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稳定昂素创建纪实

2024-09-11

平安稳定昂素创建纪实(精选3篇)

1.平安稳定昂素创建纪实 篇一

文章标题:社区平安创建工作纪实

社区创建平安工作纪实

**镇是“农业大镇”、“省级卫生乡镇”、列为昆明市“水资源自然保护区”。境内苍峦叠障,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镇地处东经102°17′~102°27′,北纬24°35′~26°46′之间,**小河河谷盆地中部,东西最宽18公里,南北

最长20公里,位于滇中高原中部,距安宁城35公里,东、西分别与晋宁县、易门县接壤,南、北分别与本市一六街乡、鸣矣河乡毗邻,总面积205.18平方公里,在这20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彝、汉、回、白、傈僳等10个民族。各族人民团结互助,质朴、善良、热情、好客,**社区位于**集镇,**集镇是镇政府所在地即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安宁市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2004年全镇从事第三产业人员达1176人,比1995年的640人增加183,个体工商户435户,比1995年增加135。集镇外来经商户128户,实现个体工商税收89万元,逢街天参加交易人数20000余人,年交易额2100万元。集镇综合开发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许多私人到镇上投资,现已有454户外地或农村居民到集镇上建住宅,建筑面积达172520平方米。1996年至2002年先后建成占地分别为6720平方米、31666平方米和42000平方米的云程广场、**公园、东湖公园;1996年投资400万元完成659米的青云路南段、庆丰路、八景路配套工程;1997年建成占地6亩的云程广场;2000年建成镇幼儿园和成人技校;进一步完善了集镇功能配套。目前,**集镇建成区0.62平方公里,形成3米至30米不等的12条街道网,总长达5248米;拥有绿地11160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18。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备,管理、服务部门齐全。集镇西面有千亩商品梨基地,东边是**河谷,四周群山环抱,千亩梨圆叠翠,万亩荷花飘香,构成一幅倩丽的人文与自然和谐的园林生态画卷。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8911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4707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547万元,人均纯收入3412元。**集镇1991年获云南省建设规划方案评选优秀奖,被列为云南省、昆明市重点建设集镇;1992年受到国家建设部的表彰;1995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6年获“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荣誉称号;1998年经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考核命名为“科技先进乡镇”;1999年获“云南省卫生镇”荣誉称号;2000年被昆明市列为“明星小城镇”。现代化小城镇的姿容日益显现出来。

多年来,集镇居民5千多,各族儿女平静、安祥地生活,过着“猪鸡不用关,牛羊不进圈“的自给自足生活,虽然有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平安状况,但伴随的是贫穷、落后。自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山门之后,镇政府因时利导,因地制宜,通过力作“四篇文章”,集镇经济活了,**儿女富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机声轰轰,到处是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累累果实。然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加大,各种不安定的因素随之而来,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体系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为此,**社区在2005年被安宁市、党委、政府确定为创建“平安社区”的示范镇后,按照点上求辐射、线上求延伸、面上求覆盖的试点工作思路,采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创建活动,构筑起了点线面互动、巡卡查并举、打防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平安城镇”创建活动做到“把握节奏,长线不断,高潮迭起,穿插进行”,始终保持了强劲势头,不断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创建平安工作的有序健康开展,组织领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城镇”创建工作,**党委、政府多次听取“平安城镇”创建工作汇报,传达学习省、市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打牢了创建基础。一是成立了社区“平安城镇”创建工作领导组,组长由社区主任担任,分管社区民警罗先林为副组长,相关单位的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居委会,主任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二是坚持“三个纳入”,将创建活动纳入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年终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领导挂钩联系社区平安创建工作责任制,全面细化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创建责任,切实加强对社区平安创建工作的领导。三是不断拓宽经费筹集渠道,采取“镇财政拨一点、社区拿一点、利用政策解决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办法,共投入平安创建工作经费5000元,有效地解决了创建工作经费紧张的问题,保障了“平安城镇”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创建的总体目标就是坚持“一个方针”(即“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五个机制”(即开展“严打”斗争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专群结合的社

会治安防控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和维护公共安全的应急机制),提高“四种能力”(即打击违法犯罪能力、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能力以及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预防处置能力),形成“一个大综治工作格局”(即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专门机关发挥骨干作用,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专群

结合、互联互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具体目标是通过深入开展“平安城镇”创建活动,力争第1年集中创建、基本达标,第2年巩固完善,第3年提高水平,使我镇率先进入全市社会治安先进镇行列。实施步骤第一步(2005年):集中创建。根据平安创建活动的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分析薄弱环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创建,具体分为学习、拟定方案,宣传动员、部署工作,务实创新、狠抓落实,查缺补漏、形成特色,检查考核、申报命名五个步骤进行;第二步(2006年):巩固完善。在对集中创建阶段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对工作中仍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采取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巩固创建成果。具体分为总结分析、查找差距,突出重点、抓好整改,通报情况、接受批评,完善机制、巩固成果,组织复查、奖优惩劣文章原创网站为http:///五个步骤进行;第三步(2007年):提高水平。在巩固前两个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全面提高全县综治工作水平,把社区建成社会更加稳定、民族更加和睦、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安康的全市社会治安先进镇。在具体工作中,**社区以“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注重典型引路,试点先行。2005年5月,**镇创建平安工作会议对创建“平安城镇”活动提出了初步要求。6月,党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镇开展创建“平安城镇”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开展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措施、组织领导、方法步骤、经费保障和考核验收等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布署,并通过抓“五级联创”,逐步形成了邻里守望、户户联勤,以“平安家庭”为单元,以“平安村组”为基点“平安小区”、“平安市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大道”、等“七大重点”的创建模式。由“平安员工”、“平安站所”构建“平安单位”;由“平安住户”、“平安楼院”构建“平安小区”;由“平安业主”、“平安摊位”构建“平安市场”;由“平安学生”、“平安班级”构建“平安校园”;由“平安医生”、“平安科室”构建“平安医院”;由“平安路段”、“平安线路”构建“平安大道”。通过抓“7大重点”创建,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保安管点、交警管线、派出所管片、群防群治队伍看楼护院,点线面互动、全方位推进平安创建的工作局面,扩大了平安创建的范围,提高了平安创建工作的质量。

在创建平安活动中,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不断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治安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机制、工作决策部署机制、刑事政策运用机制和政法部门配合制约机制,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用什么方式更为有效就用什么方式,扎实开展创安严打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实效,一年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7起,调处成功6起,没有发生群众性械斗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平安创建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镇的平安创建活动始终坚持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平安了,社区也就平安了的工作目标,结合“创平”工作是一项新事物,群众还不了解的实际,狠抓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平安创建工作中,我们把加强平安创建宣传作为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着力抓好宣传,积极营造创建氛围。一是利用街天播放光碟120次;二是编写了一册《创安法律知识100问》,印制1000本发到广大干部群众手中;三是印制28张以创安、反邪教、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为宣传内容的精美画,发到单位职工和居民农户手中,并在家庭中张贴,创安标语和户外广告牌,采本文来源于http:///取张贴在出租车、公交车、公务车辆上和悬挂在城区、交通主干道、乡镇集镇、村寨等醒目部位等形式进行宣传,共张贴悬挂创安标语52条,建户外广告牌12块;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打破了以往在维护社会治安上由政法部门“包打天下”的情况,形成了全镇上下“人人了解创安、个个参与创建”的大治安工作格局。

通过平安活动的创建,社区领导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平安创建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招商引资创造了平安效应,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社区平安创建工作纪实》来源于,欢迎阅读社区平安创建工作纪实。

2.南仓小学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纪实 篇二

2013年,根据津教委〔2013〕50 号关于印发《天津市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建设标准》的通知

2005年,根据浙教宣〔2004〕278号、浙理工党〔2006〕7号文件精神,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按照“掌握动态、落实防范、化解矛盾、依法治理、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工作思路,以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为目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 “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创建“平安校园”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要求高的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我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安全组织工作机构,先后建立了综合治理和创安活动领导小组,“五五”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势政策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指挥中心,处置学生伤亡事故工作小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等,小组成员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形成了上下贯通、相互协调、组织严密、运作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

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平安校园”创建中,我校积极贯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方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校党委书记与各学院、部门党政负责人签订了《浙江理工大学创建“平安校园”目标管理责任书》,主管副校长与各学院、部门行政负责人签订了《浙江理工大学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学院、部门又与各系、处、室签订了二级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级主要领导为各部门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据统计,全校共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92份,层层分解创建“平安校园”目标任务,使各项目标举措落实到各个环节、各级单位。全校师生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装备和人员配置

完善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是创建“平安校园”的保障。我校着眼于“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分析校园及师生的安全问题,详细制定学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计划;对各部门的准备工作、基本材料、台帐、安全制度、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切实做到把迎评创安工作与各学院、部门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以求将安全工作抓好、抓细、抓实。根据教育部21号令和浙教宣〔2004〕2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浙江理工大学校园秩序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理工大学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消防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浙江理工大学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应急处置预案》、《浙江理工大学重要部位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临时员工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监控中心管理规定》和《浙江理工大学集体户口管理暂行办法》等学校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学校各部门也分别修订完善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落实装备。学校高度重视安全保卫的经费投入和装备落实,为安全保卫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提高了工作成效。每年对安全投入和整改所需资金进行核算,将经费列入学校经费开支的总预算中。2004年投入安全保卫工作经费13.44万元,生均日常保卫经费8.55元;2005年投入安全保卫工作经费14.95万元,生均日常保卫经费8.61元;2006年投入安全保卫工作经费33.2万元,生均日常保卫经费16.50元。2006年还设立了创建“平安校园”专项,用于校园道路设施标志制作、消防设施更换、消防培训等,在资金上保障“平安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2003年我校前期已投入50多万元完成了模拟监控系统工程,在校园内安装了85个探头。我校还计划后期在技防方面投入资金320万元左右。2006年年底前我校投入100万元用于安装全校性的模拟数字化监控系统,安装103个探头,主要用于学校外围及重要部位的安全防范并逐步更换前期监控系统。去年6月份该项工程招标工作已经启动,年底开始安装工作。2007年将再投入220万元左右用于校园技防设施建设。

人员到位。组建了一支专职安全保卫队伍,有专职保卫干部11名。重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了校卫队、护校队、义务消防队力量,现有专职校卫队员121名,同时还建立了一支学生护校队和公开与秘密两支安全信息员队伍。学校建立了由校领导、中层领导、保卫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共同参与的安全防范网络体系,使师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中来,群防群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同时,我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院两级学生管理模式。学工部主要负责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考评,各学院具体负责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时加强校、院之间的信息联络和反馈,明确职责,分工协作,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成效。学校高度重视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全校共有95名思政工作人员,基本达到思政工作专职人员与学生的比率。每班均配一名班主任,共448名(教师),并配备班主任助理235名(高年级学生)。

强化安全和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疏于防范和安全意识薄弱是引发校园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我校高度重视对师生员工的安全和法制教育工作。为有效加强对学校安全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五五”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学校还制定了《浙江理工大学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规定了我校法制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和安排、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促进全校师生员工法制意识的增强,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防范能力。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主题教育。

上好新生安全教育第一课。为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去年9月11—14日我校举办了新生安全教育讲座。讲座由校保卫处主办,保卫处老师和月雅河派出所警官担任主讲,以学院为单位组织进行。讲座通过大量具体案例形象生动地讲解了盗窃、抢夺、抢劫、诈骗、敲诈等五类常发违法行为的特点,介绍了一些防范此类案件的经验和方法,教育大家要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安全,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火警自救逃生能力,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并加强安全防范。

全面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我校结合三月份禁毒宣传和防止传染病教育、“6.26” 世界反毒日、夏季防暑及禁止下江游泳教育、“11.9”消防安全活动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等,开展以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的专题教育活动。学校还经常性举办安全知识主题讲座,截止去年11月,全校共举办安全知识讲座32场次。

编印宣传教育材料。我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汇编了《创建“平安校园”宣传教育手册》,收录了创建“平安校园”相关材料及安全防范知识,帮助师生员工系统地了解创建工作,形成人人关心的良好局面,推进创建工作全面开展。自去年5月开始,学校保卫处坚持每周出一期《安全保卫工作动态》,并编印《“平安校园”创建情况通报》,及时反映本校的治安动态和创建动态。去年我校共编印《“平安校园”创建情况通报》12期、《安全保卫工作动态》21期。

发挥网络宣传优势。我校借助网络资源,不定期在校园网页上发布安全警示、案例分析、自防自救措施等。学校保卫处及学生线人员利用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的便利条件,抓住点滴时机,积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各学院的学生治保小组,充分发挥来自学生、熟悉学生的优势,深入到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另外学校还利用其他宣传载体,扩大宣传覆盖面,先后共举办安全知识讲座32次,安全图片展7次,发布安全警示21则,悬挂宣传横幅36条,制作宣传板57块,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安全工作人人抓、安全隐患人人防”的良好氛围。

抓好常规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校设立了总值班室、保卫处和学生公寓三个值班点,每天安排校领导、中层干部、保卫处、辅导员和学院总支副书记五条线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妥善处理校内发生的意外事件。同时,为给创建“平安校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校强化了对校园安全环境的整治。

抓好重要部位管理。根据公安部门重点部位安全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保卫处把重点实验室、机房、学生公寓、配电房等16个部位列为要害部位,进行重点控制,完善制度,出台防盗、监控措施,在人力、财力上予以保障,加强防范,明确责任,消除隐患。

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做好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日常工作。保卫处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每周排查校园治安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要求整改,并将检查和整改情况记录备案,对校园治安情况做到周总结、周通报。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制定了《浙江理工大学临时员工管理规定》,对全校临时用工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清查,登记造册,严格门卫和校园巡逻工作制度,控制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并实行来访登记,确保了良好的校园治安秩序。

加强校园消防管理。加强消防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及时检查、清理、调换、增配消防器材,确保硬件到位,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防火责任人;为保证消防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不定时对全校消防状况调查摸底,每月对食堂、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防火巡查,发现问题和隐患督促整改,确保设备完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消防培训,邀请下沙消防大队和市防火中心教员来校为师生员工进行安全防火知识培训和消防演习,开展冬季防火暨“119天无火灾事故”活动,提高师生员工消防应急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校园交通管理。我校进一步加强了校园道路交通管理,修订了《浙江理工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加强了交通整治工作,更换了校园内的交通标志、交通设施,增设了导向指示牌等规范管理的硬件设施,对教学区实行封闭式交通管理。严格车辆出入制度,对进出校园车辆进行严格管理,本校教职工车辆发证通行,外来车辆登记通行。针对校园大、车辆越来越多的情况,我校今年又划分出四块区域作为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解决了校内师生员工停车不方便的问题,进一步净化了校园交通环境。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下沙高教园区“西门子杯”交通法知识竞赛,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提高了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学校是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发场所,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身心健康。我校切实加强对校园突发卫生事件的领导,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小组组长;加强制度保障建设,完善了《浙江理工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深入组织开展以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为重点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落实卫生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强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食堂的食品采购、餐具消毒和食品加工过程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完善了《疫病防治制度》和后勤公司各项食品卫生制度。

加强学生安全管理。为切实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我校共派遣31名思政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在每幢学生公寓设置了楼长、副楼长,切实解决同学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宿舍楼的管理,努力建设安全、文明、整洁、有序的公寓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浙江理工大学学生公寓管理规定》、《浙江理工大学生活区治安管理条例》、《浙江理工大学生活区消防管理规定》和《浙江理工大学生活区交通安全守则》等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在外宿学生管理上,从学生全面发展考虑,学校不提倡学生校外住宿。但经学院多次思想工作,学生仍坚持要求在外租房住宿或投靠亲友住宿的,必须履行相应的批准手续,首先要求征得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并签署书面意见,然后学院与在外住宿学生签订协议书,对外宿学生的住宿地址、通讯方式等信息予以存档。学院学生工作专职人员经常性地前往外宿学生住宿场所,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向他们强调有关注意事项。

为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我校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为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全校现有5名心理咨询师和20名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建立了心理咨询师值班制,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坚持晚间清场和“校园110”每日情况汇总。学校的设备财产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鉴于下沙地处偏僻,人气还不旺,我校自2001年下沙校区运行以来,严格执行晚间清场制度。校卫队员每天晚上10点对全校进行清场检查,发现有学院、部门门没锁、窗没关的现象,报告保卫处值班老师,保卫处老师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安全责任人,无论何时,责任人员必须立即派人赶到学校关好门窗,确保资产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所引起的交通费不得在公务费中报销。与此同时学校对晚间清场发现的门窗未锁好或插销未插好的学院、部门进行通报。该项制度执行以来,学校晚间门窗没锁现象显著减少,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我校自2005年5月份开始执行“校园110”每日情况汇总,做到有警必接,并对接、出警和处警情况进行记录。“校园110”值班室在完成全天二十四小时接受全校师生的报警求助并作出反应等职责的基础上,每天对全校安全情况进行汇总并记录在案,于第二天交保卫处办公室,确保保卫处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校园安全工作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决策,提高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从2005年11月至今,我校“校园110”共接、出警255次。加入“下沙高教园区110”联动机制,与当地公安部门积极取得联系、沟通,加强协作,并多次参与“园区110”处置突发事件,提高了“校园110”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各项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为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我校修订完善了《浙江理工大学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预案》、《浙江理工大学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应急处置预案》、《浙江理工大学处置学生伤亡事故工作预案》、《浙江理工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理工大学大型活动应急疏散预案》、《浙江理工大学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和《浙江理工大学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演练方案》等一系列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并成立相应的处置事件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督促学校预防和处置方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加强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师生员工既是安全防范工作的主要目标,又是安全防范工作的参与主体。为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及早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我校建立了由师生组成的公开和秘密两支安全信息员队伍。目前我校有公开安全信息员125名。

进行处置突发性事件演练。为有效处置校园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检验和完善我校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我校于去年4月29日晚参与了下沙高教园区2006年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演练。在演练中,学校出色地完成了演练任务,做到了四个第一:第一时间发现并报警、第一时间进行先期处置、第一时间启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案、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3.平安稳定昂素创建纪实 篇三

按照市县移民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维护安置区移民社会稳定,保障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制定2011年度创建“平安库区”维护稳定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2011年我镇的目标是:搞好项目建设,提高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完成各移民村项目建设。即:①祖地村九洋三元桥头至前山路口道路硬化工程(11万元—0.185公里);②祖地村自来水工程(33.85万元);③上花村湾仔后至大社道路硬化工程(33.71万元—0.82公里);④夫坊村岭下自然村饮水工程(19万元);⑤祖地村至岭自然村饮水工程(15万元);⑥吴田村旧村部至社中央水泥路硬化工程(30万元—0.3公里);⑦新吴村柯碑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23万元);⑧新吴村新兴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23万元)。根据上级要求,对移民群众迫切需要先实施的项目纳入今后规划建设项目,上报上级部门审批。与村建立维护维稳工作责任表,全面推进“平安库区”先进于镇、村的创建工作。

二、工作要求

1.成立“平安库区”创建领导小组,把创建“平安库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当地平安建设及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做到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评。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后期研究,加强分类指导。

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镇、村都要签订责任书,把创建“平安库区”的责任分级落实到村,一级抓一级,落实到安置点,落实到人。

加强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努力实现移民管理系统无刑事案件,无治安事件,无职务犯罪、无重大责任事故、无泄密、失密事件,干部职工对平安建设知晓率达到100%,积极参与创建“平安库区”各项工作。

2.抓好基层基础,制定库区宣传方案。利用广告宣传栏、简报和广播等形式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干部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水平。

依靠乡镇党委、政府,发挥治保、调解、平安协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创建工作,扎实抓好“平安库区”先进乡镇、先进村的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创建水平。

认真实施典型示范工程,加强经验总结,树立榜样和宣传推广,全面提升典型示范层次和水平。

3.移民安全稳定。以“无矛盾纠纷积压,无矛盾纠纷激化,无越级上访。无群体性上访”为目标,做到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面上排查与重点排查,事前防范与及时妥善调处相结合,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100%,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确保库区移民的社会安定稳定。

建立健全预警、排查、联调、处置“四个机制”和信息报送、挂牌督办、跟踪反馈、建档立册。“四项制度”,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源头预防责任,信访首问责任和领导包案责任,努力做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重大疑难纠纷不出县。

建立健全移民来信来访接待、登记、交办、转办到催办、督办和办结反馈等工作制度。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移民信访问题,突出解决好移民访、越级访、重复访和有串联倾向上访等

重点信访问题。

严格执行信息专报和分析报告的制度。健全县、镇、村三级信息网络。落实信息联络员,及时了解掌握移民思想动态,及时准确报送信息。较大规模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或紧急重大情况必须在事发后或接报后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并在1小时内报告县局和市局。同时实行事态进展重要性情况连续报告。做到每季度召开稳定情况分析会,发现不稳定的问题要将分析情况书面报告县局。

按照市县移民局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明确责任和分工,着力加强事先防范和预测预警工作。依法果断处置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搞好上下左右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处置工作。

4.帮扶促发展。以发展库区经济促稳定,巩固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战国,深入实施移民“解困增收”、“培训就业”工程,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促进移民就业和增收。

深化创建“阳光库区”工作,项目实施有移民代表参与监督管理,准时报批项目计划,前期文件,做好人口核增核减,项目调整变更,竣工项目验收及建档工作,保障移民资金安全,提交项目运行效益,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保护好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移民群众满意度高,评价良好。

陈巷镇库区移民办

上一篇:青年节有意义的短信下一篇:带着好心情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