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街数字城管工作总结(11篇)
1.道德街数字城管工作总结 篇一
数字化城管工作总结
今天,数字化城管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方方面面的配合下,开通后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着力突破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重点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健全平台为载体,以构筑责任体系为依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7月底,***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已经进入试运行,我区作为城管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各镇、街道、相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数字化城市管理开通试运行。
一是创新机制,搭建管理平台。区级平台和终端建设能否如期完成和尽快启动,直接关系到市级平台的开通运行,关系到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成败。区委、区政府已经成立了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下一步,要迅速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 指挥中心,负责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的派遣、处置、协调、督查督办。要加快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情况反馈等工作体系,启动城市管理新流程。各镇、街道、相关部门要建立联络员制度,认真制订工作方案,落实责任,有序推进。要结合城管重心下移,每街道组建一支10-15人的应急处置分队,每个社区居委会(村)
配备1名城市管理信息员,确保城管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二是整合资源,搭建运行平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涵盖了市区市容环境、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等七大类91种城市公用设施部件和六大类64种动态管理事件的监管和处置,被管理对象的信息都可以用数字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与此相适应,系统运行各主体的责任必须要清晰无误地界定,使城市管理的部件、事件一一对应责任单位。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思路,落实工作职责,明确相关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相应处理市监督指挥中心派送的任务工单以及区级具体承担的事件与部件日常管理。各镇、街道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坚决服从区数字化城管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积极配合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开展工作,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规范管理,搭建考核平台。区指挥中心要主动与市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对接,制定全区数字化城管考核条例,切实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设立城管工作奖励基金,用于城管季度奖和年终总评奖励,每季度初评,年终总评,按季兑现。区财政设立奖励基金,对数字城管工作先进单位根据年终考核排名,分别给予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于工作不力、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启动责任追究机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其所在单位和个人不得参加本区级以上各项评优评先,并减少各责任单位的年终考核优秀
指标,同时相应限制有关干部的提拔使用。要通过建立严格的奖惩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充分认识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心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建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面对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市民群众的需求。近期,市委、市政府作出专题部署,大力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10月份***数字化城市管理将正式投入运行。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对比,数字城管将更加精确、全面、快捷、高效,是传统城市管理向现代城市管理转变的重要标志。作为***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上下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把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作为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一个机遇,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全力以赴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职责逐步从以保洁为主逐步扩展到保洁、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等。管辖范围也从中心城区逐步向城郊结合部以及农村扩展,范围越来越大,管理的种类、数量、问题日益复杂繁多。目前,我们的管理手段主
要以突击式、专项性、集中性整治为主,缺乏预警和长效机制;管理理念上还存在“重建轻管”思想。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创造更加和谐、舒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已经在全国许多城市推广,逐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实时化。***市试运行以来,城管案件结案率比试运行初期实现了翻番,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二)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现实选择。应当看到,近年来,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城市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管理重心不断下移,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为国家卫生城市以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与看到城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问题发现和处置不够及时、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完善、“脏乱差”现象未得到彻底根治、部门联动机制运转不畅、监督评估机制不合理等。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了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时间快速响应和空间精确定位;实行“部件管理、事件管理相结合,指挥、监督相分离”的运行机制,增强了工作合力。可以说,数字化城市管理在崭新的平台上为城市管理工作走出被动、低效、粗放的困境找到了出路,是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主动管理、高效管理、长效管理的现实选择。
(三)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城市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广大市
民生活在城市之中,希望分享城市快速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由于管理流程单一,没有发动外部资源参与,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往往是投入成本高、保持时效短、巩固不得力、群众意见大。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城市管理监督员进入社区,在责任网格内不间断巡回采集信息,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同时,我区将数字化城管和“和谐海陵”远程求救求助呼叫系统两个平台合二为一,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广大群众将会得到更多、更快、更优的服务和便利。
三、强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措施
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组织协调复杂,必须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一要严格落实责任。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各单位一把手要集中精力,亲自指挥调度,认真抓好落实。要进一步搞好任务细分,把各项系统建设任务、目标、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切实做到定人、定责、定时限,确保有人抓、有人管。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对既定的工作任务,要坚持一抓到底,确保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扎实推进。
二要明确工作标准。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对数据采集和软件功能的要求很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部件的审查和事件的分类,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责任区分,单元网格的划分,管理队伍的组建等基础性工作,必须高标准地落实好,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将直接影响系统功能。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坚持工作的高标准,选派精兵强将,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工作经验,完善有关技术标准,细化实施方案,确保按时限、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尤其在部件普查、程序设计等关键环节,要精益求精、认真细致。
三要加强协作调度。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牵头部门要主动协调,配合部门要服从协调,重点难点问题要积极协调,着力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对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协调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要进一步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列出具体日程表,有序实施,梯次推进。
四要切实转变作风。数字化城管系统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使城市管理的责任更加明确,管理更加高效,反应更加迅速,评价更加客观,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一目了然。数字化城管系统建成后,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将是个全新的考验,要以这次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和应用为契机,把城市管理的责任细分好、落实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从一点一滴的具体工作出发,干事创业,艰苦奋斗,不辜负广大居民群众的期望。
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数字化城管的相关会议精
神,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合力攻坚,积极承接城管重心下移的新趋势,扎实做好数字化城管的各项开通准备工作,努力构建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刚才,李向区长就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志们,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任务很艰巨,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攻坚克难,振奋精神,积极作为,力争早日建成高效协调运转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把我区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为实现“率先全面达小康”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美好海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郴州“数字城管”来了 篇二
“请不要占道经营,我们正在实施监控,请配合我们工作”。
4月13日,在郴州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劝导员在远程劝导系统中对国庆南路罗家岭综合市场占道经营的游商进行实时劝导,以威慑无证游商的违法占道经营行为。
远程劝导是郴州市“数字城管”其中的一个功能。
3月28日,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在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正式宣布“数字城管”投入应用,这标志着郴州城市管理从由人管理迈入了数字化时代,如同为城市装上一个“智慧大脑”。
“数字城管”于2011年2月启动,是“数字郴州”投入应用的第一个系统,它有效整合了“平安郴州”视频监控、城市地理基础数据、电子政务信息等各种城市资源,全面覆盖北湖区、苏仙区、郴州经济开发区、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约60平方公里范围,建成9个基本子系统和13个拓展子系统,网络终端连接40多个部门和单位。
“数字郴州”是湖南省第一个通过省级验收的数字城市,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市域、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搭建了数字郴州地理空间公共平台以及基于公共平台开发的数字城管、土地储备、地质灾害防治、招商引资等8个应用示范系统。
“大城管”格局
郴州市“数字城管”的建设速度与质量并重。
2011年2月,郴州市委决定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3月市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出台系统建设实施方案;5月完成项目的立项、招标等工作;12月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今年3月28日,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普查建库、机构组建和教育培训,开始正式上线运行。
郴州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综合调度中心主任易晨荣介绍说:“‘数字城管’ 共有9个基本子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管理等13个拓展子系统,形成了完整、闭合、互通互联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对市区60平方公里进行了基础地理数据测绘和部件、事件普查,共普查城市管理部件40.8万个,划分单元网格1305个、工作网格45个,网络终端连接40余个部门和单位,形成了完整的‘大城管’格局。”
郴州市“数字城管”整合“平安郴州” 视频监控资源,使城市管理监控全城覆盖;整合了电子政务审批资源,实现审批与执法联动;共享国土资源地理信息基础数据资源,避免了重复测绘。
这些措施,既优化了现有各类信息资源,又降低数字城管建设的成本。
井盖的“身份证”
郴州市“数字城管”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将路灯、桥梁、户外广告、垃圾台(站)、果皮箱、井盖、绿化树木等诸多城市部件逐一精确编码,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如同给每个城市部件配上一个“身份证号码”。
在现场模拟演练中可以看到:在井盖上安装有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后,实时将被监控的井盖状态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使城市管理部件拥有类似人类感知的效果。当井盖发生盗窃或破坏时,井盖将自动发送报警信息至指挥中心,相关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这是郴州市“数字城管”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因为在技术上的创新,可圈可点的还有很多,如率先在全国引入智能图像分析识别技术,对市容环境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并对问题进行图片抓拍,实现可视化管理;率先在全国将非公共区域纳入数字化城管普查范围;率先在全省第一次将数字园林纳入普查范围;率先对户外广告部件进行普查;率先将渣土运输等作业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等。
郴州市所有环卫车辆、城管执法车,都安装了GPS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全方位全天巡查车辆的行驶轨迹。
易晨荣总结说:“‘数字城管‘建设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整合应用3S技术、物联网、无线通讯等多种技术手段,集成地理空间框架、单元网格、城市部件、地理编码等多种数据资源。”
“千里眼”与“顺风耳”
“数字城管”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数字监管。
资料显示,郴州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在城区主次干道重要节点、重要公共场所,一共安装了80个城管专业摄像头,并融合公安、平安等700多个专业摄像头,确保对城市重要部位的监管。
“真正能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易晨荣的信心马上得到了印证。
4月13日下午4点左右,郴州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实时打开了国庆南路罗家岭综合市场的视频,这里的占道经营现象比较严重。
果然,两个擦皮鞋的小贩大摇大摆把椅子放在综合市场入口的人行通道上开始招揽生意。很快,一名男子就坐在椅子上擦皮鞋,将人行道占了一半。
工作人员的声音立马响起:“请不要占道经营,我们正在实施监控。”
安装在综合市场的喇叭清晰地将劝导声音传递给两位擦皮鞋的小贩耳边。
小贩起初听到劝导声,脸上全部是“不相信”的表情,当劝导声重复响起时,他们终于发现了视频和喇叭,立即搬开了放在人行道上的椅子,带着擦鞋工具离开了五岭广场。
“‘数字城管’就是给城市安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演示完这一幕后,郴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前一些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乱停乱放、损坏公用设施的违规人员,在城管执法人员出现时转移阵地,当执法人员离开后又卷土重来,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难度。现在不用再担心了。”
更重要的是,“数字城管”的视频都具有摄影、拍照并存档的功能,可以为城管执法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信息采集员的轨迹
“同时,“数字城管”还招聘了专门的信息采集员。计划招聘130人,目前在岗培训99人,全市划分45个网格,由不同的采集员在不同的工作网格,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巡查。”易晨荣说。
郴州市信息采集采用服务外包形式,采集公司由市级服务平台统一指挥管理,做到监督指挥相分离。
为了验证,易晨荣随机定位了一名采集员,在大屏幕中可以看到这个名叫曹文胜的采集员目前正在国庆南路一带巡查,然后,他点击了曹文胜的巡查轨迹,可以看到今天主要在国庆南路以及香雪路巡查。
继续点击,可以看到,曹文胜今天一共上报案件5例,有效上报案件3例。
这些案件由市级平台立案,派遣至北湖区指挥中心到城管执法队处理,在当天就会得到解决,平均解决一个案件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郴州市委常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瞿海曾说:“数字化城管涉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组织,涉及市直职能部门47个,市委、市政府将把数字城管评价结果作为综合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监察的重要依据,对交办事项延期办理或拒不办理的,将严格问责。”
如此快的速度和效果,对瞿海的命令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3.数字城管个人年终总结 篇三
近两年来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归根结底,是局党委的正确领导,是全局乃至全系统同志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而从我自身的角度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是没能很好地围绕工作主线抓好各项工作的结合,造成了工作计划性不够强,有时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特别是对如何有效地解决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不够,办法不多。
二是在抓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上还欠严谨,标准不够高,距市委、市政府和市民群众的要求有差距。
三是综合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我处承担着与数十个部门工作上的联系,经常性、制度性的联系需加强,以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五、下一步努力方向
在今年工作中,我会以这次述职述廉为契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更加认真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积极探索行政执法工作的方法、途径,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用实际行动报答组织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并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根据市委、市政府破解“行路难、停车难”的总体部署,继续加大对人行道违法停车的查处力度。按照“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查处”的工作要求,集中力量加强主要路段、违停易发区域和时段的执法管控,提高对人行道违法停车的及时查处率。狠抓人行道多次违停车辆处理,建立重点车辆查处制度,采用短信、信函、媒体曝光等形式督促多次违停车主及早接受处理,对屡教不改且对催促置之不理的违法车辆,采取发现一辆强制执行一辆的果断措施。强化
联合整治。积极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对严重影响交通、多次违章停车记录的车辆,采用锁车、拖车等强制措施,并适时进行媒体曝光,营造停车执法齐抓共管的高压态势。
2、深入贯彻落实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工作的各项举措,继续加大“广告乱贴”的查处力度。按照市户外广告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XX年度户外广告整治任务,加强与工商、规划、城管办等部门的合作,加大户外广告监管、整治和违法广告拆除力度,攻坚克难,努力遏制新的违法设置户外广告现象的产生,完成违法广告拆除计划。
4.道德街数字城管工作总结 篇四
今年以来,xx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以“两创”工作为中心工作,以市政协调研报告为指导,以机关效能示范岗建设为依托,以全面提高中心效能为目标,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n2012年数据统计
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采集案件21555件(包括创卫专项采集563件),日均采集案件85.5件,有效案件19153件(其中监督员快速上报2916件),部门案件派遣数16237件,案件累计到期应解决数16426件,案件及时解决数14575件,及时解决率88.75%,案件解决数16366件,案件解决率99.63%。与2011年相比(及时解决率53.43%,解决率96.98%),及时解决率提升35个百分点,解决率上升3个百分点。
从派发案件比例来看,78.9%的案件派遣到城管执法局,其他案件派遣量相对较多的单位有规划建设局、钟埭街道、城投集团、公安局、水务集团、供电局,没有涉及案件的单位有经信局、人防办。从部门得分来看,工商局、规划建设局、水务集团、城管执法局、农经局、民政局6个部门均在90分以上。
部件类案件共1329件,占总案件数的8.2%,及时解决率68.36%,解决率98.46%,主要集中在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等类别。事件类案件共15066件,占总案件数的91.8%,及时解决率90.59%,解决率99.74%,主要集中在市容环境、街面秩序、宣传广告等类别。现将2012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n2012年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统一协调全市数字城管工作稳步发展
xx市数字城管平台2011年9月试运行,2012年1月开始正式运行,我市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创卫、创文明城市过程中,多次提到要加强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监督指挥作用,要求责任单位全力配合,促进了我市数字城管工作的稳步发展。
(一)市主要领导亲自莅临指导。今年11月1日,xx市市长朱林森专程到数字城管开展调研工作,并在《数字城管工作简报》(第十一期)上作出重要批示:“数字城管平台运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两创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相关责任部门措施有力,及时处置,但也有个别部门解决问题效率不高等问题。各责任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及时回应民生需求,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切实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定期召开全市协调会议。2012年4月召开全市“数字城管”工作会议,通报2011年“数字城管”建设及试运行工作情况,分析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xx市“数字城管”案件办理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研究部署2012年“数字城管”工作任务。9月组织召开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交流会,各责任单位经办人交流了数字城管工作经验,肯定了数字城管开展以来对本部门的促进作用,共同探讨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多次召开专业部门协调会议,特别是建设、城投、水务等城市建设部门的协调会议,协调解决城市疑难部件问题。
(三)市政协开展数字城管专题调研。2012年6月14日市政协就“强化数字城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课题进行专题调研。2012年8月30日市政协召开“强化数字城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主题议政会,市政协主席徐春林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就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全面推广运用以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技术,充分认识强化建设“数字城管”工作的重要意义。会议还发布了平政协办〔2012〕45号《关于强化数字城管工作的建议》的调研报告,为我市数字城管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多措并举,逐步推动数字城管向大城管指挥中心升级
大指挥中心的建设属于全市面上的工作,需要市级层面的统一筹划,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立足于自身角度,不断完善数字城管指挥平台24个责任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不断加强与110指挥中心、防汛办等指挥平台的沟通互动,逐渐形成相互合作,联动处置的效果,推动大城管体制的建设。
(一)建立城市管理同步指挥平台。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建立城管同步指挥平台,以数字城管平台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人员车辆gps定位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专网、数字无线对讲机等系统对城管力量进行统一调度,及时处理群众来电和视频监控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做到统一指挥,迅速到位,妥善处置,及时反馈。
(二)全力以赴开展抗台指挥调度工作。在今年11号台风“海葵”影响我市期间,指挥中心及时升级为应急指挥调度中心,落实人员24小时值班,全力开展抗台工作。一是及时调整采集模式,安排8名信息采集员跟随城管执法车上路采集,对树木倒伏、广告牌松动、道路积水严重等问题,及时采集上报;二是运用数字对讲机系统,指挥调度城管执法局全局巡查力量,对各巡查车辆上报信息进行登记梳理;三是充分利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车载视频系统,实时监控城市路面情况,及时发现险情;四是24小时值守中心热线电话,受理社区、市民上报险情,及时调度机动力量前往处置。8月8日,共采集立案223条,上报问题和处置情况,每2小时一统计上报市防汛办,使市领导第一时间掌握城市受灾情况,为领导协调指挥抗台工作提供帮助。
(三)开展数字城管进社区工作。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挖掘平台自身潜力,发挥科技优势,联合创卫办创新开展数字城管进社区采集活动,把覆盖面纵深推进至城区28个社区,把乱种植、乱养殖、乱张贴、乱堆放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城市管理细节纳入数字城管采集范围,改善老小区环境面貌。同时进一步扩大数字城管覆盖面,让居民知晓并参与数字城管工作。
(四)加快公安视频共享建设。视频实时监控是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城市管理的重点区域往往也是社会治安的重点区域,为了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节约管理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利用已建成的我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共享协调机制,使视频监控信号接入“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实现对城市管理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在10月份,完成了115路治安监控点接入工作,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安排人员进行视频网上巡查,拓宽了问题来源渠道,强化了指挥调度功能。
三、紧扣中心,助力全市创建工作出成效。
(一)全力配合创卫迎检工作。根据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部署会会议精神,围绕“思想再重视,工作再到位”指导思想,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及时制定《数字城管创卫迎检工作方案》,针对市创卫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要求》开展重点采集;加强业务培训,组织了多次全体采集员的综合业务培训,对日常采集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案卷结合图片进行了讲解;加强督查,一方面及时协调解决上级部门督查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对采集员进行查岗,督查路面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立案派遣;开展重点突击,在迎检期间重点开展创卫检查路线周边市容市貌问题的采集,侧重路面破损、公共设施损坏、绿化缺损等部件问题以及市容市貌、生活垃圾、流动摊贩等事件问题的采集,对问题多发地段进行重点突击,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二)积极配合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数字城管覆盖率是省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心根据要求积极部署迎检工作重点,助力创建迎检工作。一是制定《数字城管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方案》,积极参与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实地考察项目迎检自查工作,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运行、监控、信息报送等情况开展自检自查;二是召开信息采集员工作会议,部署迎检期间采集重点;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力度,制定督查计划,加强对路面采集人员到岗到位情况、问题上报情况、派遣核查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案件上报数量和完成质量;四是延长工作时间,从中心工作人员到信息采集员,每天提早上班,加强早上街面秩序的采集,夜间安排专人值班,协助城管执法局指挥调度中心的工作,确保指挥平台顺畅运行。
四、规划引领,逐步推进二级管理平台向全市范围覆盖。
城市管理应该是全方位、全区域、全过程的,包括主城区,也包括所有镇、街道。
(一)配合市经信局做好xx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2015)。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实施六大智慧应用,其中智慧城管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工作。规划提出要依托现有110、120、数字城管、气象、环保、水利检测中心等部门,建立城市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市级层面的统一协调调度。
(二)我市数字城管一期范围东至东方路,西至如意路,北至福臻路,南至胜利路,覆盖主城区13.1平方公里。在积累了一期项目建设运行的经验基础上,我们在2012年下半年抓紧开展二期扩面工作,增加7.2平方公里,向西扩展至平湖大道,向北扩展至平成路,达到21.3平方公里的数字城管管理范围。12月底将完成扩面工作,届时主城区将全部覆盖。
(三)在十二五期间,主城区规模将逐渐扩大,我们也将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的工作,逐步扩大数字城管覆盖面,使数字城管管理范围保持对建成区的全覆盖。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快推进镇街道数字城管二期平台建设,逐步使二级平台渗透到全市所有区域,完善对镇、街道城市管理评估考核,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技术保障。计划从2013年开始筹备建设,按照街道—中心城镇—所有城镇,逐步推进,至十二五末,完成所有镇街道二级平台建设。此项工作需要市级层面的统一领导,各镇街道的主动配合,财政的保障,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全力做好技术支持。
五、科学评价,有效促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向高效化迈进。
(一)制定完善考核办法。根据我市“数字城管”平台立结案规范制定了《xx市“数字城管”案件办理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经全市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并发文。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根据立结案规范严格开展立案派遣、核查结案工作,加强对责任部门承办问题的督办、量化考核和及时处置情况考核,确保城市管理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派遣、第一时间解决。
(二)加强统计分析,定期通报交流。根据数字城管系统的科学评价体系,分别以“周”和“月”为单位统计各责任部门案件处置情况,及时解决情况;统计各小类问题数量,分布地点,处置情况、及时处置情况;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优化管理模式。每周填写周报,向中心领导汇报;每月编写《数字城管工作简报》,总结工作情况,向市领导、市作风办、市数字城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部门汇报交流。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三)加强数字城管考核结果运用。目前主要是将考核结果作内部通报,缺乏一定的约束力。今年,市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的运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加强与考评办联系,争取将考核结果纳入部门考评。另外我们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计划将每月数据统计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公布,加强公众监督。
六、完善管理、逐步提高队伍素质。
(一)加强数字城管队伍建设。一是依靠制度加强管理。相继制定《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岗位职责》、《数字城管指挥大厅管理制度》、《信息采集考核办法》、《责任单位经办人员操作手册》等。二是定期召开中心工作人员工作例会,积极部署各项任务,明确岗位职责,对错误派遣进行分析,提高派遣准确率。三是加强培训信息采集人员。针对专项采集内容进行专业培训,提高采集员业务水平,对不规范采集进行纠正,提高正确率。四是加强路面督查工作,按照督查计划扎实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工作,确保人员到岗到位。
(三)开展争创效能示范岗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机关效能建设示范岗争创工作,在年初局班子会议上确定,要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开展争先创优、全力争创机关效能示范岗,并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指挥中心迅速部署和动员。制订《数字城管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先后开展四次自检自查,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严格遵守机关工作人员“四条禁令”及制度规定和工作纪律,注意文明礼貌用语,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在年终检查中也得到了检查人员的好评,通过争先创优、“机关效能建设示范岗”创建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凝聚力,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业务水平。抓效能建设,促队伍管理,成效显著。
(二)开展督查评比工作。一是完善督查机制,制定详细督查计划,定期督查每周两次,不定期督查每周一次,由专人组织,对区域内采集情况进行检查,重点督查采集人员到岗到位情况及问题漏报情况,并将督查情况纳入对采集公司的考核。二是开展采集员业务技能评比工作。根据系统统计,对采集员上报数、错误上报数、核查数、及时核查数等数据进行评比,每月评出优秀采集员进行奖励。三是开展优秀案卷评比工作,每月对立案派遣并解决的案卷进行评比,并挑选10条案卷作为优秀案卷对采集员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采集员积极性,提高采集质量。
七、拓宽渠道,逐步形成专业化采集向志愿化服务的兼容。
我们逐步完善信息渠道,主动邀请市民、人大代表监督,开通热线电话,畅通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管理问题查找的新局面。
(一)拓宽信息渠道。目前数字城管信息来源主要以信息采集员通过“城管通”采集上报为主,视频监控、热线电话、领导交办等方式为辅,下一步将拓宽信息来源,尝试通过网站、论坛、短信等新渠道,增强与市民网友的互动性,让市民参与到数字城管工作中,让市民也做信息采集员,形成城市管理全民共管的模式。
(二)开展“数字城管”开放日活动。根据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数字城管”开放日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向来访者详细介绍了“数字城管”的工作流程及运行效果,演示了车载视频、gps定位、监控视频等信息化的城市管理手段。5月邀请社区人大代表到中心参观;6月邀请北河娄社区干部和居民代表到环卫基地和中心参观;7月邀请平湖在线网友参观数字城管,与网友面对面,共同探讨城市管理问题;11月,邀请福臻中学学生代表走进数字城管,了解城市管理工作,希望学生们能积极参与到寻找城市管理问题的活动中。
八、加强宣传,不断扩大数字城管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和影 响力。
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积极撰写新闻报道、联系平湖日报、配合电视台开展专题报道工作。共撰写新闻报道41篇,嘉兴日报(平湖版)宣传报道8篇,配合平湖电视台拍摄新闻报道4次,组织开放日活动4次,介绍数字城管运行以来取得成效,获得市民好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字城管在市民中的知名度与认可度。n当前存在问题
xx市数字城管成立仅一年时间,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缺少应有地位。
目前我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隶属于城管执法局,是个股级单位,在协调部门对案件的处置上缺少应有的指挥功能。目前正逢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之际,数字城管依托创卫领导小组作用,积极协调,使得各级各部门对交办案件比较重视。如果创卫成功后,城市管理工作进入长效管理时期,协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会影响及时解决率。
二、考核评价欠完善。
目前《xx市“数字城管”案件办理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已制定并实施,但是考核结果未纳入单位的绩效考核,缺少一个有效地激励去推动及时解决率的提高,责任部门缺乏办理数字城管案件的积极性。
三、采集队伍需加强。
目前我市数字城管管理范围共有13.1平方公里,划分成10个管理网格,共15名信息采集员在网格内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人均0.87平方公里的管理面积,相对而言责任较大,不能保证每个问题都能及时采集上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漏报率。
四、无主部件责任难定。
一是部分无主井盖、掉落线缆、道路残留物等无法明确责任单位,有些经实地查看也很难作出判断。二是对沿路、沿街单位绿化、花坛、路灯、消防设施、污水井等业主自有的公用设施破损派遣难。三是对于一些综合管线井盖等,政府没明确养护单位,多个部门共用,但都不愿修。n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将进一步强化数字城管对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作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沟通协调,及时跟踪督办,充分发挥数字城管指挥调度的优势作用,全力以赴抓好中心的各项工作,扎实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使数字城管工作得到有力提升。
一、开展项目建设,扩大管理范围。
数字城管二期建设即将完成,下一步将继续扩展项目,扩大数字城管覆盖率。一是继续开展数字城管进社区,联合创卫办把数字城管覆盖率推进至社区,改善小屋生活环境。二是推进数字城管进工地活动,完善数字城管监控网络,联系市住建局将数字工地监控视频终端引入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加强对文明施工、土方运输、车辆清洗等环节的监控。三是计划开展数字城管进乡镇,计划开展数字城管向乡镇延伸工作,将几个中心城镇纳入数字城管管理范围,形成二级平台。
二、创新载体,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转变。
目前,我们数字城管指挥大厅工作人员、事部件采集员都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由公司进行人员培训和管理,减少了政府的管理压力,强化了政府的考核职能,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其中涉及城市部件维护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于涉及部件种类繁多,特别是一些网络通讯设备,电力设备等需要专业的维护力量,平湖目前也没有类似的中介服务机构可以涵盖市政、园林、通讯、电力等行业。根据现有资源,我们计划开展与96345平台的合作,尝试通过市场化的模式解决一些问题,资金保障、支付方式等相应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采用多种途径,拓宽信息来源。
目前数字城管信息来源主要以信息采集员通过“城管通”采集上报为主,下阶段将进一步加强视频监控、热线电话、领导交办等方式以拓宽信息来源。并尝试通过网站、论坛、微博、短信等新渠道,增强与市民网友的互动性,让市民参与到数字城管工作中,让市民也做信息采集员,形成城市管理全民齐互动的模式。
四、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及时解决率。
进一步增强与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只给部门做好服务,不给部门制造麻烦,当好城市管理问题的情报员,做好派遣工作的通讯员,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为目的,把数字城管系统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派遣给相关责任部门,协助责任部门问题发现,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以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及时解决率,更多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加强宣传,提高全市影响力。
5.道德街数字城管工作总结 篇五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创新机制、提高效率,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城市管理机制,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构建和谐社会,逐步形成有上虞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06-2015年)》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数字浙江”建设要求,以信息化推进城市化为抓手,创新城市管理理念,改革城市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数字城管”,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与质量,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
三、组织领导
成立上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委办、市府办、市委宣传部、法制办、行政执法局、建设局、发改局、规划局、监察局、人事局、审计局、财政局、公安局、质监局、招投标监督办、招投标中心、电信局、开发区管委会、百官街道、曹娥街道;以及国土资源局、交通局、环保局、水利局、工商局、供电局、民政局、广电局、邮政局、风景旅游局、建管局、教体局等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行政执法局。具体负责拟订上虞市“数 字城管”系统建设中长期规划,负责前期筹备工作,协调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事宜。办公室主任由行政执法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市府办、发改局、财政局、行政执法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下设5个工作小组,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需从各部门抽调5-8名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员),具体分工如下:
1、工作协调组:负责项目实施协调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建议由市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兼任协调组组长。
2、技术支持组:负责对实施规划、软硬件系统开发等把关;逐步整合各种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包括建设、规划、公安、环保、工商等部门及“12319”、“96345”、“114”公开电话等,实现互联互通。建议从市政府信息中心、公安局、教体局各抽调1名搞信息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支持组。
3、标准编制组:负责起草拟订“数字城管”规范性文件。建议从质监局质抽调1名人员参与此项工作。
4、政策组:负责落实编制、组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等工作。建议从人事局、监察局各抽调1名人员参与此项工作。
5、现场调研组:负责现场调研、网格划分、部件和事件普查、测绘、定位等工作。建议从规划局抽调1人参与此项工作。
四、机构设置
根据建设部、省建设厅关于“数字城管”建设的规范要求,结合上虞实际,建立“两个轴心”管理体制,即成立“数字城管” 监督指挥中心,确定为副局级行政级别(内部分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监督指挥中心总编制42人,正式在编人员6名(监督中心领导从纪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抽调,监督中心和指挥中 心一般工作人员在市级部门、乡镇在编富裕事业人员中择优招收),临聘人员36名(信息采集员20名,其中10名可由行政执法局协管员兼任,其余10名面向社会公招聘,待遇参照协管员;监督中心受理员即接线员10名女性,面向社会公招聘,待遇参照协管员;指挥中心派遣员6名,面向社会公招聘,待遇参照协管员)。
监督中心负责“数字城管”建设、运行、管理,行使监督评价考核职能,有效监督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履行自身职责情况,确保“数字城管”系统顺畅运作。
指挥中心负责建设“数字城管”信息采集网络,统一受理、核实部件、事件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交办、协调处理;负责对部件维护、事件处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为监督中心对相关部门监督评价提供依据;负责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负责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协同做好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的危机预防和城市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工作。
五、建设内容
(一)组建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网络
第一个层面是整合以行政执法局现有日常巡查人员为主的专职信息采集员队伍。按照“定人、定区域、定时间、定职责”要求,明确信息采集员职责任务。
第二个层面是整合行政执法局82213963、建设局12319等举报热线,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CJJ/T106-2005)要求,把12319作为“数字城管”专用举报热线电话。
第三个层面是整合96345、114号码百事通等便民服务热线,结合短信举报等其他形式,增强便民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第四个层面是建设“数字城管”公众网站,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登陆网站,了解“数字城管”工作情况,举报或投诉城市管理问题。第五个层面是整合公安交警设置在城市主、次干道和重点区域的视屏监控系统等,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实现对城市的立体管理。
(二)设计科学的工作流程
上虞县“数字城管”实现责任网格管理法和城市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实现精细精确、敏捷高效、全方位的管理。
1、信息收集阶段
信息来源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员上报、社会公众举报和视频监控员上报。
2、案卷建立阶段
监督中心接收信息采集员上报的问题,审核立案;也可以根据领导批示直接立案。
3、任务派遣阶段
指挥中心将立案的案卷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处理,并对需要协调的问题进行初步协调。
4、任务处理阶段
相关专业部门按照指挥中心的处理要求处理问题,并将问题处理结果反馈指挥中心。
5、处理反馈阶段
指挥中心将处理结果反馈到监督中心。
6、核查结案阶段
监督中心通知信息采集员对问题的处理结果进行核查、上报,如核查信息与处理要求一致,则进行结案,否则交由指挥中心重新派遣。
7、综合评价阶段
由“数字城管”系统根据各岗位和环节办理的综合数据对各相关部门、各岗位的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岗位目标考核挂钩。
(三)建设基础资源库
基础资源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事件库、部件库、网格地理编码库、业务数据库和其他基础数据库。
(四)建设硬件设施平台
硬件设施平台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系统、主机与存储系统、安全系统建设,同时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呼叫中心、大屏显示系统等,实现各职能部门的联网、信息共享以及“数字城管”业务应用系统的支撑。
(五)开发业务应用系统
业务应用系统是本项目建设的关键,包括无线数据采集、监督受理、协同工作、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地理编码、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应用维护、数据共享与交换等九大子系统。
(六)建设办公场地 办公场地功能区分为:监督中心大厅、指挥中心大厅、弱电机房以及若干办公室;建设内容包括:土建改造和装饰工程、供配电和UPS工程、防雷、接地工程、空调通风工程、消防工程、综合布线工程、智能中控系统等。
(七)编制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
在建设部、省建设厅制定的“数字城管”相关标准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及各种建设和运行的保障措施,逐步形成和完善宁波市的“数字城管”建设标准、规范体系,为上虞市大范围推广奠定基础。
(八)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
加快制定《上虞市“数字城管”管理办法(暂行)》、《上虞市“数字城管”受理员考核细则》、《上虞市“数字城管”派遣员考核细则》、《上虞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考核细则》、《上虞市“数字城管”工作考核标准》等,上虞市监督指挥中心统一考核标准,通过日检查、周抽查、月考核、年考核,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机制,减少人为误评,确保上虞市“数字城管”系统的高效运行。
六、实施范围
(一)地域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第一期工程实施范围为:三环北路以南、三环西路以东、舜耕大道以北、铁路沿线以西区域实施(除“城中村”和开发区工业区以外),实际总实施区域面积约10.81平方公里;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展。
(二)对象范围
全市范围内所有纳入“数字城管”对象的范围,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 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2007)为基础,结合上虞市的实际情况增加新的部件和事件。
七、实施步骤与工作分工
根据“数字城管”创建工作的要求和上虞市实际,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降低成本”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扎实有效地予以实施。上虞市“数字城管”建设第一期工程计划在2008年11月底初步建成并进入试运行,争取到12月底前系统通过建设部验正式投入使用。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4月—5月):
1、发文件成立上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人员组建五个工作小组。
2、召开“数字城管”项目建设协调会,邀请“数字城管”项目建设相关配合配合部门和部事件纳入的部门参加。
3、与项目建设单位前期谈判,明确按BOO形式建设数字城管项目,并签订合作意向书。
4、落实100万启动资金,解决“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用房和“数字城管”项目建设工作组临时用房。
5、开展前期调查、调研,编制《上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6、编制《上虞市“数字城管”实施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研评审,项目立项。
7、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正式合作协议。
(二)具体建设阶段(2008年6月—9月)
1、“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装修。
2、数据普查,对城市部事件进行确定与分类,网格划分,普查与测绘,建设基础资源库。
3、平台组织建设,组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信息员采集员队伍建设,各类标准制定。
4、软硬件平台建设,包括软硬件平台建设,硬件产品采购,系统硬件集成,应用系统建设等工作。
(三)调试验收阶段(2008年10月—12月)
1、系统试运行,完善工作流程和运作机制。
2、系统上线,举行上虞市“数字城管”系统启动仪式。
3、组织系统验收,邀请省建设厅等领导、专家验收。
上述三个阶段的工作详见《上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创建工作计划安排》。
八、建设方式
采用BOO(即承建商垫资建设,政府分四年支付)形式确定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项目建成经省建设厅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其建设投资费用由市财政分期付给项目建设单位。
九、建议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建“数字城管”是一项创新工作,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大。要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办、市府办、市委宣传部、建设局、发改局、规划局、监察局、财政局、环保局、国土局、百官街道、曹娥街道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数字城管”建设所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共同推进,必须落实分管领导,明确一名中层干部作为联络员全力支持配合项目的建设工作,部分单位抽调工作人员进入工作组:工作协调组,建议由市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兼任协调组组长;技术支持组,建议从市政府信息中心、公安局、教体局各抽调1名搞信息技术人员参与;标准编制组,建议从质监局质抽调1名人员参与;政策组,建议从人事局、监察局各抽调1名人员参与;现场调研组,建议从规划局抽调1人参与。
(二)加大投入,加强保障
“数字城管”投入大,市财政必须确保足够的资金投入(落实100万元启动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为项目建设作财力保障。必须解决监督指挥中心用房(其中大厅要求高约5米左右,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工作人员办公用室、会议室等8间)和项目建设工作组临时办公场地(办公室、会议室等6间),建议从相关部门中调剂使用。加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权威保障,把“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作为城市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监督中心的领导必须从纪委和组织部调任,实行高位监督,既保证监督有力、指挥顺畅,又达到管理到位、执行快捷。
组建“数字城管” 监督指挥中心,确定为副局级行政级别(内部分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监督指挥中心总编制42人,正式在编人员6名(监督中心领导从纪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抽调,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一般工作人员在市级部门、乡镇在编富裕事业人员中择优招收),临聘人员36名(信息采集员20名,其中10名可由行政执法局协管员兼任,其余10名面向社会公招聘,待遇参照协管员;监督中心受理员即接线员10名女性,面向社会公招聘,待遇参照协管员;指挥中心 派遣员6名,面向社会公招聘,待遇参照协管员)。
(三)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人员在市属相关部门和单位中招考,以整合人力资源;信息采集人员面向社会招收临时工(整合行政执法局10名协管员兼任城市管理监督员,还可对同类性质的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合并),以降低人员成本。
“数字城管”整合行政执法局82213963、建设局12319等举报热线,96345、114号码百事通等便民服务热线,把12319作为“数字城管”专用举报热线电话;共享市规划局1:500或1:2000电子地图资源,建设全县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共享电子政务外网资源,实现城市管理相关业务单位的对接;共享上虞市各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将全球眼监控平台、公安电子监控平台纳入“数字城管”视频监控系统,以减少硬件建设成本。
上虞市“数字城管”建议委托绍兴市电信公司(丰富的“数字城管”建设经验,建设了宁波、台州、丽水、诸暨等地项目)采用BOO模式建设,有效缓解政府财政一次性投入压力,充分整合电信有线网络、114号码百事通、全球眼视频监控、IDC机房托管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四)政令畅通,加强考核
城市管理工作是体现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数字城管”关键在于解决问题,核心在于处置环节,要求各部门按照各自管理职能,增强责任意识,遵守“数字城管”规范,自觉服从“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不折不扣地完成问题处理,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等现象。要出台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评价考核等一等系例制度,完善城市管理配合协作机制,科学规范地对各部门实施考核和评价,并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与政府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相结合,尽快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城市 管理长效机制。
附件:
1、上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创建工作计划安排
2、经协调需要配合“数字城管”建设的部门及其配合的工作内容
3、经协调需要纳入“数字城管”事部件的部门及其主要内容
上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6.林家彬:鉴扬数字化城管 篇六
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城管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城管会成为社会舆论聚焦的热门话题?城管广为社会诟病的根源是什么?国外的城市管理模式是否值得中国借鉴?对中国的城市管理现状,又有怎样具体的对策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林家彬。
《新经济导刊》:近年来,一系列“城管”执法违法事件的相继曝光,“城管”成为社会舆论聚焦的热门话题,“城管”为什么广为社会诟病?
林家彬:一般所谓的“城管”实际上指的是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是根据《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而形成的工作体制。1997年在北京市宣武区开展首家试点,2002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开,目前全国已有半数左右的城市实行了这种新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过去那种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的问题,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另一方面,这一领域也暴露出了许多突出的问题,以至于“城管”成为近年来社会舆论频繁聚焦的热门话题。执法队伍在执法过程中与执法对象发生种种矛盾,不管是城管队员被打了,还是城管队员打了执法对象,这些事件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政府形象也造成很大影响。我们到4个省、8个市调研,对当地城管部门,建设口相关部门等进行了座谈,座谈的对象包括市容环卫代表、居民代表、城管队员代表。通过座谈、调研等形式,我们对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新经济导刊》: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面临着执法主体与执法对象之间的暴力冲突多发、执法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边界不清晰、执法主体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等多方面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产生根源是什么?
林家彬: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和经济社会体制转型之中,多种矛盾交织,各种利益冲突凸显,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出现一些问题客观上难以避免。但是城市管理理念上的偏颇、执法体制的不健全、执法队伍管理的不到位、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缺陷、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社区自治功能的缺失等因素是造成问题多发和尖锐化的主要原因。
一是,城市管理理念存在偏颇。一些城市的领导者未能很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政绩压力之下,脱离国情和市情片面追求城市表面的整洁亮丽,对流动商贩经营谋生的需求、居民就近廉价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乃至居民其他一些正常的日常生活需求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导致过高的管理目标与居民和流动商贩的合理需求之间产生严重的冲突,并最终体现为城管执法队伍与执法对象之间的冲突。
二是,执法体制不健全。目前,国家没有一个职能部门负责对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规范和指导,使得各地方自行其是,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人员编制等五花八门。特别是那些采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体制的地方,将罚没收入作为执法部门的经费来源,使执法部门的权力与自身利益直接挂钩,不可避免地导致执法权力的滥用。
三是,执法队伍管理不到位。事实上,许多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引发的暴力冲突,都是由于执法人员采取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造成的。而江苏宿迁市城管局由于严格抓队伍管理,提出了“城管为公、执法为民”、“既要城市形象,又要队伍形象”、“刚性管理,柔性执法”等理念,在全市政府部门行风评议中连续数年名列前茅,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这充分说明,加强执法队伍自身的管理对减少执法过程中的冲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缺陷。一些城市在规划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没有考虑到市民和小商贩的实际需求,没有留出适于作为“自由市场”的空间;有的城市的城市规划在开发商利益的主导之下被不当修改,侵占了空地、绿地、商业门脸等公共空间,同样造成缺乏疏导渠道的局面。
五是,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由于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均来自其他专业管理部门的移交,但行政许可权大多仍保留在专业管理部门内,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不畅往往成为阻碍行政执法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如拆除违章建筑属于执法部门的职责,但认定是否属于违章建筑则属于规划部门的职责,从执法部门发现违章建筑的建造行为到规划部门认定其确属违章建筑之间往往费时过多,而这期间违章建筑已经建造完成,使得拆除工作遭遇更加激烈的抵抗。
六是,社区自治功能的缺失。很多属于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执法范围内的事项,如社区周边的占道经营、社区内部的私搭乱建、乱倒垃圾、邻里之间的噪声污染等问题,原本都是可以通过社区自治、居民民主协商和自主管理加以解决的。但这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新住区的不断形成,老住区的社区自治功能被大幅弱化,新住区的社区自治功能大都未能有效建立,其结果不得不求助于公权力的广泛介入,这也是造成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职责范围过宽、力不从心局面的重要原因。
《新经济导刊》: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是否也遇见诸多上述问题?
林家彬:这可能也跟中国的特殊性有关。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过了很长时间,它们是慢慢地完成的;我们的城市化发展非常快,由于发展快,很多问题就比较集中地显现出来了。社会也是多元化、多质化,很多不同的社会群体利益诉求不一样。高收入人群希望宁静、空气好,到超市买东西,而收入低的群体则需要便宜,到家门口的小摊买东西。同时大量的农民工、郊区农民、下岗工人都需要谋生的渠道,摆摊是进入门槛很低的谋生渠道,各种不同的需求交织在一起造成了社会矛盾也是多方面的交织。
《新经济导刊》: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城管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管理也随之进步改革,在政策依据上,还有哪些亟待提升的地方?
林家彬:城市需要有序地运行,没有管理的城市肯定是杂乱无章、非常没有秩序的,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也就会很没有效率。为了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就需要一定的管理,在一定秩序的轨道上运行,没有管理,放任自流肯定不行。
过去城市发展得挺快,从中央政府层面管的主要是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管理有所放松,也可以说是重视不够。城市建设在建设部里有城市建设司,而没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城市管理,因此,城市管理的权限等于都下放到城市政府。城市政府都是自己在那按照市长、书记一把手的理念,按他们的意愿在管,管理模式非常多;城市之间也有很多需求,希望互相交流,吸收先进做法管理经验,但也没有人来组织,从中央政府层面,有放任自流之嫌。我觉得还是需要有这样一个高层次的协调,从政策法规方面予以规范,需要设置这样的职能。
《新经济导刊》:既然已经找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根源,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您又有怎样的对策建议?
林家彬: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产生是出于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这支队伍对于保障城市运行的秩序和市容市貌的整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由于这支队伍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对其主流加以否定,乃至提出要撤销这支队伍,既有失公允,也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正确的思路应当是,针对造成目前突出问题的原因实施恰当的对策,使这支队伍成为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的、维护城市社会秩序的生力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是城市主政者的管理理念的最重要的执行者,出现在前者身上的许多问题,其根子实际在于后者的管理理念。因此,城市主政者能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对于解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把城市中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考虑城市管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整洁和亮丽而使城市成为对中低收入群体而言生活成本高昂、不宜居、不便利、甚至难觅立锥之地的场所。
二是,加强规范和管理,健全执法体制,实现执法队伍的规范化。所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都应纳入地方政府行政序列,部门运转所需全部经费由同级财政负责保障,彻底割断行政执法权力与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自身经济利益之间的联系。
在中央层面设立指导部门。虽然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体上属于地方事权,但在目前的体制背景下,来自中央层面的指导和规范仍是十分必要的。应当在国家部委中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全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制定、经验总结与交流、立法推动等工作。考虑到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历史沿革,以及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保留有归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的城建监察队伍的现状,建议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内增设城市管理司来承担这项工作。
三是,强化队伍自身约束,规范执法行为。应大力推广宿迁市城市管理局等执法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抓好执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和自我约束。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方式等都要作出明确规定。可通过制定《城管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对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二是要抓好执法队伍基础建设,把好入口关,严格按照公务员管理规定选拔、录用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将行政执法置于公众监督之下,通过行风热线、公布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形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3G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行政处罚网上运作、3G手机案源取证等工作方式,确保行政处罚程序的合法规范和执法廉政。
四是,多部门联动,在疏导上多下功夫。许多地方的实践说明,对于占道经营、乱摆卖等轻微违法违章行为,单纯依靠行政处罚手段“堵”并不能有效地遏制,只有主动采取措施进行疏导,才能从源头上化解问题。香港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香港虽然寸土寸金,但仍然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小贩的谋生出路问题,包括在新开发的住宅区尽量配置肉菜市场,在一些非主干道和车流量不太大的路段,规定时间允许设摊摆卖。颇有名气的香港旺角“女人街”,是很多到港的旅游者必去“淘宝”的地方,那里的商品被认为是价廉物美的。这个地方,就是香港有关当局专为解决小贩的生活出路而开设的。每天上午11时30分后供经登记审批的小贩进行摆卖,相关管理部门根据摆卖者占地面积的大小,收取管理费和税费,这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各城市应组织建设、公安交管、城管、工商、环卫等部门共同协商,联手做好疏导工作。
五是,用好“数字城管”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数字城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简称,是指在城市管理中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数字技术,通过建立城市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而形成的城市管理新框架。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城管执法人员可以对城管重点单位信息、销售摊点信息、违章建筑信息和法律法规等进行迅速地查询,而且通过照片和相关图片的传输应用,可以解决现场执法中的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城市建立的由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城市管理监督、指挥职能,负责对城市管理责任单位的管理责任进行界定并进行考评的工作机制,促进形成了城市政府各部门对城市管理工作权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局面,值得借鉴和推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先后确定了三批共51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应及时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扩大试点规模,促进早日全面推开。
六是,强化社区自治,缩小公权力介入范围。推进社区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使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有效形式。社区自治的具体事项,主要包括社区的公共秩序、民意表达、诉求反馈、邻里关系、居民服务、矛盾调解以及社区消防安全监督、卫生维护和治安维护等。有了有效的社区自治,很多事务就不再需要行政手段和司法程序等公权力的干预,而可以通过社区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民主协商和合作处理来解决。推进和实现城市社区自治,是当前公民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基层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应通过成立社区自治协调委员会、培养选拔社区自治带头人、加强各类社区自治平台建设、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加强公民意识和市民素质培养等手段,大力推进社区自治的发展。
《新经济导刊》:数字城管是一项很好的机制,很多城市、地区都在探索实践,并推出自己的模式。与其他城市探索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相比,朝阳“全模式”先进性在哪?
林家彬: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城管,都是按北京东城区的网格化管理。朝阳区的数字城管,比建设部推的数字城管又在内涵外延上有了更大的扩展。它不光是狭义的城市管理,而是把很多城市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能都包括在内,等于一个城市政府包括公共服务,包括社会管理,包括市场管理,几大职能都进行数字化,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工作平台,目标是把政府的全部职能包括进去,这实际上对整个城市政府的工作机制都是一个大的革新。
7.区分“数字环卫”与“数字城管” 篇七
自04年北京东城区推出了全国首个数字城管以来,近十年内数字城管的发展势头可谓强劲,全国先后有200多个城市推广了数字城管,也从侧面反映了数字城管的建设效益显著,这是国内城市管理方式的一次重要的革新。将信息技术与管理融合,这也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必经的一个过程。而07年业内又再次产生了一个新名词“数字环卫”,顾名思义,可将其解释为环卫信息化管理。随着数字环卫的迅速推广与运用,业内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既然已经有了数字城管,为什么又要建一个数字环卫呢,有画蛇添足的嫌疑,为了更清楚的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数字城管”与“数字环卫”之间的联系。
应用范围关系
数字城管: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
数字环卫:环卫工作中所包含的设施如垃圾桶、中转站,硬件如垃圾运输车、洒水车,业务如垃圾运输过程、终端处置过程。
管理效果差异
数字城管:以“发现问题”→“回传”→“处理问题”为整个业务流程,以快速响应模式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数字环卫:“源头管理”→“过程监督”→“杜绝问题”,以防微杜渐为目标,从根本上“铲除”环卫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应用技术异同
相同点:两者均借由信息化手段及移动通讯技术实现事件及部件管理 不同点:“数字城管”采用技术较为单一,主要有数据采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PS定位技术; “数字环卫”所引用的技术比较多元化,除了包括上述技术外,还有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数采技术等),车载称重技术、无线数传技术等。
使用心得举证
“元旦小长假,在宣城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大厅内,工作人员在一排排电脑屏幕前身影忙碌:水阳江大道发现肆意倾倒的建筑垃圾、五星乡庆丰村加工厂附近有新增违法建设行为、昭亭南路非机动车道一处窨井盖“不翼而飞”„„一条条问题信息采集、核实,迅速立案处置。脏了马上清、乱了及时整、坏了赶紧修,数字城管时刻守望着“家”的洁净、有序。”
——摘自宣城官网《数字城管:城市环境的守望者》
“近年来,市市容市政管理局逐步加大了对信息化的投入建设。市环卫部门也通过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引入,有效弥补了之前过分依赖人工操作等传统工作模式而导致办事效率偏低等问题的产生,大大提升了环卫部门的办事效率。同时,环卫部门也在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使信息系统更为便捷地服务于环卫日常生产工作,有效监管我市垃圾收运体系,确保我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量无害化处置,为我市“打造全国最干净最整洁城市”保驾护航。”
——摘自环卫科技网苏州市环卫处《以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为抓手 构建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
结论
对于两者之间被包含关系的理解,我们可以将之解释为“行业概念上‘量’的包含,业务层面上‘质’的细化”。从大的行业角度分析,环卫确实属于城管的一个重要分支,但不等同于“数字城管”可覆盖“数字环卫”。因为“数字城管”有着面广而疏、“亡羊补牢”的特点,“数字环卫”则更倾向于对环卫业务细节的关注,“未雨绸缪”。
如今,在市民对于市容环卫质量要求提高的情况下,相关环卫部门的传统监管手段面临挑战,而已有的“数字城管”并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需求,而与早年的数字城管一样,在在分支环卫管理引进专有信息化是必然选择,这成就了“数字环卫”快速推广的一重要因素。
最后,经过分析我们看出,“数字城管”与“数字环卫”并非相互包含,也非独立关系。“数字环卫”作为“数字城管”关于环卫管理的升级体现,“数字城管为”的发展为“数字环卫”的建设奠定重要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8.数字城管 篇八
数字城管又叫“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数字城管把像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个“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在执法人员利用移动执法终端记录事件并通过GPS定位系统定位事件地点,发回指挥中心,有关部门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掉。数字城管已经经历了三代。
以短讯为基础的第一代移动办公访问技术存在着实时性较差,查询请求不会立即得到回答。此外,由于短讯信息长度的限制也使得一些查询无法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这些令用户无法忍受的严重问题也导致了一些早期使用基于短讯的数字城管执法系统的部门纷纷要求升级和改造现有的系统。数字城管的发展
第二代数字城管采用了基于WAP技术的方式,手机主要通过浏览器的方式来访问WAP网页,以 实现信息的查询,部分地解决了第一代移动访问技术的问题。第二代的移动访问技术的缺陷主要表现在WAP网页访问的交互能力极差,因此极大地限制了移动办公 系统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此外,WAP网页访问的安全问题对于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的政务系统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使得第二代访问技术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第三代数字城管采用了基于SOA架构的webservice和移动VPN技术相结合的第三代移动 访问技术,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和交互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该系统同时融合了无线通讯、数字对讲、GPS定位、CA认证及网络安全隔离网闸等多种移动通讯、信 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的最新的前沿技术,以专网和无线通讯技术为依托,为一线值勤城管执法执法人员提供了一种跨业务数据库、跨地理阻隔的现代化移动办公机制。
通过数字城管执法系统,城管执法人员可以对城管重点单位信息、销售摊点信息、非法建筑信息、违规人员信息和法律法规等进行迅速地查询,随时随地获得城管业务信息的支持,特别是照片和相关图片的传输应用,不但可以解决协查、堵截、搜查等一线城管人员现场执法问题,而且通过GIS系统为一线提供区域向导图,使执法人员可以迅速的对区域内的现状做出判断、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9.数字城管京沪杭的摸索与困扰 篇九
你们就是百姓身边的英雄。”这句话是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监督中心监督员们的称赞。
数月前,当监督员张双恩巡查到东城兴化里居民小区大门口时,地面上一个裂缝引起了他的注意,当他向下看时才发现,裂缝下隐藏着一个深不见底的巨大空洞,可怕的是裂缝周围地面已经开始塌陷。
张双恩立刻把险情上报了数字城管信息中心,协调专业部门后,及时回填了35吨材料,解除了居民们的安全隐患。
当东城区城市监督中心副主任高萍接过居民们送来的锦旗时,她感到的是东城数字城管的责任重大。
在经历了从东城到全国51个试点城市的推广实践后,数字城管的管理内容已随着实践的深入发生了变化。
越管越宽
北京东城区将文物保护作为特殊城市部件纳入到数字城管的进程中。
北京东城区是老城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不夸张地说,东城区的胡同里触手可及的一件门堆儿、石条儿都可能是件颇有来历的文物。
将文物保护纳入数字城管后,相关部门就可以派监督员去特别关注。发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协调文物部门。
“如今,我们所管理的不再仅仅是传统的路灯、井盖之类的市政设施。” 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监督中心副主任高萍介绍,数字城管的职能已经扩大,不仅渗透到了文物保护、污染源调查等众多事务管理,还从“管事”到“管人”。这是北京东城数字城管扩展的一大特色。
对于北京这样一个每年有着大量人口涌入的大城市来说,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了。东城区的做法是将出租屋纳入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由城管监督员上门为流动人口提供相应的服务,并将人口数据信息反馈到相关管理部门。
同样从“管事”向“管人”拓展的还有上海。
一次,上海网格化指挥中心接到一例非法设摊的案件。处理过程中,信息监督员发现,摆摊者家庭十分困难。于是指挥中心不仅协调、调度了城管和公安执法部门,还协调劳动保障部门人员登门服务,在解决违法设摊的同时,帮助摆摊者解决了就业问题。
这种变化得益于网格化数字城管。目前,浦东的各功能区,乃至街道、社区,市政、市容和社区的人口信息分析、整合资源配置、政府与居民的互动等,都扩展进入到了数字城管系统。
数字城管在杭州被称为“城市保姆”。每天要管理杭州城190多平方公里的市区内涉及173家单位的全部“家当”。
通过实施数字城管,杭州市已将包括城市管理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了整合,将街面治安监控系统与“数字城管”的管理相结合,现在,街面治安和城管行政执法监控系统已接入“数字城管”运行系统。
几乎所有涉及杭州管理细枝末节的人、物、事,都成为了杭州数字城管的工作范围。
管理内容的拓展又会相应地催生出怎样的管理手段呢?在城市管理变革的过程中,城市管理者又会经历怎样的思辨呢?
向下走和向上走
承继北京打破部门的条块分割的精神,上海浦东采取了中心下移和三级平台、四级派单制。
浦东新区将网格化管理中心放到各个功能区域,建设6个功能区域监督(指挥)中心,街道社区再建信息化平台,形成浦东新区、功能区、社区三级平台。然后再增加一级行政效能监察督办,形成四级派单。
监督员发现的问题,会先报到社区,由平台中的职能部门处理,解决不了再逐级上报,由上一级单位协调,最后由监察部门督办。
“在浦东,每一个街道都会有超过20万的人口,相当于其他城市的一个区。”浦东城管信息中心负责人称,浦东新区的6个功能区,下辖11个街道、13个镇,常住人口达264.01万人。另外,在这6个功能区中,都有相对独立并履行政府所有职能的管理委员会,管理着包括人、财、物等所有方面。所以,在浦东新区有可能也有必要划分成更小的区域。
与上海的重心下移不同,杭州选择的则是向上走。
2003年,杭州就成立了“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以加强城市管理。然而,当时杭州各个部门的职能分得很清楚,你管你的,我管我的,是川字形管理模式。
“市政府想通过‘城市管理办公室’打破条块分割,建立统一平台,搞综合管控、绩效考核,但由于缺乏好的协调手段,很难推行下去。”杭州城市管理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后来,通过实施数字城管,杭州建起了市级指挥中心和信息中心,并建立了相应的高位协同平台,终于把“川”变成了“卅”。
目前,杭州将173家相关单位定义为网络单位,每个单位设立终端,由各网络单位派专人负责协调工作。同时,在杭州的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还设立了协同平台,由各职能部门派出专人进驻,当发现城市管理问题时,由市领导坐镇现场协调。
摸索推进路线
走过萌芽期的数字城管模式,正在各试点城市茁壮成长。随着数字城管在全国的铺开,这些试点城市的经验,必将成为其他城市管理者们的“路线图”。
首先,数字城管需要领导高度重视,甚至亲自挂帅。
杭州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同样地,上海浦东区数字城管建设也是由区长亲自挂帅的一把手工程。
当初,北京东城区之所以能创造性地实施数字城管,就是由于当时东城区领导的重视。而对于上海、杭州这些做出成绩的试点城市来说,也是由于领导重视才得以顺利实施。
其次,数字城管向广泛的城市职能部门推进数据共享时,需要科学的机制做保障。
本质上说,数字城管是一种城市管理模式,而非简单的系统或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些管理部门难免对某些数字城管的硬指标有抵触情绪。杭州在推行数字城管时,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起初,各部门都有些抵触和恐惧。但后来,发现这套机制确实促进了各部门提高自身办公效率,抵触也就变成了感谢。” 杭州城管信息中心的那位负责人说。
虽然有推进机制和领导的重视,但当数字城管作为新生事物摆在北京东城区各部门面前时,推进还是费了一番周折的。上海浦东也同样费了些周折。
北京市东城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倪东认为,比起资源的整合、数据的共享,有效的推进机制更加重要。
再有,作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模式,长期发挥效能、信息采集的公正、效率的提高和自身的生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杭州采取了市场化信息采集的办法。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以招标的方式聘用了5家第三方信息采集公司,并分级管理网格区,采用政府花钱买信息的方式,既减少了信息采集公司与职能部门的直接冲突,又有效地降低了信息采集成本。
上海则采用了两种网格管理模式,一个是传统的基于地理的块状网格管理模式,以区、县作为单元推进; 另外一个是按行业划分的专用的行业网格化管理体系。在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便于将应用与各部门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10.初稿 数字城管系统介绍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下午好)!
欢迎大家莅临天元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下面由我为各位领导介绍我区数字化城管的运行情况。
我中心成立于2009年9月,为全额拨款独立核算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天元区城管局二级机构。现有人员41名,含管理人员4名,技术人员1名,考评员1名,坐席员8名,信息采集员27名。指挥中心大厅24小时人员值班,负责接听和受理城管投诉热线、市民短信举报。白班坐席员主要对各类案卷的甄别、立案、派遣、结案及案卷的处理进度跟踪,负责对“全球眼”探头、车载GPS定位以及采集员GPS定位系统的监控;晚班坐席员主要负责对夜间环卫作业车辆的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区“数字城管”是市”数字城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城市四区各出资400万元,于2009年5月启动建设,同年10月1日竣工运行,是全国第一次将3G无线通讯技术融入数字城管,全国第一次将无线移动视频监控技术融入GPS系统运用。
“数字化城管”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以社区为工作网格,通过整合数字化技术和应用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实现对城市的事件,例如(……),以及部件,例如(……)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城管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系统: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车载GPS环卫车管理系统、采集员GPS管理系统。
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数字化城市信息管理系统,左(或右)大屏上所显示的该系统的登录界面。该系统案卷来源主要有信息采集员巡查上报、“12345”市长热线、市民的短信和微信举报、“全球眼”视频探头上报以及领导交办等。案卷的处置基本流程有7个环节:信息采集、受理立案、任务派遣、问题处理、处理反馈、问题核查、结案。
信息采集员每人都配备一台城管通手机,他们在自己责任网格内进行不间断的巡查,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拍照并上报到我区指挥中心,中心坐席员根据立案标准甄别,受理立案,值班长根据案卷的定位、类别,立案条件等派遣到相关的专业职能部门,为明确责任、高效处置,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下设11个终端责任单位,涵盖三个街道办事处,四个专业部门,四个清扫保洁公司,每一个单位都有一个终端平台。专业部门收到问题后第一时间派工作人员到问题点去处理问题,并将处理的结果反馈到我区指挥中心平台,中心坐席员发送委托核查任务到相对应的采集员城管通,采集员收到核查任务后第一时间到问题点去核查并将核查的结果反馈到我区指挥中心平台,中心值班长对比采集员上报图片和核查图片,根据结案标准予以结案,不通过的按照以上处置流程进行二次派遣直到问题处理完毕为止。从以上流程我们不难看出,案卷信息从采集员巡查发现上报到中心值班长办结结案,均已在规定时间内处完成,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快捷高效,精确到位地解决了城市管理问题。
为拓展社会公众监督渠道,株洲市已开通城管有奖举报短信平台,市民若发现城市管理方面问题,均可以将问题编辑成短信或者彩信发送至106291008进行举报,经信息采集员核查属实后即可获得相应的有奖通讯话费(短信:5元/条,彩信:10元/条),凡市民举报的问题,均按照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案件工作流程进行处置。下端显示的短信举报平台的基本流程。从2013年1月正式运行至今,我区共收到市民城管短信举报4325条,主要集中在公共自行车故障、宣传广告、市容环境等方面,问题处置率、回复率均达到95%以上,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接下来介绍的是第二个系统,“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目前株洲市共有140多个”全球眼“探头,主要分布在城区主次干道、中心广场、重要节点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天元区暂有31个“全球眼“城管专业探头,新增探头也正在建设中,请各位领导看右(或左)大屏幕,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我区”某探头“的实时监控画面,该探头可以缩近拉远,360度左右旋转,可视范围达400米。另外还融合了200个自行车租赁系统的高清监控探头和灯饰、数字交通、平安株洲等系统的探头,以此确保城市重点部位得到有效监管。另外市级指挥中心及城市四区各指挥中心均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一定程度上对工作起到了互相监督、鼓励作用,提高了各平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缩短了各区级平台与市级平台的距离,更好的实现了株洲市数字化城管“两级平台、两级监督”的管理模式。中心坐席员不定时通过该系统对路面上的市容环卫状况进行巡查,如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拍照存档并通过视频采集系统上报系统上报至区级信息平台,后直接进入城市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同时市级中心也利用该系统对各区的市容环卫状况进行视频采集,有问题发由各区进行处置,存在的问题和处置情况均纳入月度考核。这种上下联动的方式,形成了一种高位监管。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下面介绍的是第三个系统,车载GPS环卫车管理系统,大屏幕上显示的上该系统的登录界面。我区共有33台环卫清洗、清扫车,每一台车辆都按照GPS定位设备和视频监控探头,环卫处科学合理安排全区各主次干道环卫作业计划,白天实行机械化清扫保洁,夜间23:00到凌晨6:00实行清洗清扫作业。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对环卫车辆的运行地点、运行状态、运行速度、运行轨迹、运行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实时掌握了车辆的作业路线和清扫清洗作业效果。请各位领导看右(或左)大屏幕,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天元区A007号清扫车,现在的实时位置是在长江南路,实时速度是4千米每小时,车上装有前后两个探头,前探头主要监控环卫车辆的作业状态,我们可以看到该车正在作业,后探头主要是监控环卫车辆的作业效果,通过探头我们可以看到这条路已经非常的洁净,该系统还可以查看车辆的历史轨迹与历史视频,现在大屏幕上显示的红色线条便是该车凌晨到现在为止的作业路线,我们可以看到它主要是在珠江南路,长江南路等路段进行作业。夜间我区计划作业车辆20台,其中包括清扫车7台,清洗车9台,人工清洗车2台,疏通车2台。中心晚班坐席员每晚对夜间作业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实行“定人、定车、定时、定标、定责”的“五定”工作制度,如监控到车辆未按计划作业、超速、作业效果不佳等情况,第一时间通知车队负责人或者司机及时纠正,足不出户即可对作业车辆远程调度、指挥和监督,极大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道路清洗效果。
最后介绍的是采集员GPS管理系统,大屏幕上显示的该系统的登录界面。为有效推进我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我们将嵩山、泰山、栗雨三个办事处划分为703个单元网格,覆盖面积为21平方公里,并按属地原则整合为21个责任网格。根据划分的责任网格,中心配备信息采集员27名,每天对各自责任网格内的城市管理状况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一个责任网格基本上是一个社区,有的甚至是两个社区,信息采集员每天满网格巡查两至三次,大到施工废弃料、下水道堵塞,小到非法小广告、垃圾满溢,平均每天巡查上报有效案卷约500条,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现在大屏幕上显示的是我们信息采集员的月排班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实行轮班制,每一天都保证每一个责任网格内有一名信息采集员进行巡查上报,做到了网格责任到位。中心信息采集员的工资实行信息量、案卷积分计件制,“奖勤罚懒”,提高了信息采集员的工作积极性,采集员工资构成 = 基本工资+超基数计件工资+自行处置奖励工资+超基数积分奖励工资–市区两级考评扣款。计件标准:不同网格信息量基数与积分基数都不相同,超额完成信息数量任务的,每条奖励3元,自行完成处置的加奖2元;超额完成信息积分任务的,每一分奖励0.45—0.8元不等。现在大屏上显示的是我区信息采集员11月份工资,通过工资表我们看到最高的是4012刘俊,2404.8元,最低的是4024肖安平,1603.5元。在信息采集员的管理上,中心有严格的考评标准,如案卷信息采集数量及质量、GPS定位情况、责任网格是否巡查全覆盖、作为情况等,都纳入中心考评范围。请各位领导看右(或左)大屏幕,从大屏幕的顶端我们看到目前我区在岗信息采集员为21名,上报信息量为241条,立案中的为224条,核查中的为184条,而已经结案的为190条。大屏幕上的黄色人形图像便是我区信息采集员今天的工作定位地点。我们随机来查看采集员今天的工作情况,现在工作人员点开的是我区采集员4014号,他现在的工作实时位置是在湘银路,大屏幕上的红色轨迹即是该采集员从8点上班到现在所巡查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他主要是在湘银路、嵩山路等路段进行巡查上报,现在操作人员点开的界面是该采集员的定位坐标和上报的具体问题,我们任意点开一条查看他所上报问题的处理情况,现在我们看到的是4014号采集员今天巡查发现的一条问题,“阳光小区钱前乱堆”,上报时间是今天上午的10:06分,处置部门是我们的嵩山路街道办事处,结案图片是今天上午的10:58分,通过左右两张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该问题已经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中心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掌握各信息采集员的工作地点、巡查路线及上报问题的具体情况实现了高效的指挥调度,为指挥中心人员管理、数据统计及每月考核奖罚提供了依据,进一步确保人员、责任、处置、奖罚、机制到网格。
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模式的功能作用,规范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机制,系统增设了各数据统计分析和通用查询考核评价功能,针对各专业部门案卷的处置率、结案率等,以及信息采集员和坐席员的岗位评价做出全面的分析并自动录入系统形成规范统一的考核文件,为区、局、中心考评科的工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屏幕下端是综合评价系统的界面。大屏上显示的是通过该系统自动生成导出的11月份专业部门综合评价结果详表,11月份信息采集员岗位评价表,11月份坐席员岗位评价表。
数字城管的建成运行,有效的改变了天元区城市管理理念,初步形成了大城管格局;区数字城管从建立运行至今,共有600余批外来城市考察团来中心指导和交流工作,报纸、新闻媒体也陆续报道宣传我区数字城管工作,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与肯定。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优化数字城管系统,逐步健全数字化综合管理成效机制,为创建文明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11.数字城管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十一
在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中,数字城管称为“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也常常称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指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的一种计算机应用系统。
数字城管概念主要有四层含义:
一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建立一个城市管理的监督指挥平台,实行科学快速、有效的城市管理;
二是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三是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为两个中心的管理新体制,将监督职能与指挥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监督与制约互动,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
四是建立外评价与内评价相结合的比较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从而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到位。
1.1.2.数字城管运行模式
从已建成数字城管的城市的经验看,数字城管的运行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六个主要方面:
一、划分单元网格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
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针对城市自然地理布局和行政区域划分现状,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整体性、无缝并接等原则进行网格划分。由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对所分管的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
单元网格的划分,为城市的管理对象(城市部件)定位到单元网格中提供了载体,实现了信息采集员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准确定位。由于管理范围的相对缩小和固定,大大减少了管理的流动性和盲目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游击式、运动式管理,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同时,为城市管理、规划、建设和应急响应等多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了可延伸的地理空间。
二、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编码和定位
在对所有城市部件进行拉网式调查的基础上,由专业测绘单位进行勘测普查、定位标图,按照不同功能,把部件分为7大类85种(建设部标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每个部件都赋予一个8位代码,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这个编码相当于城市部件的“身份证”。只要输入任意一个代码,都可以通过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找到它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
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部件有序、精确定位。对管理对象的归属、种类、数量、位置做到了从未有过的清晰,从而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单元网格与城市部件的对接,形成了一个多层空间信息架构。通过明晰城市部件分类,可以对某类部件进行快速、准确的专项普查,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采用“城管通”作为手持信息采集终端
城管通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以手机为原型,通过对手机进行应用系统的研发,扩充出多种智能化、多媒体化的功能,并输入网格化地图,使其具备接打电话、短信群呼、信息提示、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录音上报、地图浏览、单键拨号、数据同步等10项主要功能。城管巡查人员(数字城管模式下被称为“信息采集员”)使用城管通与数字城管监督中心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实时交互。
城管通的使用,可以使城管巡查人员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城市管理问题的各类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监督中心,为实现精细化、信息化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提供快速采集问题和实时交互信息的保证。同时,也可以对信息采集员在规定区域内的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实现对信息采集员的科学管理。
四、创建监督和指挥分离的“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重整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一是成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二是成立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对部件事件处理任务的派遣和协调。如图所示:
这是城市管理体制的一大创新,表现在:
一、将监督职能和指挥职能分离开来,使城市管理由一个“轴心”变成两个“轴心”,“城市管理有没有问题,监督中心说了算;问题怎么协调处理,指挥中心说了算”,这两个轴心各司其职、互相协作而又相互制约,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分工责任更加明确:
二、可以整合管理资源,发挥专业部门间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效能,更加敏捷、有效地指挥调度,实现了从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从单兵出击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五、实现城市管理流程的合理再造
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包括七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
新的管理流程可以克服原有流程没有监督和回流、监督和指挥分工不明、案件过程难以掌控、信息交互缓慢等弊端: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递,由滞后变为实时; 通过两个轴心的体制,将问题发现和处理的主体一分为二,起到监督激励、互动促进的作用,使流程科学合理,责任明确,相互制约; 通过建立处理城市管理问题的整体案卷,使政府做到对辖区内城市管理的问题心中有数、统一调度、科学管理;
使城市管理问题在发现后可以快速派遣给专业单位处理,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实现了管理组织的扁平化。
六、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监督评价体系
新的监督评价体系呈现出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和汇总,自动生成对各单元网格、各归属部门、各专业部门的考核评价结果,予以公布,使其一目了然,作为考核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建立基于计算机信息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一、可以对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各部门科学评价其绩效,使数字城管新模式更具有科学性;
二、对未结案问题采取用不同颜色标识出来,既可显示在软件系统上,也可显示在大屏幕上,从而起到提示和督促作用;
三、有利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从而大大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快速反应能力,实现计算机信息化与城市管理的有机结合。
1.1.3.数字城管概念的由来
图 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城市)发展轨迹
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断言: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激烈的城市化进程在托起中国经济腾飞的辉煌成果时,也酿成了难以下咽的苦果:人口激增、房价飞涨、环境恶化……中国城市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中国的城市信息化就诞生在这样的紧要关口,并被赋予了这样的责任: 在中国城市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迎接城市变革的挑战,信息化与城市化齐头并举。
就在中国面临双重挑战时,涵盖城市信息化所有内容的“数字城市”开始在全球兴起。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里福尼亚科学中心所做的“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新概念。以地理空间信息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地球”勾画出人类数字生活的美好愿景,并由此引发了世界关于“数字城市”的探讨,接着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开始建设“数字城市”。
十年过去了,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的起步期,进入到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成为数字城市的三大“引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
再来回顾我们国内情况,在20末世界掀起“数字城市”热浪之后,“数字城市”也在此之后成为中国政府的时髦名词,被列入各省市的“十五”规划美好蓝图,“数字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只过去短短5年,“数字城市”就从众多省市的“十一五”规划中急速隐退。“数字城市”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大起大落?“数字城市”是真的消失了,还是早就已经悄悄地走进百姓身边?
“数字城市更像是一个口号,而不是科学名词。”有学者这样形容。产学研诸多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城市信息化承载着城市机制和管理方式变革的重任,而西方国家基于“后城市化”时代背景提出的“数字城市”则像空中楼阁一样遥不可及、无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的“数字城市”面临着中国式难题,即中国目前的国情:
首先,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决定了城市信息化不宜从顶层设计入手。日本曾经提出过数字城市的模式和框架,并以其在日本的成功应用而闻名于世,然而,日本在此之前曾经经历了80多年的城市化蜕变,并在其蜕变中诞生出新的城市管理方式和手段。在完整的城市化后提出数字城市框架,是信息化对城市化的升华。中国仅仅经历30年的城市化,而且正处于矛盾迭出的多事之秋,信息化不是锦上添花的技术手段,而是城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变革的催化剂。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决定了信息化必须自下而上,必须从底层出发,从信息化需要最迫切的地方入手。
其次,大一统的“数字城市”的框架体制不适合中国现阶段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比如很多地方做数字城管项目时,需要完整的数字地图做基础图层,但当地的测绘部门一开口就要价几十万、上百万,往往需要政府一把手出面费好大劲协调才给,有时候还是得多少给些钱才能拿到基础地图。还有类似的情况,比如需要整合一些政府部门的现有信息系统,或因为整合需要适当的改变其工作流程或管理模式,这时候往往受到这些部门的抵制或阻碍。这样的情况还存在于很多地方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在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下,各部门大都抱着“小而全”的思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数字城市的整体框架是从大一统入手,强调在统一的基础平台上实现各部门的应用,条条林立的行政体制下始终是“大一统”设计难以逾越的深沟。
中国的城市化决定了数字城市的框架只能是美好的理想,无法在现实落地。那么,如何破解这个困局?
城市管理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为激化的敏感地带。按照中国2050年实现70%城市化率的目标,每年将有1200万人从农村涌向城市。在城市化人口呈现爆发式激增的时候,城市管理就变成了城市最为脆弱环节。
“十五”期间,我国在数字城市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120多个城市建设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400多个城市建设了房产管理信息系统,100多个城市建设了综合或专业管网管理系统,1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空间基础信息系统等等。
针对城市管理这个难题,在2005年7月,建设部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探讨数字化城市建设,提出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原有“单轴化”的管理体制基础上,创建指挥与监督既分离又统一协调的“双轴化”管理体制,实现对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在建设部的推动下,“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迅速向全国3批51个试点城市(区)推广,掀起了数字城管的建设高潮。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从城市化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将城市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应用的集成创新与体制改革的结合必然带来政府的管理创新。
以城市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突破口,再扩展城市其它方面的信息化;也就是说,随着城市化的逐渐深入,城市信息化也将呈现点、线、面的发展趋势,由点到线,再由线连成片,循序渐进的实现全面的城市信息化,真正实现“数字城市”。
1.1.4.数字城管相关术语和定义
网格(grid):一种地理数据模型,即将地理信息表示成一系列的按行列排列的同一大小的网格单元,每一网格单元由其地理坐标来表示,如1平方米或1平方公里。
单元网格(basic grid):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指在城市的1/500或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市政监管工作的需要,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的、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的闭合图形。
社区(community):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t area):指城市行政范围经过行政征用的土地、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包括设置在近郊但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
部件(components):指道路、桥梁、水、电、气、热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其他设施。本标准所指的城市管理部件,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
事件(events):指人的行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正常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
归属部门(responsibility department):指根据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职能和“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落实城市管理问题处理的专业部门,即归属部门。地理编码(geocoding):地理编码是建立地点坐标与地点描述的对应关系的过程。
地点(locality):特定的地方与场所。
地点描述(stated locality):使用规范化语言对地点地理位置进行的陈述。
地点空间数据(locality spacial data):用于实现地理编码的包含标准地点描述和地理坐标的一组地点空间数据。
地名(geographical name):人为赋予的不同地域或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标准地名(standard geographical name):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
地址(address):地址提供一种关于人、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物体的定位实现,是用来唯一标识特定兴趣点、存取和投递到特定地点、及基于地点定位地理数据的一种实现。
地名标牌(place name plates):在公共场所使用,以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为主题的牌子。
街牌(road name plates):标示较宽街道(明确划分车道和人行便道)名称的地名标牌。
巷牌(lane name plates):标示较窄街道(如巷、胡同、里、弄等)名称的地名标牌。
门牌(household number tablet):标示院落、独立门户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标准中也指门牌数据。
地片(zone):指有地名意义的地理区域。
区片(block):指城镇居民点内部的区域,包括居民小区。
1.1.5.国际数字城市发展概况
在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首次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建设作为其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之一。美国、日本及欧盟各国都先后推进全国范围的数字城市建设。在这个领域比较有特色的是美国在线(AOL:America On Line)创建的数字城市、欧洲数字城市及日本京都数字城市等。AOL的数字城市是一种按照城市为单元的“信息再组织”起来的大型服务网站。其他如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或城市也积极进行数字城市方面的研究和建设。
1.1.6.国内数字城管建设现状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许多城市就已经开始应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进入90年代,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OA(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多的城市已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中。
为了解决城市管理相对滞后引发的各种难题,北京市东城区委、区政府成立课题组进行攻关,并率先提出运用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以手机为原型的多功能通讯传输工具“城管通”,采用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以市政设施监管为核心目标,遵循法定基础、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负载均衡、无缝拼接、相对稳定等基本原则,运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将东城区25.38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同时,对全区6大类56种城市部件定位编码,标注在相应的万米网格中,由137名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对所辖区域实施全时段监控,实现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过无线网络传递至监管中心,由中心根据事件的分类,分发至各部门处置,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系统于2004年开始试运行后,对城市管理问题发现率达到90%以上,指挥中心的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问题处理平均时间为13.5小时,结案率94.18%,保证了问题及时发现、任务准确派遣、问题及时处理。北京市东城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先进经验,为全国的城市管理提供了全新模式,确定了城市管理的最新发展思路。北京市东城区实行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成绩后,建设部于2005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充分肯定了北京市东城区创新提出并实践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同时,建设部指示要因地制宜地在全国各级城市逐步推广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会议前期,建设部下发了《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城〔2005〕121号)。会议期间,建设部向全国公布了深圳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扬州市、烟台市、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南京市鼓楼区等首批十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单位,要求各地在2006年7月底前将试点工作情况报建设部,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
与此同时,建设部以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为原型,综合全国各地区城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吸收各地区的先进城市管理经验而制定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化标准已颁布实施。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工作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并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推广范围广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视察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后指出,要求相关部门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试点推广工作。建设部先后公布的三批试点城市(区),有沿海城市,也有内陆城市;有南方城市,也有北方城市;有东部城市,也有西部城市;有发达城区,也有欠发达城市;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也有县级市。
(二)推广力度大
新模式从运行到推广,各级政府均非常重视。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央编办均对新模式的推广工作给与了充分的支持。建设部专门成立了新模式推广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四项部颁标准,为推广工作保驾护航。
(三)推广速度快
2005年7月18日建设部公布第一批试点城市(区)名单。4个月时间,南京市鼓楼区、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就已建成并通过建设部验收。2006年3月26日,建设部公布第二批试点城市(区)名单。8个月的时间,新模式已经发展到全国27个试点城市(区),城市管理新模式已经由东城一支独秀到全国遍地开花。2006年3月15日,建设部牵头,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办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创刊;2006年3月30日,由四市五区的代表发起,各试点城市作为成员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联谊会”成立。2007年1月29日,建设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2007年4月,建设部又确定了第三批24个试点城市(城区)名单。
数字化城管的新思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建设部等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标准等文件进行试点建设和技术推广,形成了一种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对我国城市管理工作上升至一个新台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1.7.国内数字城管发展趋势
根据国内数字城管建设城市的情况来看,数字城管有如下发展趋势:
1、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区域全覆盖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在示范城市最初往往在一个区内试行,随着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开始全市范围推广,如北京市从东城区开始,目前已经推广到城八区,并开始在远郊区县推广。成都市已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对中心城区467平方公里范围的全覆盖,并为各郊区(市)县预留了端口和席位,为逐步向郊区(市)县拓展夯实了基础。
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向郊区的扩展,将促进农村的数字化管理,实现数字化城乡管理。
2、从“小城管”到“大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从基于地理空间(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管理着手,以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为两个轴心,形成集城市信息采集和业务监督、指挥、处理、评价于一体的闭环控制系统,搭建了城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大框架,可以将各种城市管理业务纳入到框架中,实现数字化的管理。
如果说区域的全覆盖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横向扩展过程,那么,从“小城管”到“大城管”是一个纵向的扩展过程。从部件和事件的管理,进一步扩展到城市治安的管理、人防工程的管理到突发应急事件的指挥控制,实现“平战结合”;从“地表”到“地下”,即从地表部件到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从管“事”到管“人”,如社区治安、医疗保健;从公共基础设施到社区内部设施管理。总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数字化大框架,各种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相关的业务,可以在大框架下集成,从而从“小城管”向“大城管”方向发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具有非常强的扩展性和生命力。
3、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程数字化和协同机制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最终将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程数字化和协同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之间管理流程与信息流的全过程数字化,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之间基于信息技术的协同工作,建立从城市规划、建设与规划的正、负信息反馈体系,从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结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城市管理流程流程再造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一项必须和长期的工作,需要逐步推进。
4、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成为“数字城市”重要的应用系统
“数字城市”从2000年左右提出以来,其建设往往侧重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或侧重于城市规划、或侧重于国土管理,缺乏整体和全局的框架,更缺乏部门之间协同的全局性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以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为突破口,以地理空间(万米单元网络)为框架,实现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和业务监督、指挥、处理和评介的多部门协同工作的闭环控制,带动了部门协同,促进了信息共享,优化了管理流程,完善了管理职能,带动相关部门的信息化,从而以应用促进“数字城市”建设发展与深入,并夯实了“数字城市”的基础,是数字城市重要的应用系统。
5、实景化是城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目前有些城市已完成部件普查与建库工作,已搭建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但是由于基础数据的问题,系统无法正常、高效运行,基础数据已成为制约其发挥作用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效利用已有数据成果,发挥数字城管的应用及功效,节约成本,节省人力、物力,采用基于移动测量系统技术的可量测实景影像来补充、完善基础数据是其唯一解决之道。
移动测量系统(MMS:Mobile Mapping System)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尖端的测绘科技,它是在行驶的机动车上装配GPS(全球定位系统)、CCD(摄影测量系统)、惯性导航系统(INS)等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在载体的高速行进之中,通过摄影测量的方式快速采集地物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同步存储在系统计算机中,经专门软件编辑处理,形成多种有用的专题数据成果。
与传统测绘方式不同的是,移动测量系统输出的数据成果既有矢量数据、属性数据,还有连续的可量测实景影像库(DMI:Digital Measurable Image),影像库中的影像由于带有绝对方位元素,因此可以实现影像中任意地物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的精度可达0.5米,相对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除纪录了地物的属性外,可量测实景影像还完整地纪录了摄影时刻测区的环境信息以及经济、社会、人文等信息,这种真实反映地球物理状况和人类活动环境的数据,我们可形象地称之为“真图”(Turemap)。
【道德街数字城管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道德讲堂总结06-14
道德讲堂活动总结07-23
小道德讲堂总结10-16
道德讲堂工作总结08-07
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08-04
工作先进道德模范感悟08-16
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10-18
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总结08-14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08-19
家庭道德大讲堂总结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