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2024-10-25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精选14篇)

1.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篇一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近年来,对铁皮石斛的`需求日趋增加,而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组织培养技术使大规模人工栽培成为可能.从种子萌发、原球茎分化、生根与壮苗、原球茎增殖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关于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概况,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作 者:陆兵 LU Bing 作者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刊 名:黑龙江农业科学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2)分类号:S682.31关键词:铁皮石斛 组织培养 试管苗

2.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篇二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

1 引言

蝴蝶兰, 属于兰科蝴蝶兰属植物, 属于热带以及亚热带气生兰。蝴蝶兰的原产地为菲律宾、马拉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地, 植株美观, 形状似碟, 枝叶繁茂且花色鲜艳持久,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蝴蝶兰属于单茎性气生兰, 植株较少发育为侧枝, 蝴蝶兰的种子也由于并不包含胚乳或者其他类型的组织, 由此蝴蝶兰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十分低, 常规的无性繁殖方式无法采用。而组织培养方式进行的种苗繁殖是当前蝴蝶兰大规模生产以及种植的唯一途径。蝴蝶兰主要是通过无菌播种以及使用其他类型的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进行快速繁殖。

2 蝴蝶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及影响因素

2.1 丛生芽诱导繁殖

当前,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有原球茎以及丛生芽繁殖途径。相对而言, 原球茎的繁殖途径是研究相对较多的一种类型, 而丛生芽快速繁殖途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芽生芽的繁殖途径。其培植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且容易操作, 并不对母株造成影响和伤害, 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遗传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植株的大量变异。并且丛生芽诱导的繁殖途径所需要的时间较短, 诱导的成功率也相对较高。

2.2 诱导以及其繁殖的影响因素

根据相应的研究以及实验表明, 6-BA对蝴蝶兰丛生芽诱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浓度一定的6-BA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腋芽的休眠, 随着6-BA浓度的持续提高, 丛生芽的增长率也随之提高。6-BA浓度的提高能有效提高丛生芽的增长率, 然而浓度过高的6-BA也将对丛生芽的生长以及发育产生影响, 导致其芽的长势变弱, 同时也将导致蝴蝶兰的褐化率明显增加。除此之外, NAA同时也将对丛生芽的增殖率产生影响。适当浓度的NAA能有效提高蝴蝶兰丛生芽的生长以及增殖, 然而浓度过高将导致丛生芽的生长以及增殖缓慢、长势较弱, 并且开始生根。由此在工厂化的育苗过程中, 当丛生芽诱导数量阶段, 可使用9.0mg/L以及0.5mgNAA能获得较好的增殖率。这与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3 蝴蝶兰的培养

3.1 培养的部位

就大部分植物而言, 其根、茎、叶以及花器等各个部位都能成功培养, 然而兰科植物能培养的主要部位为顶芽以及侧芽, 部分种类的蝴蝶兰也可采用隐芽等休眠芽进行培育, 部分可从叶片培养得出植株, 不同属的蝴蝶兰所培养出的部位也并不相同。

(1) 茎尖。茎尖处于细胞分裂的最为旺盛的部位, 同时也是培育成功率最高的部位, 但其对分离技术要求较高。

(2) 休眠芽。休眠芽能在顶芽失去发芽能力后进行发芽。休眠芽裸露在外, 由此对其分离较为简单, 但其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 应注意灭菌。

(3) 隐芽。较难分离, 其成活率与休眠芽不相上下。

(4) 花梗。当兰花开花30d后, 剪下花梗顶端以及数个花梗腋芽, 将其切成2~3cm长的切段, 每段带着一腋芽, 并将基部向下插入培养基中。

3.2 选择外植体

蝴蝶兰不同外植体的成活率各不相同, 其中, 蝴蝶兰花梗侧芽的成活率最高, 成活率有75%, 其次为花梗, 为62.5%。叶片和根尖的成活率最低, 为12.5%及7.5%。

不同的外植体将采取不同的取材方法。最为理想的培养物为正在生长中的芽。一般可取2~6cm切取, 使之上面包含多个隐芽以及生长芽。生长芽的成活率最高, 休眠芽难以分离并且成长也相对较慢。

3.3 选择基本培养基

蝴蝶兰组织培养所使用的基本培养基包括MS、VM、KC以及花宝等, 然而对于最适宜的培养基则有不同的选择, 主要由于蝴蝶兰品种差异较大, 并且由于不同的外植体来源所导致的。相关学者以红花品种为研究的基础, 分别时MS、1/2MS以及改良的KC培养基进行了研究, 分析出改良KC培养基效果最佳, 其次为1/2MS、MS;王静等研究者以红花及白花系未研究为基础, 将其作为实验的材料, 研究出了大量对于蝴蝶兰原球茎增殖以及分化影响的大量影响元素, 表明对于原球茎而言也存在较多的增值影响因素。1/2MS对于原球茎增殖最为有益。鲁雪华等在对蝴蝶兰花梗节位置切段的诱导原球茎的试验中筛选培养基, 也明确了1/2MS或者改良MS比MS的效果要好。适当减少MS培养基当中的元素以及减少部分微量元素以及相关的有机部分, 同时适时增加少量的叶酸以及生物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原球茎的增殖生长有益。陈勇等学者研究表明, 1/2MS培养基对于原球茎的增殖效果以及分化效果均比MS培养基要好。MS培养基当中所包含的浓度较高的无机盐对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并不利。杨美纯等研究表明, MS培养基在对蝴蝶兰种子的萌发十分有益。

3.4 培养基添加物的影响

部分氨基酸类型的添加物也可作为培养基当中的有机氮源, 甘氨酸能有效推动蝴蝶兰离体根的生长, 而丝氨酸等能对蝴蝶兰当中的花药、胚状体以及不定芽的分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水解乳蛋白能对蝴蝶兰的胚状体或者不定芽提供相应的营养成分, 提供相应的生理活性物质以及生长所需要的激素等等, 例如通过加入100~200mg/L香蕉泥, 从而缓冲pH值, 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根据相应的研究可了解到, 营养基当中的不同添加物能对蝴蝶兰原球茎的增殖以及分化将产生影响, 水解酪蛋白能有效促进蝴蝶兰原球茎的增殖, 而水解酪蛋白若是与香蕉泥均匀混合则将对原球茎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有机添加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有机添加物与培养基之间的作用也能对蝴蝶兰原球茎的增殖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研究表明, 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的香蕉泥、椰乳或者包含胶质的果汁或者菜汁等等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蝴蝶兰原球茎的增殖。若是在培养基当中添加活性炭, 在添加低浓度的活性炭例如0.5~1.0g/L之时并不对原球茎的增殖产生影响。而在浓度约为2.0~3.0g/L之时将对原球茎的增殖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蔗糖是培养基的能源物质以及渗透调节剂, 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原球茎的增殖产生影响。相应的试验研究表明, 在蔗糖浓度为2%时能有益于原球茎的生长, 而在浓度为2~3%时能促进蝴蝶兰芽的生长形成, 浓度为5%的蔗糖能促进根的分化以及生长, 由此可了解到, 蔗糖的浓度对原球茎的分化具有明显的影响, 当分化培养基包含1%~2%的蔗糖之时, 原球茎将达到100%的分化, 而当蔗糖的浓度为2%时, 其分化速度达到最高, 当浓度为3%~5%之时, 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原球茎的生长以及分化产生抑制。

参考文献

[1]龚明霞, 何铁光, 黄如葵, 等.观赏凤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 2010 (5) .

[2]谭巍.蝴蝶兰组培苗瓶内生根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 2011 (2) .

[3]朱懿, 严红.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5) .

[4]李晓青, 张晓申, 王慧瑜.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09 (6) .

[5]朱志国, 黄承钧, 陶陶, 等.蝴蝶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0) .

3.果桑离体组织培养研究 篇三

果桑离体组织培养研究

以果桑为材料,对其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MS较有利于果桑芽体的萌发与生长;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BA 2.0 mg/L+NAA 0.1 mg/L;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BA 2.0 mg/L+NAA 0.20 mg/L+GA3 1.0 mg/L;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IBA 0.5 mg/L.

作 者:刘健 于元杰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00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0634(16)分类号:Q943.1关键词:果桑 组织培养

4.苍耳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研究 篇四

苍耳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研究

以苍耳叶片、叶柄及茎段为外植体,在MS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对苍耳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培养,并对生长迅速、性状好的愈伤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激素配比和不同培养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生长量和性状有明显的影响.在光照培养下,当MS+6-BA 2 mg/L + NAA 0.5~1 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且生长好.

作 者:白文苑 沈慧敏 BAI Wen-yuan SHEN Hui-min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刊 名: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年,卷(期):41(1)分类号:Q813.1+2关键词:苍耳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5.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篇五

金正日球根海棠叶片组织培养诱导的研究

以金正日球根海棠(Begonia tuberhybrieda Vosa)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的诱导,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以及生长素NAA或2,4-D进行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经实验筛选出最适合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是MS+6-BA1.0~2.0+NAA0.1~0.5;脱分化的最佳激素组合是培养基MS+6-BA1.0+NAA0.5.

作 者:张凤生 樊绍翥 薛丹丹 姜淼 李健虹 王保菊 武斌 赵娜 ZHANG Feng-sheng FAN Shao-zhu XUE Dan-dan JIANG Miao LI Jian-hong WANG Bao-ju WU Bin ZHAO Na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0刊 名:黑龙江农业科学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2)分类号:S685.99关键词:球根海棠 组织培养 诱导

6.蝴蝶兰种子苗无菌培养 篇六

1 材料的选择

先对蝴蝶兰进行人工授粉, 授粉后110天左右, 发现果荚外部变得光滑饱满, 颜色转黄, 就说明已成熟, 此时就应将它剪下, 以免果荚裂开造成消毒上的困难。

2 表面灭菌与无菌播种

将果荚剪下后切去柱头及残留的花瓣与萼片, 用自来水冲洗,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15秒后, 再用0.1%Hgcl溶液消毒8分钟, 用无菌水反复冲洗5~6次, 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种荚表面水分备用。

3 培养基

3.1 诱导种子萌发培养基

MS+50克香蕉泥+1g蛋白胨+20g蔗糖+9克琼脂, p H值5.2~5.4, 其中MS可美国花肥 (花宝1号) 3克代替。

3.2 增殖培养基

MS+100g香蕉泥+2克蛋白胨+0.03g苹果酸+18g蔗糖+8.5g琼脂+1.5g活性炭, p H值5.2~5.4, 其中MS可用花宝1号3.5克代替。

3.3 壮苗与生根培养基

MS+48g香蕉泥+1g蛋白胨+18g蔗糖+10g琼脂, p H值5.2~5.4, 其中MS可用花宝1号3克代替。

4 原球茎的发生与增殖

在培养条件下, 播种15天左右, 种子开始膨胀, 萌发形成白色原球茎。在45天内种子变成绿色, 之后进入小球阶段, 小陀螺, 在顶上有一凹面, 须根不久即覆盖在小球体表面上去。在播种后约2~3个月中, 第1片叶自顶上凹面生出, 并且小球亦增大呈扁形, 此组织为原球茎。将原球茎状体转入增殖培养2~3月后分化的不定芽可长成2~3片叶的小苗, 此时原球茎伸长, 并且有第一条根长出, 可挑取有根的大苗直接出瓶, 先转入生根培养其中培养2个月, 可使苗较快地生长, 6个月生, 叶片逐渐长大, 根系增多, 并且变得粗壮。

5 试管苗的移栽养护

瓶苗移栽前, 将培养瓶放栽培温室中炼苗3~4天, 小心将苗从瓶内取出, 用清水将培养基及琼脂冲洗干净, 切勿伤断根系, 后用消毒液如0.2%甲基托布津液浸泡15分钟, 或用0.05%高锰酸钾稀溶液浸泡5分钟, 可以提高栽培成活率, 且对污染苗移栽效果比较明显, 然后将苗取出晾干, 晾干后的小苗用水苔包裹根系, 露出叶片和茎基, 盆底需垫3~5块泡沫, 以便透水并防止盆孔被水苔阻塞, 蝴蝶兰出瓶小苗期要保持良好的水分状况, 因小苗的抗旱能力较低, 不耐长时间干燥。光线最好控制在500Lx, 刚出瓶时需置于较弱的光线下, 随着小苗的不断适应和生长, 可逐步增加光照量。小苗移栽的温度切勿低于20℃, 最适温度为23℃。保持通风良好有益于快迅生长。移植后1个月内由于根系尚未伸长, 勿急于施肥, 需视根系生长状况, 每隔8天施肥薄肥1次, N、P、K的比例为18:18:18, 浓度5000倍, 并添加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 以利于根系生长和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基质的EC值保持在0.5~0.6。

7.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篇七

组织培养条件下条叶龙胆扦插不定根形成研究

采用组织培养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在组培条件下条叶龙胆试管苗嫩茎扦插繁殖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与发育,结果表明,条叶龙胆茎上的不定根起源于形成层,在生根培养基上不产生愈伤组织,不经过愈伤脱分化阶段,属直接器官再生.

作 者:孔令奎 王臣 刘玫 Kong Lingkui Wang Chen Liu Mei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刊 名: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英文刊名: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25(1)分类号:Q94关键词:条叶龙胆 组织培养 扦插 不定根 根原基

8.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篇八

刘兆书、王梦瑶、王瑞雄、尹树明、左通通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和脱毒快繁方面的应用,为今后植物组织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快繁;脱毒;育种

德国的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以后,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后,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也越发的广泛。育种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形成了一门理论和技术;在工厂化育苗方面,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也促进设施农业、食品、工业、医药业等领域发展,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简单总结。

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1.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史

1838-1839年,德国的植物学家T.Schleidon和动物学家T.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1902年德国的植物学家Haberlandt提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具有植物细胞全能性。1904年Harming在无机盐和蔗糖溶液中对萝卜和辣根菜的胚进行培养,发现离体胚可以发育成熟,并提前萌发成小苗。1937年White发现了B族维生素,建立了第一个由已知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被定名为White培养基。同时法国的Gautherer和Nobecourt也发现了B族维生素的重要性,三个人被誉为植物组织培养学科的奠基人。1952年Morel和Martin通过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从已受病毒侵染的大丽花中首次获得脱毒植株。1953-1954年Muir利用震荡培养和机械方法获得了万寿菊和烟草的单细胞,实施了看护培养,使单细胞培养获得了成功。1957年Skoog和Miller提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控制器官形成。1958年英国学者Steward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获得了人工体细胞胚,这一实验证实了Haberlandt的细胞全能性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组织培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基础理论、实际操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比如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倍体育种、种质资源保存、快速育苗、人工种子制造、次生代谢物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现状

1.2.1国内的研究发展现状 我国的组织培养与国外相比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却比较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掀起了单倍体育种的高潮,在作物育种上取得了一些实用性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用花药或花粉育出的植物已超过22科52属160种。目前我国组培已经进入了生产阶段,实现了花卉、果树、蔬菜等100多个品种的工厂化生产。花卉出口年创汇达800多万美元。

1.2.2国外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的组培发展的比较快,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了兰花产业。80年代后,以商品为目的的组培苗生产量以20%-30%的速度递增,年产组培苗在10万株以上的植物微繁殖公司约占50%,年产量大于50万株的公司约占25%,整个西欧年产组培苗达2亿多株。

2、工厂化植物快繁及脱毒方面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有几乎不受地理环境和季节的限制、遗传背景一致、生长周期短、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同时,结合茎尖培养方法可以去除植物病毒、使植物复壮、提高质量和产量,所以,离体快繁和植物脱毒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方面,尤其在兰花、名贵树种、马铃薯、草毒等无性繁殖为主的植物显的更是尤为重要。据估计,目前全球有关生物技术产业的年交易额约为1 500亿美元,其中50%一60%与农业有关。植物组培苗的贸易额约占总额的10%,即150亿美元,并以每年15%速度递增。

在我国,离体快繁育苗技术的开发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如华乐种苗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在500万株以上兰花克隆苗,主要出口日本、美国、荷兰、德国等,北京杉友兰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为350万株兰花克隆苗,连云港振兴恒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蝴蝶兰克隆苗3 000万株,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植物快繁涉及观赏植物、蔬菜、果树、药材等300种以上,其中观赏园艺植物约200种,约占60%。在脱毒方面,如通过脱毒的马铃薯、甘蔗、甘薯、大蒜、草毒、香蕉平均可以增产30%以上,兰花、水仙、康乃馨、大丽花通过脱毒后植株生长势强、花色艳丽、花朵大、产量高。

3、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培育优良作物品种开辟了全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把植物组织培养普遍应用于作物育种,并在单倍体育种、胚胎育种、细胞融合育种、细胞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3.1单倍体培养育种

通过对植物的花药、花粉、未受精的子房或胚珠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其中以花药和花粉培养应用最为广泛),单倍体在培养过程中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二倍体植株,这种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称为单倍体育种。研究表明,常规育种一般需要8-10 天或更长的时间,而通过单倍体进行育种一般仅需要4-5 天的时间,单倍体育种具有程序简单、育种周期短、基因型一次纯合等优点,单倍体育种是常规育种程序和方法的重大改革,尤其在林业等生长周期长的物种中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单倍体育种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重视,各国纷纷开展单倍体育种方面的研究工作。3.2胚胎培养育种

植物的胚(包括成熟胚和幼胚)、胚珠、子房和胚乳的离体培养技术统称为胚胎培养,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胚胎发育机理、克服杂交不亲合、胚胎拯救、克服自交不亲和、克服珠心胚的干扰、打破种子体眠、获得体细胞胚和人工种子等方面,因此在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和药用植物上有着广泛应用。

在克服杂交不亲合、克服自交不亲和方面主要通过植物离体受精来实现,在广义上通过离体柱头授粉、离体子房授粉、离体胚珠授粉、离体精细胞和卵细胞融合等均称做植物离体受精。但严格意义上的离体受精或试管受精是20世纪90年代精、卵离体融合成功。该技术不仅可以克服植物授粉不亲和问题,还可以进行胚胎、种子和果实发育机理等基础研究。人工分离的精细胞和卵细胞融合后进行合子胚培养,已在玉米、药用牡丹、婴粟、烟草等植物上获得成功。植物离体受精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中的重要实验技术,为研究植物胚胎发育机理提供了新的实验系统,为开发新的植物转基因途径提供了可能。

胚培养在打破种子体眠应用较为广泛,种子体眠的原因很多,利用组织培养方式打破种子体眠一般有种胚发育不全或种子含抑制物抑制种胚发芽2种情况,如胚乳发育尚不完全的兰科种子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获得再生植棵,而莺尾属、蔷薇科、野麦等植物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打破抑制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另外,胚培养还可以应用于胚胎拯救。

胚乳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利用价值的三倍体植株,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获得六倍体,从而育出多倍体新品种。目前有40多种植物的胚乳培养达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分化或器官分化,不少植物已获得了再生植株。我国在马铃薯、小麦、水稻、苹果、桃、称猴桃等多种植物上得到了胚乳再生植株。同时,胚乳培养产生的混倍体,可用于染色体工程方面的研究。3.3细胞融合培养育种

细胞融合所使用的材料一般是指利用除去植物细胞壁的裸露细胞即原生质体,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克服种、属以上植物有性杂交不亲和性障碍,为广泛重组遗传物质开辟了新途径。同时,因去壁后的原生质体消除了核酶等对外源DN A的破坏,为携带外源遗传物质的大分子渗入细胞创造条伴。另外,在有些没有有性生殖能力或其有性生殖能力很低(如香蕉、木薯、马铃薯、甘蔗等)的植物作物改良中,体细胞杂交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叶肉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较好,遗传性较为一致。在原生质体融合方面主要有物理(如电融合)、化学(如高PIE高钙、聚乙二醇)、生物(如仙台病毒)等融合方式。3.4细胞突变体育种

在研究中发现,通过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常常出现基因型变异。这是因为无论是愈伤组织还是细胞培养,培养细胞均处在不断分生状态,容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环境(如物理因素、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诱变。利用这一特点结合人工诱变方法包括物理诱变(Y射线、X射线、电子束、离子束、激光、紫外线等)、化学诱变(甲基磺酸乙醋、秋水仙素、叠氮化钠、平阳霉素、52BU ,EB等)和生物诱变(转座子插入突变、跳跃基因等)获得了一大批植物新品种和新材料。目前,这种方法已筛选出抗病、抗盐、高赖氨酸、高蛋白、矮秆高产的植物突变体。

3.5基因工程育种

通过基因枪或农杆菌进行植物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植物遗传转化的理想受体系统应具有高效稳定的再生能力,研究认为用于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应具有80%-90%的再生频率,且每个外植体必须具有能再生的丛生芽,其芽数量越多越好。目前,用于遗传转化的受体主要有二种途径,一是外植体在激素的诱导下产生愈伤组织后再培养成体细胞胚即体细胞胚发生途径,二是诱导外植体产生单极性不定芽后再培养生成完整的再生植株即器官发生途径。目前,与组培技术结合的转基因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两种方法。

参考文献:

9.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篇九

兰花的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60年代, Morel采用大花蕙兰的茎尖在含有细胞分裂素的KC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原球茎并分化成植株, 为实现兰花生产的工厂化奠定了基础。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和国内外的有关文献, 对兰花组织培养的研究及产业化前景进行综述, 以期为兰花的科研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一、外植体的材料

兰花的茎尖、种子、花梗、叶片等均可用于诱导原球茎, 近20年来, 已有不同种类的几十个品种的芽端通过培养诱导形成大量的类原球茎, 类原球茎发育成根状茎后长成植株。

1. 茎尖

茎尖是细胞分裂最旺盛的部位, 是较容易诱导, 培养成功率较高的部位。茎尖培养一般要通过原球茎阶段达到快速繁殖目的, 因而增殖系数一般比丛生芽增殖的速度快, 茎尖作为外植体较适于复轴生长类型的兰花, 如大花蕙兰、文心兰等。一些学者专家对茎尖的取材时间、最适取材部位及大小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认为带1~2个叶原基的茎圆锥成活率高, 中间部位侧芽成活率较高。

2. 种子

兰花种子的萌发是育种的一个技术难点, 其在组培条件下的无菌萌发已成为主要途径。兰花种子很小, 内含一些发育不完全的球形胚、无胚乳, 自然状态下很难萌发, Link早在1824年就观察到自然条件下兰花种子萌发伴随真菌感染现象, 有人甚至认为兰花种子不能萌发。随后其他研究者用非共生萌发使齿瓣兰、石斛兰、文心兰、兜兰、蝴蝶兰等种子培育成苗。兰花种子用于组织培养极富前景, 大部分的种子可通过无菌萌发的方式进行萌发;附生或半附生兰和气生兰及杂交后代的种子萌发较易, 而地生兰种子的萌发较难。

3. 花梗

花梗培养在单茎性兰花中应用较广, 自Rolor.G 1949年利用蝴蝶兰花梗腋芽培养出试管苗以来, 关于利用蝴蝶兰花梗腋芽来获得营养芽、丛生芽方式增殖的研究较多, 如:李军等对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也是用蝴蝶兰的花梗作外植体成功的诱导出再生植株。

4. 叶片

取叶片培养对蝴蝶兰母株伤害不大, 也不受植株开花与否的限制, 是较适合的培养途径。Chen等从幼叶的叶尖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直接培养出体细胞胚, 但在30天之内无愈伤组织产生, 在经过下一级的培养后分化出幼苗;我国的王怀宇、张秀清等分别在MS+BA5.0毫克/升+NAA1.0毫克/升培养基诱导叶片产生原球茎, 但诱导率都不理想, 是16.7%。

二、培养基的成分

1. 培养基

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所在, 它提供了植物组织离体条件下保持良好生长的必要营养。不同植物材料生长分化所需的营养条件各不相同, 因而所采用的培养基也不相同, 甚至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生长分化要求也各不相同。在兰花的组织培养中, 最常用的培养基为MS、VW、KC和他们的改良型, 应用时可根据不同品种和培养阶段—类原球茎的形成、增殖、分化及壮苗等加以修改。

2.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诱导胚发育成原球茎, 还可以加快个体发生, 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目前常用的主要有生长素类 (IAA、2, 4-D和NAA) 和细胞分裂素类 (BA和KT) 。其浓度、种类以及不同的组合所起的作用不同, 不同的兰花品种其生长发育各阶段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不同。Seen和Latha提出, BA在兰花组培中对叶诱导与芽增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 较高浓度的NAA对诱导原球茎有较好效果。2, 4-D还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据有关资料显示, 热带兰的组织诱导、原球茎增殖及分化一般需用较高浓度细胞分裂素与低浓度生长素的配合。

3. 其他添加物 (1) 活性炭

用于吸附培养中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分子, 清除培养植物组织在代谢过程产生的对培养物不利或具毒副作用的物质, 亦可调节激素的供应, 促进植物生长。在兰花组织培养生根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有利于根的形成和生长, 获得根系较好的生根苗。

(2) 抗生素

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常遭受有害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侵染而造成污染的现象, 时有发生, 造成不同程度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或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 常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可有效控制有害微生物引起的污染。

三、展望

我国是兰花大国, 幅员广阔, 有适应各类型兰花生产的条件, 兰花资源十分丰富, 栽培历史悠久, 有众多的兰花爱好者,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这是我国发展兰花的有利条件。纵观国内外发展兰花的现状, 只要认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 发展专业化、规模化花圃, 兴办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工厂化生产, 有效降低成本, 实施科学养兰, 推动与国内外兰花业携手合作, 优势互补, 加上政府的政策扶持,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必将使我国兰花业出现新的局面, 也将有力推动我国兰花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在世界花卉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综述了目前兰花在茎尖、种子、花梗、叶片等方面的组织培养, 介绍了兰花组织培养在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抗生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0.香菇的组织分离及培养 篇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了解、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平菇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1)食用菌:香菇。

(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

(1)试剂: 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

四、实验步骤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拌料 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侧培养水分 培养料搅拌好后,用于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适合,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在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装袋 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4)灭菌 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5)接种 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6)培养 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一般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7)出菇管理(8)采收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

1、整菇插种法

(1)选择种菇:选择肥壮菇体作种菇;

(2)种菇消毒:取1张菇片,用 70%的酒精轻擦表面进行消毒;

(3)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试管斜面上;

(4)培养:将试管斜面置于15~30℃下培养;

2、贴附法(1)、将接种针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将接种针迅速插入斜面培养基的中间位置,使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到试管壁上,再用接种针勾取香菇小片刚破膜的成熟菌褶,贴附于斜面相对应的试管相对应的试管内壁上,并使试管斜面朝上,平放在培养箱内,12—24h后,在试管斜面上就落下许多孢子。

2、贴附法(1)、将接种针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将接种针迅速插入斜面培养基的中间位置,使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到试管壁上,再用接种针勾取香菇小片刚破膜的成熟菌褶,贴附于斜面相对应的试管相对应的试管内壁上,并使试管斜面朝上,平放在培养箱内,12—24h后,在试管斜面上就落下许多孢子。

(2)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将贴附在试管壁上的菌褶取出。

(3)将试管放入25℃温箱中培养1—2周,观察菌丝生长情况,选菌丝纯洁、粗壮、生长旺盛的试管进行保存并作出菇实验。

3、悬钩法(1)、在350ml容积的三角瓶内,装入50ml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瓶口处垂挂一根“S”形的铁丝钩,塞上棉塞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后在将三角瓶放入30℃培养箱中培养2—3天,使培养基表面的冷凝水蒸发,备用。

(2)将银耳或木耳的新鲜子实体在无菌水中洗涤3次。

(3)在无菌室内用灭菌滤纸将耳片上的水吸干,如耳片过大,可用灭菌刀片切去一部分,然后将耳片悬钩在“S”形钩子上,子实体面朝下放入三角瓶内,将耳片离培养基2—3cm,勿使耳片碰到三角瓶壁,并将三角瓶移到有散射光的地方,在18—25℃下放置12—20h,即将有很多孢子散落在培养基表面上。

(4)取出耳片,将三角瓶至于28—30℃的恒温箱,待孢子萌发后,将萌发的孢子带着培养基块移入新的试管斜面培养基内,继续进行培养,待长出纯净、洁白的菌丝后即视为分离成功。

五、注意事项

1、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

2、要等刀片冷却后再切取组织块。

3、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污染袋要及时检查出处理掉。经过30—4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袋后即可使用。若菌袋内长出原基,说明菌种已经老化。若有黄、绿、黑等杂色斑点或连成片时,说明菌种已经污染,不可使用。

4、菌种的选择:优质菌种是决定栽培产量的主要因素。菌种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产量。一般选择外观为白色的菌种。如有其它真菌污染, 从菌种外观上可看到其它颜色的菌落。正常的原种和栽培种在生长中和长满时都应色泽鲜亮、上下一致、洁白、而不应灰暗苍白。如果一瓶(袋)菌种, 上下色泽不一致, 特别是上部灰暗时, 应剔除不用。

11.组织部干事培养方案 篇十一

新的学期开始了,通过一个学期的洗礼,本部门的成员大都具备了良好的素质与品格。但是“人无完人”,所以这一学期我们仍然需要对我们的干事提出培养,来改正以前的不足,发挥出部门人员的潜力,从而为更好的为部门工作,促进本部门的发展。下面我要提出几点我们本学期所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 1、2、要有责任心,别人不愿意做的我做,每一件事要负责到底追求完美。要主动积极,别人没想到的我想到,其实这种能力很简单,当你全身

投入到一件事上面时,你自然会这样的。

3、嘴上功夫少不了,嘴要甜,要尊师重道,礼貌很重要,这个可以锻炼

我们的为人处世方面,首先我们要学会做人,有时候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4、我们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既不能太高,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也不

能妄自菲薄,贬低自己,我们要学会谦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是我们的宗旨,我们虽然在学生会工作,但我们要有自我意识,我们并不是天之骄子,我们应该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5、我们作为学生会的一员,需要积极地表率作用,我们无论在学习上还

是纪律上我们都应该首当其冲。

6、在学生会工作最需要的就是积极主动性,应为事情不会主动跑到你身

边,需要送你自己去争取,要知道努力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7、我们需要性格开放,因为我们面向的事整个学校,所以与人交流的能

力尤为重要,要多和其他部门的干事多沟通沟通,有一个开放的性格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要学会的,简单的就是:放下娇气、避免小气、杜绝霸气。总之,你们在学生会真正的锻炼到了自己,对干事的培养还有很多,但是希望干事能够认真培养自己。

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

团总支组织部

12.红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篇十二

关键词:红掌,外植体,愈伤组织,不定芽,生根,炼苗移栽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又名花烛、安祖花、火鹤花,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附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红掌的佛焰苞颜色多样,叶片赋有天鹅绒的光泽,是少有的观花和观叶兼备的植物,主要用于切花,也可以盆栽。目前,红掌已成为销售量仅次于热带兰的第二大热带花卉商品,在国际商品花开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自从1974年Pierik et al[1]首次通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形成进行快速繁殖红掌以后,经过人们不断的改进和优化,红掌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生产。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红掌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有很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综述了红掌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对红掌的组培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加以总结,以为红掌产业化生产和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1 外植体取材

1.1 外植体的类型

目前,国内外报道红掌组织培养采用的外植体有叶片[2]、叶柄[3]、茎尖[4]、侧芽[5]、根[6]、苞片[7]和花序轴[8],其中叶片和叶柄是主要的外植体。

1.2 外植体取材的部位、大小和生理年龄

外植体的部位、大小和生理年龄不同,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也不同。叶片基部靠近叶柄处、带叶脉的叶片、叶脉集中的部位[9,10,11]容易诱导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诱导率来看,叶片基部>叶片中部>叶尖[12],不含叶缘叶片>含叶缘叶片[13],叶片大小以1 cm×1 cm为宜。红掌新抽出的叶片展叶2~3周,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诱导所需的时间也最短[14,15];初展开叶片诱导愈伤组织能力最强,其余依次为未展开叶片,刚转绿成熟叶片和深绿色老叶片[16]。叶柄上段的外植体比中、下段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17,18]。因此,在红掌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合理取材决定其能否再生植株。

2 愈伤组织诱导

2.1 基本培养基

在红掌组织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培养基一般选用改良MS、1/2 MS或Nitsch。崔月羚[19]发现,当叶片接种到几种培养基时,愈伤组织发生率及发生速度依次为1/2MS>MS>N6>B5>White,此结果与兰芹英等[20]和赵博生等[21]的结果相似。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的浓度对红掌离体形态发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降低MS中硝酸铵的含量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发生。Pierik[22]指出低浓度氨盐有利于红掌愈伤组织的诱导,最适宜浓度是206~825mg/L,>825 mg/L或<206 mg/L将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蔡能[23]将NH4NO3浓度降到250 mg/L时,发现诱导率达到100%,比前人的研究提高15%左右。蔡维藩[24]以Nitsch为基本培养基时,将硝酸铵含量降至200 mg/L有助于愈伤组织发生和生长。

2.2 激素配比

在诱导愈伤组织中,常用细胞分裂素有6-BA、KT和TDZ,生长素有NAA和2,4-D。红掌组织培养中一般使用6-BA,或结合KT使用[25,26];生长素一般使用活性较强的2,4-D或NAA[27]。诱导愈伤组织发生一般需要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结合使用。多数报道6-BA和2,4-D配合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红掌通常用较高浓度的6-BA(1~3 mg/L)和低浓度的2,4-D(0.08~0.20 mg/L),二者之比在10左右[28,29,30]。也有单独使用6-BA[31]或2,4-D[32]诱导的愈伤组织的报道。蔡能[23]研究认为6-BA和2,4-D配合比单独用6-BA或2,4-D诱导的愈伤组织率高。这些差异与基因型和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均一可能有关。除此之外,TDZ在诱导红掌愈伤组织中的作用也有报道[33,34]。

2.3 碳源

培养基中的碳源成分通常是糖类。糖类不仅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能源,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具有调节渗透压的作用。不同碳源在诱导愈伤组织中的效果不同,有报道认为红掌的愈伤组织诱导中,蔗糖的效果最好[17,25],而费昭雪[15]和岑益群等[35]则发现葡萄糖优于蔗糖。Kuehnle et al[36]的试验结果显示,蔗糖与葡萄糖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葡萄糖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蔡能[23]使用30 g/L蔗糖或葡萄糖诱导率均可达到100%,比使用麦芽糖高13%;而在愈伤质量上,用葡萄糖诱导的愈伤组织较大,质量较好。对于碳源报道出现的不同结果,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基因型对碳源的要求不同。

2.4 光暗条件

不同光照强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不同。普遍认为外植体暗处培养比光下培养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发生[25]。但费昭雪[15]、岑益群等[35]则发现光照下外植体表面容易产生愈伤组织。陈华林[37]认为强光照抑制红掌的愈伤诱导,弱光照促进愈伤的诱导。但张桂和等[38]发现暗培养与弱光下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不同的外植体和基因型在脱分化的过程中,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不同。

3 不定芽的分化和增殖

一般认为低浓度的大量元素有利于芽的分化和生长。江如蓝等[39]研究表明,1/2 MS培养基上的不定芽分化率显著高于MS。但Yu et al[40]发现0.3~0.8 MS大量元素促进芽的生长,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苗表现出缺素症状;培养时间超过6个月时,全量MS对芽增殖和生长最有效。

在不定芽分化时,一般使用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和低浓度生长素有利于芽的分化。蔡能[23]和武爱龙[41]发现使用较高浓度的6-BA与NAA,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也有报道低浓度的6-BA、KT和TDZ也可以诱导不定芽的发生[42],BA与KT配合使用效果优于只用BA[25]。

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有机成分可以促进芽的增殖和生长。蔡能[23]研究发现,与不含椰乳的培养基相比,添加100 g/L椰乳对芽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蒋泽平等[43]研究认为50 mg/L水解酪蛋白有利于芽增殖,150 mg/L促进芽体伸长的效果最佳,<100 mg/L有利于壮苗生长;酵母浸出液促进芽的增殖。

4 不定芽的生根

不同培养基的生根效果不同。红掌试管苗生根较容易,使用0.5 mg/L NAA、2,4-D和IBA,生根率均达100%[44]。但王进茂等[25]发现NAA、IAA、IBA对诱导生根数差异不显著,但NAA、IAA诱导的根71.5%为气生根,而IBA诱导的气生根占总根数的21.3%,且比例随IBA浓度的升高而递增。Yu et al[40]报道显示IBA诱导生根的效果比NAA和IAA好。

5 炼苗移栽

5.1 移栽前处理

红掌组培苗在移栽前通常进行几天的炼苗,然后用杀菌剂浸泡,以提高移栽成活率。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KMn O4和百菌清。蔡能[23]采用揭膜炼苗来提高试管苗成活率,揭膜5 d成活率达到86%,揭膜7 d以上成活率达98%。在移栽前,用多菌灵溶液浸泡处理试管苗比KMn O4溶液处理效果要好,以0.2%多菌灵处理20 min较好,成活率达91.1%,比KMn O4溶液处理的要高12%。蔡明和李树贵[45]采用先进行7 d的闭瓶炼苗,再打开瓶口继续炼苗5 d,将清洗干净的幼苗用0.2%多菌灵溶液浸泡5 s后移栽,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赵秀梅和刘芬[46]先将试管苗闭瓶炼苗15 d,后开瓶炼苗3 d,同时浇0.1%百菌清溶液,再清洗后移栽。

5.2 基质

基质的正确选择是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关键,选择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并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含有一定有机质的基质才能满足组培苗的需求。不同的栽培基质对红掌组培苗的移栽成活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椰糠、泥炭土和珍珠岩是红掌组培苗移栽常用的基质。杨士辉和王春云[47]用基质为珍珠岩∶泥炭=2∶1,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4%。莫磊兴等[48]将椰糠和珍珠岩混合作为假植基质。蔡能[23]研究移栽基质以椰子壳∶泥炭土∶珍珠岩=2∶0.5∶0.5为好。黄丽芳[49]认为适宜的栽培基质及配比为椰糠∶泥炭土∶珍珠岩=2∶2∶1和椰糠∶泥炭土∶珍珠岩=2∶1∶1。费昭雪[15]用珍珠岩∶水苔∶腐殖土(12∶1)栽培基质,红掌4个品种的组培苗均生长良好,移栽成活率达96%。

6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6.1 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红掌的离体培养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得出的许多结论还不一致,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与优化,主要有:(1)对基本培养基的选择、外植体的选择、激素的种类与配比、糖类的种类与浓度、光照等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致。(2)品种差异较大。红掌品种有上百个,而现有的研究都没有具体到品种,研究结果不能用于指导生产。(3)培养周期较长。红掌的离体培养繁殖速度还很慢,一般从叶片诱导愈伤组织需1.5~2.0个月,愈伤组织至芽分化约需2个月,而芽增殖周期约为2个月。增殖率还比较低。(4)属于我国的新品种较少,大部分靠进口种苗。我国种苗的质量与进口种苗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表现在植株不整齐,生长较缓慢。

6.2 今后研究的方向

13.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篇十三

以银杏的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研究愈伤组织生长量及其培养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AT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4-D与BA组合比NAA和KT有利于各种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NAA与KT组合更利于愈伤的继代培养.未成熟胚子叶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大致为“S”型,在含BA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前期生长较快,而在后期(24~28 d)鲜重有所下降,POD活性和ATP含量在20 d时达到最大;在含KT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在24~28 d期间仍有增长,其POD活性和ATP含量在28 d时最大,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表明POD活性和ATP含量与银杏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 者:温银元 王玉国 铁梅 作者单位:温银元,王玉国(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铁梅(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14.月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篇十四

关键词:月季,组织培养,技术

月季 (Rosa chinensis) 为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源于我国, 于17世纪传入欧洲, 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是世界栽培种类较多的多年生木本花卉之一。在国外, 月季花卉工厂化育苗技术已趋成熟,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获得巨额外汇的支柱产业。我国月季的组织培养技术产业化研究起步较晚, 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该试验通过对月季组织培养, 研究茎段外植体的选择及不同种类、质量浓度的植物激素配比对茎段快繁的影响, 以期找出月季快繁的最适培养基配方, 为完善组培快繁技术、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名优月季品种奠定基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月季的带芽枝条作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a.外植体的消毒取带有饱满、未萌发侧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 先经流水冲洗l0min后, 用洗衣粉水浸泡l0min, 再在流水下冲洗净, 接着在无菌条件下, 用75%乙醇浸泡30s后, 用无菌水冲洗3~4次, 然后置于0.1%升汞溶液中处理7~10min,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6次, 放到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 切成每段长1.0~l.5cm, 接种于芽诱导培养基上。

b.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根据枝条生长部位, 分基部、中段和梢部3个部分, 分别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 基本培养基为MS+蔗糖30g/L+琼脂6.0g/L (pH值5.8) , 每瓶接种5个带芽茎段, 每个配方接种5瓶。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 (24±1) ℃, 光照强度1500lx, 光照时数14h/d, 30d后统计再生情况。

c.不定芽的增殖在增殖过程中是由芽丛分成单芽来实现快速繁殖的。将萌芽切下转入继代培养基, 进行增殖培养, 培养条件同上。

d.无菌嫩茎的生根培养取2~3cm长的月季无菌嫩茎, 按照无菌要求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 分别置于13、17、21、25、29℃等5种不同温度的光照培养箱内培养, 光照时间为14h/d, 光照强度为2000lx。每一处理为20瓶培养物。

e.驯化及移栽当根长1~2cm时移栽, 先将瓶口纸打开, 倒入少量水适应2~3d后, 将带根的小植株从瓶中取出, 洗净根部培养基, 移栽到装有培养土的营养钵中, 保持较高温度。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激素对不定芽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将月季的茎段接种在MS附加不同激素的诱导分化培养基上, 5d后侧芽开始膨大, 15d左右分化芽逐渐形成幼苗, 幼苗继代在相应的培养基上, 形成丛生不定芽。表1为月季中部枝条在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由表1可以看出, 在细胞分裂素BA和KT中, 以BA的效果最好, BA的质量浓度在0.5~1.0mg/kg比较合适。在MS+BA1.0mg/kg的培养基上, 不定芽的分化率较高, 达72%。生长素以NAA优于IBA。

2.2 不同激素对不定芽继代培养的影响

将分化的不定芽在相应的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 继代周期为20d, 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 在MS+BA1.0mg/kg+NAA0.5mg/kg培养基中继代培养, 可保证较高的增殖率和良好的生长状态。

2.3 芽在茎段上的位置对生长的影响

从诱导启动的时间看, 在枝条中部的带芽茎段, 通常在接种后的第5d左右芽就萌发, 而基部和梢部的茎段, 芽的萌发要在第11~13d才开始, 中部茎段芽的诱导率 (48%) 也要高于基部和梢部的茎段 (36%) 。

2.4 不同激素对诱导生根的影响

月季组培苗生根常用的激素有IBA和NAA, 采用1/2MS作基本培养基。将生长良好、高2~3cm的健壮的月季嫩芽, 接种到1/2MS+IBA和1/2MS+NAA两种生根培养基上, 每一配方接种30个嫩芽。5~7d开始长出新根, 经20d培养后长成完整植株, 各种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差异明显 (见表3) 。

由表3可以看出, NAA和IBA对月季的诱导生根都有较好的效果, 在1/2MS培养基附加NAA或IBA0.1~1.5mg/kg均可诱导不定根的产生, 生根63.3%~93.3%。比较诱导率和根的生长特点, 发现月季芽诱导生根需要一定质量浓度的生长素, 质量浓度过低, 生根的诱导率低, 但质量浓度过高, 往往在根与芽之间形成较多的愈伤组织, 不利于植株的生长。从该研究的结果可看出, 0.50mg/kg的生长素质量浓度诱导生根的效果最佳。比较NAA与IBA诱导生根的效果, 发现NAA要优于IBA。在含0.5mg/kgIBA的培养基中, 诱导率为76.7%;在含0.5mg/kgNAA的培养基中, 诱导率为93.3%。

2.5 不同温度对诱导生根的影响

无菌嫩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以后, 逐步形成带有根系的植株。接种后20d观察嫩茎生根情况 (统计1cm以上的新根数目) 。结果发现, 在不同的温度下其生长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21℃时嫩茎生根数目最多, 而且嫩茎生根的百分率也最高, 然而在温度低于或高于21℃时, 嫩茎生根数目均较21℃时减少, 同时嫩茎生根的百分率降低, 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生根数量变化趋势。由此说明生根阶段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且在21℃时生根效果最好。

3 讨论

月季组织培养过程中, 合适的激素配比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增值系数外, 还应考虑不定芽的质量。增值系数过大, 往往会导致芽生长细弱、节间拉长等现象, 出现不易生根或移栽成活率下降等问题。根苗移栽时间的选择很重要, 过早或过晚都不利再生苗的成活。移栽前进行短期的开瓶炼苗, 可增加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提高了成活率。

4 结论

a.在月季初代培养中以细胞分裂素BA1.0mg/kg时加生长素NAA0.1mg/kg是比较适宜的组及浓度。

b.生长素浓度较高时抑制了细胞分裂, 从而低了形成芽细胞的生理活性, 使某些芽的萌发受了明显的抑制。

c.NAA浓度为0.5mg/kg时对生根是较为宜的浓度, 而不必向在诱导植物芽分化时必须按定比例配比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混合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喜亭.月季 (Rosa hybrida) 切花瓶插期间内肽酶与衰老的关系及失水胁迫对其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2]孙守家.玫瑰花蕾采后衰老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3]葛霖, 王翔.月季如何多开花[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2 (6) :32.

[4]高立鹏, 高强.月季园里写华章[J].中国花卉园艺, 2003 (17) :34.

上一篇:校园创业计划书范文下一篇:政审单位鉴定考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