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查课制度

2024-12-16

小学查课制度(共7篇)(共7篇)

1.小学查课制度 篇一

机械学院关于早晚自习考勤及查课制度的通知

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敦促同学们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帮助同学们养成按时到勤,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机械学院学习部将于本学期第七周起对11级和12级学生的平时上课到勤情况及12级早晚自习到勤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现将相关的早晚自习考勤及平时查课制度公布如下:

(1)所有学生应自觉遵守学习纪律,早晚自习按时到勤,不得无故旷课。

(2)因病或其它特殊原因不能到勤,需先办理请假手续,并将假条统一交到班委手中。学生未经批准早晚自习缺勤或擅自缺课者,每次将扣除平时分3分。

(3)各班班长或学委应在每天早晚自习开始后点到,记录缺勤同学名单并记入学生班级日志中;

(4)学习部干事负责每周按照学习部的统一安排随机抽取早晚自习考勤,考勤时应认真清点班级实到人数并将早晚自习登记表交给班委,由班委负责填写缺勤学生名单并在班级负责人处签字。学习部干事负责核对缺勤人数是否与班委填写内容相符。

(5)平时上课考勤事宜由学习部统一安排,随机抽查。学习部干事接到查课通知后应按时到达指定班级,通知该班班长或学委;由班长或学委负责点名查到,学习部干事负责记录查课结果。

(6)各班班委及学习部干事应本着为同学们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态度,在早晚自习考勤及平时查课过程中应认真负责,正确对待,从而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

机械自动化学院学习部

2012年10月13日

2.泰国公立小学教育制度分析 篇二

摘 要:现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多的被社会所关注,使得各国越来越注重教育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东南亚各国注重人才战略,积极发展教育,制定符合国情的教育制度。其中泰国的教育制度同样也在不断迅速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能将泰国的教育制度大致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层次的教育制度构成,它们既相辅相成,又互有区别。而泰国公立小学的教育制度在泰国整个教育制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泰国公立小学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所存在的意义及它对整个教育制度的铺垫作用值得研究探讨。而泰国公立小学教育制度的“个性”也是值得分析研究的。

关键词:泰国;教育制度;公立小学;帕那尼空县立小学

一、泰国教育概况

泰国在2002年确立了机构改革后的政府机构系统,新增了6个部门,其中包括旅游和体育部和文化部,这次改革对教育部的变动较大。根据1999年的《国家教育法案》和200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结果,原来的教育部、大学事务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合并为一个新的教育部。新的教育部负责促进和监管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事物,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却是交由内政部来管辖,其他的一些部门也分管教育事物中一些特别事物。这一现象源于泰国的公共事业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要依据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具体的工作计划安排。所以,教育部和内政部要共同制定政策、计划和标准,并在教育资源上相互给予支持,同时还要对教育进行监督和评估。改革过后的泰国,全国教育行政管理分成3个等级:中央部门,教育学区和教学机构。泰国的教育系统较为完善。在泰国不论社会和经济背景,人民都有机会接受各级各类的教育。除学校以外,其他由个人、家庭、社區或是私人机构办的教育中心都可以依法提供教育。泰国的教育系统分为正规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三类。

二、泰国公立小学教育制度情况

1.管理体制

泰国公立小学包含在泰国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基础教育体系。2002年,根据《国家教育法案》,泰国在全国第一次实行12年免费的基础教育,小学的6年又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改革后的泰国基础教育体系,撤销了省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把全国77个府分为175个教育服务区,简称为学区,直接由教育部下属的基础教育委员会负责,也就是学区直接听命于教育部,而不再受省一级的领导,学区内学校的经费也来自教育部而不是省一级政府。每一个学区的负责大约200个教育机构大约20万至50万名学生。

泰国现在实行以发展学生的潜力为目标的“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员任免方面,学校全权负责本校教师的指派、培训、奖励和免职。相应部门会给学校提供专业知识、经验和专家等方面的支持。在学校总体事物上,学校有权设计自己的工作系统和程序,学校的管理由行政官和学校委员会负责。泰国政府通过改革促进实现基础教育机会公平,改进教职工的观念和能力,帮助实现教学内容和标准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相一致。这些不懈的努力使得泰国近年的公立小学入学率保持得相当好,义务教育的完成率也很高。

2.课程改革

泰国公立小学将每三年分为一个等级,每年为1000至2000个学时。此课程分为8个方向:泰国,数学,科学,社会学科,宗教和文化,健康教育与体育,美术,职业科技教育和外语。小学的核心课程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能力和工具科目,包括泰国语和数学;生存技能,包括处理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能力科学的技能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个性发展,包括培养学生具备良好习惯、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为成为良好的市民做准备;职业意识的培养,包括基本的职业观的培养和职业知识的积累;除此之外还包括根据学习者的特殊兴趣而设立的活动兴趣小组,针对学生兴趣的课程还确立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和教学目标是:提供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识字与计算能力,提供与工作世界相联系的实践经验,使学生成为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主制度下的良好公民。

3.师资队伍及其建设

在泰国,除私立学校教师之外,所有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都要服从公务员会为所有公务员制定法规,但管理教师的主要法令是教师法。根据法令,泰国的教师分为五级,四至一级时高级,新教师特别是小学新教师通常是四级,有学位的教师是三级,校长为二级,督学为一级,85%的教师为四级或三级,仅1%是高级教师。从低级向高级晋升需要通过考试。国家规定,每年6月6日为拜师日,每学年开学都要举行向教师敬拜的仪式。根据泰国的传统,只有履行了这种仪式,教师才能开始上课传授知识。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权威。根据教师法,小学教师每年至少到校204天,每周授课24-25节,除教学外,教师工作还包括照看儿童,记录学生成绩和社会背景,记账,管理学生用餐、向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参加在职培训、向学生灌输国家文化传统和道德理想、解决学生纪律问题,等等。在农村,由于教师被视为政府代表,因此还要参与农村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过程,发挥促进社会变化的媒介作用。

三、国际社会对泰国公立小学教育制度的影响

泰国教育最早出现在寺庙内,多以僧侣作为授课的教师,而授课内容也多是佛教知识中的善、乐、容、毅及礼佛、诵经文等。随着泰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泰国自身不断地完善教育体制,而与外界越来越多的交流也使得泰国的教育体制受到影响。“东盟”及“东盟10加3”的国际形势也使得泰国教育体制不断的改革发展。

1.国际教育组织改革的“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的立足点放在了学生固有的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上,以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特质为最终目标。积极教育既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教育的一种修正或超越,同时也是对未来教育的一种重新定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则西方积极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倡导人性积极,恢复了教育本来的功能和使命,即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幸福的生活,体现了教育博爱;二则西方积极教育不是把人优点仅当作其克服其缺点的工作,而是把发展人的优点作为教育本身的根本目标,三是西方积极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关注“问题人”,同时更强调教育关注普通人和一部分天才,这使得教育变得平衡,实现了教育本来价值的回归。近年,泰国教育制度也吸收了这种积极教育的核心,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发展,大大的区别了传统的“教”和“学”方式,这也为泰国的教育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2.东盟组织及东盟“10+3”对泰国教育体制的影响

随着东盟热,泰国作为东盟10国之一也在积极的为东盟成立做准备,因此而大大的影响了教育体制。在公立小学中,增加了一些关于东盟知识的课程,其中包括,东盟10国的基本历史、社会情况,民族语言以及泰国与各个国家间的关系情况等,同时还在各个教育区不定期的举办各种与东盟有关的主题的教学展示活动。而东盟“10+3”这一背景,使得中国这一作为与东盟有着密切伙伴关系的国家的文化及社会也对泰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掀起了一股“汉语热”。在各个教育区里,都积极的将汉语作为公立小学的必修课程。

四、问卷调查“泰国帕那尼空县立小学”学生对教育制度的认识情况

“帕那尼空县立小学”位于泰国东部春武里府的帕那尼空县城里。学校具有80多年的建校历史,“帕那尼空县立小学”这个名字是由本校一位汉语教师翻译命名的,它的实质是是春武里教育区的一所公立小学。学校一共有9个年级,从幼儿园1——六年级,每个年级基本上有八个班级,由7个普通班和1个国际班组成。国际班与普通班的教学基本是分离的。普通班级人数一般为38-45人,由泰国老师作为班主任。国际班人数为15-20人,由美国、英国或菲律宾外教与一名泰国教师共同作为班主任带班,上课基本都采用英语教学。

根據“泰国公立小学教育制度分析—以泰国帕那尼空县立小学为例”此论文主题对帕那尼空县立小学四年级、五年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到以下内容:

1.学生对“公立小学教育体制”此概念与具体情况的了解

从表中可看出泰国公立小学的教育体制让在校学生的熟识度是相对比较高的,这与日常的管理体制等有着很大程度的关系。学生身在其中,是能或多或少感受到教育体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的。从而了认识与了解到“教育制度”这个概念。

2.学生对东盟知识的熟悉程度

从下表反映出,国际关系,东盟组织的成立,对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学校中直接增加有关于东盟国家、东盟国家文化、社会、历史、语言等方面的知识,让学校重视到这个形势。说明学校制度中制定计划的改变对学校及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作用也十分明显。

3.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什么?

从上表中学生的选择来分析,可以分析出学生大致能够思考出自己学习的意义所在,大部分学生还选择了为了自己的未来此选项,说明泰国的教育中注重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

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学喜欢学习的学科依次为:艺术、科学、数学、泰语、泰国文化、外语。从学生的喜欢程度可以分析出,帕那尼空县立小学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艺术学科,这与日常举行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们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上台表演,而泰国本国的传统舞蹈、歌曲艺术等都感染了很多的学生,这使得学生对艺术非常感兴趣。而由于泰国常年举行很多的学科比赛,所以让学生对数学、泰语等经常组织比赛的学科也是很感兴趣。其次,与世界联系紧密,外语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越来越大。

五、结论

泰国公立小学教育制度产生的校园现象与泰国文化、历史、政治、经济都息息相关,并相辅相成,文化对教育制度的影响作用很大,而教育制度又是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泰国教育制度中的四种基本教育即:以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道德责任、文化传统和无私精神为目标的德育。以培养儿童的身体健康和体育道德为目标的体育。以培养学生勤奋的习惯,向他们传授职业技能使她们心灵手巧为目标的德育。 以培养学生的智能、决策能力,使她们获得知识和能力为目标的智育。这都从整体和局部上影响这泰国公立小学的教育制度和实施模式。泰国公立小学培养学生的目标是:

1.培养学生拥有保持个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有关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基本知识,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法律知识,运用科学方法的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学生具有与社会和自然环境协调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欣赏艺术和以多种艺术形式表达的能力;

5.培养学生成为有意识个人权利与责任,认识在一个家庭、社区和社会中共同和平的重要性,理解地区和各国间相互谅解的重要性;

6.培养学生为国家发展和安全动员智力、物质和经济资源的能力,认识自由的价值并且为出生在泰国而感到自豪;不自私,有自我牺牲精神;

7.培养学生有自我约束与坚忍不拔,勤奋、诚实、节俭与忍耐;

8.培养学生有批判思考和理解决策,容忍批判与尊重个人,有道德和尊重他人,参与合作和领导;

9.培养学生称为懂得如何适应变化中的社会、环境、新的发展和技术等全面发展的国家接班人。

3.关于学院本学期查课查寝的通知 篇三

全体学院的学生:

学风,是一个大学的灵魂。一个充满奋斗经历的大学,必然有着良好的学风,崇高的灵魂。为了响应学院学风建设的积极要求,植物科学学院团委将发挥自身职能,根据目前学院学风情况,立足学生根本问题,在学院内积极组织查课查寝活动。

为了保证同学们寝室的卫生状况、财产安全、用电安全、人身安全,学院团委将于本学期对学院学生公寓寝室加大查寝力度,排除学生寝室内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学员上学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

为了建设良好学风,宣扬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的精神,杜绝学生上课逃课,课上公然睡觉以及迟到早退现象,学院团委将于本学期加大查课力度,力求保证学院学子有课不会逃,课上不睡觉,不迟到不早退。逐步建设积极良好的学风,展现学院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院将不定期对学生寝室和上课教室展开巡查,希望广大学生积极配合学院工作。寝室内,希望大家定期打扫寝室,保证室内清洁,不使用违规违章电器,不让外来人员借宿,不外出住宿。学习期间,希望大家保证每课必到,课上认真听讲,按时进出教室,课后积极自主学习。

4.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 篇四

《意见》指出,改革将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

《意见》强调,要健全制度体系,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在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要完善评价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具体评价标准条件要对农村教师适当倾斜。要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担任评委会成员,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全面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要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表现优秀并符合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過程公开透明。

5.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分析 篇五

关键词:校园文化  建设  制度

1 制度是形成校园文化的基础

学校的一切运转都需要制度来执行,校园文化业反映了制度的优劣,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校园制度要求全体师生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教师按照规定办事,学生按照纪律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言行举止都得到了规范,使整个校园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严谨的校风。健全的校园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制度的制定,使学校的校园文化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给全体师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舒服的环境。因此,必须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加强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2 制度的实行应结合实际,不可生搬硬套

例如:某校为了迎接教育局的一次重大活动,这次活动有来自全市各区各县的老师前来参加活动。校长为了树立该校良好的形象,要求全校学生学习XX小学的“精”、“气”、“神”,每天要求学生出操做到快、静、齐,尤其要做到精神抖擞。虽然校长每天都坚持严格训练,学生能从表面上做到快、静、齐,但是精神面貌始终没有得到改善。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学习压力大,缺少必要的课外活动,长期下去导致学生的精神面貌不佳。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要抓住根本原因,盲目照搬是不行的。每个学校的管理都不可能相同,学生的来源,领导的风格,教师的性格、经验,都可能对制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应联系实际,集思广益,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制度。学校领导应尊重教师的意见,接纳教职工的意见;教师也应根据班级实际,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本班的规章制度。

3 软制度与硬制度应灵活结合起来

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制度不能过于僵硬,僵硬的制度容易导致教师的反感,执行起来也相对困难。比如,某校很重视教师的考勤,最原始的方法是签到,接着是打手模,到现在的进门刷卡。这套设备类似于地铁的开闸关闸,据说不仅能把教师进出校门的时间精确到秒,而且能连监控录像一起存入电脑。学校领导对于考勤是绞尽了脑汁,考勤是个难题。有的老师虽然上班准时到校签到,但是经常在没课的情况下出校门办事、喝下午茶,这给学校领导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现在引进新的设备,虽然减轻了领导的负担,但是却引来了一些老师的反感。一些老师认为,学校的早餐中餐不好吃,要到外面吃,现在出去买个早餐都要刷卡,还要报告值日领导,未免管得太死了。小部分哺乳期的女老师则认为这样太过分了!中午在没有课的情况下11点回家给小孩子喂奶都不可以,没有人性化。虽然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权力,但是不能认为这是对制度的绝对控制。因此,学校的管理应该灵活处理,把软制度和硬制度结合起来。

4 文化与制度相结合

根据制度文化的基本概述:文化是一种社会交流及社会传递,通过特定的途径,被社会成员共同获得。这种获得共同文化的特定途径,其实就是文化得以交流和传递的制度文化。文化的存在只有被认同和学习时才是有意义的。而被认同和学习的实现,必须依靠一套相关的制度规则。在此,制度文化就将文化与制度统一起来了。当制度体现为规则时,它必然反映了文化的价值,文化的精神,文化的理念。而当文化体现为规则时,它必然采取或风俗、或习惯、或制度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文化价值的制度是不存在的,没有制度形式的文化也是不存在的。制度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产物和物质文化的工具,一方面构成了人类行为的习惯和规范,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或主导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变迁。制度文化的变迁经常会引发文化三个子系统的整体互动式的变迁。因此,文化的变迁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制度文化的变迁。所有文化进化式传播过程都首先以制度变迁的形式发生。制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制度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反映和维系着文化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构成的整体。文化整体的协调互动必须依赖一个良性有效的秩序,这唯有通过制度才能达到。因此,要把文化和制度结合起来。

5 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应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

教师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文化适合学生。教师在学校还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学生也喜欢听从教师的教导。学校领导要尊重、信任和欣赏每一位教师,多和教师交流,倾听教师的心声,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工会、科研活动等途径,为学校筹谋划策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使制度的制定更加完善,不仅能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还能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更能体现民主管理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游雷宇.培育师生人文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2]兰州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3]郝学利.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构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6.小学查课制度 篇六

一、 教师资格认定行为中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既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自然人或单位。在教师资格认定行为的法律关系里,其主体是申请教师资格证书的自然人和实施认定教师资格行为的行政机关。

1.申请教师资格证书的自然人(以下简称申请人) 根据《教师法》,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的,”都可以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此,教师资格证书申请人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即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具备相应的学历:《教师法》对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提出相应的要求。

(4)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对于申请人教育教学能力,认为“应当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另外申请人还需“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

(5)限制规定:由于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使命,对于“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2.实施认定教师资格行为的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认定机关):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第13条指出“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二、 教师资格认定行为中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在教师资格认定行为中,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是否授予相对人教师资格的行政行为决定。

三、 教师资格认定行为中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行政主体,依法受理、认定申请者的教师资格,并向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者颁发资格证书,在这一过程中,认定机关与申请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存在明显的非对等性和行政主体实体上权利与义务重合性的特点。因此本文在介绍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后,着重论述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定义务。

1.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

(1)申请人的权利

①符合条件的,有依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权利。

②认为行政机关应受理而不受理或应颁发而不颁发证书的,有提起复议或诉讼的权利。

③认为行政机关侵害权利的,有提起国家赔偿的权利。

(2)申请人的义务

①申请须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我国法律规定,申请教师资格证书的,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提出。这是基于行政效率的要求,督促申请人及时行使申请权利的重要措施。

②申请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要件。行政机关认定教师资格是一种要式被动行为,需要申请人提出申请时附以许可机关要求的材料和证明,而且这些材料的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要求。

2.行政许可机关的义务

(1)及时受理: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对相对人的申请文件进行程序性审查,认为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予以受理;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齐全的,教育行政部门有告知补充的义务,未履行告知义务的则视为受理;认为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依法作出不予以受理的书面决定。教育行政部门作出不予以受理决定的,应说明理由,并告知当事人享有复议或诉讼的权利。

①受理的期限教育行政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自收到符合法定形式的全部行政许可申请材料后5日内作出”。

②受理的标准 申请人只要提交了齐全的且符合法定形式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申请材料的,行政机关就应予以受理。教育行政部门接到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提交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申请材料;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和符合法定形式。”如果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或者材料不全的,根据《行政许可法》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行政机关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综上,申请人的所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许可机关就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③受理与否应做出书面决定是否受理当事人的申请,是行政许可程序能否启动的关键性一步,所以“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均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2)依法审查:教育行政部门在正式受理申请之后,还须进一步对申请人及申请事项进行全面审查、考核,主要考核其实际情况是否与书面文件所列情况相一致,属于一种实质性的审查。在法定期限内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初步审查后,组织专家审查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教学能力进行考察,根据考察的结果决定是否准予行政许可。

①审查内容:2005年教育部《实施教育行政许可若干规定》第12条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但是“申请人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只做形式上的审查。但是不排除“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在进行初步审查后,行政机关组织成立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测试办法和标准组织面试、试讲,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考查,提出审查意见。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是行政机关作出是否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②审查期限: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对不予以行政许可的应说明理由,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根据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教育行政部门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

③作出行政许可的决定: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教育部《实施教育行政许可若干规定》中进一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除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外,还要“告知申请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3)准予行政许可的,颁发教师资格证书。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后,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行政许可证件。

(4)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做到平等、公开、及时、有效。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格认定行为的实质是在一般禁止的基础上对特定相对人解除禁止,赋予申请人从事教学活动的权利。所以认定教师资格行为特别要求平等性。而要做到平等许可,教育行政部门就应当公开办事程序和制度要求,以便当事人了解和掌握。公开的方式可以是提供咨询也可以是公告,即将许可的有关事项广而告之,使申请人能够了解。教师资格不仅涉及申请人的社会评价、经济收入等一系列权益而且还关系到国家行政管理能否顺利、高效地实施,表现为较强的期限性,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还必须贯彻效率的原则,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期限。

7.小学查课制度 篇七

关键词:班级工作;自主管理;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22-1

一、“晓之以理”——循序渐进,树立学生自主管理的观念

有些老师认为低年级儿童认知能力不强,不能展开班级自主管理,凡事亲力亲为,自己累,学生也怨声载道,失去了灵性。其实,正因为低年级儿童是一张白纸,从现在就开始培养他们的民主性、自主性,能更好地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人。如果能够正确引导,我认为完全可能让他们实现自我管理。“班级自主管理”就是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指导,班级学生实现对班级的自治。

学生是班级自主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指导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班主任要逐步放手,一步步地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我班学生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在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正心手册”,“八礼四仪”提出了自己的“班规”,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告诉同学们,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要共同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和同学们进行讨论研究,一步步完善了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用自己制订的制度来约束自己,不断培养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以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学生可参照细则,自主管理。优秀学生作为期末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进步之星”等荣誉称号的评优依据。

二、“众志成城”——按部就班,确定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

制订目标是管理活动的起始环节。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在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竞争中不断进取。

接到新的班级,我会和全班同学商量制定班级奋斗的总目标:创设良好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要实现这个总目标需要全体同学的努力,这就需要每个同学确定自己的个人目标。

个人目标如何确立呢?通常我会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把活动细化。如:主题班队会比赛、升旗手、运动会、广播操比赛、书法比赛、读书节等等。按照学校活动安排,我就召集全班同学来商量,确定每次活动的负责人,根据实力确定我们在活动中能够取得的名次,要取得这些成绩所需要做好哪些准备,需要向哪些人寻求帮助等等。利用好这些契机,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然后一起向既定目标努力,这样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自觉地为创造健康向上的班风而努力奋斗。开学初定下的目标,学生开学初就开始着手准备,在各个阶段去落实完成。

目标给人的心理效应是: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因此,在设立目标时我是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的可行性合理目标。比如在常规管理活动中,我按照周次来制定目标:一周不迟到、一周按照学校要求着装和佩戴红领巾、一周按照要求完成各科老师的作业,一周坚持做好一次值日生,一周坚持做到出操集队40秒之内安静整齐,一周坚持做好眼保健操,有时“一周一目标”学生做起来比较难,有困难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一天一目标”,一天一反馈,这样做起来难度降低了,孩子也就能够感受到做好这些小事并不难,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使他们产生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这样就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每个学生都有了自主管理的参与意识。但是坚持做好这些小事是需要有毅力的,坚持下来不容易,但是坚持下来了就会让自己感受到成长和进步,感受到自己用自己的行为为这个班集体的建设做出的努力,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在形成习惯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

三、“有法可依”——完善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制定了班级法规后中,还要把它完善和健全,并且落实好,充分利用“班级法律”,约束学生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以行为规范作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自觉意识,体现“学生发展为本”思想,启迪学生摆脱依赖,自主决策,勇担责任。如在作业和遵守考场纪律等方面,让同学们自我审查,自我监督。

2.试行“班委竞选制”、“班干部轮值制”、“班级日记制”。通过自荐和他人举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候选人,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说,由全班同学投票产生班委,班委通过轮值制度对班级实施管理。同时实行“值日班长制”,每天一位小值日班长配合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全天的班级管理工作,作好值日记录。从机制上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自我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做人”。

3.班级事务实行“包干负责制”。对班级的事务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班级卫生工作、服务工作岗位明确、责任到位,要求学生自觉做好,并由班长、劳动委员和值日班长负责检查监督。

上一篇:小学生优秀评语大全下一篇:潮汕人冬至吃什么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