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学习规划

2024-12-31

建议学习规划(共10篇)

1.建议学习规划 篇一

十四五规划建议学习心得体会

坚持“准确识变”,以“承前启后”的姿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伟大“跨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十三五”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反映出了党和国家科学正确的决策和领导。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步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正如总书记所说,“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意义,以“承前启后”的姿态接过历史的“交接棒”,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创造新的辉煌。

坚持“科学应变”,以“勇于变革”的姿态,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转向”。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把新发展理念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新发展理念对“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科学应变”“勇于变革”的正确姿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主动求变”,以“着眼百年”的姿态,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深刻“调整”。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在于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国内市场的巨大空间,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就在于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就在于满足14亿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发展格局符合国家安全需要,我们应当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深刻“调整”,积极投入到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当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应有之力。

2.建议学习规划 篇二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人力资源匮乏是目前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成为制约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开展大瓶颈。部分从业人员自身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了解不够充分, 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再投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去, 有的环评从业人员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工作中, 容易受到原有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从业人员在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知识的理解上不够深入, 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不知该如何做出评价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无法适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要求。虽然开展了很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培训班、座谈会, 但由于培训方法不当,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的并不大。

1.2 评价方法和技术不够完善

目前,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存在确定性不强、普遍详细性不够的问题, 而且在决策中缺乏能够体现环评结果的方法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方法上的缺陷严重地影响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降低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说服力。在技术方面, 单纯地依靠以前的设备和工作经验, 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缺乏重视, 在技术改进方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除此之外, 由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不确定性因素多、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 这就使得收集信息、分析评价数据工作变得格外复杂。

2 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建议

2.1 加强对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长远高效发展的关键, 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具有计划性的工作,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首先, 做好培训的准备的工作。培训教材的好坏对培训效果的影响重大,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因此, 在培训的准备工作中要尤其重视教材的选择与基础理论知识的总结。其次, 改进培训形式。鉴于传统的授课形式缺乏教与学的交流、学员间缺乏沟通的弊端, 我们应该采取互动式的授课方式, 即把授课内容总结整理成几个案例或问题, 在授课过程中, 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 小组成员针对案例或问题进行有效地讨论, 并给出一个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再由授课教师进行点评和改进。再次, 引导从业人员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 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在技术方法与评价内容上不断完善并推陈出新, 因此, 需要环评人员敢于打破原有的理论知识和常规的技术方法的束缚, 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做到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对评价对象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2.2 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水平

有效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离不开科学正确的环评方法与技术, 针对目前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方法和技术上的不足, 首先应该对传统的评价方法与技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其次, 借鉴国外先进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想和理论, 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发挥与创新。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进行总结与改进, 在规划期间还应考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的创新, 给环境保护欲污染治理带来的变化。

2.3 增强信息收集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效率, 应该迅速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 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 建立健全公正的信息管理制度, 以确保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同时, 要确保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提供的信息的充足性与真实性, 对于公众参与的反馈信息应予以及时汇总和公开。

3 结语

综上所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政府综合决策的重要保障。虽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并实施后, 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但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人才培训方式不当、评价方法和技术不够完善、信息数据收集困难等主要问题, 本文针对以上分析出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水平、增强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三个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侯昊晨, 杨丹, 刘金鑫, 张伟东.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 (04) .

[2]吴婧, 路立, 刘成哲, 苏萌, 杨红军, 张一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城乡规划的整合[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 (09) .

3.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篇三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是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的纲领性文件。从“七五”计划开始,中央已经提出了六个中长期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于编制“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建议》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大确定,我国现代化建设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的新变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世纪的头十年已经过去,现在到2020年还有十年时间,“十二五”时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在新世纪头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也要看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特别是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战略任务、重大举措作了全面部署,这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二,《建议》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七大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2010年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建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在各项任务和重大举措的部署中,全面贯穿了这一主题和这条主线,这必将有力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三,《建议》对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国外贸出口总值已居世界首位,境外投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开放面临新的形势,即由出口和引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如何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开创互利共赢的格局,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建议》对未来5年的开放战略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等项任务,必将推动与围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建议》对于各级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胜利完成之际,围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地党委正在研究提出指导当地“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建议》,各地政府也正在开展当地“十二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科学分析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发展的大政方针、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这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中央精神、结合全国和各自实际制定好中长期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为什么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看,“十二五”时期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做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十二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目前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剩十年时间、两个五年规划期,“十二五”时期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对照“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可以看出,总量指标完成得比较好。甚至可以提前、超额完成任务,而结构性指标完成情况存在差异,一些指标完成的难度较大。2001-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 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这已超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速度要求。与此同时,服务业比重、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与规划要求相比还有差距,缩小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任务相当艰巨,特别是农村面貌还比较落后、社会发展一条腿短的问题仍较明显。“十二五”时期,我们在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能否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关系到为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第二,从深化改革开放来看,“十二五”时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和经济体制的要求,各项改革积极推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必须看到,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不到位.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十二五”时期在不少重要领域都面临改革攻坚的重大任务。财税体制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调整,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要改革税制,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要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完善金融体制,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同时,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垄断行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需要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还要推进社会领域的改革,包括如何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兼顾好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如何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推进基二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总之,改革的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精心谋划、稳妥实施。

4.建议学习规划 篇四

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第四条是这样写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机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第十六小条针对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来对我们国家未来五年的规划。

首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信息建设不仅是对我国更好更快发展有不可代替的意义,更对我们广大老百姓生活带来了不可小视的便利。加强信息建设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合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有利于社会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刚刚结束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统计信息化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口普查机构,从那时开始我国形成了一支沿用到现在的人口普查的组织模式,社会的主体是人口,有关人口的数据是社会最核心的数据,能影响国家各方面的决策。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了一些普查中的难题,流动人员虚报状况,数据精确方面等等,虽然现在的信息化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但有必要成为我国接下来五年发展的重点项目。

其次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联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我想这一点对我们学通信的有点切身感受,说不定不久将来我们也会投入到这方面的工作。当然三网联合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能够有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为民生民计做出不可忽视的共献。

5.城市规划建议 篇五

《总规》公布的第五点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把坝塘及周边地区规划为百里优质稻走廊,我认为不妥。双江口镇、格塘乡、新康乡、靖港镇、乔口镇及其周边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灌溉方便、面积大,历来是生产优质水稻的地方,长沙的粮仓。长沙各大超市、农贸市场随处可见双江口生产的优质稻米。不信的话,领导可实地调查,再下结论。故我认为双江口及周边地区应为百里优质稻走廊,而非坝塘地区。请领导定夺。

彭义军

电话:***

居民身份证号:***095

6.项目规划书(建议格式) 篇六

单位:负责人:日期:

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学校全面改善义务

教育薄弱学校

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摸底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改善我校办学条件,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满足本地人民教育需求,经校务会议研究,结合本地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学校现状

(本学区基本情况和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学区包括**村、**村,位于**,占地总面积约**公顷,学区内共有**户,***人,(经济发展、生产收入等情况)

**学校始建于**年,占地**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个,学生**人,学校专职教师**人。(学校村舍、运动场地、生活设施、图书仪器、音体美器材、信息化等基本情况,重点对照标准严重不足的地方,详细说明一下)

附校园现状平面示意图和学校现状清单

二、规划目标

1、规划后的学区范围、人口、生源数、办学规模预测(至2018年)。

2、规划目标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摸底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至2018年我校校舍建筑面积将达到***平方米,生均***平方米…………(普通教室、功能教室、生活用房、运动场地达到的标准,教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信息化达到的标准)项目实施后,将满足我校师生教学和生活基本需求,…………

附校园建设规划平面示意图

三、主要任务

1、建设类:校舍、运动场地、附属设施

(建设项目,每个项目方案另附)

2、设施类:生活设备、图书、教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信息化装备

(有需要的就填写,没有不填写。说明具体的项目名称、数量。简要说明各项目实施后解决的问题,将发挥的效益)

附学校“全面改薄”需求清单及资金测算

四、资金需求和建设计划

1、资金安排

经详细核算,我校实施本项目共需资金***万元。其中:(各项目所需资金)……

2、建设计划

课桌凳和床铺全部在2014年实施完成,其他各项目经校务会议研究,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决定,我校定于***年实施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改造计划。

五、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保障本项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学校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制定细化本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的措施,及时制定规划执行、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评估验收等相关制度,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2、明确职责,确保进度。学校将严格遵守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认真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对项目前期工作、招投标、资金拨付、工程质量、进度控制等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保证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细化规划目标任务、明确要求、规定时限,推进项目按期完成。项目建成后,健全财产账册,落实专人管理维护。

3、加强培训,发挥效益。及时对学校各类专职人员如电教管理员、仪器管理员等进行培训,及时按照上级

有关文件通知精神和要求,认真管好用好学校各种设备,开展好全体教育培训,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4、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好施工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和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附件:

1、**学校“全面改薄”学校基本信息及需求表

2、**学校园现状平面示意图

3、***学校校园建设规划平面示意图(尽量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开)

4、学校现状清单(每项包括类别(11类)、名称、内容、数量。按附件4顺序1-80。每一个小项都要列,如果那一项学校没相应的设备设施,填“无”)

5、学校“全面改薄”需求清单及资金测算表(每项包括项目类别(11类)、项目名称、项目内容、资金测算。按附件4顺序28-80。不是每一小项都要列,只列有需求的项目)

7.建议学习规划 篇七

一、学校课程开发选题存在的问题

1. 选题程序的“缺”

学校课程开发选题由于缺少必要的“程序文明”, 缺失必备的质量把关口, 致使课程选题成为“自选动作”而非“规范动作”, 因此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失当与失误。

自由式。学校课程选题的审议存在“三无”现象。一无课程选题审议小组;二无课程选题的申请表;三无课程选题的评议规则。对教师所选的课程主题的审议采取大放羊式态度,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抓入篮子的即是菜, 只要葫芦不要叶的报题情节严重。

指令式。一些课程选题存在上级自上而下的硬给现象, 任务式意味浓重, 主题直接“空投”到学校, 无须程序甄别和二次开发, 一步到位。有的主题内容拓展空间小, 常识性特征明显, 致使课程选题缺少课程应有的拓展腹地, 以“预防学生吸烟”一类主题为典型。有的主题内容尚处酝酿生成中, 成熟度不够, 致使课程选题先天不足, 且做且退, 以一些为加码办学特色的“强植”主题为代表。有的主题内容以歌功颂德为目标, 致使课程选题俨然成为“第二门德育”, 以一些刻意宣扬校史的主题为代表。

2. 选题内容的“偏”

内容设计是课程选题的根。内容选择发生偏差, 课程主题的生长势必营养不良, 畸形发展。

重学科化。不少教师学科情结偏重, 靠着学科这根拐杖走惯了, 在选题内容上常不自觉地向学科看齐, 附属品的倾向严重, 存在两类情况。一类是再版。将选题内容圈定在所任教学科的藩篱上, 表现出“照着说”的再版特征, 穿新鞋走老路。另一类是扩版。把选题内容对准学科的相关结合部, 发散开来拓展, 表现出“接着说”的特质, 依葫芦画瓢。其结果是, 课程选题在内容上, 呈现出“你有, 我有, 大家有”, 清一色的“第二套学科教材”的老面孔。在课程开设上, “挤破头”现象, 屡见不鲜。

去校本化。课程选题在内容上一味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倾向突出, 呈现出“三不粘”现象。一不粘住本土乡土特色, 二不粘实学校办学现实, 三不粘牢学生特定的生活经历, 出现“高、大、全”的无现场、无现事、无现实的去校本化病症。高:内容太专深, 未量力而行, 没把握好课程内容开发的分寸。大:学不完, 涉及面过广, 大而无当, 顾此失彼, 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全:泛泛而谈, 未作“二度开发”, 内容特色缺席。

偏教师化。由于课程开发一般是实行教师“包干到户”, 加之评审程序的缺失, 教师内容选择权重过大, 致使在课程选题上, 跟着感觉走、凭个人爱好上的倾向突出, 出现“奇、杂、乱”的选题问题。奇:内容选择闻所未闻, 花里胡哨, 极富个人之能事。比如, ××速成法, ××成功术, 结果是, 速成法速而不成, 成功术并不成功。杂:内容设计五花八门, 调号不一, 各行其道, 课程主题群呈现水油分离。乱:选题口径不合, 无法拼合和支撑起有机的课程版图。

3. 选题指导的“空”

课程选题指导的挂空挡, 直接导致了选题成活率的低, 开课率的少, 课程生成力的弱。

空白。管理者对课程选题采取敲“空格键”的办法, 放弃对选题指导的宏观调控, 一盘棋观念淡漠。其表现有二:一个是“不来指导”。认为课程选题是小儿科, 芝麻绿豆似的小事, 不必太在意, 关键是抓紧课程的内容设计和体例编排、教学、评价等部块, 忽视对课程选题的质量把关。另一个是“指导不来”。管理者对此是门外汉, 面对如此众多课程选题群, 不是门门精, 门门通, 而是门门空, 不知从何入手, “满身是劲使不出”“满身是嘴讲不清”。

空泛。一些管理者采取以布置任务代替选题指导的方法, 俗称“会议指导”。会上以说代做, 将会议当成既是课程选题的开始也是完结, 力求一劳永逸, 奉行“只播种, 不耕种”“先开枪后瞄准”, 先选了再说的策略。对于上报上来的课程主题无合理整档和理性分析, 有的是“散装式”, 有的是“混装式”, 无法洞见课程选题脉络和整体的课程版图, 缺少及时有效的纠偏和导航, 教师也是一头雾水,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各自为政。因而选题指导常“返工”。

4. 选题资源的“弱”

选题前没有进行资源的评估, 选题中未进行资源开发的策划, 选题后也无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 失去资源支撑的课程选题, 孤力难支。

选题资源意识弱。长期以来, 课程选题有限定的学科, 上课有编好的教材, 备课有现成的教参, 考试有统考的试卷, 可以说, 教师对一门课程从选题、开发到实施所需的资源, 不必亲自“下水”, “免费的课程午餐”造成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缺乏。在选题资源开发上, 教师普遍重现成性资源而轻生成性资源, 偏显性资源而轻隐性资源, 抓文本化资源而放非纸质性资源, 多静态性资源而缺动态性资源, 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选题资源视域的狭隘, 教师在课程选题上出现“盲人摸象”的现象。

选题资源利用率低。表现有二。其一, 教室化。不少教师将课程开发选题的资源禁锢在以教室为中心的围墙内, 凡不能搬入或剪贴进教室的外界资源, 都拒之门外, 选题开发的“黑板式种田”倾向明显。其结果是, 经教室这个箩筐的筛选, 原本丰富、多样、活性的可利用资源, 被剪除得所剩无几, 导致选题的窄化。其二, 文本化。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本本主义”盛行, 评价一门校内课程开发成败与否, 往往以文本论英雄, 而且本子越厚, 意味着“成果”越斐然。由此, 资源开发的片面文本化, 愈演愈烈。资源利用的文本化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 资源文本的数字化。资源的数字罗列如“韩信点兵”, 一味贪多求全。有的资源离题万里也掺和其中, 有的资源同质重复严重也凑数其间, 有的资源开发成本过高也在所不惜。其结果是, 可供课程开发选题的资源, 大而无当, 有名无实, 所谓可利用资源的“数字大厦”, 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 导致课程选题实践沦落为画饼充饥。二是, 资源文本的静态化。将周边的资源一味进行文本化定格, 会带来固化的负面影响。针对硬性资源、现成性资源、显性资源进行文本登记与整理是必要的。但对于众多看不见摸不着而处于动态发展的软类资源进行“文本格式化”, 苛求一劳永逸, 明显过于机械、刻板, 容易造成课程选题自身内在价值和张力的缺失。

二、改善课程选题规划的建议

针对学校课程选题改善的建议, 既要脚踏实地, 切中当前问题, 又要仰望星空, 着眼于课程特殊价值的显发。

1. 明确课程开发的选题方向

其一, 明确课程性质。中小学课程开发本质上是全体教师的课程职责而不是个别教师的才艺表演,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服务而不是给部分学生的优待, 它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基本学习方式, 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社会、科学实践为基本主题内容, 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选题规划必须以此特性为自身的课程“宪法”。其二, 把握选题准则。其准则有四: (1) 彰显办学特色。选题要以“特”为先, 特色的厘定要确切、具体, 明确主攻方向。要以“实”字为要, 特色的切入口要选准、选实、选深, 力求操作简明, 方法得当, 力所能及, 不贪多求大, 不冒进求快。 (2) 切合学生发展需求。一是, 选题要有服务面。为某几个学生开课, 不切合多数学校实情, 其选题应达到学生需求面的四分之一以上。二是, 选题要有满足度。促进学生发展, 达成个性需求, 要有度。一味超越学生学龄段, 成本太高, 学生满足面狭窄;一味滞后学生能力需求, 则选题活力不足, 课程收益不高, 应立足于切中全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 打造学校精品课程。选题要立足精品课程群的经营和打造, 树立精品课程意识。 (4) 孕育教师课程能力。选题开发要凸显发展本义, 切实为教师课程开发搭建试验平台, 推升教师专业成长水平。

2. 做实课程开发的选题审议

课程审议是保障学校有效课程开发的长效机制, 对选题的审议是其要务之首。课程选题审议包括四个主要环节。其一, 组织审议小组。审议小组主负责人为教研室和教务处主任各1人, 成员由年级 (段) 长、各学科组长、教师代表构成, 人数限定为20人, 原则上未经审议小组审议的选题, 一律不准开设。教研室专责课程选题开发的教研, 而教务处专注理顺课程安排和开设, 二者联手足可担当, 以突出课程开发的“教”与“研”的主线。其二, 严格审议程序。审议程序由四个流程构成, 一般分为先审阅选题申请表, 再进行教师选题自述, 后实行选题对话询问, 最后进行无记名民主投票, 原则上通过选题审议需要获得半数或半数以上的票数。其三, 明确审议标准。审议标准是选题审议的中枢神经, 直接关系着选题的效度。其标准有四: (1) 选题意义的说明。这主要考查选题目的是否明确与选题意义的深度。 (2) 选题所面向的对象。这主要考查选题对学生选修范围界定的清晰度是面向年段, 是跨年段, 还是全校性质。 (3) 选题所需资源的设计。主要考查两个部分。一是, 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二是, 对潜在资源的设计程度。 (4) 选题可行性的论证。这是选题审议的核心部块, 包括两部分。一是选题内容的界定, 包括考查内容选择的明确与否以及范围界定的适切程度。二是选题价值的评估。评估一个选题价值的大小, 应从整个学校课程全景加以考量, 主要关切:教育性, 立足于过滤非教育性成分的选题, 这是确保选题具有教育意义的前提;独特性, 选题必须凸显办学特色和区域文化, 强调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 以区别于各学科课程;延展性, 选题必须同各学科普及知识和常识认知区别开来, 具有课程深挖和展开的空间, 不是一次性产物;互补性, 选题必须同学校现有课程相匹配, 相融合, 以形成完整的课程版图。其四, 公布审议结果。一是, 结果公示, 听取反馈, 进行民主监督;二是, 以书面形式通知入选教师, 正式启动课程开发。

3. 探索课程开发的选题策略

选题策略是课程主题开发的有力把手, 主要有五种方法。

选题推荐法。学校可依据办学目标、地方特色、师资特点、资源状况等实际情况, 开列一份课程选题菜单, 分列相关选题类型, 向学生推荐, 供学生选择, 将反馈上来的选题进行分析和筛选、从而确定课程选题。其优点是, 操作简便, 预设充分, 便利构建清晰、有序、搭配得当的课程版图, 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科整合法。其特点是依托各学科课程进行选题, 路径有二。一是, 同学科间整合, 跨年度选题, 找出学科年段间的课程结合部, 将其串联寻找课程开发的主题。二是, 不同学科间整合选题, 可在年段内亦可跨年段找出学科群间的“中间地带”进行选题思考。其优点是, 选题相对集中, 师资配置方便, 课程编排简易。

实践衍生法。课程选题在课程具体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创生而来, 往往切中学生发展的当务之急, 极具课程开发的生命力。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由关键性的课程实践事件催生而出, 也就是说, 亲历的现场性课程问题往往是师生课程选题的母体。其优点是, 课程选题“生于斯、长于斯”, 生命力旺盛, 孕育教师课程力, 直指学校课程开发的本义。

问卷调查法。先设计选题问卷调查, 掌握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需求, 然后通过对选题需求的数据统计和发展意向的分析, 来确定课程开发主题。其优点是, 获得学生课程需求的第一手材料, 对课程需求面掌握深广, 能为选题决策提供有力的向导。

条件商榷法。以条件资源作为“筛子”, 对选题进行优胜劣汰, 重点选用条件成熟, 资源丰富的课程主题的方法。其优点是, 选题理性, 成活率较高, 素材条件基础好。

在实践中, 这五种方法可贯通起来使用, 可以问卷调查, 摸底学生的课程需求, 通过学科整合和师生自主设计提供选题清单, 在此基础上进行条件商榷分析选定成熟主题, 在实践中派生出一系列优质“主题群”。

4. 深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无视资源条件的选题, 缺少选题实践的资源, 都将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者必须联动。

深化课程资源开发管理。资源管理必须服务服从于课程选题, 力求动静结合, 以用为管。其一, 静态管理:登记存档。以活页方式编制《学校课程资源登记表》, 来强化课程资源管理。登记册主要包括: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开发动态、使用事项和入册时间等。其二, 动态管理:整合利用。将登记造册的课程资源“储蓄”拿来“投资”, 实现增值。其方式有二:一是整合同类资源, 立足优中选优, 求精务实, 突出实效。二是整合异质资源, 着眼于优化配置, 取长补短, 实现高效益。异质资源的统整须把握好三性。首先, 互补性要强, 所选的异质资源要有交互、融合的空间和合作使用的内需。其次, 协调性要好, 资源间要有联系点和结合部, 克服“风马牛不相及”的强拉硬扯现象。资源的整合操作要简便, 力避“千里迢迢”的远水难解近渴的弊端。最后, 成效性要高, 资源整合后的“新产品”要有“高增值”, 能用上、用好、用活、用久。

深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其一, 开放性原则。包括类型的开放性, 是指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 只要有利于课程选题开发, 都应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途径的开放性, 是指课程选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径或方式, 而应探索多种途径或方式, 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其二, 经济性原则。课程选题的资源开发要追求“高性价比”, 充分考虑课程资源开支的经济性、开发的时间性、空间的临近性和学习的便捷性。其三, 规划性原则。对课程选题资源要进行充分评价和规划, 发挥“比较优势”, 清楚以何种方式, 通过何种途径, 在何时、何地进行统整、开发最有效。

8.建议学习规划 篇八

一、学校课程开发选题存在问题

课程开发选题虽小,但它宛如课程开发的选种,内在地关系着整个课程开发的成败。

1选题程序的缺

学校课程开发选题由于缺少必要的“程序文明”,缺失必备的质量把关口,致使课程选题成为“自选动作”而非“规范动作”,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失当与失误。

(1)自由式。学校课程选题的审议存在“三无”现象。一无课程选题审议小组;二元课程选题的申请表;三无课程选题的评议规则。对教师所选的课程主题的审议采取大放羊,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实行粗放式,抓到篮子即是菜。只要葫芦不要叶的选题情节严重。

(2)指令式。一些课程选题存在上级自上而下的硬给现象,任务式意味浓重,主题直接“空投”到学校,无须程序甄别和二次开发,一步到位。有的主题内容拓展空间小,常识性特征明显,致使课程选题缺少课程应有的拓展腹地,以“交通安全、吸烟”一类主题为典型。有的主题内容尚处酝酿生成中,成熟度不够,致使课程选题先天不足,且做且退,以一些为加码办学特色的“强植”主题为代表。有的主题内容以歌功颂德为目标,致使课程选题俨然成为“第二门德育”,以一些刻意宣扬校史的主题为表现。

2选题内容的偏

内容设计是课程选题的根部。内容选择发生偏差,课程主题的生长势必营养不良,畸形发展。

(1)重学科化。不少教师学科情结偏重,靠着学科这根拐杖走惯了,在选题内容上常不自觉地向学科看齐,附属品的倾向严重,存在两类情况:一类是,再版。将选题内容圈定在所任教学科的藩篱上,表现出“照着说”的简版特征,穿新鞋走老路;另一类是,扩版。把选题内容对准学科的相关结合部,发散开来拓展,表现出“接着说”的特质,依葫芦画瓢。其结果是,课程选题在内容上,呈现出“你有,我有,大家有”,清一色的“第二套学科教材”的老面孔;在课程开设上,“挤破头”现象,屡见不鲜。

(2)去校本化。课程选题在内容上一味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倾向突出,呈现出“三不粘”现象。一不粘住本土乡土特色,二不粘实学校办学现实,三不粘牢学生特定的生活经历,出现“高、大、全”的无现场无现事无现实的去校本化病症。高:内容太专深,未量力而行,没把握好课程内容开发的分寸度。大:学不完,涉及面过广,大而无当,顾此失彼,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全:泛泛而谈,未作“二度开发”,内容特色缺席,八竿子打不着。

(3)偏教师化。由于课程开发一般是实行教师“包干到户”,加之评审程序的缺失,教师内容选择权重过大,致使在课程选题上,跟着感觉走,凭个人爱好上的倾向突出,“师有多大胆,课有多大产”的唯师化闪现,出现“奇、杂、乱”的选题问题。奇:内容选择为所未闻,花里花俏,极富个人之能事。比如,××速成法,××成功术等等,结果是速成法速而不成,成功术并不成功。杂:内容设计五花八门,调号不一,各行其道,课程主题群呈现水油分离。乱:选题口径不合,无法拼合和支构起有机的课程版图。

3选题指导的空

课程选题指导的挂空挡,直接导致了选题成活率的低,开课率的少,课程生成力的弱。

(1)空白。管理者对课程选题采取敲“空格键”的办法,放弃对选题指导的宏观调控,一盘棋观念淡弱。其表现有二:一个是“不来指导”。认为课程选题是小儿科,芝麻绿豆的小事,不必太在意,关键是抓紧课程的内容设计、体例编排,教学、评价等部分,忽视对课程选题的质量把关。另一个是“指导不来”。管理者对此是门外汉,面对如此众多课程选题群,不是门门精,门门通,而是门门空,不知从何人手,“满身是劲使不出”,“满身是嘴讲不清”。

(2)空泛。一些管理者采取以布置任务代替选题指导的方针,俗称“会议指导”。会上以说代做,满嘴跑火车,将会议当成既是课程选题的开始也是完结,力求一劳永逸,毕于一役,奉行“只播种,不耕种”,“先开枪后瞄准”先选了再说的策略,搞秋后算总账,事后诸葛亮。对于上报上来的课程主题无合理整档和理性分析,有的是“散装式”,有的是“混装式”,无法洞见清晰课程选题脉络和整体的课程版图,缺少及时有效的纠偏和导航,教师也是雾水一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各自为政,因而选题指导常“返工”,陷入“反复选,选反复”的怪圈。在一线“会议指导”被教师们戏称为“会倒”。

4选题资源的弱

选题前没有进行资源的评估,选题中未进行资源开发的策划,选题后也无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失去资源支撑的课程选题。孤力难支。

(1)选题资源意识弱。长期以来,课程选题有限定的学科,上课有编好的教材,备课有现成的教参,考试有统考的试卷,可以说,教师对一门课程从选题、开发到实施所需的资源,不必亲自“下水”,“免费的课程午餐”造成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残缺。在选题资源开发上,教师普遍重现成性资源而轻生成性资源,偏显性资源而轻隐性资源,抓文本化资源而放非纸质性资源,多静态性资源而缺动态性资源,这直接导致了选题资源视域的狭隘,引发教师在课程选题上的“盲人摸象”现象。

(2)选题资源利用低。表现有二:其一,教室化。不少教师将课程开发选题的资源禁锢在以教室为中心的围墙内,凡不能搬人或剪贴进教室的外界资源,都拒之门外,选题开发的“黑板式种田”倾向明显。其结果是,经教室这个箩筐的筛选,原丰富、多样、活性的可利用资源,被剪除得所剩无几,导致选题的窄化。其二,文本化。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本本主义”盛行,评价一门校内课程开发成败与否,往往以文本论英雄,而且本子越厚,意味着“成果”越斐然。由此,资源开发的片面文本化,愈演愈烈。资源利用的文本化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资源文本的数字化。资源的数字罗列如“韩信点兵”,一味贪多求全,搞数字叠加。有的资源离题万里也参合其中,有的资源同质重复严重也凑数其间,有的资源开发成本过高也在所不计,其结果是,可供课程开发选题的资源大而无当,有名无实,所谓可利用资源的“数字大厦”,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导致课程选题实践沦落为画饼充饥。二是,资源文本的静态化。将周边的资源一味进行文本化定格,会带来固化的负面影响。针对硬性资源、现成性资源、显性资源进行文本登记与整理是必要的。但对于众多看不见摸不着而处于动态发展的软类资源进行“文本格式化”,苛求一劳永逸,明显过于机械、刻板,容易造成课程选题自身内在价值和张力的失缺。

二、改善课程选题规划的建议

针对学校课程选题改善的建议,既要脚踏实地,切中当前问题,又要仰望星空,着眼于课程特殊价值的开发。

1把准课程开发的选题方向

课程选题方向的把准有赖于两个方面的握紧:其一,

握紧课程性质。中小学课程开发本质上是全体教师的课程职责而不是个别教师的才艺表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服务不是给部分学生的优待,它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基本学习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社会、科学实践为基本主题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选题规划必须以此特性为自身的课程“宪法”。其二,握紧选题准则。其准则有四:①彰显办学特色。选题要以“特”字为先,特色的厘定要确切、具体,明确主攻方向。要以“实”字为要,特色的切人口要选准、选实、选深,力求操作简明,方法得当,力所能及,不贪多求大,不冒进求快。②切合学生发展需求。一是,选题要有服务面。为某几个学生开课,不切合多数学生实情,其选题应达到学生需求面的四分之一以上。二是,选题要有满足度。促进学生发展,达成个性需求,要有度。一味超前学生学龄段,成本太高,学生满足面狭窄,一味滞后学生能力需求,则选题活力不足,课程收益不高,应立足于切中全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③打造学校精品课程。选题要立足精品课程群的经营和打造,树立精品课程意识,形成和谐课程版图。④孕育教师课程能力。选题开发要凸显发展本义,切实为教师课程开发搭建试验平台,推升教师专业成长水平。

2做实课程开发的选题审议

课程审议是保障学校有效课程开发的长线机制,对选题的审议是其要务之首,所谓“题好一半文”。

课程选题审议包括四个主要环节。其一,组织审议小组。审议小组负责人为教研室和教务处主任各1人,成员由年段长、各学科组长、教师代表构成,人数限定为20人,原则上未经审议小组审议的选题,一律不准开设。为什么不请校长和其他处室直接参与?因为,校长第一负责人的头衔实在太多、太泛、太重,与其挂名不如下放权利,校长只需统观大局即可。教研室专责课程选题开发的教研,而教务处专注理顺课程安排和开设,二者联手足可担当,以突出课程开发的“教”与“研”的主线。其二。公正审议程序。审议程序由四个流程构成,一般分为先审阅选题申请表,再进行教师选题自述,后实行选题对话询问,最后进行无记名民主投票,原则上通过选题审议需要获得半数或半数以上的票数。其三,明确审议标准。审议标准是选题审议的中枢神经,直接关系着选题的效度。其标准有四:①选题意义的说明。这主要考查选题目的的明否与选题意义的深否。②选题所面向的对象。这主要考量选题对学生选修范围界定的清晰度是面向年段、跨年段、还是全校性质,以及此种选修范围选定的可行性。③选题所需资源的设计。主要考查两个部分:一是,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对潜在资源的设计程度。④选题可行性的论证。这是选题审议的核心部分,包括两部分:一是,选题内容的界定,包括考查内容选择的明确与否以及范围界定的适切程度;二是,选题价值的评估。评估一个选题价值的大小,应从整个学校课程全景蓝图加以考量,主要关切四性:教育性,立足于过滤非教育性成分的选题,如追星、谈鬼说神等选题,这是确保选题具有教育意义的前提;独特性,选题必须突显办学特色和区域文化,强调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以区别于各学科课程;延展性,选题必须同各学科科普知识和常识认知区别开来,具有课程深挖和展开的空间,不是一次性产物;互补性,选题必须同学校现有课程相匹配,相融合,相勾连,以形成完整的课程版图。其四,公布审议结果。一是,结果公示,听取反馈,进行民主监督;二是,以书面形式通知人选教师,正式启动课程开发。

3探索课程开发的选题策略

(1)选题推荐法。学校可依据办学目标、地方特色、师资特点、资源状况等实际,开列一份课程选题菜单,分列相关选题类型,向学生推荐,供学生选择,将反馈上来的选题进行分析和筛选,从而确定课程选题。其优点是,操作简便,预设性充分,便于构建清晰、有序、搭配得当的课程版图,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发展需求。

(2)学科整合法。其特点是依托各学科课程进行选题,路径有二:一是同学科间整合,跨年度选题,找出学科年段间的课程结合部和沟连点,将其串联,寻找课程开发的主题;二是不同学科间整合选题,可在年段内亦可跨年段找出学科群间的“中间地带”进行选题思考。其优点是,选题相对集中,师资配置方便,课程编排简易。

(3)实践衍生法。课程选题在课程具体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创生而来,呈现“梅开二度”乃至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的特质,往往切中学生发展的当务之急,极具课程开发的生命力。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由关键性的课程实践事件催生而出,也就是说,亲历的现场性课程问题往往是师生课程选题的母体。其优点是,课程选题“生于斯、长于斯”,生命力旺盛,孕育教师课程力,直指学校课程开发的本义。

(4)问卷调查法。设计选题问卷调查,以开放式或封闭式问题。掌握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需求,通过对选题需求的数据统计和发展意向的分析,来确定课程开发主题的方法。其优点是,获得学生课程需求的第一手材料,对课程需求面掌握深广,能为选题决策提供有力的向导。

(5)条件商榷法。以条件资源作为“筛子”,对其选题进行优胜劣汰,重点选用条件成熟、资源丰富的课程主题的方法。其优点是,选题理性,成活率较高,素材条件基础好。

在实践中,这五种方法可贯通起来使用,可以问卷调查,摸底学生的课程需求,通过学科整合和师生自主设计提供选题清单,在此基础上进行条件商榷分析,选定成熟主题,在实践中派生出一系列优质“主题群”。

4深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无视资源条件的选题,缺少选题实践的资源,都失却自身存在的价值,二者必须联动连体。

(I)深化课程资源开发管理。资源管理必须服务服从于课程选题,力求动静结合,以用为管。其一,静态管理,登记存档。以活页方式编制《学校课程资源登记表》,来强化课程资源管理。登记册主要包括: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开发动态、使用事项和入册时间等。其二,动态管理,整合利用。将登记造册的课程资源“储蓄”拿来“投资”,实现增值。其方式有二:一是整合同类资源,立足优中选优,求精务实,突出实效;二是整合异质资源,着眼于优化配置,取长补短,实现高效益。异质资源的统整须把握好三性:首先,互补性要强,所选的异质资源要有交互、融合的空间和合作使用的内需;其次,协调性要好,资源间要有联系点和结合部,克服“风马牛不相及”的强拉硬扯现象,资源的整合操作要简便,力避“千里迢迢”的远水难解近渴的弊式;最后,成效性要高,资源整合后的“新产品”要有“高增值”,能用上、用好、用活、用久。

9.理财规划建议书 篇九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 … … … … … … … … … … … … … … … 2 一、理财规划建议书的由来…………………………………………………2

二、本建议书所使用的资料来源……………………………………………………2

三、本公司的义务

…………………………………………………………………2

四、客 户 方 义 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五、免 责 声 明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部分 理财规划书基本假设前提 …………………………………………3 第三部分 客户财务状况分析……………………………………………………3

一、客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分析 ………………………………………………3 二、家庭主要成员性格与投资偏好分析 ………………………………………………3

三、家庭财务状况 ……………………………………………………………4

四、家庭收入分析

……………………………………………………………………5

五、家 庭 支 出 分 析

… … … … … … … … … … … … … … … … … … … 5

六、客 户 财 务 状 况 比 率 分 析 … … … … … … … … … … … … … … … 5

七、客户财务状况预测……………………………………………………6

八、客 户 财 务 状 况 总 体 评 价 … … … … … … … … … … … … … … … 6

第 四 部 分 客 户 理 财 目 标 … … … … … … … … … … … … … … … … … … 6

第五部分 分项理财规划……………………………………………………6 一、现 金 规 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二、购 房 规 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三、教 育 规 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7

四、风 险 管 理 和 保 险 规 划 … … … … … … … … … … … … … … … … 7 五、投 资 规 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六、税 收 筹 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七、退 休 养 老 规 划 … … … … … … … … … … … … … … … … … … … 8 八、财 产 分 配 与 传 承 规 划 … … … … … … … … … … … … … … … … 8 第 六 部 分 理 财 方 案 的 预 期 效 果 分 析 … … … … … … … … … … … … 9 第七部分 理财方案的执行和调整………………………………………10

前言 尊敬的唐先生:

您好。

好帮手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专业财富增值管理机构,专业从事理财规划,财经咨询,金融培训的服务性企业。拥有国内金融理财领域的众多资深专业人士和国内一流的金融理财专家与团队。我们非常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能够有幸为您的家庭设计一套完整的理财方案,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您满意,我们可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一)理财规划建议书的由来 本理财规划建议书是在您向我们提供的个人和家庭信息资料基础上,根据通常可接受的财务假设和合理的估计,综合考虑您家庭的资产负债状况、收入支出情况、理财目标而为您量身制订的,目的是帮助您用来明确财务需求和理财目标,为您提供合理的家庭财务安排,以实现您个人和家庭的各种理财规划目标。对于分析过程中所提及金融产品不做收益保证,仅作为建议供您参考。

(二)本建议书所使用的资料来源 1.你提供给我们的财务状况、家庭情况、生活环境以及对未来计划的的相关资料文件。

2.国家的有关法律、最近公布的相关统计理财数据与国家相关的投资政策。

3.目前市场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

(三)本公司的义务 根据理财规划师工作要求及职业道德要求本公司具有如下义务:

1.本公司为您指定的具体承办理财规划实务的理财规划师具有相应的胜任能力,已经通过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证书,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2.归纳与整理客户提供的信息能够分析客户的基本状况,掌握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需求,能够针对客户的需独立设计可行性方案 3 公司级指定的理财规划师将勤勉尽责地处理客户户委托的事务,保证对在业务过程中悉知的客户隐私或商业秘密不向任何人或机构披露。

4.定期与客户联系,报告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向客户介绍新的金融服务、理财产品及金融市场动向,维护良好的信任关系 (四)客户方义务 1.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缴纳理财服务费。

2.想理财规划师提供与理财规划的制订相关的一切信息,提供的信息内容必须真实准确。

3.如在理财规划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客户的家庭或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有义务及时理财规划师及其公司便于调整方案。

4.客户需为理财规划师执行理财规划提供必要的便利。

(五)免责声明 1.本理财规划建议书是在您提供的资料基础上,并基于通常可接受的假设,合理的估计,综合考虑您的资产负债情况,理财目标,现金收支以及理财对策制定的,推算出的结果可能与您真实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您提供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将有利于我们为您更好的定制家庭理财计划,提供更好的家庭理财服务。

2.所有的理财市场均会发生变化,方案计划的收益率建立在预测基础之上,不是保证收益率,建议定期保持沟通共同审视理财效果。

3.我们提供的理财建议中的理财产品,均以尽了最大努力尽职审查,所有审查均建立在相关公司提供的资料上,资料发生错误,我们将对此不负责任。

二、理财规划书基本假设前提 本理财建议书的计算均基于以下假设条件:

1.年通货膨胀率为 5% 2.活期储蓄存款利率 0.81%,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 3.60% 3.四金提缴率为:医疗 2%,失业 1%,住房公积金 5%,养老金 8%。

4.换房后房贷住房公积金利率为 5%,一般贷款利率为 7%,贷款 20 年。

5.教育投资收益率设为 2%。

三、客户财务状况分析 (一)客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分析

1.客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表 1 客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姓名 年龄 职业 收入 唐勇 35 岁 外企行业主管 税前收入 1 万元/月,年终效益收入 8 万元 冯瑶 35 岁 财务主管 税前收入 4000 元/月,年终奖金 5000 元 唐韬 9 岁 学生 无(二)家庭主要成员性格与投资偏好分析 1.唐先生的性格分析:

唐先生性格沉稳,工作生活中规中矩,但也并不保守,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唐先生非常热爱运动与旅游,对家人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感。

2.唐先生的投资偏好分析 通过对唐先生进行投资偏好的问卷测试,结合对唐先生风险承受能力与成寿寺态度的主客观分析,再结合理财规划师与唐先生的沟通过程中的交接与判断,基本上可以确定唐先生的投资偏好属于稳健偏进取型,即投资比较稳健但又不保守,能接受一些新的投资工具与理财理念,并且能够承受一定投资损失的风险。

3.唐太太的性格分析 唐太太性格开朗工作认真谨慎,照顾家人无微不至。

4.唐太太投资偏好分析 多年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使唐太太在理财方面更显谨慎,属于典型的稳健性,没有唐先生那么进取,虽然投资很有心得和想法,但风险承受能力不强,所以她进行投资时一般会认真思考,反复论证,只有把握得当她觉得很有把握时才会投资。

(三)家庭财务状况 1.资产负债表 表 2

家庭资产负债表

日期:2014 年 12 月 31 日 客户:唐先生与唐太太家庭

单位:元 资产 金额 负债与净资产 金额 定期存款 250000 短期借款 0 活期存款 50000 信用卡透支 0

股票 50000 房贷 0 基金 50000 车贷 0 房产 600000 负债合计 0 车产 150000 净资产 0 资产合计

负债与净资产合计

2.现金流量表 表 3

现金流量表 日期:2014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 客户:唐先生与唐太太家庭

单位:元

年收入 金额 百分比 年支出 金额 百分比 工资和薪金

唐韬支出

唐先生 181460 77.45% 学杂费 4000 3.97% 唐太太 47820 20.41% 兴趣班 2000 1.98% 奖金 5000 2.13% 家庭生活开支 36000 35.71% 投资收入

养车费 24000 23.81%

车险费 4600 4.56%

车船使用税 200 0.20%

服装休闲开支 5000 4.96%

旅游 10000 9.92%

探亲交通费 5000 4.96%

对双方父母表示的孝心 10000 9.92% 收入总计 234280 100% 支出总计 100800 100% 年结余 133480(四)家庭收入分析 唐先生年收入大约 18 万元,唐太太年收入大约 5 万元。另外,唐先生家庭的存款、基金等金融型资产 40 万元左右,按照年投资收益率 8%计算,年收益为3.2 万元。从表 1 可以看出,唐先生家庭收入中,唐先生个人收入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七点七成的比例,可以说唐先生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同时,在所有的收入来源中,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 97.87%,家庭收入中除工资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微乎其微。可见唐先生家庭收入来源过于单一,万一出现失业或者意外,将会给唐先生的家庭带来极大的冲击。

(五)家庭支出分析

根据唐先生目前提供的家庭开支数据,日常生活开支不是很大,但是您的养车费与车险费约占总支出三成的比例,将近达到三万元,这部分的支出费用过大,面对以后孩子长大,换房等都将使您的家庭费用支出上升,因此,目前要好好地规划和准备一下,以更好地面对将来的支出压力。

(六)客户财务状况比率分析 表 4 客户财务比率表 项目 参考值 实际数值 结余比率 30% 56.97% 投资与净资产比率 50% 0.87% 清偿比率 50% 100% 负债比率 50% 0 即付比率 70%

负债收入比率 40% 0 流动性比率 3 48 总体分析您的各项指标,说明您的财务结构不尽合理。您较关注资产的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完全可以应付负债,结余比率较高,应适当增加投资,充分利用杠杆效应提高资产的整体收益性。

(七)客户财务状况预测 您与唐太太现在处于事业的黄金阶段,预期收入会有稳定的增长,现在的支出也会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的费用也会逐渐的增加。好在您没有什么负债,减少了一定的压力。

(八)客户财务状况总体评价 总体看来,您的结余比例较高,财务状况较好,其缺陷在于存款占资产的比例过低,投资结构较不合理,您的资产投资和消费结构可进一步提高。

四、客户理财目标 根据您的期望和我们之间的多次协商,我们认为您与太太的理财目标是:

1.现金规划:保持家庭资产适当的流动性 2.保险规划:增加适当的保险投入进行风险管理 3.购房计划:购买一套小区环境优雅的 70 万的新房 4.子女教育规划:供孩子考入大学到硕士研究生毕业大概计划 35 万 5.退休养老计划:您与太太都打算 55 岁退休,退休时筹集到 200 万退休费

6.财产传承计划:拍卖现在房产,并将拍卖的二分之一收入捐赠慈善机构,剩余二分之一留给子女,其余按法定程序继承处理 五、分项理财规划(一)现金规划 您目前的流动资金有 300000 元,占您总资产的 26.09%。您目前的生活费每月大概为 8400 元,现金/存款额度偏高,对于唐先生唐太太这样收入比较稳定的家庭来说,保持三个月的消费支出额度即可,建议保留 30000 元的家庭备用金,以上 3 万元家庭备用金可以分为:1 万元活期银行存款;1 万元一年期定期存款(运用 12 张存单法);1 万元货币基金(华夏货币基金“活期通”、赎回T+0 实时到账)。

(二)购房规划 您要购买的 100平米的新房价值 700000 元,契税 10500 元,印花税 350 元,交易管理费为 300 元,交易登记费为 50 元,这样总共是 711200 元。从您的家庭经济情况看我们建议您在一年内买房,可以从存款中支取 250000 元,另外461200 可以从以后每年的收入结余中支取。为节约购房成本,建议唐先生将余款支付采用公积金贷款方式。以贷款 47 万,20 年,现行公积金贷款利率 5%,等额本息还款,未来每月需还款 3235 元。待房本下来,将夫妻二人的公积金支取出来,即可进行部分提前还款。

(三)教育规划 您的孩子活泼好动,生活中难免有些磕磕碰碰,所以您为您的孩子投保的人身意外险事很有必要的。但是现在您的孩子只有九岁,九年以后孩子上大学,所以可以为孩子买一份教育保险,在孩子上大学四年期间每年可获教育资金10000 元,您二位希望把孩子供到硕士毕业,那么从考入大学到硕士毕业考虑各种因素需要 35 万元,剩余 31 万教育基金的筹集可以靠投资来完成,距他上大学还有九年,假设投资收益率为 10%,您需要每年为他投资 2.6 万元,九年后即可得到 31 万元的教育基金。

(四)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 您的财产和家庭成员都缺少风险保障,您本人,太太及孩子的封校保障可以通过商业保险完成,考虑到您家庭的收入水平,所有风险保障费用总额不应超过10000 元,这样既可以转移风险又可以避免家庭财务负担。具体风险保障规划现按家庭各成员和家庭财产分别陈述如下:

1.首先我们对唐先生您的保险规划建议如下:

您是该家庭的经济支柱,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 77%,一旦发生意外,必将给这个家庭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严重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因此保险规划要首先考虑王先生的风险保障问题。要保证家庭生活质量在出现任何风险时都基本不下降,保险总额需要涵盖儿子的成长和教育费用、妻子的退休生活费用、房屋贷款等。以唐先生年收入的 10 倍计算,保险金额大约应为 180 万元。建议王先生购买 150 万元人寿保险和 30 万元重疾险。

2.我们对唐太太的保险规划建议如下:

根据唐太太的基本情况,建议王太太购买 80 万的人寿保险和 20 万的重疾险。

3.我们对唐韬的保险规划建议如下:

由于儿子今年只有 9 岁,儿童的免疫力较低,可以为其购买一份健康医疗商业保险。孩子还要九年上大学,还可为其购买一份教育保险。

4.对您不动产的保险规划建议如下:

您目前居住的房产是其家庭唯一的不动产,可以考虑为该房产投保家庭财产综合险,保险金额 80 万元。

以上保险规划,基本能够保障了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和家庭财产安全。用于以上保险方面的家庭全年新增支出大致为 1 万元。

(五)投资规划

1.房产投资分析:您计划再购买一套 100平米的新房,虽基于自身需求但对于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此乃明智之举,而且您现在的住房也可以以每月 2000 元的价格对外出租,每年增加收入 24000 元。

2.股票投资分析:您目前只有股票市值 5 万元的投资,股票投资账面基本持平,目前股市重新复苏,可继续持有或转化成购买成长型股票基金 3.基金投资分析:您目前投资基金 5 万元,获利 3000 元,我们建议您追加基金投资到 15 万元,同时基于长期投资的理念,可将基金的分红方式修改为分红再投资的方式,以享受复利带来的丰厚利润。

(六)税收筹划 根据家庭的资产情况,您与夫人百年,将除现在的老式房子被拍卖的一半所得捐赠给慈善机构外,剩余财产作为遗产被儿子继承。按照国际惯例,将会被课以高额的遗产税,为了规避遗产税的征收及我国现有的可使用的避税工具,我们建议您将做以下处理:

(1)在 60 岁时,可考虑用现金资产购买万能型保险,受益人为子女,这样可避开税收将资产转移至儿子名下。

(2)在 60 岁时,购买以子女为受益人的高额终身寿险,届时子女可以用得到的寿险保险金作为缴纳房产遗产税的资金来源。

(七)退休养老规划 您与太太要想实现退休后的生活目标,需在退休当年筹备好约 200 万元的退休金。您与太太到退休前有 20 年的时间来筹备退休金,假设投资收益率为8%,根据您目前家庭资产状况,可将金融资产中的三分之一,即 10 万元用于退休金的初始投入。根据以上数据(投资期限=20 年,收益率=8%,期初投资=10 万,终值=200 万),可测算出,王先生从现在开始到退休前每年尚需追加投入 40244 元用于退休金的筹备,该部分年金投入可从每年的家庭收入结余中提取进行资产配臵。

(八)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 您与太太希望百年之后将现在居住的老式房子进行拍卖,并将拍卖所得的二分之一捐赠给慈善机构,剩余的二分之一留给儿子唐韬,其他财产按照法定程序继承处理。

六、理财方案的预期效果分析 表 5

现金流量表 日期: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 客户:唐先生与唐太太家庭

单位:元 年收入 金额 百分比 年支出 金额 百分比 工资和薪金

唐韬支出

唐先生 181460 70.28% 学杂费 4000 1.91% 唐太太 47820 18.52% 兴趣班 2000 0.99% 奖金 5000 1.94% 家庭生活开支 36000 17.19% 投资收入

养车费 15000 7.16% 租金收入 240000 9.30% 车险费 4600 2.20%

车船使用税 200 0.01%

服装休闲 5000 2.39%

旅游 10000 4.78%

探亲交通费 5000 2.39%

对双方父母孝心 10000 4.78%

商业保险费用 10000 4.78%

房屋按揭还贷 32350 15.45%

教育投资 26000 12.42%

退休金准备 40224 19.21% 收入总计 258180 100 支出总计 209374 100% 年结余 48806 表 6

家庭资产负债表 日期:2015 年 12 月 31 日 客户:唐先生与唐太太家庭

单位:元 资产 金额 负债与净资产

活期存款 10000 短期借款

货币市场基金 20000 信用卡透支

股票 50000 房贷 450000 基金 150000 车贷

自住房 600000 负债合计 450000 车产 150000 净资产 123000 投资的房地产 700000

资产合计

负债与净资产合计 168000 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规划的执行,客户的理财目标基本可以得到实现,财物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整体资产的收益率在客户风险承受范围之内,如果客户财务状况稳定,客户可于一年后对本理财规划建议进行调整。

七、理财方案的执行和调整

您的家庭未来收支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可能面临其他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本规划方案中的金融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我们会定期分析相关数据,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为您提供更加合理的建议,以实现您的理财规划目标。具体的调整关系为:

1.本规划建议书调整周期为 1 年,我们会定期根据您情况的变化来修改建议书。金融市场或者理财相关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时,我们将及时通知您,并建议您调整理财方案。如果您的家庭在财务、成员关系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请及时通知我们,以帮助您调整理财方案。

10.十二五规划建议定稿 篇十

(201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如皋市 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中共如皋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南通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未来的基础上,讨论了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问题,并通过如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1)“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创造了江苏沿江开发中的“如皋现象”。发展速度持续领先、总量位次快速前移的五年。预计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十一五” 年递增20%以上;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76亿元、3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十一五”年递增40%以上,增速持续保持苏中苏南领先,总量由江苏第28位跻 1 身前十强;实现工业应税销售580亿元,总量连续三年保持南通第一。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的五年。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15.4∶51.8∶32.8调整为9.3:56.7:34。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装备制造业在规模工业中占比达70%。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持续保持在20%以上,建成省级港口物流基地。农业结构不断调优,高效农业占比达60.5%,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建筑业转型步伐加快,总量突破100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连续荣获五项鲁班奖。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达32%,建成全国科技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市)。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7.8%,持续保持南通第一,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87%,持续位居全省前五位,增值税总量、增幅跃居南通第一。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开放层次不断提高、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五年。累计完成到帐外资33.83亿美元、外贸出口43.5亿美元、外经营业额6.91亿美元,外资外经外贸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引进市外民资348亿元、连续四年保持南通第一,民营经济入库税金总量和占比均居南通第一。服务外包迅猛发展,累计引进外包项目66个,建成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大沿江开发“八年再造一个如皋经济总量”目标基本实现,建成新世纪首家县(市)级国家一类口岸和国家级造船基地,长江镇成为全省首批强镇扩权试点镇,四大主功能区开放功能配套日益完善,预计今年到帐外资、规模工业应税销售、一般预算 2 收入分别占全市的85.1%、66%、62.3%。城乡统筹实现突破、城乡一体全面推进的五年。城乡规划实现全覆盖,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完成,“三集中” 积极稳妥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全省领先。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改善,城镇、交通、水利累计投入达285.5亿元,新建城乡等级公路976公里,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气供热、城乡公交和数字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饮用优质长江水率先在南通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农村改厕、河道整治、绿化造林、秸秆综合利用均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国首批绿化模范县(市)。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市),成为南通唯一被列入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县(市);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市)、江苏体育强县(市);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全国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典范并列为国家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的五年。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9800元和8680元,年均增长14.5%和14.3%。五年累计新建农民安臵房10.8万户、集居农民20万人以上、土地换社保21347人,3 城市化率预计达50%,五年提高了13.81个百分点。公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8%以上,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和全国首批法治创建先进县(市)。建成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总体达标;顺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十一五”时期如皋发展的宝贵经验。主要是:坚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推进持续跨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高点定位、不断超越的同时,不因基数小、欠发达而牺牲环境资源,走以资源换发展、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积极创新思路和举措,强化科学发展的目标、政策、考核导向,引领经济社会在跨越发展中快转型,在快转型中持续跨越发展,实现了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从如皋市情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立足存量少、欠发达但区位优、潜力大这一独特市情,抢抓沿江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建设两大中心等机遇,解放思想,挑战自我,响亮提出 “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跨江争强”等挑战性目标,激发全市上下奋勇争先快发展,只争朝夕大跨越;坚持走吸纳集聚、开放带动,沿江开发、强“极”拉动,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三化”互动,共建共享、统筹推动之路,持续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新农村建设六大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腾飞,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由南通末位到南通首位的历史性飞跃。坚持以改革创新精 4 神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积极应对宏观调控、资源约束、金融危机等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三集中”,率先实施万顷良田工程,以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化”互动并进,推动城乡一体化不断加快。面对创新探索中的艰辛曲折,始终坚持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弯腰,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以敢于负责、勇立潮头的精神,求真务实、动真碰硬的作风,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变一个个不可能为可能。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适度超前实施一系列富民、惠民、利民、安民工程,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深入推进“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建设,努力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全市人民,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坚持以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在深入实施大沿江开发战略的同时,着力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形成了港口型经济、都市型经济与镇域经济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继续保持粮食、生猪生产大市地位;在发展持续加速的同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六城同创”,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在经济持续跨越的同时,全面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腾江越海、登高致 5 远”的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涌现出赵小亭、“爱心邮路”群体等先进典型,实现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这些经验对如皋“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虽然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动力。从国内环境看,虽然国内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较突出,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向纵深发展,扩大内需政策深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同时,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大开发、上海两大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港桥时代、高铁时代的综合效应,都为我市经济持续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从发展阶段看,“十一五”期间我市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九大产业体系,建成船舶海工国家级基地,开放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为持续吸纳优质资源提供了支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由互动并进转向深度融合,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黄金发展期”。更为重要的是,在应对金融危机、推动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组织推进机制,锻炼了一支思路宽、视野宽、胸襟宽的干部队伍,营造了一个开拓创新、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6 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均量水平还不够高,镇域经济发展活力还不够强,发展速度仍需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还不够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经济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城市化水平还不够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增收空间仍需进一步拓宽;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增收节支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效措施,在“十二五”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4)“十二五”时期是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而迈进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而迈进基本现代化的决战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朝着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5)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迈 7 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生态文明化四大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之路,形成港口型经济、都市型经济与镇域经济三足鼎立,省级开发区、如皋港、如城镇、主城区(科技城)四极拉动的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2012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到“十二五”期末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要把握好以下基本要求: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持续跨越发展之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握科学发展本质要求,围绕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基本现代化的目标,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优化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解放思想、高点定位,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在南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自觉把发展方式转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 8 系作为重中之重,把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作为重要支撑,努力实现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

——必须根据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发展阶段新变化实施四大发展战略。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首要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进程,全面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转移,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升开放层次,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相结合,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确立实施生态文明化战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必须始终不渝地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之路。坚持以工业化为“火车头”,突出科技创新、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和产业链整合,深入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加快特色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千百亿企业和产业集群,为“三化”深度融合提供支撑;以城市化为“发动机”,全面增强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快农民进城进镇步伐,为“三化”深度融合注入动力;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助推器”,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着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为“三化”深度融合夯实基础;以万顷良 9 田工程为“原料库”,不断完善搬迁集居机制,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为“三化”深度融合提供保障。

——必须更加突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富民进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必须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持续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改革成果的普惠性,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6)“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更加强盛。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和南通,总体保持“十一五”水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递增20%(现价)以上,到“十二五”期末达12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00元;财政收入年递增35%左右,到“十二五”期末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30亿元。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以上,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95%以上;全部工业应税销售突破3000亿元,年递增40%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70%。

——科教更加发达。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达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不断推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两所国家级高等职业学院,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强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更加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普遍增强,城市文明程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法治如皋、长安如皋建设再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化,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持久稳定,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文化更加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和遵循,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不断弘扬光大,建成文化强市,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生态更加优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得到大力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不断上升,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

——人民更加幸福。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五年倍增,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民群众享有较高水平教育、健康卫生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幸福感不 11 断提高。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到 “十二五”期末,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普遍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新六城同创” 全面推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积极推进国家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健康城市、江苏省低碳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积极打造国家有机食品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迈进基本现代化,开发开放主功能区和有条件镇率先实现全面现代化,加快把如皋建设成为世界船舶与海工基地、中国新兴港口城市、江苏沿江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高地。

三、突出自主创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化与信息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为方向,以发展特色园区提高集约集聚发展水平为依托,着力构建新型工业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7)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不竭动力。要始终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建设各级各类创新平台,重点抓好熔盛重工、神马科技、力星钢球等国家级,双马化工、元升太阳能、恒康家居等省级研发平台建设,推动亿元、10亿元、百亿元以上销售企业分别建成南通、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以及省、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十二五”期间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0家以上。大力 12 推进科技孵化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政府创新平台建设。纵深推进产学研联合,全面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两院两校及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院校战略合作,探索建立以产业链为主线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强技术与资本、成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省级沿江开发人力资源(人才)市场平台,实施“222”人才引进工程,努力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依托教育培训集团和熔盛中等专业学校,加强与中西部职业学校的“2+1” 培训合作;利用市镇两级党校,大力培育适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老科技工作者等人才的作用,充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大人才投入保障力度,人才工作经费达到财政支出的3%,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建成人才公寓10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人才总量位居江苏县(市)前列、人才密度处于江苏领先位臵,形成如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势。要把创建创新型镇(区、园)、园区、企业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到“十二五”期末,四大主功能区建成自主创新示范区,白蒲、丁堰、东陈、石庄等十个镇建成创新型乡镇,一批企业建成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13 以上,建成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市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8)构建新型工业产业体系。提升发展两大主导产业。着力推进船舶海工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高端化。围绕建设集研发设计、高端制造和配套服务于一体,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现代造船第一城”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以熔盛重工为龙头,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打造千亿级低碳绿色船舶制造和海工产业集群;以熔韩船舶配套园和欧洲动力系统配套产业园为载体,以船舶动力推进系统、通信导航系统、船舶环保系统为重点,加快推进1000台船用中速机和500万马力船用低速柴油机等项目,做大做强船舶高端配套产业;以省(熔盛)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如皋(江苏)绿色船舶技术研究院为依托,瞄准世界造船技术发展前沿,加大新型绿色船舶、数字造船研发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核心技术。全面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层次,通过招商嫁接,加快推进2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加快英田20万辆轻卡系列产品提升改造;瞄准建设全球最大的工程胎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双钱集团40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项目;依托金属表面处理园,以上海瑞尔为龙头打造200亿级高端精密汽配制造城;大力发展汽车模具、高分子材料和电动车锂电池、电机等项目,打造500亿级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改造发展三大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机械电力冶金、长寿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实施以新装备、新技术、新工 14 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加快由传统优势向研发优势、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规模发展向集群发展跃升。瞄准海洋工程、航天航空领域,以中航重机、南通锻压、华东油压为龙头改造提升200亿级液压机械产业,围绕节能环保,加快推进华电4×1200兆瓦电厂、大唐燃气热电冷三联供、沙钢200万吨冷轧以及宏茂特钢改造提升等项目;以长寿集团、肠衣城为龙头改造提升200亿级食品产业;突出自主设计、品牌打造,以泰慕士为龙头改造提升300亿级纺织服装产业,不断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四大新兴产业。以实施新兴产业年倍增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同时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产业,以九鼎风电为龙头扩大1.5兆瓦产能,加快研发3兆瓦、5兆瓦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风电机组,打造200亿级风电板块;以爱康、美能得、盛康等为龙头,打造500亿级太阳能电池、组件、成套装备等完整光伏产业板块;以元升太阳能为龙头加强光热产业链整合,加大品牌打造、研发营销力度,打造150亿级光热产业板块,建成全国最大的太阳能产业基地、出口基地。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以宝众宝达和德源高科为龙头打造100亿级医用、日用化工材料板块。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以神马为龙头打造500亿级高压、超高压、特高压智能电网电器基地。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倍增作用,以科技城(桃园镇)15 为主体,力争“十二五”期末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营业额达到200亿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远大为龙头打造500亿级绿色、环保、低碳建材板块。到“十二五”期末,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40%,新兴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

(9)加快建设特色园区。围绕打造产业优化升级的先导区、创新创优的引领区、集聚集约的示范区、低碳发展的先行区,进一步修编完善特色园区和工业集中区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园区高效率开发建设;围绕主功能区特色园区“九通一平”、镇级工业集中区“七通一平”要求,加快搬迁整理,加强功能开发,大力推动检测、研发、物流中心和职工住宅、人才公寓、便利中心等生产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项目承载力和资源集聚力;积极引导、激励园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形成以熔盛重工等千亿级企业为龙头、17家超百亿级企业为支撑、400家超亿级企业为依托、1500家规模企业为基础的规模企业发展格局;建成船舶海工及配套1个千亿能级特色园区,汽车及配套、新型电力装备等15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丁堰、东陈、白蒲、九华、江安、石庄等6个道口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百亿级园区,其余各镇建成50亿级以上园区。

(10)提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新型工业化中的促进作用,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提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推进港 16 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设保税物流、综合物流、化学品物流园区,构筑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港口岸线码头,大力发展国际物流、绿色物流和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以金盛为龙头打造集会展、采购、信息服务、研发于一体的全球最大的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基地,到“十二五”期末年交易总额达到1000亿元;以中国中铁为龙头打造辐射华东、华南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桥梁、港机、铁路机械等重型装备制造、物流基地。到“十二五”期末如皋港建成亿吨吞吐、百万标箱的现代港口物流基地,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具活力的现代物流中心之一。加快如皋火车站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到“十二五”期末铁路年运输货物300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如城西部物流基地,打造集科研、会展、信息、物流于一体的花木城,集展示、销售、检测、维修于一体的国际汽车城,大力推进嘉信钢材市场、苏浙商贸城、亿丰建材等市场智能化、信息化、品牌化改造提升,建立大型农副产品物流冷藏集散交易中心,到“十二五”期末建成花木城、国际汽车城等4-5个超百亿元的规模专业城。大力推进丁堰、九华、东陈、白蒲、江安等道口镇物流中心和其它物流节点的建设。提速发展金融服务业。接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着力培育金融市场。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大力发展信用担保、典当拍卖公司和各类创投、风投、种子基金,着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十二五”期间再引进5-8家金融机构落户如皋,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投入。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深入开展“信用乡镇、村、17 企业”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建成“金融生态示范县(市)”。加快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推动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南通锻压、神马科技、恒康家居、华灿电讯、力星钢球、超达科技、华泰重工、双马化工、江中集团、南通六建等10家以上企业上市。提速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推动财会、评估、咨询、法律、广告、策划、设计等新兴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以 “三网融合”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3G网络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人才人力两种资源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各种要素市场,不断提升制造业服务配套化水平。

(11)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强企业信息化改造,推进信息技术融入研发、生产、销售、管理全过程,扶持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加快提升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信息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两化”融合提供技术平台和人才支撑。以商务公园、产业社区的理念,高标准建设科技城(桃园镇)“一区四园”,全力打造服务外包、电子信息、新能源、现代休闲商务等四大产业板块,软件园努力于2012年跻身国家级软件园。

四、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内需的持续增长点。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协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18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臵、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共同繁荣。

(12)全面推进万顷良田工程。以获批国家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城市为契机,稳妥、有序、规范实施万顷良田工程,作为促进产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居住向社区、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推动“三化”深度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要通过以区带镇、区镇互补和有条件的镇独立实施等模式,由点及面大力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十二五”期末一般镇1.5万亩、重点镇2万亩、主功能区全覆盖的突破30万亩的万顷良田工程基本建成。(13)大力度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围绕“十二五”期末全市土地亩产出突破1万元的目标,以打造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市为抓手,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方式提升农业,用品牌化战略经营农业,大力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着力打造花木盆景、外向肠衣和长寿食品等百亿级板块,生态果蔬、优质稻米、优质畜禽、优质蚕桑和旅游农业等数十亿级板块,到“十二五”期末全市高效农业规模化占比达95%以上,其中规模种植占比达90%、规模养殖占比达100%。大力发展项目农业。加大 “三资”投入,着力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高、出口创汇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构建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以信息化为手段,以连锁超市、配送专卖为先导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19 强化现代农业园区、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村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建成3个以上万顷良田国家级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5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一批南通市级农业园区,建成10万亩有机稻米和5000亩光伏农业园区,镇万亩、村千亩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全覆盖。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进一步做大“苏〃皋长寿”品牌,依托现有的绿色、无公害食品产业,加快建设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确保有机稻麦和有机果蔬规模超10万亩;推进传统农业商品化,建设种子种苗繁育供应基地,做优做强60万亩优质稻米和10万亩特色小杂粮基地,到“十二五”期末优质稻米商品化率达90%以上,农产品创汇持续居全省县(市)第一。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加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信息化,加快构建以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期末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达70%以上。

(14)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拓宽农业、创业、就业、物业增收渠道,加快形成以生产经营收入为基础、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重点、转移性收入比重稳步提高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富民。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创业服务,深入推进全民大创业、创大业,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农户创业率达30%;持续推进“千名能人、百亿投入”工程,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创业群众超过20万人;大力实施村干部“双带双强”创业工程,确保村干部创业率达100%,村党 20 组织书记创办、领办的企业努力发展为规模企业,示范引领更多农民创业;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工程,确保100%自主创业、参股创业;大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载体,建设村级民营特色小区、大学生创业园区、返乡能人创业园、专业市场,推进液压机、太阳能、肠衣、纺织服装、绗缝、医疗器械等重点特色板块壮大升级,加快形成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提升发展合作经济富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壮大实力、带民致富,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入社农户达20万户以上,带动农户数占比达80%以上;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引进发展现代高效规模农业,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扩大农民流转收益;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村级物业经济,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到 “十二五”期末所有村、社区、主功能区社区集体收入分别达100万元、200万元、1000万元以上。转型发展建筑业经济富民。加快建筑业转型步伐,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南通六建、江中集团等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由传统企业向国际化大公司,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由施工总承包向项目总承包转型;推动企业向市政、路桥、隧道等领域拓展,由产业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型;推动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装备水平、引进创新创优人才,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型;鼓励建筑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分散管理向集团化管理转型;推动产业链整合,形成合 21 作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加快构建以百亿级上市特级企业为龙头、总承包企业为主体、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建筑领域较宽、专业分工细化的建筑业发展新格局,力争 “十二五”期间创鲁班奖和国优工程5-8项,期末建筑业年产值突破800亿元,努力建成“江苏第一建筑强市”,为带动民富做出更大贡献。

(15)进一步改善城乡生产生活设施和环境。以道路、水利、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网络等为重点,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强化城乡交通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提升等级、提高密度,加快构建内河、长江、海运、铁路、公路“五位一体”的现代交通格局。“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如港公路拓宽,搬石线、马九线、丁柴线、江曲线、334南移等一级公路建设,确保所有镇全部通上一级公路,改造江平线石庄镇区段、新东线东陈段等连接线,同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基本消除农村公路危桥,全面形成联镇、通村、达集居点的高标准农村道路网络,行政村客运车通达率、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覆盖率均达100%。切实做到道路建设与智能化管理装备安装规划、设计、施工“三同步”,大力提高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强化城乡水利建设。完善全市水系规划,大力创建节水型城镇,全面完成焦港闸、如皋港闸水利枢纽工程和长江防洪工程,完成焦港河、如海河灌区轮浚,推进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布局调整,建成500KV南通西输变电工程,新扩建220KV 22 变电所9座、110KV变电站18座,完成城南片区高压走廊改造。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国家级生态村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六清六建”工程,完善“五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生活垃圾、污水、规模养殖排泄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着力推进绿化造林,到“十二五”期末森林覆盖率达23%以上;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实现农村改厕、天然气管道全覆盖;加强农民集居区建设,完善道路、绿化、亮化、排污等基础设施,致力打造功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16)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有序的土地市场,进一步完善农地自由流转的市场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总承包面积的90%以上;在土地所有权不变、农民承包权不变、农地农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进行交易,全面盘活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自留地使用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资产。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层次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向镇(区)延伸,拓宽金融服务“三农”功能。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抓住长江镇作为全省首批强镇扩权试点契机,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持续推进港口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断扩大经济发达镇(区)行政管理权限,积极探索与新型社区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管理机制、23 运行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在城市普遍推行居住证制度,对在城镇有稳定工作、居住、参加社会保障达到5年时间的农村人口,有序转为城镇户口。

五、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推进经济国际化 坚定不移地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之路,着力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7)注重提高开发开放层次。立足长三角、面向全世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五年内实际利用外资总量50亿美元以上,保持南通领先、全省前列。围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打造一支熟悉国际经济、了解世界市场、具有世界眼光、市场化运作的现代招商队伍;重点围绕上海、港澳台,瞄准欧美、日韩,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口岸等优势,加大规划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力度;大力招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项目,发挥外资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突出招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功能区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项目达到50%以上,科技城达到100%;全力招引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央企的重特大项目。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的水平,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配套,形成产业集群;鼓励企业与国际风险投资基金进行嫁接,加大间接利用外资力度,通过合作联 24 盟催生大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招财引税齐头并进,支持国内外企业在如皋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专业服务机构,推动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与苏南、上海等地的区域合作,积极探索跨江联动,促进产业相互融合和错位发展,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体系。

(18)大力提升开发开放能级。加大主功能区资源整合力度,提升开发开放功能,大力推进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叠加、资源共享和优势再造,确保建成如皋港保税物流中心和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创造条件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如皋港保税港,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集约发展的示范区、经济国际化的先行区。加大开发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海关等联检部门服务水平,大力建设与长三角全面接轨的“数字口岸”、“电子口岸”,全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资本洼地,力争到“十二五”末海关税收在江苏江北领先。持续放大国家一类口岸优势富集效应,加快推进码头泊位、长青沙二桥、如皋港铁路专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保税物流功能,加快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建设,打造江苏省智能物流物联网示范基地。

(19)不断提高外经外贸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变间接出口为直接出口为主、变外地口岸进出口为本地口岸进出口为主,提高服务贸易、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推动外贸不断优化结构、扩大总量、提高层次;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深度发掘 25 美日欧等重点市场潜力,推进市场多元化,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以上,跻身全省八强。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知名品牌、原料基地以及上市融资,支持鼓励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转移过剩产能,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对外经济合作的层次,完善涉外劳务管理机制,强化高附加值、整建制、高端市场的技术劳务输出,由低收入、低层次向高收入、高层次转变,由劳力型向智能型、技能型劳务转变,“十二五”期间外经合作营业额持续保持全省三强。

六、努力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要按照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新定位,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促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断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

(20)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以沿海开发规划、长三角发展规划和修编后的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重要依据,高标准、高质量地完善城镇布局总体规划,坚持以城市和农村规划全覆盖引领城镇空间布局,最大限度整合城乡资源,形成“双城-重点镇-一般镇-新型社区”的城镇空间格局,培育 “双城”功能完备、重点镇优势突出、一般镇各具特色、集居区形成规模的新型城镇体系,到“十二五”期末,中心城区、港口新城、重点镇、一般镇人口规模分别达50万、30万、5万、1-2 26 万以上,180个集居点人口逐步达到1-2千人,全市城市化水平突破70%。

(21)着力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对照基本现代化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主城区、如港新城、科技城、经济开发区新城区的总体规划、修建性详规和各项专业规划,重要节点、重点地段的深度设计;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5%、40%以上,打造蓝天碧水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动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管理长效化;着力打造城市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等功能性、公共性重大地标工程,建成中央商务区、休闲商业区,不断完善城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十二五”末,中心城区“十横十纵”推进主干道强弱电与市政管网一同入地,如港新城30平方公里建成区内道路框架全面形成;坚持先搬迁后出让、先配套后开发、先安臵后搬迁的原则,引进各类优质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安臵房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土地一级开发,引导和鼓励本地建筑企业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全面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省康居示范小区、优秀住宅小区、低碳环保示范小区。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长江中下游千 27 年历史、文化、旅游与现代工业、港口文明交相辉映,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得益彰,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

(22)着力提升小城镇能级。全面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高起点完善城镇总规、控制性详规、专业规划以及重点区域规划设计,并与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建设。高效推进小城镇连片整建制搬迁改造,建立健全安臵房建设、搬迁补偿、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四位一体”搬迁机制,高效有序推进土地出让开发,大力培育房地产市场,到“十二五”期末,旧镇区搬迁改造基本结束。积极探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臵换城镇社保、以农村宅基地和住宅臵换城镇住房、以集体经济所有权臵换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的机制,推动多层、小高层农民集居区建设,做到与商品房同标准、同品质,每年重点镇、一般镇集居房开工量分别不少于10万平方米、4万平方米,吸引农民进城进镇落户不少于1000户、500户,到“十二五”期末,重点镇、一般镇农民集居化水平分别达60%、40%。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以开展“十星级”考核评比活动为抓手,深入实施 “十个一”工程(一个靓丽的镇区入口、一个贯通的镇区路网、一个繁荣的核心街区、一个开放的生态公园、一个多功能的文体中心、一个上档次的商务宾馆、一个高标准的农贸市场、一个宜居的农民集居区、一个精致的商品房小区、一个完善的工业集中区),并持续提升水平、提高品质,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发展多业态的生活性 28 服务业和为本区域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小城镇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

(23)着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设立文化产业扶持基金,加大对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依托文广传媒、教育培训两大集团,加快发展广电传媒、创意设计、文博会展、影视演艺、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适时组建体育集团,积极发展体育产业;构建文化产业平台,加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力度,科技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成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期末占GDP比重达5%以上。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以创建中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县(市)为抓手,依托五大旅游开发公司,精心打造长寿之旅、生态之旅、红色之旅和人文之旅等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链,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以上,水绘园风景区、龙游湖风景区、红十四军公园、长寿养生园、长江药用植物园建成5A级旅游风景区,顾庄生态园、花木大世界、丁堰森果、郭园红枫园建成4A级旅游风景区,长青沙度假区建成省级度假区。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继续招引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落户如皋,全力打造沃尔玛、大润发、文峰、苏宁、家乐福等商贸联合体,引进国际国内各类商业连锁品牌及多种业态的商业航母。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探索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新机 29 制,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开展紧急救助、心理疏导、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等各类便民服务。

七、着眼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化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以创建江苏低碳经济示范城市为抓手,始终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

(24)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以能源结构清洁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为导向,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低碳产业,倡导使用太阳能、空气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促进“两高一资”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和低碳技术网络平台,加快推广一批先进成熟适用的低碳产品。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按照“绿色、人本”理念,大力推广节能型建筑,打造中国太阳能产品使用率最高地区之一。大力发展低碳交通,鼓励采取电动车、公交车、自行车等出行方式,打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大力推进绿色消费,普及低碳健康生活理念,倡导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绿色生活和消费模式。

(25)切实强化节能减排。注重从源头上降低能耗、防治污染,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扩大产能。依靠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运 30 用经济、法律和行政三种手段,完善倒逼、约束和激励三个机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不断降低单位GDP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手段,提高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快风力、生物质、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应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技术改造。加快镇级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确保镇域管网全覆盖。建立完善环境监测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严格执行节能减排问责制,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26)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解决饮用水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和基础设施投入,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到“十二五”期末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开展建筑工地、道路运输、堆场等扬尘防治管理,加大工业废气、烟尘治理力度,有效控制大气污染,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噪声环境防治,环境空气良好以上天数比重占9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于二类标准,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加强环境监测监控,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处臵能力。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 31 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人民生活实现更大改善。充分发挥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提升功能。深入推进法治如皋和长安如皋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27)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建立健全与如皋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多层次、开放型的教育体系。全面普及幼儿三年教育,建成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县(市);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建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提升发展高中教育,实现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全覆盖;立足如皋、面向长三角、走向世界,建成国家级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二五”期末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实现全覆盖,建成熔盛和职教高职学院,成为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示范区,满足各类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实现终身教育体系全覆盖。

(28)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坚持以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为重点,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完善卫生资源配臵,加快建立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加大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规模,如皋港人民医院、博爱医院、第三、第四人民医院建成二级医院,中心城区 32 新建一所满足城市现代化要求的高等级医院,各镇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以创建健康城市为抓手,巩固卫生城、镇、村创建成果,高质量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管理水平,实现省级卫生镇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建成省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县(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对食品药品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29)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计生优质服务水平,打造人口计生“世代服务〃健康幸福”品牌,争创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模式,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

(30)加快发展文体事业。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建成全国群众文化先进县(市)。深入实施以送书、送戏、送电影为主的文化惠民工程,实施镇村公共文化阵地功能提升工程,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的范围,切实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建设特色 33 鲜明的博物馆群,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建成奥林匹克公园,完善新型镇级群众文体中心和镇区体育健身广场,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全省领先。进一步加快数字电视发展步伐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步伐,到“十二五”期末数字电视入户率达98%以上。

(31)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提升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实现城乡居民动态全覆盖的同时,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轨。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城镇、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按照“逢征必保、先保后征、即用即保”的要求,积极推进征地、补偿、保障三同步,确保新增被征地农民保障全覆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保持在100%,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大病医疗救助机制,全面建立统筹城乡、保障基本医疗、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优抚安臵、社会福利等帮扶社会低收入和生活困难群体的公共事务管理体系,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入学等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集中供养率达90%。深入实施结对帮扶、“双联双助”工程,实现贫困户动态脱贫。

(3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管理理念、落实管理责任、完善管理体系、改进管理方式,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科 34 学化水平。要强化责任管理,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社会和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与义务。要重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民主自治、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继续加强社区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协助社会管理、增强社会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调整充实基层管理力量,提高基层干部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处理和权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社会决策制定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推进应急管理建设,完善预防社会矛盾问题积累和激化的排查机制、社会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和处臵救援机制。深入推进法治如皋建设,围绕建成省首批法治县(市),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深化述法考评,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建设公正廉明的司法制度,坚持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加强政法队伍、律师队伍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创建南通长安县(市)为抓手,全面推进长安如皋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社会规范体系,用共同的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 35 序;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全面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加强舆论正面引导,推进互联网有效使用和管理。

上一篇:高中志愿者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下一篇:物流岗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