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2024-09-16

制度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精选8篇)

1.制度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篇一

论制度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制度是企业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企业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引导职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职工个体工作行为,明确职工遵守或者违反规定的奖励惩罚措施,保障企业各项措施执行的政令畅通,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制度只是提供了一个工作规范的平台,制度的作用发挥更依赖于制度规定能够被有效的贯彻执行。作为制度规定的执行者,职工是真正制约制度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制度作用发挥的核心。因此,制度化管理还须和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制度建设中考虑人性管理的因素,制度上体现一定的措施约定来调动职工的情绪,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制度才能被真正有效地执行,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自从公司制度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大连设计分公司党政领导班子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工作统一部署,围绕制度建设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建设的执行管理、制度建设的行之有效、制度建设的人本管理四个方面积极开展有效工作,广泛征求基层部室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现行制度规定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认真总结了制度建设工作的现状,针对不合时宜的制度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分公司各项制度。

一、制度建设的人性化管理

制度的拟定必须以实际为依据,制度规定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能够被真正有效的执行,执行管理不是单纯的技术管理,更重要的是人性管理,了解职工的基本心理情况是制度切合实际的前提,是制度建设的延伸。制度建设必须综合平衡企业管理目的与职工个体需求的矛盾,充分考虑职工心理状态对企业制度的执行影响。

大连设计分公司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努力做到管理机构清晰,责任人明确。组成了由总经理牵头负责,各部室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部室间密切协作、分工到人;分公司通过上传主页的各类信息简报,使广大员工便于及时准确了解国家行业标准信息和企业工作进展情况;这样既保证了管理工作清晰、合理、有序,又充分保证了员工的知情权和信任度。

二、制度建设的执行管理

制度是一种约束激励规范,其产生实际效力依赖于被执行、遵守的程度。即使在拟定制度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人性管理的因素,在实际管理中,由于制度制订的目标本身具有缺陷,或者由于对制度执行的效果期望值过高,或者由于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忽略了制度执行的具体操作能力,制度往往并不能得到有效的遵守和执行。

对此,分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消减执行管理不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制度覆盖完整,编制体系规范。制度涉及分公司质量、技术、培训、人事、财务、行政、施工等十五大类标准,标准层次明晰,内容详尽。二是模板管理到位,门类齐全。模板内容包括市场、财务、项目、技术、行政、总包等九大类,189个模板,相关人员被要求必须参照执行。三是制度制(修)订规范,制度制(修)订记录完整。分公司制度建设目的明确,必须符合国家法律、集团公司规定和公司

规定。制度符合工作需要,无重复现象,不存在无用条款,制度目的与责任主体明确。

三、制度建设的行之有效

要制订合理有效的制度规定,首先要对现实情况进行缜密调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制订制度前多了解实际的情况,对现实的需求有深入的调查分析;然后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按重要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采取先重要后主要的处理方式,分清主次、按层级先后顺序拟定制度,重视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联系。大连设计分公司制度建设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概括为:在公司各项制度管理指导下,以标准发布为依据、以模板程序为指导,以评价考核为监督,以修订完善为提升。每项制度包含具体完整的内容,各项制度在制订制度过程中,根据分公司管理需要和轻重缓急突出各阶段的建设重点及制度本身的重点,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系统性、关联性。

制度是指导职工行为的导向灯,制度规定的闭环性是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制度规定是执行的标准,如果制度本身具有缺陷,制度涵义的执行必然不能得到有效贯彻,制度规定必然将脱离现实情况,制度只能成为华而不实的空架子。分公司通过事先进行周密调研,考虑现有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度制订遵循宽严适度、逐步提高,并考虑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内容具备一定超前性。(loutus设计协同管理系统,总承包类)。

四、制度建设的人本管理

情绪资本理论认为,职工的情绪不是一时的、它是可积累并可能

影响职工个体工作热情的感染力。以人为本的管理目的是促使职工情绪资本朝有利于职工职业规划、朝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是制度建设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人本管理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是人本管理的保障。

首先,注重制度的推行、检查、评估考核。分公司制度出台后,进行重点的落实、推进,并不定期地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提醒员工违反制度的行为,逐步使员工对一项制度从最初发布时的抵触情绪变成其自觉行为,形成制度文化。目前、初步构建起月工作评价体系,实行分层次三级管理(包括分公司考核,部门科室考评,部门科室问责),过程中坚持操作性强,赏罚分明。其次,就部分制度施行出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分制订时就制度而制度,孤立存在,关联度不强,如:项目管理相关制度。制度的宣贯深度有欠缺,尤其是在年轻人层面。围绕转型新形势发展,相关总承包的工作规定标准覆盖面不全。第三,加强制度的宣贯,对全员进行培训工作,结合案例教育、专项工作督导的方式强化制度的认识度,提高执行力。不断进行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主要从总承包和现阶段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两方面入手。

2.制度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篇二

一、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各个方面的共同任务。企业的党政工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工会作用企业中的重要组织,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具有天然优势。

1、组织优势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有健全的组织体系, 是职工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维护者。从公司到大队、从小队到班级, 只要有职工的地方, 就有工会组织, 从上到下, 隶属关系明确, 网络管理程序贯通。这样的系统可以从组织上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措施进到班组, 落到个人, 吸引职工的广泛参与。

2、传统优势

工会有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良传统, 在组织企业职工活动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通过开展文体活动、风采展示活动等健康向上的活动, 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陶冶职工的情操, 有利于凝聚职工形成团队精神,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为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催化作用。

3、阵地优势

工会拥有文化、宣传、教育和参与管理的多个阵地, 如学习型班组、宣传板、阅览室、活动室、职工之家等活动阵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肯定职工的首创精神, 听取职工的合理化建设, 为企业文化建设出谋划策, 即使职工展示自我, 又促进企业文化有序发展。

4、文化优势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工会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所特有的文化优势, 如建设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职工、广泛开展文化、技能培训等, 紧密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紧紧抓住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目标任务, 用“软实力”配合“硬实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 展示工会文化特色, 为培育和确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营造氛围。

二、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以培育企业精神为基本点。工会是职工群众的组织, 职工群众愿意与工会进行沟通, 培育自己认同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基层工会, 可以通过黑板报、广播、简报、刊物、电脑网络等及时、迅速地宣传企业文化和精神。利用工会网络优势, 可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个角落, 每个职工心中。

1、以提高职工素质为切入点

一个企业中职工水平的高低,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程度。工会可以通过职代会对企业制定发展规划, 涉及职工利益的措施出台等重大决策进行监督, 增强职工参政议政能力。工会可以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培训、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在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同时, 增强职工对企业发展理念的认同度。

2、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为着眼点

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起到凝心聚力的效果, 这和工会的职能不谋而合。工会既能在弘扬先进, 吸引人才方面发挥作用, 又能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体现重视每个普通职工的作用, 使他们芹菜到最佳状态, 体现自身价值。工会可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引导职工观念, 激励他们把聪明才智奉献给企业, 使每个职工将实现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真正实现从制度管理到职工自我管理的跨越。

3、以营造和谐人文环境为落脚点

工会组织作为职工与企业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纽带, 能够通过运用激励机制和公平理论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有效畅通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交流渠道, 把职工的心声传递给伟业管理者, 使他们了解职工的具体需要, 创造公开、公平的氛围, 营造和谐进取的人文环境。

三、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任重道远, 必须主动参与, 坚持以职工为本, 立足企业发展, 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作用, 搭建起文化铸魂、文化育人、文化聚力的平台, 全面履行工会组织的各项职能。

1、工会组织要成为文化铸魂的引导者

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是企业文化系统中的中心要素和核心内容。工会要配合企业行政, 深入发掘企业精神的丰富内涵, 用职工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诠释企业精神的文化传统、基本精髓和时代风貌, 并用企业精神规范职工的具体行为, 引导职工与时代同步, 与企业共进。

2、工会组织要成为文化育人的推动者

企业文化理论明确地把人置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最高地位, 致力于推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视人才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把职工的科技和文化素质提高、职工创造性的发挥视为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必须提高全体职工的群体行为。为切实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在企业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的同时, 工会要协助配合企业党政加强职工思想工作,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3、工会组织要成为文化聚力的激励者

3.制度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篇三

[关键词]道德建设;企业;和谐发展

在人类社会演进的历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与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相伴而来的是道德的失范和信用的缺失等更加复杂而深邃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部分企业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作为市场的主题,企业自身的意识及行为既是引发这场道德危机的源头,也是道德堕落的最终受害者,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注视到这一问题,将目光投向了自身的道德建设。

一、开展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企业的全面快速发展,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企业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当前职工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部门、单位和职工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不规范、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势必制约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企业开展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道德建设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培养职工建立正确的到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以及个人品德,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可以进一步统一思想,是全矿上下始终保持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尤其是对于安全工作,安全始终都是第一要务,加强职工的道德建设工作,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职工将安全生产作为成为一名好矿工的第一准则,坚定职工做本质安全人的思想,通过建立规范严谨的井下职工行为规范和操作准则,规范职工的日常操作行为,将安全生产的思想贯穿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进。

2、有助于实现企业和諧建设 和谐建设工作是企业发展之路是否顺畅的重要保证,是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的完美体现。通过大力开展道德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鼓舞人、塑造人,引导职工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广大职工的重要价值取向。大力倡导企业愿景普遍融入、促进人际关系融洽、干群关系融合、各种文化相互融汇的和谐理念,积极培育“团结、协作、诚信、互爱”的和谐精神,建立起具有调节利益、增进团结、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具有四矿特色的和谐文化。推动文明创建活动向以人为本、体现关爱等主题延伸,促进人文环境和谐。

3、有助于优化企业社会形象 煤矿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一向被认为是“傻、大、粗”。虽然近年来,随着煤矿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但是,这种不好的社会形象还存在与一些人的思想中。开展道德建设,不断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尽情抒发煤矿企业职工自主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热情和活力,同时,还可以改变人们对煤矿企业和煤矿工人的传统印象,消除对煤矿企业和职工的误解,从而使煤矿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使煤矿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步回升,企业的外部形象不断得到优化。

三、企业的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

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想抓好职工的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职工的思想教育入手,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激发职工参与道德建设的激情,搭建职工释放热情的平台,才能使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理念渗透

思想是一切行为的先导,没有良好的教育作为基础,就无法使职工真正的投入到道德建设的活动中来。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规范学习活动,引导职工提高道德素质,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二是加强道德熏陶。组织职工观看、收听道德建设方面的好文章、好图书、好歌曲、好影视作品。营造起崇尚道德的浓郁氛围,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三是加强道德引领。要深入挖掘企业内部的道德人物,组织道德人物开展巡回报告会,拍摄道德人物宣传片,宣传他们的道德事迹,歌送他们的高贵品德,倡导广大职工学习道德先进,争当道德模范。

二、加强制度约束,规范职工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将道德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有规范的制度作为保证,脱离了制度的约束,就不能保证道德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使我们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一是制定科学的职工行为准则。要去总结和提炼适合与自身企业发展的职工行为规范,将提升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作为总目标,以提升职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文明素质、社会责任感、企业使命感为总抓手,对职工的日常安全操作行为,日常的行为规范、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行为的指导和监督,制定形成科学严谨、符合实际、公平合力的制度规范,约束职工行为。二、制定合理完善的考核制度。制度是标准,考核是关键。员工文明行为需要长期的引导和规范。要想保证制度得以落实,就必须建立起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从职工的一言一行入手,从职工的日常行为入手,从职工的社会活动入手,加强考核管理。同时,要保证公平公正,避免出现执法不合理而造成的职工情绪波动。

三、建立典型选树机制、激发职工参与激情

道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要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建立起企业内部的道德典型选树机制,在弘扬正气的同时,激发职工参与道德建设的激情与活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工作。一是深入挖掘广大职工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孝老敬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典型人物和典型集体,并组织召开隆重的表彰典礼,不断放大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时刻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从而激发活力,促进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建立道德模拟绩效体系,运用绩效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建立职工道德绩效计划、实施、考评、反馈、结果应用与改进的完整模拟评价系统。通过职工道德模拟评价,将职工的道德行为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职工道德绩效成为职工工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道德的力量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

四、搭建道德平台,释放职工奉献热情

4.制度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篇四

集团公司西安指挥部党工委副书记杨延平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活动头等大事。安全文化,就是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企业实现生产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总的体现。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整体文化建设重要部分,是国有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安全管理机制的基础。

一、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延伸和渗透到安全管理的分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为主要任务,具有保障员工劳动安全的基础性意义。而安全文化建设又离不开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必将充分反映和衬托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分三个层次,即表层物态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精神文化,其中塑造企业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安全文化不单是指员工安全知识的提高,更是指人们对待安全生产的态度,安全文化能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的思维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使员工在自觉自律中舒畅地按正确的方式行事,规范和控制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行为,是企

1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转变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模式。“企业负责”加重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劳动者遵章守纪”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氛围。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要求企业全体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文化素质,具有现代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落实好“安全第一”,有效地减少人为失误。构成事故的三因素是人员—机物—环境,三者中“机物”、“环境”相对稳定,唯有“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又是操作机物、改变环境的主体。因而,紧紧抓住“人”的因素,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人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生理、安全心理、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四个方面,其中安全文化将四项素质整合为安全素质系统。员工生产安全化就是使生产者具有与生产系统相匹配的安全素质系统,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的安全匹配,实现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和内容

安全文化既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又是一种安全管理理论,体现的是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文化理论相得益彰。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共同拥有的人本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体现的是以安全文化约束个人的行为,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企业安全文化是由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部分组成的。决策层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它制定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形成了安全文化约束机制,决策层提高安全文化素养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准提高的关键;管理层按照决策层制定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进行管理和监督,它的安全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准提高的保障;操作层在企业安全文化中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它的安全文化素养提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准提高的基础。三者在安全生产中互相联系,互相依托。只有强化三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价值观,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状况和管理水平。

多年来,中国中铁隧道始终坚持“安全至上”理念,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先后制定了《控制重大危险源十八项“卡死”制度》、《隧道施工防火规定》、《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办法》、《施工安全技术强制性措施》、《工程突发事件(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安全督察工作办法》、《关于进一步发挥党工团组织在安全生产中作用的决定》、《工地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定、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加强现场施工过程监控,确保安全质量有序可控;集团公司召开安全质量现场会、安全视频会、安全交流会;各级党工团组织把建设项目安全文化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两优

一先争红旗”和党员身边“无事故、无违章、无隐患”、“创建三无班组,争当优秀安全哨兵”、“青工安全生产包保责任书”等活动,印制《安全质量百言警句》、《警钟与生命》扑克牌,长大隧道设置警示语灯箱等,把“安康杯”竞赛、安全月活动与各种形式的群众安全工作相结合,使“一法三卡”进洞上桥到工作面,深化了“四全”工程,努力营造了安全文化氛围;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项目坚持安全质量环保大检查和安全督察制度,笔者今年6月配合集团公司第五检查组在西北片区项目检查中,体会到了检查组工作的认真、细致和实效,所到项目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又传授了经验,还教了方法,可以说是一次现场安全、质量、技术培训,受到了项目普遍欢迎;项目加强对劳务工和外协队伍管理,实行与员工同教育、同培训、同管理,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生产活动,提高劳务工的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安全责任,使之成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力量;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月,进行安全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对项目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着力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安全督察,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安全质量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确保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的刚性和执行力;宣贯中国中铁《生产安全警示案例教育专题片》,吸取血的教训,警钟长鸣,做到天天都是安全日,人人都念安全经,教育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不断改善我们的安全和健康环境”、“做最难的,交最好的”的安全质

量理念,靠安全质量树立企业信誉,用信誉推进企业建设与发展。

三、推进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重点在项目,关键是领导。项目管理者要站在政治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和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自觉性。我们办企业做项目的目的是以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来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满足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员工的生命安全是企业和员工的最大利益,维护员工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不要安全的进度不是真进度,决不能以忽视安全为代价换进度。项目管理者要对企业负责,对员工生命和家庭负责,“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保证生产”,在保障项目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履约合同。

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在项目,关键是落实。项目安全文化,既是生产力,又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于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项目要针对安全质量管理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制定对策有的放矢提高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和劳动操作技能。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劳务工和外协队伍的安全质量灌输教育、法律法规灌输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善待农民工,对农民工的工资发放实行切实有效的监控,还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外协队伍抓安全质量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能力。

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在项目,关键是提高。首先,企业要提高项目经理的安全文化素养,使其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安全至上”,成为既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养又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能力的项目领导者。要提高安全设施和培训投入,不断改善施工安

5.制度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篇五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杨玲

编辑:凌月仙仙

摘 要: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化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达到增收节支目的,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主要从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控制;考核

一、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中外学者对预算有着不同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企业财务预算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和觉粗基础上用数量、金额的形式反映下一痆企业供、产、销及财务等方面的经营策略,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所以,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一般作为新的一年或几年)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可见,财务预算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一般情况下,企业按编制财务预算,而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则是分季度、月份落实。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因此,财务预算又被称为“企业总预算”。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财务预算管理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即使已经开展预算管理的企业,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不少企业的经营者对于财务预算管理心存疑虑,认为预算管理并不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正如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总所说,这么多年来没搞预算管理,照样挣钱,那些搞预算管理的企业也有不少倒闭亏损。也有一些学者把国外所谓最新的管理理论引进,证明预算管理不仅是过时的,而且是无用的。

(1)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使相关人员各司其职,提高效率。

财务预算管理明确规定了企业有关生产经营人员的责任以及目标,是相关人员心中有数,并且有效地激励机制能够调动企业生产经营人员的积极性,减少企业的费用水平,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2)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将企业的现有资源和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各种指标被重新分类整理,并且通过向拥有决策权的管理人员传递这些信息,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

三、企业财务预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预算往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

预算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企业进行预算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现实中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指导,企业的预算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企业编制预算与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不一致,就容易导致预算的“近视”,而使公司的长期利益受损。

(2)预算的反馈不及时,很多企业只是按期报送预算的执行分析。

由于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不可能预测到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当市场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原因使得预算不能实现时还不及时做出调整,就会使预算脱离实际,变成空洞的过时数字,失去了预算应有的作用。

(3)预算的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预算中需要处理的相关支出,应该有公司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如何处理,而不再是主要领导一人说了算。这样会扭曲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使资源向预算宽余的部门流动;预算的宽余还会影响公司的业绩评价,不合理的预算指标使得考核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建议

(1)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考评体系,提高对财务预算的监督力。

传统的考评体系过于简单,在指标上和方法上都不能正确反映相关人员的努力程度,容易打消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设置过于狭隘,一方面,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也容易迫使执行人行为短期化,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根据以往有效的财务预算的经验,编制科学的财务预算方案,严格界定企业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

严格界定企业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合理调整基本支出定额核定方法,使预算资金的分配更加公正、公平、透明。在对项日支出进行适当分类、排序和严格审核的同时,切实增强项目预算编制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实现项目预算安排与部门事业发展规划的紧密结合。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编制并执行本部门相关预算,在预算内业务事项发生时负责审批,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并及时反馈、评价;对业务预算的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日常管理控制。

(3)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并且不断完善。

在财务预算期末,应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在确定考核奖惩时,为了避免编制先进预算的单位完不成预算受惩罚,编制保守预算单位完成预算受奖励的现象,可以在考虑实绩与预算的差异方向及大小的同时根据各部门预算的先进性决定奖励方案的系数。对于预算难度大的部门奖励系数大一些,对于预算难度小的部门奖励系数小一些。以此鼓励员工尽可能编制科学准确的预算方案。

(4)转变审计思路,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

根据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既要抓好预算编制审计,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从预算收入入手,着力于预算支出审计;从预算执行结果出发,着力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审计,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促进财务预算的合理、准确,规范和有效,促进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的审计,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通过对材料采购过程的审计,有效抑制财务资金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

参考文献:

[1]刑峥.《全面预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http:///

[2]杨晔.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J].经济视角(上),2008(12).http:///

6.制度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篇六

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和工商管理部门打交道,企业的转型,工商管理则是重要的支撑和辅助.然而,当前不少的企业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单纯认为工商管理部门是政府部门,负责政策制定、企业监督等,没有从服务的视角来分析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对其服务职能认识不清.在转型的关键时期,若不能到得到工商管理的引导、服务,必然会有很多曲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当前企业转型中面临的问题,指明了工商管理的作用,指出了发挥工商管理作用的建议和对策,具体如下.

1 企业转型面临的问题

1.1 质量意识不强

如今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经营急功近利,对产品质量控制不到位,质量控制意识不强.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有的企业质量证书不少,但质量却不过关.之所以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企业忽视生存目的责任,质量意识淡化,不遵从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及引导,致使偏离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轨道.

1.2 创新意识不强

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现在很多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缺少科技人才,影响了企业的产品、业务创新,影响了其长远发展.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规模小,对科技创新限制比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利润低,难以反哺科技创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除了自身原因之外,还有赖于工商管理部门的服务以及指导,帮助其走出困境.

1.3 企业竞争意识不强

很多企业的发展眼光比较局限,对核心竞争力打造不重视,仅在乎和关注眼前的订单和销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因为管理者观念落后、理念闭塞,家族模式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文化尚未形成,缺乏凝聚力、价值引导.而竞争力提升也是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的`重要扶持、服务内容,企业竞争力不行,说明其在和工商管理部门的沟通、服务获取上存在问题或障碍.

2 企业转型中工商管理的重要作用

工商管理对市场经济具有管理、监督和服务的作用,它通过行政法律法规等来规范经营主体的经济行为,保障市场的良好运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不但是市场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企业发展、转型的促进力量.在其工作服务过程中,占据首位的就是贯彻、执行政策、方针、路线,并结合企业经营、管理、转型、改革等诸多问题,制定专门的政策.此外,其还有服务职能,这是很多企业容易忽视的,这种服务职能的对象就是企业,在规范、引导上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1 监督引导作用

这两个职能在企业转型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

其一,监督作用.如今,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在生存、发展压力的催动下,企业纷纷进行转型升级,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在转型过程中,一些企业违法违规、恶性竞争,对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同处于转型背景下,为了让企业顺利过渡,工商管理部门依法执政,并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职能,开展了全面、针对性的监督,有效地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将不良企业扼杀在摇篮之中,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其二,引导作用.企业是经济主体,逐利性是其本质属性,所以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只站在企业自身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从国家、大局来思考问题,市场行为带有侵略性,处在违法违规的边缘.对于这样的企业,工商管理部门要先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使其树立大局意识,考虑国家全局,定位自身发展,只有其认识到了国家这个整体,企业这个个体才能得到真正快速的发展.

2.2 维持企业稳定

工商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里,与工商管理部门的联系都十分紧密,然而很多企业对工商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认识不清,导致自身发展缺乏了一个“助推器”.总的来说,工商管理在维持企业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结合政策,科学引导.工商部门专业性很强,对综合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企业相关的政策,并贯彻执行.在企业转型中,工商管理部门会在把握大局的基础上,执行相关政策引导,帮助其顺利转型,使其少走弯路.其二,吸其精华,弃其糟粕,规避风险.工商管理部门具有服务职能,这种服务职能在于为企业提供服务,具体到企业转型这个关键时期,整合技术汇总,提炼要点,免费提供给企业,让企业在了解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转型之路,这样不但加快了转型升级的速度,也规避了诸多风险,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其三,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工商管理部门还有监督职能,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其监督也一直都在,为了的就是及时发现企业转型存在的问题,消除转型隐患,帮助企业顺利转型,稳定发展.

2.3 提高企业竞争力

目前,市场经济日益繁荣,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样的情况,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企业之竞争激烈,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第一个重要特征,正是这种竞争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而要实现转型升级,离不开工商管理部门.竞争力的提升建立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若是不顾法律法规,违法违规,即便得到了发展,也会在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中被扼杀.所以说,工商管理部门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实际上在间接引导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积极方面的引导、政府的支持、违法违规的打击,这些都成了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体系、服务体系,为企业良性竞争、科学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2.4 增强企业转型能力

企业转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过程,并不是提高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改善某一个环节就能转型成功的.而究竟其如何转型,向什么方向转型,如何获得政策扶持等,这些问题都不是企业凭自己能够解决的,而工商管理部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轻车熟路,常年在企业监督、管理、服务战线上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转型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几点:其一,行业指导,综合引导.工商管理部门掌握的政策信息、企业信息、战略信息、数据信息等非企业可比的,和企业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的行业指导,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输出,对企业就是一种福利,因为这些信息不但是未来的趋势、方向,还体现了国家、政府的意志和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若是企业能够得到工商管理部门的指导,其观念、眼界、视野等都能得到极大提升,对其转型发展有关键性意义.其二,明确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就是负责管理、监督、服务的,前两者方面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岂会对企业提出硬件和软件上的要求,要求其与时俱进;此外,还会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指明其发展不合规、落后的地方,让其整改,实际上这种管理、监督,

对企业的转型也有积极的意义,若是工商管理部门不发现这些问题,可能企业还未认识到这些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工商管理部门明确要求,实际上就是为了企业转型.其三,点明转型方向. 工商管理部门大多都区域内的企业都十分了解,对其存在的问题、现状、转型阶段等都了然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商管理部门会采集样本,对企业转型进行研究,并综合政策、法规、先进经验、改革趋势等,点明企业的转型方向,为企业在行业的选择、产业方向的选择、加工方向的引导等,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3 发挥工商管理作用的途径

3.1 优化内部管理方式

工商管理虽然对企业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在很多方面还有瑕疵,这是因为其内部管理方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不但把管理混乱、人浮于事,还包括交叉执法、职责不清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职能都很难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政府应该加快工商管理部门的改革,优化其内部管理方式,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更好地发挥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

3.2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尤其在21世纪,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尤为重要.工商管理团队是发挥工商管理职能的关键和核心,其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服务、监督的质量,影响对转型企业的监督、指导、引领、辅助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政府依托公务员招录、合同派遣等方式吸纳人才的时候,应该强调人员的复合能力、职业道德.进入岗位后,还需要结合岗位实际、转型企业的复杂情况,对其进行专门培训,使其更好地发挥对转型企业各方面的作用.

3.3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企业转型对市场环境要求比较苛刻,若是环境过于混乱,将直接影响企业转型的速度以及市场秩序,为此,严惩违法违规、扰乱市场秩序、恶性竞争的企业,只有如此,才能让企业得到一个稳定的转型环境,成功转型.

4 总结

7.制度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篇七

关键词:ERP,企业信息化生产,信息化管理

21世纪电子信息的时代。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 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正在各个城市、乡村的政府部门, 企事业单位中广泛的应用。而随着现代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落后的小作坊人力生产, 电子信息化生产孕育而生。未来随着企业生产电子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相信最终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的ERP管理系统将成为现代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全称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简单来讲, ERP是一个数据管理系统。从客户下订单到货品生产完成出货其中所有的单据运行都会入到这个系统, 随时察看, 随时更新。而ERP系统在企业生产中的好处主要就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 ERP系统在企业生产中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表现在降低生产安全风险, 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拿我们建材系统预拌混凝土行业来说, 各家企业全部都完成了机械化的生产。然而传统的机械化生产所控制的仅仅是进料的输送以及混凝土搅拌, 但进料的配合比和计量仍然需要通过人工及个人经验实现。以致配料设备故障、计量设备损坏、配合比错误以及操作人员工作失误直接的影响到了混凝土生产安全及产品的质量。

ERP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基本杜绝了配料设备故障、计量设备损坏、配合比错误以及操作人员工作失误四个要素造成的不合格品出厂, 将安全风险降低了90%以上。ERP系统通过对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砂石含水率、混凝土出机温度、混凝土匀质性的实时在线检测技术结合它在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中的控制手段, 有效提高混凝土的产品质量, 确保在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同时, 通过ERP系统生产线上实现了全电子化监控, 一名工人、一台电脑就能实现生产线上包括进料、配料、搅拌和混凝土装车的全方位控制, 真正的实现了电子信息化生产, 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且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人工成本。

其次, ERP系统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完备的管理平台, 并为企业管理者制定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提供了最完整的数据资料库。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以往对企业的管理职能都是通过对企业人员的管理所实现。而每次的决策都是通过以往的经验及个人的判断所决定。这样使得生产中的人为因素的失误及对市场误判断几率就大大上升了, 从而对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通过ERP系统企业的管理者就能清楚的在自己的电脑上看到自己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艺流程的生产情况, 甚至人不在厂里也能通过网络监管到企业生产的情况。从而实现了在全国, 乃至世界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就能监控到自己企业生产情况, 为管理者的商务运作提供了更加广大的空间。

同时通过ERP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企业的管理者能清楚的了解自己企业的生产能力。通过对数据库内数据的分析管理者能第一时间的知道自己想知道的所有数据, 并在数据中找出企业目前所要改进的地方。增加或减少生产量, 更换设备等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甚至每天的生产任务都可以再前一天进行合理的规划。为企业生产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失误, 使生产效率得到最大的提升, 最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快捷、准确、真实的数据保障, 使企业的管理者在生产和商务中获得最大的利润。

我国正步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 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监管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现在的主管部门收集数据的方法还停留在通过企业自身后的数据报告。这样获取的数据就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 数据的真实性很难得到证实。同时数据的采集过程也变得复杂和缓慢。

通过ERP系统的建立, 主管部门就能告别人工采集数据的时代。只要在单位内放置一台中心服务器, 通过网络就能对所辖的所有企业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 这样主管部门十分轻松的就能实现企业一线生产数据的实时上传。为主管部门的监管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数据, 排除了人为因素。使得主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行政监管时能作到有据可依, 大大缩短主管部门与企业间的距离, 提高主管部门的监管效率, 降低了主管部门的行政成本。

8.制度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篇八

关键词:思想文化农村地区企业

一、农村地区思想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乡镇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居民被当地企业吸纳,随之其身份也转为工人,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均有所提高,但是随之也带来负面影响:居民闲暇时间更多,可支配收入也相应增加,造成大量居民“无事可做”,娱乐活动相对单一,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比如说,大量居民仅依靠电视节目消磨时间,不仅如此,更有不少居民直接进行赌博等违法行为以此来获得“乐趣”。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不良的社会风气的蔓延,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1、农村居民思想文化水平较低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农村居民思想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其科学意识、民主观念、知识水平等诸多方面变化显著。但客观而言,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仍较低。一方面,部分群众固守错误观念,仍持大量封建陈腐思想;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中不良思想影响,农村居民普遍存有“拜金主义”、“小团体主义”、“一切向‘钱’看”等错误思想,而传统优秀品质丢失,社会公德、道德底线一降再降。此外,西方部分错误思想对农村居民产生极为严重的误导作用。此类思想对于本身文化素质就不高的农民而言,难以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分辨,导致一些农民被误导,他们没有把这些思想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进行斟酌,被一味的蒙蔽,这对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很大。

2、思想文化建设的难度增大

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而且现在新生代的“农民工”年龄也大幅度提前,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最新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工作的平均年限接近6年(5.96年),可以粗略推断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年龄在20岁左右,这与传统农民工初次务工的平均年龄26岁(引自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有大幅度的提前。此现状和择业观无疑一方面使得农村地区居民受教育的水平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就导致农村地区居民知识文化基础薄弱,居民知识结构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另一方面,其作为流动人口涌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此期间对其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很难开展,因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真空的时间段。而在其返乡之后,往往不愿再从事传统农业工作,其多进入到当地企业中从事生产,同时与在传统上承担宣传重任的村党组织村委会的联系密切程度大为下降,不利于党组织对此类人群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工作,这是新时期下的思想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3、形式与主体单一

农村地区思想文化建设,总体还是停留于传统方式与手段,如说广播站、宣传栏、纸质图书阅览室等,在此过程中间资金投入不少,但是居民对此类形式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一方面组织者表现的很积极,但另一方面群众参与意愿不强,往往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大量文化活动场所“无人问津”,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文化资源利用率过低。

农村地区思想文化建设长期仅依靠地方党政宣传部门及基层党组织,而缺乏多元的社会力量参与,对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远未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在农村地区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条件与优势

1、企业的影响作用渐为明显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城镇工业化”的步伐加快,我国许多乡镇出现了产值高、效益好、实力雄厚的企业,随之“工业乡镇”也渐为增多,在这些地区企业地位渐为重要,影响力逐渐提高,甚至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的来说,在农村地区的企业对当地居民来说具有极大影响力与号召力,其一直扮演地方经济支柱的角色,在当地的企业中务工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可以说许多企业是当地居民生活的经济依靠,现在企业也应把这样的影响力扩及到思想文化领域,乡镇党政宣传部门应充分的利用企业与乡镇居民此密切的联系,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增强思想宣传的效果。

2、思想宣传资源利用率较高

在思想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政府与企业共同作为出资主体,政府带动企业的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合理利用企业已有相关资源,可以将企业中部分旧的场所设施改造升级,将“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场所与有关硬件设备安置在企业之中,节约相关投资成本。由于工人经常性的到企业中从事劳动生产,其所面向的群体集中,人员数量较大,因而群众参与方便,文化设施和场所的利用率就会自然随之提高,有利于改变过去资源分布不均,使用不便,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3、易提升群众的参与度

企业对于其员工而言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与政府相比,其可较易将员工带入相关的活动中来,充分的发挥企业的“行政上的影响力”,提高其参与度。其可利用多种的方式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企业可将员工的参与度与其薪金收入挂钩,或者是给予其他多种形式的奖励的政策等。就根本而言,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关系,将企业对员工的经济上的影响作用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必将收到较好的效果,提升群众的参与度。

三、如何发挥农村地区企业在思想文化建设的作用

1、地方党委政府先行转变观念

政府不能仅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思想文化建设,不应被动依靠少数企业家主动捐赠,消极依靠上级财政拨付,来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应积极主动与当地企业寻求合作,政府应对于积极参与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与扶持政策,采用其他多种优惠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到相关的建设中,以实现党政主体与企业之间在思想文化建设的新层面的合作,将企业也转变成为思想文化建设的有效推动力量,协同共进,实现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全面胜利。

2、合理分配投入比例

在投入方面,政府财政与企业资金按照合理的比例投入,原则上政府应主动承担较大比重。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自愿为前提,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部分基础好,实力强,社会影响大,有意愿的企业积极的在其企业内建设图书阅览室、上网设备等硬件。但是在建设中必须考虑到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不同企业建设标准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的企业。在企业规模较大、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则可以适当加大建设的力度,而在较小的企业中则就是以该企业的实际的需求为标准。不可为了建设所谓的“面子工程”而造成文化资源浪费。

3、思想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在建设中间,毫不动摇的坚持对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注重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的建设,引导大家学习法律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素养,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以实现“乡风文明”。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企业中的思想文化建设中不但不能放弃,而是应更为重视,充分的利用此平台,努力实现政治文明。与此同时,又必须考虑企业内思想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在建设中也应充分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与需要,合理购置文化资源,配置与其企业生产有关的专业的书籍,音像资料等文化资源。有意识的培养员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员工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注重企业自身文化的形成,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以企业文化,企业的优秀的价值观来推动居民思想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中间充分的考虑到参与企业的利益与发展需要,考虑到其合理的夙愿,实现平等,互利的合作。

4、丰富宣传的方式与手段

在思想文化建设,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仅沿用传统的宣传手段,寻求创新,寻求突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手段方式进行相关工作,在企业中间的思想文化活动应该体现其应有的灵活性,以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大家参与进来。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内容,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坚持“三贴近”原则,搞好形势政策教育,让农民知晓国家政策,做到明理、舒心、顺气。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文体活动,比如说:以讴歌我党为主题的“红歌比赛”,放映与时代紧密相关的影片,在“五一”、“十一”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之间。在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中积极扩大文化影响力,在场所资源的使用不仅局限于企业员工,可以适当的扩大范围,可以将职工的家属也纳入其中,甚至是普通的群众,在活动中间,以“家庭”为单位吸引大家参与进来,扩大社会影响和辐射面。

5、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在企业中的文化场所设施的维护,资源的更新,在相关的活动中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充当地方党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者的角色,党员应发挥其先进性,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的参与到思想文化建设中间,为地方的思想文化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宇.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52.

[2]李乐爱,肖秋平.把握住农民思想脉搏——对当前农民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0,5:37.□

上一篇:南京驾校教练不教的一些技巧下一篇:企业班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