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当代中国水彩画现状论文(精选4篇)
1.了解当代中国水彩画现状论文 篇一
我国当代水彩画艺术创作的困境论文
摘要:随着水彩画艺术逐渐成为主流艺术画种,水彩画在经过了波峰的发展,在人文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大形势下,水彩画艺术又出现了回归传统的趋势,表面上看起来,在艺术理论的发展中,跨越与回归似乎是一个永久的主题,正如艺术发展的演进过程中,从上个世纪至今就不断出现的现代与后现代的反复交替,直到艺术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而当代水彩画也随着这种趋势在两种回归潮流中不断反复,我国当代水彩画艺术特别是创作方面出现了很强烈的倒退,这种倒退被成为创作的困境。但是短暂的困境必然伴随下一步快速的崛起,未来发展的需要必然能够助力水彩画艺术创作再攀高峰。本文从水彩画艺术创作的困境着手,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当代水彩画艺术;创作;困境;未来发展
水彩画是西方的舶来品,改革开放后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我们的水彩画家在不断吸收西方水彩画的精华和技法同时,也不断的将自身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精华融入到水彩画当中,不断的进行了改良和探索,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彩画艺术内容和独特的水彩画创作技法,随着这些结合的不断跟进和成熟,我国当年的水彩画在本世纪初达到了一个巅峰,水彩画已经真正的做到了与其他大画种进行比肩,在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水彩画与油画、国画均取得了三个金奖,可谓是平分秋色。但是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水彩画艺术创作一度陷入了传统的回归,而这种回归并不等于上世纪末的理性回归,上世纪末的理性回归伴随的是传统技法与西方艺术的融合,一种过渡阶段的崭新发展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倒退,相反,在我国水彩画艺术创作融入了传统艺术创作技法和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要素后,水彩画反而成就了发展的巅峰,使得水彩画真正的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一、当代水彩画艺术创作的困境
正如前面所述,我国水彩画艺术凭借着独有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以及可以追溯到50前的历史,在不断的融合发展中把水彩画艺术创作推向了一个巅峰的高潮,甚至一度发展成为世界水彩画的殿堂,飘逸的水墨元素和灵活的材料运用,推动了中国水彩画不断的向前发展。然而创作的困境来源于思维模式的固守和灵感的匮乏,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和发展现状,中国水彩画逐渐又呈现出一种回归的趋势,一种向传统文化寻找灵感的思维模式。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水彩画传统是水彩画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水彩画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呈现出的是一种艺术原始积累,而真正的水彩画艺术应该源自于传统和民族的,甚至对西方水彩画擦产生一种本质性的排斥。两一方面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水墨画是水彩画的最高级形态,完全剥离了中西方水彩画的内在传承和联系。思想决定行动,当代水彩画的思潮决定了水彩画艺术创作的回归,实际上是一种民族主义和大国主义思想在作祟,并没有正视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开弓没有回头箭,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对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些错误问题的`批评和纠正,促使现代化发展回归到正确的途径上,维护着正义和公平等普世价值。行动的困境直接体现在创作的乏陈可新,体现在艺术的形式的呆板,对新技术的漠视,对原始材料的以来。
为此,当代水彩画艺术创作的困境逐渐影响了新世纪的水彩画艺术创作,一度造成了停滞不前。艺术源自于生活,艺术的价值也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如果艺术仅仅是孤芳自赏,那么艺术可能出现极端的艺术价值,也可能不能成为艺术发展的主流形态。所以,总结上述水彩画艺术创作的困境,我们不难发现水彩画艺术创作主要是思想领域的倒退,影响到创作方向的偏差,而这种偏差与西方水彩画艺术创作的发展比对中,就变得尤为地明显,一个再继续前进,一个再逐渐倒退。不论是形式、内容、材料还是创新,都在一种乏陈可新中不断的倒退,让人有种难以触及的悲哀。
二、当代水彩画艺术创作的趋势
当代水彩画艺术的创作发展,其趋势依然在西方的水彩画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变化,现代化的新特征和新要素都出现在了水彩画的创新发展中,电子技术和高科技应用在西方水彩画届比比皆是,澳大利亚油画界甚至直接采用电子笔墨进行水彩画创作,创造出了很多崭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当代水彩画的艺术创作未来发展的根本依然在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艺术理论发展的基本逻辑,即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反复推进,互为补充,水彩画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必须从根本上摆脱对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错误理解,摆脱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完全相悖,相反,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是互为表里,在矛盾中推动事务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因为有了现代化的激进和后现代的保守,才能在激进和保守中呈现一种发展的大趋势,而这种趋势往往可能会出现水彩画艺术高峰。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绝非平衡性很强的一对孪生体,根据艺术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与脉络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往往彼此交缠,一度呈现出了艺术的极端发展,但是形式主义并非是完全的消亡,而是在下一个波峰到来之际,接着很强的现代性而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并且把基于现代主义的水彩画艺术体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这就是水彩画艺术创作的根本逻辑。
三、我国当代水彩画艺术创作的未来发展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水彩画艺术在艺术领域上达到了一种巅峰状态,正是一种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跨越发展,从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最终将当代水彩画艺术形式和内容,以及材料的创新应用都形成了一个新的范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创作体系。而未来的水彩画艺术创作根本在于现代性,回归现代性的主流,即科技的现代性和事务的现代性,种种迹象表明,不能够完全的依赖传统,传统应该具有现代理性的回归,社会多元文化创造这些机会和文化基础,科技手段完全能够融入当代水彩画创作的技法,我国当代水彩画艺术创作的未来发展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高军.中国当代水彩画市场发展现状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3月.第34页.
[2]谭家河.水彩画中情感与形式的平衡[D].湖北美术学院,20.第25页.
[3]李振国.当代中国水彩画创作的现实问题及发展空间[D].内蒙古师范大学,3月.第43页.
作者:刘长富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了解当代中国水彩画现状论文 篇二
1.突出地域性和民族性
(1) 中国水彩地域性的特征
中国地大物博, 历史文化悠久, 而长期以来沉淀的文化差异, 使水彩艺术产生地域特征。对于这种地域差别, 最明显的就是南北划分, 历史基因和不同的文化传统极大地决定了这种差异性。水彩画的地域性对水彩画的创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也使艺术创作风格迥异, 形成了中国水彩画的地域特色。
柳毅、叶献民、平龙等人是南方优秀的水彩画家。柳毅的水彩画将笔墨意蕴融入画中, 画技精湛, 功底深厚, 是当代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的《憩》《水随天去》等多幅作品都荣获国家美术展览大奖。一些作品还被海内外收藏家收藏。他的水彩画透明清秀、流畅洒脱。尤其对水与色的运用恰到好处, 画面干湿浓淡恰如其分, 使其产生活泼的音律之律动, 堪称一绝。近年他在人物创作尤其是芭蕾舞艺术这一题材上, 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作品中芭蕾舞女孩的神韵、气质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幅画面光影水色灵动, 给人轻盈、清透、飘逸的感觉, 鲜明的南方地域特色跃然画中, 让人回味无穷。
北方水彩画同北方的民风一样, 作品多以厚重写实风格为主, 与南方水彩的飘逸灵动形成了对比。吕智凯、奥迪等北方当代的优秀画家, 他们的作品都深受大众喜爱。吕智凯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大西北的人情风貌与自然风景, 表现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热爱之情和对艺术语言的别样领悟。他的水彩画有悠远的意境, 厚重不失灵动。画面色调和谐统一, 给人一种流畅洒脱的感觉。
(2) 民族特色更加显著
中国水彩画之所以能快速发展, 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传统绘画成就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绘画对于水色的运用以及在画面中体现的精神境界都在各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水彩画, 对水彩画有深远的影响。中国画深受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冶, 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 是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探寻民族化的水彩艺术风格, 要借鉴中国深层文化的内涵。不局限于事物表面现象, 而是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追求内心与事物的统一, 这种境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最好的表现。中国水彩画对“气韵生动”的追求, 表现在西方写实主义之上, 深化到精神层面, 使中国水彩艺术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形式。
2.题材形式更加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艺术也呈现出多元的发展格局。与以往的水彩画相比, 中国水彩画近几年在创作理念、题材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从以前水彩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品的题材都只拘泥于相对完整的场面, 用具有空间感和传统方式去构图, 使画面缺少灵活性, 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效果。而在近几年水彩画展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选择创作的题材放宽了视野, 把视角投入到生活中细微的小场景。仔细观察画家们的作品, 我们可以看到, 有的作品中刻画的仅是一面墙。有些作品可能会选择一块石头, 而平常被忽略遗忘的事物也会重新回到画面上, 作品越来越贴近生活、自然, 花鸟鱼虫、小溪流水都被画家用他们的画笔表现出另一种美好。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对生活过往的留恋, 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还有的画家把视角直接投入到社会, 如, 刘亚平的《脸谱系列》以抽象的形式表达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涵, 是对现实生活人与社会的深思。这种社会题材的作品更能表现画家的思想认识, 折射出时代的精神, 是画家对生活较为深刻的情感表达。由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 对事物认知不同, 所以这就能够更好地激发画家们的创作理念, 创作出题材形式更加多样化的作品, 使水彩艺术创作更加广泛, 更好地使语言形式与题材形式相结合, 使水彩艺术达到新的高度。生活是艺术家发掘好的题材的唯一源泉, 只有立意于生活, 放眼艺术, 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 眼光放长远, 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创作情感的缺失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 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可以说情感是一幅作品的灵魂, 优秀的作品往往传达了画家的情感体会并且可以让欣赏者感同身受。
水彩画虽然进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 但在水彩理论研究方面却特别薄弱。迄今为止也没有一部完整的水彩画史, 关于水彩基础理论研究的书籍也是寥寥无几。画册虽相对多, 但是也仅仅是一些技法的探讨, 创作的讨论, 没有系统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油画同水彩差不多一起进入中国, 可是相比较油画, 就更能突显水彩理论研究的不足。这样怎么能在创作上表现出情感, 这是一种严重的理论建设情感的缺失。
水彩画的创作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 可就当代年轻人学习绘画而言, 并不是因为喜欢而学习, 只是为了应付高考, 更多人都是抱着学习不好就学习绘画, 这是一条上大学的捷径。这种错误的观念直接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水平不高, 而这一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众多高校艺术学子中对绘画具有浓厚兴趣, 深深喜爱的又有多少呢?对于学校安排的写生采风几乎都是旅游心态, 根本没有深入当地居民生活, 体验生活的情感经历, 对创作对象没有情感, 又怎么能创作出具有情感的作品呢?
生活中水彩画社会管理情感缺失还体现在水彩画的普及、高校水彩专业的设置。水彩画在小学阶段普及比较多, 但是在高中以后基本就没有水彩画, 现在高考艺考都是水粉画, 好多学生都是进入大学才知道水彩, 而有些贫困地区的学生竟然将水彩水粉混淆, 显然在水彩画的传播过程中有很多不足与失误。而从高校来说, 很多学校艺术专业并没有水彩这一门专业。上海是中国水彩的发源地, 但是根据往年调查, 很多院校竟没有水彩专业。这也就造就了真正水彩专业的教师特别少, 大多数都是水彩画爱好者, 并非正规学习的。人才的培养已经缺失, 真正对水彩画发自内心的热爱, 对水彩艺术追求的人太少了。这种社会情感管理的缺失值得我们思考。
2.对水彩艺术本体语言的弱化
随着艺术形态的多元化, 中国水彩画在时代的影响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但我们在为水彩画迅速发展感到欣喜时, 对水彩艺术本体语言的弱化, 几乎脱离或丧失本体语言这一严重问题, 要引起我们正视。
水彩画是运用水与色的交融流动, 使其产生清透空灵的艺术效果。而有很多人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却脱离了正确的路线, 他们在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上具有很强的模仿性, 却认为是一种创新。有的作品完全脱离了水彩画的本体语言, 使别人根本无法分辨是什么画种。有的画家追求厚重深远的意境, 却使水彩画完全失去水灵清透的意境, 使画面特别脏乱。有的画家甚至直接用国画的手法来表现水彩, 虽然水彩画与中国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两者因文化理念不同, 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画讲究传神, 水彩画讲究画面形式美。如果只是照搬模仿, 那么中国水彩画该如何发展?
一些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只是追求技术, 忽略了对水彩艺术本体语言的深刻体会。随着科技不断发展, 艺术创作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但有的画家为了追求别具特色, 滥用现代媒介材料, 完全不思考水彩画的艺术内涵, 结果作品面目全非。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媒介材料可以为作品注入一些新活力, 但是过于注重, 则会适得其反。我们对水彩艺术语言的探索更应该学会体现水彩艺术语言的特色, 学会去创新、发展, 并不是借用其他画种媒介来开拓, 不能脱离底线。
由此可见, 发扬和保持水彩画的艺术本体语言不容怠慢。创新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水彩画的创新发展, 必须要挖掘本体语言特色, 发挥水彩艺术的独特艺术特征,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扬中国水彩画的魅力, 才能使水彩艺术拥有独立地位, 才能把水彩艺术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石家泉:《中国水彩画发展现状浅析》, 《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俞进军、丁聪伟:《我国水彩画的发展与展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
[3]杜纪海:《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水彩画发展状况考证》, 《武夷学院学报》2014年第8期。
[4]张丽云:《浅谈当代水彩艺术发展现状》, 《艺术科技》2014年。
3.了解当代中国水彩画现状论文 篇三
【关键词】水彩风景 创作 山水画 融合 探究
前 言
水彩画传入中国近百年,它与中国画保持着天然的联系,经过众多老一辈水彩画家的消化、吸收、改造和实践、探索与创新,由萌芽期到成长期、发展期、高峰期、改革繁荣期,使其技法日趋精湛。在受到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美学、绘画与哲学领域的影响,西方水彩画已经中国民族化了,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水彩画在坚守本体语言的同时,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登上了国际大舞台,令世界画坛刮目相看。
当代水彩风景画创作中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借鉴
1.在笔墨技法的运用方面
中国画讲究用墨的层次,色不碍墨,水具有调墨、滋润的效果,适当用水使画面墨色饱和、骨法用笔,用笔“稳、准、狠”,构图上讲究散点透视,即高远法、平远法、深远法。不强调物体的立体明暗,不追求物象的真实,而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而西方水彩画具有薄而透明的特点,“水”作为调色剂,在流动渗化的过程中将颜料与胶质快速分离,使色粉沉淀,形成肌理效果。用水少,画面会干涩,缺少色彩的艺术魅力,用水太多,形体会跑得无影无踪,散乱无序,以“水”构成而又取决于“水”,所以有效地控制水分是决定画面成败的关键。
在用笔上不同,水彩画造型严谨,靠色彩的用笔塑造形体,注重对象的块面结构,国外水彩画家常用扁头笔、圆头笔、板刷等工具。而中国画家擅长用毛笔,充分利用笔尖、笔腹、笔根,通过书法的笔触,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倾注于笔端。蒋跃的水彩画《山村春早》运用写意画的笔墨,表现了偏僻山村,远处山峰洗练概括,中景破旧的房屋及稀疏的树木是画面的重点,近景概括,主次分明,线面结合的用笔很有节奏感,更像一幅水墨山水画。
2.在意境的表现方面
意境是东方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是作者在观察和体验生活后所获得的独特感受。“境”是具体的景物与景象,两者结合后,就形成了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山水画讲求“因心造境”“像由心生”“借景抒情”,水彩画的意境是表现空间透视的“实境”,水是它的灵魂。而中国画表现虚实相生、空灵悠远的“虚境”。
中国山水画注重“造境”,西方水彩风景画注重再现实景,画面追求写实性。当代名家陶世虎创作的表现雪景系列组画,借鉴中国传统写意画的骨法用笔,画面借助水的晕染,再现了山林的静谧与幽深,寒气扑面而来,灵动而优美,厚重而细腻,中国画的意境美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王涌钟情于静物,他的水彩画《花语》主体物是陶瓷与花卉,运用现代构成的形式,借用中国写意画线面结合的形式语言,进行平面化装饰变形处理,抛弃了光线与体积感,不追求形似,湿画法一气呵成,营造意境美,具有浓郁的装饰味。
3.在材料的运用方面
水彩画所用颜料是管状或固体状,颜色透明,覆盖能力差。纸张最初采用国产保定纸,近年来多用质量较好的欧洲进口纸,如:阿诗、霍多福等,着色沉稳,颜色丰富,干后不易褪色,适合长期保存。颜料多用国产马利、温莎-牛顿、格文等,颗粒细腻,色彩鲜亮,质量上乘。除此以外还采用水粉、色粉、丙烯、国画颜料。从近10年来全国美展的参展作品来看,以写实为主的风格占主导地位,风格多样,还在不吸水的有色纸、卡纸、白板纸、木板、布料上作肌理。在当代水彩画家中,广东画家黄增炎在颜料中添加新的物质,在白版纸上做底子,借鉴版画的技法,利用水彩颜料的透明性、覆盖性差,在有油脂的纸面上重复着色,会产生另类丰富的画面效果。
由于材料与工具的局限,根据表现对象的需要,水彩画家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反复琢磨,尝试摸索出一些特殊的技法来表现,如:涂蜡、留白胶、刀刮、撒盐、拼贴、沉淀、揉纸及溅、洗、吸、沾、擦等不同技法,使画面在水与彩交融中呈现出全新淡雅的情趣与意境。
4.在对水的运用方面
中国水彩画与中国山水画都离不开“水”这个媒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彩画中的用水,是将颜料快速溶解,水与色冲撞、融合、化解颜料中的胶质,调节色彩的浓淡与变化,相当于油画中的调色油,用水的多少决定画面调子的明暗,水多则泛滥,水少则干涩。
中国水彩画借鉴中国画“破墨(色)”等传统技法,生宣纸薄而吸水性强,利用毛笔中水分的多少及落笔的先后,使水与墨色交叉重叠,可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先浓后淡或先淡后浓,使水与墨、水与色相互渗化,落笔速度与间隔时间应有适度的把握。水彩在画面半干的情况下,快速滴水或色,水冲色后产生丰富多变的肌理,即可表现雨、雪天气、幻境等,王涌、张小纲常用此法。第一遍着色后,洗掉浮色,再薄罩第二遍色,层层叠加,透而不闷,增加画面的厚重感,陶世虎就是很好的例子。
5.在表现形式方面
西方绘画注重写实,客观地描摹对象再现自然,无论是早期丢勒对《兔子》毛发细致入微的刻画,还是后来眷恋故乡的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对家乡环境与人物进行动情细腻的描绘,勾起观者对主人公命运的深切同情并产生情感共鸣,激起人们对现实一种无限追思。中国画则运用意象的形式表现客观现实,在“似与不似之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笔墨情感倾注于笔端,画出心中的山水丘壑,画家的意象思维给观者寄托了无限的想象。写实绘画与写意精神并不矛盾,反而促使写实性画面更具诗意般语言,传达出一种融情感、韵律、唯美的意境美。
水彩风景画创作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借鉴与思考
笔者在创作水彩画《归》(图1)时,起稿时提前用留白胶涂了树干部分,待大面积着色结束后,去掉留白胶,再仔细刻画树干的结构与动态,在天空处将纸润湿快速着色将树叶融入背景,表现它的婀娜多姿。起伏的路面是画面最亮的地方,显示光线的耀眼,突出天气的炎热。画面冷暖、动静、虚实结合,黑白灰关系明确,形成画面的总体色调,凸显了水彩画的技法美与色彩美。
满车的玉米秆是画面的中心,笔者进行主观处理,从整体出发找大块明暗关系,利用毛笔顺着结构画整块的冷暖关系,注重用笔的干湿浓淡,充分利用毛笔的侧锋、逆锋、中锋、散锋,点、线、面结合,水色浑然一体,画出它的蓬松与质感。左下方的地面笔者采用喷、溅的方法表现土地的干涸。注意用笔的书写性,全面吸收中国画的用笔方法,体验水与色碰撞的魅力。
人与牛车是画面的中心,笔者采用横构图,表现天空的辽阔与黄土地的厚重,构图中借鉴中国画的“开合”原则,留出中心的缺口,有意安排土崖与路面的边缘曲线呈“×”形,富有动感张力,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中心,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收中国山水画树木的造型,曲折多变,树分四枝,枝杈间交叉形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状,注意树木的疏密穿插关系,不显杂乱,具有韵律美感。路两旁成组的树木形成回拢的气势衬托视觉中心,远山与近处地面较为概括,画面疏密对比强烈,主体突出。
整个画面呈暖色调,为表现秋天的景象,采用了干湿结合的画法,趁湿用大刷子铺色画晴朗的天空,湿笔抹出远山的蒙眬。左面黄土崖受光,呈暖色调,用透明颜色多遍叠加,表现黄土的厚重与干涸,右面暗部呈冷色调子,颜色一次性给足,一气呵成不再反复叠加,凸显了水彩画水色淋漓的韵味之美,增强了作品的意境。
结束语
笔者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总之,要完成一幅创作,必须先有生活积累,再收集整理素材,提炼加工,进行构思构图,再画素描稿,后画小色稿,直到大幅作品的完成。画面不仅仅靠技法的熟练,还必须借鉴其他绘画艺术的营养,多研读绘画理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功夫在画外”,多读多看多练多悟,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总结经验与教训,产生艺术灵感,才能创作出感人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水彩——粉画作品集》2014,10。
[2]王海涛:《和而不同——近20年中国写实水彩画风格之比较》,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4.当代中国慈善业现状(定稿) 篇四
根据国际发展的一般经验,未来十年,中国的人均GDP完全有可能达到1万美元,初步迈上发达国家的门槛。经济发展的速度完全能够大大提前实现“三步走”战略。
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来整个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迅速地叠加发展,对于社会管理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另一方面,财富总量的大规模快速增长,要求社会大众对于财富的管理,作出新的较为艰难的社会选择。从而使贫富之间,能够建立兄弟情谊,并和睦相处。
应该看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传统的安全管理对象发生了变化,政治性的管理正在大踏步地转向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基础,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十分有活力的公民社会,而公民对于公益事业的全面投入,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标志。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的平稳转型,需要公益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
现状与差距
对于中国公益事业现状,特别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的基本认识,最为重要的基本问题就是,当代中国,究竟有多少的慈善公益空间?我们看三组数据。
慈善捐赠总额。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已经达到509亿元,占当年30多万亿元GDP的0.17%,占中国财政收入6800亿元的比例,不到5%。比较一下,美国2008年的捐款3000亿美元,占当年14万亿美元GDP的2%左右,占美国财政收入3万亿美元的10%。要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捐赠额应该是6000亿元。
慈善组织的数量。2009年,中国的基金会为1843个,美国的慈善组织超过100万个,英国比较活跃的慈善组织超过16万个,加拿大慈善组织也有8万个以上,跟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还很不够。
【了解当代中国水彩画现状论文】推荐阅读: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论文08-26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11-13
当代大学生能力的现状与对策08-30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笔记08-22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发展06-20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要点07-10
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07-10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07-10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笔记09-15
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