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2024-10-18

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共17篇)

1.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一

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1、从事电气设备检查的相关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安全培训,并取得有关政府部门核发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严禁非专业人员进行检查作业。

2、安装和维修电气设备必须由专业电工按规定进行实施,新设、增设、更换电气设备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过主管部门及安全部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3、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并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4、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

5、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6、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暗线必须穿管敷设,明线必须要有护套,电缆、电线管、桥架等穿过墙体、楼板的孔、洞应用非燃材料堵塞。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电线老化、破损等不安全因素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7、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部、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

8、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应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9、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

10、除已办理动火许可证及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燃气和电气设备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11、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办理动火许可证,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

12、超过60W的白炽灯、卤钨灯、荧光高压汞灯等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装修或可燃构件上,仓库照明不应大于100W。

13、电气设备的维修维护,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按安全操作规程切断设备电源,并挂警示牌。

14、对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有关人员,应定期进行再教育培训,以提高有关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及专业技术能力。

2.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二

1 做好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和内容

1.1 做好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

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系统是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保障之一, 对避免和减少煤矿井下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做好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二是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发生。电气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贯穿于从选型、采购、入库检验、安装调试、使用、检修、事故调查、处理等生产全过程。该系统由“软件”和“硬件”及“人”三部分组成。“软件”是指《煤矿安全规程》等技术法规, 各类设备管理, 安全用电检修等规章制度。“硬件”是指: (1) 能对电气设备入矿进行安全、性能等综合检验的仪器、仪表; (2) 安装、维修电气装备时使用的各类保安工具; (3) 为避免事故而设置的各类保护器具。“人”是系统工程中最主要的因素, 因为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都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 一般情况下, 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系统失败、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1.2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 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狭窄、潮湿、场所多变, 电气设备搬迁频繁。由于这种特殊的环境, 如果管理不善, 很容易造成设备完好率低, 设备带病运转, 因而造成事故。根据煤矿企业目前安全生产实际和现状, 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如下。

1.2.1 避免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触电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指电流通过人体造成内部器官损坏, 导致残废或死亡。电伤指电弧对人体表面造成灼伤。

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 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 做到安全用电。防止触电的主要措施有:

(1) 使人体不能接触或接近带电体, 如采取栅栏门隔离、设置闭锁机构等;

(2) 设置保护接地;

(3) 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 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4) 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

(5) 维修时使用保安工具。

1.2.2 避免发生电网漏电故障

漏电可分为集中性漏电和分散性漏电两种。前者指电网某一处发生漏电;后者指某条线路的整体绝缘水平降到安全值以下。漏电易造成人身触电伤亡, 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 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 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于水中, 防止挤、刺刮而使电缆损坏;

(2) 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

(3) 不增加额外部件;

(4) 设置保护接地;

(5) 对于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

(6) 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1.2.3 避免电网过流故障

过流会使电气设备绝缘老化, 降低使用寿命, 造成电气设备烧毁, 引发电气火灾, 引爆瓦斯、煤尘。

预防措施主要依靠日常检修和巡回检查。

1.2.4 避免电气设备失爆

在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中, 由于电火花等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的瓦斯和煤尘事故占有较大比例。为了满足煤矿井下需要, 国家制定了防爆电气设备标准, 各种类型防爆设备的防爆措施不同, 必须依据国家标准GB3836执行, 保证各类防爆措施有效。

1.2.5 避免矿井监控系统失控

安全监控系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设备, 也是机电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矿井监控系统是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环境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控有关气体 (CH4, CO2, O2, SH2等) 浓度、风速、负压、湿度、温度等数据及风门、风窗主要设备开闭状态, 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及风电闭锁控制等。近年来, 由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故障失灵, 监测不连续, 或监测数据不准, 导致发生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

2 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重点

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切实做好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人、财、物资源合理配置, 从而建立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系统, 并使之正常运转起来。

1) 根据有关规定提足用好维简费和安全费用, 加大矿井安全投入, 提高矿井装备水平。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财建[2005]168号) 文件关于煤矿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及有关文件精神, 提足用好维简费和安全费用, 不断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安全费用和维简费提取和使用应建立健全财务台帐, 按照规定使用, 不得随便挪用, 不得超范围列支。

2) 建议认真执行《关于下达煤矿强制报废的设备和工艺 (第一批) 的通知》 (安监总规划[2006]146号) 的要求, 对矿井在用的属于强制报废的设备和工艺认真排摸, 按照规定要求尽快予以更新。

3) 组建专门的电气设备安全监察队伍, 其工作职责是监督、检查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以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失控、失效。

4) 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类电气设备台帐、卡片、采购标准、出入库管理、安装调试、维修、检修以及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 从制度抓起, 从基础管理抓起。

5) 建立电气设备采购制度和标准, 并附以必要的检测, 确保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

6) 认真做好电气设备的采购、检测、安装调试、检修、维修等人员的技术培训, 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同时制定岗位责任制, 全面提高各类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工作水平。

7) 加强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要求配备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 同时要注意厂家的售后服务、软件升级等问题。

8) 合理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仪表, 检修、维修工具和备件, 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9) 重视和加强日常巡检、维修和检查工作,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0) 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3 煤矿安全评价的依据和评价重点

根据目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实际, 结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行业标准、规定、规程及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规定, 按照安全评价的特性和要求, 对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评价应侧重于以下方面。

1) 检查煤矿企业维简费和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制定的提取标准。在现场安全评价过程中, 应认真查看企业财务报表和帐薄, 对主要电气设备应查看其购置发票和入库相关凭证。

2) 检查煤矿企业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目前, 国家煤炭安全标志认证中心颁布了16类设备的16项标准, 其中大多数是煤矿电气设备的标准。煤矿企业是否认真执行上述标准, 对于搞好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检查煤矿企业电气设备选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行业规定。2001年以来,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先后颁发了《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办法》、《执行安全标志管理的煤矿矿用产品目录》及一系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规定。煤矿企业应该无条件的执行。在矿用电气设备的选型上, 要严格执行以上规定, 对列入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目录的产品, 购置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严禁无标志产品入井。

4) 检查煤矿企业是否按照规定, 对部分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煤矿部分电气设备要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监测检验, 如, 矿井主扇、压风机、主排水泵等要定期进行性能测试, 定期进行远方漏电试验, 接地电阻测试, 井下开关保护插件测试等。

5) 检查电气设备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复杂和多变, 电气设备出现失爆等重大隐患并不足为奇。但对于客观存在的事故隐患, 企业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对隐患进行了认真的排查治理, 并做到了隐患整改的“三落实”, 即任务落实、时间落实, 责任落实。

6) 依据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重点的10个方面, 逐条对照, 分析企业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对企业在电气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图纸、台帐、日常检查和维修记录、设备的采购、入井、检测检验, 设备运行、调试记录等要进行重点检查。

7) 检查电气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和执行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的情况。煤矿企业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岗位大多为特种作业。如井下电钳工、主排水泵工等, 这些岗位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同时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否则, 极有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综上所述, 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 给煤矿企业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也给安全评价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因此, 煤矿安全评价应该立足当前, 面对现实, 根据企业安全现状和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现实, 在电气设备现场安全评价方面, 应重视对煤矿企业电气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及企业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日常检查记录、台帐、隐患排查等诸多环节的分析和检查, 逐条查找、认定煤矿企业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提出对策措施, 使安全评价工作真正起到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摘要:论述了环境条件对煤矿电气设备安全性的影响, 提出了在煤矿电气设备检查和维护工作中对电气设备进行安全评价的依据和注意事项的建议。

3.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资料管理 检查 对策

1 在施工资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质量意识差,造成浪费。在公路建设中,质量就是生命。而施工企业对材料的质量重视不够,普遍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材料员未经培训、缺乏必要的检测知识,难以辨别质量优劣。在未对材料进行抽查(或抽查频率少的情况下)让大批量不合格材料进场,造成极大浪费。

1.2 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水平低。材料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制度却很少执行,责、权、利不清,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材料员、保管员等职责分工不明确,无相关奖罚措施,从而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出现了问题则互相扯皮,最后不了了之。

1.3 没有监督制约机制。材料员作为独立承担材料采购的人员,具有较大的权力,如缺乏必要的监督,易造成材料进购或出库失控,使工程成本大幅提高。

1.4 协调意识差。在施工中,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进购,保管员只负责保管,搞技术的只负责质量和技术,搞检测的只负责检验,缺乏相互协调配合。

1.5 信息闭塞,进货受人控制。公路施工流动性大,施工单位多是异地施工,人生地不熟。更由于工期紧任务重,仓促进场仓促签订合同,且受厂方控制。造成供应源单一,质次价高。

1.6 缺乏经济核算。对施工材料与工期及质量的影响程度认识不够,或很少进行研究。为赶工期或提高施工质量,选用超技术要求的材料或额外增大材料的投入,工期质量上去了,造成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2.1 加强安全教育。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

2.2 搭建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平台,建立多方联合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3 规范制度,完善相应法规,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认证和管理。加强安全法规制度建设,对存在违章指挥,不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强令民工冒险作业,长期连续作业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2.4 规范施工安全资料整理。

2.5 提高先进科研成果运用能力。

3 施工资料检查方法

工程资料的管理,应按其专业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收集整理,做到分类整理按序排列。每个单位工程提供检查的资料应装订成册,都应有一个总目录、卷(盒)目录,册目录,分目录,做到层次清楚,资料齐全,编码完整,便于抽查。

3.1 测量记录

3.1.1 工程定位测量检查要点:①施测日期、复测日期;②坐标依据、高程依据;③定位抄测示意图要标注准确。

3.1.2 基槽验线记录:①验线依据是指由建设单位或测绘院提供的坐标、高程控制点或工程测量定位控制桩、高程点等;②基槽平面图剖面图要画出基槽平、剖面简图轮廓线应标注主轴线尺寸、标注断面尺寸、高程和坡度;③检查意见一栏由监理人员签署。要将检查意见表达清楚,不得用“符合要求”一词代替检查意见。

3.1.3 楼层平面放线记录:①放线部位一定要分层、分轴线或施工流水段填写;②放线依据要写清楚具体使用的定位控制桩、高程点;③平面放线要标注轴线尺寸、说明墙柱断面尺寸、门窗口位置尺寸,轴线控制线和墙柱边线尺寸。

3.1.4 楼层标高抄测记录:①抄测部位应注明哪层哪段;②抄测内容应注明是0.5米线还是1米线;③抄测依据测绘院给出的高程点、施工图等;④抄测简图要画出抄测部位的简图。

3.1.5 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①采用仪器类型、观测点布置,观测时间的确定等均应说明;②按实际建筑物轮廓画示意图,标注观测点位置;③可将观测的数值填上;④根据观测的数值下结论。

3.2 施工物资

3.2.1 水泥: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有试验报告。每500t为一检验批。

3.2.2 粉煤灰掺合料:必须有出厂证明文件,按规定复试,有复试报告。每200t为一检验批。

3.2.3 砂、石使用前应按规定取样复试,有试验报告,砂、石供应单位提供的碱活性试验报告。每400立方或600t为一检验批。

3.2.4 外加剂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有相应资质等级检测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的外加剂应有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当含有氯化物时,应做混凝土氯化物总含量的检测报告。

3.2.5 钢筋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现行规范规定取样做力学性能的复试,并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每60t为一检验批。

3.2.6 预拌混凝土:搅拌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运输单、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氯化物和碱含量计算书评估报告,并于32天之内提供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

3.3 施工记录

3.3.1 钢筋隐检:隐检记录中要注明施工图纸编号,主要钢筋原材复试报告编号,钢筋竖向水平各自的型号、排距、保护层尺寸、箍筋的型号、间距尺寸,钢筋绑扎接头长度,垫块规格尺寸等,若钢筋规格与图纸不相符,还应将钢筋代用变更的洽商编号填写清楚。

3.3.2 墙体钢筋绑扎隐检:①墙钢筋搭接处一要有搭接长度,二要有搭接范围不少于3扣和三道水平筋,三要有50%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小于搭接长度的1.3倍。②墙钢筋绑扎要有几个50mm的要求,如起步立筋,起步水平筋,连梁两端箍筋,暗柱内、暗柱外,暗柱起步箍筋30mm等。③墙钢筋位置控制手段是否到位,还要检查所使用的水平、竖向梯子筋、拉钩、双F卡、暗柱定位框、保护层厚度和使用相应垫块等。④暗柱连接,如果采用机械连接,相邻两个连接点50%错开,其间距不小于35d且≥500mm最下边连接点距地不小于600mm;如果采用绑扎搭接不但有搭接长度,还要有搭接范围箍筋加密即5d且不大于100mm的内容。⑤暗柱、连梁箍筋,一是间距,二是角度135度,三是平直长度10d等。⑥钢筋污染清理干净。

3.3.3 模板工程预检:检查模板表面的清洁,使用脱模剂种类及脱模剂的涂刷;检查冬施大模保温;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轴线、标高、预埋件及预留洞口位置;次梁和外墙门窗口上下层均有通线检查,模板支撑情况,包括牢固性、稳定性、支撑间距、上下层立柱对准,并铺设垫板、海棉条粘贴接缝严密性;模板清扫口的留置、模内清理情况;节点细部做法、止水要求、模板起拱等。

3.3.4 地上施工缝预检:分别检查各种部位施工缝的位置及处理。

3.3.5 地基验槽检查记录:注明地质勘查报告编号,基槽标高、断面尺寸、必要时可附断面简图。注明土质情况,附上钎探记录和钎探点平面布置图,在钎探图上用红蓝铅笔标注软弱土,硬土情况,轴线位置、面积大小、深浅尺寸。若采用桩基还应说明桩的类型、数量等、附上桩基施工记录、桩基检测报告等。

3.3.6 地基钎探记录:钎探记录中施工单位、工程名称要写具体、锤重、自由落距、钎径、钎探日期要依据现场情况填写、工长、质检员、打钎负责人的签字要齐全。

4 施工验收和质量评定资料检查内容

4.1 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划分检验批。

4.2 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同一验收项目、同强度等级、同龄期(28天标养)、配合比相同、生产工艺条件基本相同的混凝土为一检验批。

5 总结

施工资料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反映工程质量的纸质载体;同时,它还是单位工程日后进行维修、管理、扩建和改建的最重要的档案资料。因此,做好施工资料管理工作,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提高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四

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维修工作,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

制度。

二、适用范围

忻州华茂高线厂特种设备所属各部门

三、内容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要发挥主人翁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到正确使用、精

心维护、认真保养好特种设备的工作。

2.各岗位要实行以操作工人为主,做到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管线、每一个阀门、每一只仪表有专人负责,消灭无人负责的现象。

3.操作人员对本岗位范围内的设备要做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

(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严格按操作程序和规定步骤,设备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要反复检查,停

车后妥善处理,运行中不超温、不超压、不超负荷,不准在设备运行时离开岗位。

5.对本岗位内设备严格巡回检查制度,切实做到“四勤”(勤检查、勤观察、勤联系、勤调节)。操作人员发现设备隐患时能处理时应主动的处理,不能处理 的应及时报告检修。

6.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有效手段。

各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应认真进行检查,公司每季度检查一次,高线厂安全生产科

每月检查一次,岗位人员每天应进行检查一次。7.公司检查内容:

(1)、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2)、特种设备负责人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落实情况;

(3)、特种设备建账情况;

(4)、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建立情况。

8.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和操作人员检查内容:

(1)、设备及其部件的性状完好情况

(2)、保护装置的完整可用和校准情况

(3)、噪声、磨损、异常振动等运行情况

9.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高 线 厂

5.浅谈起重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篇五

专业论文

浅谈起重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浅谈起重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摘要】随着起重安全事故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起重机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本文论述了起重机设备维护的目的和作用,并重点分析了起重机轮子与轴承、零部件等设备的检查与维护要点,对于起重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起重机 设备 检查 维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大类特种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起重机械设备作为大类特种设备一种,近些年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使用也在向自动化、大型化和高速化的特点发展。但由于起重机属于一种易损坏,易发生事故的机械设备且相关在使用时的维护、管理不当,使得近几年起重机伤亡事故不断增加,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加强起重机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对减小起重机事故发生几率,延长起重机的使用寿命及保障安全生产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起重机设备维护的目的及作用

起重机在使用中,各运动部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磨损、连接件松动、油液变质、金属结构产生腐蚀,从而引起起重机的技术性能、经济性能和安全性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在起重机零件磨损尚未达到影响起重机产生故障程度之前,为预防和消除隐患,保证起重机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应对起重机进行维护和保养。做好起重机的维护和保养,能起到如下作用:保证起重机经常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是各个机构工作正常可靠,提高其完好率、利用率等管理指标;保证起重机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加强结构件的保护,保持连接牢靠、电液元器件动作与功能正常,避免因机电因素产生异常震动,满足起重机正常使用要求;保证起重机的安全使用;符合国家及部门规定的有关环保标准;合理、有效地延长起重机使用寿命。通过对起重机的维护保养,有效地延长起重机或机构的修理间隔时间,包括大修周期,从而延长起重机使用寿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二、起重机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桥式起重机是一种典型的起重机,它一般有机械、电气和金属结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机械部分分为三个机构即大车运行机构、小车运行机构和起升机构,三个机构以达成三维空间里做搬运和装卸货物用。大车运行机构是整台起重机的移动机构,包括电机、制动器、减速机、联轴器、传动轴、角型轴承箱及大车车轮。小车运行机构由电机、制动器、立式减速机、联轴器、传动轴和车轮等构成。起升机构是将物体做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运行机构,由传动装置(电机、减速机、联轴器)、钢丝绳卷绕系统(卷筒、滑轮、钢丝绳)及吊取物装置(吊钩、抓斗、电磁吸盘、吊环等)组成。

为了确保起重机的安全运转,在实际工作中应将桥式起重机的维护检查分为日、周、月、年四个周期。检修项目应包括:①把起重机开到规定的停车点,把小车开到司机室的一端,把吊钩起升到上限位置,制动器全部转到零位,切断电源;②钢丝绳有无破股断丝现象,卷筒和滑轮缠绕是否正常,钢丝绳端部压板螺栓是否紧固,吊钩是否有裂纹、螺母是否松动;③各机构传动件连接螺栓是否紧固,各个机构的传动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④检查限位开关、安全保护开关的动作是否灵活、正常。

(一)起重机轮子与轴承等部分

这部分首先得检查是否油路堵塞了行走轮轴的油孔,还有行走的轮是否出现了块状分离现象。然后检查轴承磨损的情况,由于轴承长期负重,下侧面极易出现月牙形磨损,另外要检查联轴器有无防护罩和是否拧紧了变速箱的螺丝。

若是车轮出现问题则要对起重机的轨道曲直度、桥架变形度、轮距、车轮偏差度等数值进行实测,通过测到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然后做出轨道的合理调整,使得轨道满足设备安装的偏差要求。使用人员要培养对设备故障的预判能力,要及时分析操作、维护保养时记录的信息。对于轴承的修复,尽量采用先进的电刷镀技术,这样则不必进行解体,只需在精密测量后即可施镀,然后进行一道打磨工艺即可满足要求,并且其性能可以与原件媲美。

(二)零部件部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我们知道起重机上一个最重要的零部件就是个制动器,因此要对起升与变幅两机构制动器的状况进行重点检查,要明确制动闸瓦的开度状况,观察有无元件摩擦,弹簧的弹性是否自如,制动器的灵活度是否正常及带式制动器的钢背衬是否出现了裂纹等。其次要对减速器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在运行时箱体内是否出现异常的震动,是否出现漏油情况。最后要检查钢丝绳,看其有无锈蚀、断丝、扭结、磨损等情况。另外,还要检查联轴器是否松动,齿轮和弹性圈是否出现了异常的磨损。平衡轮能否灵活运行,在滑轮中有无裂纹出现等等。

要及时调整制动器变幅与起升,控制好制动闸瓦的开度,调整弹簧的弹簧力大小,杜绝卡住现象,及时添加润滑油消除传动不灵活现象,焊补钢背衬出现的裂纹。当发现减速器异常震动时,要寻找震源,及时修补减速器出现漏油的部位,判断是电磁作用引起的,还是旋转零部件造成的,或是齿轮和滚动轴承引起的,分析这些原因,然后通过润滑、调整及修理来解决。锈蚀的钢丝绳要及时进行除锈、涂防锈漆措施,要立即停用并更换断丝、扭结的钢丝绳。经常性地加强滑轮的润滑性,更换磨损严重的滑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起重安全事故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起重机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加强起重机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对减小起重机事故生几率,延长起重机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舒发志.起重机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3).[2]孙书成;王彦涛;李建忠;王俊彤.汽车起重机折臂事故分析[J].工程机械,2010,(8).[3]俞晓明.露天起重机的安全技术管理探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2,(3).[4]马文平;史勇;张靖.ABB定子调压、调速装置在冶金铸造起重机上的应用[J].电工技术,2009,(7).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6.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六

根据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机电经[2012]126号《关于开展办公用电消防设施专项排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公司高度重视办公室用电设备安全管理,召开专题会议对相关问题作了讨论和部署,深刻吸取“7.30”情报所起火事件的教训,由公司职能部门牵头组成联合检查组,参照《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细则》和《消防法》的相关要求,对公司范围内的办公场所的用电设备和消防设施进行了一次认真而细致的专项排查,确保办公场所用电设备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消防设施齐备有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办公室用电设备管理,杜绝意外事故

参照《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细则》和公司办公室现场管理的要求,检查组对各个办公楼的每一间办公室都进行了检查,主要根据公司办公用品台帐检查各用电设备的使用年限,各用电设备的检查维护情况。重点检查使用年限较长的办公用电设备,尤其是充分汲取省机械工业情报研究所起火事件的经验教训,对所有的空调进行检查和分析,深化"7S"现场管理理念,要求各办公人员科学合理使用空调,尽量减少使用时间,将空调的负载降到最低,确保空调平稳、安全运行。针对线路老化,布局混乱的其他用电设备进行整改处理,办公场所的电源插板存在不合理现象及时进行纠正,对个别设备按计划进行强制更新淘汰。同时要求做好各办公用电设备清洁和维护保养工作,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的同时保障各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杜绝发生起火事件及其他意外事故.

二、仔细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安全

公司借助《通知》的契机,组织各车间负责人及消防管理人员对公司围墙以内的消防栓、消防水龙头进行一次彻底的专项检查,逐一进行放水检查,确保所有消防设施都能放出水并且水压达到要求,满足应急需要,符合消防规定。经检查902工房外一个消防存在漏水现象,及时联系供应厂家,新购置一台在周末不用水期间进行了更换,对个别消防水龙头存在员工私自放水使用的现象进行教育,严禁消防设施私自动用。继续对灭火器材进行严格管理,每月下旬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检查,并做好消防器材台帐管理,确保灭火器无失效无损坏情况,能够在危急时刻派上用场,达到预期的灭火效果。

三、举行消防演练,加强消防教育

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按照计划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消防演练,本次演练由各生产车间举行,乳化车间、膨化车间均以“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为主题进行了消防演练,其通过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有组织、迅速地引导员工安全疏散,使员工掌握逃生办法,进一步提高员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自救和自护能力。

公司历来重视用电设备和消防设施管理,近几年也无此类事件发生,但用电安全和消防安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加强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意识,共同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局面。

7.电气防火发展和检查探析 篇七

一、电气防火发展

因电气故障原因引发的火灾, 称之为电气火灾。 而对于电气防火这项工作来说, 是通过适当技术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来避免产生电气火源的, 该项工作的开展同电气的运行、安装以及维护等问题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随着城市的发展, 电作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已经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方面当中。 而在电气应用范围扩大的同时, 伴随的是更多的电气事故, 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以及损失。 对此, 就需要在消防工作开展中做好电气火灾情况的控制, 在对火灾发生率进行降低的同时对因火灾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控制。

二、电气防火检查

在电气防火检查工作开展中, 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 观察

在该方式中, 即通过肉眼观察的方式对配电箱内部情况进行检查。 第一, 观察内部布线情况是否正确, 配电箱配置是否完好, 箱体接地是否正确以及汇流排有无编号与设置情况;第二, 电气设施安装的高度以及间距是否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设备连接部位是否存在锈蚀或者烧伤现象, 套管绝缘是否存在破损放电问题;第三, 导线是否存在裸露情况, 入户线方面是否具有防水弯头的设置;第四, 所选择电线的规格以及颜色是否满足要求, 低压配电线路是否存在过负载、 断路以及漏电情况, 线路穿管是否到位, 线路敷设是否完全按照所在场所要求进行等;第五, 查看配电装置安装情况是否规范, 是否存在渗漏油情况, 孔洞内部是否得到较好封堵, 插座PE线安装情况是否正确, 色标是否做好分色, 且所选择的开关插座以及照明灯具在型号、 规格方面是否能够对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满足等。

(二) 闻

对于电气设备线路来说, 其在以高温状态进行运转时, 经常会发生散发出非常难闻的味道。 对此, 在检查工作当中则可以通过鼻子闻的方式对配电箱、电容器、变压器以及照明灯具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看其是否存在问题。

(三) 询问

要积极同工程的建设以及施工单位进行沟通, 对工程的合格证书、安装记录、竣工图纸、实验记录以及检测报告等进行索取。 在完成上述材料的收集之后, 则需要按照逐项的方式将实际施工情况同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看其是否能够满足安装的相关要求。 同时, 要对施工单位进行积极、详细的询问, 询问其在具体施工中是否存在问题或者隐患, 并根据其回答情况实现对问题的及时查找。

(四) 测量

在该项内容中, 主要通过触摸以及测量的方式进行检查。 包括有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松动情况;电表等设备在固定方面是否牢靠, 配电箱开关以及插座等方面连接的是否牢固等。 之后, 再使用电工仪表设备做好电气系统负荷电流、 电压以及接地电阻等数值的测量, 将其同正常数值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问题。

(五) 先进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了电气系统检测当中, 通过这部分先进技术的应用, 能够更好的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与把握。

1.超声检测方法

如果系统存在接头接触不良、局部电场强度升高以及绝缘不牢固漏电等情况, 则会使系统在产生火花放电情况的同时发出超声波。 在电气火灾中, 火花放电具有着十分隐蔽的特点, 如果在处理中不能够对其及时的进行解决, 则可能因局部过热引燃周围的可燃物, 并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对于该种情况, 通过超声探测仪设备能够实现超声波的扫描, 将其转换成人能够听到的声音, 以此实现火花放电隐患的及时诊断。

2.红外测温检测

该技术的检测设备主要有:

第一, 红外测温仪。 通过红外测温仪设备的应用, 能够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对装置过热点位置进行测量, 且具有着测量面积大以及精密程度高的特征。 对于该设备来说, 其能够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能量实现温度信号的转换。 在实际检测工作开展时, 要将红外激光定位测温仪对电气装置的电接触位置或者热表面进行对准, 之后, 该设备则能够将检测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以及处理, 并在相应的设备显示器中对目标温度值进行显示。

第二, 红外热电视。 对于热像图来说, 其在具体分布中存在着不可见的特征。 通过红外热电视的应用, 则能够将红外辐射通过热释电摄像管的应用将其转换为人眼可见的热图像, 并以视频的方式对其进行显示。 而通过热图像颜色的不同, 则能够帮助我们对电气表面位置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

第三, 红外热像仪。 通过该设备的应用, 能够对电气装置进行扫描检查, 在具体应用中具有着温度测量准确以及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通过红外热像仪设备的应用, 则能够使用红外成像技术将电气装置表面的热像图显示在显示器中, 并在计算机以及打印设备进行结合应用的同时实现热图像的实时分析、打印以及存储, 在现场就能够第一时间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非常适合应用检测精度具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当中。

三、结语

电气火灾是现今建筑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 对于居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具有着十分严重的威胁。 在上文中, 我们对电气防火发展和检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在工作开展中, 要把握防火工作要点, 通过科学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保障电气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奕强.浅析电气防火与灭火措施[J].科技资讯, 2013, (25) .

[2]邰鑫, 许娜, 吕俊霞.电气防火与灭火措施及方法[J].灯与照明, 2013, (02) .

8.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电气设备;检查;维修

电气设备故障不仅会导致生产设备运行稳定性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不及时进行维修与排除,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危害与损失。电气设备故障本身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对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与检修经验都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检查与维修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科学方法进行操作,进而准确对电气设备故障问题进行判断,并对症下药有效进行维修,下面我们就对其主要的检查与维修措施进行阐述。

一、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查方法

1.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判断电气设备故障区域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其运用的有效性,即故障区域判断的准确性,首先需要检修人员对电气设备结构及控制关系有充分的了解与把握作为必要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电气原理图的运用,以及一定的逻辑分析思维,针对复杂的电气设备电路展开分析,逐步排查出相应的故障区域及准确的故障点位置。目前常见的电气设备电路都有两大关键部分组成,即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主电路故障的检查相对较为容易,运用常规的检修知识与方法就能够较为快速的予以确认,但控制电路相较于主电路要复杂的多,因此发生在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查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复杂性,需要在多个基本控制环节与单元中逐一排查出发生故障的部分。对于这类复杂电路的逻辑分析检查,必须要以电气设备的原理图和控制关系作为基础依据,初步判断故障点的可能位置,之后还要根据电路的连接特征,进一步明确故障的具体位置,针对最终确定的故障情况,采取维修措施予以排除。

2.直观检查法

在电气设备检查的过程中,直接通过人的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等去捕捉故障发生所导致一些外观变化、异常声响、异常气味等,也能够发现电气设备故障的问题,并判断其故障区域和位置,这种方法由于直接通过感官进行检查与判断,因此称作直观检查法。直观检查法的应用需要借助检查人员的丰富经验,要熟悉各个位置的各类故障相应的外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判断的准确性。

直观检查法的应用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步骤来进行,首先,在进行检查前,检修人员应首先向电气设备的操作及管理人员详细了解电气设备的具体情况,包括设备主要的运行环境特征,此次故障发生前的维修历史,并要查看相应维修记录,设备故障发生时的具体工作情况,是否有异物贴近电源的情况发生,以及是否存在外部气体、液体入侵电源的情况,这些都能够为故障检查提供判断依据。其次,在对电气设备基本情况等信息准确把握后,维修人员应具体进行电气设备的外部检查,检测设备的绝缘情况,确定设备的开关及熔断指示器有无损坏,检查设备进水及油污染情况,最后保证设备的线路无松动。最后,在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初步检查后,维修人员应对设备经常出现故障的部位做试车检查,试车通电后,如果出现特别的气味,发现异常的声音,维修员应当迅速切断电源,对电气的动作程序及温升进行详细检查,判断设备运作是否符合其原理图的要求,找到故障的原因。

3.测量电压法

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电压与电流值会发生异常变化,通过对测量所得的异常值与正常值的比对,能够有效的判断电气设备电路所存在的故障及其发生区域。较为常见的电压测量法包括电测法和分段测量法等。电气设备电路故障中断路故障相对较为常见,而造成断路故障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如主要导线松动、连接不良、触点污损脱落等,对于这些问题所导致的断路故障,一般可选择用短路检查法进行诊断,其主要操作方法为,利用一根绝缘导线接入怀疑断路的位置,根据接入后故障是否得到解决来判断是否为该位置发生断路,以此方法依次进行排查,并最终确定断路故障的具体发生位置。在缺少相应仪表设备,无法有效测量数据时,可采取强迫闭合法,即强行闭合绝缘电磁铁、接触器、继电器等的接触点,再通过观察判断可能的故障位置及情况。

二、电气设备维修的主要原则

1.先机械设备后电气设备的维修原则

电气设备故障有时也会伴随机械故障一起发生,因此,在同时发生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或不确定是否存在机械设备故障的情况下,应首先对机械设备故障进行检修,如机械设备故障未排除就进行电气设备维修,很容易导致最终电气系统接通后,因机械设备故障造成设备损坏加剧,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只有在确定机械设备零部件故障全部排除的基础上,才能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应使用专业的检查与维修设备及仪器,以准确判断故障位置,鉴别故障类型,并要明确线路及机械动作的关联性,以确保维修措施运用得当。

2.先静态后动态的维修原则

电气设备故障维修应首先以静态维修为主,即先在设备断电情况进行关键位置的检查,如设備的接触器、操作按钮、保护装置等,在排除这些位置的故障问题,并进行了初步维修处理后,才能对设备进行通电检查,并从运行声音、各主要参数比对分析等方面判断故障情况,针对性进行维修。

3.先充分检查后着手维修的原则

设备检查是设备维修的先行环节,也是维修措施选用的主要依据,因此,必须要在对设备进行全面充分的检查,并确定了设备故障的具体情况后,才能进行维修方案的制定,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修。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盲目维修所造成的成本浪费及设备损耗,提高维修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设备维修不规范、不到位等情况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的产生。

4.先清理设备后维修的原则

设备的污染情况可能会影响到设备检查的准确性以及设备维修的有效性,同时一些电气设备电路的污染情况,还可能直接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因此,清理设备对于设备检修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电气设备的检修过程中要坚持先清理后维修的原则,在检修前应该先对设备进行充分的清理,清除电气设备电路及其他主要元器件的污染物,尤其要注意对电路中各接触点位置的清理,在清理后对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测,排除污染原因导致的故障后,在采取其他措施进行设备检修。

5.先外部維修后内部维修的原则

在遇到需要维修的设备时,要先对设备进行详细检查,检查的过程要从设备的外部开始,也就是说要先仔细查找设备外部哪个部分有所损坏,然后进一步了解设备在此之前出现过哪些问题,哪个部分曾经进行维修。对设备的这些方面进行了解以后再对设备的内部进行检修。只有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对设备进行维修才能更全面的检测设备的内部故障,就大大的方便了设备在拆除后及时而准确的对内部引起的故障进行检修。如果没有按照这个顺序拆除设备进行维修,就像没有对症下药一样,将会使设备问题越来越多。

三、提高电气设备检修水平的措施

1.加强电气设备的定期养护工作

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很多时候也与检查及养护不到位有关,因此,要保障电气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及隐患问题,并要做好日常的养护工作,以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采取预防性检修措施,对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关键零部件及关键位置进行预防性的更换与维修,也能够有效的减少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

2.加强对电气设备检修人员专业素质培训

电气设备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是决定检修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还应着重加强对电气设备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多种培训手段相结合,除系统的集中培训外,还应通过组织实习、参观,或轮岗实训等方式,增强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故障排查的效率与准确性,保证故障维修的速度与质量,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总结

电气设备检修是一项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工作,加强对电气设备检查与维修方法的深入研究,保障电气设备检修工作的质量,及时快速的查明故障位置与原因,并及时通过维修予以排除,不仅能够充分保证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从而为生产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并有力地推动企业的稳定长期发展,其对于现代化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也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红群.电子设备安全运行中的维护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8).

[2]白庆森.对工业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

[3]李子文.浅析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05).

9.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九

酒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五一”节即将来临,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进一步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根据《关于开展“五一”、“六一”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大检查的通知》(酒质技监字[2006]53号)文件精神,依据实际情况,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具体安排部署,实施了节前的大检查,良好的履行了监管职能,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切实履行工作职能奠定思想基础。

我县人口少,地域偏远,特种设备种类、数量少,且仅为使用环节;另外食品企业也少,仅有五家小型奶制品厂,有三家馒头、烤饼店,流通领域个体门点二十余家。为了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节前大检查工作,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高了开展节前检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针对自治县特点,研究部署“两节”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安排执法人员迅速开展执法检查,为切实履行工作职能、维护自治县人民的健康安全以及自治县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情况

我县特种设备种类少,数量小,以使用环节为主,全县现有锅炉使用单位7家共计锅炉9台,气瓶约180只包括石油液化气瓶、氧气瓶、乙炔瓶三类,其中石油液化气瓶约150只,氧气瓶、乙炔瓶约30只,起重机械有4台,其它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尚没有。

1、目前9台锅炉中,承压锅炉7台,常压锅炉2台,在用锅炉1台。全县锅炉使用登记率达100%,司炉工、水处理人员持证率达95%以上,7家锅炉使用单位按规定应有6家制定重大、特大事故应急救济援预案,现已制定5家。检查发现仅有神威化工有限公司一家锅炉在用,各项安全责任制度落实较好,富丽达非金属开发有限公司等六家锅炉已停用。我县气瓶监管环节中除火锅店、饭店、宾馆、气焊点等处共约50只石油液化气瓶、氧气瓶、乙炔瓶属监管范围外,其它约130只石油液化气瓶属于私人使用范围,尚无法实施监管;经检查目前火锅店、饭店、宾馆石油液化气瓶约30只,气焊点氧气瓶、乙炔瓶约20只,定期检验率达90%以上;检查发现起重机械中在用的2台塔吊已经过定期检验。

2、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坚持做到现场监察到位,隐患整治到位,法规知识宣传到位,使执法检查和宣传教育相结合,不断促进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发展,使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正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食品质量安全检查情况 我县食品企业少,仅有五家小型奶制品厂,有三家馒头、烤饼店,另外流通领域商业个体门点二十余家。

1、目前奶制品厂中生产的产品主要为鲜奶、酸奶以及奶酪制品,其中鲜奶为主营产品。通过检查,我局现场对未及时标注生产日期的一家奶制品厂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对无生产酸奶制品设备、卫生条件较差的一家奶制品厂,提出暂时停止生产销售酸奶,待条件具备时方可生产销售;对馒头、烧饼店我局尚未进行检查;对于流通环节,我局采取了拉网式的检查,重点检查实施市场准入的产品,通过查看外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安全(QS)标志,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内容对二十六家批发、零售店内的白酒、饮料、罐头、糖、乳制品、食用油、酱油、醋等十五类商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检查表明我县流通领域食品质量较好,市场准入制度落实较好,但也发现了无生产许可证编号销售的六箱白酒,现场给以扣押,并实施了处理,其他十四类产品质量情况良好。

2、我局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在此次检查之中,坚持组长、副组长的领导,加大检查力度,做好现场对行政相对人的食品法规政策宣传,较好的保障了全县食品质量安全,规范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秩序。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

尽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不够大,2、技术理论知识需不断提高,3、长效动态监管机制的建立还需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我县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还不够深入,法规业务水平还需大力提高。今后我局将在市局、县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学习教育,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监管水平,努力履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为自治县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0.电气班组岗位巡回检查管理制度 篇十

一、本制度所指设备为电气专业所属的专责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设施。

二、班组必须对设备专责到人,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使台台设备有人管。

三、设备专责工设备巡回检查管理

1、专责工每天上午8:00、下午3:00两次对所管辖设备进行定期巡回检查,检查项目为动力是否稳定、传动是否可靠、润滑是否达到要求、仪表是否正常;认真填写设备巡回检查记录并对其记录负责,对查出的设备缺陷及时汇报班长以便及时安排处理;

2、对设备巡回检查必须做到:人到、摸到、看到、听到、仔细认真检查。简单问题可自行修理解决,恢复设备正常状态;

3、较大故障要积极采取措施并报告部门负责人。

四、班长设备巡回检查管理

1、班长督促、核实专责人对设备定期进行巡回检查,并落实巡回检查记录、检查并签字;

2、班长巡回检查的项目包括:设备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设备零部件和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设备润滑是否按要求进行,设备有无跑、冒、滴、漏现象;

3、每周六上午由班长或技术员对本专业所管辖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对其缺陷及时安排处理,保证周日设备运行安全,并将设备运行状况在下午18:00前汇报分厂;

4、对专责人休假时,由班长协调他人对设备进行循环检查,保证设备巡回检查工作无误;

五、分厂专工设备巡回检查管理

1、分厂专工要定期组织班组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随时掌握设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严重设备应列入检修计划;

2、巡检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根据巡回检查情况对设备故障的部位、原因、周期等进行系统分析,为设备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3、分厂专工不定期对班组设备巡回检查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六、检查与考核

(1)本工作标准,检查考核由班长进行;

(2)考核依据奖金分配办法进行检查监督。

七、设备巡回检查路线图

11.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润滑管理;保养

维修保养是化工企业为了完成规划目标,延长设备寿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在化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减少设备维修占用的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成为化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润滑管理和保养对化工机械设备的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润滑管理和保养能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进而减少维修占用的时间,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有效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1.润滑管理和保养存在的问题

化工企业在设备润滑管理和保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缺乏完善的润滑管理制度;在设备设计时不重视润滑油;保养措施不规范,使用机械油代替润滑油。在设备设计时,设计人员仅仅根据经验来选择润滑油,生产厂商仅仅重视选择批量产品润滑油,没有综合考虑工作环境、设备材料等方面的情况,因此设计人员应重视对润滑油、添加剂等知识的不断学习;保养措施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不少企业因为机械油成本低廉而使用机械油代替润滑油,这不仅是因为国产的润滑油产品很少,价格较高,还因为设备设计手册在润滑的章节也多是介绍机械油,但随着化工机械设备的质量、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其对润滑油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机械油不能满足设备润滑、保养的要求。

2.润滑管理和保养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2.1.基本原则

选择润滑油应遵循以下原则:为降低能耗,应在确保设备安全运转的基础上选择黏度小的润滑油;高速、低负荷状态下工作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小的润滑油,而低速、重负荷状态下工作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大的润滑油;低温环境下工作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小、抗低温的润滑油,而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大的润滑油;受冲击负荷、往复运动损耗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大的润滑油。

2.2.基本任务

化工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润滑管理机构,安排专职的润滑管理技术人员,并合理分工、明确权责,建立健全润滑管理制度,使用科学、适合的润滑技术。润滑管理和保养的基本内容有:建立润滑管理和保养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工作细则、职责条例;贯彻“五定”管理;编制润滑图表、工艺流程等润滑技术档案,指导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正确开展润滑保养工作;做好润滑材料的供应、存储和使用,尤其要加强油料的计划、检验、代用、回收和节约用油等环节的管理,落实定额用油的制度;编制设备月份、季度和年度的清洗换油计划;按时检查设备润滑情况,及时解决已发现的问题;采取设备防漏的措施,总结设备泄露的治理经验;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做好设备润滑管理和保养的宣传工作;组织有关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试验和学习,积极学习、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

3.加强设备润滑管理和保养的建议

3.1.加强润滑管理和保养的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十分复杂、繁琐,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化工企业应重视润滑管理工作,采取以下的措施提高润滑管理的水平:

3.1.1.编制基础技术管理资料

应编制设备润滑卡片、日常消耗定额、换油周期、油箱储油量、清洗换油工艺流程、油品代用等等,以指导工作人员规范开展设备润滑工作。

3.1.2.定期检测

应按时对设备进行润滑状态的检测工作,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分析设备润滑情况和清洗换油情况,以进一步改善润滑管理。使用设备应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操作指标,做到不超温、不超压、不超速、不超负荷;执行巡回检查制,检查人员应手持抹布、听诊器、板手,按时对设备进行听、擦、闻、看、比,做好设备的清洁、调整、防腐、紧固和润滑,保证设备和工具的完整;熟练掌握故障预防措施、判断措施和紧急处理措施,确保安全防护装置可用;按照设备计划运行,定期切换运行设备,做好检修工作,并做好定时盘车、防冻等工作以保持备用设备随时可用;认真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操作日记以及缺陷记录。

3.1.3.设备润滑

设备润滑时必须严格执行润滑管理制度,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实行三级过滤。

3.1.4.执行交接班制

操作人员必须重视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以明确事故责任,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3.1.5.日常管理

检修人员必须按时做好巡回检查,及时处理已发现的问题,协同操作人员做好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管理部门和检修人员必须重视日常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3.2.润滑油的选择

3.2.1.选用高性能的润滑油

目前,机械设备向体积不断减小、效率不断提高、寿命不断延长的趋势发展,润滑油也添加硫、氯等高效添加剂,在金属表面产生化学吸附膜,极大的提高了润滑效果。

3.2.2.选用多级油

使用其他润滑油时,设备启动初期会产生较大的磨损,而使用多级油能有效的减少初期磨损。多级油能够更好的改善黏温性,在高温时能保持足够的黏度和润滑性能,在低温时又能保持较低的黏度,可以很快的被输送到润滑部位,能够有效的减少磨损,节约能源。因此,多级油能够降低温度环境对设备的限制作用,避免因温度而频繁换油,减少燃料消耗,可以用较少的油耗保持良好的润滑。

3.2.3.使用固体润滑剂

固体润滑是使用固体粉末等固体材料减少齿轮摩擦,从而起到润滑的作用。固体润滑剂具有使用寿命长、适应性能好等优点,能够在高温、污染等环境下使用,而且使用固体润滑剂时也不需要额外添加油润滑剂。一般应用在低速重载、往复运动等难以形成油膜的工况,或是高温、低温等其他不能使用润滑油的强介质场所。

总结:

化工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和保养是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持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工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重视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和保养工作,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润滑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健全的制度和高水平的人员保证化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胡志林.化工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3)

12.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十二

众所周知,消防救生设备与海上人身安全息息相关,是船员应对危机环境时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是维护船舶安全航行的保障。因此,消防救生设备的检查是世界各国各个港口PSC例行检查的重中之重,但从统计数据来看该类项目的缺陷率一直高居高位。如果船舶在PSC检查中发现消防救生设备的缺陷项,将被勒令整改甚至由港口国开出滞留的严重处理后果,这就对航运公司相关各方带来大量经济损失,造成不良影响。

一、消防救生缺陷原因分析

(一)三副缺乏管理类经验

船上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特殊的人员配置,虽然船舶消防救生设备与众船员生命息息相关,也与船舶安全行驶密不可分,但该设备的负责人是船上资历最浅、最新的三副,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由三副一人负责。而三副的能力与经历PSC检验的相关经验需要时间来逐渐培养,这就造成在例行检查中会出现一定失误与缺陷。同时,在海员资质培训与学习过程中,船舶的救生与消防属于小证培训课程,学生多以通过考试为目的,而对设备的实际管理能力提高不大,都需上船工作后在日常维护保养中继续掌握管理实践能力。因此,缺陷率居高不下也不难理解,该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管理实属船舶安全运营的积弱部分。

同时,例如救生艇艇机设备的正常运转等设备由轮机部三管轮负责管理,船上整体的消防救生设备由三副、三管、电机员合作负责管理。由于采取分管制度,整体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更多是由各负责人自觉完成,因此很难合理高效运用监管机制,这样也会造成船舶在PSC检查中,消防救生缺陷率居高不下。

(二)未能按规定按时维护保养

消防与救生设备属于应急设备,并不是船舶海上运行常用设备。大多数情况来说,该设备更多的用于演习与PSC检查,因此消防救生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更多的是由看管负责船员的责任心所决定。同时,海上航行不可预知因素较多,如恶劣海况的发生,船舶设备的突发故障大大地增加了船员的疲劳度,会大大降低船员工作认真度与积极性。因此,设备负责人的消极怠工再加上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就造成了设备老化甚至达不到PSC检查标准。如某轮未能按照公司要求,三个月内进行消防救生演习并且释放救生艇与回收,在第四个月的船舶年度核验中,该救生艇因刹车部件锈蚀卡死无法成功释放。最终大大增加了营运公司的维护修理费用。船员未能按规定按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也会使缺陷率上升。

(三)船员生活工作周期漫长

海上工作艰苦、单调、危险性大,长期处于孤立与社会隔离的状态。目前来看,北欧船员一般在船工作时间不超过3个月,而我国外派管理级船员相应会工作6—8 个月,操作级船员工作时间一般在10 个月以上甚至一整年。对于国内航运公司来说,为了节省相关换人所产生的费用,大大延长换人周期,虽然劳工公约规定船员在船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但还是有些公司会把换人时间相应延长到15 个月或者极接近12 个月才换人。超长时间的工作会使海员产生严重消极情绪,进一步加剧消极怠工。船员的工作态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剧烈变化,都会由最初的新鲜感慢慢过渡到平淡,超过半年之后这种会转变成不耐烦熬日子迫切希望下船,甚至对于本职工作出现严重消极抵制情绪。

例如,某条散货船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装货过程中,接受PSC检查,被查出27 项缺项并被滞留。缺陷项当中包含许多低级问题如防火门不能自动关闭、关闭不严,救生艇机无法正常启动,甚至船员无法正确使用船上消防用呼吸器等低级问题。事后管理公司介入调查,发现在船船员已连续工作13 个月,航运公司忽视海员休假申请且依旧没有告知何时休假。漫长的工作与遥遥无期的等待使得船员对待本职工作出现严重消极情绪,因此才会产生如此多也很低级的错误造成船舶滞留,给承运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二、船员管理能力的提高

(一)从教育培训方面提高船员适任能力

中国教育一直以应试为主。学生多以取得高分通过考试为主要目的,自我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反而得不到相应重视。同样,船舶消防救生属于“小证”课程,在整个海船船员资质培训课程中所占比重不大,相应考试也较为简单,更多的设备管理能力都需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培养。同时,三副作为管理级船员,负责设备最多最杂也是PSC检查重点项目。因此,在学校的培训过程中,应该着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船舶营运公司应安排专门培训师对船员做进一步教育与培养,这也是马尼拉修正案明确要求的。公司应该加强船员的后续教育,从领导层的角度对上船船员进行再教育。船上消防救生设备的使用应为每位船员必须掌握基本技能,切身的学习任务不能强加于三副一人身上,最好能有船长、大副带队定期统一培训学习。这样,既能加深船员对该设备的理解与使用,也会逐渐调动其积极性,做到在工作中学习也在学习中工作,同时对船舶整体安全高效运营都有极大帮助。

近年来看,年轻船员无法对自身有一个明确定位,往往一腔热血上船,可面对船上特殊工作环境与枯燥生活总显得措手不及,无法尽快适应。因此,船上老船员应及时对年轻船员做一定心理辅导,安抚焦躁情绪,减缓消极怠工情绪的产生。

(二)深入研究各国PSC检查标准

世界上主流港口国监督组织有四种,分别为“巴黎备忘录”、以美国为代表的拉美组织,亚太区港口国东京备忘录以及澳大利亚AMSA。不同国家由于各自不同国情,在各自PSC检查中尺度也略微不同,可以说是大体一致,但各有侧重点。

例如某散货船,在蒙巴萨接受PSC检查时零缺陷,而后于美国新奥尔良装货时接受美国Coast Guard检查时依然零缺陷。但当船于澳大利亚卸货时,接受AMSA检查却查出19项缺陷项,其间也就不到1 个月时间,导致该船舶被滞留勒令整改。事后回想该情况的发生更多是因为船员对各国PSC检查侧重点不了解,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缺乏针对性。理论上来说,港口国监管都是以国际公约为依据,但各国会依据不同国情选取适合自身的侧重点,而且每次检查都不可能细致入微,针对到每个细节点,因此每次检查前都要针对不同组织细心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三)以传统型为基础发展新型管理方式

船员工作性质特殊,生活单调乏味,工作空间狭小、固定,人员配置相对单一。而且工作热度会随上船工作时间的延长呈反比例下降。调查研究表明,当在船工作时间超过9个月时,会出现明显心理与工作双重疲劳。此时,船上领导人员应加强船舶管理,避免不必要失误发生。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年轻人走向工作岗位,虽然大多都是院校出身经历半军事化教育,但年轻人有朝气新思想,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太适应现今趋势。因此应以传统方式为基础发展新型管理方式,以鼓励为主,多关注船员心理变化,同时也要适当批评教育。帮助新进船员更快地成长,懂得如何安全、高效、合理地做好船上工作。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也在船上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航海人。

三、结语

13.卓资风电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篇十三

为贯彻集团公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卓资风电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卓资风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 巡回检查必须由能独立值班的人员担任,并做到“四到”即:看、听、摸、嗅。检查过程中应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及时、细致地对所管辖的设备进行检查,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2. 检查人员巡回检查时应按规程,进行详细检查。各岗位人员必须按规定的时间、项目、内容及路线对所管辖的设备进行巡回检查。特殊情况需做特殊检查,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3. 检查人员巡回检查时不得从事检修维护工作以及其他与之无关的工作。

4. 巡回检查时要配备手电筒、听针、测温仪和测振仪等必要的检查工器具。带相关的检查表,及时记录有关数据。

5. 在巡回检查过程中,如出现机组、设备异常情况,应及时利用通讯工具向相关人员进行汇报并协助事故处理。

6. 巡回检查中发现一般缺陷,可在检查任务完成后汇报,并登录设备缺陷。如发现有威胁机组安全运行及人身安全重大缺陷,应立即汇报班长或风电场负责人进行处理。

7. 巡检中如遇高压设备接地,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米以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米以内;不论高压设备带电与否,巡检时不得移开或越过遮栏,要随时保持与高压设备的安全距离。

8. 设备存在一、二类缺陷,新投运的设备、主要辅助设备失去备用时,要进行不定期巡回检查,至少每小时对其巡回检查一次。9. 雷雨天时,禁止对风场塔筒、箱变和线路以及变电站室外设备进行检查。

10. 大风、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到来前、后,要对室外电气设备及其重点设备加强检查。

11. 新投产设备、大修或改进后的设备第一次投运时要加强检查。12. 在设备启停过程中,特别是在设备启动过程中,必须进行就地检查监视,待设备运行稳定后方可离开。

13. 特殊巡回检查由班长、风电场负责人安排专人进行,并应布置检查的具体要求和重点检查项目。

14. 巡检人员对发现的缺陷,及时汇报班长。对于重大缺陷,由风电场负责人向有关生产领导汇报。

15. 低岗人员发现问题不能确认时,班长要安排高岗人员进行检查确认。

张家口发电厂卓资风电项目部

14.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十四

优点:

1.安全检查表能够事先编制,可以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不漏掉任何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

2.可以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检查执行情况,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

3.通过事故树分析和编制安全检查表,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

4.安全检查表,按照原因实践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能使人们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哪些次要,促进职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5.安全检查表可以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按不同的检查对象使用不同的安全检查表,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检验。

6.安全检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检查基础和安全系统工程之上的,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编制依据: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国家及有关部门发布了各类安全标准及有关的文件,这些是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一个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工作,有时将检查条款的出处加以注明,以便能尽快统一不同意见。

2.国内外事故案例。搜集国内外同行业及同类产品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发掘出不安全因素,作为安全检查的内容。国内外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自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3.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4.研究成果。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编制安全检查表必须采用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包括新的方法、技术、法规和标准。

机械加工车间设备、设施布局和安全通道检查表

检查

序号

要点

(1)车间设备、设施布局(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长范围计算),小查设备、设施布局分布型设备应不小于0.7m,中型设备应不小于1m,大型设备(运输图或汇总表,确定抽查线视同)不小于2m 的设备、设施

检查准则

检查方法

对抽查的每一台设备、(2)加工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长范围计算),设施测量其设备间距,小型设备应不小于0.7m,中型设备应不小于0.8m,大型设备应

与墙、柱间距和作业空不小于0.9m

间,审查其是否合格 车间设备、设施布局

工位器具、原材料、工

作台、工具柜或其他物(3)作业空间(设备间距除外),小型设备应不小于0.6 m,中型

体堆放在设备附近,设设备应不小于0.8m,大型设备应不小于1.1m。

备间距以设备与它们的最短距离计算

(4)高于2m的空中运输线应有牢固的护罩(网)

空中运输线有无防护罩,安装是否牢靠

因工位器具、原材料、工作台、工具柜或其他(5)设备间距合格率应为100%

物体堆放而影响到作业空间视为该设备不合格

(1)车间安全通道应以醒目的划线界定

查工厂生产车间安全通道分布图或汇总表 查工厂生产车间安全通道的宽度以划线中心线为基准(2)车间安全通道的人行道宽应不小于1m,车行道宽应不小于1.8m 2 车间安全通(3)车间通道不得有1处以上(含1处)被堵塞或占道超过过道抽查生产车间安全通道 路宽度的1/3。两条通道的交叉路口堆放物品不得超过通道宽度道,并测量、统计占道的1/3

长度,计算占道率 抽查车间安全通道被(4)车间通道不得有3处以上(含3处)被占,车间通道占道不占情况,并计算通道总得超过总长度的5%

长度,通道划线不清楚的视为占道

作业场所是否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废(1)作业场所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废品及工具柜应进行定品及工具柜等物品摆置管理、摆放整齐、平稳可靠

放的定置图,各种物品是否按定置图摆放整齐、平稳可靠 工作场所只能存放工艺规定使用的工位器(2)各类工位器具,专用工、模、夹具存放应牢固可靠、符合安具。工、模、夹具是否全要求

在划定的区域内摆放整齐,较大的是否支承稳妥,便于吊装 材料、产品、坯料的存放量:小件不超过班产量;大件生产完毕后应及时运走

工件、材料等物品的堆(4)工件、材料等应堆放整齐、平稳可靠,不得超过2m高度

放宽度与高度之比应小于1:2,并有防滑、防倒措施

直观检查工作场所的工位器具、工件、材料(5)工作场所的工位器具、工件、材料等摆放合格率应为100%

等摆放是否符合评价

要求 3 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15.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十五

1 体系考核的基本程序

按照《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实施规定(试行)》,二类和三类产品需要申请并通过体系考核,一类产品由企业自查并保持记录。根据事权划分,三类产品中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抗体以及核酸等检测相关的试剂;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以及与变态反应、过敏原相关的试剂由认证中心组织考核,而除此之外的试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局组织考核。

由于事权的不同,两种考核程序上略有不同。首先由企业向属地[2]省级局提交体系考核申请书及相关要求的资料,省级局进行形式审查并受理,然后邮寄认证中心。认证中心组织人员进行资料审查,资料审查合格后实施现场检查,最后根据现场检查情况进行审核并向企业出具体系考核报告和研制情况核查报告(对首次注册产品适用)。归省局考核的产品,直接由省局受理后组织资料审查、现场考核并出具体系考核报告和研制核查报告。

2 现场检查的程序

在体系考核程序中,现场检查是整个体系考核的核心和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体系考核工作的质量。体外诊断试剂的体系考核现场检查与认证GMP和医疗器械的质量体系考核现场检查存在共同之处,同时也有其独特的内容和要求。基本程序包括:

2.1 预备会议

检查组成员在开始现场检查前召开由组长主持的预备会议(preparation meeting)。预备会议由检查员、省局观察员参加。主要内容是:(1)强调检查纪律;(2)分发检查资料;(3)熟悉被检查企业情况;以及根据每个检查员的专业特长进行人员分工。

2.2 首次会议

检查组到达被检查企业后,召开首次会议(f ist meeting)或启动会议(initial meeting)。首次会议由检查组长主持,全体检查员、省局观察员及企业主要人员参加。主要内容和程序包括:(1)双方互相介绍人员;(2)检查组长介绍现场检查目的、日程安排及人员分工;(3)说明考核目的和依据标准;(4)检查员签署检查纪律承诺书,同时由被检查企业签署企业承诺书;(5)落实企业陪同人员;(6)企业简要汇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情况;(7)检查组针对企业汇报情况进行提问。

2.3 实施现场检查

检查组按照现场检查方案和事先的分工安排,在被检查企业人员的配合下,严格依据《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通过现场观察、面谈、提问、查阅文件和试验等方式进行现场检查。

2.4 研制情况核查

针对首次注册等需要研制核查的产品,检查组在进行体系考核的现场检查后应严格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研制情况现场核查要求》进行核查。核查的内容包括:(1)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情况;(2)研制人员;(3)研制设备、仪器;(4)试制与研究记录;(5)研制、生产情况及条件与有关规定是否相符合;(6)原料购进、使用情况;(7)样品试制及留样情况;(8)对于委托研究,核查各项委托研究合同及有关证明性文件。

研制核查的重点是:(1)企业是否具备了研制所申报产品的软硬件条件和人员条件;(2)所有研制的相关记录,包括实验、原辅料采购、试制、质量控制、留样、委托研究等是否与申报的注册资料相一致,即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溯源性。(3)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为了保证研制核查的顺利进行,在现场检查之前,企业应完成所有必需的研制工作(包括临床研究)并形成完整的注册申报资料。

2.5 现场抽样

在现场检查和研制核查结束后,对首次注册产品,检查组应代注册检验承检机构进行现场抽样。抽样人员由2名以上检查员和观察员组成,企业相关人员给予配合。抽样人员在企业成品库中随机抽取连续3个批次的样品(三类)。抽样总量应当为检测用量的3倍,具体检测用量由企业向有资质的承检机构咨询后告知检查组。抽样完毕,抽样人员在抽样现场采用观察员提供的省局封签进行封样并填写《体外诊断试剂抽样单》。抽样单一式二份,由抽样人员和企业代表签字后分别交认证中心和企业。企业在3日内将封样送具有承检资格的医疗器械检测单位。

2.6 综合评定会议

综合评定会议(discussion meeting)由检查组和观察员参加,企业人员回避。主要内容包括:(1)对现场检查情况进行汇总、讨论和综合评定;(2)对有争议的问题可到现场复核或找企业沟通了解情况;(3)集体形成《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现场检查意见表》和《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现场检查报告》。二者的填写均采用电子填报软件。

2.7 结束会议

结束会议(final meeting)或总结会议(summary meeting)由检查组、观察员、企业主要人员参加。主要内容为:(1)检查组向被检查企业通报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2)企业签署意见。企业如无异议,检查组、观察员和企业负责人在《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现场检查意见表》签字,企业加盖公章。如对《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现场检查意见表》的内容有异义,企业可予以说明或提供文字资料,检查组视情况决定是否重新到现场进行复核。复核后如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企业在《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现场检查意见表》上签字的同时,可向检查组提出书面说明。

2.8 提交检查资料

在现场检查结束后,检查组整理现场检查资料并及时提交现场检查组织单位。

3 现场检查的基本方法

现场检查是专业与法规、经验与技巧、观察与思考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内到外,由现象到本质去伪存真的调查研究过程。在现场检查中,检查员应当遵循一定的检查思路和方法,主要包括:

3.1 纵向检查法

即按照评定标准从上到下的顺序,针对每个品种逐条逐款进行检查。适用与对整个质量体系考核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不容易遗漏相关条款。但缺点是如果时间分配不当,容易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3.2 横向检查法

即针对某一具体环节,检查该环节涉及的不同品种的共性问题,例如相关程序的制订、实施和记录情况,进行抽查和核对。往往在企业申报品种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提高工作效率采用该方法。

3.3 由点到面检查法

即从发现的一点问题,延及到相关的方面,看其是小概率问题、偶尔为之,还是普遍现象。例如,如果在检查管理人员的培训情况时,发现被提问人员回答问题情况与培训记录和本岗位的要求不符,那么就应当多抽查一些人,以对该企业的人员培训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整体的评估。再如,在检查仓储区时,发现一只温湿度计过了规定的校验期,就应从环境监测仪器延伸到相关仪器设备是否存在维护、校验过期的情况。一个企业存在的缺陷往往是系统性的,因此在现场检查中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尤显重要。

3.4 由表及深检查法

在检查现场,有时会发现一些表面现象,就需要对发现的表面问题,一步步深入追究,以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并发现本质的问题,由表及深发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3.5 综合检查法

实际上,在现场检查中往往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上述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而且有的条款本身就需要在对其他条款检查结果综合后才能做出判断,例如第5.1*、11*和19*条。

4 现场检查的要点

4.1 对组织机构

对组织机构的考核,首先要看其组织机构图的是否合理。如果组织机构图明显不合理,则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对质量体系的培训程度、甚至整个管理体系均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此外,还要看企业管理人员例如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命书,质量手册中对个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规定是否明确、合理,以及被任命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等。

4.2 对人员的考核

检查标准中涉及人员考核的条款有许多,对人员的考核要把握以下几点:(1)看任命书,看是否经任命;(2)看教育、工作经历证明,看是否具备任职的条件;(3)看培训记录(培训资料、证书、考核记录),看是否经相关法规、相关技术、质量体系文件、岗位职责、相关程序等的培训;最后,应当对对被考核人员进行抽查提问,内容可包括其职责、程序、相关法规、专业知识等,以确定是否名不符实。此外抽查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提问也是非常重要的。

4.3 体系文件的检查

体系文件的检查,首先要看是否制定了实施细则要求的书面文件,然后认真查阅其内容,以发现各文件:(1)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法定标准的要求,是否与企业的其他标准和其他文件相一致;(2)操作性是否强,是否紧密结合本企业及所生产产品的实际。(3)文字是否清晰准确,是否存在差错,特别是在专业术语、单位等方面;(4)企业的各个体系文件格式、编号是否统一,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关系上是否均形成了合理的结构。同时,还要了解这些文件的培训、执行情况。通过抽查有关人员和查阅记录文件了解:(1)各体系文件是否对有关人员进行充分和有效的培训,特别是那些在特殊的工作岗位上的人员、新上岗的人员、以及刚更换了工作岗位的人员;(2)各体系文件是否达到了有效的实施,相关人员是否能够严格遵守;(3)这些文件是否方便参阅,即是否在使用的区域或工位存在备份;(4)如果存在偏离的情况,是否得到了及时的记录并说明原因。如果是较大的偏离,应当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并作记录;(5)体系文件是否得到了及时修订和更新;在生产中应当使用最新的版本。

4.4 记录文件的检查

对记录文件的检查,首先看法规要求的必备记录是否完备;其次看记录表格本身设计是否全面和合理,各项记录的内容是否完整,填写项目是否齐全;然后看记录是否清晰易辨,是否存在涂改现象;数据的更正是否规范。对记录还要进行溯源性检查,以确定记录的真实可靠性。此外,还要注意记录的保存期限是否与相应程序文件中规定的保持一致。

在《实施细则》中有许多条款涉及到验证,在检查相关验证记录是应当注意到下列几方面是否完整或一致:(1)验证计划和方案;(2)验证过程的记录;(3)验证报告及审核;(4)验证结论等。

4.5 生产环境与设施的检查

对生产环境和设施进行现场检查前,可以先看企业布局图和生产区域设计图,特别是洁净区的设计图。通过研究布局图和图纸,首先对各区域包括办公区、仓储区、生产区(包括清洁区和洁净区)、质检区等的分布有个整体认识,尤其对洁净区的入口出口、人流物流走向、送排风系统分布情况、压力梯度、主要设备、工艺流程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各区域布局、送排风系统、人流物流等在设计上的不合理等。

在生产区域,特别是洁净区进行现场查看时,一般应遵循由外到内、由大到小、由面到里、由硬件到软件、由物到人的原则。

由外到内是指在进入洁净区之前就已经开始检查了。在入口处应有人员进入清洁区的管理制度和登记记录,进入一更、二更应有人员更衣和清洁、消毒设施及程序规定门的朝向、各区域压差应符合有关规定等。进入生产区走廊后,要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检查各生产车间以及洁具间、工作间、工作服或无菌服清洗消毒间等。

由大到小是指先看大的方面,然后看小的方面或局部。首先注意的可能是房间的整体布局和大的设备,还要看房间的局部和小件设备和工装等。

由面到里是指不仅要注意表面,还要特别注意内部情况。要注意一些、藏污纳垢,下水回流以及细菌滋生的地方的设施,物料或中间品内部保存情况等。

由硬件到软件是现场不仅关注仪器、设备等,同时要关注仪器、设备旁边是否放置有其使用、维护的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物料及设备的状态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规范的标识;

所谓由物到人,就是在现场一定要注意现场操作人员是否严格按照程序文件,例如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在进行操作等。适当对操作人员进行现场询问,往往有助于发现企业在人员培训和SOP执行方面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4.6 设备和仪器的检查

设备和仪器的检查要点包括:(1)是否具备必要的仪器设备,例如生产酶联免疫产品的车间必须具备酶标仪,而生产金标法产品的车间则必须具备点模机等设备;(2)所配备的仪器设备是否能满足要求,因此就要看其验证、检定、监测数据;(3)是否制订有其使用、维护保养、校验(或校准、检定)等程序;(4)是否有其使用、维护保养、校验(或校准、检定)的记录。总之,在检查仪器设备等硬件时不能仅限于硬件,还要通过查阅程序文件和记录文件进行印证。

5 现场检查中应注意问题

(1)注意检查员的形象

(2)现场检查人员检查分工与合作相结合

(3)做好现场检查记录

现场检查记录中应包括如下内容:(1)责任分工;(2)现场检查过程描述;(3)现场检查中查看、查阅、考证的内容;(4)提问有关人员的问题和情况:(5)有待进一步考证的问题;(6)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7)其他检查员认为应当反映的问题。

现场检查记录应注意:(1)字迹要清晰可辩;(2)内容要完整,例如发现的问题要叙述具体事实、判定依据(条款)、可能的后果:(3)对事实的描述要具体,避免笼统、含糊、归纳性的语言;(4)避免用“建议”的方式讲问题;(5)对严重缺陷或容易引起歧义的问题应附取证材料;(6)如有更正应采用杠改并签名。

(4)做好现场取证

在现场检查中,为了保留证据,避免对方事后不认可,有时需要现场取证。现场取证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是必要的:(1)发现严重缺陷,可能直接影响到检查结论,因此宜被对方事后推翻的:(2)发现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时;(3)证据易湮灭的情况;(4)容易引发事后争议的问题等。现场取证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复印(要求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笔录、摄像、录音等方式进行。

(5)注意安全问题

在现场检查过程中除了注意人身安全外,特别是在检查体外诊断试剂时,常常有接触到病原体、阳性血清、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质的机会,更要特别谨慎。如确需动手时,最好经企业陪同人员同意。

总而言之,体外诊断试剂质量体系考核的现场检查工作与药品GMP、GCP、GLP的现场检查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其特殊性。作为现场检查员必须从程序、标准、技术、方法等方面去把握。在实践工作中边学边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检查经验,高质、高效地去完成各项检查任务。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7.4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实施规定(试行).2007.4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2007.4

16.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十六

关键词 多媒体;教育技术设备;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2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在这一战略目标的引导下,我国的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技术更是在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当前学校多媒体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部学校都已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更是日益完善、颇具规模。但是我们了解到部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率不高,而且使用寿命较短,部分地区还存在配置不合理、使用不当等的情况。对于多媒体设备在学校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多媒体设备管理不到位 如今,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种类日益齐全。从最初的网络电视,到如今的计算机、投影仪,以及电子白板、音响设备等。在丰富了学校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部分学校存在对多媒体设备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责任不明确,对于设备的维护也不及时,从而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短。

设备使用率低 虽然多数学校都已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了不同的多媒体设备,但是在部分学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率并不高。一是因为设备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的得到维修;二是很多老师因为害怕设备损坏而不愿意多用。归根结底,就是对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不到位,从而严重影响了这些先进的科学设备在教学当中的使用。

2 加强学校多媒体设备管理,发挥现代技术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多媒体设备在学校教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跟大家分享几点关于设备管理的看法,希望可以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提升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功效。

多媒体设备合理配置,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在学校多媒体设备的配置方面,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配置,严格按照当地的政府教育标准进行。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适度够用、预留发展”的原则,切忌盲目的跟风行为。以实用性为基础,从教学需求、设备成本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学校配置多媒体设备。同时要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闲置的可能,从而使得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得以有效利用,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

健全设备管理机制,保障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 针对学校多媒体设备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学校应该建立起相关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并且建立起相关的管理制度。由专业人员来负责学校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现故障及时排解。切实地保障学校科技设备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并且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使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备用状态,保障多媒体设备教学的正常开展。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作用和功效 在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管理的基础之上,要从多个方面来提升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当中的作用和功效。学校还应该加强对设备的推广与应用方面工作的重视,将设备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掌握新的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将授课内容与多媒体设备更好地结合,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生动的课堂。建议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学校为全体教师展开定向培训,辅助教师更好地利用学校提供的多媒体设备,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多媒体设备在学校教育工作当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3 关于多媒体设备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多媒体设备进入学校,不仅彰显了我国科技的发展,更是为学校教学工作带来技术手段方面的变化。多媒体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的有效应用,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研究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国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提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目标紧密相连。

多媒体设备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设备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合理利用,可以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保障。通过教室当中配置的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真实的教学质量评价。学校管理人员可以不定期到监控室了解教室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根据出现的问题,做好下一步的工作。而且通过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实现专家、领导的远程听课,收集有效信息,更好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分析课堂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1)方式新颖,表现力强。现在的学生习惯了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而将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相对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学生对声音、图像、影视等十分感兴趣。教师将课本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而展现出来,将影音与学习内容有效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超强的信息共享性。通过多媒体设备,将需要讲述的课本内容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甚至影音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如今信息、资源等的共享也是越来越普遍和多样化,通过教室的技术设备,突破常规授课模式,将网络上更多的资源进行及时的共享,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扩大知识层面。

除此之外,关于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应用当中也存在许多注意事项。多媒体设备的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可能出现改变教师主导地位、忽略师生互动关系以及分散学生注意力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适当地进行调控,根据课堂情况进行妥善的处理。

4 结语

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一直都是我国教育改革当中的重点问题。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学校的网络化教学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将我国的现代化教育引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多媒体设备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保障学校多媒体设备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应用,才能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科研教学,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丁俊.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6(5).

[2]邵萍,肖秋霞.独立学院多媒体教室管理的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3]赵施美.浅谈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与维护[J].科技广场,2013(12).

[4]王霞.多媒体教学设备中投影仪的维护保养[J].办公自动化,2014(12).

[5]张伟,钟杰,姜贵平,等.多媒体教室电脑设备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5).

17.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篇十七

(一)机械设备定期检查制度

1.机械设备检查是促进机械管理,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确保安全生产,改进服务态度的有效措施。

2.机械检查的主要内容:检查机械技术状况、附件、备品工具、资料、记录、保养、操作、消耗、质量等情况,并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技术考核。

2.1检查机械操作人员对于机械管理工作的认识,是否重视机械日常管理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2.2检查操作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2.3检查机械技术状况及完好率、利用率情况; 2.4检查机械使用、维修、保养情况; 2.5检查机械使用维修的运行效果。3.机械检查的组织实施

3.1项目部机物部应定期组织安质、机械、机修等人员对现场使用的施工机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通报有关部门,定人定质限期进行整改,避免因设备缺陷或损坏造成设备人身事故。项目部主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机械设备检查工作并监督责任部门认真落实不得懈怠、麻痹。

3.2项目机械定期检查制度包括:(1)日常检查;(2)每周检查;(3)月度检查;(4)专项检查等。

3.2.1日常检查由机物部机械管理人员对项目在用施工机械以抽查方式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有:“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执行情况,对设备关键部位(如吊具、绳索、各限位器等)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并在现场立即整改,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2.2每周检查由机物部组织机械员、安质员对项目所有主要施工机械进行巡回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有“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执行情况,对设备机械、电气、液压、起升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安质部以书面方式下发整改通知单,要求定人定质限期整改并复查整改情况,做好记录备查。

3.2.3月度检查由分管机械副经理组织机械、安质、技术、电工、机修、领工员等对项目在用施工机逐台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并做好单机检查记录。主要检查内容有“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执行情况,对设备机械、电气、液压、起升系统;轨道、各限位器、制动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安质部以书面方式下发整改通知单,要求定人定质限期整改并复查整改情况,做好记录备查。

3.2.4专项检查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分管生产、机械主管、安全主管、机械、安质、技术、电工、机修、等进行专项细致检查。专项检查主要是对起重机械、架桥机、搭设脚手架作业;危险性较大的高空作业、水上作业;台风、暴雨等恶劣自然天气过后的有针对性地检查,以确保设备状态完好,满足施工现场安全使用需求。主要检查设备机械、电气、液压、起升系统;轨道、各限位器、制动系统以及恶劣天气过后设备的尺寸、位置、相对位置(大梁水平度、支腿垂直度等),对连接螺栓进行全面检查并紧固,检查各联接销轴情况,查看是否是明显划痕、变形,必要时对销轴做无损检测,以确保设备安全、质量达标,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二)起重机械专项检查制度实施细则

1.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按制度经常检查起重机械的技术性能和安全状况,包括专项检查、月度检查、每周检查和每日检查。

2.项目部每年对在用的起重机械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专项检查,其中载荷试验可以结合吊运相当于额定起重量的重物进行,并按额定速度进行起升、回转、变幅、行走等机构安全性能检查。

3.专项进行的检查至少应包括下列项目: 3.1安全装置、制动器、离合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3.2吊钩有无损伤;

3.3钢丝绳、滑轮组、索具等有无损伤;

3.4配电线路、集电装置、配电盘、开关、控制器、限位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3.5液压保护装置、管道连接是否正常,有无泄漏情况; 3.6顶升机构,主要受力部件有无异常和损伤; 3.7轨道的安全状况;道轨的接地情况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3.8钢结构、传动机构的检查; 3.9行走电缆的绝缘及损坏情况;

3.10大型起重机械的防风、防倾覆措施的落实情况; 3.11起重机械的安装、拆除、维修资料是否齐全、规范。

4.每月(包含停用一个月以上的起重机械在重新使用前)至少应检查下列项目: 4.1安全装置、制动器、离合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4.2吊钩有无损伤;

4.3钢丝绳、滑轮组、索具等有无损伤;

4.4配电线路、集电装置、配电盘、开关、控制器、限位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4.5液压保护装置、管道连接是否正常; 4.6顶升机构,主要受力部件有无异常和损伤。5.每周检查项目

5.1各类极限位置限制器、制动器、离合器、控制器以及电梯门联锁开关,紧急报警装置等;

5.2钢丝绳、滑轮组、索具等有无损伤;

5.3配电线路、集电装置、配电盘、开关、控制器、限位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5.4液压保护装置、管道连接是否正常;顶升机构,主要受力部件有无异常和损伤。6.每日作业前应检查的项目

6.1各类极限位置限制器、制动器、离合器、控制器以及电梯门联锁开关,紧急报警装置等;

6.2轨道的安全状况;

6.3钢丝绳、吊索、吊具的安全状况。

经检查发现起重机械有异常情况或损伤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病作业。7.起重机械应定期向当地设区的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首检和定期检验,更换安全检验合格证。

8.新购、大修、技术改造的大型起重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由专业检验部门自检合格后,按规定进行调试与技术试验,未经调试与技术试验或试验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

9.新购机械设备的调试与技术试验由公司机械物资管理部组织。10.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最终解释权由设备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初中生入团申请书格式下一篇:大学生毕业酒店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