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

2024-10-02

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11篇)

1.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 篇一

在付出辛勤和洒满汗水的道路上,我们脚踏实地地送走了 20xx,在充满希 冀和满怀激情的道路上, 我们又信心百倍地迎来了 20xx 年,在这一年里车间工作 紧紧围绕公司制定的年度生产目标, 在车间全体员工的通力配合下顺利完成公司 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找出不足从而更好地开 展 20xx 年度的各项工作, 特将 20xx 年度车间所做工作做出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强化安全、优质、强化安全、优质、高效生产

安全生产工作是稳定企业生产、保障员工权益、保障企业效益的重中之重, 安全工作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工作的难点,之所以安全管理也是一种最 基础的管理,在年初车间就决定继续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工作中的首位,在平常 日常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嘴碎一点,安全教育常不离口,心细一点发现任何安全 隐患及时整改并加以排除,腿勤一点,加大岗位巡回检查频率,发现违规操作及 时批评指正,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车间全年度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在确保安全的 前提下在生产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全年度车间共生产加工单宁酸系列产品 443.45 吨,其中用倍子生产工业级单宁酸 67.65 吨,用倍子生产食用级单宁酸 354.575 吨,用倍花采用溶剂法生产倍花工业级单宁酸 21.225 吨,十二月根据 公司安排投倍花直接生产 16-20Be 浓胶,共加工倍花 34.15 吨,产出平均 16Be 浓胶 47058L,另全年度共加工制粒食用单宁酸 134.76 吨。

二、加强现场管理,设备维护、节能降耗工作

1、本年度在公司推行的“6S”管理氛围下,车间在现场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 成绩,为了更好的配合公司“6S”管理工作的推行,车间制定了车间现场管理制 度并细化了员工岗位责任区,通过车间全员的努力,在公司 “6S”管理评比活 动中多次获得奖励,并最终养成了员工自觉打扫卫生良好习惯,全年度车间几乎 随时都能保持一个舒适、整洁的现场作业环境。

2、针对历年车间设备因平常维护保养不当造成损坏导致车间正常生产受阻,年 初车间制定了车间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并将一些车间重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责 任到人,平常也加强设备的巡回检查力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通过不懈的努力 全年度车间重点设备未出现一次故障并创下全年度未烧坏一台电机的新开端。

3.节能降耗工作一直是车间强化重视的一个工作, 年初车间就加大节能降耗宣传 力度,不断提高车间全员的节能意识,始终坚持节能降耗从我做起从小事从点滴 做起的方针,根据车间生产实际情况加大节能技改力度

3.1 如针对历年萃取工序溶剂消耗过高的问题,车间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安装人 员的积极配合对整个萃取工序所有排空管路进行集中回收排放, 大大降低了车间 因操作排空时车间散发的刺鼻溶剂味道, 为员工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工作 环境,同时也明显降低了车间溶剂正常消耗水平,连续多月溶剂消耗达到吨产品 耗用 150Kg 较好水平,全年度创下吨产品平均溶剂消耗 202kg 历史最好水平。

3.2 10 月份车间根据车间生产实际情况并通过多次取样检测论证,优化了车间 浸提生产工艺由先前一直运行的 6 罐 6 运行生产方式改为 6 罐 5 运行的生产方式 并同时降低了整个提取料液温度,在成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后,原料消耗也得 到大幅度下降 10-11 月连续两月食用级单宁酸生产吨产品平均消耗五倍子 (毛倍 子)1.82 吨,11 月更是创下了吨产品平均消耗五倍子(毛倍子)1.796 吨历史 1.82 1.796 最佳水平,全年度吨产品平均消耗均比上年度有所下降。

三、积极参与公司科技创新、工艺优化工作

积极参与公司科技创新 20xx 年是公司提出的科技创新年,本年度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工艺创新项 目,如为解决环保公司提出的“三位一体”“二位一体”生产目标,焦性没食子 、酸取消溶剂法直接高温脱羧升发法,没食子酸直接高温水解法,单宁酸采用膜分 离浓缩提纯法,目前很多创新项目均以取得了一定的实际进展,有些项目以进入 实质性生产,本人也有幸参与了公司部分科技创新项目,尤其是单宁酸膜分离中 试实验一直是全程参与与膜分离产家技术人员及公司项目部王主任一道克服了 中试实验阶段遇到的很多关键问题,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比较领人满 意的实验结果,为公司决策提供了第一手真实数据。

四、存在不足

不足 总体来说本年度车间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1、部分员工还是存在消极怠工,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2、员工内部沟通协调、团结互助做得不够好,甚至还存在个别挑拨离间的现象, 对整个车间团结互助和谐生产影响极坏。

3、员工岗前培训做得不够,部分员工操作技能得不到进一步提高,很多问题只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员工与企业、车间凝聚力不够强,员工辞职现象比较严重。

五、20xx年度工作计划

1、紧紧围绕公司制定生产目标组织实施生产。

2、实行“四化”生产目标,即环保最好化、质量最优化、产量最大化、成本最低化。

3、继续强化安全、质量、现场管理、设备维护、节能降耗管理工作。

4、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车间全员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努力打造一 流生产车间。

5、积极参与公司及车间的各项工艺创新项目, 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 为公司推行的“三位一体”生产目标早日走上正常化努力工作。

六、个人建议

1、公司要重视员工与企业的凝聚力,企业与员工不能离心,有了员工的认同才 会有上下同心,才能齐心合力的创造业绩,所以企业要想方设法留住好工人,认 识到人员的频繁流动对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2、狠抓落实,提高管理执行力,别在光打雷不下雨。

3、制定合理科学的工资制度从不同方面考虑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工资制度, 譬如从工作技能、工作岗位、工作态度、工龄等方面实行考核。

4、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公司员工整体素质。

5、重视年度、季度、月度评优表模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体现企业文化的 活动,在全公司内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6、给车间适量的管理经费,使车间有能力组织实施一些有益公司及车间管理的 活动,并对车间发现的先进事迹及先进个人进行适当奖励。

7、20xx年是公司提出的务实之年,也就是说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针对 当前公司的生产现状,要完成公司制定的年度目标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建议公司 在当前工艺探索优化生产阶段及时启动污水处理设施,两项工作起头并进,为公 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 篇二

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是企业获得外来资金的两种主要的途径。债权融资在融资成本方面更具优势,可以增加公司短期的现金流入,弥补资金周转问题。股权融资不需要支付固定的融资利息,是一种酌量成本,可以根据盈利状况调整股利分配政策,但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权益,对原股东而言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对融资方而言,无论企业最后采取何种方式都会引起企业的资本构成变化,这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通过公司业绩水平体现。因此,合理的资本结构对公司和投资者双方意义重大。

由于公司不同的融资方式将会影响到公司剩余收益的分配、公司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最终影响公司绩效。无论公司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融资会对公司的资本构成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资本构成的变化对企业的治理效应有不可小视的作用,而企业的绩效水平又是治理效应最真实的反映。本文主要着眼于债权融资方式对公司绩效水平的影响与建议。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等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研究;二是债权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三是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究。

张维迎(1996)提出中国银行对企业的债权实际上是政府对企业股权的占有,这种资本结构存在投资主体错位的问题,导致在资格和能力上更具优势的投资人成了企业的债权人。通过对称信息的不对称性、公司资金的筹集、实体经济的投机和金融信贷危机的研究发现,信息的不对称性完全极有可能引发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的反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阻碍了资本市场健康持续稳的发展,还会导致市场预期的迅速破灭与金融危机的出现。

陆正飞(1996)对企业负债水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在考虑企业具有的既定的经营风险的前提条件下,负债水平的高低是由负债的利息、减税的利益、预期财务的拮据以及企业代理成本共同决定的。并得出负债水平与企业经营风险呈一定负相关性,经营风险越高负债水平应该越低,并为中国企业的适度负债水平应在50%左右。

忻文(1997)提出中国国有企业资本债务率高的真正原因是政府或银行没有继续坚持原先的商业约定条款,而非企业入不敷出的经济效益水平。了解决资本债务率高的根本途径在于明晰产权,将竞争市场的主体归还给企业,增强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力,并发挥债权人对公司的监督制约作用。从根本上改变“预算软约束”,将国有企业的债务水平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张昌彩(1998)提出中国企业的资金筹集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自己的储蓄,具有一定的内源性。以国家为委托人的银行和企业是同源的,这也是引起公司出现高债务率的重要原因。并指出股权融资要想成为主导融资方式,在克服自身缺陷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建立兼并收购机制。

于东智(2003)认为公司的负债比例越大公司的绩效就越低,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同年,汪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债务融资能够促进公司治理、提升公司市场价值,但并不太适用小部分负债率高的企业。

综上所述,学术界从整体上认同了债权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这也就意味着是间接认同了债权融资对公司绩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债权融资对提升公司绩效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对策建议

公司作为经济发展的活跃动力因子之一,高效的公司业绩水平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方向,应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格局、提升公司业绩水平势在必行,笔者将从公司债权融资对绩效水平的影响角度出发,试图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银企关系合理化,加强债权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银行贷款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权融资中占有很大比重,在融资渠道中处于主导地位。由债权融资而产生的债务,主要是来自银行方面的,这些严厉的债务条款和银行专业化的监督对公司经营者有一定约束作用,不但可以减少股东的监督工作,而且还能使监督更加客观有效。

首先要将贷款结构进行合理化改造,防止债权人出现危险的消极状态;其次银行要保持资源配置决策的独立性,尽量不受政府强迫的干预,并加强对企业项目的筛选力度。

(二)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企业债券的市场化是指取消政府对其不必要的行政干涉,让企业债券市场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发挥其在市场决策的经济效益。将上市企业不同的信用级别、不同的流动债券的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综合利用起来,充分调动发行主体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是尽量简化企业或公司债券的发行审批程序和所需时间;二是;要提高企业发行申请的效率,缩短发行申报时间,并在政策上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给予支持;三是真正落实减少行政干预,充分给予企业债券利率强的生命力和灵活性,在债券市场上形成不同的利率水平。

(三)培育活跃的债券交易市场

建立一个成熟完善的债券市场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保证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渠道的通畅便利的必要条件,而成熟完善的债权市场与活跃的债券交易市场—二级市场休戚与共。

适当的扩大企业债券的品种和市场,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对那些信用等级高、经济实力雄厚、经营业绩稳定的企业公开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的门槛,以期提高企业债券在市场上的流通性。

(四)建立并完善企业信贷评用体系

企业债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资信评估机构的积极参加,能够公平规范地对企业、融资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并完善的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来保证一个规范、统一、公平的行业氛围来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债权融资和公司业绩。

适当加快信用评估体系建立的步伐,合理制定统一的评估体系指标和评级方法,争取早日实现对债券交易市场上的发行主体进行科学公正的信用评估与有效监督。必要时采取一些强制性的评级方式,通过法律手段让信用等级公众化,对信用等级偏低的企业债券从严审批,防止垃圾债券混入市场。

参考文献

[1]杜莹,刘立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1997,12.

[2]陆正飞.企业适度负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6,8.

[4]忻文.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J].经济研究,1997,8.

[5]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经济研究,2003,8.

3.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 篇三

关键词 档案管理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10-01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重视不够。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档案部门的事,对档案工作不闻不问,自已不想管也不愿管。有些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档案工作不研究、不安排,档案问题得不到解决,场所、经费、人员没有保障,档案工作自然就做不好。

2.管理力量薄弱,档案工作缺乏有效机制。目前,认为搞经济建设是硬任务、硬指标,而档案工作可有可无,部分领导没有落实,档案工作处于松驰状态。人员不到位,而且不少档案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由于管理不严,档案收集难、利用难、编研难等现象十分突出。执法力度不够,尚未开展有效的、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3.档案室基础设施差,存在着严重的对档案必备条件的落实。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档案工作标准不高。档案很少有专用的档案库房,既影响正常办公又影响档案管理,更不用说有“六防”设施,保管条件差,多数已成为仓库。而且室藏档案相当贫乏,材料不齐全。

4.档案管理创建活动参与面不广,档案利用力度不足。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并使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但是有的部门只将档案工作当作“临时工程”来对待,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没有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之内。

5.档案管理人员更替频繁,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由于体制的问题,没有档案专职的人员,大部分是兼职,因此对档案管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基本上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管理或整理大量的档案资料,有时也只是应付而已。有些条件好的部门,直接送到上级档案馆帮助整理归档;条件不好的,就只能任其自然。

二、县级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要注意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建设,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档案工作管理工作,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3.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工作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4.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5.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

4.对财务部门设置的建议 篇四

篇一:财务岗位职责及建议

一、岗位:会计主管(试用期)

二、目前工作范围:负责税务账务梳理,发票购买及管理等

三、对岗位的意见及建议

自进公司以来已有将近一个月时间,在这段工作期间对其工作及本部门提出以下意见及建议,仅供参考。1)意见:1.财务人员沟通、协调及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凡事依赖上司;

2.财务工作量多而杂,无暇顾及更深的思考,因此目前对公司的财务管控方面比较薄弱;

3.对主管、经理职位的岗位职责定位不清晰; 4.缺少奖惩制度使得对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较薄弱;

2)建议:1.提高沟通、协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凡是在本职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自行解决,且纳入每月的考核机制中,出现重大事务报上司后方可执行或在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可报告上司解决;

2.取消主管、减少经理职位,设立一名经理(需执行力强,能客观公正的处理工作事务),负责税务、以及审核内部各项日常费用单据并提交总监,即日工作安排检查督促,日常负责财务所有会计凭证的审核检查,每月工资表的考勤及核算等审核,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工作,对公司经营活动情况,资金动态,收入与费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且及时汇报总监,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 严格执行,协助配合财务总监工作负责与财政、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沟通信息,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者凭证审核可内外互审,这样可以内外结合,相互熟悉对方的工作流程,能够在工作中相互探讨,多提出些有效的建议)

3.内部财务人员负责内部一切账务处理、报送以及工商事宜,外部财务人员负责一切与税务、外部有关数据报送及账务处理、个体户证件管理等

4.部门制作月排程表,并且严格执行,排程外的工作按事情缓急情况一一完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交由经理审核汇总后再传至总监,未完成者给予一定处罚。

5.部门内部自行设立一定经费,对工作效率执行情况建立内部考核机制,每月进行一次考评,比如考核项目有: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往来核对、报表的准确性,库存管理情况、纳税筹划、工作态度等,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相反表现较差者进行罚款,款项会议当场兑现,最迟不超过二天。6.对于资产管理方面可由行政统一管理,财务监管,对5000元以上的资产组织一次全面的固定资产盘点并制作相应的固定资产标签且登入系统(固定资产模块可划分给行政登记,财务应做相应的培训),因考虑到财务工作量大的情况,可先由内至外分批次进行盘点(从各个办公室开始盘再到门店),对日后资产采购提前报备,对采购回来的资产应及时入模块系统,相应的单据在一定工作日内把OA流程走完传至财务进行账务处理,及时生成固定资模块凭证,避 免固定资产模块中凭证混乱。

7.对低值易耗品、电子产品采取以旧换新的制度,比如U盘,硬盘,如申购人需购买新的低值易耗品、电子产品行政需收回旧的产品,在旧购单上注明回收情况财务确认后方可签字(最好要求行政做份低值易耗品、电子产品使用情况表,内容:领用人,日期,更换情况,更换原因、时间),财务可对其工作,库存进行抽查盘点。

8.税务往来账务应结合内部账务进行核对,应收应付尽量做到按发票金额收付款,对于催收客户款项时与客户沟通尽量能按发票金额回款,公司关联单位尽量少挂往来,不用公司名义与股东挂往来;

9.一切有发票的报销单据需附上报销单,要求报销人员发票与手写收据分开粘贴,分别填写报销单据且填写规范,有发票的单据上不得填写与业务无关的字样。

10.随着公司日益扩大,需加强对部门员工的培训以及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能力。篇二:财务工作建议

对财务工作几点建议

6月25日召开的集团财务工作会议,据说规模比较大,足见集团对会计工作的重视,这么好一个学习机会没有资格参加我内心感到莫大的遗憾。不管怎样,作为一名从国营到民营做过二十多年财务工作的老同志,特别是在瑞立十几年的经历,本人还是心系瑞立发展,挚意为公司财务方面的管理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现根据本人所掌握的一些会计理论并结合实践,谈谈自己对集团财务工作的看法,或许能给领导些许有益的参考。所谈情况并非说明公司以前没有做或者做得不好,有些工作集团已经在做,或者准备去做,有些内容也有同事提到,为突出重要性,仍再提出,不过简略一点。我深信在集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有财务战线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财务工作定会更上一层楼,集团各财务部门会成为集团最出色的部门之一。

一、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集团目前财务管理体制还不能说很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仍在不断调整中,可以考虑:

1、集团架构调整,真正形成以资本为纽带,投资关系清晰,治理结构合理的的集团母子公司体系,这项工作将结合当前海外融资计划进行;

2、统一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及时性有效性;如发放工资的核算,集团内就很不统一;

3、建立财务工作简报制度,及时总结集团或下属公司的先进做法、解答探讨财务、税务、会计难题;

4、各子分公司财务进行委派管理,集团财务对分子公司进行业务指导,财务人员统一调配和定期轮换,财务各岗位工作设计明细和规范化;

5、建立定期财务分析制度,将枯燥数字提供的信息进行专业分析通俗化后供领导决策参考;

6、建立财务预警管理体系,控制财务风险;

7、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宜将从事日常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申报纳税的会计核算职能与从事资金筹集、投资、分配、财务预警、并购等方面财务管理分开。

二、融资和资金调度

集团财务工作应承担着融资的重大任务,在当前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特别关注的形势下,瑞立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和资金调度工作更应引起重视。

1、组建主权融资班子,负责集团上市、私募等主权资本融资工作,要配备或引进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有与保荐人(承销商、财务顾问)、证券市场中介、证券监管机构等合作经验的专业人才。

2、资金调度要尽量避免期末大额出账,增加资金在合作银行的积数和结算笔数。下属公司售房款或贷款资金到账后,要在账面保留一段时间,避免一到账就外划。从积极意义上讲,减少资金宕账时间是资金利用效率高,无闲置;但金融机构往往又视为资金紧张的征兆,觉得公司财务上过于激进。资金使用调度上适当控制节奏,注意利用效率和适当保有现金流量相结合,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房地产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

目前房地产业的竞争渐渐由无序走向有序,从暴利走向低利,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显得更为重要,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势在必行,这两者也是我们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手段。

1、集团目前的预算主要是费用预算,这一部分仅占集团总支出的15%不到,在现行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费用预算拓展到项目开发、营销策划、工程成本、现场签证、部门费用等全面预算控制。我们的预算要从由财务部门做,调整到各下属公司、各部门全员参与制定过程;

2、项目成本控制,这个方面主要是反映项目成本要向实时化、动态化方

向发展,特别是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后,要准确及时地核算;

3、针对项目成本控制关键点,我们要编制控制要点,设定目标成本,并落实相应责任人或责任团队的成本控制要求。可考虑以下关键环节: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环节、材料设备采购环节、销售环节、工程预决算环节、期间费用、物业管理成本等,每个环节又可细分若干控制点,财务部、审算部、工程技术部、人力资源部等联合编写,可借鉴其他公司已有经验。

四、纳税事务

税收安排是财务的重要职能,主要任务是在尊重、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一切优惠,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使税收成本最小化,一是降低、节约纳税支出,二是避免处罚支出。

1.设税务专员,负责办税人员培训、协调办税事务,提出税收安排报告;

2.研读税收法规,税收优惠政策,跟踪政策变化,结合公司实际,进行税收筹划,如预征土地增值税问题(各省不一致),开发期间土地使用税、房产税问题(89国税140号); 3.积极与税务部门沟通,求得税务部门指导,处理税务争议,避免税务处罚;

4.对税法有扣除标准的费用进行单列核算和税务筹划:a、人员工资,内资企业只能对办理了社会保险的员工,按人均标准扣除,中外合资企业则可全额扣除员工工资。b、业务招待费,销售公司则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扣除。c、业务宣传费,总款控制在销售的5%之内。d、会议费、差旅费、通讯费等要有详细的证明资料,要避免费用的发生合法合规,而因报销单据填制不规范,而导致无法税前扣除。

五、会计基础工作

集团各子公司执行会计制度、使用会计政策不统一,核算质量参差不齐,合并会计报表可信度低。宜从集团规范管理角度,对重大会计核算问题进行统一规定,如主要会计科目运用、财务结账期限、固定资产折旧、低值易耗品摊销、开发成本核算内容分类等。

1、综观集团会计基础工作,目前零部件公司做得较好,从费用报销单据、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档案等都很规范,建议开展基础工作学零部件公司活动。

2、会计服务观念的培养。一是会计事务中体现的服务(如费用报支、款项支付),二是会计信息提供的服务,如项目成本对工程部的反馈、人力成本对人力资源部的反馈(可对前期一系列人事变化和人员离职带来的人力成本进行单独分析报告),如费用预算对行政部的反馈服务等。

六、会计培训和交流

集团目前财务会计力量较为雄厚,新的财务人员成长较快,老的财务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排排队,我也注意到集团会计人员水平相对不平衡,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加强集团内财务人员培训和交流,应该是很有必要的。我建议拥有众多资格的同仁们要做好传帮带工作,或者就自己擅长的某个专题开开讲座,带领大家共同进步,要毫无保留。

集团进行的海外融资对很多财务人员来讲从理论到实践都很陌生,建议让财务顾问公司给相关财务人员搞一个讲座。

上述建议不一定成熟,不妥之处请领导多批评指正!

建言人:左秀萍2010年6月26日.篇三:财务部建议

公司财务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务部门对一个公司来讲本是一个重要的部门,一个集职能和信息处理的部门,可在我们单位确成了一个好象无足轻重的部门,不管施总觉得是对也好,不对也罢我是诚心希望能对公司有所帮助,我不希望公司的财务部门成为一个永远只在试用员工、恶性循环的问题部门,公司要发展就一定要完善财务。

一、财务部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流动频繁:财务工作本身具有持续性与稳定性,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财务人员频繁流动,一个人才刚刚熟习了工作又要离开了公司,频繁的人员变动,导致有些工作衔接不上,一些信息没传递下来。比如象往来帐的管理,我们单位的往来帐不同于其它一般公司从帐上就能反应出来,很多帐务是要以合同为准、借助于其它辅助信息才能清楚的。作为一个忠于公司的财务人员既要能使公司经得起外面的检查、又要保证公司往来帐清晰、资金的安全,必须再做一套辅助帐才可,而目前的状况是新进的人员刚刚熟悉了工作,又会因种种原因而萌发了离开的心思,在无心服务于公司的情况下,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无法完成,再加上对业务的认识不深,就是帐面上的往来情况都是令人费思,丛而导致很多遗留问题;又如与银行的合作,一个公司本应与银行建立起一个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而公司因财务部门人员的不稳定,每一任财务部门的人员流动导致与银行主要联系人失去联系,新的一轮上任又只得丛新开发和建立新的关系;这样种种因人员的频繁流动而导致信息失传、处理失真使财务部的工作开展困难。

2、财务人员工作多而杂:每个人要负责每家公司银行出纳工作,公司不管大小对一个会计工作人员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业务多的单位就多一些凭证而已。我们公司的会计人员基本每天都要处理银行付款业务,去银行取款然后再去另一家银行存进出纳的帐户,公司银行帐户多,因此导致银行事务多,这些出纳工作占去会计大部份时间。财务工作本来是一项细心、精确、有责任、不断学习的工作,而工作饱和的状态让大家每天只是疲于奔命的完成工作量,而无暇顾及更深的思考,因此对往来的管理、应对外面的检查的处理无法做到位。

3、财务人员职责不清:财务上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象会计兼做出纳工作,出纳兼做业务工作.....,每次付款、对帐、审核都是在催促与匆忙中完成,这样的状况,财务工作的安

全性、有序性、准确性能保证吗?

4、财务人员的待遇低:根据以前人员反应,财务部人员一直因为工资低而选择离开了公司,公司在人员频繁流动的情况下,依然没引起重视,新进人员试用期长,经过漫长的试用期后待遇又迟迟提升不上去,在工作多而杂而薪资又提升不起来的情况下自然就萌生了辞职的想 法。

二、对财务部工作的建议:

财务部的工作要做到安全、可靠、有序,使财务信息体系成为一个前后衔接,循环促进的动态系统。财务部目前的工作重点应是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因此征对目前的状况我个人建议:

1、首先要稳定财务人员:万丈高楼平地起,财务部目前首先要做好夯实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要做好工作人是关键,所以要稳定财务班子才能做好基础工作,做好了基础工作才能谈及其它。人与人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都是有差别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公司,公司只有付出成本发展、培养适合自己公司的人对公司长远来讲才是有帮助的。如果人员不稳定,甚至一批批的流失,一批人来胡弄一阵子走了,又来一批人心不干情不愿或学到业务能力了就走人了,然后后面的人来了要延续工作只得不停的为前一批人清理遗留下的问题才能继续开展工作,这样周而复始的,公司永远只能在招人,试用员工中。看似公司也省成本了,可这样只会对公司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样每一批人来只是熟悉了公司的帐务,而且也只能把帐务处理走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请代理公司代为记帐。这样公司的成本会更低。

2、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班子,一个公司要发展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需要一个成熟的团队去完成。相应的一个成熟公司也应有成熟的财务班子,财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到位及岗位职责、财务制度都要设置好:财务负责人、主办会计、出纳这些基本的岗位人员首先应定到位,各人的岗位职责应明确化。只有完善财务班子才能处理好核算、税务、工商、劳动、银行等部门的事务以及公司财务更深层的财务计划战略,这样才会有助于公司走得更远、更持久。

3、财务人员的职责要分清:财务人员职责不清,就会导致谁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者什么事都在干,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事都做不好。多家公司融合在一起整个部门要有负责人,同时负责人要有对整个部门人员工作的按排的权力,对整个部门工作指导、培训的义务,对下面财务人员的薪资待遇、奖惩有知晓、建议、发言的权力。

4、公司要架起财务部融入到公司的桥梁:由于财务工作涉及到公司所有部门、方方面面,财务工作要想做好必须得到公司各部门全体人员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公司要建立起财务部门

与业务部门及其它部门信息互通的桥梁,例如不定期的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之间的会议,财务负责人搭起整个部门与其它部门在业务信息上沟通的桥梁,或组织一些业余活动让财务部人员以及全公司人员融入到公司,参与到公司,这样财务部人员以及公司其它人员才会在公司找到归宿感。

5、财务部门的待遇要跟上:要肯定一个人的工作,是财务工作是一种技能工作,要做好财务,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几年的实践经验;财务的价值是一种隐形的价值,虽然财务工作不象业务工作对公司的效果那么立竿见影,但一个公司的财务工作做不好,就会阻碍公司的发展。财务人员的工作是一种责任、一种无形的价值。对一个发展的公司财务的重要性与业务一样重要。

6、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打造自己的团队:

5.学习心得体会及对公司展建议 篇五

在张馨木老师的课上,《鹰之重生》短片中,让我深深感悟到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果想要成功,必须给够接受得了考验。佛渡有缘人,在好的平台,如果没有积极向上,没有努力,没有奋斗,那么一切都惘然。学习只有有足够强的意愿度再加上良好的学习内容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很多时间总是怕这怕那,总害怕被指责,害怕失败,害怕嘲笑,没有真正把责任承担起来。听张老师的课后,真正懂得了勇于承担责任,因为责任的承担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是真正成长起来的开始,是提升团队执行力的开始。我是一切根源!凡事从自身出发,先找自身问题。在整个课程中还有一点感触也是颇深,就是什么叫成果?我们每天工作都会很辛苦,很用心。但成果呢?我们很多时间追寻的只是一个结果,就是自己做了,还做得很辛苦。但没有任何的成果。做了并不等于做到,只有100%负起责任,不折不扣拿到成果才是执行。狼性思维的建立,合理的淘汰机制,随时输入新鲜的血液,企业才能长久可持续发展,首恶、首善必须明显区分开来,并以坚决的态度来对待。在看到《海尔 首席执行官执行版》短片时,内心深处深深受到震憾。质量是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及至一个民族的命脉,只有严把质量关,才能让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否则,企业将会走向死亡。所以我们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自己。感恩,只有学会感恩了,才会爱父母、爱企业。凡事以感恩为先,学会感恩,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意义,才会精彩!《空中抓杆》在地面上看着10米高空的站台和目标点,产生了恐惧,担心抓不到。最后还是完成了。在教练的指导后,深刻认识到,我们很多时候过惯了安逸舒适的生活,但遇到一点点困难后,我们就会开始退缩,开始无限的放大困难,其实真的就那么简单。只要我们去做了,只要我们跨出那一步了,一切都会有办法解决,因为车到山前必有路。重要的不是有无路,而是去到山前了没有。

《鼓动人心》《木鞋》团队的齐心协力,团队的共同出谋划策是多么重要。

一个团队中,只要有不齐心的一个人存在,将寸步难行,将会面临失败或微忽其微的小成果。只有同心了,才能迈向成功。在这里,活动结束了,夜晚反思了自己,很多时候,真的遗忘了我们是一个团队,在团队中的一员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有用心去帮助过他吗?有关心过他吗?反思的背后,感触最深刻的是《毕业墙》真正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在最后这个项目中,感触很多,心情也很是繁杂,在分析之余,重点:学会感恩与担当,父母把我们从小养育大,我们要求的父母真的很多,可父母要求我们的呢,只要我们过得好,平安就好。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凡事学会感恩,努力提升自己,让父母为我们的成就感到骄傲、自豪。在攀爬毕业墙上,25人在准备攀爬时,都在猜测用时,我自己猜了要20分钟。结果教练只给我们5分钟。看着4米高的墙面,想着这一切都不可能完成。开始了,有的张望,有的做了人墙。教练看到这样很是生气,宣布我们全部挑战失败。在这失败中,必须有一个承担者来接受。我们的刘总来承担了,她必须做足70个俯卧撑,少一个,我们的队员必须有一人离开。看着刘总一个一个艰难的做着,我们全部人的泪水早已止不住往下流淌。多想和她一起来承担,我爬下了,教练让我必须起来,不用。我的心再次受到震撼,这只是一个项目活动而已,可在工作中,生活中,有多少我们做错了事,是由公司领导、父母来承担的啊,就因我们的不认真,我们的不全力付出,我们的怀疑,让公司领导、让父母受了多少的委屈与痛苦。但我们紧紧的拥抱在刘总身边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深刻感受到了那种爱,那种对我们的不放弃,不抛弃。她做到了,我们相拥在一起,用心感受着,此刻只有一个信念,我们要百分百付出,我们要不顾一切,我们要全力以付,我们要团结在一起。3分58秒定格了我们辉煌的成绩,我们全部人都通过了,我们在高呼,在欢呼。因为我们真的没有想到过,因为我们不敢相信这眼前的成绩。现在回忆起来,当时是如何上去的,如何通过的,就那么一瞬间。因为我们的团结,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百分百付出,我们创造了奇迹,我们书写了新的篇张。试想一下,在工作中,在学习中,如果我们能够百分百付出,我们能够团队齐心一致,还有什么可以难住我们的,相信没有。因为我们的付出,我们定会成功。活动结束后,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加强学习,先进行心灵的修

学,在进行专业的学习,我必须为我的这一目标去努力。现在我每天都在坚持!

对公司发展的建议:

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深刻的意识到,执行力的重要性,成果的重要性,新鲜血液能量补充的重要性。因此,在公司必须建立淘汰机制,而不是现在目前公司所使用的淘汰机制,因为现在的机制成了空设。主要原因是人员的首善、首恶没有体现出来,每个工作岗位,每个员工,每个级别的薪酬待遇差异太小。而员工的薪酬与市场同行业的差距又太大。试想一下,为什么这么久了,公司还未招聘到好的人才,我们不要总在找外界原因,从自身企业出发。寻找一下根源。我分析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1、员工的薪酬待遇基线有问题,试想一下,外聘员工的工作待遇高于了现在的员工,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他们能配合好工作吗?

2、公司的平台其实真的很多,每个员工都会有很多机会,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平台之间的晋升机制,晋升后与之相配套的待遇、福利问题的体现。

3、优秀员工,首善员工的重赏,没有体现,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是这个道理。

当员工的潜能、员工的心激发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创造出来的价值将是我们

6.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 篇六

一是树立组工干部培训教育新观念。要正确认识到组工干部培训教育既是一种智力投入又是一种人才资源开发。领导要足够重视,不断加大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

二是合理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组工业务外,还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市场经济、公共管理、法律、现代科技、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三是努力改进教育培训的方法。采取脱产办班方法取代过去“以会代训”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安排年轻组工干部,到县直单位、乡镇基层党组织或上级组织部门挂职或跟班学习,更多地鼓励和组织组工干部进行自学,为组工干部提供到外地考察学习的机会,达到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的目的。

二、加强对组工干部的实践锻炼

建立健全组工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制度。提倡各级组工干部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切实加强组工干部的实践锻炼,普遍提高他们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机关单位、到乡镇、企业挂职,让组工干部在基层、在经济建设一线、在艰苦环境中、在复杂形势下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与用人机制

一是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评价体系。要对组工干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分析。能力结构主要侧重于测评组工干部政策运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自律控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二是完善组工干部能力评价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改进、丰富组工干部岗位的职责内容,使之具体化、明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完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办法,克服评价不全的问题,解决科学量化的问题。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运用,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局面。

7.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 篇七

随着全面预算在公共部门的不断推进、实施, 预算松弛现象在公共部门也开始增多。根据经济学家尼斯坎南的理论——作为效用最大化者的公共部门也会是预算最大化者, 米盖和贝兰格进一步认为预算松弛产生的利益不会用于公共建设或者社会福利, 而会成为官僚自己的消费项目。正因为公共部门以预算最大化作为目标, 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甚至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超出了公共物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要的支出水平。

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格不会通过市场价格得以体现, 因此监管可能要付出高昂成本。此外, 公共部门之间独立性很强, 使整个预算过程中都由该公共部门内部人员制定、决定, 对其监管也比较困难。

二、公共部门预算松弛监管的博弈分析

(一) 静态模型

在本模型中假定有两个理性行为个体, 预算制定者下级部门和预算监管者上级部门。设为监管部门固定成本 (即使不对部门实施预算审计监督也发生的成本) , 为对某公共部门的监督成本, 为公共部门选择预算松弛后获得的收益, 为预算松弛被监管后造成的对公共部门处罚。监管部门的战略空间为 (监督, 不监督) , 某公共部门的战略空间为 (非松弛, 松弛) 。这样, 我们构建监督的博弈模型如下表所示,

在短期均衡中, 我们可以把下表视为双方同时行动的静态模型。基本策略有:

1.当R-F<0时, 模型有唯一的纳什均衡—— (不监管, 非松弛预算) 。也就是说当监管后处罚力度大于预算松弛所能获得的好处时, 公共部门的预算制定者就会选择非松弛预算。

2.当R-F>0且F-C0-C>0时, 模型有唯一的纳什均衡—— (监管, 松弛预算) 。也就是说, 当现有的监管部门惩罚执行力度小于所能获得的好处时, 公共部门的预算制定者当然就会选择松弛预算, 即使存在被监管的惩处风险。

(二) 动态模型

由于存在公共部门与监督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建立一个引入动态博弈模型, 虽然信息完全但是因为不确定性因此不完美, 这个模型假设如下:

1.公共部门非松弛预算额为M, 松弛预算额为M+ΔM, 非松弛预算的成本为C, 松弛预算的成本为C+ΔC, 其中ΔC为进行松弛预算时所需要的必要成本。

2.监督部门的固定成本为C1, 实行监管的成本为C1+ΔC1。

3.引入激励系数δ, 公共部门非松弛预算带来效益为δM, 松弛预算的效益为δ (M+ΔM) 。

4.引入惩罚系数μ, 公共部门松弛预算的惩罚为μΔM, 监督部门收益为μΔM。

有了以上4个假设的基础, 构造动态博弈模型如下:公共部门首先选择松弛预算还是非松弛预算, 而公共部门无法预知监管部门是否监管, 接着监管部门选择监管或者不监管, 每个阶段的策略为 (松弛预算, 非松弛预算) 、 (监管, 不监管) 。

对于公共部门预算制定者而言, 若选择非松弛预算, 那么无论监管部门是否监管, 收益为δM-C;如果选择松弛预算, 那么其收益取决于监管部门是否监管、监管是否得力, 如果监管部门选择不监管, 那么收益为δ (M+ΔM) - (C+ΔC) , 反之, 收益为δM-μΔM- (C+ΔC)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 当公共部门非松弛预算时选择监管, 那么其收益为-C1-ΔC1, 公共部门选择松弛预算时, 监管部门的收益为μΔM-C1-ΔC1;若监督部门选择不监管, 而公共部门进行非松弛预算时, 监管部门收益为-C1, 在公共部门选择松弛预算时, 监管部门的收益为-C1, 模型扩展图如下图所示: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监管部门做决策时不知道预算申请者究竟是否会发生预算松弛现象, 结合上图, 就是不知道是位于双节点信息集的哪一个节点上, 且在一定条件下, 可能发生均无上策的情况, 因此采用混合策略, 0

预算申请这选择非松弛预算的期望效益为E1’;E1’=δM-C

当E1=E1’时,

同样地,

当E2=E2’时,

由可以看出, 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公共部门在作出选择时, 引发其变动的与固定成本和收益C、C1、M无关, 与额外成本、额外收益以及惩罚系数和激励系数息息相关, 因此只需考虑在进行监管或者预算松弛发生时所需要的成本以及带来的经济利益即可, 具体如下:

若0

若ΔC>δΔM, 那么q*>1, 无论如何监管部门都会选择不监管这个纯策略, 因为进行预算松弛的成本过大, 使预算申请者不会选择松弛预算;

若ΔC1>μΔM, p*<0, 那么预算申请人将选择p=0的纯策略, 因为过高的监管成本会使监管部门放弃监管。

三、治理公共部门预算松弛现象的建议

(一) 加大处罚力度

当预算松弛现象被监管后其处罚力度越大, 一旦高于其从预算松弛中所谋得的额外利益, 那么公共部门的预算制定者就不会选择预算松弛作为最优策略, 而是在制定预算过程中选择非预算松弛。这样, 就行之有效地遏制了公共部门预算松弛现象, 不仅不会造成财政支出的不当流出, 也进一步杜绝了贪污现象的出现。

(二) 降低监管成本

一旦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过高, 那么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概率就越低, 这样就会出现预算松弛现象, 所以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还应该降低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那么就必须提高监管者的个人业务能力, 减少预算监管中繁琐步骤。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也要进一步将公共部门信息化公开, 让每一个公民无形之中都成为公共部门预算制定者的监管者。

(三) 采用滚动预算机制

公共部门有很多信息是不便于公之于众的, 甚至有一些公共部门所指定的预算由于专业性过强, 使监管人员很难进行有效监管。这就需要预算制定者在本次预算过程中采用滚动预算机制, 即参考上一季同类项目实际发生额并将各种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制定新的预算, 监管者若发现新制定的预算明显高于上一季同类项目实际发生额, 则有权要求制定者列明发生额激增的原因, 从而避免某些公共部门预算制定者因其特殊性与独一性而发生预算松弛现象, 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可靠性。

四、总结

公共部门很多建设项目都是与民众切身相关的公共设施, 一旦发生预算松弛现象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比如公共部门官员的贪污或者公共设施数量、质量的缺失。因此, 减少甚至杜绝公共部门预算松弛现象是十分必要的。监管部门的监管更是防止预算松弛现象发生的必要手段。而为了提高监管的概率, 就必须降低监管成本。鉴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 可能信息不对称现象会尤为严重, 在将可以公开的信息公开的同时, 还应要求公共部门的相关预算制定者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采用滚动预算机制, 从而进一步确保制定出更加合理、可信的预算。

参考文献

[1]赖琼玲.军队预算松弛现象及其控制策略[J].军事经济研究, 2006 (4)

[2]陈玉娟.松弛预算的博弈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1)

[3]高严.预算松弛成因:基于预算目标特点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 2009 (1)

8.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 篇八

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尽管与美国、欧洲或者日本相比,中国的金融服务部门仍然很小。但是,它发展的速度以及巨大的潜在规模,都使得它同时成为保险公司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关键扩展领域。

尽管中国公司在保险公司市场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但全球各地还是潮水般地涌入了许多新公司。在人寿保险和非人寿保险领域,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前5大中国公司控制着85%~90%的市场。但是,新进入者的发展速度比当地的中国公司要快很多倍。在几年时间内,它们就可以在这一迅猛发展的市场上控制相当大的份额。

然而,当中外公司在这一市场进行竞争时,却面临着不同的组织和技术挑战。中国公司在市场的了解上具有优势,尤其是在与管理层的关系上,但是,它们受到了商业惯例和技术发展不充分的妨碍。外国公司通常在后面的领域上更先进一些,但必须去适应新的市场,因为,新市场的营运与这些外国公司习惯了的、更成熟的国内市场是不同的。

在IT 领域,中国的保险公司还在使用过时的系统,为新的业务需要提供支持。许多中国的保险公司将侧重点放在桌面计算机系统上,因为他们必须在这一方面最快地构建好基础架构。此外,还必须构建基本的扩展架构,包括服务器容量和网络。但是,新的核心系统(包括CRM、产品开发、分销支持、电子商务和商业智能等)都是大多数中国保险公司的关键需要。

与开发程度更高的市场相比,中国的保险公司将大多数IT 预算花在了硬件和软件而不是员工与服务上。不过,这反映的是人力资本相对低廉的状况,并非采用了“买设备-不招人才”的战略。实际上,因为来自外国市场的大多数软件成本很高,且员工费用相对较低,所以,大多数中国保险公司对于“构建”有一种强烈的偏好。Celent 预计,这一点在 2009年以前会略有转变,因为基础架构加强了,在更激烈的外部竞争面前,对于专业知识的需要更大了。

而对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而言,最大的营运挑战是如何处理不熟悉以及不太透明的法规环境。另外,必须与当地的合作关系谈判,规划并管理当地的销售人员。然后,必须修改它们的IT 和营运做法,以满足当地的各种需要,不仅包括双字节字符和本地的货币,而且包括当地的业务工作流、法规和汇报要求。

Celent 建议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利用当地的供应商和员工,获取知识和成本优势,同时,与现有的全球供应商协作,掌握常规专业知识并熟悉全球企业。

就构建成熟的IT 基础架构而论,中国的保险公司(无论新旧)都正在从初期阶段开始起步。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常常不会经历曾让许多美国和欧洲保险行业头疼的“淘汰问题”。在战略上,中国的保险公司必须提前考虑这项任务,最大程度地降低它们在未来出现这类“淘汰问题”的风险。

Celent 相信,中国的保险公司应该将侧重点放在构建“四A”IT部门上,因为它们可为公司的未来打下牢固的基础。

贯彻这些关键的规则——一致性(Alignment)、灵活性(Agility)、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以及可承受性(Affordability)——应该可以帮助它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进行有效的竞争。

一致性:中国的保险公司,必须构建坚实的组织机构,从一开始就确保企业/IT之间具有强有力的合作关系。IT部门必须“占据一席之地”,并成为扩展计划流程的一部分。

灵活性:中国的保险公司应该设计各种可以应对变化的基础架构。这些架构不应该将侧重点放在如何完美地解决今天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放在既可以充分地解决今天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灵活地应对明天未知的各种问题。

可访问性:在充分了解了开放体系架构和用户存取重要性的时代里,中国的保险公司在构建基础架构上占有优势。它们必须确保没有构建存储库(silo),即使在很多情况下,构建存储库系统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可承受性:中国的保险公司,必须考虑系统的长期维护和升级成本,而不仅仅是寻求在今天看来成本很低的选项。随着市场进一步成熟和竞争的加剧,拥有更低的成本可让参与竞争的公司在业务战略上获得更高的灵活性。

9.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 篇九

在我国,会计可以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其中企业会计又分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预算会计,即非营利组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这些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提供便捷条件。政府会计的建立,是一场关乎政府的公开透明、管理方式、行政职能转变和预算管理制度的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理论层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也有技术层面的难题需要解决。基于目前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满足广大信息使用者了解政府受托责任的情况,必须对政府会计行为进行规范。预算会计的简介

1.1 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发展历程

财政总预算会计(Public Finance Budgetary Accounting)有时又称总会计、总预算会计,指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

自我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一共有三个发展阶段:

(1)总预算会计的创立是在1949年间,它不仅涉入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还以“资产=负债”作为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表的由来也是这一期间。

(2)总预算会计是在1966年创立,资金的来源已经改变,同时基本的会计等式也做以调整。

(3)而在1998年,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了重大改革,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会计基本理论也做出相应改变。

1.2 财政总预算的特点

根据最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我们可以了解到,预算会计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中早已将我国政策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具体包括:政策性和计划性、统一性和广泛性、宏观性和社会性。然而,在前几年的报道中曾提及过,只有将社会发展计划与国家财政预算相结合,使其相适应,才会充分的将国家财政部门的核算、反应和监督的只能体现出来,才会使国家的财政预算与收支相平衡。而只有依靠计划经营管理某些非营利组织,社会的收益才会达到最大化。

我国预算会计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对我国预算会计的发展起很大作用,而且今后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的某个层面仍将继续发挥作用。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新公共管理的引入,政府会计对象逐渐由预算资金运动扩展为价值运动,为了更完整地反映政府受托管理国家事务活动和履行受托责任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同时也为了能够进一步分清各届政府任期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对下届政府造成的财务影响,防止本届政府为表现政绩而大量举债,债务则由下届政府偿还的短期行为,政府会计确认基础有必要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换。预算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所体现出的问题

在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中,常常会涉及一下问题:

2.1 比核算基础存在某些问题,按规定预拨给用款单位的待结算资金即预拨款项,因为对财政预算的错误评估而失导致我国行政部门的财政亏损,最终导致财政信息的失真;当会计信息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时候,也会导致我国事业单位以及行政单位在运营方面的效益。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是对于财政部门的工作不够重视,在某些经费支出方面,由于非营利组织政策的非营利性,导致在财政部门充当付款人的角色,使收支的不平衡,使其单位内部的财会工作不能完整的运行,导致辅助决策与监控功能丧失,最终使财务预算某些信息失真。

2.3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财政部门的财会人员的安排上一直存在某些弊端,预算编制方法不尽科学,由于我国预算编制方法采用“基数法”(或称基数加增长法),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存在很多弊端缺乏科学依据收支不平衡导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滞后发展。而财会人员的分工不明确、很多职位存在兼岗现象、会计档案保密性不好、以及一些会计凭证过于简单导致财务报表并不完善,同时,这种事后被迫调整收支预算的现象,使收支预算失去原有的真实性。

2.3 对于企业领导,很多人并未意识到拥有健全的会计体制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对于会计的基本职能并未真正的了解,他们只是单单的以为会计是记账、录账,而对真正意义上的财政、审计等内在监督并未重视。就预算会计在行政部门出现的问题的意见

结合以上几点,我们知道当一个会计体系不能完整的反映、核算相关的会计业务,当一个会计的监督体系并不完善,当一个会计体系内部的成员并不了解自身的专业工作,当一个财政报表缺乏太多数据,那么从小部分说起,这个财政部门的财政收支会严重失衡,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讲,更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虽然非行政部门的会计很简单,但是对于会计的专业技能要求必须得以提高,从基本的会计活动和程序上做以调整,制定合理的会计监督体系,对于会计人员的分工要为以明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财政机构提供准确信息。对于以上问题,在此本人提出几点建议:

3.1 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协调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税收,商品课税一旦提高,导致商品价格提高,一旦商品价格提高,人们对于某种物品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财政部门的某些经济费用与营利性组织的经济费用具有相同意义,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类企业经营模式都在发生改变,个人认为,由于我国非税收行为基数太大,管理范围很大,而预算会计所有问题的矛头均指向我国政治以及经济体制,在非税收严重膨胀的时期,我们只有对于某些行业做以改革,即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建立一个健全会计监督体制的国家,实行实名责任制,加强财政部门的信息系统运作能力,以此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成本和运行成本将收支平衡作为我们财政部门的根本,最终尽可能的将收支做到平衡。

3.2 完善预算编制法律法规

为使政府预算真正具有法律效力,必须适时修改和补充预算编制法律法规,必须修订和增补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条款只有明晰预算支出的安排序列;合理划分地方上下级政府和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的预算管理权限,才能推进人大对财政预算审计由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

3.3 要全面建立部门预算的审核机制

只有根据部门预算编制依据的各项规定和费用定额,制定当年预算审核的各项审核标准。成立由计划、财务、人事、生产技术等部门组成的预算审核小组,采取集中开会集体讨论的方式,由审核小组逐一对预算进行审核把关,以提高预算的质量。同时,在部门预算的编制上在收入预算编制方面,应运用“标准收入测算法”以及细化对各单位经费的核定方式。

3.4 对于行政部门的领导的建议

诚然,我们每个人都不否认,政府会计信息是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建设阳光政府的重要途径。只有定期通报进度,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督导。不断注重座谈沟通,提高部门对加强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让行政部门的领导自身在预算执行中的主体责任,让部门财务分管领导进一步明白“预算支出进度不只是花钱的进度,更是落实各政府工作部署的进度,代表着事业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最终是社会的收益达到最大化。例如:应缴预算款项应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对于不足缴款起点或需要定期清缴的,应及时存入银行存款账户。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每月月末不论是否达到缴库额度,均应清理结缴。任何单位不得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应缴预算款项、年终必须将当年的应缴预算收入全部清缴入库。各种应缴款及暂存款应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帐。深化预算会计改革今后主要任务

10.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 篇十

状态下进行监督管理,更重要的是当交易行为处于非正常状态时及时查处违法,确保正当利益的取得,维护良好的交易秩序。××市工商避××区分局今年来查处了多起涉网案件,通过这些案件的查处,发现了目前工商部门在查办该类案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难点,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工商部门查办涉网案件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对如何查办涉网案件、提高办理涉网案件的案件质量提出了建议。

一、从电子商务领域违法行为的大致成因看违法行为查处的必要性

(一)法律真空领域,监管空白地带——违法行为的外部环境

在目前的涉网案件查处中,违法行为定性的法律依据基本来自《广告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这些均是在电子商务活动出现前出台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中虽然有对某些涉网违法行为的定性及规制,但是随着涉网违法方式的发展、行为类型的丰富,用现有法律法规已无法准确涵盖具体违法行为构成要件特征,查处涉网案件出现法律缺失,而这种缺失同时也引起了工商部门监管的不能,这片真空领域、空白地带必然成为滋生违法行为的温床。

(二)从众心理驱使,道德观念淡漠——违法行为人的主观因素

鉴于目前网络的巨大影响力,大部分经营者或多或少都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互联网,或开展网上宣传或进行网上交易。在这种商业大环境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出于从众心理,在这样一项新兴的、游戏规则不健全的领域,为了迅速起家抢跑道,摒弃循规蹈矩的经营理念,只注重追逐物质利益,忽视了应有的一般道德准则和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查处,将损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侵害守法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利,必将影响整个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三)违法成本低廉,行为收效良好——违法行为的本身特性

网络媒体的力量在逐渐扩大,不论是收入还是影响力,网络媒体正在超越传统媒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缺乏法律制度制约的虚拟世界中,出于理性经纪人的趋利本质,许多经营者不惜于使用违法手段,况且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行为成本低廉,收益较高,在这种利益的诱惑下,利用网络进行违法行为多如牛毛亦不足为奇。而这种虚拟世界的商业违法行为对现实市场经济秩序的影响及破坏将越来越大,执法部门严厉查处刻不容缓。

二、目前查办涉网案件存在的三大难点

(一)管辖权限模糊,主体的复杂性引起了能不能查的疑问

一是违法行为发生地难以认定导致管辖权的模糊。《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特殊性,经营主体通过网络发布违法信息,受其影响的终端用户遍及世界各地,如何确认违法行为发生地是一大难题。是消费者受害地?网站主办者所在地?还是违法行为人所在地?或者是发布违法信息的服务器所在地?根据对违法行为发生地广义的理解,是否可以说与违法行为有关的上述等地的行政机关都可以行使管辖权?这样的话又产生了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出现管辖权争议,又以什么标准来确定管辖的问题。实践中,管辖权限的模糊也确实为工商部门查处涉网案件带来不少麻烦。某省省益阳市工商局对烟台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通过烟台国际经贸信息中心注册了公司的网站上进行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的处罚决定就遭某省省工商局在行政复议中予以撤销,理由就是管辖错误。

11.对部门及公司的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公司;强制清算;司法审查

在公司发生解散情形并自行清算不能的情况下,单凭相关权利人的申请还不足以启动公司强制清算程序,公司强制清算程序的最终启动还有赖于法院对相关权利人的申请作出受理的民事裁定书。而法院在作出是否受理公司强制清算申请的民事裁定书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司法审查,以下谈谈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于是否受理公司强制清算申请的审查问题。

一、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司法审查的审判组织

为了分权制约的需要,立审分立已经是目前法院案件受理与案件审理的基本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强制清算案件是否受理应当由立案庭进行审查。但是,考虑到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属于非诉案件,情况较为复杂,在进行立案审查时往往涉及到对公司的许多法律关系进行必要的实体审查,对法官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笔者建议,法院立案庭在收到申请人的有关公司强制清算的申请材料后,将案件移交审判业务庭进行是否立案受理的审查。这里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因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在案件性质上类似于企业破产清算案件,故公司强制清算案件的立案审查在分工上确定为归负责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的审判业务庭更加适宜;第二,考虑到这类案件的立案审查往往涉及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应当采用合议制而非独任制的形式;第三,为了体现立审分立的分权制约,应当将审查立案的合议庭与审理案件的合议庭分开,即一旦立案受理了权利人提出的公司强制清算,则负责立案审查的合议庭不再负责公司强制清算案件的审理,而是另行组成合议庭对公司强制清算案件进行审理。目前,我国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上述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而审理强制清算案件会议纪要第3至6条则已经对上述第一个问题作出了明文规定,但其他两个问题则仍无相应规定。[1]

二、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司法审查的形式

公司强制清算一旦展开,公司则置于法院指定的清算组的控制之下,公司股东权利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对这类案件是否立案受理的审查应当十分慎重,法院原则上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召集申请人、公司、公司股东、公司高管以及公司职工等参与听证调查,通过听证调查来查明案件事实,为做出是否受理案件的决定提供充分的准备。目前,我国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该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2](以下简称“座谈会纪要”)第9条则规定:“审理强制清算案件的审判庭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强制清算申请时,一般应当召开听证会。对于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经书面通知被申请人,其对书面审查方式无异议的,也可决定不召开听证会,而采用书面方式进行审查。”笔者赞同这一规定,认为该规定既体现了对公司强制清算立案审查的慎重性,同时又兼顾了简单案件的审查效率。

三、公司强制清算案件的审查事项

1.申请主体是否适格

目前我国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于申请强制清算的主体明确规定为债权人与股东两类人,因此,对申请主体是否适格的审查也就是对申请人身份的查明。以债权人身份提起公司强制清算申请的,要查明其对公司是否享有合法债权;以股东身份提起公司强制清算申请的,要查明其股东身份的真实性。实践中,在审查申请主体是否适格时常常会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债权人对公司享有的债权是否应经过法律文书确定的问题;二是公司的隐名股东能否申请公司强制清算的问题。就前一个问题而言,笔者认为,债权人对公司享有的债权应当是经过法律文书确定的,因为,未经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公司对债权持有异议的情况下,债权应当通过诉讼程序或者仲裁程序确定,公司强制清算属于非诉程序,其立案审查不应涉及对存在争议的债权作出司法认定。就后一个问题而言,笔者认为,隐名股东是指虽然向公司实际投资,但是在公司章程、股東名册及工商登记资料上将其出资登记在他人名下的公司出资人。因隐名股东的身份未记载于法律文件,其股东身份无法直接予以确认,故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当直接受理其提出的公司强制清算申请,而应当引导申请人先提起确权之诉确认其股东身份后再另行提起公司强制清算申请。

2.公司解散事由是否成立

法院在审查强制清算申请是否立案受理时,要审查公司是否发生了必须进行清算的解散事由。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这些事由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是否届满、是否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是否决议解散公司、是否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是否被法院判决解散。[3]

3.是否存在自行清算不能

目前我国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了自行清算不能的三种情形:第一,公司解散后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第二,虽然成立清算组但故意拖延清算的;第三,违法清算可能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股东利益的。上述第一项比较好把握,因为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有明确的规定,对照解散原因产生的时间即可完成审查。对于第二、三项,公司法与其司法解散均无明确规定,这就产生一个认定标准与界限的把握问题[4],而这直接关系到司法对自行清算的干预程度。笔者认为,强制清算实质上是在自行清算无法展开或不能达到目的时的一种司法补救措施,自行成立清算组反映了清算义务人的意思自治,轻易不应该以公权力对自行清算加以干涉。因此,法院对这两项要采取相对从严的认定标准,申请人有义务向法院提交确实证据证明公司已经成立的清算组在清算工作上存在故意拖延或者严重违法。此外,申请人如果对于决定成立清算组的股东会决议持有异议,认为股东会决议违法并导致整个清算活动违法的话,这就涉及到一个股东会效力认定的问题,这一问题如前文所述,属于诉讼程序解决的问题,法院也应当引导当事人先提起诉讼确认股东会决议的效力。

4.是否未达到破产界限

我国企业破产法对破产界限的界定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法院在对公司进行强制清算的立案审查中,如果发现公司已经达到破产界限,应如何处理呢?对于这一问题,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乃至座谈会纪要均无规定,有观点认为,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十七条规定有“协定机制”,这说明达到破产界限的公司也是可以进入强制清算程序的,因此,法院在强制清算案件的立案审查时根本无须审查公司是否达到破产界限,只要公司符合进行强制清算的其他条件,就可裁定受理。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不符合立法的精神,法院在强制清算案件的立案审查时应当审查公司是否达到破产界限,对于达到破产界限的公司应驳回申请人的申请并告知其诉诸破产清算程序解决,理由在于:从制度构建来看,法律构建了强制清算与破产清算两项法律制度,强制清算制度的构建基础在于公司有足够财产足以清偿所有债务,其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司解散后自行清算不能的问题,而破产清算制度的构建基础在于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其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债务无法全部清偿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该两项法律制度各有其适用对象。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了在公司强制清算中发现公司资不抵债的应转为破产程序,这也说明了强制清算程序未能涵盖破产清算的内容,不能解决破产清算的问题。因此,对于已经达到破产界限的公司,应当适用破产清算制度而非强制清算制度,避免公司在启动强制清算程序后又转入破产清算程序,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以及清算效率的降低。

5.是否预交清算费用

对于权利人提出公司强制清算申请是否应当预交清算费用的问题,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以及审理强制清算案件的会议纪要均无规定。笔者认为,在现有的法律规定框架下,应当要求申请人预交一定的清算费用,因为:申请人的申请一旦被法院受理,则公司就进入了强制清算程序,伴随而来的就是指定清算组、通知已知债权人、发布公告、接收清算财产等一系列的清算行为的展开,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费用。因清算财产尚未清理、处置,这些费用暂时无法从清算财产中支付,因而要求申请人在申请时应当预交一定的清算费用以保证清算能够顺利开始。但是,笔者也可看到了,要求申请人在提出公司强制清算申请时预交一定的清算费用,毕竟是为申请人的申请设置了一道门槛,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权利人提出申请的积极性,因为一旦公司最终资不抵债,则该笔预交的清算费用有不能收回的风险,这导致的一个不良后果就是放纵公司的清算义务人在公司解散后不积极进行自行清算。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公司清算基金制度更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所谓公司清算基金制度,就是要求股东在公司成立之时缴存一定数额的公司清算基金,以备日后公司清算之需。形象地说,就是公司出生之时,股东先把“买棺材”的钱准备出来,这样也许能够至少缓解公司清算资金不足导致公司无法清算、清算不能的老大难问题。[5]

三、公司强制清算案件的司法审查结果

1.裁定不予受理

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对公司进行强制清算的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司强制清算的启动条件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人的申请。对于法院的上述裁定能否上诉的问题,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没有规定,审理强制清算案件的会议纪要第16条则规定了申请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条规定虽然没有规定上诉期限的问题,但是,并不等于申请人的上诉权没有期限的限制,因为,这是对法院作出裁定的上诉,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对裁定书不服上诉期限的规定。

2.裁定受理

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对公司进行强制清算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司强制清算的启动条件的,应当裁定受理公司强制清算申请。对于法院的上述裁定能否上诉的问题,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以及座谈会纪要均无规定。笔者认为,从审理强制清算案件的会议纪要仅规定了不予受理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可以上诉来看,最高法院对上述裁定能否上诉的问题是持否定态度的,也即不允许对受理公司强制清算的裁定提出上诉。笔者也赞同对受理公司强制清算的裁定实行一裁终裁,因为:对受理公司强制清算的裁定公司的强制清算是一个耗时较长的过程,如果還允许公司提出上诉,则无疑会进一步拖延清算进程,从效率和公平的价值考量,基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考虑,效率应占主导地位,法院的一裁终裁,使得债权人的利益能够得以较快实现,同时也使得公司的主体资格能够尽早消亡,退出市场,从而适应经济快速运转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罗兰著:《论我国公司强制清算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学位论文〕,中国期刊网,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3月。

[2]2009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法发〔2009〕52号文发布《关于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3]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司法司法解释(一)、(二)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03页。

[4]刘俊海著:《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16页。

[5]刘宗根、蔡江英著:《对公司司法解散清算制度的法律思考》,载《法律适用》2007年2月,第75页。

作者简介:

上一篇:球磨机知识下一篇:翁旗委组织部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