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幼儿教师培训感想(精选8篇)
1.新幼儿教师培训感想 篇一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感想
一走进中国教师报华南培训基地—罗湖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场地,心中就不觉升起一种自豪感。为自己的职业而自豪,为自己的岗位而自豪,更为能来参加此次罗湖区骨干教师培训而自豪。心里就莫名的想,自己也是众多教师队伍中优秀的一员,感到很荣幸。但随着蔡迎旗教授对中国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动态的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单纯和无知,自己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竟然是一无所知,了解的太少了。蔡教授通过学前教育的发展讲解,道出了学前教育发展的严重不足以及学前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和师资力量严重欠缺,更通过实例讲明了中国学前教育的从公办到民营、从城市到乡村教育的明显发展部平衡状态。更突出了学前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从一个简单的开始,就明白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还欠缺甚远,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培训,还能有了解的机会。下面就简单谈谈我此次培训的收获和受益。
一:对艺术的重新认识
艺术,一个能马上联想到优雅、型美、气质等相关词汇。但通过牛晓牧教授的透过艺术的健康教育活动的讲解,明白了一堂课下来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要求必须动静结合,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性,不但让学者能感受到课堂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更要发挥其自由的艺术天性。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理解,用自己完美的肢体语言去诠释自己体会到的艺术之美。不是感觉在学,而是在玩,这样才能尽情释放自己心灵深处的艺术特质。
二:对培养幼儿注意力、思维发育、人际交往的认识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综合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或称正式指导的活动。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是幼儿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但教学活动的标都是为了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行为,了解教学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因此,香要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成效,就必须要求幼儿这样活那样的规范,才能使幼儿健康、有效的发展。但往往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幼儿的注意力、人际交往等问题,只有找出孩子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和他们互换角色,培养他们的情感,并且树立他们的责任感,然后给予肯定,再通过适宜的沟通和技巧,改变他们的思维,使之与你想要的效果思想统一,相信孩子一定会更出色的。
三: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心里保健的认识
原来一直认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不包括心里保健的知识,也只认为那是园医要操心的事,所以一直也没重视。通过莫源秋教授的讲解,才明白幼儿园心里保健工作是指一切皆在维护和增进在园幼儿以及在园工作的幼儿教师、保育员、园领导等人员的心里健康的各种活动和措施的总称。要做一位优秀教师,就要明白自己的主要职责就是在于使幼儿经常处于快乐的情绪之中,培育幼儿良好地心里素质和发挥成长的潜力,做一位有宽容、仁慈之心、善于发现幼儿优点、富有童心的老师,才能给幼儿一个健康、温暖的环境,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大胆、自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
四:对自身的反思
听了这么多教授的授课,虽然角度各有不同,但莫教师提到的一点我非常认同,那就是做一位让幼儿喜爱的魅力老师,使之成为一个富有活力、注意自己仪容仪表、有幽默感和无穷趣味的老师,让孩子能从你的实际行动中,感受到你的魅力、你的快乐、让孩子来幼儿园就像来儿童乐园一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传授他能接受的知识,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他一个适宜的发展空间,相信自己也会在幼儿园教师这个岗位上,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的。
结语:自己对本次培训的感想及收获还很多,期望自己能在自己的领悟中,迸发自己更多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教育事业中,做一个不断学习、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前儿童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扩大自己的学习资源和空间,及时了解学前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最后,引用牛晓牧教授的一句话:我们应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包括每一寸阳光、每一滴雨露,感谢所有关心培育我们的人,更要感谢罗湖区教育局的各位领导给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趁此真诚的道一声:“们辛苦了,谢谢!”
2.新幼儿教师培训感想 篇二
教育博客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职业生活中, 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技术所撰写的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网络日记。教师博客不仅是教师知识建构、学习、反思以及交流的重要途径, 而且是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数字化教师成长档案袋。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将专业化幼儿教师形象地比喻为“能抓住孩子丢来的球, 并且把它丢回去, 让孩子想继续跟他玩游戏, 并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来”。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
(一) 专业自觉的发展
所谓教师专业自觉, 就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特点的充分了解。如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 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教师应当“耐心倾听, 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 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等等。
(二) 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主要指教师专业思维的发展。教师在从事专业活动的过程中, 要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经验转化为理论的能力, 还要有在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之后, 通过实践、思考转化为经验的能力。
(三) 专业知识的发展
幼儿教师需要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 需要自然科学的、人文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 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学科知识不仅要教给学生, 而且在教育活动中与教育学知识可以一起应用, 构成幼儿教师教育知识中的应用理论成分。
二、教育博客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 凸显专业特长, 唤醒主体意识
通过博客, 教师可以尽情展示专业特长, 畅谈为师之道, 总结教学得失, 使得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显性化, 能被保存和传播, 年轻的教师可以在这里学习到更多的经验, 帮助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从教师的一个个教育博客中, 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个性鲜明的幼教工作者, 及其丰富多彩的专业成长的历程。在这里, 我们可以得到熟悉或者陌生的博客们的鼓励与欣赏, 在超个体的学习和交流中获得知识、智慧和情感上的满足。而且教师本人的身份在这里也是双重的, 既是表达的主体, 又是欣赏与认同别人的主体。
(二) 丰富教育资源, 促进学习交流
教育博客的一大特点就是提供资源的平台, 供人们随时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它成为教师个人的资源、知识的仓储地。如思想火花的冲撞专区、知识管理的数字仓库、科研工作的信息平台、个人体验的资源平台等。如优秀的课件、好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教育博客, 可以做到资源共享, 使同行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在博客中可以锻炼专业能力, 这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 搭建信息化教研平台, 沉淀教育反思
在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上, 教师可以通过文字来提炼观点, 形成思想, 使得教研氛围变得更加民主、平等、创新、合作,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文化, 使研讨更深刻、更具实效性。教育博客丰富了传统单一的教研模式, 通过网络, 教师们既可以针对教学活动设计活动方案进行研讨, 又可以对教学活动视频材料进行点评;既可以对课题进行集体讨论, 又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好的教学点子。
(四) 构建家校桥梁, 与家长真诚交流
我们只要把博客地址告诉家长, 家长就可以随时访问, 他需要知道的事情可以留言, 他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可以进行评论, 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回复。这样交流会话可以不在同时进行, 因为大多采用留言形式, 减少了时间上的冲突。并且, 这样的交流会话, 家长更能畅所欲言, 减少了当面谈话或电话谈话的压力。
我的博客还及时公布了近阶段的教育主题, 让家长了解班级的教育目标和即将开展的活动。这样家长才能在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辅导, 并及时为孩子做好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材料准备。通过教育博客上真诚有效的交流, 也使得班级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五) 多种手段, 丰富学生成长档案
童年生活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 家长们都希望能给孩子留下珍贵的成长记录。而孩子们一天在园的时间很多, 所以幼儿教师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记录孩子们的成长。我利用博客记录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学习的情况, 有孩子童趣盎然的涂鸦画作;有游戏生活场景的文字记录;有孩子参加班级的教学活动, 游戏活动等生活中精彩的视频;家长们纷纷下载保存, 说要给孩子做个终身纪念。通过教育博客这个平台提升了我的专业自觉性, 把细致、认真、有特色的工作作风变成一种常态工作。
教育博客以其特有的功能, 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构建了新的学习交流平台。因此, 当我们呼吁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探究意识和学习团队意识时, “教育博客”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 应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当然, 我也还处在尝试、摸索的阶段, 要更好地利用博客这一模式, 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愿教育博客能成为一双隐形的翅膀, 帮助广大幼儿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广阔天地越飞越高。
参考文献
[1].向小英、姜勇, 《“博客”与教师成长》《学前教育研究》, 2006
[2].王俭, 《教师专业发展若干问题讨论》
3.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新探索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培训模式;国培计划
一、传统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不足
郧阳师专自2011年起,承担着整个鄂西北地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至2014年3月,已举办培训项目9次,培训在职幼儿教师近2000人。但在培训初期,我校在培训形式、培训模式上曾遇到过诸多困惑,在对初期培训经验的总结中,对传统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不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传统培训模式重艺术技巧培训,轻系统理论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國对幼儿教师能力的定位始终是重艺术技能,轻系统理论。这种观念对今天的教师培训领域仍存在广泛影响,加之广大农村地区幼教观念及方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以艺术技巧的传授为主既降低了培训难度,减轻了培训院校的压力,又受到参培学员的极大欢迎。但“国培计划”的精神主旨是在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及基本能力,从而提升我国整体幼教水平。简单的艺术技巧从表面来看,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幼儿教师的艺术表现力、组织各类文艺活动的能力,但从长远角度看,既不符合“国培计划”项目主旨,也不能满足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培训手段及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参培学员主动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课堂教学、专家讲授,轻实践探索、经验交流。专家多从系统理论层面,介绍幼教领域发展新思路、新方向,而参培学员多为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工作实践都与专家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参培学员不免会有“理论无法指导实践”的抱怨。因此,专家的专题讲座如若不能贴合教育实践,往往无法激发参培学员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得培训流于形式,实际收效甚微。
二、“郧师模式”——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实践体系
经过三年的培训实践,郧阳师专对于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由最初的摸索、尝试,逐渐走向调整、完善,形成了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郧师模式”。郧师模式是以参与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建立“问题驱动—参与学习—跟岗实践—分享交流—远程反馈”的实践教学体系。
1.分解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内容,精选培训课程
针对专家讲座理论难度大、在农村教学实践中较难开展的实际情况,我校首先从遴选培训课程、构建实效性课程体系出发,在培训筹备阶段,组织课程专家、培训教师、一线园长及骨干教师认真分析幼儿教师工作流程,以任务驱动为导向,针对各岗位工作内容组织教学专题。将教学内容分解三维度共计12模块专题,既包括幼儿教师岗位工作的全部流程,又注重师德规范的培养。培训教师的选择采用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即三分之一来自于课程专家;三分之一来自于本校骨干教师;三分之一来自于一线优秀园长及教师。
2.探索多元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倡导参与式学习
教学组织形式一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专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观摩研讨、案例分析、教学成果展示等多种参与式学习方式,旨在激发参培学员主动学习的兴趣,将课堂交给学员,使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学员通过多种方法探究,最终形成对教学专题的个性化认知。
3.创造多种课外实践形式,鼓励跟岗实践
“国培计划”的终极目标旨在通过培训,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扶持一批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课程的培训应积极创设机会,鼓励参培学员通过观摩、实践,将学习的新理论、新技能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内化与升华。开展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五大领域教学法类的培训课程,除安排专题讲座系统讲授理论知识之外,应在讲座结束后安排一堂示范观摩课,邀请示范幼儿园优秀教师现场组织教学活动,并在活动后,与课程专家、参培学员一同开展活动研讨;针对环境创设类培训课程,在专家讲座之后,学员前往示范幼儿园参观,返校后开展主题研讨会,将观摩中的感受与创意进行交流分享,并开展“幼儿教师手工工坊”,由学员现场制作玩教具及环创成品,通过展示作品彼此分享交流。此外,针对不同的培训项目,还可开展更具特色的实践形式。郧阳师专面向“顶岗置换”项目,考虑其培训时间长达三个月,且多为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将培训形式设置为“1+1+1”模式,即第一个月在校集中培训、第二个月在示范幼儿园的“影子教师”跟岗实践,第三个月返回学校集中交流、研讨,深化认识。并在培训接近尾声时,由参培学员组织一场汇报演出,全面展示三个月的培训成果。针对为期20天的“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项目,采取“10+10”的培训模式,即10天在校的集中学习,10天在示范幼儿园的跟岗实践。通过卓有成效的多种实践活动,力求使参培学员达到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提升。
4.提供交流环节,实现经验分享
参培学员从鄂西北各个地区汇集在培训院校,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本身就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认识的洗礼。因此,在承接培训项目之初,校方便设计了多个交流专题及交流环节,力图实现整个鄂西北地区幼教理念、经验的共享。在课程设计中,设计“师德故事”“我的教育人生”这样的专题研讨,邀请学员中的代表讲述自己的真人真事,分享教育点滴。在授课过程中,设计小组讨论环节,经过学员卓有成效的交流研讨,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经验。在专家讲座过程中,预留20分钟,供专家答疑解惑,通过专家与学员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学员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升。
5.建立远程教育平台,提供后续反馈互动
针对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在工作岗位中对于培训中所学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困惑,还应为其建立专门的教育平台,以供学员们沟通交流,并组织教育专家,定期为学员答疑解惑。在培训后建立长期的互动机制,既利于学员的专业发展,也利于培训院校收集信息,优化培训。
优化的课程结构、合适的培训模式、精心的组织管理是确保幼儿教师培训取得成效的“三驾马车”。其中,培训模式的选择是提升培训实效性的核心因素。对于培训模式的探讨是一个长期话题,培训模式的选择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培训模式的优化不仅对教师在职培训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高等院校的教师教育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继飞,古立新.“四主四环”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建立[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
[2]林雅军,刘家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主客体价值观实现度匹配对培训绩效作用的实证研究[J].成人教育,2011(11).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幼儿园教师培训后的收获和感想 篇四
1.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认识道了提高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能力势在必行,历史是一门综合学科,甚至胜具学科,学习历史知识,不要运用语文、政治、地理、数学,甚至还有英语内容,概念理解,知识迁移、学科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学会理解运用分析问题的能力,林林总总,不一而论。很多时候历史考试能考满分的同学还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分清东西南北,古今中外,这样的历史教学和学习真的很令人悲哀。
2.教书育人胜作,也是老师的幸福,作为老师要会教,要知道如何才能教出把课本上的历史知识真实的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学生;也要回育,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能够主动的把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要学会寻找幸福,创造幸福,把我幸福。
3.学习是终身的,而不单单是上班时期。从小学到高中时代的学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自身的学习素养和能力,大学时代的学习是专业性的,为走上教师岗位的积淀,工作时代的学习则是教学相长,真正为教育事业服务的黄金时期,二退休后的学习则是认识沉淀时期的反思与进步,是自我需求的完善。
5.新教师新学期感想 篇五
“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话,可我,就是坚定地选择了这个职业,一想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琅琅的读书声,一想到准备好的红笔、黑笔以及各种笑脸贴纸和各式印章,就不由得激动起来。
回顾开学以来的点点滴滴,我深刻地体会到陈鹤琴先生说的这句话:“一个满面笑容的教师,大家都会喜欢,儿童是最有感情的,你态度和蔼可亲,笑嘻嘻地对待儿童,儿童也会笑嘻嘻地对待你。态度和蔼,开口常笑,使儿童得到温暖,感到亲切,他就会接近你。”
孩子的心灵如水晶般纯洁而美丽,又如玻璃般脆弱而易碎,我们应该懂得欣赏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发火的时候,我总是几近疯狂,但是,静下来想想,我又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当时的我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可能是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侵犯的。可是孩子们呢,他们是宽容的,只要你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于是我思考着,或许老师可以对学生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人格力量的成长,个性的弘扬,或许更为重要。在与孩子们一次次的磨合中,我慢慢学着宽容,学着理解。
在教学上,作为新教师的我,多少感觉有点无力,特别是遇到教学难点的时候,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来寻找突破口。虽然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但是教育教学的效果终究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做到“一点、一线、一面”在此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谓“一点”就是教师应该熟悉教材,这样才能抓住教学的知识点,“一线”就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将确定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一面”就是采用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或许这样,我们就能确保大部分学生掌握书本上最基本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扩展和提升,这样小部分的精英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6.新盟员培训感想 篇六
对民盟的了解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上班的路上,我校民盟成员施大威老师,向我介绍了民盟组织,使我萌发了加入民盟组织的愿望。在了解到民盟的历史和相关内容后,我向尚高支部组织递交了申请,但首次申请被婉拒,缘于我没有中高级职称,基本条件不符合。虽然经历挫败,却让我得到了一个成长的机会,随后的一年,我通过努力取得了中级职称,并且参报了当年的研究生考试。可以说,了解、靠近组织的过程,也是我自己不断努力、付出汗水、收获成长的过程。终于在尚高支部的周晟老师,邵建虞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在今年年初加入了民盟组织。
这次对新盟员培训的活动,听到各位老盟员介绍自己加入民盟的心路过程及对盟史盟章的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民盟成员的光荣职责,那就是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之一,作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中的一名新成员,要进一步树立这种政党观念和党派意识,时刻牢记参政党的性质、地位、任务,时刻牢记盟员职责,遵守民盟章程,执行民盟决议,积极参加基层组织生活和民盟的各种活动,以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学习老一辈盟员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民盟前辈学有专长,甘于奉献的精神,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本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努力工作,以丰富的学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要时刻以民盟精神激励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矢志不渝地献身教育教学改革,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新幼儿教师培训感想 篇七
一、转岗幼儿教师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与小学并不只是不同年龄段教育的差别, 幼儿园的工作管理制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及专业需求, 与小学有明显的不同。据调查, 转岗幼儿教师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状况。
1. 缺乏坚定的职业信念
小学富余教师, 本地生源未就业大专以上毕业生、本市户籍非在岗具有教师资格证人员等适合学前教育岗位的, 通过参加由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培训计划, 合格后转岗或者准予参加幼师应聘考试而成为幼儿教师。虽然国家政府为其创造了就业机会, 但从个人主观意愿来看, 该幼儿教师的群体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并非是自己的初衷。从这个层面上来看, 转岗幼儿教师在很多方面体现出被动性, 主要体现在:由于此类转岗教师存在专业基础理论不足、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 面对新的岗位, 难免出现综合素质总体偏低的问题, 加之教师自身缺少钻研教育教学的进取心, 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对所从事的职业认识水平较低, 因而容易导致缺乏坚定的职业信念。
2. 培训时间短且密集, 速成性明显
幼儿园教师培训应是一项长期的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对转岗幼儿教师的培训计划, 尽管在各方面都尽量考虑到了现有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小学与幼儿园不同性质教育机构在文化素质、专业应用、专业技能课程等方面的不同, 但其培训时间短且密集, 只有短短的三个月, 甚至有些地方受培训者仅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就能通过结业, 取得幼儿教师的资格, 其速成性显而易见。
3. 工作压力大, 心理健康问题突显
与小学教师不同, 转岗的幼儿教师必须面对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 多数幼儿教师既要负责教学, 又充当保育员, 还要完成园所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初次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转岗幼儿教师思想压力大, 甚至出现了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4. 教师的教育效能感低
教师的教育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各方面良好发展能力的主观判断。它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本身是否能够影响幼儿的看法;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是否能对幼儿产生影响的看法。
小学教师在小学工作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小学定位于正规的学龄段教育, 其尊师重教的氛围较浓;另一方面, 小学教师的工作成效有数量化的可测指标。幼儿园的工作与此不同, 幼儿教师没有可测的工作标准与指标, 导致转岗教师的工作价值感下降。研究发现, 很大比重的转岗教师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持不赞同或怀疑态度, 或者对幼儿教育和教师的作用持怀疑态度, 说明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较低。在能否解决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上, 过半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或需要视情况而定;而对能否驾驭课堂问题, 大部分的教师也表示困难, 这也说明转岗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也很低。心理学认为, 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将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也将影响教师工作的努力程度和教师的情绪。
5. 教育教学问题突出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转岗教师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主要以识字、算术等小学低年级学科知识为主。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不了解, 幼儿情感、态度、习惯的培养远未纳入教育目标。
6.年龄结构偏大
由于不少转岗教师大多是已经从事过多年小学教学的教师, 因而一般年龄偏大。有地区统计, 转岗教师中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整体转岗教师的80%以上, 转岗教师的最低年龄也在28岁以上。
二、政策建议
1. 统筹考虑, 择“优”转岗
各地在中小学教师转岗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 应通盘考虑, 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期性, 努力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从而对“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政策有一个全面、准确、完整的理解与把握。
鉴于3岁~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要,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以游戏及儿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因此转岗教师一般不宜超过35周岁, 而且应优先让起始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或者音乐、美术等艺术类专业教师“转入”为主;应严格控制转岗教师的比例, 如果一所幼儿园转岗教师过多, 再加上培训不到位的话, 难免会加剧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 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
与此同时, 还要建立健全“能进能出”的良性互动机制, 实在不适合在幼儿园工作的转岗教师, 经过一定的程序, 提供其二次选择, 以人为本、“腾笼引凤”, 不断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2. 优化工作环境, 缓解内在压力
转岗教师的职业压力相对较重, 如何缓解此种压力, 幼儿园的管理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表明, 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能使人们的心理保持“弹性”, 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为此,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 必须从改变幼儿园的管理运作方式及工作作风着手, 优化工作环境, 缓解内在压力,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 为转岗教师提供多种成功、价值实现的机会, 以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3. 提高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国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全社会要加强宣传教育, 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特别是要转变转岗教师就是小学闲置教师的观念, 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 包括在职进修、工资待遇、住房福利、休假晋升等, 使转岗幼儿教师能真正解除后顾之忧, 安心幼儿教育事业。
在政府优化各类政策的同时, 转岗教师作为适应新工作的主体, 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顺利转岗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转岗教师要勇于面对新的工作形势和新的挑战, 在工作中勇于反思自身的不足, 多向同事和领导学习;另一方面, 转岗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 努力在工作中增长知识、增强专业工作能力, 不断更新现代教育理论, 把握儿童发展的时代性, 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 从整体上提高专业素养, 为自己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欧德娟, 周霞.让“短板”变“长板”——如何帮助幼儿园转岗教师尽快成长[J].现代幼教, 2009, (4) .
[2]唐伟华.转岗教师的心态管理[J].教育导刊 (幼儿教育版) , 2009, (1) .
[3]尹芳.从教师专业化看幼教与小教教师教育衔接的策略[J].教育探索, 2008, (10) .
[4]姬会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动机的调查研究——以中部某省部分幼儿教师为例[J].教育导刊 (幼儿教育) .2009, (10) .
[5]涂阳慧.对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现状的思考与展望[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版) .2007, (12) .
8.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250013
现代社会正处在迅速变革时期,经济、文化、教育等都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实施,幼儿园在教育活动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相对应的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高期望。幼儿教师在师幼关系、课程关系、同伴关系中面临着角色的转变。本文以剖析案例的形式,分析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发挥支持、引导作用,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案例:
上午早操结束后,王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语言活动《猜猜我是谁》。兰兰小声嘀咕:“又是这个游戏,没劲。”凡凡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时而低头玩玩自己的小手指。王老师有些生气,大声说:“都在做什么呢?好好看着老师。”她手舞足蹈地表演起来,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突然,敏敏一声大叫:“啊!虫子。”教室顿时犹如炸开了锅。“是西瓜虫。”“快看看。”孩子们都涌到敏敏身边看西瓜虫。见此情景,王老师大声招呼着:“都回到自己座位上,快点!”孩子们不予理睬。王老师心里那个火啊,气愤地一个一个“拎”回去。接下来开始进入正题。王老师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活动方案原封不动地展示给孩子们。但孩子们的心思早已飘远,都在想西瓜虫。敏敏扭头问芳芳:“这个西瓜虫是益虫吗?”王老师充耳不闻,不顾孩子们的反应,一人独演单簧,自得其乐!
同样是在组织活动中,一样出现了刚才的那幕。教室里孩子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孩子们的兴趣点都转移到西瓜虫身上。李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果断终止了活动,并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西瓜虫。之后一天,大家都在研究西瓜虫。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西瓜虫的眼睛、鼻子、嘴巴长在哪里?”“西瓜虫之间怎么说话?”等等。李老师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写在纸上发给孩子,请他们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去找答案,于是《西瓜虫》的主题活动生成了。第二天,有的孩子用瓶子装来了个头大大的西瓜虫,有的拿来了有关西瓜虫的资料图片,有的拿来了放大镜。孩子们相互交流,了解到有关西瓜虫的生活习性、外部形状特征等。
分析:对比以上两位老师的行为,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已由“独奏者”变成了“伴奏者”。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基本是以分科教学为主,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预先安排的上课为主。教师扮演的是教育活动的“独奏者”,幼儿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完全由教师决定,幼儿不具备学习的心理准备,也不知道学这些为了什么。在以上的活动中,王老师花费了很大力气去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教育效果却不理想。因为她忽略了幼儿自发的需要,没有及时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不顺应幼儿的需求生成新的活动。幼儿的活动动机和愿望不是内在自发的需要,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就不能被激发和调动。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者,而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灵活扮演最富有挑战性的角色。案例中的李老师尊重幼儿,及时敏锐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支持他们的行为,注意倾听幼儿间的对话,以开放的心态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她所扮演的恰恰是个“伴奏者”的角色,不做台前的表演者。整个活动过程中,李老师一直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并帮助他们体验探索的乐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交流探索,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二、在课程建设中教师要自主设计、开发、实施,由“执行者”变为“开发者”
案例:
星期二下午,中三班幼兒全部离园后,班长田老师照例利用下班前的十分钟开始班级“拉呱—大家说”活动。班上教师彼此交流一日工作心得,畅谈活动组织、游戏开展、保育工作中自己的小收获、新点子、遗憾、教训……
这次第一个发言的是孙老师,她从学校毕业后工作不到两年。“田老师,您工作那么多年了,送走一批又一批孩子。每天都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不烦吗?”田老师听了,微微一笑。“是有烦的时候。我当老师已有二十来年了。那时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变,把上面的活动拿来,照葫芦画瓢,时间长了,感觉自己变得机械、麻木。幼儿园还时不时检查对教材的使用贯彻情况。一切以教材为根本,时间长了,确实烦。”
“那我还真幸运,乘上了新课改的东风。现在的教材种类繁多,其作用是供我们教学参考。我们能自主设计课程,不用照搬硬套,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很有干劲。”孙老师开心地说。
“是啊!我现在觉得每天的工作都是新的,因为我面对的幼儿是那么不同,尤其是现在提倡尊重幼儿的差异,我更加觉得不能用以前用过的一套又照搬到新一轮的孩子身上。比如,我会思考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有哪些表现和我预想得不一样,我是否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课程计划来顺应他们的水平和发展……”田老师侃侃而谈。“对了,快到端午节了,最近孩子们都在谈论这方面的事。我们不妨顺应孩子的兴趣开展有关端午节的活动。”
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了“有趣的端午节”这一主题。田老师、孙老师开展了—“包粽子”“有趣的虎蛋”“赛龙舟”等系列活动,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而且走到社区、走进大自然,开阔了幼儿眼界,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分析:从案例中两位教师的谈话,我们多少可窥见到课程与教师关系的转变。在以往的传统课程中,教师是从属于课程的。教师传统的角色定位是“执行者”。教师的教学一切由课程决定。教师不容置疑地把课程专家设计的方案拿过来就用,不考虑它是否适合本班的幼儿,是否有利于促进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提高,盲目服从“课程”。而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成为了积极主动的课程设计的参与者与决策者。教师们执教于第一线,对教与学、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等有着最广泛而深入的理解,她们对课程有着重要的发言权。田老师与孙老师共同设计的“有趣的端午节”主题活动,不是课程专家制定的,也不是课程文本中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她们敏锐地抓住了幼儿当前学习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而选定的。可见,教师参与课程建设,能让课程有更多基于幼儿能力、需要和兴趣的“痕迹”,最终实现课程目标——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她们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下,作为开发主体中的核心人物,作为课程建设共同体中的一员,教师有责任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探索自己的教学活动。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活动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等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适宜(或不适宜)。endprint
三、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之间进行对话、交流、合作,由“独行者”变为“同行者”
案例:
马老师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工作多年。每天的保教任务重,劳动强度大。自从“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的理念提出以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至少亲自主持或参加1个课题研究。作为教学骨干的马老师自然不能落后,她除了组织常规的保教活动,每周还要参加2至3个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课题研讨会。马老师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她越来越困惑,也越来越郁闷。一方面她觉得所做研究和自己每天必须组织的保教活动好像没有太多联系,对本班幼儿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另一方面,研究搞得自己疲惫不堪,甚至没有太多的精力投放到常规的保教活动的准备上,影响到正常活动的开展。而园长只看结果,并没有太多的支持与帮助。身边的同事也一个个都像马老师一样忙于各种事务,无暇顾及他人。马老师觉得自己像个独行者,孤独一人战斗着。她开始对这样的“单打独斗”有了质疑,对教学研究的意义心存疑惑。
分析:马老师虽然参与研究且非常努力和投入,但对自己所进行的“研究”却充满无助感。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当前幼儿园误解了教研的真正含义。幼儿园为了追求所谓的特色,赶时髦,简单地主观拟定一些题目立项申请,而这些问题很多都是脱离本园实际的,也并不为教师们所关注,她们实际上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而被忽视了。教研目标和教师的真正需求相脱离,研究内容与教育教学实践没有紧密“关系”,自然难以对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马老师感到困惑。二是马老师的研究中缺少对话交流,与同伴教研过程流于形式,难以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共鸣。马老师既要参于一日繁琐忙碌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承担教研主体的重任,难免压力过大,对教研心生倦怠。三是马老师与园长的关系主要停留在被管理者与管理者这一层面上。园长忽略了对马老师精神层面的支持,不在其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与建议,致使马老师心里上产生孤独无措感。“对话与交流是园本教研的生命。”只有在教研中积极进行对话,相互争议、学习、思考、借鉴才能有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共同参与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教师之间共同建构、共同研究、共同成长。教师们可以通过科研小组的学习讨论、课程資源的提供与分享、相互之间的听课与评课等方式加强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别人分享,与他人一起制定方案和计划,等等。
总之,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转变的过程有赖于教师的不断思考,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我更新。只有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师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新幼儿教师培训感想】推荐阅读:
我是幼儿园新教师10-18
幼儿园新教师上岗培训计划10-25
幼儿园新教师自我总结10-18
幼儿园新教师个人实习工作总结07-19
幼儿园新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8-05
幼儿园新来教师幼教工作计划06-26
孟连县幼儿园组织一线教师学习新早操09-29
新教师座谈会感想07-20
幼儿教师培训心得两千08-30
幼儿教师培训小结范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