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13篇)
1.台阶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一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并体会作者的爱猫之情。
三、练习围绕一个意思,举两三个事例,把一段话写具体。【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生动性,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学过程】
一、审课题,揭示学习要点
(一)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二)文章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
(三)学习具体明确的表达方法。
二、理思路,认识结构特点
(一)指名读课文。
(二)根据本文总起分述的特点,给文章分段,画出中心句,写出小标题
三、抓古怪,品大猫之三怪
(一)大猫第一怪 紧扣教材泡泡:“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呢,我要好好体会体会。”指导学生阅读。1.理解“古怪”。(推测、存疑,进一步结合课文理解“古怪”。)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的。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3.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把这三方面的性格特点连接起来的?(可是)
4.每一方面性格后都用了一个语气词,把它圈出来。5.读课文感悟“可是”“吧”对表达“古怪”的作用。说老实话吧 它很老实 比较(“说它老实吧,可是有时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有时又很尽职。”这里两次用“可是”转折,表现出了猫的性格让人捉摸不透。句末用“吧”使语气不十分确定,更让人感到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板书:
可是
可是
老实 ———— 贪玩 ———— 尽职 吧
吧
6.通过品味、感悟,悟出“古怪”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令人难以捉摸”。
7.分层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之妙。
(1)老实:老实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读:说它老实吧„„无忧无虑。)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听话。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到“乖”不但有听话的意思,而且让人读起来觉得“猫”像个活泼、机灵的小孩十分可爱,同时也表达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2)贪玩:贪玩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读: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要不怎么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比较
(“任凭”写出了猫要玩就尽情尽兴地玩,“不管”谁,“无论”谁怎么呼唤都不会回来。)(3)尽职:怎样描写尽职的? 填空练习:想一想各组成什么词语,再想 一想为什么要填写这些词语? 它屏息凝视()心 —连就是几个钟头()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心 听到老鼠响动
(猫在捉老鼠时尽职的表现是:“憋住气,聚精会神”是专心;“一连„„”表示有耐心;“非„„不可”表示有决心。)8.感悟“古怪”的猫最可爱。如果只允许你从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这三种性格中,选独有一种性格的猫养,你选哪种?(成天睡大觉的猫是“懒”猫;整天不回家的猫是“野”猫;整日逼老鼠,纹丝不动的猫是“呆”猫。只有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性格“古怪”的猫最可爱。)
(二)大猫第二怪
1.从猫的情绪上看,写了两个方面,找出词语概括。(高兴: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
(板书: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2.用了几个细节把“温柔可亲”写具体 的?(用身子蹭你的腿;伸脖子让你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1)老舍先生家的猫独有的“温柔可亲”的表现是哪个细节?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2)听着猫的丰富多腔的叫声,老舍先生仿佛在欣赏什么?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3)发现下面加点的词语,用 词之 妙了吗?(“不同”“各异”“多端”都是“不一样”的意思,可想象猫的叫声“丰富多腔”,可见作者词汇之丰富。)
(三)大猫第三怪
1.学习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上看,又写了两个方面,用短语概括出来。(板书:什么都怕——那么勇猛)2.依板书,小结大猫三怪 大猫古怪
可是
可是
老实 —— 贪玩 —— 尽职
吧
吧
温柔可亲 —— 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 —— 那么勇猛
引导学生小结:紧紧围绕“大猫古怪”写了“三怪”让我们觉得“古怪”的猫,实在是可爱。
四、抓可爱,品小猫三淘气
(一)齐读中心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二)分清层次: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小猫可爱、淘气?(概括小标题)(1)耍个没完没了。(2)撞疼了也不哭。(3)抱花枝打秋千。分述
(三)你发现“耍”“撞”“抱”三字之妙吗?(都是动词,都写淘气,都当孩子来写。)
五、回全篇,总结全文特色
(一)你发现老舍先生仅用哪一字就把“大猫古怪”与“小猫可爱淘气”衔接起来了吗?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用“更”衔接起来的)为什么不用“很”呢?(“更”不但写出小猫十分可爱,而且写出小猫比大猫更可爱,并且将前面写大猫古怪与后面写小猫淘气可爱的内容连成了一体。这些都是“很”不能代替的。)
(二)老舍先生写的猫非常可爱,他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 1.把猫人格化。2.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写。
3.结构上。大猫“三怪”与小猫的“三淘”用“更”连成一体;不但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使我们看到了猫的多方面的性格,更觉得猫可爱。
六、小练笔,动笔写小动
围绕一个特点,举两三个事例,写一个小动物。
2.台阶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二
关键词:台阶,景观,艺术形式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台阶被广泛地运用于堤岸、边坡、桥梁、地形变化等工程设计中, 成为连续景观这一整体的基本元素之一, 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功能上的满足, 也被赋予不同的形态来表达不同的景观概念。作为表达室外空间细部的设计, 通过线条尺度材料的变化和其他景观元素的结合, 台阶被赋予不同的形式来展现独特的景观空间及其物质与精神功能。但由于台阶的产生源自于功能要求, 其设计在关注工程力学和施工材料、工艺等方面更容易被关注, 而艺术形式往往被忽略, 容易产生形式的单调感。随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台阶在园林景观中的审美需求不断得到强化, 其形式美感以及与周围空间环境共同营造景观已经成为趋势。
1 台阶对景观功能的支持
1.1 空间的转换
台阶在景观空间中的最基本作用就是对上下空间过渡的枢纽性。通过地面的抬升或降低, 使环境空间的范围有个明显的界限, 同时维持了视觉上的连续性, 而空间上的连续性就通过台阶来达到转换空间的作用。台阶可使园林地面产生立体感, 同时由于台阶产生动的意味及阴影的效果, 从而呈现出音乐般的韵律感[1]。
台阶也可以作为构筑物与环境的过渡, 丰富构筑物的立面景观, 或者强调构筑物, 或使构筑物随着台阶高度的改变产生视点变化, 让视线随着高度和距离发生改变和转换。
1.2 空间高差的缓解
园林设计中面对高差通常有2种解决方式:坡道和台阶。在实际应用中, 台阶比坡道节约空间, 要完成一系列高度的变化, 台阶所需要的水平距离远远小于坡道所需要的, 而且台阶在完成一系列的垂直高度变化后, 只需要相对较短的一段水平距离, 这是台阶的优势[2]。特别是在相对狭窄和拥挤的场地中, 台阶更容易发挥其优势。
克罗地亚茨里克维尼察市的斯捷潘·拉迪奇广场, 是一个临着海滨的开放大广场, 一面向大海完全开放, 周边被树木环绕, 围合出一个公共空间。广场一侧沿着树线通过布置“梯田”台阶, 来缓解与城市落差, 保证了临海面无障碍通行。在高段落差层沿着树线设置休息区和餐饮区, 因此人们可以在树荫下休憩交流, 放松心情。
1.3 空间功用设施
人们在台阶上选择休息的位置比正式的座椅要自由许多, 与他人的距离可以由自己控制和调整, 也更有利于三四个人以上的小群体使用, 较高的台阶还可以提供良好的观景视线, 也是驻足观察比较好的平台, 同时借助明显的高差, 台阶上的空间有利于不同喜好的人进行表现和展示自我。
例如普罗维登斯的钢铁厂创业园广场上的台阶式草坪, 锯齿形钢板的封边除了增加草坡的观赏性, 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憩交流的随意性空间。
1.4 空间上的围合聚焦
在多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 通常是利用台阶围合成下沉式广场, 或者利用自然地形加上条石的点缀, 从而形成剧场或表演场地, 聚集有共同喜好的人群, 加强空间交流和参与的功能。此时台阶就是作为看台和休息设施来使用的, 可以配合木材和植被, 软化线条和质感, 并让设计更具有人性化。
如枫丹白露跑马场 (如图1) , 设计与自然景观结合紧密。设计者模糊了建筑与景观之间的界限, 利用台阶将公用性建筑隐藏在整体景观中。围绕整个跑马场地的步行环路跨过了展览区域, 继而向上攀升到屋顶, 环路一侧过渡成一座台阶, 穿过一系列木质平台, 构成了功能性和概念性的空间。
1.5 空间的引导性
台阶通过积累和延伸, 形成视觉的焦点, 具有强烈的引导和暗示作用。台阶的引导性不同于路标, 是一种景观上自然、巧妙、含蓄的处理手法, 使得人们不经意中沿着预定路线, 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 是对人潜意识的诱发, 从而具有了暗示的作用。某些由于功能或地形的限制, 而较为隐蔽的活动空间在设置时, 也是利用了台阶的导向作用。
1.6 顺应地形依势而建
有的园林环境本身就是处于山地或是缓坡之上, 甚至是有大面积的高低起伏。这时除了堆挖填方, 还可以借助台阶顺势而建, 这样避免了工程量的增加, 也借助原有的地形特点, 能更好地展现本地的特色景观。
就像黎巴嫩的哈里纪念花园 (图2) , 它位于政府下面山坡的一个三角地带, 设计师利用细长条的灰色花岗岩步阶, 加上阶状的镜面水池、草坪, 以及一列蓝花楹树, 用开放的态度迎接所有公民。镜面流水池代表连续性, 草坪是视觉与触觉的对比, 花岗岩步阶代表了记忆的延续以及城市不断重建的脚步。
在我接触过一个学校景观项目中, 从方案的整体效果图 (如图3) 可以看到, 建筑设施根据八卦图以圆形广场为中心呈环形阵列, 在设计时为了丰富广场的景观效果, 将阴阳太极图变形, 以弧形景桥为轴线, 通过台阶引导和聚焦人群, 又采用不同形式的台阶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区域, 来满足学生、老师等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
2 台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台阶是景观建筑细部中的一种形式, 设计中需要建立尺度, 连接空间, 在细部的尺度上包含并诠释设计构思[3]。台阶的产生最初虽然源于功能的需要, 但并非只能使用几种简单的固有形式。从形态设计、材料选择、辅助绿化到与其他景观元素的融合变形, 可以总结出台阶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2.1 功能表现形式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地形的高差变化大多需要借助台阶来实现, 根据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 台阶的长度、坡度、宽度都有不同的差异。台阶尺度上的多样性, 给人的视觉感受和空间感受也不尽相同。当台阶有较长的体量时, 其在空间环境中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特征可以概括为平面线性特征。平面线条可以从简洁纯净的直线、轻快柔和的曲线、富有节奏和力量的折线到不规则的形态, 突出其动态和流畅感, 吸引人的视线。结合挡土墙高差错落的变化, 形成具有自然有机形态的景观。景观材料丰富的色彩、各具特色的质感、形式多样的构形所表现出的韵律、动感以及一些带有象征意[4], 使得台阶在材质上要求需要因地制宜, 通过材质的细微变化更好地表现设计的细节。
2.2 艺术表现形式
台阶还可以与其他景观元素融合, 变化出更多的艺术形式。例如结合水元素, 利用台阶创造出种各种形式的高度变化可以形成, 从而产生不同流量、波纹、质感效果的动态的水景。还可以作为亲水台阶来使用, 可以通过台阶的形状来丰富驳岸景观效果;将景石散置于台阶两侧, 作为高差、材质、空间的过渡, 是一种点缀和提示, 也可以将台阶随地形的起伏隐于假山石之中, 起到转换视角的动态游线作用。如杭州的花港观鱼里的牡丹园景区, 山石与植物通过台阶的巧妙穿插, 营造了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从以上的总结中可以发现, 其在空间中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是非常多样化的。台阶在园林景观空间中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设计元素, 在空间环境中起到了强化空间结构, 增加空间层次, 美化空间环境的作用。在设计中, 如果能充分利用台阶具有多种空间变幻的特性, 结合不同的景观元素和功能需求, 来展现我们的设计思想, 努力挖掘其潜在的特点和优势, 将会使台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营造出各具特色、别具一格的景观线, 达到完美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今琪, 高文容, 杨华.景观细部设计系列铺装台阶栏杆围墙,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2
[2]诺曼·K·布思.风纪园林设计要素[M], 曹礼昆, 曹德鲲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201-210
[3]尼尔·科克伍德.景观建筑细部的艺术—基础、实践与案例研究, 杨晓龙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台阶》教学案例 篇三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父亲的形象及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是父亲形象的寓意及小说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针对以上重难点,教师应该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探究法、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予以解决。
二、教学过程展示
(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懂你》,创设情景,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父亲。
导入新课:从满文军《懂你》的歌声中,我们回忆了自己父亲给予我们的爱与付出的辛劳,那么,让我们带着这样感恩的心走进李森祥的《台阶》,感受另一位父亲的形象与情感。
(二)朗读课文与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与感受交流
(1)给学生3分钟的速读文章。
(2)分享初读文章的感受。
2复述课文与把握情节
(1)教师给出提示。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复述课文。
(3)教师概括情节。
(三)精读小说与问题探究
1标题切入,品读文章
问:结合全文,“台阶”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答:“台阶”是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是文章的线索。
再问:既然“台阶”是全文的线索,那么,小说主要是要借“台阶”来表现什么呢?文章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的呢?
答:小说是借“台阶”来表现父亲,台阶只是观察和表现父亲的一种独特的视角。作者主要是利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父亲的形象的。
问答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介绍细节描写,包括具体的方法(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的描写)及作用(刻画人物、表现情感等)。
2精读段落,细读文章
朗读段落一: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师问:我们可以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什么?
生1:这段文字是对父亲洗脚的动作及皮肤的颜色的描写。
生2:“刷沙子”反应出父亲生活的艰苦及他的吃苦耐劳,而“黄几几”不仅是父亲脚的肤色,更能体现出父亲的朴素与敦厚。
朗读段落二:父亲坐在绿荫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师问:段落中体现父亲的何种愿望?
生答: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望与羡慕,立志要建造属于自己的高台阶。
再问:那么为何父亲要建造高台阶呢?文章中又有哪些地方显示出父亲的这种愿望的呢?
生1:因为高台阶代表着高的地位,父亲建造高台阶是想受到别人的尊敬,体现出父亲自强不息的品格。
生2:文章中“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贯穿全文,深刻地体现了父亲的对高台阶的渴望。
朗读段落三: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师问:父亲建造好新屋时,本该高兴,却为何出现上述情景?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含义。
生1:父亲是典型的劳动人民,他身上有着质朴的个性,所以对于高台阶有些无所适从。
生2:主要是由于父亲的自卑心理的影响,前文提到“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说明父亲一直是处在一个自卑的状态下,所以无法适应突然的地位转变。
(四)课堂释疑
1课堂过渡
在上述的段落分析之后,相信同学们在文章的把握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肯定还存在着一些疑问,那么,下面我们花几分钟的时间来讨论一下同学们的疑问。学生提问如下:父亲创业为什么这么艰苦?结尾处写父亲很少踏出台阶,偶尔出去一趟,为什么回来也总显得若有所失?
2针对学生所提问题,教师释疑
创业的艰苦主要是因为父亲家庭的贫苦,但归根究底是当时社会条件差,普遍劳动人民的贫苦。小说深沉的呼唤着时代的进步,期望先进的生产力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结束老牛拉车的日子;父亲是典型的劳动人民,从小到大都是在劳动中度过,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来说,劳动是精神寄托,有了劳动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父亲在建成新屋之后,失去了健康,无法再进行劳动,所以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一日不干活也就感到若有所失。
(五)总结与升华
1课堂过渡
既然大家的大部分疑问已经解决,那么让我们对今天的所学习的这篇小说《台阶》做一个课堂总结。
2以寄语结束全文
关于小说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作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最终的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真实的一个结局。——李森祥(节选自作者李祥森给编者尤志心的信)
三、教学评价及反思
在此次《台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平等教学的教育理念,通过引导教学兼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和学习中,对于教学的情景设置及知识结构构建具有潜在的优势,它给予学生接触和理解课本上知识更多的可能性,使学生的学习与理解不是停留在文字和想象中,而是使文章内容变得具体真实可见,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重点,适度的教学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荷叶圆圆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四
2016-01-11 09:23 1300次
刘建会
地区: 甘肃省
学校: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
共1课时 荷叶圆圆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的事物,基本能说出名称和形状,还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但是表达语言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因此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好在孩子们都喜欢阅读,因此课堂上他们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3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背诵课文。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造情境,步入文境
1、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远了,夏姐姐又笑盈盈的向我们走来了。老师发现我们的教室就象一个美丽的池塘,你们发现了什么吗?(教室中的荷叶道具)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认记“荷叶”二字。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说。
3、揭示课题
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出示课件图片)啊,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引导学生说出“荷叶”)
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荷叶呢?(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圆圆”)
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会的生字作标记,请教同桌.2、汇报学习生字的情况。
⑴、指名说说读准“珠、翅、是、停、晶、坪”这六个字应注意的地方,小老师带读。
⑵、组织学生以开火车,男生女生赛读等各种方式练读其他六个生字。
3、再读课文,检查正音效果。
A、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强调字词读音和朗读语气。
B、让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并按照自己的方法再读课文,读完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C、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呢?那就按照你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吧。大家来再读课文,这次要比刚才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活动3【讲授】熟读课文,激发情感
1、用看图的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⑴、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一句。
A、看图:荷叶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B、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再看插图,找出课文中提出的荷叶的好朋友。(指名说,全班一起说。)教师在黑板上粘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
⑶、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最喜欢谁呀?
(以下各自然段的学习顺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决定。)
2、用表演的方法学习第五自然段。⑴、确定学习方法。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那有谁愿意当一 回小演员,演一演你最喜欢的小演员呢?
⑵、学生练习表演(指名戴头饰表演)。
⑶、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师:(叫刚才表演的学生):刚才你是小演员,现在请你当主持人,说说你认为你刚才表演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自评)台下各组的导演们,你们有什么看法?(他人评)
⑷、理解“凉伞”。
A、师:小鱼儿笑嘻嘻的,说明它非常高兴,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同学们,你们先看一看这幅图,再说一说。(学生讨论)
B、齐读“凉伞”,板书“凉伞”。
C、师:所以呀,小鱼儿说------(生读课文,男女生分别读,看谁最快乐。)⑶、小组合作,表演读背。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能背的就背一背。大家可以用荷叶道具来表演,也可以借助教室里的课桌、书等来表演。
小组内表演读背,然后选出优秀组全班表演。
活动4【练习】练习写字
1、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2、重点交流“朵”、“我”等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
活动5【作业】作业设计
1.回家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明天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丽。14 荷叶圆圆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荷叶圆圆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造情境,步入文境
1、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远了,夏姐姐又笑盈盈的向我们走来了。老师发现我们的教室就象一个美丽的池塘,你们发现了什么吗?(教室中的荷叶道具)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认记“荷叶”二字。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说。
3、揭示课题
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出示课件图片)
啊,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引导学生说出“荷叶”)
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荷叶呢?(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圆圆”)
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会的生字作标记,请教同桌.2、汇报学习生字的情况。
⑴、指名说说读准“珠、翅、是、停、晶、坪”这六个字应注意的地方,小老师带读。
⑵、组织学生以开火车,男生女生赛读等各种方式练读其他六个生字。
3、再读课文,检查正音效果。
A、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强调字词读音和朗读语气。
B、让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并按照自己的方法再读课文,读完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C、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呢?那就按照你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吧。大家来再读课文,这次要比刚才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活动3【讲授】熟读课文,激发情感
1、用看图的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⑴、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一句。
A、看图:荷叶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B、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再看插图,找出课文中提出的荷叶的好朋友。(指名说,全班一起说。)教师在黑板上粘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
⑶、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最喜欢谁呀?
(以下各自然段的学习顺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决定。)
2、用表演的方法学习第五自然段。⑴、确定学习方法。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那有谁愿意当一 回小演员,演一演你最喜欢的小演员呢?
⑵、学生练习表演(指名戴头饰表演)。
⑶、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师:(叫刚才表演的学生):刚才你是小演员,现在请你当主持人,说说你认为你刚才表演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自评)台下各组的导演们,你们有什么看法?(他人评)
⑷、理解“凉伞”。
A、师:小鱼儿笑嘻嘻的,说明它非常高兴,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同学们,你们先看一看这幅图,再说一说。(学生讨论)
B、齐读“凉伞”,板书“凉伞”。
C、师:所以呀,小鱼儿说------(生读课文,男女生分别读,看谁最快乐。)⑶、小组合作,表演读背。师: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能背的就背一背。大家可以用荷叶道具来表演,也可以借助教室里的课桌、书等来表演。
小组内表演读背,然后选出优秀组全班表演。
活动4【练习】练习写字
1、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2、重点交流“朵”、“我”等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
活动5【作业】作业设计
5.《礼记》二则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五
当下流行的西式学习和教育,和我国古代大相径庭,东西教育差异之大只能慢慢体味啦。西方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学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论世界内蓬勃发展,并且通过对数学工具的使用,让知识的学习一切都井井有条。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更多地强调个人修行,强调对悟的理解,对于如何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遵循,没有一个可以重复训练、可操作的育人大-法。给我的感觉,古人的学习方式,有些灵童似可瞬间得道升-天,而愚钝之辈则无醍醐灌顶的机会。
一提到《礼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不过一般的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因为一想到礼,就会联系到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之类的腐朽思想啦。观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礼”包罗万象,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的礼,而是和“道”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一般同学都知道,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可能不知道《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这里要说的《学记》也是《礼记》的一篇,非常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罢了。
《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如《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学习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东西,有人越学越感无知也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无知者无畏;巅峰对决,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古人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像现在这样割裂,现在老师高高在上,一切都对,学生的质疑总被当做不听话。古人知道“教学相长”,将教和学统一起来,学生和老师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为师学,所以有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如果你知道的话,不妨将你的理解分享出来,在教别人的时候,你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现在的学生不仅缺乏不耻下问的勇气,连虚心请教的一并抛弃啦。
或许古人愚昧,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对于学习也当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师的孔夫子,被当做祖师爷祭拜。学习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长,所以“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时候未到(还没祭天)的时候,天子(领导)不能去视察学校,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游其志”,发展个人的志向。我觉得对老师的作用,古人认识的更加深刻,老师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对学生的志向之类,别整天批评,要多多观察的学生,少发言,在适当的时候才加以指导。像现在的父母也不要孩子上两天学就问去逼他考清华北大,烦死啦。
6.《短歌行》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六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齐读)
这一句,揭示曹操“忧”之内容和原因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项羽: 刚愎自用 乌江自刎
刘邦: 虚心请教 成就天下
问: 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8226;小雅&8226;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为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历经坎坷,又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发出了人生短暂之叹,这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齐读)
问: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板书:贤才难得)
问: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
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咽,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问: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3、忧的根源
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书:功业未就)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是时光易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二是贤才难得,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三是功业未就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读)
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问: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问: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有同学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确: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板书)
五、艺术特色
⑴用典
“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7.台阶缝筛管挤缝机液压系统设计 篇七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用激光切割矩形缝筛管[1], 而矩形缝筛管内、外缝隙等宽, 滤油效果差, 管柱的缝隙易被进入井筒的细地层砂所堵塞, 严重时会造成塌井的缺陷[2,3], 发明台阶缝筛管及制造装备, 以提高石油完井采油防砂质量和效能。
台阶缝筛管是在石油套管上, 用数控多刀铣床切割出矩形缝, 再用挤缝机挤压出台阶缝 (外窄矩形缝+过渡梯形缝+内宽矩形缝) [4]。因为一根石油套管上要加工出上万条断断续续的窄缝, 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缝隙的挤压, 必须有高效率的装备, 为此研制出液压驱动的挤缝机[5]。
1 主回路
挤缝机主回路如图1 所示, 三位四通换向阀1、4、5、6为M型中位机能 (P、O、A、B都封闭) [6], 三位四通换向阀2、3 为Y型中位机能 (P口封闭, A、B、O口相通, 执行元件浮动, 在外力作用下即可移动, 油泵不卸荷) 。
主回路并联1 个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油泵启动, 系统即通过它卸荷, 系统中任一个控制阀动作,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闭合, 系统有压力。使用很方便、灵活。
2 控制回路
2.1 垂直压紧回路 (阀1 控制, 见图2)
三位四通换向阀1 为M型中位机能 (P、O、A、B都封闭) 。并联1 个溢流阀和1 个压力继电器。当垂直压紧的压力足够大时, 继电器动作, 通过溢流阀溢流。
2.2 横向卡紧回路 (阀2 控制, 见图3)
阀2 控制4 个横向夹紧油缸。需要保压。
三位四通换向阀2 为Y型中位机能, 油缸两腔都有油压力。A口串连液控单向阀, B口连接单向阀的控制端。
液控单向阀并联1 个压力继电器和溢流阀。横向夹紧后, 压力继电器动作, 通过溢流阀溢流。
并联1 个二位二通换向阀、压力继电器I和蓄能器I。当蓄能器压力足够时, 继电器动作, 停止蓄能。当工作回路压力不足时, 蓄能器释放能量给横向夹紧油缸。
2.3 压头进给回路 (阀3 控制, 见图4)
阀3 控制10 个压头进给油缸 (需要保压, 所以阀3选Y型中位机能) 。
增加压力继电器II和蓄能器II。在压头压力足够大时, 压力继电器动作, 阀3 回中位, 油缸两腔都有油压力。2.4 压缝推进回路 (阀4 控制, 见图5)
三位四通换向阀4 (中位机能为“O”型) 控制压缝推进油缸。
为了使推进速度稳定, 工作油路A口并联了1 个溢流阀和1 个调速阀 (定差减压阀与节流阀串联而成的组合阀。定差减压阀自动补偿负载变化的影响使节流阀前后的压差为定值;节流阀用来调节通过的流量) [6]。
B口只并联了1 个调速阀。
2.5 轴向送管夹紧及送管回路 (见图6)
三位四通换向阀5 (中位机能为“O”型) 。A口并联1个溢流阀。
三位四通换向阀6 (中位机能为“O”型) 。进、回油路都并联调速阀。
A口并联了1 个溢流阀和1个调速阀。B口只并联了1 个调速阀。
3动作说明
1) 泵的卸荷靠阀5 中位状态实现。2) 阀5 的切换使整个系统产生压力。3) 当拖板在轴向送管油缸的推动下, 管件轴向运动到位, 管件与压头对正。4) 此时阀1 切换4 个垂直压紧油缸将管件压紧 (定位作用) 。而后轴向送管卡紧油缸切换退回。5) 阀2 切换:两侧共4 个横向卡紧油缸将管件卡紧。6) 阀3切换:两侧共10 个压头油缸顶紧管件。7) 阀4 切换:两个压缝推进油缸往复运动对管件进行压缝 (调速阀2 可以进行调速) 。8) 每完成一个相位, 均要将垂直压紧油缸、横向卡紧油缸退回。转动管件进行下一个相位。
4 系统设计要点
系统压力:12.5MPa; 泵的公称流量10m L/r。
主回路采用并联回路, 在油泵的出口并联1 个常开式两位两通截止阀1, 泵启动即可卸荷。只要6个换向阀中的任意一个工作, 3DT通电, 截止阀1 截止, 回路形成压力。
阀2 和阀3 的P口必须进行保压, 在这两个油路上个并联一个蓄能器和压力继电器。阀2 和阀3 在工作时均向各自的蓄能器充油, 当油压达到继电器所预设的压力值时, 继电器通电, 截止阀断开。
阀2 和阀3P口的油路需要补油时, 即该油路出现压降时, 各自的继电器触点脱开, 各自的截止阀回位, 蓄油器进行补油。换向阀1、2、3、5 所并联的压力继电器的作用是:当各回路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 继电器输出信号使相应的换向阀回位。
若出现2 个换向阀同时工作时, 压力油先流向压力相对低的一路, 而后再流向压力高的一路。
压缝推进油缸进出油路采用旁路节流调速, 减少油的升温和气泡的产生。
因6 个换向阀工况所需要的压力不同, 所以在各自的回路上设有溢流阀, 以便设定不同压力。
参考文献
[1]贺昌玉, 廖炳华, 邓前松.石油割缝筛管激光加工设备及工艺[J].石油机械, 2003 (增刊1) :36-37.
[2]苏曼, 理查德, 斯奈德.防砂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8:80.
[3]万仁溥.现代完井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57.
[4]陈静, 高福万, 杨贺来, 等.台阶缝筛管加工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师, 2014 (5) :249-250.
[5]李庆辉, 陈静, 高福万.台阶缝筛管挤缝机:CN2013200086126.6[P].2013-02-26.
8.开拓进取 促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篇八
该校优化机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完善了多项考核、奖励制度,完善了岗位目标责任制,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包联单位、各辅导点与包联学校同考评、同奖惩,促进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小学毕业转段考试成绩三科总评较2010年提高了3.8分,上升了7个名次,名列同类乡镇前5名。
在教研教改方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教为目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教师岗位职责;中心小学及辅导点对教师“六五”环节的检查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实行教学质量校长负责制,教学质量与先进评选、职称晋升挂钩;狠抓新教材、新课改、新教法的研讨和业务进修活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强化毕业班工作管理,制定工作计划、措施、奖惩制度,强化模拟测试,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家长、学生参与的工作研讨会,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镇受县级以上表彰的教研论文32篇,超额完成“个性工作目标”21篇。
安全稳定工作是完成各項任务的前提。全镇各校与社会和家长建立了“三结合”教育网络,建立、完善了20余种安全管理制度,10余种安全应急预案,各校安全稳定工作实现了责任事故为零的目标。
各校在中心小学带领下,在县教体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校容、校貌、校纪、校风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被县政府授予“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去年底顺利通过了“县级文明单位”和“县级平安单位”的创建验收。今后,该校将继续发扬成绩,不断开拓进取,为红庙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努力奋斗。
9.台阶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九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教学预设与反思
东营市实验中学 侯姗姗
“学思课堂”教育思想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生物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生物活动经验。下面是我在学思课堂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这堂课的预设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疑引趣
播放视频:东营市的鸟,让学生感受鸟飞翔的美丽和家乡美; 播放视频:人鸟。
[问]:鸟能在空中自由飞翔,为什么人安装上翅膀却飞不起来呢?引发学生思考,比较差异,引出课题《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视频、活家鸽及实验台上的器材,学生早已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鸟的运动方式之一是飞行,这是学生早已知道的内容,但是鸟类为什么能够飞行呢,我们却很少思考。因此我又播放“人鸟”视频,通过鸟和人鸟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由表及里,探究鸟类
学生代表做游戏:纸飞机的飞翔,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进入课堂探究。启示一:身体轻 启示二:阻力小 启示三:动力足 探究鸟类飞行的秘密时,我们也应参考这三个启示。
我们以最熟悉的家鸽为例探究鸟类飞行的秘密。1.探究:家鸽的外部形态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1)看一看:家鸽的体型;展开两翼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两翼、尾部和胸部的羽毛有什么不同,感受家鸽的体温;
(3)触一触:角质的喙,口是否有齿;
(4)捏一捏:胸肌,感受其结实度。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体形: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对家鸽进行观察,直观的认识家鸽的外部形态与其飞行相适应的特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2.探究:家鸽的肌肉和骨骼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1)引导学生触摸家鸽的胸部肌肉,并展示解剖家鸽的胸部肌肉,感受胸肌的发达。了解家鸽的胸肌占体重的1/4—1/5,能产生足以支持并超过鸟类体重的动力,胸肌成了鸟儿的天然发动机(人的胸肌占体重的1/120)。
分析得出:胸肌发达,动力足。
(2)实验:观察鸟骨、猪骨在盐水中的沉浮。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鸟骨浮在水面上而猪骨下沉。学生带着问题观察鸟骨和猪骨,得出结论:鸟的长骨中空;
小组合作对照标本认识家鸽骨骼,激光灯照射家鸽骨骼标本,认识家鸽的一些骨骼能够透光,从而得出结论:有些骨很薄;
比较家兔、家鸽脊柱骨的不同,引导学生明确家鸽骨骼有些愈合。
分析得出:家鸽的骨有的很薄,有的骨愈合,长骨中空,既轻便又牢固,具有龙骨突。【设计意图】根据演示实验使学生思考:同样是骨为什么放在水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形象直观,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小组合作观察各种骨骼,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认识鸟类骨骼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探究:家鸽的生理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思考:鸟的飞行这一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哪一生理活动提供的?(呼吸作用)回顾呼吸作用表达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消化系统:
(1)结合资料:蜂鸟的食量惊人,蜂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约等于体重的2倍;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0.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得出结论: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与之相对应的消化系统又有何特点呢?
(2)学生阅读课本相应内容,思考:家鸽的消化系统有哪些结构构成;口中有没有牙齿?食物在哪里被磨碎?嗉囊有何功能?小肠的功能?直肠的特点;这些特点与飞行生活有没有关系?
(3)演示实验:解剖肌胃。学生观察肌胃的实物,认识肌胃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位学生在投影仪上解剖肌胃并观察)
1)引导学生感受解剖肌胃时切割比较困难,这说明了家鸽肌胃胃壁肌肉发达,可以通过收缩、舒张充分的研磨食物。
2)切开后,学生观察:里面有已经初步消化的食物、沙子等。(放到培养皿中让学生观察)这就是肌胃又称为“砂囊”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肌胃中的沙子有什么作用?学生很容易想到沙子可以辅助肌胃研磨食物,加速消化。所以在养鸡场中,饲养员要为鸡定期饲喂沙子。
3)内金
学生观察肌胃的内壁,呈黄色、比较粗糙称为“内金”。同时思考:内金的内壁粗糙有什么作用?(内壁粗糙可以辅助肌胃充分的研磨食物。)
4)肌胃的应用: 肌胃的内壁为内金,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
(4)分析家鸽小肠平均95厘米,直肠2-3厘米;人的直肠长约12一15厘米。体会家鸽的直肠短不能贮存粪便,这是对飞行时减轻负重的一种适应。
分析得出:有喙无齿,直肠短。
(5)小组合作利用橡皮泥制作家鸽消化系统的各结构,尝试辨认家鸽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教师引导:当一只信鸽飞越千山万水,风尘仆仆地飞归鸽舍时,居然气不喘,神不疲,就好像从外面“嬉戏”归来一样。一只飞行中的鸟所消耗的氧气,比休息时大二十多倍。鸟类何以满足如此之大的需氧量呢?
(1)观察解剖家鸽的肺和气囊,鸟类与其他生物相比呼吸系统特有的结构是气囊,气囊的存在对于鸟类的呼吸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2)观看视频:双重呼吸,思考回答问题,小组总结得出:鸟类在呼吸时,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能够提高呼吸效率,保证飞行时对氧气的需求。
(3)学生模拟家鸽的一次呼吸运动,体验双重呼吸。
分析得出:双重呼吸,提高呼吸效率,保证飞行时对氧气的需求。
【设计意图】采用复习导入,让学生对前后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并通过呼吸作用表达式将鸟类的消化和呼吸联系起来。小组合作认识家鸽的各消化器官,并让学生解剖、观察肌胃的实物,形象直观。通过解剖的实物和视频让学生理解家鸽的双重呼吸,理解家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的方式,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知识建构,总结特征
鸵鸟、企鹅、蝙蝠、鸡(图片)
学生判断这些生物是鸟吗,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生成“鸟类的主要特征”。使学生体
验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初步确立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的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拓展延伸,提炼升华
1.学生活动: 飞翔是我们人类的梦想,同学们请利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改造现在的我,使我能象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2.情感教育: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像鸟儿一样,要想飞的更高——就要轻装上阵;积极努力;树立远大的理想。祝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人生的天空中展翅翱翔!3.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4.由于环境的污染,鸟类栖息地的丧失,鸟类数量逐年减少。
5.2014 欢迎鸟儿节暨“飞翔的翅膀”青少年观鸟活动启动。6.黄河三角洲正逐渐成为鸟类的天堂。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社会现象,了解鸟类资源的相关资料,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同时真正把环境保护落实到行动上。
〖教学反思〗
“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是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的重要内容。学生虽对空中飞行的鸟类比较熟悉,但对它们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空中飞行还不明确,对于鸟类在空中飞行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缺乏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去研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实践体验,所以:
一、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二、鉴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引导、启发为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设计一系列探究问题,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挖掘潜能。
三、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例,变抽象为具体,变感性为理性,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及知识处处和生活相联系的道理。
10.《灯笼》省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十
【教材分析】
《灯笼》是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以”灯笼”为题,回忆作者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的”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学习这篇散文要注意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认识文中“灯笼”的民意义、文化价值,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予的复杂感情。
【教学目标】
1、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典雅简净”的语言风格。
3、体会作者寄予灯笼中的复杂情感。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
(1)课文围绕灯笼写了哪些事情?请总结。
(2)在文中标注出描写、议论、抒情的语句各一处,多多益善。
(3)请圈画出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并简要的写下理由。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灯笼
老师前两天去了百花洲,拍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视频。视频里有什么?
预设:有很多灯笼,我们会发现凡是节日里,总会有灯笼的身影。灯笼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让节日的气氛变得更加的喜庆。往前追溯,在尚未出现和普及电灯的时代,灯笼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手中点亮灯笼,可以指引人们回家之路;村口高照灯笼,可以慰藉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高挂灯笼,可以彰显主人地位权势。今天让我们走进吴伯箫先生的灯笼。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
了解作者吴伯萧。
吴伯箫出生并成长于山东莱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在山东当老师,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散文,30年代中期创作《灯笼》
从这些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吴伯箫是咱们老乡,是一个进步青年,还是一个热爱文学创作的进步青年。
检查预习:
争讼( sòng ) 斡( wò)旋 静穆(mù) 怅( chàng )惘
锵 ( qiāng )然 燎(liáo)原 熙熙( xī)然 马前卒(zú) 人情世故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将同学们的疑问进行了整理:
以徐法兵同学为代表的.提出:文章围绕灯笼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同学们对第一段情有独钟,李雨涵问为什么第一段写和灯笼无关的事情,董如意问为什么第一段要写光和亮。
最后一段同学们的疑惑也是较为集中,左荣娇问最后一段为什么要数火把,为什么说灯笼又不够了,李萌问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张家豪同学的问题是“青春的尾梢指什么”。还有同学问素丝是什么意思?
看到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我感到很惊喜,这说明同学们读课文读的很仔细,预习的很充分,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一起走入灯笼。
二、朗读课文,感知灯笼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感受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情怀。
三、品读课文,走入灯笼
提着灯笼,结缘份
(一)文章以灯笼为题,在文章的第二段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齐读)请同学们找一找,我和灯笼都结了哪些缘呢?给大家三分钟的讨论时间。(板书:缘)
预设:
第2段,村楼戏台表演。(乡村艺术的重要构成)
第3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与村民生活不可分离,给人以温暖。)
第5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第6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第7段元宵节看灯;
第8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装点乡村节日,带给村民欢乐)
第9段,纱灯上描红;
第10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第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历史文化)
通过这些缘分的寻找,我们发现,作者记忆网里的灯笼与村民的生活,乡村的艺术表演,年节,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
点亮灯笼,探缘深
在这诸多的缘分中,你觉得哪些缘分更深呢?
预设1、灯笼和祖父。
品句: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熙熙然:快乐满足的样子。为何快乐满足:祖父对我的疼爱关怀。对祖父的怀念,其乐融融家庭氛围的一种怀念。《咏雪》中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预设2、灯笼和母亲。
品句: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亲手,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照顾。
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为自己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特别:特意,私人订制,只为我准备,表现母亲对我的关怀。
预设3、灯笼和我。
品句:梦都随了蜡火开花。写出了我的高兴,甜蜜,安心。纱灯上描宋体字,不可遏制的神往。
预设4、灯笼和族姊远嫁。
预设5、灯笼和汉献帝。
品句: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一盏孤灯陪伴。人盛,灯笼盛。人没落,灯笼也破落,成为孤灯了。灯笼和人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预设6:灯笼和三位将军。
品句:1、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马前卒:旧时马前吆喝开路的人,为人奔走效力的人。抒发作者渴望奔走效力,沙场杀敌的情怀。
不禁让我想到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九一八十年写。----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品句2、哎,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为何不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抗日的队伍中。作者渴望振臂一呼,全中国的民众们都团结起来,团结一心,共抵外敌侵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明确:只有全国人民都团结起来,才能保家卫国,让灯笼重新挂在每家每户,重新挂在村头慰藉孤行客的心,重拾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个别读,齐读11、12自然段。读出激情豪情。
你觉得这样的吴伯箫给我们的启示?(德育渗透)
心系国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通过分析、体会,我们品味到吴伯萧先生的语言风格是“典雅而蕴藉,简洁而不杂芜”。我们体会到吴伯萧的怀人之思,忧国之情。(板书:怀人、忧国)
高挂灯笼 寻光明
第二段不仅写了和灯笼的缘分,在开头还写了这样的一句话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和太阳比,作者为何要更爱月华,爱繁星,爱灯笼呢?
预设:因为他们打破黑暗,带来光明。当时的中国是黑暗的,作者乃至全国人民都渴望光明。
正如文章中的第一段所写: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追求光明是人的一种天性,作者喜欢灯笼是源于对光明的追求(板书:追求光明)齐读第一段,注意读出深情。这也就解决了同学们的疑问,为何第一段不写灯笼,而写光明,这样可以更好的引起下文对灯笼的介绍,对灯笼内涵的理解。(板书:画灯笼)
正如同时期的巴金先生在《日》(1941年7月)中写道: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提着灯笼,探一体
既然月华,繁星,灯笼都可以打破黑暗,带来光明,但为何作者却唯独写灯笼呢?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只有人才能提着灯笼,点亮灯笼,只有人对光明对美好生活产生了的渴望和追求,才会提着灯笼去照亮追求的道路。也正如文章的最后所说,作者要数火把,探海灯,烈火,这些事物都和人有关系。所以灯笼和人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板书:灯笼在手里)
一个小小的灯笼寄予了作者温暖的祖孙情,母子情,壮烈的保家卫国情。
一个小小器物可以怀人,思乡,忧国。
一个微小事物,一些微末之人,能述家国之事,抒壮烈之豪情。
如果灯笼是小,那么家国情就是大。
在写法上我们可以称为:小中见大,以小写大。
我们今天学习了灯笼,灯笼是指引祖父回家的一盏明灯/灯笼是母亲白发上的一缕青丝未白/灯笼是……
你认为灯笼还是什么?请仿句
出示教师下水文
灯笼是指引祖父回家的一盏明灯/灯笼是母亲白发上的一缕青丝未白/灯笼是孤行客心里的一份安宁/灯笼是保家卫国时的一声号角/灯笼是家的思念,是国的召唤,是光明的化身,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万丈光芒。
推荐阅读:吴伯箫《记一辆纺车》《马》
作业:
1、完成课堂检测
2、A层同学选取一个小的物件,寄予你的感情(200--300字)
B层同学完成灯笼是什么的仿句。(100—200字)
总结
今天我们在吴伯箫和灯笼结着缘里的记忆网里,感受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对于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愿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之路上,可以手提一盏灯笼,一路疑惑,一路光明。
让我们再次感同身受,学习吴伯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齐读12自然段。
四、板书设计
一课一练
一、识记·积累(4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争讼( ) 斡( wò)旋 静mù( ) 怅( chàng )惘 锵 ( )然 liáo( )原 熙熙( )然 马前卒( )
二、梳理·概括(2分)
1、文章都写了关于灯笼的哪些事情,请列举四点以上。
三、感悟·运用(4分)
1、请评析语句“……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2分)
2、请仿照例子写出作者蕴含的情感。(2分)
例: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通过“亲手”一词,写出了母亲不让他人插手,亲自接过我的灯笼的情态,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疼爱。
评测练习答案
一、争讼( sòng ) 斡( wò)旋 静穆(mù) 怅( chàng )惘
锵 ( qiāng )然 燎(liáo)原 熙熙( xī)然 马前卒(zú)
二、灯笼和祖父,灯笼和母亲,小时候上灯学,村头高挂灯笼行好,小时候追着龙灯跑半夜,族姊远嫁时的灯笼,小时候在纱灯上描宋体字,汉献帝和灯笼,灯笼上写的三位将军的名字,我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三、1、和汉献帝的眼泪比,蜡泪就不算长了,写出了汉献帝当时的处境悲悯,只有孤灯一盏,写出了灯笼和人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2、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11.台阶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十一
关键词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20-02
初中语文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作为中心的,黑板加粉笔则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学生在整个语文课堂上只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与倾听者。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改变学生被当成灌输对象的状况,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教学课堂,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多种感官刺激,对于学习初中语文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利用也出现一些误区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的进一步增强,甚至有时会影响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因此,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扬长避短,让其真正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更多积极的作用,为学生开辟出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1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优势
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材内容有不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很多缺乏类似生活经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很难做到真正透彻地理解。虽然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费尽心思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很难做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一些声情并茂的图文展示,把原本较为遥远的语文知识拉近到学生眼前,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大大增强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并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在传统模式下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就大大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信息来源,这显然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为高效。
可以构建一个更为开放且活跃的语文课程体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也应该面向社会和世界,更要面向未来。这说明语文课程具备开放且活跃的特性。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之下,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完全可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材与课堂,而是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社会与网络世界当中去,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处处皆语文的感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大语文的教学氛围,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表达与实践能力。
2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虽然说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势多多,但是并不意味着多媒体教学是完美的。事实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有一些误区和问题,导致整体现状不容乐观。
多媒体过度应用 在一些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多媒体手段,把图像与声音当作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全部内容,反而把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语言文字大大忽略了,从而疏忽了学生的传统文本阅读习惯。由于对多媒体的过度解读与应用,让初中语文教学成为喧宾夺主的课堂,反而会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只是片面地用图像与画面来吸引学生进行学习,却放弃了语文教学重点,而且没有进行对语言文字的深入且细致的解析,使之变成一种抽象的活动。这并不利于学生很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并严重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教学流程过于程序化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本应是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氛围与变化情况来进行及时的调整。但是,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加生动性的同时,由于过度重视教学流程,反而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陷入机械化与程序化,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能力被压抑,而且片面重视人机对话,忽略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整体的教学效果不显著。
3 让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迈上新台阶
适度使用多媒体,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过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教学内容来使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现在,在多种教学策略中较为重要且有效的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好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说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尤其是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不是盲目、过度使用。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地位与作用,有效控制多媒体教学进度与频度,努力实现语文课堂上教师、媒体、学生三者的互动,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多媒体教学氛围。
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而是应该把现代技术与传统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其综合教学效应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候,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技术与传统方式的有机结合问题,尽可能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能够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起来,把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为形象与具体,可以借助于多种图形与视频等为学生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增加语文教学的信息量,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整个语文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教师还应该重视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进步,让现代与传统两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出综合的教学效应。
根据语文学科的具体特征来设计出好的多媒体教学方案 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语文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充分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语文教材内容,并立足于不同的教学目标,精心制订多媒体教学方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统一,真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回归到语文学习的本真状态之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换句话说,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做好“编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学方案,让计算机成为教师的教学参谋,选择并使用最佳的教学媒体手段,从而让初中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师、电脑教师的联袂作用下,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忠志.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4).
[2]陆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初探[J].文理导航,2010(8).
12.台阶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十二
一、了解学情, 制定目标
要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 首先要了解学情, 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老师, 接受怎样的教学方法, 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哪些方面存在疑惑, 等等, 之后根据这些情况, 再结合高中历史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可以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使学生中间有一个适应、接受的过程。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引导为主, 课堂上要灵活多样,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设置情境, 宗旨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为此, 每学期的第一节导言课、第一节正课尤为重要, 一定要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 充分准备。如我在高一的第一节历史导言课上, 从自己姓“程” (黄帝的后裔) 、名字“爱民” (联想到儒家的“仁政”, 作为老师是爱学生) 、出生在“1968年” (文革时期) 等入手, 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对自己姓氏来源的好奇心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又从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功绩入手, 让学生们谈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接着引导学生制订了为实现这些理想的具体的学习目标。从古今中外统治者们对政策的不断调整, 引导学生们要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整个一节课, 在轻松、愉快、激情、热烈的气氛中过去了。通过这一节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上来了, 学习的方法引导了, 学习的目标确立了, 学习的要求、规则也制定了, 相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整合教材, 构建体系
人民版历史教材有许多观点很新颖, 学生们喜欢, 但系统性不足, 学生们难以把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备课在以人民版教材为主的同时, 要参阅人教版、岳麓版教材的相关内容, 科学借鉴, 合理取舍, 对教材内容则要宏观把握, 大胆整合, 构建体系。陈红老师的《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把教材整合为“第一, 基础探究:罗马法是什么;第二, 深度探究:罗马法还是什么;第三, 多元探究:罗马法又是什么”;2009年暑期培训时听的视频中一位老师把这节课整合为“走马观花——粗看“罗马法”, 字里行间——细琢“罗马法”, 流连往返——回味沉思“罗马法”。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的边海长老师把《鸦片战争》一课设计为“第一, 偶然与必然——探原因;第二, 侵略与碰撞——看过程;第三, 毁灭与新生——论影响”;同样一节课, 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的徐晓佳老师则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章:云翻雾起——寻背景;第二章:血雨腥风——看过程;第三章:风雨飘摇——论影响。”如果我们教师这样设计教学内容, 相信不仅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很大的提高和启发, 而且这样的课哪一个年级的学生都会接受, 更会喜欢。
三、教师引领, 培养方法
对高一的学生来说, 课堂上老师的引领很重要。这首先要求老师要充分备课, 对一些理解性的问题不要直接灌输给学生, 而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受之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 可以通过图片、材料、表格、音频、视频等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做到论从史出, 以提升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在这方面, 钟红军老师的课对我们很有帮助。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抗日) 》一课中, 采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史料, 引导学生归纳出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通过理性思考——多一个角度看大屠杀、资料搜集——亡国奴的生活, 揭露了日军的残暴统治, 从史实分析——我看两大战场, 帮助学生分析出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通过大量的图片“我们胜利了”, 使学生总结出抗战胜利的多种原因。这节课, 不仅仅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场极为残酷的战争, 是要懂得一个人无论多么黑暗的情况下都应把持内心的气节和操守, 一个民族不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都应抱定必胜的信念, 更要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上审视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 得出“人性的较量、正义的胜利”才是本课潜在的主题。
四、多彩教法, 激发兴趣
初中历史的学习侧重于对历史事件的详尽叙述, 对历史人物的思想渲染, 而高中历史的学习则重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总结。如何让学生在思想上实现转轨?我认为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教师渊博的知识, 利用投影仪、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采用学案教学法、问题导学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法, 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国共十年对峙》一课中的“土地革命”环节, 我让学生“穿越时空”, 通过情景体验、合作探究, 让学生体验土地革命给当时、当地的农民带来的影响。“长征”的内容则是让学生到前面通过地图带领大家“重走长征路”。之后, 引导学生谈体会, 归纳概括长征精神, 然后及时思想教育, 并齐声朗读江泽民同志总结的长征精神, 进一步强化精神动力, 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课堂上老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 以学生为本,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就不是什么问题。
五、课后反思, 及时跟进
13.台阶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十三
一、导入:
1、美丽的月色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吗?面对一轮明月,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2、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
有味地朗读课文
有味地细品语句
深挖诗人的情感
3、作者简介(学生读大屏幕)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注意读音、停顿。
2、学生自由读。
3、一生读。
4、再齐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感。
三、疏通文意、解决障碍。
1、利用课文注解,读懂文意。
2、交流理解重点字词意思、句子意思。一生朗读一句,一生翻译一句。
3、找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意思。
【台阶教学设计一等奖】推荐阅读:
2009《台阶》教学设计09-30
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08-24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台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0-25
《台阶》读后感700字09-02
台阶初中生优秀作文07-01
《台阶》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0-28
产业园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08-02
创新机制 强化服务 促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再上新台阶08-30
锐意进取开拓创的新全面推进基层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报告06-09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一等奖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