能为故事配音。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文化意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难点: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因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交际教学法
旨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其特点是将语言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本节课中,全程为英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结构的知识,同时又通过任务实施引导学生将语言结构知识应用到功能话题的表达当中,学生在交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教学设计中的不同任务也是通过学生的口头英语输出为途径实现的,这体现了交际教学法。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点读笔的使用,能更方便学生跟读、模仿,能及时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演示图片,PPT课件,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两种主要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在上课过程中将教学法细化为四个方面:
1.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在待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本节课设计的两个活动任务(猜谜和游戏)都是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率。
2.TPR全身反应法
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教师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使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更直观的在游戏中学习,使英语生活化。本节课设计的“认读单词”比赛和“给动画配音” ,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3.类比法
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在话题方面,学生已经学过部分动物单词,以及描述小动物体貌特征的语句。本单元新知识为认识新动物,运用新句型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类比,学会知识迁移,用描述已知动物的方法来描述新动物。
六、教学资源的分析
自制PPT课件,动物图片,让学生准备动物的玩具,并充分利用点读笔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描述、介绍动物的情境,使学生能有尽量多的机会耳听、口说,以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听说、认读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本单元的第六课时Part C Story time,本课的任务是能运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与同伴进行交流。在任务教学法的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图:
整个教学设计如下: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学生们通过说唱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上口快,节奏感强,轻松有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接着进行谜语式故事的导入,通过猜谜活动引出核心词“animal”,猜谜中出现了arm, leg, milk, ice, apple, nine六个相互本不关联的词汇,但通过我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核心词的引出,可使我和学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通过运用本课核心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此后,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言;I know all the animals. 接着,通过创设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在此,我巧妙的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了我“故事中”的教学。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Step3. Practice
1.认读单词比赛
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单词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2.跟读、模仿
接着,我将故事文本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的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复述故事
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复述故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4. Production
通过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的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我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八、教学评价分析
(一)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九、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授课内容,教师将板书设计如下:
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授课结束之后,我对本节课的情况做了如下反思:
一方面,教学中有一些精彩之处。
1.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堂课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动物的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猜谜和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本节课通过“谜语式懒羊羊觅食的故事”和“看图片猜动物单词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率。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实施任务。在学生掌握动物的词汇和介绍小动物的句型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让学生积极投入,身临其境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发现知识并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本节课虽然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但却把“表演”的机会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
3.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非常的紧凑,单词animal, zoo,bear的出现,都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我创设了多个问题情境、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语言交流。上课时,我尽量用英语贯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师课堂用语,以便于学生模仿。堂上的教学手段也应灵活机动,以学生为主,创设英语交流平台。这样的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笔者的授课过程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的调控能力不强,该收的地方没有及时收,导致占用的时间过长。在讲到有关动物的拓展词汇时,拓展得有些过多,导致这部分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应该加强“重点意识”,教学不离重点,拓展不离不偏,紧抓课标内容。
2.Group work小组活动组织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几个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本节课的小组是学生自愿组队的,而不是按照学生英语水平划分,这样导致有的小组活动特别成功,而有个别小组由于包括几个学困生导致活动实施不够顺畅。在以后的授课中,应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小组,合理组织小组活动,使小组活动的意义真正得以实现。
3.教师指导性语言过多:讲课的过程中,因为总怕学生听不懂或是出错,所以自己的课堂指导性语言可能啰嗦了一些。应该更大胆的去放开学生,让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
4.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再丰富一些,尤其对于表现特别出众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不同于他人的评价语言。
5.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再设计本节课时,如果能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一项全班性介绍动物的交流活动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消化和巩固课堂内容。
结束语
有效的教学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职业追求。英语课堂的高实效性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要求和衡量标准,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
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活动时要以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为主要指导方法,在对教情和学情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到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
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结合。教学活动是服务于学生的,旨在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不同活动中,既考查了掌握的情况又巩固了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经过听、说、读、写等环节了解教学内容和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借助多媒体辅助学。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依托,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英语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应用“创境法”,提供学生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11-2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09-11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女娲补天教案06-17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笔算乘法,同步练习,A卷09-17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10-03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测试题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