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精选11篇)
1.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 篇一
1、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2、中学数学合情推理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3、中小学数学估算的教与学
4、培养中专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
5、中美高中课程标准下数学探究的比较研究
6、高中数困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研究
7、高一学生数学概括能力培养的实验 研究
8、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9、新课标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正迁移的研究
10、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1、中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特点研究
12、TI-92技术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算法教学中的应用
13、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价值
14、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15、全国高考试题与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相关性研究
16、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实验与研究
17、职高《数学》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8、培养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19、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中专班《数学实验》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
21、初中生数学思维过程的研究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培养高中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途径
23、论现行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及单元测验的改革
24、网络环境下“中学数学实验课”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25、高一学生函数概念学习障碍及教学对策
26、师范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
27、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的实践研究
28、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9、高中数学新课程《球面上的几何》的教学实验与研究
30、数学发现法教学的课堂实施研究
31、开展初中“反思性数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32、初中数学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33、以“教学反思”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研究
34、技校兴趣缺乏型数困生的现状及教学研究
35、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6、数学交流探究
37、论数学课程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38、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9、中学数学教师评价研究
40、五年一贯制师范数学课程设置研究
41、高二数学优秀生与学困生的解题策略比较研究
42、建构主义及其观点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部分)解析
43、新课程标准下弗赖登塔尔数学教学原则在我国小学及初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构想
44、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45、数学历史名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实验研究
46、普通高中几何课程体系实施研究
47、中学数学中非语言表征的应用研究
48、现代教育装备条件下校长管理方式新探
49、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通过机制创新开拓新局面
50、谈做好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
51、权变理论: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管理的选择
52、权力差距维度下透视英国教育管理权力架构
53、公安院校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初探
54、运用“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搞好高等学校外专外教管理
55、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载体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6、城市教育费附加管理刍议
57、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的方法和艺术
58、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生管理之中
59、谈谈高职教育中的班级管理
60、问题研究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有效路径--基于院校研究的思考与分析
2.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 篇二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又一定的独立见解。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通过一次对全国112所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操作情况的调查,颜静兰(2005)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出现了缺少思想深度、缺乏创新意识的问题。 张燕清(2007)提出,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毕业论文缺乏创新型的主要原因包括:
1.参考资料较专业、抽象难懂。
2.学习被动,缺乏归纳、整理地吸收他人创造的知识。
3.就业压力大,无法静下心来认真撰写论文。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普遍采取的“一人一题”模式往往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不能雷同。每位同学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基本都是独立完成工作。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要独立且高质量地完成一个难度较高的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学生们为何都会偏向选择一些“老掉牙”的选题了。而“多人一题”的团队论文模式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1~2名老师指导一个有3~4名学生组成的学生团队,完成一个较大的课题或者多个相关的课题。这种团队合作的模式可以较为有效地扩展选题的范围和深度,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协作、沟通和创新能力。
二、翻译方向团队毕业论文选题改革的必要性
88.4%的高校英语专业要求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颜静兰, 2005)。而翻译方向的选题较多的是分析、研究词、成语、句子的特点及翻译方法,经典译文评析,各类问题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方法。而普遍的缺点就是缺乏创新性。学生普遍对本科生论文不够重视,把毕业论文视为走过场,往往把别人的文章七拼八凑下就变成了自己的论文。撰写毕业论文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大好时机。论文的前提是研究,而研究就是为了创新。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在选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每个环节,让学生懂得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三、翻译方向团队毕业论文选题改革的具体做法
1.在选题之前给学生选题范围,将传统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纽马克提出翻译评论的具体步骤:首先, 简要评论原文的写作目的、原文所具有的最突出的语言功能、 背景等,从而提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翻译方法;其次,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较为详细的对比。对比时要有所选择和侧重,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对原文和译文分别进行评价,判断译文与原文是否功能相同、意义相符。(Newmark,2001)在传统的翻译文本研究方面,通常的选题为对同一作家的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在传统的“一人一题”的毕业论文模式下,可能学生会选择两到三个译本,挑选部分章节进行对比研究。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在有限的篇幅内,只能进行粗浅地讨论。而且,在翻译对比研究的论文题目中,极少有学生是将翻译评论建立在自己的翻译实践基础之上的。在团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下,众人拾柴火焰高,可以在文本分析之前,引入翻译实践环节。在分析别人的翻译文本之前,先自己动手翻译,在自己的翻译实践过程中进行思考,最后理论结合实际地写出对翻译的体会与反思。
2.鼓励学生选择跨专业的综合选题。例如,笔者刚刚完成指导的一篇团队毕业论文——《从苹果公司的宣传语在“两岸三地”的不同翻译分析其本土化策略》。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将翻译与商务进行结合的跨学科选题。学生以苹果公司宣传语”Bigger than bigger”为例,分析了两岸三地的不同翻译版本产生的语言、文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苹果公司的本土化策略。在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被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阅读和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提炼,直到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将这种认识辅以足够的理论和实际证据,并以文字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格式,准确呈现出来。( 王崇义,2004)
3.引入翻译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虽然本科生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无法从事较深、较难的选题。但是导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并从事相关的选题。 同样,以笔者指导的一篇团队毕业论文——《对百度翻译、有道翻译和金山词霸翻译的翻译效果的对比研究》为例,学生以若干商务信函为文本,分别用百度翻译、有道翻译和金山词霸进行翻译,应用翻译质量分析的相关理论对翻译结果进行了分析。虽然研究成果并未达到很高的水平和深度,但是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了机器翻译这个前沿研究课题。
团队毕业论文模式通过有意识地让学生选择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选题,让毕业论文真正成为全面提升学生研究能力的关键一环。翻译方向的团队毕业论文应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上多下文章,既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做学问”。
摘要: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团队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本文讨论了团队毕业论文模式在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应用的可能性,并论述了在团队模式下翻译论文选题改革的必要性及具体做法。
关键词:团队毕业论文,翻译方向,选题
参考文献
[1]颜静兰.倪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规范操作思考[J].外国语言文学.2005(4).259-263.
[2]张燕清.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的改革尝试[J].英语教学研究.2007(7).13-16.
[3]Newmark.P.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84-192.
3.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 篇三
摘 要:近年来,各高校对研究生毕业提出新要求——发表论文是毕业的前提。写论文成为这种背景下的热潮,如何选题成为写论文的关键,本平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在智能手机终端就能分模块地对论文选题工作进行管理,提高了论文选题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研究生;手机智能终端;高效管理论文选题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75-04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对研究生毕业条件的限制,如何使研究生与指导教师之间合理高效地进行双向选择成为难题。传统的“师生双向选择”选题模式的过程是:由研究生相关负责人将不同指导教师申请的课题整理好,编辑成册打印发给每个毕业班,毕业生浏览课题目录,选出自己要选的论文题目划勾签名,然后经由班长上交选题结果,再由对应指导教师确定最后名单。这种模式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于高校而言,拥有一个功能完善的毕业论文选题平台的需求是迫切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基于ASP.NET论文选题平台相继开发,实现了在电脑终端对论文选题工作的管理。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丰富多彩的手机APP应用被开发出来,人们更倾向于在手上享受各种服务。本平台实现在智能手机终端对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论文选题、提交以及审核的功能,使研究生毕业选题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大大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降低成本,实现最大效益化,减少师生毕业论文选题时间,加强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过程控制,降低指导教师和管理员的工作强度。
通过本平台,可以让研究生快速了解毕业论文和指导教师的相关信息,指导教师可以方便地对论文选题情况进行查询,及时了解课题被学生选择的情况,平台弥补了目前一些高校毕业论文选题平台通用性低、拓展性差的缺点,使选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制作技术介绍
1.金和软件
金和软件创建于1994年8月,致力于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研究和协同管理软件研发,全面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协同管理软件、咨询服务与解决方案,是中国最大的协同管理软件厂商之一,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金和软件与微软、IBM、SAP、用友等数十家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
?誗理念:创百年事业,用精确管理;
?誗定位:以推进精确管理为己任;
?誗战略:让所有企业都享受精确管理;
?誗愿景:帮助企业健康;
?誗使命:所有人因为精确管理和精确管理的实现手段即金和软件而快乐;
?誗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持之以恒追求,诚实履行诺言;
?誗行为准则:精勤诚信,奉献创新,规范认真,研究高效。
2.金和IU
金和IU是金和软件公司推出的不需要任何编程语言、完全免费的个人或组织APP自助工厂,通过金和IU制作的APP,用户可以对启动页面、展现首页、界面皮肤根据喜好进行设置,除此之外,金和IU生产出来的APP配置功能强大的管理后台。强大的后台统计分析平台可让APP拥有者查看到在线、注册人数,用户的属性、文章浏览变化等数据,将APP的运营状态实时地以图表的形式反馈给APP拥有者,让APP拥有者实现透明化管理,并能根据反馈的数据有效地调整运营策略,深化APP拥有者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体会到“大数据”的魅力所在。
三、平台功能模块介绍
1.平台介绍
平台分为首页、个人中心、选题管理、教师查询、学生查询、文件管理、审核评价、留言建议、相关通知、相关下载10个栏目,平台设置首页、沟通、广场、投稿、更多5个导航,APP主界面如图1所示:
2.主要模块功能介绍
(1)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是用户登录平台后可实现个人资料、隐私设置、修改密码等个性化设置服务,平台分为多种用户类型,登录平台的用户选择相应的用户类型登录即可。
登录平台说明如下:
①正确地选择用户类型、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进入平台用户管理信息界面。
②当输入平台不存在的账号进行登录时,平台将提示拒绝登录并提示用户登录账号不存在。
③如果用户为学生类别,当其选择用户类型为非学生类型的其他类型时平台拒绝其登录并显示登录账号和用户类型不匹配。
④当用户选择的类型正确,账号也正确但密码错误系统将提示用户使用账号密码错误,请核对信息后重新登录。
(2)选题管理
选题管理模块分为所有选题、我的选题列表、添加选项、批量导入选题、学生选题确选管理、导出所有选题、导出我的选题。
选题整体流程:平台管理员系统初始化设置——教师登录系统添加自己的选题——选题审核——学生登录平台预选选题——教师确选——数据导出。
管理员用户和密码为admin,管理员登录平台后可对选题工作进行管理,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①为所有的指导教师、学生及审核人员开户。
②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更新。
③控制毕业论文选题的过程,如开启选题工作、公布选题结果等。
④系院、专业的设置。
⑤数据字典中的网站信息、教师职称、教研室的设置。
⑥添加教师(可以批量导入):下载标准表,要注意教师所在教研室和职称编号一定正确。
⑦导入学生数据:下载标准表,注意专业代码的正确。
⑧导入选题信息:下载标准表,注意专业和教师的编号。
⑨管理员可随时查询和了解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进程。
⑩管理员可对选题的最终情况进行统计并输出相关报表等。
所有选题模块的9个二级栏目分为ID、选题名称、选题方向、选题难度、指导教师、限选人数、是否有人选、详情、审核,毕业生进入所有选题栏目,可以自由选择所选题目、选题方向、选题难度和指导教师,管理员根据综合测评因素审核选题是否通过,通过后录入系统,所有选题模块示例如图2所示:
(3)教师查询
教师查询模块分为查看所有和导出所有教师2个部分,教师操作流程:登录平台,进入个人中心,修改个人资料——添加修改自己的选题——查看选择自己选课的学生,与学生取得联系,确定选题学生及选题——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制作——查收学生论文成果——完成论文答辩相关工作——搜集选题成绩表,上交系领导录入学生选题成绩,导师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4)学生查询
学生查询模块分为查看所有和导出所有2个部分,毕业学生操作流程:登录平台,进入个人中心,修改个人资料——添加修改自己的选题——查看导师和课题信息,与导师取得联系,确定选题导师及选题——让导师协助完成毕业论文的制作——提交论文——完成论文答辩相关工作,学生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
(5)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主要涉及与平台相关的毕业论文时间安排、学生选题须知、密码通知、上传word文件注意事项、论文撰写规范、联系表、任务书、论文封面、开题报告等的录入、发布和管理。
(6)审核评价
毕业研究生确定选题之后,审核小组会对研究生的选题进行分析审核。具体的过程是:首先由教研室主任进行专业性审核,即选题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对不符合专业要求的选题,可直接删除或驳回由导师进行修改,审核通过的题目可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进行可行性审核,评定选题是否过大、范畴宽泛、题目是否存在难度太大、选题不切实际等问题,如果存在上述问题则审核未通过,平台将会删除选题或驳回给导师进行修改后进入第二轮选题直至通过,审核通过后录入平台。最后审核小组根据论文选题测评综合因素给出分数并录入平台,学生登录后方可看见。
(7)相关下载
包括与论文相关的规范、联系表、任务书、封面、开题报告等,相关下载的主界面如图5所示:
四、平台导航和后台介绍
1.导航
平台设置了5部分导航,分别是首页、沟通、广场、投稿、更多。沟通:分为消息和通讯录两部分,消息部分针对本平台的用户可以群聊;通讯录部分可以跟附近上网的人聊天。广场:分为广场和论文选题平台论坛两部分,广场是针对所有金和软件用户,用户可以看到分享的文章;论文选题平台论坛是针对本平台用户的论坛,用户可以编辑、发布论坛内容,然后发布。投稿:是针对在平台投稿的用户,平台会根据论文的选题、内容、结构等有针对性地分类筛选,选出一部分优秀论文为期刊投稿以及后续的投稿事项,平台协助毕业研究生完成。更多:用户下载登录本平台之后,可以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包括我的订单、分享给朋友、应用推荐、兴趣设置、搜索、设置、关于。
2.后台
平台应用金和IUAPP自助工厂开发设计实现,平台无需编码,后台可在电脑终端实现,也可在智能手机终端实现,平台后台管理操作简单便捷,管理人员可以对应用信息、平台启动图片、主题设置、分享设置、导航、推广设置进行管理,对一级栏目、二级栏目以及栏目内容进行添加、删除、编辑等,后台管理界面如图6所示。
五、总结
平台的特点如下: ①性能可靠,可扩展性好,运行安全稳定、高效便捷,易于维护。②信息内容具备灵活性、可配置性,可单个或批量增删改信息。③支持多种数据发布,如纯文本、文本和图片、文本和附件、Office文档、视频等。④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可限制文件上传附件类型。⑤具备强大内容处理能力,支持可视化添加、修改、预览、删除、査询等。⑥维护简单,信息页面展示灵活、分类明确、界面友好。⑦平台风格简明、庄严、实用。
参考文献:
[1]CNKI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投稿平台 [DB/OL].http://60.221.248.216/rewriter/CNKI/http/ba9bmjh9mds/#sign2.
[2]王关梅.高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3:19-26.
[3]李瑞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2:30-44.
[4]柏依彤.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建模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
[5]熊伟,王振旗,张丽静.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5):14-16.
[6]教高厅[2004]14号.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
4.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 篇四
论文题目宜小不宜大
论文选题尽量范围小,要以小见大,小问题更具有现实性,而且小问题往往存在于我们现实工作中,无需花更多时间、精力去调研,也更容易发现,更容易起笔。例如:采购专业,有些同学会写诸如“采购与供应管理中的问题研究”这个题目就太大了,而且采购与供应本身就是两个环节,每个环节涉及到的问题都可以单独来研究,这个论题需要调研和参考的资料太多,也不好把握每个环节的轻重。说的简明一些,如果你不会写论文,可以这样,就是这个专业的每一本教材都可以成为一个论题,这样我们在定论题的时候就有了小目标,然后在围绕你定的目标去选甄选资料、找文献、查数据就ok了。
论文题目要难易度适中
论文的撰写是一项非常紧张、艰巨的任务,所以选题时尽量选自己熟悉的、擅长的,并且要考虑所写论文需要的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的难易程度。比如“长江三角洲港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这一选题所要涉及到长江三角洲的.众多港口的资料收集、整理,这对完成该论文所需的时间、精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是力所不能及。
论文选题要具有专业特色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论文选题不能偏离你所学专业的范畴,明明是采购专业,如果选的论题用到人力专业绩效问题分析很多,这就偏题了。所以选题尽量选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标题。
5.毕业论文选题 篇五
中外图书馆联盟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面向大数据的单元信息组织体系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国家数字学术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海洋古文献总目提要
大数据环境下的计算型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
基于用户与情境视域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研究
城乡档案记忆工程推进机制研究
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与服务创新研究 中国百年图书馆本质论的理论反思与当下建构研究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
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研究
公共图书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资金保障体系研究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支撑体系相关性实证研究 我国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实证研究
学术图书馆云存储联盟模式与机制研究
多民族语言信息资源跨语种共享策略研究
基于关联数据的政府数据开放研究
基于国际编目新规则的我国编目工作变革研究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9岁儿童阅读能力实证研究
面向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内容、平台与终端的实证研究 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及平台研究
我国民间读书会研究
中国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研究
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数字图书馆动态组合学科服务模式研究
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策略研究
我国图书馆大众化服务模式定位和建设策略研究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目录解题全编(上、中、下)《十三经注疏》版本研究
汲古阁藏书、刻书、抄书研究
20世纪中叶云南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
四川凉山彝族毕摩文献整理编目与研究
清代整理中医药文献研究
晚清民国华侨文献整理与研究
晚清民国时期四川藏区涉外藏事档案整理与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公安情报学理论体系研究
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社会化媒体不实信息的群体干预模式研究 面向供应链增值的企业竞争情报运作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机制的中美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国际网络舆情监测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的科技信息潜在语义挖掘技术优化与比较研究 高科技前沿监测中的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研究
面向知识服务的健康知识组织体系构建研究
旅游资源信息的语义标注与相关性研究
在线社交网络中基于用户的知识组织模式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实时海量情报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科研数据管理关键技术与服务机制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药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研究
机构科研数据管理关键技术和服务机制研究
基于事实型科技大数据的情报分析方法及集成分析平台研究 新型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计量分析与评价研究
新型城镇结构演化中的信息驱动研究
基于信息生态的信息资源协同建设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工业遗产整理与保护研究
吴地文化遗产网络知识服务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密集服务模式研究
基于社交问答平台的用户知识贡献行为与服务优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环境下社会化商务的消费者行为与偏好研究 社会化信息搜寻认知模型研究
社会网络中用户的情绪分析与影响力研究
基于信息时域的跨学科协同信息行为与特征研究
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网络信任体系构建的网络谣言识别与阻断机制研究
我国政府公开信息的质量评估标准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社交媒体信息质量内容评价研究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质量影响机理及管控体系研究
数字图书馆的智能图像检索系统研制
西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技艺及传承机制研究
英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
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标准与使用模式实证研究
跨学科科研协作行为的动态可视化跟踪与预测机制研究
社会化媒体在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体制改革的档案馆馆藏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档案制度变迁研究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化研究
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
我国档案生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云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档案信息服务与移动数字终端融合发展研究
基于语义关联的数字档案资源跨媒体知识集成服务研究
基于组织的电子文件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书档案工作研究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与业界的互动研究
公共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研究
多叙词表的开放关联与映射方法研究
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多粒度集成知识服务研究
基于书目框架的图书编目变革与创新研究
图书馆资源组织中的数据关联机制研究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
高校图书馆全媒体服务推广模式及运行保障机制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量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研究 藏文文献分布及书目之书目研究
乾嘉四大藏书家研究
黑水城出土汉文占卜文书整理与研究
出土《日书》类文献中涉医资料研究
明代禁书研究
清人地理考据文献集成与研究
大数据时代情报分析的支撑环境研究
非常规突发事件舆情预警中的风险信号研究
情景应对视角下的情报资源动态响应机制研究
语义和情景关联的网络资源聚合单元分类体系构建与评估研究 基于本体推理演化的语义级中文校对模型研究
基于数字网络的知识关联服务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个体识别风险的个人信息利用研究
基于实时大数据的潜在新兴技术敏捷预测机制研究
面向专利数据的多重共现分析方法及其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规制研究
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研究
区域创新中的知识扩散规律与保障机制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基于用户关系的自媒体健康信息扩散机制及干预对策研究 人机交互环境下文献数据库用户心智模型演进机理研究
体验视角下网络信息服务的用户采纳行为及质量评价
研究
用户交互视角下社会标签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构建及应用实证研究 数据开放环境下政府数字信息资源质量保障研究
移动互联网隐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移动出版价值链重构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出版知识服务研究
基于网络出版电子期刊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研究
基于微信息交流的企业品牌传播机理与实证研究
移动社交网络对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研究
大数据时代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研究
高模糊抄袭检测研究
学科交叉主题识别和预测方法研究
科研人员持续自存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激励机制研究
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库构建研究
基于多学科视域的档案价值及实现机制研究
数字档案资源生态安全研究
6.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篇六
1、论信息技术在权力监督中的作用
2、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创新
3、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4、论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能力建设
5、电子政务中行政行为形式合法性探析
6、试论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选择的表达机制
7、论有限政府视野下我国征地制度的理性构建
8、政府社会管理的国际经验研究
9、责任政府: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
10、政府社会成本控制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1、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12、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13、论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学习型政府组织
14、行政垄断的道德反思
15、论创新行政管理方法,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16、电子治理: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向
17、试论政府机构改革与中央政府管理模式变化
18、论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
19、论公共事业组织的本质特征
20、浅析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探索与创新
21、论公共服务
22、论我国电子政府与学习型政府的一体化推进
23、论村委会选举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24、论非政府组织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25、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研究
26、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问题探讨
27、社会变革中的行政歧视与反歧视探析
28、试论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
29、县级行政权力“弱化”现象分析 30、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31、论我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及其治理
32、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33、深化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思考
34、试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思路选择
35、论服务行政的法治架构
36、试论提倡“行政文明”概念的必要性
37、试论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
38、政治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39、公共行政中的生态因素研究
40、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研究
41、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
42、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
43、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44、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
45、转变职能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地位研究
46、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
47、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
48、系统政治理论的原则与运用研究
49、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50、行政机关的组织气候研究
51、不同层级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
52、中外行政组织体制比较研究
53、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54、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55、生态组织与我国当今行政组织体制的关系研究
56、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研究
57、西方文官制度研究
58、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
59、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60、公务员考绩研究
61、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
62、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3、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研究 64、中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研究 65、行政领导的角色研究 66、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67、公务员辞职、辞退理论与实践研究 68、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69、民治型领导与专制型领导的比较研究 70、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的价值取向 71、试论政府公关与企业公关之异同 72、试论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对策 73、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研究 74、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初探
75、浅析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
76、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 77、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78、中西行政决策观念之异同研究
79、我国传统决策文化对当代行政决策的影响研究 80、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81、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 8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 83、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84、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 85、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 86、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研究 87、标本兼治反腐倡廉的对策研究 88、舆论监督研究
89、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90、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91、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92、行政诉讼法对加强行政管理的作用研究 93、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94、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95、“会议”与行政决策研究
96、我国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 97、行政文化研究
98、事业单位分类与管理研究
99、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100、企业人事管理研究
10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102、国民政府五院制与孙中山五院制思想之比较研究 103、香港廉政公署研究
104、新加坡行政监察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105、英国地方政府组织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106、美国各州独立管理机构的地位、组织和职能研究 107、法国省长地位的演变研究 108、论印度联邦制的特点
109、德国、加拿大联邦制比较研究
110、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
112、论地方人大的职权范围及其实施办法 113、电子政务问题研究
114、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研究 115、试论政府绩效评价之误区
116、中国传统行政管理中可资借鉴的本土化资源研究
117、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与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 118、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研究
119、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 120、我国国有企业监管制度研究 121、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122、我国公民参政议政制度研究 123、行政管理法制化研究
124、我国法院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125、公务员考试评价机制研究 126、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127、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128、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129、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130、县级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1、政府行政执法研究
132、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 133、政府“法制”研究
134、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 135、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研究 136、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137、政府社会保障体制研究
138、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39、我国中等学校的人事改革与激励机制 140、我国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141、我国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42、我国地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43、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模式变革 144、WTO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45、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46、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变革 147、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程序研究
148、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149、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150、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51、村民自治制度与村务公开制度
152、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
153、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54、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55、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56、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 157、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58、试论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市管理转型
001论服务型政府;
002论有限政府;
003浅论政府职能与转换;
004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行政职能; 005论当代中国政府行政面临的挑战及变革; 006试论政府人工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007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与角色定位
008试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府整合机制重塑; 009试论人民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职能探讨
010试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011试论政府管理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012试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能力开发与建设
013试论利益驱动与规范政府行为;
014 试论市场经济与县级政府职能及机构; 015试论政府定位——行政改革分析的新角度 016试论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两难抉择”及其应对思路 017 试论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对策; 018 试论当代中国政府政策执行能力; 019试论社会化与政府职能现代化的关系
020试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021试论政府责任;
022 试论中国政府职能定位的双重选择;
023浅析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中的政府仿企业化问题 024论政府职能的社会化
025试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能力再造 026 试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职能的挑战
027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028试论经济中国政府规制体制:改革路径与目标模式 029 论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政府行为规范化
030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的效率选择
031 试析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032 试论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整合033 论转型期政府行政行为定位
034 论西部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035 试论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036 试论规范政府行为的对策思考
037论中央地方政治关系稳定性因素
038 试论公共行政典范革命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039 试论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
040 试论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效能建设的关系
041 试论政府效能建设若干问题探析
042 论政府绩效
043 试论规范政府行为与国际准则接轨
044论依法行政、法治行政;
045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职能; 046 试论我国行政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047 试论当前我国行政机制的生态平衡
048试论我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的制度分析 049 论依法行政
050试论社会转型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 051 试论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模式发展取向 052 论建构现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指导制度; 053试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路 054 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
055 转型时期中国公共行政改革模式初探; 056试论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问题研究 057试论当代中国行政民主
058 试论新公共管理理念在中国行政改革中的引入; 059 论我国行政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060 试论行政组织的法治化;
061 试论我国法制行政建设研究; 062 试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利益分析 063中国现阶段行政伦理规范研究; 064 论加强和改善我国行政监察;
065 试论我国行政监督的现状与完善举措;
066试论建立严密完善审批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 067论转型期权力监督理念的跃迁; 068论行政权力腐败及其整治对策; 069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执行;
070试论体制转轨期强化公共行政监督的路径选择 071试论当代中国行政权力运行科学化的对策 072民族地区行政组织特点及发展 073略论以德行政
074 以德行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075论以德行政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076 012 浅议“法治”和“德治”并举
077试论行政公开制度研究
078试论遏制行政不作为违法的途径
079论行政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 080以德治国的行政文化分析
081依法行政要与以德治政紧密结合
082试论当前我国行政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机制建设 083论以德治国背景下的干部道德建设 084论社会主义行政道德;
085 “德法同构”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086试论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 087 试论中国公共行政观念 088 简论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089依法行政问题初探
090探析我国行政改革思想阻力 091论行政许可的几个问题
092 试论乡镇政府行政行为因素分析
093论法治行政意识的内涵和国民法治行政意识之不足 094优政与勤政、廉政
095论“土政策”与地方行政执法
096 浅析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097 试论控制和降低我国行政成本对策 098论行政权力的责任制约 099试论行政执法监督
100试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效率性质
101试论行政公开及我国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试论自然经济形态下的中国行政价值观体系 103试论行政价值观及中国行政改革观念的更新 104试论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
试论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文化
106浅议深化行政改革与提高行政效率 107 试论社会转型与政府行政范式转换
108试论新公共管理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09试论完善监督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0 试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效度
111试论中国城市地区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
112行政监督中“弱监”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113公共行政转型及其动因分析
114从行政生态学看中国行政改革的挑战与发展
115试析行政权力监督的渠道
现代化进程中行政监督的走向与选择
117试论县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进一步完善 118以德治官论
119试论我国现行政府监督系统分析
关于××市××区政府机关干部考核制度的研究; 121 关于××市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机制研究;
关于××市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化建设的初探
123试论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
试论行政处级干部的管理能力结构及其特征分析; 125试论创新——行政领导素质的必备; 126干部道德教育有效性探析;
知识经济时代行政领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128试论中国公务员行政价值观探讨
129论新时期我国公务员行政理念的转变; 130 知识经济时代对公务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中韩两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比较研究; 132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企业化管理模式
133县乡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关于建立行政机关激励竞争机制的对策研究
政府行政机构改革中的心态表现及思考
136试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行政机构改革难点及对策 137 关于行政机关实行竞争上岗的若干思考
浅析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艰难性
139行政组织法治化与政府机构改革
公共服务社会化──实现中国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
论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应注意处理的几大关系
142国政府行政机构改革“怪圈”的成因
143刍议我国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144试论政府体制改革中电子政务的发展问题 145试论我国电子政府发展思路探索
146试论××级地方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147试论我国电子政府建设; 148试论电子政府
149试论政府上网”
150试论网络化对政府行政工作之影响
151试论经济与政务管理
152试论上网与政府形象重塑
156试论络时代的政府责任
157试论信息革命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158试论信息技术对行政决策观念的影响
158试论“网上政府”的内涵和架构
159试论电子政务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160论政府行为现代化
161试论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
162试论电子民主与信息时代的政府职能定位 163试论电子政府的实现方式及其问题
164 试论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165 试论以办公自动化为突破口 推进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166 政府决策面临的网络化挑战及对策
167 试论政务公开
168 试论构建电子政府的理论分析
169 论大力推进我省政务信息化工作
160试论电子化政府——中国政府改革的新取向; 161浅析网上公务员管理
172公共责任理论与我国公共责任机制的选择; 173 试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 174试析政府决策的行为取向
175关于政务公开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76 村民自治的溢出负效应及控制 177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系统分析 178政策体制缺陷与腐败现象探析 179 我国地方公共政策评估现状与对策
180 我国地方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181 村民自治架构下的中国乡村行政发展
182村民自治:问题、对策及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183试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184 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分析
185 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统合
186政府公共政策传播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7试论加入WTO对我国行政文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188 试论加入WTO对我国行政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的影响
189 试论“入世”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190 试论WTO与我国行政主体的转变
191论加入WTO之后中国行政许可制度改革; 192 论加入WTO对我国政府行为的影响; 193 论加入WTO与政府管理方式转变; 194试论 WTO视野下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195试论加入WTO后的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分析; 196 试论加入WTO政府将如何应对体制性挑战
197 试论面对WTO的政府管理理念创新
198 试论WTO透明度原则与我国行政公开制度
199 试论加入WTO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200 试论WTO与政府公开
201 试论WTO规则对我国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的影响
202 试论加入WTO后地方政府的若干策略选择
203试论我国“入世”背景下的政府改革;
204试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国政府应对入世挑战的战略选择 205浅论新时期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6论中国当前行政文化的变革特征及行政文化创新; 207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8浅析行政领导失效的心理因素及其调适
209论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的指导意义与实践风格 210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目标观
211论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兼论改革和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212邓小平的行政效率思想初探
213 论邓小平的监督思想及如何搞好行政监督工作 214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指导制度 215试论行政事业性收费审批 216村民自治权力位移考察分析 217村民自治的困境分析
218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及其效率的提高 219依法治国与行政执法者的使命
220 论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
221乡镇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
222 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
223论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学的研究对象
224关于我国行政区划构建问题的探讨
225 乡镇政府形象设计与传播
226社会转型与行政权的定位
7.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 篇七
一、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意义
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训练研究生形成系统思维、运用科学知识、培养其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应能反映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或提出的新见解。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首要环节, 应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有较大的理论或实践价值。常言道:“好题一半文”。选题对于科学研究具有普适性价值, 选题关系着研究质量的高低。中国正值快速转型期, 社会问题错综复杂。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 研究生是否能选好时代命题, “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二、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标准与程序
俗语云, 无规矩不成方圆。同理, 无标准不易选题。标准和程序有助于研究生集中精力直奔主题。
选题一般采用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合适性标准。重要性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是理论意义, 也可以是实践意义或社会意义, 或兼有之。创造性又称创新性或独特性, 指在选择确定和确定研究课题过程中具备的特点。可行性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的各种因素, 包括自身因素以及外在因素。合适性主要指选题是否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宜考虑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外部因素的前提下, 结合自身能力、经验阅历、知识结构、操作技术, 遵循“以小见大”原则, 从熟悉的领域发现问题, 运用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进行研究, 重视“小课题”, 以小见大。
选题一般遵循如下程序。研究生从感兴趣、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提炼问题原型, 接着广泛查阅文献资料, 初步确定研究问题, 然后进一步查阅专门文献, 从而将研究问题明确化。同时, 对研究问题进行他评和自评。即在听取权威专家、前辈、同辈意见和看法的基础上, 不断实行自我修正, 使研究问题日渐成熟。最后, 确定毕业论文选题。
三、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来源与方法
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来源有二, 自选题目或导师承担的课题。自选题目具有较大自由度, 选题水平和个人生活阅历、研究能力关系较大, 呈参差不齐之态。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稳定, 能把握研究方向, 但研究生自身缺乏自主性、灵活性。研究生可根据个人情况择优而从。勿论何因, “问题”意识是研究者不可或缺的要素。
研究生能否从琐碎的生活世界挖掘选题, 取决于自身的人生经验与阅历。“学校-学校”型研究生群体生活经验尤为单一, 是不是束手无策?不然。研究生保持“同理心”对待生活世界, 同化他人的间接生活经验亦是对自身有限直接生活经验的无限补充。个人能够直接感受或认知的部分只是生活世界的一角冰山, 更为广阔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完成。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分析”“二次分析”来激发“灵感与火花”, 获得选题。
四、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习惯的训练
选题思维在于怀疑, “问题”意识在于发现。爱因斯坦曾指出,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当然, 怀疑并非毫无根据, 而是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缜密思考基础之上, 既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又是新研究的开端。“问题”意识并非人人有之, 也不是生而有之, 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研究生欲向毕业论文要质量, 就要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习惯的训练。
恰当运用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加芬克尔“常人方法论”, 有助于研究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根据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研究生可以培养这样一种心智品质, 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 从而看清世事以及事情的全貌, 即个人对时代生活的自主性把握。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论从日常生活中, 破坏“理所当然”的常规, 发现常规背后潜藏的社会事实。
此外, 宜“勤”宜“懒”, “问题”长存。“勤”指遇事勤思考, 拓宽思路, 训练发散思维, 培养“问题”意识。“懒”指大胆创新, 学会偷“懒”,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总之, 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有章可循, “问题意识”是关键。“问题意识”是研究的开端, 创新精神是研究的生命力。研究生要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习惯的训练。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选题的意义、来源、方法以及选题的标准与程序。从社会学角度出发, 以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为依据, 提出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要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习惯的训练。
关键词:选题,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3) .[1]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3) .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赵国玲, 哈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7 (6) .[3]赵国玲, 哈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7 (6) .
8.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 篇八
【关键词】毕业论文 选题 改革
【中图分类号】N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修课程。本科毕业论文从出题、学生选题、完成论文到答辩,大体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选择性地出一些具备本科生层次水平的题目供学生选择;二是尽管强调论文质量,杜绝抄袭现象,但从大多数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情况来看,仍然无法达到导师和相关管理者的要求;三是围绕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一些院校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采取了实施严格的开题报告和考勤制度,阅读英文文献并把所阅读的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但却没有达到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目标,甚至指导老师都因为毕业论文工作过于繁琐而怨声载道。为此,笔者在2009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在学生选题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革与探索,以寻求改进和完善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途径和方法。但由于笔者并非校、院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者而仅仅是一名普通教师,因此在这方面的探索暂时还属于小范围的尝试。
1 现行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缺陷
1.1 指导老师出题
本科毕业论文出题,对于指导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首先,对于那些自己的科研项目、科研方向很明确指导老师,如果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中出题,考虑到本科生的知识层次,就势必要把自己的科研项目分拆成一些很小的模块来分配给本科毕业生做,但分拆后的模块往往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著框架。而且,考虑到本科生所具备的知识层次,很难要把他们完成论文直接或简单加工后放到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里面去。其结果就是指导老师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深度加工。而在深度加工之后,对这篇论文的知识产权到底属于学生还是指导老师又很难界定。
其次,对于那些没有自己的科研项目、科研方向也还不甚明确的年轻指导老师,由于一般指导的学生人数都在5-6人,甚至7-10人。人数多,而所出题目较小而分散,致使他们在工作一开始就不能通过这种途径形成自己的科研方向、培育自己的研究领域。而且,由于年轻老师自身经验的欠缺,可能所出题目会偏大,因此单独一个学生很难完成这样的本科毕业论文。
1.2 本科毕业生选题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学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指导老师出的题目要么是跟他们自己科研项目密切相关的,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明显感到相关知识的缺乏,而这些相关知识又难于在短期内学习提高。或者即使指导老师所出的论文题目本身难度并不大,但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相去太远,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二是由于本科生独立完成科研课题能力的欠缺,而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因而从一开始就把本科毕业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这种方式排除在外。事实上,无论是大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还是选择继续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至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而这却无法在他们完成毕业论文的时候得到体现。
三是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在发挥大学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也比较欠缺。多年来,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指导老师给定题目,然后学生围绕指导老师的毕业论文题目采取依样画葫芦的方式完成一篇既定格式、既定字数、既定内容的论文,因此发挥他们自身主观能动性去主动地观察社会、发现我国的经济现实问题、应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并依照自己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无从谈起。
第四个问题就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要学生完成一篇具有原创意义的毕业论文基本上就成为空谈。尽管年年都在强调本科毕业论文要有创新点、不要抄袭,但结果却是年年都获得的是东摘西抄、没有创新意义的本科毕业论文。
2 改革现行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式的基本思路及办法
在考察现行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改革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完成他们自己感兴问题的研究”。这意味着,改革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才会自己主动去认识世界,思考和发现问题,必要的情况下在团队精神的指引下完成寻求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基本思路的指引下,改革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办法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从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在大学本科毕业生从事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即对他们提出要求,希望他们根据自己平时学习、生活和对社会的了解,提出自己毕业论文要研究的领域、问题和要解释的现象,并据此提出自己药丸承改论文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指导老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毕业论文思路,引导学生确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拟定毕业论文的写作框架。事实上,大学本科毕业生在经过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了解社会问题的能力,这种毕业论文选题方式正是充分发挥了他们在观察和了解社会问题这方面的长处。而且这种选题方式的实行,势必会引导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更加积极地观察和了解我国经济建设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激发他们毕业后投身祖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去。当然,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这种改变,也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因此,在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自选题目的情况,由指导老师提出一些题目,供未能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学生选择。
其次,倡导和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对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团队合作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在多人合作的情况下研究一些比较大的社会现象或经济问题。尽管高校本科毕业生对我国一些经济现实问题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要把这种认识凝练、浓缩到一篇一万字左右的论文,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的。因而通常情况下就会出现题目太大而本科毕业生自己无法掌握论文的框架拟定并完成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学生的合作,每个人完成论文中的一个或多个部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第二个优点是,多个人合作研究某一问题,能够通过相互的讨论,发挥每个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长处而避免短处,加深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深度,提高论文的质量水准。第三个优点则是能够通过合作完成毕业论文很好的培养大学本科毕业生团队合作意识。这对他们以后无论是到企业工作还是教学科研单位工作都十分重要。
第三,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针对我国宏观或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选择毕业论文题目。事实上,这种选题方式一方面能够通过本科毕业论文加深大学本科毕业生对我国宏观或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指导老师尤其是刚工作的年轻老师也能够通过指导学生围绕自己研究领域完成毕业论文,加深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深度,并借此培养自的科研方向和研究领域。
3 改革现行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式的实践探索
结合以上笔者提出的改革现象高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式的思路,笔者在2009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进行了实践探索。
首先,笔者向即将毕业的本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提出,欲在笔者的指导下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就必须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和了解提出毕业论文的基本思路,然后跟我商定本科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文框架。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对笔者的这一号召响应十分热烈。尽管有本校对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人数不超过8人的限制措施,但在总计58名本专业本科毕业生中与笔者联系希望以这种方式选定自己毕业论文题目的学生仍然超过25%,致使笔者最终不得不按提交选题申请的先后顺序确定所带毕业论文的学生。与笔者一同采用这种选题方式的另一位老师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情况。而在与这些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笔者提出的“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理念表示高度赞同。
其次,在实行这种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式的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围绕笔者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领域,针对广西的热点区域经济问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来选择题目和开展研究。结果在实际指导的十名(其中八名在我名下指导,另外两名在其他老师名下但由我负责指导完成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有9名学生的选题都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密切相关。这些有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论文的完成,经过笔者的修改,即可与笔者自身所完成的一些有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论文合成一本专著。
第三,笔者在今年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还进行了团队合作完成毕业论文的尝试。在笔者所指导的毕业生中组成了一个三人团队共同完成一篇论文。在指导该团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不断强调他们的合作精神,并在他们完成毕业论文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鼓励他们通过自我学习和共同讨论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尽管该团队的毕业论文目前尚未全部完成,但从已经完成的部分内容来看的确具有较高的水准。而且,通过他们的这种合作方式,其他同学也明显受到了感染,在与笔者的沟通和交流中流露出了对这种方式的高度认同。但是,稍嫌遗憾的是,由于相关规定要求每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必须单独提交毕业论文,因此,最终仍不得不将他们共同完成的论文拆分提交答辩。
4 总结
9.大学毕业论文选题 篇九
1.青年学生人生观的可行问题研究
2.青年学生人生观的认知形式研究
3.青年学生人生观的实践形态研究
4.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方法论研究
5.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论研究
6.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7.发挥课堂教学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
8.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9.和谐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研究
11.政治教育与教师的责任
12.政治教师的素质与社会责任
13.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14.当代大学生职业态度与敬业精神
15.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若干思考
16.当前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与消费观
17.大学生消费文化研究
18.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19.论高效校园文化建设
20.当代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培养模式研究
政治类
21.汶川大地震总的政治动员
22.毛泽东的创新思想研究
23.论大学生的科学发展观教育
24.毛泽东的和谐社会观
25.政治沟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6.新农村建设之路径选择
27.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障碍记起对策研究
28.村官植物犯罪的成因记起对策研究
29.完善我国新型农村信用合作医疗制度
30.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3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和途径
32.试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
33.论毛泽东的新闻宣传思想
34.抗战时期汉奸形成的原因
35.新时期地方领导战略思维研究——以“绿色崛起”为例
36.论新形势下领导者的权利与责任意识
37.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新特质分析
38.论政府的诚信树立与诚信危机消解
39.梅州市“绿色崛起”理念下的政府功能研究
40.梅州市跨省区域联合的可行性记起策略分析
41.新形势下两岸统一的一种新模式
42.网络政治(民主)研究
43.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研究
经济类
44.《劳动法》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
45.金融危机与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研究
4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商品价值实现的管理 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信用体完善的研究
47.文化传承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研究
48.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法律类
49.中国人权发展的理性审视
50.农地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历史类
51.秦始皇与汉高祖政治思想之比较及其启示
52.近代中日思想界的互动——黄遵宪对明治维新的认识历程
53.世界近代民族统一国家的兴起及其意义
54.商人资本与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
55.世界近代民族统一国家的兴起及其意义
56.从世界史的视野看晚清时期的商战思潮
57.近代中国的银行、保险业研究
58.晚清官场的潜规则研究——读《官场现形记》
59.世界历史中的“封建”概念
60.清末新政期间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及其历史启示
61.世界时视野下的客家人与客家社会
62.《大清明律草案》与《民国明律草案》研究
63.晚清客家华侨归国创业研究
64.晚清时期客家华侨对教育的资助与捐赠
65.张榕轩与潮汕铁路
66.客家妇女研究
67.黄遵宪研究
68.张振勋研究
69.东南亚华人华侨的民间信仰研究
70.丘逢甲与岭南近代教育
71.梅州近代女子教育
72.略论民国时期妇女立法局限性及其原因
73.客家文人(宋湘、黄遵宪、丘逢甲)与宗教
74.文献所载梅州科技史、饮食文化史研究
75.梅州的宗教文化及各阶层的宗教观念研究
哲学类
76.墨子思想研究
77.池田大作文化哲学研究
78.西方哲学
79.西方哲学史
80.中西方文化比较
81.廉洁文化研究
82.科学史
83.科技哲学
84.墨子与现时代
85.墨子的逻辑思想
86.幸福问题研究
87.公共伦理问题研究
88.“身在福中不知福”剖析
89.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评价
90.韦伯新教伦理研究
91.文化与自然:客家传统生态伦理研究
92.环境伦理学思想及其评价
93.生态伦理视野中的绿色消费
94.论客家人人文(品质)教育的特点和现实意义
95.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体系的思考 公共管理类
96.公共政策创新的障碍因素与政府干预
97.公共服务型政府机制建设
98.公共精神与政府执行力机制建设研究
99.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问题若干思考
100.公共危机中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101.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共服务精神
102.关于构建我国和谐社区的若干思考
103.全面公共危机教育的平台建设及其设施 104.全面公共危机教育的国际借鉴研究
105.全面公共危机教育的理念及其机制
106.论企业素质与企业科学发展
107.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策略
108.论社会管理理念的更新与社会平等的构架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类
109.基础教育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研究
10.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篇十
法政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07级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重要说明:
1、学生可从参考选题中选择毕业论文研究主题,也可以自行设计研究主题;
2、参考选题不等同于论文题目,其只是为学生选择研究主题提供指引;
3、学生应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选择研究主题,于12月22日晚6点之前反馈给所在班级班长,班长统计完毕后于当日晚8点之前反馈给李志伟老师;教研室将根据选题性质为学生安排指导老师;
4、教研室将于23日(本周四)下午召开毕业论文动员会,向学生交代有关毕业论文的各项事宜,包括毕业论文的写作进程安排及写作规范、指导教师分配情况等;
5、学生在得知本人的指导教师后,必须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并在其指导下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提交具体论文题目的期限是12月30日,题目一旦确定,不能更改;
6、研究主题要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切忌题目过大、范围过宽,论文题目的语言表述要简练、清晰、有逻辑性。
个案工作
1、个案管理模式下的社区矫正研究
小组工作
1、助人者自我成长小组规划与设计
1、空巢家庭老人社会支持小组
2、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小组实务研究
3、高校网瘾群体的互助自救小组实务研究
5、大学生朋辈小组实务研究
6、高校学生中弱势群体互助互利小组实务研究
7、社区儿童、青少年、老年群体中各种性质的小组实务研究
8、智障青少年家长心理支持小组实务研究
9、家庭暴力救助性或支持性小组实务研究
10、社区矫正人员家属支持性小组实务研究
11、流浪儿童救助性小组实务研究
12、本土化运作下的小组工作现状与前景——以小组实务为例
农村社会工作
1、村庄变迁中的男性/女性经验—以XX为例
2、当代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以XX为例
3、农村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4、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及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5、农村民办养老机构的个案研究
6、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研究
7、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和行为研究
8、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研究
9、失地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10、农村社会工作社会需求问卷调查—以建大附近X村为例
1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调查
12、农村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探索
13、农民社交网络分析—通过婚礼或丧礼之礼单
14、农村传统婚姻家庭及其变迁
15、农民收入与支出状况影响的调查
16、农村居民信息能力调查—以X村为例
17、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18、农村留守群体研究
19、农民工生活状况研究
城市社区工作
1、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2、流动人口实证研究
3、社区工作者工作状况研究—以X社区为例
4、公众的环境意识与环保参与
5、城市区隔与下岗工人生活方式的建构
6、城郊村环境困境探析
7、下岗职工再就业意愿调查报告
8、城市移民的适应性及社工专业介入
9、社会转型与社区服务
10、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11、城市移民的适应性及社工专业介入
12、城市/农村贫困群体研究—以XX为例
12、城市社区教育研究
13、社区老年志愿者调查
14、社区包容性管理服务探索
15、城市农民工的精神生活现状研究—以XX为例
老年社会工作
1、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支持状况调查—以XX为例
2、老年妇女再婚现状及困境研究
3、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终身教育问题研究
4、当代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5、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支持体系研究
6、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7、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个案分析
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研究
2、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3、高校教师与他们的独生子女—以济南某高校为例
4、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研究—以XX大学2011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工作坊为例
5、大众传媒对女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6、高校社会工作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7、社会工作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8、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与效果研究—以XX为例
9、大学生人际消费观及其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10、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11、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成才关系浅析
12、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迁研究
1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14、青少年网瘾问题研究
15、当代大学生课外生活调查
16、高校大学生就业忧思录
17、高校“网瘾”大学生的心理困境与诉求
18、高校特殊群体(残障学生)的生活现状与心理需求
19、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
20、高校群体事件的调查与思考
21、大学生创业研究
22、大学生专业类型对就业预期和毕业意向的影响
23、大学新生生活压力事件调查研究
24、大学生投资倾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25、大学生感恩调查研究
26、女研究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质性研究
27、大学毕业生自我价值感调查研究
28、青少年不良习惯行为的现状研究—以XX为例
29、互联网影响下的人际关系研究
女性社会工作
1、非农化背景下农村已婚女性的家庭地位研究
2、农村女性的文化贫困分析
残障社会工作
1、残障人士的社会保障研究
2、残障人士的社会参与研究
3、残疾人事业与和谐社会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问题实证研究
4、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5、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研究
儿童与家庭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儿童权利保护
2、失依儿童家庭救助模式研究
3、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
4、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5、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问题研究
6、空巢家庭实证研究
7、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8、家庭暴力与社会关怀意识的培育
专业教学与本土化研究
1、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式与效果研究
2、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与实习体系研究—以社工专业学生的视角
3、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探析
4、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与方法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借鉴
5、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6、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路径思考
7、社会工作专业前景与社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非政府组织管理
1、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管理—以XX为例分析
2、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
3、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模式分析
弱势群体与社会救助
1、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社会工作介入
2、救助管理工作中政府、社会、家庭责任解析—社会工作介入救助站工作的思考
3、“街角”流浪儿童的救助与保护问题研究
4、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
1、住房社会政策
2、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
4、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
5、反贫困社会政策
6、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7、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信任关系研究
8、城镇非正规就业者福利状况研究
9、城市”低保”政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
社会工作教研室
11.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 篇十一
关键词:体育评书 时效性 专业性 深度性 大众性
选题,指具体规定一篇评论的评论对象和论述范围,又称论题。《体育评书》选题,涉及国内外体育热点或焦点,既有体育比赛过程的综述,又有体育事件发展的因果,还有体育文化建构中的曲直,它从弘扬体育精神的高度把握方向性,从促进体育发展的大局把握针对性,从构建体育文化的深度把握分寸感。在具体操作过程上,栏目从"新鲜感、热效应、特殊性"上抓特色,出个性。
《体育评书》作为中国之声周六晚播出的一档体育直播谈话节目,评点国内外体育热点或焦点,帮助听众了解体育,理解体育;它往往选取一些听众感兴趣的话题,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内幕,详细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
㈠ 重视体育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时效性指报道产生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的时间限度。《体育评书》选题既有时新性,还有时宜性;时效性在于第一时间以恰当方式解读体育热点或焦点。
首先从赛事中选题,如"火箭队赛程和姚明竞技状态"。其次着眼于体育事态发展过程,如"球员超龄,国奥选帅"。最后立足体育未来发展,如"辽宁刘建生涉嫌赌球,中国足球俱乐部与国际联姻,CBA技术统计造假"。
㈡ 强化体育新闻传播的专业性
专业性指报道达到应有传播效果、社会效果所必备的专业程度。
1、重点突出。
选题有重点和非重点。重点选题即节目主干,它形成栏目的主线。
比如,《体育评书》在2006年5月13日到6月3日的4期节目中分别对巴西、意大利、阿根廷、英格兰、法国、德国、荷兰进行德国世界杯前景分析。同时还关注国奥男足土伦杯赛况及其选帅现状、NBA赛况、纳什获NBA常规赛MVP。
2、层次分明。
节目的内容讲究层次性,一是立体化反映体育活动现状,二是适应不同听众对体育报道的差异性需求。
《体育评书》牵涉许多专业性内容,反映听众不同的认知需求和欣赏程度,笔者将之划分为体育常识、体育动态、体育文化三大块。
体育常识部分,最有群众基础,是对体育的概念化、知识化和系统化认识,把握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武术、象棋、拳击、网球几个专题,还有YOYO体能测试等内容。
体育动态部分,将客观事实加以分析、整理和条理化,具有过程性、实践性和不可预知性。例如,张艺谋当选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火车头队田径教练王德显被其门下女弟子状告侵吞工资、奖金等财产民事诉讼案。
体育文化部分,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富于创造性、渐进性和感染力。例如,中国足球版图,备战北京奥运与发展职业联赛的关系等。
㈢ 突出体育新闻传播的深度性
深度性指报道能够产生应有新闻价值、传播效果的必要程度。体育新闻报道重在"深",分析新闻事件要深刻,报道新闻内容要贴切,点评体育热点要准确。
《体育评书》深度性选题,立足体育赛程,从突发事件选题,深入分析,让听众得到最大满足。例如在2006年日本男篮世锦赛上,美國梦七队以95:101负于希腊男篮,再次无缘决赛的话题。
其次伴随体育事态发展,让听众了解事态发展,判断清晰,理解准确。例如,把一切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联赛影响和国内联赛发展迟滞原因作为选题。
最后,深度性立足于体育文化建构发展过程中。例如由新体育杂志和中国体育报联合主办的2005年世界十佳运动员评选。
此外通过短信互动平台,与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最大程度扩展和延伸深度性,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和体现节目品质。
㈣ 体现体育新闻传播的大众性
大众性指报道产生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引起社会关注,赢得大众尊重的程度。追求报道大众性,需优化传播效果,要挖掘新闻价值,能完善文化内涵。
笔者认为体育广播大众主要有以下特点:
(1)多样性。指体育广播大众的个体和群体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和广泛的群体归属感,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广播体育大众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求同、求异、求新、求变的特点。
在节目中,老梁尊重大众多样性,比如,姚明当选2006年NBA"全明星票王",他仔细分析了姚明当选"全明星票王"这件事的前因和后果,告诫听众要有一个健康和成熟的体育心态。
(2)体育广播大众的复杂性
复杂性指体育广播大众的个体间和群体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习惯差异、个性差异、品味差异。
《体育评书》始终坚持两个基本点:⑴ 坚持体育发展的大局,弘扬"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⑵ 坚持娱乐大众,营造健康、有序、科学、合理的社会氛围,培养听众健康、有序、科学、合理、规范的体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体育广播大众的从众性、冲动性和破坏性
从众性指大众的地域特点和群体归属感,产生求同性,导致群体或个体的从众心理或行为。冲动性指大众的求同、求异心理,直接导致其冲动性诉求。破坏性指大众的从众性被误导,在冲动性失控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暴力倾向。从众性和冲动型,一方面可增加体育动感,提高参赛热情,深化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可能产生极其不好的后果或者恶劣影响。
因此,如何营造一个欢乐祥和、精彩纷呈的体育世界,是广播体育从业者努力攻关、严肃对待的大问题。老梁从尊重大众的品味入手来尊重选题的大众性,从满足大众的期待入手来满足选题的大众性,从应对大众的选择入手来应对选题的大众性。
随着生活提高和科技进步,体育正在深刻影响、贴近、改变着大众生活--缓解工作压力,释放紧张情绪;交流更多,沟通更频繁。《体育评书》正以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得"有乐、有理"两大宗旨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张颂 主编 ,广播电视语言艺术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2]罗宏涛,九十年代中国电视体育报道的功能演进及其与中国体育的关系,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4月1日
[3]陈蓉,论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核心素质和人格魅力,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