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杜郎口经验

2024-07-31

学习杜郎口经验(共13篇)

1.学习杜郎口经验 篇一

杜郎口学习经验总结

为了使我校的教学改革有一个新的发展,为了使教学改革有一个质的飞跃,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行30人,带着领导的信任,带着同事们的期望,也带着自己的迷茫,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山东取经之路。

一路走来,感受颇多,收获也颇多,今天做一小结,和大家共享。

我先说一下,作为班主任,在管理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哪些内容吧。

在杜郎口学习时,惊讶于他们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举目四望,到处是鼓励和话语和勉励的箴言,比如,“不比名次比进步,不比基础比勤奋”。“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进步而发展”.周边的墙上,走廊的顶上,也张贴了好多学生自己的妙语,比如“抓机会,快参与,人人很可爱。多合作,显风采,成败同样精彩。”“课堂之火,由我点燃。”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课改氛围,同时也使正确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改的效率和质量。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还有一点,就是他们所制定的管理机制,非常严密。大体上来讲是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之上制定的,比如,无论是预习还是在展示的时候。他们把学生分为ABCD四个等级,D类生回答一些最基础性的题目,C类生做稍难一些的,A和B类生呢,则对付一些 深入拔高题,然后分工合作,四类同学结成对子,互相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D类生的积极性,又能使优等生把所学的知识做了一个巩固,还减轻了反馈的任务。不过,在反馈的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注意不同等级所掌握的情况,是不是有遗漏的问题,是不是有浑水摸鱼的,《大家注意,他们划分等级的标准也是分数》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一点,他们的分工很细也很明确,比如,电扇,墙壁,黑板,标语,饮水机,甚至于公开课后的卫生,都有人专门负责。真正体现了“人人是班委,人人是主人”的教育意识。

他们的常规训练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每天有课子代表写一句最近所学的英语,上课起立后,不是说老师好,而是一起看着黑板念一遍,那这一天下来相信大部分同学也都掌握的差不多了,那一个月下来,同学们最起码能记住二十几句英语吧。还有他们在默写生字之前总会默写一句古诗词,组长或者是课代表在检查的时候把古诗词也要改一下,这就加大了同学们基础知识的积累。我认为,这一点我们应该也能做到的。

如果在杜郎口学到大多是管理经验,那么在潍坊五中学到的则是他们授课的方法。潍坊五中是在学习杜郎口的基础之上又结合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他们不摆花架子,不作秀,出发点就是实实在在的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具体的做法是:由老师提前把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家预习,第二天老师再课堂上展示,这样一来,同学们在家预习的时候,就不至于那么盲目了。值得注意的是,导学案上的题都是针对于考试的,所以比较实用一些。

还有一点,是最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注意的。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外阅读分值占的比重较大,而要想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除了加大阅读量,别无他法。潍坊五中就特别注意这一点的训练。听了他们三节语文课,两节课是阅读课,另外一节讲的虽然是课内知识,穿插的仍然有课外文章的阅读。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盲点,我认为,应该引起领导和语文教师的注意

最后我们听取了韩吉东局长的讲座,也是这一次收获最大的地方。他让我明白了,比知识更重要的教育是懂得感恩,拥有同情心,学会解压,扩展生活经验,学会帮助人,尊重生命,学会反省,学会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学会与人沟通等等:他还让我懂得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法才是学习的内涵。教育理念的增长,会使在我今后的教学中目标更明确。任务更集中。

另外,我认为,我们在课改当中存在一大弊端,就是预习不透彻。下面大家看这个图,众所周知,在新课改中的教学中,大致分为三大步:预习,展示和反馈,而在三步当中,预习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他直接关系到后面展示和反馈的情况,更是本课学习质量的决定因素。而这一步,往往是学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第二天我们又不进行监督检查,那会出现课文还不熟悉不就进行分析,例题还没看就被动讲解,马马虎虎,囫囵吞枣的过了一节。长此下去,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对学生预习这个环节多下一些工夫。

还有一点,就是新课改的步骤虽然是分为三大部,并不代表每一课都得分为这三部,可以根据情况而定,甚至是可以把这三步糅合到一起用。也就是说有时候这三部不见得能分得清楚。这是通过这一次学习才知道的,是不是有点落后了呢?

通过这一次学习,自我感觉收获很大,对于教改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对于教改也更充满了信心,虽然自己不能做到最好,但是我会竭尽所能,做到更好!

2010年4月7日星期三

马艳华

2.学习杜郎口经验 篇二

就在自己满心困惑之时, 学校派我和吴老师到全国的首创课改基地———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乘着这阵课改的春风, 我们不远千里, 越过了长江、黄河, 带着诸多问题经过了两天的奔波, 拖着疲惫之躯来到了杜郎口中学。

偏居乡间, 放眼一望:荒凉、凄冷、人烟稀少的一所农村中学, 校门口竟然停满了前来参观学习的车辆, 进进出出的几乎全是操外地口音前来“取经”的同行, 每天来的人数比全校师生的人数都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70万人次前来学习取经, 河南一所学校去了49次, 最多的一个校长先后去了19次。杜郎口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如此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前来?杜郎口中学到底有什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学过之后能否真的实用?用过之后是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后续发展怎样?我只有认真地聆听其解读, 用心去理解杜郎口的教学模式, 才能发现答案。

现在就自己在杜郎口中学的几点感悟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新生开学一个多月, 学校不会进行课堂教学, 而是进行好习惯的养成, 重在进行德育教育。学校的养成教育重“细”和“实”, 从学生的吃、喝、拉、撒、行、睡、队列、文明、卫生、读、写等做起。他们要求吃饭的餐具中不能剩一点东西, 否则不会收拾你的餐具。在实际中践行了感恩农夫的辛勤劳作, 而不是只喊几句口号。通过长期的训练, 杜郎口中学学生的字特别规范漂亮,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不是说态度决定成败、努力铸就辉煌吗?偌大的校园内找不出任何垃圾, 做到了校园一尘不染、规范有序。小到学生上厕所都有教师辅导, 小便池前就写有“前进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的温馨提示, 这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地方。

二、校园文化有亮点

文化, 是一所学校的育人根本。文化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 更在于这所学校的整体环境, 以致每一个细节都在为人的发展营造好的氛围。一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校门, 映入眼帘的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 这是对教育的最好的诠释, 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 为了人的生存, 为了人的创造, 为了人的幸福而进行的神圣事业。具体到杜郎口中学, 校园文化建设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 师生行为的规范

物质环境影响人, 但人的行为更影响人。在校园内, 师生都有各自的统一着装, 行为规范, 细节到位。所有人不仅不会乱扔垃圾, 发现问题时他们都会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 认真对待。大家都由“会做事”发展到“会操心”, 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

2. 各个场所打造自己的特色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手抄报、评比共进专栏、图书角、全家福、进步之星等。走廊里, 张贴有相应班级学生的优秀作品, 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室的墙壁上、横梁上都挂有他们师生自己的励志“名言”, 如, 我的课堂我主宰, 我的精彩我演绎。在合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合作, 在竞争中协作, 在协作中竞争。真是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这些不仅仅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校还有文化长方廊, 都由学生按班级完成

走进杜郎口中学就像走进了教育知识的神圣殿堂, 使我们教师非常佩服。

三、课堂教学模式有特色

山东省教科所对杜郎口中学的评价是: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触及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若干深层次的问题, 解决了若干重大问题, 是原生性、开创性, 扎根本土的农村教育改革的先进典型。

杜郎口中学改革的精髓体现在, 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主张能让学生会学的课才是好课, 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课堂上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杜郎口中学要求一堂课必须有三“声”, 即掌声、笑声、质疑声。只有发出这三“声”的课堂才能称得上一堂课。

我们教师早就明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主导, 而学生的学才是主体, 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本末倒置。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 一言堂、填鸭式充斥课堂。学生成了局外人, 听天书、等下课、等放假。不关注学生的体验、参与、探究、感知、情绪, 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这样, 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被泯灭了, 就谈不上造就人格, 发展个性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哲理为教师共知, 可是我们没有大胆落实, 总认为我们比学生强, 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以致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和手脚不敢大胆尝试。可是杜郎口中学围绕彰显学生学习“主权”, 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由“教什么”转变为“学生要学什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故杜朗口中学开创了“三三六”的教学模式, “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和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理念, 得到了全面的体现。第一个“三”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是三个模式:预习、展示、反馈。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活了起来。

四、教师敬业精神强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每天要进行两次反思会, 对当天的不足提出来并马上整改。学校提出:严格就是教师最大的关爱, 批评就是教师最好的福利。这样他们对教师的评课会一针见血, 逐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看着杜郎口中学的点点滴滴, 让我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课堂改革的美好明天, 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课堂改革的信心。

3.赴杜郎口学习有感 篇三

就在自己满心困惑之时,学校派我和吴老师到全国的首创课改基地——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乘着这阵课改的春风,我们不远千里,越过了长江、黄河,带着诸多问题经过了两天的奔波,拖着疲惫之躯来到了杜郎口中学。

偏居乡间,放眼一望:荒凉、凄冷、人烟稀少的一所农村中学,校门口竟然停满了前来参观学习的车辆,进进出出的几乎全是操外地口音前来“取经”的同行,每天来的人数比全校师生的人数都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70万人次前来学习取经,河南一所学校去了49次,最多的一个校长先后去了19次。杜郎口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如此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前来?杜郎口中学到底有什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学过之后能否真的实用?用过之后是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后续发展怎样?我只有认真地聆听其解读,用心去理解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才能发现答案。

现在就自己在杜郎口中学的几点感悟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新生开学一个多月,学校不会进行课堂教学,而是进行好习惯的养成,重在进行德育教育。学校的养成教育重“细”和“实”,从学生的吃、喝、拉、撒、行、睡、队列、文明、卫生、读、写等做起。他们要求吃饭的餐具中不能剩一点东西,否则不会收拾你的餐具。在实际中践行了感恩农夫的辛勤劳作,而不是只喊几句口号。通过长期的训练,杜郎口中学学生的字特别规范漂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不是说态度决定成败、努力铸就辉煌吗?偌大的校园内找不出任何垃圾,做到了校园一尘不染、规范有序。小到学生上厕所都有教师辅导,小便池前就写有“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温馨提示,这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地方。

二、校园文化有亮点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育人根本。文化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更在于这所学校的整体环境,以致每一个细节都在为人的发展营造好的氛围。一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校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这是对教育的最好的诠释,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生存,为了人的创造,为了人的幸福而进行的神圣事业。具体到杜郎口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师生行为的规范

物质环境影响人,但人的行为更影响人。在校园内,师生都有各自的统一着装,行为规范,细节到位。所有人不仅不会乱扔垃圾,发现问题时他们都会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认真对待。大家都由“会做事”发展到“会操心”,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

2.各个场所打造自己的特色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手抄报、评比共进专栏、图书角、全家福、进步之星等。走廊里,张贴有相应班级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室的墙壁上、横梁上都挂有他们师生自己的励志“名言”,如,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精彩我演绎。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竞争。真是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这些不仅仅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校还有文化长方廊,都由学生按班级完成

走进杜郎口中学就像走进了教育知识的神圣殿堂,使我们教师非常佩服。

三、课堂教学模式有特色

山东省教科所对杜郎口中学的评价是: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触及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若干深层次的问题,解决了若干重大问题,是原生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的农村教育改革的先进典型。

杜郎口中学改革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能让学生会学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上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杜郎口中学要求一堂课必须有三“声”,即掌声、笑声、质疑声。只有发出这三“声”的课堂才能称得上一堂课。

我们教师早就明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主导,而学生的学才是主体,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本末倒置。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一言堂、填鸭式充斥课堂。学生成了局外人,听天书、等下课、等放假。不关注学生的体验、参与、探究、感知、情绪,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这样,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被泯灭了,就谈不上造就人格,发展个性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哲理为教师共知,可是我们没有大胆落实,总认为我们比学生强,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以致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和手脚不敢大胆尝试。可是杜郎口中学围绕彰显学生学习“主权”,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教什么”转变为“学生要学什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故杜朗口中学开创了“三三六”的教学模式,“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和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理念,得到了全面的体现。第一个“三”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是三个模式:预习、展示、反馈。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活了起来。

四、教师敬业精神强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每天要进行两次反思会,对当天的不足提出来并马上整改。学校提出:严格就是教师最大的关爱,批评就是教师最好的福利。这样他们对教师的评课会一针见血,逐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看着杜郎口中学的点点滴滴,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课堂改革的美好明天,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课堂改革的信心。

一周下来,感觉身上总是冷,心里却是热乎乎的,感觉肚子总是饥饿,脑袋却是满满的。

(作者单位 湖南省张家界市张家界第五中学)

4.学习杜郎口经验 篇四

学习杜郎口经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本文作者在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后,通过认真思考,决定先在阅读探究课上实践.采用杜郎口教学模式的阅读课,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探究的环境,而且保证了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拓宽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向老师挑战,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的教学新局面,是全员参与探究的有效课堂,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作 者:吴瑾 作者单位:徐州市王杰中学,江苏徐州,221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8)分类号:G63关键词:“杜郎口式” 教学模式 探究阅读课 新课改

5.读《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心得 篇五

在读之前,心中的颇多凝问 ,最近几天,抽空拜读了《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一书,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我感觉学习杜郎口要学习杜郎口中学“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精神。不管怎样学,都要真正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对教育的尊重。我校给每个班级安装了投影机,让老师们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有的老师说:“又是多媒体,又是杜郎口,到底让用什么方法上课呀!”对于此种疑问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

杜郎口教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或者“0+45”,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所有的教学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从一开始的“0+45”到现在的“10+35”的变化都体现了他们是务实的,是在不断的完善的。而我们学习他们这种教学模式,又辅助与多媒体,这本身又是一种进步,一种改革。多媒体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只能用老师讲、写等文字教材进行教学。现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利用视觉、听觉的冲击力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可以节省更多往黑板上写字的时间用于更加有效的学习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来表现,克服了其他媒体单一表现的弊端。当然,我们要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的补充。不能在网上下载一些课件,不加修饰,甚至自己都没认真浏览一遍,不加修饰的强塞给学生,要知道别人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即使是好的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也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写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时不能很好的控制,提问学生问题,结果先把答案给显示出来了。这就暴露了他根本没有很好的备这个课件。结果弄巧成拙,使多媒体教学模式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要灵活掌握多媒体在杜郎口式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不能为了表现一下自己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而东施效颦。该用时才用,不一定整个课堂都用,也可以只用几分钟、甚至不用。

老师们,只要我们真正在教改中体现“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原则,就会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要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参与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以表扬为主、鼓励为上,充分发愤学生的提问意识、自学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增强自信、自觉、自治。成为刘家中学班级的主人、成为刘家中学的成员,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为刘家中学教育的美好明天作出贡献。通过学习,自己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学习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化为自己的行动,与各位同仁一起努力奋斗,为刘家中学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尽心尽力。

6.杜郎口学习汇报 篇六

5点之前入住宾馆。晚饭后去中学参观晚自习,到8点半。回来后在房间教研,提出这次活动要求。要写一份学习报告,要准备新的导学案,要准备一节公开课,要及时召开教研会讨论今后的教学。4、5月15日一天在校园学习。早晨7点40分参观反思会,上午前两节自由听课,10点半开始听崔其升校长做报告。中午在报告厅参观他们的精彩校园30分活动和教师反思会;下午2点开始听课,4点再报告厅听副校长的报告。5点20返回宾馆休息.5、5月16日造成6点40分返回。在12点10分左右吃午饭,每人35元,共280元。

费用每人365,一共8人,共计2920元。

回校后,四项工作会有条不紊地展开。添加一项过就是给老师们上培训课,由李梅和王满利负责。五项工作在两周内完成。

7.杜郎口课堂改革的启示 篇七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六”, 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 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的启示:

一、面向全体:小组合作交流, 构建立体网络化课堂。

“面向全体”是“大一统”还是“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毫无疑问是后者。然而通常的课堂是:一个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 统一学习思路, 统一问题, 统一答案, 一节课只是几个优生在回答、配合老师的讲、问, 大多数的学生是听客、看客、陪客, 甚至有一部分是“睡客”。杜郎口的老师认识到:“教”与“会了”之间有一个永恒的“中介”, 那就是“学”, “教”代替不了“学”, 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学”的基本标志是“动”起来。怎样实现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杜郎口六环节展示课的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模式应运而生: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检测。课堂教学由师——生的“一条线”变为生生、师生、组组之间立体式的网络, 从而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成为现实。

二、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构建生命化课堂。

全面发展, 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具体到各科课堂上, 就是要将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 既教书又育人。

杜郎口中学在办学理念中鲜明提出“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 老师从生命的高度认识课堂, 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生命融合、人格完善的过程, 课堂教学应基于生命、顺遂生命、成就生命。他们致力于开放课堂, 解放学生, 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使之个性得到张扬。

这样课堂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幸福、成长的喜悦, 课堂上学生变得更有自信。越自信, 越强大;越强大, 越爱学;越爱学, 越会学, 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焕发出极大的潜能。杜郎口的学生们穿着不时髦甚至土气, 但个个是一脸的自信、阳光、大方, 这可能是给每一个参观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三、关于主动发展:氛围熏陶———榜样引领———评价保障。

平时教学中老师们普遍反映:最难的就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看过杜郎口的课堂, 每个人无不为学生们的专注、积极、踊跃所震撼。那么杜郎口的老师们用的什么秘诀使学生如此“主动”呢?

首先, “10+35”、“0+45”的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以充分的时间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接触文本, 亲临知识产生的过程, 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 才有展示、交流、倾吐、求教的欲望。

其次, 从学校到班级都着力营造一种“我要展示”、“我要参与”的氛围。无论是报告厅还是教室、楼梯走廊“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张扬个性、塑造品格、展现自我、成就未来”、“我的课堂我主宰, 我的人生我把握”、“我自信、我成功”、“充实自己、展示自己、反思自己、发展自己”等激励语随处可见。

第三, 老师们身先士卒, 引领学生“动”。语文老师说:一开始, 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他们都默不出声, 我就领着读, 读出感情, 感染他们, 让他们也想读, 然后大家齐读, 再一个个读;让他们表演, 他们不演, 我就又唱又跳地第一个表演;有的同学找不到合作伙伴, 我就当他的伙伴;有的同学想不出表现的形式, 我就想节目和他一起演。

第四, 激励、评价是个武器。“成功是成功之母”, 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激励, 学生更是如此。老师们非常注重给积极参与的学生以精神鼓励, 让大家为他鼓掌、献歌等。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了, 教师的作用怎么体现?

“0+45”、“0+35”学生“主体”了, 学生上了讲台, 教师退到学生中间, 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当然不是。对老师的素质要求反而更高了。比如:预习板块要拟定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预习提纲, 给学生自主预习做“拐棍”。展示环节, 当学生的讲解肤浅时要及时追问将思维引向深入, 当学生出现错误的做法要深入浅出地启发点拨, 当学生为一个观点争执起来时要做一个让他们心服口服的裁判。

8.学习杜郎口经验 篇八

关键词: “杜郎口模式”    学习状况    教学模式

参与“杜郎口模式”的课堂推广已经有一年多了,一直想把自己获得的对这种模式的感悟写在文章里,我想结合自己推广“杜郎口经验”的体会,谈谈各个层次学生(优生、后进生、中等生)在“杜郎口模式”课堂里的学习状况。

一、优生在“杜郎口模式”课堂里的学习状况

“杜郎口模式”的课堂完全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基于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个关键要素,对优生来说,此种模式应该是最适合的。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实行“杜郎口模式”的课堂中,学校及年段充分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的思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优生是这种课堂模式实行的先锋队,他们的“我要学”思想相对于其他层次学生更容易得到转变。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带动其他同学学习的,指导其他同学板演的,正是这部分优生,所以教师要重视对这部分优生的培养,让他们成为“杜郎口模式”课堂的积极响应者。优生在课堂改革中的先锋作用非常关键,实践中发现优生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改革模式下的学生性格开朗乐观,敢于积极主动地发言,对别人的观点敢于提出质疑,对学生今后人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生很明显更能快速适应这种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课堂模式,事实的确如此,以往一个班级就8个左右考A,现在考得最好的一个班级有16个A(晋江市期末统考),这对我自己都是很大的触动。但优生对帮助其他同学学会一些简单的知识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可能他们觉得简单的知识解释给别人听不太容易。所以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我希望通过与班级优生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到把所学知识教给别人是提升自身的很好方式。

总体来说,“杜郎口模式”的课堂将学生推上了学习的“第一线”,而优生则处于“最前线”。从某种程度上看,优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意无意地“替代”老师的一些职责。父母故意“懒”一点,儿女或许会“勤”一些。我想,这大概就是杜郎口中学学生能力超强的重要因素,也是“杜郎口模式”的匠心所在。

二、后进生在“杜郎口模式”课堂里的学习状况

在“杜郎口模式”的课堂里,后进生的参与热情、表现欲望、参与能力和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让我们作为一线实践者十分赞赏。以往课堂教学由于课堂时间及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师往往很难全面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狀况。而“杜郎口模式”的课堂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每堂课板演的学生覆盖面很广,接近百分八十,这样的课堂上,后进生参与机会大大增加。而且随着学校及年段大力宣传、推广,后进生逐渐认识到“杜郎口模式”的课堂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表现的机会多了,人乐观起来了,课堂厌学情绪也就渐渐消失了。

“杜郎口模式”的课堂对于后进生成绩的提升是我们整个年段的共识,以往一个班级15个不及格对每个教师来说司空见惯,但模式改革之后,我教过的班级基本控制在6个左右不及格(晋江市期末统考)。笔者觉得这种课堂对后进生是最有利的,以前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多时候不得不把有限的上黑板的时间留给中等生,但“杜郎口模式”的课堂没有好、差生之分,只有敢不敢上去讲而已,而且我规定了每天上去的同学必须是不同的,这样就保证了后进生每周至少有一次上台机会,所以我觉得后进生之所以提高得特别迅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带有歧视性的课堂上上课,那么他们的潜力就可以发挥出来。

但实践中觉得,目前还没办法完全解决后进生的问题,因为担心初一年级的课程相对简单,很多都是小学内容加深一点而已,所以真正的考验在初二年极,如果能把初二的难关度过去,那么才能说明这种模式推广的真正成功。

总体来说,“杜郎口模式”的课堂对后进生人格塑造﹑性格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即使他们在学校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笔者认为“杜郎口模式”的课堂对他们今后融入更为广阔的社会大潮中的人格﹑性格各方面发展都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三、中等生在“杜郎口模式”课堂里的学习状况

杜郎口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336”教学模式:第一个三,就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就是三个模块,就是“预习—展示—反扩”。预习是重要环节,而中等生的预习能力有限,加上学校初中部目前并没有晚自修,光靠导学案的引导及学生的自学,对中等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笔者认为,“杜郎口模式”下的课堂对中等生的处境是很尴尬的。一方面,这类学生不像后进生一样,只追求及格就好,他们有更高远的目标要追求。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有限,而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间非常有限(差不多5到10分钟),很多知识学完都是懵懵懂懂的,直接导致考试时经常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想考好但由于没有打好知识基础而屡次受挫。在笔者的实践中,中等生的成绩提高是比较少的,甚至有些同学成绩倒退很多,我觉得有部分原因在于以前的课堂大部分都是把上黑板的机会留给中等生;而现在的课堂人人平等,加之中等生缺乏足够自信,上讲台的次数少了,没有参与感,丧失很多提升自己的机会。当然中等生出现一定的倒退,原因还有很多,我想这值得广大教师探索反思。

“杜郎口模式”下的课堂对中等生成绩提高有一定难度,但笔者认为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处理方式,如果处理得好,在教学中多关注中等生的处境,多想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让中等生获得一定提高。以上是笔者对一年多来推广“杜郎口模式”的感悟,希望广大教师同行批评指教。

参考文献:

[1]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国林业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教育教学出版社.

[3]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南京大学出版社

9.杜郎口学习总结(罗欣) 篇九

本次杜郎口学习最大的感受主要在学校的管理方面,总体感受就是,杜郎口中学采取的是类似企业的管理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细化和条例化。表现如下:

1.教师个人以及科组的教学反思和总结,频率为每周一次,而且内容十分明确和规范,许多方面能够精确到几次。反思的针对性很强,全部都是对教学细节和知识点的集中讨论,提出的意见也很中肯,没有泛泛而谈的情况。

2.重视教材本身的发掘,有意识的回归教材。这种做法乍看上去带有很明显的应试的色彩,目的性很强。但是在现有教材上进行拓展,而且主要由教师进行,很切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其实从整个学校的情况来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总体上就是为了应试,其一切活动围绕的中心也是应试,很实在。但是并不代表应试就没有拓展,他们的板报和校园文化墙上,就有很多给予课本知识的课外内容,很贴合生活实际。

3.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每天都有值日生进行自我常规评比,而且精细到每一节课,每一个人。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增加值日学生的负担,不过换一个思路来看,也可以督促值日学生更关注同学表现和课堂内容。

10.杜郎口学习体会 篇十

周晔

南街学校

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

2012年4月25日,我们一行40多人在教研室闫主任带领下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带着心中的迷惑和无限的向往,我们驱车来到了杜郎口中学。在这里我目睹了杜郎口中学开放的课堂,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他们的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敢想敢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反驳他人的意见。下面就将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重文化重引领

杜郎口中学的文化氛围特别好,从校园外到校园内,从教室到操场,从走廊到教室屋顶,他们利用一切空间,张贴激励性标语,张贴优秀学生作业,把一切优秀的都呈现给全体学生和全体老师,充分给予学生一切表现机会,为他们尽可能的搭建一切平台。办公楼前的标志牌上写着“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能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课堂因互动而出色,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这些标语的设置是别具匠心,充分展现了杜郎口中学办公楼顶上“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校门口假山石背面一个大大的“实”字,向我们展示了杜郎口中学的办学宗旨。教学楼内的墙壁上挂满了学生自创自编的格言式警句,如:“走进心灵、倾听心灵的跳动;走进人生,领略人生的真谛。”“试一试我能行,拼一拼我能赢。”“碰到困难时抬头看看天空,你可知那彩虹是风雨的结晶?”“坚强的人因为不找借口而坚强,懦弱的人因为找借口懦弱”这些警句都让我们感叹,感受到杜郎口中学的领导、教师从理念、学习、生活等方面引领学生们积极向上、乐观自信。

二、勤记录积智慧

杜郎口中学的老师随身携带记录本和笔,记录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学到的知识、经验、发现的问题和值得发扬的精神等方方面面。我们教师都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学校生活就是一个舞台,到处是思想的火花。我们在课内外生活、教学组织中遇到一些难题,在与同事、领导、学生的交往中有时会应对自如,有时也难免束手无策。这些小事只要我们收集、思维加工,就会成为颗颗珍珠。在反思总结中与大家交流分享,达到共赢效果。

三、常反思快进步

杜郎口之行,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那教学楼走廊上的一块块反思小黑板。上到学校的领导,老师,下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杜郎口中学的人都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们的评价是公正的,是完全公开的,老师每天两反思,在每天的早晚反思会上,直接的公开当天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比,公开教案的评比结果,对做得不好的老师直接地进行批评,老师相互听课就是为了寻找不足以图提高,听完课之后直接就是指出不好的地方„„

而且把被听课老师课堂上的优缺点在走廊黑板上公布。这些无不显示出杜郎口学校的老师真的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用杜郎口老师的话说就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接受批评。反思三年成名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不足,才会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我认为他们反思已做到:一会教“思”。即事事反思,如教育教学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失败的教训;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没过关;没过关的原因是什么,采取哪些补救措施。二会研“思”。即处处研究,对教学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每个学生进行研究,如何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如何结合班级实际,如何改进才能创造最优质量。三团体互助,除教师独立的自我反思之外,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同样也很重要。让教师通过对话与交流,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与价值观。

四、早转变早收获

在新课程的教学管理中,要求教师观念、角色、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主旨,也是教师展示教学活动的主旨。杜郎口学校和其他学校的教室不同,教室里除了一面墙是玻璃窗外,每一间教室的前、后及靠走廊一侧的三面都有黑板,学生桌椅也不是纵横摆放而是摆成6个方阵,每个方阵也就是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分两排相对而坐。

一节数学反馈课开始了,大部分学生拥到黑板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最上方,然后将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点逐一写上。没有“爬黑板”的学生在座位上自己看书,面对众多听课的老师,学生很有自信,没有一点羞涩。或者说,学生们在课上已经能够做到对听课老师视而不见。上课的时候,学生或坐或站,学生的发言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由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热情也很高,经常会碰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情景,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和监视,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同学们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让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都激动不已。

他们的教师就是一节课的总导演,别看他们上课轻松,可他们的努力和辛劳都在背后付出,他们要想很好地控制课堂,需要在课前做各种设想,需要备课、需要设计新颖的课堂练习、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主讲者,解答者、操作者。他们的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合作性特别强,他们的学生预习能力特别强。每个同学、每个小组都有具体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因此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在日常练习中得到了提高和训练。

他们教师语言的表达以尊重、赞赏学生为主,对正解和错解教师用激励的语言既表扬了正解的同学又婉转地鼓励错解的同学,保持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课堂始终兴趣安然、生动愉悦。教师教学动作是随着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启迪学生的思维,赢得学生愉悦的笑声,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和有趣。

五、小总结大成效

走进他们的课堂,观看学生的表现,环视他们的教室,你不得不赞叹他们的学生。他们落落大方的进行表演,他们激烈的争论,都是他们总结的升华。他 们的总结科科有特色如:

电功率p表示,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写为w。

换算单位很简单,千瓦与瓦隔1000。电功率表达式,w比t为功率,可以变形为其他。电器电功率,空调微炉热水器,电功率均为1000瓦,吹风熨斗洗衣机电功率均为500瓦,吸尘特别为800瓦。

记住这些小常识,生活快乐美心中。

国共关系小总结: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北伐战争)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南昌起义)抗外侮,摒弃前嫌共对敌。(抗日战争)要和平,陪都重庆展大一。(重庆谈判)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解放战争)盼统一,伟大构想定大计。(一国两制)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巧记口诀

二氧化碳不简单,不会燃烧不助燃; 密度要比空气大,可来灭火能制碱; 它在水中能溶解,石蕊加入红色显; 通过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沉淀; 如果继续往里通,沉淀又会消失完; 这是咱的特殊性,用它鉴别最灵验; 我的体形有三态;雪花干冰就是咱;

干冰撒入云层中,呼风唤雨“活神仙”;

广泛用作制冷剂,确保食物不腐烂; 我在面团中发威,顷刻疏松又虚软; 移山填海显神威,光合作用作贡献。

这样精辟的总结全班、全年级资源共享,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我们确实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学习杜郎口中学人的那种教育理念和教学宗旨,学习他们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我会好好利用这次学习机会,把我所得到的精华运用于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为自己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教师 奠定基础。

11.感受杜郎口的“课改旋风” 篇十一

山东杜郎口中学原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在“无资金、无好生源、无好师资、无专家引领、无现成经验可借鉴、无民办学校灵活的体制和机制”的“六无”境况下,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学生“无学困、无厌学、无辍学”,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展示”,“零作业”却有100%的升学率。在平实的文字中,我感受着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旋风”,头脑里经历了一场“风暴”的洗礼。

《杜郎口“旋风”》是一本全方位解读“杜郎口神话”的书,作者将杜郎口中学在课改中作的新探索、有效的管理之道、独具特色的评价体系以及杜郎口经验在全国的推广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梳理。书中不仅增加了国内权威教育媒体对杜郎口中学的报道,还附有课堂教学实录,让读者能够全方位感受并深度理解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可以说,这是一本具有很强指导性和实用性的书。

该书的意义还在于,它对于因条件限制而无法亲自去学校调研考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直观了解杜郎口课改来龙去脉、操作思路和实践意义的最好读本;对于一直关注杜郎口课改的教育工作者,它将为他们提供一条了解发展中的杜郎口、一个全新的杜郎口的路径;对于有志于课堂改革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它还提供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高效课堂”理论。

我在这本书中收获颇丰,从最初的丝毫不通,到如今已渐渐登上了“高效课堂”的台阶,无论是组织建设学习小组的能力,还是把握教师课堂参与度的能力,都有了长足进步。总之,该书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实践“高效课堂”模式打开了一扇窗户,甚至可以说,每一名愿意全身心投入课改工作、有志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老师都可以从书中获得最贴心的帮助,并能从中体验到工作的幸福。

12.小议师范生的杜郎口效应 篇十二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山东省的农村初中, 曾经连续10年在县里考试成绩居倒数之列, 如今, 杜郎口镇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 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 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 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老师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这种模式被称为“10+35” (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 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 , 或者“0+45” (教师基本不讲) 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1)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2)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3) 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简言之:主要经验为—还课堂于学生, 还时间于学生。

我所在学校为师范学校, 近年来为了适应就业形式, 学校里的专业越来越多, 既有传统的小教专业、英语专业、美术专业, 体育专业等, 也有新增的心理专业, 动漫设计专业等等一些非师范专业, 自然学生的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有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 也有一些学生有厌学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 本学期我们学校在几个班级尝试了杜郎口的教学模式, 我有幸带了一个实验班, 我来谈一下在我们师范学校实行杜郎口教学的过程及特点。

我所在的班级是606班, 它是一个英语师范班, 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好, 学生素质都很过硬的班级。在刚开始采用这种模式上课的时候, 学生突然发现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了, 教师评价方式改变了, 课堂成为他们自己的了, 教学资料与教学环节由他们自己掌握, 学生的反应确实如想象中的那样, 他们感到非常新鲜, 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 但偶尔也出现了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 一放就乱”的现象。但这种积极高涨情况没有持续多久, 事后找他们了解了一下, 他们告诉我, 这种方式需要花费他们很多的精力, 他们每天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找到配套的习题, 对于学生来说, 确实很不容易。于是学生由兴奋期转为了平静期, 甚至可以上是疲惫期。

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任何经验都不可以直接复制, 在学习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时, 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学校和杜郎口中学情况完全相同吗?首先有一个初中、高中知识的差异, 初中的知识比较基本, 比较简单。而在高中尤其是数学, (我本人是一名数学教师) 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和公式, 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和推理。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升学率问题, 师范学校是没有升学压力的, 这点和杜郎口中学完全不同。所以师范学校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不能仅仅从形式上学习, 而要从学校的自身特点出发, 突出师范性。师范学校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他们既是在校学生, 又是未来的人民教师, 对他们最基本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教学。

于是针对学生积极性下降的情况下, 我从以后的实习, 就业, 锻炼能力等角度, 提出一种新的变革, 即让学生走出自己的班级, 把自己的成果到别的班级来展示, 使他们不但要在熟悉的人群中讲课, 还要在陌生人面前来讲课, 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这种方式提出以后, 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学生认识到, 只有先学, 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 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一番准备之后我做了第一次尝试, 在指定的课上, 我指导606班级的三名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式方法, 然后来到别的班级去展示他们自己的成果, 结果这几名学生的讲课效果要比我预想中好的多, 而听课的同学也受到的很大的触动, 他们看到同龄人在讲台上的表现, 很多的同学表现出了羡慕, 认识到了学习原来可以这样学, 自己也可以走上讲台啊。而三名上课的同学告诉我, 他们不但很好的掌握了课本知识, 对这一次经历终身难忘。下一步, 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 走上讲台, 我准备用相机给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孩子留下那精彩的一瞬间, 我打算在照片的后面精心的写下一句话, 告诉他们这也是人生中的特殊经历的第一次尝试。其实这一张照片对我们来说真的是无足轻重, 但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有可能要精心保留呢。

无论是到别的班级展示成果, 还是留下精彩的一瞬间, 这都仅仅是形式, 但长期坚持下去, 一方面我们会取得杜郎口中学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 这种形式恰恰类似于我们师范学校特有的实习阶段的延长, 即把我们师范学校的实习过程日常话了, 可以说师范生的整体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而这恰恰是我们师范学校所要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要通过杜郎口中学的这种教学形式来打造符合师范学校发展的品牌教学模式。

摘要:任何经验都不可以直接复制, 在学习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时, 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形式来打造符合师范学校发展的品牌教学模式。

13.“衡水”“杜郎口”学习体会 篇十三

 作者:szhong  来源:本站原创  阅读:436  更新时间:2009-10-21

“神奇”的衡水中学

—— 高中教育教学考察二组(执笔 蒋国和)

2006年10月20日

凡是到过河北衡水中学的人,无一不被其高质量的教育所折服,尤其是那令人称奇的高分段人数——42个清华、北大。是什么铸造了如此辉煌的成绩?笔者随团参观了该校,现就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一、神奇的“教学管理”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奇迹,衡水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同样是令人称奇的,奇在“细”,奇在“到位”。比如在教学上提出的“一至六”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切实做好“两个至少、两个对待、两个5分钟”,认真贯彻“三个按时”,全面落实“四精”“五必”“六环节”。其中“两个至少”,即教师每周至少提问每个学生一次,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面批面改,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关注。“两个5分钟”即教师连续授课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也就是每隔5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一次。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总结,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说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甚至提出这些思路的,衡水中学不是第一家,但把这些思想转化为思路,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措施的,这恐怕是第一家,如同“开会+不落实:没开会”一样,仅仅有思想、有思路,没有举措,同样是不行的。为此,学校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余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关注到教和学的每一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不仅规范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教育教学和日常行为,形成了各司其职、有章可循、令行禁止的局面,而且使每个层面的教师、学生都拥有了最佳的发展空间。对学生的管理同样是细而严的。2006年9月27日在“格致楼”的底楼公告栏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通报:“高一(317)班郭旭羊同学9月25日在校园内吃违规零食,违反了学校《关于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试行办法》第一项第三款之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责令郭旭羊同学回家接受家长再教育。教育处高一年级部9月26日”这也是我所看到和了解到的第一所学校如此处理此事。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是多么的细、多么的严。

人们常常惊羡成功之花的艳丽,但有谁去细究园丁们平时的艰辛呢!

二、神奇的“精神境界”

衡水中学作为地级市的一所重点中学,从理论上讲教师的收入待遇应该是很高的了,因为教师的付出毕竟是很多的。然而我们通过了解才发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高,甚至要低得多。因为河北衡水的经济并不发达,所以不少地方,学校都十分吝啬。比如,晚自修、早读却只有0.5元/单位时间,一个工作了20多年的老教师,高三满工作量也只有3万左右,是什么力量使他如此活力十足?原来是校长李金池的“精神特区”。李校长认为教师的职业态度、精神追求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精神品质的形成,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并由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函数公式Y=KX。Y是因变量,表示教师的教育效果;K是系数,表示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X是自变量,表示教师的业务能力。这个系数式说明了:一个人的教学效果与人格力量呈正相关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一个神奇的公式,神奇在把人们只挂在嘴上的质的东西用数学公式量化了,实在是奇,道出了人们苦苦思索却得不出的答案。事实上,一个老师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他的师德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多年的实践表明,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其原始学历、知识水平关系并不大,相当多的因素取决于他是否敬业,是否钻研,是否有强烈的进取意识,是否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衡水中学李校长正是在这方面作了努力。为此,他提出,抓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有大的提高。他要求教师要远离庸俗,远离铜臭,远离低级趣味,远离不正之风。进而提出了“四个不准”即不准外出兼课,不准从事有偿家教,不准集体接受家长宴请,不准接受学生的贺礼等要求。那老师的生活谁去考虑?学校领导去主动考虑为老师们排忧解难。要求领导干部“办事公道,作风正派,无私奉献,埋头骨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学校第一期住宅楼建成后,把最好的楼层、最好的位置让给了骨干教师,“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重量级”荣誉称号全部给了一线教师;每年高考后发奖金,校领导分文不取;“新教师到衡中,不用分心考虑与校领导的关系如何,工作干好了,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认同;也不用分心考虑奖金、荣誉、职称、房子等问题,所有这些都由领导来考虑,工作干好了,一样也少不了”,这是领导的公开承诺。„„一系列的行动使得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敬业奉献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追求。每天都要领导亲自“命令”教师回宿舍。

“特区”积聚的精神力量渐渐化为了师生可以享用终生的宝贵财富,也化为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三、神奇的“激情燃烧”

凡是到过衡水中学的人都对其课间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昂扬的斗志、燃烧的激情、震天动地的口号,无一不给人以震撼,仿佛使人置身于一个激情燃烧的战斗天地的火红年代。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课间操之前,同学们手拿着笔记本或活页纸,在读、在背,没有人是空手的,一旦到了操场,则又全神贯注在课间操上。他们的课间操是跑步。队伍整齐,口号震天,士气高涨,充分显示了同学们的精神风采。在这样的氛围里,有谁不被感染,有谁不被感动,有谁还会自由散慢、拖拖拉拉、提不起精神?没有,绝对没有。校长李金池说“没有激情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因此,无论是早操还是课间操,也无论是课堂都是充满激情的。“没有激情的课堂教学不是好的课堂教学”。在李金池校长看来,创造“激情课堂”,就是要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寻根问底的热情,在挑战自我、挑战权威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感受智慧的力量。

因此,走进衡水中学,你就被校园中洋溢的浓浓的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氛围所感染。学校每年的“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大型报告会常常会使同学们热血沸腾,甚至有的无法入眠。

学生有激情,教师更有激情,没有激情的教师在进校时就被淘汰掉。因为学校招聘大学生,首要条件是有没有激情,如果没有激情,其它再好也不会录用。因此,衡中的老师个个有激情,人人有干劲。他们不断燃烧激情,打造学校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神奇的“高考尖子” 在现在的高考模式下,如何衡量一个学校升学率,恐怕没有比考取清华、北大这全国一流学府的人数更有说服力的。如果说前几年启东中学一个班级考了12个清华北大已经使许多人羡慕不已的话,那河北衡水中学则足以让人称奇了,太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了。2006年河北省高考文理科前6名有3名,其中理科状元、榜眼、文科探花均来自衡水中学;6名同学进入河北省文、理科前10名;30名同学进入河北省文、理科前50名;55名进入前100名;650分以上50人,占全省的1/4,600分以上624人,重点大学上线1108人,42名同学考取清华、北大。这些指标均以绝对优势位居全河北省第一。这些成绩中哪怕其中一项都是十分不易的,何况七项呢?神了,奇了!细细想来,有了神奇的常规管理,有了神奇的精神境界,加上神奇的激情、热情,怎么能没有神奇的高考成绩呢?

中心工作≠惟一工作

——对衡中现象的思考

2006年10月20日

高中教育教学考察一组(执笔 顾康清)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很多学校学生起床后学习(早自习)、早餐后学习(上课)、午餐后学习(午自习)、午睡后学习(上课)、晚饭后学习(晚自习),除了零星的不得不放的假,学生的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围绕学习转,从早到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中心工作被突出、强调到了极致、至尊的地步,异化为学校的惟一工作。这一异化取得了高考升学率的丰收,但老师们是怨着教着,学生们是恨着学着,外界的评价是“死揪蛮干”。素质教育,路在何方?日前,随市局组织的教育考察团去河北省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笔者似乎看到了方向。

“高考神话”征服着我:2005年,该校多项高考指标均以绝对优势名列全省第一,其中有35名学生考取了清华、北大;2006年,该校6名学生进入全省前10名,30名学生进入全省前50名,650分以上高分人数占全省的1/4,其中有42名学生考取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考成绩以绝对优势勇夺全省7连冠,全市12连冠。河北省理科状元、理科榜眼、文科探花均在该校,另有一名高二学生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激情校园”吸引着我: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讲会;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和热线访谈、国际和国内形势;学生每周利用团活动时间进行国内外时事点评;学校每学期邀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作形势报告,请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校友或社会名人为学生作成人成才成就事业的事迹报告;每次班会内容都充满了“个人与国家”、“为祖国而奋斗”等主题;每周除一次班会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外,还有一次全体性的周讲评,全校学生参加,讲评一周内学生们的言行举止,讲评一周内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开设了“面对入世,我们该怎么办”、“十大学星”评选、宿舍文化大赛、单项体育竞赛、班级辩论对抗赛等系列教育活动;每年寒暑假期间,学校都要从一些社会问题出发,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写出有价值的论文;每年对高一学生进行军训,而且每次时间都长达一年,学校还对高一新生进行一次80华里的远足活动;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地把学生拉出去参观工厂、农村、高新技术开发区„„

到过衡中的人都对他们的课间操印象深刻。2003年4月,时任校长李金池陪北京海淀区的校长团看学生跑操。看着看着,有几位客人掉下了眼泪。李金池问:“怎么了?”“激动的,我们简直是在观看阅兵式啊,你们的学生太振奋了,有一股压倒一切的气势,真让人激动啊!”

2004年春,一位记者到衡中采访后对李金池说:“在衡中的几天,我始终被一种昂扬向上的激情所包围,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建国初期那战天斗地的火红年代。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校园啊!”

在这个“激情校园”中,学生丢却的是捆绑在他们身上的枷锁,而获得的是无价的精神财富与强大的内驱力。

“衡中理念”启迪着我:应试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压抑、控制、束缚与禁锢,而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解放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中心工作应占据相当的时间,但不该是所有的时间。衡中人坚决摒弃了窄化高中教育功能、直奔升学主题的传统做法,把不少精力投入到了在外人看来似乎与提高升学率并不直接相关的工作中,打造“激情燃烧的校园”仅是其中之一。离开衡中,笔者一直在试图破解“衡中神话”的“法术”,这法术是否可归结为,在衡中教学工作没有被异化为惟一工作,其结果反而使中心工作更有质量。如果是这样的,笔者以为,就升学率抓升学率是有效的,但肯定也是有限的,这就好比锯掉树枝光长树干,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

谈到这里,笔者觉得有必要和读者一起回望一下衡中发展中一段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历史,那就是一九九五年前后,衡中人靠着透支生命开始支撑起高考的第一,那时的衡中绝非现在这般“潇洒”,大题量、满堂灌、耗时间,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师生厌教、厌学现象十分普遍,“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拷问着衡中人。有人把这段历史说成是衡中发展的一段“曲折”,笔者并不这样认为,我以为应该理解成是衡中发展的一段“原始资本积累”期更确切。因为这一时期的衡中人体会到了把教学工作作为惟一工作来抓的诸多弊端,从而有了痛下决心变革思路、寻求出路的强烈愿望和迫切需求,因为这一时期的衡中人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惟一工作上来,从而对学科教学有了更广阔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把握,练了内功,修成正果,为转型后的精细化教学、精致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使减少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这一似乎不可能实现的追求成为可能。

衡中人的胆识和魄力在于他们没有在教学惟一化的应试之路上无谓地消损、耗竭,而是痛定思痛、审时度势,选择了一条回归本质——还教学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互相促进的和谐发展之路,跳出了通过“死揪蛮干”而赢得应试成绩的陈腐之路。

看衡中,既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既要看局部也要看整体,既要看现在也要看过去,只有这样,衡中现象才能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课堂

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初中教育教学考察组(执笔 丁佐林)

2006年10月20日

2006年9月26日,如皋市教育考察团一行18人来到了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当我们走进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时,我们的心灵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一个办学条件很落后的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的形式真的如人们所说的:“学生反了,课堂散了,老师也不管了,四周全是黑板了。”每个教室的门都敞开着,外来听课者挂上听课证,这个教室进,那个教室出,走动听课。每个教室都一样,课桌分六组集中排列,学生对面而坐;教室的三面全是黑板,室外走廊上还有一排白板„„

学生上课时的表现更是热闹极了,有站着的,有趴着的,有坐到课桌上的,有在室内黑板上写的,也有在室外黑板上写的,有走来走去无拘无束的。最生动的是,看到一个女生站在黑板前指着板书,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这时候,同学们都挤在黑板周围,因为空间有限,竟然有三四个同学蹲在讲桌的下面!而老师此时却一声一吱地站在学生背后。在这样一个乡村初中的教室里,真是生气勃勃,活力四射,令人震撼!

如此开放的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成了真正的主人。他们的课堂怎么能有很高的教学效率,怎么能取得很高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呢?观摩了课堂,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我们有三点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杜郎口中学的做法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老师不再主宰课堂,让学生成为自主的、能动的学习主体。

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课桌摆放形式由“插秧式”改为“方阵式”,实行桌对桌,面对面,教师融入到学生当中,学生能够充分地交流、合作,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慨叹说:“我们再不是背书的机器、被填的鸭子了。”

时间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你会看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

学生主宰课堂,学生自由了,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习的激情具有长效性,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实现最佳的学习效率呢?为此,杜郎口中学采取了各种措施。

第一,让学生“积极存在”着 传统的评课方法是评老师这堂课上得怎么样,而杜郎口中学的评课标准却是评学生在课堂是表现得怎么样,如果学生课上表现不活跃,师生、生生活动得不够充分,这样的课,老师讲得再好,也不是好课。

从2002年秋季开始,杜郎口中学对课堂时间作出“10+35”的硬性规定,即教师所讲时间等于或小于10分钟,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或者说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学生自主活动不少于35分钟。教师只要在一节课上讲解超过10分钟,即被判定为失败课。这样的课,学校责令其立即整改,整改不力的,停课思考。从形式上看,“10+35”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这就逼着老师们在课上少讲,精讲,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杜郎口中学逐步形成“三三六”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时间属于自己,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的解放,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挖掘。正如一位专家分析,学生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时间大约有13000节课时,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初期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在每一节课里,学生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这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杜郎口中学课堂把时间交给了学生,这种改革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宰,它的价值在于激活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的“积极存在”,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地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智力、品德、体力得到全面发展。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初中阶段学生“两极分化”的难题,实现了“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辍学生。的确应了一位学生的名言:“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

第二,让学生成功并快乐着

那天下午1:40左右,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杜郎口中学,第一课在2:00开始了。走进教学楼,歌声飞扬,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在齐唱歌曲,有的班在齐唱“彩虹总在风雨后”,有班的在齐唱“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学生个个精神饱满,神采飞扬。我本以为各班全是开了音乐课,后来才知道,下午上课前先让学生起立歌唱,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办法,虽然学生唱得不一定很好,有的歌曲也不一定适合放在课上齐唱,即使如此,因为那是学生自选的歌曲,大家齐唱之后,振奋了精神,提起了激情,感受了快乐。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每个班级都有一幅自己的标语:“勇于质疑,敢于展示”“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如此等等,写出的是学生那份走向课堂教学主人地位之后的雄心壮志,以及一展才思的无限快乐。

时间交给了学生,老师走下了讲台,老师融入了学生当中,师生关系平等了,这让学生有了感受快乐的基础。在这里,老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老师,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自由地发挥,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展示价值,在属于自己的一块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成功。成功强化了自信,自信激活了快乐;快乐将更加自信,自信将更加成功。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拥有了自信并快乐地学习着,其意义不只在于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在于有效地促进了性格的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难怪杜郎口中学报考县重点高中茌平一中的268名学生中,会有267名学生得以录取。

第三,让教师总结交流并反思着

杜郎口中学引导教师推进课堂改革的重要平台是他们的“业务论坛”。在这里,只要能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时间,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师都可以大胆地尝试。在每周的“教师业务论坛”上,老师们人人发言,交流上课的心得和体会,相互弥补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探讨研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写出详细的论坛报告,交给学校保留存档。看看他们“教师业务论坛”所讨论的题目,你就会感受到老师们的收获:“我的课堂程序与学生活动”“我的工作态度与质量关”“谈预习”“有感于学生评教”“我与榜样的差距与对策”“怎样看待别人提不足”“我对上过的一堂课的回顾与反思”。杜郎口中学还要求教师每天写拓展日记,及时发现纠正教学中的不足。这种成长笔记式的文字记载活动,是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及时写下来的真实感受与成败得失。我们在教学楼的大厅里亲眼目睹了老师们写在小黑板总结和反思,据介绍,这是老师们每日必写的,教师每天对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以及第二天的改正措施写出来,放在公开场合,让老师们相互学习借鉴。而学科主任、年级主任花一点时间就能看到老师们的得与失,然后对本组和本年级当日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每日的总结反思,推动了老师天天有学习,天天有思考,天天有进步。

第四,让知识储备不断增加着

课堂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这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吗?还需要教师备课吗?有人会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会很轻松。其实,恰恰相反,教师不但要备课,而且要备得更充分,掌握的资料更丰富。杜郎口中学介绍说,现在学生的发展相当关,学生的能力有的高于老师,因为,每班几十名同学,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没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不但不能很好地点拨、指导学生,关键时候可能还会成为学生的“俘虏”。用向我们介绍的那位主任的话来说:“课放开了,对老师储备的东西要求很高。”有一个例子,语文教师徐立峰在讲鲁迅的《故乡》时,学生不仅掌握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有的同学还查到了两副哀悼鲁迅的挽联“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试想,如果老师经常对学生说太多的“我不懂”,是否有些尴尬?可见,课堂放开后,学生懂的东西太多了,这就对教师迅速增加知识储备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和动力。

二、学生:在小组内的开展合作学习

课堂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怎样才能让每个同学都在课堂上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呢?杜郎口中学打破了集体授课的共性教育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每个班级有六到十个学习小组,每小组六名同学,学习小组的划分按成绩好差搭配。

第一,选好组长

根据成绩单公开推选学习小组长,推选的条件有二,一是成绩优秀,要在前10名中,能在小组内起到榜样和带动作用。二是组织管理能力要强,性格外向泼辣点儿的是首选对象。组长按照成绩段选择组员,每个小组都有成绩好差的同学,这就为实现小组内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做好了的准备。

第二,组长对学习活动进行管理 杜郎口中学教学的六个环节大致过程如下:由组长根据老师发放的预习目标(文科)或预习提纲(理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再口述将目标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一课堂完成一项目标即可;各小组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合作学习;各小组公开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各小组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最后,通过达标测评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整个学习过程,大部分是在小组内进行。

为了保证各小组能有序高效地学习,班长每天都要对各小组督促检查,比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各小组在竞争中发展。

第三,组长对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组长对组员有监督和管理过程。组长要检查组员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要组织组员合作探究学习。组长还要统计成员课堂主动发言的次数,如果遇到整天都没有发言表态的同学,组长统计上报后,第二天,该同学要在年级晨会上做自我评价。组长还要检测组员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小组长的任务,不只是负责本组的学习,管理内容还包括组内的纪律、卫生等各个方面。杜郎口中学向我们作介绍的主任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中午,有一个同学午休时间表现不好,组长就把他带到其它几个班上去看,看其它班级的同学是怎样午休的。然后再让他回来反思,在午休过后,向全组仍至全班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一句话,小组学习制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等多方面的优势。

三、督查:严格的检测考评制度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有“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在展示环节中,学生当场一人一块黑板,展示预习和组内合作学习的成果。老师在教师里转一圈,就能发现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共性问题,然后加以点拨。最后,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做错了的同学,下课后要重新写到纠错本上去,纠错本也是每日必查的项目。

组长对组员要进行抽测;组长根据组员上课展示的情况和同学听讲的情况,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对有关同学进行提问,检查掌握的情况。情况不好的在中午还要被组长请到教室外边在走廊的小黑板上进行抽测,抽测的内容就是课上练习的内容,组长还要将抽测的结果在室内小黑板上公布。这就对学生在课堂提高听课效率起到了很好督促作用。

此外,班长、科代表要对同学进行抽测,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对学生的抽测,学科主任和年级主任也对学生的抽测。通过抽测,了解学生当堂课、当日对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既督促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又为教师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供了材料。

除此而外,杜郎口中学的检测考评制度中还有周测和月考。周测由年级部组织开展,周测的试卷内容都是基础性的东西,大部分是教师课堂上组织学生练习展示的内容。月考由三个年级交换出题,学科主任把关,月考的题形参照中考题形。除了对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检测外,每次还要侧重检查特定内容。据杜郎口中学的主任介绍,他们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专门增加对两个重点的检查,一是作文篇幅是否足够,不够的,缺一行扣1分,扣完10分为止;第二是有没有空答处,答案格有一处空白扣1分,扣完10分为止。以后的月考还会有不同的检测重点。

在检查考评制度中严厉的排序制度也是杜郎口中学的一大特色,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对教师而言,教师说课、业务论坛发言、正常的教研听课活动、业务档案检查等等各方面都要进行排序评比,一切活动都会从一排到末,而且会及时公布;对学生而言,学生课堂发言、公开展示学习结果、各种检测以及纪律、卫生等常规管理方面都正常地排序;组长对组员排序,班长对小组排序,年级主任对班级排序„„在杜郎口中学,学生生活中竞争中,生活在压力中。严厉的排序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杜郎口中学创造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奇迹,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我们一直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要让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可是,我们做过且做得到位吗?我们也说过,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几次做过真正主人呢?

我认为,学杜郎口中学,不是要在方式和方法上去照搬照抄,而是应该在思想观念上彻底解放,老师们要从师道尊严的讲坛上走下来,把主人的位置让给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再多的改革只能空喊口号,到头来还是新瓶装旧酒,学生的负担依然是太重太重。让我们解放思想吧!

以生为本 务实管理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

参观学习心得

(钱跃华 姜锦泉 郭富慧 杨扬 严斌 朱进茂)

怀着朝圣者的虔诚心态,我们参观了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耳闻目睹,感慨良多,感触颇深。现就“如何抓好学生管理,调动学生的精神状态,做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一话题,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精神状态激扬

一所学校,无论怎样改革,成败与否,最终都可以通过课堂呈现出来。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学校的主人也是学生,学校成功与否,最终还是看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都愿意成为主角,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场景与舞台。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组织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教学中要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创设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尊性、创造性。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者必须融入教育对象中,避免师生精神和情感的分离。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要准确,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作为教育者,要像杜郎口中学那样:

第一,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语言习惯等,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第二,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能够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形成持久的情感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第三,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宽容和鼓励学生不合常规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魅力四射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教授近年来大声疾呼的理想课堂,在杜郎口中学得到了印证。“自主的课堂我主宰”,“快乐的课堂我称帝”。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想做事,人人能做成事;开放的课堂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中下等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感觉,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为尊严而学习成为学生最直接的心理要求”;开放的课堂成为实施课程改革的平台,成为促进教与学的理念的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管”与“理”的方式的转变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个性。崔其升校长以 “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名言作为张扬学生个性、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杜郎口中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对于学习问题要“多种角度,创新实践。”并赋予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课桌讨论的权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十分突出,学习文本既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还可以抄写着读;既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与同学讨论,还可以请教老师。对于学习的展示,不论是创作诗歌、编演小品、编排舞蹈,还是什么方式,只要学生从中体验到了茅塞顿开、怦然心动;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验到了内心的明净与敞亮,学生生命的主体由此激发出热情、释放出能量,学生的人性与创造的潜能得以开掘与提升,教育的目的就实现了。在我们所看到的课堂上,完全是学生主宰课堂,他们或坐或站,时而静心思考,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激烈辩论,时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地知识体系和网络,充满热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三面黑板的课堂上,那密密麻麻排列有序书写规范的字体展现了他们精神上的财富,而这精神财富带给他们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必将成为他们人生的珍宝。

三、“活而不乱,活而有序”——课堂管理实在有效

课堂管理的精致化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杜郎口中学建构有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管理模式,他们靠机制为课改注入经久不衰的活力,促使其课改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首先,杜郎口中学对学习小组的利用与调动非常到位。我们原以为,我们课堂上的学习小组工作开展得还不错,课堂上讨论,课外检查作业模式也还有效。现在看杜郎口中学课堂上的学习小组,那是真正的分工协作,每位同学都能有所发挥,是确确实实活动起来了。他们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对学生的活动有明确的要求,小组长个个认真负责,小组评价落实到位且立刻得到体现。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第二,杜郎口中学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如课代表给各小组打分。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我的评价。他们的整个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敢说想说。教师只是引导者,拓展者,学生是主体。他们能够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形成了 “兵帮兵”“兵练兵”的学习方式,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就能够掌握。杜郎口中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对学生参与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第三,杜郎口中学对课堂教学进行多层次把关督查。(1)校委的调度课。对各学科进行不定时抽听课,以便了解各学科的进展情况。(2)学科的促进课。对每一学科或单听或集体听课,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3)年级的督促课。对本年级稍弱教师,年级主任请骨干教师一起听课,加强指导,确保每个教师提升。(4)班主任的坐班保底课。杜郎口中学的班主任不仅管理本班学生,还对本班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并记入考核中,所以班主任对促进教师的上课技能起一定作用。(5)考评组的考核课。学校考评组负责对教师的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对每个教师听课打分记入考核。

当然,任何管理都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对于教师在管理方面原创性、自主性的举措,一旦取得了成果,学校都予以奖励。这样,教师创造的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在自我要求下进行自发性的创新。崔其升校长曾经说过:“我们的管理制度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过归根结底,就是要以实际为前提,以实效为准绳。” “不断变化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最大特点,不断进步才是杜郎口中学发展的最大成绩。”

四、“我的风采我展示”——校本文化浸润校园

学生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也是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就无所谓成功的课改;没有让学生享受到课改的益处,也就无所谓成功的课改。既然学生是课改的参与者,是课改的主体之一,那就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课改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就有必要把课改的理念、理论、要求具体而又形象地灌输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就有必要用文化浸润的方式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课改文化,以求课改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对此,杜郎口中学的管理者们深谙其道,他们看到了学校文化的浸润作用,紧紧抓住校园的主体——学生,教学楼的走廊上、楼道间„„凡是能够利用的空间,目之所及,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置身于课程改革的感言、名言。这些“名言”,有的是对课程改革理论的感悟,有的是对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认同,有的是参与课程改革的态度,有的是参与课程改革的收获,真可谓是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引领人。不用常见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等名人画像,而用本班、本校学生的“名言”营造课改氛围和课改文化,让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来推动课改,把蕴藏在学生中的巨大潜力激发出来。这种文化追求已经通过每一个细节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已经成为杜郎口中学每一位成员的自我追求。这正是他们的发展实力之所在,发展潜力之所在。

问渠哪得清如许 精彩源自课堂外

——试解杜郎口、衡水中学课

堂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丁国林 唐俊宏 丁佐华 郝金洲 裴俊先)

毋庸置疑,杜郎口、衡水中学教育奇迹的出现与他们的课堂教学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两所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开放灵活的教育思想及其务实高效的教学艺术,是他们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教育理想的精彩演绎。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及其社会效益影响最大。同时,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最具个性色彩的活动板块的集合体,有效调控和管理的难度也最大。因此,研究杜郎口、衡水中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结构模式及其激励手段的同时,科学地审视其学校管理诸要素中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对于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我们教学教学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精神导航,为青春的辉煌全面蓄势

走进杜郎口和衡水中学,一股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路道墙面、教室前后、黑板上下、寝室内外、橱窗画廊以及学生的学案、自助餐、作业纸的页脚上„„,随处可见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师生语丝等,例如“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使用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课堂因自主而发展”、“自己的课堂自己把握,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自己的梦想自己去圆”、“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等。衡水中学大门的一侧和学生宿舍的山墙上,同时排列着该校2007年录取北大、清华的36名学生的大幅照片,这些学生青春靓丽、笑靥迷人,一个比一个朝气蓬勃、一个比一个阳光灿烂,具有极大的视觉刺激效果和强烈的精神感召力量。该校图书阅览楼的走廊上是“衡中博士长廊”,将历届学生中成为博士的画像、照片悬挂其上,校门前、学校道路旁、教学楼边,到处都是历届校友的照片、格言、介绍等,这里仅用于宣传校友和各班开展自勉自励教育的不锈钢橱窗就有近60块。不约而同的是,两所学校都在路边和走廊里大量布置着在校学生自己创作的自勉格言和成长誓言。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给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最具健康特质的生态环境,日复一日的熏陶和浸染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精神航标。在杜郎口中学,我们有幸观摩了由学生自己策划自己主持的一堂主题班会。上课伊始,全体学生起立合唱歌曲,也许是校歌,也许是班歌:“我自信,我成长,我快乐”的歌词以洪亮、铿锵的声音旋律表达出来,响彻云霄。学生的那种忘我、那种投入和陶醉令台下所有的听课老师为止动容和感奋不已。接着是自由发言和交流展示,完全没有预先确定的发言次序,许多学生一拥而上,谁占到主位谁发言,谁的声音高就听谁的,一个学生发言快要结束的时候,许多学生便在座位上摆好了冲上前去抢占发言席的架式,令人忍俊不禁。没有任何拘束和限制,有的谈理想,有的谈收获,有的谈教训,有的交流新近的读书心得,有的朗诵自己即席创作的抒情小诗,还有的就干脆介绍自己新近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与窍门,同学们表现出来的那份坦诚自信、大胆张扬和创造性学习的热情不时赢得台上台下的一片喝彩„„这仅仅是杜郎口中学活动课程的一朵细小的浪花,该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可见一斑。

学生的自信和成熟向上源自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和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的敬业与忘我投入与学校对教师的精神引领大有关系,从杜郎口中学行政楼某办公桌上一本字体相当随意和潦草的“师德建设”台帐(姑且如此命名,其实仅仅是一本厚厚的硬面抄而已)可以看出该校在提高教师精神品味方面所作的诸多努力。“学校的问题首先是教员的问题”,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校文化氛围的品位与特质,两所学校不约而同地十分重视对教师的正面引导和评价激励,可谓抓住了学校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河北衡水中学有一个口号:“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班级竞争、学生竞争,教师更要竞争,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评选,青年教师过“五关”,每次考试同类班级倒数的老师,晚上要到学校坐班研修等等。今天你超我,明天我超你,师生在竞争中不断实践着、诠释着“追求卓越”的校训。在这些竞争面前,学生、老师心态平和、精神振奋,无论是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对学校都有强烈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豪感。衡水中学“精神特区”的建设,不仅着眼于对学生的精神导航,同时也十分注意对教师的精神引领。

学校领导特别强调教师的人格修为。学校对教师人格修为提出“四让”:让教师远离庸俗、让教师远离铜臭、让教师远离低级趣味、让教师远离不正之风。学校还要求教师心中有追求。青年教师到衡中后,首先必须拿到“教师合格证”。衡中的教师还有五个等级:希望之星→教学骨干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功勋教师。通过这些方法,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对教育教学的研讨上,引导到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上,从而推动其不断攀登新的台阶和人生顶峰。

在衡水中学,无论是教学楼的命名:高一年级为格物楼,高二年级为明志楼,高三年级为揽月楼,还是每个学生宿舍的自题;无论是教室走廊的横幅标语,还是校园内众多的宣传栏。无一不包含文化渗透,无一不蕴含教育激励,一种振奋人心、励志向上的氛围时刻激荡。尤其是衡水中学的学生跑操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抖擞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振奋着每一个人,充分显示出一种昂扬向上、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精神和气概,这种精神是一种求知的动力,更是一种学习的支柱。

通过精神导航引领师生远离庸俗和低级趣味,追求卓越的业绩和不平凡的辉煌人生,乍一看与课堂教学相距甚远,其实不然。学校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和智能交互作用过程,教师学生的整体价值取向、精神状态及其参与投入的恒久性等等对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这里面教师群体的精神状态尤其重要,它直接制约着校园文化和学校“三风”的基本走向。杜郎口、衡水中学的课堂教学规范科学效率高,除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实施过程外,教师、学生忘我投入地追求卓越、争创辉煌的合力效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一致认为,学习杜郎口、衡水中学首先要学习他们对教师学生精神价值观的科学导航和有效引领,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占领师生精神进步和生命成长的制高点,千方百计唤醒人的责任意识,引导师生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帮助他们获得足够的内驱动力,积蓄足够的拼搏争先的能量,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全体学生心往一处想、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全体学生和教师心往一处想,全体师生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段都能够心往一处想,其所产生的同步共振的力量将是巨大的,学校课堂教学的高水平、高效率将会获得极其重要的保障。

二、规范全程,为课堂的精彩有效奠基 课堂教学具有个性化特点,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确保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在健康的轨道上良性运行,精细严实的科学规范非常重要,也极其必要。杜郎口、衡水中学的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与他们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全程规范具有直接的关系。课改近十年来,杜郎口中学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沉淀,逐渐提炼升华出一套具有鲜明杜郎口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观摩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可以发现,他们所有学科所有课堂教学流程基本都是这样的:“讨论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小组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精要的点评或引领提升。”这是过程性规范要求,该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具体、翔实可行的实施要求和与时俱进评价标准。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表现”为例,开始时为了促使教师改革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握学校教改内涵,学校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标准为:“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强答,喜笑颜开”,目的在于促使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后来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标准调整为:“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辩论热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如此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表现与思维活动、以及课堂氛围进行积极鼓励,同时将这一标准印制在大幅字板上悬挂在各班教室,将课堂自主学习的鼓励与要求直接交给学生。再后来又直接赋予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的自主权。同时进一步约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准集体、集中背答案,不长时间做练习题”。要求教师在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争先恐后”地进行“读、说、议、评、写”等学习活动,注重进行“拓展、挖掘、拔高”的思维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每节课学生活动“人次要多,密度要大”,每个学生都要活起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近年来学校根据教改实践又将课堂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升为:“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憧憬、盼望”的东西,尤其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东西”。把最简单的事情做严做实,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精致细腻,确保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上良性运行,这便是杜郎口中学成功的原因所在。

基于同样得理念和价值追求,河北衡水中学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同样精细严实的规范化管理要求。他们践行了“一至六”的教学常规管理思路,即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个中心”,切实做好“两个至少、两个对待、两个5分钟”,认真贯彻“三个按时”,全面落实“四精”、“五必”、“六环节”,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两个至少”,即教师每两周至少提问每个学生一次、每学期至少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面批面改,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关注。“两个对待“,即学生要把每一节自习都当做考试来对待,把每一次考试都当做高考来对待,在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教师要在提高学生自习的效率上做文章。“两个5分钟“,即教师连续授课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也就是每隔5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1次。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总结。“三个按时”,即针对学科自习课,任课教师上课后按时到位辅导,上课时按时布置作业,下课时按时收作业。“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评。精选,即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选编“自助餐”和习题上要“精”。精讲,即教师在授课时要讲重点和难点,教学语言要“精”。精练,即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习题要“精”。精评,即教师在讲评作业和试卷时要“精”。“五必”,即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检查上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六环节”,即教师时刻要抓好备、讲、批、辅、考、评六个环节,环环相扣,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衡水中学规定自习课安排要真正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的天地,明确规定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一是任何教师都不准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进行讲课,对学生个别辅导的声音严格控制在师生二人的听觉范围内,严格禁止发篇子(习题纸)、放投影等变相占用自习时间现象的发生。二是每节自习最后拿出7分钟时间让学生合作学习,去讨论、辩论甚至争论。三是把自习时间分为学科自习和综合自习。学科自习教师可以辅导学习,教师布置的必做作业必须控制在20分钟内完成,教师必须在学科自习结束时收缴当天作业,其余时间严禁教师收缴作业。如果教师留的作业学生不能在学科自习内完成,便被列为教学事故,给予处理并存入教师的教学档案。学科自习之外的自习为综合自习,综合自习时间教师不准进教室辅导,以免干扰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实行作业“自助餐”,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除上述学科作业必须控制在学科自习时间内完成之外,学校还规定,变原来硬性摊派作业为“色香味形”俱佳的“自助餐”,所留作业要结合学生口味,能够提起学生胃口,要有层次、有梯度。学生对教师所留作业有选择权,教师不能强求学生做本学科“自助餐”,对于所留的“自助餐”作业,教师不能收缴,也不能通过其他形式检查、验收。不能在课堂上对答案,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完全由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作业“自助餐”措施的实施,不是教学的弱化,相反,它更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规范成就梦想,规范铸就辉煌,规范创造奇迹,规范赢得未来。”这是衡水中学的课堂教学管理理念和共同的目标追求,努力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的所有活动都控制在科学合理、规范健康的轨道上进行,其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便有了足够坚实的基础和保证。这对我们的教学常规管理尤其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当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三、科学调控,为教学的高效实时保健

教育产品具有一次性成型定性的特点,不可以回头重来,也不可以召回修理或替换,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进行有效的实时管理与科学调控,使既定的规范化要求落到实处,这对杜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非科学性倾向十分重要。杜郎口、衡水中学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与他们十分重视这一方面的是分不开的。杜郎口中学行之有效的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控”,所有的教学方案,训练内容在进入课堂之前都要经过集体研究,并经由班主任、备课组长、年级组长审核签字,进入课堂之后又有教学管理人员和验评小组跟踪进行实时监控。他们将教学管理时间模块最小的设定为半天,即半天反馈一次监控情况,半天实施一次整改。学校的校长、年级主任、学科主任、班主任,以及教学验评组随时都会出现在教室里,每天负责监督检查的人员占了学校教师总数的近一半。学生板书是否工整?相邻两个学生板书的内容是否按照规定没有重复?小黑板上是否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及警示语?甚至于在某个教学环节教师站立的位置是否合适?点评是否精彩?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每天早晨上班前十分钟会议和每天下午上班前十分钟会议由业务管理人员准时反馈前一个半天的教学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直奔主题,点名道姓,寥寥数语,一针见血。这么大的检查力度,加上每天两次的反馈会,有什么问题马上就能够发现,而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同时,学校还通过多种渠道对课堂教学把关,例如校委调度听课:对各学科进行不定时抽听课;学科的促进课:对每一学科或单听课或集体听课,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年级的督促课:对本年级稍弱教师,年级主任请骨干教师一起听课,加强指导,确保每个教师提升;班主任的坐班保底课:杜郎口中学的班主任不仅管理本班学生,还对本班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并记入考核中;考评组考核听课:学校考评组每学期至少两次对每个教师听课打分并记入考核。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杜郎口中学现在要求每一位老师每天写拓展笔记一则,记录教学得失、教学设想,篇幅一般为大32K笔记本一页;每周写育人笔记2则;每周听课三节并作听课记录。这种“短平快”的管理模式针对每一堂课所有教学环节,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最及时的保健措施,充分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促使全体教师尽早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达标要求,杜郎口中学还采取了“一谈二警三停”的措施,即对第一次课堂教学不达标者,学校领导与之谈话:谈教改意图,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秩序等;第二次不达标者,要在学科会上予以警告;第三次不达标者,“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进修课堂技能”,主要通过“听课、学教改理论、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措施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能力。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严厉措施,对于推动全体教师迅速闯过教改起始阶段的难关,一个不少地投入到前所未有的教学改革中,效果十分显著。

杜郎口中学教师办公楼的过道上,都是一块块的小“黑板”。那是每一位老师的每日教学反思或听课反思记录板。写在板上的目的就是方便和同伴做透明公开的交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自己上课的得与失、改进措施;写着被听课者课中的不足和建议;写着学校行政人员或教研组长下班检查的结果(作业批改、课堂教学、学案撰写等),真诚的肯定,明确的意见;写着各学科组自主构想并开展的活动状况。为什么有人说这里的每一堂课都是公开课,为什么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坦然面对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听课者?只要结合以上材料稍作思考,我们便会发现自己离正确答案已经不远了。

基于同样得思考和追求,衡水中学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程序化的管理模式,并贯穿于整个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过程。每学期初,教科处都要安排出整个学期的研究课听评计划,每周都要安排听课活动,规定听课节数。各学科组长、骨干教师、学校领导都要参加听评课。评课时,要评出上课教师的优点和长处,更主要的是指出其缺点和不足。评课要不留情面,要评出方向,评出思路。之后还要通过跟踪听课的方式,看其是否改进与提高了、提高的程度如何。学校年级部、教务处对教师每天的上课、办公、上自习课、布置作业等教学常规进行监督检查,日日检查、周周公布。对违反教学常规的行为,一律严肃处理,严重者按教学事故论处,记入其个人业务档案。同时,学校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听课、评教、考试、教学常规检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教情、学情,每月进行一次教学改革的阶段总结,并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讲明近一段时间教学常规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下一段改革的方向和学校的具体要求。

衡水中学《研究课听评制度》规定:分学科建立研究课听评小组,校领导分头参与各组的研究课听评,教科处成员参与所有研究课听评;学期初教科处制定全学期研究课听评计划并组织实施;研究课每周至少安排6节,坚持每听必评;开设研究课的教师必须在开课前2天将设计好的教案发至各评课教师手中,由教科处组织探讨,提出建议;参加听评课的教师,听评课与个人授课时间有冲突的,由教务处负责调换;研究评议时必须人人发表见解,谈出长处与不足;鼓励教师随时申报研究课;对研究课工作,学校定期总结;对优秀研究课,通过录像片、公开课的形式组织观摩。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深沉地体会到:无非常之志,难行非常之事;无非常之事,难立非常之功。杜郎口中学和衡水中学两所学校,条件不同,风格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在教学管理上都注重科学而规范,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强调一个“规范”二字,而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放在一个“有效”上,从不追求花拳绣腿式的形式主义。注重在主渠道上下功夫,在关键环节上做文章,可以有效地避免“马后炮”、“堤内损失堤外补”现象的发生,这是杜郎口和衡水中学成功的经验,也是我们不少学校课堂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持续高位走强的背景下,新的突破口在哪里?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我们理当能够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北方归来满眼春

——赴山东、河北考察学习体会兼

谈有效预习

(李大忠 李建明杨建军 朱其健 孙忠泽)

这次,我们一行前往心仪已久的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河北省衡水中学考察学习,有幸现场解读了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两篇迷人的“神话”,眼界大开,获益匪浅。杜郎口中学那弥散在校园每个角落的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核心办学理念,那彰显师生个性风采和人文精神的特色校园文化,那三面黑板、没有讲台、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的教学环境,那师生民主平等、学生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衡水中学的五大办学理念和那激情燃烧的校园„„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尤其是杜郎口中学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预习课,让我们产生了几多的震撼、深思与启迪。

一堂范课的启示:“横长巷短”两相补

12月10日上午第四课,杜郎口中学一位中年女教师为我们上了一堂初三语文预习课,课题是唐代诗圣杜甫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老师的指导与组织下,全班学生围绕三个教学目标,通过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弄明白了“歌”的主体特征、作者与写作背景和诗歌的主要内容,而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译述课文,初步感悟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下一课展示学习收获与成果奠定了基础。

杜郎口中学十分重视学生的预习,在他们创造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中,预习被列为“三大模块”“六大环节”之首,他们的预习课、反馈课与展示课一样是占用正式课时的,这不仅有效保证了学生预习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整个预习过程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全程参与的情况下,围绕目标,有序展开的。因此,这样的预习是有效的预习,这样的自学是高质量的自学。

反观我们身边的大部分老师都习惯于把预习的“宝”押在课后或课前。前些年,在学习推广洋思经验的时候,我们也曾向中小学老师提出要把预习环节放到课内来进行,但许多老师不能接受,他们认为既是“预习”就应该是学生自己在课前的预备。现在学生基础较差,课上连教都教不完,哪里还有时间来让学生预习?而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由于缺少同伴及老师的参与互动,预习中产生的困惑与问题常常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另一方面,预习的内容反正课上老师要讲,加上课外作业又比较多,预习于是常被挤到一边。因为老师和学生都把预习当成“皮外之肉”,所以预习不可避免地在时间和质量上要打很大的折扣,绝大部分学生都达不到老师所预期的目标。

本地有句俚语,叫“长了横头短了巷子”,意思是相关联的两个事物,一件事做足做实做好了,必然会对另一件事大有裨益。事实上,杜郎口中学的预习课,是学生在老师指点引领下卓有成效的自学过程,可以说,没有充分有效预习,就不会有孩子们在下一阶段的展示课、反馈课上的充分参与、精彩生成。让学生充分预习,虽然占用了部分教学时间,但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率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预习放到课内,可学;把预习放到课内,有效!我们的语文老师及其他学科的老师都要积极借鉴杜郎口中学成功的教改经验,让预习成为我们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个沉重的话题:为谁辛苦为谁忙?

每每聊起预习情况,不少老师很为部分学生的懒惰厌学不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而感到无奈甚至恼怒。我们也常可见到这样的场景:老师一进课堂首先检查预习情况,除了少数几个“尖子生”外,班上大部分学生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该读的没读,该背的没背,该写的没写,有的甚至一问三不知,老师的批评、责难直至惩戒也随之而来,一堂课便在这样不谐和的氛围中拉开序幕,既影响了教师的教更影响了学生的学。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部分学生厌学固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眼下我们初中阶段,“独二代”、单亲孩子、留守儿童、问题少年的比例逐年增多,加之社会产品日渐丰富、绝大部分人衣食无忧,缺少了数十年前“定量户口”、“国家统配”这样的强大诱人的原动力,“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学之风注定要与我们渐行渐远。不过,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矛盾常常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在杜郎口这面镜子面前,我们每个教师都有必要拷问一下自己:同杜郎口中学的老师相比,我们所布置的预习目标是否明确、难易是否适度、题目是否符合学生“口味”?学生是否有时间、有能力、有兴趣完成?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布置预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宰,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讲解、为了更顺利地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实际是“教”的任务?

若干年前拜读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专著,魏大师和他的学生就曾经热烈地讨论过教师和学生“谁为谁扛活”的问题,也就是谁为谁打工、谁为谁服务的问题。实际上,这是当前初中课改中必须理顺的关系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老师的“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老师的讲与问,而不顾学生的兴趣和可能,逼迫学生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甚至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让他们去死记硬背、机械抄写,这样的预习任务必然成为学生的包袱,成为学生的烦恼。学生会觉得这是老师额外加给的负担而心生厌恶怨恨,于是就会变着法儿给老师“短斤缺两”,无庸置疑,这样的预习完全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而在杜郎口中学,学生的预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预习课上,师生通过对文本的把握,共同讨论商定学习目标,然后主要通过学生的自学互动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预习课上,学生们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理解课文大意,争先恐后地畅谈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在这里有知识的交流、情感的碰撞和目标的生成,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完完全全是在为下一课的自我展示而主动探索,充分准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充分预习、先学,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展示课上才有话可说。而教师在参与预习的过程中则更多地扮演了合作者与服务员的角色。以教为本,预习势必味同嚼蜡;立足于学,预习方能饶有成效。只有像杜郎口中学这样,当预习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必经历程和先决条件,当课堂成为“教育超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学习、真正变“要我预习”为“我要预习”,当“我参与,我快乐”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生命成长处于最佳状态之中,学生的预习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有效的、高质量的自主学习。

一条普遍的法则:耳朵听来终觉浅

我们所观摩的虽然是一堂语文预习课,但她同样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折射出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魅力与风采。

——凸显了10+35(教师活动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0+45(教师基本不讲)的课堂教学特色。在这堂预习课上,教师除了三个预习目标以及在学生自由译述课文时间与一位学生合作抄写诗文(那是为了后来全班学生上前译述诗文的需要)外,没有其他板书;教室前面投影屏幕除一开始打出的 “杜甫草堂”画面外,也没有呈现其他内容;一堂课,教师基本没讲,问题也少,加起来说的话恐怕不会超过20句。整堂课完全由学生“担纲主演”,绝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地抄写诵读诗文、研读文本、交流所学所知所感。看了这样的课,我们才真正领悟到什么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什么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教师不讲少问,不等于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在这堂课上,我们看到,这位教师既是一位积极的参与者,又是一位优秀的教练、一位出色的领航员,她为数不多的提问与指点,恰好在最关键之处,起到了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的作用,始终把握着课堂学习的主脉,引领着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

——闪烁着民主、平等、和谐的时代光芒。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和预习目标是师生经过协商确定的;教师板书诗文错了一个字,一位学生跑上前去予以更正,老师微笑着向全班同学表示歉意;要求说说诗文的大意,学生呼拉一下全都涌到讲台前,不用举手,一个接着一个地发言,有时两三个人同时开口,无需什么人组织调停,只要一个人说了一句,其余学生就自动让出,学生发言精彩的,师生一起为他鼓掌喝彩。特别不可思议的是,对着满屋子观摩学习的老师,孩子们仿佛老僧入定般的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丝毫不受外来影响,一个个旁若无人地阅读、抄写、交流,全身心地投入预习,真令人叹为观止。——课堂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张扬自我的舞台。这堂预习课上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高度参与的氛围中,整个课堂都动起来、活起来了。课一开始,若干位有板块任务的学生到四周的黑板上有的抄课文,有的抄重点词语,没有任务的大声朗读课文,书声一浪高过一浪;指名朗读课文,其他人在下面跟着小声读,一个学生读完了,马上有人站起来指出其优缺点;小组合作讲述诗文大意,所有的人都很投入;对着诗文译大意,全班一起站到前面黑板前,愿意说的自己说,发言完了,别人给予补充纠正,然后所有学生对着诗文用自己的话述说诗文大意;有位学生在自己的“板块”上将“杖”误写为“仗”,在理解诗文时发现错了,自动上去更正;最后说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发言更是异彩纷呈,有的答“先人后己”,有的答“身处逆境,心忧天下”,有的则引用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管中窥豹,窥一斑而知全豹。虽然我们行色匆匆、逗留时间较短,未能看到杜郎口中学的展示课、反馈课以及教师备课管理、学生作业处理、校本教科研等方面的情况,但通过这一节课,我们完全可以透视出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观念之新、力度之大、方法之科学、举措之非凡、成效之显著。这堂预习课留给我们最为强烈的印象,一是教师角色转换彻底到位,二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由学生自己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真正做到了“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自己能推导的结论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西方教育家有一句至理名言:“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读了,我懂了;我用了,我会了。”事实上,一堂课是否成功、是否高效,不在于老师讲得是否到位、是否明白、是否透彻、是否精彩,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参与,有没有学会,能不能运用。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认为杜郎口这样的预习课才是实实在在的好课,这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考试和终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审视我们身边的课堂,虽然初中课改已进入了第N个年头,但在一些学校,“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以教定学、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仍然比较普遍。堵不住教师漫讲滥问的嘴,就迈不出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的腿。必须指出,大脑指挥屁股,教学理念决定教师的行走方式。比比杜郎口人,我们在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行走方式上还有很远一段的路要走。

在新旧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发出激烈碰撞的课程改革“转轨”期,不拿出杜郎口人“砸烂讲台”、“禁止板书”这样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胆识与魄力,不像崔其升校长那样通过“三标”、“三课”、“一谈二警三停”等举措来强势推进,不在管理和制度的层面上保持适度压力,逼迫老师“就范”,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可能是纸上谈兵,新课程改革的理想和目标就有可能沦为镜底之花、水中之月。

短短五天的考察学习,我们马不停蹄,过曲阜拜祭至圣先师,登泰山览天下之小,到杜郎口一睹课改先行者的神韵,进衡水中学感受激情校园。虽然时近岁末,但北方的暖冬里氤氲着浓浓的春意,北国的校园里荡漾着灿然的春色。北方归来满眼春。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和衡水中学使我们对推进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充满了热情与期望。当然,学习借鉴这两所名校的办学经验应当联系校情镇情、积极稳妥推进,切不可以生吞活剥、东施效颦,最为关键的是不仅要学其形更要得其神。我们将以这次参观考察活动为契机,迅速掀起学习推广杜郎口中学和衡水中学教学改革经验的热潮,做实做好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师行走方式这篇大文章,大力度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有效教学,尽快走出两极分化的迷宫,迎来我市初中教育的又一个春天。

及时有效反馈 提高课堂达成度

——赴山东杜郎口中学考

察报告

(张为民 王振华 沙春华 陈海霞 陈建胜)

一踏进齐鲁大地上的杜郎口中学,对我们心灵产生冲击的是那里繁闹的“景观”:偏僻的中学门外停靠的大客车就有几十辆,参观的人员比旅游景点的还多。这个现象给我的第一直觉是:这个学校一定隐藏着一种特殊的“魔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开始了细心地探寻,当我获悉:杜郎口初中去年中考268名考生有267人被县一中录取,并且,县一中录取的前100名新生中有21人来自杜郎口初中。我们的好奇心变成了“惊讶”,而走进教室认真听完两堂课后,“惊讶”突变为“震撼”。“魔力”究竟是什么呢?自然是师生用时从“0+45”到“10+35”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这仅是易懂的“形”,其“神”却在于“及时、有效的反馈,提高了课堂达成度”。

回顾一下我们现有的大多数“接受式课堂教学”,大约有近半数的学生学无所得,从表面上看,他们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认真听讲,实际上有的学生根本听不懂,甚至没有听,有的则漫不经心,不时地做着小动作,心早已飞到了教室之外,对最后几排的学生做不了作业也常常默许,心想你们只要不犯事就谢天谢地了。老师仍信奉“师道尊严”,所谓的“为了所有学生的教育”,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口号而已。

再看看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人人都非常开心,我们曾试图在这样一个比较自由的课堂上找出一个不学习的学生或不开口的学生,结果一无所获,简直不可想象。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是阳光,他们的智商肯定也不同,但人人都在尽最大努力来挖掘潜能,以至大家都考出了理想的成绩。我们问学生,你们怎么这样爱学习啊?学生说:“课堂上我们有乐趣!”

是啊!一位科学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我们的学生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没能及时听懂知识要点,以后又未能及时反馈、补救,长此以往他们一定会慢慢落伍,越是落伍就越没自信,没有了自信,何谈学习兴趣呢?于是,自卑便造就了我们班里所谓的“差生”、“学困生”、开始两极分化。显然,这一毁人前途的教学链条中,最初的一环便源于当堂课的知识没能及时反馈和巩固。那么,杜郎口中学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又是怎样及时反馈的呢?

一、提倡反馈形式的多样性

反馈,即学生的反思、总结过程。常常通过学生的说、谈、演、写、练,进一步检查、落实知识的归宿,链接知识网络。他们课堂上都采用的是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没有讲台,实行学生桌对桌,面对面就座,让老师融入学生当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交流、合作。杜郎口中学的课型只有三种:预习课型、展示课型、反馈课型。

1.在预习课上,老师下发《预习提纲》后,第一阶段:学生便自觉按要求先自学、自查、自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做的题目做上记号,我们常把这一环节称为“自主学习”;第二阶段,则是“兵教兵环节”也可称为“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疑难杂症”,寻求根治的“良方”,主要是小组内互动、交流、讨论,学生彼此耐心的讲解与辩论都是那么认真、诚恳,还允许跨组询问、交流,可谓动中有静,活而不乱。通过这种合作学习,能解决大多数难题。有人也许会问:假如学生不自觉、偷懒怎么办?其实大可不必担心,为了随后的展示课,他们是不甘落后的,因为展示课上人人都是要上黑板的,个个都是有任务的,他们除了要自己的“面子”而学,还要为本组争光。

这一阶段最关键部分是教师预先编印的《预习提纲》,这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学深刻。提纲除提出了课本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外,还安排了“基础练习题”,还有“提高拓展题”(主要是课外书籍上的),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大多在提纲中体现,而他们的《预习提纲》又是学科教研组的集体结晶,所以能保证各班的学生都能均衡地得到优质教育资源。

2.在展示课上,第一阶段由学生在属于自己小黑板上,或展示预习重点题目,或反馈前一天易错的试题,或展示拓展提高题。随后第二阶段为组与组之间互相评价、辩论。不仅判断正误、讲结果,更要论证理由和来源。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之间,常常很难辨认。只有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出现严重错误,如:读不懂题目、无解题思路、词组运用得不恰当,公式理解得有偏差,这时教师才进行点拨、指导,教师的作用才显现。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自信、踊跃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讲解的思路也非常清晰、简洁,有根有据,一点也没有农村孩子那种胆怯、扭捏之态,都在落落大方中透着自信。

3.在反馈课上,第一阶段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小练习题、小测验。第二阶段按分工,人人上黑板板演解题过程,再由小组内、组与组间互阅、互评、打分,当场纠错,点评结束后由学生将做错的题目编入《错题集》。教师一般不亲自批阅大量的作业本,他们只重点抓班里最后5名学生,并对他们的作业实行面批,保证不放过任何一个“学困生”,从而有效控制了“两极分化”。

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急于彰显自我,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学生的自主、自信得到了真实体现。最奇妙的是,对于我们这些参观的人,孩子们仿佛与我们不在同一个空间,他们的眼中根本就没有我们,太不可思议了。

为了抓好反馈环节,杜郎口中学决定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好课的评价基点定位于学生的“动”。为此,学校制定了3条量化指标: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男女生竞赛、曲艺节目、讨论辨析、小品表演、擂台比武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正式课堂。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学校通过比例量化考评成绩,以参与人数除以班级人数的比例高低来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优劣。并与奖励挂钩。

二、强调反馈内容的突破性

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我们没有见到投影仪,更没有多媒体,见到的只有四块大黑板,三块在室内,一块在走廊里。可别小看它们的用途,这些可是学生“兵教兵”的主阵地,它们的利用率高得惊人,人人都有机会“爬黑板”,每堂课、每块黑板上都写得满满的,这也充分佐证了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特色。

听完两堂英语课后,我发现,表面上每人都可在一小块黑板上板演,但这四块黑板都是有分工的,在知识反馈和巩固环节时也是有侧重的。为了方便起见,我在这里把教室前面的黑板称为“一号黑板”,教室右侧的黑板称为“二号黑板”,教室后面的黑板称为“三号黑板”,门外走廊里的黑板称为“四号黑板”。

1.学生演练的知识板块不同。“一号黑板”板演的是词、词组等基础知识;“二号黑板”板演的是句子、语法结构;“三号黑板”以自测题为主;“四号黑板”以默写短文、对话为主。那么,学生又是怎样分工的呢?原来,在预习课中所有学生都根据老师的预习提纲进行了整理、编题,上课前由班长随机通知各小组长各组的板演分工,再由组长分工到人,一上课便各行其事。

2.反馈、纠错的方法有区别。对“一号黑板”上的基础知识的检查,是由学生个人点评、纠错,无需点名,学生就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评判,有时会站几个人,后答的便主动让先答题的;对“二号黑板”上的句子结构的检查,是由组与组之间辩论纠错,教师也适时参与,引导学生寻找重点、难点的突破口,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之一;对“三号黑板”上的自测题,则采取抢答为主,最后还留有时间点名让几个反应慢的、未抢到机会的学生积极参与,还不时表扬那些由胆小变得胆大自信的学生,有时还要对少数字写得不好的学生当场提出希望,我发现所有学生写的字都比较好,可能也得益于这种形式的“爬黑板”;对于“四号黑板”仅由结队的“挑战者”之间相互当场纠错、打分评比,不集体评讲。

3.反馈、测评所用的时间不一样。他们根据知识难易度确定所需时间,如在“二号黑板”、“三号黑板”上花时最多,“一号黑板”费时较少,“四号黑板”学生板演后当场互评,老师不再安排时间点评。

我发现,他们的课上越是重点的内容让给学生讨论、交流、辩论的时间就越长,教师一般情况下都不直接讲答案,放心让他们“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除非大家都想不出来,教师才参与“突破”,而参与也仅限于适当指导。

三、重视反馈结果的发散性

总结起来,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不但自信、开朗、主动性强、字写得好,而且他们的智力开发得也特别好,尤其是中下等生,他们又是怎样做到的呢?正是由于他们重视预习内容、反馈结果的发散性。

先来分析一个语文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一篇“预习提纲”:课题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他指导学生预习的内容,除本课必须学生掌握的词语、段意、结构等知识以外,还要求学生了解:

1.搜集与文本相关的故事。

2.与沙漠有关的地理知识(可从形成、现象等方面说)。3.与海市蜃楼有关的物理知识。4.与沙漠有关的趣事。5.与沙漠有关的诗歌。6.个人根据资料的创作。

7.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8.沙尘暴的危害。

9.目前你所知道的有关治沙的现状。10.有关征服沙漠的措施。

这样的提纲不仅指导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还以此为圆点引导学生向四周拓展发散性的思维,学到了相关的地理、物理、人文、文学、社会、环境保护等多维性知识,不仅拓展了他们的思维、陶冶了学生的性情,还确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他们把这种程序叫做“展现提升”。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们教学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的特点。

在数学课上,学生所展示的题目不仅是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训练题,老师还鼓励学生购买适量的课外习题集,供他们反馈、交流、提升。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在展示的时候难免会出错,他们纠错、反馈的方法有:组内成员间互评、组与组之间互评、老师点评相结合。有时一个几何题经过讨论竟有十几种解法,有的是出乎老师意外的解法,每当一个学生的方法得到公认,他便收获了一个成功的喜悦。做错的学生收获更大,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正确的解法,老师还会请他讲出:原来错误的思路是怎样产生的?课后这个学生还要整理自己的《错题集》:先是错题的展现,然后是错题的原因,接着是正确的作题过程,最后是作题技巧。这些都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根本不需要老师布置、检查。

他们不仅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还狠抓教师教学成效的反馈。有人说,做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最轻松。其实我认为恰恰相反,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你不仅要设计好每课的“预习提纲”,还要应对学生找来的课外习题的解法,课上则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活动动态,把握一定的“度”。在学校整体介绍中,我们还了解到,杜郎口中学的教师还坚持每日他评和反馈制度,即每天由组长(学科)对前一天所听的课进行评价与意见反馈。其形式有两种:一是大黑板通告,二是开碰头会。另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教师论坛”等活动。在教学楼一楼的走道里放着几十块小白板,每块板上都写着教师的姓名,原来是教师的每日工作总结,都是三个内容(收获、不足、措施),这也是很好的教研素材。教学楼门厅里还有几块宣传黑板,都被划成多少个方块,每个方块里是不同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体会,还有教师的感言,内容更新得很快,我们看到的都是最近两三天的内容,所有这些都显得那么质朴生动。通过对教师的考评、反馈活动,不仅为课堂有良好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展了空间,增加了机会。

是什么让杜郎口中学的学生这么爱学习呢?一种动力在支撑着他们的这种自觉行动,这就是 “我要展现自我”、“我要学”、“我能学好”。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美国人认为,人生就是为兴趣所作的表演。兴趣才是快乐的源泉,发展的阶梯,成功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痛苦的煎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杜郎口中学找到了一条可行而有意义的路子,那就是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

尽管在杜朗口中学的时间很短,但是却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带来了冲击,也是给我们的一次“洗脑”。我们要抓住杜朗口中学改革的精髓——从内心完成角色的转化,相信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正如学生写的一幅标语所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也许我们没有那么多黑板,现有的讲台也不可能拆除,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大胆的站上讲台,课堂同样可以开放、互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而教师则悄然隐退。当然,仅有意识上的转化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将其转化为实践的指导思想,并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这才是我们杜朗口之行的最大收获。

还给学生真正的“学堂”

——赴山东、河北教育考察报

(王兴富 陈长林 吴建平黄素南 薛锦东 张业海)

2007年11月8日至11月12日,我们随教育局教研室教育考察团参观了山东杜朗口中学和河北衡水中学。这两所学校近年来在全国声名鹊起,尤其是山东杜朗口中学,我们更是早有耳闻。杜朗口中学的办学理念令人称道、课堂教学模式令人称奇、教育教学成果令人惊叹„„但对于这一切,我们却是怀着一些迷惑与不解,为什么一所农村初中能创造这么多的奇迹?甚至还可以追问:为什么崔其升要改革?当我们到了实地参观,并深入课堂听课以后,才依稀寻找到一些答案,对他们的课堂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更是感触颇深,对一些疑问有了初步的答案。

先谈我们的第一个“原始”的问题:为什么崔其升要改革? 翻开杜朗口改革前的历史:它是一所农村初中,每年也能考八九个县中,这已属正常了,因为大家都考得差不多。如果我们不知道杜朗口,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我们会改变现状吗?

但崔其升认为不正常,他说:“凭什么我们农村初中就只能考八九个县中?” 于是,当校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提着板凳到教室里去听家常课。崔其升越听越生气,一个月,他召集全体人员开会,会上只宣布了一条纪律:从今天开始,实行0+45(后来变成了10+35),教师一句话不准讲,谁讲了就是教学事故!

阻力是显然的。崔其升却说,你们讲的是什么?全是废话!这样的课堂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导致了厌学和辍学,这样的课堂还有保留的价值吗?

于是,改革开始了„„,并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所谓“杜朗口现象”,有人如此形象地描述:教室乱了,课堂散了,老师也不管了,四周全是黑板了。

再看第二个“原始”的问题:改革需要准备吗?

在没有到杜朗口之前,我们想许多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当然需要,需要硬件与软件等多方面的准备。

可杜朗口呢?不等不靠!这四个字说起来何等容易,可做起来又需要何等的魅力!有记者概括他们是在“五无”的前提之下创造教育的一个奇迹的。

一无资金。

二无师资,至今杜郎口中学仅有一个本科毕业的教师,即便是中专毕业的,也有不少是非师范类的,校长问会教数学吗?不会,那教语文呢?不会,去教外语吧。三无好的生源,就是本乡本土的孩子,可能还有些孩子天生是侏儒、残疾甚至弱智。

四无专家引领,当杜郎口在轰轰烈烈搞课改时,专家们在干什么?在发表象牙理论。

五无现成经验可资借鉴。

就是在这样的“五无条件下,一帮农民开始了自己的教育“起义”。后来,这位记者在报道杜郎口时,很感动他们的“起义”,把他们的起义叫做“教育长征”。

类似于此的原始问题可能还很多,之所以强调原始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如果不想我们的考察流于形式;如果想真正借鉴杜朗口的经验,而不是停留于简单的模仿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些原始的问题开始思考,必须追根溯源!反之,如果我们忽略了对原始问题的思考,只是从末端上去模仿他们的形式,则我们的结果必然如同以往的考察一样:看的时候心潮澎湃,回来之后原来怎样干还是怎样干!必须承认,我们的教学常态更多的时候是惯性的力量,而非改革的力量。

思考过类似的原始问题之后,我们再对杜朗口的现象作一些概括性的总结,以期对我们的教学能有一些直接的帮助。

一、更新观念,确立自主发展的学生观

无论怎样的教学理论,都必须基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坦率地讲,长期以来,这一点我们做得并不好,“灌输”成了这一现象的形象概括。课改之后,我们大多数课堂是否发生了改变呢?作为一线管理者与教师,心知肚明,勿需多言。

然而,杜朗口中学偏偏把这一点演绎得淋漓尽致。校长崔其升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在每个班的醒目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充分反映杜朗口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要求。为了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杜郎口中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方式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有了自己主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单打独斗”,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课堂学习成为知识生成能力,知识生发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场所。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上,一次一次体验着“教学相长”,一次一次品味着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不管是一题多解还是演示创意,不管是演绎延伸还是总结归纳,学生总能让教师吃惊地感到:“我们的学生真厉害!”

二、多种手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杜朗口中学,和传统的课堂并不相同,学生不再是被提问,而是自觉积极主动地抢着上台。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调动,或者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开展评比,组与组、男生与女生、班级间、整个年级间进行评比。评比后,可以适当地加以奖励或鼓励表扬。另外多做思想动员工作,多开展一些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演讲大赛,对话比赛,课本剧表演,漫画展览,迎元旦、国庆、五一文艺汇演,书法比赛,书法展台,队列队行比赛,参观高年级的课堂等,通过教师、年级、学习等几个层面来共同动员和打造,相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会有所提高。当然也许有上课精力不是很集中或者说不愿意展示的,你可以点名学生回答或者展示,也可以生生提问。这样保证了人人参与,不至于是一部分或者精英展示了。

值得强调的是,教师的这些作用并不体现在明处,他们的课堂上没有公开课上煽情的掌声、低俗的礼品,教师们的引导作用基本都是隐性的,所谓润物无声,或许正是指这个。

三、面向全体,激励学习的兴趣

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如果教师教学程序的安排中照顾了少数学生,疏远了多数学生,势必会挫伤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只限于几个学生的课堂提问、做题,无论师生如何配合,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不起来。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观念。教师喜欢聪明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很自然的,但更要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温暖,激励强化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块阵地,可以教室内的任何一个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理解、看法,到黑板上板书也并不是几个学生的权利。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造就积极向上、愉快学习、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

请注意:10+35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对班级授课制的一次革命。只是,这样的革命会让我们的教学更接近学生,更适宜于因材施教。

四、拓宽渠道,保证学生课堂参与度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杜朗口中学所有课堂充溢着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无论语文课,还是数学课,无论是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还是个人发言,都充满了“我认为”、“我的方法更简单”、“你的看法有道理,但不够完善”、“我认为他有一个小小的失误,我来帮他修正一下”、“你说的不对”之类的平等对话、“短兵相接”的思想交锋和实质性的问题探讨。

2.改变课堂座位编排。杜郎口中学把全校班级全部改成了小组对桌的排列方式,学生由面向前方变成了互相对坐。校长崔其升认为,这种排序形式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杜朗口的老师说“我感觉,桌子一变,把老师的尊严、地位削弱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融洽了。三尺讲台不见了,而代之以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水平面;“一个面向”(学生面向讲台)不见了,而代之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的“多个面向”;一块专供教学用的黑板不见了,而代之以教室的三面黑板,甚至连水泥地面也可以作黑板;全校平均班额为35—45人,一般分为6个小组,在课堂上,当小组讨论时,分组的同学一簇一簇围坐在一起,或在黑板上进行交流、表述、讨论或争论;当展示、反馈时,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但此起彼伏,学生不断亮出自己的观点,有赞同的、有修正的、有提出另外方法的,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杜郎口中学的这种教学环境变化,是基础教育新课改呼唤的变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一种根本性的变化。

那么,作为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1.彻底放开课堂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有声有色、气象万千,关键是他们彻底放开了课堂。这种开放,不仅是他们取消了讲台,打破了课桌固定不变的插秧式排列,改变了学生的一个面向(面向讲台、教师),更重要的是他们彻底解放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表现出他们尊重主体、相信主体的信念和胆量。放开不放开课堂是新旧理念的分水岭,是新旧课堂的度量衡。

2.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许多教师会在这种混乱中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因此望而却步。杜郎口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们却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探索出了从“抓紧统死”到“活而不乱”的教育策略。“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这是学生动起来后领导和教师们思考的又一焦点。经过反复研究,大家逐渐明朗: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然,杜朗口是一种模式,是一种置死地而后生的创造,我们目前不需要砸讲台、装黑板的形式模仿,需要的是这种创新下的理念更新,教育的内涵在于教育的有心,而不在于形式。我们应该学习杜郎口人敢为天下先的执著;学习杜郎口人的“一周成型”理念,学习杜郎口人的敢于放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无畏精神;学习杜郎口人提出的“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校训。

上一篇:学习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心得体会下一篇:枣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