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学教育学试卷

2025-01-10

教师心理学教育学试卷(10篇)

1.教师心理学教育学试卷 篇一

教师上岗考试试卷汇编及答案(三)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 D.《论语》 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 D.新的剥削和压迫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A.教书 B.育人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明朝中叶 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

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B)A.考验法 B.观察法C.问卷法 D.谈话法 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2.课程具体包括(D)

A.课程计划 B.教材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A.10-12岁 B.11~15岁C.13-16岁 D.12-16岁

二、填空题15.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5.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以及举办家长学校。

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道德知识(品德知识)和道德判断(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启发式,二是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1)婴儿期和托儿期(又称先学前期,出生~3岁);(2)幼儿期(又称学前期,3~5、6岁);(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6、7岁~11、12岁);(4)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14、15岁~17、18岁)。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

2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条件,不能离开知识的掌握凭空发展智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展又可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武器,智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但知识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将知识掌握和发展智力割裂开来的形式教育派理论和实质教育派理论都是错误的。

2.教师心理学教育学试卷 篇二

科教兴国,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先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重视并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师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跨入新世纪,面临新形势,此项任务尤为重要,也更为迫切。

当今时代,教育几乎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人们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期望,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学生教育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热点、焦点。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所在。教师作为教育者,以塑造人的灵魂为核心,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优良的个性品质,以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并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基础。

从教师队伍现状来看,广大教师待遇日益提高,地位明显拔高,生活现状大为改观。但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仍很差,个人生活质量低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岗位竞争日益激烈,个人生活压力感,工作危机感日益加剧,引发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个性不健全,滋生许多身心疾病,且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个体发展的自身需要,是加强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1 目前,广大教师不良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不平衡心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久居校园,环境闭塞,信息不畅,交往贫乏,工作辛苦,生活清贫。使得不少教师心理发生蝉变,出现了诸多不良心理:二是自卑心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觉着地位低下,收入相对微薄,环境恶劣,前途迷茫,个人思想消极,情绪低落,自我封闭,甚至自惭形秽。三是攀比心理,教师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看到与他人之间经济收入、家庭生活、个人消费、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内心极度不平衡,“这山望那山高”,无心工作,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发泄私愤。四是嫉妒心理,吃惯了“大锅饭”,拿惯了平均主义,在竞争上岗,按劳取酬的新体制下,个别能力较弱者,看到同事收入高过自己,业绩胜过自己,内心不舒服,故意打击先进,敌毁他人。加之自古“文人相轻”导致教师群体关系紧张,有碍团结,致使个人心力憔悴,身心健康每况愈下。五是腐化心理,部分教师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冲击,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不安心教学,不愿当教师,个人生活信念迷失:或沉迷于赌博、酗酒、社会事务;或从事第二职业,搞家庭经济建设;或收敛学生钱财,贪污学校公款;或结交社会闲杂,参与封建迷信,甚至违法犯罪活动;或伺机跳槽升迁、下海经商……玷污教师形象,败坏学校氛气,亵渎教育圣殿。六是缺乏教育情感,在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清高骨傲,盛气凌人,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个性品质,无视学生人格,任意发泄情绪,动辄辱骂、体罚学生。缺乏师生情感交流,抹杀个性,只教书不育人,重师道,轻合作。师生关系紧张、敌对。七是缺乏创新意识,不少教师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抱残守缺,安于现状,喜静怕动,求稳怕乱.面对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心动行不动,方法老一套,穿新鞋走旧路,工作无创新。八是人际交往障碍,教师长期处于封闭环境,工作单一,不少中老年教师喜静怕闹,性格孤僻,自私狭隘.部分新上岗教师人际交往范围狭小,处世经验欠缺,办事效率低下,社会适应性差。九是自我身心保健意识差,广大教师从事繁重的脑力劳动,长期伏案工作,身体缺乏锻炼;加之工作环境差、条件简陋、生活营养不良,教师普遍健康状况很差。出于经济、医疗条件等因素很少有意识的主动定期检查身体,由生理疾病引发心理疾病,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导致教师群体中发病率高,死亡率上升。

2 教师不良心理成因分析

2.1 职业因素自古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人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低下最光辉的事业”等赞誉。这说明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是智慧的化身,教师是做人的楷模。现代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愈加升浮,一名具有强烈责任感、事业心的教师,时刻面临新的职业素质要求,诸如职业道德素质、个人知识贮量、教育情感、个性品质、教育教学能力、社会适应力等。教师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统一中,在得与失的默默耕耘中,内心时刻潜藏着生存的危机感、就业的压力感。

教师在好多时候必须压抑自己的自然本性,改变已有的生活方式,放弃某些兴趣爱好,掩饰自己的情感。留给学生的永远是欢乐、幸福与笑脸;痛苦、忧愁与悲伤只能留给自己。久而久之,便成为引发各种身心疾患的心理诱因。

教师长期超时超荷劳作,广大农村教师半耕半读,家事、校事、身外事,事事要分心,在个人有限的精力下,长期繁重的脑力、体力劳动,加之生活清贫俭朴,容易滋生身心疾病。

2.2 角色因素一名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在学校可能是科任教师、班主任、同事上下级,在家庭可能是丈夫、妻子、父母、儿女,要将各种角色扮演好,实属不易。多重角色在时间、精力分配上产生矛盾冲突,必然给他们带来精神上、心理上、体力上的巨大压力,长期角色冲突,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2.3 环境因素教师个人收入相对低廉,待遇微薄,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不少地方仍有拖欠、少发教师工资,甚至搞各种摊派,这些做法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广大农村教师远离现代信息,环境交通闭塞,与外界缺乏联系,各种现代信息不能及时获取,导致教法陈旧,很难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现实生活中强烈的不平衡心理,致使不少教师,尤其中青年教师,在理想与现实的迷茫、困惑中,无法安心教书育人,工作责任心、教育事业心欠缺,思想消极,容易自我丧失信心,迷失生活方向,甘于自我腐化堕落。

2.4 个性因素由于教师的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在同一环境下,各人的社会适应性强弱不同,面对挫折与困难的容忍力不等,从而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倾向。那些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消极悲观者,往往成为心理不良,个性不健全的独立个体。

2.5 生理因素部分教师,尤其中老年教师,由于长期身处农村学校,生活状况较差,长年累月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加之个人自我保健意识不强,或经济状况所限,致使各种职业病、生理疾病得不到彻底根治,深深困绕着教师的身心健康。

2.6 家庭因素不少农村教师由于职业性质、生活状况、经济收入等原因,导致家庭矛盾时有发生,诸如:子女上学就业、亲属或亲戚朋友身患恶疾、家庭收支、家庭住房等等。个人家庭生活不稳定,使其承受着他人无法品味地精神压力,甚至忍受着痛苦与不幸的煎熬,这便成为引发各种身心疾病的直接诱因。

3 具体对策与措施

3.1 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的外部环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学校内部硬件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设施,美化校园环境,净化社区育人氛围。

首先切实落实中央政策,保障教师的一切合法权益。任何部门或个人,在国家规定教师所享有的一切合法权利与利益面前,不得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必须严格遵照《教育法》、《教师法》以及相关教育政策法规,以法治教,以德治教。切实保证广大教师享有自身的合法权益。

其次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机制,惩治教育腐败。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教育机制转轨,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教育行业也出现了腐败分子。小贪巨腐,无不沾染着广大普通教师的血汗钱,使原本圣洁的教育殿堂也成了腐败的侵蚀之地。教育腐败严重干扰正常教育教学,挫伤教师教育情感。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与当地行政、检查、司法部门通力合作,严厉打击教育内部的腐败行为,彻底整治教育行业氛气,还教育天地一片蓝天。

再次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改善学校的心理环境。当地政府和学校要尽可能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住房条件,逐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创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稳定师心,顺应师意。干群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关照,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各级领导要主动深入实际,了解教师的心理需要,关心教师的个人生活,家庭状况;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加强交流。

各级管理学校还要以实际出发,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绿化美化校园,营造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氛围。同时尽可能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住房条件,加强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与教育职能。

3.2 广大教师要强化自我意识,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性

一方面正确对待挫折。当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家庭生活中遭受挫折时,要有正确的心态,正视困难,调整心理,用坚强的自信,化痛苦为勇气,变压力为动力,走出心理低谷。一方面学会角色转化。面对个人承担的各种社会角色,在不同场合要扮演不同角色,及时调整心态,适时改变自我角色。平时多与人交流,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注重提高应变性、灵活性、适应性。另一方面培养健全的个性。在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成长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健康和谐的心理品质。注意克服主观独断、清高自傲、孤僻狭隘、怯懦自卑等不良心理,积极培养乐观豁达、平易近人、和蔼友善、勇敢自信的个性。

3.3 加强师德建设,塑造教师新形象

首先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感,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学校要把教职工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针对教师群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教育,根除教师中的闷气、怨气、死气。对青年教师加强引导,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其次广大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在新形势下,我们教师自身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无私奉献,增强拒腐能力,提高自身修养,增强自身免疫力,培养健康和谐的个性心理品质。再次勇于创新。在教育教学中要乐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探索,开拓进取,积极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求异思变,标新立异。让思想永远处在运动之中,让强烈的求知欲充斥头脑。心理不死,心理永洁。

3.4 加强教师心理卫生指导

一是要对广大教师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利用各种现代媒体,举办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录相片、墙报、宣传栏、知识竞赛、讲座、图片展览等。让广大教师了解心理卫生知识,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养成自觉进行自我心理保健的良好习惯。

二是要及时了解教师身心健康状况。学校要对广大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检查,预防为主。同时要通过座谈、调查、专家咨询、心理热线、、工作反馈等途径与方法了解教师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要弄清成因,提出解决办法。

三是要加强有心理障碍教师的心理调适与矫正。对于出现严重不良身心疾病,影响正常工作,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者,及时给予帮助,调整工作岗位,创设宽松环境,咨询心理专家,疏导不良心理;过于严重者,劝其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寻找心理医生症治,直止恢复健康。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不仅学校、教育部门、当地政府要关注与落实,而且全社会都要来关心与支持,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从而保证广大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降云.皮亚杰教育思想述论[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5):28-30.

3.教师心理学教育学试卷 篇三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自我调控

1、转变观念。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学习,要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3、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4、拓宽心胸。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受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所以,该放下就要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5、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从而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

二、外部支持

1、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心态有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问题,如对学生的冷漠、报复、体罚等,总想用种种手段刁难学生,在心灵上伤害学生,反映了某些教师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学校应强化师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以真情爱护每个学生。

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关心教师生活。学校领导要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间,对教师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这对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4、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要想方设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使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种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4.教师心理学教育学试卷 篇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 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因此,正确答案选A。

2.A 解析: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

3.A 解析: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因此,正确答案选A。

4.B 解析:项目的难度多高合适,取决于测验目的。测验要是用于选拔(选拔性测验),应采用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0.5左右的难度最合适。对项目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一般在0.3~0.7之间为宜。因此,正确答案是B。

解析: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l生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因此,正确答案选D。

8.C 解析:在学习中,人们将材料按意义进行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系统,有助于识记。对于人类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因此,正确答案选C。

9.D 解析: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表现为学习者识别材料中各种思想间的主要内部联系的“网联”策略。因此,正确答案选D。

10.A 解析: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知强度律的特征反映了听觉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能区别对待语音的特点,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就利用了感知的这个规律。因此,正确答案选A。

11.A 解析: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也被称作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因此,正确答案选A。

12.A 解析: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自我意识强,学习动机也就比较强烈,自我意识的强弱支配着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正确答案选A。

13.A 解析: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从而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研究结果。因此,正确答案选A。14.B 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教学监控能力就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正确答案选B。

15.A 解析: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因此,正确答案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知识经验 17.类似 18.心理 19.内容效度 20.怎么教 21.过滤式 22.强化 23.概率 24.学生的学 25.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简述学习的实质。

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的实质包含以下内容:(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学习者必须凭借反复的练习与经验,才有可能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可以凭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的发生,当人们表现出一种新的技能即可推知学习已经发生了。有时,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些一般性的知识经验和行为准则,这类学习不一定在人们的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却影响着人们在将来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即它们改变了人的行为潜能。2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基本是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

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大学一、二、四年级基本上随年级而发展。大三学生的自我体验最为强烈,大

一、大

5.教师心理学教育学试卷 篇五

一、选择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其中,小学生主要处于(B)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2、有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C)

A、2岁 B、3岁 C、4~5岁 D、10岁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4、学习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属

于(C)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5、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D)

A、内部而稳定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6、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A)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7、学习英语单词,属于(B)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8、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达到以下熟练程度时,记忆效果最好(D)

A、50% B、100% C、150% D、200%

9、下列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扩是(C)

A、打篮球 B、骑单车 C、吹口琴 D、解应用题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D)

A、划线 B、复述 C、谐音联想法

D、列提纲

1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B)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2、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C)

A、直觉式道德情感 B、想像式道德情感 C、伦理式道德情感 D、表象式道德情感

13、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B)

A、程序教学

B、合作学习C、计算机辅助教学

D、掌握学习

14、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A)

A、集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BC两种型

15、下列哪种型不属于客观题(D)

A、选择题 B、是非题 C、填空题 D、论文题

二、填空题: 16、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的心理学家是 桑代克。

17、个体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 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8、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行为规范

学习三类。

19、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 强化。20、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中的干扰主要是有两种,即前摄抑制和 倒摄抑制。

21、熟悉了红砖是作为建筑材料用的,就看不同它的其它功能,这种影响问题解

决的心理现象叫 功能固着。

22、多媒体教学属于 模象 直观方式中的一种。

23、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存在着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儿童的品德关键年龄大致在 小学三年级(或9岁左右)。

24、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 内化 三个阶段。

25、有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他。这时他的学习内驱力主

要属于 附属 内驱力。

26、某学生在知觉事物时,喜欢看教师的“脸色”而修改自己意见,该生认知风

格很可能属于 场依存 型。

27、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

动作技能 目标三大领域。

28、学生身上表现出的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问题,这属于心理 问题行为。

29、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30、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教学评价,称之为 总结性 评价。

31、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四种教学反思方法,即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

论 和行动研究。

32、根据问题结构特点的分类,数学应用题中的问题一般属于 结构良好 问题。

33、技能即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一种活动方式。

34、流畅性、变通性 和独创性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基本特征。

35、智力超常是指智商超过 140 的儿童。

三、简答题:

36、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要做到:①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②彩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7、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8、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39、简述有效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复习。

40、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答: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③提高多种练习的机会;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4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①教师的领导风格;②班级规模;③班级的性质;④对教师的期望。

四、论述题 :

42、请举例说明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提供变式;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

自觉概括。

43、当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的老师往往以说理为主,收效甚微。请你从学生品德结构特点及关系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答:①指出“说理”即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教育;②运用品德结构的观点,指出品德教育应该重视品德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指出还应采用多种方法、手

段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小学)

一、选择题: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该书的编写者是(B)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2、守恒指物体不论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恒定不变。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具

有守恒观念的年龄阶段是(C)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某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按照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智商计

算公式,该生的智商为(C)

A、80 B、100 C、120 D、81

4、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B)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5、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A)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6、儿童在知道“白菜”、“萝卜”和“菠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新概念。这种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的学习属于(B)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类属学习

7、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列举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这种突出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含有直角”,同时变换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质特征“直角的方位”,就是运用了(B)

A、定势 B、变式 C、直观 D、迁移

8、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那种影响的结果。(D)

A、同化 B、痕迹消退 C、压抑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9、下列那种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A)

A、书写技能 B、阅读技能 C、写作技能 D、心算技能

10、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了英语音标的学习。根据迁移的性质,这种迁移属于(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1、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

安排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C)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2、学习英语单词属于(B)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13、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

就是(B)

A、放松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满灌疗法

14、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厉害关系。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A)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遍伦理水平

15、无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能达到某项学习任务的规定水平,只不过所花的时间有所差别而已。这种教学理念就是布卢姆所提出的(C)A、情境学习B、合作学习C、掌握学习D、发现学习

二、填空题:

16、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 评价/反思 过程。

17、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 沉

思型 认知方式。

1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勤奋

感。

19、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

认知结构。

20、儿童多动症是小学中最为常见的以 注意力 缺陷和活动过度为特征的行为障

碍综合症。

21、维纳提出归因的三维六因素模型。其中,三维度是指稳定性、内在性与 可

控性。

22、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种迁移理论称为 经验类

化说。

2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言

语直观。

24、技能指通过 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 和调节策略。

26、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颖奇特、有 价值 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7、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 内化 三个阶段。

28、罗森塔尔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 期望 对学生产生自动应验效应,这被称为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29、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 和放任型。30、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 认知策略 两个亚类。

31、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行为规范 三

个阶段。

32、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中等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3、班图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与 自我强化。

34、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 关注学生 三个阶段。

35、常模参照 评价是以学生所在团队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学生所在团

队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三、简答题:

36、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答::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答: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8、简述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

答: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9、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答:①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②情感目标; ③动作技能目标;

40、简述影响学生观察直观对象的主要感知规律。

答:①强度律; ②活动律; ③差异律; ④组合律。

41、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地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织块化编码;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实习。

四、论述题 :

4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答: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③在考试内容形式上增添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评估学生成绩时考虑创造性的高

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进行发散思维训练。②进行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进行自我设计训练 ④进行头脑风暴训练

43、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先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试问,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答:

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

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适当观念、学生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使新知识获得心

理意义。

6.教师心理学教育学试卷 篇六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2、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应性 D.永恒性

3、个体为了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论述并解决问题而激发的学习需要,按照奥苏贝尔的说法属于()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外部学习动机

4、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稳定、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自尊需要

5、学生之所以能运用课堂所学的定理和规则解决课后的具体问题,是因为学习中发生了()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生通过学习直角、锐角,很快掌握钝角的概念,这是()。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7、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

A.关于企鹅的定义 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 C.名人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他认识到“认知策略”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A.派生类属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9、“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下列哪项对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D.反馈

10、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 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

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 D.意识到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

11、小红在阅读课文时,对其中重要内容作划线标记,运用的是学习的()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2、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

A.独创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新颖性

1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是()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4、当学生表现出期待中的良好行为时,教师发给他们小红星、盖字的卡片或特制的塑料卡,让其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再兑换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或活动。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就是()

A.行为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自我控制法

15、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率达到90%,则说明动作技能达到了()目标

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16、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策略是()A.发现学习B.掌握学习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17、“过于安静,或由于紧张拘谨、惧怕老师,学生反应迟钝、呆板,回答问题被动;课堂纪律较松散,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18、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A.群体气氛 B.群体规范 C.群体凝聚力 D.人际关系

19、采用同一份量表,在相同的环境中,对同一班的学生进行测量,所测的结果与三个月前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此量表有较高的测验()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0、对一个插班的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就同一内容连续讲了10遍,学生还没有掌握好。若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此时教师最需要反思的是自身的()A.表达能力 B.知识水平C.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意识 D.组织能力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作用。

2、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 ________,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 ________。

3、________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4、常见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________、________、提问、________与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5、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________。包括群体凝聚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等等。

三、简答题

1、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意义。

2、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3、有些学校采用“学分银行”(即学生在期末分数没达到家长要求时,可达成一个归还协议,再向学校借贷所需分数)的分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试用动机的有关理论来分析之。

4、热衷于“奥数”培训的人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奥数”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它能力相应会有所提高。就象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样,其肌肉发达了,运动技能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历史上有种迁移理论与上述观点相似,请论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5、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四、论述题

1、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并联系实际谈谈要养成儿童良好的人格,家长和教师应该怎样做。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D。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时间最长,也是最核心的内容。

2、【育萃专家解析】A。

3、【育萃专家解析】A。

4、【育萃专家解析】B。安全需要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安全。

5、【育萃专家解析】(A.顺向迁移;)C.一般迁移。

6、【育萃专家解析】(A.顺向迁移;)C.水平迁移。

7、【育萃专家解析】D。程序性知识。

8、【育萃专家解析】D。相关类属学习。只是一种相互关联的类属关系。

9、【育萃专家解析】C。

10、【育萃专家解析】C。其中A和D是元认知监控策略,B是资源管理策略。

11、【育萃专家解析】B。

12、【育萃专家解析】B。

13、【育萃专家解析】C。

14、【育萃专家解析】C。

15、【育萃专家解析】D。习惯化。学生能下意识

一、有效率地各部分协调一致地操作。

16、【育萃专家解析】C。

17、【育萃专家解析】C。

18、【育萃专家解析】B。

19、【育萃专家解析】A。

20、【育萃专家解析】C。

二、填空题

1、【育萃专家解析】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2、【育萃专家解析】顿悟、完形。

3、【育萃专家解析】学习迁移。

4、【育萃专家解析】做笔记、生成性学习。

5、【育萃专家解析】群体动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

三、简答题

1、【育萃专家解析】根据维果斯基的研究,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

2、【育萃专家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会降低。同时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学习效果也影响学习动机。此外,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与很多因素有关。因此教师一方面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其它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3、【育萃专家解析】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这样做可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以激发学习动机。一般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但是,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会降低。同时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随着任务的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此外,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与很多因素有关。因此教师一方面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其它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4、【育萃专家解析】与上述观点相似的是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认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些官能可以象肌肉一样训练,而且得到训练的官能可以自动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迁移是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

在形式训练说看来,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各种官能,而且越难越深奥的项目,越具有训练价值,忽视教学内容,忽视知识的实用价值。今天的奥数训练实际上是形式训练说的翻版,虽对开发学生智能具有价值,但容易与现实生活实际技能相脱节。

5、【育萃专家解析】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四、论述题

1、【育萃专家解析】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不管什么社会,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

(1)家庭教养模式。鲍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等三种教养模式,研究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3)同辈群体。与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中学生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一方面,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同辈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

1、【育萃专家解析】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7.教师心理学教育学试卷 篇七

这样的事情近几年在学校中屡屡发生, 令人发指, 更令人触目惊心。那么, 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负担的加重, 不少教师尤其是有升学任务的毕业班的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在一些“示范性”或所谓的“重点”班内, 这种问题暴露得更为突出, 已影响到了教学工作和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的和谐的精神状态, 是指人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健康状态。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可从下面十二条标准来衡量: (1) 尚实际; (2) 有创建; (3) 建知交; (4) 重客观; (5) 崇新颖; (6) 择言而行; (7) 具坦诚; (8) 重公益; (9) 富幽默; (10) 爱生命; (11) 能包容; (12) 悦己信人。

一个教师除了具备以上十二条心理健康标准, 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标志:

(1) 有较高的智商, 在教育活动中有创造性;

(2) 在教育教学及生活中情绪乐观、稳定, 喜爱儿童和青少年;

(3) 意志坚强, 能抵抗教育焦虑;

(4) 言行一致, 坦荡诚信;

(5) 学生、社会、同事关系融洽;

(6)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即所学要为世人之师, 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7) 永葆朝气蓬勃的童心, 具备严爱并关心长者之心。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产生原因) 有哪些呢?

(1) 工作量。 (2) 升学率。 (3) 经济状况。 (4) 领导评价。 (5) 职称评定。 (6) 竞争上岗。 (7) 家长和社会的期待。 (8) 家务等, 都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 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改革, 实行聘任制, 竞争上岗等, 再加上新课改的推行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这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教师压力增大;二是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大, 不少教师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 长期的心理紧张使教师的心理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许多教师都具有以下不良表现:

(1) 躯体化。由于心理问题, 反映到身体上不舒服, 出现心血管、肠道、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

(2) 抑郁。表现为生活兴趣减退, 动力缺乏, 精力减退, 遗忘等现象。

(3) 偏执。许多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好走极端, 无端猜疑, 妄想自大。

(4) 人际敏感。许多教师人际关系敏感, 有两种现象, 一是自傲、自恋、自负;二是自卑、自闭、心神不宁、不自信等。

(5) 敌意。许多老师在思想感情行为等方面控制不住自己, 时常与人发生争论, 甚至争吵, 对人产生敌意。

(6) 强迫症状。一些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在教育教学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强迫自己去想去做等。

(7) 焦虑。表现为烦躁、焦虑不安、发抖等。

(8) 恐怖。有些教师在很一般、很正常的人事交往时都感到害怕、恐惧、紧张, 犹如生活在恐怖世界里。

(9) 精神病。某些教师情况比较严重, 神经失常, 无缘无故发火, 殴打学生、殴打家人, 出现严重暴力行为等。

目前, 许多教师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 己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而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

那么, 如何维护和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呢?

1.教师自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提高。

(1) 对事业。教师要做到忠于职守, 敬业奉献。鲁迅说过:“教育后一代人是一种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工作。”这就是要每位教师有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精神。

(2) 对学生。教师应做到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 教师的心灵美主要体现在爱生上。

(3) 对自己。教师要做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前苏联学者苏霍姆林斯基研究表明, 一个人在大学学习毕业, 也只能获得他一生所需知识的10%, 而所需知识的90%需要他离开学校后获得, 人才生长最终需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实现的。

(4) 对同事。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 团结协作, 变“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变“同行是冤家”为“同行是一家”;变“象棋思维”为“跳棋思维”, 即互为阶梯向前跳, 实现双赢。

2.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协作。

(1) 把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到工作日程上来。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到有关部门进行心理检查。

(2) 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好作风。

(3) 关心教师生活, 解决物质困难。

(4) 提供进修机会, 提高教师素质。

3.请心理专家处理。

教师自己要定期向心理学家进行咨询, 请心理专家进行诊断, 若有问题, 要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使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以饱满的精力、火热的激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4.社会支持, 系统帮助。

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相同压力情境下, 有伴侣、家庭和更多朋友的心理支持或物质支持的人, 心理发病率较少, 身心健康。

8.浅析任课教师的心理教育渗透 篇八

关键词: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新浪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63-01

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因子在学科的渗透显得特别的尤为适时与重要。那么,在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如何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建立民主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往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双向交往过程。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怎样的关系,营造什么样的气氛都将影响着课堂教学成效。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一再强调,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合作的民主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言”。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成为所有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立足点,同样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在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与学生的亲密友好关系下,以尊重、关心、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来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课堂氛围。以这样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中的相容来缩短彼此心理上的距离,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间最佳的“心理场”,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和谐中得到最大可能的促进与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强化成功的体验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教育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法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愿学、好学、乐学,也就成了新课程改革中改善教学效果的切入点,更是实现学科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若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方式便是激发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布鲁姆提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学习材料有内在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便能对学习对象高度注意,认真观察,积极探究思维,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不断钻研,并从中得到乐趣。反之,则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形成学习心理问题。为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适当调动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吸引学生认真学习,使之学起来觉得其乐无穷,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优化心理因素,明确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学习竞赛,实行合理奖惩,从而激活学生适度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最佳的动力。在学科教学中,我们更应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拥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有意识地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力的训练渗透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和学科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如让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训练胆量,为自卑、抑郁的学生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以助其树立信心。通过活动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胆识、自我规范习惯,又能提高活动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同时,在活动中,可以通过鼓励性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实际的不同要求。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使每个学生既有成功的希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破茧而出,从而进一步迸发出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三、化解学生心理困扰,优化学生学习情绪

学生在长期艰巨与繁重的学习过程中,会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产生不同的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等心理困扰。这些不良的情绪与困扰甚至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坚持以积极暗示、正面教育为主,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观察学生,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对课堂上个别学生的违纪现象,也尽量采用不动声色或用眼光、姿势加以暗示、制止,既严肃课堂纪律又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理。不动辄将学生赶出教室,不轻易向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告状,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当然,对于自制力不够强、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纪律也差的,除了正面引导外,也应进行适时而必要的批评和惩罚,只是对于批评方法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不使用有伤自尊的语言如“蠢猪”、“笨蛋”等去刺激学生,也避免采取赌气式或阴阳怪调的言辞去挖苦学生,而是讲道理、析利弊,调动自我改正、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并加强引导和督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发现进步就及时强化,发现问题症结就弄清原因,再改换方法教育。总归一句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情感情绪,减少消除不良师源性刺激,体谅和理解学生并进行合理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疲劳、学习厌倦、学习紧张、学习懒散、学习分心、学习烦燥等情绪,因势利导地进行合理疏通、调节、排除、化解,随机处理各种安全性事件,使学生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进行有效地学习。

课堂教学是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主场所,激发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因子,将使课堂教学更和谐更有序更健康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卫 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2] 曾志民.中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论.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 刘金明.学科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4.

9.教师心理学教育学试卷 篇九

(1)一般原理: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于导致紧张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来对抗这种紧张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的目的。此法的关键是当事者从想象情景向现实情景转移,如果能在引起恐惧的情景中保持放松状态,紧张就不会再出现,辅导即告成功。(4分)(2)步骤:第一步:与来访者商量,制定交往紧张层次表依次排列出若干等级。可以是五分制或百分制。(4分)

第二步:让来访者进入想象的导致交往紧张的情境并体验焦虑。然后停止想象,报告自己的感受度,采用松弛技术进行放松后,再想象前面的想象情境,重复前面的过程。等到完全松弛,再进行下一个等级的松弛。这样一个等级一个等级进行,直到引起交往紧张最强烈的情境、恐惧完全消除。(2,请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职责论述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题15分)内容要求及评分标准:

基本职责(1)为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提供指导,在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爱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需要给予学生升学和职业选择的指导;

(2)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意志和个性、人际交往和相互理解等方面的偏差;

(3)有义务帮助和提高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儿童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水平;(4)向家长提供不同年龄学生的家庭教育、学习辅导等心理咨询。

3,班级辅导活动课设计:以你所任教的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设计一堂以“帮助学生学会与异性同学和谐交往”为中心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P255

4, 请结合自己与学生交往的实例(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论述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我想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能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应该具备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表达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等。作为一般心理教师又必须具备自己独有的专业化素养,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是简单的心理学知识或者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它更多的是一种感悟式教学,重在学生的内心感受,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师生的积极引导,在课堂上创造课堂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情绪体验,形成较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作为一名中学心理教师,面对的是一些思想随时改变的中学生,由于他们会受到不同环境、不同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们的心理随时可能存在障碍,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与简单心理治疗这一较高专业能力,才能对全体学生展开比较专业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简单心理治疗。才能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三、能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组织的策划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主要目的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让学生明白懂得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活动让学生领悟心理健康的内涵,懂得如何维护、促进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心态。这些要求心理教师有较强的活动策划、组织能力。这就要求当今心理健康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化素养。

四、较强的科研能力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模式、方法等都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和看法,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和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许多地方都还需进一步深入地、系统地研究和探讨。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内容。所以,不同的地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已应该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城市、不同学校、不同的学生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因人而异,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逐步形成适合本地教学的思维模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教学过程,心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虽然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学生缺乏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对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正和提高,更需要我们全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的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要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

有资料显示,教师属于高压力群体,他们要面对来自自己家庭的各种问题,还有学校领导、家长的高期望,教育、教学任务,还有学生的消极影响等等,有时会产生倦怠情绪和急躁、处理问题的偏激等问题。没有心理健康的老师,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所以作为一名心理教师,首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

(二)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专业的理论知识,会指导我们今后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我们知道如何在教育中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如何抓好小学阶段重要的启蒙教育;学习国际最新的教育理念,学会去运用它;去甄别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知道如何去与小学生更好的沟通,因材施教;学会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教师,要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三)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提倡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所以作为一名心理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绝不能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让学生真正信任自己,首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的说法源自一个小故事:年轻的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店,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这位妈妈兴奋得不忍离开,虽然没买什么东西,但她还是带孩子不停地走着看着。孩子终于不干了,叫着嚷着要回家。妈妈说:“你自己闹着要来,这么会儿你怎么又要走了?”说着说着发现孩子鞋带开了,就蹲下去给孩子系鞋带。当她将要站起来时,她忽然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不到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能看到穿着各色裤子和裙子的腿。

所以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想要理解孩子就要和孩子站在同等高度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四)学会倾听、懂得理解。

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学生的东西记在自己的脑海里,捕捉传输给我们的信息!同时要懂得理解,心理病人会有很多种,需要你能理解每一个人!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开动脑筋在寻常事件中寻找情感线索,实现教育的情感化。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理解他,重视它,从而他们才能信任你。

(五)要有耐心。

即使心理辅导老师能很快知道病人的病因,但不要急着告诉他,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倾诉!

5, 考试焦虑有何特点?如何辅导学生消除考试焦虑?(本题10分)特点:(7分)

(1)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

(2)有一定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加促等

(3)当事者一般都会有考试失败的经历。

(4)当事者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

辅导方法:(8分)

(1)认知辅导

(2)松驰训练(或放松训练)(3)自我暗示

(4)劳逸结合6, 学校心理辅导道德规范包括哪些要求?为什么说这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1)精深的专业知识;

(2)诚实守信的作风;

(3)热情友善的态度;

(4)严守秘密;

(5)不谋私利。

1、热爱中学生心理咨询事业,全心全意为求询学生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中学生理咨询工作中的集中表现。

这一规范具体表现为无私奉献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工作的严谨负责和不谋取个人私利上。

2、热爱、尊重学生,对求询学生平等相待。咨询关系作为一种帮助型关系,是助人者和受助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的基础上。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热爱,才能保证咨询关系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保护求询学生的利益,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和意愿。咨询应遵循自愿的原则,咨询者不能违背求询者个人意愿作出强行的安排和处理,而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从关心、理解、通情入手,尽可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自愿的 原则上展开咨询,不得收受学生钱物。

4、严肃的科学态度,按咨询规律办事。中学心理咨询人员应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探索中学生心理咨询的规律,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5、发扬协作精神,努力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

10.教师心理学教育学试卷 篇十

一、单选题 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 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A.130 B.140 C.150 D.160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是()

A.布鲁纳 B.奥苏伯尔 C.加涅 D.桑代克

4、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5、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谁提出来的?()A.阿特金森 B.班杜拉 C.马斯洛 D.斯金纳

6、概念学习与例证学习间的影响,属于何种迁移()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7、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A.过度学习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过程,称为()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0、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主要靠视觉控制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1、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12、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13、“凡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遍伦理水平

14、按柯尔伯格的观点,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大都处于()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通伦理水平

15、当学生表现出期待中的良好行为时,教师发给他们小红星、盖字的卡片或特制的塑料卡,让其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再兑换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或活动。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就是()

A.行为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自我控制法

16、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率达到90%,则说明动作技能达到了()目标

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17、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策略是()A.发现学习B.掌握学习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18、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根据班级特点,建立一些常规,以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自我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19、一个测验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百分比是()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0、在师生关系中,“亲其师而信其道”反映了教师哪项特征对学生的影响?()A.知识 B.认知 C.人格 D.技能

二、填空题

1、根据动机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心状态的三种因素中,属于可控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

2、遗忘的动机说是________提出来的。

3、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叫_______策略。

4、对于不敢提出合理要求,不敢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也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的学生,比较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

5、与教师自编测验相比,高考则是一种______测验。

三、简答题

1、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意义。

2、简述经验类化说及教育意义。

3、小蒙是某校初三学生。他上课总是全神贯注,作业也总是认真完成。但是,他的成绩并不很理想。在考试前,他经常会告诉同学,自己学习了多长时间,他对学习内容掌握有多么好。可是考试结果总是与他的努力成反比。他的工程师母亲发现他不存在智力方面障碍,动机也不存在问题。请你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加以分析。

4、论述: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生物课上,老师做实验需要搬动讲台,但全班互相推诿。有人硬着头皮上去搬了,却遭来冷嘲热讽。很多学生其实也想上去,但又怕。怕什么,连自己也说不清。班主任很纳闷:这种现象如果在小学,他们会争先恐后地抢着干。为什么到中学大家却都游移观望。这是为什么?如何改变?

四、论述题

1、态度的结构包含哪些?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B。

2、【育萃专家解析】140。(有的教材也认为超过130就是超常。)

3、【育萃专家解析】A。

4、【育萃专家解析】D。

5、【育萃专家解析】B。

6、【育萃专家解析】A。加涅认为,概念或原理的简单运用属于水平迁移,一般不涉及解决新问题。

7、【育萃专家解析】A。

8、【育萃专家解析】B。

9、【育萃专家解析】A。

10、【育萃专家解析】B。模仿。模仿阶段主要靠视觉控制,整合阶段逐渐过渡到动觉,熟练阶段基本上视觉控制。

11、【育萃专家解析】D。

12、【育萃专家解析】D。

13、【育萃专家解析】B。习俗。习俗水平包括寻求大众认可和遵守法规阶段。

14、【育萃专家解析】A。习俗。绝大多数青少年和成年人处在习俗水平。

15、【育萃专家解析】C。

16、【育萃专家解析】D。习惯化。学生能下意识

一、有效率地各部分协调一致地操作。

17、【育萃专家解析】C。

18、【育萃专家解析】A。

19、【育萃专家解析】D。

20、【育萃专家解析】C。

二、填空题

1、【育萃专家解析】努力程度解析:能力与身心状态都是不可控的内在因素。

2、【育萃专家解析】弗洛伊德。

3、【育萃专家解析】精细加工。

4、【育萃专家解析】肯定性训练。

5、【育萃专家解析】标准化成就测验。

三、简答题

1、【育萃专家解析】根据维果斯基的研究,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

2、【育萃专家解析】贾德的经验类化说强化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

经验类化说强调概括化的原理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是对相同要至少说的补充。但是,概括化经验仅是影响迁移的条件之一,不是迁移的全部。

3、【育萃专家解析】可能是学习策略的不当使用。学习策略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小蒙可能学习策略水平较低,应对他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训练时应遵循主动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可采用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训练模式以及合作学习模式来进行。

4、【育萃专家解析】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各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育萃专家解析】

(1)指出学生品德发展由他律到自律。小学生还处在他律阶段,初中生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2)初中品德发展具有动荡的特点,不成熟、不稳定。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3)品德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少数学校只重视对道德认识的教育,没注意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应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四、论述题

上一篇:儿童节亲子活动主持人串词下一篇:第三课、动物的速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