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精选12篇)
1.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篇一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之路
福建省沙县新农人养蜂专业合作社 戴巧玲 2011/10/15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余年的迅猛发展,现已进入世界经济强国前列,国力也与日俱增,在国际舞台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也充满希望。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体现,而实际发展中,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已越来越制约我们的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的农业现状依旧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农业一线劳动者年龄老化,绝大多数青年一代不愿务农,素质较低,机械化程度低,对农业投入非常少,农业产业收益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型的农民在现代经济浪潮中,由于缺乏技术、不懂经济规律、不会市场营销、缺少良好合作,因此,传统农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改变成了必然选择。于是,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它是社会经济与广大农民求存的共同产物。
下面,我们根据专业合作社在世界各地的实际运营效果谈一下合作社的优势——
(一)对农民的好处
1、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可以联合购买使用大型的生产资料如农业机械、加工设备等,降低独立购买这些生产资料时必须支付的消耗成本;可以统一批量采购农用生产资料,获得较 1 低的市场价格;可以联合引进、使用先进技术,降低单个农户提高技术水平的成本。
2、降低交易成本。农民买卖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界定和保障农产品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交易合同的费用、监督违约行为并对之进行制裁的费用以及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如果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来销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就可以使多个成员到市场进行的多次交易变为一次。由于交易费用与交易次数成正向关系,成员的数量越多,交易的市场越复杂,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节约交易费用的成效就越明显。
3、分散的小农户因其规模小、素质低、实力弱,进入市场时,很难获得与交易对手平等的谈判地位,极易成为中间商的盘剥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交易,就可有效地抵御各方面对农民利益的侵蚀,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
4、通过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运行过程,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交往,以及民主决策等方面得到直接锻炼,从而提高市场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提高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5、合作社的运作有助于技术的创新和新知识的传播,并使农民有机会接受专家的指导。农民可以在科技应用得到推广、科技意识得到提高。
6、有组织才有力量,通过组织表达的意愿也较容易重视,农民 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把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及时反映给政府。同时,也可以及时得到政府发布的农业产销、科技和政策等信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对政府的好处
1、协助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自身行业的发展比较熟悉,从而可以在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提出有效建议,并协助落实。
2、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现代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是对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
3、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平台。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才能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产业为依托,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而组建起来的经济组织,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以合作社为主体组织农民培训,通过示范与指导等方式,结合本产业特点,向农民传播新技术、新信息,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专业性,农民容易接受,而且覆盖面广,培训效果显著。真正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现代发展理念的新型农业经营者。
4、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成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体。农产品 质量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合作社是将相同产业的农民组织起来的利益连接整体,通过对入社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体系,普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科学采收,从而实现农业的标准化生产。
5、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渠道。实施品牌战略是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商品占有率最有效的途径。一家一户由于生产规模小,注册商标运行成本大、品牌档次不高,难以做大做强。通过合作社对社员生产的相同农产品统一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才能上规模上档次。
6、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者和传播者。现代农业说到底就是科技农业,农业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不同季节的技术需求,与科研院所直接对接,通过科技下乡、“专家大院”,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合作社通过承担科技项目,利用成员土地进行示范,不仅解决了试验场地问题,而且能让成员直接参与,亲身体验试验的全过程,农民易于接受,发挥农业科技示范点的建设与引导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做给农民看,由点到面,进行推广,真正将农业科学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
7、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的 发展和农业产业链条的扩展,必然导致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即是实现生产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从而推动农业的产业化。
三、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西方的农业合作社发展比我们早得多,现在,农业合作社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受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创办目的不纯
国家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人为了套取国家贷款、税收优惠等相关利益,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二)制度不完善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不验资、不收费、不年检、不处罚。这些规定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创办专业合作社,不过另一方面,从工商机关的市场主体登记和监管角度看,“四不”规定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比如:不验资的规定,直接造成合作社成员出资的真实性无法确认和核实,为解决日后经营中发生的债务纠纷埋下隐患;不年检的 规定,造成了工商机关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正常运行、经营状况如何无从知晓,同时也就无法及时进行规范和监管等。
(三)政府配套措施不到位
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着地方政府配套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比如:争取资金扶持难、融资难、贷款难、免税难等优惠政策难于落实,这些极大的困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这也导致了目前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层面较低,仅限于农产品种植和粗加工、畜牧养殖和初级畜产品的销售等,不能搞产品深加工、精包装、创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农民增收难;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后续发展缺少政策扶持等。
(四)经营管理比较乱
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都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在日常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内部制度执行欠缺,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大。合作社还没有按照要求制订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合作社统一组织采购、供应农业投入品的配送比例很小;合作社还没有根据生产经营和社员的需要,统一开展社员产品加工、运输、储藏等服务。没有生产经营的统一,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经营性的专业合作,更不是互助性的经济组织。同时合作社还缺乏对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方名牌这方面的认识。使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得不到提升,开拓市场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力很难增强。
(五)科技支撑乏力 目前多数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专业合作社大多数都是初级产品,没有经过精深加工,附加值较低,影响了经济效益;二是科技投入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种植、栽培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
五、对如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一)制定激励发展措施
建议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那些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服务设施全、带动农户多、社会效果好、产权关系明、分配机制好的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给予财政奖励,从而激发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
(二)强化规范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的规范化指导工作,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任职。二是要规范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是专业合作社凝聚力和竞争力之所在,也是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专业合作社要按照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三是探索专业合作社新形式。鼓励农民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或鼓励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发展规模。
(三)重视科技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对接科研院所、高校,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合作社,要注重拉长精深加工、品牌创建、销售等产业链条,从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向深加工农产品发展,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使专业合作社更加具有生命力。
(四)健全部门机制
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行政,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根据各自特点和技术装备优势,加强技术、资金、物资等项的扶持力度,共同搭建全社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组织制度规范化、服务领域扩大化、自身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
(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1、提高市场份额。在欧美国家,合作社的市场份额高,欧盟市场在90年代期间,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农产品市场60%的份额。
2、提高普及率。在荷兰,多数农民至少是3至4个合作社的社员,在丹麦,所有农民都是合作社社员。
3、扩大类型范围。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时,就联合建立住宅合作社,大专院校学生为了改善伙食节省开支,就成立合作社办食堂。在欧美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生产到消费,都有合作社提供周到服务。
4、构建完备的体系。
5、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6、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六、工商部门的措施
(一)把握好准入门槛
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准入,简化登记手续,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合作社社员,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经营项目,只要国家没有明文禁止,均允许合作社经营,取消一切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审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照开通绿色通道。
(二)强化指导
工商部门给农业合作社发照后做好回访工作,帮助其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并对合作社的经营方向、经营行为及经营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指导,增强商标兴农、商标富农的意识,开展创品牌指导,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品牌经营的积极性。制定回访计划,加大回访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促其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三)开展帮扶工作
工商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切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干部和农牧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水平,通过农村经纪人培训等有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入社成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大力推广“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等发展模式,促进合作,建立互助发展渠道;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地区名牌;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资源优势,为专业合作社牵线搭桥,联系商家、厂家,扩大产品销路,引进实用技术,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加强同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共同解决困 9 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切实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加强监管力度
对 “空壳社”等不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严格查处。对骗取套用国家扶持资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严厉打击,依法查处,并会同相关部门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结语:以上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是我个人或者说基层农民的一些看法和希望吧,实施起来会有很多困难。不过也只有政府、合作社创办者及社会各界切实的尽到己责,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把中国的农业通过合作社这种新形式发展壮大,创立真正的现代农业!
2.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篇二
1 西吉县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目前, 西吉县农业合作社发展初具规模。全县培育发展农业合作社360家, 其中, 冷凉蔬菜种植合作社85家, 养殖业98家。养殖业、种植业拥有固定资产5 598万元, 社员人数2.5万人, 带动非成员农民户5.6万户, 并培育了首家农民专业蔬菜联社“宁夏西吉县冷凉蔬菜种植合作联社”。产品营销等40余家, 发展百万头 (只) 牛羊扩量提质工程, 培育扶持发展养殖专业乡、示范村、养殖园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落实百公里冷凉蔬菜优化升级工程、百万亩小杂粮增效升值工程, 培育主要经济载体[1,2,3,4]。
1.1 利用百万头 (只) 牛羊扩量提质工程发展养殖合作社
西吉县地广、粮少, 适宜发展草畜产业, 天时地利, 2014年县委政府及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大力实施百万头 (只) 牛羊扩量提质工程, 一个又一个的规模化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养殖规模大幅扩张, 县区畜牧部门创新发展机制, 发展养殖小区规模场合作社, 培育龙头企业, 同时加强畜种改良与防疫工作, 实现了畜牧增效、农民增收。截至2014年底, 全县共建设合作社近100家。但该年羊肉价格突然出现大幅波动, 许多养殖场的资金链断裂, 有的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但县委、政府发展养殖产业的政策并未改变。继续对养殖大户、种畜繁殖户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 财政补贴政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咬定青山不放松”, 西吉县委、政府全力打造全区养殖大县的信心和决心, 让养殖户再一次坚定了致富奔小康的梦想。2015年将采取“专业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向农户免费投放基础母羊, 补贴母牛带动广大农户发展养羊业养牛业, 继续把规模做大, 要真正扩大区域产业规模, 在全区乃至全国市场形成具有优势的竞争力[5,6]。
1.2 利用百公里冷凉蔬菜工程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 种植冷凉蔬菜的优势明显, 种植全程使用农家肥, 灌溉用深井水, 没有工业污染, 所产蔬菜色泽好、口感脆甜、营养丰富, 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 与此同时, 西吉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着力点, 推动冷凉蔬菜产业建设, 鼓励农民大搞土地流转, 创建合作社, 目前初步建成了百公里特色蔬菜产业带。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 根据市场需求, 科学规划蔬菜布局, 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示范园和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形成优势突出、搭配合理的多元化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实现产业升级, 菜农增收“双赢”。
2 农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新常态下西吉合作社锐意创新, 形成开创农民经营管理合作社新局面。2015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实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 积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培育更多地方农产品品牌。同时,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业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300家,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改造现有批发市场, 完善销售网络, 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加上政策的支持, 产业形势喜人。应抓机遇、促发展, 开创西吉县合作社新局面。
2.1 加强指导、强化队伍是合作社发展的前提
服务是合作社发展的中心环节, 通过高效服务带动农资经营、农机作业、作物种植等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发展。始终坚持“因社制宜、一社一策”的原则, 对缺乏经营基础、产业特色突出、群众合作愿望强烈的区域, 加快培育与发展进度。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综合素质,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 重点提升其组织管理、产品营销、风险控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合作社的发展应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相对较低的情况, 重点开展计算机、信息机等信息基本装备知识和有关信息平台应用知识培训, 将信息化知识培训纳入新型农民培训方案。同时, 分期分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信息员进行培训。
2.2 让利于民、政策扶持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
“农民要更富, 必须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合作社在为社员服务过程中, 应积极让利于民, 让农民切实得到实惠, 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不断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户担保贷款规模, 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贷支持力度。在建设用地支持方面, 对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用地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2.3 规范管理、建章立制是合作社发展的保障
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 应按章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完善合作社的登记工作, 并依法进行变更和注销登记。指导合作社提高服务水平, 拓展服务内容, 做好相关政策申请和对接。
3 结语
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特征构成了农业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一些农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含义, 但融入了合作社体系的农民们会从种植、养殖、产品销售等环节感受到农业现代化的到来。从消费需求看, 创建的互联网平台要重点突出西吉县合作社的农产品具有营养、保健、绿色及口感佳的特点, 实现无污染、无重金属、无残留农药。面对新常态, 构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 要加快实施高效生态发展战略, 并围绕建设绿色农业强县、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着力推进生态立农、改革活农、科技兴农、质量强农、依法治农。以推广新型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 建立完善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佟国光, 李添, 田林山.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 :110-114.
[2]赵婉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及发展对策[J].经济纵横, 2007 (6) :24-27.
[3]李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影响评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3) :155-157.
[4]王丹丹, 方天堃.浅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J].农业经济, 2006 (3) :51-52.
[5]刘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农村财务会计, 2006 (3) :19-20.
3.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篇三
(一)发展速度较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近两年的时间,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起步良好,并逐渐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产业特色突出。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我市农业产业优势比较突出的红枣、蔬菜、畜牧养殖、花生、优质粮油、水产、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上。其中,种植业类(蔬菜、小杂果)68家,红枣12家,养殖业类58家、农机服务业类15家、其他类8家。
(三)服务内容广泛。合作社的经营服务内容涵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主要为社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副产品的贮运销售、技术信息指导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初步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
(四)能人带头办社成为主流。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能人带头办社已经成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中坚力量。从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的情况看,各类农村生产经营大户领办的占61%,村干部领办的占23%,农业龙头企业领办的占14%,技术服务等部门领办的占2%。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中有经营头脑、市场经济意识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带头人,这些人本身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渴望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已逐渐成为发展农村主导产业的领军人物。
(五)实施政策推动,形成发展合力。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出台了扶持政策,强化政策落实,促进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对生产基地规模较大、标准化程度较高、运作依法规范、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扶持,以此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息开发、人员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对成功取得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将给予奖励扶持。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注册登记、税收、金融信贷、用地、用电、农产品运输、农业标准化、农产品销售,技术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各自职责,竭尽全力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市财政、农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奖励实施办法,把合作社开展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等作为扶持奖励的重点,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
(六)开展典型带动,加快发展速度。始终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发展思路,按照我市的实际情况和规划要求,选择不同产业的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试点。绿源蔬菜、绿野养猪、福贵莲藕、临港农机、农乐西瓜、龙盛农副产品、好想你红枣、超强奶牛等一批合作社被确定为河南省、郑州市示范性合作社。树立了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其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对成立较早,运作规范,成效显著的专业合作社,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使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并接受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4.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篇四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年正式起步,经过6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已步入规范发展阶段。2006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560家,入社社员3.2万多户,带动农户23.5万多户,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返还社员盈余2.6亿元。近二年来,我们严格遵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要求,围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全面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带动能力,拓宽服务功能,使我市合作社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合作社运行质量。
(一)领导重视,出台政策。规范化建设是保持合作社稳定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推进合作社发展工作中,各级各部门一直坚持“边发展边规范”方针,积极引导,出台文件,着力于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2005年市政府提出以实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强化领导,市政府成立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连续两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通知》,要求每年完成100家合作社规范化改造任务,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县(市、区)政府目标考核内容。
(二)把好关口,保证质量。针对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制度执行不严格、产销联结不紧密、会计核算不健全、带动农户不广泛、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我局及时出台《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重点对合作社登记注册、股权设置、决策方式、生产行为、法人活动、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进行完善和规范,严格把好合作社的“准入关、产权关、民主关、服务关、经营关、管理关、利益关”等七个关口。同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实施动态管理,确保规范化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全市有242家合作社被农业部门认定为规范化合作社。
(三)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合作社财务管理是当前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2006年我们把实施和规范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作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在省内率先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辅导员制度,确定了60多名合作社财务辅导员,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的结对辅导帮扶。通过这一制度实施,全市有495家合作社按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合作社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二、深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合作社发展内涵。
(一)建立合作社联合会,搭建合作社服务新平台。合作社联合会是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合作社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暴露出单个合作社产业规模偏小,服务领域比较狭窄,经济协作难以开展,维护权益势单力薄等问题,迫切需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进行再合作、再联合、再提升,进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我们及时把握这一趋势,积极引导合作社建立联合会,2006年11月温岭市组建了全省首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都已成立了联合会,会员数达435家。联合会成立后围绕行业自律,教育培训,业务交流,互助协作,资源共享和信息咨询等开展工作,努力把联合会办成合作社生产发展服务者、经济利益维护者、对外合作沟通者、合作精神倡导者和现代农业建设推动者。
(二)实施强社富民工程,着力培育骨干合作社。在抓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开展了以提高带动力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提升竞争力为重点的骨干合作社培育。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订扶持政策和合作社发展规划,促进了骨干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经过几年的培育,我市已形成40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产业优势明显、带动力强、效益好、与社员联系紧密的重点合作社。为表彰先进,5家骨干合作社理事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台州市第五届拔尖人才”称号。为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2006年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强社富民工程的意见,要求到2010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合作社达到30家以上,其中10家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形成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骨干合作社,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核心力量。
5.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篇五
一、边发展、边规范,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自主办社。防止盲目追求政社合一,忽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等行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越俎代庖,不统包统管,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宣传、培育、引导的方法,循序渐进地促进发展。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按照有完善的组织机制、有合作手段、有一定规模、有明显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要求,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完善审查验收制度,严格按照标准把关,把组织化程度高,制度建全,专业特色新,规模效益好,截至2013年4月,审批加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66户,使其成为农民自愿联合,经工商依法核准登记的“民办、民有、民营、民受益”的独立市场法人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做大做强合作经济。
二、创新方式,完善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信用户、示范户,根据其资金实力、业务规模、信用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积极协调农业、工商、金融等部门,切实解决社员担保难的问题,满足农贷资金需求。积极帮助他们发展项目,争取政策支持,做好立项等工作,使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
三、培养典型、示范带动。在发展加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把规模较大、覆盖农户率较高、运行较为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列为重点指导,作为示范社建设,使广大农民切身体会到入社的好处,增强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激发广大农民尤其是能人、大户创办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主动帮助示范社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开展活动,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重点支持,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众星花卉合作社,水泉村位于我镇西部2公里处,为移民迁建村,全村共有172户、645口人。人口少、土地少、资源匮乏一直以来是制约
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2006年,该村两委立足本村实际,经多方考察论证,确定了利用村南土地资源发展大棚花卉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思路,村书记赵俊斌率先在自家蔬菜大棚种植花卉,并于当年获得亩均3万元的效益。自此全村先后有46户村民参与花卉种植、经营,品种以非洲菊为主,产品远销唐山、天津、北京、秦皇岛等大中城市。
6.台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现况 篇六
作 者: 发布时间: 2006-1-6 15:56:10
2005年12月13日,台湾农民联盟农业交流小组召集人陈秀贤先生应邀到我所,就“台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现况”做学术演讲。
演讲提纲
台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现况 台湾农民联盟
陈远峰
2005.12
一、历史简述
1、日本殖民时期
1902 澎湖首创“妈宫产业组合”。
1905 成立“宜兰兴产组合”,为台湾最初的类似信用合作礼。
1913 2月,殖民政府颁布《台湾产业组合规则》,以“共存共荣”为口号,“一市街庄,一产业组合”为目标,在各地强力主导设立信用、贩卖、购买、利用等专类合作组织。
在税法上,产业组织免征所得税、营业税及营业收益税。殖民当局并提供资金供农民低利融通,在农、工、商等各类放款额度及件数均以农贷为最,如:1927分别占41.78%及50.27%。
l915 有识之士开设“农村讲座”推动“研习活动”等在各地陆续筹设农民组合,如“二林蔗农组合”、“风山农民组合”、“大甲农民组合”、“曾文农民组合”,并成立“台湾农民组合”广设支部,唤起农民抗日运动。
l92l “台中州青果同业组合”实施共同供货(共同运销)制度。l925 12月,成立台湾青果同业组合联合会。
1940 各地产业组合计有501单位,社员数为609,817人。农业社员有386,191人,占产业组合社员总数的63.33%亦为当时台湾农家人口总数2,984.,258人的1 2.9%,农家总户数的89.8%。1942 7月,为执行经济统制政策,急需设立产业组合的上级统筹协调联系机关,以扮演战时所需资金筹集与物资供应之角色,允许设立联合会,并补助经费供发行合作刊物、举办合作讲习、召开各种会议。
1943 12月,台湾总督府公布《台湾农业会令》,将所有农业团体强制合并为三级制系统农业会,至此,发展近3 1年的产业组合划上休止符。
2、光复迄今
1946 2月,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公布“台湾省合作组织调整办法”,规定一切产业组合依“合作社法”(1934年3月在南京公布,1935年9月实施)及相关法令,改组为合作社。4月底,在民政处之下设立之“台湾省合作事业管理委员会”,裁并入社会处。
12月,合作组织改组工作全部完成。共计合作社有47l单位,个人社员达703,198人,己缴股金47,858,114元旧台币。
1947 1月,订颁“台湾省设置合作农场实施规则”,积极辅导合作农场,参与向日本人接收的公私耕地17万6干多公顷的有效利用。
1948 1月,公布“台湾省合作事业管理处组织规程”,并在台湾省政府社会处成立“合作事业管理处”(简称合管处)为全台合作社之主管机关。
6月,成立“台湾省合作社联合社”。
1949 台湾省主席陈诚接受农复会建议,起草《台湾省农会与合作社合并办法》,并经省委员会议通过颁布实施,规定凡原农业会改组之农业合作社,一律并入农会,于是年12月底完成,计农业社逾300社并入农会;渔业社逾60社并入渔会。
1950 行政院修改所得税法及营业税法,免税范围仅限于消费合作社。
1952 8月,行政院颁布施行“改进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着手进行农会会员资格检查,以净化农会,完成农会改组工作。该暂行办法第七条二项规定“已成立农会之乡镇,不得再成立乡镇合作社”。从此农业合作社之组设,依法组设特产产销合作社,如香蕉、文旦、茶叶„„等,其余则陷入停顿状态。
1973 9月,公布《农业发展条例》,核心内容是加速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所得、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此条例被称为农民基本法。
1974 立法院修订《农会法》,(废止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废除股金制、终止对会员盈余分配,农会自此丧失其为合作组织的法理依据)经行政院颁布实施。解除农业合作社筹组禁令。1987 7月,解除戒严令。农业合作社的组设,呈现蓬勃发展现象。
8月,成立“台湾省合作事业发展基金会”。
1992 l O月,行政院农业委员会颁布《农业产销组织整合实施要点》,并订《合核心农民组织及辅导计划》,积极推动蔬菜、果树、花卉等七类产销班,1994年底共成立3,619班,人数计72,359人。至1998年止,共有6,214班,人数共计119,797人,内有蔬菜产销班973班、37,598人,果树产销班2,214班、1 7,040人,花卉产销班539班、6,725人。
1993 海峡两岸合作组织开始交流、互访,并在1994年由逢甲大学举办“海峡两岸合作经济学术研讨会”。
1997 全年新成立各类合作社97社,解散74社。农业合作社新成立3l社场,解散10社场。另据1991年以来各年年报显示,台湾农业合作社场损益除1996年外,悉数为负数。
1999 7月,成立“台湾合作运动协会”,系结合合作学界、运动界、事业团体、合作行政人员等共同组织之团体。
200l 7月,全台合计有328个农业合作社、207个合作农场,参与农民逾20万人。
11月底,行政院院会决议通过《农业合作社法草案》。另有民间版《农业合作社法草案》同时呈立法院,并案讨论;但迄今仍未付院会。
12月底,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发布《农业产销组织辅导办法》类别由原七类增加为二十类。并说明本办法系“为辅导农业产销组织建立企业化、资讯化及制度化的共同经营方式,以改善农业经营管理,并提高农业竞争力。”
3、历史经验
a、合作事业发展几全为行政当局藉行政力量,以由上而下的方式,积极主导扶植设立而成。b、信用组合——小生产者以人格的相互信用连带保证为基础,共同筹资设立,以对抗不合理的高利贷诈取。
c、贩卖组合——即运销合作社。将社员所生产的产品,透过共同贩卖,以增加收入为目的。192l、1936分别开始办理香蕉、蔬菜共同运销。
d、购买组合——即供给合作社。批购产业及生计上的必需品供应社员,以减少生产成本及生产支出。e、利用组合——原称生产组合。以社员产品的加工及社员产业或生计上需用设施的共同利用为目的。f、日据末期的农业会奠定现今多目标、多功能的基层农会的组织结构与事业经营基础。但却因早期以信用事业为主力的普及方式而影响日后农会偏重信用部的经营取向。
二、现况 l、辅导与支持
a、宪法第13章“基本国策”第145条“合作事业应受国家之奖励与扶助”。
b、催生《农业合作社法》;更改主管机关。
c、冻省缩编与地方政府裁撤合作单位。
d、财政补助偏低。
2、有合作事业而无合作运动
a、合作组织系“以运动为手段,以事业经营为目的”。
b、合作运动理念与本质系“以人的幸福为目的,以人的结合为手段”。
c、缺乏合作运动灵魂——“思想”、“哲学”与“信条”。
d、合作意识扎根工作从头做起。
3、农民产销班
a、组织管理——提升内聚力,促进活性化,增强竞争力。
b、田间作业合理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作业效率最佳化,追求最高质量的田问收成。
c、共同采购——提高采购优势,落实品质检测,降低资材成本。d、共选共计——树立分级标准,落实选别计价,强化品牌价值。
e、共同配送——形成经济规模运输量,有效规划管理产销程序,寻求最经济的成本、安全、及时、准确输送。
f、雇客管理——依特性、需求建档,拟定最佳互动方式,进行关系管理。
4、实例简介
a、西螺汉光果菜生产合作社:
供应军队副食、学生营养午餐及大型物流等量贩系统。
b、台南县渔权会渔业生产合作社:
体制外抗争团体转型,接受政府辅导的案例。
c、六甲乡农会花卉产销班:
火鹤花(红掌)外销之典范,独占日本市场约20%。d、斗南镇农会代耕制的产销班:
回流劳动力创造外销绩效的新农业,横跨行政区的集作模式。e、东势镇农会梨产销班:
出于蓝更胜于蓝的高接梨的故乡,集休闲、文化、生产等的现代农业。
三、问题
1、多为个人社、私社,规模与资金严重受限。
2、政治派系与行政资源的共生关系。
3、法令不合时宜、政府支持力量不足。
4、缺乏合作精神,背离合作原则。
四、建言
l、设置中央专责机关,制订《农业合作社法》。
2、落实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合作运动。
3、设置“农业合作运动”发展组织,推展合作教育。
4、政策配套、落实制度;放活组织、畅通市场。
7.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篇七
要从实际出发,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强化扶持服务, 引导和促进合作社规范运行、创新发展, 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农民合作社要顺应农业发展的新变化, 体现时代的新要求, 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重要作用。
规范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 创新是合作社发展的动力。要坚持规范和创新两手抓、两促进, 在持之以恒抓好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合作社组织形式创新、产业业态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和支持方式创新, 依靠创新驱动做大做强合作社。
8.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篇八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又可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性质为:在农村一些地区相继成立建设的一批以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合作经营为主要模式的农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在锦州市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为此我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建设提几点建议。
一、目前锦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1、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锦州市农村合作社把农民联合起来,从个体进入市场转化为集体进入市场,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黑山协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他们就是在种植之前统一考察选种,统一提供种植前技术服务,并且批量找好产后市场,进行统一销售。这样不仅在种植中提高了种植产量,更大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路径,降低成本,增大利润。
2、延伸了农业产业链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开始从原先的生产销售逐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如北镇市绿野果蔬专业合作社占地2600亩,员工65人,合作社根据本地资源已开发了6个小区:山野菜种植区,绿色养殖区、生产加工区,苗木培育区、观光旅游区,科技示范区。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模式。
3、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现阶段的农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的是农产品价格的竞争,更多的是综合了品牌、科技和质量与服务的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把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不再是单单从事生产,而是将产销相结合。再实在农产品卖出去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利益最大化。
4.提高农民收入
经过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但可以降低生产与交易成本,还能确保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从而提高农民基本收入。合作社前期统一买入供应农资和种子、幼苗,后期统一销售农产品,期间为农民供应免费的技术顾问,极大程度上抑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损失,最终提高了农产品收益。合作社主要工作:开设生产技术培训、建立标准化生产、发展品牌战略、集中扩大市场、组织订单生产,尽可能减少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风险,提高社员收入。
二、锦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锦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规模偏小,影响力不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具体表现是:
1、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目前,大部分合作社的产业文化低,运营结构不紧凑,没有明确自身产业链的构成,缺乏销售目的性等,各项不达标的结构混在一起造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总是无法提高。
2、缺少人才、技术、信息带头人,合作社管理层素质不高
合作社管理人员对目前合作社的管理机制了解不够全面,对合作社的本质更是似懂非懂,这就导致整个合作社管理阶层管理素质低下。合作社的产品基本都是初级农产品,由于没有相应的专业设备,致使不能对农产品进行在加工,不能将初级产品转化成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层次产品,这也就是合作社为什么没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3、明显的资金短缺问题
根据我市近几年的合作社发展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即将突破千余家,但是整体来看,所有合作社的注册资本加起来都达不到亿元,所以,导致了资金严重短缺,运转不周,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行。
4、政府对此并没有很大支持
因为上述的资金问题,使很多老的合作社运行不为人们满意,而又有新的合作社处于起步的阶段,久而久之,得不到政府的肯定,所以合作社的发展成了很大难题。
三、对锦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最基本的就是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使合作社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结合我市农民的需要,在各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例如:加强教育培训的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真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1.加强教育培训的力度
政府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一、开展远程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来提高农民的素质。二、合作社人员需主动学习,向专家咨询,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三、为提高合作社的管理能力,须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和财会人员。四、合作社需要发展壮大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而一个好的带头人必须有着较高的道德素质,所以在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也要注意思想道德的教育。五、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合作社需要规范的建设和发展就需要加强制度的培训,加深农民对规章制度的认识和了解。
2、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当明确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村和农民的思想,适当增加财政资金和扶持项目数量,来增加扶持力度;合作社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施行信贷优惠政策来解决;除此之外还可鼓励工商资本注入合作社,而工商资本的注入不仅能快速解决合作社的资金问题,还能帮助打开市场,推动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3、真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良好统一的政策在合作社的顺利发展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让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就要在政策上着手,将各项指标都落实到实处。但是政策的落实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求领导对政策的重视及关心,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科学的扶持政策,但是每项政策之间必须互相配套。二是要求政策制定后,做好宣传工作,让每个人都了解政策的重要性,并对此责任到人。三是要求各部门员工认识到工作靠大家一起来完成的,达到全体员工的协调统一。
以上几点浅显的看法,希望政府及相關部门重视。因农民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而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有序健康的持续发展壮大,才能促进现代农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和平.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特征与模式[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02期.
[2]简伟秀,郭兰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意义及其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3]赵佳荣.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的演进及其启示[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胡恒洋,刘苏社,张俊峰,邱国军,蔡平.关于现代农业建设的认识和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9.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篇九
刘莉佳 尹少宁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经历了体制上的巨大转变。在新农村建设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下,农业合作化模式发展也多样性起来。从模式的形成时间、经济基础及政府的作用这些方面分析,把握农业合作化模式的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业合作化 模式比较 发展前景
一、多种类型的农业合作化模式蓬勃发展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农村改革全面启动。体制的转变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得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快速发展起来。1984年中央1号文件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此大量的农业专业户发展起来。自此, 农业合作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首先是农业合作的横向发展,它是指农业合作化模式比较简单的形式,由独立经营的主体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大部分是价格风险)、争取规模效益及获得技术服务等而形成的松散的联合体,因为在这一时期农民积极主动性得到极大的调动,主动地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涌现了一大批种植专业户和能手,但是由于之前农业基础较薄弱, 设备技术的落后,一些“专业技术协会”或者“研究会”兴起。其次是农业合作的纵向发展。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国家提倡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发展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深化的政策扶植下,许多合作组织发展起来。
在加入WTO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为了达到国际市场标准,这些合作组织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深入化和多样化。主要的表现形式为“企业+合作社”模式,先进个人所带动的专业合作组织,经济联合体等。其中以社区性的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发展最为成熟。举例来说: 2004年11月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鼓励农民把农业合作社置于在农业发展中,为农业发展提供
新的路径。经过几年的发展,在2007年9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修订颁布了《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解决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制度性问题。2007年国家颁布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将其发展提升到法律高度。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 全国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09万户,比2007年底增长了 316%。成员出资总额共计880亿元,比2007年底增长了将近400%。成员总数共计142万个,比2007年底增长了将近922%,其中农民成员有134万人。
二、各种农业合作化模式比较
农业合作化模式多种多样,研究的角度不同分类也就不一样。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比如 JOHN R.DUNN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传统农业向契约农业的转变,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保持稳定的渠道及获得更多农产品的附加值成为合作社新的经营战略,合作社的垂直联合可以形成纵向战略联盟(vertical strategic alliance)或者垂直整合(vetical integration)的形式,在不同生产阶段和不同产品之间的垂直整合将会更加频繁。有的学者依据功能进行分类,将合作经济组织分为农产品销售型、农业生产资利供应型、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型、技术服务型;有的学者依据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有无依托进行分类,分为存在依托的农民合作组织和不存在依托的农民合作组织;但是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从社会学和政治学角度来分析合作化模式的分类比较少,现在我们选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专业(行业)协会、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和经济联合体或生产组合三种模式进行分析。
(一)模式形成的时间的不同
研究模式形成的时间是为了分析模式发展的背景以及为分析原因理清思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20 世纪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形成,并在进入2000年后蓬勃发展起来。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数以家庭、村级集体组织为基础,以土地、资金
等入股采取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以村干部或先进能手组建的小组,规划村域和村庄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途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实施发展项目,帮助村民化解发展风险,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社区性的合作社在我国存在与发展的时间比较长,比如我国在50年代开展的合作化运动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初级入股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后来采取了强迫政策并且“股份”简单,以至于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提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正确指导下,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积级性空前高涨,为适应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生产的需要,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对资本和劳动力需求超过了家庭经济资源能力时,而发生一种简单的组织行为,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合伙人组成的临时性组织称为“联合体”或“生产组合”。
(二)经济基础的不同
从发展时间上来看,社区性合作社在我国产生时间最早,发展时间最长。早期发展阶段来看,其建立是以农民财产、集体财产为经济基础,入股形式简单而且单一,最后形成了高度集中的 “政社合一”农业的经济体制,这是政治体制干预经济的典型表宏观管理现。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违反了“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的市场准则,政府的干预只是会破坏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社区性合作社主要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其经济基础来源比较广,为了保证合作社的正常运营,需要广泛吸纳资金。除了农户资金投资,还吸收合作的企业的资金、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入股。这是股份制合作社迈向专业化、系统化管理的重要一步, 同时也说明其管理难度更大,权责需更需清晰;由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区域跨度越来越大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其资金来源由原来的村、乡到整个县,甚至能跨市合作。这里的资金来源基本上全部都来自合作化组织内部的成员,这样的专业合作组织独立性比较强,自主决策,自负盈亏。与社区性合作社相比它的合作范
围更广,管理形式相较单一;经济联合体或生产组合需要在资金、技术、劳力等方面同他人进行联合,虽然资金来源主要也是联合中的农民或专业户,但是联合形式多种多样,联合项目广, 独立决策性也很强,并且自发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从事专业化生产对各种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得到满足。
(三)政府作用的不同
在农业合作化发展的路程上,政府职能的转变是非常明显的。汲取五十年代“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过程中农业发展都是以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采用的模式也是逐步建立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积极性,短短30年的时间农业上去的成绩是巨大的。沿用这一模式中政府的引导方式和吸取国外经验,在新型农业合作化发展中无论哪种模式都是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政策引导。社区性合作社一直以来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依靠乡、村等以行政区域划分来建立合作化体系,因此政府的引导作用更强,虽然区别于以前的政府下达文件型的指导,但是仍然存在政府干涉指导生产的情况存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受到建立的管理机制约束,其成员形成的民主决策权利影响更大,政府给予的只是政策引导。经济联合体或生产组合与上两个相比,受到的管理力度更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还能得到很多优惠政策,特别是以经济联合体建立的乡镇企业等所受到的约束力更小。
10.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篇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农经发[2009]1号 文件
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农发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总行营业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解决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农业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就进一步加强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与农发行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信贷投入力度,支持了一大批竞争能力较强、带动农户面广、经济效益良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冲击不断显现,龙头企业面临着市场萎缩、风险加大、融资困难等严峻挑战。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部门与农发行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有利于引导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资金与农发行信贷资金有效对接,发挥政策对信贷支农资金投放的撬动作用,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增加龙头企业资金供给,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其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企业自身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龙头企业抓住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实现;有利于发挥龙头企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市场价格、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充分认识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合作支持的重点领域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围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突出重
点领域,有针对性地支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使重点龙头企业保障农产品供给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实现农业增值增效、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支持的重点是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转化(含饲料加工)的龙头企业;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的生产、加工、转化的龙头企业;丝、麻、糖、中药材等产品生产、加工、转化的龙头企业;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转化的龙头企业;育种、育苗等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型龙头企业。
三、农业产业化部门要做好项目推荐和政策支持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要主动了解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企业基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原料采购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建立项目储备库,择优推荐给同级农发行,重大项目可通过上一级农业产业化部门推荐给农发行。
农业产业化部门推荐的重点项目: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施的项目;各级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农业补贴及其他支农资金支持的项目;流通型企业的交易场所改造升级、检验检疫设备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设施农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项目;信息化建设推动产业化发展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
局规划的项目;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具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带动农户增收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龙头企业争取财政、税收、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可采取贴息、补助、担保、税费减免等形式对贷款项目进行支持。
四、农发行要做好项目选择和信贷服务
农发行对农业产业化部门推荐的龙头企业项目,要及时纳入贷款营销范围,按照控制风险、择优扶持、独立办贷的原则进行初步调查、分类排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受理、优先调查评估、优先安排资金规模,按照农发行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给予信贷支持。重点支持符合农发行贷款条件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生产附加值高、技术和市场比较成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项目,财政贴息、财政补助和专项资金支持的龙头企业。农业部推荐的贷款额度较大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贷款项目,由农发行总行直接组织贷款营销工作。
各级农发行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满足龙头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稳步增加对龙头企业的贷款投放规模。对龙头企业从市场直接收购和从农发行开户企业调入粮棉油的资金需求,可纳入准政策性贷款范围重点支持;对龙头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符合条件的可发放循环贷款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对龙头企业仓储设施、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以及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贷款需求,可发放中长期贷款解决。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给予信贷支持,对暂时集中还贷困难的龙头企业,可适当展期,在展期内逐步归还。
各级农发行要为龙头企业提供便捷的贷款方式,简化办贷程序,提高办贷效率。对龙头企业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含AA级)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可采用信用贷款方式,符合条件的可实行公开授信,对新开户龙头企业,要及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要扩大龙头企业有效担保物范围,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对龙头企业的贷款,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下浮利率。
五、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把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建立部门合作的长效机制,落实好对龙头企业的项目推荐和信贷支持政策。农业部有关部门和农发行总行有关部门建立部行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加强政策研究、信息交流、重大项目协调以及监督检查等方面工作。省级以下农业产业化部门与农发行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交流,推荐和选择重点项目,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对纳入贷款营销范围的较大项目,双方可派人共同进行项目调查评
估。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调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贷款使用情况,分析研究项目实施效果,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每年底,省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将当年本地项目推荐、贷款投放和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分别报农业部和农发行总行。
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和农发行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创新合作方式,提高指导和服务水平。农业部和农发行总行将在适当的时候召开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各地的典型经验,形成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11.合作经济破解“大农业”发展瓶颈 篇十一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讷河市走访了30多家农民合作社,几乎在每家都能听到如郭振海一样津津乐道的增收故事,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自家的“致富经”归结为当地组建的农民合作社。记者采访发现,讷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独创地实施多次分配机制,将农民紧密连接成为利益共同体,并通过统一种植、技术推广、市场对接等经济活动,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议价能力,使当地农村出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农业走向现代的崭新景象。
合作社“火”遍讷河大地
讷河市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松嫩平原北端,耕地面积600万亩,总人口74万,农业人口60.5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2008年以来,这个市把农民专民合作社作为解决农村经济现实问题的重要抓手,积极调整生产关系,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目前,该市已组建各类合作社1623个,占黑龙江省总量的1/8,入社农民5.7万户,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规模经营土地3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
记者在讷河市同义镇盛源无壳白瓜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这里是村里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人气很旺。
合作社社长高相斌:合作社2009年注册成立时,大家还心存疑虑,通过发动亲属,才凑了6名成员。但通过统一采购、种植、销售,合作效益体现出来后,发展之快已经超出他的想象,现在有31家分社,3000多户社员,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增长到7万亩,覆盖范围跨越行政界线,已辐射到周边的克山、依安、富裕等县市。
自称是合作社“铁杆社员”的同义镇广义村四屯农民田长平:跟种大豆一亩二、三百元比,无壳白瓜子效益要高得多,一般能达到1000元每亩,好年份还到过1700元。加入合作社就不用再为行情操心了,我家种100多亩地,20亩白瓜子一年收入就二、三万。
讷河市九井镇水稻专业合作社不仅实现了规模经营,而且实现了品牌经营,他们种植、生产的“一秤金”、“玉飨稻”等品牌有机大米行销许多大超市,价格卖到每500克17元。成本下来了,效益上来了,被品牌吸引的农民急着入社,目前,这个合作社已经有500户社员,范围涉及周边市县,最远到了吉林省镇赉县。
2006年组建的同心乡双喜村的板蓝根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11户农民、几十亩土地,发展到现在123户、3000多亩地。2010年初成立的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目前拥有8700多户农民,51.8万亩土地,经营范围横跨10个乡镇66个自然村。事实上,合作经济这根纽带正让农村经济生活发生着悄然而深刻的变化。
告别分散小农经济
讷河市委书记马志军:组建合作社有效调整了生产要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了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经济效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节支增效转变,转变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同時,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许多讷河当地农民:自从加入合作社,已经多年没有品尝备耕之苦了。购买种子、化肥、办理贷款都由合作社负责,农民只要将投入产出的账目算明白,尽管放心等着秋收。
记者在讷河采访了解到,这里的农民60%以上都将家中的土地托付给合作社打理,常规的种子化肥采购、整地、播种、灌溉、秋收、粮食出售等环节都由合作社统一操作,农户只要签订“入社”协议,就可以从事副业或离开“故土”外出打工。
讷河市委副书记韩枫:在多年的农村和农业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一家一户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束缚。当地农村长期以来保持的土地分散经营,不仅制约了以规模化、标准化、水利化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发展,还限制了农业生产直接与市场对接,导致农民卖粮难、增收乏力。在合作社出现之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形成的“花花田”,使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无法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困难。一个时期以来,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体制表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韩枫:以前国家在农机、水利等方面对农村也没少支持,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却难以发挥作用。三年前,我刚到讷河任职时,有一次到二克浅镇走访发现,当时这个镇就有每台达6万多元的掣肘式水利喷灌设备25台套,却个个排列整齐、颜色像新设备一样。当时镇上负责人面露怯意地小声告诉我,这些设备好是好,设备使用起来能喷灌到方圆20多米,但咱农民的土地分散、未连成片,大型水利设备根本用不上。还有就是科技推广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很难实现,所说的统一品种相当困难,我们曾有个水稻种植村,全村种植的水稻品种达19种,良种、差种混在一起,质量无法保证,科技成果到了农村出现了“肠梗阻”现象。
为打破小农经济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制约,讷河市自2008年开始,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组建合作社,将分散的耕地自发集中起来,运用大型农业机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耕种,收获的粮食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目前,讷河市合作社1623个,占黑龙江省总量的1/10;入社农民5.7万户,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记者在讷河九井镇水稻合作社看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一应俱全。
九井镇水稻合作社理事长吴恒革: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成立时只有10户社员、121亩土地,现在发展到500多户社员、5万亩土地。目前,全社土地连片,实行大型农业机械集中作业,扩大了土地经营规模,提高了农业效益。
九井镇水稻合作社社员王全才:以往春耕时都要自己购买化肥和种子,花费多,还可能买到假货。现在自家的10多亩地都交给合作社经营了,不用拿钱也可以种地,秋收还能得到合作社的返利,土地流转收入一年2万多元,又都是大机械耕作,水稻亩产比未入社的每亩要多收800多元,比农民自己种时产量高出一大截。平时我还在附近乡镇的工地干点零活,一天能赚80块钱,一个夏天就挣了6000多块。
掌控市场“话语权”
记者采访时还发现,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合作社业务的不断延伸,在讷河,合作社之间联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市场议价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内在动力越来越强劲,当地甚至出现了由多个合作社共同组成的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组建联合社不仅通过横向一体化实现了规模经济,还紧紧围绕与农产品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通过涉足生资购进、农产品深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延长产业链条,开创了“社企合作”走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
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是由当地24家大豆专业合作社组成,入社农户5895户,覆盖9个乡镇,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
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理事长罗颖:联合社组建后,由于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议价能力也大大增强,使许多农资生产企业找上门来洽谈。2011年初,联合社还专门举办了由国内31家农资生产企业参加的集中公开采购招标会,采取竞标方式,经过反复质量对比、参数计算,联合社最终与两家国内知名农资企业签订集团采购协议,厂家提供联合社专用品牌、独有包装统一发放到各分社。当时化肥的市场价格为每吨3350元,由于集中采购联合社最终以每吨2900元的价格成交,低于市场价450元,共购进化肥4000吨,仅此一项就为社员节支180多万元。合作社通过自己搭建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销售,节省了此前许多分社通过粮贩代理每吨约50元的收粮费,按合作社收粮20万吨计算,又省下1000万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讷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种植规模在当地占据优势,众多国内大型高蛋白精深加工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提出在当地建设高蛋白大豆精深加工项目,开创了“社企合作”推动大豆产业化的新模式。目前,联合社正在与福建闽中有机食品集团、成都香香嘴豆制品有限公司、国柱豆制品有限公司、重庆顺发麻糖厂有限公司洽谈合作。
12.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篇十二
关键词:订单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台湾农会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实施订单农业的省、市进行筛选, 最后选定福建省福鼎市作为调研地。福鼎市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 032万元, 同比增长6.7%。截至2008年上半年, 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 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由2007年的502个发展到522个, 其中省、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8家,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 带动农户4.15万户, 占农户总数的28%。
1 福鼎市订单农业发展现状———以白茶产业为调查对象
1.1 当地茶产业概况
福鼎市茶园总面积约有1.33万hm2, 全市有9个有机茶示范基地, 认证面积近333.33 hm2, 为福建省认证面积最大的产业。据福鼎市2009年统计年鉴可知, 2009年生产茶叶1.66万t, 产值4.6亿元, 其中白茶4 200 t, 占全省的60%, 该年全市40万农民中茶叶收入人均1 025元。全市现有上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25家, 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 目前已组建起来的茶叶产业合作社有11家。茶叶作为当地重要的农产品, 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当地农业产值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订单农业发展的作用
1.2.1 将分散的农户有组织地集中起来。
农户分散给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减轻订单工作量和节约成本, 产销合同经常由收购企业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统一签订, 这种做法直接造成订单“合同当事人”较多, 主体不明确。由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自身并不具备履约能力, 一旦发生合同纠纷, 容易造成真正当事人缺失, 形成无人负责的局面[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在坚持家庭经营承包的基础上, 能够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包”不了的一些问题。例如订单合同的签订就可以直接与当地的合作社作为“卖方”, 合作社内部实行严格的会员机制, 对于违反合同规定的会员可以依据合作社的相关管理办法加以规范。这样就不会给签订订单的“买方”留下后顾之忧[2]。
1.2.2 分析预测市场并拓宽销售渠道。
由于缺乏相应的销售渠道, 农户难以获得企业的收购订单。特别是福鼎市的白茶产业, 是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茶品。实地调研时, 农业局的相关人士提出, 当地白茶的订单农业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市场途径少, 没有销路。福鼎市是白茶的主要产地, 在当地销售价格无提升空间。随着白茶名气的逐渐上升, 原产地以外的白茶需求者应该成为更为主要的消费群体。由于单一农户的力量有限, 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寻找新订单[3]。因此, 合作社的优越性也得以体现:针对农产品进行供需的合理分析预测, 并指导生产。此外, 合作社可以派专人到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寻找销路。这样就能使当地的本土订单农业的发展跳出被动的局面, 不用等待订单上门, 而是农户自己去寻找订单。
1.2.3 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寻找到合适的企业并签订订单农业合同, 其基础在于农户们生产出的农产品应该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个体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必定有很大的差异。以茶叶为例, 某些企业就会对收购的茶叶有较高的要求, 如芽尖的长度必须在10~12 cm等。但是合作社一旦建立和运行, 就可以对合作社里的社员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与要求[4]。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 还可以统一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
2 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订单农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根据当地的调研情况和所调查的具体资料看, 近年来, 福鼎市政府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日益显著。与此同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合作社准入机制尚不完善
分析认为, 此问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之初就已存在。据福鼎市农业局反映, “当地合作组织注册十分不完善, 现存大部分的合作组织并非充分发挥应尽职能, 只是一种跟风, 成为获取国家优惠政策的企业。四五年前全市只有10多家合作组织, 而现在已高达100余户。据福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可知,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97%以上以各类协会的形式出现, 而且大部分是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 有的是在主管部门或者乡政府进行备案。
2006年福鼎市专业合作社有2家;2007年实际专业协会12个, 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5家;2008年6月底,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4家;2009年8月底, 各类专业合作社数量达94家;据福鼎市政府网站2006—2010年统计年鉴可知, 2010年, 福鼎市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已达137家。福鼎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短短的4年间竟然增长达68.5倍, 年平均增长率达187.69%, 而仅2008—2009年年增长率就高达291.67%。这也印证了农业局所描述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 不仅在于当地政府和合作社负责人的自身利益关系, 也与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有关。例如合作社合法地位的问题, 直至2006年《农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 才正式确立了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地位、职能以及相关细则。
2.2 合作社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匮乏
资金的匮乏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最大问题。在采访福鼎市生产白茶的最大合作社福鼎柏柳白茶专业合作社时得知, 合作社基本资金主要由合作社的社员所交会费及合作社经营利润形成, 其他资金的筹集则主要由上级相关部门拨款和社会赞助所得。近年来, 虽然福鼎市政府与省内各高校相关的农业专家进行合作, 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新兴合作社资金匮乏的问题, 直接导致技术危机, 技术的短缺致使出现合作社无法提高农作物的净产量、无法实施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5]。
除了资金和技术的问题, 劳动力因素也成为了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原因之一。随着城乡二元化的差距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 去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调查表明, 省内转移的劳动力占转移总数的90%, 其中有28.3%的劳动力是在当地乡镇内发生转移。留守农村的多为儿童、妇女和年迈老人,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发展农业的动力不足。
2.3 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 福鼎市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多样, 根据各地的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的差异, 组织形式各不相同的各类协会、股份合作社和合作社等。除少数政府重点关注的合作社外, 其余大部分合作社, 尤其分布在乡镇的合作社均呈现出部门机构设置混乱或虚设、管理职权不清、缺乏民主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合作社正常地发挥其有效职能, 降低了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 打击了社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劳作积极性[6]。由于合作社受当地经济和生产力发达程度限制, 在进行经营活动的时候存在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以及建立合作社动机不纯等原因, 直接导致合作社管理目的性不强。而政府部门只能依据法律条款和相关规定在宏观上对合作社进行指导, 无法在细节上对企业监督, 这就造成了政府职能缺失以及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缺乏效率等问题。
2.4 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理建议
2.4.1 健全合作社机构的部门设置。
一是明确合作社性质,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考虑到农民经营管理的能力有限, 在成员的设置上应当将农民放置监督和服务的首要位置, 可以采取分类会员制, 设立正式会员、管理会员和赞助会员, 分别由农民和管理者或非农会员以及赞助者组成, 并严格设置会员的比例。设立理事会、监事和总经理分管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 明确理事会农民的比例, 以保证在涉及合作社发展和利益分配等方案上, 农民享有参与权和决策权, 在事实上杜绝以损害农民利益为前提而攫取自身利益的企业行为出现。二是合理设置合作社部门结构。福鼎市现存合作社除了少数几家政府扶持的大型合作社外, 其余合作社机构设置均存在严重的问题, 不仅部门设置混乱, 职权不清, 更有甚者忽视了分工的重要性, 没有机构设置。在此, 建议考虑合作社业务所涉及的范围对部门进行合理设置[7,8]。例如, 针对于农村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在资金借贷与技术支持方面存在紧缺的问题, 可以考虑设置技术与信息部、信贷部门等, 传播先进的科技、信息, 争取资金借贷、技术支持以及社会赞助等。
2.4.2 全面推行农村教育培训体系。
福鼎地区的农村合作社由于缺乏良好的机构设置、管理理念和资金紧缺等问题, 不能很好地支撑起农村教育培训以及完善对农民会员的后期教育, 直接导致合作社凝聚力不强、专业性不足等严重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问题。
台湾农会的推广教育是一个从理念、组织到结构、功能都十分完善的体系, 其把技术推广、家事辅导和文化教育统一起来, 因而成为农会、农户与政府之间的重要纽带[9]。鉴于福鼎市当地合作社发展的规模看纯粹的要求其承担这样的义务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合作社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进行技术培训与推广、虫害防治与卫生改善、信息传播和教育等培训, 向会员宣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会员对新事物的理解, 也能更加有效地凝聚整个合作社的力量。
2.4.3 广泛吸纳省内优质人才资源参与经营管理。
充分利用省内优质人才资源, 完善合作社的经营与管理。实际调研过程中, 参观了当地某企业的生产基地并了解到, 福建省内的各类院校都有涉足白茶领域, 并已开始与企业进行合作, 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提供支持[10]。除了省内的高等学府可以为福鼎提供良好的人才供给之外, 2004年首次完整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也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机遇, 使白茶远近驰名, 福建政府也推行与此相关的政策“允许在福建省登记的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以自然人的身份, 在福建省内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无疑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人才与技术上的新机遇。
订单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不断更新和创造, 但同时也应该配合以适当的政府相关政策及政府有力的监管, 只有在稳定而清晰的政策背景下才能使订单农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2]白立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
[3]卫琳.订单农业的运作模式[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2007.
[4]李筠, 林畅, 庄佩芬.福鼎市白茶市场建设问题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 2011 (1) :59-63.
[5]朱允卫, 赵卉.规范发展订单农业的法律思考[J].农业经济, 2002 (4) :25-26.
[6]辛岭, 王艳华, 杨秋林.订单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时代, 2006 (18) :77-78, 86.
[7]王芳.台湾农会建设经验及启示[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 2009.
[8]曾煜东.对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思考——从台湾农会组织作用的视角看[J].探求, 2007 (1) :40-43.
[9]刘富善.台湾农会对台湾农业发展之贡献[J].台湾农业探索, 2009 (5) :7-10.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07-12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08-05
高级农业合作社07-05
农业生产互助组、合作社区别08-23
马颈坳镇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06-25
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08-20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11-19
做好农业项目管理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