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调查报告

2024-08-18

物流管理调查报告(共11篇)

1.物流管理调查报告 篇一

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

一、调查目的

物流业是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国东南沿海港口贸易日益发达,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无论从其组织结构,操作流程还是管理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实现物流的整合。随着港口贸易的迅速发展,物流公司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大多数物流公司所能遇到的问题如:成本过高、合作方式过于低级、管理方式不够规范等。这种情况下发展第三方物流成该公司较好的出路。本文基于上述背景,详细阐述公司的现状、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

二、调查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是集物流服务、运输代理、仓储服务、中转换装、包装服务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物流企业。公司现标准仓储库房,现已形成以厦门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物流网络。

三、调查内容与分析

(一)公司业务有2种运行模式分别为: 1 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简单普通的物流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业外包物流业务,降低了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节约物流成本,同时可精简部门,集中资金、设备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了设备闲置。这种模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不需专门添置设备和业务训练,管理过程简单。定单由产销双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成承包服务,不介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2 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

是第三方物流包括运输、仓储、信息经营者等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内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相互间协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联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运输企业、场站、仓储经营者,理论上联盟规模越大,可获

得的总体效益越大。信息处理这一块,可以共同租用某信息经营商的信息平台,由信息经营商负责收集处理信息,也可连接联盟内部各成员的共享数据库(技术上已可实现)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目前我国的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普遍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比起第一种有两方面改善:首先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各单项实体以信息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在联盟内部优化资源。同时信息平台可作为交易系统,完成产销双方的定单和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预定购买。其次,联盟内部各实体实行协作,某些票据联盟内部通用,可减少中间手续,提高效率,使得供应链衔接更顺畅。例如,联盟内部经营各种方式的运输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多式联运,一票到底,大大节约运输成本。这种方式联盟成员是合作伙伴关系,实行独立核算,彼此间服务租用,因此有时很难协调彼此的利益,在彼此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就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A地某运输企业运送一批货物到B地,而B地恰有一批货物运往A地,为减少空驶率,B地承包这项业务的某运输企业应转包这次运输,但A、B两家在利益协调上也许很难达成共识。

(二)公司存在的实际问题 供应链管理体系有待建立

--------习惯于自己干物流,不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忽视或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即使有许多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但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绝非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物流资源浪费严重,公司效率不高

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已有的众多物流企业中,普遍表现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有效服务网络不足;社会化程度较低等。

储运企业一改以往仓库拥挤、运输紧张的状况,出现仓位空、吞吐少、运量低的情况,使得原有的库房、车辆、人员闲置。由此,带来储运成本高,甚至造成浪费等现。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配送中心效率低。交通运输是配送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我省大多数城市车流量大,交通堵塞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因此,各配送中心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运输难题。送货不及时,会给各成员商店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削弱连锁商业的优势。

受传统观念制约,传统物流企业服务范围受到局限,运作成本大,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模式落后,配送速度慢,安全性差,缺乏竞争力。而现代物流设施、物流服务的不足和低效,恰恰是目前商家普遍感到有所缺憾的地方。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公司的现代物流事业,以促进公司对外开放的持续发展。

四、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分析对------------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实行规模经营,走联合之路

由于公司规模小、管理较差、但尚有回旋余地的,可通过联合、合并、控股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以资产和效益为纽带,打破地域、行业、企业等界限,在业务上通过空运销售代理、海运订舱代理等经营方式,促进货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在财务上,通过集中融资、吸纳外资和私营等民间资本,从资金上为推动战略联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过经理层年薪、竞争上岗等机制创新,加大货代横向之间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整合货代固有资源,推动其发展壮大,以联盟整体名义进行市场竞争。通过联盟,企业可提高信用等级向银行贷款,规避一定的经营风险,可购置先进物流技术设施发挥规模效应,投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以较小的成本较大地改善信息化状况,实现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货物跟踪,实现效率化服务,降低单位物流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能力。细分市场,采取相应的竞争策略

对于我公司来说,现有行业内的竞争者是同地区内经营方式相同的大型国有、中外合资的货代企业。他们有较完善的全国性网络,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大多都在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开展综合物流服务。对此,我公司以针对客户的需求,在货代服务的基础上,以较低的服务费提供高层次的增值

服务,如给予物流方案的咨询等,立足国内并赢得市场。3 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而言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对于货代企业而言,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事这项业务的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有关国际贸易运输方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办事能力,熟悉各种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路线、运输手续和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法律规定、习惯做法等,精通国际货物运输中各个环节的种种业务。与国内外有关机构诸如海关、商检、银行、保险、仓储、包装、各种承运人以及各种代理人等有这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关系。合理配备资源,以物流为导向提供服务

完善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技术是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的基础,也是为客户提供一流服务的保证。例如,采用条形码技术对货物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采用先进的物料搬运设备和识别系统,提高搬运效率,降低货损、货差等,企业应根据顾客需求来制定物流服务方案,合理地配置资源。通过向顾客提供合适的成本节约、高质量和服务为先的解决方案,使企业和顾客双方满意。现在随着公司的发展,业务的扩大,队伍的壮大。公司领导已经认识到不足,必须改革。而且现在正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现在公司的业务做的越来越广。为此公司对车辆这一块成立了物流部,对车辆实施全面跟踪。5 建设信息化系统,建立优质的配送中心

(1)加大配送的信息化程度,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信息化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发挥网络作用和实现集约化管理的必要的工具,凭借它可实现有效的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管理、客户信息管理、货物跟踪查询等,保证物流配送在服务中能全面及时了解物流服务需求,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控制。

(2)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建立优质的配送中心

目前物流资源浪费的现象可通过整合物流资源,改善配送中心的网点布局,形成现代化配送网络,完善配送中心的功能,将集货、分货、仓储、运输、包装、咨询等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塑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创新企业的赢利模式,形成新的利润来源。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市场需要和生产流通的发展趋势合理确定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配送服

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结合现有资源建立起多功能化、信息化、优质服务的配送中心。既能改善业务流程,又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

2.物流管理调查报告 篇二

一、调查情况说明

本调查以湖南省作为研究对象, 对湖南省部分县市进行抽样调查, 共抽样调查了25所高职高专院校, 占96.4%。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482份, 回收率96.4%;有效答卷467份, 有效率96.9%。现将调查的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二、湖南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现状

1. 高职院校教师基本情况

(1) 高职院校教师趋于年轻化。在调查的数据中, 高职院校男女教师比例为6∶7, 女教师比男教师略多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年轻化程度较高, 20~40岁之间的教师占被调查总数的63.5%, 41~50岁之间的占33.9%, 高职院校的教师年轻化程度逐渐加强, 使高职院校更多地注入新鲜血液, 为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程度较高。虽然与本科院校相比还是有所差距,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 高职院校教师的文化素质较高。在被调查的教师中, 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占48.1%, 硕士的占46.8%, 博士或以上的占0.6%,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5.5%。

(3) 高职院校教师在固定单位工作时间较长。高职院校教师一般在固定单位工作时间较长, 流动性不大, 稳定性强。调查显示, 在固定单位工作3年及以下的占13.5%, 4~6年的占14.7%, 在校7~9年的占12.8%, 10年及以上的占59%。高职院校教师在固定单位时间较长, 相对于企业单位流动性不大, 有经验的教师有利于高职院校发展, 所以高职院校应想方设法留住这些教师, 促进学校发展。

(4) 高职院校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有占44.2%的教师认为目前工作负荷重了, 有些难以承受, 只有占50.7%的教师认为工作量适中。

2. 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管理认识不清

(1) 高职院校教师不清楚教师管理主要内容。高职院校教师有占35.3%的人不太清楚教师管理的主要内容, 还有占3.2%的人不清楚教师管理的主要内容。

(2) 高职院校教师了解教师管理内容途径不正规。近一半的教师了解教师管理内容的途径不正规, 无论是领导口头宣布还是教师私下告知都不是了解教师管理内容的正规途径。这样不利于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学校教师管理的内容, 不利于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3. 高职院校教师对目前教师管理评价欠佳

(1) 高职院校教师对管理工作满意程度不高。 (2) 高职院校教师认为管理标准合理程度不够。 (3) 高职院校教师认为管理标准制定透明度不高。 (4) 高职院校教师认为考核结果的公平性不足。

三、制约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的主要原因分析

制约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的主要原因有思想观念认识不足、制度落实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等。

1. 思想观念认识不足

(1) 学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高职院校管理者在学校教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过程中, 往往只强调“管”:行政权利、学校利益、刚性执行等;而忽视“理”:以人为本、教师和学校共赢、弹性执行等。没有真正把教师视为学校管理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因素, 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 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完成的根本保证。

(2) 教师自身认识不足。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管理普遍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 只是注意到平时上课教书等方面, 其他管理政策方面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来对待教师管理。高职院校女教师占多数, 女教师还要面临多种角色的冲突, 作为女性要充当着母亲、妻子、女儿、家庭主妇等多种角色, 即使是高级知识分子也不能免俗, 作为女性为了顾及好家庭往往把自己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

2. 制度落实不到位

我国对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并且高职院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情况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这些法规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实际实施情况却不令人满意。法律法规在实施上不能得到完全的落实, 政策法规在法律效力和适用性上也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功能, 这就给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带来了诸多的弊端。并且,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 缺乏对教师管理的具体评判标准, 这样容易使很多人钻了法律的漏洞。

3. 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问题是困扰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的首要问题, 没有充足的经费, 管理措施就没有办法顺利进行。

(1) 政府的投入难以惠及所有高职院校。政府投资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使更多高职教师受益, 因此需要政府进行投资。但是政府的投入却难以普及所有的高职院校。

2004~2007年, 中央安排资金100亿元, 重点支持尚未实现“两基”的西部农村地区新建和改建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2003~2007年, 中央和地方共同安排资金100亿元, 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而在整个“十一五”中央投入100亿元,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虽然国家在职业教育上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 但是整个职业教育所得到的资金只是支持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一半。

(2) 学校自身经济基础薄弱。高职院校不能像企业单位那样拥有雄厚的资金力量作后盾, 并且从资金构成比来看, 有些高职院校很少在教师管理方面拨相应的专项资金, 如教师培训、进修等方面, 没有专门资金或资金比例很小, 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 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自己的积极性。

以上可知, 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应是动态的、创造性的管理, 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 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与时俱进, 实施弹性管理, 即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和需要,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 依靠教师并为其主体性发挥创造适宜条件, 以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 找出当今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以期对高职院校教师管理能有所帮助, 为高职院校教师成长、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促进高职院校长足发展。

3.中学校长时间管理行为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时间管理;中学校长;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118—02

一、前言

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使今天的学校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校长的角色与职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长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学校事务、去领导课程与教学、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去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在这种情势下,校长要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领导者、一个充满热情的领导者继而成为一个完美生活的拥有者,就成为了一个遥远但却富有吸引力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不同境遇的校长所面临的困难多有不同,但在众多不同的困难中,有一个是共同的难题,那就是时间。很多校长都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校内要处理的事很多,校外要开的会也有很多,还要应付各种没完没了的检查、评比,校长们的个人时间就像交通高峰期堵得一团糟的公路,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占满了校长的全部时间,而那些真正紧急而且重要的事情却抽不出时间去做。

二、调查的工具、方法与程序

通过收集资料并参照企业时间培训课程的相关内容,我们自行编制了《中学校长时间管理调查问卷》。本问卷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的形式, 共设计问题38个。其中,开放式问题5个,由参与调查的校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回答;封闭式问题33个,由校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提供的选项中进行选择。问卷共涉及了三大类问题。第一类是背景题,对校长的是否为正职以及主要分管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做了调查;第二类是认知题,对校长的时间价值感进行了调查;第三类是客观题,对校长们使用、分配时间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目的是考察校长们在时间监控、时间规划以及时间评估等方面能力。

我们以江西省某期高(完)中任职资格培训班的参训校长为对象,对他们的时间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有60位校长参与了我们的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5份,回收率91.67%。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这55位校长时间管理的现状可以归纳为:忙、盲、茫。

(一)忙

1.在参与调查的校长中,有74.5%的校长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去做,而有22%的校长经常会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去做。

2.一天工作结束时,92.7%的校长都觉得疲倦;只有5位校长的睡眠时间可以保证在8小时以上,有4位校长的睡眠时间在5小时以下,还有4位校长经常失眠。

3.16.36%的校长经常会把工作带回家,74.54%的校长偶尔会把工作带回家。

4.有15位校长每天在校内的时间在6~8小时之间,33位校长每天在校内的时间在9~12小时之间,有4位校长每天在校内的时间在12小时以上,只有3位校长的在校时间低于6小时。

5.有20位校长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22位校长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2~3小时之间,有8位校长的可支配时间在4小时以上,还有5位校长几乎没有自由时间。

(二)盲

1.在55位校长中,有3位校长很少对自己的工作做计划;有41位校长一般只是在大脑中设想一下工作安排;只有11位校长有经常做出书面计划的习惯,而在这11位校长中,只有4位是既有短期安排又有长期计划的,而其余9位则只有短期安排。

2. 90.9%的校长选择先做紧急的事而不是重要的事,不知道时间的四象限法则。

3.只有23位校长经常会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活动效率最高的时间段里去做,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茫

1. 78.18%的校长认为管理时间需要一定的方法,但自己并没有掌握这样的方法。

2.在参与调查的55位校长中,只有7%的校长会经常学习有关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的知识。

四、思考与讨论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校长们的时间管理水平是比较低的,这对于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将十分不利。学校是一个组织,管理一所学校,就是要管理人力、财力、时间等方方面面的资源,管理学泰斗彼得·杜拉克说过:“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除非能有效地管理它,否则其它的资源就更无法管理。”这也就是说,“时间管理”是一切管理的根源,惟有成功的时间管理,才是有效管理的基础。因此,“校长时间管理”的实质并不仅仅是校长们怎样去管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而是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校长应怎样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规划者和各项重大事务的决策者,必须努力用科学的原则和有效的策略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那么校长应怎样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管理,以提高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和品质,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呢?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强调学校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应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人”,而不是“用人去管人”。这样做,不仅可以规范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因为学校管理工作有其特殊的周期性。如学校每天的作息制度、每周的教学、教研活动、每学年的新生招收、毕业生工作等,都是以不同时间为单位所进行的周期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详细规范的制度,就可以为学校的管理工作节省大量的时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校在制订的规章制度时应特别注意:制度应尽量完善,使师生员工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2.善于制定工作计划。订好学校工作计划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管理是有计划、有目的过程,如果管理工作缺乏计划,或是没有按计划办事,或是计划不周,就会产生忙乱现象。时间管理的计划原则也指出,如果在制订有效的计划时花费1个小时,在执行时就会节省3~4个小时,而且确保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很多校长喜欢行动而不愿意思考,总是不顾一切地“苦干加蛮干”。据我们了解,校长们不愿做计划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好的计划往往被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打断,很难完整地实施,久而久之,校长们就对制定计划丧失了信心,不愿再指定计划了。校长们所说的这种情况固然是存在的,但若过分地强调这一点,则有可能养成一种遇事做事的侥幸心理。试问:房子燃烧的紧要关头,消防队员是应该立刻拿起水龙头或灭火枪盲目施救,还是应该花费少许时间先判别一下风向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施救呢?显然应该是后者。事前制定好计划,看似花费了一些时间,然而正是依靠花费的这点时间才可以在事中节省更多的时间,并收到更好的效果,而校长们也可以免于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校长们不愿做计划的第二个原因是不知如何做计划。

那么校长们究竟应该怎样做计划呢?一般来说,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确立目标;2)设计完成目标的各种方法和途径;3)选定最佳的完成方案;4)将最佳方案具体为成月/周/日的工作事项;5)按事件的轻重缓急编排月/周/日的工作次序,并留出足够的机动时间;6)定期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当然,制定计划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有行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计划的时候,校长们的心理要保持平静,能正确和理性地估计困难、做好及时调整准备计划的准备。

3.勇于并且善于说“不”。1)勇于对自己的内心说“不”。时间管理需要一个与个人的价值观相吻合的目标追求。如果价值观不明确,人们往往就很难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时间的分配也就会不恰当。因为只有具有明确的价值观,人们才可以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作价值排序,然后才能分出轻重缓急。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校长们必须明白那些事是自己应该做的,而还有一些事是应该拒绝的,这就是所谓的“有所弃才能有所取,有所不为才能大有作为。” 2)善于对他人的请求说“不”。校长由于手中拥有一些权利,因而难免要面对一些人的诉求。诉求的人和事多了,难免就会占用掉大量的时间。校长们能够拥有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他永远没有时间去做每件事。当校长能够克服“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并具备一些“拒绝他人”的技巧,那么他由于善于对他人的请求说“不”而节省的时间将极为可观。

4.善于分权巧于授权。1)善于分权。面对教育、教学、行政事务等头绪众多的复杂管理,即使是一个智慧超群的校长,也不能事事亲躬,包揽一切。这时就要实行“分而治之”,也就是分权。将权力分散,是校长加强时间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校长避免陷于日常琐事而无暇顾及大事的有效方法。学校管理理论认为,越是集权的校长,其管理水平越是处在一种低层面的忙碌状态,他很少能有时间和精力从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校发展目标的层面上去考虑学校的发展问题。分权是分工,校长和副校长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主管某项工作的副校长与教研组长、教务主任也要分工。2)巧于授权。通常情况下,分权的效果有赖于授权的技巧。有效的授权才能最终节省时间。有效的授权就是要在授权的最初阶段花费时间,制订周密而详细的授权计划,选择和培训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对他们提出要求和希望,指导并和他们一起商讨应如何改进工作,让他们参与对其工作有影响的决策,衡量和奖罚完成的结果。

5.留出个人学习时间。学习是校长的另一个重要责任。这不仅是关系到校长个人成长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大事。在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学校的发展和飞越,就是校长思想的发展和飞越;一个学校的发展危机,就是校长思想的枯竭。校长的思想从哪里来,就是从办学实践和学习中来,所以校长必须给自己留下学习时间,读书、看杂志、听报告和参观名校,跟踪前沿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校长们应该制定读书计划,就像教师的教学计划每周要完成多少任务一样,做到每周学习有内容,每周学习有收获。校长还要为自己安排好写教育随笔的时间,及时记录自己学习和思考所得,理清思绪,明晰思路,升华思想。校长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学校也才能不断地更新和超越。

总之,校长要管理好时间,要取得支配时间的主动权,就必须做到工作上有计划、制度上有规定、常规上有分工。讲方法、讲规律、讲效率。这样,才能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杨雪梅.北京市小学教师时间管理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3).

[2]何文堂.善用时间——管理实务之一[J].中外企业文化,2007,(1).

[3]中原.时间管理的艺术[J].秘书,2007,(1).

4.物流管理调查报告 篇四

一、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级物流管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评价,了解用人单位对学院工作的办学意见和建议,以改善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沟通用人单位与学院的联系,保证教学适应市场需求。

二、调查内容

毕业生工作情况及工作业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人才需求。

三、调查方法

我系采取调查问卷反馈的形式,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称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共发放毕业生就业岗位称职情况调查27份,收回13份,占调查范围的4

8.2%,同时也走访了10余家用人单位。通过调查,取得了单位对毕业生称职状况的社会反映的第一手材料。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率100% ,就业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生产制造型企业。主要从事的工种有:报关助理、报检助理、单证缮制/审核、采购助理、ERP系统管理员、特种设备操作、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品质检验/品质管理、客户服务、文员等。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学生的工作技能和素质给予较高的评价。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综合协调能力。

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政治素质高,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一般都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能力。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突出表现在专业知识面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创新能力有限三个方面。用人单位强调,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如招聘职员、干部竞争上岗或轮岗,用人单位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与能力等等,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多面手”,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课程设置对于提高毕业生的理论素养,并指导实际工作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基本可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教学方式与其他成人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经过几年的学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用到工作中去,为本单位、本部门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具有敬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较好的将所学的知识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均起到积极作用,得到本单位和同事们的认可。

工作严谨细致,业务学习积极主动,能够较好地完成平时的工作和领导交派的临时性工作。

能够继续发扬优秀的健雄精神,在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

五、努力方向

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汇总与分析,对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思考,及时发现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寻求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1.确立导向,切实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机制。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这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根本要求。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杠杆,检验并带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深化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强化双证培养方式,同时坚持产学合作的办学途径,这是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2.强化服务,积极确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机制。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对此负责。在这一前提下,要从建立工作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系。

3.学院应该加强校风、学风的改进。可以采取提高奖学金的幅度和广度以及末位淘汰等手侧面来进行。

4.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同学们认为大学生在学校一定要我受到一些就业方面的思想指导,给自己一个正确定位,这样走出校门,可以很快调整自己的心态,愉快的从事企业分配的工作,而不会眼高手低。更不会频频跳槽,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们调查发现,只要是在企业一直坚持下来的,都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5.加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教育。针对毕业生存在着攀高求稳、攀比建设嫉妒、恐惧焦虑、怀才不遇等心理误区,很有必要开展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加强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择业与就业;要树立自信心,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拓展思路,放眼未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教育毕业生保持积极健康的择业心理,鼓励他们勇于承担风险,靠竞争就业,凭本事上岗。

5.物流调查报告 篇五

一、XX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围绕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功能,积极构建以银川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区域性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方便快捷辐射全区及周边地区的物流通道,积极打造“一核一带三港十中心”的物流框架,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XX市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一)总体规模快速增长

20xx年,XX市社会物流总额完成1288.61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全区社会物流总额的50.4%;全市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完成89.87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1.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6.3%;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 12369万吨,比上年增长8.8%;完成货运周转量274.4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5%;全市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76%。

(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XX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XX市加快培育物流配送骨干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通过安排服务业扶持资金、对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补助等方式,大力培育物流配送骨干企业,支持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剥离外包,鼓励物流配送企业在重点物流中心(园区)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仓库,支持物流配送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使我市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三)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

目前,XX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航空为主体的物流运输通道。银古物流、众一物流、原野物流、银川陆港、佳奇石化物流中心等引领银川物流业快速发展,随着XX市东、中、西部共四个产业带,即东部能源化工产业带、中部综合产业带、沿黄河产业带和西部沿山旅游休闲生态产业带产业布局的逐步形成,宁东物流园区、望远物流园区、空港物流中心、公铁联运物流中心等正在加紧建设,XX市物流业发展的框架基本构成。

(四)物流企业趋于多元化

全市从事“物流、运输、仓储”等业务的工商局注册企业586家,占全区数量的56%以上,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有73家。有“4a”级物流企业1家,“ 3a”级物流企业7家,“ 2a”级物流企业2家。主要有本土传统运输企业、货代企业、从大型国企中分离出来的专业物流公司、大型商贸、农资连锁配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国内知名物流企业驻银川分支机构等六类,已初步形成结构多元化、服务多样化、内外结合、充分竞争的市场主体。

(五)物流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

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加强联动,合力推进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创新和应用。信息管理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条形码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物流现代化装备利用率不断提高。银古物流、宁夏邮政速递物流等企业依托自身业务积极开展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佳奇物流自主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即将进行最后测试。这些都为银川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六)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快

宁夏大学、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均已开展中高职物流技能人才的培养,初步形成了商贸物流人才培养多层次教育体系。同时,加大物流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使物流人才结构更加优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规划执行不力

上一轮公路主枢纽规划的五个货运站场(东环货运站、文昌路货物储运站、永青公铁联运站、银古货运站、良田货运站),除银古物流中心外,其余四个都没有建设完成,规划的货运站场建设进度与规划本身要求相比严重滞后。分析其原因:一是未能及时将行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不够,使得规划实施难以保证。二是政府与执行者意愿没有很好统一,实际建设环境有限等因素使得规划执行困难。三是规划执行阶段适逢我国物流业刚刚起步之时,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站场建设缺乏市场主体,规划执行面临诸多困难。

(二)物流园区(中心)建设缺乏整体性规划

一方面,规划的货运站场建设未完成,另一方面。规划之外的物流园区(中心)却越建越多。目前,XX市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物流园区(中心)有5个,正在建设的有8个,即将建设的有2个。一些大型企业如宝塔石化、新华百货、宝丰集团等也都有自己的物流基地或物流园区。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造成目前建设的一些物流项目布局不尽合理,功能雷同,缺少与周边产业发展的有机联系,对物流资源的吸纳作用不强,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难以发挥。而且对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道路交通产生了不良影响,制约了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也不利于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和物流园区未实行分类管理

随着国家对物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现在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有些项目名义上是建设物流园区,但实际上建的却是现货商品交易市场,甚至还在其中搞房产开发,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进一步紧张。出现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可以搭上享受国家有关物流业扶持政策的顺风车,从而享受土地、税收、融资、收费等一系列优惠,并且还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支持。因此,不能将建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和建设物流园区等同起来,一起去分享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和那部分为数并不多的扶持资金,而应实行分类管理。

(四)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从银川目前的情况看,物流园区、货运站场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其信息化技术基本是仅用于货物监控和配载方面。物流运作整体效能不高。

近几年来,物流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展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也投入了不菲的扶持资金,但收到的效果并不显著,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不高,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物流企业只站在了自己应用的角度去做这件事情,这种局限性就决定了其建立的信息平台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客户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3个层面的功能需求而使作用的发挥受到局限。企业信息化应用率低,信息不畅通,难以形成网络经营,已成为制约XX市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调查表明,各类企业对构建“XX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充满期待。

(五)企业物流“越位 ”与第三方物流缺位

6.信息管理调查报告 篇六

一、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信息管理学的一些基本信息、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分布以及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中信息管理学参考资料的馆藏信息,并且从其馆藏信息中分析是否存在问题。

二、调查时间

2011年12月10日--至2011年12月20日

三、调查方式

实地查找,网络资源查找

四、调查内容

(一)信息管理学的一些相关信息

(二)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的基本信息

五、调查结果

(一)信息的特征

(1)信息的时效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星系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信息存在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二)基本背景资料

信息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数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涉及多个学科和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既能宏观地全面的了解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丰富信息管理的实践活动。

信息管理的实践虽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但作为一门学科的信息管理则是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信息活动各环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领域。它主要研究信息的生存、传播、分布、加工、利用的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技术方法与社会体制。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

湖南文理学院是 1999 年 3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常德师专、常德高专、常德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的一所多科性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目前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分设两处,分别始建于 1958 年和 1978 年。

(1)馆舍与人员

西院主校区新图书馆耸立在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新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配备有安保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及自动化系统、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电子公告系统、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数字式程控交换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等。空间采用通敞式大开间布局,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管理,馆舍面积 30800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 个。东院图书馆分馆为原常德高专图书馆,馆舍面积 9658.8平方米,阅览座位 1000 个。全馆共有阅览座位 5000 个,计算机 200 多台。

图书馆属学院二层机构,下设资源建设部、系统建设部、文献借阅部、信息咨询部、东院图书馆分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办公室。全馆现有工作人员 69 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 60%,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 9 人。工作人员全都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教授3 人,副高职称 15 人,中级职称 35 人,初级职称 16人。

(2)馆藏资源及特色

纸质文献: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主要是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采购为教学服务的基础性、应用性专业图书、期刊和数字化资源。目前,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拥有藏书 125万余册,订有中文期刊 1835 种、外文期刊 52 种、报纸 117

种,以及全套人大复印资料。古籍阅览室藏有清代藏书家赵务滋先生收藏的线装书 6000 多册,其中还有珍本书、四库全书和其他大型丛书等共计2万册。外文阅览室藏有大英百科全书、大美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旅美华人简伊女士等友人赠送的图书也收藏于此,并订有《数学评论》、《物理评论》、《化学文摘》等国际权威期刊。地方文献特藏室还专门收藏了我市各界人事出版的各类著作和艺术作品。常德细菌战、环洞庭湖研究、城市文化建设等资源已初步形成了我馆的馆藏资源特色。

数字化资源: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我馆采取了自建和共建共享两种方式。目前我馆独立购买的数据库有7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超星读秀数据库》和《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另外,独立购买了北大方正和超星公司的数字图书14万种。除自购的数字资源外,我校加入了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共建共享工程,全校师生可通过网络利用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目前省数图可用的数据库有15个:《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万方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中国疾病知识总库》、《北大法意网 》、《国家法规数据库 》、《新华在线道琼斯数据库 》、《中国资讯行在线数据库(全文库)》、《Cohost》系列数据库、《英语模拟练习近平台 》、《同方高校考试系统》、《博看网》、《央视教育视频资源库》。

(3)读者服务

图书馆实行全开架借阅,周一至周日全天侯开放,全体工作人员全心全意满腔热情地为师生服务,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东西两馆互联互通,互借互还,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对于本校学生,凭借书证证一次性可借5本书,并且其中只能有2本小说。对于本校老师,凭借书证证一次性可借10本书

(二)信息管理学资源

在本次的调查中发现,湖南文理学院关于信息管理学的参考资料主要关于以下几个部分:

(1)关于原理的介绍

比如《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管理学基本理论》等等。在这一部分,主要系统的介绍了信息管理学的一些基本定义、产生及其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的一些理论与研究,譬如:洛特卡定律、普莱斯定律:主要研究的是信息生产者的分布;布拉德夫定律、齐夫定律:主要研究信息的离散分布情况。

(2)信息管理学理论的应用

在这一部分中相应的资料比较多一些,有《因特网信息资源深层开发与利用研究》、《信息系统开发》、《数据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等等。在这些书中,尤推丁浩与高学贤编著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对我们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我们的专业目标,是我专业的最高运用。在该本书中,全面介绍了信息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即在建设经济与社会领域中得信息系统时所采用的一般方法与主要技术。

六、分析与建议

通过在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关于信息管理学参考资料的的实地考察,我了解到:在此图书馆中,关于这方面的一些资料还是挺少的,虽说是在其参考资源中有理论又有应用,但是多是纸上谈兵,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人无所适从。或许只有进行专业研究人员就会去借一借。再有就是,在此图书馆中的这些资料基本上都是2006年以前的,而如今已接近2012年。对于处在信息社会的我们来说,不管是哪一个领域,其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这显然违背了信息的时效性原则。

7.中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 篇七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展示, 得出下面各部分统计内容。

1. 企业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的企业类型主要有制造、商贸流通、仓储物流等行业。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拥有员工500人以下的企业占76%, 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18%;83%的企业年收入都在一亿元以下, 所收集到的企业基本信息表明调查样本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 这是报告定位于中小企业研究的基石。

2. 中小企业发展的阻碍和推动因素

2.1 中小企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仍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阻碍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费用繁多成本增加、缺乏相关人才、W T O外企进入竞争激烈、管理制度不完善, 如图2.1所示。

2.2 中小企业发展的推动要求

调查结果表明:为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期望得到的支持主要有优惠的融资政策、供应链整合的推动、人才培训和税金的减免, 其中有49家企业已经认识到供应链的整合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已有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说明它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大的应用空间, 如图2.2所示。

3. 供应商关系

供应商关系管理是考量中小企业如何与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实现业务往来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运作, 如何与其结成长期稳固的战略伙伴。供应商及其资源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其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甚至是投放市场的过程中, 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减少库存、加速生产和投放市场的时间。

3.1 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有36%家中小型企业希望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至少一年以上) ;有24%的企业希望巩固与单一供应商的关系;有32%的企业希望与供应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总体上说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供应商的重要性, 如图3.1所示

3.2 供应商选择标准

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的主要选择标准为:第一是产品质量;第二是交货准时性和价格;第三是良好的合作关系, 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1。

我国中小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标准已是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尤为注重产品的质量, 价格不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这反映出企业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 已经初步意识到与供应商合作的重要性。

4. 业务外包

外包被广泛认为是企业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已经成为企业取代传统、垂直一体化企业的有效、柔性化的经营组织形式。

4.1 业务外包的原因

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认为选择业务外包的主要原因是集中精力做他们的核心业务、降低物流成本, 其次就是简化复杂的运营, 如图4.1所示。

4.2 业务不外包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业务不外包的原因为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已经拥有一定的硬件设施、外包服务商不能提供配套服务、不愿意透露企业信息等方面, 如图4.2所示。

5. 物流业务外包

物流业务外包, 即中小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 (第三方物流, 3PL) 管理。供应链上不仅仅包括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逐渐成为供应链中不可分割的一员。

5.1 企业物流外包

调查显示企业合作的物流或者运输外包的企业属于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占46%, 这说明物流行业已初具规模, 并能提供相关的服务, 如图5.1所示。

5.2 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72%的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了一年以上 (含一年) 的合作关系, 但是其中仍有28%企业与物流企业为短期合作关系, 物流领域普遍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形成, 如图5.2所示。

5.3 第三方物流商的选择标准

中小企业必须正确地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如果企业选择不当, 则企业的物流外包策略不仅不能实现, 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战略机密泄露、客户关系管理失控、解除合作关系等风险。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时认为, 声誉是第一位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是第二位的;较低的价格是第三位, 见表5.1。

6.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

6.1 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信息化消除了中小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 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 缩短了企业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 强化了中小企业专业化营销的特长, 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小企业采用了互联网 (INTERNET) 、产品识别采用了条码 (BAR CODE, BC) 、仓库管理系统 (W M S) 、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 等信息技术, 具体数据统计结果见表6.1。

这些数据表明, 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 网络技术的使用比较普遍, 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在使用 (条码技术占到56%) , 但信息的系统集成还有待深入。

6.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应用的管理系统主要有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顾客管理系统C R M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如图6.1所示。

7. 顾客关系管理

好的顾客关系是企业维系生存、发展的保障, 加强顾客关系、提升顾客满意度不仅会增强企业的经营业绩、提高企业的商业价值。中小企业对顾客关系的重视有所提高, 但服务水平仍有不足。只有18%的中小企业能利用网络和传统相结合的方式下订单并跟踪订单的状态, 有17%的中小企业能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解决其遇到的问题, 所以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还有待提高与加强, 如图7.1所示。

8. 中小企业管理急需改进的方面

8.物流管理调查报告 篇八

物流企业“营改增”的背景

物流企业,是指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营改增”是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试点,并从2013年8月1日推广到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至 2016年5月1日,推广到全国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从而使营业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因为“营改增”试点工作是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的,并且交通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是物流企业主要的经营业务,因此物流企业首当其冲走到了“营改增”的前沿阵地。

“营改增”对吉林市物流企业影响的调研情况

从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工作在全国展开,吉林市的物流企业也逐步进入税改的试点范围,并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营改增”对吉林市物流企业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从事货运、快递、仓储等经营业务的2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得出结果如下:

企业性质:5%为国企(一家),其余95%为民营企业;

从事的主要业务(多选):运输业(90%),装卸代理服务(90%),仓储管理(10%),配送服务(75%),其他(15%);

纳税人资格:一般纳税人(30%),小规模纳税人(70%);

税负变化:明显减少(25%),稍微减少(40%),基本不变(5%),稍微增大(20%),明显增大(10%);

认为报税程序:复杂了(100%);

为申报纳税而发生的办公费:增加(90%),不变(10%);

得到相关的政策指导或主动寻求税收筹划意见:有(35%),没有(65%);

面临的主要挑战:会计核算复杂,财务成本增加(20%),不知道如何进行纳税筹划(15%),可抵扣的进项很少(55%),无法取得可抵扣进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0%);

最希望得到的支持:财税部门的政策解释和支持(35%),专业的纳税筹划意见(20%),业务往来企业的配合(30%),高专业素质的公司内部会计人员(15%)。

“营改增”对吉林市物流企业的影响分析

我们对吉林市部分物流企业调研结果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吉林市物流企业的规模总体偏小,“营改增”过程中成本有所增加。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吉林市的物流企业多为配货站,或者国内连锁物流企业的吉林市分支机构,总体规模较小,且多为小规模纳税人。由于这些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因此在税改的过程中,所有企业都认为报税的程序比以前复杂了,所以这些企业一方面要聘请专门的会计人员开具并管理相关增值税发票,另一方面要购置相应的发票打印设备,所以办公费和人工费有所增加。

第二,“营改增”后,部分物流企业的总体税负不降反升,使企业税负增加。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吉林市的物流企业有30%税负比原来缴纳营业税有所增加,具体询问原因是因为这些企业多为一般纳税人企业,在原来缴纳营业税时,针对交通运输服务和其他服务缴纳的营业税税率为3%和5%,但在税改后,增值税税率分别为11%和6%,虽然可以抵扣进项税,但由于进项税抵扣主要是针对固定资产购置、运输设备加油等取得可抵扣的专用发票时才可以进行,但固定资产购置一般都是在税改之前完成的,且近期没有大的购置计划,而汽车加油一般也比较随机,不能及时取得可抵扣的专用发票,因此没有足够的进行税用于抵扣,最终导致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不降反增。[顾庭瑜.“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商业经济,2014.1]( 顾庭瑜,2014)

第三,在“营改增”之后,企业希望得到财税部门支持,并有纳税筹划需求。税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年多,部分物流企业也在进行积极的纳税筹划,并寻求政府财税部门的政策支持,但是对于如何能够更及时地取得进行税额抵扣发票,如何能够积极合理避税还是存在疑惑,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营改增”过程中,促进吉林市物流企业发展的思考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吉林市的物流企业对“营改增”一方面积极配合,快步跟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吉林市物流企业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吉林市的物流企业要认真研究税改可能给企业经营和财务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从而更好地适应税改带来的变化;与此同时,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税务筹划人员,从而起到合理节税避税的作用,享受税改带来的好处。[陈旭华. “营改增”对泉州物流业发展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5.6](陈旭华,2015)

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尤其是财税部门要给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常规性的培训,并随时协助其解决增值税发票开具、增值税计算和缴纳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协助其制定合理的计划,使物流企业日常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能够合理,并起到减税的作用 [李麒麟.营改增对我国物流业税负影响的分析[D].浙江大学,2015.11](李麒麟,2015);同时,政府部门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在税改过程中税负增加的物流企业以一定的补贴,使其能够顺利度过税改的过渡期,从而平稳发展。

9.物流市场调查报告 篇九

一、调查背景

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在这样大的物流环境下,作为内陆地区的代表城市太原的情况又是何种态势呢?未来的发展趋的现状:从事以传统物流还是现代物流、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项目

物流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经营的业务范围、经营的对象、主要从事业务的具体内容(如运输的工具、距离、价格等)、与客户的关系等。

五、调查地点

太原市南内环附近的物流企业

六、调查性质

探索性调查

七、调查方法

由于我们要了解太原市物流市场的现状所需信息需具有时效性,应采取获得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由于调查之中兼有必须由物流企业内部人员配合完成的内容又由靠调查员自己观察便可完成的内容,综上理由我们选择询问调查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选取物流企业,由于个人本身原因与所调查对象的难接近性我们根据管理人员的介绍将物流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企业三种,然后按任意抽样的方法在各层中抽取三分之一作为样本,即抽取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各3、15、32家。

八、调查表

(二)观察

根据观察没有此项目的划“×”,有此项目的填入所观察到的具体情况。

企业名称 481

物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一)、当前物流发展面临的经济环境

经过20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正在形成,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已经结束。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需求不足、市场过剩的矛盾加剧,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局面和严峻挑战。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结构转换时期。在买方市场稳定形成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约束强化的环境下,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能力明显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生产供给结构不适应消费(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需求的变动,多年来条块分割的投资体制所推动的过度重复建设,使企业组织、生产力结构的不合理和市场中的一些行业过度竞争现象加剧;同时,消费结构升级又受到现行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制约而困难重重。上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实施一系列的结构调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才能逐步解决。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告别了短缺经济并向买方市场转化,不仅仅反映出社会生产供给能力的量的增加,更深刻地反映了经济素质的质的变化。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它标志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从资源约束为主转向需求约束为主,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不仅只存在于生产领域,而且已经开始转移到流通和消费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是由生产领域的产业资本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来推动的。但是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流通领域却未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国有商业企业为流通主渠道的地位日益削弱和商业信用的急剧下降,以个体商贩为主体的“集贸市场”式流通方式正在成为城市日常消费品供应的主渠道。流通行业的高度分散化经营不仅使社会商品流通费用增加,而且将成为生产发展与消费扩大的障碍。

为了启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并把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投资重点。投资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一方面是量的增加,更重要地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基础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这是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我们应当抓住这次机遇,使中国的物流产业在进入21 世纪的头一个五年里取得较快的发展。

(二)、中国物流行业概述

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现代物流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中国物流业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国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 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开始起步,配送中心稳步发展,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得到加强。但从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来讲,中国的物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物流过程各个环节仍处于独立、分割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体化,没有把它作为利润的第三源泉,流通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仍居高不下。正在加快步伐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物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现代物流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行业特点

第一,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产业是维系这些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仓储设施的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专业化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第三,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当物流活动从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中独立出来后,物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而成为一个为生产、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专业化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务,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这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相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物流服务创造的是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太原市物流市场概况

太原是我国内地城市的代表之一,万柏林物流市场中心作为太原市物流市场中心的代表之一,坐落在太原市区里的万柏林区,东西紧临新、旧晋祠路两条太原市的主干道路,交通发达,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万柏林物流市场中心拥有150多家物流企业,市场的整体规模可谓庞大。在调查的50家企业中,涉足物流行业的时间:

物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小型企业都是对省内或省外固定大城市的专线运输,天天发车,中型企业中有33%可以为全国各大城市运输和配送货物,67%的运输范围是省内或省外固定的一片区域,大型企业都可以运往全国各大城市。每家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物流设施设备,在繁忙时也会租赁。运输、配送和储存的物品可以是除了大型器械和违禁物品以外的各种物品,可以零担运输,也可以整车运输。每家企业运输车辆有2~7辆,大致为装载量为5T左右的小型货车和装载量为30T的大型货车。整个物流市场只有6辆付费使用的叉车,搬运货物主要靠人,偶尔使用小型推拉车。在50家企业中,只有一家天地华宇物流是中外合资企业,其他企业都是个人企业,只有天地华宇物流和久佳物流两家拥有条码技术,其他企业都只有通过互联网和电话联系和了解货物情况,只有一家九佳物流企业是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各物流企业基本上不涉及包装领域,有时只是简单地对易损物品进行加固,也都没有涉及到流通加工领域,在提供信息服务上也仅仅是通知收货和发货,顾客不能随时了解到货物的具体情况。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不能相互提供信息,而且基本上都没有运用GPS、GIS等先进的信息技术。

整个物流中心环境比较差,运输车辆和工具行驶、停放混乱,货物乱摆乱放,物流企业和所经营的业务多、杂、乱,从事物流业务的人员整体上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不足,除此之外,太原物流市场还表现出一些危机:

1.鱼龙混杂信誉度走低。十多年前,在太原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公司还比较少,大都是企业自己搞货运,按客户需求把货物配齐后,再把货拉到客户处,然后结款走人。这样就有两个弊端,一个是经营成本大,再就是货到“地头死”(客户往往是收到下一批货,才结清上一批货的钱)。而如今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同时代收款现象成了货运公司信誉走低的“瘟床”,一些经营不好的货运公司,常常拿代收款填补,拆东墙补西墙,待公司亏空的黑洞无法填补后,这些货运公司便选择“人间蒸发”,最终损失的是货物承运商,也使大众对整个太原物流行业的信誉度产生怀疑。

2.恶性竞争现象严重。走访中,有负责人反映:“按目前货运量来说,省内做大同线的有20家货运公司就已经饱和了,而实际已有不下50家公司,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我们公司十多年来一直做的是北京线,当时做这条线路的只有两三家公司,现在则发展到100多家,货运公司发展速度跟货运量不成比例,同行压价的现象严重。”

3.一些没有手续的“野货运”趁机浑水摸鱼。

据太原市物流商会统计,太原市登记在册的物流公司大约有900余家,就目前他们掌握的情况来说,在这900余家货运公司中,真正赚钱的占10%左右,50%的货运公司持平,40%的亏损,而在40%的亏损企业中,有20%的货运公司处于退出边缘。从事货运的经营户80%以上是租个门面房,摆两张桌子、一部电话,大一些的公司还有个周转库房,一些小货运部干脆就地收货、转运、“代收货款”。从业者90%以上没有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还有20%的干脆连工商营业执照都没有。

综上所述,从整体上可以看出太原的物流企业还处于传统的物流企业,要努力发展太原物流市场,加速使物流企业转变为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上、在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上、在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上,研究制定一些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措施,以保障太原物流产业在规范管理制度环境中健康快速发展。

2、加快物流现代化建设。政府应为物流企业投入资金的筹集工作提供方便。推进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平台建设,利用网络技术将物流企业散布在不同区域的服务网点联结起来,改变有点无网、有网无流的状况,形成物流服务平台。要加强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包括商品信息在内的物流信息交换协议标准化、条码化,信息采集自动化,并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建立并完善统计报告的格式和程序制度,定期发布物流产业的统计信息。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加强物流设施设备的改进,引进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速度。

3、加强物流人才队伍的建设

(1)加强对现有物流业法人的培训,组织他们到现代物流业发展先进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交流,邀请专家学者传授现代物流业的基础知识,通过培训强化现代物流理念,并逐步掌握现代物流技术操作的基本要领。

(2)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现代物流理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建立现代物流、连锁经营教育培训基地,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人才。

4、充分发挥太原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所在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提供物流信息,协调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

10.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

一、基本情况

(一)20xx-20xx年,XX区相继建成了4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占辖区行政村的41.5%。目前4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均正常开放运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发挥了公共服务在村屯的集聚效应。一是丰富和方便了农村群众生活。各村屯根据服务项目,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专项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科技等活动。二是有效整合了服务资源。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根据工作需求,可以将一些场所、器材统一调配使用,既确保了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三是密切了基层组织和群众的联系。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将村委办公场所与各类公共服务集中起来,成了最直接联系群众的宝贵载体。

(二)管理情况。乡镇政府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运行管理的责任单位,负责管理辖区内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整体运行情况,各村支书、主任是公共服务中心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对公共服务中心的管理使用、维护维修和安全防范工作负全责,派专人管护,做好公共服务中心的供电、供水、防火、防盗和卫生保洁工作,确保活动场所设施完整、功能完好。

(三)活动开展情况。20xx年,我区4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共开展文体活动244场次,其中开展文艺活动126场次,开展体育活动118场次。近年来,乡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群众自发组建的乡村文艺队,活跃在各村的舞台上,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受到了一致好评。

(四)资金运行情。每年自治区给每个行政村补助资金八千至一万元,用来开展文化设施维护和文体活动。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各村通过经济能人赞助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五)文化传统。我区是汉族人和壮族人居住的地区,文化传统有港城镇龙井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哭嫁歌》、《蓝衣山歌》、《起声歌》;大圩镇的“三月三”民歌节等。

二、存在问题

1、管理使用不规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服务中心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甚理想。

2、长效管理缺乏资金保障。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其运行费用均由各村自己承担。服务中心每年运行费用主要集中在二项:一是设备维护费用。主要用于对服务中心内计算机、音响、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二是水电费用。由于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只能从村级专项经费支出,对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屯来说,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影响了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3、基础设施设备缺乏。乡镇财政能力薄弱,村里也没有集体收入等原因,导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缺乏桌椅、会议桌、复印、打印等办公室设备。如有些村里文艺队晚上进行排练,也没有桌椅供队员休息。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体育设施、设备陈旧落后,而且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

4、专用人才缺乏。农村民间文化带头人大多年龄较大,缺少中青年骨干。由于专用人才的缺乏,很多文化活动无法得到更好的开展。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资金扶持,切实保障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正常运作。建议对经济相对困难村,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以保障服务中心的正常运作。同时,要引导各村创新方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企业投资和社会捐助特别是发展村级经济、改变贫困面貌等途径来解决中心运行资金问题。此外,强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增加透明度,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建立完善制度,加强后期管理。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好管理措施、充分发挥综合服务功能。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村级办公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办法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同时明确专人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公共服务中心使用的长期性和安全性,使之成为村里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的重要阵地。

3、重视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群众文化活动骨干。一是加强乡镇综合文广站建设,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挖掘培养群众文化人才。通过举行比赛、开展活动等多种途径挖掘文化能人,使民间文化人才浮出水面。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提升文化骨干的综合素质。

11.《管理的实践》读书报告 篇十一

第一部分德鲁克先以一个企业的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德鲁克以福特汽车的故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出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则透过活动、决策与关系等三项分析,深入管理的结构、最终的检验标准及绩效,同时也说明了五种组织结构之优缺点,与适用的大、中、小型企业及其限制条件。

第四部分德鲁克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创造巅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德鲁克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管理的实践》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

(一)关于管理企业

企业是什么?企业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才能管理好企业?《管理的实践》给了我很明确的答案。德鲁克认为,要想知道什么是一个企业,必须从理解企业的目的开始,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适合的定义:创造顾客。这个简洁的概念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我一直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利润,按照我们一直所学的经济学,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作为理性人,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作为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其实,仔细想想,的确可以发现德鲁克看问题的透彻,看到了问题的根本,利润、经济效益是顾客给带来的,因为只有当顾客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能才把经济资源转变为财富,把物品转变为商品。所以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只有顾客才能创造就业机会。社会将能创造财富的资源托付给企业,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才能让资本升值,才能实现经济效益。

关于如何管理企业,德鲁克提出了三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是由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获得满足的需求来顶叶。大师有说“企业管理也就是目标管理”。如何制定企业的目标是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多维度的,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应该在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实物和财力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的绩效和培养管理者、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社会责任8个领域设定绩效和成果目标。管理层的首要职能是经济绩效,对于利润、市场份额、财务情况等这样一些数字目标,我们并不陌生,这是股东们或国有资产管理代表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他们的关注点,企业的管理者不能不努力实现。但也不能单单从财务的角度来诠释企业,这样的企业只会是短命的。企业是由人创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客观评价管理者的绩效和员工的绩效是每个企业的重要工作,只有不断培养管理者,关注员工的利益和成长,使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二)关于管理管理者

“管理层是企业的器官,其首要职能是经济绩效,管理层只能以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和权威。”“能否管理好管理者,决定了企业是否能达到目标,也决定了企业如何管理员工和工作,因为员工的态度反映了管理层的态度,也直接反映了管理层的能力和结构。” 德鲁克在这一部分主要从人才的引进、培训、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管理管理者的目的:尽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当每个员工都成为管理者时,企业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员工绩效才能最大发挥。

在这一部分中,对我来说最有启发性的是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这一节。他指出“每位管理者必须自行发展和设定单位的目标,当然高层管理者们仍需要保留对目标的同意权,但是发展出这些目标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的确,这是他的首要职责。”

联系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对这个观点我也有着深切体会,就拿学生广告实验公司来讲,我们的对于部门管理目标中有许多是由我们对自身工作的理解和定位而自己设定的,如果我们在对于自己部门的管理的全过程中都等着总经理层的具体安排,那就是逃避责任的借口。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自己设定目标,自己进行监督和考核,这才是德鲁克先生所倡导的,管理的职责所在。

(三)关于管理员工和工作

德鲁克认为,如果我们视员工为人力资源,我们就必须了解这种资源的特性是什么,而当我们把重点分别放到“资源”或“人”上时,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能为企业所“使用”。然而作为“人”,唯有这个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发挥所长。“人”的问题是一个相当综合性、相当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企业永恒的问题。“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有生产力、最多才多艺、也最丰富的资源;也是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 因而,德鲁克提出,使员工有成就感,使工作富有成效是对管理者永恒的挑战。管理者不只要通过知识、能力和技巧来领导员工,同时也要通过远景、勇气、责任感和诚实正直的品格来领导员工。作为一名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下学期我们会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课程,德鲁克的这些观念无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点燃了我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趣。

上一篇:秘书英语简历下一篇:诗经·国风·唐风·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