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和就业观

2024-08-24

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共9篇)

1.就业形势和就业观 篇一

新时期就业形势下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对策

纪春艳:新时期就业形势下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对策 [摘要]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不断扩招,随之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渐显著。本文分析了医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并指出在新时期就业形势下的对策,使医学毕业生能够及时、充分就业,促进人力资源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42-0191-02 [BT1]1引言 新时期,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体制也不断改革,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近些年,医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然而对于医疗卫生行业的人才需求却没有明显变化,并且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医学生来说,选择就业面时其范围就相对狭窄。诸多因素使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BT1]2新时期医学生就业现状 [BT2]21供需不平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也不断加大。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在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着地域的发展不平衡,供需方面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问题,使得人力资源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分布不均衡。 目前,我国城乡医疗卫生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大中城市的医疗人才经过多年的补充和培养,情况得到改善,人数基本达到饱和,更有甚者有超编现象。因而,大部分医疗机构在调整和改革人事制度时,受用人指标的限制,就不能给医学毕业生提供很多的岗位。甚至有些医院为了名誉评级的需要会提高对应聘者的要求。虽然竞争很激烈,然而,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的期望值却很高,就业目标仍是选择在大医院、大城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学毕业生面对中西部和基层农村医疗的强烈人才需求,却由于落后的经济、相对较差的设备和医疗药品条件而不愿意将其作为就业选择。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趋向比较集中,这样就形成了大家对于需求小的单位蜂拥而至,对于有着大量人才缺口的却很少有人选择,出现了大中城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却出现有岗无人的现象,社会需求与择业趋向的矛盾凸显。 [BT2]22就业选择相对单一 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医疗卫生方面的技能,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医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毕业生就业定位和方向选择很受局限,择业范围很小,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方向是医疗机构,即使向医药企业和卫生行政部门分流的也相对较少。另外,由于医疗卫生法中规定,没有取得医师职业资格,就没有处方权,也就不能自助行医。所以毕业生如果想获得行医资格,就必须在先去医院工作之后,才能报考相关资格的考试。还有一部分医学生想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但由于其专业较强,再加上缺乏就业指导,跨行业就业就很难实现。总之,医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可供选择的就业去向并不多。 另外,医学各专业之间在人才供需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很大一部分学生出于专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的考虑,认为临床医生专业对口、待遇良好,将其作为自己的大学专业,却很少有人报考影像、护理等从临床分流出来的专业。然而,近几年的就业率调查研究表明,在本科专业小类中就业率下降最快的就是临床医学专业。与此相比,一些医学类小专业像影像、检验、妇产、麻醉、护理等专业却备受青睐。虽然大临床专业人才需求很多,但是仍然不能够满足这方面人才的供给要求。而从临床分流出去的专业像是皮肤、骨外、急救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此外,在医学生就业方面也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由于体力和一些其他方面的优势,就业状况明显优于女生,有些医院在招聘时直接表明只收男生或是在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 [BT2]23用人单位提高要求 探究医学生就业的现状,致使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医学毕业生综合素质低、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透彻、临床实践能力不强、就业能力比较弱。但是,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医疗机构提高了对医疗从业人员的要求,用人单位抬高了进入的门槛。他们对于从事实验研究的科研人员、专业专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型的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一些医学科研院所和很多省级城市公立医院在招聘时也很看重科研能力、外语、学历,甚至只招收硕士学历以上的毕业生。很多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除了要专业知识扎实外,还要具有组织应变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很多毕业生不能找到工作的原因是没能满足用人单位的专业技能要求或是综合素质的要求。 [BT1]3医学生就业对策 在当今大众化教育时代,医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原来的就业体系受到巨大冲击,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医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就业机制的不完善、就业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学校和学生要共同协作,在医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学校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社会进一步完善基础医疗条件,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BT(2+1]31推进基层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 考虑到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以后的发展和就业前景,很多医学毕业生更倾向于在大城市、大医院的工作,而对有着强烈医疗技术人员需求的`农村等一些不发达的医疗机构不予考虑,所以会有一些医学生不能及时、充分就业,同时还造成了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因此,推进基层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就业机制和成熟的就业市场是解决医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 国家在新医改中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大力改善基础医疗环境和医疗设施,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且在三支一扶的政策中,国家对支医的学生也提供一些找工作的优惠政策。并且在随着医疗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国家会不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为医学毕业生向基层就业提供更大的动力。当基层就业的前景、社会福利和工资津贴等方面的条件好转之后,相信会有很多医学生愿意去基层医疗工作。 对于就业市场上存在的性别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歧视等影响就业公平的现象,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就业市场的秩序,建立有序、成熟的就业市场。 [BT2]32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提高并不能满足经济技术发展速度提高的需要。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两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现代医学要求医生具备的综合素质有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普通本科的医学生一般是五学年制,在大四实习阶段面临考研和实习的矛盾,没能够好好实习,直接导致临床实践能力比较差。部分医学生由于学业比较重,很少参加活动,缺乏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所以,医学生应该提前认清就业形势,有个明确的就业取向,将大学生活和求职择业联系在一起,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医学生要培养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对患者的生命负责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患者考虑的职业道德。此外,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教学的管理,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同时也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加强对毕业生临床实习的管理,规范操作要求,采用多元的实践课程,加强建设实践培养基地,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另外,医生在治病救人的职业生涯中,劳动强度相对比较大,需要具备强健的身体,并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临床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突发状况。 [BT(2+1]33加强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医学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建设一支专门的就业指导队伍来指导学生的就业,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实现充分就业。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多种疏通渠道,为毕业生搭建多元化的就业平台,将一些医疗机构请进来招聘,同时向一些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学生。学校向学生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促进学生对用人单位了解,选择合适的工作机会。 学校应该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这不仅可以缓解现在医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实现充分就业,还促进了人才在医疗卫生体系的合理分配。 总之,医学生、学校和社会要对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足够重视,形成一股合力。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学校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积极配合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缓解医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解决医学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翟理样医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指导对策[J].就业与创业,(9):70-71 [2]彭娟当前我国医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及对策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12):268-269 [3]哈斯也提・艾力新疆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医学与社会,(6):114-116 [4]丁玉兰新时期就业形势下医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2):188-189 [作者简介]纪春艳(1982―),山东菏泽人,泰山医学院辅导员。

2.就业形势和就业观 篇二

一构建空乘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前提原则

1. 强烈的意识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校已不能仅发挥传播高深学问、从事纯学术研究的职能, 还要发挥其面向社会开放, 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职能。目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高校的职能也从单一的教学向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综合职能转变。高等学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职能已被广泛认可, 为经济建设培养“零适应期”应用型创新人才正逐渐成为高校为经济服务的重要内容与形式。而加强高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更是高校发挥其社会经济职能, 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 相应的机制

任何改革创新, 体制机制的创新最重要, 也最关键。创新高校空乘专业教学, 机制创新是基础。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践教学既是教学的内在要求, 也是提升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普通空乘专业教育不是培养空乘方面的专业人才, 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因此, 必须创新空乘专业的实践。一是坚持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二是坚持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目前, 普通空乘专业教育, 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 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要保证空乘专业的质量, 必须坚持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要突出社会实践, 也就是说, 要把空乘专业的课堂搬到社会上去, 通过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 来检验我们的课堂讲授质量, 提升我们的空乘专业水平。

3. 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

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因此要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工作, 规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管理, 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 积极维护和发展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关系。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和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 有助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的就业率, 提升高校品牌和社会影响。

二现行空乘专业的教学模式

1. 空乘专业现行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教学模式结构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师生组合等要素, 现行的空乘专业教学模式也应考察当前大学教学中的这些要素。由此可归纳出, 空乘专业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二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占据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 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 在课堂上很少主动提问或敢于就自己不同的见解与教师商榷;三是以笔试为主要考核手段, 学生的学业考核、奖学金评定、学生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方式单一化。

2. 改变空乘专业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空中乘务学历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 而不是企业技能训练项目。民航运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空中乘务员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服务员, 而是集安全、医护、导游、服务于一体的职业, 尤其是要了解与航空服务有关的专业知识, 为此学历教育更应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在实操培训方面, 学历教育普遍缺乏培训设施, 因为空中乘务培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 因此学历教育只通过训练使学员掌握基本的客舱服务要领, 养成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行为规范习惯, 使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达到初级乘务员水平。相对企业培训而言, 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本较高, 现行的空乘专业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也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高低的衡量标准, 即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现行空乘专业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因为: (1) 创新实践机会少。 (2)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 难以提供创新所需要的宽松环境。在现行教学模式中, 教师习惯于按照预定的方案讲授, 同时受学校设备、经费、师资等条件的限制, 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设想在大多数学校还难以实现。

三当前就业形势下空乘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方案

1. 课堂内的教学新模式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明道理, 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的特色: (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 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能力。 (3) 重视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第一, 案例展示阶段。老师应把事先讲授理论知识相关的典型案例向学生展示, 展示的方法有录像或VCD放映、幻灯放映、印发案例材料或在黑板上书写、诵读等。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表情、动作来演示礼仪规范, 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 案例讨论阶段。案例教学中的讨论与分析主要是说明和分析案例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 老师要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能力的条件和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由探讨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讨, 成为案例探讨的主角。另一方面, 要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讨论的主题, 分别从自身的角度分析案例, 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 相互辩论, 形成积极探讨问题的气氛。

第三, 案例总结阶段。案例讨论结束后, 老师应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方面及时进行总结评价, 指出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 哪些是讨论的重难点及需要更深入思考的问题。肯定本次讨论的成功之处, 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还应对学生在此次案例教学中的表现作出评价, 以鼓励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分析。

2. 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模式

在校期间的学习, 要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空乘人员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广阔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与社会举办的各种比赛, 锻炼自己, 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断地完善自己。

3.就业形势和就业观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意识 就业能力

[作者简介]程新平(1971- ),男,四川巴中人,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文化研究。(重庆 400047)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2007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63523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179-02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已成为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将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现状,就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意义与途径进行分析。

一、目前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现状

(一)创业热情渐涨,但创业意识欠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支持,有效地激励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为,特别是国际创业浪潮的兴起,更助长了这种激励效应。如比尔·盖茨等创业“英雄”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杨致远、张朝阳等人的创业“神话”在大学生创业潮流中产生了广泛的“明星效应”。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冲动和热情,但是,最后真正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却很少。华东师范大学对上海五所高校的学生做了自主创业的调查,就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很高,77.6%的同学都表示会考虑自己创业,最终能下定决心走上这条路的却不足2%。即使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在不少学生的身上也显示出被动性、片面性和盲目性等缺陷。

1.被动性。目前,在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很少有人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许多大学生之所以自主创业,往往是在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一份有关的创业调查报告分析指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普遍表现为“生存型”,而不是“机会型”。“机会型”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体现为抓住市场机遇和主动占领市场,而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2.片面性。不少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也并不尽如人意,或把创业看得高高在上,认为只有高科技、高资本才能托起创业的朝阳;或把创业看得一文不值,认为是下岗工人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或把创业同各种素质锻炼混为一谈,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3.盲目性。对市场和自我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盲目追赶创业的潮流,成为大学生的又一个时髦。一方面,他们把创业作为互相攀比、竞争的手段,而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或是否具备了创业的成熟条件,“赶鸭子上架”;另一方面,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他们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分析,一味追求热门行业,例如在谈及创业意向时,80%的学生选择了IT业。

(二)关注就业形势,但就业能力不足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资深就业专家王英才的分析: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这种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

1.就业观念滞后。多数毕业生或被动应聘而不主动出击;或选择大城市而放弃中小城市和基层;或只看重当前的待遇而忽视今后的发展;或强调专业对口而失去就业机会;或就业期望值偏高而与就业现实相冲突。

2.专业能力还需加强。一方面,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忽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致使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不重视专业学习,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

3.应聘求职能力欠缺。应聘求职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自荐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面试技巧等。少数大学生还不具备基本的待人接物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自信、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交流、不合群等问题,面试的成功率较低。

4.就业心态还需调适。就业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瞬间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然而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却表现出了焦虑心理、浮躁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等。

二、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1.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以创业促进就业的途径来解决,而要创业,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因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靠创意来获取成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有能力和信心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以创业促进就业,从而解决就业和失业问题的重任便责无旁贷落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身上,这是社会和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大学生应该勇于面对和接受。

2.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以培养全面的劳动者为己任。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下,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的规模、质量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决定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

3.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实现理想和价值的阶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以出色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为目标,清醒地认识到“身无本领,毕业等于失业”,认识到只有练就过硬的就业能力,才能为自己找到理想的生存环境,进而达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统一。

4.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工作关系到全体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这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各高校领导班子要把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把手”工作,落到实处,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使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途径

1.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先导——转变就业观念。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起现代就业观念。现代就业观念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观,包括就业自主、就业竞争、就业待遇、就业流动、就业发展等观念。具体来说,一要“主动出击”,即主动积极就业,不能被动“等、靠、要”地消极就业;二要敢于竞争,要勇敢面对失败,总结经验,逐渐成熟;三要处理好待遇和发展的关系,把单位的发展前景和个人的发展前途放在第一位;四要打破就业区域限制,敢于放弃一线城市,到二线、三线城市和基层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五要打破专业对口的限制,敢于选择专业以外的自己喜欢的岗位,因为职业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六要先就业再择业,由于应届毕业生最大的劣势是无工作经验,所以应该学习和积累一定经验之后再谋高就,树立“人挪活,树挪死”的观念;七要改变“求稳”的偏见,敢于到公司、企业去谋职,甚至自主创业,因为工作的稳定是相对的;八要树立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包括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个性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等。创业意识可能会因为偶然刺激而产生,也可能是逐渐积累而引发的慎重决策。

当代大学生要善于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意识。一方面,大学生要主动思考和养成这些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就业指导,举办就业形势分析会、专业就业情况通报会、各业界人士就业工作座谈会等,培养学生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2.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重点——提升基础能力。基础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应聘能力、就业心态、适应能力等,相当于“产品的包装形象”。首先,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当今社会,仅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缔造成功的事业,擅长与人交往十分重要,缺乏与人有效沟通的技巧将会限制就业的成功。沟通的技巧包括善于倾诉、善于选择适当的交流方式、善于选择联络的时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交流中善于突出重点等。要通过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培训、课前五分钟演讲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其次,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应聘求职能力。学校要通过职前培训和应聘训练,使大学生对即将面试的岗位做好资料准备和心理准备,并在应聘过程中体现出机敏的反应力、较好的表达力、良好的沟通力。再次,要积极调整好就业心态。就业过程中出现偶尔的、暂时的心理障碍是既不能完全避免,也无须过度

关注的。但对于长时间的焦虑、自卑等情绪,则需做自我调适,严重者还需要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就业。第四,要努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对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难想象,一个不能接纳世界的人能够改造世界。因此,面临无数机会与挑战的大学生,要想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缩小与社会的距离,主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3.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关键——夯实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包括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专业知识是大学毕业生整个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是各类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面对用人单位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必须脚踏实地掌握好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不是一般的能力,是通过特殊、专门的学习、训练而养成的一种能顺利完成某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因此,专业实践能力与行业职业活动紧紧相连,这也是大学专业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专业实践能力,就不能很好地胜任相应行业的工作。可见,专业能力是体现不同专业人才的内涵和特质的重要内容。为此,一方面,大学生要以学习为天职,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与市场接轨,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

4.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核心——培养差异性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高度发达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就业的实质就是找到适合于自身的分工位置,是自身特长和需要与社会需求在分工结构中的有机结合。而分工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工作性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客观上要求劳动者的知识与能力也具有差异性,或者说劳动者的能力具有个性特点。这种差异性应该体现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等方面,如同产品的差异性,即要么价廉物美,要么物超所值。只有具有这种差异性,才能更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高等教育应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生的独特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渝.大学生择业就业指南[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

[2]柯佳敏,彭晓玲.职业指导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谢志远.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江苏高教,2003(3).

[4]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思考[DB/OL].http://202.

121.15.143:84/document/2003-9/sx030906.html/,2003-09-06.

[5]何孟原.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研究[EB/OL].http://210.46.97.

4.就业形势和就业观 篇四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就我国就业总体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情况,就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我国就业情况,大学生就业,建议

一、就业的整体情况 1.我国就业整体情况 供大于求的劳动力现实。我国人口基数大,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我国劳动力不断增长,一直处于供给的高峰时期。

就业压力集中的社会现实。当代社会中,高校扩招政策实施的同时,国家还开始了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改革,几千万的下岗工人需要再就业,加上大量涌入城市中的农民工也需要就业。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工的三重就业共同出现,使得我国的就业压力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三者上,从而使我国就业难的严峻问题更加突出。

2.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又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给,昔日被誉为“国之栋梁”、“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大学毕业生失业情况严重。在当今时代,受职业报酬、环境、职位高低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宁愿不工作。在问卷调查中,有 68.25%的大学生在大三以前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择业问题,但从落实单位的情况看,至毕业前夕,已落实工作的毕业生仅占总数的39.9%,有意向正在联系和尚无意向单位的毕业生分别占31.61%和28.49%,尚不容乐观。因此,总体情况是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1.国际社会等的影响因素

国际格局不断变化的影响。2008年间起国际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使国际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我国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无疑是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雪上加霜。总体上讲,一些重大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际上各国之间关系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从而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政府社会的影响。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除了大学生外,还有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劳动力,造成了政府的关注力度下降。另一方面,我国政府的就业制度的市场化程度和法制化建设还没有完善,远不如欧美国家那么成熟和完善。

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对应应聘者的基本要求是有工作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毕业生的积极性;一些企业还盲目地追求高学历,甚至有一些小企业,除了四六级英语的要求外,还得是硕士学位。另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企业数量不断缩减,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而在去年,民营企业吸纳的大学毕业生仅有34.2%。

高等学校的影响。高校不断扩招,使每年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应届失业毕业生不断累积。据统计,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令我国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另外,由于学生数目的不断增加,管理难度增加,同时,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训,令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质量稍微下滑。

2.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因素

观念的影响。受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金钱观念,功利意识大大增强,在择业时出现重 实惠轻理想、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一些毕业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 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认为工资高、职位高够体面,对于一些基础的工作岗位没有一些兴趣。一些毕业生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这就使得大学生之身的就业范围大大缩小。同时,伴随国家的西部政策的实施,一些大学生由于缺少奋斗意识,情愿失业,也不愿意到落后地区工作。

家庭的影响。一些毕业生家庭中的父母出于好意,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而一般对孩子的首要职业选择是公务员。家庭的过高期待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客观影响因素。

总体上讲,毕业生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困难职称论文是为了晋升职称而撰写的论文,就其本质而言,依旧是论文,所以需要具备一般论文的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其他的内容,论文援助杨老师q 1760405151。重重,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际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我国社会市场的不断发展、体制的不完善,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企业萎缩明显、不断裁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下降、功利意识,家庭的过高期待,企业需求脱节等等都是影响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本文就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

1.加大政府规范力度

国家政府应该尽快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障制度,解决当今社会劳动力过剩、企业找不到工作人员等问题,争取早日与欧美国家看齐。总得来说,政府应当推行保障社会化、统一全 社会基本社会保险的标准,建立与劳动者工作所在单位、地区以及劳动者身份无关的养老、医疗、事业等个人帐户制度,从根本上彻底打破统一劳动力市场所必须跨越的“社会保障壁垒”,为大学生跨地区、跨行业就业解除后顾之忧。同时,政府应该出台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工作。

2.企业鼓励就业

企业应当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针对一些企业,在招收工作者的时候,往往是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优先,这对大学毕业生很不公平所以企业不应当以是否具有经验作为招聘前提。同时,大学生刚进入企业,很多东西来不及适应,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对于业务也缺乏专业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是一个更加需要活的培训机会的一种群体。所以对于新招的大学生,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给他们,让他们有更大的学习空间。

3.高校提高培养质量

在当代,各高校进行改革,不断扩招,造成应届毕业生不断增加的同时,毕业生的总体素质,综合能力有所下降。为解决这一现象,高校应当不断完善本校的招收制度,不能为增加学校利润,盲目招收,对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坚决放弃,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走好第一部。其次,高校应当不断提高师资力量,有高素质的师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学校不能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更高地融入社会。

4.学生应当完善自身

5.就业指导 对外汉语就业形势 篇五

【摘要】

对外汉语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正在适应当今世界“汉语热”的潮流,并且得到了蓬勃发展。对外汉语专业前景广阔,而当今全球的对外汉语教师严重缺失,该专业被称为热门专业,各大高校也纷纷设立对外汉语专业,为国家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人才。但是综合考虑各方面之后,我们更应该冷领思考,正确对待所谓的“热门”与“冷门”,从而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 前景 就业

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也不是说自己很了解。但是通过两年半的学习,我也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尤其是看到我们的任课老师时,就希望将来自己也能够跟他们一样站在讲台上和留学生一起上课。

再接触这个专业之后发现对外汉语专业有它的优势:这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师范大学跨学科专业,要学习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对外语也有较高要求,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学科内很多理论还有待建设,可以发展的空间很大;和不同国家的学生打交道,接触不同的文化,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还能有机会出国,可以多一种经历。但是它的不足也很明显:学科起步较晚,对外汉语教学只是二级学科,理论研究还跟不上大好发展形势。而且很多人对这个学科有误解,认为只要能说汉语就能教汉语,认为对外汉语没有科学性。另外,国内的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硕士很难进高校,但是到国外做汉语推广的空间还是很广阔的,有很多可以做的一 对外汉语专业前景分析

汉语”这个热门词汇已经在世界各国流行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热情的高涨,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国建立,关于当前的形势和政策,我们可以展望分析一下这个专业的前景。

1、国际形势大好,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给对外汉语的发展带来力量。

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国家有30多个,汉语学习者至少有3000万,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课程已经成为该校学生必学科目之一。在美国、新西兰、日本、泰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将汉语成绩列入大学升学科目之一。我们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教育部和财政部给予财力支持,国家汉办每年都在各大高校招聘对外汉语专业方向的学生派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任教。

2、孔子学院的成立,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方向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已在88个国 家和地区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此外,还有50多个国家的250多个机构提出申请,包括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各种孔子学院的成立无疑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就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海外汉语教学的师资供不应求,大量的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的毕业生倾向于暂时出国担任并非正式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然后回到国内再谋出路,否则凭这个外向型特征明显的专业在国内较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3、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庞大的留学生人数,给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增加了信

二 对外汉语专业就业方向

接我们所了解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1、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工作稳定,待遇较高.如今全球范围内与“汉语热”相对应的是“汉语教师荒”.来自中国国家对外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信息表明,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汉语.国际上学习汉语的热潮,对于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该专业不少毕业生在获得硕士学位后,走上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岗位.还有一大批学生经过深造,获得国外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在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2、从事对外交流工作--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近几年不少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部分毕业生成为外资企业的职员,从事文秘及其他翻译工作.剩下一部分则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文化管理等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3、留学读研--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英语熟练,到国外留学深造,语言有优势.在国外求学,一方面可以直接了解体验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和现状,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外国文化,对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4、读博或留校--对外汉语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学知识,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成为有专业素质的杂家.所以该专业的学生在读博专业的选择上

更为自由,外语有优势,出路相对宽广。

5、从事文秘、中小学语文教师。这个也是很好的就业选择。

三 当前的就业情况

文章一开始就已经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前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实对外汉语专业依然是一门热门专业,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选择面广,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但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对于那些留学生数量较少的内陆省市来说尤其如此。综合起来,无非是两点:国内招收留学生数量较多的一般是高校,而高校教师起码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二是那些不要求高学历的汉语教师派出或选拔更重视教学经验,对教师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为看重,而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弱点和软肋。

2011年,国内对外汉语本科招生院校超过300所,每年招生约1.5万人。但在中国本土从事对外汉语教师招聘学历标准基本为博士以上,想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只能选择一些民办的语言培训机构或国际学校,而这样的就业选择在本科毕业时就可以实现,研究生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阶段。并不是所有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胜任对外汉语教师这种工作,据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一位专家介绍,近年来部分学校该专业盲目“扩招”,导致教师课程负担过重,授课质量降低。另外,国外语言教学注重实用性,国内则偏于理论研究,国内外在教学观念和教学体制上存在着较大差别,不少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很难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和社会工作。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依靠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赢得口碑和社会的信任,不可急功近利。

通过对我们专业大四学姐们就业情况的了解,现在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听他们说起,现在除了考研以外,其他学生就业的压力是很大的,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从事文秘、文员之类的工作。因为是非师范类毕业的学生,也不能够直接当个中小学的老师,总体来说,他们也在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就业率。虽然对外汉语专业已经走出低谷,现在看起来很火,其实这是一门比较偏窄的学科,算不上是显学。世界范围的“汉语热”,使得对外汉语教师有着巨大的人才缺口,但是学生就业形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而与大好的发展形势相比,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身的理论建设和发展跟不上,可以说,对外汉语学界正处在一种矛盾又尴尬的局面。所以说,这个专业就是“农夫山泉有点甜”,这是个有甜头的专业,但肯定也有人能喝出来一点无奈和苦涩来,好是好,但是好得有限。其实,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与就业前景,总体来看还是很有优势的,但乐观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弊端。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 我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性格特点,我的目标是:

一 根据自己的专业,我更倾向以后能够找个教师的工作,但是由于现在没有考研的打算,所以工作的地点不会是大学里面,毕竟以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在高校担任对外汉语教师。

二,稳定还是不稳定。教师这个工作相对稳定,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三,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我更倾向于小城镇,竞争没那么大 有自己的生活。

除此之外,考公务员也是自己的一个目标。当然,也会考虑选调生。职业计划:

一: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专业课,扎实基本功的同时,拿到一些与专业相关,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证书,例如六级证书、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切勿盲目考证。

二:了解市场需求和动向,看哪些职位和工作是自己感兴趣,能够胜任的。可以通过上网或者考察的方式进行相关的了解,以便未来的求职不那么盲目 为国考做好准备。

四: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教态,素养,尤其要练好字。

五:要通过各种途径占有充分的就业信息,要重视网络,尤其是一些大的权威网站,通过E-MAIL提交个人的简历,既方便快捷,就减少成本。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刘珣 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孔子学院建设情况》

《新形势下对外汉语专业的定位和发展》 袁彩云

6.就业形势和就业观 篇六

09制药四班林泽彬310900240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求日益提高,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却存在一些误区,不知道如何在毕业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屡受打击后,有些人渐渐失去了应有的一份坚持,更甚者还走上了死亡的道路,每年历历在目的事实总让人心寒,那除了彷徨外,你还能做些什么呢?当前就业形势

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就认为是社会岗位少就业难。很明显的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是:一,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二,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三,高职高专大学生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就业反而有所好转。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具体有哪些呢?

一,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二,扎堆现象严重,专业扎堆,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三,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四,各企业选人挑剔,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应对对策

那么,面对这严峻仍至残酷的形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该如何应对呢? 一,要调整好心态,保持处惊不乱清醒的头脑,既然“寒潮”已经袭来,就要有“过冬”的准备。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转变观念,正确审视自己。因为你可以不了解别人,但必须了解你自己,对自己剖析的深度和广度比以往时候更重要,如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及弱点,切忌好高骛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需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例如我们制药专

业来说,你得明确你毕业后是要走药厂还是医药代表中的哪个方向,然后认准目标,确定应该取得的证书和应该学到的技巧,这样你才能在毕业后对自己的未来掌控自如。

二,准确的职业定位,近年来,“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多数大学生在走进校门的第一天就被辅导员灌输了“职业生涯”的理念。每个职业人都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在择业方面容易迷茫,更需要有一个适合的正确职业定位。职业定位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考虑,大学生在为自己进行职业定位时,不能抱着完美主义的想法,一开始的要求不能过高,最好是围绕自己的专业,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者不要从事自己不适合、不擅长的工作,那是没有发展空间的,这也就是说你要走的一条大概的就业方向,自己应该有个大致的“线路图”。

三,要注重掌握专业技能,如今,很多企业在招聘中越来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大学来说主要就是专业能力,而非学历。一般来说,学历仅意味着更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然而,对于那些学历不高或学校一般的大学生,如果能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并参加专业的培训,我们的实际技能并不一定比名牌大学的学生差。而很多的企业在用人方面是很实际的,会综合考虑一个人学历和技能。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来考虑,不断强化自己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的含金量。彻底让公司不会有你是应届生而不用你的借口。

四,提高社会实践经验,很多公司在招聘都有一条“要有几年的工作应验”,这是现在社会的就业准则,很多公司都希望能招到能马上胜任工作的人。因此,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能把理论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一定要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就业目标来参与目标行业或职业的实践,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五,综合素质的提升,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如果能力太单一,那么职业发展也会很受限制。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如掌握一些工具类的技能,如网络、外语、谈判等。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沟通协作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能通过在学校中参与处理各种关系,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人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自己具备自信、谦让、果断、责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7.就业形势和就业观 篇七

1 就业形势分析

1.1 社会就业大背景制约中医、中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

近年来, 我国大学入学率不断提高。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377.47万人, 比上年增加70.68万人, 增长23.04%[1]。可以预计, 随着大学生的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日渐突出, 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1.2 就业能力影响中医、中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

在“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下, 毕业生自身表现出来的就业能力对其能否顺利就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调查显示, 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具有多元化倾向, 学生普遍感觉就业压力大, 对自身未来发展比较迷茫, 信心不足;在就业倾向上, 虽然将理想与现实结合, 认可农村基层单位, 认同社会平均月薪, 接受先就业再择业, 但受多元化因素影响, 所占比重仅为42.1%;从就业途径来看就业能力, 有28.7%的学生选择通过亲友等社会关系的介绍来就业。多元化的心理倾向导致学生自我定位不准, 影响就业。

在对中医药专科学生的专业水平调查中发现, 学生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上仍有欠缺。表现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中医类各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上各有侧重, 未能满足他们参加国家中医类执业资格理论考试的知识要求。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受入学时自身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制约, 中医药专科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把握上有欠缺, 不少学生对就业单位组织的就业考核或考试没有信心, 认可自己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仅占全部学生的33.6%。通过对就业单位的访谈了解到, 就业单位对中药类毕业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认可度高, 而有37.5%的中医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极大地提高, 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调查发现, 就业单位相关领导对中医药专科学生在个人素质与公关能力方面的评价为基本满意, 部分为不太满意, 仅少数评价为很满意。这种评价直接影响到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与接纳。

1.3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医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

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医药市场, 中医药市场的大小及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对中医药专科毕业生的吸引力与接纳数量。通过调查走访发现, 社会普遍认可中医药的作用与价值, 但对中医药的现状及前景心存疑虑。88%的社会人士能接受中医药专科毕业生为其服务, 不清楚的为8%, 仅有4%的表示拒绝, 拒绝的理由为专科生水平有限或对中医药不认同。56.4%认为中医药专业和其它专业进行综合比较无明显优势或劣势, 15.8%认为中医药专业不如其他同级专业, 另有24.2%表示对这类专业不了解。对中医药行业现状及前景的看法上, 41.2%认为不容乐观、不断改进、会有突破, 28.7%认为市场小、生存艰难, 18.3%表示不清楚。也正是基于这些认识, 当被问及“如果自己儿女去读专科, 是否支持其选择中医药专业和选择中医药行业”时, 30.2%表示支持, 41.7%表示不清楚, 28.1%表示不支持。访谈对象多利用所在地的中医药部门和现代医药部门进行比较来佐证其观点。可以看出, 中医药的实际发展状况尤其是行业收入状况左右着人们对中医药的看法, 决定着专业对社会的吸引力。

2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1 客观原因与对策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转型, 社会上富余劳动力充斥, 毕业生人数增加, 增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就业信息不畅和就业指导欠缺, 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对自我的定位。这需要学校对他们提供有关职业规划和就业方面的帮助, 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的方针政策, 了解市场, 收集信息资料, 准确自我定位, 调整就业期望值, 明确就业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适应程度不够, 导致中医药专科学生在执业证书与实践工作中的知识需求未能协调, 以及由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制约, 客观上影响到了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在目前形势下, 这需要学校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在保证专业特色的同时保证专业基础知识满足就业执业的需要;另外, 可借助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加强人才培养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改进教学方法, 增加实践机会, 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 增强动手能力, 最终真正成为理论知识够用, 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目前中医院临床应用中医药的比例减少, 中医药产品创新不足。出现了中医阵地的严重萎缩和乏人乏术的困境, 中医医院和中医人员严重“西化”, 中医特色优势淡化。从中医药占医药卫生市场的份额来看, 2006年全国中医药统计表明:中医事业费仅相当卫生事业费的6.68%;中医 (综合) 医院平均每一职工年业务收入为6.23万元, 不足综合医院13.79万元的1/2。这既需要中医药行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发展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增加就业岗位的质与量, 更需要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专业思想巩固方面加强教育引导。《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 到2010年, 我国将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服务功能完善的中医药特色突出的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可通过邀请中医药专业人士讲学、参观访问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等来引导学生了解中医药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2.2 主观原因与对策分析

调查显示, 在高校扩招的大环境下, 专科生源质量较扩招前降低。少部分中医药专科学生价值观取向存在偏颇, 主观上存在功利性较强, 就业期望值过高, 盲目跟风, 缺乏正确的自我规划, 影响和制约了就业;一部分学生思想上对自我要求过低, 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培养与提高, 自身素质大打折扣, 缺少了主流社会所需要的责任心、进取心、主动性、忍耐性、独立性及社交场合需要的介入能力、适应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性等, 就业单位难以录用。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具体操作上, 方法较多, 比如运用体育劳动等培养学生的韧性, 提高身体素质, 利用第二课堂、专项兴趣活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同时, 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问题不容忽视, 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加影响, 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2]。面对就业压力, 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学生应和家庭成员一道及时认清形势, 不断充实自己, 锤炼自己, 完善自己, 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及早调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转变就业观念, 先就业再择业, 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3 结语

中医药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有国家良好的政策支持, 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将中医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紧密结合, 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能力较强和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促进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 2007-06-07.

8.情妇的就业形势分析 篇八

一、悠悠情妇史

情妇的诞生,归根结底,与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有关,三妻四妾的合法化,为它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圣人孔子说:“食色,性也。”从某种程度上,也为情妇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情妇的前身是小妾,是大老婆的竞争者,原配的替补。在中国历史上,把情妇这一职业推向历史高峰的,非潘金莲莫属,尽管最终落得被不解风情的小叔子屠杀的下场,然而她牺牲小我也算是成就了“个性解放”的大我。

但为“个性解放”而前仆后继的女人非中国独有,梦露生前就曾为很多人的情妇,最“大牌”的就是美国1960年代被刺杀的肯尼迪,她的死据说也与肯尼迪有关。

遗憾的是,无论潘金莲还是梦露,在后人的传说版本中,无疑都拖着阴暗的尾巴。

二、 年轻就是资本

情妇算不得什么人才,但其覆盖面之广,从业者之多,简直可以与印度的软件蓝领媲美。而这个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相对有钱男人的奇货可居,目前仍呈供大于求之势。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点的提升,今后有条件找情妇的男人定会比现在多,情妇的门槛会比现在低,稍有姿色的女子,或许都可以名正言顺地趋之若鹜了。

从地区分布来看,情妇多集散于经济发达的地方,其中以沿海城市为最。情妇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她属于天生的享乐派,沿海城市丰富的物质生活正好满足了这个条件。当在一个地区的市场份额达到饱和后,必然会把开疆拓土的目光投向新的地方,内地省会城市自不必说,就连小如广西梧州、浙江苍南之地在两年前便发展到公然有招聘“二奶”的街头广告和批发“小姐”的职业介绍所。

从年龄结构来看,这个职业最佳年龄为18岁到25岁之间,女人一过三十,再好的化妆品也无济于事,一旦成为黄脸婆,功夫再好也没人愿意搭理。年轻就是资本,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卡米拉,虽然又老又不漂亮,但查尔斯喜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与旁人何干?

三、傍大款成为大款

情妇虽然在名份上吃了点亏,但收入绝对不俗,而且地位稳固生活安宁,过的是准夫妻生活。从这点来讲,比做“小姐”实在是强了许多,不仅少了染上性病的危险,也不会受到嫖客的虐待还不敢声张。

而且,由于“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心理作祟,有钱男人对情妇从来都是出手阔绰的。做情妇不仅自己可以一夜暴富,还能解决家人的温饱甚至脱贫致富。如今许多漂亮女孩,宁愿做有钱人的情妇,也不愿做穷人家的媳妇,正如口号所云:“傍大款消灭大款成为大款!”

总的来说,做情妇的利润很大,成本和风险却很小。不过,尽管这一职业多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但很多组合是老夫少妇,很少有女子心甘情愿抱一棵树而终身的,由此,也就诞生了“情夫”一说,情妇找情夫也算不上什么新闻了。

四、优秀情妇“葵花宝典”

有好色者说,一个优秀的情妇就跟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情妇这一职业群体具有一共同的特点,用现在流行的话说:“盘子好条子顺”。但仅有这点还远远不够,曾有好事者总结了做情妇的“十项注意”,可谓如何成为一个优秀情妇的“葵花宝典”:1.要会撒娇;2.要能装聋作哑;3.要能容忍有耐心;4.要有钱;5.要知足认命;6.要懂得自我消遣;7.要预留生路与活路;8要有危机意识;9.不要名分;10.不要孩子。

综观近十年来情妇职业的发展,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初涌向沿海城市的漂亮村姑,渐渐被各省会城市大中专院校的靓丽女生所取代。有知识、有气质的情妇,成为众多“铜臭一族”的男人们的新宠。

五、做中国男人的情妇难上加难

情妇的命运都不怎么圆满,古戏曲、小说早有论述,这大抵因为写戏曲、小说的都是男人的缘故。追溯中国历史,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头百姓,大凡出了事情,男人都爱拿女人当“替罪羊”,女人便没少替男人背“黑锅”,妲己、褒姒、杨玉环,哪个不是“冤大头”的主儿?就连成克杰和胡长清之流,走上断头台似乎也是因了情妇的关系。“每一个不幸男人的后面,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女人”俨然“红颜祸水”的新解。

据作家刘洪波言:腐败与搞情妇是两个问题。就搞情妇而言,贪官可能搞,清官也未必不搞。我没见过诸如包公之类的“青天”是否有到包厢搂三陪的记录,但即使有,只要没用公款买单,出了包厢,又没给这些女人批条子,我想仍然不影响他的“青天”大名。由此推断,贪官之可恶在于,将纳税人的钱装进腰包挥霍纵欲。

相对来说,外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则处理得相对成熟。克林顿的拉链事件公诸于众后,惟独没听说他给莱温斯基什么好处:既没把莱氏的三姑六舅安插到重要部门,也没有替她跑过银行。是外国男人不重情吗?不是,是他不敢,因为他知道,只要他那样做了,即使是总统的乌纱帽也照样会脱去。

但为什么“做女人难,做情妇更难,做中国男人的情妇难上加难”仍然有不少青春少女迷途不知返呢?原因就在于,对于官员们来说,“不贪白不贪,贪了也白贪,白贪谁不贪?你不贪他也会贪”;而对于情妇们来说,“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白要谁不要?你不要总有人要”。有记者问从业者李平:“你让成克杰办那些难办的事,不觉得难么?”她说:“有什么难,他打个电话就搞定了。”

9.当前就业形势 篇九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2.1毕业生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涮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如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点因素。2.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据2005年全国l%人u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仅占总人121的5.18%.而发达国家占20%以上。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n3800美元左右时,需要10%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绝对数是1.4亿人。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6300多万,2020年要比现在增加7000多万。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另外,(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000万人。这个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多了。2.3高校扩招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2.4大学生的就业流向

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5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 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2.5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 2.6教育机制的弊端

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3.1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学生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与其它产品一样,高校培养大学生也存在着“产销”是否对路、供求是否平衡的问题。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不能被就业市场牵着鼻子走,要认真研究、善于把握就业市场波动的规律,学会比市场变化快一拍,只有增设一些新兴的、前瞻性的专业。才能充分掌握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同时政府也应尽快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向高校随时发布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专业设置供求不平衡给高校以警告。

3.2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中,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所以高校应搞好专业技能教育。

除了具备专业能力之外。非专业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包括大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所以对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3.3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要将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相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传统的择业观必须改变。大学生应该面对现实科学定位.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挑战。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应该明白职业选 择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择业观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3.4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择业就业

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作为沟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部门不仅要承担起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和管理职能,而且要承担起向用人单位“推销”毕业生的职能。当前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应继续坚持将“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放在“请进来”.办好校园招聘会。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网站,利用互联网拓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渠道。3.5政府应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 200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与此同时,各地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就业,一些地方还通过“政府购岗”,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据教育部介绍,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工作.辽宁省开发了1万个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优先安置困难家庭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由省财政提供工资补贴。同时,各地方扩大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等项目规模.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

3.5.2政府应大力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

政府要加大支持创业丁作力度.实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明品增加。要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经费、政策、项目的支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实践。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等帮助和服务。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4 参考文献:

[1] 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2]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3] 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基层”路径的探讨.东北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李迎军.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与对策.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5]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刘清亮,黄垄.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 篇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供需比日趋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社会方面,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原因,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 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自身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

也不能期望太高。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

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

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

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

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 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 力,在各自的工作岗

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篇三:如何真确面对当前就业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就问题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十分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是整体上就业困难,个别地区就业形势较乐观。这些主要和我国经济还处在转型期,不稳定,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衡等情况有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关系到目前的国家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的各项政策的制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国民素质水平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一,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不能跟上高校扩招的速度,国家经济虽然在快速的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底子薄,科学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人口多,尤其就业年龄段的人群密度大。经济的发展并不能给大学生毕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而高校的扩招无疑又加重了这个问题。

二,再加速gdp的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是不可能的,国家经济需要健康稳步的发展,减少高校的扩招也是不可能的,这关系到国民素质整体提高,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有其弊端。实践能力差,眼高手低尤为突出。学生经过高考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大学生。他们在高中时就没有什么时间去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到大学后,一些人选择继续埋头苦读;一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更多的大学生则是没有方向和目标,没有动力,感到盲目了。到毕业时,成绩好的同学能考研的考研,推向市场的要么是专业知识不牢固,要么是时间能力差。

北大学学生处处长郑虹说;“现在用人单位重视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也就是适应工作的能力和潜力。”但在学习期间未曾“热身”过的毕业生,不知道自己的“就业力”在哪里,就被匆匆地推到了就业的主战场,许多同学毕业了,只能在人才市场待业。中国学生为能考上大学而拼命努力学习,上了大学则松了口气,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60%的中国大学生没有“职业生涯”概念,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那些职位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职业目标的相对模糊,使一大批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不能理智地把握。而且很多大学生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造成了更多就业的弊端。

郑虹处长所说的就是很多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写照。“实践能力差,眼高手低”几乎的大学毕业生的代名词。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但是在人才流通混乱,企业、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交流不流畅等情况下,整体大学生就业的不够合理,也造成了就业难度的加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有其客观的原因。

不能不承认现在有些企业的效应不好,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多,并且还是只需一些低学历的人就能胜任的工作,企业也就没有必要花大价钱聘请大学生,避免支付更多的工资。也有“大材小用”之嫌。有些企业需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更多的是,目前中国的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蓝领技术工人”,中国的产业处于转型中,这是避免不了的客观原因。

在这个时期,上大学的年龄段的人的密度大,我们的父辈都有很多的兄弟姐妹,虽然我们这一代实行了计划生育,但这个年龄段的人的密度还是很大,这是另一个客观的原因.高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大学生自身也有其弊端。在政府加强政策以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改善社会就业环境下,在我看来,大学生更多能做的是:找差距、克毛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找差距,清楚的认识到当地的经济状况和自身的能力水平,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与方向。

二,克毛病,克服自己眼高手低的毛病,排除毕业有路子,有背景能帮助自己等错误的观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树立正确是就业观。在大家都日渐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的情况下,大学生自己也应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观,选择自己能有热情奋斗的职业,在完善行业知识,提高能力的情况下,再进行创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把自己的素质提高,这样才能增加更多的就业成功率,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社会就业的这个角度,我觉得大学生又偶自身的优势。如年轻(青)、热情有学历。重要的是,在就业后,自己的能力确实满足单位是要求,也干着自己满意的工作,当然这里并不否定人才流动带来的更多好处。

当然,个别地区的“就业率”偏高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现象,并且“就业率”高就不是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形势一片大好。针对中国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些不能说明什么。

如何对待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我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和大学生自身的自我素质的提高,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协调和合作。

高校方面,尽管学校大多都有就业指导中心,还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但限于师资的稀缺和学生人数的众多,学生对于毕业就业的问题还是模糊不清的。学校仍需做更多的工作。

首先,正确的了解学生的价值观,职业兴趣。搞一些讲座,使学生对就业工作的进一步了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客观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积极性。有很多的学生受就业难的压力的影响和对就业形势的不了解,易自我迷失、堕落、颓废。没有积极上进的毕业心态,学校的工作能使他们加强信心,使他们更加自信,不至于会出现招聘会在一些学校举行都不去的现象。

其次,学校应该了解更多用人单位的信息。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能让用人单位对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这些学校都在做,但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是很流畅,很多人责怪人才市场的混乱就是很好的例子。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大学生都关心的毕业就业的问题有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其社会的客观原因。就业的问题总体的体现出来是就业难的问题,但我们仍可以看到,就业难只是中国经济在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交融的过程中,经济改革和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清醒的对待这个问题,从自身做起,抓住矛盾的两面性,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这个时期既是挑战也是种机遇,因此大学生应该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广大的天地中干出一番事业。展现新中国大学生的风采。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环建学院 06旅游管理1班 林丽杨 2006734124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而据预测,2011年这一数 字将达到峰值758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2.1 高校扩招。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2.2 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5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

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话,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或者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把就业问题转向西部是我们解

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均衡,国家的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2.4 教育机制的弊端。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3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3.1 国家方面。3.1.1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

上一篇:学会谅解作文下一篇:辣椒种植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