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

2024-08-08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精选14篇)

1.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 篇一

春季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总结

受学校延迟开学影响,学生长时间居家,再加上家长严格督促子女学业、严格管控子女上网行为等,容易让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产生焦躁或抑郁情绪,导致发生亲子冲突,冲突激烈的,可能会酿成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xx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xx〕5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xx年春季复学前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预防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切实保障我校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本次排查工作做一情况说明。

本次排查全校共随机发放心理调查问卷928份,返回问卷928份,无效57份,有效卷871份。从排查情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学习自主性等,这类学生有78人,占排查8.96%。主要反映在不想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上的问题、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上课不认真听等。二是情绪问题,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这类学生有53人,占排查6.08%。主要反映在不善于向别人诉说、容易不适应身边环境、易怒、苦恼等。三是人际交往,缺乏自信、害羞是现在学生中的主要问题,这类学生有36人,占排查4.33%。主要反映在胆子小、多疑、多虑、不敢与其他人沟通等。

总体看,全校心理问题的占抽查19.73%。从排查情况表明,就大多数的在校学生而言,。

虽然我校学生心理发展总体较健康,但也存在一定的危机情况,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查漏补缺,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实效

以活动为主安排课时,防止学科化倾向,突出问题导向,着重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因环境适应、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校园欺凌、学业压力、家庭因素等造成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监护的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机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及时建立、更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三)关爱特殊群体

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四)严格落实班主任职责

安排班主任,采用电话、实地访问等形式,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班主任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对重点人群,要及时疏导,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五)加强家校合作

健全家校合作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和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对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状态,建立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 篇二

一、案例简述

案例一:2009年12月的某天晚上, 有学生反映宿舍一名女生因和男友吵架情绪激动, 她删除了所有的QQ空间日志和照片, 撂下一些偏激的言辞后“失踪”了。经过多方努力, 数小时之后, 老师才在天台找到她。

案例二:2010年5月的某天晚上, 有同学反映5号宿舍楼4楼有一名女生冲进某个宿舍殴打了好几名同学。

案例三:2014年11月12日晚, 接到老师反映5号宿舍楼6楼阳台栏杆上坐着一名女生, 该女生衣着单薄,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情况十分危急。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1. 心理弱势群体往往是高职院校心理危机事件的高危群体

大学生弱势群体可以分为由经济贫困的学生构成的经济弱势群体;由学习能力低、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构成的学习弱势群体;由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品质不完善的学生所构成的心理弱势群体;由行为不良的学生构成的行为弱势群体;由有生理缺陷、交际能力弱、自信心不足等学生构成的其他弱势群体。不难看出, 除去经济贫困、生理缺陷导致的弱势境遇外, 其他的弱势群体基本都可以归为心理弱势群体。

分析回顾上述案例, 三个案例的当事人都可以归为心理弱势群体。案例一的当事人, 成长与一个经济条件优越、关系和睦的家庭, 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 不能合理控制和调节情绪。父母都是狱警, 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她的“不听话”常常换来父母的拳打脚踢。她特殊的成长经历与其行为不良, 用武力解决问题不无关联。案例三的当事人, 往往用诸如独自到高处吹风、声称服用安眠药等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困难。由此可见, 心理弱势的大学生常常会陷入危机, 无法应对, 他们是危机事件发生的高危群体。

2. 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有赖于心理境遇弱势群体的有效筛查和甄别

发生在个别心理弱势群体学生身上的极端行为是由于“个体心理危机出现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和调解, 以致长期发展所导致的”, 只有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因素, 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这样才有可能将危机控制在在萌芽状态。

据事后了解, 案例三的当事人, 曾多次采用极端方法来应对困难。但在危机事件发生时, 老师对这名当事人的情况一无所知。通过多方询问, 辗转打听, 才了解到这名同学的基本信息。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 就能更快地赢得当事人的信任, 为危机处理赢得更多的时间。

所以, 在心理危机预防中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前介入, 对经济困难、单亲、学业困难、身体残疾、心理疾患的学生建立特别档案, 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三级机制, 收集信息, 建立危机干预一览表, 将已经出现过危机事件和有可能出现危机事件的同学纳入其中。万一发生危机事件, 能以最快的速度调取相关档案资料, 为危机处理提供信息, 赢得时间。

三、构建以预防为主的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机制

1.初级预防机制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初级预防以一般学生 (也包含适应困难学生) 为对象, 提供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 以增进个人心理健康。其工作目标是预防, 主要工作内容是建立有益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学校环境, 举办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如心理健康课程、讲座、展览、演讲等) , 增强学生自我调适能力, 参与人员是全体教职工。

2. 二级预防机制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二级预防针对濒临偏差行为及适应困难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 提供危机调试与早期改变。其主要工作目标为介入及改变;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个别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团体辅导;主要参与人员为心理辅导员和专职心理健康老师。

3. 三级预防机制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 针对偏差行为及严重适应困难学生进行专业的矫治辅导及身心复建, 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在适应能力。三级预防的主要工作目标为复原;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转介、追踪、个案管理等;主要参与人员为相关老师、心理教师、各级领导、相关资源单位。

四、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机制的有效措施

1.家庭心理危机不忽视

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与其早期的不良家庭生活经历、以及家庭不良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有关, 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最早起因于家庭。通过商学院2014级心理普测, 结合学生干预反馈情况做了一组数据统计, 具体情况如下:

表一:根据班主任反馈的106份针对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 中的第一类学生的《学生普查心理干预反馈记录表》, 统计得出如下结果:

表二:根据心理辅导员针对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 中25题回答肯定 (想轻生) 、以及明确提出咨询需求 (共14人) 的学生的干预, 统计得出如下结果:

这组数据也显示家庭因素是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重要诱因。高职院校在了解学生家庭家养方式、成长中重大事件的基础上, 加强家校联系, 预防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

2. 初级预防打基础

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分为预防性、治疗性和补救性三个层面,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危机干预还停留在应激、补救层面, 预防性的危机干预机制还远没有普及和完善。不论是学生人身安全和健康, 还是心理角度的干预, 都应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要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防范自杀和伤害他人事件发生, 应充分重视心理危机干预的初级预防。

3. 师资队伍专业化

建立一支由专业人员、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心理工作队伍, 有效防范学生心理危机。充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增强教师们重视心理健康的意识, 提高教师辨识特殊学生的能力以及与学生进行有效谈心的技巧 [3]。

4. 助人自助落实处

所谓“授人以鱼, 一日享用。教人以渔, 终身受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后还是应该回归到“助人自助”这一基本原则上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方式, 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判断能力、保护能力、调试能力, 提高学生心理危机的自我防范意识。帮助学生实现“自救自助、自主人生”的过程。

综合来看, 当代高职院校校园中, 应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必须坚持整体、系统的工作方法, 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阵地的作用, 统和校内外各方力量, 共同预防预警, 应对处理危机。注重危机干预的预防机制的建立健全, 减少危机、从容应对危机并将危机危害降到最低, 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邱鸿钟.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马燕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9) :71.

3.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 篇三

【关键词】高职生    网络成瘾    人格特质     干预对策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其中值得关注的是, 16.1%的大学生经常上网, 72%的大学生一有时间就上网,46%以上的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交往。 随着手机上网越来越普及,大学生与互联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为此,我们选取了南昌市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针对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期望通过研究,发现高职生人格心理特质对网络成瘾行为的作用机制,为学校网络管理和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随机整群选取的江西省三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共发放问卷360 份,回收有效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96.7%。其中男生185人,女生163 人; 大一学生114 人,大二学生116 人,大三学生118 人; 文科学生196 人,理科学生152 人。

1.2研究工具

1.2.1卡特尔16 种人格因素调查量表( 简称16PF)

1.2.2 网络成瘾问卷

采用美国匹兹堡大学Young 教授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该量表由8 个项目构成,对其中的5 个项目做出肯定回答即可做出网络成瘾的判断。

2 研究结果

2.1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所抽查大学生中共有42 名网络成瘾患者, 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2.1%。

2.2大学生网络成瘾分布的性别差异比较

进一步对实验组在性别方面的检出分布进行差异比较发现,在网络成瘾学生中,男大学生28人,占男大学生人数15.1%; 女大学生14人,占女大学生人数8.9%,存在显著性差异。

2.3大学生网络成瘾分布的专业差异比较

对网络成瘾在文理科方面的检出分布发现: 高职生网络成瘾人数上,理科生高于文科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

2.4大学生网络成瘾分布的年级差异比较

对实验组在年级方面的检出分布进行差异比较,大三学生比例最高,占16.1%; 其次为大一学生,占13.8%; 最低为大二学生,占6.9%,大一、大三学生与大二学生还是存在较大差异。

2.5大学生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人格特质上的差异比较

对大学生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人格特质上进行了检验,可以看出, 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人格特质中多方面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其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试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等人格因子的得分,实验组明显低于控制组; 恃强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人格因子得分,实验组明显高于控制组。

2.6网络成瘾与高职生心理特质的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网络成瘾与大学生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实验组得分与各人格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为: 其与乐群性、稳定性、自律性、聪慧性显著性负相关;其与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试验性、独立性相关不显著。

3 分析讨论

3.1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分析

研究的高职生网络成瘾人数为42人,占比为12.1%。这与电脑的普及率增高,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电子产品的普及有关,大学生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较多,移动4G等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让更多学生有了更加自由的上网方式。

3.2高职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发现,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网络成瘾的人数统计学上明显高于女生。原因主要有: 第一,男女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所导致;第二,男女自律水平有关;第三,男女大学生现实活动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3.3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年级差异

大三学生网络成瘾人数比例最高,占本年级学生人数的16.1%; 其次为大一学生,占13.8%; 大二学生再次之,占6.9%。尽管这一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网络成瘾人数分布上,大一和大三年级是高峰。这可能与各年级学业自由时间有关。

3.4高职生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分析

研究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人格特质上存在差异,不良的性格特征容易导致网络成瘾的发生。这与Young教授的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高职生网络成瘾和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自律性等呈显著性负相关,和恃强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等呈显著性正相关。

3.5结论

高职生网络成瘾率为12.1%; 男生成瘾人数明显多于女生;其他各项却不存在显著差异; 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在人格因子影响中存在较大差异。

对网络成瘾者和网络成瘾倾向者进行个别访谈发现,心理因素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①猎奇心理;②孤独心理;③逃避心理;④抑郁心理;⑤焦虑心理。

4 建议及对策分析

高职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互联网本身的问题,而是网络使用不当造成的,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网络成瘾,干预的策略也要因人而异。

4.1抢占校园网络宣传的高地,冲淡网络成瘾学生对不良信息的依赖

要抢占校园网络宣传的高地,努力提升校园网站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把校园网真正建设成广泛吸引高职生、受高职生关注、为高职生喜爱的重要平台。例如,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开通“旅商通”掌中宝APP软件,旨在用疏而不是堵的方式去冲淡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4.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网络成瘾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吸引力

学校要丰富高职生的业余生活,应创造条件,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使他们的大学生活过得快乐而有意义,要鼓励他们的进步,从而减少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增加网络成瘾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吸引力。

4.3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助,减少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孤独和焦虑

给予网络成瘾学生更多关注、关心,他们的心理孤独和心理焦虑就会得到缓解,进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教师、家长和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领域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关爱。班级辅导员可以通过谈心及开展班级心理主题班会来缓解网络成瘾学生压力;家长应给予网络成瘾学生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孤独感;学生干部应及时了解网络成瘾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沟通,并多给予同学之间的友情,让他们融入群体生活。只有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关心和关爱,把工作精细化,才能更好地缓解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孤独和焦虑。

4.4加强学生心理治疗和干预,舒缓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教会学生疏导消极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当面对消极的生活事件时,能充分地利用社会支持系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高职生作为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高职院校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调动学校、学生及家长等多方力量,通过抢占网络宣传的高地,多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多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干预等方式引导网络成瘾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回归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2014-06-15.

[2]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 15(04) : 281-283.

[3]杨容,郑涌,阮昆良.成瘾(IAD) 实证研究进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0(05) : 40-43.

[4]宋珺,杨凤池.网络成瘾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 11) : 758.

4.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 篇四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通知》(黔教安稳发〔2013〕118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建立健全领导班子

组长:罗其伟

副组长:周盛

成员:袁泽刚黄德强苏金波聂旭华王永聪刘在龙

彭洪庆周洪林甘文丽 政教处工作员及各班班主任

三、具体措施

1、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1)、按照有关要求,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教师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2)、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通过心理健康宣传周、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3)、继续加强心理辅导工作,积极配合团委、关工委做好“心情驿站”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咨询,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4)、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贫困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早恋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5)、教科局将逐步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并充分利用现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资源,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2、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长效机制,确保青少年学生在校健康快乐成长

认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

(1)、建立健全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对面临家庭变故、重大挫折、突发事件或有心理障碍、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关心他们,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协助家长做好教育、疏导、监控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学生转到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防止因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

(3)、关心留守儿童,深入开展“我把学生当家人,学生把我当亲人”活动;四要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五个早”预警机制和加强毕业生离校前、放假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新生入学后、重大活动前后和季节交替前后的“7个重要时段”的重点监控工作。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为学生安全负责,确保青少年学生在校健康、快乐成长。

仁怀市五马中学

2013年10月6日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怀

五马中学政教处

5.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 篇五

根据高教办【2018】

号(转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的通知),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提供心理保障,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长:

xxx

副组长:xxx

成员:

各班班主任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各班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为重大危机事件处理作出决策。

三、重点排查对象

1)

遭遇突发事件,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个人或家人发生不幸,或身边同学亲友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

2)

既往有伤人、自

伤、轻生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轻生者的学生。

3)

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自卑感强烈者。

4)

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社会交往很少,缺乏社会支持者。

5)

人际关系失调或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6)

因各种原因受处分、经常旷课或联系不上的学生。

7)

迷恋上网或形成其它不良习惯的学生。

四、排查方式

1、通过组织全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讲解心理健康案例及缓解压抑的方法。

2、主要通过班上心理委员观察班上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反馈给我。

3、遇到心理状况不佳的同学,先由心理委员主动干预并了解情况,无法解决则由心理委员上报给我,我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谈心、疏导。

4、经过心理委员主动干预及我就具体同学开展的交谈和疏导仍然无法解决的,及时主动地上报到学校心理工作站。

5、在开展以上工作的时候我们一直本着时刻关心学生的宗旨,并且做好保密工作。

四、工作方法

1、教育为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对中职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为主,增加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重在预防。

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3、完善系统。

通过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勉互助,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

4、处理果断。

危机干预工作要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避免因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而激发或加重学生的困扰,给工作带来被动局面。

五、预警机制

建立三级危机预警网络:

一级预警:

学校各班班主任,全面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危机防护工作。

二级预警:

学生处辅导员及学生管理人员,应接受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及时发现学生异常问题,并及时汇报情况和开展相关工作,并负责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

三级预警:

学生干部及学生心理委员。

要在学生中普及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基本措施。

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加强思想和感情上的联系和沟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

对于接受干预的危机当事人,要做好跟踪援助工作,帮助当事人顺利度过危机。

6.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 篇六

什么是心理危机呢?

心理危机即是指个体受到某些强烈刺激,自身力量又无法应对时出现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

心理危机并不是特指某些对象,心理危机与一般心理问题相比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1、心理刺激强度太大。

2、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具有伤害性。

3、出现认知障碍和行为失控的倾向。

诱发心理危机的原因

一是突发事件

例如海啸、冰雪灾害、地震、空难、恐怖袭击等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会让人处在一个紧急的状态下,这个时候内心的平衡会很容易被破坏,出现心理的紊乱,一些诸如紧张、焦虑、恐惧、压抑、痛苦等负面情绪迎来而来。

另一个来源是一些危险性的刺激引发人的心理失衡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着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以使自己和环境能够和谐。当遇到一些重大问题或者小压力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让人们不知所措,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失衡,即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比如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自杀,或者把爱变成恨,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一般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度过危机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

当遇到心理危机时,由于处理的方法不同,最后造成的结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还是时间上,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极端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去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如果能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更有助于他们心理创伤的恢复。

但是,如果不了解心理问题,做一个“鸵鸟”,就会导致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反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因此在面对心理困惑,或者有不少心里话想讲讲的时候,一定要找人倾诉。作为家人,如果自己的亲人在一段时间内遇到了心理危机,一定要诱导他讲出来,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能很好地化解内心产生的压力,加速人们从颓废中走出。最后,人们要对心理危机有个正确的认识:不要认为倾诉就是怯懦的表现,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可以让人获得更多的精神慰藉,并提高抵御心理创伤的能力。

心理危机有哪些危害呢?

患有心理危机的个体很容易对自身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

在危机的状态下,当事者会体验到极大的痛苦和情绪的混乱

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患者甚至会因为无法适应而采取自杀等极端的行为!!

同时个体存在的环境也具有潜在的威胁,尤其是生活在集体中的学生。

提醒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人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因素,所以心理危机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预防心理危机的根本途径。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端正他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引导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负性的情绪,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心理健康。

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各种辅导形式,对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及社会环境的适应、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的处理、人际交往的适应、恋爱问题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帮助。

重视并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展现天赋和才华、发泄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意识、获取自信心提供平台。

构建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减负减压,如加强学习与考研的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就业指导等,为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难关。

7.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 篇七

一、心理档案涉及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开展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工作,心理档案各具特色,纷繁复杂,但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特点如下:

1.主要内容。心理档案是高校心理教育机构根据每个人的发展阶段和心理特点, 使用心理测评工具对个人智力水平、家庭背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个性特征等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和保存而形成的文件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学生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学生个体情况及生活状况的资料、成长及健康历史资料、成长环境方面的资料等,如学生的基本简历、对生活的态度、个人生长史、基本健康状况、行为习惯、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和疾病史、家庭氛围以及一些社会关系等等。二是各类心理测量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学习能力、人格特点、认知风格、兴趣、爱好、职业倾向性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等有关个体心理素质方面的心理测量资料,如大学生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等心理测试量表测试结果等。三是心理咨询记录、心理危机干预记录、团体辅导记录等等:主要包括学生日常的心理咨询辅导记录、心理专家或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及建议;确定有心理健康障碍的学生档案中还应包括其症状表现、医院诊断结果、产生缘由、咨询时间、咨询次数、咨询方法和过程、治疗方案、咨询效果以及之后的追踪记录等等。另外心理档案里还需要一些学生社会化方面的资料,比如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与态度,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情形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等。

2.学生心理档案的特点。(1)客观真实性。心理档案中的材料不是主观臆测的,而是由心理约谈、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干预辅导等途径得来的,反映和记录着大学生实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客观性与真实性特点。(2)连续动态性。心理档案的材料既包括每年新学期开学对新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还包括后来的心理发展动态的监察与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记录等等,需要随时加以补充、修改,因此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与动态性,这对心理教育工作者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轨迹,查找心理问题原因,进而有效辅导与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隐私保密性。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反映,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因此,在建档、保存、管理以及使用时都必须制定相关的保密规定,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防止档案内容的不当泄露。(4)教育指导性。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心理档案材料在心理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健全人格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与指导意义。

二、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既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专业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是一系列动态的过程。一般都是从大一新生入学后开始,包括获取新生基本资料、新生心理普查、心理普查结果的整理和归档以及后来心理测查、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等资料的补充和完善等多个环节,各高校基本上都是由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工作人员、辅导员、学生心理委员等共同来完成。

新生的基本资料基本上都是从大一新生调入的个人档案和入学后填写的登记表中获得,而且在后续的心理普查工作中还能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新生心理普查环节包括心理测量量表的选择与测量。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利用心理测量统计软件进行普查,根据不同的测验目的以及量表的信度、效度如何而选择心理测量量表。心理测量过程也是由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掌握相关心理测验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员来主持,因而心理测试过程较为严格规范。测量结束后就进入了测量结果的分类与整理环节,在这个环节还要根据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邀约谈话,进一步筛选、排查与归档,并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辅导和干预,然后再将相关资料存入档案。另外,由于大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正处于发展与成长过程中,随时有可能出现新的心理困扰,也可能原来存在的心理困扰随着心理的成长减弱或消失,这就需要后期对学生的心理档案不断进行补充与完善,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监察、咨询辅导或者心理危机干预等资料也要不断地录入档案中。

三、心理档案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的作用

建立心理档案不仅能够帮助心理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能促进心理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方案及措施,因此,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监测、预警、教育与指导的作用不言而喻。

1.有利于了解、监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个性特点、生活状况、家庭背景、各类心理测验的资料、心理咨询记录、心理危机干预记录以及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资料,这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者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以及现状。而且心理档案的建立由学校多个部门共同完成,学生信息的获取方式包括心理测验、心理约谈以及心理咨询等等,这样就实现了档案内容的动态更新与学生心理状况的多渠道了解,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者动态监测学生客观真实的心理发展与变化。

2.有利于指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的心理测试、心理约谈与心理咨询等途径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并正确评估自己的个性、能力与局限,从而进一步发展自我,塑造健康人格以及优化心理品质,以便于积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状态,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特性与倾向性,指导自己进行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合理规划未来的人生道路。

3.有利于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不仅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危机状况,获得良好发展,也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危机情况作出准确预测、及时防范和科学处理,有效构建出预防性的心理危机的预警机制。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通过测试、鉴别、分类、筛选等程序,心理教育工作者能够把存在严重心理疾病、神经症、遭遇重大创伤性事件以及有自杀想法或自杀行为等各类心理危机情况的学生正确识别出来,并对其心理危机的轻重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然后再根据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

4.有利于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既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促使心理教育工作者对存在心理危机情况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咨询与辅导、干预与转介、追踪与随访等。比如:对那些存在一般心理困扰或个性缺陷的学生,平时让辅导员或心理委员多加关心与帮助,避免发展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对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与干预,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援助等;对可能患有神经症或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转介至专科医院并坚持追踪随访;另外,还可以开展讲座或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那些心理档案中反映出来的共性心理问题。

5.有利于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专题研究。心理档案中对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状况的心理测量与咨询记录是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真实反映,既可以揭示不同阶段大学生面临的共性心理问题,为科学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客观资料,也可以促进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帮助,这对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专题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高校应该重视建立心理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科学研究辅助作用,不断提高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科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关于大学生心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

[2]郝慧颖.关于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夏慧君,罗艳丽.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必要性、内容及应遵循的原则[J].黑龙江档案,2006(2).

[4]梁守英.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J].平原大学学报,2005(6).

[5]张晓红,邰杨芳.立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档案[J].山西档案,2012(3).

[6]黄卫国.浅谈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科学建立与合理利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

8.高校留级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篇八

【关键词】留级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一、高校留级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部分留级生留级的苗头出现在大二的上学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新环境、以及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已经逐渐趋于稳定,一部分无法适应大学学习模式的学生逐渐被时间筛选出来,他们在自身的性格、学习的动机等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凸显出越来越明显的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些学生留级的主要成因既包括个体原因,还包括环境原因和体制原因。

(一)留级生个体特征

通过与部分留级生的交谈,我们了解到这一部分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缺乏学习动机,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哪里,没有对自身的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形成可预见和可实施的规划,导致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无法找到在大学自主积极学习的源动力。除此以外,也有部分学生在择校的时候没有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从一开始就以一种排斥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在面对不喜欢的专业时,自我的调适能力比较差,无法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正确面对自己的学习方向。

(二)留级生环境成因

造成学生留级除了个体原因之外,也有来自各方面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一方面体现在学习环境的变更上,也体现在管理模式的变更上。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相比,相对来说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早晚自习的学习也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因此有很多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就会无法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质量。中学的管理模式也是班级式的集中制管理模式,大学虽然也设置了班级,但是班级的管理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集中,既没有固定的教师,也没有固定的班级活动,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来说,这些变化都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习。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城乡之间的差异、学生之间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的改变等都会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专心学习,影响专业的完成。

(三)留级生体制成因

学生留级,有一部分还产生于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学籍管理体制。大部分高校都采取了学分制,只要修满一定学分,就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书,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如果某个学科不及格,可以先后通过补考、重修甚至清考的形式来修满学分,尤其是清考这种体制,允许学生在大四毕业前一次性修满多个学分或多门课程,导致很多低年级学生放松专业学习,期待在毕业前努力修满学分。然而在这种体制背后,往往导致一部分学生多门课程不及格,在还没有进入大四这一学年的时候,就因为缺失学分过多,转为留级生的行列,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二、高校留级生衍生出来的心理问题

学生在接到学校教务处正式下发的留级处分文件之后,就演变为留级生的身份。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要以留级生的身份从熟悉的班级进入到新的班级,是人生中比较大的一个冲击,很多留级生无法接受自己留级的事实,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尤其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而言,同学都将顺利毕业,自己却要转入大三年纪,更是无法承受,有的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甚至会作出过激的行为来对抗学校的处分决定,从而演化为悲惨的校园时间。综其来看,留级生普遍存在以下心理状况。

(一)自我否定

留级生本身是受到了学校处分决定的一个群体,他们以留级生的身份进入到低年级,面对低年级的同学会产生自卑的情绪,有的甚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再适合大学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业失去信心,无法树立学习信心,导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由此缺失更多的学分。

(二)自我放弃

有的留级生由于欠缺的学分太多,一时间无法树立坚定的信念来弥补自己所缺失的学分,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对自己的学业抱有放弃的心态,不再认真学习补齐学分,对自己采取放弃的心态。

(三)自我孤立

对于留级生来说,要融入到低年纪的班级中去,是一件特别需要勇气的事情,他们觉得以留级生的身份融入班级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有的留级生甚至觉得班级的同学总是瞧不起自己,所以不再参加新班级的任何活动,甚至不再按时上课,成天把自己孤立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挣脱出来,有的甚至从此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面临再一次留级甚至退学的结局。

(四)自怨自艾

还有一部分留级生,他们不从自身出发,成天怨天载道,抱怨学校的制度、教师的水平,以及新的班级,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无法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从而整天除了抱怨,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作出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学习缺乏明显的动力,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三、留级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一)留级生心理问题预防

1.采用SCL(Self-reporting Inventory)90测试。心理问题的诊断是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一个重要前提,定期对留级生采取心理问题诊断,有利于有效预防心理危机。SCL90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健康测量表之一,可以从十个方面来分析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采用SCL90测试能够有效的被测对象的以下精神症状: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对留级生进行SCL90测试,能够有效判断出留级生相关的心理问题,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能有效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2.开展班级心理排查。对于心理问题不是很突出的留级生,定期在各个班级开展心理排查工作是有效的心理危机预防措施,对于有留级生的班级,应该作为心理排查的重点班级之一,以便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的苗头,及早判断出心理该班级的留级生是否产生了心理问题。

3.家校共管是预防留级生心理危机的心灵密码。学校通过开展留级生家长座谈会、电话联系家长、家访等多种家校联系的方式,与留级生家长共同交流留级生的教育问题,沟通留级生在校的各种信息,引导家长更多的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与家长一起共同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及时疏导他们的思想障碍,可以有效减少留级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4.加强留级生制度管理。预防留级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加强留级生的管理。单纯的依靠班级对留级生进行管理,还不足以督促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从制度层面加强管理,比如学院指定专门的辅导员针对本院的留级生成立一个留级生班级,对留级生进行管理,也可以根据学生挂科的专业来指定专业教研室的老师加强对留级生学习的监督,从思想和专业学习方面同时关注留级生,既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又可以很好的通过合理的管理模式规避留级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留级生心理危机干预

1.建立多层级的留级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班级-学院-学校的心理危机信息机制,通过班级同学、宿舍室友、学生会干部、班主任多方途径,及时收集留级生的心理危机信息,有利于对留级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干预。

2.加强留级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加强留级生心理危机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提升危机干预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水平与应对技巧,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有效终止留级生陡然出现的心理问题。

3.及时准确干预留级生心理危机。留级生爆发心理危机时,要立刻启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应急预案,及时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学校要迅速的对产生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当事人的心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以确保个人和他人的安全。处理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大学生经常将自己困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我们要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改变他们面对压力和困难的行为方式。

四、结束语

高校留级生在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疏解,就有可能引发心理危机,本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有效对班级留级生进行管理,能有效预防留级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对留级生心理危机进行及时干预,保障这一群体能够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

参考文献:

[1]肖静,唐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J].读书文摘,2016,4.

[2]赵霞.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浅析[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3.

[3]陈春娣.基于学生心理特点看医学院校留级生问题[J].时代教育.2015,13.

9.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篇九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健康课及怡心小报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组织指挥体系

1、领导机构(校处理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小组

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校保安人员、司机、全体教师等。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学校其他教师辅助开展工作。

8.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五、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重大心理危机事件(Ⅰ级)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2、较大心理危机事件(Ⅱ级)

(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一般心理危机事件(Ⅲ级)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4)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六、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

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1、各班班委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并填写《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上交心理咨询中心。

2、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录入制度

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将全校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实行动态管理。

七、危机报告制度

1、发现有Ⅱ级或Ⅲ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应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与咨询中心报告。

2、Ⅰ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发生心理危机事故的相关班级应立即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机构及心理咨询咨询中心报告。

八、应急响应机制

发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时,心理危机领导机构、德育处、保卫科等相关处室应按照分级响应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1、Ⅰ级响应

(1)Ⅰ级响应标准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或者精神病处于急性发作期,并且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时,启动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的I级响应。

(2)I级响应行动

①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领导机构、相关处室在接到重大心理危机事件(I级)发生报告时,立即启动本方案。

②迅速组织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评估组对心理危机当事人的现状以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供决策参考;组织和协调心理危机求援小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展开应急救援行动。

③对发生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目击者、同寝室同学、同班同学,组织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评估组进行创伤后应激干预。

2、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标准。

发生较大心理危机事故(Ⅱ级)或一般心理危机事故(Ⅲ级)时,启动应急预案的Ⅱ级响应。

(2)Ⅱ级响应行动。

①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机构在重大心理危机事件或较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报告后,立即启动本方案。

②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评估组对心理危机当事人的现状立即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

③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咨询或到精神卫生医院心理科等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可辅以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必须在精神卫生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将其送至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3、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由校危机干预应急领导小组决定。

重大和一般心理危机事件由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评估组在分析和论证后作出决定。

九、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10.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 篇十

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全校一切力量,更好地为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和相关人群提供危机干预服务,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二条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学校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学校领导小组与心理辅导站指导老师、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少先队大队心理部干部、各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组成。

第三条 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督促各班级认真履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为重大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职责: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多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与心理咨询工作,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老师参加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技巧和方法学习、培

训,开展讲座,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做好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第四条 全校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由学校心理辅导领导小组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担负责任和义务。辅导员、班主任等应积极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

第五条 学校积极组建、大力扶持班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第三章

预警与干预对象 第六条 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对象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测评中发现以及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这些对象往往易受重大生活事件的严重影响,情绪剧烈波动,认知及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当前的危机。

第七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关注与干预的对象。

(一)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二)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三)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四)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五)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六)个人情绪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七)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八)性格有过于内向、孤僻、偏执等突出缺陷的学生。

(九)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十)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十一)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十二)长期有睡眠障碍的学生。

(十三)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感到自己无能,看不到“出路”的学生。

(十四)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危险程度更大,应成为重点预警和干预的对象。

第八条 对近期发出以下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咨询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一)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念头者;(二)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三)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容

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第四章 预防教育 第九条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们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第十条 各班级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应针对学生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家庭成员的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环境适应等开展教育;应通过学生心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应通过举办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心理健康知识专题等活动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五章 早期预警 第十一条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应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治疗,信息通畅,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十二条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

预工作办公室每年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根据普查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与各班级心理辅导员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第十三条 建立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一)班级心理委员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同学的心理状况至少一周向辅导员或班主任汇报一次,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并由心理辅导员做好记录及时汇报至学校心理咨询室。

(二)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干部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如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各班级心理辅导员应及时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的形式向学校心理预警与危机干预工作办公室报告,并在 24 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学校心理预警与危机干预工作办公室报告。

第十四条 建立师生员工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报告制度。全体师生员工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应及时将相关信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报告给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

第六章

危机干预 第十五条 对上报的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第十六条 建立支持体系。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应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全体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应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各班心理委员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各班辅导员应动员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家长、朋友对这些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必要时应要求学生亲人来陪伴学生。

第十七条 建立阻控体系。对于学校可以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学校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或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学校心理咨询室在接待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来访时,在其危机尚未解除的情况下,应不让学生离开,并立即向学校报告。

第十八条 建立监护体系。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

(一)对心理危机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该生所在班级应 成立以辅导员为负责人,以及班主任、学生干部、心理委员为主的不少于三人的监护小组,以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监护小组应及时向学校汇报该生的情况。

(二)对于危机程度较高但能在学校坚持学习并接受治疗者,该生所在班级应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家长如愿意将其

接回家治疗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如家长不愿意接其回家则在与家长签订书面协议后由家长陪伴监护。

(三)经专业机构或专家组评估与确认有严重心理危机者,该生所在班级应通知学生家长立即来校,并对学生作休学处理,让家长将学生接回家或送医院治疗。在班级与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之前,该班级应对该生作 24 小时特别监护。对心理危机特别严重者,该生所在班级应立即派人协助学校保卫人员进行 24 小时特别监护,或在有监护的情况下送医院治疗。对于出现危机事故的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救治期间,该生所在班级亦应安排教师协助保卫人员根据医院要求在病房进行 24 小时特别监护。

第十九条 建立救助体系。对于突发学生自伤自毁事故的紧急处理,学生所在班级的心理辅导成员,应在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并立即报告给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学校接到通知后应派人立即赶到现场,进行紧急援救。特殊情况下,可以先将学生送医院治疗。现场紧急救助各部门的职责如下:

(一)班级辅导员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二)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小组负责保护现场,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配合医疗部门对学生进行医疗救护过程中的安全监护;(三)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心理危机事故救助具体方案。

第七章

后期跟踪

第二十条 因心理危机而请假、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相关手续之外,还需由教务处将复学通知送到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办公室。

第二十一条 学生复学以后,学校和该生所在班级应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应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等对其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辅导员每月至少与其谈心一次,并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并向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报告该生的近期心理状况。

第二十二条根据各班级提供的情况,由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以恰当的形式,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解(鉴定),并将了解(鉴定)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所在班级。

第二十三条 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该生所在班级还应对他们给予特别关心,应安排心理委员对其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应对他们保持密切关注。

第八章

工作制度 第二十四条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应建立以下几项制度:

(一)培训制度。应对从事心理咨询的专兼职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校行政、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进行定期培训。

(二)备案制度。学生自杀事故发生后(含已遂和未遂),学生所在班级在事故处理后应将该生的详细材料(包括遗书、日记、信件复印件)提供给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备案。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该生所在班级亦应将其详细材料上报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备案。

(三)鉴定制度。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其病情应由专业医院或机构进行鉴定并有书面证明。

(四)保密制度。参与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的人员应对工作中所涉及的预警与干预对象的各种信息严格保密。

第九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五条 全校参与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的教师,应服从指挥,统一行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因自己的失职造成学生生命损失的,要对个人实行责任追究。具体来说,在下列情况下,要追究个人责任:

(一)预警与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某些个人协助而负责人或个人不服从协调部门指挥的;(二)参与预警与危机干预事故处理的教师,在接到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小组安排后,拖延时间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或在现场不配合、不服从统一指挥而延误时机的;(三)班级对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不闻不问,或知情不报,或不及时上报,或执行学校危机预警与干预方案不力的。

第二十六条 各班级应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教育为主、及时干预、跟踪服务的原则,制定本班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的具体措施,畅通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通道,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对本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逐一分析。应对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适应困难学生、突然遭受重大打击的学生等给予特别关注,随时掌握心理危机高危学生的心理变化。

第二十七条 各班级在开展危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危机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资料的收集与证据保留工作,包括与相关方面打交道的重要的电话录音、谈话录音、记录、书信、照片等。

第二十八条 本方案由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方案自二○一三年九月一日起开始实施。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 о л ь к 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 无 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11.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90-02

随着国家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着力培养大批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和挫折?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特别是民办高职学生存在很严重的心理障碍,那么究竟心理冲突和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面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怎么预警和应对,值得我深刻的研究?

一?我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调查对象

本研究抽取了我院建筑规划学院和医护学院2013?2014级156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46人,女生722人,城市学生686人,农村学生882人,平均年龄20.3岁.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设计问卷调查,UPI问卷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自行设计60个选择题,从不同角度来反应高职学生苦恼?急躁?矛盾人格等心理冲突症状,题目选“正确”加2分,题目选“错误”加0分,最后加的分数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严重?第二部分是4道主观题,主要反应被试者真实的心理想法和对自己心理健康的评价?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具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第二类具有轻微心理冲突的学生,第三类心理健康的学生?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1.分析心理危机产生的成因

心理危机事件主要是指分体面临突发的外界刺激,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例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心理疾患等,或者处于重大的生活逆境中,遭受家庭变故或天灾人祸等,出现心理上的严重失衡状态,导致采取极端的行为,对自己或他人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并带来严重后果且危及生命?心理危机成因涵盖了心理?生理?家庭及社会等方面,就是指个体产生忧虑?担心?无助?抑郁严重超过心理承受范围,从而导致在情绪上?精神上?认知上的功能失调,产生心理危机?

2.我院学生的心理调查现状

通过对我校156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有严重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358人,占被试总人数22.8%,有轻微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528人,占被试总人数33.7%,心理健康的学生682人,占被试总人数43.5%?女生总体心理危机比率高于男生,农村学生的心理障碍人数要高于城市学生?

3.我院学生心理冲突的类型

(1)自卑心理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62.3%的学生认为自己比上本科的学生能力差,47.3%的学生缺乏自信心,51.7%的学生认为自己上民办高职前途渺茫?民办高职学生的期望值与社会回报率有差距,遇事逃避,从而带来心理困扰?

(2)情绪困扰? 调查显示,28.7%的学生莫名其妙的生气,26.5%的学生冷漠?不积极?缺乏激情,32.9%的学生容易被人误解,36.5%的学生情绪起伏大?这些负面情绪使民办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很消极,没有上进心,做事随性?民办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无论老师怎样激励和教育,还是缺乏进取心,旷课?逃课,甚至有的学生都不参加期末考试?

(3)有精神抑郁倾向? 民办高职学生有出现精神抑郁的倾向,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症状?调查显示,26.7%的学生思想不集中,容易走神,31.8%的学生记忆力衰退,35.4%的学生精神恍惚,易出现幻想,经常头晕发闷?

(4)人际交往能力差?民办高职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做事总是从自己主观的角度为出发点?调查发现,52.3%的学生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38.4%的学生缺乏耐心,42.6%的学生很在乎周围同学对自己的评价?

三?心理危机预防和应对对策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民办高职院校应当成立学院?各二级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及宿舍心理情报员四级心理预警机制,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对全院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普查,利用心理健康自测量表UPI?SCL-90的软件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信息,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针对不同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案,同时筛选出高危人群,以这部分学生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定期沟通?全面跟踪,一旦发现心理出现异常,立马进行疏导和干预?

2.从学院层面来讲,高职院校成立以党委书记为首的的预警机制领导小组,宏观指导,学院相应行政部门制定保障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聘请校外心理专家对学院心理老师及学生干部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的发展?

3.各二级学院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的公共课;成立心理咨询室,通过电话?网络?面咨等形式来解答学生心理疑惑和问题;开展心理知识竞赛和心理健康讲座,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带领学生参加户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自救和自助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艺活动,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以提升,减少心理危机?

4.辅导员?班主任要强化心理知识,平时经常深入教室?宿舍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能够及时?快速的掌握学生的动态,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可以有效的调适?化解和解决?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要与学院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沟通交流,重点关注班级里特殊的学生,如家庭贫困的学生?外形不是很美观的学生?孤独内向的学生?热恋中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经常组织班级课外活动,使学生的課余生活多元化?丰富化?

5.班级心理委员配合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在班级里宣传心理知识,开展团体心理活动;心理委员做好班级学生心理信息登记,一旦发现有心理冲突的学生,立马上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给予及时干预和调适;班级之间的心理委员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心理知识和工作经验?

民办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求学院各个层面相互配合,紧密配合,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实施合适的心理危机干预,打破常规传统模式,探索新型的?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自调能力,切实化解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危机,使高职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2007(13) .

[2] 高洁.高职生易发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探索,2008(6) .

[3] 李亚东,陈家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刍议[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4(1) .

[4] 黄赐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5] 王月贞,石晓霞,马晓晔,等. 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邢台学院学报,2006,21(2):82-83.

12.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 篇十二

关键词:高职学生,铁道专业,企业实习,心理危机

高职学生企业实习是指高职学生在生产、流通、服务现场,或以学生身份观摩企业生产、流通、服务过程,体验生产、流通、服务活动;或以工人、管理员、服务员身份,直接参与生产、流通、服务过程,完成生产、流通、服务任务。这是高职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也是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学生角色转换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校实习指导与管理不到位、学生自身认知偏差和企业利益诉求点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实习期出现的心理危机已成为制约其企业实习质量与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企业实习期学生心理危机状况的分析与干预,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成企业实习任务,达到预期目标,也有利于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职业心态。

1 高职学生企业实习常见心理危机问题

1.1 学生自身因素

1.1.1 期望值高

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铁道专业目前就业形势看好,很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可找到心仪的工作,大三100%就业。二级学院在新生入学时,对专业介绍、就业前景(形势)、工资待遇等做了相关说明与介绍,大多很有吸引力。在校学习、生活环境比较安逸,加上学生家长对子女成长成才的期望值较高,所以铁道专业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美好的愿望与想象,对将要进行的实习生活赋予了很高的心理期望;在学习与企业实习之间,很多学生未能真正把握职业学习精神,容易造成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心理偏差,从而产生心理危机。

1.1.2 认知偏差

高职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傲心理。一部分铁道高职生认为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很熟练。只想到实习单位做高管,而实际上企业实习的岗位大多是技能型的,很难直接从事部门的管理工作。二是自卑心理。有些学生总觉得自己是一名高职学生,走到实习岗位低人一等,在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时,表现得畏首畏尾、缺乏自信,影响才能发挥。三是角色冲突。学生走上企业实习岗位后,繁忙且乏味的工作、陌生又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他们难以适应“学生”和“员工”两种身份的转换,导致期望偏差。

1.1.3 心理倦怠

有些学生刚开始对工作充满热情、干劲十足,但一段时间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越来越在意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好坏,而没有正确认识把握顶岗实习对自身能力提高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对学校安排的企业实习工作产生厌倦、抵触情绪,甚至自暴自弃,出现中途退出和转岗现象,无法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从而产生职业心理倦怠。

1.1.4 适应不够

不愁就业的高职铁道专业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感觉非常好,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独立思考与自我控制能力欠缺,难以适应从安逸的学习状态到紧张的工作状态的过渡,工作中出现的一点点困难都会被无限度放大,心理承受能力差。

1.2 学校工作因素

1.2.1 企业实习工作准备不足

岗前教育“三多一少”现象普遍存在,即讲大道理的多、盲目乐观的多、强调日常管理的多,针对性教育少。导致学生对企业实习中存在的困难、容易出现的问题认识不到位或者是过于乐观,特别是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和挫折的应对、危机的预防和处理等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1.2.2 实习指导老师配置不合理

纵观铁道专业学生企业实习情况,感觉有实习任务的二级学院选择实习指导老师时工作不细、人员配备不合理,往往只注重专任教师、辅导员的配备,忽视了心理指导老师的配备。这种配备在学生没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是能够完成实习任务的,但是一旦出现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便会普遍感到无能为力。而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或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老师则可较好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如何识别认知偏差、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化解冲突和识别和干预危机。因此,实习指导老师的配备,必须是以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为核心,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保证企业实习的顺利完成。

1.2.3 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组织体系缺位

高职企业实习教育中虽有认识到实习期间可能出现某些问题或产生心理危机,但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来应对这些心理危机,现有组织管理人员缺乏危机的预警和干预的能力,更没有建立应对企业实习期间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的组织、人员调配、技术保障、安全保障等应急机制。因此,一旦出现心理危机,就会手足无措,贻误绝佳的干预机会,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2.4 企业实习考核标准不规范

企业实习是一项综合实践教学项目,必须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目前,学校对学生企业实习期内的表现主要以量化标准考核为主,导致部分学生对工作不重视,产生松懈情绪。

1.3 企业利益因素

1.3.1 企业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影响学生工作热情

现实生活中,学校关注社会效益,而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减少人员工资的支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这是学生对实习产生抗拒、与企业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1.3.2 企业的管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

有效的企业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我们看到不少企业管理制度不全,特别是对如何管理实习生方面制度的制定更是以自我为中心,在日常管理中对自己的员工和实习生的管理有别,制度的执行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或者明显的不公平;同时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管理方式简单、导致学生与企业在岗位技能培训、岗位安排、业务指导、任务分配、利益分配等方面矛盾不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2 高职铁道专业学生企业实习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2.1 学生应正确认识企业实习

2.1.1 努力夯实理论基础

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企业实习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学生在校期间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掌握实践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2.1.2 学会自我调适

企业实习期间,学生应正视“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做好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通过企业实习,对岗位要求及自我能力特质的比较分析来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实习期间,应主动与学校心理指导老师、就业指导老师、带队教师之间进行心理沟通,及时化解和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学会自我激励,调适自己。

2.2 学校应规范企业实习的过程管理

2.2.1 科学设计企业实习方案

学校应根据企业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职业教育的规律,科学设计企业实习的教学方案,以提高企业实习的实效性。严格选择实习岗位,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选择合适的时间,并注意时间长短的合理性。制定切合企业实习的考核标准。

2.2.2 加强企业实习的组织管理

企业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内容多样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及组织难度大等特点。作为企业实习责任主体之一的学校,应优化企业实习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确保企业实习工作顺利进行。首先,应明确企业实习的组织保障。组建校院两级、校企双管的企业实习管理机构,负责企业实习期的管理、教育和指导工作。其次,建立柔性的企业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将企业实习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既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又要根据教学要求,如实完成总结报告。第三,建立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体系。学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建立心理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培训、建立走访和座谈制度等。第四,建立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协调机制。如三方的情况汇报制度,问题解决的协商机制及明确职责制度等。

2.2.3 建立心理健康的监控系统

企业实习是高职院校许多专业的要求,为了有效地推进实习的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的出现,必须建立心理危机的监控体系。首先,明确监控对象。在遵循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在新生入学时的心理普查结果,建立需要特别关注人群的档案;其次,确定监控指标。主要是对产生心理危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控;第三,建立监控队伍。包括建立寝室长、心理健康委员、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党小组等组成的同辈监控群体和建立由学校的专业指导老师、企业导师、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监控团队。最后,建立监控信息的反馈制度。及时发现、反映、沟通防止心理危机的出现。

2.2.4 建立高效可靠的信息系统

心理危机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想要及时发现心理危机事件,就必须要建立高效可靠的信息系统:首先要建立信息员制度,寝室长、心理健康委员、学生党员及干部,他们是心理危机信息最佳采集者,对没有住集体宿舍或者是住的分散的同学更要注意观察了解。其次要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实习指导老师、辅导员的手机、电话必须保持通畅、实习班级建立QQ群、微博、微信有专人负责、实习指导团队每天关注实习生的各种信息;第三,建立信息筛选、评估制度,实习指导团队对每天的信息进行筛选,并邀请专业指导老师对信息进行解读和评估,排除危机苗头。第四,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对重点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实提出解决的方案和途径。

2.2.5 建立心理危机的组织、保障体系

首先,学校层面设立企业实习大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由学校分管实习工作的教学副校长担任主任,负责企业实习心理健康的领导工作,委员由各学院部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心理咨询室、校医务室、保卫处、学工处、团委、思政课部等部门人员组成;其次,各学院设立心理危机工作小组。由院长、分管实习的副院长、实习指导老师、心理咨询中心派出到各学院联络员、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组成,具体负责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第三,成立高职学生同辈群体援助小组。由班干部、心理健康委员、党员、信息联络人员,负责观察和了解心理异常学生,并按照要求每天记录和汇报相关心理信息,建立心理危机的第一道防线,防微杜渐,努力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将心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

2.3 企业应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企业作为最终的用工单位,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努力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模式,以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人才储备的需要。这样,学校之于企业,就不再是一个硬塞实习生的角色,而是能助推企业发展的人才供应站,校企双方可以实现“共赢”,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3 结语

企业实习是高职学生迈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是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心理危机干预下,通过构建学生与企业间双方心理调节,阐述了实现心理危机干预有效达成的实现障碍、实现条件与实现路径。根据这一结果,对学生提出了相关建议,以真正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转换的良性接轨。

参考文献

[1]李斌.基于心理契约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辅导[J].教育与职业,2011(20):78-79.

[2]卢勤.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0(9):110-112.

[3]董芸.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状况分析与管理[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63-65.

13.专题七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 篇十三

联系咨询实践,列举并分析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具体表现。答: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具体体现有以下六方面: 一 学习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方法不良

表现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计划性,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低下。

2、出现学习疲劳

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心理现象。

3、厌学情绪严重

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欲望低下,丧失学习兴趣,不能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不能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甚至迟到、早退、旷课,直至最终辍学流失。

4、.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具体表现为考前高度紧张焦虑,日常生活受较大影响,考试时情绪紧张,心慌意乱,出现感知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混乱等,甚至伴随躯体反应,如手足发冷、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头昏等。二 交往问题的主要表现

1、退缩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过分担心、紧张,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不愿或不敢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退缩、孤僻,人际交往受到较大局限。严重者可表现出社交恐怖。2、自傲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自高自大,自傲强势。不善体察对方情绪,移情能力较差。往往自觉人际关系良好,或是自觉人际关系不佳但不愿或不善从自身出发分析原因。3、异性交往心理

由于性生理的发展,青少年开始对异性感到好奇,渴望接触和了解,但可能在与异性交往中行为不当,或过于压抑或过于放任。三 挫折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

1、环境适应

表现为不能顺利适应新环境,在升学、就业等转折关口不能有效调适自

己,在较长时期内仍无法积极主动适应,并由此给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带来影响。

2、学业挫折适应 有些青少年相对缺乏心理弹性,不能理性面对自己偶尔的失败,无法接纳自己暂时的落后或退步,由此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全面否定自我。或因自己擅长的学业领域没有充分表现,而感到苦恼烦闷。

3、情感挫折适应

青少年闭锁性与开放性的心理矛盾使得他们在交往中一方面感到和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大家似乎各忙各的,一方面又格外看重自己的知心至交,一旦友谊出现问题,很容易感到情感受挫,产生悲观失望、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体验。

4、自我发展适应

由于在人际交往、学习方面遇到困惑,甚或是不能接纳自己在青春期所发生的面相、外形的变化,部分青少年在自我同一性建立的过程中感到困惑,在自我概念、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体验等方面不能有机整合,甚至发生自我同一性混乱。四 意志问题的主要表现

1、从众心理

表现为人云亦云,缺乏主见,不加分析地接受他人或团体影响,盲目地追求流行标准,轻率地改变行为的方向。

2、倔强固执

表现为脾气倔强,固执己见,不善于听取他人合理意见或建议,自以为是,行为偏执。

3、冒失冲动

表现为懒于思考,贸然抉择,草率行事,轻举妄动,不分析主、客观条件,不考虑行为后果。

4、缺乏坚持性

表现为对待工作、学习刚开始热情高涨,稍遇困难即选择放弃。热情有余,干劲不足,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水平较低。五 情绪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孤独

伴随自我的发展和闭锁心理的出现,很多青少年常会体验到孤独感。适当的孤独体验有助于个体丰富情绪感知,而常常体验到孤独则易使个体情绪低落,疏远人群,强化集体疏离感。

2、抑郁

抑郁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一种复合性情绪。抑郁在女性青少年中较为常见。有部分女性会伴随生理周期而出现周期性情感抑郁,感到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对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失去兴趣。抑郁大多经自我调适而得到缓解。个别可能会陷入较长期的抑郁状态,严重者可发展为抑郁症。

3、焦虑

适度焦虑有助于个体提高应激水平,过度焦虑则是一种不良情绪,有害个体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或人际交往产生焦虑感,时常忧心忡忡,神经高度紧张,甚至胡思乱想。可伴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等明显的躯体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焦虑症。

4、恐惧

加里森曾把青少年恐惧的对象汇总为三点,即对以往经历过的事物的恐惧,对与自我有关的如死亡、学业失败、能力低劣、社会评价的恐惧,对社会事件如团体交流、与人约会等的恐惧。恐惧是逃避危险、自我保护的本能。而无端惧怕某些本身不具有威胁性的事物或场所则是不正常的,严重者可发展为恐怖症,如场所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物体恐怖症等。

5、嫉妒

嫉妒是对他人获得胜利、成功时所持的不满态度,并伴随苦涩难言的内心体验。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发展、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更易产生嫉妒感。研究者曾把嫉妒心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由羡慕到嫉妒,由嫉妒到嫌忌,由嫌忌到嫌害。在第一阶段个体可能会由嫉妒而产生压力和动力,而在第三阶段个体可能会公开或隐秘地采取不道德行为,表达自己的敌视情绪。

六 不良个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1、过度敏感

过度敏感的青少年会察觉到他人的细微变化并由此产生过度联想,也会对自己的身心变化敏感多疑。过度敏感的基础是过分自我关注,如果再加上过多思虑,就容易形成多疑的个性,常常出现焦虑与紧张。

2、过度独立

过度独立的青少年常常比较倔强固执,拒绝他人的积极建议和善意劝告,甚至以逆反心理对待成人。过度独立的基础是过分自信、性格上的执拗及认识上的偏差,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对抗及反社会心理,甚至出现行为问题。

3、过分自尊

过分自尊的青少年大多也过分敏感,在与人交往时十分警觉,自尊心较易受到伤害,并伴生情绪体验及行为反应。过分自尊往往和过度自卑相联系,由于内心深处缺乏自信,就会更加在意他人的反应。

4、过分自责

青少年的过分自责原因很多,如对自己的错误或缺点不能释怀,长时间进行自责和自我折磨;或者由于苛求完美而对微小错误反映强烈,产生严重自责心理;也可能由于认知偏差而将自己偶然的错误缺点夸大为整体的、甚至是品质性的错误、缺点,对自己全盘否定,通过不断自责来自我惩罚。过分自责往往有损个体的自尊、自信,若长期存在会影响身心健康。

5、过分自我掩饰

14.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 篇十四

各党总支、系(部)、部门: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学生健康成长、预防事故发生、保证和谐稳定、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经学院党委研究决定,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五级网络体系”(以下简称五级网络体系),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委——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五级网络体系旨在形成全员关心、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氛围,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对学生心理异常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现就五级网络体系的各级机构设置及职责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五级网络体系的第一级机构为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检查、监督全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领导学

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对严重心理危机事件做出处理决策。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负责组织制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等。

(三)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经费计划、落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经费支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经费保障。

(四)定期组织召开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例会,及时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学院各部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相互关系。

(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按工作职责开展工作。

(六)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业务培训活动安排工作。

二、学生处、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五级网络体系的第二级机构为学生处、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生处配备一名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负责具体落实

本部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讲座。

(二)督促、检查辅导员至少每学期组织学生召开一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并做好记录。

(三)组织各系(部)辅导员参加新生心理普查专题会议并按要求进行筛查、上报工作。

(四)制定政策,鼓励辅导员考取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资质。

(五)督促辅导员定期对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了解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系(部)心理辅导站或学生处。

(六)组织辅导员、学生定期召开心理交流会,做好记录。

(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以及对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相关常识培训。

团委配备一名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负责通过学生会、团委、班集体、社团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职责:

(一)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同承办五月、十月等心理健康宣传月(周)活动。

(二)有效利用展板、橱窗、广播、周末影院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三)指导、检查系(部)学生会、心理社团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开展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中心按照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

(三)负责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四)负责组织开展学校层面的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五)负责指导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

(六)负责开展对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各班心理委员的培训。

(七)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建设,搭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服务平台。

(八)负责安排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汇总心理异常学生信息,建立“重点关注学生信息库”,做好后续跟踪及心理咨询服务。

(九)负责对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进行初步评估,提出危机事件初步处理建议,及时有效开展危机干预工作。

(十)负责向领导小组汇报、向各系(部)通报学院心

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及心理危机事件处理情况。

三、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

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是五级网络体系的第三级机构,是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骨干力量。各系(部)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系(部)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任心理辅导站主任,负责指导本系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负责具体落实本系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并向中心上报相关材料。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必须认真负责、热爱学生、具备心理疏导的专业能力。

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按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要求,制订并实施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负责结合系(部)实际与特点,建立完善系(部)辅导站工作制度。

(三)负责指导、检查系(部)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心理部、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开展工作,履行职责。

(四)设置专门工作场地,能够为本系(部)学生提供一般性心理问题的日常辅导,做好工作记录。

(五)负责组织完成本系(部)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问题早期预警机制,对重点关注学生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心理异常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做好重

点关注学生的日常监护,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学生信息反馈,做好跟踪辅导服务,做好心理危机学生全程监护和转介工作,对突发的心理危机事件及时进行处理。

(六)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其他相关工作。

四、班级心理委员

五级网络体系的第四级为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力量。每个班级设置一名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心理委员纳入学生干部编制。由群众基础好、责任心强、性格乐观开朗、沟通能力强、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学生担任。

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同学积极参与学院、系(部)、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部)心理辅导站的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做好相应的总结和记录。

(四)负责班级宿舍心理信息员的日常管理,关心了解同学的情绪、心理状况,及时向辅导员或系(部)心理辅导站反馈信息。

(五)协助系(部)心理辅导站做好本班重点关注学生

日常监护、资料收集和信息反馈工作。

(六)遇有心理异常或紧急突发的心理危机事件时,及时向辅导员、系(部)心理辅导站、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团委反映,并积极配合学院做好危机干预工作。

(七)严格遵守保密原则,自觉保护同学的隐私,切实维护同学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五、宿舍心理信息员

宿舍心理信息员为五级网络体系的第五级。各系(部)在每个学生宿舍设置1名宿舍心理信息员,作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最基层的工作组织。宿舍心理信息员一般由宿舍长兼任或由宿舍全体成员选举产生,宿舍心理信息员应由人际关系和谐、沟通能力强、性格开朗、热心社会工作的学生担任。

宿舍心理信息员的主要职责:

(一)观察、了解宿舍成员的心理动态,特别是要关心关注近期受重大生活事件影响的同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班级心理委员汇报,并开展初步的危机干预,做好记录。

(二)协助班级心理委员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和谐融洽的宿舍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部)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做好本宿舍重点关注学生的日常监护和信息

反馈工作。

(四)积极参加学院、系(部)组织的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心理知识水平和助人技巧,促进自我成长。

(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自觉保护同学的隐私,切实维护同学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上一篇:顾城的语录汇总65句下一篇:谢主人,谢主人陈与义,谢主人的意思,谢主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