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状(精选9篇)
1.农村现状 篇一
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我国对农村物流的发展给与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强调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的物流产业,要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
解决农村物流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工作,是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物流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但是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处在供应链上游的农村,农产品无人问津、低价出售,供应链下游的城市农产品价格虚高,这种现状致使农业生产收入微薄,丧失生产积极性,城市农产品价格虚高。
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消费者中介组织餐饮业加工企业
我区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1、我区农村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 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还是农村主要经营方式。无论是农户的自我服务能力,还是当地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都处于比较涣散和落后的阶段,功能相当薄弱。新的合作经济组织也还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专业化知道都还处于萌芽阶段,远不能满足农村物流的实际需要。农产品大多数还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超市、连锁店、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等进行周转,几乎没有十分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结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就更没有了。物流标准化的运作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协调性差,依然还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另外,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滞后,同样也是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因素之一。
2、物流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低。
农村的信息网络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向导,虽然涉农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远不够健全缺乏快捷、灵敏、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而且农村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标准的信息队伍,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无法真正到达农业生产者,农业物流的流向、流动都有很大的盲目性。
3、宏观调控和物流政策尚不到位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缺失,很多地方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物流作业无法规范,物流需求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物流企业对物流外包的盈利难以预期,市场难以达成物流合约。而在国家政策层面,对于农村物流的发展,当前措施还比较模糊,加上农村物流市场尚不成熟,多无序竞争、不公平竞争层出不穷,正规的农村物流企业在市场中无所适从,也得不到政策的有效保护,从而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金融等服务尚未健全。
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物流需求点多面广、规模小,面向农村物流的金融等服务容易出现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都比较高的问题。因此对农村物流的金融等服务容易出现交际成本和交易风险都比较高的问题。
5、农村物流技术落后
我区农村物流现在通常还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大多数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使大量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损严重,成本增加。据统计,在缺乏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情况下,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存储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竟然高达25%-30%。大量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蔬菜水果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6、农村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落后
大专及以上高中和中专初中及以下
长期以来,我区存在重物资生产轻物资流通的现象。近几年虽然也培养了不少物流人才,但相对还很贫乏。真正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熟悉农民贸易习惯和现代农村物流特点的人很少,更别谈能够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并系统规划的人才了。在目前我区物流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农村物流环节上的缺口严重程度就不言而喻了。农村物流的网络建设、区域合作、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建设、科研管理管理层面也还有大量工作需要逐步开展。
农村物流具有散落性、差异性、特殊性、自然性和边缘性,它不同于普通意义的农产品流动,而是涵盖了包装、装卸、运输、仓储等一系列经营链的总称。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美国又是现代物流高度发达的国家,早已实现了物流现代化。在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物流理 论指导下,我区也要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畅通、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图所示。批发市场之外的批发商农产品生产者超市连锁店产销售直挂中小商店消费者批发市场餐饮业
(1)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
在国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领域已经广泛普及,通过网络,农场主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农产品期货价格、市场供求信息、气象资料等情况,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易和咨询等 活动。可是在国内,在我区范围内,农业信息体系还比较欠缺,需要对农业信息工作加以重视,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府转变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信息服务社会化相结合的路子,目前我区基本形成了基本的信息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副产品外销、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之路。下一步我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一是不断建设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依托平台,积极探索信息进村入户途径;三是利用平台,广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2)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服务产业,农产品物流经营管理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尤其熟悉相关法规,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分布、农产品企业管理及网络信息技术具有综合能力的高层人才。因此要加强我区农产品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制定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采用多种途径引进掌握农产品物流经营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在我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初期,可以聘请各方面的农产品物流专家组成物流专家组,在整体农产品物流规划、重点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科学决策。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对农产品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进行广泛的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委托大专院校培养农产品物流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尤其加大创新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与建立示范性的产学研实习基地,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积极开展农产品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选择那些岗位接近和 知识结构接近的职工进行在岗培训,通过办短期学习班、进修、业余学习等形式,尽快培养出一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急用人。
(3)扩大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
不断推广农产品物流管理,努力扩大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运用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鼓励企业改造农产品物流流程,政府给予企业释放农产品物流业务服务费用一定比例作为补贴,将农产品物流组织和管理活动从企业核心经营活动中分离出去,积极采用农产品物流服务外包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合,培育农产品物流需求市场,为专业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创造市场需求条件。
(4)推进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专业化
加快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对其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专业化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其上规模、上水平。争取两年内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服务质 量好的专业化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积极发展现代运输方式,例如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多式联运、甩挂等,加强协调和联合各种运输方式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强低成本、安全、高效农产品物流系统建立,以便把网络化和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提供给企业。联动发展农产品企业与农产品物流企业,有机结合供应链各环节,为农产品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
(5)建立与物流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
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臵性审批。在为农产品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规定外,其它不必要的、对行业技术进步、企业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有阻碍作用的前臵性审批项目一律取消,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加强收费管理。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幵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开放农产品物流市场,通过强化市场竞争解决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鼓励外资和民营农产品物流企业到佛山市创业。
(6)加强组织和协调,确定政府对物流管理的组织机构
农产品物流业是新型服务业,涉及面广,具有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特点。为加快发展我区农产品物流,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由交通局、规划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组成常设办事机构,统一运筹、规划、协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 同时机构明确分工,加强各镇街、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实现各个管理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7)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升级
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贷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采用农产品物流的规范与标准,充分运用农产品物流技术,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延伸拓展服务范围,加快向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升级。传统运输企业升级,要树立主动服务于工商企业的观念,以深化企业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利用本土优势和人力成本低优势,通过合资、合作、参股、互为代理等方式与国内外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在合作实践中学习先进的农产品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共享农产品物流资源,完善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网络系统,逐步实现组织再造、流程再造和网络再造,实现从单纯运输到综合农产品物流服务的升级。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升级
2.农村现状 篇二
1 农村环境污染的表现
1.1 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
在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 农药、化肥、含有化学成分的农用薄膜等会造成环境污染。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用地极少。农民在耕作用地减少的状况下, 要想保持或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就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减短农作物的成熟周期, 使得农作物一年三产甚至更多。农作物产量提高了, 便会带来大量的农作物秸秆, 焚烧农作物秸秆严重危害着空气质量。
1.2 畜禽粪便的不合理排放
近几年, 畜禽养殖从分户到集体, 养殖户更加集中, 出现了集约化养殖和工厂化养殖, 而大量集中的畜禽养殖导致畜禽粪便大规模集中排放, 这也成为破坏现代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1.3 生活废弃物污染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产生的生活废弃物也日益增多。由于缺少资金、技术有限和缺乏基础设施, 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废弃物缺少收容的地方, 更缺少处理生活污水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的设备。白色污染物和废水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不仅危害农村生态环境, 也不利于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1.4 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乡镇企业从七十年代开始异军突起,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乡镇企业一下子发展起来的数量众多, 企业拥有的技术却非常落后。落后的生产技术往往导致使用资源能源的大量浪费、过度消耗, 并且, 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没有采取环境保护的措施。乡镇企业的“三废”污染也是防治农村环境的重点。
2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长久以来, 我国都把防治城市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著名景点生态环境和工业集聚地等等放在重要位置, 忽视了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农民的环保意识、受到的环保教育少之又少。保护环境知识的淡薄使农民降低了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在农村建造房屋、置办企业的过程中, 忽视对树木植被的破坏, 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
3 增强农村环保意识的途径
3.1 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
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体, 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中坚力量, 所以让农民拥有环保知识, 指导生活中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目前, 我国的农民素质是比较低的, 需加强建设健康科学卫生的农村生活, 协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一起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根本的措施和有效的途径就是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3.2 提高农村生产力和生产水平
随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 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但是现有的土地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于是农民进一步对土地开垦, 这样的开发是对资源具有破坏性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丰富农业生产, 使农业生产多样化, 升级换代传统农业技术。比如农作物的轮作或间作, 建立农、林、木三者动态平衡结构, 还可以促进多种物种的共生, 多途径多层次利用每一块地,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农民在保护环境方面还是以人治为核心的, 注重片面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效益, 意识不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污水、废水排放问题上, 全面落实“三同时”制度。在保护农业耕地方面, 严格实行“五不准”耕地保护措施。在草原森林开垦保护方面, 保持草原森林的合理利用, 良性循环使用。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
3.4 开发农村旅游
国家很重视对旅游景点的生态保护, 开发农村景点成为旅游去处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国家对农村生态环境加大保护力度, 激发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农民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从而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善农村的环境现状, 加快农村市场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3.农村现状 篇三
关键词:农村医疗;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63
农村医疗卫生相关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医疗卫生工作也紧密联系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医疗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卫生资源不是均匀配制的,医疗保障相应制度不够健全,服务质量方面也要提高。
1农村医疗卫生现状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异比较大。卫生资源和物质基础是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的前提,卫生系统人才、卫生设备、国家拨给卫生项目基金等都是先决条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极度不均衡,城乡差异很大。农村地区只有引进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引进人才要严格把关,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等),才能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另外,引进的人才要做好人才利用。每周进行报告,形成学习小组,更新医学知识。医院要把简单简易的、可以自制的医疗工具以及基本医疗原理步骤进行推广,这样既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又可以解决危急困难。
据调查,山东省北部地区有医院或者卫生院的乡(镇)的要占到96.4%。而北部地区中村内有医院或者卫生院距离1~3公里的占29.8%;4~5公里的占22.4%;6~10公里的占29%;10~20公里的占9.7%;20公里以上的占1.7%。有卫生室的村子占到81.7%,有行医资格证书医生的村子占91.5%,有行医资格证书接生员的村占23.9%,可以看出农村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急需加强。距最近的医疗卫生机构还需要5公里以上的路程或者用时超过30分钟,这些都说明很严重的问题。事实证明,收入水平高低与医疗机构的远近有直接联系,收入水平越低的村子,距离最近的医疗地点越远,耗时最长。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费用也随之提升。而农村收入大多靠务农,再加上医疗花费,造成许多农民入不敷出。交通闭塞,资源配置不均衡,村里许多医疗点是个人行为。出现了就医难,就医费用高,乱收费等现象。
2阻碍农村医疗发展的原因
农村医疗费用相对比较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低下是农村居民看不起病,看病变得贫穷的主要原因。分析医疗发展制约因素要从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供应方和需求三方面入手,缺一不可。医疗相关产品具有公共性质,而医疗服务具有复杂性,医患信息互相之间不对称存在,都是医疗工作者诱导需求的因素,目的是刺激消费,实现利益最大化。政府应加大资金筹备,才能发展农村医疗。
要落实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提高服务效率。要加大流行病、传染疾病的防治工作。全面消除传染病给大家带来的恐慌和危害。对于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加强农民对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要将安全、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提供给农民,满足农民的基本医药需要。中央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应进一步增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科学、高效地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医疗效率的主要途径。另外要努力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药品供应及监管系统,将农村医疗做大做好做规范,加大传染病等疾病防治,鼓励社会关注并扶持农村医疗事业。
3结语
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现状。新农合全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出于自己意愿参加的,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的,个人、集体和政府等筹资,以医疗互助为目的的共济制度。2003年开始,中央通过设立财政专项来给除中西部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补助10元医疗资助资金。这与2004年,中央财政为了重点做好中西部地区的近4000个乡镇卫生医疗院安排10亿资金相呼应。实施之后的确解决了农民求医费用等问题,给与了农村方便与实惠。但是由于建立时间不长,如何使更多的农民自愿参加,如何将不完善的地方趋于完善是当下重要问题。我们要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前提下,以每个村民都应当享受基本的医疗为出发点,提高人们的医疗保险意识。政府方面大力扶持,扩大尤其是农村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设立补偿标准,加大补助范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加大农村医疗关注并且政府跟踪出台实际政策,明确县级、乡级、村级医疗机构要的责任范围并且认真落实,加强部门管理,使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意义上做到全面覆盖,农民会更好的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农村劳动与社会保障也会相应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康.农村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05).
[2]刘仲翔.社会转型与农村医疗卫生[J].甘肃理论学刊,2006,(03).
[3]李亚宁,陈长香.农村医疗卫生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06,(20).
4.农村教育现状 篇四
一、生源不够导致很多村级小学撤消、合并。我们调查的10个乡,每个乡基本只有1到2所完全小学。生源不够有两个原因,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二是很多孩子随打工的父母外出求学。不够到什么程度呢,一般一个学校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20名左右学生。每个乡只有一所完全学校,意味着10-20几里开外的孩子要么只能在简陋的学校宿舍寄宿(这需要家长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因为每个月需要缴纳一定的伙食费和住宿费,大部分农村家庭负担不起),要么每天一大清早(一般是5点多)起,翻山越岭10-20几里路,赶在早晨7点50前到学校,每天放学再花同样多的时间赶回家,典型的两头黑。二是老师数量不够、专业单一。每所完全小学,一般只有2到3名老师。大家可能要问,6个年级6个班,3名老师怎么够?生在城市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一个概念,那就是复式教学。也就是一个教室同时坐2-3个班的学生,老师轮流给三个班的同学上课。一个班的同学在听老师讲授一年纪数学,另一个班的同学可能正被老师布置写三年纪的作文,还有一个班的同学可能被老师布置做2年级的数学作业,这样轮番教学,老师勉强够用。专业性方面,每个老师都是全能,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音乐、舞蹈和画画。与全能相对应的是,每门都是业余水平。至于英语等教学,那就别想了,没有这个师资力量!
三是学习没有目标。由于大学费用高涨、以及就业压力,现在农村读书无用论泛滥。很多家长认为,反正读多了书也找不到工作,还要加重家里人的负担,不如少读。于是,很多孩子在家长这样思想的指导下,从小学起就厌学、贪玩、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没有几个认真读书的,把读书视为9年义务教育任务,早点混完玩完。
四是老师责任心有待加强。说实话,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特别是那些从事复式教育的,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一般人难以想象。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现代人普遍的利益至上论,很多小学老师把教学当成简单的谋饭吃的工作,上课时简单应付,下课后没有认真备课,而是沉迷于搓麻将等娱乐;甚至还有的地方出现了两个老师承包一个学校的做法(即两人包揽所有教学任务,领取编制内应有人员工资)。可是我们要想到,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承担着教育子孙后代的重任,每个老师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以上这些还只是中国中部省份不太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那些偏远地区,则还存在着校舍破烂、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学生无钱读书(虽然免了学费,但还有生活费等)等情况。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统筹考虑?
/////////////////////////////////////////////////////////////
由此产生的几个问题
1、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2、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增大
3、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4、不同程度的危房威胁着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
5、学校基础设施薄弱
6、农村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需要建议吗?下面有几点:
1、提高认识,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进一步完善办学管理体制
3、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4、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
农村教育存在的生活方面的问题 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我从三个方面来归结:
第一个方面是领导理念方面的问题:一些农村学校的负责人,由于干时间长了,出现身心疲劳,工作上出现惰性;管理上墨守成规,无法带领全校师生让教风和学风呈现出生机勃发的景象。
第二个方面是民主生活得不到全面的展示:校长总是认为学校的钱就是因该完全有自己主导,由于学校经费收支的不民主导致了教师群体内部怨声载道,最后影响到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三个方面是教师队伍中老一代民办代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无法摒弃老一套“填鸭式”等老一套传统教学方法,更无法掌握新课标所要求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这类教师群体的存在影响和制约着对现代教育教学的管理。
第四个方面是学生家长存在着本身素质不高,不能对学校教育产生互补作用。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而一些家长总认为学生成绩的来源完全是老师教育的结果,从而对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完全尽不到辅助辅导的义务,农村教师承受着一年到头”一肩挑”的压力、、、、、、、、、、、、、、、、、、、、、、、、、、、、、、、、、、、、农村家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比如:
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不当。
二、家长文化水平低,家中缺乏文化教育的氛围。
三、重男轻女,家教失衡。
四、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
五、农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分配不合理,他们忽视小学阶段的教育投入。
六、中国农村教育的最大的悲剧,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问题。
总的来说,由于家庭监管不到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情感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由于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辟、偏激,并且又无人约束,因此时常与人打架斗殴。有时甚至酿成一死一伤的惨剧。去年吴村镇王某由于时常与人打架,最后与一伙同样的留守儿童发生冲突,被砍死在广丰县一网吧内,让外出辛辛苦苦工作了多年的父母回来面对的是一个白发人送黑发的人局面。
学习教育问题。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也逐渐增多,特别是网吧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使得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农村地区对网吧的管理也难以做到那么严格,据我们走访调查及暗中观察的结果,乡镇网吧中的客源90%是那些在学校读书的中小学生。这些学生为了凑足上网的钱,有时还会敲诈一些低年级的学弟学妹,由此也会引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初三学生王某平常喜欢上网,但是家里又穷,无力承担经常上网的费用,于是,他就把双眼盯上了该校初二学生小李。小李家是开商店的,在家又是独子,且胆子又小,所以王某先后向其敲诈勒索100多块钱。后被小李家人发现,才制止了这件事情。而王某也被学校记大过处分。
道德教育问题。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就会看父母,父母怎么做,他们便会怎么做。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但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决定。但是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我以前也是一个留守儿童,记得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到人家地里去挖红薯到山上烤起来吃。而现在的乡下则是盗风盛行。我们所调查的吴村镇某生产队,外出打工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地方里到处都是空房子,又没人料理,所以那些留守儿童经常到房子里偷东西。现在村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5.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现状与政策现状 篇五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的现状:
1.农村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造成了家校不易互动 2.农村学生家长缺失的德育意识导致了家校没有互动 3.农村学生家长错误的德育方法表明了家校需要互动 提出了应对策略: 1.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通过调查分析,确选有必要互通的信息。2.遵循“经济、高效”的原则,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师长互访的途径及其适用性。
3.遵循“灵活机动”的原则,在动态的活动中研究、生成家校互助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互助活动。通过家校共育,做到了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有效解决了存在农村初中生身上体现出的主要问题。引 言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方式等直接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完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也就是说学校应主动把家长纳入学校合作伙伴范围之内,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谐共育的局面。毋庸置疑,这是对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巨大的作用的。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现状分析 如今在广大的农村,家庭教育严重缺位或失误造成了5天学校的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就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外来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的结果。这说明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生家庭德育现状,单靠学校的一厢情愿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多的是需要家长和学校的互动。然而,在农村学校实现家校互动必然受到如下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农村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造成了家校不易互动
下港镇地处偏远的山区,居民居住分散,加上前几年合校并点,这便构成了如下的农村学生家庭区域分布特征:面广、点散、量大。如果我们再用传统的上门家访的方式去进行家校沟通,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了!这从客观上加大了家校间信息互通的难度,决定了家校互动的不容易。
2.农村学生家长缺失的德育意识导致了家校没有互动
笔者调查发现:品行表现不好,在成绩差的学生中有,在成绩优异的同学中也同样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学生家长德育意识普遍缺失。
在农村,绝大多数家庭教育中分数代表一切。目前农户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是较高的,但在他们的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调查显示,62%的农村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有34%的家长辅导过孩子学习,但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当老师向这些家长谈起德育的问题时,他们很不以为然。还有一部分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交流,久而久之,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调查显示,有35%的农村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他们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这些家长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更不要说在教育方面能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这样师长间缺少了互动的机制,家校互动只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的事情。
3.农村学生家长错误的德育方法表明了家校需要互动
在农村,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们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德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调查显示,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户只占26%。即使如此,他们身上也普遍存在着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学校德育的成效。应 对 策 略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如下尝试:在学校主导下,联合家长,通过家校互动来实现家校共育之目的。这里所说的“家校互动”,我把它定位在信息互通、师长互访和家校互助三个方面:信息互通....指的是家长和学校教师间能畅通无阻地了解到对方所要向已方传递的信息或自己想要从对方获得的信息;师长互...访.则是指教师和家长结对,通过教师上门家访或家长主动到学校咨询以及借助电话、信函等媒介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的工作形式;家校互助....
就是学校通过给家长以家庭教育主题培训的方式给予帮助,家长内部则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言传身教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以巩固学校教育成效,并减轻学校教育工作的负担工作方法。其具体的操作如下:
1.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通过调查分析,确选有必要互通的信息。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的品德行为也应是各种社会矛盾物化的具体表象。家校间的沟通,旨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为学生品德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而不是要判罚某个学生。所以笔者所关注的主要是学生某一阶段在不同场合的表现,以及引发这些表现的环境因素,尤其是那些有关学生不良表现和导致这些不良表现的不良环境等信息。
2.遵循“经济、高效”的原则,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师长互访的途径及其适用性。农村学生的分布特点是量大、面广、点散,它要求我们应寻求经济、高效的师长互访途径。家长会、个别联系、家长到校咨询,以及家校联系卡、口信、集体书面信函、电子信息 4平台等是各校常用的互访途径。
我校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的片采用不同的互访途径,或是在同一片中的不同时间段内采用不同的互访途径,然后加以横向或纵向的比较。结果发现,家校联系卡、书面信函、电子信息平台等途径是要受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制约的,在目前的农村,这些途径对有些家长来说还比不上带个口信有效;然而口信在传递过程中又往往会失真,所以在我校的互访途径中便把它们都舍去了,留下的还有家长会、个别联系、家长到校咨询等途径。我们对这三个方面的途径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良: ⑴家长会
这是每个学校常用的家校互动的途径,通常的做法都是以一个班或一个年级为单位,把家长召集在学校来一起研讨对学生的教育情况。这对传递全局性的信息,解决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范围地纠正农村学生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等是很有实效的。但它减少了互动深入研究学生的机会;同时,农村学生分布特点严重影响着这类家长会的到会率。为解决这一难题,我校创造性地试验了分片家长会和分类家长会。①分片家长会
按自然村落把整个年级所有学生分成一定的组别(每组通常在20人左右);选定其中一个学生的家作为活动地点;利用农闲的时间(一般选在晚上),组织本年级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到会学习、商讨学生的教育工作。②分类家长会
在分片家长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他们的家庭环境,给每个片中的学生撰写相应的个案,然后把各年级中地域上同片,特征上相同(或相似)的归成一个小组召开家长会。无论哪种家长会形式,我校都采用如下工作程式:
第一阶段,准备:根据信息研究情况汇成家长会工作表(见下页样表二)5(填表说明:a填年号;b填年级;c填“分片”或“分类”字或“集体”;d类型、片名,班名等;e活动的地点;f填该片活动的累记次数;g填本次活动的教育主题;h一般是学校行政领导;i和该片学生结对的教师,通常有3-5名;j由联系教师填写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到会前,相关人员落实好研究任务,准备好发言材料,以让家长知道近阶段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
第二阶层段,议程: a家长到会情况统计。b分发相关材料。
c领队向家长们介绍近期内学生们在校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倾向或学校工作近况。d由领队、专家或学生家长主持专题讲座,进行主题学习。
e家长和结对教师单独交流沟通:教师把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情况——在“家访工作表”内“表现(校)”栏目中——汇报给家长,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介绍给教师,相应的教师及时把所得的信息填写在“家访工作表”的“表现(家)”栏目中。(说明:整个过程要专门安排人员做好记录。)第三阶段,研究: 议程结束后,结对的教师要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汇总分析,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出个案或总结,力争发现新问题、新方法,并把这些个案或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形成更有价值的成果(如论文、主题教育教材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在品德、学习等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校为这些“问题学生”撰写个案,目的在于帮助家长在碰到类似问题之后,如何恰如其分地分析、判断、处理、解决。⑵个别联系
包括教师上门家访、电话联系、通知家长到校单独商谈三种形式。上门家访、通知家长到校单独商谈实质是一回事,只是交流的地点不同罢了,采用这种途径开展工作前,教师(主要是班主任)先要充分了解该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好交流的议题,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效率。和家长交流时教师要向家长解释家访缘由,说明要解决什么问题。并记录好交流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关于学生的信息。访问结束后,教师要对个案进行研究(整个情况参见样表三)。如今在农村,电话基本普及,电话联系已成为师长互访的有效途径。为了方便联系,各班班主任在开学时,还得把每位学生的家庭通讯情况汇总起来统一制表(见下页样表四): 然后再将之分发各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从而增强家校通讯网的透明度。这样家校间信息互通就十分方便了。
余下的工作和上门家访差不多,此不多述。⑶家长来校咨询 过去,家长主动到校咨询是很少的。究其原因,除了意识淡薄外,学校也存在着许多的不是。比如,家长来到学样想了解些情况,恰恰遇到班主任在上课,只能无聊地等到下课才能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家长的积极性。对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①每一个班除班主任外,再另配2个联系教师。②全体教师与学生按自然村分片结对,即使不上该学生的课,也要随时了解结对学生的情况。③每位教师对于家长的来访,必须热情接待,耐心倾听,认真解答。
④对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家长解释清楚,并及时上报学校领导,以便集体研究解决。
⑤接待者必须做好接待记录。
总之,要确保家长随时来都有人接待,要让他们乐意来访,满意而归。
3.遵循“灵活机动”的原则,在动态的活动中研究、生成家校互助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互助活动。
⑴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主题培训 ①主题的来源
学校通过对上一次家校互动中发现的问题或通过调查所了解到的家长急需帮助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并将之确定为下次培训的主题。②主题的内容
农村家长的文化层次较低,为了保证学校工作的有效性。笔者精心选取了适应孩子心理变化规律的,有助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做到既能符合社会要求,又能适于子女成长实际的材料,并印发给家长,以提高辅导的实效性。目前主要确立了“创设和谐家庭环境,争做合格家长”(包括《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复杂的“问题家庭”》、《家庭教育误区谈》、《多样的家长类型》、《正确引导中学生交友,科学解决成长的烦恼》);“关注待优学生的全面成长——不让一个学生落伍”(包括《亟需帮助的“待优生”》、《初一学生成绩下降探源》、《关注初二学生成绩分化的问题》、《如何对待升学问题》);“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包括《教给孩子应急本领》)等三个单元共10个主题。③培训的方式
根据所需帮助的对象分布情况,灵活机动地采用主题讲座,或个别交流指导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帮助和培训,用以唤醒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改进家长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善家庭的教育环境。
⑵家长间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分担对学生的教育任务
除了请教师(或家庭教育专家)主办讲座对家长进行专题培训外,我校还适时地从家长中评选出家庭教育工作做得好的“农村教育示范户”,在具体的活动中,让这些“示范户”现身说法,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去帮助同一村片(或组别)的其他家长获得有效的育子方法,去带动整个村片(组别)的家庭教育工作向前发展,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校外基地,客观上减轻学校教育工作的负担。
每一次这样的活动后,学校都会调查分析该活动收到的实际效果,并形成文献资料,以作为下次活动的内容资源。实 效
1.有效地解决了因农村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造成的家校不易互动的问题。8 ⑴采用分片的方式,把家长会送到学生的家门口,既减省了部分家长到会所花的总时间量;也减少教师逐户家访时在路上所浪费的时间总量,大大地提高了家长的到会率。在课题开展以前,学校组织家长会,家长的到会率不会超过30%,而采用分片(分类)家长会后,到会率均在90%以上。
⑵分类家长会除有“分片”的优势外,还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互助活动,提高了互动解决问题的效率。从家长的角度看,他更能实实在在地获得帮助,也就更乐意参加这些活动了。⑶电话联系省时方便,一方面能免除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而无暇与老师见面交流的不便;别一方面,它又为那些过去想找老师交流而无法联系的家长提供了联系的可能,使家校联系的实际面得以有效扩大,信息互通能得到实质的体现和加强。2.家长的德育意识得以唤醒;家校间互动已有了良好的开始。通过专题讲座或个别指导,唤醒了绝大部分家长的德育意识,传给了他们很多科学的育子知识和方法,家长的变化十分明显。一位姓杨的家长在给学校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们学校召开分片家长会非常好,它起着沟通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家长的桥梁作用。你们的辅导,让我们知道怎样进行家庭教育,怎样尊重孩子,怎样帮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今,绝大部分家长已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学生教育工作中来,并能运用科学的育子方法切实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3.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声誉逐步提高。一方面,教师通过学习、研究、总结、掌握、运用科学的,适于农村初中特点的教育工作知识、原则、方法,工作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已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的德育专业队伍。在试验过程中,他们无私奉献,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走村串户,不拿一分补贴,表现出了良好的师德、师风,这已成为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学生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品德育修养和行为习惯,近三年中我校没有出现“流生”,没有出现重大违纪事件和其它事故。
总 结 探 讨
6.农村医疗现状调查分析 篇六
2011年6月尹立龙学号***9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摘要】调查分析表明,湖南某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全面发展起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认真研究解决。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问题对策
一、引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健康,进而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大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湖南某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访谈和问卷两种形式进行。访谈的对象主要是湖南某村村委人员和有代表性的农户。针对农民的调查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总共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其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7份,占23.3%;一般的14份,占46.7%;较差的9份,占30.0%。因此,本次实地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在农村的实施状况。
二、湖南某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分析
(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总体情况
湖南某村是从2005年开始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2005年参合率仅为61.6%,2006年提高到了77.5%,2007年又进一步增加到94.6%,发展迅速,现已基本覆盖全体村民。
调查问卷资料显示,在30个样本户中,2007年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户数为27户,占90.0%,1户未曾参加,2户因故退出。按照规定各级财政人均筹资2005年为10元,2006年增至30元,2007年达到40元;农民缴纳额10元三年保持不变。2007年全村共报销43038元,人均40.34元,其中门诊部分共报销15861元,人均14.87元;大病统筹部分共报销27177元,大病患者人均849元。2007年人均报销额比2005年增长121.2%、比2006增长14.2%,农民受益程度逐年提高。
湖南某村定点医疗卫生室是由村内一名医生与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办公室评审验收合格后批准建立的,卫生室用房由该村医生提供。经实地考察,该卫生室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和观察室,且各室相对独立。在医疗设备配置上,该卫生室备有急救箱、出诊箱等急救设备,以及药品柜、冰箱等药品储备设备。卫生所在日常运行中,由该所医生夫妇提供具体医疗服务,基本可以满足湖南某村村民的小病医疗要求。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湖南某村的全面实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基本医疗权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从而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具体做法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伊始,该村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从我们在村委会访谈、村定点卫生所获得的问卷调查等情况来看,湖南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乡镇成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委员会,行政村成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领导小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的实施,各级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检查、计生、药品监督、宣传等
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各司其职,积极完成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的各项任务。二是做好宣传与动员工作。为了推动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度的顺利
实施,镇和各有关部门都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印发明白纸、张贴标语、出动宣
传车、广播喇叭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度的优越性和上级有关
优惠政策,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众参加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性。三是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明确上缴流程。四是根
据不同情况,正确确定门诊医药费报销比例和住院医疗费报销标准。五是明确报
销程序。对于门诊费用,本村参合农民在村卫生所就诊的由镇新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管理办公室每月一次定期到村审核报销,在镇卫生院就诊的在报销窗口当场审
核报销。对于住院医药费用,病人则需待出院结算后按规定在石莱镇新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管理办公室审核报销。
(三)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足、形式缺乏创新,村民信任度低。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农民
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然心存疑虑,而将近半数的农民仍然持观望态度。新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时宣传声势浩大,启动后不能持续宣传,导致农民对参加新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具体做法和意义认识不够。部分村干部和卫生室人员,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有时也不尽全面,认为新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卫生部门的事,只要靠行政指令完成筹资即可,导致他们
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程度受到影响,削弱他们对农民的宣传效果,从而
是少数农民产生抵触情绪而不主动参加。
2.筹资水平与保障能力低,无法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调查显
示,2007年湖南某村农民医疗实际支出为人均223元;有关研究认为合作医疗
基金的筹资水平应达到“农民人均医疗支出的50%为宜”。按此计算,每人每年
至少应有110元的医疗保障资金才能有效抵御医疗风险,基本解决因病致贫和返
贫问题。但该地目前筹资水平仅为50元,如此低的筹资水平导致保障能力的低
下,仍然无法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3.村定点卫生室不能满足需要,素质亟待提高。作为湖南某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村卫生室在实际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但该村卫生室一是设
备短缺,如没有无菌器械、污物桶、消毒缸、高压灭菌等,二是医疗人员素质较
低(一人初中毕业,一人小学毕业),不能满足农民医疗需要。
4.报销比例明显偏低,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小。目钱该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报销
比例一般介于70%~80%之间,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费报销比例仅为
30%~40%,与城市相比明显偏低,大部分的医疗风险仍然由农民自己承担。新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的报销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因病致贫和因病
返贫的问题,但从实际角度来看,农民小病挺、大病拖的现象时常发生。
5.定点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制定与控制不够规范。虽然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工作指导手册》的相关规定对药品的价格和进货渠道有明确说明,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却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来保证规定的执行。而且,石莱镇定点医疗机
构的药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甚至还高于国家最高限价,这实际上是把农民
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惠转嫁给了医疗机构,这有悖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的初衷。同时,村卫生室由于购进药品的自主权很高,进药渠道比较混乱,许
多药经常从药贩子手中购进,难免出现给患者用假药、劣药、过期药的现象,其
后果更不堪设想。
6.外出打工期间发生的住院费用报销审核程序多、周期长、手续繁琐。根据
文件规定,在外出打工期间在当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住院治疗者,除必须携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和身份证或户口簿之外,还需提交村委会和打工单位有
效证明和住院病历复印件。由于湖南某村经济的欠发达,本村外出务工人数连年
增加,打工人员占了村总人数相对较大的比例。这部分人群在打工期间一旦因病
住院,他们在接受治疗出院后不得不往返于打工单位、村委会与当地定点医院之
间办理证明以完成医疗费用的报销,额外付出的交通费用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因病
治疗的费用,产生了无谓的医疗负担。
7.缺乏技术指导,未能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应有作用。虽然医疗定点机构采
用了计算机管理,村办公室也配备了微机等信息设备,理论上对于医疗信息的控
制起到了较好的协助作用,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培训,报销、审
批、汇总等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而且合作医疗补偿审批和保障兑付的工作
量非常大,各种原始票证、单据和手册很多,落后的管理手段极易造成误差多、漏洞隐患多、信息交流不畅和监管困难等问题。调查中发现,由于管理手段落后,湖南某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表、证、卡、册和文件、原始参与缴费名册、统
计资料和补偿报销凭证保存不完整、甚至丢失。
三、湖南某村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看法与愿望
(一)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方式的看法
当问到“什么样的缴费水平自己能接受”时,在农户中竟有70.0%选择0~5
元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标准,另有27%选择5~10元(这仍然低于现行标准),只有3.0%选择了高于10元的10~15元。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村经济的落
后与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知识的匮乏。当问到“如果政府给每个农民的补
助大幅度提高时,是否愿意适当提高个人缴纳额”时,88.0%的回答愿意,12.0%的仍不情愿。这说明如果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话,提高农民的个人筹资额是可
以为农民所接受的。
(二)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制度的知晓程度与看法
当问及“是否清楚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时”,回答很清楚的占13.3%,知道的占20.0%,多达63.3%的农户只知道报销一说,不知道怎么实现,不知道的占
3.4%。至于报销制度的看法,意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报销比例太小,对经济负
担的减轻效果不显著(63.3%);二是手续太繁琐(33.3%)。这说明农民对报销
制度的知晓程度有待提高,而报销制度本身也有待完善。
(三)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程度
在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定点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的评价中,有
20.0%的农户表示满意,63.3%的农户感觉一般,但仍然有16.7%的农户表示了不
满。
(四)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体信任程度
当问及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否有信心时,只有23.3%的农户选择了很有
信心,53.4%的农户选择了一般,还有23.3%的农户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
信心。对于明年是否还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53.3%的农户愿意参加,另有
46.7%的农户持观望态度。以上数据表达了本村村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
本信任,但现实存在的种种因素限制了信任度的进一步提高。
(五)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未来发展的期望90.0%的农民强烈希望政
府能够在药品市场领域发挥更大的调控作用,进而有效控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基本药物的价格,73.3%的农民认为应该提高大病报销的比例,60%的农民期待增
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使用的透明度,53.3%的农民认为应进一步改进报销
方式,简化报销手续,36.7%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还有23.3%的农民认为大病封顶线(20000元)需要重新设
定。
四、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创新宣传形式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宣传与教育,合理的动
员可以让这项惠及农民的好事获得农民的认可,变要农民参加为农民主动参加。
一是改变宣传对象的单一目标(农民)性,拓展宣传目标人群,即广义宣传对象
应包括县、乡镇、村及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农民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人
员。二是创新宣传形式,除了通常的发放宣传单、广播宣传等传统形式外,针对
当地特色制定创新性宣传策略,如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合作医疗专题,让享
受到合作医疗好处的农民群众现身说法;以村为单位举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知
识竞赛;组建文艺宣传队深入农村巡回演出,抓住契机进行宣传。
(二)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提高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筹资水
平。建议总体筹资水平由现在的人均50元,提高到人均100元,其中个人筹资
20元,政府补助80元。二是为提高农民受益的程度和合理确定基金的支付结存
数额,应该根据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的原则重新审核制定
报销比例。一方面要防止比例过低而使基金沉淀过多,影响农民受益,另一方面
要防止补偿比例过高而使基金透支。三是不断扩大补偿范围,将慢性病门诊医药
费补偿纳入保障体系,让患慢性病的参合农民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三)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加强医疗服务建设
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改善医德医
风,让病人住得下,留得住,花钱少,治得好。首先要拟定切实可行的乡村医生
培训计划,全面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定期考核审查其基础医疗卫生
素质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知识,未达标医护人员绝不能上岗;其次是着眼未来
培养高素质医护人员,解决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危机。如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
卫生院工作;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针对我国农村医疗实际需要,定向为农村培养适
用的医疗人才;积极开展城市支援农村,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等对口支援活
动;提高乡村医护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支援家乡。争取用几年时间来
提高乡村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使农民群众能就近得到较好的医
疗服务。
(四)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药品价格
将农村合作医疗的医药用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完善药品购销制度,最大限
度的降低医疗成本,让利于民,受惠于民。同时,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物价
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药品质量,规范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完善药品价格审核
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切实降低药品价格,如:加强药品成本审核,进一步降低
药品价格,物价部门要在对药品成本进行深入、认真调查的基础上,严格审核药
品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规范成本构成因素,并安排好各种差价、比价关系,严
把价格审批关,挤压不合理的价格空间,杜绝虚高定价。总之要形成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让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
群众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拥有充分的管理监督权,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
附:
调查问卷
问题1:您是否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
A没有参加B参加了
问题2:您一般到什么样的医院看病()
A村医院B镇医院C县医院D市医院
问题3:什么样的缴费水平自己能接受()
A 0至5元元B 5至10元C 10至15元
问题4:您对新农村合作制度是否有信心()
A有信心B没有信心C一般
问题5:明年您是否还愿意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
A愿意B不愿意C看情况
问题6:您是否清楚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时()
A很清楚B不知道C不太清楚
访问问题:
问题1:您对报销制度的看法:
a,报销比例太小,对经济负担减轻程度小(63.3%)
b,手续太繁琐(33.3%)
问题2;您对定点医院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
*满意(20%)
*不满意16.7%
*一般63.3%
问题3:您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未来发展的期望有哪些:90.0%的农民强烈希望政府能够在药品市场领域发挥更大的调控作用,进而
有效控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药物的价格,73.3%的农民认为应该提高大病报销的比例,60%的农民期待增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使用的透明度,53.3%的农民认为应进一步改进报销方式,简化报销手续,36.7%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
高,还有23.3%的农民认为大病封顶线(20000元)需要重新设定。
7.农村现状 篇七
一、农村教育公平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21 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 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4]。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化,意义深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一起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两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之基,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要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扩大和切实保障基本的教育机会公平。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教育公平,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任务。
二、农村教育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在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还没有将平等的受教育权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在教育目标、教育投入、师资力量方面,不公平现象随处可见[5~7]。从地域上看,东西部差距较大。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3)》称,虽然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报告认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12 省(市、区)高等教育竞争力强的省域较少,总体竞争力水平不高[8]。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师资配置的不断加大,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教育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城乡经济差距有逐渐加剧的趋势,教育原本是缩小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现实是,城乡教育的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这首先表现为城乡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并将直接导致未来城市和乡村居民在知识结构、经济地位和收入方面差距的扩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育经费问题。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单就农村教育硬件来讲,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室、办公室以及学生宿舍、食堂破旧拥挤不堪,条件相当简陋。而在部分城区的学校豪华气派,设施齐全,与农村形成了鲜明的比对。城市地区一些公立重点中学拥有学生专用的科学实验大楼,装备了设备先进的各类实验室、现代化的电教中心以及远程教室、行星英语教室、多媒体视听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等多种专用教室,甚至有的中学楼顶还建有天文穹顶,安装有大型天文望远镜。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中指出,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依然不足,在2011年,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支出农村与城市(含县城)相差近700 元;普通初中农村与城市(含县城)相差近900 元。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在2013 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指出:“全国省一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同级财政支出超过20%的省份不超过7 个,而广东省连续五年保持在20%以上,省内的一些欠发达县平均超过25%,有1/3的县超过了3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2%”。
2.农村学校布局问题。过去几十年来,在旧的经济体制和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制约下,在农村教育发展上存在“重速度、重数量、重外延,而轻效益、轻质量、轻内涵”的倾向,从而造成农村基础教育遍地开花和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低的现象。最近几年来,尽管采取了撤点(教学点)并校的策略,要求方圆3 公里内只有一所学校,但是在很多山区,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农村寄宿制学校不足,导致了严重的辍学问题。
山西省朔州平鲁区到2008 年全区共有区直小学10 所,学生1.7 万人,教职工781 人,而农村小学共有179 所,学生5 000 多人,教职工660 人,城乡教育比例严重失衡,差异明显。在初中教学方面,与城里拥挤不堪、严重超员的初中学校相比,全区仅有的7 所农村初中共有学生1 009 人,平均每校不足200 人。面对这种现状,平鲁区委、区政府结合“一城三镇百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全方位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幅度调整学校布局,走“一乡一校”集中办学之路。2008 年,该区将农村小学生全部集中到乡镇寄宿制小学,实行了“保姆式”、“营养式”、“园林式”教学,为贯彻“两全”原则打下了良好基础[9]。
3.农村师资待遇问题。农村教师队伍的工资待遇虽然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城区的教师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福利待遇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尤其是西部地区,特别是部分民办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在农村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面临的任务艰巨,工作环境艰苦。现在农村一些边远地区、艰苦地区还有很多代课教师,这些教师的待遇更低。2013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宁市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庞晓丽呼吁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并担心“广大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生活条件较差,教师如果连工资收入都得不到提高,怎么能安心教学?”
切实保障农村教师所得到的实际待遇与国家和地方的文件内容相一致,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动用积极措施,把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保障列入财政预算,并对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的县市,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统筹资金予以扶持。与此同时,要建立和落实农村教师的地区性补贴,共同保障农村教师福利及时准确到位[10]。
三、实现农村教育公平的对策
教育公平是自古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然而不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公平的标准,而且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这就使得教育公平目标成为不断在实现着而又永远不能实现的目标。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也急切地关注农村教育问题,进行相应探索实践过程,出台了一些文件决议。因此,在这种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有利条件下,我们就要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实事求是地制定和落实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实施:
合理定位农村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目前农村教育在结构类型和教学模式上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不适应。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重要阶段的初中教育,从总体上看,其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普通教育,致使大批农村学生没有受过初等职业教育就直接走向了社会。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重新认识农村教育、重新构建农村的教育体系,使农村教育形成“成职普”、“初中高”、“农科教”相结合的完整的立体网状结构和良性的运行机制[11]。从而形成农村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农村教育除了为城市培养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担起全面培养适合农村、热爱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高中初级优秀人才。因此,农村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对象的个人选择,最大限度地强化地方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意识,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适当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未来的发展路向。
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公平的前提。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使农村义务教育走出困境,基本出路是对各级政府之间的责任关系进行调整。中国实行分税制之后,中央财政得到强化在对待像义务教育这样的公共事业上,条条的作用应该强化,中央财政的垂直影响会更加有效,专款专用,封闭管理对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到位至关重要。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继续认识深化与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努力完善转移支付体制;建立切实可行的刚性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严惩侵占、截留、挪用公用经费的不法行为;建立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教育的长效合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依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收入;调整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
加强农村教育师资力量,是农村教育公平的驱动力。加强农村教育师资力量建设能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和智力支持,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异,做到教育公平的最大化。为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保障:改善教师待遇和工作环境,及时落实国家对教师待遇的各项政策,以解除教师后顾之忧,让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建立农村师资流失补偿机制,使得落后地区在教师流失后,仍有资金和能力招聘新的大学生进行培训,甚至建立起后备教师队伍,保证农村师资的稳定性;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农村教师激励制度,在职称评定、医疗、培训、财政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激励优秀教师扎根在农村学校。
8.论农村体育的现状 篇八
关键词:农村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45-01
教育要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不可缺少,体育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被人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历史原因等一些问题的影响,对学校体育的认识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再加上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体育更是如此。
一、相应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
体育在教育的全面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农村,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成为了重点和难点。因此影响了学校对体育的观念的形成,体育改革也很难完成,学校体育的功能合作用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所有很满充分发挥出来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教育有着负面影响,应试压力的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的功能被忽视
每一所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真正是农村忽视了体育相关教学。学校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多功能的特点,,但很多人都只是片面的去看待体育教育,而没有从提高全民素质的深度和高度去认识,。觉得学习体育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阻止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人们的观念没有更新,从而使得学校体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被忽视掉。
三、体育师资缺乏,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对每一个学校的教育来说,师资一定是每个学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像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我小学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虽说是开玩笑的,但充分说明了各学校体育老师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再加上农村地区偏远,工资较低,正规体育老师都不愿去农村进行教学,各种因素导致了学校提教育的落后。而且农村地区没有更好的教学环境,加之没有体育器材,每次上体育课,孩子们都坐一堆聊天,更甚一些同学都不愿意去上体育课。
四、把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混为一谈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体育好不好只要在各项比赛中个人或者单位取得好的成绩就可以了,这样就完全误解了学校体育,使得学校体育从一个大众化转成为了小众化的精英教学,本来是为了培养全体学生掌握一项或者多项体育技能,有良好的体魄和每天锻炼的良好意识的体育教学变成了为了取得优异成绩的竞技性体育,所以,我们不能把体育教学与体育竞技混为一谈。
五、在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中与此相关的管理没有形成
由于场地、器材、师资等因素影响,农村体育的教学模式依然很落后,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使得体育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完全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式,农村学校体育制度化、系列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六、教学模式落后,教学管理不到位
在农村教育中,学校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这就是所谓的单一化教学模式。而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这就抑制了人才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广大学生得不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教师水平的受限,使得体育老师不能自由的选择以健身效果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来安排教学内容,从而导致了当前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选择性小的弊端。在农村体育教育中,体育工作者不能完好的规划教育工作,各管理阶层均流于形式,故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以上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改善: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梳理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概念,为农村体育教学培养新的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新生奠定基础,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农村得以贯彻实施。2、因地制宜,结合广大农村的现实情况,制定出符合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将资源整合,为制定农村中学实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法。3、加强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体育教学的质量。4、通过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全面发展,总结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方法。综上所述,新课程并不是对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完全抛弃,我们要一定要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现状,研究体育课堂常规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常规要求,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开创新局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离不开体育教学的。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后现状,并非一两个人,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但我们坚信,只要各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体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2] 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大版,2004.
[3] 王建军.课程变革.四川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08.
9.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篇九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大,覆盖面广,其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总程的四分之三以上,连接着广大的县,乡,村,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出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被称为“民心工程”“五年千万亿工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县与乡,乡与乡,乡与村之间的农村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一,农村公路发展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农村公路已经成了“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的象征,有的地方村民甚至还有“如果不懂三个代表,那就去修路;如果不知道怎么解决三农问题,那就去修路;如果不知道怎么实现小康社会,那就去修路”的口号。
第二,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已不单单是个口号,更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简单朴实的认识。在以前,农村信息闭塞,与外界来往交流十分困难,农业技术不能得到好的交流,农副产品找不到好的销售途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公路交通的建设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改变了农民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进步。农村公路建设后,大大提高了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加快了客运市场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丰富了农民的生活,转变了农民的生活观念。农村公交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四川一些乡镇之间,大红色的公交车穿行在水泥公路上,接送着上下乘客,车上有老人,小孩,也有青年,他们谈论着最近的新闻,遇到的趣事,天南地北,家长里短。
虽然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其建设过程中显露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在道路设计上显得随意草率。由于农村公路范围广,面积大,没有专业的规划团队,而是各个乡镇自行组织修建,其中很多道路设计不合理。比如跨河要修桥,却没有好的桥梁设计,经常导致小河积堵;斜坡,陡坡没有防护措施;再比如所有道路都采用同一个标准的水泥路,而在一些重型车辆通行较少的偏远乡村,农村过村桥段或者主街硬化路段,修砖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工艺简单,造价低,而且耐积雪,耐积寒,养护也方便。
二。修路费用引发争议。国家规定费用主要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承担,对少数经济力量薄弱的地区可以动员群众捐资。实际情况却是,几乎农村各地都存在政府强制征收的现象。如果有谁不交,路就修不到家门口,或者直接从农业补助中扣除。
三.道路质量参差不齐。不比高速,农村公路修建小型化,各路段的修建多为竞标选择修建人,其中多数当地有钱人家或者外出打工回来有一定经验和财力的人,他们先出一部分资金,招揽当地青壮年,不管是否有经验,只要你有劳力就行。在工程质量上 也存在较大问题,由于缺少监督,材料以劣代优,施工上 偷工减料,从当地政府,公路承包商,各级负责人,层层扣减资金,导致实际修建资金缩水。
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后期养护严重缺乏。浅显地归纳了几个原因。
1)政府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建轻养”思想。因为道路修建周期短,难度小,而且效果显著,最能体现政绩。相比之下,道路养护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需要花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明显的成果。
2)农村公路养护难度大。同打城市,高速路相比,农村公路的建设水平较低,且使用无序。其一,水泥路面本身就容易损坏,加之施工方并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使得路面条件较差;其二,农村公路缺乏监管,车辆违规使用频繁,重卡车碾压;农民用来晒农作物。两方面原因使得养护任务异常艰巨。3)管理养护主体不明确。各个乡镇没有专门的公路建设管理单位,乡镇领导以为管理养护工作归公路交通部门而不是政府工作。而公路交通部门面对着巨大的公路网没有时间和财力来管理如此广泛的农村公路。
现只针对道路养护提几点小小的建议: 1.提高对管理养护的重视。树立“建设是发展,是政绩;养护更是可持续发展,是长久政绩”的思想。对管理养护人员进行一定的编制,提高地位。并且将公路养护纳入目标考核中,进行量化考核。2.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加大公开力度,接受外界监督,把养护作为道路建设的一部分,认清长期效益。3.组建专业的养护队伍,进行预防养护。因为养护工作是长期的,连续的,加之点多,面广,难度大,有必要组建专业的养护队伍。在路面没有明显破损的时候进行预防养护,不仅可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还能降低养护成本。最后有两个期望:
第一,农村公路虽然没有跨江大桥,穿山隧道,但其灵活性,可变性强,对设计和管理是一种考验。能否借鉴高速公路的分析评估方法,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公路的评估系统?
【农村现状】推荐阅读:
农村医疗现状11-17
农村现状调研12-01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06-22
农村德育的现状07-23
农村婚姻现状问题08-17
农村劳动力现状11-20
浅析农村小学英语现状06-14
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06-25
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07-07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