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2024-12-13

布病防控技术规范(共10篇)(共10篇)

1.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篇一

以中央转移支付项目为依托,大力加强布病防治工作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布鲁氏菌病(布病)一直是我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布菌病在我省一直呈高发态势,部分县(市、区)呈点状多点暴发流行,给畜牧业生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年我们虽然下了很大的工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了布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情况看,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防治的任务非常艰巨。下面,我就全省布病防治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布病防治的重要性,进一步搞好布病防治工作

河北省人间布病疫情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较为严重,常有暴发。1967年全省报告发病1716例,发病率3.84/10万,为历史上第一个发病高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疫情较稳定,1992年全省疫情仅涉及4县共17例。随后疫情逐渐上升,自1998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疫情出现大幅上升势头。2006年的发病数、2008年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1967年,2009年全省报告布病病例3218例,报告发病率4.60/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全省报告布病病例2503例,报告 发病率3.56/10万,发病数比2009年下降22.22%。2011年1-8月(截止8月29日)全省共报告布病病人2339例,发病率为3.325/10万,与去年同期(2105例)相比上升了11.11%。专家分析,当前我省布病疫情有四个特点:一是全省疫情处于高发态势。2010年河北省报告布病发病数仍居全国第五位,发病率居全国第六位;二是疫区范围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疫情涉及117个县(市、区),较全国布病考核验收达标后的1992年增加了100个县(市、区),较2009年增加了6个县(市、区)。三是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出现暴发。张家口市2010年报告暴发疫情15起,占全省暴发疫情总数的83.33%;2011年1~8月全省报告布病暴发疫情9起,其中张家口市报告7起。四是职业人群高发特征明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3~7月份,职业以从事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人员为主。

这些数字表明,布病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坚决遏制已经刻不容缓,各地移动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布病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真正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布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科学做好布病防控工作。我省目前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布病危害认识不足,人畜共患合作机制运行状况不良。畜牧部门不重视,畜间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人间疫情防控工作事倍功半。尤其是基层在处理布病暴发疫情时,卫生、畜牧部门不能做到信息 及时沟通、疫情同步处理,从而造成传染源不能及时得到控制,甚至出现传染源的转移,造成疫情不断扩散。从我们卫生系统内部看,个别地区有我不是重点疫区,认为布病不死人,人不传人,工作中存在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二是重点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加了感染布病的机率。2009年、2010年全省重点人群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为73.4%(34.7%~91.6%),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为66.3%(27.1%~87.8%);2010年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为76.63%(66.59%~93.59%),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为71.47%(48.56%~91.50%)。三是没有安全、稳定的人用布病疫苗,重点人群普遍易感,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目前人用布病疫苗为104M菌苗,由于其保护期短(一年)、连续接种不得超过两次,且接种前要求先做皮肤变态反应,程序复杂,因此国家疾控中心建议104M菌苗只作为生物恐怖储备疫苗,不用于常规接种。因此重点人群缺乏有效的免疫屏障,如果不加强自身防护来切断传播途径,感染机会很大。四是治疗不规范,造成病人的慢性化。由于布病症状的非特异性和诊断试剂等原因,布病急性期病例很少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确诊,再加上病例的不规范治疗,往往造成病情的慢性化发展,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并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把搞好布病防治作为当前开展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探索布病有效防控机制

近年来,我国布病疫情呈持续上升,在高发地区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我省布病防治工作曾有过成功的经验,但疫情得到控制后,也有惨痛的教训。造成疫情回升的原因有防治工作本身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对历史疫情和疫情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目前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符合当前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疾病预防控制特点的一套行之有效、简便易行、适合当前我省布病防治策略并具有区域特点和人群特点的综合防控工作模式和长效工作机制,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保一方平安、保群众健康是我们卫生部门的神圣职责。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控制布病重在预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布病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布病的治本之策。宣传教育要以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为目标,把村镇、社区、学校以及职业人群集中的场所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布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宣传工作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广大群众,要宣传布病传 播途径、流行特点和防护知识,使群众了解如何预防布病,得了布病有什么症状,得了布病去哪里确诊和如何治疗等。

卫生、教育、农业等部门和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做好针对性强的、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和社区借助广播、板报、传单、文艺活动等宣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三)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牛、羊等动物的检疫、免疫,以及病畜淘汰工作是控制布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卫生部门要与农牧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管理。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加强牲畜的检疫、免疫、消毒以及病畜和阳性畜扑杀处理工作。重点加强家畜养殖场(区)、牲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牲畜检疫和消毒措施,严禁疫畜及其产品流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省际和县际间牲畜流通的管理和检疫力度,杜绝传染源输入和输出。卫生部门要加强对人间布病疫情的定期通报、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布病病人进行规范治疗,与农业部门一同做好布病暴发疫情和疫区处理工作。

(四)加强建设,健全布病防治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 健全的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可以保障布病防治工作良好的开展。各级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充实、稳定专业队伍,制定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对基层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

(五)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及病人治疗工作

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布病疫情和流行趋势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关键。各级卫生和农业部门要定期通报疫情,建立布病监测、诊断及病人治疗网络。在我省发现的人间布病病例中,为数不少的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准确诊断,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期,使急性转为慢性,为患者带来了终生的痛苦。希望各地探索并制定对布病病人的诊断、治疗、随防管理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减少布病病人慢性化,努力将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进一步严格疫情报告制度,依法、准确、及时上报当地布病疫情。

三、扎实做好中央转移支付布病防治项目工作。我省自2006年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以来,五年项目共支持资金304万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省卫生厅每年制定并下发河北省项目实施方案,召开项目启动会,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同时加强项目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现已顺利完成六的布病防治项目,对我省的布病防治工作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2011年中央转移支付布病防治项目工作,时间紧(只剩

个月时间)、任务重(如:重点人群布病血清学监测25000人份,布病防治知识宣传184次),各地一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要严格按照《河北省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同时要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防资金挪用等问题的发生。二要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严格按照河北省人畜共患传染病合作机制要求,积极配合畜牧部门做好畜间传染源控制工作,并定期向畜牧等部门通报人间布病疫情及防治情况。一旦发生布病暴发疫情,卫生部门要与畜牧等部门同时到达现场、同时进行调查、同时处理疫情,切实做好及时、规范,严防疫情传播扩散。三要强化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各级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定期(或联合畜牧部门)开展督导检查,落实。

2.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篇二

1“两病”的基本情况

布病、结核病是属于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这两种疾病均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等多种传播途径进行传播。人畜共患的布病、结核病于上世纪30年代在布尔津县就被发现,特别是人感染率较高,死亡率也高于牲畜,且人与牲畜之间的相互传播的机率很高。解放后,国家非常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实行“改善饲养营理,加强家畜卫生,结合药物防治”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为主”方针,落实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本县60年代的“两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布病、结核病发病率分别控制在1.2%、2%。70年代未、80年代初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未超过我国预定的限度(即1.5%~2%),仅在1971年就对108 964头(只)牲畜注射了布病预防针。在1968年我县建立了地区级实验室,并组织专业培训班,培养了专业人员,实现了细菌培养,保存下了80余种疾病标本。80年代前后,通过各级政策重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及时鉴定处理,本县有效地控制了“两病”,每年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把“两病”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上。

近十几年来,尤其是牧业实行“包产到户”后,从上到下各级畜牧兽医站工作职能有所转移,“两病”防治工作有所松弛,牧民与畜牧技术人员之间的关系有所疏远;个别部门只重视牲畜增数,而忽视了畜种优良和防病治病工作,虽然查出病源,但未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擅自引进畜种、销售渠道繁多、治疗费用难以回收、预防注射的积极性降低等因素明显地影响了畜牧技术人员主动工作的积极性。总之,畜牧兽医工作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因此,畜禽传染病严重蔓延,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发病率出现回头趋势。至90年代初,防控人畜共患病队伍的技术力量明显减弱,预防接种密度严重下滑,实验室、门诊等基础设施陈旧且向外转让,布病和结核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分别达到了6.5%、7.9%。到了1995年,面对这种情况,地区和自治区业务部门先后下派调查组进行调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三站建设”,经济上大力支持,实行业务改革,协同行政部门,恢复有关业务机构,重建工作岗位。1996年至2000年,自治区防疫总站增多次下派专家组,对防控“两病”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1999年自治区畜牧厅下达17号文件,把布尔津定为“两病”防控重点县。调查表明,1994年“两病”发病率从60年代的1.2%、2%上升到90年代初期的6.5%、7.9%,2004年再次下降到5.3%和6.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康无害的畜禽和畜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我国的畜种和畜产品逐步达到国际市场标准。因此,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发布了《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规。一些国家级重点项目也正在逐步落实到基层。国家、地方和个体三方面有机结合,落实关于防控“两病”的法规和具体措施。由于上级支持,下级重视,本县的防控“两病”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由于加大了宣传力度,牧民能够自觉及时处理病畜,积极配合防控工作。目前,全县上下出现了牧民把病畜送到防控点的良好现象。当前,上上下下都重视防控“两病”工作,一旦发现病情立即打标记,立案登记,按照“两病”防控原则进行处理。对奶牛进行每年2次结核病的检查和1次布病检查。对公畜每年一次进行全面检查。接种布病预苗密度已达到100%,对阳性家畜进行100%的淘汰处理。2007年两病的发病率已经下降到2%、3.4%。

2“两病”的防制措施

针对布尔津县的“两病”情况,建议加强“两病”防控。

2.1 切实加强布病检测工作的组织领导

布病是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布病检测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社会性强,只靠一两个部门开展布病检测作难以奏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密切合作,才能有效防控布病的发生与传播。因此,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两病”检测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两病”检测工作列入本县、本部门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对“两病”检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亲自安排部署,切实解决好“两病”检测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2 加强疫情监测,果断淘汰病畜

监测是防治工作的基础。按照自治区、地区“两病”防治实施方案及监测方案要求,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配合畜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血清学、病原学监测工作。特别要加强奶牛“两病”检测工作,建立健全奶牛健康档案,检测合格的奶牛发放《奶牛健康合格证》,对检测呈阳性的奶牛以及其他牲畜要及时隔离,及时进行淘汰处理,并给予农牧民一定的阳性淘汰处理补助。

2.3 加大奶牛“两病”防治经费的投入

为确保奶牛“两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政府每年将奶牛“两病”扑杀补贴经费、业务经费列入预算,以保证动物防疫部门实施检疫、监测、消毒及淘汰扑杀阳性病牛工作的正常开展。检疫监测经费由县和各乡镇分级承担,诊断试剂由县里免费供应。阳性牛淘汰扑杀标准由县政府决定,费用由县、乡 (镇) 承担。

2.4 加强消毒,净化环境,消灭病源

消毒工作是净化环境、消灭病源、切断传染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要以疫区为主,重点对接羔、牛羊圈舍、环境等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对母畜分娩的排泄物、胎衣所污染的草场地,要按规定严格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畜牧兽医和接羔人员要做好接触后的消毒工作,加强自身防护。

2.5 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动物饲养、经营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3.布病安排 篇三

兴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安排

6月13日,接咸阳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通知,我市发现一例布鲁氏病菌患者。为制定和完善布病的防治措施,防止该病流行,以期达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根据咸阳市地防所要求和《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现制订兴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安排。具体如下:

一、成立监测领导小组 组 长:刘来望

副组长:于 域 张 杰 成 员:罗 玉 刘丽萍 史镇江

二、成立监测小组

由综合防治科和东城医院共计20名相关人员组成,分10组,每组2人。注:东环路以东,东西大街以南,高店桥南北路以西,高速路以北区域(即东城办东街村、南街村、东堡子村、尹村、大阜村、王庄、周村及其周围临近区域)由东城医院抽调6名专业人员调查,杨艳妮负责。

三、成立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于 域 副组长:杨晓瑜

成 员:赵登峰 冯 锋 冯佐刚 冯 可

四、时间安排:6月14日培训学习;6月15—20日调查监测;6月22日上交调查资料,6月30日前总结上报。

五、监测范围、对象

1.监测范围:以火车站住宅区为中心3公里范围,具体为:高店桥南北路以西,高速路以北,西环路以东,东大街以南。

2.监测对象:半年内至少3周内接触过羊、牛及其制品的所有人群,重点为兽医、饲养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如屠宰、烤肉、厨师、挤送奶等)以及与种畜和阳性畜有接触的人员;年龄7—60岁,近期(至少3周内)食用羊、牛肉的人群。

六、监测方法

1.人间疫情主动搜索:在确定的监测范围内,对每个

监测对象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登记表进行询问登记(填写附表2: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

2.主动搜索血清学监测:在人间疫情主动搜索调查中发现近期内有接触病畜及流产物者、有可疑症状体征者全部通知到市防疫站检验科采血进行血清学检查(填写附表4: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

3.医疗机构血清学监测:临床医疗机构发现有发热、出汗、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患者,应详细询问牛、羊等接触史,并主动采集血样送市卫生防疫站(填写附表3:临床医院(布病门诊)布病监测登记表)。

4.个案调查:血清学阳性者,应建立档案,进行个案调查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或发病,(填写附表1:人间布病个案调查表)。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是否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

七、人间疫情发现和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个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检疫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的布病病例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八、控制措施

对病例进行及时治疗,病房、病人的衣物、用过的物品等,采用3—5%来苏儿浸泡或沸水蒸煮等方法进行消毒。

九、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调查总结报告

数据收集内容为:人间布病个案调查表、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临床医院(布病门诊)布病监测登记表、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和一般情况调查及病史调查资料。

统计分析内容为:

1.发病情况:感染率、发病数、发病率(填写附表5:人间布病发病率统计表)。

2.病例分布情况:病人年龄、性别、职业和时间、地理分布等(填写附表6、7:人间布病职业分布统计表和性别年龄分布统计表)。3.重点人群感染情况

最后,做好本次监测工作总结上报咸阳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兴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人间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指南 篇四

(试行)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或病畜及其污染的肉乳皮毛等而感染,也可通过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气溶胶而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非常罕见。

我省布病流行严重,传染源主要为病羊和病牛,畜牧养殖场、牲畜屠宰场、乳肉皮毛加工厂和回族村镇等地区是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场所,畜牧养殖、牲畜交易和屠宰、乳肉皮毛加工等从业人员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人员是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人间布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手段。

为规范开展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培养公众的健康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卫生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2〕54号)、《卫生部农业部关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卫疾控发〔2005〕383号),结合河南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目标

覆盖全社会,突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采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普及布病防治知识,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加强重点人群行为干预的宣传教育,提高健康行为形成率,构建群防群控的防治局面,降低布病发病率。

二、具体目标

(一)社会公众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知识传播手段,使广大群众了解布病是一种典型的人 畜共患病;了解布病传播方式和防护知识,培养良好的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活工作习惯;了解布病的一般症状、临床特点、危害和预防知识,做到发病后能够早就医、早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

(二)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

明确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责任,建立健康教育制度,落实健康教育工作,促使重点人群了解布病传播知识、掌握防护方法、培养形成防病意识和生活作业方式,降低发病率。

(三)布病病人

医疗机构担负着对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责任。通过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布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慢性化危害和规范药物治疗要求等,主动配合治疗和管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慢性化率。

三、工作职责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编制布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众传媒、社区等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督促指导畜牧养殖场、牲畜屠宰场、乳肉皮毛加工厂和回族村镇等单位或地区,建立完善有效的健康教育制度、职业防护制度,落实畜牧养殖、牲畜交易和屠宰、乳肉皮毛加工等从业人员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人员布病防控措施。

(二)医疗机构

对布病病人和疑似布病病人开具健康教育处方,开展治疗、康复咨询。

(三)乡镇卫生院防保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培训、组织和指导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辖区内布病防治健康教育。

(四)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督促指导畜牧养殖场、牲畜屠宰场、乳肉皮毛加工厂和回族村镇等重点部位开展布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定期举办重点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布病防治知识技能。

村民小组(居委会)有责任组织辖区内的畜牧养殖场、牲畜屠宰场、乳肉皮毛加工厂等以及重点人群和居民的布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五)畜牧养殖场、牲畜屠宰场、乳肉皮毛加工厂

在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建立布病防控的作业制度、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制度、个人防护制度、疫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监督职工遵守布病防控制度,落实防护措施。

四、健康教育形式与材料

(一)社会公众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主要依靠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宣传栏、热线咨询电话、宣传单等形式,开展社会公众的健康教育。

大众传媒的布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最好听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机构的意见。

社会公众的布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见附件1。

(二)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

畜牧养殖场、牲畜屠宰场、乳肉皮毛加工厂和回族村镇等,明确专兼职人员承担布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在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指导下,在公共场所设臵宣传栏,介绍布病防治知识、作业或工作制度、个人防护制度等,定期不定期组织职工(村民)接受布病防治知识培训;要求生产班组利用工作会议经常性地提醒职 工(村民)做好个人防护,落实消毒、畜间检疫免疫和病畜无害化处臵等防控措施。

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布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见附件2。布病重点人群布病防护办法及行为干预要点见附件3。

(三)布病病人

医务人员通过对病人及其家属口头嘱咐和发放宣传材料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布病临床表现、规范治疗要求。此外,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应在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设立宣传栏(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相关知识。

布病病人健康教育材料间附件4。附件1

社会公众布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

一、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俗称蔫吧病、懒汉病、羊病等,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既可侵害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造成流产、不孕、皮毛乳肉质量下降以及牲畜种群质量下降等,又危害人类健康,人主要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感染发病。

二、布病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布病的发病有急有缓。少数病人出现前驱期症状,表现颇似重感冒,全身不适,乏力倦怠,食欲减退,肌肉、大关节酸痛、头痛、失眠、出汗等。大部分病人起病急,没有前驱期症状,发病一开使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多汗等急性期症状。

三、布病对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布病在急性期有发热、多汗、肌肉关节疼痛、疲乏无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还可能发生男性睾丸炎,女性流产等情况,病人感觉非常痛苦,有些病人甚至疼痛到痛不欲生的地步。而到了慢性期则不容易彻底治愈,常常因劳累、气候变化、精神因素等导致复发,有些病人有顽固的关节疼痛,有的极度疲乏,无力干活,被群众称为“懒汉病”,严重者骨关节变形、丧失劳动能力。

四、布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哪些?

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的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布病的传染途径: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经消化道感染;经呼吸道感染等。

五、哪些人容易得布病?

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但是,布病有一定职业性,在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

六、日常生活中感染布病的途径有哪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因食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奶和肉、内脏等经消化道感染布病。如吃涮羊肉、烤肉、烤羊肉串等没有熟透;或生肉自家加工时操作用具生熟不分;喝奶时讲究所谓营养新鲜,挤出后不加热直接饮用等。

七、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布病?

不要喝生奶,各种奶及奶制品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食用,消毒方法可用巴氏消毒(70℃,30分钟)和煮沸消毒。居民家庭日常食用家畜肉时,应将其切成小块,烹制熟后食用,不吃生的和半生半熟的肉,操作时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街头的烤羊肉串以及火锅店的涮羊肉等都要等熟透后再吃。

八、布病治疗不及时有什么后果?

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力,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些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则容易由急性转成慢性,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给病人造成终生痛苦。

九、怀疑得了布病怎么办?

因我省大部分临床医疗机构对布病诊断缺乏有效的实验手段,未开展相关工作,所以当怀疑患了布病时,应及时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咨询检测,以及时确定是否患布病,并获得预防治疗方面的正确指导。

十、身边人得了布病应该怎么办? 若身边的人患了布病,要考虑到你是否和病人有共同的暴露史,比如是否从事相同的职业,接触同样的传染源(牲畜)、共同饮奶吃肉等,如果出现相似的症状体征,就应该想到是否也患了布病,及时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相关检测以确定病因。

附件2 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知识

一、布病是怎样传播的?

已知有60多种动物(包括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感染布病。人患布病主要是由于接触患病的羊、牛、猪等活的家畜,以及病畜的肉、内脏、奶、皮、毛等而感染。

人通过皮肤粘膜(破损的或完整的)直接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布病。饲养放牧、挤奶、梳绒、剪羊毛、皮毛加工、屠宰和兽医等工作,以及处理流产病畜、接触病畜污染物等,容易感染布病。

二、牲畜饲养人员哪些行为容易感染布病?

牲畜饲养人员长期与牲畜密切接触,若牲畜群中混有病畜(一般不易被发现),则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可导致饲养员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

没有给牲畜建专门的圈舍,或者虽然有圈,但与人同处一个院子,人畜混居,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生活场所,人易被感染。有的饲养人员饭前不洗手,易经消化道感染;起圈时圈尘飞扬,未带口罩防护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三、牲畜接生人员哪些行为容易感染布病?

病畜的胎盘、胎儿、羊水等含有大量的布氏菌,被称为“装满细菌的口袋”。因此,在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正常产的时候,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徒手操作很容易感染布病。许多牲畜饲养者都有这种经历,许多布病病人就是这样感染得病的。还有些人将流产的胎羔当补品食用,也是十分危险的。

四、牲畜屠宰人员哪些行为人容易感染布病? 牲畜屠宰人员在屠宰、剥皮等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手部受伤,若屠宰的是布病病畜,则病畜血液和内脏中的布氏菌很容易通过皮肤黏膜及其伤口感染。有些屠宰人员不注意个人防护,不穿工作服,不使用防护工具,赤手操作,非常容易经皮肤粘膜感染。如病畜血液溅到眼里,还可以经眼结膜感染。

五、皮毛加工容易容易感染布病吗?

病畜皮毛没有任何标志,不易识别。皮毛未经消毒处理,很可能带有布氏菌,并在皮毛中生存数月。制革、制毛过程中,处理未经消毒的皮毛,会通过皮肤接触感染布病;飞舞毛屑带有病菌,也会通过呼吸道感染。

六、还有哪些人群容易感染布病?

除了上述几种人外,检查、诊治牲畜、帮助牲畜生产的兽医,肉食加工销售人员,剪羊毛、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人员等,都是布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七、牲畜饲养人员如何避免感染布病?

牲畜饲养人员预防布病,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所养牲畜中没有布病病畜。首先,购买牲畜时要索取检疫证明,或要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所养牲畜进行检疫,对健康牲畜进行布氏菌苗免疫,对检出的病畜进行淘汰处理。其次,牲畜要圈养,牲畜圈不要设在自家院子里,人畜不能混居,牲畜和人不要从一个大门出入。最好将牲畜圈设在村庄外围,以免污染周围环境。其三,放牛放羊时注意个人防护,穿专门的衣服,回家后及时更换;避免皮肤有破损的地方接触牲畜的排泄物、分泌物;收工后、吃饭前要将手洗净,不要让牲畜在人使用的锅、盆等器具里饮水、进食等;牲畜圈要经常清扫消毒,清扫时应戴口罩。

八、牲畜接生人员如何避免感染布病?

给牲畜接生最容易感染布病,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橡皮围裙、乳胶手套、口罩、帽子、胶鞋等,严禁徒手接生。要在专门场地接生,以免污 染周围环境。流产的胎羔、胎盘等千万不能当补品食用,流产物严禁赤手抓拿和随意丢弃,应将其焚毁,或深埋(0.5米以下)于远离住宅、畜舍、水源、道路等处。被污染的场地可用10-20%石灰乳或10-20%漂白粉乳浸透消毒,6小时后去掉上层10-20厘米的泥土,然后浇上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乳,再覆盖上干净泥土。

九、牲畜屠宰人员如何避免感染布病?

从事屠宰工作的人员,在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橡胶或塑料围裙、乳胶手套、口罩、帽子和胶鞋等,必要时(如屠宰病畜时)要戴防护眼镜。工作后应洗手、洗脸或洗澡,工作场地要硬化,并及时清扫、消毒。

十、皮毛加工人员如何避免感染布病?

皮毛加工厂在购进原材料时,要索取相关检疫证明,并对皮毛等作进一步消毒处理。工作人员应佩戴工作服、乳胶手套、口罩、帽子等,工作后应洗手、脸或洗澡,防止经接触或呼吸道感染。

十一、兽医如何避免感染布病?

兽医诊治的都是患病的牲畜,除布病外还有其它的人畜共患病,因此更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特别是采血、助产等环节,应佩戴工作服、乳胶手套、口罩、帽子、胶鞋等。工作后应消毒,洗手、脸或洗澡。

十二、肉食加工销售人员如何避免感染布病?

肉食加工销售人员首先要做到不加工出售病死羊牛肉,工作时应佩戴工作服、乳胶手套、塑料手套、口罩、帽子等。加工工具要生熟分开,熟肉、内脏等充分加热熟透,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操作场地的消毒工作。

十三、患病的牲畜怎么处理?

对病牛、病羊等不能随意买卖,更不能随意宰杀出售,以免造成感染扩散。应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病畜进行扑杀淘汰处理,当地政府对淘汰牲畜所造成的损失作一定的经济补偿。

十四、从外地购买牲畜注意事项有哪些?

从外地特别是外省(市、区)购买牲畜时,应索取检疫证明,不要购买无检疫证明和标志的牲畜,尽量避免到布病流行严重的地区购牲畜,购进的牲畜最好经本地兽医部门复检后再合群、饲养。

十五、什么是牲畜检疫?哪个部门负责牲畜检疫?

牲畜检疫就是采集牲畜的血液等标本,作布病等传染病的检测,以发现患传染病的牲畜。牲畜检疫工作由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十六、健康牲畜打疫苗可以预防布病吗?到哪个部门打?

对健康的牲畜可以通过免疫接种布氏菌苗来预防布病,这也是我国防治布病的主导措施,牲畜免疫工作也是由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

十七、病畜的排泄物有传染性吗?应该怎么处理?

病畜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具有传染性,应及时清扫,对排泄物及其污染场所应做好消毒。

附件3 布病重点人群防护办法及行为干预要点

一、从事畜牧养殖的人员,在饲养牲畜工作中(包括接羔接犊,剪毛,清理棚圈等),必须穿戴工作服、乳胶手套或线手套、口罩、胶靴等防护用品。

二、屠宰加工(包括皮、毛、乳肉加工)工作人员除需上述个人防护外,工作场所必须有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牲畜流产时,严禁徒手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牲畜流产物、胎盘、流产羔(犊)等做煮沸、焚烧、消毒无害化处理后,挖1米以上深坑填埋。

四、被污染的奶、肉、皮毛等,一律做煮沸、焚烧、消毒无害化处理后,挖1米以上深坑填埋。

五、当手、脚等暴露部位有伤口时,严禁接触牛羊肉、下水等。

六、牲畜栖息地或圈舍、生活环境要定期严格消毒处理。清理圈舍和加工皮毛过程中,要戴帽子、口罩、手套,穿劳动服,工作后将防护用品消毒处理。防护用品消毒最好的消毒办法是煮沸消毒,也可以用消毒液或肥皂水浸泡清洗后,在太阳下曝晒处理。

七、工作休息时必须用消毒液洗手,用专用毛巾擦手,工作服在室外晾晒。

八、在饲养、放牧和皮毛乳肉加工中,严禁吸烟、喝水、吃东西。吃饭前需更换工作服,洗脸洗手。

九、人、畜分居,不喝生奶,不吃生肉。

十、购买牲畜要检疫,饲养牲畜要免疫,病畜及时扑杀、无害化处理。附件4

布病病人健康教育知识

一、得了布病需要隔离吗?

目前认为,该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人患布病主要是由于接触患病的羊、牛、猪等活的家畜,以及病畜的肉、内脏、奶、皮毛等传染。在我国经过对大量布病病例的调查分析,还未发现通过病人传染引起的病例,以及病人家庭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病例。因此,对病例一般不实施隔离。

二、布病有什么症状?

布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2周,最短仅3天,最长可达一年。主要症状为①发热:多在午后或晚上开始,热型不一,变化多样,可为典型的波状热,多数为中、低度发热和不规则热型,常伴有寒战。②多汗:尤其急性期患者,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患者情绪紧张、烦躁,甚至影响睡眠。③骨关节和肌肉疼痛:大关节多见,急性期常呈游走性疼痛。慢性期一般局屈限于某一部位,有的慢性期病人关节强直,活动受限。④乏力:几乎所有病人都具有乏力表现,慢性期病人的乏力症状比较突出,甚至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轻者虽可以从事一般性工作,但容易疲劳,而且不易消除;严重者萎靡不振,疲劳不堪,不能胜任本职工作。⑤头痛:为急性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慢性期患者在疲乏无力的同时,也经常伴有头痛。个别头痛剧烈者常伴有脑膜刺激症状。当大脑皮层功能降低时,往住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部分病人可有眼眶内疼痛和眼球胀痛等。⑥其它症状:心悸、神经痛、食欲不振、腹泄、便秘等。主要体征有急性期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部分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三、布病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布病的发病有急有缓。少数病人出现前驱期症状,表现颇似重感冒,全身不适,乏力倦怠,食欲减退,肌肉、大关节酸痛,头痛,失眠,出汗等。大部分病人起病急,没有前驱期症状,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多汗等急性期症状。

四、确诊布病的依据是什么?

由于一些疾病也有与布病类似临床表现,诊断布病需要结合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而确诊布病则需要特异的实验室诊断。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开展布病诊断的实验室化验工作。

五、得了布病怎么治疗?

对确诊的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病人,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及时用药并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防止转为慢性。

对急性、亚急性期布病的治疗主要应用抗生素疗法:① 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最常用的是四环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用法相同,即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日为一疗程,可再重复1~2个疗程,一般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克,分两次肌注。应用此治法,一般治疗后48—7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平均退热期为5—7天。② 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合并强力霉素200毫克,早晨一次口服;连续用药,最短6周。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可辅助以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

慢性布病急性发作或活动型布病,病人有发烧、多汗、关节疼痛等急性期症状,血清抗体滴度较高,或细菌培养阳性的病人,都应采取抗生素治疗。慢性布病中医辨证大致可分虚症型、血瘀型、痹症型和湿热型。治则是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蠲痹活络及清热利湿等。

六、布病治愈的标准有哪些?

治疗布病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病人临床症状,使体力和劳动能力得到恢复,防止复发。因此,在评价治疗效果时不仅要看到近期疗效,还应特别注意远期效果。

近期治愈的标准为:①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②体力和劳动能力恢复。③临床化验检查各脏器功能均正常,而布病血清学反应不一定转为阴性。另外如果原有布氏菌培养阳性者,应两次(间隔半个月,至一个月)细菌培养转阴。

5.手足口病防控技术要点(定稿) 篇五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常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7岁以下儿童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经消化道、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物品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手足口病通常起病急,常表现为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臂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进而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个别病例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1、对孩子的衣服、被褥要勤换洗、勤曝晒。

2、对孩子的用具、玩具、餐具、奶具以及厕所用具要用84消毒液消毒。

3、对孩子居住、活动场所内的所有设施包括地板、桌椅板登表面、门窗衣柜拉手、楼梯扶手等孩子常触及的地方要用84消毒液消毒。

4、要教育孩子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包括桶装成品水),不食没有洗净的瓜果和变质食物,不共用同一脸盆水和毛巾洗漱,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对孩子的居住、活动场所要做到充分的通风换气。

6、各托幼机构要开展晨检工作,一旦发现患病儿童,要及时告知家长并带领孩子到正规医院治疗。

7、孩子家长应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集中场所如影剧院、网吧、商场等,特别是不到医院看望病人。

6.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篇六

1.1 黄板诱杀技术 采用此种绿色防控技术是利用蔬菜中的蚜虫以及粉虱等对黄色趋向性的特点,在蚜虫发生时便防止诱虫黄板,并将其以棋盘式的布局状况插置在田间。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黄板的底部比植株的顶端高出20 cm左右,在黄板上沾满了蔬菜虫害后及时地进行更换。

1.2 灯光诱杀 害虫多数情况下存在驱光、波、色和性的特点。简单来讲,其在接受光波色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度,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实现对于害虫的捕杀。具体来讲,主要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近距离的使用光;远距离的使用波;或者引诱害虫去扑灯。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可以实现对于害虫的扑杀,还可以在降低害虫数量,保证健康的蔬菜成长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3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 采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或者将活雌虫作为诱饵,实现对于雌活体的捕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成本,可以在蔬菜害虫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往往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讲,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使用防虫网制造一个圆形的笼子;其次,在每个笼子里面放置1~2头没有交配的雌虫;接着笼子掉在水盆上,水盆中最好加入适量的煤油,在每天黄昏的时候放到菜地中去,可以有效地诱杀众多雄蛾。1.4 生物农药 预防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施加有机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不同素材养分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实现蔬菜抵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增加蔬菜的数量和质量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更能减少对蔬菜施药次数和剂量,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目标。2 生物防治技术

2.1 利用虫害天敌 在预防蔬菜虫害上,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去保护瓢虫的成长环境,借助瓢虫捕杀害虫的自然规律,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经济。从理论上来讲,会对于害虫进行扑杀的主要有瓢虫,蜘蛛,扑食螨等,他们的扑杀对象都是捕食性害虫;而对于寄生性天敌主要会对于菜青虫、棉铃虫以及小菜蛾幼虫等展开捕杀,由此实现良好蔬菜生长环境的营造。2.2 利用细菌、病毒以及抗生素

2.2.1 死虫治活虫 在菜地中找到感染白僵菌死亡的菜青虫,拾取110 g,将其进行捣碎,加入260 mg的水,60 g的洗衣粉,在此基础上再次加入50 kg的水液中去,形成菜青虫体液。以喷雾的方式,将其喷洒到菜地中去,这可以规避菜青虫的再生,效果明显。可放置虫害在90%以上。

2.2.2 以菌治虫 培养繁殖的座壳孢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温室的白粉虱,效果明显,可有效地防治白粉虱的寄生。还可以利用苏云菌杆菌剂的方式,去实现对于食心虫的预防;而阿维菌素主要关注的是对于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的预防和控制。

2.2.3 抗生素治虫 一般情况下,对于螨类害虫,可以使用浓度为10%的浏阳霉素乳油去进行处理,一般其有效时间为7 d,并且对于蔬菜是没有伤害的;除此之外,在叶螨发生的初级阶段,积极使用液体实现喷药,并且坚持7 d/次,2~3次后,控制虫害的有效率在85%~90%。2.2.4 以肥治虫 尿素能破坏昆虫几丁质。因此,将尿素、洗衣粉以及水按照4:l:400的比例进行混合,由此形成从洗尿合剂,其能够对于蚜虫、菜青虫以及红蜘蛛等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当然,也可以在菜青虫产卵的时候,加入适当的石灰水或者过磷酸钙的方式,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预防,使用1w也能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3 运用物理措施

3.1 高温堆肥杀灭 一般情况下,蔬菜都会使用基肥和有机肥。需要注意的是,农家肥中往往附着大量的植物病菌和虫卵,最好在施加农家肥的时候,进行合理的处理:在施加之前覆盖塑料膜的方式,使得其处于发酵熟腐的状态,这样可以借助高温实现对于其中病菌的杀死。3.2 晒种、温汤浸种 蔬菜种子在播种前期,应该以晾晒的方式来处理,以保证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被杀死,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3.3 挡避害虫 在有翅蚜等害虫迁飞扩散之前,以设置防虫网的方式,或者以诱杀害虫的方式,使得部分可诱杀蚜虫以及斑潜蝇等小型害虫无处遁形。4 结语

7.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篇七

摘要:随着生态文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对于造林工程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相应的造林面积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有害生物的防控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强。本文从营林技术的具体种类入手,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实体控制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更好地辅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78

对于国家林业来说,主要的阻力就在于相应的有害生物,不仅严重制约森林的持续发展,也对森林的基础绿化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强化对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对于防控工作来说,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基本的革新和推进,就要保证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

营林技术

实际的林业生产中,需要进行种苗的培育、林业的基本建造、林木的基础抚育以及管控和治理,直到最后的成林收获,整体的操作形成了基础的林业生产。有生产就要有相应配套管理,因此营林技术应运而生。营林技术是一项整体工程,首先是对于树种的选取,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细致的选种工作,保证树种的基本抗性和优良。其次是培植地域的选择,保证适宜的土地种植适合的树木,对于混交林也要保证科学化的育林选择。再次是对合适的壮苗进行实际造林。最后再进行必要的除草、施肥等基础管理措施,为幼林的生长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并且根据情况设置相应的隔离带,对林区进行进一步的卫生环境的改善。另外要注意,要保证林业的基础植被形成层次化的生长情况,保证林区内树木的顺利生长。无论是任何形式的营林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都要保证基本的技术理念和技术目的,要保证林业的基本防护,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营林技术对于林业防控的关键意义

大自然中发生的情况是无法实际预料的,森林资源随时会受到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甚至会导致树木的死亡。因此,林业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原因分析,将工作进行在情况发生之前,运用适宜的营林技术保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人员只有将有害生物的发展情况控制在相应的可控范围内,才能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林业的利益优化。任何防治工作都要求相关人员进行预防为先,要保证基本的隐患在萌芽状态就被清除,才会对后续的治理工作形成良性的开端。营林技术是以治理为优化的基本预防技术,保证对其基础预防策略的合理化运用才能保证整体林业的顺利持续发展。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1 优质选种,提升基础林区素质

对于林区的建设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最初的选种过程,这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的工作,对基础树种进行优质的选取要保证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一定要保证树种具有一定的抗虫性,要认真甄别其中的差异,保证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在选种的过程中,不仅要考量相应树种的差异,还要保证适宜地域的差异,保证树种的抗病性在相应的地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优质的林区。林区管理人员要根据营林技术的基本准则,保证在合理的地区进行科学化的选种,培育基本抗性强,且实际产量高的适地性树种,形成优良的基础林区。选种对于基础林区的维护和管理起到原始化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林区的质量,并对林区的良性发展产生正向的助推作用。例如,内蒙古乌审旗一代林区就非常适宜种植柠条、山杏等树木,不仅树种的基本质量优良,而且也非常适宜当地的基础环境。

3.2 优选地质。强化混交林业发展

对于林区的建设,混合林占有绝对的优势。由于混合林内树种的丰富多样,基础的树木生存条件良好,不仅减少了病虫和有害生物生长,而且还为病虫害的天敌形成了天然的保障,益鸟益兽也助力整体林区的防护。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混交林为病虫的天敌提供了基本的生长环境和食物源头,保证了非人工灭虫的优化操作;二是混交林由于树木丰富,形成的天然光合作用也很强,形成了对不良天气因素的自然抗体,保证了整体树木的生长旺盛;三是混交林内相互生物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进行自行的生态消化,保证了基础的自然守则,完善了整体林区的基础抗性。

3.3 优化防护。保证基础防御手段

对于林区的基础防护,除了运用树木之间的自然防护,也要进行必要的人为干预,保证基础防护措施的完善。相应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隔离带的建立和搭设,控制病虫害的恶性扩散,减少基础林木受到的损伤。另外还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工作设定,进行林区内定期的卫生监督和管理,保证林区资源的最大化应用,从根本上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在实际的林区保护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结合人为力量充分发挥林区树木多样性的功能,必要时进行适宜的封山育林,强化人力对于林区的监管力度,从整体上提升林区的基础防御能力。

结语

8.勃利县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 篇八

水稻是勃利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病虫害的问题严重制约水稻产业的发展。在近几年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中,苗期和中后期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较广,病害略重于常年,虫害轻于常年。其中,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水稻螟虫发生为害严重。为此,提升水稻产量,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苗前防治

水稻播种期做好床土的消毒工作,在正式进行播种之前,建议对床土进行消毒工作,一般可以选择敌克松加兑适量的水,对床面进行均匀喷洒,效果理想。防控措施

2.1 农业技术

对二化螟虫源基数进行控制。及时消灭越冬虫源;如果存在被害株,应及时将其拔除,这样一来,能够将害虫量有效减少,同时能够对幼虫转株为害的现象进行预防。对菌核进行及时打捞。插秧以前,需要对菌核进行及时打捞和集中烧毁,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病害株率。加大水肥管理力度。在对水稻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应对氮肥用量进行严格控制,灌溉过程中采用间歇灌溉法,通过“浅-湿-干”的方式为水稻的健康生长创建一个优质的环境,这样一来,水稻自身抵抗纹枯病以及稻瘟病的能力将有所提升。稻田应构建浅水层,确保田间的湿度相对较低。杂草在池埂和水渠当中应被彻底割净,确保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良好地透光性和透气性。将患病稻草及时地进行销毁,从而将田间菌源大大减少。在早追肥的过程中,不可以使用过多的氮肥,同时应适当使用钾、磷肥。做好通风炼苗工作,对青枯病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

2.2 物理防控技术

灯光诱杀技术的应用。在对水稻二化螟等害虫进行消除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灯光诱杀的方式,此时可以对频振式杀虫灯进行应用。一盏频振灯可以对3.33hm2稻田中的二化螟等害虫进行有效地诱杀。在开灯诱蛾时,需要在6月底至7月底这段时间内进行,时间通常为每日19:00至次日06:00。通过这一措施,能够给将田间害虫产卵量有效降低。性引诱剂法的应用。在对二化螟雄蛾进行诱杀的过程中,可以对性引诱剂进行应用,这样一来雌蛾就不会正常进行繁殖,从而达到减少下代基数的目的。也可以将诱捕器放在稻田中,主要在二化螟羽化盛期对害虫进行诱捕,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将一个诱芯装设于诱捕器内部,同水稻相比,诱捕器应更高,二者之间应形成30cm的距离。生物技术

稻鸭共栖法。在稻田中养殖鸭子,鸭子以成虫、幼虫和虫卵为食,通过稻鸭共栖法,能够降低二化螟发生的概率,菌核被啄食的过程中,菌丝无法正常生长。同时鸭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践踏、啄食杂草及其嫩芽,因此稻鸭共栖法具有一定的除草功能。应用枯草芽孢杆菌有助于预防稻瘟病。在对水稻穗颈瘟病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可以对1000亿活芽孢或者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应用,稻田中应使用的药剂为10g/667m2。

在预防纹枯病时可以使用井冈霉素。在每667m2稻田中可以使用100ml的10%井冈霉素,应用喷雾的方式对药剂进行??洒能够达到良好的纹枯病预防效果。化学技术

做好田间的调查工作,一定要尽可能在发病的初期进行繁殖。大量的生产实践活动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到孕穗的初期,发病率可以说在10%~15%,因此一定要及时用药物进行防治。至于具体施药的次数,务必要根据实际的患病情况来决定,如果发病是在孕穗期前的话,那么用药次数一般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是在分蘖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或者是到了孕穗初期的时候,建议用药分为两次进行,也就是在两个不同的时期各进行一次用药。需要注意的是,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有适量的田水,一般是6~7cm即可,而且水分最好是能够维持四天到五天的时间。喷洒药剂的时候,部位最好是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而井冈霉素、多菌灵以及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纹枯利乳剂以及粉锈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是要注意控制好浓度和剂量。对于地下害虫的防治,蝼蛄是水稻秧苗期间威胁其健康生长的主要地下害虫,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在每667m2稻田中使用100g40%的辛硫磷乳油,将其加工呈毒饵并在膜内使用,也可以将其加工成毒土,在床面上进行均匀播撒。潜叶蝇防治。插秧前1d,应在每100m2的稻田中对6g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或者6g75%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将其同2.25kg的水进行混合,并喷洒于茎叶处,确保秧苗在带药的情况下向本田移栽。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大病虫害防控力度,有助于增加农业经济收入。但是一味地使用高毒农药,不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威胁,也将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地破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各地区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综合利用绿色防控技术,才能够在高效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为创造更多的农业经济收入奠定基础。

9.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篇九

现代畜牧业不断强化畜禽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主要内容是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为防止动物疫情泛滥,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需要大量的动物防疫员。畜禽防疫人才的培养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当前兽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本课程定位为培养与畜牧行业发展相适应,掌握畜禽防疫基础知识、法律规范和岗位技能,能从事畜禽防疫与岗位实践操作,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主要培养学生能按动物防疫法等法规要求兴办畜禽饲养场,开展饲养、卫生、防疫管理以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等,它需要以动物微生物、动物药理等课程为基础,也与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等后继课程学习有密切联系。

2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以及对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分析,确定畜禽防疫职业岗位包括动物防疫员岗和兽医技术员岗。畜禽防疫岗位的职业功能、工作任务、岗位技能、学习领域相关知识。

3教学内容设计

3.1教学内容安排

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依据畜禽防疫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畜禽防疫技术、兽医消毒技术、免疫接种技术、药物预防技术、畜禽疫病监测与净化技术、重大动物疫情处理技术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定岗位技能和相应知识点。3.2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畜禽防疫岗位各项职业技能的必要性和难易度,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将畜禽防疫技术、兽医消毒技术、免疫接种技术、药物预防技术列为教学重点,将畜禽疫病监测与净化技术、重大动物疫情处理技术列为教学难点。

3.3课程学时安排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48学时,即畜禽防疫技术为10学时、兽医消毒技术为8学时、免疫接种技术为10学时、药物预防技术为6学时、畜禽疫病监测与净化为6学时、重大动物疫情处理为8学时,具体学时可根据教学周数及教学需要作适当调整。

4教学保障

4.1教材及课程资源库建设

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了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基于工作过程、注意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和兼顾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资格鉴定的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此外还建设了畜禽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共享,支撑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4.2师资和实践条件

专业课教师应具有在行业企业一线工作或顶岗实践的经历,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法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兼职教师应来自动物疫病防控或畜禽生产一线,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为扎实的业务基础。依托校内的动物医院、实习牧场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满足教学需要。同时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的岗位实践、教学实习、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专业课教师得到了实践锻炼,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丰富了实践经验。

4.3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验性和参与性,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课程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4.4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以实践考核为主体,平时考核和理论考核相合。实践考核包含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技能考核,以及学生到企业参加教学实习期间的企业技能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平时学习态度、学习纪律、提问、作业或实训报告。

5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与现行法规及行业标准同步。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必须依法防控、科学规范开展。本课程教学内容要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相符。二是专业技能与职业思想培养并重。本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样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和教学实习中学习兽医职业道德和畜牧行业行为规范等,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三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依托“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实践效果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不断探索畜禽疫病防控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课程设计,树立课程特色,极大地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近几年对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追踪调查,用人企业反映大多实习生和毕业生能够胜任畜禽防疫员或兽医技术员岗位工作。

7小结

10.规范和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篇十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纪(工)委,县委各部委,县直(区、市属)各部门(单位)党委(总支、支部)、纪委(纪检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中纪发[2011]42号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自治区纪委《关于认真贯彻中央纪委<指导意见>深入推进我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宁纪发[2012]15号)和市纪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纪委<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我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固纪发[2012]1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我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自查自纠,进一步规范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认真总结本地、本部门(单位)两年来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开展自查自纠。一是查一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名称、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要求是否明确,与《指导意见》是否一致,不明确、不一致的要结合实际修改完善。二是查一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方法步骤和主要内容是否规范、有无缺项,对缺少的项目和不够规范的内

容要及时补充和完善,保证方法步骤的规范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三是查一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环节,看查找的风险点是否准确,风险等级评定是否准确,防控措施是否合理可行,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返工”。四是查一查廉政险防控档案资料,看是否规范齐全,各种文档相关负责人是否严格审核并加注意见。要将各环节的档案资料认真归档整理,做到档案资料美观整齐,形成岗位职责、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制度三套资料,并汇总装订成册,6月底前向县纪委廉政教育室(县行政中心一号楼505室)上报相关文档。

二、突出特色,进一步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水平

(一)提升“三个三”廉政风险防控模式。“三个三”廉政风险防控模式在是借鉴吸收各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升形成的一套紧密结合我县实际的比较成熟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做法,即:巩固提升“三道关口”、“三个结合”、“三道防线”的“三个三”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模式(详见附表一)。该做法去年在一些单位进行了试点,取得显著成效,要进一步加大示范带动力度,推广学习先进经验。

(二)突出温馨提示特色。突出廉政风险温馨提示特色,即:将岗位风险点、科室风险点、单位风险点和风险防范措施以温馨提示桌牌、提示牌等形式在单位及办公室进行摆放悬挂。将业务流程图和廉政风险防范相关制度喷绘上墙。县级领导所在办公室要负责为每位县级领导办公

室制作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温馨提示桌牌,悬挂廉政风险温馨提示牌和廉政桌牌,温馨提示,时刻提醒。要将廉政承诺与廉政风险温馨提示相结合,在问题易发环节上做出承诺,在本单位内部公示公开,接受干部职工监督,促进履诺。

(三)突出“三色”预警特色。建立廉政风险动态监控和定期检查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及时下达预警通知书(见附表二),发出预警信号,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对发现有违纪、违规轻微倾向的,评定为“黄色”预警等级,进行提醒谈话;发现有较大违纪、违规倾向的,评定为“橙色”预警等级,进行警示谈话;发现有严重违纪、违规倾向,评定为“红色”预警等级,除责令整改外,进行诫勉谈话,单位主要领导同时要向县纪委及时汇报相关情况,并建档备查,及时预警处置。

三、把握重点,进一步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一)加强重点对象防控。把领导干部特别是掌握人事权、执法权、司法权、审批权、监督权等权力的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对象。要围绕“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规范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决策权限、决策内容及决策程序,完善“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风险防控措施。同时要加强对人、财、物管理等关键岗位的防控。

(二)加强重点领域防控。要重点抓好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以及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涉及民生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同时,要把干部选拔任用、财务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作为重点,细化、量化责任,修正防控措施、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切实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廉政风险清楚、化解措施得力、防控管理到位。

(三)加强依法规范职权这个重点环节。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全面清理和明确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各类职权,进一步摸清职权底数;对依法确定的职权要编制“职权目录”,明确职权名称、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依据等,并对每一项职权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进一步明确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和监督方式等。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要针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要求,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有效配置,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

(四)加强防控范围延伸工作。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尤其是“一把手”要带头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形成自觉预防腐败的良好风气。同时向学校、国有企业、医院、农村、城市社区、公共事

业单位等基层延伸,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覆盖公共权力行使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和环节。

上一篇:黑白装饰画教案下一篇:公司企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