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4-10-05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精选7篇)

1.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一

基于例题本原,探索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本原性数学问题”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问题的`“要素”或“基本构成”作为思考的第一问题,意味着教师要把实质性的数学问题“教学法化”--让数学实质能够被学生触及和逐步理解,源自数学课堂教学的本原性问题是把本质与情景一起融入到“揭示、理解并欣赏数学的学科本质”活动当中的问题.

作 者:苏立标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10030刊 名:中学数学英文刊名: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年,卷(期):“”(3)分类号:G63关键词:

2.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二

复习课, 对于学生系统学好数学, 发展思维能力, 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 提高教学质量, 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因此, 复习课需要精心备课, 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清晰全面、条理分明、知识体系完善, 对复习的重点难点要把握较准, 才能有更强的针对性;复习课要重视能力的训练, 做到讲练结合, 复习扎实;另外, 复习课要重视拓展宽度和深度, 注意联系实际, 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并呈现多样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使得复习课的课堂氛围比较好, 不会让学生觉得复习课就是单纯的罗列知识和“炒冷饭”.

因此, 复习课要想成为有效的教学, 应该达到几个目的:

第一,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的掌握, 并能灵活运用.

第二, 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形成知识网络.

第三, 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 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 通过复习使老师得到教学上更进一步的发展, 提高融会贯通的能力, 促进自身的成长,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现以“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为例, 简单阐述, 并辅以例题和解说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作用.

一、复习相关内容, 引出课程方向

提出问题:

1. 已知二次函数 y = 2 (x + 1) 2 + 1, 当 x = ____ 时, y 有最___ 值, 为 ______.

2. 已 知一次函数 y = 3x + 5 (3 < x ≤ 5) , 则当 x = _____时, y 有最 ____ 值, 为 _______.

答案:1. -1, 小, 1;2. 5, 大, 20.

简单的两道小的函数题目, 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并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体现, 展现函数、最值之间存在的联系, 并能简单体会, 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在很多时候都是和函数息息相关的.

二、具体问题讲解, 融会贯通知识

(一) 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

例1如图1,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 E为AB的中点, F是AC上一动点, 则EF+BF的最小值为 ( ) , 并说明理由.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找到两定点间的距离最小值的模型, 以对称点的思考方向讲解几何图形中的定点最值问题的解决方式, 并形成思维的习惯, 遇到这样的问题, 即朝着此方向思考和求解. 此题目作为例题, 教师需要讲解清楚, 为几何图形中求最值问题明确思考的主线和方向. 以此作为同类问题的模型指引.

练习1:如图2, 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 ∠DAB = 60°, E为AB的中点, F是AC上一动点, 则EF +BF的最小值为 ( ) , 并说明理由.

练习2:如图3, 已知二次函数y =x2- 4x + 5的图像与坐标轴交于点A (1, 0) 和点B (0, -5) .若已知该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 使得△ABP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

练习1紧跟例题, 是对知识的一个延续和实时情况的跟踪, 也考查一下学生对于图形的深刻认识, 正方形和菱形的共同点———对称性, 在解决图形最值问题中有关键作用.

练习2是一个拓展, 加入了函数的模型, 但是函数只是一个背景, 实际的类型仍然是例1.

(二) 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2某商店经营T恤衫, 已知成批购进时单价是2元.根据市场调查, 销售量与单价满足如下关系: 在某一时间内, 单价是13元时, 销售量是200件, 而单价每降低1元, 就可以多售出50件. 单价为多少时, 利润最大?

解设每件T恤衫降价x元, 销售利润为y元, 根据题意列式为:

当x =7/2时, 利润最大.

因此单价为9.5元时, 利润最大, 最大值为2812.5元.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找到第二种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因此例2采取耳熟能详的营销问题, (1) 降低难度, 会让大部分的学生有着落, 能思考, 能列式, 并能得出结论; (2) 容易总结出这类题目的通法, 一举两得.

例3某饮料厂为了开发新产品, 用A种果汁原料和B种果汁原料试制新型甲、乙两种饮料共50千克, 设甲种饮料需配制x千克, 两种饮料的成本总额为y元.

(1) 已知甲种饮料成本每千克4元 , 乙种饮料成本每千克3元, 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若用19千克A种果汁原料和17.2千克B种果汁原料试制甲、乙两种新型饮料, 下表是试验的相关数据:

请你分析如何配制这两种饮料, 可使y值最小, 最小值是多少?

解 (1) y = x + 150.

(2) 根据题意, 可列不等式组为

解得28≤x≤30.

因为y = x + 150中的k = 1为正, 所以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 当x = 28时, y的最小值为178.

所以, 当配制甲种饮料28千克、乙种饮料22千克时, 可以使两种饮料的配制成本最小, 最小值为178元.

函数当中的第二种类型, 方案设计问题, 例3的设计采取分步表述, 一是可以降低分析的门槛, 降低难度;二是可以使学生明晰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方向, 即先有函数关系式, 才去求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问题, 基本上懂得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才能真正达到总结模型有用的效果.

另外, 此题的图表可以使形式更多样性, 更清晰化.

这道题目以教师讲解为主, 此题目理解简单, 容易操作, 但是书写过程需要加以分析, 才能完整呈现此题的设计和思路, 特别是对于一次函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的表达需要规范.

三、归纳类型, 深度思考

在本节课的最后, 将上述所讲的内容总结归纳, 总结出: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 我们所能遇到的最值问题, 包括这样三种情况, 一是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二是与二次函数相关联的最值问题;三是有关方案设计问题的最值问题.

用余文森教授关于课堂有效性的认定来结束这篇浅显的论文,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 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 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 而要靠思维过程, 要靠个性化的思维. 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 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 但同时, 这种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 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从时间上来说, 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生发展,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 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以前的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 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

3.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探索 篇三

关键词:数学课堂;复习概述;现状分析;优化措施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概述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将新的知识点生动而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外,还应该通过复习课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提升。

初中数学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重复,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系统的知识梳理和巩固的过程。通过复习课,使学生对于一些相对生疏的内容变得熟悉并熟练应用,并将一些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成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形式为学生所掌握。这种复习课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加深其记忆,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认识的角度出发,复习课的开展是其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其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一种条理化、理论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于新的知识能够更快地理解、掌握和应用。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

复习课的重要性为许多学校和教师所认识到,但是,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课的开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

1.一些教师简单地将复习课等同于题目练习课

在复习课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的形式,以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作为其讲课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学生能力提升的方式。但是,这种复习方式过多强调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及其对复杂题目的综合分析,忽略了基础知识在学生能力提升中的综合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自己动手和思考的时间,使得其自主解決能力等无法得到应有的锻炼。

2.教师所选用的题目缺乏一定的梯度

复习中,变式训练成为较多的选择,但是选择的题目、难度及梯度的设计等无法满足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复习课的气氛相对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

4.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不够完善

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优化措施

为实现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便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1.要明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开展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梳理,在课程开展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水平,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复习课都能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其内容设计上,要满足初中教学大纲及其中考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新课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

2.注重教学技巧的应用

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该应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等,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从而使学生深化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实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注重师生互动

数学复习课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总结,在对学生总结知识给予客观评价的同时,教师将自己树立、建立起的知识体系提供给学生参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形成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偏差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5).

(作者单位 贵州省三都县交梨中学)

4.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四

长沙大学附属中学周汉芬(***)

一、总体设计 思考

第一步: 准备导学案(导学案 包括:预习案+课堂互动、合作探究案+训练案)第二步:课堂教学模式: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探究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二、课堂主要步骤的分解

第一步: 预习检测(含填空3道+变动表现)

第二步:分组探究(在预习案中体现题目)

一组: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影响

二组:洋务派的代表,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实践内容(且举例)、作用

三组:中华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的时间、出现原因、代表企业、兴起过程中所体现的特点

第三步:分组交流 自己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交代题目

第四步:三个学习组一起探究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在预习案中交代且体现题目)第五步:老师提示:如下

材料得出:剿—体现维护封建统治;勤—要求抵抗外侵,体现爱国;

学习西方—体现进步; 办—迈出行动的第一步;外商损—体现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不准办—体现压制民企; 有利—诱导民企产生;图片—封建管理;培养新人才;被打败—体现目的没有; 郑观应评洋务运动—体现无政治方面;

…交代评价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

第五步 课堂测评

5.圆的周长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五

圆的周长与面积复习课

执教者 毕立芳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第二节圆的面积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练习十五中的习题在一节课中全部完成,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分散练习。把一部分放在前面的新授课中作为课堂练习,一部分作为课下作业独立完成。本节课主要练习学生掌握不好、理解有困难的题目。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在解决圆的实际问题时不够灵活,有必要通过本节课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解决日常生活和圆有关实际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独立练习、交流讨论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实际问题可以借助圆的知识来解决,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练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圆有关的问题

难点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教学时,先复习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法方法,再进行练习。在解决问题时,重点是让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在求几何图形的面积时,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练习时,要牢记公式,并运用计算公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巩固引入(约6分钟)教师活动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3.14×2= 3.14×3=

3.14×4=

3.14×5= 3.14×6=

3.14×17= 3.14×8= 3.14×9=

3.14×10= 2.口答

前几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公式,包括变形公式 ?

r=d÷2

c=πd

c=2πr

r=c÷(2π)

s=πR2

s(环)=πR2-πr2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利用这节课一起来解决和圆有关的问题。

学生活动 一1.学生口算并熟记

2.回忆所学公式。3.了解课堂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1.口算这个练习可以帮助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2.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记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联系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约30分钟)1.出示教材71页第2题。

这道题分别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两者的概念、计算方法、单位名称进行辨析。为了提高做题正确率。要求学生先写公式再写算式。2.出示教材71页第3、4题.这两道题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要使学生理解自动喷灌的位置就是圆心,最远的射程就是半径。

(2)第4题是个重点题型 就是知道道周长,如何求面积。需要先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半径,再求面积。要用到两个公式,r=c÷2 s=p 3.出示教材72-73页“练习十五”5--7题.这几题是关于圆环及其变式的巩固练习。第5题,给出生活中的实例—玉璧,让学生计算面积。需要注意的是这儿给出的都是直径,需要先求出半径。

第6题是圆环的变式。只要是大圆中挖去一个小圆,求剩下的面积、计算方法都和求圆环面积相同。

第7题左图是求周长,右图是求面积。左图是一个半圆环,他的周长是由大圆周长的一半、小圆周长的一半与两个还款相加得到的,其中圆环宽度需要学生根据图中的尺寸 计算得到。4.出示教材72页“练习十五”第9题.铜钱也是一个典型的外圆内方的素材。可以先分别求出外圆的面积和内正方形的面积,再将两个面积相减就是铜钱的面积。

5.出示教材73页“练习十五”第10、11、题.10题是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其中长方形的宽和圆的直径相等。在计算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是不要把差个方形的两条宽计算在内。

11题是一个花瓣状的门洞,他的边有4个直径相等的半圆组成。这个门洞周长相当于两个直径1米的圆的周长;这个门洞的面积,相当于直径1米的圆的面积加上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3题有两种解法 :一是先先分别计算出半径变化前后的周长,再相减;二是先计算直径增加了多少,再将讲增加的部分乘圆周率。

观察几何图形,掌握图形的特征,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读题、理解题意,交流解题思路,独立解答问题并交流解题方法。

了解生活中的环形计算环形的面积。

认真观察图形明确周长由哪些部分组成。求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了解铜钱的形状,计算铜钱的面积。

观察运动场平面图,明确运动场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计算运动场的周长和面。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同桌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进一步巩固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规范书写格式。

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环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这两题都是情况比较复杂的组合图形。通过引导学生读题,提高读图能力,学会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合适的信息

三、课堂小结(约3分钟)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问题,还要学会把生活问题用数学思维分析解决。

四、布置作业(1分钟)练习十七1、2、3、4、5题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第三课时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c=πd

c=2πr 其他公式:r=d÷2 r=c÷(2π)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 圆环的周长计算公式:s(环)=π(R2-r2)

教学反思

6.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六

一、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弊端

1. 传统固定的座位排法, 将学生“封闭”在有限的空间

内, 束缚了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 不利于学生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影响学生互相评价 (即“生、生评价”) 的有效开展.

2. 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式, 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

用, 教师先讲知识要点、知识结构, 然后讲解例题, 学生再模仿练习, 通过机械重复达到技能、技巧熟练掌握的目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了解学生是否完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求知欲望的发生与发展, 也不利于开展“探索性”学习所需创设的环境氛围, 摧残和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

3. 同时教师一味的“包办”也限制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

“表现欲”和“成就感”, 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久而久之使大部分学生上课不愿意发言, 课堂气氛沉闷, 造成了学生表达能力差, 缺乏自信心.这样不利于学生人格发展和个性发展.

4. 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缺乏活力, 不能吸引一些自觉

性较差或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投入到课堂中, 不利于全班学生智能水平的平衡发展.

二、开放型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如何克服上述不利因素,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收获, 对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由“静态结构”向“动态结构”进行改革, 是非常必要的.为此, 我对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

1. 课上教师首先要布置一下复习课的学习任务,

(1) 梳理整章的知识点, (可以是文字形式或框图形式) ;

(2) 典型例题的摘录;

(3) 搜集平时作业, 测验, 练习册中易错的习题, 以及平时不太确定的习题.由每个组的组长负责分配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几名小组成员完成其中的一项, 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 合作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数学课的趣味性.准备时间大概10分钟为宜.

2. 让每个组长推出一人上讲台前担任主讲, 其余人组成

评议组, 主讲说完后, 由评议组补充、完善或评价、矫正……教师控制教学节奏, 并有机、适时地对有争议的问题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部分作相应的释疑.过程大概20分钟.

3. 在学生自己完成这一复习环节后, 教师比较一下自己

准备的复习题, 把学生没有归纳出来的类型题展示到黑板上, 同样采用启发讨论式,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问题的解答.大概10分钟. (如果在规定时间学生没有完成, 可以留作作业课下完成.)

4. 课尾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小结 (最好由学生自己完成) , 并评选本课“主讲明星”与“最佳评议”.

三、“开放型”复习课课堂教学评价的优点

这种教学评价方式, 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 学生学习的潜能可得到充分挖掘和激发.

1. 让学生走上讲台, 既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满足其表现欲, 尝试成就感, 又让学生亲历知识掌握的构建过程.

2. 由于要自己完成课前的准备作业和讲解内容, 迫使学

生进行章节的全面复习, 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这一复习环节, 却真正达到了自我自觉地学习,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提高了学习效率.

3. 组织这样的课堂教学流程, 培养了学生口才、组织能

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促使学生的个性达到良性的发展.

4. 由于改变了课堂的传统座位排法, 学生得到互相帮助

的机会, 学习较差的学生能直接得到学有余力的同学的帮助和指导, 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调动了兴趣, 提高了学习能力.伙伴的互帮互学,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开放型”复习课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在长期的“开放型”复习课课堂教学研究程中,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还有许多的不足, 如:

1. 学生虽然在讲题方面, 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

步, 但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解题步骤写得不规范.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讲题能力, 还要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2. 开展此类课堂教学评价, 对教师自身控制能力、应变

能力及学生对此形式变化的适应性要求极高, 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与磨合.

3. 采用这个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展示为主, 突

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时间不好把握.课堂教学效率仍有待提高.

7.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程教学;问题探索;教学有效性

问题探索教学方式即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以针对性的问题来指导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探究学习,进而以这种方式不断的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保障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而在小学教学的最后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同样也需要这种方式来不断的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即在数学总复习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将问题探索的方式引入到复习课程中来,让学生借助相关的指引性问题的探究对之前学习的课程知识进行回顾总结,以主动的完善整个小学数学的知识储备。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回顾程度将会更深入,而整个数学复习的效果也能够随之得到提升。

一、设置合理的问题,为学生总复习课的探究活动提供最佳的指引

小学数学总复习开展过程实施问题探究活动最根本的是有效问题的设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同样要做好总复习课的备课工作,即在复习课与问题探索工作开展之前,先根据课程的实际要求为学生准备相关的问题,使得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能真正进行高效率的问题探索活动,并根据问题的指引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回顾与再次理解,为自己知识应用和应试能力的提升提供最佳保障。例如在平面几何知识的复习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的核心知识为学生布置土地面积测算、墙面粉刷成本估算、下水道井口形状判等问题,进而以这些具有实际应用性的数学应用题为学生平面几何知识的回顾总结提供最佳的指引。而学生在与同学和教师的探索过程中,对于平面几何边长等基础知识能够进行逐步的回忆,而对于平面几何面积等核心知识又能够进行有效的应用,因此整个单元总复习课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改善课堂的组织形式,为学生的问题探索提供最佳的平台

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往往采用教师机械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形式,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程也不例外。虽然教师将自我的总结直接传授给学生能够很好的节约学生知识回顾的时间,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理解以及判断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很多时候机械化的模式会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重复的讲解,而将学生欠缺的知识却进行忽略。因此在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的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问题探索更加有效的开展起来。

小组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其在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程中的应用同样也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问题探索复习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人为的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分组,以使得班级数学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整合。而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只做好答疑和指导的工作,而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探究能力,进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探究传统课程的教学知识,逐步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这种有效的方式下,小组内积极的学生能够带动表现一般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自主化的探究和教师的指导又会个性化的弥补各个学生学习的不足,进而班级学生在数学总复习下获得共同的进步。

三、借助学生问题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讲义的订正工作,保障学生讲义的利用效率

总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借助多次机会开展测验或者模拟考试的工作,以对学生近期的复习情况进行一次检验。在考试完成后,由于学生自身的各种不足,因此各个测验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直接对测验的答案进行讲解,让学生根据答案来进行订正。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对某一习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但是学生始终无法有效的发现自己的复习问题并开展针对性的调整。所以教师在现阶段讲义的处理过程中,可以借助问题探索的工作,即让学生在讲义点评之前先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探讨来对自己的错误进行纠正,让学生在自我纠正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复习的不足,然后再对教师的讲解进行吸收,进而保障学生能够对讲义进行最为充分的利用。

四、定期做好总结工作,在把握总复习方向的基础上巩固学生的复习效果

问题探索模式的确能够很好的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提供有效的指导,但是小学数学总复习需要面对的是学生的升学考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定期的对数学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来让学生自己不断的加深对于数学问题探究经历的印象,进而保障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对之前复习的知识进行再次的提炼,以保障学生问题探究的精确性以及总复习课程的完整性,进而再一次的巩固小学数学的复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课程总复习的开展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知识的巩固与调整有着显著的作用,而问题探索方式与小学数学总复习的结合又能有效的将数学复习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提升。因此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开展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对问题探索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探究,一方面,设置合理的问题,为学生总复习课的探究活动提供最佳的指引;同时改善课堂的组织形式,为学生的问题探索提供最佳的平台。另一方面,借助学生问题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讲义的订正工作,保障学生讲义的利用效率。最后定期做好总结工作,在把握总复习方向的基础上巩固学生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艳新.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J].学周刊C版,2014,(8):177.

上一篇: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考点下一篇:托班音乐教学《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