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大纲

2024-07-14

专升本政治大纲(10篇)

1.专升本政治大纲 篇一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专升本军校考试大纲《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主要考点包括:掌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了解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掌握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理解实践和认识的本质,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理解真理的检验标准,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及其规律,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本质,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准维教育军队考试网

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而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创造者。正是劳动人民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的、科学的和艺术的生活,才能正常进行。所以,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这是最简单、最明显的事实,也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事实。张为臻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这个问题上,资产阶级思想家从来是不承认的,他们否认人民群众对于科学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是十分荒谬的。事实是:

①人民群众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任何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来源于社会实践;③劳动人民直接参加了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人民在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的原料的同时,还对这些原料作了初步的加工,甚至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珍品,这就是说科学艺术的最早的发明权属于劳动者,而且劳动人民中还涌现出了许多闻名的科学家、艺术家。

总之,上述一切都能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方面抹杀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不过是剥削阶级的偏见,是同历史的真实情况背道而驰的。但是,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要否定知识分子在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中的作用,在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精神文化财富的过程中,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维军考考点归纳】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而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创造者。准维教育军队考试网

3、人民群众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

【准维军校考试精练】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这反映了党(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

参考答案:D。

2.专升本政治大纲 篇二

一、1978—1985年:整顿和调整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大纲

1978年前, 我国小学德育一直处于政治课教学阶段, 德育被“政治化”, 道德教育被等同于政治教育。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德育更是被视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阶级斗争的工具。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国家致力于各行各业的拨乱反正工作。从1979年到1981年, 教育部共举办了四次德育座谈会, 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结合进行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把德育与革命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注意解决青少年的思想中的实际问题。这四次德育座谈会为小学德育改革调整提供了方向标。

1. 开始改变小学德育政治化局面, 加入了社会公德教育元素

首先, 将政治课改名为思想品德课, 从名字上可以观察到小学德育课开始减弱政治化倾向。而从1978年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教育”到1982年教学大纲中出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这也反映出小学德育开始注重学生道德纪律意识的培养。

2. 政治倾向依旧十分明显

虽然教育部门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冲击一切”这种严重扭曲与异化的道德教育进行了纠正, 但德育课程仍然没有摆脱“左”的影响, 革命理想教育在小学德育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深陷于“泛政治化”情结之中。比如,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编写出版的四年级使用教材, 四个单元中, 充斥着“革命”这类带有强烈政治意义的词汇, 比如“旧社会”“压迫”“革命导师”“解放”。

二、1986—1992年:正式确立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大纲

1986年, 第一次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要求继续搞活和开拓市场, 加强和完善市场管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依靠国家统一调度制定的相对笼统的道德要求在新时期很难得到执行。经济上的改革要求人们在思想上逐步解放, 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 作为育人基础的小学德育走到了改革的前沿, 开始了课程教学大纲的又一轮改革。

1. 德育目标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从1986年正式确立的《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到1988年《小学德育纲要 (试行) 》以及1992年修改确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 小学德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 德育目标也在跟随着现实的要求不断变化, 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如1986年教育部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纲要》已经考虑到根据个体的差异制定德育纲要。

2. 政治化趋向进一步减弱, 开始注重德育经济功能

正如前文讲到的这个阶段的改革背景是经济体制的改革, 这点体现在小学德育教学大纲上就是注重经济功能。比如1988年将德育培养目标确定为“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改之前的“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打下思想基础”, 政治化的趋向进一步减弱。

3. 逐渐从关注社会转向关注社会主体——人

从1978年“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必要的政治常识教育”, 到1982年的“培养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再到1988年的《小学德育纲要 (试行) 》提到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此时“我国德育目标已经从政治功能转移到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关注社会整体转移到关注学生个体的‘意志、品格和性格’”。

三、1993—2001年:全面深入改革小学德育课程大纲, 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

为推进社会改革进一步深入, 邓小平1992年发表南巡讲话。之后, 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江泽民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在全党全国深化改革的响应下, 我国学校德育冲破“左”的束缚, 彻底解放思想, 德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德育如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如何开创新时期德育的新格局, 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德育体系等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90年代, 中国学校德育进入一个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即全面、科学地规划大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建构学校德育新体系。”

1. 彻底突破德育政治化, 提出公民理念

1993年《小学德育纲要》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为“社会主义公民”, 提出了公民理念。所谓公民, 是指具有一国国籍, 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 和民主政治紧密相连。这一改变反映出我国小学德育彻底突破了以往政治化的培养目标, 开始将民主、法律划入其培养体系中。

2. 首次提出“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 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

1997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试行) 》首次将小学思想品德课与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 根据年级的不同分别设定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 逐步提高, 构建起学校德育新体系。

四、2002年后:德育回归生活, 开创新课程标准时代

随着德育改革的逐渐深入, 单纯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构建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学者和教育家纷纷转向德育课程改革, 试图构建起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另外, 随着公民素质的普遍提高, 以往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小学德育课的发展要求。如何将思想教育融入生活和社会中, 成为新世纪教育界探讨的新话题。

这时期中国小学德育改革整体呈现出“回归生活”的新特点:

1. 初次尝试和实现了课程的综合

在小学低年级将品德课与生活课综合设置为品德与生活课;在小学中高年级将品德课与社会课综合设置为品德与社会课。这是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使思想品德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 初次尝试和实现了课程的综合。

2. 小学德育“回归生活”, 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

“‘回归生活’体现了新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新课程所反对的是:脱离、背离生活的道德规范教育、社会知识等教育。”小学德育慢慢扭转教学中脱离生活的误区, 开始将德育融入生活, 在生活实践中引领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关于德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入生活的探讨成为新时期教育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特别关注的话题。

3.2014安徽专升本考试大纲 篇三

综合文科包括:《政治理论》(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语文》。其中《政治理论》占40%,《大学语文》占60%。

A.政治理论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2.物质和意识;3.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4.认识和实践;5.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6.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7.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9.“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和运行;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7.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8.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9.刑法的基本原则、刑罚和犯罪;10.诉讼法的概念、种类和原则。

B.大学语文部分

(一)文学、文体常识

文学常识: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字号)、生活年代、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名篇的作者、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以及篇中的名言警句;著名作品集的成书年代、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中国文学史上重要流派的主要成员、创作特征、艺术成就与影响。

文体常识:诗、词、赋、戏曲、小说,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它应用类文体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二)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常用汉字的读音,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关联词、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识别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通感等)。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

侧重考查考生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句意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文言实词:把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特别是古今意义的不同、词类的活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

文言虚词: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如“之、其、而、以、于、乎、者、乃、则、为、所、易、则、何、诸、焉”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句式:辨识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句。

句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侧重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和表述,具有综合性特点。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古代文学作品篇目: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庄子《逍遥游》、《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战国策·唐且不辱使命》、屈原《渔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魏其武安侯列传》、王粲《登楼赋》、李密《陈情表》、江淹《别赋》、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韩愈《答李翊书》、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欧阳修《朋党论》、欧阳修《醉翁亭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前赤壁赋》、归有光《项脊轩志》、宗臣《报刘一丈书》、侯方域《马伶传》、张岱《西湖七月半》、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方苞《狱中杂记》、梁启超《论毅力》,《诗经·蒹葭》、《楚辞·湘夫人》、《陌上桑》(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曹操《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王维《山居秋

暝》、李白《望天门山》、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蜀相》、白居易《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李商隐《锦瑟》、孟郊《游子吟》、杜牧《江南春》、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陆游《书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睢景臣《高祖还乡》。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

考查范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及其它文学类文本。文本材料不限于教材和所附篇目。

考查内容:把握文本材料所属文体类别,归纳内容要点并概括主旨,把握结构特点和行文思路,分析主要写作特色,识别所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语境中的作用,理解、把握关键性词、句的含义和在结构、表达上的作用。

【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作品篇目: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郁达夫《故都的秋》、梁实秋《谈时间》、鲁迅《伤逝》、朱光潜《选择与安排》、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余秋雨《道士塔》、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培根《论学问》、梭罗《湖光水色》、爱因斯坦《我的信仰》、R.卡逊《大自然在反抗》、东山魁夷《听泉》、霍金《我们的宇宙图像》。

(五)作文

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写作论述类、应用类、文学类文章。要求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包括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和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情感真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标点恰当;书写工整,行款规范。

汉语言文学专业加试科目考试纲要——中国古代文学

参考书目: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1-4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试纲要:

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一、《诗经》

1、《诗经》的名称、性质;

2、《诗经》内容的分类;

3、《诗经》的艺术特点

二、《左传》

1、《左传》的性质;

2、《左传》的叙事特征;

3、《左传》中的战争描写

三、《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孟子》散文的特征;

2、《庄子》的性质及文学艺术

四、屈原与楚辞

1、楚辞的含义;

2、《离骚》的内容和艺术;

3、《九歌》的性质;

第二编 汉文学

一、司马相如的代表作;

二、司马迁与《史记》;

1、《史记》的叙事艺术;

2、《史记》的人物刻画

三、两汉乐府诗

1、乐府的概念;

2、乐府诗的主题;

3、乐府诗的叙事手法

四、《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二、两晋诗坛的代表作家;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四、谢灵运的山水诗;

五、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

六、永明体的含义;

七、虞信前后期诗歌的变化;

八、《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一、盛唐诗人群体

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2、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二、李白

1、李白乐府诗的创新及成就;

2、李白绝句的特点;

3、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三、杜甫

1、杜诗的诗史性质;

2、杜诗的叙事技巧;

3、杜甫的律诗成就;

4、杜诗的艺术风格

四、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1、元白诗派的概念;

2、《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五、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六、唐传奇的发展过程及其代表作

七、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八、晚唐五代词

1、花间词的概念;

2、李煜词的成就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柳永词的新变;

二、欧阳修的散文成就;

三、苏轼;

1、苏轼的散文成就;

2、苏轼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3、苏轼对词体的革新

四、陆游

1、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2、诚斋体的特点

五、辛弃疾

辛词的艺术成就

第六编元代文学

关汉卿

1、《窦娥冤》的情节、人物及意义;

2、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二、王实甫的《西厢记》

1、《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2、《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

三、白朴与马致远的代表作

四、《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及艺术成就

第七编明代文学

一、《三国志演义》

1、《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的倾向;

2、《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二、《水浒传》

1、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2、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

三、《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四、《西游记》

1、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2、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

五、“三言”“两拍”的性质

第八编清代文学

一、《长生殿》的主题和艺术;

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三、《聊斋志异》

1、狐鬼世界的建构;

2、狐鬼世界的内涵

四、《儒林外史》

1、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2、理想文士的探求;

3、《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五、《红楼梦》

1、贾宝玉与《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2、《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楼梦》的叙事艺术

题型

名词解释:

填空:

选择题:

简答题:

论述题:

作品赏析(作文);

4.专升本《应用写作》课程考试大纲 篇四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写作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学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大纲主要依据我系教师根据高教出版社2000年版由董小玉主编的《现代写作教程》一书和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由裴显生主编的《应用写作》一书编写的教学大纲编制而成,主要适用于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基础写作理论概述

1、写作概念的含义、属性、规律、价值和作用;

2、写作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3、写作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识记:写作、写作学、现代写作学、写作课

理解:写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简明运用:写作课程的体系、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应用文知识概述

1、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功用、学习要求等;

2、应用文的作者、文本和读者类型;

3、应用文的写作过程。

识记:应用文、法定作者、代言作者

理解:应用文的的类别、特征、功用;常见的文本模式

简明运用:把握应用文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

综合运用:应用文与文艺文的区别

第三章行政公文写作

1、行政公文的特点、分类、格式和行文规则;

2、报告、请示的知识及写作;

3、会议纪要的一般知识及写作

识记:行政公文、报告、请示、会议纪要

理解:报告、请示和会议纪要等的类别、特征

简明运用:掌握报告、请示、会议纪要的写作方法

综合运用:比较娴熟地进行报告、请示、会议纪要的写作

第四章事务文书写作

1、事务文书的含义、类别、特点、功用;

2、计划、总结的写作;

3、调查报告的一般知识及写作。

识记:计划、总结、专题总结、调查报告

理解:文体的类别、特征

综合运用:比较娴熟地进行计划、总结和调查报告的写作

第五章公关礼仪文书写作

1、祝词的写作;

2、感谢信、慰问信的写作;

3、求职信自荐信的写作

4、对联的写作

识记:礼仪文书的含义、特点、功用

理解:专用书信、对联的类别、特征和写法

综合运用:比较熟练地进行公关礼仪文书的写作

第六章专用文书写作

1、合同的写作;

2、诉状的写作

3、申论的写作;

4、学术论文的写作(包括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识记:合同、申论、学术论文

理解:合同、申论、学术论文的类别、特征和写法

综合运用:能进行申论、学术论文等文书的写作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应用写作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术语;掌握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并能运用写作学的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较好完成规定内容、体裁的写作任务。

四、命题要求:

试题难易度分为:容易题占60%,较难题占40%左右;在题型结构上,主要分为主观型和客观型试题。其中客观型题占60%,主观型题占40%。试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名词解释、填空、简答与论述、分析与应用(即作文)等。

五、考试方式及用时

考试方式为笔试,用时2小时。

六、主要(考试)参考书:

1、董小玉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教出版社,2000年版。

2、裴显生主编《应用写作》,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5.会计学专升本考试大纲(DOC) 篇五

参考书目:会计学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朱继民、魏朱宝主编,第四版)

2016年会计学专升本《会计学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会计发展的主要阶段,掌握每个阶段时间点;了解会计的涵义,掌握会计核算的特点;了解会计循环的步骤,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的职能,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了解产品制造业的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对象、财务报告目标;在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掌握可比性要求、谨慎性要求、会计假设的相关内容;学习会计基础时,应掌握权责发生制及其应用。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与社会环境

1、会计发展的主要阶段

2、会计的涵义

(二)会计的基本概念

1、会计的职能

2、会计对象

3、会计目标

(三)会计的假设与会计基础

1、会计基本假设

2、会计基础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五)会计循环

1、会计程序(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

2、会计循环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我国企业会计要素的划分,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会计要素的的涵义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中各会计要素的影响,了解会计等式的意义。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要素、资产

2、负债

3、所有者权益

4、收入

5、费用

6、利润

(二)会计等式、会计基本等式与扩展等式、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科目的涵义,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科目分类,掌握常用的会计科目;了解账户的分类,掌握账户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概念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3、会计科目的分类

(二)会计账户

1、账户的概念

2、账户与会计科目的根本区别

3、账户的基本结构

4、会计账户中金额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会计账户的分类

第四章 复式记账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其运用。

二、考核内容:

(一)复式记账原理

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2、复式记账法的种类及其理论基础

(二)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内容(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账户结构、试算平衡)

2、会计分录及其分类

3、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4、试算平衡的涵义以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第五章 会计凭证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问题。学习本章要求掌握会计凭证概念及种类,理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1、会计凭证的涵义

2、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二)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填制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

3、原始凭证的审核

(三)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2、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3、记账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管理

1、会计凭证的传递

2、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六章 会计账簿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的意义与作用,掌

握会计账簿设置的原则以及会计账簿的种类;熟练掌握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格式、登记依据、登记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核算需要选择相应的账簿。掌握登记账簿的要求、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平行登记的要点以及错账更正的方法。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1、账簿的概念

2、账簿设置的原则

3、账簿的种类

(二)会计账簿的登记

1、账簿的主要内容及其登记要求

2、三栏式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3、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4、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三)错账的更正方法

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的适用情况和具体运用。

第七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账簿记录准确性,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期末应进行账项调整。学习本章,要求了解编制报表前的具体工作,掌握对账的概念和内容、权责发生制下期末账项调整。了解结账的概念与方法,分清实账户与虚账户,熟悉存货的盘存制度,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熟悉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二、考核内容:

(一)对账的主要内容:

账证核对

账账核对

账实核对

(二)期末账项调整

1、权责发生制的涵义

2、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

(三)结账

1、结账的概念与方法

2、实账户与虚账户的区别

(四)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的概念及种类

2、财产清查的方法

①货币资金的清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②实物财产的清查(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

(五)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库存现金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实物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存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3、应收账款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4、坏账准备——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括反映的方法,即财务会计报告。学习本章,要求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概念、格式,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掌

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及相关项目的填列方法。

二、考核内容: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1、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2、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3、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常见项目的填列)

(三)利润表

1、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2、利润表的结构

3、利润表的填列方法

(四)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五)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概念

2、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

第九章 企业会计核算循环实例

一、考试要求:

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内容,账户设置(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和主要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掌握供、产、销过程及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等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考核内容:

(一)资金筹集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投资人投入

2、借入资金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短期借款”、“财务费用”等账户

(二)企业供应过程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购置的核算;

2、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材料采购成本的组成、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账户。

(三)企业生产过程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

2、掌握制造成本项目的含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核算和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有关会计分录的编制。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库存商品”等账户。

(四)产品销售过程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掌握产品销售实现的标志,计算和结转已售产品的销售成本,销售商品业务的核算。

2、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

(五)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1、财务成果的含义及利润计算公式

2、利润总额的构成与利润分配的顺序

3、掌握下列账户的运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所得税费用”、“应付股利”等账户。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如何组织好会计核算业务问题。通过学习,要求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意义。了解科目汇总表以及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以及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步骤、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二、考核内容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概述

1、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2、设立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要求

3、掌握处理程序的种类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及特点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

3、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2、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四)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2、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4、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组织(本章不列入考试范围)

注:①考题类型

•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择题

• 判断题

• 计算题

• 综合题 ②考试用书 《会计学基础》(第四版)

朱继民 魏朱宝 主编

安徽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 中级财务会计(占40%)

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陈立军主编,第三版)

2016年会计学专升本《中级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一、说明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根据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结合会计改革的实践,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介绍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是本校会计专升本必考的一门专业课程。

【教学内容】

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以上内容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二、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货币资金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货币资金的核算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库存现金

1、现金的管理;

2、现金的序时核算;

3、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4、现金的清查。

第二节:银行存款

1、开立和使用银行存款账户的规定;

2、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

3、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

1、其他货币资金;

2、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二章:存 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存货的含义、种类,熟练掌握存货增加、发出、期末计量及清查1等方面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存货及其分类

1、存货的概念与特征;

2、存货的确认条件;

3、存货的分类。第二节:存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存货;

2、自制存货;

3、委托加工存货。

4、投资者投入存货。第三节:发出存货的计量

1、存货成本流转假设;

2、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3、发出存货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3、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4、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五节:存货的清查

1、存货的清查的意义与方法;

2、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固定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固定资产的含义、种类与计价,熟练掌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及处置等方面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

1、固定资产的含义及特征;

2、固定资产的分类。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1、固定资产的确认;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外购、自建、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盘盈)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固定资产的折旧

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第四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1、固定资产处置的含义及业务内容;

2、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第四章:无形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无形资产的特征、确认、内容、分类及计价,掌握无形资产核算的账务处理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无形资产概述

1、无形资产的含义及特征;

2、无形资产的分类;

3、无形资产的确认。

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

2、投资者投入。

第三节: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

2、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的原则;

3、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账务处理。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确定与复核;

2、无形资产摊销方法;

3、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第五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1、无形资产的出售;

2、无形资产的出租;

3、无形资产的报废。

第五章: 负 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负债的性质与类别,掌握流动负债的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负债概述

1、负债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2、负债的分类。第二节: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2、应付票据;

3、应付账款;

4、预收账款;

5、应付职工薪酬;

6、应交税费;

7、应付利息;

8、应付股利;

9、其他应付款。

第六章:所有者权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性质与构成,掌握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投入资本

1、投入资本概述;

2、投入资本的会计处理。第二节 资本公积 1资本公积概述 2资本公积会计核算

第三节 其他综合收益

1其他综合收益概述 2其他综合收益会计处理 第四节:留存收益

1、留存收益的性质及构成;

2、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期间费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期间费用相关概念,掌握期间费用的确认与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销售费用

1、销售费用的内容;

2、销售费用的核算。第二节:管理费用

1、管理费用的内容;

2、管理费用的核算。第三节:财务费用

1、财务费用的内容;

2、财务费用的核算。

第八章:收入和利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收入和利润相关概念,掌握收入和利润的确认与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收入

1、收入及其分类;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一般、折扣折让、退回)

3、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第二节:利润

1、利润及其构成;

2、本年利润的结转与分配。

注:①考题类型

•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择题

• 判断题 • 计算题

• 综合题 ②考试用书

《中级财务会计》(第四版)

刘永泽 陈立军 主编

6.吉首大学专升本资管考试大纲 篇六

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考试是为招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专升本学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区域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评价的相关知识,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区域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评价的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区域规划概论

第一节 区域规划性质

第二节 区域发展分析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

第四节 城镇体系规划

第五节 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 生态环境规划

第一节 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导论

第二节 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及其变化

第三节 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分析

第四节 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与系统分析流程

第五节 小城镇生态系统评价

第六节 小城镇生态规划

第七节 小城镇环境规划

第三章 自然资源评价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管理

第二节 自然资源价值与资产化管理理论

第三节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

三、考试方式

1、考试类别:笔试(闭卷)

2、记分方法:共150分

3、考试时量:180分钟

7.专升本政治大纲 篇七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考试要求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掌握“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考生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推理、证明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函数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会作出一些简单的分段函数图像。

2.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

3.理解函数y =ƒ(x)与其反函数y =ƒ-1(x)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像),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6.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会建立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二)极限

1.理解极限的概念(只要求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能根据极限概念描述函数的变化趋势。理解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

2.理解极限的唯一性、有界性和保号性,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3.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比较无穷小量的阶(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会运用等价无穷小量替换求极限。

4.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收敛准则(夹逼准则与单调有界准则),掌握两个重要极限:

limsinxxx01,lim(1x1x)e,x并能用这两个重要极限求函数的极限。

(三)连续 1.理解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概念,函数在一点处连续与函数在该点处极限存在的关系。会判断分段函数在分段点的连续性。

2.理解函数在一点处间断的概念,会求函数的间断点,并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

3.理解“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都是连续的”,并会利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求函数的极限。

4.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值定理(有界性定理),介值定理(零点存在定理)。会运用介值定理推证一些简单命题。二、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导数与微分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左导数与右导数的定义,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2.会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

3.熟记导数的基本公式,会运用函数的四则运算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和反函数求导法则求导数。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4.会求隐函数的导数。掌握对数求导法与参数方程求导法。5.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的函数的n阶导数。

6.理解函数微分的概念,掌握微分运算法则与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理解可微与可导的关系,会求函数的一阶微分。

(二)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

1.理解罗尔(Rolle)中值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及它们的几何意义,理解柯西(Cauchy)中值定理、泰勒(Taylor)中值定理。会用罗尔中值定理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会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2.掌握洛必达(L’Hospital)法则,会用洛必达法则求““1”,“0”和“0”型未定式的极限。

3.会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会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4.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会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5.会判定曲线的凹凸性,会求曲线的拐点。

6.会求曲线的渐近线(水平渐近线、垂直渐近线和斜渐近线)。7.会描绘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图形。三、一元函数积分学(一)不定积分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原函数存在定理,掌握不定 000”,“

”,“0”,“”,积分的性质。

2.熟记基本不定积分公式。

3.掌握不定积分的第一类换元法(“凑”微分法),第二类换元法(限于三角换元与一些简单的根式换元)。

4.掌握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5.会求一些简单的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二)定积分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 掌握定积分的基本性质。2.理解变限积分函数的概念,掌握变限积分函数求导的方法。3.掌握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4.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5.理解无穷区间上有界函数的广义积分与有限区间上无界函数的瑕积分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6.会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及平面图形绕坐标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

四、无穷级数(一)数项级数

1.理解级数收敛、级数发散的概念和级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n12.熟记几何级数aqn1,调和级数n11n和p—级数n11np的敛散性。会用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与比值审敛法判别正项级数的敛散性。

3.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会用莱布尼茨(Leibnitz)判别法判别交错级数的敛散性。

(二)幂级数

1.理解幂级数、幂级数收敛及和函数的概念。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收敛区间。

2.掌握幂级数和、差、积的运算。

3.掌握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和函数是连续的、和函数可逐项求导及和函数可逐项积分。

4.熟记ex,sinx,cosx,ln(1+x),11x的麦克劳林(Maclaurin)级数,会将一些简单的初等函数展开为x-x0的幂级数。

五、常微分方程(一)一阶常微分方程

1.理解常微分方程的概念,理解常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 3 解的概念。

2.掌握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与齐次方程的解法。3.会求解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1.理解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2.会求解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3.会求解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非齐次项限定为(Ⅰ)f(x)Pn(x)ex,其中Pn(x)为x的n次多项式,为实常数;(Ⅱ)f(x)ex(Pn(x)cosxQm(x)sinx),其中,为实常数,Pn(x),Qm(x)分别为x的n次,m次多项式)。

六、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一)向量代数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表示法,会求向量的模、非零向量的方向余弦和非零向量在轴上的投影。

2.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运算与数量乘法运算),会求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

3.会求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掌握两个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二)平面与直线

1.会求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与一般式方程。会判定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2.会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3.会求直线的点向式方程、一般式方程和参数式方程。会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5.会判定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内容比例:

函数、极限和连续

约20% 一元函数微分学

约30% 一元函数积分学

约30% 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

约15%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约5% 试卷题型分值分布:

选择题共 5题,每小题 4 分,总分20分;

填空题共10题,每小题 4 分,总分40分;

计算题共 8题,总分60分;

8.专升本政治大纲 篇八

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

本考试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形式。考试对象为参加选拔考试的所有考生,主要考查普通话语音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声调系统、语流音变及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及共鸣控制、声音弹性和情、声、气的结合等发声的原理。

二、题型及比例

本考试由五个部分组成:填空15%、判断10%、选择15%、名词解释15%、简答15%和综合论述30%。

三、考试时间和分数

本课程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四、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普通话语音

1.考核知识点:

第一单元 普通话语音概说

一、普通话的定义

1、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词汇: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3、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4、中心词: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1、北京语音音系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较少。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清辅音声母多,听感清脆嘹亮。

3、声调系统简单但变化鲜明;声调调值高音成分多,低音成分少,语音清亮高扬,具有音乐色彩。

4、音节之间界限分明,语音具有节奏感。

5、词汇的双音节化,词的轻重格式以及轻声儿化的使用使语言表达作用更加准确丰富。

三、语音的物理、生理及心理基础

1、语音的四个物理概念——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2、语音的生理基础——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器官

3、语音的心理基础——发音过程和监听(语音听辨)过程。

五、语音基本概念

1、音节和音素,音位和音系

2、元音和辅音

3、单元音、复合元音及复合音、复合鼻尾音

4、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5、舌位和舌位动程

6、一般单纯元音、特殊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复合元音

7、送气与否和清浊与否

8、一般单纯元音发音条件和舌面元音舌位图

9、辅音发音要领表和辅音发音过程

10、声母和零声母

11、韵母和四呼

12、声调、调类和调值

13、轻声、儿化和语流音变

第二单元 声母

一、声母的概念

根据汉语语音学的传统分析方法,把一个音节分为声和韵两部分。

1、声母:即指“声”,一个汉语音节起头的辅音。辅音声母的发音过程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

2、零声母:没有辅音声母叫零声母,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叫零声母音节。

二、按发音部位分类

1、双唇阻:b p m

2、唇齿阻:f

3、舌尖前阻:z c s

4、舌尖中阻:d t n l

5、舌尖后阻:zh ch sh r

6、舌面阻:j q x

7、舌根阻:g k h

三、按发音方法分类

1、塞音

2、擦音

3、塞擦音

4、鼻音

5、边音

6、送气与否

7、清浊的区分

四、零声母发音要领:注意发音起始的辅音成分

1、开口呼零声母音节

2、非开口呼零声母音节

第三单元 韵母

一、韵母的概念

1、韵母:根据汉语语音学的传统分析方法,把汉语音节中声母以后的部分叫韵母。

2、韵腹:音节中,口腔开度最大、声音最响亮的那个元音是韵腹;韵母是单元音的,这个元音就是韵腹。又叫主要元音。

3、韵头:韵腹前面的元音。又叫介音或头音。

4、韵尾: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又叫尾音。

二、按语音结构分类

(一)单韵母——10个

1、舌面元音单韵母:a、o、e、ê、i、u、ü

2、特殊元音单韵母:

①舌尖元音单韵母:-i(前)、-i(后)②卷舌元音单韵母:er

3、舌面单元音的发音条件: ①舌位的前后 ②舌位的高低 ③唇形的圆展

(二)复合元音韵母——13个

1、复韵母发音的特点

①舌位动程:舌位移动的过程。

②不是简单的两个或三个元音的相加。③无论二合还是三合复韵母,发音过程中总有一个元音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且发音持续时间较长,叫做“韵腹”。

④根据韵腹在音节中所处位置把复韵母分为前响二合复韵母、后响二合复韵母、中响三合复韵母

2、复韵母发音要领

①前响二合复韵母:ai ei ao ou ②后响二合复韵母:ia ie ua uo üe ③中响三合复韵母:iao iou uai uei

3、区分宽窄复韵母(舌位动程大小)

ai——ei ao——ou ia——ie ua——uo iao——iou uai——uei

(三)鼻音韵母(带鼻尾音韵母)

1、前鼻音韵母:

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2、后鼻音韵母:

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三、韵母按四呼进行分类

1、开口呼:指没有韵头,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

2、齐齿呼: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

3、合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4、撮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

第四单元 声调

一、声调的概念

1、现代汉语语音学中,声调指的是——汉语音节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声调贯穿音节始终,主要作用在韵腹上。汉语一个音节基本上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又叫字调。

2、世界语言可以分为语调语言和声调语言两大类。汉语属声调语言。

二、声调的性质和特点

1、声调的性质——决定于音高变化。

2、声调的特点:声调的音高变化是相对的。

三、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

1、调类指的是对声调的分类。普通话声调可以分为4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调值也叫调形,指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通常采用五度标记法记录调值。

四、普通话声调发音要领

1、阴平:高平调,55

2、阳平:中升调,35

3、上声:降升调,214

4、去声:全降调,51 第五单元 普通话音节结构与声韵拼合关系

一、普通话音节结构——普通话音节最多由四部分组成

1、声母,主要指辅音声母。

2、韵头,又叫介音或头音。

3、韵腹,主要元音。

4、韵尾,又叫尾音。

二、普通话音节的声韵拼合关系

——声母和韵母的拼合关系,即声母和韵母之间的连接的关系。

第六单元 语流音变

一、语流音变的概念

1、定义: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叫语流音变。

2、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是轻声、儿化、变调和语气词“啊”的音变、词的轻重格式。

二、轻声

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而在句子里有些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成较轻、较短的调子,叫做轻声。

2、轻声的作用:区别词性和词义等。

3、轻声出现的规律

三、儿化

1、什么是儿化:又叫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2、儿化的作用:修辞和表示语法功能。①表示喜爱、亲切的情感。②表示少或小的意思。③区别词性或词义。

3、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

四、变调

1、什么是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2、上声变调规律

3、去声变调规律

4、“一” 的变调规律

5、“不”的变调规律

6、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五、语气词“啊”的音变——“啊”作为语气助词用在句尾时,因受它前面音节收尾音素的影响会发生不同的音变。

1、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a、o(ao、iao除外)、e、ê、i、ü时,“啊”读做ya;

2、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u时(包括ao、iao),“啊”读成wa;

3、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n时,“啊”读成na;

4、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ng时,“啊”读成nga;

5、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i(后)、r和er(包括儿化韵)时,“啊”读成ra;

6、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i(前)时,“啊”读成za。

六、词的轻重格式

1、概念:在汉语普通话及各方言中,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各个音节有着约定俗成的轻重强弱差别,成为词的轻重格式。

2、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

3、三音节词的轻重格式

4、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

2.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全面的普通话语音系统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第二部分 播音发声 1.考核知识点:

第一单元 播音发声概说

一、播音发声的意义与方法

播音员和主持人(尤其是电台播音员)主要是用声音进行工作的,有声语言是播音创作的重要手段,播音创作必须通过声音来体现。我们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有一幅好嗓子,声音应讲究艺术性,讲究美感。

二、播音对声音的基本要求

1、清晰纯净,自然流畅 ;

2、宽松通畅,圆润明朗 ;

3、色调丰富,运用自如。

三、发声基础

1、发声的生理基础

①动力系统——由肺、气管、胸廓以及隔肌、腹肌等器官和相关肌肉组成。②声源系统——主要指喉和声带。③成音系统——即共鸣系统,声道在喉以上主要有喉腔、咽腔、口腔与鼻腔;喉以下有胸腔。

2、发声的物理基础

①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②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的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③音长:指声音的长短,他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持续时间。④音色:指声音的特色和本质。音色决定于声波的含量。

3、发声的心理基础

播音发声不同于一般的言语发声过程,它涉及到听觉机制产生的一系列信息在神经、大脑中的反应和感知,这是发声的心理基础

四、播音发声的特点

播音员和主持人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声音像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下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着”而“挂”在硬腭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第二单元 呼吸控制

一、呼吸的重要意义

气息控制能力的强弱对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十分重要。人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稳,比较浅。播音的气息变化很多,日常呼吸是远远不能满足播音工作需要的,播音员必须通过学习锻炼,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气息控制能力。

二、播音对气息的要求:稳劲、节省、持久、自如、协调。

三、播音发声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胸腹联合式呼吸总的感觉:随着气流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向两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渐紧,小腹控制渐强。呼气时,保持住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肌与两肋使其不能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然要有控制的感觉。而膈肌和两肋则在这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四、呼吸控制的训练

1、呼吸肌的训练

①腹肌的锻炼:a.腹肌爆发力的锻炼;b.腹肌各部分肌肉灵活配合的锻炼;c.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②控制膈肌能力的锻炼:a.膈肌弹发;b.膈肌弹发喊操口令。

2、胸腹联合式呼吸基本状态的训练 ①体会日常生活中呼吸肌的运动配合;

②以慢吸慢呼方式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的基本状态; ③延长呼气控制时间的练习。

3、扩展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能力的训练 ①慢吸慢呼的训练; ②快吸快呼的训练; ③快吸慢呼的训练。

4、呼吸控制运动状态的训练 ①结合声调训练; ②结合绕口令训练; ③结合格律诗训练。

5、换气训练 ①换气的要领; ②换气的基本方法;

③结合播报名单、新三字经、家政四字歌做换气练习; ④新闻性稿件中一些长句子播读时的换气训练。

第三单元 口腔控制

一、加强口腔控制是保证播音发声质量的关键

吐字含混不清不仅会造成听众理解上的困难,有时甚至还会造成误解,产生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作为播音的一项基本功,掌握正确的吐字方法,达到吐字准确清晰、圆润集中和富于变化,更完美地表达出有声语言中所蕴含的大量的信息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使每一位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咬字器官和吐字归音

1、咬字器官:双唇、舌(舌尖、舌叶、舌面、舌根)、上下齿、上下齿龈、上腭(硬腭、软腭)、下腭

2、吐字归音

①出字: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头的处理。要求作到字头出字有力,叼住弹出。②立字: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腹的处理。要求作到字腹立字饱满,拉开立起。

③归音: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要求作到字尾归音弱收到位,趋势鲜明。要求尾音轻短,完整自如。

3、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

①打开口腔——“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鄂、放松下巴”。②力量集中——集中到唇的内缘,集中到中央三分之一处。③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的字音着力位置。

二、口腔控制训练

1、口部操——唇舌力量练习

2、字头出字的口喉弹出的练习

3、字腹立字拉开立起的练习

4、字尾归音弱收到位的练习

5、整个音节形成枣核形的练习

第四单元 喉部控制

一、喉头和声带

喉头和声带是人类发音器官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声源。通常人们称之为“嗓子”。

1、喉头:喉头上接咽部,下接气管。

2、声带:声带是人体发声的振动体,是声源,它的振动状态直接影响发音的质量。“声门”就是声带中间的通道。

二、喉部发音控制

1、喉头相对稳定;

2、喉头相对放松;

3、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

4、注意克服不良发声习惯和动作。

三、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

要想使喉部得到有效控制,应该注意在发声过程中“抓两头,放松中间”,即加强呼吸控制和口腔控制,以求达到喉部发声状态的放松自如。

四、嗓音训练

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喉的发声能力;

2、音高变化的训练;

3、音强变化的训练;

4、音色变化的训练。

五、嗓音保护

1、用声要科学;

2、用声要适度;

3、生活要规律。

六、喉部控制训练

1、音色练习;

2、音高练习。

第五单元 共鸣控制

一、共鸣的作用

1、对声音的扩大和美化。

2、共鸣腔的调节直接参与语音材料的制作,在调节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语言,形成表情达意的不同色彩的声音。

二、共鸣器官

1、胸腔——不可调节共鸣腔。它对低频声波共鸣作用明显。胸腔共鸣可以扩大音量,增加低泛音,使声音听起来洪亮、浑厚、结实。

2、喉腔——可调节共鸣腔。位于声带与假声带之间的喉室和位于假声带之上的喉前庭。容积虽小,但是喉原音发出后经过的第一个共鸣腔,它的状态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播音发声强调喉头的放松及位置相对稳定。

3、咽腔——可调节共鸣腔。分为三部分:软腭以上,前通鼻腔,称鼻咽部;中段前通口腔,称为口咽部;下段连接喉腔,称为喉咽部。播音发声强调后咽壁在发声过程中的积极、正直,保持一定的坚韧度,同时强调软腭抬起的积极状态。

4、口腔——可调节共鸣腔。它是非常重要的共鸣腔。强调打开口腔,使之在发音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同时要求各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尤其是唇、舌力量的集中,舌位要准确、鲜明,过程要流畅、完整。

5、鼻腔——不可调节共鸣腔。首先注意处理好鼻腔共鸣在区分鼻音与非鼻音,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次,使用鼻腔共鸣要适度,否则会降低语音清晰度,音色混浊,有堵、腻的感觉。

6、头腔——鼻腔以上的共鸣。不可调节共鸣腔。发声时,在高音区会产生头面部的振动感。

三、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

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采取的共鸣方式: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四、控制共鸣的训练

1、加强胸腔共鸣练习;

2、改善口腔共鸣练习;

3、音高变化训练;

4、减小鼻音色彩。

第六单元 声音弹性的训练

一、声音弹性及其表现特点

1、表现为声音的可变性;

2、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

3、这种对比具有层次性;

4、声音的弹性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

二、如何获得声音的弹性

1、思想感情的运动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据。

2、要使声音富于弹性要注意气息随感情的运动。

3、发声能力的扩展也有利于声音弹性的加强。

4、对发声的调节控制要留有余地才有利于声音弹性的表现。

三、声音弹性训练

声音弹性对比训练包括:强与弱、高与低、刚与柔、明与暗、虚与实、厚与薄、粗与细、前与后等。

第七单元 情声气的结合

一、播音发声中的情声气

1、“情”:播音员服务于播讲目的,由具体稿件或话题引发,并由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始终运动着的情感。它是我们进行播音创作的依托。

2、“声”:播音员依据稿件和话题,使用发声器官,运用播音技巧所发出的表达思想感情,包容大量信息,并通过电声设备进行传播,经过科学训练的,规范化、艺术化的有声语言。

3、“气”:在播音过程中,为使有声语言传情达意,播音员所控制自如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所获得的发声动力。

二、情声气之间的关系

从内容出发,以情带气,以气托声,以声传情,情气声统一。

三、播音发声对情气声有哪些要求?

情,要具备最丰富的、并能随时调动起来的思想感情。

声,能够充分表达各类不同稿件所确定的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情感,能清晰明确地传递稿件所载有的所有信息,并具有各自声音形象特点。气,能符合播音员进行播音创作要求,有一定力度,呼吸控制自如,完美地配合发声的气息。

四、情声气结合训练 2.考核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各项发声原理和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及需要掌握的要领,具备良好的发声能力。

五、样题

一、填空

1、发辅音时,从准备发音到发音结束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和 三个阶段。

2、话筒前发声的呼吸控制,具有吸得多、、呼得省、等 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锻炼呼吸肌。

二、单选

1、在普通话中既能充当声母,又能充当韵尾的辅音是。A.m B.n C.ng D.g

三、判断

1、普通话浊音声母有m、n、l、r、ng五个。()

四、名词解释

1、普通话:

2、胸腹联合式呼吸:

五、简答

1、根据普通话舌面元音舌位图描写a、o、ê、ü几个舌面单元音。

2、共鸣在发声中有什么作用?播音发声共鸣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六、综合论述

1、①用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语流音变。②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有哪些?试举例说明。③结合自身实践说说在日常运用普通话时,自己有哪些语流音变还不能自如运用?

9.专升本政治大纲 篇九

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含义和特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2、财务报告及其要素、会计等式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财务报告确认、计量的原则

3、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第三章 会计循环

1、经济业务与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的登记

第四章 货币资金与应收项目

1、货币资金

2、应收项目

第五章存货

1、存货概念、特点、确认条件及种类

2、存货购进

3、存货发出

第六章投资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第七章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

1、固定资产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2、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核算

3、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与核算

4、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内容

第八章负债

1、负债及其特征、内容和分类

2、流动负债的核算

3、长期借款的核算

第九章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内容和分类

2、实收资本

3、资本公积

4、留存收益

第十章 费用与成本

1、费用的概念及其特征

2、成本的概念及其组成内容

3、生产成本的核算

4、期间费用的核算

第十一章 收入与利润

1、收入及其分类

2、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3、利润及其构成4、利润的结转与分配

第十二章财务报表列报

1、利润表

2、资产负债表

第十三章 财务报表分析与利用

1、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2、利用财务比率进行的各种能力分析

二、参考教材

《会计学》(第三版),刘永泽、陈文铭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

购买网址:

黄山学院2014年财务管理专业(专升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导论

1.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

1.需求和供给定性分析

2.市场均衡及其比较静态分析

3.需求和供给定量分析

4.对价格的管制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基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2.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3.消费者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四章生产理论

1.短期生产理论

2.长期生产理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

1.短期成本理论

2.长期成本理论

第六章市场理论

1.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行为分析

2.垄断市场厂商行为分析

3.寡头市场厂商行为分析

4.垄断竞争市场厂商行为分析

第七章要素分配理论

1.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

2.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第八章市场失灵理论

1、市场失灵的表现

2、市场失灵的纠正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2.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3.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消费函数

2.乘数理论

3.不同部门时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十一章扩大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产品市场的均衡及IS曲线

2.货币市场的均衡及LM曲线

3.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实施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财政政策及其应用

3.货币政策及其应用

第十三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AD曲线

2.AS曲线

3.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及均衡

第十四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1.通货膨胀理论

2.失业理论

3.通货膨胀与失业间权衡取舍性或无关性

第十五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1.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2.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3.经济增长模型

二、参考教材: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0.专升本政治大纲 篇十

一、绪论

1、了解内容:有机化学定义及与药学的关系。

2、熟悉内容:有机化合物分类,有机化学研究方法,官能团。

3、掌握内容:共价键组成、属性,电性效应及影响。

二、立体化学基础

1、了解内容:立体异构类型,偏振光与旋光性。

2、熟悉内容:分子模型表示法,立体结构式表示法,构象异构。

3、掌握内容

(1)顺反异构类型、命名。

(2)旋光异构表示法、命名。

三、烷烃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

3、掌握内容:命名,化性(卤代及机理),游离基结构与稳定性。

四、烯烃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聚合反应,碳正离子结构和稳定性。

3、掌握内容:命名,亲电加成,氧化,α-H 活性及反应性,马氏规则。

五、炔烃和二烯烃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聚合反应。

3、掌握内容:命名,加成反应,炔氢反应,氧化反应,共轭双烯特性。

六、脂环烃

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命名,结构和稳定性关系。

3、掌握内容:加氢,卤代,氧化。

七、卤烃

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多卤烃性质与应用,亲核取代机理。

2、熟悉内容:结构与卤原子恬性,制备。

3、掌握内容:命名,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查氏规则,格氏反应。

八、芳烃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多环芳烃性质,氢化反应。

2、熟悉内容:非苯芳烃结构,定位规则解释。

3、掌握内容:命名,亲电取代反应,氧化,α-H 卤代,定位规则及应用。

九、醇、酚、醚

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硫醇,环醚。

2、熟悉内容:结构,制备,物性。

3、掌握内容

(1)命名,醇的亲核取代,消除,氧化。

(2)酚的亲电取代,氧化。

(3)醚的成盐,断链反应。

十、羰基化合物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醌类性质。

2、熟悉内容:结构,分类,制备,羰基活性,不饱和醛酮的反应性。

3、掌握内容:命名,亲核加成,氧化,还原。

十一、羧酸及衍生物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结构,制备,还原,脱羧反应。

3、掌握内容

(1)羧酸命名,酸性,亲核取代,α-H 卤代,二元酸的特性。

(2)衍生物命名,亲核取代, 酯缩合,酰胺降解。

十二、取代羧酸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结构,制备。

3、掌握内容:命名,各类取代酸的化性。

十三、含氮化合物

1、了解内容:硝基化合物的结构,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

2、熟悉内容:N 原子结构,胺的制备及偶氮化合物性质。

3、掌握内容:命名,碱性比较,酰化,苯胺亲电取代,氧化,重氮盐制备及性质。

十四、杂环化合物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结构,芳香性。

3、掌握内容:命名,五元一杂环性质,六元一杂环性质。

十五、糖类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单糖费歇尔结构式,哈沃斯结构式,变旋现象。

3、掌握内容:单糖氧化,成脎,异构化,成甙反应,双糖、多糖的组成。

十六、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萜类的基本结构,甾体结构及立体化学。

3、掌握内容:常见甾体命名及分类。

技巧让你化学选择题正确率飙升

选择题的特点和考查内容

1、选择题的特点

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经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选择题具有如下特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考查的主要内容

(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

(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

(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0)小计算。

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和策略

1、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直选法

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

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更适合于基础较弱的考生。

(3)比较筛选法

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

(4)特例反驳法

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课本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知识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反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选择技巧。列举特例或反例也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其中构造反例更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化学选择题。

(5)综合分析法

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此法更适合于基础较强的学生。

2、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稳、细、活、准”

“稳”就是不要慌张,不要急躁,心态要稳,避免忙中出错。

“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

“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应肯定是错误的选项;“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例题详解】

1、排除法

例1、同一主族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H3XO4

A.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H3>YH3>ZH3

C.水溶液的pH值:Na3XO4>Na3 YO4>Na3ZO4

D.原子半径:X

解析:对于此类题目来说,逐一排除是比较稳妥的。由题知,X、Y、Z三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也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A、B、D选项明显可排除,最后确定C为正确答案。此题如从C选项直接突破的话,难度很大,可见,采取排除法,扬长避短,能显著降低题目的难度。

答案:C

2、特例反驳法

例2、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11

B.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D.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解析:此题可用特例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若A为O,M为Li则,A项O原子有8个电子,Li原子有3个电子,二者电子数之和为11,则A正确;B项中二者的原子序数之差为5,则B错;C项中O、Li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7,则C错;D项中O、L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5,则D错,故选A。

答案:A

3、定量分析法

例3、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

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D. 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

解析:根据信息,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Na2S中S被氧化,SO2中S被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每生成3molNa2S2O3,转移8mol电子,故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8mol/3电子;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故选择AD。

答案:AD

4、数据型选择题

例4、把2.1g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2.1g

B.3.6g

C.7.2g

D.无法确定

解析:采取极端假设法分析。假设2.1g全是CO,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2.1g;假设2.1g全是H2,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也为2.1g。所以,把2.1g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必然为2.1g,与2.1g中CO与H2的所占比例大小无关。

答案:A

5、定量问题定性化

例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 、4 D、5

解析: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相当于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那么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前后系数和应满足什么关系呢?

定容密闭容器,达平衡后,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说明平衡右移,故2+5>4+n,n<3,只有A符合题意。

上一篇:在全县农村消费安全暨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上的讲话下一篇: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