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工作问题

2024-08-13

高校资助工作问题(精选8篇)

1.高校资助工作问题 篇一

篇一:大学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大学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2015年,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健全工作机制,狠抓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生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水平为目标,继续贯彻省厅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省厅学院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受助学生管理,深化诚信感恩教育,强化贷后管理,全面关注贫困学生。

二、工作目标

坚持“奖助结合、育人为本、助学与育人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资助体系,拓宽资助渠道,扩大贫困学生资助面;加强受助学生教育管理,关注贫困学生心理状态,变受助为励志;科学分析资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创新性,努力开创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新局面。

三、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

(一)夯实工作基础,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优质的条件

1、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人员培训。继续对系资助辅导员、班主任、班级生活资助委员进行校本培训和交流,进一步巩固和充实工作队伍,明确工作职能,保证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工作制度。根据我院学生资助工作实际,对已有的制度进行修订,形成比较科学、规范、运转顺畅的学生资助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咨询投诉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会议制度,规范全院的学生资助工作。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助学的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报刊、墙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通报情况、发布信息、交流经验、宣传政策。

(二)做好学生资助各项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提供切实的帮助

4、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坚持民主评议,坚持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切实搞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等级认定,建立档案库,作为今后对学生进行资助的重要依据。不定期对所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核查,确保档案库真实可信,认定等级准确合理。

5、指导学院奖学金评审工作,保证准确发放。学院优胜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评审工作量较大,要加强对各系评审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让各系能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评审。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将优胜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中。

6、进一步做好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和发放工作。要依据省教育厅下达的指标计划,明确资助对象、申报条件、政策规定。充分发挥班级、系民主评议小组和评

审委员会的作用,自觉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确保奖助对象准确。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将学生受助的金额如实发放到学生手中,不得截留、挪用和延迟发放。

7、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岗位论证,积极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组织开展好公开招聘工作,改革招聘程序,择优录用,人尽其才;加强对勤工助学用工部门的管理,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开展评先进创优秀活动。

8、启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突发事件资助程序,针对家庭突遇天灾人祸致贫、返贫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及时救助。制订实施细则,使临时困难补助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帮助受灾、受变故的学生渡过经济难关,确保其基本的生活和学习。

9、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毕业确认和新学年申请办理工作。6-7月份做好毕业确认的通知、统计等工作,同时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积极宣传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办理有关证明材料,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获得贷款,完成学业。

10、开辟“绿色通道”,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和孤儿顺利入学。在录取通知书中提前告知新生学院资助政策,公布联系电话,力争实现新生入学前后资助体系的“无缝对接”。在9月新生开学时,设置“绿色通道”办理处,公布新生办理“绿色通道”工作流程,特事特办,简化报名程序,保证没有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上大学。关注孤儿入学问题,减免其学费,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11、扎实做好义务兵役学费补偿工作。与武装部配合协作,全程帮助学生和家长做好学费补偿的申报工作,明确流程,简化手续,减少学生和家长的折返量。及时发放补偿学费,耐心答复问询。

12、配合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组织好参保工作,开展好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报销工作。协调学生处、校医院、账务处三者之间关系,保证学生医保有效开展,及时到位,解决学生燃眉之急。适时组织重大疾病省级调剂金的申请。开展工作调研,及时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3、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信息获得渠道,提高工作水平;按时做好省资助民生工程月报工作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确认工作。丰富学生处资助网页内容,及时发布信息,通报资助情况,提高网页的利用率。及时发布资助微博,及时向省资助网发送资助工作新闻。

14、加强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扩展诚信感恩教育活动,保持常态化,让诚信感恩教育伴随学生一举一动,与学习生活融合在一起,真正发挥作用。树立自立自强的先进典型,使“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示范作用不断扩大。

15、切实做好学生投诉处理,提升资助工作满意度。设立学生资助专线电话,认真及时处理有关学生资助的咨询和投诉。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做到有访必接,有问必答,有诉必听,有疑必解,确实为广大学生排忧解难。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师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多渠道、多角度了解资助工作开展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首页12尾页 篇二:高校学生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工作计划(拟稿)

新学期紧密围绕学院改革和发展重点,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学风建设为契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毕业生就业,不断提高学生工作水平,为学院发展做出应尽的贡献。

一、思想教育——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在学生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推动“四为工程”建设。

1.以文明礼仪为基础的基础文明养成

整合校内相关养成教育资源,开设职业礼仪讲座;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的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做学生的行为楷模,带动养成教育;筹划制定文明礼仪活动方案,编发文明礼仪宣传教育资料。

2.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为切入点的学习习惯养成

抓好班级建设,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肃教学管理,以教风促学风;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托,使学生明确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夯实学风;举办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对求学的认识;以社会、校园实践活动为载体,依托专业成立协会,增加学生学习动力;严肃考风考纪以正学风,从制度上约束其必须努力学习。

3.以“恪守诚信、言行一致、踏实做人”为目的的诚信品质养成

以班级学长、学生干部为主的工作队伍,有计划的组织培训、调研,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经济、守纪、就业等各方面诚信进行教育引导;分年级有计划的制定并实施培养培训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充分发挥各种媒介舆论导向作用;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全面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关于诚信的相应的奖励、处罚机制,逐步提升学生诚信品质。

4.以“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为核心的敬业精神养成

结合课堂教学,树立崇高的立业动机,培养强烈的职业情感;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服务对象的信息反馈,调整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形象,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二、学风建设——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做引导,紧密结合第一课堂,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考证、考研,进一步细化各项制度,营造具有特色的学风机制:

1.加强对学生早、晚自习、上课出勤的检查力度,由学院统一检查为主组织检查,加强对各专业的督促、检查,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以学生表彰为契机,面向学生开展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引导广大学生勤奋学习。

3.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及举办各类系列讲座,以丰富校园文化,开拓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及综合素质。

4..完善各项制度:辅导员年级负责制与班主任班级负责制相结合、学生会班长团支书每周例会制、课堂考勤与学业预警结合制、早晚自习与日常月考评结合制、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周末家校联系制(邀请家长来校)、学生骨干选拔制度(<50%淘汰制)

三、贫困生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完善学院关于资助工作的管理办法,努力提升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覆盖面,将资助与励志相结合,与诚信教育相结合,着重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心理、及将来的就业等。

1、严格执行国家文件要求,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确认工作及档案建立工作顺利完成。9月下旬完成建档工作,同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使资助工作的管理更为科学化。

2、严格执行国家文件要求,全面调整勤工助学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召开勤工助学工作会,努力挖掘勤工助学岗位,努力拓展岗位。

3、做好助学贷款工作,新生贷款启动时间为10月初。

4、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指导工作,使其发挥作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

5、通过资助体系讲座,大力宣传学院资助管理办法,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均能申请到不同程度的资助。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开展自信合作教育系列活动

一年级: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学习生涯设计);二年级:品味成功、提升自信;三年级:进行职业能力测试,科学指导学生改进生涯设计方案,寻找性格与职业的最佳结合点,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四年级:求职简历制作、模拟招聘会。

2改进完善结构建设。

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化(学生干部或由学生干部兼任),在学生会中设立相应部门。交由指定专门辅导员负责管理,并指导开展工作。心理分会重点负责宣传板、月报、网站和协会内成员中的活动。其他活动由分会负责协助开展。

3、组织开展心理教育、心理活动精品课件、心理精品教学活动,参加校级评选,力争获奖。

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大职业素质培训力度,彰显工学分院特性。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大职业素质养成与提高的力度。推广旨在提高沟通、合作、交流、自信等方面能力的团体训练活动。以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五、学生公寓建设工作——以 “创建文明公寓活动”和本学期文明寝室评比工作为载体,开展评比活动。

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每周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扣分及时通知受检寝室,检查结果每一周在学生公寓楼宣传窗公布一次,评比结果每个月公布一次。文明寝室每月一小评,学期一总评,给予表彰。针对男生公寓卫生差的难点问题,学生会宿管部的人员分工到楼,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并积极与辅导员沟通,齐抓共管,不断改进工作。利用双休日加强宿管部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1.总结上学期工作,通过典型事迹分析,表扬先进,激发宿管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宿管部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2.针对低年级寝室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易发生的问题,对宿管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确保低年级寝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根据假期工作的特点,对假期住宿生的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做到认真查寝,搞好安全防范和消防工作。4.加强与团委、学生会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会宿管部的组织建设和队伍管理工作,努力开展好公寓文化建设。5.加强与后勤处的沟通与配合,保证公寓的维修及清扫工具的发放等工作正常运行。

6.加强与保卫处配合,认真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

六、日常管理——以年级辅导员为主要管理模式的学生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掌握较为全面的贫困生信息,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建立特殊问题学生档案,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情况,配合班主任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加大学生违纪处罚力度,在各项常规检查中关注问题学生的动向,早发现早处理。

主要从八项措施抓手,确保日常稳定:

1、明确分工,完善辅导员年级

制;

2、帮扶助学,落实好贫困生政策;

3、查漏补缺,跟踪学业困难学生;

4、个别疏导,妥善处理特殊学生;

5、深入寝室,严格把关电器使用;

6、严抓严打,规范违纪处分条例;

7、快速反应,加强突发处理能力;

8、确保稳定,实行办公室坐班制

七、校园文化——以年级、班级文化活动为基础,学生社团文化活动为载体,学工办、学生会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在2011年成功举办演讲赛、辩论赛、游校科技馆、趣味拔河赛、、中秋助班联谊晚会、新老生座谈会等活动之余,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分院特色活动——足球赛、篮球赛、第五届才艺大比拼;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走出寝室,融入第二课堂。

八、学科竞赛——充分依托各专业学院的资深竞赛指导教师,借势借力。

进一步完善学科竞赛团队,继续成立一批专业性较强的竞赛协会,推动城市规划三维协会、机械设计竞赛协会、交通运输协会、电子协会、计算机协会等专业协会的良性发展;努力承办学院的网页设计大赛、机械设计竞赛、3d大赛、竹艺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争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科竞赛代表

九、学籍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常规工作:日常学籍异动处理;各种数据统计工作。

在校生档案管理工作;在校生开学初学生报到交费注册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注册,并以书面形式汇总到教务办学籍管理相关人员。高质量地建立新生学籍档案,各种数据的录入、核对。

十、学生会队伍建设工作

1、抓素质培养,着力提高队伍打硬仗的能力。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巩固党、团先进性教育成果,继承和发扬学院学生会的工作优良传统,以“促学风、抓特色“为工作思路,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宗旨,以“全心全意为学院师生服务”为目标,独立自主地开展一系列有品位、有内涵的特色活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学风建设贡献力量。

2、抓经验交流,着力推进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训练,系统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努力探索和形成一些体现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举办“学生会沙龙”,形成研究工作、交流经验、共享成果的互学、互动、互助氛围;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通过交流学习和调研方式,进一步发挥学生会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

3、抓督查激励,做好服务,着力落实队伍建设各项任务。

做到“二个结合”:把对学生会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的教育和严格的考核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愿望、目标同实际的成绩结合起来;积极为学生会的工作创造便利条件,根据分院学生会的特点,采取相关措施,为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十一、做好2012届毕业生就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当前就业形势,从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广大同学认清形势,树立就业危机感,确定发展目标,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早准备,早就业”的毕业生就业理念。

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统一思想,熟悉政策,转变观念,以五“早”促就业

“早”准备:提前做好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准备工作,根据分院特点做好总体部署: ■按专业划分就业渠道,分类准备,按地区划分,分头进行;

■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班,分流毕业班学生;

“早”动员:广泛动员2012届毕业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就业积极性: ■邀请学院有关领导为全体毕业生召开就业动员大会;

■聘请专业学院各系主任给相关专业毕业生做就业讲座;

“早”实践:鼓励毕业班学生尽早实践,边工作边学习:

■在确保能够完成学业、正常毕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及早实践,走出校园;

■鼓励毕业生参加学校学院的各类招聘会,专业毕业生做就业讲座; ■走访周边的一些2011届毕业生工作单位,通过他们向分院输送实践岗位;

“早”完善:努力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及时完成各项工作:

■详细解读学院下发的《就业政策百问》;

■主动向有关用人单位推荐就业有困难的学生,加大对此类学生的关怀和指导,提高就业率;

■全面做好就业调查、研究、用人单位联系、岗位分类筛选、就业信息传达等各项保障措施:

“早”就业: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鼓励毕业生及早就业,加大力度宣传和表彰一部分提前就业的毕业生:

■主动联系班主任、学生家长,多方联动解决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十二、其他工作:

1.学风建设的相关工作。

2.加强信息工作,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认真执行信息报送制度,扩大内外宣传,树立学院良好形象。

3.协同学院其他部门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支持学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和艺术活动,构建文明、和谐校园。4.学院要求的其他工作。

xxxx学院学工办 xxxx年xx月xx日 篇三:2013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2013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2013年学生资助工作总的目标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做好学生资助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力求特色工作更突出,常规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为学院整体工作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一、加强勤工助学基地建设,不断扩大规模,使更多的学生参加基地的勤工助学。现在(勤工助学)校企合作基地已经重新启动,和以前对比,在管理模式、运作方式、收入分配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从内涵上有利于“基地”不断做大、做强,更好地为我院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服务。但要使“基地”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外,还要有牢固的合作伙伴及相应的工作场所。对于联系、建立牢固的合作企业,我们的主要打算是,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出击,到相关电子厂联系,争取为他们加工产品,同时请他们到学院考察,进行商谈,工作重点是以学院周边电子厂为主,先近后远,逐步向外辐射,争取长期的、牢固的合作伙伴;现在的工作场所难以继续发展,我们打算积极向有关院领导反映,积极与学院校产处汇报、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争取早日使用与加工产品相适应的“基地”专门用房。

二、增强学生资助文化月的实效性

学院党委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当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新的一年,我们决心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来开展自己的工作,这就是把已经举办了四届的学生资助文化月扎实有效地办好,把它当成2013年我院学生

资助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激励贫困学生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健康发展,树立感恩理念,加强诚信意识,坚定为社会为祖国奉献的决心。

计划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举办第四届学生资助文化月,为学院校园文化年增光添彩。一是做好活动方案。对整个活动提前进行谋划,筛选影响大、易操作、成本低的项目,然后制定活动方案,包括组织人员、参加人员、时间、地点等;同时积极进行前期准备,包括物资和人员培训等,从而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实施。二是在资助文化活动月期间,积极调控,及时跟进,使每项活动都能严格按照方案进行,不走过场,不敷衍了事,把资助文化活动月开展的有声有色,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三是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总结,评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查找活动期间存在的不足和漏洞,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三、规范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

2012年山东省学生资助考评组一行4人,对我院前三年的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核,对于我院学生资助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按照《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资助绩效考评办法》规定,学生资助工作每年以考核,前两年学院进行自评,第三年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考评,所以2013年是学院自评。

在新的一年,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思路,对照《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资助绩效考评办法》(有10个方面42项内容)和专家组提出的问题,逐项进行对照、检查和回顾,不怕麻烦,不畏困难。认真整理绩效考评所需的档案材料,四、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常规工作

1、把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打牢。贫困生认定是做好学生资助的基础,紧紧抓住贫困档次的认定环节,规范认定程序,坚持班级民主评议、系级初审认定、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复核、院内公示的三级评审认定程序。加强认定过程的规范管理,进一步细化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等级认定办法,规范认定程序,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为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奖助学金发放体现国家关怀,激励上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认真做好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在严格规范程序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分项公示和全过程监督,通过公示,有效化解矛盾,及时听取师生对评定工作的意见及投诉,及时快速地对学生投诉予以协调处理,实现评定工作的合理与公平。

要继续坚持“学生评议、班级推荐、系内评审、逐项确定、分项公示、过程监督、学院审批”的评审程序和办法,做好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要认真总结上年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评选、监督的操作程

序,逐步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符合国家政策、师生满意的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办法。

3、充分运用助学贷款政策,解除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宣传,使同学们了解政策,熟悉流程。认真做好贷款学生的摸底,做好资格审查工作。要教育学生严肃对待贷款的申请,不能形成人为地浪费贷款指标。

认真做好贷款学生的贷后管理工作。要加强对已经贷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艰苦奋斗意识,实现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4、搞好学费补偿,使学生安心服役,为国防建设做贡献。积极支持协助学生进行网上报名,对学生咨询热情解答,耐心解释;同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网上审核,对合格学生给予通过。为学生解忧,及时下载表格,按时汇总上报入伍学生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资料,与家长保持联系,保证不延误上报。在收到上级拨款后,与财务处配合,及时组织汇款,让学生能安心在部队服役,让学生家长满意。

5、把勤工助学工作做细,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院内勤工助学岗位的安排,要选派优秀的困难生参加;二是做好社会勤工助学工作,努力增加岗位,为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创造收入的机会;三是做好勤工助学档案工作,要既有学生岗位的明细,又有系、学院的整体数据,保证一套完整的勤工助学档案。篇四: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2009年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坚持“奖助结合、育人为本、资助与励志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的原则。努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加大力度,认真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

1、利用招生宣传、发放入学通知书、校园广播、宣传板、橱窗、报刊等方式,宣传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及学院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具体的实施办法,将我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具体实施办法印发给每一位入学新生,在入学教育中组织学习贯彻。

2、加强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服务工作。

3、利用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网页及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邮箱,宣传学院各项资助政策及工作动态,并开展经常性的交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接受师生对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通过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倡导师生关心弱势群体,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乐观的学习和生活。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1、结合《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

作实施办法》,修订和完善《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评比暂行办法》、《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国家助学金评比暂行办法》《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奖学金管评比暂行办法》、《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勤工助学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突出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强制度的指导性,确保资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进一步规范认定程序,坚持班级民主评议、系级初审认定、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复核,院内公示,确定贫困等次三级评审认定程序,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为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继续坚持“逐级认定、分段评审、分批公示、过程监督”的评审程序和办法,做好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要认真总结2008年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分批公示、全过程监督的操作程序,使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真正成为惠及学生的阳光工程。

三、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做好2009年国家奖助学金以及院内奖学金的评定发放工作

1、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9月份,学生向班级评议推荐小组上交贫困认定申请及《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高等学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按规定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认真做好国家奖助

学金和院内奖学金的评定工作,进一步完善评定工作资料,规范评定工作程序。

3、加强对奖助学金发放的管理,确保奖助学金及时发放到学生的手中。

四、积极做好在校生国家助学贷款及生源地贷款工作

2、认真做好贷款学生的摸底以及贷款资料归档等工作,同时,要将助学贷款与收缴学费结合起来,形成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机制。

3、认真做好贷款学生的贷后管理工作。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实现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五、开源节流,广开渠道,统筹好校内外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资助活动

1、根据《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勤工助学暂行办法》,在管理好原有教室卫生清洁、办公室文秘等勤工助学岗位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渠道,积极争取设立更多勤工助学岗位,做好勤工助学工资发放工作。

2、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利用寒暑假,由学院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科技下乡和到企业顶岗实习活动,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获取一定的报酬。

3、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对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和帮助。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银行以及各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大力支持。

4、严格执行新生“绿色通道”制度,对被我院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按照学院“绿色通道”的实施办法,及时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5、对于一些因家庭突发灾难或因大病返贫的学生,一方面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减免学费或临时性困难补助。同时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个人募捐资助。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2009年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将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对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通过奖、贷、助、勤、补以及绿色通道等形式开展资助工作,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为学院迎评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一、加大力度,认真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

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是一项极好的利民政策,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抓好宣传工作,使广大师生员工人人皆知国家以及学院的资助政策体系,个个熟悉资助程序与办法,确保我院学生资助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一)要利用入学通知、校园广播、宣传板、橱窗等方式,宣传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及学院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具体的实施办法。在入学教育中组织各班新生进行专门的学习。

(二)要加强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服务工作。

(三)在学院网站上宣传学院各项资助政策及工作动态,并开展经常性的交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接受师生对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通过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倡导师生关心弱势群体,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一)为了保证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的贯彻执行,确保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

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今年将在总结去年资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强制度的指导性,确保资助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紧紧抓住学生资助的贫困档次的认定环节,规范认定程序,坚持班级民主评议、系级初审认定、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复核,院内公示,确定贫困等次三级评审认定程序。加强认定过程的规范管理,进一步细化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等级认定办法,规范认定程序,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为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要继续坚持“逐级认定、分段评审、分批公示、过程监督”的评审程序和办法,做好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要认真总结08年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分批公示、全过程监督的操作程序,逐步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使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真正成为惠及学生的阳光工程。

三、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做好2009年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发放工作

国家奖助学金资金量大,牵涉人员多,做好2008年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发放工作是做好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关键。

(一)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9月份,学生向班级评议推荐小组上交贫困认定申请及《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班级贫困生评议认定小组根据学院统一安排,对本班提出申请的学生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并侧面了解学生提供材料的真实性,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生活消费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议认定,将班级认定结果在班级内公示,并报系认定审核小组审查,系审核小组在本系范围内进行审查公示后报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认真做好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在严格规范程序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分批公示和全过程监督,通过分批公示,有效化解矛盾,实现评定工作的合理与公平;同时,要坚持对整个评定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通过分阶段给各系下发指导性文件,规范系部评定程序;通过公布公示监督电话,及时听取师生对评定工作的意见及投诉,及时快速地对学生投诉予以协调处理;定期组织各系就评定工作进行研讨,总结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奖助学金评定规范和模式。

(三)加强对奖助学金发放的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奖助学金放发管理的力度,确保奖助学金及时发放到学生的手中,同时监督学生对助学金的消费情况。

(四)认真做好五年制高职生国家助学金的发放与月报工作。

四、积极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一)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宣传,使同学们了解政策,熟悉流程。

(二)认真做好贷款学生的摸底,做好资格审查工作。同时,要将助学贷款与收缴学费结合起来,督促贷款学生及时缴清所欠学费,形成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认真做好贷款学生的贷后管理工作。从08年开始我院有贷款学生,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自强自立、艰苦奋斗,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实现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同时,篇五: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012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2012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2012年,我院将学生资助工作放在全院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位臵,将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提升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着力点,继续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资助原则,切实把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及学院的资助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以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绿色通道、勤工助学等方式为辅的多元资助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工作水平,不断规范全院学生资助工作,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

一、强化认识,提高意识,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

1、进一步充分发挥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为组长,学生处、财务处、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学院学生资助领导小组的作用,居中协调,统筹安排,提高学院学生资助工作效率。

2、领导组定期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制定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具体措施,定期组织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规范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提高相关负责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各项政策的最终有效落实。

3、学院将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组织新生对学生国家和学院的资助政策及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专题学习。

4、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院网站、宣传板、橱窗等方式,通

过班级团组织生活等形式,全面、深入、准确地宣传国家和学院的资助政策及具体实施办法。

5、开通咨询和投诉电话。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了解各项资助的办理流程,保证学生任何有关资助的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地解决。

二、健全网络,细化责任,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组织体系

1、进一步修订完善《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国家助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费减免暂行办法》《、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贫困生认定办法》《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奖学金评比办法》、等制度,健全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规范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审和临时困难补助的发放,定期开展学院学生资助工作检查,并将学生资助工作纳入学院学生工作评估考核体系。

2、完善以学院分管领导牵头,学生处为具体负责,学院职能部门和各系参与,学生民主管理的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三级组织体系。在学院学生资助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下,明确人员分工,实现岗位责任制,做到“各有所理,责任到人”,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为保障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将划拨专项工作经费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提供支持。

3、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监督体制,加大对院系和责任处室资助工作的督查力度。学院将不定期对学生资助资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按学院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进行公

示,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切实保障资助资金落到实处。

4、增加工作流程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公开上墙制度,将“本人申请→班委据实推荐→班级民主评议、公示→系评审、公示→学院审核、公示”的工作流程公开张贴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宣传栏里,便于学生监督。

三、统筹资源,强化管理,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水平

(一)做好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工作

1、校内资助资金足额提取,及时到位。截至目前2011-2012年学学院已划拨资金近58万余元用于学生资助工作。2012-2013学学院将继续按照事业收入的4%下拨资助资金。

2、资助资金纳入学院财政预算,由学院财务部门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加强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严管资助资金拨付、使用及结存审批程序,保证资金使用手续齐全,安全有效。杜绝以学生工作其他经费开支冲抵校内资助的现象。

3、保障资助资金发放准确、及时、到位。学院将为资助对象统一办理银行卡,加强对奖助学金发放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出现冒领错发、平分或强制捐赠等违规现象。保证领取资助资金(银行卡)有完整、真实的记录。

(二)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回访工作

1、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院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强化对学生申请、班级民主评议、各系初审公示、资助管理中心复审公示以及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

批等各环节的管理,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2、要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审核工作。班级辅导员要联系本班级所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民政部门核查学生信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回访工作机制,通过电话联系、到家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实际情况。

3、加强对被认定学生的管理,对于存在不良行为和配有大量奢侈品的学生及时按照政策取消贫困生资格。

(三)做好奖助学金评定发放工作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按照政府和学院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和学院奖学金的评定工作。

2、进一步完善评定工作资料,规范评定工作程序。严格执行评审认定程序和公示制度,规范填写各类奖助学金的申请、评定表格(含电子表格),进一步严格奖助学金获得者在申请时附上的相关证明材料的审查工作

3、加强对资助资金的管理,确保奖助学金及时发放到学生的手中。实行过程式管理,对受助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定期调查和走访,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服务工作,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资格审查机制,同时将助学贷款与收缴学费结合起来,形成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机制。

2、认真做好贷款学生的贷后管理工作。学校将按期还贷的

诚信教育作为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诚信教育与和采集贷款毕业生信息等工作相结合,有效保证贷款学生能够按期还贷。

(五)多渠道开展学生资助工作:

1、根据《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勤工助学管理规定》,在管理好原有勤工助学岗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渠道,积极争取设立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保证勤工助学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

2、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学院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由学院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顶岗实习,获取一定的报酬。

3、继续严格执行新生“绿色通道”制度,对被我院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按照学院“绿色通道”的实施办法,及时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报到手续,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4、对于一些家庭突发灾难的学生,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减免学费或临时性困难补助。学院还将不定期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伙食补助等。

5、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我院学生资助工作。学院将在现有基础上争取更多企业和个人在我院设立奖助学金。

(六)做好资助育人教育工作:

1、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自强自立、艰苦奋斗。

2.高校资助工作问题 篇二

一、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资助经费来源单一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国发[2007]13号) 来看, 我国高等学校资助经费, 特别是助学金经费主要来源是国家和当地政府, 资助经费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借助于社会资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贫困大学生也会随之增加, 国家的压力也会增加。所以, 为使贫困学生广泛受助, 对高校资助工作, 国家应引进社会资源,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借助企业和个人, 逐步建立通畅的社会捐资渠道, 与国家、当地政府共同致力于资助工作。

(二)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信用差

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是资助体系的重要形式之一, 用于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 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不需要办理抵押, 学生提供相关证明, 经过学校和当地民政部门贫困认定后, 去银行办理相关手续, 即可实现贷款。此项贷款上学期间无利息, 学生毕业后分期还清, 同时缴纳一定的利息。但由于贷款学生个人的信用制度还没有确立, 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强, 学校对于获贷的学生督促还款有难度, 作为共同贷款人的学生家长, 由于在外打工等原因, 也很难对其约束。所以, 导致不能按期还款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 勤工助学岗位有限, 形式单一

勤工助学是学校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在实践中, 勤工助学仅仅局限于学校, 形式多数采取在学校食堂卖饭或者打扫自习室等, 以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但仅仅这些岗位也是非常有限的。可见, 勤工助学形式较为单一, 岗位设置局限, 没有利用社会资源, 更没有与学生专业有效地结合。

(四) “家庭经济困难”的准确认定存在缺陷

国家助学金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形式, 同样用于贫困大学生。要做好助学金评定工作, 首要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在每年10月份, 贫困大学生开具当地贫困证明, 同时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这两个表格是贫困认定的重要依据, 前一个表格需要当地民政局初步审核盖章, 但实践中存在一定问题, 比如当地民政部门对学生填写人均收入、家庭等情况没有经过核实就盖章;学生为了获得资助, 夸大困难程度;助学金基本上属于无偿资助,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经济的困难, 但易使学生产生“我贫困, 我该受助”“等、靠、要”的思想,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的精神。

二、完善资助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拓宽资助资金渠道

当前, 我国资助体系的资金渠道较为单一, 主要来源于国家、当地政府。所以, 应当拓展资金渠道, 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 学校、企业为辅的多元渠道。首先, 学校应当设立的奖学金专项资金, 丰富奖学金种类, 扩大单项奖的受奖面。比如设立品行奖、学习奖、文体奖、创新奖、进步奖, 给贫困生带来更多的获奖机会, 从侧面改变贫困学生的经济状况。同时增强了贫困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 树立劳有所得的观念, 从而发挥奖学金的助学功能。其次, 当地教育部门应当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置社会奖学金,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设置个人奖学金, 将社会资本引入高校助学体系中。高校为企业培养、输送了优秀人才, 企业通过资助、捐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达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二) 完善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制度

银行在助学贷款过程中, 要完善助学贷款个人信用档案, 包括真实的家庭成员信息、家庭收入、个人信等情况。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与银行共同监督贷款学生, 对于学生在校表现、信息变更, 尤其是学生就业情况包括就业单位、工作岗位, 现居住地如实填写、完善;银行建立跟踪体系, 通过网络来运行和监控贷款学生信息, 建立个人终生信用制度。如出现信用危机, 则影响未来工作、生活;同时, 国家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学生的还款责任。还贷是一种法律责任, 如不按期还款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从而解决贷款学生的违约问题。最后,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 实施贷款减免。例如在校学业特别优秀者, 参军当兵者, 等等。

(三) 深入开展勤工助学工作

勤工助学不但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家庭负担,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部分经济压力, 同时也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培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可见, 勤工助学是扶贫、扶志, 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的有效措施。这就要求高校深入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一方面, 学校可以设立勤工助学专项基金, 开设勤工助学项目, 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同时, 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企事业单位及毕业校友的联系, 通过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 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专业优势, 帮助他们接触社会, 培养技能。

(四) 完善贫困认定工作

在贫困生认定方面, 采用生源地认定和校内认定相结合的办法, 不但要看学生的贫困证明, 更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平时带动学生干部要注意观察, 深入到学生宿舍, 了解学生的真实经济情况;班主任通过与家长的交流, 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通过收集到的信息掌握单亲、离异家庭学生, 边远地区学生, 多子女家庭学生, 并建立学生家庭情况档案。这一档案是动态的,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 需要逐步地修正。二是班级要建立评定小组, 由班主任、学生干部、普通同学共同组成, 负责贫困认定、监督、督查工作。保证评定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三是班主任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同时, 树立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 并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而不仅仅是在评选助学金之时。

总之, 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在教育过程中, 需要采取教育、管理、引导等方式相结合, 同时也需要建立政府、社会、学校等多位一体的帮扶机制, 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 不断完善资助工作, 以更有效地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赵健.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J].药学教育, 2012 (1) .

[2]吴俊峰.医学高等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及思考[J].安徽医学, 2009 (8) .

[3]周琴.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几点看法[J].安徽文学, 2008 (7) .

3.高校资助工作问题 篇三

关键词: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现存问题 对策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即通过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生顺利入完成学业,实现自身发展。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国家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扩大资助覆盖面,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高效开展,亟待解决和完善。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存问题

(一)资助前的问题。

1.资助工作的宣传不到位

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发现,有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我们国家乃至学校的资助政策不熟悉或者不满意。不满意主要来源于不了解。

2.资助对象的确定欠合理公平

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首先,现有的认定程序较为复杂,缺乏量化指标,从而影响认定的准确性。如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表是由学生所在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证明。根据调查发现,有些地区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随意性很强,有些地区对这方面把关比较严,导致学生埋怨这样的操作不公平。此外,学校对资助对象的复评工作虽对困难生及困难等级有一定纠正,但流于形式受限于实际情况往往出现偏差。

(二)资助中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资助工作正面临着从以资助规模扩张、加大经费投入为主要手段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资助质量提高,强调资助育人效果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经济资助”与“资助育人”严重脱节现象,使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偏差和心理困扰。部分贫困生存在诚信缺失,感恩意识淡薄,责任感弱化等现象。调查显示,贫困生存在精神贫困、心理困扰,心理问题的比例严重高于非贫困生,这是资助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三)资助后的问题。

对贫困生多为“输入式”资助,缺乏对贫困生长远的支持和关怀,忽视对贫困生自强意识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生“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直接将资金发给他们,只是解决他们一时的经济需要,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促进贫困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应该对贫困生“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

二、提升资助育人成效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资助宣传工作。

1.宣传形式可以多样化

(1)把握新生录取、入学教育等重要宣传时间节点。在新生报到时,老师在新生接待处仔细向学生解答学校资助的相关政策,并将相关内容印发出来发给每位同学。学生干部可以在新生接待处帮忙宣传讲解。此外,通过入学教育深入宣传。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资助专题讲座,给新生详细介绍关于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类的问题。

(2)利用学院宣传栏,通过QQ、微信等形式进行常规宣传。通过学院网站及宣传栏对资助结果进行公示。在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生评定及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时,辅导员都可以通过微信、QQ群等形式通知学生工作的开展、评选的相关要求及工作进展情况。

(3)定期召开相关主题班会。经济困难生评定工作开展前,班主任可以协调组织班级召开班会,召集各班相关负责人进行文件的解读和各班评定时应注意的细节。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评定等级和要求做进一步阐述。随后对本学年的助学金评选要求和方式向全班同学宣传,并成立工作小组,进行助学金评定。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根据以往经验给学生讲述生动有趣的案例。在评选结果公示后,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对后期的学生思想工作做好及时跟踪了解。

(4)利用海报、简报、校刊等宣传榜样自强事迹。对各项资助工作的结果进行及时汇报和传达,利用宣传海报宣传学院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在激励其他同学的同时,起到对资助效果的宣传作用。

2.宣传内容

首先是宣传资助政策。通过讲座、宣传单等多渠道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奖助学金政策,包括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学院助学金等政策,以及勤工助学政策和学校奖学金的政策。其次将资助情况进行公示,包括班级公示和学校公示。待该项资助工作完成后,在学校的网站宣传栏和学生宿舍区等地方进行公示,以确保同学们能看到资助的结果。除了宣传资助结果外,还可以海报等形式宣传受资助学生的情况及他们在学校的优秀表现,从而激发更多同学的学习热情。

(二)简化资助申请程序,实行对资助对象的动态管理。

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资助的程序需简化。如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程序过于繁杂从而无奈放弃助学贷款。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多渠道宣传,申请程序可以设计得简洁生动,让学生易于接受。

其次,认真甄别和审核申请资助学生的材料。高校在向新生邮寄的《国家及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指引》中应明确要求新生对提供资助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并承担因提供虚假资助证明材料而引发的一切后果,尽力激发新生思想的诚信意识。此外,参与资助对象认定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等需开展相关专题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甄别资助对象的政策水平和实际能力。

最后,对资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资助后甄别和跟踪观察。高校要对资助对象进行长期、全面跟踪观察。及时了解资助对象的生活消费习惯和资金使用情况,全面掌握资助对象的现实表现及家庭经济异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资助对象队伍,对资助对象进行动态管理。

(三)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人文关怀,提高资助育人的实效性。

1.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开展以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全面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然而就资助而言,国家助学贷款的诚信缺失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按期还贷上面。通过开展诚信教育相关讲座,帮助学生树立做人诚信的优秀品质,先成人,后成才。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工作中,不仅让受助学生感受到国家及学校对其的关怀,还传递饮水思源的精神,积极引导受助学生回报社会、回馈母校。

2.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

与普通学生相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绪更敏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上的关注,避免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如辅导员积极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沟通,定期与他们谈心谈话,鼓励学生正视暂时的困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同时还可通过与家长交流,深入了解其家庭具体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同学们可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心灵和行动上的关爱,通过营造团结友爱、勤俭节约的良好班级氛围,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3.树立励志自强的榜样

要让学生知道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贫困吓倒。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挖掘贫困学生励志自强的典型案例,树立学习榜样,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可以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为契机,举办榜样典型宣讲会,开展“自强之星”评选会,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广大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正确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奋发进取的精神。

4.提高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

助学是手段,成长是目标。学校应认真落实并积极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相关政策,积极调动各部门主动配合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创设一些校外实践实训的机会,通过实践劳动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水平和技能,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自信心。

三、结语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做到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之以渔。努力探索资助育人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强资助宣传工作,注重资助工作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人文关怀,全面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切实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姚小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技信息,2013.6.

[2]董国强.新阶段创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VOL12(3).

[3]岑道权.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4.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篇四

摘要:资助育人是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需引起各级资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落实工作过程中,要把“育人”纳入学校整体德育计划,把“育人”与“资助”有机的结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资助育人

组织性

针对性

严肃性

科学性

多样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能否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为此,党和政府逐步完善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经过近五年的尝试,资助工作力度不断加强,资助范围不断扩大。相继出台了面向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并由各级资助部门逐层落实。

随着各项资助资金的落实到位,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但资助过程中以及资助后的育人问题也相应提到了议事日程,应引起各级资助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提高对资助育人工作意义的认识。

在几年的资助工作中我们发现,各项资助政策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但其中也凸显出一些实际问题。诸如经济依赖,挥霍资助款,被资助感觉理所应当,被资助后心理自卑,学习成绩未见显著提高而产生的焦虑等现象。因此,除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以外,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资助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育人环节,一个良好的育人契机。我们应该变单纯地“助贫”为“助贫”和“育人”并举,把对做好贫困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作为资助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职责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的资助金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学生接受资助的同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资助育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生资助工作之所以崇高,就在于它首先让家庭困难学生在求学期间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党、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同时通过各级资助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将来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各级各类资助管理部门要把“育人”做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一)育人工作要有组织性。

1、做为区县资助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全区资助育人工作,积极召开各类资助工作培训,宣传相关资助政策,规范操作规程,强化育人意识。

2、对于学校,资助育人是工作职责所在。应纳入整体教育计划,设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责成相关的职能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进行落实。资助工作可能涉及教务、德育、财务等部门,需要加强统一领导,协调管理,密切配合,使育人成为每一环节工作人员共同的责任。

(二)育人工作要有针对性。

面对不同的受助学生,各级资助部门要区别对待。要广泛调研,深入了解该年龄时段学生心理及受教育的需求。由于整体道德教育的缺失,善于抓住每一个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困难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资助工作是受助对象,同时又是一名普通学生。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机会更多一些。因此,学校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抓住契机,做好对他们的育人的工作。除必不可少的知识教育、感恩教育、自强自立教育和诚信教育等等之外,心理教育最容易忽视但又尤为重要。各级资助部门要把这些有针对性的育人工作纳入德育计划,抓住资助各个环节逐一落实。

(三)育人工作要有严肃性。

国家资助工作体系的建立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部分学校及资助管理人员把资助工作简单化“慈善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过程就是把国家、学校的相关资助费用、岗位发放和提供给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至于其他的一概不管。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导致部分受资助学生视之为自己应得的一种权利,从而违背了资助育人的初衷。部分学校和部分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金钱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入学费、生活费的困难,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即往往视金钱为万能的。殊不知,简单的金钱资助只能解决受资助学生表面的困难,而忽略了伴随经济困难而可能产生的一些内在困扰,即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内在需求,无法从根本上达到育人目的。同时,在贫困生认定上没有统一标准,凭“想当然”就确定了受助对象。这些都有悖于相关资助政策,不但达不到育人目的,反而会引起受助学生队伍的不“纯洁”,产生依赖思想,同时由于不公平而导致的其他学生的怨言,势必对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因此,各级种类资助部门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政策上准确把握,认定上严格把关,执行上准确到位,育人上目的明确。充分体现资助工作的严肃性。

(四)育人工作要有科学性。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有些基层资助管理部门在确认及资金发放等前期资助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但后期的跟踪及育人管理方面严重缺失。这些现象在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出现的相对较多。如某些学生在学年中无论学习还是考勤表现非常差,大面积“挂科”、长期旷课、打架斗殴,但由于具备家庭困难条件,第二年仍然接受国家资助。这显然与我们的资助工作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为此,学校要充分理解“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教育”的道理,建立健全适合本校的既科学又行之有效的贯穿资助整个过程的资助体系。

1、对于符合国家政策的家庭困难学生严格按标准认定、上报、下发,这本身就是对受助学生进行的一种“照章办事,遵循原则”的良好教育。

2、对于不符合条件但又确实困难的学生,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按政策规定的学费中用于临时资助的专用款。不能把这部分困难学生强行加入享受国家助、奖学金的范畴。否则这些学生虽然经济上受到了资助,但同时也让他们受到了“非诚实”的不良教育。

3、对每学年受资助学生进行档案管理跟踪,及时了解记录下他们的成长轨迹。对不求上进,违规违纪的学生,追回当年资助款并在第二学年不予认定推荐。经学年教育有所进步的,经本人申请,班主任、教学处审核推荐,方可在下一学年按政策执行。

4、经常参加各类资助工作交流会议,学习他校科学规范的资助育人管理经验,改进自己的工作。

(五)育人方法要有多样性。

针对以资助育人为主题的教育,各类学校要准确了解受资助对象的思想道德现状,以确定育人需求,才能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针对性教育。面向不同年龄的受助学生,在资助前后,进行行为养成、自尊自爱、诚实守信、树立理想、感恩回报、爱心传承等教育。这些教育在落实时不应是生硬的强加于人,而应当有目的的寻求适合的时机,在自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区县教委及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加大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校园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向百姓介绍资助政策,明确受助范围,公布资助结果,以提高资助工作的透明度。通过这一广泛的宣传,提高社会的监督力,同时吸引社会更多有识之士积极投入社会捐资助学的义举中。

2、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不能孤立对待,要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1)通过教育、帮扶等方法,强化受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成长成才的信心。(2)在加大向全校学生开展资助政策体系宣传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示范教育,有针对性地选取事迹感人、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典型,通过网络、橱窗、班会学习和讨论等渠道,加强宣传,充分发挥他们在全体学生中的模范教育作用。

(3)通过资助反馈的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贫困,正确处理经济困难与人生价值。

(4)通过开展党团组织生活、学生社团生活、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诚信、感恩等主题教育。(5)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深入社区、走向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播撒爱心,回报社会。

(6)利用勤工俭学活动,锻炼学生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体现学以致用,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享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一方面在大学期间接受学校的育人,另一方面做为区县资助中心也要密切关注。可以通过建立飞信联系,督促还贷,进行诚信教育。

4、区县资助中心除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外,要积极拓宽资助渠道,扩大社会捐助范围。建立全区中、小学困难学生资助信息库,为社会资助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牵线搭桥”。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民意做出的重大决策,关系到教育公平、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因此做为各级资助管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育人工作与单位整体工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经济上得到资助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健康发展,成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资助育人,爱心树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何玉龙

《江苏资助育人的研究》

5.高校资助工作问题 篇五

关于创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本文阐述了高校开展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创新高校资助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作 者:黄跃舟 张信容 林胜平Huang Yuedan Zhang Xinrong Lin Shengping 作者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012刊 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年,卷(期):“”(3)分类号:G641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资助工作 创新

6.高校资助工作问题 篇六

摘要:贫困生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才能更好地资助高校贫困生,创造更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空间和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辅导员指导贫困生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活动,试图探索高校辅导员资助工作的新方法。

关键词:项目化;高校辅导员;贫困生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出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几年来高校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形成了由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助学贷款以及勤工俭学等构成的资助体系,该体系作为扶助措施使贫困生得到有效的资助。由于贫困生群体的特殊性,这些资助政策在具体落实的同时难免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资助重物质资助轻精神扶持

近年来国家助学政策呈现出政策到位、体系完善、方式多样、资助额度大等特点,国家助学政策很大程度能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学费负担,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面对高昂的学费,承受了比一般青年更加沉重的经济压力,因此,适度的物质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生活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校的学习和各项课外活动中。

大学时代对于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气质性格、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贫困生自身角度来说,自卑心理、人际交往局限、在环境的压力下产生的焦虑不安等是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所以,贫困生的精神扶持应包括:第一,拓宽视野、提高能力;第二,增加心理知识,加强心理干预;第三,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第四,重视诚信和感恩教育。这样才能使贫困生心胸开阔、朝气蓬勃、专注于学业,并妥善处理好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辅导员较少针对贫困生开展活动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最接近学生的群体,也是开展资助工作最有力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最了解贫困生的家庭和经济情况,以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益为工作出发点,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有效地施行帮困助学。同时,高校辅导员又要以循循善诱的教育来启迪贫困生的心灵,更要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有针对性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贫困生。但目前辅导员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辅导员资助工作多集中在助学评定工作。目前,辅导员负责组织政策宣传、贫困生认定、诚信教育等每一个助学环节的工作开展。在调查中,大多数辅导员表示在资助工作中,对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勤工助学方面特别重视。其次,辅导员谈心谈话多围绕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了解。与贫困生日常接触多与关心贫困生生活和学习相关,较少涉及意志品质培养、情绪疏导等内容。谈话记录也较为简单,未能形成长期系统详细的分析。并且,辅导员针对贫困生开展活动较少。辅导员日常工作繁琐,日常的资助工作集中在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上,较少开展一些针对贫困生的课外活动。常见的以贫困生为对象的校园活动方式较为单一。并且涉及贫困生隐私问题,辅导员在开展活动时更加小心谨慎。最后,辅导员开展活动希望得到专业支持。辅导员在开展贫困生相关活动时受到时间、资金和专业知识的限制,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最常见困难是与贫困生谈话缺乏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指导;不知道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可以满足贫困生身心健康需求。因此,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和各二级学院有必要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包括活动开展资金的支持和贫困生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支持。

二、以项目化为载体开展贫困生活动

1.项目化含义

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活动。校园项目化是一种以学生自己为主体,通过学生申请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后进行项目的总结,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给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校园活动运作机制。

2.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

(1)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原则。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以辅导员为主导,贫困生为主体和对象,以项目化为载体,在整个过程中把握贫困生扶助总体性原则。第一,坚持指导老师(辅导员)身体力行原则,辅导员是贫困生直接的教育者,一言一行起着言传身教的所用,在活动开展之初和进程中辅导员充分发挥了自己人格的力量,和贫困生尽可能多地交流,从健康人格的塑造到活动如何开展,应给予耐心详细的指导。第二,坚持尊重、公平、平等的原则,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努力去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交往的环境,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的能力。第三,坚持对贫困生的全方位关怀,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不仅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和能力培养。

(2)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流程。在实际运作中,首先,辅导员应积极宣传校园项目化工作,在日常谈心谈话中针对不同贫困生的特点启发贫困生以项目申报的方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或承办各项活动。随后,辅导员就活动开展意义、活动开展方法、活动预算等方面指导贫困生撰写申请书,提交至高校大学生项目化运行中心,待项目获得批准后,辅导员在开展活动的全程中就如何宣传、组织给予贫困生指导。最后,在活动结束后,辅导员组织贫困生围绕活动开展的收获,组织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活动总结,并指导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3)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在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时可开展的活动方式可分为四大类。

一是思想素质类。具体方式:

1)辅导员可以运用自身掌握各种活动动向的优势,筛选出各种中有关帮助贫困生自信、自立、自强的讲座,如励志讲坛和名人访谈,指导贫困生围绕讲座主题申报关于参加讲座后心得体会的研讨方面的项目,在讨论会上加以引导,帮助其放下思想包袱,排除自卑情绪,引导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

2)辅导员指导贫困生联系社科部的思想政治专职教师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为申报项目,通过专职教师介绍一些逆境成才,在艰困环境中奋斗拼搏、改变命运的典型人物及事例或开展专职教师与贫困生谈人生等方面的座谈会,以此启发、激励贫困生,使他们树立正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明确奋斗目标。

3)辅导员指导贫困生申报项目组织开展班级读书活动,通过搜集和阅读励志书籍,使贫困生在读书和读书交流活动中懂得在风雨中搏击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4)辅导员指导贫困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为项目,以诚信或感恩教育为主题,通过情景剧、小合唱等形式使贫困生对诚信和感恩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并可通过校园爱心活动、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使贫困生在实践层面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是专业素质类。在学业方面,辅导员帮助贫困生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贫困生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以就业见习、专业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申报项目,负责项目开展的贫困生可以开展优秀生介绍学习经验交流会,演讲比赛,学习技能交流会,专业学习竞赛,跨年级考研、实习经验介绍,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等活动。创造机会让贫困生更多地展现自我、悦纳自我、提升自我,锻炼他们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贫困生和普通大学生在活动中共同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同时,辅导员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基地,贫困生申报包括小组考察、参观、实习等活动的项目,增进贫困生对社会的认识,锻炼其人际沟通和实际工作能力,并让他们从实践学习,从而使他们明晰在校学习、锻炼发展的方向,最终实现对其学业的良性促进。

三是文化素质类。高校应为贫困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充满爱和希望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生活态度。辅导员指导贫困生组成项目小组设立“爱心银行”――为贫困生提供小额贷款,“爱心超市”――免费为贫困生提供少量学习和生活物品,“爱心驿站”――二手物品收集和出售,最大程度上帮助贫困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辅导员也应引导贫困生申报项目以小型讨论会、成长分享会等座谈会的方式正确分析当前社会文化热点的介绍与评述性活动。可利用第二课堂、体育长廊等资源,组织贫困生开展高品位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是身心素质类。帮助贫困生保持身心健康也是贫困生资助的一个重要方面。项目组专门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开设心理讲座,帮助贫困生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树立自尊,自助,自强的主体意识;改变自己的负面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同时,项目组积极策划多种形式的身体锻炼方法,鼓励贫困生参与体育锻炼,如风筝嘉年华,“贴膏药”比赛,健康长跑,郊游远足等,在娱乐中锻炼了身体。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调节情绪,还可以促进心理环境的优化,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增加贫困生与人交流的机会。

3.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优点

(1)提供非物质资助方法。以项目化方式开展贫困生相关活动,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开展资助工作新的尝试。它为高校辅导员开展非物质资助提供了有力抓手,对勤工助学的`资助方式进行了补充;也为高校辅导员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增进了贫困生之间,贫困生与其他同学,贫困生和老师的沟通;更为高校辅导员开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告别了单纯以说教为主的方式,使贫困生通过一次次生动的经历,在活动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2)符合贫困生高校资助的特点。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各种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给予贫困生经济上的支持,可以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贫困生活动的项目化运作从项目前的总体规划,项目初期的活动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活动的组织以及项目最后阶段的总结工作都对贫困生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辅导员引导贫困生通过项目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平等、关爱之风,形成宽松、和谐、乐观、向上的群体氛围,有利于贫困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高校资助工作会更有成效。

(3)培育贫困生的主体意识。由于项目的申报和参与都是以贫困生为主体进行的,所进行的活动也是在辅导员指导下的符合贫困生特点和需求的活动,这样能很好地培育贫困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在“项目人人可以申报,参与人人机会均等”的良好氛围中,以贫困生为主要成员的项目小组通过开展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项目化的规范运作模式,使更多的贫困生在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在学校中就开始按照项目管理的理念尝试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从精神上,学业上,能力上获得极大地满足和成就感,消除了经济贫困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4.项目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贫困生开展项目化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辅导员注意有一些问题。一是贫困生隐私权的保护。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生,辅导员收集了关于他们各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都应注意保密,不宜对项目组成员和其他学生公布。二是注意建立动态的贫困生档案,在工作中要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信息,如心理状况,经济状况,了解不同贫困生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一个动态的档案,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同时,也能进行项目开展前后对比,寻求更加适合的教育资助方式。三是注意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教育和引导。辅导员应指导学生完成申报的项目,以鼓励和支持的方式为主,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开展的活动应以诚信、自立、自强教育为主旨,重在参与,而不应片面追求活动的形式和效果。

三、结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必须设身处地的为贫困生着想,忧其所忧,解其所忧,从内心去理解和尊重贫困生,通过项目化开展的活动引导和指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开展项目化的过程中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肯定人、发展人为原则,才能使高校资助工作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帮助的层面,从而达到对贫困生进行全面的资助,实现贫困生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

★ 高校辅导员学期工作计划

★ 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总结

★ 高校辅导员个人总结

★ 高校的辅导员工作计划

★ 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

★ 高校辅导员面试技巧

★ 高校辅导员党员个人总结

★ 高校辅导员学生学期评语

7.高校资助工作问题 篇七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一、学生资助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1、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地区差异、专业收费差异等因素的存在, 简单地用家庭收入衡量学生的贫困程度, 很难做出准确认定;加之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了解, 仅凭当地乡镇或民政部门的证明, 真实性很难保证, 以此为判断标准便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准确性;逐个家庭实地走访对于高校来说又不现实;监督学生的生活、消费, 又存在侵犯学生尊严、隐私的问题。这些都使得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难度很大, 往往流于形式、趋于表面化。

2、在资助中存在重物质资助轻“心理”资助的问题。

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其最终目的是使其健康成长, 顺利完成学业,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提到学生资助, 侧重点往往在物质层面, 而谈化或忽视了对其“精神”层面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其家庭经济状况不良, 容易出现自卑、自闭、敏感、多疑等不良心理表现, 有些同学极度自尊, 极度敏感;有些同学自抱自弃, 对学习、生活缺乏信心......, 因此, 只简单地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物质资助, 而忽视其心理方面的资助, 容易导致“双困生”的出现。

3、经济困难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诚信、感恩意识缺失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自强自立意识缺失也不容忽视, 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不愿通过勤工助学工作自助, “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学生认为“贫困有理”, 受资助天经地义、“理真气壮”, 为了得到资助, 不惜弄虚作假, 夸大困难程度或编造困难事实, 这些现象都严重地违背了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初衷, 给资助工作蒙上了阴影。

4、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项目的理解与掌握存在的问题。

一项政策的施行, 总是有其背景与目的、意义, 一些具体资助项目更是目的性很强, 并有特殊意义。然而, 一是由于宣传的深度、广度原因, 二是由于学生自身缺乏了解具体内容、意义的自觉性, 使得许多学生只知接受资助而不清楚其具体内容, 更有甚者, 对受资助名称都不能完整表述。

5、资助对象确定中存在的的问题。

具体资助对象的确定, 一般是由学校资助管理部门将名额分配各教学系, 教学系通过民主评议等方式确定人选, 由于种种原因, 使得一些特困学生因为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问题, 在人际关系、学习成绩方面缺乏优势, 而使在进行民主评议等时缺少支持而失去享受资助机会。

6、资助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资助政策是一种爱心的体现, 被资助方往往是以一种弱者的形象出现, 特别是一些争取到的社会资助, 资助方为了获得社会效应, 会大张旗鼓的举行仪式, 让受助者站在台前, 接受采访、叙述困难情况, 表达感激之情, 这样做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但同时也容易使受助者受到心灵的伤害。

二、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

1、多方配合, 动态管理, 提高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认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这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需要政府、学生生源地相关部门、高校互相配合来完成。一是应尽快建立起畅通可行的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网络体系, 为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平台。二是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生源结构、地域差异、各专业收费差异做出科学认定, 动态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地采用电话、通信、走访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 并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认定结果。三是学生生源地相关部门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国家负责的精神提供真实、准确的相关材料与证明, 并协助高校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相关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 使学生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只有让学生, 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真正理解政策, 达到熟悉程序、了解内容, 知晓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资助工作才有意义, 资助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学生入校前, 在向其发送《录取通知书》时将国家资助政策, 学校具体资助项目、要求等以书面形式发给学生;二是在开展具体资助活动前, 通过网络、广播、橱窗等有效形式将资助项目的名称、来源、意义, 申请程序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

3、经济资助与心理资助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 要加强对其的心理资助。学校资助管理部门应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紧密配合,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 掌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调适方案, 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辅导, 帮助其克服自卑、自闭等不良心理, 指导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关系, 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当中, 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经济困难问题。

4、开展资助工作要以德育为先。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其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 因此, 培养学生做人, 做真善美的人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助学的目的也在于此。面对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等道德危机, 高校加强德育工作刻不容缓, 要切实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 将德育教育贯穿到从学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的全过程, 落实到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使遵守道德准则成为一种习惯。同时, 要把接受资助与参加公益劳动相结合, 使学生克服不劳而获、“等、靠、要”的不良习气,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及跟踪问效机制。

完成资助财物的发放只是资助工作的开始, 让其真正发挥助学效力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要对发放出去的财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问效, 特别是对一些高额资助, 首先应由辅导员、班主任指导学生正确使用, 对不符合使用要求和违反使用规定的, 经过落实要予以收回;同时对资助财物的使用效力要进行跟踪、分析, 使资助工作达到资助目的, 发挥真正效力。应把监督和跟踪问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资助工作体系。

6、大力拓展勤工助学渠道, 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同时, 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其具备自食其力、自助助人的基本技能, 一是通过课堂、讲座等, 给学生传授待人接物、保护自身权益、求职应聘之道;二是大力拓宽校内外勤工助学渠道, 让经济困难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劳动;三是帮助学生处理在勤工助学工作中与用工单位、个人之间出现的争议等问题。

7、在对经济经济学生进行资助时, 要采取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在突出社会效应的同时, 适当采用隐性化的资助方式, 尊重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权和自尊心不受伤害。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的前进还将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 无论形式如何变化, 我们都要在开展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人为本, 体现公平正义, 将各项资助工作抓好、抓实。

参考文献

[1]李桂兰:《关于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思考》.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1]李桂兰:《关于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思考》.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8.浅析高校资助工作困境 篇八

贫困生;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俭学

贫困生问题是高校和社会各方面一直关注的问题,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2007年,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以后,全国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其中还包括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生活补贴等措施。我院是一所以水利行业为背景的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中小城镇或农村,贫困生的问题更显得突出。尽管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但是,就目前所形成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俭学为辅的多元助学体系来看,这种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的传统贫困生资助模式随着扶困助学的进一步开展,该资助模式的弊端也日益突显出来,直接影响到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助学工作的大局。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个对贫困生的经济保障问题,而是要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经济资助、心理扶持和能力提升相结合。近几年来,我在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中强烈感到贫困生的问题不只是“金钱”可以解决的。

1.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滞后,资助对象不准确

在每年的助学工作当中,我们对于学生经济情况的掌握,还仅仅一方面限于学生入学时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或者生源地一些部门的一纸证明,另一方面则只能依靠各班级的辅导员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判断。在评定执行过程当中,我们对于什么样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可以定为贫困的概念较为模糊,如何评定贫困等级的标准也不统一,仅凭传统经验来主观判断。目前,我们认定的程序也不是很规范,主要以“自我诉说——学生意见——班级意见——辅导员意见——名额限度”为模式,辅导员很少有精力集中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者仅靠辅导员和班委干部学生的观察分析,其本身的主观性会造成许多的漏洞。除此之外,一方面学生对其人均家庭收入等没有明确的认识,在填报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时产生误差,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的可靠性不一,为申请者的材料造假提供了机会。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基础,科学确定贫困生,系统规范建立动态贫困生档案。准确确定贫困生,将学校有限的资助资金真正“助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要认定贫困生,就一定要明确认定标准,做到认定标准一致,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影响。为确保最重要资助给予最困难的学生,要对贫困生进行分级管理,分成三级:第一级别为A类(特困生),第二级别为B类(比较贫困),第三级别为C类(一般贫困),二要完善认定程序,为了避名民主评议流于形式,辅导员应对认定全程跟踪指导和有效监督。同时为贫困生建立灵活的档案,一部分为贫困生的认定审批表(包括贫困生的基本情况、生源地、家庭人员组成、职业、收入情况收入来源、贫困证明、受助情况)另一部分是贫困生考核管理表(包括贫困生的学习成绩、工作表现、诚信记录、消费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及考核结果)以便对其实施动态管理,防止出现贫困生一定终身,长期享受补助的现象发生。要对家庭突发困难的“新”贫困生及时帮助和关心。建立贫困生的追究制度,辅导员通过抽查暗访了解有关学生的信息,落实学生获得资助金的实际用途,对于以弄虚作假方式取得资金或把资金用于奢侈生活、挥霍的要给予批评教育和处罚。每年要根据家庭情况的变化和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复议调整一次,对建立贫困档案的学生等级进行适当调整,包括提高档次、降低档次、撤档三种情况。

2.商业性质的国家助学贷款条件苛刻,很难成为助学资金的主要来源

国家助学贷款的出现,大大缓解了高校助学方面的压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由于目前开展生源地贷款试点面不宽,再加上宣传不够,很多能够在生源地贷款的学生到学校后才知道有这种的贷款,但是却已经错过这种贷款的时间。而商业性质的贷款本身门槛过高,由于控制风险的原因,银行会制定很严格的审查过程,要确保贷出资金的安全。因此申请贷款的时间较长、程序繁琐。在国家助学贷款审批发放过程中,银行所依据的评估材料并不是銀行直接掌握和了解的学生,而是通过学生所在的学校和其家乡的困难证明材料,对这些材料的可信度,银行自身没有办法进行评估和判断,银行要求学校对学生贷款风险进行担保,由于近年来,贫困生的诚信问题也日益突出,学校和相关部门承担风险大,因此多方面造成贷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为此,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使助学贷款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在美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由政府承担,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改变我国助学贷款由银行直接面向学生发放、学生自觉还贷、银行和学校承担还贷风险的一贯做法,有利于发挥银行贷款潜力。设置灵活的还款方式和标准、还款计划,还款期限最长为10年,延长还款计划最长为20年或者30年,直到还清为止,建立发达的个人资信系统,对拖欠者实施有效的惩罚,这种系统全国联网,设有逃税和助学贷款两个违约记录,这个记录终身相伴,以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不会向有污点信用的人提供任何金融及信贷支持,对于违约者来说有很强的震摄力。国家税务机关可以以所得税形式回收学生助学贷款,此种回收方式执行力度大,使学生还贷有保证。

3.重经济资助轻思想教育,心理问题突出,感恩意识淡薄

在近几年的资助工作实践中,我们看到:贫困生越来越缺乏自强自立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诚信意识差,贷款到期不还。实际上,有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生,往往不愿意申请困难补助,反而有些学生贫困程度并不十分严重,却夸大事实,心安理得的享受各方面的资助。特别是,像评定助学金这类无偿资助,只要有,许多学生争先恐后,认为不要白不要。还有些“贫困生”花钱大手大脚,配置高档电脑、请吃请喝。而少数爱面子的真正经济困难的学生又得不到及时的资助,几年的资助下来,部分学生逐渐产生了“坐、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存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样扭曲的心理。这种无偿的资金资助,很容易使得受助学生出现这种依赖思想,将一系列的资助措施认为是整个社会对其个人的补偿,普遍缺乏感恩意识。这种不良情绪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对其长期发展相当有害。

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让贫困生自信自立,提高贫困生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古话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贫困生发展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因此,进一步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开展多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有利于从重“物质”资助转变为“物质精神”并重,从重“他救”转到重“自救”。从单一的福利性资助向鼓励性资助相结合转变。

4.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方式

我们要在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的传统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拓展资助渠道。勤工助学应作为高校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自我解困、自我资助,同时还能学到课堂所学不到的知识,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过程。学校应拿出更多的资金和岗位投入到勤工助学中去,使贫困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的去获取报酬,实行自我解救。从而达到既解决实际困难,以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要使勤工助学与成长成才有效结合起来,在劳务型的助学岗位的基础上,大力开辟知识型、技术型的岗位,利用高职院校特有的行业办学背景以及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专业特色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到真正的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毕业后就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缩短“学校——职场”这一转变过程,尽快实现脱贫脱困。要充分发掘社会资源,扩大勤工助学岗位的来源渠道。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广泛联系,帮助学生寻找需要临时用工的单位,帮助学生联系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发挥学科优势,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把人才培养、就业服务与助困工作结合起来。

总之,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矛盾、问题很多,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形成一个符合目前资助工作实际的制度;其次,细化资助和贫困生标准,使评定者在评定过程中有操作性;再次,要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助格局,使贫困生真正得到资助,同时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1]龚映彬.推行助学贷款难在哪儿[J]中国高等教育.2001.17

[2]方 雷,张立鼎.关于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思考[J]2009.03

上一篇:2024营销主题年会总结报告下一篇:两学一做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