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统计分析报告(精选8篇)
1.档案统计分析报告 篇一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文献统计分析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文献统计分析
盖丙兰(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行政管理面临的重要而长期的任务。采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对1990年以来截至9月底前的238篇有关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文献,从年度、文献来源、学科类别、研究层次、作者、作者单位、中文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统计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3-0136-02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行政管理面临的重要而长期的任务。本文采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对1990年以来截至209月底,知网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全文”为检索项,以“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为检索词,检索到的238篇有关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文献,从年度、文献来源、学科类别、研究层次、作者、作者单位、中文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一、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从年度颁布情况看,238篇文献分布在25个年份中,其中1991年没有文献发表,按25年计,平均每年发表文献9.5篇。最高年发表文献量为20篇,中位数为10篇,中位数与年平均数基本相等,表明整体年发文量比较平稳,没有特别大的起伏。下表是1988—年9月底,各年度发表文献的数量及占全部文献量的比重。
图1是1988—2012年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相关文献趋势图。从图中可见,1991年前整个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文献数量很少,四年间共发表文献5篇,年均1.25篇。1992—1995年研究进入相对活跃的时期,文献数量不断增加,到1995年达到了第一个高峰,随后文献数量开始减少,到降至相对低点。这一个周期前后7年,共发表文献62篇,年均近9篇。这个时间正好处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实行“局馆合一”的改革时期,对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关注度增加有明显的影响。—间研究略有起伏,总体平稳,4年间发表文献38篇,年均9.5篇,略高于前一阶段。—5年间,文献数量逞稳步增长之势,共发表文献59篇,年均12篇。这个时期正好处在国家强调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在这种大环境下,档案界关注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也是一种必然。后,研究的活跃度进一步显现,文献的数量起伏增加,5年间共发表文献74篇,年均接近了15篇,并达到年发表文献的最高值20篇。从1988年至2012年的整体情况上看,有关研究文献的数量基本上呈缓慢上升的态势,且有非常好的持续性。
二、文献期刊分布情况
从期刊分布上看,238篇文献分布在59种期刊上。其中发表两篇以上的`有30种,发表文献209篇。具体是:
兰台世界26篇,浙江档案18篇,档案管理17篇,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各14篇,四川档案11篇,山东档案10篇,档案学研究、云南档案、黑龙江档案、湖北档案各9篇,北京档案、兰台内外各7篇,档案时空、山西档案、档案学通讯各5篇,上海档案、陕西档案各4篇,城建档案、档案中3篇,郑州大学学报、贵州档案、四川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南昌大学学报、档案天地、黑龙江科技信息、机电兵船档案、黑龙江史志、安徽大学学报各两篇。在这30种期刊中档案学期刊23种,占全部期刊数的33.8%,发表文献195篇,占全部文献数的81.9%;非档案学期刊7种,发表文献14篇。在23种档案学期刊中,档案学核心期刊13种,占全部期刊的22%,档案学期刊的56.5%;发表文献142篇,占全部文献数的59.7%,占全部档案学期刊发表文献数的85.5%。其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办公室业务、办公自动化、新乡教育学院学报等29种期刊(占全部文献数量的55.9%)各发表1篇,共占全部文献数的17.4%。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档案学期刊,特别是档案学核心期刊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度,特别是持续关注度要明显高于其他期刊。除了档案学期刊以外,对这问题关注度相对较高的是大专院校的学报。
三、文献学科类别分布情况
从文献涉及的学科类别来看,整个研究共涉及档案及博物馆、行政法及地方法制、企业经济、文化经济、高等教育、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经济法、中国共产党、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9个不同的学科。由于文献学科划分时存在在交叉,9个学科文献数量之和超过了实际文献的数量。在9个学科中比例最高的是档案及博物馆学,以214篇占到全部文献量的89.9%;其次是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学,以21篇占8.8%居第二位;其后是企业经济、文化经济、高等教育,分别以8篇、6篇、4篇,分别占3.4%、2.5%、1.6%;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经济法、中国共产党、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各只有1篇文献,各只占0.4%。
四、文献研究层次分布情况
从研究的层次来看,整个研究偏重于社会科学类,在涉及的5个研究层次中,社会科学4个,发表文献234篇,占到了全部文献数量的98.4%;而自然科学只有1个,发表文献4篇,仅占全部文献数量的1.6%。在社会科学4个层次上,偏重理论性研究的基础研究(134篇)较偏重实践性研究的行业指导、职业指导与政策研究(100篇),所上比重要大。因此,这问题研究主要是社会科学类的理论性研究占主导地位。
五、文献作者分布情况
从文献作者的分布情况看,238篇文献的作者超过了230人,仅第一作者就有219人,其中发表文献两篇以上的核心作者有11人,占全部第1作者的5%;发表文献30篇,占全部238篇文献的12.6%。他们是艾鸿举(辽宁省档案局)、刘东斌(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各5篇、李仕根(四川省档案局)、张莉(西北大学)各3篇,张怀笔(山西省档案局)、黄振原(南昌大学)、刘南山(上海市档案局)、肖文建(湘潭大学)、高永青(重庆邮电学院)、吴霞(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街道办事处)、王世金(山东省临沂市档案局)各两篇。在他们当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6人,发表文献19篇,是核心作者中的主力,其次是高校作者4人,发表文献9篇,其他单位的作者1人,发表文献两篇。其他发表1篇文献的有所桂萍、王杰、马军业、吴雁平、刘卫星、刘玉川、王化、田智勇、肖等208人。
在238篇文献中,合作文献31篇,合作率不高,仅为13%。其中5人合作的1篇;4人合作的3篇,3人合作的11篇,2人合作的25篇。
六、文献单位分布情况
238篇文献颁布在186个单位(仅以第1作者单位计)。其中发表两篇文献以上的核心单位有26个,占全部单位的14%;共发表文献78篇,占全部文献的32.8%。其中高校14个,发表文献41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11个,发表文献35篇;其他单位1个,发表文献两篇。在核心作者单位中高校比例明显高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单位,这与研究层次偏重理论性相符。具体情况是:辽宁省档案局8篇,安徽大学7篇,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5篇,浙江省档案局、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各4篇,上海大学、四川省档案局、南昌大学、黑龙江大学、江苏省苏州市档案局、西北大学各3篇,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街道办事处、云南省档案局、吉林大学、浙江省杭州市档案局、苏州大学、上海市档案局、中山大学、山西省档案局、山东省临沂市档案局、中国人民大学、湘潭大学、南开大学、重庆邮电学院、河南省开封市档案局各2篇。其他发表1篇文献的单位有160个单位,占全部第一作者单位数86%。
七、文献中文关键词分布情况
从中文关键词分布情况看,在前60个关键词中,使用频率两次以上的有28个,分别是档案管理10篇,档案6篇,档案行政管理5篇,档案工作4篇,管理、文档一体化、行政管理、对策各3篇,思路、档案馆、档案事业、档案管理体制、企业档案、效率观念、市场观念、体制、信息化建设、局馆合一、依法行政、意识观念、档案行政执法、问题、依法治档、大局观念、创新、社区档案工作者、执法、开放观念各两篇。使用频度只有一次的有:研究、档案机构、文化产业、综述、历史逻辑、实践成就、文化权利、档案局、开发利用、网络化、网络、WTO、管理对象、企业档案工作、管理范围、社会档案意识、职能、范围、常见问题、基层单位、关系、保障策略、档案信息、改革开放、职能转化、体系、城市建设、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体制改革、两种职能、市场经济、行政信息等32个。
在这前60个关键词中,与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及职能转变直接相关的词并不多,而且仅有的档案行政管理、管理、行政管理、档案管理体制、职能、职能转化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两种职能八个相关关键词的作用频率一共只有17次,可见研究的针对性与专指性还不强,多数文章仅仅是提及或涉及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这个词组,并不是或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展开专门性地、深入地、广泛地研究与论述。研究还处于初步地浅表化的阶段。
2.档案统计分析报告 篇二
一、发表时间与数量情况
从期刊论文发表时间上看, 有关学籍档案的文献最早发表于1983年。大致情况是:1983-1987年各1篇, 开始关注学籍档案的研究, 从1994年开始发文量逐步增加, 到2004年起发文量基本上维持在每年40篇左右, 论文发表趋势见表1。整体上学籍档案研究保持为关注度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学科类别与研究层次分布
从期刊论文的学科分布看, 683篇文献分布在772个学科 (部分有交叉和重叠) , 其分布情况是:高等教育279篇, 占36.14%;档案及博物馆210篇, 占27.20%;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95篇, 占12.31%;职业教育51篇, 占6.61%;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31篇, 占4.02%;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30篇, 占3.89%;中等教育18篇, 占2.33%;人物传记和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7篇, 占0.91%;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6篇, 占0.78%;中国共产党5篇, 占0.65%;法理及法史4篇, 占0.52%;马克思主义3篇, 占0.39%;互联网技术、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中国文学、管理学、军事、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行政法及地方法制、数学、体育和公安各2篇, 各占0.26%;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企业经济、领导学与决策学、财政与税收、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初等教育、新闻与传媒、考古、刑法、市场研究与信息、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电力工业、贸易经济、工业经济和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各1篇, 各占0.13%。
从文献研究的层次看, 基础研究 (社科) 410篇, 占60.03%;行业指导 (社科) 132篇, 占19.33%;工程技术 (自科) 30篇, 占4.39%;高等教育30篇, 占4.39%;政策研究 (社科) 26篇, 占3.81%;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自科) 17篇, 占2.49%;职业指导 (社科) 16篇, 占2.34%;专业实用技术 (自科) 7篇, 占1.02%;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7篇, 占1.02%;高级科普 (社科) 2篇, 占0.29%;行业技术指导 (自科) 1篇, 占0.15%。
三、文献期刊分布
刊载文章在3篇以上的期刊有共40种, 发表文献280篇, 占总发文量的41.00%。其中兰台世界52篇, 浙江档案15篇, 卫生职业教育14篇, 山西档案和云南档案13篇, 中国档案12篇, 北京档案10篇, 办公室业务9篇, 四川档案、档案时空、山东档案和内蒙古电大学刊8篇, 才智、档案管理、黑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和中国成人教育7篇, 科技信息、陕西档案和科技资讯6篇, 广东医学院学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和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5篇, 学理论、成人教育、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兰台内外、科技创新导报、黑龙江史志、中国教育信息化和经营管理者4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继续教育研究、教学与管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黑龙江科技信息、中国科技信息、乡镇论坛、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和湖北函授大学学报3篇。发文量10篇以上的期刊有7种, 最突出的是兰台世界, 发文量52篇;档案学核心期刊主要有兰台世界52篇、浙江档案15篇、山西档案13篇和中国档案12篇, 在10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中占有4种, 发表文章92篇, 占总发文量的13.47%。
四、文献作者与作者单位分布
发表文献较多的作者主要有:张航6篇, 史淑琴4篇, 范秀琴、郑加辉、唐召军各3篇, 以及周稚艺、褚思琬、张航、陈淑香、孔繁芝、曲秀芝、骆淑华、巫彩云、段薇薇、李红、申沛、王燕萍、黄慧敏、胡映君、熊友菊、杜玥、黎瑾、梁文辉、陆苏榕、周咏彬、刘家栋、蒋国经、桑媛媛、吴珊、于建平、张晓阳、王书芳、柳萍等28人各2篇, 33人共发表论文75篇, 占总发文量的10.98%。
在全部文献中, 2人合作的153篇、3人合作的25篇、4人合作的3篇, 5人合作的1篇, 共计182篇, 占683篇的26.65%。
从作者单位分布看, 发表文献2篇以上有咸阳师范学院8篇, 河南大学7篇, 广东医学院6篇, 发文4篇的有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四川大学、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和丽水学院, 发文3篇的有绍兴文理学院、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湘南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赤峰学院、湖南省芷江县档案局、泉州师范学院、临沂师范学院、山东省莱阳市卫生学校、湖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曲阜师范大学和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发文2篇的有广东商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扬州市档案局、忻州师范学院、江苏省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学、北京市档案局、江西财经大学、杭州市第二中学和河南省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五、研究内容与中文关键词分布
从文献涉及的关键词来看, 在前60个关键词中, 使用频率在5次以上的有40个, 分别是学籍档案239篇, 管理112篇, 高校75篇, 档案管理71篇, 学籍管理31篇, 成人教育30篇, 对策28篇, 学籍24篇, 问题19篇, 利用和信息化14篇, 教学档案13篇, 特点12篇, 学生档案11篇, 高职院校、档案、成人高等教育10篇, 成人高校9篇, 学生8篇, 高等学校、科学管理、高校档案、人事档案、思考、电子档案、作用、改革、现状各7篇, 素质、服务、计算机、电大、建设、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各6篇, 规范化、措施、大学生、诚信档案和电子注册各5篇。
六、结论及展望
上述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从发表时间与数量情况看, 学籍档案研究起步早, 时间跨度长, 始终没有成为研究热点。从2004年开始, 发文量基本上保持在40篇左右, 学籍档案的研究相对稳定, 但难见到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随着学籍档案信息电子化的推进, 学籍档案数据库建设, 学籍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等研究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 实现学籍档案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开放式利用、一站式服务, 从而使学籍档案查询利用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相适应, 以推进学籍档案的研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2. 从学科类别与研究层次分布看, 学籍档案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和档案及博物馆学, 这与学籍档案本身同这两个学科的交叉性有密切关系。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中等教育等各类教育层次的学科文献共有文献共443篇, 占学科比达到57.38%。档案及博物馆210篇, 占27.20%。从文献研究的层次看, 基础研究 (社科) 410篇, 占60.03%;行业指导 (社科) 132篇, 占19.33%;实践性相对比较强的工程技术 (自科) 、政策研究 (社科) 、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职业指导、专业实用技术 (自科) 等所占比例很小, 需要加强实际问题与应用的研究。
3. 从期刊的分布看, 载文期刊比较分散, 核心期刊偏少, 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研究文献不多。没有一篇文献获得基金资助, 学籍档案研究基本来自于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自觉, 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深度的研究还非常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与利用服务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 档案部门应重视学籍档案研究和提高学籍档案研究水平, 探索档案信息管理与档案利用服务新模式,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服务效率。
4. 从文献作者与作者单位分布看, 学籍档案研究作者与单位分散度高, 没有高产作者与核心研究单位, 且合作率为26.65%, 合作率偏低, 表明学籍档案研究还处在相对分散的、浅表化的个体研究阶段, 发表在核心期刊的高水平文章比较少, 学籍档案研究的关注面虽然宽, 但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者与研究单位不明显。对学籍档案的关注度与作者所在单位的学籍档案利用与服务的水平有直接关系, 高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学生, 提高学籍档案管理和研究水平需要努力提高学籍档案的服务意识和基础建设。
5. 从研究内容与中文关键词分布看, 主题词分布比较集中, 相关性较强。特别是与主题相关的学籍档案、管理、高校、档案管理、学籍管理等关键词均进入中文关键词, 使用频率处于高位, 学籍档案等相关主题成为为主要研究对象与内容。
学籍档案是一个学生的“身份证”, 是对学生在校表现的综合反映, 也是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 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学籍档案经过多年的研究,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今后的研究应当尽可能地与学籍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实践活动相结合, 随着学籍档案数字化等信息工作的推进和实践, 学籍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进而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摘要:从期刊论文发表时间与数量、学科类别与研究层次、期刊、文献作者与作者单位、研究内容与中文关键词等方面, 对学籍档案研究进行统计分析, 希望为学籍档案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学籍档案,文献计量,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梁建梅.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新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3 (06) :311.
[2]王秀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2 (3) :50.
3.档案统计分析报告 篇三
摘要:为了解目前我国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现状,笔者借助于知网,统计分析了1996年至今相关文献的发表情况,包括发文期刊种类、时间、作者、地域分布,接着又对目前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概括,最后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档案文献统计
民营企业档案是指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基建及各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企业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1]。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势不可挡,而作为其发展一部分的档案工作也逐渐得到重视,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文献也日益增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旨在对其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文献统计分析
笔者通过对CNKI(http://www.cnki.net/)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与统计,以“民营企业档案”为关键词,共获得文献342条记录(1989—2013),删去具有新闻报道性质等非学术性文献以及重复发文等,共获得有效文献203条。笔者分别从期刊种类、发文时间、作者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期刊种类及分布
通过统计发现,与“民营企业档案”相关的文献主要发表在52种期刊上,其中与档案相关的有26种(159篇,占78.33%),大学学报9种(9篇,占4.43%),其他17种(35篇,占17.24%),反映了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学界,而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与关注度比较低。与此同时,在26种与档案相关的期刊中,核心期刊10种,共发文67篇,这说明了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论文水平一般,研究层次较浅,质量不高。
(二)时间分布
从CNKI检索情况来看,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论文研究最早始于1996年,共有相关论文2篇,分别是陈嫔发表在《四川档案》的《浅谈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发表在《档案与建设》的《亟待加强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具体发文情况详见图1。
由此可以看出,从1996年之后,随着年份的增长,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文献不断增加,特别是2005至2007年,发表论文数量达到最高值。这与2005年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有关,同时也说明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体制的改革,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而有关民营企业的关注与研究也随之增多。
(三)作者机构分布
笔者对文献作者的单位进行统计,发现来自学校的研究者有29名(占19%),来自档案局馆的研究者93名(占60%),有关公司企业的研究者14名(占9%),其他20名(占12%),这从侧面反映了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研究的主要集中在档案学界,公司企业等社会组织对此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四)地域分布
同样,通过对文献作者的工作单位所在地域进行分析,发现: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城市,西部以及中部研究较少,这可能与东部经济发达、政策水平较高、人们思想意识较为开放有关,东部的民营企业发展也高于中西部,也可以反映出东部地区对档案重视程度高于中西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民营企业档案的特点
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四点:综合性、现实性、知识性、经济属性。综合性是指它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从生产到经营整个管理活动的全貌,记载了企业的过去,预示着企业的未来;现实性是指它伴随着企业生产活动的进行而产生、积累、发展,同时又为企业发展提供利用,此外,还体现着企业的现实利益;知识性指民营企业档案包括了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蕴藏着从企业创建者到企业员工的各种见解、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与知识;从民营企业项目活动的开始,就伴随着销售、效益测算、贷款资金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这就使其档案呈现出经济属性,此外,它的经济属性还体现在民营企业档案是以有形资产存在,是企业特殊的资产[2]。
(二)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形形色色,宗培岭教授在《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中按照其基本形态做一个大体的表述,他认为:按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程度划分,包括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分散管理;按其管理对象划分,包括档案综合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信息一体化管理;按管理形态划分,包括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以上划分只是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形态做了大体上的描述,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能是好几种模式相互交叉进行的[3]。另有学者从企业内部档案机构的设置情况、档案保管地点和集中程度方面,将其管理模式分为两大类:自主管理与社会化管理。自主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规模、特点而建立起来的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具体又可分为集中式、分布式、集中与分布结合式。社会化管理是指企业把本单位所形成档案的全部或部分交由社会上成立的专业或非专业档案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常见的有:档案寄存中心、档案事务所及商业性文件中心等[4]。
(三)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状况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重视型、一般型、随意型、零散管理型。“重视型”是指该企业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重要管理范畴,设有专门的档案机构、工作者,配有齐全的档案管理设备,拥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归档及时,管理科学,部分企业达到了国家级的管理标准;“一般型”是指企业有一定的档案意识,设有档案室、管理人员,但该类企业更侧重于企业经济利益的发展,而无暇在档案管理活动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加之缺乏专业指导,所以档案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随意型”企业在档案管理上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可有可无,仅在需要利用时才临时突击整理,平时档案主要集中在各个办公室,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零散型”企业没有档案意识,企业的各种档案主要分散在各个办公室或是主要责任人手中,其档案基本属于“工商部门不管、企业自己不管、档案部门不管”以及“无机构、无人员、无制度、无库房、无设备、无经费”的状态[5]。endprint
(四)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管理水平参差不平,在实际的档案管理活动中问题诸多,综合各位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关档案意识问题。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档案意识薄弱,这是大多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许多学者在文章中反复提到的。
二是相关法规不健全。直到2005年,由国家档案局主导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才明确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纳入到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中来,但从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虽对其有所涉及但是很不具体,都是粗线条的规定,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明确的针对性,总的来说,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6]。
三是档案部门监管不力。一方面是由于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和经费的限制,导致他们无法深入到企业调研和了解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将档案行政部门的指导看成是一种负担与干扰,对前来指导的工作人员“不冷不热”,严重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至今为止,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规范与标准,民营企业管理工作止步不前。
四是档案管理体制、方式的滞后。以“封闭型、行政管理约束型”为主要特色的档案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基本上还是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其主要还是依靠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等具有国家政治力量的单位运作的,而具有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特点的民营企业很难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适应[7]。
以上是目前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活动中最普遍的问题,此外,还有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差、档案设备陈旧、管理方法落后、民营企业组织松散、档案人员岗位流失严重等问题。
(五)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对策研究有很多,如裔晓菁的《民营企业档案问题与对策》,郭志军《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等,总的来说,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增强民营企业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及重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促进档案部门与单位各部门的交流,不定期进行档案专题报告或经验交流等。
二是加强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立法活动。从法律上对其管理原则作出规定,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规范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活动,使其档案管理真正由“人治”走向“法治”。
三是档案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档案部门要克服畏难情绪,放低姿态,深入民营企业,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指导与业务咨询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鼓励机制,对于做得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树立典型,为其他民营企业做好榜样[8]。
四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由于民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所以其管理体制的设置及管理方式的选择都应注重高效、简洁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根据其自身需要,选择最恰当的管理模式。以保管期限的设定为例,可以根据民营企业的实际需要,灵活设定,如以5、10、30、50年为限进行划分。
除此之外,还有加强民营企业档案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档案人员专业素质能力;学习借鉴国外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先进做法;灵活变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指导手段;优化档案工作环境,建立社会信誉监督制度等。
三、结语
目前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文献比较多,且主要集中在与档案相关的期刊上,研究者主要以档案学界为主,研究者地域分布特征是东部好于中西部。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档案实体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规范、体制的发展与演变等,而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资源开发、知识管理、创新性管理研究比较少,而且现在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浅层次的基本理论、政策研究,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技术指导、应用基础研究、关于国外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方面的研究屈指可数。此外,大多数的文献缺乏实例支撑,缺乏成熟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总的来看,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处在一种“瓶颈”状态,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权威性强的、系统的、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致使民营企业对档案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民营企业、档案学者以及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内容上,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发现新问题,善于从新的角度看待民营企业档案的发展;在研究方法上,要深入一线进行实际调查,积极开展案例研究,充分利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注释:
[1]百度百科.民营企业档案.http://baike.baidu.com/ view/466581.htm
[2]蒋燕记,杨晓,张艳.民营企业档案的构成特点及发展趋势[J].陕西档案,2005(04):15-17.
[3]宗培岭.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档案, 2005(02):5-9.
[4]刘金霞,刘莺莺,黄存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四川档案,2006(01):16-17.
[5]于晓红.民营企业档案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档案,2010(05):18-19.
[6]陈爱华.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推进迟缓问题之研究[J].中国档案,2007(04):46-47.
[7]陈建.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考[J].兰台世界,2008(6):36-37.
[8]叶亚莉.新建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泸天化科技,2010(2):129-131.
4.档案统计年报软件说明 篇四
1.登录国家档案局网站(http://)下载区“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信息管理系统V1.4”,下载专区、软件下载、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信息管理系统升级软件。
2.下载后单击【系统安装】按钮,按照系统提示操作完成安装。
3.安装软件“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信息管理系统V1.4”,运行软件,选择任务/2013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
4.使用档案统计软件,需要各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
一 新增单位.在桌面上双击《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信息管理系统》快捷方式,打开软件,在点击工具栏【编辑】按钮进入编辑界面。
2.单击工具栏上【新增】按钮,填写封面代码页签下的单位基本信息,然后点击【保存】,其中倒数第三项单位类别:填072。
二 档基表录入
1.封面信息填录完成后,点击“档基表”页签,开始录入数据。填报完档基表数据后,点击保存
2.报表保存时系统会对所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如果审核结果出错将标示出具体指标和提示,根据提示修改后重新保存。
三 数据全运算
1.数据运算是生成档综表数据的必要操作,在单位完成档基表数据
录入后,通过“运算“生成档综表数据(档综表数据无需手工录入)点击工具栏上(全运算)按扭生成。
四 数据审核
1.在数据录入和运算完成后,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要求,打印和上报前还要进行数据审核,点击工具栏【全审】按钮,如果审核有错误,根据提示进行数据修改,单击【保存】按钮,然后再次进行数据审核,直到完全通过。
五 打印报表
1.在工具栏上点击【打印】菜单下的【多表打印】,打开多表打印界面。
2.点击【报表筛选】下的【档综表】分组,批量选择要打印的档综表。
3.点击【确定】按钮执行打印
附:主要指标解释
(一)保管档案、资料类
1.“全宗”是指一个具有社会独立性的组织或个人在其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档案的有机整体。
2.“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指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以件为基本保管单位的纸质档案。
3.“排架长度”,指档案叠放排列的厚度总和。
4.“照片档案”,指专门集中保管的照片档案,与其他档案一起立卷保管的照片档案不计在内
5.“缩微胶片”,指所保管的、截至填报的累计全部缩微胶片,包括接收来的缩微胶片档案和馆藏(室存)档案的缩微复制件。
6.“革命历史档案”,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包括其前身共产主义小组)和它所领导的人民政权、军队、青年团以及其他革命群众团体所形成的档案。
7.“馆藏(室存)资料”指已编目的用作资料的古籍、图书、期刊、报纸等,以及其他形式的技术资料、编研资料和不作为档案保管的文件。资料一律按实有册数进行统计,经过装订的报纸以月合订本为一册进行统计,期刊以年全订本为一册进行统计。
8.“案卷目录”指以全宗为单位编制的案卷名册,同一个全宗有一式数套案卷目录的,只填报一套的数量。
9.“全引目录”,指以全宗为单位编制的案卷及卷内文件目录,同一个全宗有一式数套全引目录的,只填报一套的数量。
10.“归档文件目录”,指以全宗为单位编制的所有归档文件名册。同一个全宗有一式数套归档文件目录的,只填报一套的数量。
11.“机读目录”,即计算机可读目录,指输入计算机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编制和检索的档案目录。
12.“电子文件”,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处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13.“归档电子文件”,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
14.“GB”指数字档案的存储容量为千兆字节(1GB=1024MB)1MB=1024KB).(三)利用档案、资料类
1.“利用人次”,按当年每日绝对查档人数累计填报。一个利用者查档时间在一天以内的,按1人次计算;一个利用者连续若干天查档,来1天就算一次;一个利用者将档案借走若干天,按1人次计算。
2.“利用卷(件)次”按当年每日提供档案的数量累计填报。一个利用者上、下午利用同一件档案,按1卷(件)次计算;一个利用者连续若干天利用同一件档案,用1天就算1卷(件)次;一件档案外借若干天,按1卷(件)次计算。
3.“复制档案、资料”指复印或抄录档案、资料,按所复制档案、资料的原件页数进行统计。
4.“本年编研档案资料”,指本单位利用档案自编或与其他有关部门合编的文件汇集、参考资料等。一个书名为一种。其中,“公开出版”指当年由各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书籍(包括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内部参考“指当年编纂完毕未公开出版、留作内部使用的参考资料。
(四)设备类
1.“微机”,指填报单位档案部门所有正常使用的微机。
2.“集中式空调机”,指安装使用集中式空调机组的数量。
二、专用指标说明
档基3表
3.第2行=4+5+6行=7+8+9+10+11+12+13+14+15行。
4.第31——42行“室存档案”中,包括第47——57行“本年接收档案”,不包括第52——63行“本年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本年移出档案”和“本年销毁档案”。其中:
“本年接收档案”,指本接收的上一或以前档案; “本年移出档案”,指本因单位机构发生变化,造成部分室存档案所有者变更,为保持档案的历史延续性,而移交给有关单位的档案。
5.第32行=64+73行
6.第34行=65+74行
7.第64行=67+69+71行
8.第65行=66+68+70+72行
9.第75——85行均为截至填报的累计数字。
10.“本年经费投入”,指本年单位用于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
11“学术研究”,指用于历史研究或其他学术研究,如医学、经济学、社会学、气象学、地震学研究及各种地方志、专业志的编修等。
12.“经济建设“,指直接用于工农业生产或基建工程等方面。
13.“宣传教育”,指用于编研出版、举办展览以及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开展的宣传教育工作。
14.“工作查考”,指用于行政事务等日常工作,如制定计划,落实政策、案件处理、人事工作等。
15.第86行=88+90行=92+94+96+98+100行。
16.第87行=89+91行=93+95+97+99+101行。
5.档案统计分析报告 篇五
乡镇统计工作是全县统计工作的基础,乡镇统计办公室是政府统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和加强乡镇统计工作,是全县各项统计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天津市统计管理条例》及《天津市街、乡、镇统计机构工作职责》,结合本县统计工作的实际,对本县乡镇统计办公室工作职责规定如下:
一、综合管理各项统计工作
(一)组织协调管理本乡镇(辖区内,下同)的统计工作。
(二)协调管理本乡镇各部门的统计工作;接受、审核各部门报送的统计资料。
(三)指导规范所属村居委会及各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做好统 计工作,有计划地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四)统一对外提供和发布本乡镇经济社会统计资料,整理编辑统计资料。
(五)完成上级政府统计机构布置和交办的工作任务。
二、贯彻落实统计调查制度
(一)认真执行国家、市、县委县政府及县统计机构依法制定的各类统计调查制度,包括经常性统计调查、普查、一次性统计调查和临时性统计调查。经常性统计调查主要包括:增加值考核统计、基本单位统计、农业全面统计、工业统计、能源统计、建筑业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统计、批发零售及餐饮住宿业统计、服务业统计、人口及劳动力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劳动工资统计、投入产出调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农业生产类抽样调查、国家住户调查、农村居民收支调查、农民工检测调查等。
普查包括: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
(二)严格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调查方法、统计范围、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报送时间、报送渠道,做好统计报表的布置工作,确保统计标准执行严格准确、统计调查制度贯彻落实到位。
三、按规范要求收集和上报统计资料
(一)按规定收集和上报各种统计资料。按县统计局各专业规定的上报时间及上报要求报送统计资料,做到上报资料“准确、及时、全面”,并对本区域内各单位报出的数据质量负责。
(二)建立基层统计调查资料收集审核查询制度。对本乡镇各单位上报的纸介质、磁介质及网上直报统计调查资料必须严格审核,发现问题应及时查询,并责成填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予以更正。查询和更正情况要做好文字记录。
审核内容主要包括:上报时间是否及时;指标填报是否完整;计量单位、指标代码是否正确;指标数据的平衡关系、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指标数据是否存在趋势性差错;统计调查表的填报人、负责人、上报日期和单位公章是否齐全;附报资料是否齐全。
(三)执行上报统计资料审核评估制度。各种统计调查资料上报之前,必须运用逻辑审核、趋势审核等多种质量验证方法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做好审核评估记录,对于指标变动异常的原因要附加文字说明。
(四)建立上报统计数据订正制度。统计数据报出后如发现差错,应立即向上级统计机构申请更正并作记录。如遇时间紧迫,可先电话订正,正式订正的统计数据资料应于2日内报出。
四、为乡镇领导提供统计服务
(一)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情况,及时提供统计数据,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为乡镇领导管理决策服务。
(二)围绕本乡镇的中心工作及领导关心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撰写统计分析资料,为促进乡镇的发展提供统计咨询。每乡镇统计办公室每月至少完成并上报两篇统计工作信息,每季度至少完成并上报一篇经济运行分析或专题分析,每年及时将本乡镇的主要经济指标编印成册。
(三)完成本乡镇领导交办的统计服务任务。
五、搞好统计基础和业务建设
(一)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充分利用普查资料、各部门资料建立本乡镇基本单位名录库,及时掌握本区域内各类单位开业、关闭、迁移等变化情况,每月维护更新本区域内基本单位名录库,并将更新结果按时上报县统计局。
(二)建立各类统计台帐。根据统计资料管理的需要,及时将各种统计数据按照行业分类、指标逻辑关系、时间序列等分门别类登记成册,形成统计台帐。统计台帐一般应设置专业台帐和综合台帐、进度台帐和历史台帐。
统计台帐可以采用纸介质或磁介质进行登录,登录的数据要与相应的原始资料及统计报表相衔接,台帐登陆必须及时、真实、完整。纸介质登录的要字迹工整、清晰,磁介质登录的要定期打印,并进行数据备份。台帐数据修改变动的应有说明并留底备查。
(三)妥善管理统计资料。对于本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上报的纸介质、磁介质统计调查资料以及经过计算机处理后所形成的各类基层数据库,要加强保管,保证资料完整,并定期备份磁介质资料。依照档案管理的要求,按做好各种年报、定报及相关统计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并做好统计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工作。
(四)认真学习统计业务知识,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参加上级政府统计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全面掌握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调查方法,准确理解统计指标含义。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熟练使用各有关数据处理应用程序和相关办公自动化软件,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五)恪守统计职业道德,严格执行统计法。坚持实事求是,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及擅自编造基层单位统计报表。自觉抵制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的行为。认真执行有关保密规定。
六、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
(一)组织本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工作。
(二)监督检查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举报各种非法统计调查表。
(三)依法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协助上级政府统计机构做好执法检查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统计资料报送制度
为加强和规范统计报表报送工作,信息报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最新动态,更好地发挥统计的服务和监督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局有关统计工作规定,结合本工地统计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坚持依法、依纪的原则,坚持客观性、真实性、时间性、一致性的原则。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统计报表包括周报、月报表、季报表、年报、快报、临时性各类报表等。
第三条 统计报表报送工作由各单位统计人员负责,统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四条 统计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统计指标解释,确定每项指标所包括的范围,同时和业务口核对有关数据,力求准确,不得漏报、错报。
第五条 严格按照规定报表报送时间,完成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填写统计报表时必须对有关数据审核评估,准确无误后才能传出数据,确保填报统计数据全面、准确、及时、数出一门。
第六条 统计报表汇总后必须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核签章,统计人员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各单位主管领导不得强令或者授意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统计人员对领导人强令、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应当拒绝、抵制,依照统计法和统计制度,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并对所报送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 严格报表报送签到制度,各单位统计报表和资料,必须由统计人员亲自送审,并在签到表上签名,未按规定送审的统计报表和资料视为迟到,将依照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八条 执行报表报送通报制度,对迟报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两次以上迟报视为拒报,对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将请示市统计局依照《统计法》和《湖北省统计管理条例》追究负责人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 各类统计报表实行档案化管理,应于次年二月底前装订成册,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十条 乡党政综合办公室对各类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对所有报表的报送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并将各单位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列入目标管理体系之中,年终实行考核,进行奖罚。对报表严重不实造成重大影响的,责成有关单位按照统计法规定作出严肃处理。数据质量评估审核制度
为了切实履行统计监督职能,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保证各统计单位上报的统计数据能客观地反映各级、各专业的社会经济发展概貌,特制定本制度。
一、审核评估内容
全街各种定期报表和报表,主要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招商引资额、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数据。
二、审核评估方法
1、将全街各种报表汇总上报数与各部门对应的主管部门的实际完成情况数量对比审核评估。
2、将全街各种报表汇总数与该表种的同期数、季度数、上月数进行比较评估。
3、将全街各种报表汇总上报数与有关部门掌握情况及要求结合进行审核评估。
三、审核评估的要求
1、规范统计口径、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资料来源。要求各直报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及原则;全街汇总数一定要来源于基层上报数,切实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2、各直报单位上报数据原则上不容许随意调整或有较大变动,增幅不得超过30%以上;凡报送报表超过以上原则的,必须在上报报表的同时附报详细说明和基层规范性的统计原始资料,或数据质量评估报告。
3、强化各种报表数据的衔接。一是各种报表数据间的衔接,对逻辑关系不合理的或数据间不相符的数据要及时纠正;二是上报统计报表中的有关重要指标与有关部门掌握情况衔接;三是对外发布的资料与各级上报的统计数据衔接。
4、实行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各级统计部门要对上报数负责,从基层资料的搜集到统计数据的最后确定做到层层把关,各负其责。
四、审核评估程序
1、采取逐级审核评估的办法,街统计站对街内各部门、辖区直报单位上报的数据库进行审核评估。
2、统计站根据审核评估办法,对不按审核评估要求或数据有问题的报表,拟提出修改意见,有关单位要依据修改意见重新修订审核调整上报,否则统计站将不对外公布或提供数据。
3、统计站将定期向各级、各部门通报重要统计数据质量分析审核评估结果,争取各级领导对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视,加强对统计工作领导,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统计资料保密制度
一、统计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确保统计资料完整与安全。
二、统计人员要加强对统计资料的管理,做到定期清点和检查,每逢节假日要将统计资料集中保管,以防失泄密。
三、统计人员要严格执行统计资料借阅制度,不准把机密资料私自外借。
四、不准随便摘录统计资料内容,谈话不得与非有关人员涉及统计资料内容。
五、不准在统计室内会客,非统计人员严禁使用统计专用微机。
六、对需要销毁的统计资料,必须登记造册,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销毁要到指定地点,并有专人负责监督。
七、因玩忽职守造成统计资料丢失或泄密者,视情节轻重依纪、依法处理。档案统计制度
1、档案统计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他有关法规、规章要求。
2、档案统计包括登记和统计两个部分。档案室要建立档案工作统计台帐,档案人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档案收进、移出、整理、鉴定、销毁、抢救、清理、保管的数量、状况及结构的登记和统计,还要做好档案检索、编研和利用情况的登记和统计。
3、档案统计内容与指标要保持一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得随意更改。
4、统计数字要准确无误,情况要真实,结论要正确,各项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字迹工整、清楚、不得潦草和模糊。
5、及时、准确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填写单位档案工作统计年报及其他档案调查统计表,统计表要由领导签字盖章后方能上报或归档。
6、坚持做好温湿度记录、掌握库房温度变化情况,定期分析研究,采取科学的降温去湿措施,使库内温湿度控制达到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
6.档案统计分析报告 篇六
一、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和任务
1、档案统计,就是以表册、数字的形式,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
内容包括档案的基本登记和综合统计两部分。
从统计的对象来看,分为两方面:
A、对档案实体及其管理状况的统计;
B、对档案事业的组织与管理状况的统计;
目前,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统计,分为四个层次:
其一,全国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
其二,专业系统档案工作情况统计;
其三,地方(包括省、市、地、县各级)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
其四,档案馆、档案室档案工作情况统计。
2、任务
一、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二、档案统计工作的意义、要求和步骤
1、意义
A、是认识档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
B、可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C、是档案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D、可以为制定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编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供提供依据。
2、要求
A、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
B、遵循全国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要求
统计指标体系完整化,
统计分类标准化,
统计调查工作科学化,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统计计算和数据传输技术现代化,
统计服务优质化。
3、步骤
A、统计调查
B、统计整理
C、统计分析
三、档案统计调查
1、统计表报
2、专门调查
四、档案统计资料的整理
统计分组: 简单分组和复杂分组
五、统计表
六、综合指标 1、绝对数2、相对数
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和档案馆的统计
一、档案构成统计
总的说来,它是档案馆全部档案材料现有数量和状况的一种统计。要求将档案馆内的全部档案以其来源性质分组,即分成:建国后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清代以前档案、民国档案等部分,并以此说明现有档案数量和状况。
二、档案利用统计
它是一种对各种类型档案被各机关、各项工作利用的情况和程度的统计。
三、档案工作人员情况统计
它对于研究档案馆工作售货员的需要量,各种干部的比例,各档案馆干部的对比分析和平衡,培训工作的安排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档案馆建设状况统计
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任务之一,是负责档案馆网的规划与筹建。这种统计对研究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资料。
五、档案室建立情况统计
档案室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行机关档案集中保管的机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及时了解档案室建设的情况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对档案室的建设情况进行统计。
提供利用工作
一、含义
档案工作的总目的,是提供档案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做一系列的工作,其中直接传递档案信息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的环节,称为“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或简称“档案利用工作”,又称“提供利用”。档案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介绍和报道馆(室)藏档案的内容和成分,通过各种方式为利用者实际提供文献材料和情报信息,进行咨询服务。
二、利用工作的地位
档案的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直接手段,它是兼承档案工作内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档案工作中占有突出地位。
它是档案工作联系社会的一个窗口,是衡量档案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志。
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外界利用档案的需要,对整个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检验和推动作用。
总之,它是档案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环节。
三、注意问题
1、服务思想
A、全面地为档案用户服务
B、及时地为档案用户服务
C、准确地为档案用户服务
D、有效地为档案用户服务
2、正确处理提供利用与保密之间的关系
提供利用和保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提供利用时要注意保密,保密是限定了利用的对象和范围,是为了更好地利用。
澄清“利用危险,保密保险”以及“历史档案无密可保”的错误思想。
7.档案统计分析报告 篇七
一、来源数据库
从来源数据库看,涉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61篇,占83.56%;特色期刊5篇,占6.85%;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篇,占2.74%;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5篇,占6.85%。主要集中在期刊上。
二、学科分布
从学科看,涉及6个学科。其中档案及博物馆65篇,占89.04%;农业经济8篇,占10.96%;文化经济4篇,占5.48%;政党及群众组织1篇,占1.37%;市场研究与信息1篇,占1.37%;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篇,占1.37%。主要集中在档案及博物馆学科。
三、发表年度分布
从发表年度看,有关农业档案的研究文献最早发表于1990年,平均年发表文献2.92篇,最高年份8篇,最少1篇。中位数为4篇。
整体上是前低中高后平的态势。1990年到1996年期间,是起步期,文献发表是有时无,断断续续,并且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1997年到1999年是整个研究的最为活跃的时期,达到了最高峰,平均发表的文献数高于其他年份。随后的2年,研究进入了一个低谷。2006年后到2014年间,研究进入了一个有起伏,但相对平稳的时期。文献发表量大致稳定在4篇左右。
四、研究层次分布
从研究层次看,有关农业档案的研究文献中涉及到社科(63篇,占86.3%)、大众文化(1篇,占1.37%)、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三大类(1篇,占1.37%)
研究基本上全部属于社科类。其中基础研究39篇,占53.42%;行业指导19篇,占26.06%;职业指导5篇,占6.85%。研究相对偏重于理论性的基础研究,而实践性的行业指导及职业指导略为稍逊一些。
五、作者分布
从作者看,有关农业档案的研究文献中涉及到的作者超过了73人,其中发表文献2篇以上有5人(柴树桔3、宋良才3、张东起2、古丽尼莎2、刘英2),占68位第1作者的7.35%;发表文献12篇,占16.44%。虽然这5位作者发表的文献数量并不多,还不能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作者,但这5位作者均来自与农业有关的机关与科研机构。在全部前40名作者中 ,22位来自档 案行政管 理机构 ,占32.35%;10位来自农业科研机构,占14.71%;有4位来自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占5.88%;2位来自高校,占2.94%。2位来自其他单位,占2.94%。来自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农业科研机构的作者占比靠前。高校相对靠后,这种情况在其他研究领域并不多见。
六、机构分布
从机构看,有关农业档案的研究文献中涉及到机构超过65个,机构平均发表文献数0.87篇。其中发表文献2篇以上的机构有7个(中国农业部2、江苏省农林厅3、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3、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2、吉林省洮南市档案局2、长春市档案局2),占第一作者机构的11%;发表文献16篇,占21.92%。这7个单位基本上可以算成高产机构。从机构的类型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2个,农业科研机构3个,档案行政管理机构2个。如果以前40个样本机构来划分类型,其中农业行政主管部门7个,农业科研机构9个,档案行政管理机构18个、高校3个,其他单位3个。
七、文献来源分布
从文献来源看,有关农业档案的研究文献中涉及到39种期刊,刊均1.92篇。其中发表2篇以上的期刊有14种,占36.84%;发表文献46篇,占63.01%。在全部期刊中,档案学报刊20种,占51.28%;发表文献51篇,占69.86%。涉农类报刊11种,占28.21%;发表文献16篇,占21.92%。其他类报刊8种,占20.51%;发表文献8篇,占10.96%。档案学期刊仍然是研究的主要媒体,而以住在各类档案学研究中占比很高的大学学报类没有一种,这种情况说明有关农业档案问题的研究没有进入高校档案学教学与研究的视线。
八、关键词分布
从关键词数据库看,有关农业档案的研究文献中涉及到32个关键词,42频次。其中高频词7个,占21.88%;使用17频次,占40.48%。32个关键词中农业类6个,农业档案5篇,新农村建设、农业科研各2篇,农业发展、新农村、农业各1篇。档案类4个,档案2篇、科技档案、档案人员、档案工作各1篇。农业档案类6个,农业农村档案、农业档案信息、农业档案信息资源、生态农业档案、民国农业档案、农业档案管理各1篇。其他类16个。
九、结语
有关农业档案的研究文献的媒体来源集中,以期刊为主。会议交流少,国际会议交流仍然是空白。从文献刊物来源看,有关农业档案的研究文献中涉及到39种期刊,档案学期刊仍然是研究的主要媒体,其次是涉农类报刊,而以住在各类档案学研究中占比很高的大学学报类没有一种,这种情况说明有关农业档案问题的研究没有进入高校档案学教学与研究的视线。
从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上看,有关农业档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学领域,虽然与农业相关,但与农业学科的相关性主不是很高。表明研究的视角更多的是从档案学的视角,且没有学科相溶与交叉。从研究层次看,有关农业档案的研究相对偏重于理论性的基础研究,而实践性的行业指导及职业指导略为稍逊一些。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有关农业档案的研究文献中涉及到32个关键词,其中农业类6个,农业档案类6个,档案类4个,其他16类个,内容多样,但多与档案及农业档案相关联。
从文献发表的年度分布上看,整个研究过程基本上是前低中高后平的态势。1990年到1996年期间,是起步期,文献发表是有时无,断断续续,并且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1997年到1999年是整个研究的最为活跃的时期,达到了最高峰,平均发表的文献数高于其他年份。随后的2年,研究进入了一个低谷。2006年后到2014年间,研究进入了一个有起伏,但相对平稳的时期。
8.档案统计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电子档案 保护 统计分析
1 概念界定
电子档案是指以数码形式记录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计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它相关数据的总称。
由于电子档案载体的特殊性、易于携带和存储、存放环境要求高等特点,使得“保护”对于电子档案来说至关重要。
2 检索工具和范围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平台,以主题和篇名为检索项,以“电子档案AND保护”为检索词,发文年限设为“2004-2014年”采取“模糊”匹配方式得到检索结果,然后对检索结果中进行筛选,首先去除会议动态、简报、讲话稿等与本文无关的内容,然后对一稿多发者进行剔除,最后选取的期刊为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所记载的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档案管理、山西档案、北京档案、兰台世界。最终得到了期刊论文34篇。
3 核心期刊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3.1 研究论文核心期刊年度的统计与分析
笔者检索出十年来我国电子档案保护研究期刊有34篇,按年度分布如表一所示。
纵观近十年来的发文量,电子档案保护研究的发展并不平稳,忽高忽低,甚至是骤升骤降,这与电子档案所依赖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3.2 档案学核心期刊的论文统计与分析
我们对档案学核心期刊上有关于电子档案保护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最终得到34篇。其期刊分布如表二所示。
在档案学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中,《兰台世界》的发文量最高,共18篇,占总发文量的52.9%,这主要是因为《兰台世界》是半月刊,相比于《档案管理》、《档案学通讯》等双月刊来说,本身在发文量上就具有相当的优势。
3.3 期刊论文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下面将以近十年发表在档案学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共34篇进行内容上的统计和分析,共分为7个大类,其内容分布如表三所示。
(1)阐述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与保护的论文有7篇,占总发文量的20.6%。这说明有关电子信息安全及信息技术的进展较快,收到的关注较多。
(2)电子档案综述性的研究论文也占有不小的比例,这说明现阶段对于电子档案保护的概念、意义和价值理论的研究程度较深。
(3)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研究虽不如以上的篇数多,但是依然属于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这表明我国电子档案保护仍处于初级的概念区别阶段,深层分析的文章较少。
4.主题研究
4.1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研究
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是建立在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基础上的,系统的漏洞、硬件的损坏、病毒的入侵等必将导致网络环境中的电子档案安全问题。信息安全技术对于维护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至关重要,因此,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成为档案学者和计算机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研究中来。其研究的内容也涉及到了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方方面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偶晓霞的《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与保护措施研究》、陈勇的《DRM技术在电子文件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等。
4.2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研究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也是电子档案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板块。例如王辉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比较研究》,他从电子文件的特点出发,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存在的差异性作比较,使得我们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维护电子档案的安全,充分开发电子档案信息资源。同样的文章还有于英香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之比较》,她从档案保护的六个方面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作比较分析,不断地探索新的保护技术与方法,为创造出信息技术条件下电子档案的保护新体系做出了贡献。
4.3 电子档案保护其他方面的研究
这一块的研究比重最大,这也充分体现出电子档案保护内容的丰富性。顾彦彦的《可信计算技术在电子档案保护中的应用》一文中,从可信计算技术在电子档案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求弥补我国电子档案硬件级别保护的缺陷,最终彻底解决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柴坤的《论个人信息资料在电子档案中的保护》一文中,从电子档案中保护个人信息所引发的问题、遵循的法律依据和原则进行深度研究,使我们的电子档案管理随着日益快速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5 电子档案保护的几点建议
5.1 开展与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合作
由于现有电子档案技术较大的不完善性是电子档案保护工作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因此,电子档案保护工作者,不能仅仅依靠运用现有的技术来保护电子档案,还应该积极参与到电子档案技术的发展、完善上,从根源上缓解电子档案保护工作的困境,关注可信计算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之成为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5.2 提升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运用,电子档案也应顺应历史的潮流, 用科学的方法、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来满足社会各界对其的需求,那么对于以研究传统的档案保护的档案工作者来说,現代化的信息管理人才则尤为重要,因此,新时期下的档案工作者要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必须学习电子档案管理、保护技术等相关知识,提高档案工作者运用和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技能,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5.3 建立健全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增强电子档案相关的法律建设
电子文件从开始形成到开发利用, 中间经过许多环节。任意一个环节的制度不明、职责不清,都可能影响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原始性。因此,建立健全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明确各个方面的职责要求,对保证电子档案真实性、原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增强电子档案相关法律的建设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于英香和朱敏.電子文件安全保护方法探讨[J].浙江档案,2006(3).
[2]顾彦彦.可信计算技术在电子档案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档案,2014(3).
[3]吕燕.试论医院电子档案数据的安全保护[J].兰台世界,2012(12).
[4]张锦云.对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电子文件保护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11(193).
(上接第297页)
还可以加强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对企业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树立良好形象。
(二)提升企业员工的声誉风险意识
企业员工是决定企业声誉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提升员工以及领导层的声誉风险意识,确保其处处维护企业声誉。尤其是在网络媒体时代下,金融企业员工和领导,都需要在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中谨言慎行,避免产生有损企业声誉的行为。除此之外,金融企业还应该构建声誉风险防控体系,与网络媒体合作打击散布传播损害金融企业声誉的个人或企业,确保企业声誉不受侵犯。
(三)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将声誉风险防控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的防控联系起来。声誉风险与其他风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把声誉风险防控纳入到金融行业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中。不同类型的风险在微博中交叉传播、相互作用,这需要相关的不同部门、机构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防御声誉风险,因为微博世界不存在现实的部门分割,各自为政将会延误最佳的防控时机。在2009年9月,由于几条说东亚银行因持有大量雷曼兄弟债券出现财务困难的手机短信流传造成声誉风险,迅速蔓延成为香港近年最大的挤兑事件之一,东亚银行48小时之内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媒体发出公告,公布资金状况,成功化解了声誉危机。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声誉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密切联系,也看到了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加强公司与相关部门、媒体的配合;值得强调的是如果东亚银行的这次危机发生在微博时代,处理难度将会更大,这警示着我们要切实加强全面防控工作。
结束语:
金融业对国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在网络媒体兴起发展的大环境下,金融业需要对存在的声誉风险进行全面剖析,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从构建信息平台、风险防控、风险公关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金融业应对声誉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静.浅谈网络媒体时代下金融业声誉风险的防控[J].会计师,2014,17:33-34.
[2]邵斌.新媒体时代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甘肃金融,2013,02:28-31.
[3]曹璐,刘峰.试论微博时代的金融行业声誉风险防控[J].今传媒,2013,08:101-103.
【档案统计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统计从业人员统计信用档案管理办法07-17
专兼职档案员统计表08-02
浅谈档案利用数据统计与实际效益08-12
学生统计分析报告07-07
人员统计分析报告10-16
计划统计分析09-19
统计分析软件11-18
公路养护统计分析报告08-07
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11-17
卫生统计自查报告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