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管理制度(9篇)
1.中小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管理制度 篇一
上南中学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情况汇报
上南中学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依据学校与周边社区签定的相关协议,认真落实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设置相应机构,积极开发知识含量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提升周边社区居民文明程度的开放项目。现汇报如下:
一、开放项目、时间、部门及地点:
1、心理辅导:每周六8:00——16:00,上南中学心理辅导中心,2号楼6楼
2、图书借阅:每周日8:00——16:00,上南中学图书借览中心,1号楼底楼
3、教育培训:不定期,上南中学社区教区培训中心,6号楼1楼
二、开放情况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市区精卫中心合作,每周六由两位心理健康的专职教师或专业医师值班,免费接待前来进行咨询的周边居民、学生。并定期进行举办专题咨询服务(如青少年异性交往、考试焦虑症等)。
学校图书借阅中心提供各类图书的阅览与外借服务,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做到资源共享,学校每年除上级拨款之外,还自筹资金用于图书添置,并组织周边居民共同参与图书购置工作。在寒暑假,按照假期开放要求,增加开放次数。一般安排8—10次。
社区教育培训中心根据周边居民的要求,与居委合作,不定期举办科普、民防、安全类讲座和英语、电脑培训等。
三、近期开放情况说明
因上南中学于今年四月起,开始进行全校性的改扩建工程,校舍全面改造。在工程进行期间,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因此,从2007年4月25日学校暂停了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
目前,学校改扩建已完成了办公室及教学楼部分的工程,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相关设备的添置和开放场所的整理布置,预计10月中旬可以恢复心理咨询、图书借览两个项目的开放工作。
因学校运动场所部分改扩建工程尚未结束,校园内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运动场地的开放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学校运动场地暂不开放。具体开放方案待学校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验收合格,经学校研究后上报。
特此说明。
上海市上南中学
二00七年十月十日
2.中小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管理制度 篇二
社区教育资源是指为社区教育服务的资源,是社区范围内可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领域内外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包括可用于社区教育的一切人、财、物的总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就是将社区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和利用,形成合力,为发展社区教育服务。
1 当前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
由于我国社区教育的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各级政府对社区教育资源的投入还不够到位,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还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出以下问题。
1.1 社区教育资源匮乏,缺乏本社区自有教育资源
近年来,政府虽然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逐步关注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资金投入也有所加大,但由于社区人口众多,还有许多外来打工人口,导致人均经费并不充足,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学历教育相比,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社区教育的需要,影响了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
即使政府投资的部分设施以及对社区资源的整理开发,也有部分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验收、检查,没真正把社区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1.2 社区教育资源缺乏统一管理,资源比较分散,利用不够充分
社区教育的开展当前还是政府要求下,教育主管部门分管,社区教育办公室落实开展,其他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基本游离于社区教育之外,难以形成合力,许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1.3 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方面缺乏优势
目前,从事社区教育和资源开发、资源整合工作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大多专兼职相结合,许多人员没有专门编制,往往是抽调有关学校和外单位人员作为社区教师开展工作,导致在管理和考核上缺乏力度,不利于队伍的发展和提高。同时,许多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在理论程度和实际工作经验上都比较缺乏,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和实际工作中的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区教育管理水平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发、整合的进程。
1.4 教育师资不足
目前许多社区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社区教育不够专业,教师处于零散、分离的状态,往往是有需求临时请来,和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联系不紧密。教师所执教的类别比较广泛,而不像中小学教师教的那么“专一”,专业化不强,不利于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执教内容偏向于休闲娱乐,缺少技能素质方面的培训,不能适应对社区下岗、失业的中青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教师职称集中于中级、初级,高级偏低。
1.5 社区教育缺乏自身扩大教育资源的能力
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满足社区内各类人员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社区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服务,决定了其性质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社区开展的教育项目和教育活动、培训、讲座等,基本都是免费的公益活动,难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社区教育本身无能力进一步扩大资源。
2 以开放大学为依托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可能性
面对社区教育资源匮乏,政府投入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如何把社区教育资源全面利用和深入开发,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如何整合,谁来整合,都是社区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设立资源整合的专门机构,由开放大学来承担这一重任,是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2.1 开放大学在推进终身教育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
开放大学长期以来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在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放大学的宗旨就是面向广泛人群,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是百姓身边的大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这一理念和社区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教育对象、目的和教育功能各方面和社区教育具有一致性,由开放大学为依托整合社区教育资源顺理成章。
2.2 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为社区教育资源搭建了整合的平台
开放大学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办学,教育观念、学习对象、培养模式、教育资源全面开放,教育资源共享,为每个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教育服务。开放大学通过多年的开放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早在电大期间,就实现了各级电大之间、电大和各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共享。开放大学成立后,进一步扩大资源共享,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学习网,还通过校企合作整合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优质教育资源,实际上已经为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就能充分满足社区教育的需要,提升社区教育发展的质量和高度。
2.3 开放大学在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为整合提供了条件
开放大学有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成人教育的丰富经验,院、系、教研组也在通过各种教学、学习、交流活动逐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电大在线上有大量的文本、视频、点播资源,开放大讲堂、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现代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为社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支撑,并以此为铺垫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使其更快捷、高效,更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
3 以开放大学为依托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途径
3.1 建立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资源的专门的机构,加强政策保障
首先,要在专门的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由开放大学具体实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总结全年重点工作,及时检查、了解工作的推进情况。其次,上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要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中,政府还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出台社区教育建设、督促、考核的有关政策文件等。再次,加强经费投入机制的建立。区财政逐年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企事业单位支持相结合,多形式筹措资金,采用政府财政拨一点,企业团体捐一点,学习者个人出一点的模式,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筹措资金。最后,由专门的资源整建部门,负责整合开发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教育资源。
3.2 充分利用社区内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
由开放大学为核心,对社区内的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牢固树立教育资源一体化的观念,打破社区教育中教育行政部门是主体,其他机构部门只是配合的观念,社区内各个学校都要把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推进,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人的全面的终身的发展,社区教育和其他教育都是终身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都是资源整合的主体,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没有主次之分,必须形成合力,为发展学习型社会共同努力。
利用开放大学的网络技术和资源优势,搭建社区教育学习网,创办社区教育电子刊物,开通热线,在社区居民和学校之间搭建桥梁,激发社区居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3.3 深入开发社区内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
加大与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联合。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在职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开放大学进行的校企联合和助力计划,就是满足这一需要。企业和社区教育应该是互为支撑,你中有我,我总有你。
3.4 大力挖掘社区内部的隐性教育资源
无形的教育资源包括社区内部独特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各个社区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活动,可以彼此借鉴利用,这一切作为社区教育的隐性资源对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区文化大讲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环保宣传、社区电影展播、时间银行、爱心银行等等主体活动都作为隐性资源的一部分,营造浓厚的社区教育文化氛围,让社区居民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学习意识和信念。
3.5 整合师资人才资源
社区教育的教师需求量大,专业性强,在拥有传授能力的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开放大学的教师在成人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跟上社区教育的需求,我们可以对开放大学的老师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以他们为基础,扩大师资范围,吸引社区内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入进来,做到“能者为师”。社区内的有专长的退休职工、专家学者、专业人士都可以作为社区教育的师资储备,另外,大学生和志愿者都是社区教育的中坚力量,每个人在社区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奉献的快乐,专兼职的社区教师队伍自然形成,开放大学及时提供专业的培训、管理,师资匮乏的问题迎刃而解。
3.6 以开放大学为依托, 创立社区教育类学习载体和平台
利用开放大学原有的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基础,逐步建立社区教育的网络学习平台,建立的社区教育网站或社区教育网页,形成信息网的全面覆盖,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也可以将社区的多种培训、专题讲座、社区活动等内容制作成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线下”和“线上”的共享,加强推广应用。通过购买、合作、自建的方式整合开拓具有社区文化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加强社区教育基地及网络建设,加强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
总之,教师队伍的整合和共享是建设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社区教育资源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有效整合、合理利用,开放大学发展到今天,有义务承担这一使命,让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炳坤,丛佩华.中心城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兼论广州市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4):7-11.
[2]泰米源.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建设问题探索——以广西北海市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9):93-95.
[3]邱柏生.论社区资源类型及其整合方式[J].探索与争鸣,2006(6):33-35.
3.中小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管理制度 篇三
“近年来,军队在利用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国防生培养机制、直接招收地方大学生士兵入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如何利用军队优质教育资源为地方培养人才方面进展不大。”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在递交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向地方开放办学。
“长期以来,军队院校建设一直以学历教育为主。”朱和平委员向本网记者介绍,经过的调整,总体数量虽有所减少,但比例仍偏大。各级各类指挥院校,受研究生培养和“2110”建设项目的牵引,内部设置仍以学科式建设为主。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军队院校形成了一批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理工、医学、艺术、外语等专业领域,特色突出。但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明显和地方院校重叠,也不是军事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随着军队利用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人才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军队院校(特别是学历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
“目前,军队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配套,但军队优质教育资源如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机制明显不足。”朱和平委员说,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是人员、设施和经费,同时还包括品牌和历史传承等,不宜简单的用关、停、并、转等方法处理,应站在国家利益全局制定相应的政策机制,统筹安排,发挥效益。
朱和平委员建议将军队院校调整改革纳入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中统筹规划,利用军队院校改革的时机,对军队院校的教育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将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分离,加大学历教育集中整合的力度(特别是军地通用专业),在保持规模效益的同时,注重发挥品牌和历史传承的优势。
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学历教育院校进行“一校两制”的试点,即军队特色专业仍由军队管理,军地通用专业的二级学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暂由军队管理,学院领导和教员逐步由非现役文职人员担任。
4.小学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方案 篇四
一、活动目的
喜迎新中国XX华诞,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系列主题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指示精神,以网上签名寄语为载体,以五爱为主要内容,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他们从爱父母、建设家乡做起,从爱生命爱学习、立志成才做起,从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做起,在平凡小事、点滴细节上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浓厚爱国情感。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彭 锋
副组长: 周明祥
成 员:王名庆 刘良文 刘云贵 陶红霞 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内容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组织全体学生在网上面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抒发感言为主要方式,健康向上、形象生动真情实感地表达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美好祝福,热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的衷心祝愿,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发展,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命、爱学习、爱父母、爱社会的美好道德情操。
四、活动安排
(一)热爱祖国
1、“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
(1)召开班主任会议,部署“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在网上,我对国旗说: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我报效我的祖国,愿祖国繁荣昌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2)召开全体学生会议,举行“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
(3)以班为单位组织网上签名寄语。中国文明网、央视网等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推出“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络签名寄语栏目,各班主任要在6月5日以前认真组织本班学生网上签名寄语,热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的衷心祝愿,立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团委会学生会收集各班参与签名寄语的人数、姓名及寄语。由各班团支部上交。
(5)政治处将所有精彩寄语编辑成册,作为校本教材全校参阅。精彩寄语的标准是:健康向上、形象生动、真情实感、颇具特色。
(6)动员广大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如实记录家长对“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开展的反映情况。
(7)政治处根据“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情况评比推出典型人物及典型事例。
(8)营造活动氛围。校园广播站开辟“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宣传栏目,每天对各班参与签名寄语的人数、姓名及寄语进行宣传,对典型人物及典型事例进行推介。
2、课前演唱爱国歌曲:《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等,由团委会学生会检查
(二)热爱生命
1、政治处强化管理,保护学生生命与财产安全
(1)加强班主任跟班管理力度。
(2)加强学生寝室人头、纪律、安全、卫生检查记载。
(3)加强翻围墙学生的检查与处分力度。
(4)政工值日加强午休纪律检查。
(5)晚值班巡逻时间延长到转钟一点。
2、班主任加强学生考前教育与安抚,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1)教育学生不扎纸飞机,不烧纸片,不制造安全隐患,不做有损自身荣誉和损害身心健康的事。
(2)班主任要多关心学生,多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中的矛盾与摩擦,将不必要的麻烦扼杀在萌芽之中。
3、高考和水平考试期间,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生命与财产安全
(1)班级送考责任到人,班主任负直接责任,加强安全管理
(2)统一乘坐安全车辆,步行走人行道,确保交通安全
(3)住宿区值班严把安全管理关,严把环境卫生关,严把纪律秩序关
(4)饮食区专人管理,全天侯管理,全程管理,合理安排,严把安全卫生关
(5)考点清查人头,关注学生身体和情绪变化,教育学生考期三点式活动:考完交准考证后直接到饮食区,就餐后直接返回住宿区休息。不要在街上逗留,不要会客,不要乱吃零食。确有非常特殊的事情,待请假允许后方可,且必须按时返回。
(6)外宿学生严格把关,落实好详细住址及路线、联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具体号码、住宿环境和餐饮方式。专人负责。与家长签订好协议。
(7)女生、残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特困学生等情况特别管理
(8)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及结果,各科考完后第一时间回家,向父母报平安,向班主任老师报平安。
(三)热爱父母
以实际行动实实在在地为父母分担忧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家庭和睦、欢乐。
1、放假按时回家,让父母放心;假期不忘学习,让父母省心
2、感恩父母。在家里时帮父母做点家务。帮父母打水、洗菜、烧火、洗涮锅碗餐具、擦窗扫地、整理内务等
3、写一篇感恩父母的文章。6月22日之前各班团支部选择最优秀的一篇上交
(四)热爱学习
期末时间不长,但还可以大有作为。
1、班主任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不放弃学业,读书才是最理想的成才路
2、热爱母校,尊敬师长,发现与老师顶牛的现象严肃处理
3、对不遵守学习纪律的同学及时记载,记载情况由班委会上交
(五)热爱社会
1、6月19日之前各班团支部出一期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的黑板报。团委会学生会检查评比。
2、团结互助,和谐人际关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小学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方案2016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爱国意识,激发爱国情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对伟大祖国、党和人民的热爱,进一步把爱国情感化为具体行动,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贯彻落实市、区文明办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国庆期间重要节日活动为载体,以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为形式,引导安宁小学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爱国意识,激发爱国情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xx日至10月xx日。
三、活动内容
组织我校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建立历程,同时结合国庆的契机,开展上网面向国旗敬礼并签名、寄语,抒发感言,表达心声,使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学生们可以个人名义,也可以采取小组、团队、班级或家庭等方式进行签名,同时留言寄语。留言寄语内容要主题突出、健康向上,反映真情实感。
四、活动安排
1、宣传学习
了解新中国建立历程:以“向国旗敬礼”礼仪教育活动为重点,开展新中国成立xx周年、少先队建队xx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xx年辉煌成就的宣传教育。
1)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教育。
精心设计升旗仪式,严格规范敬礼、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程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在活动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切实发挥仪式教育的育人功能。
2)开展一次倡议活动。
进一步动员学生开展“一人一句心里话,千言万语颂祖国”、“我爱我的祖国”等活动,抒发爱国爱党情怀,坚定忠诚国家的信念。
2、专题学习
各班班主任在活动开始前要利用班会课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方案,说明活动的意义,并提出具体要求。
3、实践感悟
从9月xx日至10月xx日起,各班班主任要督促学生利用班会时间、放假休息时间进入中国文明网开设的签名寄语栏目进行签名寄语,并注明学校、班级和姓名。
4、总结表彰
活动结束后,大队部将组织评选活动的优秀班级和优秀寄语并在全校进行展评和表彰。
五、活动要求
各班要把本次活动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抓好落实,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完成。
1.学校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总结2016
2.中国文明网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2016
3.小学向国旗敬礼主题活动方案2016
4.小学向国旗敬礼活动方案2016
5.中小学向国旗敬礼活动策划方案
6.中国文明网向国旗敬礼20入口
7.中国文明网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2016年
8.2016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5.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 篇五
魏星
“不确定性”,指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张扬,但同时教学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增多了。面临这样的问题,教师是以旧思维驾驭新课程,掩盖、消除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还是善于和“不确定性”打交道,把它当成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新课程的价值在这里,新课程的艰难也在这里。
一、价值:“不确定性”是独特的课程资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产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有:其一,“人”的独特性。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正因为师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其二,文本解读的多元性。现代接受美学提出作品的“未完成性”、“意义空白”与“召唤结构”,无疑强调阅读是文本与读者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文本价值不仅在作品本身,还包括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它的增补和丰富。如果说作品是一首乐谱的话,那么读者则是演奏者,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其
三、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现场性。对话并不是拟定好的。在真实的对话情境中,教学并不是完全沿着事先确定的“行进路线”行事的,常常因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使教学过程或停顿、或迂回、或反复、或跳跃„„对话式教学丰富复杂,变动不已,充满生机。
分析“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其价值。“不确定性”并不玄,它真实地存在于教学之中,是教学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教学的生长因素。关注“不确定性”,就是关注“原创思维”,关注“具体个人”,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个体生命状态。叶澜教授的话耐人寻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这些确定性的内容上,而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抓住并利用出现的“不确定性”这种“生成性资源”,点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深化探究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情绪,就必然能促进课程意义的生成,在有限的时空里拓开无限的发展空间。请看笔者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案例:
教学《第一朵杏花》时,我引导学生欣赏这句话:“春风吹绿了柳稍,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正如备课时所设想的,学生们说出了“绿、皱、鼓”三个词用得妙,有的还引用“春风又绿江南岸”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我正要总结,一位同学冷不丁地提出:
“我觉得‘吹绿了小草’中的‘绿’字用错了。”
何错之有?我一惊,随即将球踢给学生:“错在哪儿呢?”
“和第一个‘绿’字用重了。我觉得用‘醒’好。春姑娘来了,睡了一冬的小草醒了,探出了小脑袋。”
我心头一亮,认识到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于是,我赞扬了这位同学,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下去:“你敢于向教材挑战,我很佩服你。大家有什么意见?”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争论热烈,最后形成了“三大派”:①用“醒”好,一是可以避免与“吹绿了柳稍”中的“绿”字重复;二是可以把小草写活,有动感,有诗意;三是用“绿”太俗了,明显是模仿“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②用“绿”好,因为课文写的不是初春,而是杏花开放的时节,小草早已睡醒了,现在变绿了,而且,“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读起来也挺顺口的;③用“醒”好,但句序要变,应改成:“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理由是:春天来了,河水解冻,小草萌生,杨柳吐绿,杏树开花,用“皱—醒—绿—鼓”不但写出了春天景物的特征,还可以展现时间的推移、变化。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的初衷是让学生欣赏、积累语言,没有想到学生竟然向教材唱起反调来。然而,教师巧妙利用这一意外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反而衍生出了新的思想,建构出了新的意义,“反调”唱出了“柳暗花明”的境界。课堂教学真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体,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和弹性灵活的部分,有了师生活动的即兴创造,课堂才会涌现生命的气息,跳荡着自由的精灵,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盎然生机。
二、设计:给“不确定性”的出现留出空间。
教学设计是回应理念、凝聚智慧的创造性劳动。新课程理念下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以生为本,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始终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发展。这就要求从传统“固化设计”的范式下走出来,走向“弹性设计”,以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性、生成性。“弹性设计”应是富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它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描述,而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它给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它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
这一新的设计要求,较之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的答案,写下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传统教学方案来说,似乎线条粗得多。它不再指向一个已知的“单一未来”,而是为学生敞开无数扇自由之门,打开无数条自由之路(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指向多元的开放、无穷的瞬间超越(每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无法重复)。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它始终充满着疑点,因而可能不断产生令人激动的亮点。
一位教师教学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按“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的程序教学,每一步,都以“短平快”的一问一答为主,整堂课,百分之百地顺着预设路线推进。在这种“固化”的教学范式面前,孩子们的活力蛰伏于教师的权威,使得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在这种“固化”的教学范式面前,孩子们的活力蛰伏于教师的权威,他们“像被针钉在桌子上的蝴蝶,无奈地伸展着获得了些无用知识的翅膀”(杨启亮)。吸取这位教师的教训,我在反复研读、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学设计得很“简单”,大体如下:
1.背学过的古诗,比较题目与以往所学的古诗有些什么差别;(唤醒经验,让文本纳入学生的“期待视野”)
2.自由阅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哪些问题值得讨论的;(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呈现学习的“原生态”)
3.交流:老师怎样知道你已经读懂课文了呢?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在“多向互动”的交流中,生成新的理解、问题和教学步骤)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出现了一些“无法预约的精彩”。请看片断:
(学生通过看图、借助工具书等说词句的意义。)
生:我猜,“相媚好”就是很亲热的意思。
师:(插话)“联系上下文猜”,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生:我补充,“醉里吴音相媚好”就是老爷爷喝醉了酒,和老奶奶亲热地说着话。
师:(来了灵感,即兴设计)对呀!几杯酒下了肚,老俩口的话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伴笑着说——
生:(扮“翁”)老伴呀,看,大儿子和二儿子都能下地干活了,我们也该享享清福了!
师:(插话)快,谁接着往下说——
生:(扮“媪”)是呀,老头子(学生们大笑),小儿子聪明可爱,长大一定有出息。
师:(又来灵感,即兴设计)同学们能把这个情景演出来吗?
„„
师:刚才,大家通过看图、讨论、表演等方法读懂了词句的意义,你还想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整首词了?
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读。
(这位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向往、喜爱和赞美。其他同学也纷纷要求读,自己诵读,分组诵读,齐读,书声朗朗。老师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学生跟着摇头晃脑吟诵起来。)
师:同学们还能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了?
生: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生: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画下来。
生:老师,这首词应该有歌谱吧?我想把它唱出来。(老师让课外查找“清平乐”的词谱,或者自由编曲、“古词今唱”)
生:我想到了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背诵并谈见解略)
师:(高兴地)这两首都是田园诗!感谢你的提示,同学们课外选出一首你认为写得好的田园诗好吗?„„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给学生 “一张活性的学习蓝图”,尽量地少干预学生,探究学习、个体感悟和合作沟通的空间很大。教师根据学生对“相媚好”的理解,突然来了灵感,即兴创造了“几杯酒下了肚,老俩口的话多了起来„„”的对话和表演活动,把“词”变成了一幕精彩的“活剧”。接下来教师提出的“你还想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整首词了”这个问题,带出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有的读,有的演,有的唱,有的写,有的画„„学生动起来了,在“动”中不断出现“新东西”,产生新思想、新创意、新问题等不确定性因素。课堂显得有点“乱”,这“乱”不正是个性化的感悟,不正是“开放”带来的生命活力吗?
三、课堂:让“不确定性”促进课程生成。
“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随时把握有价值的“不确定因素”展开“创造性碰撞”,推动教学的发展、生成。上面的几个案例都可以看出这种追求。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不确定性”这种现场资源很容易“流失”掉。如,教学进展的速度较快,教师或者平铺直叙,或者提出问题但自问自答,或者对不确定因素的排斥和压制等,都会造成一些颇具探索价值的素材无形中“一滑而过”。因此,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生成意识,建构向不确定性开放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并形成相关策略:
(一)提前入境的“预演”机制
在精心设计教学设计的同时,教师虚拟地进入头脑的“课堂”,让自己、学生、课程、情境等因素通通动起来,把握一些很有可能出现的“可能”,获得一种对不确定性的会意,使自己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一种容纳“奇异”的胸怀进入课堂。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这是向“不确定性”开放的前提条件。
(二)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
对话是个“网络结构”,存在于学生和文本之间、教师和文本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各方交叉、融合的“视界区域”,包含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视界融合的交流、碰撞中,各方都处在自由状态,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必然生成许多生动的体验和新的认识。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和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语文教学具有“对话性”。这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文本,教师,学生。坚持对话,就是相信可能。对话意味“相视”,目光相逢,同一平面,没有色镜,主客不分;对话意味“相融”,心敞开了,你说我辩,自在交流,不吐不快;对话意味“相生”,新的视野徐徐展开,新的视点呈现出来,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在交流中生成。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既体现了活动状态,又内含了主体自觉,且道出了理想追求:
“对话”作为一种交往关系,意味着平等介人。作为交流、沟通的“对话”,必然要有个“生态条件”,即建立在双方真诚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应走出“教师至上”,抛开功利心,怀揣一颗平常心,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家”。常常想,语文教师应像“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那样,平和、真诚、幽默,能倾听、接纳观众的声音,注意营造主客不分、和谐融洽的氛围,“对话”中常常出现话语、思维、智慧的共鸣和撞击。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课上,学生真是神了、奇了,妙语连珠,听课的老师也时常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或开怀大笑(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对话”)。出现这样的场面,也是因为于老师很有亲和力,能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亮心扉,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
“对话”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意味着动态生成。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即通过“对话”方式,与文本通过不断地“视界融合”,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这样,“文本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掺入了读者的意义;读者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接纳了文本的意义,扩大了原来的视界,又回到了自身,成了一个新我。”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走出“教材至上”,把教材也视作“活的生命体”,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尽情地诵读、玩味、揣摩,与课文直接“对话”。
(三)见机而作的“应变”机制。在对话的情境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一系列表现作出及时的反应,如,遇到突如其来的提问怎么办?遇到与众不同的声音怎么办?遇到错误的认识怎么办?遇到偶发事件怎么办?„„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叶澜)请再看一个教学案例: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吗?”《珍珠鸟》这篇课文呈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在阅读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这下可热闹了,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表见解。
“老师,这篇文章应该寄给刘海洋看看。”一名学生突然举手说。“刘海洋是谁呀?”“干吗要把文章寄给刘海洋看?”有的同学问,“刘海洋就是用硫酸泼熊的大学生。小熊多可爱呀!它竟下这样的毒手„„”
老师没有去打断他们发自内心的交谈,而是参与了他们的谈话,“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都很难过,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学生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从我做起,做个文明游客”,“我们要想方设法制止这样的行为,向大家发一份倡议书。”
一呼百应,学生们提笔写起了倡议书。因为是有感而发,他们写的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超过了以往写命题作文的水平,一篇篇佳作从笔下泄出。
这是原来教案中没有的计划,却在教学过程中偶然发生了。
课堂教学不在于老师讲解的精彩程度,而重在适时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制造一种“不协调”,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去换起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这个案例看似“偏离”了教案,实际上达到了比预想设计更好的目的,教学机制就在这里体现了出来。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师只有在思想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特征。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的。”
4.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要从容地应对“不确定性”,需要提高实践智慧。教后回头品味和咀嚼自己的教学过程,对自己如何教学进行“回授”,并形成新的“文本”(如本文出现的教学反思、教学经验等),可以帮助我们在更高层面上看待教学行为,提升一种过去不被强调的课程开发和生成能力,最终使我们每天进行的教学实践都成为研究性的改革实践,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实践,成为使教师能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的实践。
6.中小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管理制度 篇六
(一) 开放式社区管理
1. 多中心治理与开放式社区管理
从多中心治理的角度看待开放式社区管理工作, 可以发现社区管理的主体并不单一, 参与治理工作的机构既有私人也有公共;社区管理工作并不是单向进行, 而是在相关机构实施管理的同时, 鼓励所有的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和配合, 从而形成有较强主观能动性的自组织网络;社区管理手段并不单一, 应在传统公共行政式管理模式之上, 发展志愿部门, 建立有效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 多方面实施管理工作。
2. 公共服务与社区管理
现代化的公共服务已经由原先的单一控制模式转变为包括计划安排、协商推动、利益平衡与矛盾化解在内的多元化管理服务模式, 开放式社区管理工作应建立在现代化公共服务理论之上, 方能顺利开展;开放式社区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公共服务现代化理念, 将公众利益视为主导利益, 并与利益主体共同确立一直的战略性管理目标, 更为民主地组织和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3. 社会资本与开放式社区管理
在社区管理工作中, 应当促进社区公民、工作人员之间相互信任及互惠互助的关系网络, 让全体社区成员与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成员资格与在社区管理工作中的角色特点以及自主地位, 更加平等、和谐地让社区成员及工作人员真正形成正确的社区、团体、社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 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在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管理下完成职责划分、制度安排, 并为不同领域及各项工作的规划、组织、推进、协调各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在规范、有序的管理工作中, 管理对象便能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更有秩序地实现良性运转。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已经不单单在政府的领导与组织之下开展与推进, 而是朝着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区及公民个体在内的多元化管理主体共同协作管理的模式改进。
二、开放式社区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 带有早期城市化气息
开放式社区多兴建于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及单位大规模发展时期, 这个阶段的城市化建设特点尽数体现在开放式社区之上。我国早期传统街坊社区、演替式城乡边缘社区最终都演变为开放式社区, 传统街坊社区早期为世代居住繁衍的本地人居建筑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拆迁而陆续进入专门的拆迁安置区域, 最终发展成为开放式社区;演替式城乡边缘社区则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结合部, 结合部居民原先的居住用地、耕地消失后进入安置社区。
(二) 民居结构复杂
同一社区的居民多是由同一单位、同一区域人员组成, 其中多为单位家属、城乡结合部农民、本次拆迁安置居民, 且中老年群体居多, 社区发展过程中, 新一代人会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搬入现代化的成熟社区内, 此类社区的成员就以中老年群体、外来务工租房人员为主, 成员结构相对复杂, 且由于此类社区工作层次、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整体居民素质较低。
(三) 公众参与度有待提升
开放式社区居民日常管理工作参与度不足的原因有:开放式社区这个名称的由来便是因为此种社区不封闭, 此种规划建设上的特点导致社区民众没有社区意识、缺乏归属感, 因而社区建设、管理意识相对淡薄;社区工作人员本身参与意识与组织能力不强, 不能很好地宣传社区管理工作、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社区民众日常生活中没有与社区管理组织及社区管理工作人员有深入接触, 居民彼此之间沟通也不足, 因而没有管理工作参与的积极性;缺乏相互了解的工作人员不了解社区民众的真正需求, 因而管理方式不对、服务不够全面深入。
三、开放式社区管理建议
(一) 构建全面社区治理结构
考虑到部分开放社区在建设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等方面会协同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共同开展, 但社区委员会依然是组织关系、计生管理方面的首要管理主体, 且开放社区普遍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 建议推行市场机制下社区管理模式, 鼓励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在开放式社区日常管理与组织控制中的参与度, 由业委会及居委会行使对物业公司的监督权, 三方明确划分职责、相互监督、竭诚合作。
大力培养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更积极、更公正地处理开放式社区管理工作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 并维系居委会、业委会及物业部门的关系, 搭建民众及上述部门的沟通桥梁。
鼓励民众自主参与。发挥社会工作人员的主动性, 向社区民众详细介绍社区现状及发展规划, 让社区民众在良好、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正确认识社区现状, 并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与管理之中。
(二) 健全优质社区服务体系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下的社区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管理那么简单, 新时期的开放式社区管理工作更像是为社区民众日常生活与活动提供全面、贴心的服务。开放式社区可通过上门交流、活动沟通、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了解社区民众生活中的各项需求, 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物品、专业服务, 可借鉴成熟社区个管理制度, 划分责任片区、明确工作区域和工作内容, 指导工作人员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提升整体社区管理质量。
(三) 科学建立社区管理财政制度
规范监督资金使用情况、评估资金绩效, 加大资金支持。开放式社区应当强化对各项资金的审批、拨款以及实际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 鼓励建立人大代表、党代表及政协委员的管理监督制度, 社区居委会等部门积极配合人大代表、党代表及政协委员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另外, 鼓励社区居民自发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搭建社区居民财政监督、建议和反应平台, 方便政府、社会、民众共同管理社区资金。
在监督社区资金情况的同时, 还应当监理完善的社区资金绩效评价机制, 分项进行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确保所有资金用到实处。
(四) 建立多元化专业社会组织
专业社会组织也就是活跃的第三部门, 促进专业社会组织的发展便是推动开放式社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政府部门及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应当贴合开放式社区现状及发展方向, 确立第三部门管理思路, 引导社会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地建设与发展。
社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应当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提升开放式社区综合素养、提升社区文化层次为主要指导思想, 开展帮扶困难家庭、关爱老人、园林维护、少儿托管教育等内容丰富、有实际意义的社区活动与服务。
(五) 提升社区工作人员能力与素养
政府及社会都及其重视社区建设及管理中的社区成员参与情况, 开放式社区相比其他社区的成员结构更复杂、综合素质相对低下, 加之开放式社区本身在规划建设方面有“硬伤”, 始终难以调动公众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这就要求开放式社区要培养一批有更高综合能力及更强的综合素质的工作人员, 将所有工作人员视为社区的一份子, 以人为本, 在培训专业工作技能的同时, 注重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的提升, 并为所有工作人员提供合理的待遇, 从根本上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善整体社区管理水平。
四、结语
开放式社区是我国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代表性产物, 在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个性化、合理化实施开放式社区管理工作, 是新时期社会管理成熟化的一大表现。尽管开放式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管理权力划分不明、管理机制难抉择、管理资金来源单一、公众参与度不高、设施建设难度大等问题, 依然可以通过构建全面社区治理结构、健全优质社区服务体系、科学建立社区管理财政制度、建立多元化专业社会组织、提升社区工作人员能力与素养来改善开放式社区管理, 推动社会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泉水.对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工作的思考[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2.
[2]张国颖.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开放式社区管理探析[D].山东大学, 2012.
7.思维方式向开放和网络化转化 篇七
当代人类实践的规模、范围空前扩大,其复杂性也愈益加强。现代社会的任何一项重大的实践活动,都要涉及大量的技术、经济、环境、社会心理和伦理等问题,其中一些甚至还跨越国界并且对未来产生影响。我们目前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早已打破了传统分工的界限,为此也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变革,以适合于对复杂事物的整体分析。通讯网络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把全球联结成一个整体,多种多样的和遥远的信息在瞬间就可以存取,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可以广泛地进行,合作和竞争都将进一步加强。每一国家、地区和民族都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通过一定形式来利用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这就给每一国家和民族(乃至个人的发展)增强了活力,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的机会和能力,从而激发创造和推动变革。求变、求新、多样化和节奏加快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它要求我们具备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和即时的应变能力。开放也是对不同观念,尤其是对创新性的新思想、新规则的开放,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造来更新自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为特征的。当我们的活动规模、复杂性和变化速度增长时,产生稳定性并支持开放的发展所需的调解信息就更多。
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化,其基础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多种技术的集合,多媒体即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有机、完整的利用”;信息基础结构是一个由物理设备、数据库、应用系统和软件、网络标准和传输编码、以及开发应用上述结构的潜力的人等五个部分整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网络信息空间的设计更需综合运用迄今为止的一切人类文化成果。信息技术和社会的信息化还为现代的整体性、综合性思维提供了新的基础,把它推向了新的发展。
8.中小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管理制度 篇八
一、开放对象
本校学生、学区范围内社区居民,优先满足本校学生。
二、开放时间
为不影响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学生正常在校学习期间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时间为早晨6:00-7:00,晚上18:00-19:00;双休日、节假日: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三、开放内容
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
四、健身须知
1.为确保校园健身安全,本校学生、学区范围内社区居民须持相关证件进入校园。
2.儿童进入活动场地须有监护人监护,否则谢绝入内。
3.有精神疾病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人员谢绝进校。
4.本校学生、学区范围内社区居民在健身过程中,对自身健康安全负责,活动须量力而行,不做危险动作,不做影响自身健康的运动,预防运动损伤。
5.参加锻炼的本校学生、学区范围内社区居民要服从管理人员的统一管理,不乱扔果壳纸屑,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文明健身,保持校园整洁。自觉爱护各类设施,损坏物品照价赔偿。
6.严禁居民携带宠物、危险物品和零食等进入校园,不能在校园内用餐以及到校园从事与健身无关的活动。
7.校内禁止吸烟和玩火,确保健身场所消防安全。
8.如对外开放的场地健身人员已达到饱和状态,健身者应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停止进校或有序退场。
9.体育场地养护或维护期间暂停对外开放。
10、交通工具必须停在校外,不得穿钉鞋、高跟鞋等进入塑胶运动场。
11.如在校健身时发生特殊情况,请及时联系值班人员。
XX学校
9.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篇九
———五论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完善体制和优化环境为重点,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是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统筹内外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是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的根本途径。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关键是靠改革开放;我们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发展路子,归根到底还要靠改革开放。当前,各地都在加速转型升级、抢占发展先机,竞争日趋激烈,哪里的体制活、环境好、开放度高,生产要素就会向哪里聚集。而要做到“体制活、环境好、开放度高”,就必须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把我们的资源、区位优势以及难得机遇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新空间。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是破解矛盾和问题,开拓发展新天地的必然要求。目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不深化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扩大开放就抓不住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开放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要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对我省来说,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善于用开放的思路谋划和推动工作,特别是要善于抄近道、迈大步,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鸡下蛋,实现“三级跳”,使河北发展的活力更足、步伐更快。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改革要有新突破。在抓好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同时,下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投资、社会事业、非行政许可三个重点领域,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审批程序,精简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消除阻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门槛,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同时深入推进农村领域改革。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开放要有新进展。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要大力度地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发挥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及各类园区的作用,推动招商引资的聚集发展。要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量,增强招商实效。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发展民营经济要有新成效。要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降低民营经济的“进入”门槛,最大程度地放开放宽放活。建立完善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科技信息、创业辅导等服务平台,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等实际问题,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深入推动全民创业,激发各方面的创业热情和发展活力。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环境要有新改善。围绕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廉洁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全方位做好各项工作,增强河北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抓经济、上项目,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宽阔的胸怀,充分考虑投资者合法利益。要采取坚决措施,严厉打击在重大工程建设和开发项目中设置障碍、百般刁难、敲竹杠等恶劣行为。
【中小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11-20
参加全县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10-10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08-14
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与策略10-30
中小学补习教育07-18
中小学法制教育06-21
中小学法治教育讲话09-02
中小学教育的特点09-15
溺水安全教育中小学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