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练

2024-07-24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练(精选6篇)

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练 篇一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

3.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

(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苇秆”不要读成wéigān

2.认读词语:

浅绿衬衫疾飞等待逃脱

锐利蹬开一眨眼腹部饲养

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学习课文内容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

过渡语: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

快速浏览课文。

(1)指名说。

(2)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

(1)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2)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

过渡语:(结合板书、图片)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结合学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抄写生词。(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六、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翠鸟

动作:迅速敏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翠鸟的外形特点是(指名回答)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动作上的特点是(指名回答)迅速敏捷,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很美,很可爱。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把它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二、重点学习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

1.我们先来看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翠鸟外形特点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你认为好的理由。

(1)指名谈一谈。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练习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配乐朗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借助图或者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试着背诵这一段。

2.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想一

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段的?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先读课文;(2)找出好词好句并画下来;交流认为写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4)练习背诵。

3.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描写翠鸟动作的段落,学生交流体会。

(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

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4)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顾全文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

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

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五、读写结合:(任选一题)

a)用连续的动词写几句话。

b)仿照《翠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六、课外实践: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以鸟类为主题的手抄报、板报。

七、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疾飞……一眨眼……

翠鸟

动作: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

只有……还……还

反思

我这节课设计的大体思路是:在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迁移运用。第二课时,重点例说《翠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举一反三。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然后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经过如此的准备之后,我走上了讲台。但是课后的感觉是除了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之外,没有别的,只觉得课是那么的平淡、无味。经过学部领导和同年组的老师的评课之后,我的这份感觉逐渐清晰起来。找到了这节课平淡无味的原因:

一、教师重点讲解第一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自学后面的部分。实际上是制约了学生的独特学习方式,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他们可以采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采用画图来理解课文,可以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又何必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一二一,齐步走”呢?

二、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我的这节课上重视了抓住重点词,品味语言,学生谈感受,体会得也很到位。但是顾此失彼,读得又不深入。没有明确品味语言的目的。通过这次讲课,我明白了,品味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读也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理解到位了,才能读出感情,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

[当前第1页/共2页]<<上一页下一页>>

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练 篇二

在第一堂课上, 执教的女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图片, 分别在黑板上挂上木罐、银罐、金罐和七颗钻石,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姑娘做了件什么事。一个小男生说, 故事讲小姑娘用自己找到的水, 救了小狗、妈妈、过路人这三个人。还未等小男生说完, 教师马上“敏锐”地更正道:“小狗不是人。所以, 故事主要讲小姑娘用水救了两个人和一条狗……”

无独有偶, 第二堂课上, 一位男性青年教师切出了大块时间, 和学生谈小姑娘的木罐之变, 并且特别强调罐子变化的层次性、递进性。教师意味深长地说:“由于小姑娘施爱对象的不同, 罐子变化的珍贵程度也不同, 救动物 (小狗) , 木罐变银罐;救亲人 (妈妈) , 银罐变金罐;而救陌生人 (有个过路人) , 金罐里冒出七颗钻石。”……

这两个教学片段有一个相似的观点, 那就是人是人, 狗是狗。无论是前一位女教师, 还是后一位男教师, 他们犯了一个共同的文本解读错误———童话逻辑就是生活逻辑。

众所周知, 童话是以假定的手法创作的非写实性儿童文学, 象征、夸张、幻想特别是拟人, 是童话创作的基本逻辑, 也是童话之所以为童话的标志性特点。试想, 要是童话不拟人, 不让小狗小猫说人话、做人事, 那故事还能算是童话?童话中的小狗小猫绝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小狗小猫。童话里的小狗小猫, 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价值, 他象征、代表着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如果能理解到这一点, 我们就不会去特别“更正”小狗不是人, 去特别强调小狗是小动物。反过来, 我们会去肯定小狗就是人, 小动物就是特别需要我们去爱护、去关心的弱小、困难之人。

造成教师这种对于文本的误读,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教学, 就是听说读写教学, 这种功利主义、应试主义的教学理念, 造成了不少教师普遍缺乏儿童文学教育的理念和素养。因而, 即使教材中选入了诸如《七颗钻石》这样的童话故事, 不少教师还是简单化地把它当做识字造句、思想教育的一般性文体, 进行所谓的语言文字训练罢了。

其实, 作为一种非写实性儿童文学样式, 童话拥有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美学特色, 童话教学必须正视这些基本特点, 努力做到三扬三忌。

一、扬童话逻辑忌生活写真

什么样的文本, 就有什么样的写作逻辑。童话逻辑指的是童话中幻想与现实相结合的规律。这种逻辑对应着儿童万物有灵、物我不分、自我中心、任意组合等心理特点, 成为孩子喜欢甚至痴迷童话的依据。在一个成功的童话中, 童话逻辑重点表现在童话世界各种假定性事物的存在方式上。其实, 文学都是假定的, 和小说等写实性文学相比较, 童话的非写实性与小说等写实性文学在“假定”度上有大小、深浅不同之分。小说等假定度小, 或者说浅, 与现实生活比较接近, 甚至比较近似现实;而童话的假定意识强烈、夸张, 所呈现的艺术世界或艺术形象远离现实, 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如现实生活中, 狗是不会说人话的, 而童话让狗像人一样说话;在现实生活中, 猫是不会自己拿着鱼竿去钓鱼的, 而童话让猫像人一样去钓鱼;在现实生活中, 个体生命都是有限的, 一个人不能永远地生活下去, 更不可能死而复生, 可是在童话里, 可齐天地, 可无生死。说到底, 童话逻辑是一种情感的逻辑, 即“上帝说要有光, 于是便有了光”的那种逻辑, 追求的是情感的真实。童话正是借用这种贴近孩子心理实际的思维、情感逻辑来对谬误实施保护, 而这一点也只有具有缪斯天性的孩子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含义。在孩子们看来, 童话中动物开口说话、灰姑娘穿上水晶鞋、睡美人睡了一百年美丽如初等如同生活一样自然,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因此而大惊小怪。

可惜我们成人总是爱好遗忘, 遗忘了自己曾经的纯真和稚朴, 而且又喜欢用居高临下之势审视儿童, 用自以为既严谨又严密的因果逻辑、事理逻辑去指责儿童的纯真、超然。出现了案例中的“小狗不是人”, “狗是动物;人的生命比动物重要, 救动物, 上帝奖励银罐, 救路人, 上帝奖励七颗钻石”这种成人化的解读。如果我们能真正读懂童话逻辑, 根本无须用成人逻辑、成人价值去“更正”孩子的“谬误”, 去灌输同样是生命, 人比动物重要, 他人比亲人重要这种成人价值观。因为在童话里, 狗就是人, 是有思想、有情感、能说会笑的人;在童话里, 王子与小鹅, 国王和小狗, 他们的生命一样重要。至于罐子质地之变, 笔者认为无需特别强调, 孩子也不会像守财奴一样去关注什么金的银的。如果一定要解读, 要深究, 笔者以为罐子之变是对小姑娘坚持行善的累积性肯定, 如同我们肯定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和长期做好事, 因行善的偶然性和一贯性不同而给予的奖品不同, 是一个道理, 而不是人比动物珍贵的价值观呈现。

二、扬审美情趣忌道德规训

任何文体都有其特定的审美品质。由于童话的本质是幻想的, 是以假定的形式来表现生活的, 因此童话必然显示出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审美特点。当代童话, 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狭隘的功利主义的束缚, 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实际, 大力倡导童话的游戏精神、荒诞意识。如读《巨人的花园》, 小朋友感受到荒诞美、隐喻美;读《去年的树》, 小朋友感受到诚信美、凄凉美;而读《从现在开始》则能让人感受到故事的稚气美、怪异美。这就是童话, 她能凭借幻想的翅膀, 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上活动, 使常见的和罕见的、熟悉的和陌生的、真实的和想象的各种人物、事物、现象、概念, 发出不平凡的奇异的光彩。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利用形象, 利用故事, 利用儿童天性, 积极做好故事演讲的组织、引导、后勤工作, 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画一画等多种儿童感兴趣的审美活动, 熟记故事, 激发想象, 鼓励学生自主感受、自由表达。让他们用自己丰富而真挚的情感, 去体味故事带给他们的真善美事物的感动、假丑恶事物的愤恨。

教师切忌拿童话作为教训孩子、灌输成人价值的工具。如有的教师拿到一个童话, 首先想到我要用这个故事给孩子带点什么“道德礼品”。曾经听到有位教师在教学《两只狮子》时, 不去关注对两只狮子不同生活方式的具体化想象, 不去理会孩子喜欢编故事、说故事的心理, 而把重心放在我们应该向那只勤劳的狮子学什么问题的纠缠上。如生活中你是一只怎样的狮子, 咱们班哪些同学是第一只狮子, 哪些是第二只狮子等等功利性的拓展和讨论。尽管童话教学也有健全人格教育的目的, 也有品德教育的使命, 但必须审美化地进行, 春风化雨式地熏陶, 而不是机械式地猛灌猛塞, 否则容易毁坏了孩子对童话的爱恋。

三、扬文学本质忌机械认知

现行语文教材中, 儿童文学作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有专家形象地把儿童文学教育和语文教学比作是一张纸的两面, 可见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之高。我们知道, 文学是语言艺术, 是以审美的方式, 以语言为手段, 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丰富精神生活的。作为儿童文学门类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儿童性的童话, 因其生动的故事性、鲜明的形象性和丰富的情感性, 特别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及学习语言的规律, 符合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童话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张扬童话的这些文学属性, 将童话所具有的语言教育价值和人文精神, 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能力。比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 在学生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后, 我们可以抓住小鸟问树桩、问门先生、问小姑娘这一情节, 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充分想象。不但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加深对小鸟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形象感受, 同时, 也能更好地达到在具体语境中习得认知、学习语言、丰富情感的目标。

遗憾的是, 在实际教学中, 经常发生教师喜欢脱离已有故事, 脱离既有语境, 开展所谓的语言文字训练。笔者曾经听到一位青年教师在上《七颗钻石》时, 对孩子最感兴趣的故事内容, 就是不讲不读。硬是从故事里, 抓出“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一句中的“竟”字和“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一句中的“端端正正”一词, 花了足足20分钟的时间, 请学生给“竟”字找近义词, 给“端端正正”贴上AABB式标签, 然后通过四人小组讨论等形式, 让学生找AABB式和ABAB式词语。然后, 如获至宝似的将学生所找的词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指导学生当堂记背。也许这位教师压根就不了解童话的文体特质, 不知道具有这些特质的童话应该怎么教。因为在他心中, 学生能在考试卷上找近义词, 给词语划类型, 那得分就是他的教学GDP, 就是他的“七颗钻石”。

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各单元目标 篇三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第一组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一、单元概况

共选编四篇课文,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下同)。选读课文中的《山城的雾》可与之同步阅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目标

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掌握一批词语(见课本附录,下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常规要求,下同),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常规要求,下同),如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3、学习观察、展开想象,如想象“赶集似聚拢来”的景象,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体会“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好,感叹“冒”用得真好;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如要求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等等。

三、教学措施

1、教学时要注意:落实导语中的要求(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理解《燕子》古诗《咏柳》等课文的实质是礼赞春天、赞美辛勤的劳动、赞美创造;

3、把握《荷花》形象生动、容易在脑中形成画面的特点;

4、弄清选编《珍珠泉》的主要用意是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美景美物,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铺垫。“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过程,强调了注意倾听的要求;

5、“习作”暗含了写作方法的导引,如抓特点写、按一定顺序写,充分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6、“日积月累”中的量词填空是夯实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基础的举措之一(其他组还有类似的安排);

7、“宽带网”列举中外名家的精彩描写,并要求学生经常积累,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四、本单元内容教授14课时

第二组 爱护周围环境

一、单元概况

单元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容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联系。这方面的内容前面几册教材已有所涉及,要注意前后照应和提高。单元中编入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1、认识38个生字,会写40个字;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如《翠鸟》中两组句子的比较;

2、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如《燕子专列》中带点词语的揣摩;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练习三。

三、教学措施

1、教学时注意:《翠鸟》描写准确生动,涉及到人们对待鸟类的正确态度;

2、《燕子专列》内容感人,可以与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学,如“非典”时期猫狗等的遭遇,抢救大熊猫、保护藏羚羊的壮举等等;

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哲理性强,《路旁的橡树》有较大的发散思维余地。“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的步骤,“习作”提示了写作的范围,并强调自我修改,它们都要依托综合性学习的进展;

4、“展示台”只示例了三项,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其他样式。

四、本单元内容教授14课时

第三组 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一、单元概况

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目标

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

2、强调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如“亡”和“牢”的意思;

3、收集资料(寓言故事);积累喜欢的词语;、4、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口语交际”是正确思想方法的运用,强调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再次强调要认真倾听、作补充并适当评价。

5、“习作”顺承口语交际,强调习作内容的真实性,并示例了题目,提示了另外一种修改方法(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四、本单元内容教授14课时

第四组 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一、单元概况

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导语有诗意。课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广阔,有祖国台湾地区作家的作品,有东欧国家的作品,兼顾城乡生活,内容上有对时间的感悟、有对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尊重、有对待同学间小摩擦的正确态度,有伙伴间的有趣“较量”等。

二、学习目标

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1个字;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如《和时间赛跑》中,“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

2、体会和摘抄含义深刻的语句;收集相关资料;

3、加强写话练习,由读到写。“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范围、步骤,强调说清楚,强调听中生疑、大胆发问;

4、“习作”要求写趣事或体会,强调把过程写具体、写真情实感;

5、“趣味语文”是一种积累成语的创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补充。

四、本单元内容教授14课时

第五组 可贵的亲情、友情

一、单元概况

课文由近及远,涉及到爱父母、爱朋友、爱陌生人等内容。在单元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与课文的学习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强调用行动来回报爱。

二、教学目标

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1、认识33个生字,会写42个字;美读课文、积累词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对“迫在眉睫”的理解;

3、表情、动作描写;想象性写话练习和讲故事练习等。教学时要注意:课文由亲情扩展到友情再回到亲情,这样的思路是为了更好整合学习内容,为完成“语文园地”的有关容作铺垫。

4、《教师教学用书》中附有两篇阅读材料(《妈妈的礼物》《母亲的工资》)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

5、“口语交际”和“习作”强调亲子互动,力争让父母参与到有关活动中去。

6、读背古诗和展示台的内容还可以拓展。

四、本单元内容教授14课时

第六组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一、单元概况

紧紧追随科技发展的步伐,强调科学探秘和科技应用。涉及到太空探索和互联网络、机器人的想象等热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强调默读课文,背诵相关部分;

2、关注表达特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交流,如网络的功能和上网收获等。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当前最新的科技动态补充到教学中,如载人航天、火星探索等;

3、提醒学生注意网络的负面影响;“口语交际”强调清楚明白的交际,内容上强调想象的奇特性和合理性要并重;

4、“习作”强调先说后写,自我修改。

5、“宽带网”提示了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常做剪报和卡片等工作。

四、本单元内容教授14课时

第七组 国际理解和友好

一、单元概况

这是一次创新的构想,既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又顺应世界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潮流。强调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宽容和尊重与帮助。单元选文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有:

1、认识30个生字,会写31个字;收集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2、摘抄感人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3、读写结合的写话练习。教学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要结合具体课文和事例,如《教师教学用书》中“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等资料,不要抽象地谈。特别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国际交往中,维护祖国尊严的重要性。

4、“口语交际”与单元内容整合紧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5、“习作”则是有意为之的自由作文,给学生一次充分张扬个性的机会,但要注意具体的写作要求(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6、“趣味语文”从一个角度展现了汉语的表现力,可引导学生适当扩充。

四、本单元内容教授14课时

第八组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一、单元概况

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1、认识 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收集相关资料;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三、教学措施

1、写单元读后感等。教学时要注意:本组所选的古诗《嫦娥》内蕴丰富,理解多义,不必在内容上深究;

2、“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步骤,强调讲故事要能吸引人,这是落实课标口语交际年段要求的内容。

3、“习作”是写“虚”的想象作文(本册占有恰当比例),提示了一种修改方法(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这是本学期最后一组,带有总结、盘点学习收获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完成这一任务,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篇四

qīngcuì

1.春天的早晨刚下了一阵小雨,垂柳更加()了。远处一串特殊的声

qīngcuìyǎnzuzàngē

音传来,()而有节奏,原来是黄鹂在()春的()呢!

chéngxīnchéngyì

2.爷爷告诉了我对待朋友要(),错了就要主动向朋友

chéngrènjiàohuìshuyìwúqióng

()错误,友谊才能长久,他的()使我()。

二、组词。(5分)

稻()逢()载()

蹈()蓬()裁()

悔()聚()

诲()骤()

三、读一读,选一选(5分)

1.下面没有错别字的成语是()

A、郁郁匆匆B、专心致志C、业精于晴D、鸦雀无生

2.下列黑体字读音正确的是()

A、围秆(gān)B、情不自禁(jìn)C、硬(yìn)要D、半晌(shǎng)

3.“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话所用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拟人C、排比D、对偶

4.“()你不能按时完成,()不应该勉强答应比尔,这下可好了,拖延了别人,又为难了自己。”在括号中应填的关联词是()

A、即使……也……C、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D、如果……就……

5.《亡羊补牢》是属于()

A、神话故事B、寓言故事C、民间故事D、童话故事

四、照样子,写词语。(9分)

人山人海(ABAC)

亡羊补牢(动物)

大吃一惊(数字)

博览群书(学习)

一(道)深沟一()清泉一()明月一()斧头

清对浊勤对()憎对()吐对()

快乐的节日弯弯曲曲的()和颜悦色地()

小草长得绿鲜花开得()时间过得()

五、按要求修改句子。(12分)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仿写一句比喻句)

3.我们征服了喜马拉雅山。(改为被字句)

4.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仿写一句拟人句)

5.今年的杏儿丰收在望,长势喜人。(修改病句)

6.穿好大衣和头巾,拿着信跑出去了。(修改病句)

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1分)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收获了很多:“池上碧苔三四点,()”,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池塘里浮动着的点点青苔,听到了绿叶下传来黄莺的叫声;“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知道要珍惜时间;“等闲识得东风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春风的魅力;“莫看江面平如镜,()。”告诉我们看事物不鞥只看表面。

2.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像()。()像赤褐色的衬衫。

3.(),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把()比作剪刀。这句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第二部分:阅读天地(23分)

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片段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4分)

覆盖()减少()一无所有()存在()

(2)我从两个“谁家”体会到小村庄的人们(1分)

(3)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了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是

(2分)

我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

(2分)

二、老鼠买鱼

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

“虽不愁吃喝,可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猾地笑了笑。

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这时□一个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老鼠头领说:“笨蛋!咱们虽然不愁吃,但是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哈!”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因为老鼠把鱼买完了,所以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运气不好。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虽然赚了钱,却上了老鼠的当。”

1.选择带点字的意思(在括号里填序号)(3分)

费:a.费用.b.话费c.复杂,不容易.费事()破费()费工夫()

2.找出短文中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4分)

近义词:()——()反义词:()——()

3.在第5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2分)

4.阅读短文填空。(3分)

(1)文中“敲竹杠”指的是。

(2)“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这句话中的“敌”指的是。“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这句话中的“敌”指的是。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

A老鼠买鱼送给猫。

B.老鼠成灾,给社会造成危害。

C.老鼠给猫送鱼,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讽刺社会上敌我不分的丑陋现象。

D.反应鱼行老板开始不明白,后来醒悟了。

第三部分习作(25分)

5.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 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6.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练 篇六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 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 有寓言故事, 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这类课文的教学, 有利于为学生打下母语的基础, 接受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本组课文时, 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 把握课文蕴含的哲理, 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要明确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和作用。本单元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就这一组教材的内容和文体来说, 既是对低年级《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说理文章的进一步拓展, 又为高年级说理文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为学生积累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二要把握本单元教材编排的训练体系。统筹安排, 因课设练, 多次重复, 螺旋上升, 这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训练体系。本单元除朗读、默读、积累词语和预习课文等常规项目外, 主要安排了四个重点: (1) 查字典解释词义;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 (3)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 因课设练, 充分发挥教材作为“例子”的作用。比如, 《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几篇课文对话多、故事情节强, 教材都安排了朗读课文、讲述故事的训练。《寓言两则》选自中国古代传统寓言故事, 教材安排了“再找几则其他寓言故事, 读一读, 讲一讲”的练习。《争论的故事》兄弟俩的语言非常精彩, 教材安排了“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的练习。《剪枝的学问》笔调轻松活泼, 娓娓道来, “我”的感悟写得很含蓄, 虽未一语道破, 但读者心中自明, 教材安排了“读了课文, 你有什么感受”的练习, 诸如此类。

三要挖掘本单元教材蕴含的哲理因素。本单元四篇课文以事喻理, 蕴藏着丰富的哲理。这些哲理都蕴含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课文内容里。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揣摩,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哲理。

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 确立单元教学具体目标 (略) 。

学习本单元教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在朗读中想象相应的画面, 理解叙述顺序, 能理解重点词句及摘抄佳句, 能复述故事等,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 要很好地把握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元素, 以学定教, 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重点

查字典解释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

单元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事中之理”。

单元教学建议

一、分析研究, 把握本单元教学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教学的基本步骤为:“初读, 了解故事→悟读, 研读重点→研读, 探明事理→拓展, 联系生活。”教学时, 关键是要讲清“事”, 使学生通过“事”悟出“理”, 然后再联系实际, 有针对性地延伸拓展。学生在阅读中面临的困难往往是难以弄明“事中之理”, 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在学生真切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品读关键段落及关键词句, 启发思考, 从而使学生悟出“事中之理”。

二、以读代讲, 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大抵观书, 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如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本单元课文层次清晰, 语言流畅, 学生一读能懂。教学时, 要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去悟。要做到初读,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再读, 理清顺序, 概括文意;精读, 抓住重点, 训练语言;品读, 品味词句, 领悟哲理;研读, 延伸拓展。朗读作为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寓言两则》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 让学生在朗读中见其形, 入其境;《争论的故事》可从文中的反问句入手, 并抓住“争论不休”的声音变化, 演绎当时情境;《剪枝的学问》要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词语, 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神情, 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只有深入思考的朗读, 才能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

三、理清文章脉络,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各部分的要点及其联系, 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可采用段意合并、中心句摘录、题目拓展等方法, 建议本单元采用段意合并法。比如《鹬蚌相争》, 第一节写鹬蚌为什么相争, 第二、三节写鹬蚌如何相争, 第四节写相争的结果怎样。因而,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就可概括为:本文通过鹬蚌相争的经过的叙述, 告诉人们为人处事要宽容。要求学生概括时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把课文从厚读薄, 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既蕴含了科技性知识、又揭示了一定哲理的小短文。教学《剪枝的学问》,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 可抓住题眼设计问题:1.什么叫剪枝?2.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样的树枝?3.剪掉了一些枝条后桃子长得怎么样?这样三问, 学生粗读课文, 便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并概括出课文内容:文章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 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 生活处处有学问, 我们要做有心人。

四、抓住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文本。

《语文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 特别提出了“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教学目标。文中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 它们或揭示中心, 或蕴涵情感, 或概括内容, 或暗示思路。备课时, 找准这些关键词, 就能教活整篇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重锤敲打。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深入思考, 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 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入情入境地读课文, 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揠苗助长》讲农夫急于求成时, 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词语, 先说“他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说明他心情的急切;“天天到田边去看”, 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又为他下面采取的行动作了铺垫;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 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争论的故事》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不以为然”, 教“争论不休”, 先分角色练习朗读兄弟俩的对话, 再让学生比赛查字典, “休”有哪几种意思, 在“争论不休”中应该取哪种解释, 学生自然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剪枝的学问》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 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 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 才能快捷行走”的道理。

五、积累好词佳句,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继续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积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 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三是运用。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

从训练角度看, 可以体会用词的准确, 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等。比如, 《剪枝的学问》中有关桃园春景的描写的积累, “我又惊又喜, 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噢, ‘减少’是为了‘增加’, 还真是这么个道理”!它就像一句名言, 学生积累下来, 终生受用。再如, 练习中有关语言成语的积累, 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 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 得到教益。

六、增强生活意识, 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

“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习作教学继续倡导生活作文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教师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八让学生编一个童话故事, 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这篇习作, 强化了作文的实用功能。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 编写童话故事, 把故事内容叙述清楚, 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本单元《鹬蚌相争》一文心理和语言的描写, 《争论的故事》一文的对话描写, 《剪枝的学问》一文哲理的揭示, 可以迁移到编写童话故事的过程中。

1.从生活入手, 激发习作兴趣。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画, 并提出要求:看看是谁, 在干什么?想一想这几个小动物这样做好不好?然后分别说说这几幅图所写的故事。2.鼓励想象, 拓宽思路。围绕“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个中心, 鼓励学生想象, 思考如何帮助小动物们改掉坏习惯。3.分析范文, 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范文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 想象丰富, 语言具有儿童特点, 非常适合学生仿写。教师要让学生的习作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 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上一篇: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下一篇:室内设计教学解决问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