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阶梯

2024-09-06

孩子成长的阶梯(共15篇)(共15篇)

1.孩子成长的阶梯 篇一

我的爱心,你的阶梯

——读陶行知 “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有感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建设和改革的先行者和典范。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与丰富的办学实践,充分体现了革命性、实用性与科学预见性。陶行知先生从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富强昌盛的新中国这一崇高的使命出发,多年从事新教育的建设和兴学育人事业。他的思想和行动始终同我国人民群众的心愿保持一致,真可谓同呼吸共命运。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与旧的传统教育不同,始终强调教育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强调为工农服务,首先要为农民群众及其子女服务。这样,陶行知先生也就自然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后成为一位党外的布尔什维克,成为我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受到人民群众的由衷的赞颂和永恒爱戴。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是的,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用“爱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怀着“爱心”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依据学生的个性设计教育方式,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信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严格要求自己,不给自己留下一丝一毫的遗憾,因此陶先生的这句名言伴着我一路行程,走近陶行知,走近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主义战士和共产主义战士。他的“爱满天下”,改革精神、敬业精神、实践精神和献身精神,一直为我所敬仰。今天,终于圆了心中之梦,了解了他所倡导的用乡村教育来改造贫穷落后的乡村的光辉思 想,他所建立的适应社会前进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他所总结的从穷国实际出发办现代教育的实践经验。他的思想,更是不断地激励我做素质教育的忠实实践者。

用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有人将老师比作园丁,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园丁用汗水浇注花朵,老师用心血浇注学生,这正是陶行知先生一直努力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能像陶先生那样,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激励”,用爱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金子我们来发掘。

用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学会尊重。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的爱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以及拜金主义等,这些无不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纯正的师生之情失去了它原有的光环,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面对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对学生的爱一视同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 2 仅能做好优秀生的工作,而且更应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后进生尽快地赶上去,决不能对他们恶语中伤,不能有半点轻视的态度,更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用同一标准把他们与优秀生比较。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用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学会信任。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我们班也有好些同学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其中有些觉得自卑,与家人较少沟通,性格有些孤僻,作为班主任,我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同时也打电话与他们的家长沟通。有的同学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同学是因为自己贪玩,有的同学是因为家长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从而造成了他们比较任性,娇气,经常埋怨学习辛苦。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掌握了这样一些学生的基本状况后,我便经常与他们单独交谈,让他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增强竞争意识,锻炼刻服困难的毅力。这样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再如有的同学是因为思想负担重,学习压力大,造成成绩上不去。面对这种情况,我帮助他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变更乐观,更积极了。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用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学会自励。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对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目标和治学,做人标准的高度概括。教师“要教人求真,必须自己先做真人,只有自己做真人,才能教人求真。”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则必须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如在卫生工作中,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劳动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而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在一旁转圈。劳动结束后,及时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对于班干部同学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每月写出工作总结,召开一次干部会议,推广各自的工作经验,对于取得成绩的同学适时地表扬,使他们心理上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以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是一门科学,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愿用我的爱心,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2.孩子成长的阶梯 篇二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教学反思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审认知活动, 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 是联结教学活动的过去和未来, 即教学反思在意识的对象上, 既指向先前的、已存在的事实、经验和观念, 也指向随后的、尚不存在的教学活动, 因而反思的结果、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本质上是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服务的, 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 一般需要反思如下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1、教学前反思, 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教学前反思。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条件分析。即对这一时期学校内教学条件的综合评价和预测。第二阶段是选择。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 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 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 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式, 选择或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 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

2、教学中反思, 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中的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 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具体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诸行为进行反思。

(1) 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中是否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这种做法是否恰到好处。

(2) 反思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一般可以理解为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中, 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反思学习的过程。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 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 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 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

3、教学后反思, 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学后的反思, 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针对教学全过程, 从设计到操作包括前两段反思结果重新思考, 另外, 课堂中也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而产生灵感, 教师应该通过反思, 捕捉这些“火花”, 日积月累, 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 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形式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有研究性质。增强反思意识, 提高反思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人格特征;其次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保障;再次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1、加强理论学习, 潜心教育科研。

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 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 寻根问底, 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 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 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勤思多记, 撰写反思札记。

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持之以恒, 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 都是反思的结果, 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含着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3、听课观摩, 相互交流。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 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 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很如意的实验课, 也可使我们借鉴教训, 少走弯路。

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 借助他人的反思, 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 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 钻研较深刻, 反思更迫切;备课时, 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 共同反思推敲, 互助合作, 群研究共商讨, 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这也是今后教学前反思的参照与蓝本。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 大家畅所欲言, 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 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的良好途径。

当然, 反思还包括写课后修正教案, 观看自我录像片段进行全程微格研究等等方式, 陷于其推广的局限性, 本文也就仅此一提。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 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 “教然后而知困”, 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 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 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师们一定要直面缺点, 认真剖析, 使之成为今后可借鉴的资源, 从经验型教师上升到研究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中国教育报》, 2001-7-27-2。

3.孩子成长的阶梯 篇三

【关键词】幼小衔接 学习习惯

G613.2

所谓幼小衔接期是指6-8岁的孩子从幼儿园的以游戏为主的学习转向小学的规范化的课堂学习的特殊时期,即幼儿园大班末期,截止于小学一年级,也有人把这个阶段的截止时间划至小学二年级。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最初对学习的认识以及将来是否一生都热爱学习,相当程度源于他最初对学校和老师的认识,源于最初他生活的班级学习氛围。所以这一阶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究竟要如何进行幼小衔接,帮助孩子更好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让孩子爱上学校和学习呢? 2015年9月15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幼小衔接”教育指导意见》为“幼小衔接”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幼小衔接”必须双向衔接。幼儿园大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向小学接近,小学一二年级教师重视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游戏化。也就是说小教与幼教必须一起携手为孩子铺路搭桥,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任孩子蹦跳着迈上小学学习的新台阶。

那么,在“幼小衔接”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该如何使这群刚从幼儿园走出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规范化的四十分钟学习,专心听说读写,兴趣盎然地学习语言文字呢?笔者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始。一年级是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了这个黄金期,以后就很难纠正孩子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以后做再多的努力都可能事倍功半。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孩子们要养成哪些学习习惯呢?教育厅发布的“幼小衔接”教育指导意见中对小学的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专注阅读、大胆发言、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学习习惯。重视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

一、学习由静开始,以静达静。

一年级孩子的课堂上总会有些孩子搞小动作,插话,自由交谈……教师必须时不时地组织课堂纪律。这样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率。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这样写道:“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由此可见在一年级这一幼小衔接期帮助孩子养成“静听默想”的习惯显得尤其重要。该怎样使这群活泼好动的孩子做到“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呢?

1. 始业教育,先入为主。

这群刚入学的孩子是很重视自己不同于幼儿园的身份的,教师要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噪音是会影响智力发育的,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课堂是个安静讲秩序的地方。”用心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安静”的种子。为了帮助孩子养成“静听默想”的习惯,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进行一分钟的专项训练,如让孩子安静地坐正,玩玩“眼力大追踪”:或看着老师,倾听老师说话;或聆听同伴发;或随意指读屏幕、黑板,看看谁的眼神会跟丢了。课堂上经常这样反复进行训练,时间一久,孩子们就会慢慢地养成坐得住,“静听默想”的习惯。

2. 课堂口令,简单有效。

不论是幼儿园还是一年级,教师为了更有效地组织这些好动的孩子进行各项活动,常运用简洁干脆的语言编成各种口令。教师有节奏地发令,学生自动化地应答。因此,对于课堂调控的口令,入小学的孩子们早已训练有素。正因课堂口令的即时有效,所以在课堂上常有教师声音高吭地频繁使用。而事实上高频率快节奏地使用课堂口令反而让人心生倦怠,有时静静舒缓的课堂口令反而更为有效。比如在开学初,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和孩子们一起编辑口令,并且学会倾听口令,应对口令和他们一起互动。如当孩子们吵闹时,教师就用轻而缓的语调,加上大幅度的动作说:“一??——二——三——”学生听到后就要伸出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用轻而长的语调,转动头和身边的小伙伴示意:“嘘——!”当孩子们各做各的事情,不注意倾听时,教师则可以轻而干脆地喊:“一、二、三!”学生就要接着说口令:“坐坐好,看过来!”有时也可以和孩子们互动,对对口令:“我是石头人,头不动——(生)不动了!手不动——(生)不动了!脚不动——(生)不动了!眼睛一动也不动——(生)一动也不动!”这样多样化的课堂调控口令,使用起来的效果要比教师的批评说教有效得多。

3. 课堂评价,具体细化。

幼小衔接期的孩子们大多都争强好胜,有着很强的表现欲,都想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肯定,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运用肯定引导法,发挥评价功能,既能满足个别孩子的表现欲,又能激发其他孩子的表现欲,从而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调控”与“导向”功能,我们的评价要多元化,具体化,从孩子学习的能力、习惯、方法、态度等方面去发现给予肯定。对于这些处于学习初始阶段的孩子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越具体,他们就越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如, “你们看,XX小朋友坐得多端正哪!简直就是一棵小松树!”“哇, XXX小朋友的眼睛亮亮的,牢牢着看着黑板呢! ”教师的评价有时还可以配上夸张的肢体语言,以引起孩子的注意,起到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言语上的肯定,还可以用竖起的大拇指,夸赞的眼神,或是一個鼓励的微笑,这些肢体语言都能巩固并激励孩子学习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时,教师还可以机智地把评价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习变得更轻松且有趣味。如有一位教师在上“g.k.h”一课时,课上进行到后半阶段时,部分孩子出现了疲倦、松懈的现象,于是教师借机声情并茂地念起了自编儿歌:“xx读得顶呱呱,老师听了把他夸,xx乐得像朵花。”不少学生也跟着乐呵呵地笑了。教师又顺势再念:“XX坐姿顶呱呱,大家都得夸夸他,xx笑成了一朵花。”运用儿歌教师从听、坐、看三方面连续表扬了三四个孩子,其他孩子个个兴趣盎然地听着,看着,乐着,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教师在表扬的孩子组织课堂教学常规的同时,还相机把儿歌中“gua kua hua”的三拼音节书写在黑板上,随后让孩子与两拼音节进行拼读,比较,教学的效果出奇好。因此,课堂上具体细化的多元评价,的确是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一剂神奇的良药。

4. 暗示提醒,无痕引领。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有时会发现表扬树立的榜样并不起作用,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部分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开始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玩玩文具,与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话,东张西望或是发个呆等,而教学活动又不允许教师随意停止,中断其他孩子的听课思维。当然,更不可以粗暴简单的方法处理。此时,教师要有教学机智,灵活、理智地适时予以调控。“暗示提醒”法在这里就派上了大用场。“暗示提醒”的方式很多:

(1)“手势暗示提醒”。

上课时,当孩子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教师可以用手势定格的方式,指向没有认真听课的孩子,让其察觉自己的不正确行为并改正。印象深刻的是一教师在教学“b p m”的音节拼读时,正好拼到“bi毙”。于是,她组“枪毙”一词在带读的同时,做出枪的手势,瞄准不认真的孩子,几乎所有孩子都做出相同的动作朝教师开火,教师也伺机假装被他们打中,那些不认真的孩子一下子也加入其中,都来了精神,后来的学习又专心认真了。

(2)“眼神暗示提醒”。

课堂上不少时候是不允许打断教学的节奏,教师无法直接指出或暗示,这时,教师也可把严厉、期待的目光落在不专心听课的孩子身上,同时摆出认真听课的姿势,寻找那孩子的目光,与之交触,提醒孩子改正自己的言行,专心学习。

(3)“语调暗示提醒”。

有时教师正在与其他孩子交流或朗读示范,发现有孩子不认真听课时,也可以根据说话或朗读的内容,在语调上发生些变化,或加急,或放缓,或拉长,或停顿,给孩子一种听觉上的感差,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分心的孩子不自觉地专心听讲。如,一位教师在拼读音节后让孩子选词说话,当课上到一半时的个别发言,总有部分孩子会走神。那次正在练习“马路”一词,一个孩子说,我家门前有条长长的马路。于是教师有意重复了这个句子,一边拖长“长长的”一词,一边将手的动作延伸至没有专心倾听的孩子跟前。其他孩子被老师有趣的语调语速逗乐了,放松了心情,集中了注意力,没有专心的孩子也一下领会了老师的意思,马上矫正了自己的行为。

课堂上暗示提醒的方式还有不少,这些方式相互结合使用。这样的暗示提醒使课堂教学更有序更高效,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由趣入境,以趣激趣。

当孩子有了静静倾听,静静学习的意识后,教师要如何保持他们这份学习的热情,使之有积极参与学习的内驱力,规范成为习惯,时时积极向上呢?

1.充满童趣的激励措施。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惊喜的微笑……都是促进他们积极向上的催化剂,但与此同时不断重复也会极快地失去效果。所以我们要把激励指向良好的习惯,指向自觉的较长时间的学习过程。如,有教师在班中开设“花开满园”的栏目,先以小红星对孩子在各项学习习惯养成方面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孩子集齐十颗红星可以向教师兑换一朵小花,盛开在自己的评比园地中。孩子经过长期努力,开满五朵小花的园子就能招来一只勤劳的 “小蜜蜂”!“静待花开,只要你在努力,相信你的花儿也定能开放。”这是教师与孩子们的约定。因此班中的孩子学习积极性很高。

2.游戏式活动化的教学方式。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一年级的拼音、识字教学中“读”唱主角。可问题是这些处于幼小衔接期的孩子在学习上是很情绪化的,加上個别差异大,班级朗读经常是:齐读稀稀拉拉;个读轻而拖拉;听的心猿意马……因而,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读的主动性,须采用学生喜爱的多种形式,猜读,趣读,互读。如学习单韵母时,教师可采用看口形哑读,“放大镜”,猜一猜,传话筒,找找我的朋友在哪里,开火车等。单开火车还可以有单轨,双轨,并轨,长途火车等等。拿最简单的长途火车游戏,这个朗读参与的人最多,最机动,伴随着孩子的口令,他们兴趣深厚。教师带头说“双轨火车开起来!”孩子们手做转轮动作,口令:“咔嚓咔嚓”教师说方向:”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拐弯,过河”等等,他们都很期待开到自己这边,所以都非常认真。出错时,会高呼:“错啦错啦,停下来!”然后说:“修理工呀在哪里!”孩子们举手回答:“修理工在这里!”“对啦,对啦,快快开!”生再读,正确继续游戏。这种将朗读游戏结合的方式充满童趣,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的专注度。

在引导孩子兴趣盎然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一堂课中的不同时段要科学安排朗读的方式。如集体齐读应该安排在孩子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时;当孩子感到疲劳,注意力分散时,则可以采用同桌两人合作,或互读,或互问,或互答的形式。同时,在使用某种新的学习形式前,要先请一孩子和老师作为同桌互相示范一下,再强调每人都要认真,要动口读。

第二,尽可能给给孩子自己选择学习形式的机会。如在采用某些方式读之前,问问孩子们愿意选择哪种方式,是自由读还是齐读,是男女生比赛还是同桌互比。孩子自己选择的方式相信他们会参与地更积极。

3.形式多样的课中操。

新入学的孩子一般处在6—7周岁左右的年龄,他们的持续注意力据儿童心理学分析只有15-20分钟,而实际上孩子的持续注意力多数只有7—8分钟,而小学的课堂学习是40分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下功夫、花心思,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课中操”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是有效的润滑剂。利用音乐、律动等轻松的活动,消除孩子肢体的疲劳,缓解精神的紧张,帮助他们调整状态,始终积极专心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设计一些简单的“课中操”,在学生注意力开始松懈时选择一个做做,有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如在孩子认识了“米”字后,就可以让孩子们晃动脑袋来写“米”字:“身子挺直,一动不动,晃动脑袋一起来,点,撇,横,竖,撇,捺。转个圈圈再来一遍。”这样的操练让孩子的颈部从不同角度得到活动,同时又快速让孩子集中了注意。微笑训练也可以是“课中操”的一种形式,微笑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微笑训练就是让孩子对着自己的任何一个同伴展示最美的微笑,不是大笑,更不是搞怪的笑。每个孩子在设定的一分钟时间里至少和五个以上的小伙伴有目光碰触的愉快微笑。有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儿歌加上律动,调节孩子的注意。“课中操”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学实践是发掘训练源源不断的源泉,在实践中时不时会灵感喷涌而出。

在幼小衔接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艰巨且又细致的工作,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特殊时期,教师更应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思想,切切实实做好幼小衔接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孩子们搭建快乐的成长阶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薛 辉 在幼小双向互动中谈幼小衔接教育 [J].教育管理,2011

[2]程诗杰 “幼小衔接”现状背后的冷思考[G].中国校外教育,2013

[3]王芳 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J].教师100(教师版),2013

4.助我成长的阶梯 篇四

——走进名师课堂,品读《淳正雅丽》有感

宏育小学:刘桂顺

在吉老师的第二次指导活动中,吉老师以《巧设阶梯,步步达标》为专题,让我们清楚地懂得:定准目标为前提,让方向明确;巧设阶梯是关键,使步骤优化;步步达标是目的,促人人发展。吉老师还给我们上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节示范课,她的课堂尤为的扎实,从字、词、句,到悟文写话,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切都是那么的实在。除了具有扎实高效的特点以外,吉老师将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挖掘得很深、很透,以“严监生的心思我知道”为主线,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展开想象,联系文本,走近人物内心,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说出了人物内心的真实声音。同时,吉老师还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在范读赵氏的话语时,吉老师带着哭腔读,那动情的朗读使我们在座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不禁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从中得到了提高。

吉老师那扎实而精彩的课堂使我不禁走进她编著的《淳正雅丽》,对此书进行了一番细细品读后,发现吉老师的课例犹如找准一线穿好的串串光亮的珍珠,吉老师呼吁的“让语文课堂充盈浓浓的语文味”正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她的语文课堂上,实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

5.成长的阶梯记叙文 篇五

答案无非就是这两种,老师点头一笑,继续念了下去:“年轻人恍然大悟,十年后,他已经成为了一家有名公司的总经理。”我们都期待着老师说出年轻人成功的秘诀,但老师却笑而不去,显然,是想让我们自己领悟。大家都在窃窃私语着,各种各样的观念与想法在教室里传开,有人说:“成功就像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人类需要的是一把梯子,而巨人需要的,只是自身。”同桌嘿嘿一笑,撇撇嘴:“这也能说出来,什么吗,一点都不明白。”

可是我明白了,人类就是我们,我们需要的梯子,就是一个巨大目标分成的细小目标,从细节去完成,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登上理想的巅峰,而如果不需要梯子,那此人定是一位巨人,用自身强横的实力,攀上成功的殿堂。

晚上放学,和朋友一起回家,我将听见的话告诉了她,期待着朋友的理解,可她却没有说话,快到家门的时候,朋友突然开口了:“那所谓的梯子,就相当于一套书,你必须在一年之内看完,你可以把它分为一个月看多少,一个星期看多少,一天看多少……”我脚步一滞,微笑的冲她点点头,若有所思的向楼上爬去。

6.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篇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均说明了早在古代,人们就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如今,当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发生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面对教育教学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反思”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所谓的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地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我的理解就是把课堂教学实况像放电影似的在头脑中重过一遍,回顾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反馈怎样……然后把注意的焦点对准那些使自己激动以至于一时难忘的事情上,最后抓住时机,选择典型案例、新鲜感受、深刻体会等记录下来,这就是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而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改进,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在教学工作中,我逐渐意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审视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个维度。

新课标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遗忘,如果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有必要通过反思,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是否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自己获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围绕教师如何教展开的,现代课程理念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进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思想政治课学科的特点,设计探索创造出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评价自己是否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灌输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三)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是教材的建设者。基于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反思所授内容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从而设置教学定位。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而且可以在“教学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教学过程是否关注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一些“奇思妙想”,迸发出创新火花,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想法,这些都是宝贵材料。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而且应利用课后教学反思捕捉、提炼,如此既可为教研积累第一手素材,又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更可以在此基础上生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将其记录下来,以资研究共享。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那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该写哪些内容呢?我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这个问题。其中,歌曲是个很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合唱两首歌曲《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在歌声中感受到“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性”,激发爱国热情,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二)写失误之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带有缺憾的艺术,再好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反思不足之处就是将处理不当、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教学教训。如果每次教学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或失误,就会使自己逐渐聪明起来。当教学出现失误时,课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基础?(2)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3)教学重点难点为什么不突出?(4)教法与学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5)学生为什么会缺乏兴趣或启而不发?(6)教学实际是否死扣教案,缺乏灵性?

(三)写学生创新之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对此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练习答案”、“讨论发言”,将有用的东西其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四)写学习心得。

写学习心得就是把对自己有启发的教学经验、学法指导、试题研究及公开课教学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在相应的教案后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例如:在一次市思想政治课研训会后,我觉得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主动收集其他学科知识,以及时政热点,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扩大知识面。

(五)写改进意见和措施。

写改进意见和措施,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对教材的研读或通过对以往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教育智慧,写改进意见,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完善提高。例如,在刚上《经济生活》时,我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上课思考的是如何教好教材内容,虽然思路条理清晰,条条框框一目了然,但总感到机械死板,学生情绪也不高。于是,我在教学反思中写道: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挖教学资源,精选资料,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实例引进课堂,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和点拨,使课堂教学趣味化,让生活与教学融为一体。

7.地理——我成长的阶梯 篇七

从小,我就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是刨根问底。于是,在家里的地图前、书店的地理知识柜台边、商店摆放的地球仪旁,总能看到我的身影。对当时的我来说,地理是能充分满足我好奇心的宝藏。

更加深刻地认识地理是在刚上小学时。学校开设了自然社会课程后,家人就给我买了一个大大的地球仪。每每放学,我都要跑到桌边观察地球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才认识了几个汉字的我喃喃自语,并一一用手指点出它们的位置。看着蓝色版图上那一个个陌生的国名,我甚至幻想自己周游各国的梦想成真,心里顿生一股亲切感。地理是低年级时承载我遨游地球的幻想之舟。

等到进入小学高年级时,学习地理才真正成为我的兴趣。虽然课余时间很短,我仍要抽出一些时间去摸摸地球仪,翻翻《百科全书》。地理给予我的已不是满足,更不是幻想,而是无尽的知识,在我学习生活中又添上了绚丽的一笔。通过地理学习,我了解到风云变化、自然现象的种种原因,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让我领略到世界的神奇。可是这点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求知的脚步,反而让我对地理更加热爱。那时,地理就是知识编成的花环,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

如今,地理已经成为我必不可少的生活财富。自从跨入初中后,我才真正领略到了地理学科的多姿多彩,它罗列了各种自然景象,让原本一知半解的我懂得了许多大自然的知识。记得在一本科技杂志上,我惊奇地看见了“北纬30度”这样的字眼,这激起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北纬300到底有什么呢?于是,我在百度上开始了搜索,望着236000个搜索结果,我有些惊讶,区区一个北纬30度竟有这么多的秘密啊!我更加放不下这个词了,连忙阅读起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北纬30度,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既有陆地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又有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世界几大河流——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附近人海。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亚特兰提斯岛竟然沉没于其中,还有好几艘轮船在这里神秘消失……种种事件表明北纬30度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求知欲又引导着我继续探究,五花八门的搜索结果让我目不暇接,北纬30度周围的神秘现象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虽然科学家尚未探索到种种神秘现象的原因,但是它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地理已是让我迈向更高处的阶梯了。

8.孩子成长的阶梯 篇八

张晓霞

暑假里一次偶然上网,我看到一本书名叫《成长的阶梯》,在线侥有兴致地阅读了一遍,觉得作者从难化简地分析教师的一生。胡谊教授认为成为专家教师之路是这样经历的:从踏入师门的志存高远,体会初为人师的激动与喜悦;然后摸索师生间的沟通艺术,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接着深入探索研究,形成自己的本领,自己的观念,自己的风格;六年后成为经验教师,并克服发展瓶颈和一些心理压力,执着追求新的领域;最后十年磨一剑,成为一名专家教师。——这是一名教师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的成长历程,也是一名教师顺着阶梯不断追求,探索,执着攀登的过程。

人活着必须要有追求,如果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将会迷失自己,会活的很空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我现在的人生目标就是做好一线优秀教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精彩。时光荏苒,我踏上教师岗位已有六年了,按胡谊教授的说法,自己已归为“经验教师”,可怎么都觉得自己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缺少了些经验和智慧。觉得自己勉强还处在“合格”教师的行列,因此还要不断的努力,朝着优秀教师的方向前进!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的过程,是一个形成自己教学观、学生观、教育观的过程。探索,就意味着你有进取的意识,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你是一个想不断超越自我的教师。一个有事业心和使 命感的教师,理当成为教育的不断探索者。

大教育家雨果曾说:“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影不断变化。”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执着追求,不断努力,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充满信心,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调整心态,触发自我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让自己远离“高原期”,并迈上一个个成功的阶梯。

9.孩子成长的阶梯 篇九

安庆十四中程劲松

《成长的阶梯》我只是不求甚解地读了一遍,只能粗略地谈一谈大致印象。本书的作者是胡谊,是研究心理学的。他很有气魄,把一个教师成为专家教师所遇的所有问题一网打尽。最闪光的地方,还是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学生、教师以及师生的关系,并因此延伸出很多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人的心理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以把握的,所以教育人是世界最困难的事。可是总有教育理论家唱高调为难老师。本书却显得格外宽容:教师不是神仙,学生不是太子。他承认教师能力的有限,也坦诚说有些学生实在是令人“厌恶”。

因为深入研究了学生的心理,就提高课堂效率,本书就有许多经济适用的方法。一般认为课堂效率和老师是否精心设计有很大关系,但很少人关注使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效率。轻松、欢悦而有效率的课堂,有时还真需要书中的小手段:图画、声音、语速、眼神的改变,手势、表情、站姿、与学生距离的改变,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微妙的影响。再有,用眼光扫视全班,引起注意,把手放在学生的肩上,来满足学生爱与尊重的需要。方法很多,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师常用,对我而言,还是很新鲜的,以后一定要自觉使用。试想,精心的设计再加上巧妙的心理战术,何愁一堂课不像一叶轻舟那样欢快自如呢?就和学生沟通而言,沟通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技术。常用的方法是“萝卜加大棒”。萝卜的吃法很有讲究,一定要遵循“及时,准备,真诚”的原则,大棒的施法也要遵循 “一致,因人而异,一事一议”原则。再如你与一个令你讨厌的犯了错误死不认账的学生,可以面带微笑,暗示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中。这些小方法虽不起眼,但“拔出脓来就是好膏药”,本书类似的灵丹妙法俯拾皆是。

因为对教师的心理作了深入全面的研究,相信很多人看了心里会有一丝温暖。书中详细地分析了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尤其是谈到的许多降压的妙招,真是一剂剂良药。

让人心里觉得熨帖的还有本书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也很宽容。它认为一个教师管理学生,民主型、自由型、权威型、理智型,各有千秋。因为各种心理性格的学生所需求的教师不一样。它还认为学生的认知有“场独立”和“场依存”的不同,对教师授课风格要求亦有差异。所以,再优秀的教师也有不喜爱自己的学生存在,老师不必苛求自己,追求所谓的完美。

读了《成长的阶梯---成为专家教师之路》,我深切地感受到随着社会的成长,知识的更新,学校的专业不断随着社会人材需求而增设,自己的现存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满足学生学习,现在教给学生的那些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始终如一地学习,再学习,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当自己看完《成长的阶梯》这本书之后,真的是感慨万分。对照书中序言中谈到专家型教师的标准,自己几乎没有一个能达到的,还需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什么是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教育科研素质。从不同的教育专家成长的轨迹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还有着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扩展的专业特征”,即会反思、质疑、探索、总结。专家型教师的职业道德、才学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无疑代表着教师职业的最高水平,他们具有崇高的师德风尚,拥有专家一样的知识,同时能将这些广博的可利用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教学中,具有强烈的反思倾向,专家型教师不是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

读了这本书,觉得自己离专家型教师还有一大段距离,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那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如何才能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自我反思意识,积极进行教育实践研究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名现代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就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而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学生观、教学观,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自己的教学结果及其有关原因。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足以让每个教育工作者警醒:对每一位学生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以学生为本,相信他们都会成为有用之才。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在《不跪着教书》里说,一位合格的教师,他的词典里是不会有“差生”二字的。因此,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有了服务意识,教师才会更加深入地研究学生发展成长的规律,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

三、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一名想在教育教学新领域有所作为的教师,就不应该只是作为一名教材的使用者,而必须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研究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俗话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是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些自来水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有报告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五、树立教育科研意识,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铺天盖地的展开,教育科研也随之引起了学校及教师们的极大关注。的确,课程改革离不开教育科研,新的课程理念的树立并转化为教育行为,更需要科研型教师。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为了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走上一条从事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然而,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大学教师和教育管理机构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这实际上是缺乏教育智慧的一种表现。教学与教研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两项工作,但是它们具有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教研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来进行,比如对同一教材运用不同的新的教学方式,组合种种教具和方法展开教学,从而培养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因此,提高教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即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

整体回顾这本书,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我们教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阅读学习拥有专家一样的知识、教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走教科研之路、加强反思,促进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自己高超的教学风格,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10.教育家的成长阶梯 篇十

找准教育家的坐标

1、大爱,就是要有爱满天下的情怀

对受教育者有一种真诚的、无私的、持久的、普遍的爱,也是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执着的、热烈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发自内心的爱,是一切有效教育工作的开端和一切成功教育的前提。有没有这种爱,是区别于一位教育家和一位以教育谋生的人的根本标志。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爱,所有教育家们才无一例外地拥有一种高尚的“人梯”精神和“蜡烛”精神。

2、大德,就是要有德行天下的人格

教育家能够自觉地将教育目标在自己身上人格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行为习惯,堪称学生的榜样、社会的楷模,他们的思想道德、言谈举止,具有高度的教育示范性。教育家的社会影响与声望来自他们自身的业绩和思想对外界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才能和教育业绩能够通过自己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通过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事和领导向社会传播。他们的道德风范能为师生和世人所称道、敬仰。他们独特的教育和办学经验、教育思想,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为同行和学者们所关注、重视和认可。

3.大志,就是要有献身教育的志向

一个好校长要成为一名教育家,他能看到一般教师所看不到的,他有超前意识,能为学校设计将来,规划前景。如果把学校比喻成一艘大船,校长就是船长,他牢牢地把握学校的方向。战略对头了,学校将永远有生命力,战略失误,教师无论怎么努力,学校也很难有美好前景。

4.大责,就是要有敢为天下的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正在由公平享受教育向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过渡,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享受优质教育的诉求,是教育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教书育人,心胸应该更宽广,眼光应该更高远。办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学生过上幸福的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追求。

追寻教育家的境界

1.要有佛性——学会放弃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芸芸众生中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没有超出别人的付出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放弃,因为这个世界给我们带来的诱惑太多了。

当好一名校长要做一名教育家,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大度、大气,抓大事。分得清事情的主和次,善于抓根本,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提纲挈领,把学校事业推向前进。

2.要有信仰——学会执着

一个人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不容易,一个人坚持自己做出的正确的人生选择更不容易!任何时候,一个人如果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生信念,要干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信仰缺失必将导致精神麻木,最后演变成追求享乐和精神的腐朽。作为教育者,只有奠定了特色的理念和独有的取向文化,才能够形成好学校,原因是人才成长的方向是理念引导出来的,是文化的战略设计出来的,因此它才能体现出教育的恩泽和力量。为医者要有仁慈之切,为教者要有理念之切,人才的培养不但要体现出技术,更要表现出人文。教育家既掌握前人的教育理论,又能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不断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同时又善于将这些经验和思想总结和表达出来,并影响到一个群体乃至更大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家必定同时也是教育思想家,有深刻的思想能力是一切教育家必备的素质之一。当然这些思想不一定都以理论的形态出现,而是在他们的言论、总结、报告、讲座、工作意见中闪烁着光芒。

3.要有思想——重写哲学

教育家首先应该是哲学家,一个校长不管你是小学校长还是大学校长,最基本的素养就是独立思考精神。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育家是研究和变革教育问题的学问家。要成为教育家,必须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对教育形成的独特理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激发教师的求知欲,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这是决定他们能否主动进行教育创新、提出有价值的教育主张、教育思想的前提。一位教师要成为名师,进而成为教育家,必须始终不渝地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

丈量教育家的成长

1.寻找教育家成长的文化土壤

我们要努力建立教育人才的高地,形成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通过这些高层次人才的聚合,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经验分享、思想交锋、智慧启迪,为培养造就新一代名师名校长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条件。在具体实践操作上,要努力构建名师名校长培训体系,并实行挂职、蹲点、考察、观摩、导师制等形式,同时对实训基地学校、教师和校长实行“解剖麻雀式”的研究、调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名师名校长不仅要洞悉国内教育的发展事态和趋势,而且要捕捉国际教育发展的动态,跟上时代潮流,为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尽责尽力。因此,名师名校长培训一方面要立足国内做好基地培训,同时要开展国际合作培训。

2.建立教育家成长的制度保障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

长期以来,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学校演变成一个行政组织。显然,学校这样一个学术性机构靠行政化的管理,靠权力意志管理,很难办好教育,造就教育家,只能造就政治家、行政长官。建立一种现代的学校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改变行政化的办学制度,让学术权力取代行政权力,按照以追求真理为使命的学术机构、学者集团来改革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办好教育、造就教育家的关键。要进一步办好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教育家,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解放出来,从行政权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让他们把聪明才智和主要精力用于办教育、办学校上,定能办好教育。

3.搭建教育家成长的发展阶梯

(1)职业追求上的“理想驱动”

搞经济工作的人,要有不断的“经济冲动”;干教育工作的人,则要有持续的“教育冲动”、不懈的职业追求、澎湃的从教激情。或者说,要有“九死犹未悔”的“教育情”,要有“都云此人痴”的“教育瘾”。确立教育理想和奋斗目标,恰恰是持续“冲动”的发动机,是形成“教育瘾”的加油站。教育工作者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乐干,不能目光短浅;要

“现实一点”,也要有点浪漫主义,不能过于“现实”。教育工作者应当同时是个诗人,尽管他或许没写过诗,但他不能没有一点诗人气质。更何况,在特定的教育理想驱动下,那一个个成功的创造,其实就是一首首动人的“教育诗”。

(2)专业成长上的“自我造就”

校长只有自强不息地造就自己,才能更好地造就教师和学生。造就了师生,再促进自我造就。这才是教学相长的绿色教育生态,这才有利生利师、利教利国的职业幸福。从事教育,是需要科学理念的,但更要将正确理念在实践中具体化。具体化的本领,当是我们要修炼的最重要的本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认真上怕就怕“具体”二字;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才落实。谁害怕具体化,谁就很难改变教育。谁就很难在较高层次上造就自己,谁就很难成为教育家,尤其是教育大家。

(3)自我提高上的“视学为命”

我们应当视学习为第二生命。如果一个人需要吃饭、喝水,是为了维持和延续物质生命的话,那么,一个人需要学习,则是为了发展和升华其精神生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视学为命”,不仅影响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影响下一代的培养,影响民族的未来。所以,身为人师者,身为教育者,尤其要“为命而学”;为自身的生命增光添彩而学,为肩负的重大使命出色完成而学。在学习上,教育工作者理应成为青少年的典范、本民族的楷模。

(4)学校办学上的“世界眼光”

校长的任务就是办学,办学的灵魂要有科学的办学思想。科学办学思想的形成需要校长有前瞻意识,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宽一点;既要立足眼前的实际,又要看到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要思考如何使学校教育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明确教育的功能是什么,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学校教育的创新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具备了教育家素质的校长,才能立足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抓住一切机遇,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弱校办成强校,把强校办成名校,并且办出自己鲜明的特色。

11.品课——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篇十一

关键词:品课:政治教师,专业成长

品课是听课和评课的继续,是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原因做出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政治教师要把听课、评课当作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大家都受到启发。由“评”达到“品”的境界,这个活动才更有意义,才能延续下去,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品课对政治教师专业成长产生作用的视角是多层面、多维度的

1.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品课

(1)品课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这是现代学习的本质,更是品课要实现的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化单一为多样,在品课变化如此之大的背后,实现的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更是学生的全面发展。(2)品课促进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品课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通过复杂多样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平等交流、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2. 站在听课者的角度来品课

(1)促进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了解课堂的基本状况与收集教学的相关信息是最为基本的目的。(2) 学习借鉴同行的优势和长处。品课是政治教师比较欢迎的一种提高自身业务的教研活动。通过品课,可以接触多样的上课方式,找到自己与他人在教学上的差距,并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及避免一些类似的错误。(3)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质量。品课者常常是带着多种目的参与听课活动,但不管其具体的或直接的目的是什么,其最终目的就是指向课堂教学的改进。

3. 站在上课者的角度来品课

(1)品课者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品课者更多的是体现“教”的意识,新课程理念下,开始转到以“学”为教学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品课过程中,教师就有了学生意识,教学理念得到了升华。(2)品课者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品课者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请学生参加课堂学习。教师对“教”的品味,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3)品课为教师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新课程为教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自由度很大的创造性空间。作为上课者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品课,为其增进教师专业化,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意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起点。没有这一步,教师永远是被牵着走,有了这一步,教师才有可能独立思考,走出困境,走出困惑,走进新课程。

二、品课能够发现教育教学问题,提升专业化水平

如何进行品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品:“成功”在何处?如引人入胜的新课的引入、独具匠心的难点突破、让人赞叹的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回味无穷的课堂结尾等等。品课者要及时记录、捕捉到教学的“成功”之处,同时积极反思:我如果上这节课的话,有没有更好的教学设计,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些精彩的做法呢?二品:课堂的“亮点”是什么?课堂的“亮点”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教学亮点。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看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看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看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等等。三品:“偶得”有哪些?教师课堂的预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一个问题的讨论与回答往往会生成一些教师课前根本没有设计的内容,而这些正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创新思维的体现。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生命力的体现,同时反映教师怎样回应学生,引导学生,评价学生,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这种“偶得”需要品课者细心体味、揣摩。四品:“遗憾”知多少?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是有缺憾的“艺术品”。思考哪些教学难点突破不到位,哪个重点突出强化不够,哪些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哪些教学评价不够合理,哪些教学语言要优化,等等。品课者要认真分析与总结回顾,同时思考用哪些方法完善它,让本课更加完美。五品:“效果”又如何?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我们都要认真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学生的收获有多少,教师有哪些教学感悟,教学组织是否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有通过这些反思总结,才能大大促进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

12.孩子成长的阶梯 篇十二

幼时的我很笨,同龄的小朋友都满地跑了,而我还在妈妈怀里撒娇。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爸爸突然的出现,把我从妈妈怀里夺过来。我号啕大哭,使劲挣扎,又用脚踢,又用拳头捶,可爸爸死活不肯放,直到走到一小节楼梯旁,我一坐在地上便开始玩沙子,我正玩得高兴,爸爸又一把提起我,靠着墙站稳,严肃的对我说:“你爬上这节梯,我就让你玩,还给你买糖吃”,我仰头往上看,真高啊!最终经不住诱惑的我开始往上爬,可太难了,10厘米高的台阶对当时的我来说像是高山,可望而不可即,我试探性地迈出一步,用尽全身力量向上伸,可是根本够不着,像金鸡独立摇摇晃晃地倒下了。但我没有哭,也许是为了玩,也许是为了糖,也许是……我慢慢地爬起来,又一次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奢望能够得到。“啪”一声又摔倒了。这次忍不住哭,屁股疼得要命,手也淤出了血,期望爸爸能拉我一把,他始终没有。我不会放弃,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了再爬起来……当太阳洒下最后一抹余晖时,我到达顶峰,如愿以偿得到糖,可我心里多么恨爸爸,如果他肯帮忙,我肯定不会摔倒了,看到女儿满身尘土,满脸委屈,妈妈爱怜地走过来,我竟颤颤巍巍地向妈妈走去,我瞥见角落里的爸爸笑了。

经过风吹雨打,岁月洗礼,我长大了,却还喜欢在那节梯上玩,因为我的成长是在爬上楼梯的那一瞬间,我心里也一直默默感谢着一个人,他是我生命中前进的阶梯。

13.孩子成长的阶梯 篇十三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铸就专业成长阶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帮助者,其自身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教事业,乃至于整个民族教育事业的兴衰.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既是新世纪幼教工作的迫切需要,又是全社会对幼教工作的强烈呼唤!因此,幼儿教师必定要在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快速地提高自身素养,促进专业早日成长!

作 者:金冶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研究培训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 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12)分类号:G451关键词:幼儿教师 自身素养 专业成长

14.孩子成长的阶梯 篇十四

一、教学反思内容要抓住五个点——亮点、难点、疑点、盲点、热点

亮点:即教学中教师感到欣慰的, 预料或者没有预料的,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的地方。教师要通过反思, 查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亮点, 原因是什么?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增强学生今后在类似方面情意表现, 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难点: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师感到棘手或者不好解决的困难, 它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问题, 也可以是对技术动作的把握等。疑点:指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困惑, 不解和疑问。如, 同样的教学手段为什么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有不同的效果?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条件下目标达成度会有什么变化?等等……盲点: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但是被忽略了的问题。教师在课后要查找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盲点, 然后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行修复, 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尽量的避免再次出现。热点:指在新课程教学中, 对当今关注度高的时事问题, 课改的热点问题等。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注意看自己的教学过程有没有可以体现的, 在实践和理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分歧等等。

二、教学反思的时机

根据教学反思发生的各个时段, 可以讲教学反思的时机大概分为三种: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和回顾性反思。

课中反思——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上的“五点”出现, 教师就应该进行反思了。因为一个问题的出现有时候是一瞬而逝的, 教师要抓住每个出现的瞬间及时进行。当然, 不是说马上停下教学内容, 让老师反思完成后再教学, 而是在教室的头脑里迅速做出判断, 对教学的下一环节做出勘误, 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 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即时反思——一个教学内容完成, 教师也要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做出适当的教学反思。这就是即时方式。“热炒热卖”是最好的反思方式, 把课中反思后的问题再罗列出来, 查找问题, 解决问题。

回顾性反思也称为“三秋之后”再反思。当我们进行了前两个步骤之后, 应该说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绝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些问题在当时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成为“悬案”。这样的情况, 就需要我们“三秋之后”再反思, 即将问题先放一放, 然后在合适的情况下进行回顾, 再次提出来进行商议, 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教学反思的载体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思考、反省, 探究整个教育过程中各个方面 (包括目标、内容、组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 存在的问题, 并努力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学反思如果只是想, 不落实到写, 对教师自己专业成长的拉动力就会减弱, 通常我们教师在进行反思时, 往往除了头脑中的思考, 还要运用自己的笔头, 将教学反思记录下来。教学反思的载体可以有多种形式, 我们最常见可分为教案修改、教育随笔、教育教学案例等。

教案修改。教案修改一般是教学反思最直接的结果。一个体育教师往往要从事多个班级的体育教学工作, 同样一个单元教材也要分几次课完成。课时教案只是老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 而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和教师的预设一致, 当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情况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得失品味, 从而对教案进行修改。比如, 这次课堂中某种教学手段运用不够恰当, 某个技能技巧的重难点没有把握好, 那么在相应的教案中就要进行合适的增添删改。教师在下一个班级或者本教材下一次教学时, 就会相应的有所改进, 教学效果当然也会相应的提高。教育教学随笔, 顾名思义, 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 教学过程点滴的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 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 篇幅短, 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 内容单纯, 涉及面比较小, 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比如, 在课堂上发生突发事件, 教师运用教学机智灵活的解决;游戏教学中学生个体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情况等。教育教学案例是指把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典型事例记叙下来并加以分析评价的文章体裁, 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表述形式。也是一线教师最常见的一种教研成果表达方式。它多半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 伴随作者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也就是点评。所以, 一个好的案例, 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通过我们记录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 带动教师读和思考, 使之为拉动教师读、做、思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记录教学反思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 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 不断的自我诊断、剖析和调节, 及时写一写,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提炼总结出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并指导实践。这样, 就可以在积累中发现教学规律,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把教学实践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四、教学反思的要求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反思时, 还要注意其三基本的要求:一是要“小”。尽量关注自己和学生身边的“小问题”, 关注细节;二是要“及时”, 每个教学过程之后要立即进行, 牢牢抓住教学过程中“五个点”, 认真进行, 而且要学会“旁征博引”, 把日常可以运用的、可以联系的东西都运用起来;三是要“实”, 反思要贴近自身教育教学实际, 不空想、有实效, 反思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 要把反思后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去, 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特长不断的修炼提升。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深邃、宽泛的话题, 一个人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反思, 才能不断成长、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只有经过反思, 才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的思维加工中, 这样的经验才会得到提炼, 才会得到升华。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又该如何去走?笔者觉得可以通过教学反思较好地实现这一目的。

关键词:教学反思,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5.给教师搭建不同的成长阶梯 篇十五

◆成长从不同阶梯开始

教师个性各不相同,资质不同,教学能力和优势各不相同,但对于学校整体而言,每个教师都是重要的。这如同一个森林群落,无论是站在高空的参天大树,还是矮小的灌木,抑或是匍匐于土地的杂草、地衣,他们都是重要的,因为他们是以一个整体而存在,谁也不能替代谁,而且彼此相互影响。整个群落不会依赖其中一种植物而存在,而是依靠大家的合力共生。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应该面向全体教师,根据教师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成长没有统一的起点,但可以让教师发现自己的优势,站在自己的优势上开始寻找自己最适合的方向。阶梯化管理正是顺应了教师成长的这一规律:善思索的在课题研究上下功夫,爱读书的搞课外阅读教学,长于语言表达的研究讲读课,爱好写作的钻研作文教学,心思细密的从事班主任工作……让每个人脚下都有一块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

抓住教师主动成长的渴望就抓住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精髓。在教师找到成长方向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引领每位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作出规划,把自己的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期、每一学年。

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班主任论坛”、“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智慧课堂展示”、“我心目中的智慧课堂”沙龙等活动让不同成长阶梯的教师在展示与交流中得到认同、肯定、指导,从而让每一个阶梯的教师都能被人尊重,被群体认同,被他人重视。而这种需要是一种不断激发教师前进的内动力,是对教师自我完善的呼唤。阶梯式管理让教师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自我发展的意识增强。

◆成长从阶梯化管理开始

阶梯化的发展模式必然需要管理的阶梯化,学校在专业化成长方面必然要注意照顾到不同阶梯的教师。

专业写作一直是促进教师提升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从2005年之初,我们就和老师们一起设计阶梯规划:第一阶梯,撰写教育教学生活中的小故事;第二阶梯,选择适合自己特长和兴趣的“点”,(例如学生习惯养成、教学研究、学生合作学习等)撰写案例;第三阶梯,撰写读书心得;第四阶梯,撰写教育博客。学校以自助的形式让教师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梯自主选择,多数教师从生涩的教育小故事开始自己的反思、成长之路,现在已经累计编辑27册教育随笔集。2007年,许多教师开始步入第二阶梯,隆秀美老师专门研究班主任管理艺术,崔燕老师跟踪研究问题学生的教育,陈成君老师致力于课堂教学观察……2008年,四分之一的教师步如第四阶梯,在1+1教育博客和中国教育博客上撰写自己的教育人生。2006年,我校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96篇,2007年127篇,2008年112篇。这一串串数字见证了阶梯化管理的效果,也让其他教师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希望。一部分教师真正进入一个“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想境界。

目标阶梯化得益于管理的阶梯化。校长、中层领导、骨干教师结成三级阶梯,校长带动中层,中层引领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动各级部教师。三级辐射与带动,让教师在困惑、彷徨的时候得到正确的指引和激励。在现在浮躁的社会,精心读书的确是一件难事,但是阶梯化的管理却让教师逐渐迷恋上书籍。从提供丰富的书源到周报的校长荐读,再到校领导读书交流会,最后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每一步都让教师看到读书带给人的变化,看到前面不懈追求的引领者。现在,几乎所有教师在新年的成长规划中都不约而同地制定了读书计划。成长需要的是唤醒而不是逼迫,阶梯式管理正是一种唤醒教师潜能和自我发展意识的模式。

◆成长从不同的温度开始

教师专业化成长毕竟是一种自身的突破,倦怠与失望会不断削减教师成长的热情。那么,在阶梯化管理中,始终不能缺少的是来自学校、集体的关注、肯定、支持,这些是让教师孕育与实现梦想的温度。每次班子会,我们都会强调:要从工作态度、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等不同的方面去发现教师的闪光点,给予真诚的赞美与鼓励;让老教师在失落之际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依旧,让不断徘徊的青年教师体会到学校深深的期待,让爱岗敬业的教师得到应有的荣誉与有力的支持,让“我对学校很重要”走到每一个教师心里去。教师成长需要温度,但需要不同的温度。对于成长自觉性高的教师给予他们更长远的发展目标,对于处在徘徊阶段的教师则需要更多的鼓励,对那些成长中的老教师则要带着尊重和无限的热情。

而在每一个岁末,我们都会制作电影片,以音像、文字等形式盘点教师的成长。一张张记录教师成长的图片凝固了辛勤耕耘的瞬间,一曲曲美妙的音乐开启了教师对成长岁月的回忆。在交流与分享中,教师汲取力量迈向新一级阶梯。

上一篇:班级少先队工作总结最新个人下一篇:油漆工安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