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的古诗(精选9篇)
1.描写山水的古诗 篇一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7、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kj-cy
1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描写山水的古诗 篇二
自然美, 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景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 都属于自然美。自然是孕育人类并以其乳汁哺育人类成长的母亲, 人类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脉动中, 感到惬意、宁静和温馨。无论是芳草萋萋、杨柳依依, 还是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自然界总是以其变幻莫测的美, 使人心驰神往。
中国是非常崇尚自然美的国家, 而且主张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所谓“天人合一”。杜甫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文人都对山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具体来说就是, 中国文人对山水一直怀有一种特殊的兴趣, 喜欢用自然山水作为比喻, 借吟咏山水来表达内心世界, 山水成为最能触动古代文人灵感的因素之一。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借游山洞的经历, 阐释了尽志求思的人生道理。古代文人还喜欢把自然山水与尘世人间相对比, 因而他们在写山水、赞山水、甚至置身于山水之间时, 经常会产生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冲动, 这是他们在借歌颂自然山水来否定世间的纷争, 表达避世的意愿。从这个意义来说, 中国文人对山水的感情还掺进了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和追求。所以, 中国表现自然美的作品, 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山水审美观:作者审视山水的兴趣点不在山水而在人生, 其指归在于透过自然美景探索深含自然之道的人生真谛。因此, 法国汉学家侯思孟在其《山水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作用》一文中说:“在古代世界的两端, 人都在寻求真理, 但方式截然不同:在中国, 人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在欧洲, 人却背离大自然, 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这种“体物悟道”式的山水审美观, 所以, 由此创作出的表现自然美的文学作品, 就洋溢着中国人特有的崇尚自然的生命精神, 映照出远比自然世界更广袤深邃的心灵世界, 让人流连忘返。
一、山水创造, 表现为对大自然的爱戴之心
中国古代的美学家与艺术家始终以一种爱戴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生活于其间的大自然, 建立起了一种山水—人生双向流贯的审美思维方式。这种爱戴的态度, 表现为描写山川风物之美。古代文人并不把山水大自然看做是游离于人之外、甚至与人对立的客体世界, 而是把它看做与人相亲相和的统一体。所以, 其笔下的山山水水, 倾注了作者生活激情和生命的意识, 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人生寄托境界, 成为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山川风物之美表现在:一是美在有声有色、仪态万方, 生动的景物表现中凝聚着作者的生命情调。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兰亭之地,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一群文人雅士在青山绿水间, 吟诗作赋, 这是何等雅事、何等情调。这种情调是对山水中“清湍修竹”宜人的发现。这种发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使读者为之动情, 激起关于人生应如何度过的情怀。这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表现出一种高旷的宇宙情怀。所以, 下文才会引发对人生的慨叹, 反思生命本身。有了这部分景物的烘托, 展示出的情调美才充实具体, 人生之乐才有感染力。我们不难体会到这浩浩茫茫的天宇、林林总总的万物不仅仅引发作者的欢快, 也引发了作者的联想和思考。这种感觉提供了生命主体存在的确证, 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妙和珍贵。二是山川风物美在有情有致, 天人幻化, 移情笔墨别有风味。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传达出的轻快、愉悦之情。三是山川风物美在有神有灵, 令人奇想纷呈。中国人羽化升仙观念由来已久, 穆天子西上昆仑, 秦始皇东寻三山, 为了访仙求丹, 李白遨游天下, 如其自白, 实为“五岳寻仙不辞远”。有些作家据此神与物游, 运笔渲染山水皆有灵性。如苏轼《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山水之美至于此, 岂不令人心驰神往。
二、山水乐生, 表现为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
山水是中国文人的生命绿色, 其个体生命因青山绿水而洋溢着活力和乐趣。古人哪怕处境再困顿, 悲苦再沉重, 一旦步入山水清境, 与天地自然之气相通, 就神泰气畅, 体味到人生的欢乐价值, 并形成了文人的一种心灵超脱模式, 苦生—山水—乐生。这种对大自然美的欣赏之情, 在于山水具有多重美感, 能够赋予文人丰富的愉悦与启迪, 引导文人彻悟生命的美好与归宿。
首先, 山水大自然千姿百态, 五光十色, 其新奇怪异足以耸人耳目, 其声光形色足以怡人心神。如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 景气和畅, 故山殊可过”, 文中所描绘的辋川景色, 宁静闲适、清爽秀丽, 足以怡人心神。其次, 山水大自然具有纯洁宁静的氛围美, 对于目睹身历着社会上的尔虞我诈、特别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而身心疲惫的文人来说, 这无异于是恢复心理平衡的灵丹妙药。如王维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言:“此时独坐, 僮仆静默, 多思曩昔, 携手赋诗, 步仄径, 临青流也。”结合上下文看, 他冬日夜景中对俗世生活细节的再现, 绝不仅仅是为了衬托山中的幽静, 更有一层欣赏在里面。这种欣赏体现了他寄情田园、隐居山水更多的是无奈, 是大志难以实现后的自我安慰, 是对遭受仕途挫折后的心理恢复。如果再结合其“诗中有画”的风格来想, 就能发现蕴涵其中的绘画结构美、色彩美以及借客观世界的空寂显现出来的“本来无一物”禅意。最后, 以天人合一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徜徉于山水间, 从山峙水流、月落日出、春华秋实等自然律动美中, 体悟到万物化育之自然、生死盛衰之必然、人生乐天之本然, 一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所言:“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三、山水自由, 表现为对大自然的任情适性的追求
自由是伴随着文明进步而与日俱增的人生基本欲求。但中国古代礼法之繁苛举世罕见。一部《十三经》中就有《周礼》、《仪礼》、《礼记》三礼, 三纲五常、国法家规犹如一条条绳索, 束缚着文人。古代文人为了争取人身自由、维护人格独立, 大抵暂时或永久地放逸于山林原野。古人所咏的山水自由, 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意蕴。他们在意念中成功地把山水营造成了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净地乐土, 不但以亭、阁、台、榭、碑、铭、诗、文等人化自然, 更以山水风云熏陶心性, 升华灵魂, 将心性灵魂自然化, 悟得人生的自然本质与归化自然的理想归宿。
首先, 山水自由表现为主宰自我行止的人生自由, 张扬了我行我素的孤傲气质。如陶渊明对田园山水的热爱, 就在于对人格独立的追求;还有庄子的《逍遥游》中体现的自由理念。其次, 山水自由表现为弘扬自主命运的旷达意识, 如苏轼泛舟赤壁, 反对“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认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了;自其不变者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实之痛固然是自己亲历之痛, 但这并不是黄州生活的全部, 除此之外, 自己还拥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物, 如眼前之美景。这些顿悟与尽兴忘情, 正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至高境界, 也是一种佛家式的参禅, 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诗化人生、自由人生, 它能解放人的心灵, 释放人的烦恼, 帮助人走出痛苦。三则, 山水自由表现为以山水为复归真率本性的理性归宿, 消解了“人生世上风波险”的忧患。正如李白《山中问答》云:“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当然也要看到, 这种山水自由有着明显的时空局限性, 它往往是以削弱社会进取性为代价的。
总之, 由山水之美, 寻获山水之乐, 别创山水人生, 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 古人将生命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追求符合物我合一审美理想的精神境界, 从而把自然之美提升到了生命本原的高度, 成为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可以说, 这些美都从不同角度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假、恶、丑, 是帮助青少年认识自然、认识人生, 认识并形成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可或缺的间接经验, 是他们茁壮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
摘要:中国古代表现自然美的作品, 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山水审美观:作者审视山水的兴趣点不在山水而在人生, 其指归在于透过自然美景探索深含自然之道的人生真谛。在鉴赏描写山水的古文时, 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川的美丽, 体悟文本辞彩的优美, 更应体会作者表达的无限情思。
关键词:文言文,自然美,山水,人生
参考文献
[1]臧维熙.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4.
[2]童庆炳.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3.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篇三
[关键词]古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表现技巧
景物描写,描绘的是自然万物的声、色、形、态。空山之白雪青松,尽显境之静谧;江中百舸游鱼,毕现境之生机。当诗人以丹青妙手的独到眼光观察景物,以淡雅浓丽的笔调描摹景物时,自然景物便幻化成优美的文字,以仪态各异的形象承载着诗人的感情,喜怒哀惧之情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尽管诗人们运用的表现技巧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以景物来表情达意,恰如异曲却同工。古诗词中描摹景物常见的表现技巧如下。
一、以色彩渲染意境
采用最富张力和最能符合自己心境的颜色进行描画,以渲染出强烈的氛围,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效果,似乎是诗人们偏爱的技巧。鲜妍明媚的色彩往往表达欢快热烈之情,晦暗阴冷的色彩通常表达伤感悲戚之情。冷暖色调的巧妙运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了诗人们的内心情绪。
如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草色嫩绿,柳色鹅黄,桃花娇红,李花胜雪,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
二、多角度表现特征
自然景物总以其千变万化的姿态呈现出变幻多姿:飞瀑湍流磅礴,明月清风静谧,黄莺杜鹃婉转。当诗人以或远眺、或近观、或谛视、或静听的不同视角欣赏眼前之景,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特征时,变化万千的景物中也就溢满了诗人的独特情怀。
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写道:“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的是浔阳一带的秋景,由近处长江水写到远处黛色淮山,由低处山水江帆写到高处晚云新月和飞鸿,高低远近天上地下,尽收笔端,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诗人描写景物时也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既能以静写动,以动写静,还能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从变化中尽显景物特征。
三、虚实结合拓意境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与回忆、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实景是虚景的引导,虚景是实景的升华。
比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梅花落》曲调;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此诗虚实结合,抒写将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凄清的意境中渗透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衬托对比抒衷肠
对比与衬托是诗词中的常见技巧。情随事迁,情随景移,面对眼前衰败或繁盛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相应地伤感或喜悦的情绪。于是眼前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落于笔下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正面衬托诗人情感。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了钱塘湖早春之景。西湖水涨,水色天光,黄莺欢快鸣唱,燕子啄泥筑巢。西湖边嫩草如毯,白沙堤垂杨拂堤。诗人面对早春的西湖,想起自己在任时的政绩,欣喜之情难以自抑。西湖明媚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然而,为了突出内心的愁苦或愉悦之情,诗人有时也用看上去具有相反情绪的情景来作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字面上写了梦中往昔的繁华:游上苑时的浩大声势,和煦的春风,皎洁的月光,鲜艳的花朵。而现实处境只字不提,却通过梦境的繁华来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越能反衬出梦醒后现实的浓重;对旧时繁华的眷念越深,就越能反衬出亡国后的凄凉。
优秀的诗歌字字如珠玑,值得细细品味。出色的景物描写更是珠玉成串,读之如珠落玉盘,赏之如暖玉生烟,引人遐思联翩。在赏析诗词时,除了关注叙事和抒情外,尤为值得关注的便是景物描写了。当读者能用以上手法去理解景物描写时,景物的妙处便能进一步凸显出来,古诗词这颗明珠也将更加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周正旺
4.描写风光山水的古诗 篇四
1、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____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2、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____杜甫《登楼》
3、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____李益《塞下曲》
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____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____王维《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7、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____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8、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____吴均《山中杂诗》
9、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0、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____白朴《天净沙·夏》
1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____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3、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____陆游《沈园二首》
14、山无陵,江水为竭。____佚名《上邪》
15、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6、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____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17、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____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18、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
19、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20、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____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2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____李白《赠裴十四》
2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____杜甫《望岳》
24、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____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2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____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26、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____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27、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____贾岛《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
2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____苏轼《后赤壁赋》
29、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____李白《妾薄命》
30、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____刘桢《赠从弟》
3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3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____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____李白《送友人》
3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佚名《木兰诗/木兰辞》
35、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____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36、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____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37、江湖多**,舟楫恐失坠。____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38、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____王勃《山中》
39、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____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40、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____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刘禹锡《望洞庭》
42、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____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3、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____洪升《雪望》
44、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____张旭《桃花溪》
45、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____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46、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____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47、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____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48、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____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49、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____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5.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篇五
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2、《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5、《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6、《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6.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篇六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泰山吟》
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7、《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1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2、《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黄河》
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19、《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0、《黄河二首》
唐·杜甫
之一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之二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21、《咏史诗·黄河》
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22、《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7.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篇七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朝代:宋代
作者: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与朱元思书》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游山西村》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送灵澈上人》
朝代:唐代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篇八
美丽的山水风光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也让人们不远千里都要到此一游,而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就让我们一起阅读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领略它们的精彩吧!
1、《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3、《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5、《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6、《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7、《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8、《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9、《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0、《野望》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11、《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3、《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5、《绝句》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16、《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7、《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8、《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19、《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9.描写山水风光的经典古诗词 篇九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3、《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4、《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5、《画兰》明·董其昌
绿叶青葱傍石栽,
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
习习香从纸上来。
6、《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7、《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8、《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9、《画兰》清·郑板桥
兰草已成行,
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