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项目典型材料(精选10篇)
1.创业项目典型材料 篇一
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男,44岁,汉族,高中文化,系永定区三岔乡伍家界村人,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人民教师,从小生活在伍家界这样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加上家庭的熏陶,使他对农村拥有着深厚的感情,总希望长大后能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贡献力量。
***的求学之路是艰难的。在伍家界村通往外界的那条蜿蜒小道上,经常能看见一个弱小的背影,背着与身高不相配的大书包,匆匆奔走于间。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常会想:“要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就必须学习文化。”可是,事与愿违,因为种种原因,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的县一中后,***就撤学在家。但是,他并没有忘记儿时的志向----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于是,他一边务农,一边自学,1982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他参加了高考。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次高考,他落榜了。曾经有过彷徨,也有过颓废,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他给人做过建筑工,卖过小菜,甚至摆过地摊„„经过多年的辛劳,***有了一定的成绩,手里有了一些积蓄。
***,这位大山的儿子,没有忘记那个改变贫困家乡面貌的诺言。2007年6月,他与朋友合伙,筹资50多万元,建起了“三岔乡特种禽类养殖基地”,并于2008年4月引进了第一批1万羽优质蛋鸡。据估算,今年8月进入产蛋期,年产值可达20余万元。他还计划在2009年底,使养殖场的蛋鸡规模达到2.5万羽,到时,年产值可达50万元。
2008年,***参加了伍家界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并以高票当选村委委员。今年,他带头出资,准备整修通村公路。正如他在村委换届竞选演讲上所说:要想富,先修路。他还打算扩大养殖场的品种规模,搞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养优质肉牛羊,使广大老乡亲都富裕起来,实现他儿时的理想。
2.创业女性典型材料 篇二
一、经营不善和灾害,种植亏本受挫。
第一次是年开始种植芦荟时由于没有种植经验,更没有市场,信息,购买的芦荟原种实际只需要3―4元一棵,而被骗成120元一棵,种植3个月亏本5000元;第二次在青龙群丰园艺场租地7亩投资2万元,由于高价时芦荟未卖,最后没有市场销售机会亏本一万元:第三次总结教训,叶落归根。在本镇琵琶村投资100万元租田100亩签订了协议再种并套种,种植的仙人掌又亏本25万元,这一年连本亏损了120万元;第四次是-,与苏州赛思生物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在回收鲜叶中又亏本4万元;第五次是,种植形势刚有好转,众所周知的二次台风袭击将大棚刮倒,损失10万元,这五次打击共亏损135.5万元。但在这种情况下她从来不欠工人工资和租田费。
二、坚强不屈、摆脱困境。
沉重的经济包袱和连年的亏本经营,怎么办?几乎走上绝路的她,经过深思熟虑的慎重思考,她并没有被暂时的困境所吓倒,她并没有在奋进的道路上后退,明智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是理智地、勇敢地面对现实,调整思路,知难而进,古人有句谚语:“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一次次失败清醒了她的头脑;一次次教训总结了自己过去的不足;一次次亏本没有改变自己逆境而行的决心。她以坚强不屈的毅力,负重奋进的斗志,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丈夫全力支持下,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深刻教训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指导、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借鉴,抓住机遇学习先进经验,沟通市场信息,熟悉掌握一整套栽培技术,努力转变经营管理的方式和作风,从去年开始,形势大为好转,特别是芦荟的销售供不应求。通过努力,一年来基本扭转了亏损的局面并有盈余。
三、信心百倍,做大做强。
如今的常州金英王特种蔬菜种植园面貌焕然一新,拥有250亩的种植园全部都是钢架大棚。其中种植芦笋12亩,芦荟38亩,每亩年收入5000元;反季西瓜50亩,杭椒20亩,每亩每季收入1000元,最高可达每季每亩2500元;日本小南瓜每亩每季收益1000元;其余80亩为冬季蔬菜种植,每亩每季收益2000元。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潘英娟同志表示,今后有决心、有信心还要把种植园发展下去,做大做强。明年还要增加有效投入120万元,在销售、经营管理、产业信息和科学技术上下功夫,她信心百倍地说:“一靠党的政策,二靠自己的勤劳致富”,明年的形势将会更好。
3.农村妇女创业典型材料 篇三
夏红霞,女,汉族,初中文化,生于 1975 年6月,家住**西省**县**镇中镇村四组,全家 5 口人,父母、丈夫、孩子和本人。
她是计划生育家庭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典型,她创办的布鞋作坊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各级政府和计生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农村家庭妇女创业致富树立了榜样。
她带头响应计生政策,争做新时代青年女性。夏红霞原系**县**镇东南镇村人,初中毕业后走上社会,在一次同学聚会中结识了现在的丈夫,1998 年11月两人正式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于1999 年12月生育一男孩。她亲身感受到父母抓养她们的艰辛,也亲眼目睹到农村中一些多孩家庭的艰难境况,说服父母,打破农村传统的婚育观念,动员丈夫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决定不再生育,并于 2012 年申报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现在全家三代五口人,互敬互爱,美满幸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村邻称赞!
夏红霞在家庭是一位贤妻良母,在村里她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她身上,既有中国农村妇女善良,纯朴的美德,更有新时代青年妇女敢闯敢干的魄力。婚后,看到当地皮毛生意红火,她就和丈夫做起了皮毛手套,好景不长,就在两年后皮毛生意走向了下坡路,他们的生意也走向了低谷,经济上也是负债累累。可是这对于夏红霞来说这并没有把她打到,虽然皮毛生意是不好了,但可以转行。通过两年的皮毛生意让她掌握了很多市场信息,她感觉布鞋生意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再加上自己毕业后在一家鞋厂工作过得经验,就干起来布鞋加工的生意!
4.自主创业和就业典型材料 篇四
吴苏浙:女,今年44岁,2005年11月 从徐州市光环钢管有限公司失业。2012年1月来到桃园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办理失业登记手续,我积极向她宣传国家再就业扶持有关优惠政策,着重向其宣传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其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凭借本人有敢闯敢干的精神,自主创业、自主经营,及时为其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并告知自主经营需办理的相关手续和应享受的优惠政策。经多方筹集和准备,吴苏浙终于在2012年2月开了一家物流公司。开业之初生意并不顺利,再次来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说不想再干了,我们鼓励开导她,让她明白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为其分析原因,主要是收集运输信息和管理问题,我们为其联系提供免费培训,掌握物流方面的技术,并介绍懂行的人为她传授经验,有空她挤出时间,参加了创业培训班,注意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管理中。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她的生意越来越好,心情也慢慢好了起来。还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现其正准备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以扩大经营规模。
桃园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
2012年11月6日
扶助再就业典型
贾爱云,女,今年38岁,2002年7月夫妻二人同时从董庄煤矿失业,家中三口,孩子正在上学,靠丈夫每月不固定的工资收入生活,经济上有点捉襟见肘,几番应聘都因没有技术特长而无果,她一直生活在苦闷中。当她把实际情况说了以后,我帮她分析了一下,并建议她能从事小摊生意,这样本钱不多,多少也能收入点,她说也有这想法,但是,因为自己住二楼,东西没地方摆放,挺不方便。让我帮她再想想办法。为了帮助她早日走出困境,从各方收集了招工信息,有适合她的岗位就积极介绍,有几家单位录用她,考虑到小孩上学吃饭不受影响,离单位远的就没办法去上班。2011年10月,我社区新成立了一个便民市场,正好缺少一个保洁工,于是我想到了她,既能照顾小孩上学吃饭,也不耽误工作。当我把这一消息告诉她时,她高兴的答应了。
桃园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
5.农民工创业典型材料 篇五
董军年轻时就在生产队任过队长,在村小学当过民办教师、教导处主任。由于家庭人口多,家境贫寒,在学校工资低,生活极为困难,他天性好强能吃苦耐劳,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拼。1994年,董军一家来到了山东青岛胶州李哥庄,最初是给单位或企业打零工,当过保安、包过医院食堂、开过饭店,什么活都干。后来有很多家外企在这里落户办企,他又到企业找活干。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短短的时间内就摸索出了做副食生意的门道。经过几年的努力,个人手头上有了一些积蓄,通过自筹,在XX年5月他开办了一处首饰加工厂,自己单独开始经营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他逐步摸出了两条制胜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保证所售货物货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由于他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商品货真价实,他的商品总是能赢得顾客的信赖,生意十分红火。随着生意的做大,他又于XX年在山东青岛注册了诚信工艺品有限公司。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他认为,开公司、办企业,就不能像以前开加工点那样,只要诚信经营,雇佣三、四个人就行了。要把企业办好一定要真正的会经营、会管理。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在注重借鉴传统管理经验的同时,他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在实践中他摒弃了一些旧的用人做法,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原则,全面推行多劳多得、工效挂钩的工薪制度,大大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内容纳入规范之中,全方位、高标准地规范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为。他不惜重金,高薪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经过不断磨合与充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量化考核,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管理链,使全体员工由他律到自律,进而潜化为自觉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管理之中,形成了一种值得借鉴的企业管理文化。
创业的征程无疑是艰辛的,董军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的迈向自己的奋斗目标。从XX年创办企业开始,他在山东青岛已拥有2处固定资产达500万元的工艺品加工企业,在山东菏泽一处。2011年,他在青岛胶州李哥庄又注册了青岛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董军善于掌握市场信息,虚心向同行学习,看准了篷布生产市场,大胆地干起了篷布加工企业。现如今,生意红火,销售市场畅通,年平均效益可达200万元。
短短几年之内,董军从一个打工仔发展到拥有几家公司的大企业家。取得这样的成就无不与他的务实肯干、敢干敢闯、平易近人、秉公守法、诚实守信密不可分。无论是卖货还是做企业,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从未借故不缴或少缴税款,更未弄虚作假,偷逃税款。作为一个依靠自己双手先富的致富者,他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爱护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只要他们遇到因难,他都及时去帮助解决。员工和老乡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必定到场。在工作中理解员工的疾苦,在待遇上向苦、脏、累岗位倾斜,尽最大可能改善劳动条件,营造和平共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劳动保护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和全体员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员工中享有很高威望。
6.巾帼创业明星党春香典型材料 篇六
全力服务三农 ———记符家川镇巾帼明星党春香创业之路
党春香,女,1976年6月出生于符家川镇长丰村三社。原安定区符川供销社职工,现任符川春香农资农副专业合作社社长。
2000年,符川供销社倒闭后,成为下岗职工。但她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她积极联合当地38户农民发起入股兴办以集农资商品供应、农副产品购销和煤炭日杂为一体的春香农资农副专业合作社,2003年11月,在市供销社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符川春香农资农副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党春香任合作社社长,这也是安定区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春香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办社宗旨,以利益纽带连接农民,积极吸纳农民入社入股。目前,合作社建成3000多平米的仓库一栋,500多平米的营业楼一栋,入社社员已由38户增加到300户,经营服务活动范围覆盖安定区内官、符川、黑山、称钩以及榆中龙泉,临洮漫洼等乡镇,已成为当地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农产品集散的纽带和桥梁,为当地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朴实憨厚的党春香没有一点“老板样子”,为农民搬运化肥、挑选农机农具总是很有耐心,脸上一天到晚洋溢着可掬的笑容,老老少少都亲切的称她一声“小党”。在农资农副产品经营过程
中,党春香总是坚持早动手、早储备、早调运,保证质量,从来没有发生过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针对部分困难群众无钱买良种、无钱买化肥、农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热心的她总是想办法为他人解决燃眉之急。一是针对部分困难群众无钱购买化肥的实际,采取赊销的办法,帮助困难群众保证春播化肥供应;二是针对部分农户马铃薯品种退化、无力更换新品种的实际,从良种生产经营单位调运良种,以秋后洋芋收货后收付种子款的方式发放给农户种植;三是针对农民农产品销路不畅问题,积极与区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联系,拓宽销售渠道,并在相邻乡镇常年设立收购点10个。四是针对当地群众婚丧嫁娶需要大量锅碗瓢盆,但无力购置的情况,专门购置一套婚丧嫁娶所需用具,收取低廉租金,以方便群众使用。
7.大学生创业典型事迹材料精选 篇七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很快就适应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并和当地干部和群众融在了一起。
到村工作之初,我在做好各项村务工作的同时,还走街串户了解村里的情况。在和农民交谈中,我感爱到农民创业致富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只是由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对创业失败的恐惧,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而作为大学生村官,带领农民致富无疑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怎么才能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种植业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可是由于农民土地太少和分散经营,获得的利润很少,怎么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如何才能使农民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的收利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大幅度提高,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这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缺乏组织的小生产,很难做到要素投入的集约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生产手段的科技化、产业经营的一体化。要想让农民增收,必须把农民和土地集中起来。而如何能把农民和土地集中起来呢?这又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次看中央二台《财富》栏目时,一个农民创业成功的节目启发了我。
种植业又有很多,到底种什么呢?经过我几个月的考察,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我选中了种植红枣这一产业。红枣种植对于当地来说是个传统产业,以前一直有不少农民种植,而且红枣营养价值很高,社会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市场价格也在不断升高,总之,种植红枣是最适合当地农民的一个项目。
选定了创办的项目和方式后,又一问题呈现出来,如何才能把农民组织起来呢?我先对老党员和老干部进行交谈,询问他们对于创办合作社的意见和建议,鼓动他们参与合作社。经过我的不断劝说,获得了许多老党员和干部的支持,特别是得到老党员赵家年的支持,他不仅低价把自己承包的165亩山坡地承包给我们,还鼓动自己的儿子和本村的村民参与创办专业合作社。经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于3月份组织了洪相村村民赵恒岳等20人成立交城县玄中钢城枣业专业合作社。经第一次社员大会决议,全体社员一直推荐我担任了合作社监事一职,负责监督合作社的财务和建设。
在创办合作社初期困难很多,资金不足首先摆在我们的面前,为了筹积资金,我和社员们四处筹积资金,筹积到了20万元启动资金。资金问题解决之后我和社员赵恒岳、王和东等人又不停的考察市场,选育枣苗,并亲自参与到红枣种植,经过半个来月的努力,在4月底种植了2600株枣苗。
为了把红枣种植好我经常的跑到县红枣种植中心去考察学习,并到自己母校山西农业大学找教授去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向老师们请教,为了能真正掌握技术,我还买了各种种植方面的书籍,从实践和书本多方面进行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和社员们的努力下,红枣苗成活率在95%以上,并长势可人。此外,我四处到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获得水利局的水泵一台,三轮车一辆,还申请到农经局、林业局和林业厅很多政策扶持。
在工作和创业的同时,我还不忘自身的学习和提高。6月12日我参加了组织部组织为期一星期的SYB创业培训。通过培训使我懂得了解创业所需要的各个方方面面,对我们下一步扩大规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只是一个起点,绝不是终点。下一步我们准备上马红枣加工产业,扩大合作社经营范围,使社员尽快富裕起来。
8.XX创新创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篇八
----记“返乡大学生”XX事迹
XX,男,汉族,出生于1983年11月,现年31岁,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XX镇XX村人。2005年至2007年,在XX大学学习了园林与食用菌技术。2007年返乡之后,他一心扎根在XX,在农村这片天地里他深感到农民挣钱的不易,便尝试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为村民致富,经过7年的打拼,今天的他终于走上了致富之路,村民们在他的带动下,也渐渐富了起来。
执着梦想,诚信创业。2007年毕业回乡后,他得到了村干部及村民的大力支持,在XX村担任了有机蔬菜项目负责人。为了不辜负村民对他的信任,他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通过自主创业先使自己富裕起来再带动周围的父老乡亲一起致富。2009年,XX尝试着种了一亩地草莓,被前来参观的一家日本企业看中,并与村里签订了合作种植协议,注册成立了XX 有限公司,进行了两年的试种植,草莓种植取得了成功,目前已在有机草莓生产基地里建起12个塑料大棚和1个温室。并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于2013年和2014年成功举办了两届“草莓采摘节”,为XX村的草莓开辟了市场。2014年春,他又开始负责种植XX镇有机观光园区的种植与管理,并利用学来的技术成功在此栽培了西瓜、香瓜等瓜果蔬菜。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他身为有机草莓园区负责人,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不忘学习,积极参加农业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并且自学有关种植、养殖类知识,不断充实自身素质。几年来他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同时到全国各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2009年以来他分别到北京、大庆、山东等地学习了有机农业方面的技术,同时参加每年一次的长春农博会。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从一个门外汉尽快转变成一位致富能手,他多处走访,四方取经,空闲时间也马不停蹄奔走田间,悉心指导村民田间管理,还从书本和网络中查找有机瓜果、蔬菜种植的相关技术信息,现学现卖地给村民传授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市场需求,并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把自己几年积累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无偿传授给周边村民和前来参观学习的外村群众,并从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与种植户算明白账,鼓励他们实行科学种植、规范管理,加快良种改造步伐。他通过指导村民学习有机瓜果种植技术,带领了15户周边青年共同致富,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带动致富,奉献社会。通过这两年的摸索,他感觉到本村地质肥沃,污染少,并且他看重了有机农业的发展态势,只有发展有机生态特色农业才能更好的致富。并且他也认识到了发展有机生态特色农业,必须成规模种植才能吸引客商,一人种植不行,必须发动更多人种植。几年来,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积极带领全村村民发展有机农业,促进了村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XX村已形成以有机产业为主导其他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村域经济发展格局。截至目前,XX村已建成总占地面积57亩的有机园区,包括4,000平方米的有机农业观光园,1,000平方米温室16栋,600平方米大棚94栋,400平方米温室2栋。已有生菜、花菜、卷心菜、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豆角等30多个蔬菜产品获得中绿华夏国家有机认证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有机果蔬的种植面积38公顷,年收入100万元;有机杂粮种植面积20公顷,年收入42万元。2013年XX村人均收入达到8921元。
9.创业项目典型材料 篇九
记三川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树林
一辆半旧自行车,一身肝胆豪气,两千元资金,杜树林在1995年踏上了创业之路。从收购羊尾巴开始,走街串巷,用自行车载着意志,载着诚信,终以顽强的拼搏和超前的意识,求证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于2011年成立了鹿邑县三川毛业有限公司。他所经营的公司是一家集尾毛加工、收购、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现有职工45人,车间500平方米,主要生产、收购精品羊毫、把毛、白尖峰、中光峰、细光峰、各种毛刷等产品,年收购半成品10余吨,加工原料十余吨,营业额达到500余万元,年上缴税金20余万元。“规矩做事,诚信做人”
尾毛加工是一项精细的工程,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出售,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直接影响成品的销路及效益。张店是全国的尾毛加工基地,大小企业不计其数,素有“世界尾毛看中国,中国尾毛看张店”的说法,能不能在这众多的企业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主要就是看能力、诚信和质量。能力是创业者在商海竞争中洞察天地变迁捕捉行业细微动态并瞄准目标以敏捷行动获得生存果实。诚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具备职业良心感和责任感是企业发展的保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以质量求生存,向质量要效益。杜树林彼着这些原则,深挖内部潜力,对每一道工序认真研究,身体力行,严把质量关,成品向高精度、高纯度、高亮度发展,采取“因司而做、因人而为、因需而求”的策略,联系客户找市场、找销路,使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
“要做就做行业前十”
杜树林创业有一种信念:“要么不做,要么就做进行业前十”。也许是信念的指引,他把握机会超强。经过细致调查和深思熟虑之后,凭借多年勤扒苦做积累下来的资本和信誉,今年初他在深圳投资150万元开设了一个分公司,购置了4套大型设备,招收老家员工15人,专业生产高档化妆刷(笔)、精密仪器刷等尾毛加工终端产品。另外在张店镇赵庄行政村开办一个木柄加工厂,招收本地农民工15人,年加工化妆刷用木柄2500余套。
10.穿城镇创业典型汇报材料 篇十
2007年穿城镇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充分转移,积极开展了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新举措,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返乡人员通过创业实现自身就业,同时吸纳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就业,促进本镇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通过他们“洗脚”进城,“洗脑”还乡将发达地区的新思想、新技术、新管理理念,带回家乡来推动本镇经济发展带动农村整个文明程度的提高。
来到我镇东创业园,一下路一排崭新的厂房映入眼帘,这就是我镇嵇兴松创办的宿迁市浩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嵇兴松,41岁,我镇穿城居委会村民,1990年高中毕业以后,一直在苏南的一家服装厂打工,通过十几年摸爬滚打,学到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原始资本。2007年春节回到家乡心中萌生了回乡创业办厂的念头,但却苦于对各种行政审批、核准门槛的顾忌,再加上手中资金不太充足,一直迟迟下不了决心,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知情后,马上通过各种渠道和他取得了联系,并把他请到镇政府做客,向他当面讲解政府有关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消除他的思想顾虑,并责成有关部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在税务登记、土地的使用,项目的立项审批核准上实行一站式服务,现场交办,限时办结。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同时由政府牵头、多方融资很快就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党委政府的精心呵护下,2007年6月,一座占地16亩,投资280万元的宿迁市浩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在我镇工业园区落成,并于当年顺利投产。2008年实现产值300万元,利税8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80名,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嵇兴松成了乡亲心目中的创业英雄。
十年磨一剑,有志者事竟成。嵇正东,40岁,我镇穿城居委会村民,高中文化。二十年前怀着远大抱负前往外地打工,可是自己刚毕业没有专业特长,干的工作也就不怎么理想,很快连路费钱都没攒够,就回到家里,心中陷入了无限的迷茫中。当地的村支部书记知道后对嵇正东说:“小嵇,听说镇里搞服装加工的培训,你不妨去看看,嵇正东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踏进了培训班的校门,几次培训下来,嵇正东像变了个人似的,心胸开阔了,信心有了,成天抱着《服装加工技术》书籍翻来翻去,很快就懂得了服装加工这门技术。嵇正东便又迫不及待的再次外出打工,很快在一家外资企业找到工作,老板看他懂技术、又勤快,破格提拔他为厂里的生产厂长,他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学到的知识,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在实践中不断成熟起来。2007年回到家乡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落实了土地、资金等一系列的问题,于当年投资了150万元创办了宿迁市江林工贸有限公司,2008年实现产值200多万元,利税3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60多人。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乡亲们不出家门造就了一个“金饭碗”。2009年我镇将根据本镇实际情况,积极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强化创业服务保障,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人回乡,厂回迁,钱回流”,把劳务大军变成加快我镇经济发展的“人才库”、“资金库”、“项目库”,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意识,建设创业文化。使更多的劳动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弘扬创业精神,树立创业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使我镇2009年劳动力转移再上新台阶。
穿城镇人民政府
【创业项目典型材料】推荐阅读:
吕梁妇联创业就业典型材料11-04
小本创业赚钱项目09-15
创业带富能手段习菊典型材料12-02
适合环保的创业项目06-09
热点创业项目新潮流08-06
零投资创业项目指南08-31
创新创业项目结题报告09-02
1万元创业项目10-12
创新创业项目的总结11-07
自主创业有哪些项目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