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应急处置方案(精选15篇)
1.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一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规范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应急处置程序
(一)及时报告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有关人员立即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
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二)立即抢救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120)抢救。
(三)保护现场
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
(四)配合调查
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要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如实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事故责任追究
对事故延报、慌报、瞒报、漏报或处置不当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组织力量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工作,确保不让事态扩大,任何个人不得自行散布事故情况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二
危险性分析
在常温常压下, 氨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如加压易被液化为无色液体。氨分子量为17.03, 其气态比空气稍轻, 易扩散, 易溶于水。
1. 液氨的危险性类别
根据GB 12268—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危险化学品目录 (2015版) 实施指南 (试行) 》 (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 的分类信息表, 液氨属于第2.3类毒性气体, 急性毒性-吸入, 类别3*;其次, 危险性为腐蚀/刺激性,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为1B,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为1;氨还属于2类易燃气体, 但参考GB 12268—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附录B, 氨的易燃危险性只是在满足密闭有猛烈火烧的条件才显示出来。
2. 易扩散特性
氨常温下为气态, 一般通过常压冷却到-33.4℃或常温加压到1.554 MPa, 转化为液态。通常是常温加压, 液态储存。液氨泄漏到空气环境中, 迅速膨胀气化, 随风飘移并扩散, 在下风向形成有毒气团。当液氨在密闭空间泄漏后不易扩散, 并可能在密闭空间内积聚, 达到爆炸极限。
3. 毒害特性
根据原卫生部《高毒物品目录》 (卫法监发〔2003〕142号) , 氨属于高毒气体, 主要通过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灼伤。人体吸入氨气后, 对其鼻、喉和呼吸道都有刺激性, 严重的可能出现喉头水肿和发声困难, 以及呼吸道黏膜脱落, 可造成器官阻塞, 导致窒息。如吸入高浓度的氨气, 还可能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引起肺水肿。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气对人体的急性毒害影响见表1。
4.燃爆特性
氨气在空气中浓度达到11%~14%时, 遇到明火即可燃烧, 当空气中氨浓度达到15.7%~27.4%时, 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爆炸。实际上, 由于氨的易扩散特性, 其在敞开的环境中, 很难达到爆炸极限。但如果氨气泄漏后并在密闭空间积聚, 遭遇明火点燃, 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如2013年6月3日, 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发生火灾事故, 当火势蔓延到氨设备和氨管道区域, 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 大量氨气泄漏, 并介入了燃烧, 引起了氨气火灾事故。
5.环境危害
液氨泄漏会迅速气化, 严重污染空气。液氨泄漏应急处理生成的氨水大量流散到土壤中, 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破坏土壤的酸碱度, 严重影响耕种。氨水流散到河流、湖泊等, 还可造成水体污染。
防护与隔离
1.初始疏散的隔离距离
抢险人员没有到达事故现场前, 被困企业应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区域, 并禁止车辆通行, 隔离区域应严禁烟火。液氨泄漏的初始疏散隔离距离见表2。
2.防护区、隔离区的设置
抢险人员到达泄漏现场后, 可根据液氨的泄漏量, 救援现场的气候条件, 如风向、风力大小, 以及地理位置, 并尽快设立隔离区, 隔离区一般分为初始隔离区、防护区和安全区, 防护区和隔离区的初始设置可参考表2给出的数据, 并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及侦测结果做出适当调整, 其调整依据可以AQ/T 3046—2013《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附件H给出的参考数据。同时, 在防护、隔离区要设置警示标志牌, 并设立警戒人员, 禁止车辆以及与事故无关的人员进入。
3. 人员疏散参考标准
安全标准AQ/T 3046—2013《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的附件H给出了现场救援中实时浓度监测的划分原则, 其包括3个浓度范围限值, 以此作为人员疏散撤离的标准。表3是氨气的3个浓度限值。
其中, ERPG-1是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 除短暂的不良健康影响效应或不当的气味之外, 不会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最大容许浓度;ERPG-2是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 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的最大容许浓度;ERPG-3是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 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最大容许浓度。
此外, 液氨泄漏时, 人员疏散可以按照4种浓度限值实行:空气中氨气浓度的侦测数值超过ERPG-3, 作为严重危害区域, 立即组织该区域内人员疏散, 采取隔离措施, 只允许有完善防护措施的少量消防特勤官兵和抢险队伍进入;侦测空气中的氨气浓度在ERPG-2与ERPG-3之间, 作为轻度危害区域, 要发布警戒管制区及疏散警报, 并紧急疏散公众, 禁止与应急抢险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侦测空气中氨气浓度介于ERPG-1与ERPG-2之间, 立即划定警戒管制区及发布就地避险警报, 疏散公众, 禁止与应急抢险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侦测空气中氨气浓度数值低于ERPG-1时, 救援人员可暂时不进行疏散。
应急处置
发生液氨泄漏时, 事故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应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 并根据事故的等级和紧急程度, 形成第一时间的救援力量实施救援, 如有必要, 事故单位还应及时对外报警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报告, 以寻求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持。例如, 当地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织安监、环境保护、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形成外部救援力量, 共同实施救援。需要注意的是, 应急救援指挥部应设置在事故上风向的安全区域, 以便于观察事故现场和人员调度的场所。
1.应急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
液氨泄漏事故发生后, 应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实施救援时, 必须采取可靠的个体防护措施。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穿戴个体防护用品, 一般应在进入救援现场前的安全区域内进行, 避免因穿上重型防护服后行走不便和体力消耗, 导致救援工作的延缓。同时, 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严重危害区域, 须采取一级防护措施, 并采取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掩护;进入轻度危害区, 应急救援人员须采取二级防护;凡在现场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 最低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其防护标准见表4。
2.泄漏源控制
一是要断源。当液氨泄漏发生在储罐等设备以外的管道、法兰等部位时, 应考虑关闭上下游阀门或紧急切断阀门的方式来阻止泄漏。当阀件出现冰冻现象时, 可用温水对阀件进行解冻处理。切断泄漏源时, 应急处置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个体防护措施, 在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掩护下, 从上风向接近并关闭泄漏源上、下游阀门, 需谨慎操作。
二是对泄漏氨气进行捕消。当发现液氨泄漏时, 事故单位应远程开启泄漏源周围的固定式消防喷淋水吸收泄漏的氨气, 如必须近距离人工开启喷淋吸收装置, 应急处置人员必须采取妥善的防护措施, 从上风向接近操作地点。固定式消防喷淋装置宜布置在氨区四周的靠上部, 并靠近潜在泄漏源, 以便于喷雾状水。应急处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 应根据液氨泄漏情况, 采用移动式消防水枪辅助洒水吸收泄漏到环境中的氨气, 消防水枪头宜选用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救援人员在进行氨气捕消时, 不能使用直流水直接冲击泄漏源, 以免导致液氨受热快速蒸发, 对泄漏源点造成损坏。由于氨气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条件不易出现, 且氨气用水稀释效果明显, 不应考虑在切断泄漏源困难时, 人为点火以防止泄漏气体燃爆。
三是堵漏。应急救援人员应针对泄漏容器、储罐、管道、槽车、钢瓶等具体情况, 选用合适的堵漏器材。根据液氨泄漏的情况, 宜采取如下措施:当罐体、管道等发生微孔或称为砂眼泄漏时, 救援人员可在罐体或管道砂眼泄漏处, 采用竹签或木签打入砂眼内先止漏, 或采用螺丝钉加聚四氟乙烯胶带旋进泄漏孔的方法进行堵漏, 并采用粘贴式堵漏密封胶加固;当罐体或管道发生孔洞状泄漏时, 救援人员宜采用堵漏锥堵漏, 或采用各种耐碱堵漏夹具堵漏, 并用高压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加固;当罐体发生缝隙状泄漏时, 救援人员宜采用耐碱的外封式堵漏袋外部包裹及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等实施堵漏, 并采用适用于高压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堵漏夹具等加固;当管道发生缝隙状泄漏时, 宜采用外封式堵漏袋、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或堵漏夹具实施堵漏;当阀门发生泄漏时, 宜采用耐碱的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实施堵漏;当法兰盘垫片损坏发生泄漏时, 宜采用耐碱的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等实施堵漏;当钢瓶发生泄漏时, 应参照上述罐体泄漏处置方式进行堵漏, 不应优先考虑将钢瓶推入应急水池, 避免水池内的钢瓶在其内在泄漏气体推力作用下翻转, 以致泄漏口朝向空气继续泄漏, 或当钢瓶中液氨泄漏殆尽时, 钢瓶上浮继续在空气中泄漏;已经成功堵漏的钢瓶, 也不应再推入水池中, 防止泄漏的液氨钢瓶受到池水加热后, 其内压升高冲开堵漏器材而继续泄漏。
四是倒罐。当储罐无法堵漏或止漏后储罐仍存在再次泄漏的隐患, 则应考虑将泄漏储罐进行倒罐处理, 将泄漏罐中的液氨转移至应急罐。液氨倒罐必须采用氨泵倒罐, 不得利用压差进行倒罐。当应急储罐容量不足时, 应及时寻求外部协助, 由外部液氨槽车的槽罐来充当应急罐。槽车储罐的材质、设计压力必须符合相应要求, 且静电接地良好, 不得使用不符合防爆要求的电气设备。槽车进入事故区域时, 如在必要情况下, 应采用开花水枪或雾状水枪进行掩护。
3. 洗消处理
当应急处置结束后, 应对应急救援人员、应急处置器材和场地进行洗消。
人员洗消凡是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 都要进行洗消。如应急人员的眼睛接触, 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或大量清水冲洗15 min以上;皮肤接触应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后, 用大量清水或2%的硼酸溶液彻底冲洗, 尤其需要注意对腋窝、裆部等潮湿部位的充分冲洗。必要时, 救援人员还应喝新鲜牛奶, 对消化道进行保护。
应急处置器材洗消凡是进入事故危害区域的应急救援器材, 均应进行洗消后保存备用。
3.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篇三
为充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形象,对出现的突发食品安全事故需实施应急处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上海市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3 事故类型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食品)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病亡,或者有科学依据证明将对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根据《上海市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食品安全事故相关规定,我司把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具体可能出现在我司的事故类型包括:
3.1能引发严重食物中毒,导致人员死亡的产品; 3.2能引发短暂性或可逆性食物中毒的产品;
3.3在产品的保存过程中发生严重变质可能会造成中毒的产品; 3.4出厂后发现产品存在较为严重的潜在危害(如保温样检查); 3.5在运输过程中产品受到大量污染,食用后会引起不良反映; 3.6在日常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安全事故; 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上海恒好食品有限公司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5 应急处置机构
成立上海恒好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杨有发任组长,参加部门为品控部秦全锋、财务部杨南方、仓管部潘楼生、生产部潘义莲、订单部邵丽。6 应急处置办法
6.1本公司的任何员工和客户若发现相关食品安全事故或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投诉电话时,应及时向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事故确认,情况属实,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向市区应急指挥部报告。
6.2立即停止销售该批次产品,保留好可疑食物或现场,以供市区应急指挥部取样确认。
6.3通过媒体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事故通告,及时召回所售出的有安全危害的食品。
6.4积极配合市区应急指挥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贯彻落实各项应急措施。7 善后处置
应急结束后,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清理污染物,尽快消除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8 总结分析
4.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篇四
为了切实提高学校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根据《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特制定我校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成员: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呼救员:
安全员:
上报员
二、工作小组成员职责分工:
组 长:负责总体协调,组织、指挥、做出相应的应急工作安排。
副组长:协助现场整体工作安排,收集记录相关情况,形成文字材料。
组 员:负责现场救治,与卫生、防疫、医疗等部门联系。
呼救员: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准确地向临近医疗单位发出求救信息。
安全员:提供一线的情况,查明事因,及时落实相关工作安排,并向师生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上报员: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向上级教育以及食品安全主管部门报告。(九华山风景区中心医院电话:2823538九华山风景区教育科电话:2821156九华山风景区食药局电话:2821803)
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具体处置对策
1、立即拨打电话120,对中毒人员急救,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卫生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组织人员认真细致地调查中毒原因,同时保护好现场呕吐物,为公安部门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第一手资料。
3、立即查封学校食堂,对当天出售的饭菜留样进行封存,待相关部门取样检测。
四、责任制度
1、事故报告制度:必须在事发5分钟内向学校报告,学校在事发10分钟内向教育主管部门、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在事发半小时内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事态发展情况。
5.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五
为规范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把损失减到最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组 长: 组 员:
二、应急处置程序
(一)及时报告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要在2小时内向开发区卫生行政部门(联系电话:)和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电话:)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并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并要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
(二)立即抢救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120)抢救。
(三)保护现场
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
(四)配合调查处理
要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如实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事故责任追究
6.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实务探索 篇六
1 临床怀疑疫情的应急处置 (主要处置范围:发病场/户)
1.1 采样送检
采样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测。
1.2 流行病学调查
立即组织在当地开展现地调查, 做进一步的诊断。
1.3 临时性隔离封存
由有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取临时性隔离控制措施, 依法出具《动物及动物产品隔离 (封存) 通知书》 (见表1) 。必要时,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做出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
(1) 扑杀:
扑杀疫点场/户所有染疫及其同群动物。
(2) 无害化处理:
按国家规定对病死动物、被扑杀动物及其产品、动物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消毒: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栏 (禽) 舍、场地等进行严格清洗消毒;
2 疑似疫情的应急处置 (主要处置范围:疫点)
2.1 送 检
省里将病料样品进一步送国家参考实验或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实验室检测。
2.2 上报疫情
省里上报疫情至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2.3 封锁疑似疫点
(1) 隔离、封锁、扑杀:
对疑似疫情疫点立即采取严格的隔离、封锁和扑杀措施;
(2) 限制人员和动物产品的流动:
严禁疑似疫情疫点内其他动物及其产品的移动;严格限制有关人员, 以及车辆、饲料、禽蛋托盘、饮水与喂料器皿、排泄物等一切可能污染物品的流动;
(3) 消毒:
对疑似疫情疫点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2.4 市场监管
对当地活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加强监管,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畜类交易市场检疫监管表见表2, 禽类交易市场检疫监管表见表3。
2.5 流行病学调查
立即组织在当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尽快确诊疫情, 及时分析疫源和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 以及在最长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动物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 (包括粪便、垫料、饲料) 等进行追踪调查。家畜疫情排查表见表4, 家禽疫情排查表见表5。
3 确诊疫情的应急处置 (主要处置范围: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3.1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2 h内划定疫点, 疫区和受威胁区, 制作《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划定通知书》。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做出决定。对决定实行封锁的, 发布封锁令, 内容包括封锁的起始时间、封锁范围和对疫区管理等, 并要求各项封锁措施在12 h实施到位。当疫情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时, 由所在行政区域人民政府同时发布封锁令或由共同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对超出本级人民政府处置范围和能力的按规定由上级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启动审批表见表6, 封锁令的基本格式见表7。
3.2 封锁疫区
(1) 对疫点采取以下措施。
①扑杀:扑杀、销毁染疫动物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②无害化处理:按国家规定对病死动物、动物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③消毒: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等进行严格清洗消毒;④设立哨卡:在疫点出入口设立消毒哨卡, 24小时值班, 禁止人、动物、车辆进出, 禁止动物产品及其它可能污染物品移出。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出时, 须经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并经过严格消毒后进出。
(2) 对疫区采取以下措施。
①设立哨卡:在疫区周围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24 h值班 (每班不少于2人, 其中至少1名动物防疫技术人员) , 对出入的人员、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 必要时,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 执行对动物的监督检查任务;②扑杀:扑杀并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 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③圈养:对易感动物全部圈养或在指定点放养, 役用动物限制在疫区内使役;④监测接种易感动物: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监测, 并按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必要时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扑杀;⑤关闭市场:关闭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 禁止易感动物进出, 禁止易感染动物产品和其它可疑污染物运出;⑥消毒、无害化处理:对动物圈舍、动物排泄物、垫料、污水或其它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场地, 进行消毒、无害化处理。
(3) 对受威胁区采取以下措施。
①紧急免疫接种:对受威胁区内所有易感动物根据需要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 并进行免疫效果监测;②疫情监测:对易感染的动物实行疫情监测, 掌握疫情动态。
3.3 总结与补助
(1) 总结:
重大动物疫情结束后, 所在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对处置情况进行总结, 形成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基本情况、疫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疫情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造成的损失、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本次疫情的发生流行原因、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结束审批表见表8。
(2) 补助:
①每起疫情的扑杀数量由各级畜牧、财政部门进行核定, 逐级汇总上报省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由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向农业部、财政部申请扑杀补助经费, 中央财政补助经费下达后, 省、市、县三级财政按规定落实配套经费, 按程序逐级下拨资金, 发放给因扑杀而致损的养殖场/户, 扑杀补助经费下达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分乡镇在各村民集中点张榜公布。牲畜扑杀资金发放明细表见表9, 家禽扑杀资金发放明细表见表10。②以下情况不纳入扑杀补助范围:不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强制免疫而发病的畜禽;未经申报批准跨省调运种 (乳) 用畜禽, 引起疫情发生的;逃避检疫监督及贩卖染疫畜禽而被强制扑杀的。
3.4 资料的编写、收集和整理
7.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七
为有效预防、避免食物中毒、传染病突发事故发生,保障全体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突发食物中毒、传染病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应急处置措施
1、认真落实关于《食堂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做好全体人员关于食物中毒、传染病突发常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人员了解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症状和识别,以及发病原因等业务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2、加强食品采购、储存、烹饪、保管,做好日常预防,如防止细菌污染、低温贮藏、彻底加热等防治措施。
3、一旦有食物中毒、传染病突发时,第一发现人应第一时间报告领导。
4、相关人员应立即赶到出事地点,调查确认其是否为食物中毒及中毒程度,查出中毒来源,或是否患传染病及其来源。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和报警电话。
5、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如令患者将胃里的东西呕吐
出来。当发现其中毒较深昏迷时,立即将其抬到大门口,等救护车的到来,或直接送往就近医院。保护食物中毒现场,封存中毒或可疑食物,迅速送医院同时带上剩下的可疑食物协助医院尽快确诊。及时了解共食者有无异常,及时上报。
6、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疫情时,迅速将传染病患者直接送往医院。
饮食服务制度
提供老人合理的膳食和用膳服务,满足老人食欲和营养素需求,是维持老人健康的最基本的服务内容。饮食服务要求有:
1.根据老人牙齿功能、吞咽功能和饮食习惯,选择食物性状(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
2.根据老人疾病治疗要求,按医嘱选择食物种类。
3.老人饮食基本要求:①荤素搭配,食物多样化,营养素齐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适量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和钙、铁的食物,控制胆固醇、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②食物易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食物加工细,尽量使用蒸、煮、炖的烹饪方法,少用煎、炸、炒的方法;③食物宜清淡,少盐少糖:老人因味觉功能下降,可用醋、姜、蒜等来调味,避免过度使用盐、糖、酱油等调味品;④食物宜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食物色、香、味齐全,增进食欲;⑥注意食物安全:老人食物宜去骨、剔刺、切细、煮软。
4.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前半小时停止室内清洁卫生工作,卧床老人完成排尿排便,并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
5.餐具清洁,餐桌、碗筷干净,无水溃、污溃。老人餐具专人专用。
6.尽量创造条件,让老人自行进食。卧床老人可提供床上进餐小桌,进食不便者可提供长柄、粗柄餐具,餐桌上有固定碗、盆装置;必要时老人胸前围围布,桌上铺餐布;尽量让老人自行进食,享受进餐过程,预防功能废用性退化。
7.细嚼慢咽,进食时不看电视、不与老人谈笑、不催促老人加快进食速度,防误吸、噎食。
8.尽量坐位进食、进水,卧床老人抬高床头、侧卧进食,避免误咽人气管。
9.食物温度适宜,喂食、喂水和鼻饲进食时,须先测温后喂食,避免烫伤。
10.按操作规范进行喂食、喂水和鼻饲喂食,避免喂食意外。
11.少食多餐,有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12.食物新鲜食用、低温保存、注意防蝇防蟑螂,避免食用过期、变质食物。
8.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八
应
急
处
置
预
案
2018年2月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发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和重大食品污染事故。为了增强炊管人员的食品卫生与法律意识,强化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预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发生,维护师生身体健康,以及此类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有效地采了取紧急措施并迅速进行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程度和降低损失,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理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常抓不懈,建立领导机构,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理准备,组建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杨劲平
副组长:王振明
林静
成员:谢海涛
韩斌
史成武
食堂工友
二、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积极预防
皂市小学坚持“规范管理,科学配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重视食品卫生安全的防控工作,做到食品卫生安全无小事,始终把食品卫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定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保障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卫生“五·四”制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搞好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学校工作人员卫生法制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二)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设立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机构,组织炊管人员认真学习并督促落实,协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全学校服务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三)后厨、餐厅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
1、保持后厨、餐厅环境整洁,确保后厨、餐厅无积水、无油垢,无杂物、无卫生死角;及时清运垃圾,严禁食堂、餐厅存放生活垃圾和杂物。
2、后厨、餐厅的设施设备布置应当合理,设立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卫生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进餐场所。配备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存放废物的设施和设备。
3、制售冷荤、面点必须设独立的卤菜间、面点加工间,加工制作程序严格做到“六专”,即专用操作间、专人制作、专用不锈钢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消毒设施、专用洗手设施。
4、餐具用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洗涤、消毒剂设立固定的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分类标记。
5、未经消毒的餐具(用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6、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餐具严格做到“一清、二洗、三刷、四消毒、五保洁”,所有餐具(用具)当餐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消毒后的餐具(用具)分类存放保洁柜,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用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具(用具)贮存柜上设明显标记,餐具(用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7、后厨进餐场所设置供用餐者洗手、的自来水装置。
8、保持后厨、餐厅内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
(四)餐饮物资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的卫生要求
1、严把餐饮物资采购关,物资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伙食物资,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实行定点、定人、定品种、定品牌采购,以保证其质量,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执行伙食物资索证制度,主要索取产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产品销售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资质证件。
2、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禁止采购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
制品;禁止采购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以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3、严格执行伙食物资验收制度,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不收“三无”物资(即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家);不收证件不全的物资(即无产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资质证件)。
4、伙食物资及食品的运输工具、盛装容器做到专用,并经常清洗消毒,定专人负责,保持卫生。
5、设立独立的食品贮存场所、设施和设备,保持食品贮存场所清洁卫生,应有良好的通风、灭蝇、灭鼠等设备设施。
6、食品贮存应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原料。保存食品的设备(如冷库、冰箱)必须贴有明显标志,将生食品、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7、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易挥发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五)食品粗加工、精加工及销售的卫生要求
1、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用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分开存放、一用一洗,保持清洁。
2、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严格做到分开清洗,分开切配,分开加工;加工场所按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顺序加工制作,并实行分开存放,以避免交叉污染;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摄氏度(70°C)。
3、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应当在高于60°C或低于10°C的条件下存放。
4、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出售。
(六)后厨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1、后厨从业人员(后厨厨师、餐厅服务员、物资采购员、仓库保管员、食品操作员等)每年必须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均需持健康证、培训合格证上岗。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后厨从业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否则调离本工作岗位。
3、后厨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即勤剪指甲;勤洗澡、洗手;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上岗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咽。
(七)加强后厨、餐厅等单位的安全保卫
1、后厨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生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食堂食品加工操作间(如红案、白案操作间、切配间、蒸饭间及粗加、精加工间)和食品原料存放间(如仓库、冷库、物资加工场所)等后厨的重要部位,落实免费汤等免费品种的保护措施,谨防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
2、落实安全值班措施,坚持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八)检查与监督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与质量管理部门及人员,经常深入食堂一线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重点对食堂采购、贮存、加工、销售中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重大食品污染事故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并作好检查记录。
三、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准备。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它食源性疾患和重大食品污染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生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或疑似突发事件后,应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一)启动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预防及处理的组织机构
1、一旦出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人,进行明确分工。
①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总指导、总协调负责人: 杨劲平;
②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校区负责人:王振明; ③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及时报告、信息及时反馈负责人:谢海涛;
④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具体落实、执行应急处理措施负责人:韩斌。
2、建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值班制度,设突发事件报告或投拆电话;尤其在多发季节,节假日期间,要重点落实,以保证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报告和及时处理。
(二)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报告
1、发生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后,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的医疗单位、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拨打电话120向当地医院求援,协助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救治中毒或疑似中毒病人.2、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尚未到达之前,应保护事故现场,并停用食物、出售等一切经营活动;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便于卫生局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取证和分析。
(三)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展开调查
1、主动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落实卫生局的具体要求并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2、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详细调查:中毒发生时间、地点、中毒人数(包括就诊人数、住院人数、危重病人及
死亡人数)、中毒发展趋势及采取的紧急措施;污染食品种类、可疑污染物、污染程度、食品加工设备和场所、食品有效地点、食品运输工具及车辆等等。
3、加工配送人员整理记录和调查相关材料后及时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责任追究 建立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麻痹大意,造成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事故和食品污染事故发生的责任人,以及对隐瞒实情不及时上报,导致事态扩大的责任人,将按后勤集团《工作责任追究制实施办法(试行)》进行处罚。对造成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它食源性疾患事故、重大食品污染事故,情节特别严重的,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9.石油输送管道泄漏应急处置思考 篇九
关键词:管道,泄漏,消防,处置
1 引言
管道输送是石油运输以及销售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管道运行中, 可能会由于管材老化、施工质量、腐蚀穿孔、第三方破坏、违章占压、工程交叉、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石油长运输管道泄漏风险[1], 不仅造成资源浪费, 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 甚至会发生泄漏蒸气爆炸及火灾事故, 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2013年11月22日, 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在泄漏抢修中发生爆炸,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石油输送管道泄漏后, 输送管道监管部门、使用单位, 专业技术人员, 应急救援力量应在第一时间到场进行处置, 避免恶性事故发生。消防部队作为处置管道泄漏的重要应急救援力量, 应认真总结处置经验, 吸取教训, 在调查摸底、预案制作、装备配备、技术支撑、信息共享、防消联勤上做好处置准备工作,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做好检测、喷雾驱散蒸气、泡沫覆盖、禁绝火源、关阀断源等应急安全工作, 确保安全、快速、有效处置泄漏事故。
2 泄漏处置准备工作
2.1 调查摸底
消防应急救援队伍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对辖区内输油管道开展调查摸底活动, 摸清输油管道名称、数量、位置、权属以及输送管径、输送长度、油品类别、建设管理、使用管理、安全现状情况, 掌握管道管理单位及联络方式, 做到底数清, 情况明, 为处置油气管道灾害事故打下坚实基础。
2.2 预案编制
在调查摸底和装备配备基础上, 结合消防部队或专业应急处置力量成功处置措施, 编制输油管道泄漏现场监护处置预案以及爆炸燃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明确作战编程、组织指挥、应急联动力量、处置措施及程序。预案编制结束, 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 确保每名指战员熟练掌握。
2.3 技术支撑
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应总结输油管道泄漏成功处置经验, 采用授课、演练、专家指导等方式, 开展处置知识学习, 掌握处置措施和程序。建立健全当地管道维修单位、油品使用单位以及石油、石化专家资料库,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 及时邀请专家到场并给予技术指导。
2.4 装备配备
输油管道泄漏后, 石油、石化应急专业力量可采取关闭阀门, 采用泄漏检测技术对泄漏点进行精确定位[2], 进而实施堵漏、清理。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应配合专业力量进行处置, 一旦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灭火救援。为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工作, 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应按照标准配备可燃气体检测仪、防爆抽油泵、围油栏、泡沫、干粉等器材装备。在石油化工单位集中区以及工艺管道较多地区建立的队伍, 应根据调研情况, 配备捆绑式堵漏袋、金属堵漏套管等专业堵漏工具。
2.5 信息共享
石油输送管道管理与使用单位、市政府主责机构与灾害事故处置单位之间, 在保证非泄密内容安全的条件下, 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制度, 一旦管道压力变化、压力检测系统报警、管道末端接收装置接收不到油品、储罐液位不升反降等信息时, 管理与使用单位、专业处置力量、应急处置力量应及时沟通联系, 确保第一时间到场协同处置。
2.6 防消联勤
消防部队开展防消联勤时, 要对油品管道所有权或运行管理权单位是否建立和完善管道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管理责任, 是否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管道进行安全检查及定期检测、维护, 是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是否定期开展综合性应急处置演练进行检查, 督促督导油品管道所有权或运行管理权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应急预防制度。
3 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消防部队作为重要的应急救援力量, 在接到输油管道泄漏警情后, 往往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救援力量, 在实施侦察检测、禁绝火源、警戒疏散、关阀断源、喷雾驱散、排除险情等过程中要按照正确和安全的处置程序进行, 减少事故财产损失, 避免应急救援人员自身伤亡。
3.1 两个以上可燃气体检测仪同时检测
为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 应至少使用2个类型相同的检测仪同时对泄漏处可燃气体进行检测, 两个检测数值均在安全范围内, 方能确认检测数值可靠性以及泄漏区域的安全性。
3.2 及时进行稀释防爆
利用喷雾水枪、水炮驱散泄漏蒸气, 或者在泄漏油品表面覆盖泡沫或覆盖吸油毡, 降低油气浓度, 确保扩散蒸气在安全值范围内, 在石油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筑堤围堵、关阀断源、输转油品、挖掘施工, 在工艺设施不明确的情况下, 尽量不盲目乱干, 以免危害性扩大。
3.3 社会联动力量协同配合处置
泄漏事故发生后, 要调集当地公安、消防、气象、电力、卫生、环保、安检、输油公司等部门力量参加。由交警对现场实施交通管制, 公安对周围群众进行疏散, 电力对泄漏管道周围进行了区域性停电, 环保对空气、土壤进行检测防止污染, 输油公司负责运输沙袋, 对流淌的油品进行筑坝围堵或挖积油池, 用泵车抽干堤坝或油池内的油品, 清除掉漏油点油品, 消防要组织人员禁绝泄漏区域火源并协助技术人员侦察、喷雾驱散蒸气、关闭泄漏点临近管道阀门、抢修泄漏管道。
3.4 通过审验方可实施破土处漏
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后, 要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协同配合, 共同完成泄漏事故处置工作。由于输送管道埋于地下, 泄漏处置前往往会使用挖沟机开挖管线覆土, 扩大工作面, 便于堵漏、换管, 石油、石化公司技术人员经过检测、论证后, 开具临时动火票、动电票作业、破土施工票, 安全员应审验票具后方可允许挖掘施工, 未经审验, 严禁施工作业。
3.5 灭火剂保护下方可焊接堵漏
在对管道泄漏部位进行焊接堵漏前, 参与处置的应急联动单位要进行充分论证, 并明确明火焊接作业时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消防应急处置力量要组织攻坚力量用雾状水稀释, 架设泡沫管枪、高倍数泡沫发生器、移动泡沫炮全程保护, 对作业现场周围进行全泡沫覆盖或者干粉覆盖, 避免火花引发爆炸燃烧事故。
4 结束语
消防应急救援力量要认真分析输油管道泄漏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做好应急处置对策, 提升应急协同处置能力, 打牢油品输送管道安保工作基础,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0.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十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古荥镇实验小学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切实提高学校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 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根据 《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办法》要求,特制定我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 组长:王军 副组长:刘世钦、李恒 组员:程广伟、杨全发、王合群、王艳荣、张庆明
二、小组成员职责: 组长:王军 负责总体协调,组织、指挥、做出相应的应急工作安排。副组长:刘世钦、李恒 协助现场整体工作安排,收集记录相关情况,形成文字 材料。组员:王合群、张庆明、程广伟 负责现场救治,与卫生、防疫、医疗等部门联系。组员:杨全发、王艳荣 提供一线的情况,查明事因,及时落实相关工作安排,并向师生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三、应急处理程序
1、对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 ⑴停止食用中毒食品;1
⑵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 ⑶组织好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⑷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治疗; ⑸对中毒食物及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 施。
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⑴保护现场,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 食品及其原料。⑵为控制食品中毒事故扩散,责令商家和生产经营者回 收已出售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 物中毒的食品。⑶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
3、对相关用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⑴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及工具,并进行清洗消毒。⑵对微生物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洗、消毒接触过引起中 毒食物的餐具、容器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冰箱、设备,加工人 员的手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对餐具,用具、抹布最简单的办 法是采取煮沸办法,煮沸时间不应少于 5 分钟,对不能进行 热力消毒的物品,可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擦拭或用化学消毒 剂浸泡。⑶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碱水彻底清洁接触过的容 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食物彻底清理,杜绝中毒隐 患。
4、食物中毒紧急报告制度 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和接收食物中毒
事故的报告应及时填写《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并报告 上级主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说明发生食物中毒的单 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以及食物中毒等有关内容。
5、善后及责任追究 ⑴善后工作由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集 体研究,制定处置方案。⑵责任追究属上级部门和司法机关管辖的,学校负责落 实执行;属学校管辖的,由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 小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集体研究决定。⑶事件处理结束后,立即着手清查隐患,堵塞漏洞,组 织食品管理和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并对学生进行情况通报和 相关教育。
古荥镇实验小学
11.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十一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保不准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
(一)综合协调组
(二)事故调查组
职责:组织开展事件调查、现场处置和原因分析,研判事件风险和发展趋势,作出调查结论,提出防范意见和建议。监督、指导事发单位迅速控制事态,对问题产品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查封扣押,责令召回、下架,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三)现场维稳组
职责:负责深入现场,收集各种信息,及时反馈指挥部,做好患者亲属安抚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维护现场秩序。
(四)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组
职责:组织媒体开展正面宣传报道,协调媒体采访,跟踪网络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视情况筹办新闻发布会。
(五)专家咨询和应急检测协调组
职责:抽调相关专业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协调市内检测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开展应急检测,为指挥部提供决策参考建议
(六)后勤保障组
职责: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的通信、交通工具、资金、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
(七)处置督导组
职责:负责督导落实各工作组职能职责,对违反处置工作纪律的行为进行纠正或查处。
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及应急响应
酒博会期间,各区县局和各科室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对情况进行核实,并立即上报市局值班室。经核实属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区县政府处置,市局进行指导;属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市局核实后,报市政府并开展处置。
三、事故处置
(一)控制问题食品。
事故调查组对事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可疑问题食品和原料、工具、场地等依法采取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查清问题食品及原料的来源和市场流向,责令生产经营企业召回、下架或销毁问题食品。(二)开展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对可疑问题食品进行抽样和检测,尽快查明原因,作出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措施意见和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处理的建议。根据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事件进行研判。(三)追踪来源流向。
事故调查组核实问题食品的.生产厂家、经销商、生产批号及流向,对已销售的问题食品进行追查并通报有关部门协查。(四)加强现场稳控。
现场维稳组对事发现场、酒店、医疗机构等场所出现的患者家属进行疏导稳控。(五)及时报告情况。
综合协调组持续协调各组开展工作,并随时掌握事故变化动态和处置工作进展,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六)专家研判。
根据调查进展情况,适时组织专家对事件性质、原因进行研判,作出研判结论和意见,并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七)新闻宣传。
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关注网络舆情,接待相关媒体,撰写新闻通稿,必要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处置不良信息。(八)响应终止。
当事件原因调查清楚、安全隐患或相关危害因素等消除,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领导小组做出终止Ⅲ级应急响应的决定。四、工作纪律
(一)强化值守,保持通讯畅通。
值班人员要高度负责,严禁脱岗,全体干部职工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二)认真履职,确保随叫随到。
酒博会期间,周末照常上班,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全体干部职工要按照本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工作。12.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十二
8月23日, 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在青海省海北州举办了全国草原防火实战演练。农业部副部长、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总指挥于康震强调, 各级草原防火部门要不断完善和落实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认真组织开展实战演练和培训工作, 进一步强化应急队伍素质, 切实提高扑火作战能力, 扎实做好草原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于康震指出, 今年春季防火期, 农业部和各级草原防火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精神, 交出了一份无重特大草原火灾发生、无人员伤亡和牲畜损失的满意答卷。这次全国草原防火实战演练准备充分、组织缜密、反应迅速, 草原防火、武警、公安消防等队伍密切配合, 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处置原则, 展示了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良好形象。
于康震强调, 秋季草原防火期即将来临, 要认真落实各项措施, 切实做到隐患早排除、火险早预报、火灾早处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化责任落实, 加大宣传力度, 抓好火源管理, 加强应急值守,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加强草原火险气象预测预报, 准确判定火险等级, 及时发布预警信号, 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预警信息。三是深入督导检查。加大督导力度, 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 加强野外用火管理和重点地区监控, 对非法用火行为严格执法, 严肃追究责任。四是确保信息畅通。严格遵守草原火情信息报送程序和内容, 明确专人负责, 确保火情信息畅通、及时、准确。五要做好扑火准备。加强防火物资储备, 保证物资设备状态完好。草原防扑火队伍要靠前驻防, 组织开展演练, 随时做好扑火准备, 一旦发生火灾, 确保领导到位、队伍到位、扑救到位、保障到位。 (摘自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13.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十三
水灾事故现场处置组织机构:
组长: 赵德忠
成员:潘小丽魏立若李长贵李绍宏杨峰
抢险组织成员及组织成员联系方式
抢险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组长:赵德忠***
组员:潘小丽***魏立若***
李长贵***李绍宏***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矿井有水害发生时,广大干部职工能够迅速投入到现场避灾、救灾过程中,做到确保职工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及控制事故事态扩大,经矿研究制定本方案,并且在有水害发生时,迅速启动。
一、事故特征
采掘工作面水灾预兆
(1)“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集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仔细观测新暴露的煤壁表面,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2)“挂红”:矿井水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面时,会出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3)“水叫”:含水层或积水区的高压水,向煤岩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叫声,这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它水源已经接近了。若是煤岩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
(4)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进入采掘工作面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5)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另外,发生透水前还可能出现压力明显增加,底板鼓起,顶板淋水,岩隙中有淤泥、片帮、冒顶等各种征兆,现场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观察。
二、应急组织及职责
为搞好现场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各基层单位成立井下突水事故应急抢险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各基层单位值班室,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区队长担任组长,技术员任副组长,由区队副队长、班组长和后勤保障人员为成员,形成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明确指挥部成员的具体职责及应急处理工作任务。
1、区队长:负责查对本区域工作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的事故情况、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公司经理及矿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的任务。
2、技术员:是区队长处理灾害的第一助手,在区队长的领导下负责制订、处理灾害的协作抢救方案。
3、副队长及带班队长:是根据矿营救方案和区队协作抢救方案,按照队长指令现场指挥人员安全有序的进行避灾自救,组织人员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若无法撤离灾区时,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待救工作。如果与救护队联合救援,积极配合其救援行动,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4、区队值班人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向下传达命令,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统计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灾区人数。
5、地面材料员:根据井下救援情况,按时领送救灾所需物品,做到随叫随到。
三、应急处置
(一)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现场区队长或带班队长立即查看水害的范围大小等水害情况,应根据现场实际,按照避灾原则,能救先救,不能抢救时,应清点人数,立即向矿调度汇报清楚,在矿没有派来救援人员前,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能撤离灾区时,立即组织人员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离。当上部来水无法撤离时,则就近找上山巷道进行避灾,此时所有人员必须静卧,不能急躁,减少氧气、热量等消耗,等待外部来人救援。如果巷道内有压风管,可打开压风管供人员呼吸,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并经常敲打管路,向外部报警求救。
2、队长、技术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
3、区队值班人员根据公司调度及队长的命令,立即通知井上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组织不少于20人抢救小组,在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的带领下,配合矿救护人员,共同进行抢救。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营救工作要在指挥部负责人的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下进行。首先,营救人员要排查水害地点附近的支架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加固。若遇险者被困里段,一方面通风排水,维护巷道,防止冒顶堵人,另一方面积极救助,输送食物和药品,若被困的人员时间较长时,可利用管道向遇险人员送饮料或食物和空气。被困人员救出后应采取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创伤检查和处理。
2、技术员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指挥部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一起立即制订抢救措施和计划。
3、区队长要按计划和措施组织实施抢救。
4、技术员根据事故处理后的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编制维护及修复措施,报矿审批,为尽快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5、恢复被淹井巷的安全技术措施
(1)增设排水管路,增加排水泵,增大排水能力,直接将所突积水排干。
(2)当涌水量特别大,补给丰富,用强力排水又不能排干时,必须先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补给水源,然后再排水。
(3)当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时,全矿有被水淹危险时,待下部水平人员全部撤出后,可向下部水平和采空区放水。
(4)如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设备受到威胁可用装有粘土,砂子的袋子构筑防水墙,堵住泵房口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5)安装排水管路都必须佩安全带和自救器。
(6)发生透水时,严禁在独头巷道躲避,禁止由下往上进入突水点或被水、泥沙堵塞和小眼和上山,以防二次突水冲击,在清理巷道时,需要打防护墙。
(7)救护队员进入围困地点后,先打开氧气瓶,提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8)排水时,要保护通风良好,经常检查气体,随水位下降,积存在被淹井巷中的有害气体CO2、H2S、CH4等可能大量涌出,应安装局扇,随排水工作的进行,逐段排除有害气体,对井下气体应定期取样分析,每班取样一次,当水位降低可能涌出气体时,应每两小时取样一次,排水看泵工作由救护队担任。
(9)在处理老空积水时,应仔细检查有毒有害气体防止气体中毒。
(10)在修复巷道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冒顶与坠底事故。
(三)水害处理与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在水害围困人员救出后,区队立即组织人员按措施修复水害地点,预防再次发生水害事故。在水害事故处理完后,接矿恢复生产通知后,积极组织人员恢复生产。
四、注意事项
1、发生突水事故后,有害气体可能随涌水溢出,被困及救援人员应及时佩戴自救器,尽量沿进风巷道行走。
2、人员在撤离过程中,不得进入盲巷。
3、人员撤离时应结伴行走,不得私自行动。
4、遇事要冷静,不要慌张,认清来水方向。
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应注意:
14.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十四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发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和重大食品污染事故。为了增强炊管人员的食品卫生与法律意识,强化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预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发生,维护顾客身体健康,以及此类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有效地采了取紧急措施并迅速进行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程度和降低损失,确保本店全体客人以及员工的身体健康,结合本本店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服务公司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理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常抓不懈,建立领导机构,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理准备,组建饮食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陈春桃
成员:陈有明、高金连
二、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积极预防
春桃鱼店坚持“规范管理,科学配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重视食品卫生安全的防控工作,做到食品卫生安全无小事,始终把食品卫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定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保障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食品卫生“五·四”制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搞好食品卫
生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本店服务员卫生法制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二)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设立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机构,组织炊管人员认真学习并督促落实。
(三)后厨、餐厅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
1、保持后厨、餐厅环境整洁,确保后厨、餐厅无积水、无油垢,无杂物、无卫生死角;及时清运垃圾,严禁食堂、餐厅存放生活垃圾和杂物。
2、后厨、餐厅的设施设备布置应当合理,设立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卫生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进餐场所。配备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存放废物的设施和设备。
3、制售冷荤、面点必须设独立的卤菜间、面点加工间,加工制作程序严格做到“六专”,即专用操作间、专人制作、专用不锈钢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消毒设施、专用洗手设施。
4、餐具用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洗涤、消毒剂设立固定的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分类标记。
5、未经消毒的餐具(用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6、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餐具严格做到“一清、二洗、三刷、四消毒、五保洁”,所有餐具(用具)当餐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消毒后的餐具(用具)分类存放保洁柜,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用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具(用具)贮存柜上设明显标记,餐具(用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7、后厨进餐场所设置供用餐者洗手、的自来水装置。
8、保持后厨、餐厅内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
(四)餐饮物资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的卫生要求
1、严把餐饮物资采购关,物资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伙食物资,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实行定点、定人、定品种、定品牌采购,以保证其质量,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执行伙食物资索证制度,主要索取产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产品销售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资质证件。
2、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禁止采购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禁止采购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以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3、严格执行伙食物资验收制度,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不收“三无”物资(即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
家);不收证件不全的物资(即无产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资质证件)。
4、伙食物资及食品的运输工具、盛装容器做到专用,并经常清洗消毒,定专人负责,保持卫生。
5、设立独立的食品贮存场所、设施和设备,保持食品贮存场所清洁卫生,应有良好的通风、灭蝇、灭鼠等设备设施。
6、食品贮存应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原料。保存食品的设备(如冷库、冰箱)必须贴有明显标志,将生食品、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7、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易挥发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五)食品粗加工、精加工及销售的卫生要求
1、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用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分开存放、一用一洗,保持清洁。
2、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严格做到分开清洗,分开切配,分开加工;加工场所按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顺序加工制作,并实行分开存放,以避免交叉污染;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摄氏度(70°C)。
3、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应当在高于60°C或低于10°C的条件下存放。
4、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出售。
(六)后厨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1、后厨从业人员(后厨厨师、餐厅服务员、物资采购员、仓库保管员、食品操作员等)每年必须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均需持健康证、培训合格证上岗。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后厨从业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否则调离本工作岗位。
3、后厨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即勤剪指甲;勤洗澡、洗手;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上岗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咽。
(七)加强后厨、餐厅等单位的安全保卫
1、后厨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生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食堂食品加工操作间(如红案、白案操作间、切
配间、蒸饭间及粗加、精加工间)和食品原料存放间(如仓库、冷库、物资加工场所)等后厨的重要部位,落实免费汤等免费品种的保护措施,谨防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
2、落实安全值班措施,坚持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八)检查与监督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与质量管理部门及人员,经常深入食堂一线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重点对食堂采购、贮存、加工、销售中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重大食品污染事故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并作好检查记录。
三、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准备。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它食源性疾患和重大食品污染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生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或疑似突发事件后,应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一)启动饮食卫生突发事件预防及处理的组织机构
1、一旦出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人,进行明确分工。
①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总指导、总协调负责人:陈春桃
②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校区负责人:陈有明
③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及时报告、信息及时反馈负责人:高金连
④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具体落实、执行应急处理措施负责人:高金连
2、建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值班制度,设突发事件报告或投拆电话;尤其在多发季节,节假日期间,要重点落实,以保证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报告和及时处理。
(二)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报告
1、发生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后,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的医疗单位、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拨打电话120向当地医院求援,协助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救治中毒或疑似中毒病人.2、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尚未到达之前,应保护事故现场,并停用食物、出售等一切经营活动;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便于卫生局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取证和分析。
(三)配合卫生局展开调查
1、主动配合区卫生局进行调查,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落实卫生局的具体要求并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2、配合区卫生局详细调查:中毒发生时间、地点、中毒人数(包括就诊人数、住院人数、危重病人及死亡人数)、中毒发展趋势及采取的紧急措施;污染食品种类、可疑污
染物、污染程度、食品加工设备和场所、食品有效地点、食品运输工具及车辆等等。
3、加工配送人员整理记录和调查相关材料后及时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责任追究
建立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麻痹大意,造成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事故和食品污染事故发生的责任人,以及对隐瞒实情不及时上报,导致事态扩大的责任人,将按《工作责任追究制实施办法(试行)》进行处罚。对造成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它食源性疾患事故、重大食品污染事故,情节特别严重的,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15.物业设施设备的应急处置与风险 篇十五
在风险的定义中涉及到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以及风险管理。具体来讲, 风险因素主要是指事件或者行为产生以后, 具有了相应的破坏力, 对主体产生了损失, 程度不一, 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就是风险发生的导火索, 也可以归结为内在原因或者外在原因。风险事件主要是指风险发生在某一事件上, 对主体造成了某种损失, 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是风险存在的两个独立方面, 不能混为一谈, 因此在论述过程中需要将其分开, 例如, 在物业设备中因为没有及时的告知用户出现的电梯故障, 从而影响了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这就是没有预告而出现的风险因素, 严重时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影响。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物业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认识, 然后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的解决策略, 设计风险预估体系, 选择风险解决方案。
2 物业设备设施中的风险与应急处置相关理论分析
2.1 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的分类
在风险的因素分类中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主要是人、物和周围的环境, 在这其中, 三个方面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需要分层研究, 集中管理。在人员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从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秩序来讲的, 很多工作人员因为没有安全责任意识, 出现各种违章操作的情况, 并且不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与工作制度办事, 在岗期间对岗位职责的认识不清晰, 出现工作不认真, 开小差等情况。从业主方面来讲, 很多业主在装修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乱拆乱拉乱建的现象, 成为安全隐患的重点因素。从物的风险因素来讲主要是一些物业设备和物业设置经常处于不安全状态下, 在一些设备上常常因为年久失修或者疏忽于检查而没有出现的设备故障, 例如, 水泵在长时间的运行状态下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切换、机房的门锁并没有上锁、一些健身娱乐设施的部门螺丝松动、电梯装置失败没有被察觉、消防管道出现缺水状况等等, 这些都属于物业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环境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是一些设备设施因在环境中长时间没有被移动或者温度湿度不符合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例如, 电梯的控制机房因为没有通风条件, 并且温度过高超过正常温度, 所以导致了风险的发生;水房的水池因为报警设备等的失灵, 所以导致水的大面积流失, 若水流到配电站那么再长时间的积蓄下, 会发生很大的安全风险, 诸如此类的风险还非常多此本不再一一列举。
2.2 物业设施设备风险的管理过程
物业风险的应急处理的过程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分成早期阶段、检查阶段、和维护阶段。早期阶段主要是在物业设备的选择时对设备进行管理, 建设单位对于物业管理在设备选择上的意见不予考虑或者不接纳以及设备选择的介入人员专业不足都可能导致物业设备在选型方面出现各种问题, 这样在设备投入使用以后就会因为各种规格和质量等问题出现安全风险。在建设单位若是为了降低成本去选择一些耗能比较高的设备那么在以后的使用阶段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在检查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建设单位和业主之间的检查, 最后的日常维护阶段容易出现风险的是维护时间的忽视和维护人员的责任意识[1]。
3 物业设备的应急处理
在物业设备设施的应急风险处理上,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物业设施设备的风险来源识别
处理风险的基础和前提是对风险种类进行识别, 这是非常重要的处理步骤, 在识别的过程中要分清设施设备的故障发生原因, 是源于人、物、或者环境, 然后请设备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对设备进行检查检验, 罗列出存在风险的各个方位, 建立起设备不安全因素的清单。例如, 在小区管理上, 如果存在游泳池, 那么解决游泳池应急风险, 首先就要从游泳池中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若水没有问题, 就要在用泳池处配置救生员, 更衣室设置防滑地面和安全提示语。其次, 按照风险清单, 逐一排除风险因素, 对相关工作人员还要进行讲座或其他形式的培训, 这样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从行动上或者思想上重视起安全风险的重要性, 以便于以后再日常检查或者定期检查中对物业设备设施存在的种种风险进行识别, 然后采取办法解决[2]。
3.2 物业设备设施风险的应急处理对策
造应急事件处理之前先要对各种事件进行来源识别, 然后进行风险评价, 这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其他风险工作而展开的业务, 在风险的应急对策上主要从物业设备设施风险规避、物业设备设施风险的控制、物业设备设施风险的转移进行性入手分析。
在风险的规避上, 要对设备设置的规划方案进行全面的剖析, 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然后提出整改意见, 在众多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下进行方案的修正, 这其中也包括设施的引进过程和安装过程。例如, 在物业管理过程中, 对一些园林景观的建设上, 要在分析方案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 设计人员可以在距离小区大门几米的位置上设置一些沉降景观, 这样小区会更富有层次感, 但是从物业安全管理的角度上来说, 这就会影响小区居民居住的安全性, 因此在多种工作人员的综合考虑之下, 建议设计师对此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规避风险因素。这也就是说, 小区的安全风险问题并不能都归结于物业部门, 还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研究, 集思广益, 才能处理好各种存在的风险。工作人员在实施安全检查过程中, 尤其是面对多年的老小区, 若是物业设施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过长而发生瘫痪状态, 那么就要进行及时的改造, 并且提前对改造的相关费用和时间等进行落实。例如, 老小区的消防系统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 一旦消防系统瘫痪引起火灾的可能性非常大, 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规避风险势在必行。
风险转移是应急管理措施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主要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非保险转移, 另一种是保险转移。在物业设施设备中, 因为设备检查和安装等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 因此物业管理部门要从自身的技术条件出发, 集合各种维修和保修措施做工作计划。例如, 一些物业公司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和提升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的专业性, 将部分工作进行外包, 电梯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重要设备, 一旦出现问题, 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维修起来也比较麻烦。因此, 物业公司可以将其外包给专业电梯保修单位, 还有一些物业公司想消防系统的维修与检查外包给其他单位, 这样做的优势是不仅提升了物业检查检修的专业性, 也提升了此方面的工作效率, 有效的进行了风险的转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物业设施设备的应急处理和风险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在此文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各单位的物业部门对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 对存在的风险予以重视, 并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延荣, 梁宇.物业管理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兼论物业保证金制度[J].法学杂志, 2012.
【食品应急处置方案】推荐阅读:
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10-27
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11-03
食品安全应急预案08-16
班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09-11
学校食品中毒事件应急预案09-20
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08-23
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乡镇)11-22
星级酒店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08-09
毛李中学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09-27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活动总结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