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作业小论文(精选10篇)
1.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作业小论文 篇一
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大趋势
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对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作出如下战略性前瞻:
一、我国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是以语言学、文章学和文学为三大支柱的语文教育。语文首先必须姓“语”,但由于三者侧重点不同,语文教育将形成多种模式、多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这些模式、风格和流派都将在新时期的实践中接受检验。
二、我国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把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并且把语文教育和受教育者广泛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同各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文字、文章、文学、文化、都应该是语文教育中的应有之义。但随着学段的递增,四者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在小学初中,或许是以文字、文章为主,在高中或许是以文学、文化为主。
三、未来的语文教育随着电脑和多种媒体的普遍使用,随着人机对话成为现实,读写听说的内容和方法会出现新的变化。诸如方字符号的标准化、语音的`标准化、印刷文字的阅读能力和屏幕文字的阅读能力并重,文字检索能力和电脑检索能力并重,汉字书写能力和文字编码输入能力并重,用最经济的文字传达准确而丰富的信息的能力将被人们高度重视,文字材料和激光软盘教材并存对课堂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为练而写和为需而写并存对写作提出新的要求,如此等。这种变化如同本世纪之初的白话文、国语标准音、简化字的出现一样,是新世纪孕育成长的新生儿。
四、未来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道德素养,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单凭满腹经伦、能说会道将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2.21世纪德育发展的新趋势 篇二
高校德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符合时代要求、面向现代化,又要面向未来。这是高校德育发 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如何把握面向21世纪德育发展的新趋势,搞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德育建设,是需要深入研 究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重在建设,弘扬时代主旋律
以立为本,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的主旋律,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含义与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应当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旋律。”“私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指导下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倡导一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与精神……”为此 ,高校德育重在建设也应该以立为本,大力弘扬我们社会的主旋律。
站在当代潮流中去看我们社会的主旋律,它首先是一种传统,是历史给予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传统 本身就是一个与现代化相对应的范畴,如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内容在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 得不到更新与开发,我们德育也就无法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高校的德育实践中我们常遇到一些实际问题 ,如一位同学曾向老师提出:“教科书上说,我们要爱国,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那么 ,如果我国人口少,地小物乏,历史短,就不值得热爱吗?”问题提得很尖锐。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我们对 祖国这个历史范畴和价值体系的认识不应当停留在简单的感性阶段,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应该停留在形象化、感 性化的阶段。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我们德育工作者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局限性的困扰,如说资本主义是垂死的 腐朽的,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多的优越性,然而现实中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甚多先进生产经验与管理经验 和科学技术是值得社会主义国家借鉴和学习的。从青年学生的思想状态看也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如当中 华民族取得了某些方面的巨大成功时,民族的优越感就发展到了高峰,以为我们民族一切都是美好的;如当我 们民族受到挫折时,民族自卑感也很快就显示出来,以为我们国家什么都不如别人。夜郎自大与崇洋媚外就是 高校德育工作中社会主义教育简单化、抽象化的具体表现。
二、重在落实,开拓务实的德育新格局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高校德育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脚 踏实地,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走出一条新路子。在这方面高校德育工作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成 效。但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校德育的要求,在落实方面有几点还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第一,高校德育要从本本主义中解脱出来,建立开放务实的德育工作体系,真正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德育理论来指导高校的德育实践。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学习和借鉴国外德育工作的先进经验与方法。现 在多数同志对经济领域里学习国外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与管理经验已有了正确认识, 但对德育领域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问题还把握不准,心有余悸。我们认为: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一项活动,要想赢得与资本主义同类活动相比较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服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应 该大胆吸收借鉴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在这个问题上,高校德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顾虑,树立 大德育观,建立开放务实的德育体系,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二,运用工程建设的办法来抓好德育建设。德育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虽然在许多方面它不 能象经济建设工程那样,可以量化为具体的数据,但我们可以借鉴工程建设中的科学程序与办法来搞好德育建 设。这几年,高校德育系统中也出现了“五一工程”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影视片教育工程”;“良好校 风建设工程”等等,都是很好的范例。在高校德育中我们运用工程建设的方法应该确定目标,制订规划、措施 ,并扎扎实实去落实,并持之以恒,求创实绩。
第三,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德育方法,高校德育工作在过去一度往往强调我讲你听,长篇累牍地 作报告,使教育失去了说服力,从客观上也影响了人们对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 运用现代传播工具,创新德育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提高德育的影响力、渗透力 、覆盖面。一是现代传播工具已经普及并对青年学生思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 、录像、报刊等工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 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 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校风建设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在校风建设的影响、鼓 舞和各种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促使他们接受教育,加强教育工作的凝聚力。总之高校德育要充分运用载体,并 使其互相配合,发挥其导向作用和整体效应。
第四,要形成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的“自主式”的德育网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学生的 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等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观念与独立思考意识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 德育工作中的一些旧观念与旧方法,采取说理,采取讨论、启发、示范、吸引等疏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 认识和思考,自我教育,自主提高。另一方面,自主式的德育工作方法必须调动广大教育主体的作用,要广泛 吸引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并要求他们将其当作自己的事业,当作关心、爱护、教育自己的孩 子一样来教书育人。发挥广大教师在教学、管理、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将会大大提高德育工作的功能与效果。 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理顺德育工作者、马列课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与 学校宣传思想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协同工作,齐抓共管,这是高校德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所在。
第五,建立高校德育工作责任制。高校德育重在落实,必须注重责任感,要把德育工作具体规划并加以分 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德育基层组织与个人,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我们认为这是高校德育重在建设的一个重要 方面,应该实施推行。高校德育同样需投入,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和制定落实有利于德育工作者安心工作与发 挥其积极性的政策,也是建立高校德育责任制中的应有之题。
三、培养现代德育人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高校德育重在建设,应培养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建设好一支坚强 的富有创造力、生命力的德育队伍。
德育工作要取得卓有成效的实绩,德育理论要完善繁荣,德育方法要创新,整个德育建设有大发展,都要 求我们必须培养和使用人才,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出人才,高校德育才能出成果,出精品,才能有新 发现、新创造,可以说这是高校德育重在建设的一项最基本最要紧的建设。
当前较突出的问题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队伍不稳,对培养德育人才不够重视,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根 据“狠抓稳定,择优优先培养,合理组建,提高素质”的原则,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在关心培养与扶持上下 功夫,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中继续解决好德育工作者的.待遇、职称、地位上下功夫,要通过改革 ,建立一种有利于德育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德育人才迅速成长的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 全责备的思想,树立举贤选能,善用人才的现代观念。高校的领导干部要把培养德育人才放在工作重点之一来 抓。切实采取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德育中优秀精神产品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贡献突出 、成绩显著的德育工作者,应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树立榜样。也可采取“评名家,选一流”的制度,通 过这些措施,激励青年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勇于奋发向上,肩负高校德育工作的使命。高校各级党政组织要高度 重视德育人才的培养,把优秀青年教师或教育工作者选任做德育工作,广开招贤之路,为德育工作聚拢人才, 使德育队伍建设切实得到加强。
四、强化评估,形成科学的德育评估体系
高校德育评估工作落后于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主要是,我们应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德育评估标准中 解脱出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德育评估标准,以便我们能够从整体上科学地、严谨求实地评估高校 德育工作,以推动高校德育的建设。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为经济建 设保驾护航的。”因此,凡是“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德育工作,都要尽力做好。可以说这是检验高校德育 工作的唯一标准。
德育工作效果,不同于其他工作效果的特殊性就在于往往不易被人们直接觉察和全面认识,易使人产生片 面性。要科学地强化高校德育评估,必须从其固有的基本特征出发,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作业小论文 篇三
1、在会计模式上,实现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结合确立国际化与国家化相结合的会计模式,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客观经济环境决定的。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而市场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必然是内外开放的市场体系,这里,对外开放就是实现市场体系的国际化,使我国市场融于国际性的商业交易网络。适应市场体系国际化的要求,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的会计必然要走向世界,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之中,即实现会计国际化。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修正和完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和采用国际通用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信息能在国际范围内比较和使用;其二,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应充分借鉴和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适应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我国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我国会计应在努力实现国际化的同时,还应体现国家化。首先,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现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要求;任何一个国有资本(即公有资本)的经营者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适应这一要求,我国会计一方面要在强化核算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要在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充分满足国家检查国有资本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考核国有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其次,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要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要求在国民经济各层次之间实现快捷、灵敏的信息指令与反馈,并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适应这一要求,我国会计在目标上,应确立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为主,兼顾各方信息用户需要的多元会计目标体系;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报告上应坚持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统一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在职能作用上,实现会计从核算为主向预测决策为主的转化从企业经营看,随着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的调节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业绩等无疑要受到这些机制的调节和约束。具体说,企业作为商品价格形成的主体,其商品价格只能以商品的社会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耗费为基础,结合市场供求来制定。对于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职能。进而言之,会计应在做好核算的同时,参与市场调研,广泛搜集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变动趋势等进行合理预测,提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如价值工程法、量本利分析法、现值指数法、概率分析法等),对各备选方案的经济性、周期性进行分析论证,编制决策会计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从企业外界利益关联者的投资及信贷决策看,随着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以及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理性化,无论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是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其依据不再限于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而是包括过去在内、以未来为主的全时序的业绩信息。适应这一要求,财务会计除要准确核算和真实报告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外,更要能合理预测和揭示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即实现会计从事后业绩报告型向事前业绩预测型转化。
3、在会计结构上,实现从二重结构向多元结构的转化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在结构上主要由以经营资金为对象的企业会计和以预算资金为对象的预算会计两大分支构成。适应新经济体制下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企业会计领域引进和吸收了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使企业会计一分为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近年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理论界纷纷展开了有关社会责任会计、宏观会计、人力资源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因素(如会计观念、会计手段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等)的限制,有关这些会计分支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在实务领域尚未获得用武之地。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与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随着会计观念、方法及手段的日益改进,我国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将会获得多元化的拓展。因为:(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应在努力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扩大社会贡献。为适应反映和监督各市场主体的社会贡献程度以及社会责任完成情况的需要,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及其方法体系必将获得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并在会计实务领域发挥应有作用。(2)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作为反映和监督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宏观会计必将在我国获得用武之地。(3)适应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工具日益创新环境下会计充分揭示的要求,金融工具会计必将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获得广泛应用。(4)适应健全与完善我国人才市场以及企业对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要求,作为计量和反映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的人力资源会计必将成为现代企业会计不可缺少的分支。
4、在理论研究上,开拓和强化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现代会计理论按照认识的哲学基础不同,可划分为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两大类。我国传统会计理论大多是规范会计理论,这种会计理论在指导人们正确确立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方向与目标,以及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却缺乏作为科学理论所应具备的在特定经济环境下解释现实、预测将来的功能。事物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例外。由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环境,因此要求寓于上层建筑领域的会计,在理论上既要有反映规律性与必然性的一面,又要具备与特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一面。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决定了我国会计在理论上除应进一步完善规范性理论研究外,一方面要确立和完善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会计理论体系,以便指导和解释这一阶段的会计实践;另一方面又要在对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理论解释和逻辑推断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可见,在完善规范性会计理论研究的同时,开拓和强化实证性会计理论的研究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5、在会计行为上,实现规范与能动的统一会计行为规范化就是会计人员所执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统一化、公允化和合法化。会计行为规范化是实现财务会计目标、协调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以及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首先,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在于提供能够满足各信息用户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这里,满足需要的同义语就是确保会计信息在数量上充分,在质量上“可靠”、“相关”、“可比”和“一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由此将产生大量的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主观估计和判断的会计事项;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然要不断地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使得会计人员不断地面对新的会计事项。对于这些新的或不确定的会计事项,如果由会计人员凭各自的理解、估计和判断进行处理,就可能因理解、估计和判断上的`差异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要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会计目标,会计人员必须执行统一、公允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其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具有对立统一性。由于对立性的存在,企业会计人员出于增进企业局部利益的考虑,有可能做出有损于国家整体利益的会计行为,如为少缴所得税而多计成本、少计收益,为少缴增值税而实行无证交易或少记收入等等。因此,要维护国家利益,并实现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统一,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会计处理,即确保会计行为的合法化。再次,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市场形象日益重要,并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出于树立市场形象的需要,有可能采取各种欺诈行为,如制造虚假业绩,提高虚假财务信息等,从而导致社会有限资源的不合理流向,损害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因此,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方面考虑,也要求会计人员执行统一、公允、合法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实现会计行为的规范化。
会计行为的能动性就是会计人员在效益观念的驱动下,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会计行为的能动性是优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必然要求。随着人们会计观念的转变以及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的深化,会计的管理职能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职能是内在的,其能否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规范的会计行为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却不一定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因为各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同,经营特点不同,其管理要求也就不同。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应在确保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同时,从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与企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会计管理制度、程序和方法,并自觉执行和积极运用这些制度、程序和方法,参与企业的经营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充分发挥会计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中的应有作用。
可见,实现会计行为规范与能动的统一,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与经营管理双重目标的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必然要求。
6、在会计教育上,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化现代企业经营呼唤现代会计人才,而培养现代会计人才有赖于实现会计教育的现代化。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会计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确立并实施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教育目标。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在目标上只注重“应知”、“应会”,即只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型人才培养目标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发挥了应有作用,但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其缺陷也日渐暴露,如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能力等等。适应我国会计不断改革与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要求,现代会计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能力水平,例如:(1)随着会计手段的全面电算化,现代会计人员不仅应熟悉电脑操作,而且要能进行电脑内在功能的开发和利用;(2)随着会计发展的日益国际化,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国际会计理论与方法,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3)随着预测决策会计的形成和实施,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预测和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且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4)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不确定性的加剧,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能合理预测环境变化趋势,而且要能分析、判断和解决企业经营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等。可见,确立并实施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相关操作技能和相应能力水平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会计教育目标势在必行。
其二,实现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科学化、合理化。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结构有失合理,即会计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的比重太小,甚至空缺;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实务性的制度解释,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除公共基础课与会计专业课外,还应以各种方式开设相关学科课程,如金融保险、法律、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计算机软件、公共关系学等,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教材内容上,应改革以法规制度解释会计实务的传统体系,代之以从理论到制度的新型体系,以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其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这种方式对于会计基础课的教学是必要的,它能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入门,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但随着入门课程的结束以及学生“会计头脑”的基本形成,“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内在缺陷将逐渐显露,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等。因此,要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如“问答式”教学法(即老师设问,老师回答;或学生设问,老师回答的方法),“倒位式”教学法(即先由学生讲述,老师进行评价和纠正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即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定论的方法)等,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此外,应强化案例教学和模拟学习,即根据实际材料,设计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会计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以便使他们加深理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合格人才。
7、在会计手段上,实现全面电算化首先,与企业规模日益大型化以及经营结构日益多元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业务量、信息量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企业经营者、投资者为了及时地进行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对会计信息的时效要求愈来愈高,这就客观上要求采用准确、高效的会计手段,即实现会计电算化。其次,随着预测决策型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在会计领域必然要建立大量的预测、决策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与分析。显然,这些复杂的数学运算与分析仅凭手工操作是难以完成的,而必须借助于电脑。再次,随着信息市场的发展,以电脑为载体的全国乃至全球性的会计信息网络必将形成,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迅速获得和传递信息,以适应参与竞争、优化决策的需要,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和电脑联网。
参考文献:
①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版。
②王治安、向显湖:《试论我国的会计改革目标》,《四川会计》19第12期。
③赵德武:《论中国会计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年第9期。
4.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作业小论文 篇四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 要]要以“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思想与观念为核心,营造“育人”的“绿色”环境,必须“以人为本”,将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结合起来,必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如何掌握必要的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出有现代水平的本国本民族的学生。
[关键词]基础教育 改革与发展 趋势所在
自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来,我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现在我就本人在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这方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理念和行动加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在他的报告《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中谈到,现代教育应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什么是‚绿色‛教育,他讲道: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大量的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问题,而是基础教育的问题,如学生到了大学阶段还是吐痰、不爱护公物的现象,这不应该是在大学解决的;许多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语句不通、词汇使用不当,这是不是基础教育的问题?学生上了大学,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学习英语、背英语单词,甚至现在的大学教师晋升教授要考英语,这是不是大学的问题?很多的 1 中学,在高二就分文理班,过早地开始了专项的训练而缺乏文理的交融,学生几乎没有星期天,书桌上的书堆的厚厚如山,个性得不到张扬。这一切可以说都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而是中小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是很严重的问题。中国的基础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他提出必须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以‚绿‛育人。
人文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英国一个大哲学家讲过,中国与其讲是政治为主体的国家,不如讲是一个能够幸存的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事实也证明了,政治上的侵略和军事暴力是很难消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假如从文化上侵略,消灭一个民族就易如反掌,可见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是多么重要。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强大还是弱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除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外,更重要的是民族凝聚力,一个没有民族凝聚力的国家是很难强大起来的。中国的大陆与台湾为什么不可分割,是因为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人文教育关系到社会的进退。如果社会不是全面的进步,就称不上是进步。现在社会上出现的青少年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的犯罪活动足以证明仅有科学没有人文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仅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反而会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人文教育涉及到人思想素质的高低,人格是否健全,人品的优劣。只重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人文教育,就不可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就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可能用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社会的进步服务。
加拿大安大略省约克区教育局长Bill Hongsrth和Harper Harrison 2 校长在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教育观念对学校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重要。Harper Harrison:‚没有行动的理念只是一场梦,没有理念的行为是一种简单的浪费,理念和行动加在一起就可以改变世界。‛他们强调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他们认为只有具备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校才能成功,学生才能成才。
二、构建新世纪的育人模式,走特色教育之路
新世纪的教育什么样,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目标(亦称教育的四大支柱):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是多元化的世纪,这就为新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务,一方面要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做准备,另一方面还要为受教育者个人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构建什么样的育人模式,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物,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实际上,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提出了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今天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同样还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今天提出的全面发展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时代性。纵观人类的教育史,任何一个国度、民族,在不同时期都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有特定的教育模式,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特定的育人模式。所以,我们不仅要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更要知道怎样做,构建什么样的育人模式。
武汉市英格中学的前身是一所校舍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招生规模 3 萎缩的初中。自1998年初学校改制为公办民助、寄宿制管理的初中以来,以改制为契机,初步形成了‚小班教学、英语特色、注重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风格。为突出英语特色,学校提出了‚教学理念求新(创设情景、意念输入、文化渗透、宽教窄考)、课程设置求宽(英语教材增加《新概念英语》、《展望未来》等补充教材)、师资阵容求强(多方引进口语好、专业基础扎实、在市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教研活动求实、课外活动求效‛的策略。学校探索双语教学的模式,提高了办学效益。
三、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我国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上海市上南中学罗峻校长和上南的教职工们在‚以爱国精神激励人,以科学精神塑造人,以人文精神熏陶人‛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从1999年就提出了开发具有时代特征、上南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设想,改革课程结构,将每节课的45分钟改为40分钟,每周多出来的10节课由校本课程支撑,周六上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为校本课程提供了时间、空间。在上南的课程框架内,不仅有自主性的选修课,而且还有语数外等学科的限定性选修课。自主性选修课中既有人文素养类,也有科学素养类,既有拓展性的,还有研究性的,形成了科学与人文交融整合的比较全面的组合套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选择。学校常年开设的各类选修课多达七十多种。老师们在实施过程中克服困难、收集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力,编写出许多有特色的、质量上乘、受到同学欢迎的校本课程,如《认识 4 星空》、《美学常识》、《中国数学发展史》、《生命科学》、《朗读与演讲》等等。
华中师大一附中以课程为载体,开设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三类,在基础性课程(必修课)中增加了高新科技讲座课,聘请科学院院士、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为兼职教授,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
四、教改的方向是社会进入资讯时代催生出来的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传播媒体已不再仅限于印刷书本上的单一文字,还有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等等。对于学习者来说,所有的信息都是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受年龄、职业和条件的限制,在电脑和互联网的支持下,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将交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学习方式。
五、探索适合于新时代特征的教育评价体系
用什么标准、如何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的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模式)、教师的教育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将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
北京师大的博导谢维和副校长曾说过,‚作为老师,头脑中应该多有 5 几把评价学生(评价人才)的‘尺子’或者说‘标准’,只要善于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学生,就会有更多的人才出现,假如只有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那就只有少数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上,学校与其说当好伯乐,不如说当好园丁‛。
参考资料:
1、《从89名到第1名——一位加拿大校长的经验谈》,作者:Harper Harison。
2、《家庭素质教育怎样与学校互动互补》,作者:刘卫华。
5.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作业小论文 篇五
【摘要】:本文在对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个地区网络教育的历史与现况进行系统诊断,对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及对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1999年至2010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步骤、战略措施。
【关键词】: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构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网络的通贯全球,网络化、信息化浪潮的涌动迭起,科技生产力--知识经济--信息社会雏形的孕育诞生,网络教育发展战略已日益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重大课题。笔者在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历史与现况进行系统诊断,对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及对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谨求教于行家,并供有关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时参考。
一、战略思想依据系统诊断与预测分析,参照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制定的有关跨世纪教育发展(振兴)行动计划,和未来经济科技社会总体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要求,在确定我国未来网络教育发展战略时,必须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民族素质,加快我国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战略指导方针。
战略的基本思想是:更新观念,理顺关系;立足现实,面向世界;加强协作,优势互补;突破难点,分步推进。
・“更新观念,理顺关系”,强调的是要面向21世纪,破除狭隘、分散、孤立的本位主义观念,树立全中国一盘棋、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通荣辱与共的新观念;破除网络教育只是计算机教师或教育部门的事的逃避主义观念,树立构建网络化学习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新观念。
・“立足现实,面向世界”,强调的是既要根据国情,按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而分层推进;又要瞄准全球网络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在一些方面还要走出国门,引进国外教育资源,面向全球招生,振兴我国网络教育产业。・“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人、财、物、技术优势,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电信网络、函授邮递网络、书报发行网络的多信道多网络组合优势,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沟通与合作,取长补短,优化系统结构功能。
・“突破难点,分步推进”,强调的是要找弱点抓重点破难点占领制高点,有计划,按比例,树典型,带全面,逐步推进,力戒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重复建设。
体现该战略思想的基本策略是:以网络教育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为领头雁;以网络教育环境建设(包括国家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地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校园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为基础;以师生使用网络的技能提高为突破口;以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中国现代教育创新体系为目标。
体现该战略思想与基本策略的具体设想是:实行“统”“分”结合、“多元”发展、“五模式”并存的弹性战略。
这里的“统”,是指政治上坚持一个中国,坚持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文化上坚持计算机汉文化的统一。对编码方案、内码方式、
6.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作业小论文 篇六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十倍速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全球一体化的力量如信息网络化的力量、知识与创新的力量、顾客的力量、投资者的力量、组织的速度与变革的力量等各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既有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深刻烙印,又反映着新经济时代游戏规则的基本要求,从而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才主权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赢家通吃的时代。
所谓人才主权时代就是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人才不是被动地适应企业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尊重人才的选择权和工作的自主权,并站在人才内在需求的角度,为人才提供人力资源的产品与服务,并因此赢得人才的满意与忠诚。人才不是简单的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而是要与资本所有者共享价值创造成果。
所谓“人才赢家通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越是高素质、越稀缺、越热门的人才,越容易获得选择工作的机会,其报酬也越高;二是人才资源优势越大的企业越具有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容易吸纳和留住一流人才。
二.员工是客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就是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
三.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21世纪,国家的核心是企业,企业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者与企业家。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三角:知识型员工、知识工作设计、知识工作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其重点是如何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如何通过价值链的管理,来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以及其价值的增值。价值链本身就是对人才激励和创新的过程。
五.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新模式—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1世纪,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需要靠新的游戏规则来确定,这种新的游戏规则就是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
1.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作为调节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纽带。一方面要依据市场法则确定员工与企业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与员工一道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与管理。
2.企业要关注员工对组织的心理期望与组织对员工的心理期望之间达成的“默契”,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与承诺关系。要使员工实现自主管理。
3.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和发展。
六.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管理责任下移
七.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这是由组织的全球化所决定的。组织的全球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
八.人才流动速率加快,流动交易成本与流动风险增加,人才流向高风险、高回报的知识创新型企业,以信息网络为工具的虚拟工作形式呈不断增长趋势。
九.沟通、共识;信任、承诺;尊重、自主;服务、支持;创新、学习;合作、支援;授权、赋能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准则。
在21世纪,企业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同事之间将按新的游戏规则来处理各种关系,即如何在沟通基础上达成共识。如何在信任基础上彼此之间达成承诺,尊重员工的个性,如何在自主的基础上达到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如何对创新型团队提供一种支持和服务,企业如何注重一种创新机制,如何变成一种学习性的组织,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和授权赋能。
十.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构建智力资本优势,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多重化,职业化。
21世纪,企业的核心优势取决于智力资本独特性及其优势。智力资本包括三个方面:人力资本、客户资本和组织结构资本。人力资源的核心任务是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管理,提升客户关系价值。要将经营客户与经营人才结合在一起。要致力于深化两种关系:
7.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作业小论文 篇七
基于Internet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革新
[文章作者]何克抗
[文章来源] 不详
一、21世纪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需求的特点
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需求的特点,下面是对这类特点的初步分析。
⒈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材要求全新的培养模式
信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材?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材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为这类问题开过不下几百次的专题研讨会,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但似乎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这里我们想借鉴一下日本政府关于这类问题的看法。1995年5月日本文部省与通产省联合实施了一项在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有重大影响的试验研究项目:“100所中小学校联网试验研究”(实际参与试验学校为111所)[1]。他们之所以投入大量资金实施这个项目,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使100多所试验学校的师生能掌握应用Internet网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探索一种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制与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这样的体制与模式下,能培养出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通常把这几方面的能力统称为“信息能力”)。他们认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对于培养能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材是至关重要的,而基于Internet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网络则为培养这种信息能力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很清楚,日本政府是把具有信息能力,即具有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作为信息社会所需人材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来考虑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值得借鉴。
此外,为了迎接21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种种挑战(例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人口压力、粮食匮乏、毒品泛滥、色情暴力……等等),要求学校培养出的新世纪接班人应当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应当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而不应当是只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会记忆与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材。我国当前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制与教学模式很难适应信息社会所需人材的信息能力培养与创造能力培养这两方面的强烈需求。
⒉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对劳动力进行终身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培训
在信息社会中,对劳动力不仅要求进行职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培训,而且要求进行终身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培训,理由很简单??信息社会中社会财富的创造与积累即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愈来愈依赖基于知识的信息产业。这可通过以下事实来说明:
⑴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1993年美国就业岗位的78%是与信息服务业有关,显示出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趋势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发展。
⑵据美国公布的统计资料,1992年亿万富豪的排名榜,首次由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以65亿美元(已达到51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荣
8.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作业小论文 篇八
1.1 外国景观建筑专业的发展
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国际上有关园林专业学科的通称,到目前为止对其中文译名仍有很大的争议,有造园学、园林学、景致园林学、景观建筑学、景致建筑学等不同译名。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是1858年由奥姆斯特德在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中最早提出的,并论述专业的最初概念“用营造艺术去设计营建景致作品”,把自己与当时的景致园艺师(landscape gardener)区离开来,并尽力发展专业教导。1900年哈佛大学拟定第一个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大纲,从而开端景观建筑专业的历史。经过百年的发展,欧美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已由初期的城市公园和绿地体系计划设计扩大到“大地景观计划”的阶段,延长到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计划设计范畴。目前美国有60多所大学设有景观建筑专业教导,其2/3设有硕士学位教导,1/5设有博士学位教导。
1.2 中国园林专业的发展
中国有着长久的园林文化历史,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具特点,但现代园林专业的树立却是在建国之后。1951年,由清华大学梁思成、吴良镛先生和北京农业大学汪菊渊先生发起,在北京建设局的支撑下于北京农业大学开办第一个造园专业,1956年院系调剂到北京林学院进一步发展,为我国园林事业造就了一批骨干分子,在建国初期的城市绿化建设中施展了主要的作用。然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使园林专业结束了发展的步伐,一度陷入低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园林专业才重新得到发展,各大专院校纷纭开设园林、景致园林系或专业,园林专业又开端了新的发展过程。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
2.1 城市化的挑衅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法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示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美。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结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简称“人居二”大会)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因为依据结合国有关组织颁布的数据表明,2000年世界城市化程度将到达51%,一些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将超过50%,21世纪的上半叶是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的高速发展时代,也是能否健康、可连续发展的症结时代。
中国城市化与西方发达国度城市化不同,须要面对人口众多、资源缺乏、环境懦弱等方面的宏大压力。但我们别无选择,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定成果,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承的。实际上,中国城市过程的加快,是挑衅也是机会,面对这一不可否定的事实,我们应当摸索城市发展的规律,借鉴西方的建设经验,走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城市化途径,使城市化过程不仅是城市数量和人口数量与比例的增加,而更主要的是城市功效与质量的进步。
在城市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园林专业也将面临新的挑衅。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导致生活方法的变更,进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更,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将日益加强,对城市绿地也会提出更高的请求。
2.2 生态观念对园林专业的影响
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人类不能沉醉于对自然的成功,每次成功之后,都是自然的报复”(恩格斯)。在人类的社会发展史上,自然生态环境遭遇了一次次的严重损坏,工业化社会在强调功效和效力的时候,疏忽了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使人类在21世纪面临生态危机:土壤遭到损坏,能源挥霍,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逼,沿海地带被污染„„,这种状态与中国古人寻求天人合一的幻想境界截然相反。
50~60年代呈现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事件后,人们才从大自然的报复中觉悟,意识到应以生态平衡发展为基本,增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整体和谐,避免发生生态体系的恶性循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随着生态观念的树立,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西方园林的生态设计先后呈现了4种偏向:
(1)自然式设计 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置,表示自然,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
(2)乡土化设计 通过对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态和自然史的调查研讨,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应该地的景观特点。
(3)维护性设计 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讨剖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损坏,以维护现状良好的生态体系。
(4)恢复性设计 在设计中应用种种科技手腕来恢复已遭损坏的生态环境。
中国园林界对生态设计仍处于摸索的阶段,开展了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城市环境生态绿化、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课题研讨;一部分设计者则将生态学结果利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使中国园林的生态设计拥有良好的开始。
2.3 社会信息化对园林专业的冲击
盘算机的发现引起信息革命的发生。如何计划设计信息社会中的各种空间环境也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园林专业的主要课题。虽然目前这方面的研讨正在起步,但这汹涌而来的知识浪潮、信息革命必定对园林专业产生重大影响,使园林的研讨方式、设计理念、工程技巧、教导手腕等发生宏大变更。
面对上述种种影响与挑衅,21世纪的园林专业必需扩大学科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须要,由此引发园林专业教学的改造。本文是笔者对园林专业教学改造的思考。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造思路
3.1 教学内容的调剂
园林学是一门和谐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与艺术,它致力于维护和合理应用自然环境资源,发明生态健全、景观精美、反应时期文化和可连续发展的人居环境。随着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后工业文明的提高,现代园林学科的内容已经大为扩大,包含传统园林学、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计划三个层次。这种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循序渐进的计划设计层次使园林学科的体系更为完美,更具开放性与综合性。
目前大专院校中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却相对狭隘,课程设置多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与之相对应的课程有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计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艺术、园林历史等,占了绝大部分的学时数。这些课程重要研讨园林的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与作用,是学科的基本内容,但缺少开放性,以研讨内部问题为主,容易陷入就园林论园林的小圈圈,造成知识面狭小以及设计观念和伎俩的落伍,难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变更。而与城市园林绿化相对应的课程有城市计划原理、城市生态和城市绿地体系,与大地景观计划对应的仅有景致名胜区计划。因此,必需调剂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充实中观和宏观层次,即增强城市园林绿化和大地景观计划的专业课程和支撑这些课程的相干范畴的基本知识,同时在教学进程中注意三个层次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能把握学科的整体系统,又能懂得各层次的研讨重点。
3.2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腕的改造是造就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不可疏忽的主要问题,随着园林学科内容的不断扩大与更新,以及现代科学技巧的发展,正促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腕的现代化与多样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填鸭式的、单向封闭的“三中心”的知识信息传媒手腕和教与学的方法已不能完整适应新的教学请求,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法是21世纪教学的必定趋势。
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可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相联合来到达满意的教学后果: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巧处置信息的集成性、交互性、多维性和可视性,能全面、活泼、精确地传递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具有图文并茂、活泼形象的长处。采取多媒体开展形象化教学特殊合适园林专业的特色,对学生发明性思维的造就,形象思维才能的进步都将大有裨益。因而多媒体教学是园林专业的最佳教学方法之一。
(2)案例教学 即通过典范设计实例的分析,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领导学生的设计思路,触类旁通,是设计类课程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它可以避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空谈设计理论现象的呈现;另一方面,实例的选择应联合当前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与热门问题,避免教学内容的一成不变、陈腐过时。
(3)实地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增强感性认识。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是园林专业不可缺乏的教学方法。
3.3 重视学生综合才能的造就
园林辽阔的专业范畴须要21世纪的园林高等人才具备综合的技巧。因此,园林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教工作方式,通过相应的教学进程,造就学生剖析、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才能,即所谓“授人予渔”而非“授人予鱼”。在具体的园林教学进程中,这种才能的造就重要表示为侧重造就学生的调查剖析才能、盘算机利用才能和设计理论利用才能。
调查剖析是任何设计工作全进程必不可少的第一阶段,是设计构思孕育的主要时代,是能否把握设计实质问题的症结,所以重视调查剖析才能的造就是园林专业教学的重要目的。
控制基础理论,学好徒手及独立设计的本事可以让园林专业的学生成为“虎”,再控制盘算机利用技巧,就会“如虎添翼”。因而,在教学进程中,应发明条件与机遇,锤炼学生的盘算机利用才能。
此外,在学习设计理论后,能否机动应变、举一反三,完成合理的、融于环境的、富于创新意识的设计和提出新鲜的看法,是权衡学生综合才能高下的最直观尺度,所以造就学生设计理论的利用才能也是园林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的。
以上三种才能的造就,最终目标是使园林专业学生具有全面综合的才能,以适应21世纪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需求,成为高素质的园林专业人才,为园林学科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提高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简介:
本文来源:
第一园林网
9.21世纪的教育 篇九
——读《21世纪的技能:为我们所存在的时代而学习》有感
作者:贾 斌
单位:沂源县第二中学
在全市开展教育思想建设读书实践活动之际,我校积极响应,及时地给每一位教职工发放了,第一季度必读书目《21世纪的技能:为我们所存在的时代而学习》。此书呈现在了老师们的眼前,立刻引发了老师们的热议。
此书也走进了我的生活,它,不仅引发了我个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重新思考,更引发了我自己作为一名家长对孩子未来学习的深刻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
阿尔文·托夫勒有句名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不会阅读或写作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学过就忘,以及重复学习的人。”
书中提到,21世纪的教育,不仅包括传统教育科目,如阅读、写作、算术等,更应注重适应现代社会的主题,如全球化意识、金融/经济、健康与环境保护素养等。一句话,21世纪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运用21世纪技能,去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的各种挑战!这些技能应该包括:
学习与创新技能——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
培养数字素养技能——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 职业和生活技能——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我在教育一线工作了十几年,时间不长,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已经贫乏,与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有了差距。每天的工作千篇一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给学生做思想教育,似乎出现了职业倦怠。自己习惯性地把已有的上课经验,教育方法,一股脑的灌输给了自己的学生,学生也似乎乐于接受了,习惯了这一种教育思路。
在阅读本书后,我越来越感到: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仍然保持不变,那我们的孩子该如何应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对学生的培养作进一步思考?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个人觉得,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给予学生综合实践的权利,要给予学生信息选择的能力,要给予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
学会创新,创新学习
知识在如今的社会与环境下不断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也许明天就已经过时了。
不学习就是落后,学习的目标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即使一刻不停的学习,也跟不上知识变化和更新的速度,这是一个矛盾。如何解决或缓解这一矛盾,是一个难题。
人们平时说到学习时,谈论最多的往往是学习的重要性或学习方法,很少有人说到为什么学习要先行。
如果不学习,人在生活中可能是无知的,在工作中往往不能胜任,在行为和判断上可能也是迷茫的。更何况,今天还引以为荣的优点,也许明天就已经令人不屑一顾了。
其实,学习有前有后,有快有慢,就怕明明知道需要补充什么的时候,仍然无所事事、浑浑噩噩。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信息的社会,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我们的周围传播并不断更新。我们必须要经常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学习早已不再只是“学而优则仕”、不再只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习各种技能和有关特定的知识,要培养综合概念的技能,要培养能轻易应用于自己所作一切事情的个人技能的态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21世纪的技能》一书中,例举了很多人对本书的热评。现在使用几个例子。
“学习联盟”CEO、主席埃利奥特·马西,说:“在21世纪工作、生活和学习,要求我们具备一整套扩展了的技能、能力和灵活性。我们必须为毕生和整个职业生涯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技能做好准备。这对于我们未来生活都要面临哪些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是一次有力的探索。没说的,此书必读!”
SRI国际学习技术中心名誉主任、哲学博士罗伯特·B·科兹玛,说:“《21世纪技能》就许多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例如我们能够(其实是必须)怎样改变课程、教学法、评估、技术运用乃至学校的组织机构,以便让学生为在21世纪的全球社会和经济大背景下成为有作为、有创新的公民和劳动者做好准备。”
应该说,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而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经历着不同的故事,感动、悲伤、聚首、离别„„但是时间会让这一切慢慢变得模糊起来,那么怎们很好的保留这些珍贵记忆的故事呢?
新的科技技术层出不穷,新的高科技产品已经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不经意的一件小事,我们可以巧妙的利用信息技术制作PPT课件,flash动画,威客故事等数字故事。
简单来说,数字故事就是利用电脑以及PPT及相关软件,选择围绕故事主题的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资源,将生活中令自己震撼的一件小事,象讲述故事一样制成数字化小短片。故事真实、感人,能够引起人的思考与启迪。故事突出了情感性、故事性、意外性,看似简单的PPT制作,但制作过程并不简单。整个故事看似只是由简短的话语,明晰的图片,入情的音乐构成。若把这几部分分开来看会觉得它平凡无奇;巧妙地合在一起做成一个数字故事则一下子变得却仿佛巧夺天工一般,让人为之动容,随之鼓舞。所以,要想做成一个出色的故事作品,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另外,我们尝试写自己的博客,谈谈自己的感想。虽然以前自己也开博客,但都只是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几乎不会去认真思考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淄博市语文教研员、山东省首批正高级教师王玉强老师,他的博客每天都更新,发表自己的随笔,感想,或者转载其他老师的文章,他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通过书写博客,我们每天可以进行思考、交流、分享!通过不断地反思使得自己能更好地成长。
10.21世纪课堂评价作业培训体会 篇十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跨世纪的建设价值规律的历史重任。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如果我们教师还老是只会用粉笔加口水,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会“吃”不饱。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不断改善提高自己。
《21世纪课堂评价》课程帮助教师了解21世纪技能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掌握能够评价学生21世纪课堂表现的方法,并运用这些评价来改善教与学。教师通过对评价策略的学习,学会如何做计划、开发和管理与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并将评价方法与课堂教学整合起来,以满足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课程内容有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使学生受益,从而满足21世纪教与学的需求。
它是现代媒体与评价激励的完美结合。现代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通过录像、实物投影、电脑等形式进行再现,让学生可以亲眼目睹,亲自体验。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个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为个体学习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方便,将使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终身教育成现实。在丰富了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同时也调动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值得长期运用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它,不断提高我们的自身的学习水平。
这次学习真是累,但收获不少。今后,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将使用所学到的观点、理念,从影响身边的家人做起,进而去影响自己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用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得宁的话讲就是“创新要面对一定的风险,但会孕育更大的回报”。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必将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作业小论文】推荐阅读:
21世纪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12-10
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08-17
新世纪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论文11-08
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和改革06-17
新世纪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10-23
21世纪十大问题12-24
21世纪的重要问题07-19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件06-09
21世纪的管理模式10-07
面向21世纪的开发目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