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动态教学

2024-08-03

高校动态教学(共12篇)

1.高校动态教学 篇一

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考试26日同时拉开帷幕。虽然艺术院校普遍减招,但考生报考热情不减,预计今年艺考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国传媒大学从2月26日到3月4日,在北京、杭州、成都、长沙4个考点同时进行20艺术类专业的招生考试,预计招收683名学生,招生人数基本与去年持平。北京电影学院今年本科计划招生489人,目前,该校的报考数已达到24626人次,报录比约为50:1。该校热门的表演专业今年计划招生50人,报考人数达到6168人次,报录比约为123:1。

2.高校动态教学 篇二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就是教学管理人员根据事先拟定的教学培养目标, 在遵循基本的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 组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 保持教学过程的畅通, 使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化、高效化和最优化。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由各个系级教学管理组成的, 如果把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看成一张网, 系级教学管理则是网中的各个节点, 系级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就构成整个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因此, 系级教学管理自然就成为整个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 系级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高校教学工作的质量。系级教学管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 包括教学计划、学生学籍、课程安排、课程考试、实习场地、实验设备等, 是科学性、信息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是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随着高校系级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系级教学管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由于系级教学管理本身的复杂性, 使得系级教学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系级教学管理制度约束力度不够

教学管理制度是用来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的准则, 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教学秩序的稳定。然而, 由于高等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及传统教学管理的行政化等原因, 高等学校的系部往往习惯于把学校的制度直接应用于系部的教学管理, 殊不知高等学校系与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抽象意义上的总体设计, 并不一定和具体的系部教学管理实际相符。系部缺乏和自身的教学管理相适应的制度, 使系部教学管理工作存在较强的随意性, 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混乱。有些系部尽管已经订立了了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 但由于教学管理者本身的素质等原因, 制度难以具体落实, 导致教学管理效率低下, 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 高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垂直命令使得系级教学管理缺乏创新性

高等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形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以行政的垂直命令为基线, 强调权威性的行政法规和规范程序的直接作用, 一切教学工作都是由系级管理者直接安排到位。以系部正常运转为目标, 追求完成常规的教学管理, 缺乏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创新, 导致系级教学资源浪费严重, 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充分, 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突出问题。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为精英化教育的高校教学稳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化,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渡, 传统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要求, 如垂直性的行政命令式教学管理缺乏教学管理的弹性和柔韧性, 给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空间太小, 不利于激发教学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最终影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系级教学动态管理方法创新

教学管理方法创新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 把单纯追求教学管理工作的稳定和简单作为衡量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 转变为以激发全体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 变教学人员的被动管理为管理者和教师共同管理的主动管理, 让每一个教师可以直接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 强化教学管理的管理者、教师共同参与的多方管理模式, 使教学管理工作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发挥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教学管理工作既轻松又灵活。系级动态教学管理方法创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管理目标和管理原则产生和发展的。系级教学动态管理就是教学管理工作者在实际管理实践中, 通过对教学环境的预测和既有教学行为数据的分析,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对教学过程中那些需要改进的环节进行适时的调整, 反过来又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系级动态教学管理创新实质上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改进, 然后再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 在教学实践中重新发现问题, 再进行改进, 如此循环往复, 直至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系级动态教学管理改变了传统教学管理方法的简单垂直性, 变教学管理工作的行政命令为服务教师与学生, 这种转变更能提高教学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最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使高等教育真正体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系级教务管理动态化创新意味着对高等教学管理的要求更高, 同时也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制度服务目标, 建立以目标为要求的考核制度, 实现目标考核的动态化。目标是完成具体事件的基本方向, 是前进的行动路线。有了目标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 动态管理目标考核就是要明确所有参与高等教育个体的行动目的, 不至于在行动中迷失方向。高等教育系级动态教学管理考核目标又包括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两个部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是把教师作为专业课程教育管理的能力和责任人列入动态考核, 制定各专业教师专业教育能力和责任的考核标准、内容及管理体系, 建立监督、检查、考核机制, 同时应当听取广大学生对教师本身综合能力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工作的考核, 就是按统一标准, 对教学工作过程进行定性、定量检查考核, 以检查教师教学过程是否完整、合理、有效, 教学过程的考核指标要体现动态管理的特点, 以利于发现问题及及时调整, 实现目标考核的动态化。

(2) 保持学校目标、系级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统一, 实现教学管理主体动态化。由学校统一制定学期教学工作动态管理的工作目标。学校是整个动态教学管理的政策制定者, 学校制定工作目标, 必须征求教学系部的建设意见, 体现广大教师的意识, 学校工作目标必须来源于系部工作实践, 然后由系部负责工作目标的贯彻和落实, 使学校工作目标又回到系部教学工作实践中检验,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动态教学管理的动态性和创新性。在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基础上, 系部按照学校工作目标的总体要求制定系部教学工作目标, 最后由各个教师制定个人的学期工作目标。各个层次的学期工作目标都应该是全方位的, 包括学生专业水平、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等。

(3) 反馈工作目标, 进行有效调控, 实现系级教学管理的动态运行。根据考核结果, 系级教学管理工作者找专任教师谈话, 指导教学工作需要改进的方向, 进行再次总结, 召开全系部教学工作会议, 总结教学工作的成绩, 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反馈的基础上, 根据需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安排、实习计划、实习场地等。系级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汇总上报学校, 学校再对学校的总体计划和目标进行修改, 就能使目标一步一步更趋合理和完善。

三、结语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垂直行政命令的计划体制上, 教学管理过程一味地追求教学任务的分配和教学工作的检查, 大大地伤害了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最终影响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对管理者、教师多方管理考虑不够, 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沟通机制, 教师大多表现为完成任务和应付式的教学, 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系级教学管理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管理工作的死板和机械性, 实现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系级动态教学管理是对传统教学管理方法的否定和创新, 改变了不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因素, 使高等教育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培养的人才更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3.高校动态教学 篇三

[关键词]高校 英语教师 业务培训

[作者简介]郑艾萍(1962- ),女,陕西三原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第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2-0082-02

一、培训认识的理性化引导着高校英语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

1.终身学习理念使高校英语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趋向理性化。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引导着高校英语教师对培训学习认识与需求的理性化。英语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逐步摆脱了由学校组织安排的被动状态,变为个人终身学习的主体需求,他们将目光投向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学习。

2.科技进步、知识更新使高校英语教师培训学习的热情日渐提升。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反映到高等学校的教学中来,传统的教师素质已经无法适应需要,时代要求建立新的教师素质观。英语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实现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占有,才能满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广大英语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日渐提升,其个体需求必将不断增长,培训市场亦将更加广阔。

3.现代大学观使高校英语教师参与培训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动。现代大学必须承担时代赋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教学责任要求大学必须坚持人文、科学和创新的统一,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研究责任要求大学必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实现对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充分发挥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性、源头性作用;服务社会的责任要求大学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大学生要以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文化引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现状

1.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总体评价。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个体培训的需求十分强烈,同时,需求与现实满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培训需求的目的上存在着片面性和功利色彩。

个体培训需求的丰富性表现在:教师既有学历性培训需求,又有非学历性培训需求。非学历性培训包括:知识更新,对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成果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掌握,职业道德修养与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等。

个体培训需求与现实满足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均,培训未能达到期望效果,个体培训需求没有完全实现。调研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86名教师中,最需要接受培训的是中级(含中级)以下职称的青年英语教师。在他们中,每周实际授课在10学时以上的有83人,占被调查的中级以下职称教师总数的96.5%。可见,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每天忙于应付教学,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他们的培训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培训方式不当、培训内容先进性不够、指导教师的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英语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与其期望效果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培训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得到满足。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的86名教师中认为“培训效果不错”的只有36人,仅占42%。另外,由于对培训学习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政策导向的误解,部分教师的培训需求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色彩。

2.不同层次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英语教师群体从层次上可划分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三个部分。不同层次的教师,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承担的任务以及学校要求的不同,其培训需求在内容、水平和形式等方面既有共性,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就共性而言,英语教师都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知识结构的优化。就个性而言,由于多年的积累与学习,学科带头人的学识水平、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都处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特别是在教学能力方面,经过多年的锤炼,他们已经达到了较理想的境界。他们的需求主要是:提高自身学识水平,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和知识,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以引导和带领英语学科建设与发展。与学科带头人相比较,骨干教师在英语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既是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又是教学第一线的中流砥柱。他们既有提高学术水平、加强英语科研能力训练的需求,又有掌握新的英语教育观念、提高英语教学技能的需求。青年英语教师进入教师队伍的时间不长,他们富有朝气、思想活跃、学习勤奋、工作热情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相对迟缓,对教师职业的行为规范理解和把握不够,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因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表现出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等毛病。他们的培训需求主要是:学习现代英语教育理论、掌握基本的英语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迅速提高科研能力、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等。

3.不同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不同。从英语教学的广度而言,不同专业对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和技巧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但从学术研究角度而言,专业的性质及发展状况不同,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教师的培训需求也就不同。纯英语理论教师的学术研究一般说来主要靠资料的占有和信息的获取,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英语理论教师获取相关学科研究的信息已十分快捷、方便,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名家的指点,来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在培训形式上采用学术会议、短期研讨、访问学者等较为合适。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而言,英语基础学科教师培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方面。英语新兴学科教师的需求体现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等方面,比较适合的培训形式为高级研讨班、学术会议、出国访问等。

4.不同地区英语教师的需求不同。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达程度不同,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同,决定了其培训需求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整体角度而言,中东部地区的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及学历较高,专业知识掌握得程度较深,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科研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对以“掌握英语学科前沿理论、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为内容的培训感兴趣,比较热衷于高级研讨班、学术会议、国内外访问交流等培训形式。西部经济发展慢、底子薄、基础差,高等教育相对东部仍欠发达,高校英语教师整体素质较弱。因此,这些地区的高校英语教师对学历培训的需求格外迫切,对以“更新专业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内容的培训需求较大。

三、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发展趋势

1.教师的学历培训需求将逐步趋缓。从我国当前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教师的学历层次还比较低,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只有10%。因此,近5年,教师培训仍保持较高的学历培训需求。但是,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培训形式的不断多样化,高校英语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毕业学历的比例及参加研究生班学习的人数将大大提高。在教育行政部门倡导 “教师培训重点由学历补偿教育向知识更新、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转变”的战略引导下,高校英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重点将转移到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上来,学历培训需求将逐步趋缓。“掌握本学科前沿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将成为多数英语教师培训提高的重点。

2.学术性培训和教学性培训将继续深入。高校英语教师作为高等教育职能发挥的直接实践者,不仅承担着传递英语知识的重任,更应该成为创造知识的主体。随着英语教师对当前环境下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认识、了解与认同,他们将会把这种角色的社会期望转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因此,对学术性培训的需求日渐突出。在学历达标已不再是困扰青年教师的主要压力的情况下,在高校普遍推行聘任制以及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制的积极推动下,在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正确引导下,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刻地感受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责任性和紧迫性。他们开始重视教学工作,力求通过教学性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3.知识培训将成为教师个体的终身需求。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师具有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取向,也就是说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英语教师的这种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取向和动力,决定了英语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会自主关注自身的专业知识更新,发现其中的不利因素,促使自己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

四、引导和满足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促使教师重视非学历培训。应通过政策引导、加强评估等方式将高学历教师的培训需求由过分追求学历性培训引导到注重非学历性培训上来。在多种培训形式并举的前提下,勿忘提高英语教师学术、教育教学水平这一培训的本质。现代大学必须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学术水平高、学识面广,而且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非学历性培训和科研实践。

2.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考评体系,促进教师重视教学性培训。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英语教师通过培训实现自身发展和提高的客观要求。要通过全面推行英语教师职务聘任制,实现英语教师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促进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行英语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基础是考核,要通过考核调动广大英语教师勤奋工作的积极性。考核的关键是建立全面、科学的英语教师评价体系。应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引导英语教师重视教学性培训,为适应英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创造条件,实现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重大转变。

3.加强英语教师培训评估工作,建立英语教师培训工作评估制度,增强培训效果。要建立自上而下的英语教师培训工作评估制度。要通过评估,开展英语教师培训、增强培训效果,使接受学校、送训学校和教师本人均有相应的收获。对接受学校的评估,应包括日常管理、选派指导教师、设计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内容、商榷培训方式等方面;对送训学校的评估,应包括培训对象选择上的公正性、教师培训机会的均等性、培训内容选择上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等;对参加培训教师的评估,应包括培训期间是否履行相关义务、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

当前,为增强培训效果,建立英语教师培训运行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为此,第一,我们要建立适应英语教师培训的若干平台;第二,要设立专门的英语教师培训信息机构,为英语教师培训提供信息支撑;第三,要探索创建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适应各类英语教师的不同需求;第四,要增加培训经费投入,为英语教师培训提供物质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2002年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专题调研统计数据[Z].2002.

[2]刘献军.关于师资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4.高校动态教学 篇四

09在京招生计划 学校介绍

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

招生计划

今年学校在京共招生312人,其中理工科283人,文科29人,比去年减少11人。

学校新增工程管理专业,按“工商管理类”大类招生。理科实验班只招英语语种考生,考生实际总分应高出学校在本省录取最低分20分以上。

录取原则

提档比例控制在当地同类招生计划数105%以内。

接收服从专业调剂的`非第一志愿考生。依据各省投档分数情况及非第一志愿考生的高考实际考分设定志愿分数级差,志愿分数级差一般为40分以上。

英语专业只招外语为英语的考生,需参加当地口试。

联系方式

电话:62325294,62332893,62318406(语音)

学校网址:www.ustb.edu.cn

5.教学动态 篇五

2008年4月27日

第10周教学分析

一、期中九校联考

本学期期中九校联考已结束,本次考试没有对调监考,这是对我校管理层对考试的认识和组织能力、教师的监考作风、学生的考风的一次全面检阅,为此,我校高度重视,召开九校联考专题会议,详细安排,周密部署,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一)存在问题

1、两天来先后发现5名学生把手机带入考场试图作弊,分别是:一(7)班的石孟燕,三(3)班刘晓飞,二(1)班陈延辉,二(14)班纪晓阳张少辉。

2、考试期间有3名学生把答题卷带出考场,分别为:一(16)班刘浩洋,一(10)班董孟君,一(12)班吴雁晓。

(二)经验做法

1、正考风、严考纪,成立考试督查组,加大巡视力度,确保考试百无一疏,可作为经验进行推广。

2、发现一起,处分一起,以校规校纪震慑作弊学生,规范考风考纪,两天来共发现8起学生违犯考试纪律事件,全部给予留校查看处分。

3、考试期间教师监考行为基本规范,尚须努力。本次九校联考,考风考纪良好,考试数据具有较大的可信度,希望各位教师认真分析成绩,找准存在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力争在郑州市期末统考中考出好成绩。

执笔人:常卫平

二、关于高三专题讲座问题

1、现状:本学期主要是请郑州一中教师到校进行专题讲座辅导,本校教师开讲座课仅3次。

2、问题及成因:校内安排专题讲座次数太少,覆盖面过低,主要原因:一是级段过分依赖郑州一中教师,对校内教师开展专题讲座缺乏科学的宏观指导和微观操作,造 成讲座密度太小;二是教师中能够承接专题讲座的人较少,即使有能力承接,但也往往显得信心不足。

3、工作改进措施:

一是实行专题预约制度,由各备课组充分论证,确定1-2个重点专题,由级段统一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实施专题突破,理科普通班和实验班专题讲座分开进行,分层次辅导;二是采用郑州一中专题训练的办法,即每人分包一至两个专题,精选精编训练习题,统一印制专题训练学习资料,由各任课教师分别组织实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三是继续请郑州一中教师到样辅导。

三、关于课堂检查问题

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永恒不变的主题。目前,我校在课堂管理中尤其是在学生课堂行为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业、教案等的常规管理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更深层次的课堂检查做得还远远不够。为此,决定从本周起,加大教学管理人员随堂听课的力度,要求教学业务副校长每周听随堂课不少于5节,包级其他校级领导听随堂课不少于3节,包级教导处正副主任、级主任听随堂课不少于2节,包级教导处工作人员听随堂课不少于1节。同时,要求听课人员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听课情况,并将随堂听课情况纳入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考核序列,由学校考核办公室落实。

6.坐姿人物动态速写教学反思 篇六

坐姿体块转折的变化更为复杂,因为还交错着大腿与臀部的透视变化,所以让学生画画体块转折与透视的解剖分析图是很有必要的。每一张先练习解剖图后再画一张完整的速写,可以更好地理解对象。

其次,在比较难的部位,如臀部和大腿这一块,可以单独拿出来练习,解决难点。

在示范的过程中,重点讲几个难点部分,分两三个角度反复讲解,让学生能立体领会对象,更好的提高分析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理解到了难点,学到了要点,提高画面的质量还要时间的磨练。另外,找一些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大师席勒、安格尔等等不同风格的速写都是精华之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引导学生来欣赏这些作品,能让他们更好地明白美的意义,提高速写的品位。

7.高校动态教学 篇七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而言,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从课程上可以分为课内的专项专业技能类课程及作为课程呈现于人才培养方案, 主要依托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以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前者有《琴法》、《幼儿歌曲弹唱》、《美术基础》、《幼儿美术》、《舞蹈基础》、《幼儿舞蹈创编》, 《蒙台梭利教学法》、《幼儿教玩具设计与制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师口语》等, 此类课程在教学上既设置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学目标, 又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 设置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目标, 主要表现为课内教学, 包括一定的专项课外实践练习;后者则包括幼儿园教育见习、幼儿园教学观摩、专业实习、专业综合技能测评和竞赛、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等活动, 但是在整个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中, 存在明显的静态、终结性特点, 专项专业技能类课程 (语言类、手工类、琴法与弹唱类、舞蹈类、专项教学技能类等) 由课程教师实施一次性、终结性评价;其他主要依托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以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实践中表现为对学生进行水平性测试、终结性评价。面对每一个具体的有独特成长背景与发展需要的学生, 以上实践性教学管理显然还存在对学生发展引领与指导性不够的缺点, 在实践教学中还需要构建一个标准化、分层次推进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一个富有弹性的、动态化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分层体系的构建

(一) 科学设计实践教学的静态目标体系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分层、动态管理首先需要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本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规格的要求, 科学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编制一套以专业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基本能力发展为导向的科学化、标准化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这一标准是相对静态的、终极性的。专项专业技能类课程如《琴法》、《幼儿歌曲弹唱》、《美术基础》、《幼儿美术》、《舞蹈基础》、《幼儿舞蹈创编》, 《蒙台梭利教学法》、《幼儿教玩具设计与制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师口语》等通过修订与优化课程教学方案, 细化、明确每一门课程具体的专项能力培养标准;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则分为专业综合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 专业综合技能又可以细分为语言类、手工类、琴法与弹唱类、舞蹈类、专项教学技能类五个基本方面, 专业综合能力主要为幼儿发展观察与评价能力、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管理能力三个基本方面, 每一方面设定具体的目标体系。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为例:活动目标符合《纲要》中对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水平, 目标设计明确、具体, 便于操作;活动内容选择适当, 紧密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符合幼儿兴趣需要,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活动形式适宜,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操作和交流, 能够满足幼儿发展需要;能积极创设教育情境, 教具材料准备充分, 提供引发幼儿积极探究的活动材料, 适合幼儿操作;有效延伸活动, 注重利用社区资源, 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经验和拓宽视野;教态自然, 情绪饱满, 语言准确规范;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教育理论, 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关注个别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以幼儿发展观察与评价能力目标体系为例:观摩不低于10课时;撰写5篇以上观摩报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至少参与两次对幼儿的观察与评估并获得合格以上等级;能够使用描述幼儿体能与习惯的评价语句;能够使用描述幼儿认知与语言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语句;能够使用描述幼儿情绪情感与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评价语句;能够使用描述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水平的评价语句。

(二) 科学设计实践教学的分层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的分层目标体系就是一套相对细分的、跟每一年学程相匹配的, 但又具有充分灵活的、能够主动适应学生个体发展与需要差异的、便于实施分层、动态管理的目标体系。也就是说, 根据上述静态、标准化的专项能力、专业综合技能与专业综合能力培养要求, 增加学生的因素, 设计一个适应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及大学四年级实习前等层次不同的考核标准与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个体专业能力发展的差异与学年学习程度的深入不同, 选择相应的细分目标体系, 循序渐进地开展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最终考核标准参与考核, 而专业能力有待发展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考核标准参与考核, 但最终应该达到专业要求的最低标准, 从而实现以动态分层标准引领学生实现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

以专业综合技能琴法与弹唱类为例:动态的细化标准要求为:流畅弹奏幼儿园5首歌曲, 弹奏过程不中断, 没有错音, 可以申请在第二学期到第六学期完成;弹唱过程吐字清楚、声音圆润, 具有一定的表现力;能根据给定歌曲的要求, 正确地进行伴奏, 可以申请在第三学期到第七学期完成。

以幼儿发展观察与评价能力为例:观摩不低于10课时标准细化为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积累完成即可;撰写5篇以上观摩报告细化为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积累完成即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至少参与两次对幼儿的观察与评估并获得合格以上等级细化为在在第五学期到第七学期积累完成即可;能够使用描述幼儿体能与习惯的评价语句细化为在第二学期到第五学期积累完成即可;能够使用描述幼儿认知与语言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语句细化为在第三学期到第六学期积累完成即可;能够使用描述幼儿情绪情感与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评价语句细化为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积累完成即可;能够使用描述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水平的评价语句细化为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积累完成即可。

三、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分层、动态管理实施策略

(一) 建立开放式学前教育专业综合能力测评机构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分层、动态管理实施的基础就是依托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常态化、开放式专业综合能力测评机构, 聘任专业教师、外聘教师及专业高年级学生组织各类项目测评小组, 打破学生年级限制、学期限制,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 动态参与专业综合能力测评考核。

(二) 鼓励学生打破班级、年级界限, 以项目为单位, 组织同伴互助学习小组, 开展合作学习

经过分层设置的目标体系更有利于学生依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程安排, 寻求同质同类需求的同伴, 开展灵活的互助学习。同伴互助是开展高效专业学习的重要资源, 同伴互助学习不限于班级内部, 可以打破班级、年级限制, 以项目小组为纽带联络学生定期开展同伴互助学习, 相互督促、相互鼓励, “这种同学间的关心和承诺为学习提供了意义和目的,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并使学生在一种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应对学习的压力”。

(三) 积极利用校外资源, 发挥一线优秀幼儿教师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一般聘任一线优秀幼儿教师兼职实践指导教师。这些兼职指导教师在充分学习理解实践教学的静态目标体系及科学设计实践教学的分层目标体系的前提下, 完全能够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协助开展分层阶段性测评。

总之,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分层、动态管理就是制定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 科学化、标准化的实践教学评价内容体系与考核标准 (静态体系) 及能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差异、实现分层推进与实施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分层目标, 能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化需求的动态管理运行体系。每一位同学对于专业综合能力的学习内心有一个个性化的、清晰的路线图, 学生可以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入手, 可以选择一次通过第二个层次从而达到某一项标准, 计入该项最终得分, 而对于偏弱的项目, 可以首先从第一个层次入手, 循序渐进地学习与训练, 合格后进入下一阶段, 在第二阶段不合格后再安排专项辅导。

以“语言类”技能为例, 在校学生311名学生中, 来自于农村的有73%, 从生源情况看, 来自于中职高考的学生有74%, 而且来自于中职高考的学生90%以上在中职阶段没有学习学前教育。我们将“语言类”技能分解为两个层次、两个阶段, 第一部分为口语考核, 基本以通过必需的普通话水平考试为目标, 第一部分从动态考核上安排了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 连续两年动态开展;第二部分为幼儿故事讲述, 安排了第三学期到第六学期连续三年动态开展。同时开展同伴互助学习, 安排专业能力较强的大三、大四学生作为专业学习的指导者, 指导低年级学生实施同伴互助学习与测试, 既加强学生之间的专业学习交流, 又减轻教师大量的常规性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分层、动态管理较好地解决了生源质量一般与较高的专业综合能力要求的矛盾, 提高了学生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 减轻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压力,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有利于优秀学生的选拔, 对于普通生源及中职生源的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文本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设置及管理运行中存在静态及终结性的特点, 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分层体系构建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实现动态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杜燕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 2013, 02:92-96.

[2]周颖, 强利军.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1:139-143.

[3]徐燕.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Z1:101-102.

8.高校动态教学 篇八

摘要:学风问题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得学风现状数据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 键 字:高校学风;实证调查;影响因素;对策举措;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目前高校学风正呈两极化趋势,勤奋自觉的学生很多,但玩疯混文凭的也不少。当今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可为什么还有众多学生学不好?学风是保证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目前的研究并没很好梳理,相关举措也缺乏系统性[1]。基于此, 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个案开展抽样调查,收集学风状况相关数据,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对同类高校改进学风有一定参考价值。

1、湖北工业大学学风突出问题与分析

湖北工业大学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学风建设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情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学习目标缺失、纪律松懈、态度不端正。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让部分学生找不到学习目标,缺乏良好规划,低年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只学不问,以学代问的现象相当普遍。

教学课堂缺少吸引力。近年来,学生旷课现象愈加普遍,各年级到课率参差不齐,年级越高到课率越低。教师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学生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

考试流于形式,考试作弊现象较为普遍。考风差是学风差的原因和结果。部分同学考试存侥幸心理,平时上课不努力,指望教师考前给出考试重点,应试过关,而教师大量“放过”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

2、湖北工业大学学风调查问卷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决定从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2],代表性的题目如:

“学习目的和态度”的题目:截至目前为止,你对大学生活最深刻的感悟是什么?

“学习环境和压力”:你对周围环境(班级和寝室)学习氛围的认识?

“学习专业稳定性”:每周平均上几天晚自习?

“师资评价”:对于那些不吸引您的课程,原因是什么?

此外,问卷还对年级和性别进行了区别,并设计了一道开放型问题,由被访者自由回答改善学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

3、问卷结果分析

3.1 总体分析

本次调查总共回收349份答卷,全部答卷均可计入实证分析。

3.2 单题分析

3.2.1代表性问题分析

如第4题“如果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否会主动请教同学或老师”。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对课堂不懂的问题会积极询问老师或同学;相反,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只会机械应付课业。介于二者间的学生,虽参与日常课堂学习,但只会时而追问课堂知识点。

综合答题情况如下:

可见,14.04%的学生是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端正的学习目的,53.87%的学生抱着模凌两可的心态,而剩下32.09%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进一步分析此问题在各年级的回答状况。

由柱状图可看出,学生在大三时学习积极性最低,大一大四时学习积极性最高。原因是大一学生刚进校,尚未脱离高考紧张学习的模式;大四的学生面临考研,有较强的学习目的;大二、大三处于松懈期,生活非常放松。

3.2.2 影响学风的因素分析

造成目前学风现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本文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加以分析与探讨。

(一)校内因素

1、缺乏有力的监控评价机制

监控评价体系过于量化,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这种标准化、表面化、形式化的定量评价方式忽略了师生内在价值的判断。

2、教师教风缺失

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学术成就为主,从而造成教师忽视教学,某些教师的不良学术道德影响了学生。此外,经济化的社会也使教师在外参加各种讲座、培训工作,耗费大量个人精力,松懈了本校教学任务。

3、学生素质偏低、目标不明确、社会活动过多

目前学生整体水平有所下降;社会对大学生认可度的降低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降低,考研或考博成了权宜之计。很多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社团娱乐活动从心理上减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时间上分散了学习精力。

(二)校外因素

1、社会原因

存在主義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学生更注重实惠和物质的享受;社会用人标准驱动学生更注重最后结果,减弱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娱乐业的发达也使很多学生不能合理的安排学习娱乐的时间,分散了学习精力。

2、家庭因素

家长以为在大学不需要天天上课,大学学习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能毕业就可以,这种误导让学生们从心理上不重视大学学习,认为大学期间重要的不是学习,认识严重影响学风建设。

4学风建设改进与完善措施

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优劣性依赖于管理、教学、服务部门等的通力合作。

4.1 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学风氛围

学风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群体支持,而校园文化的完善也构建了学风建设环境。要充分利用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宣传学风建设的经验和成果;要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4.2 加强教风,以师生交流促进学风发展

教风的好坏影响学风发展,不仅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学习态度,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同时也要和学生建立伙伴的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4.3 提高学生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才是决定其学风的关键因素。通过优良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主观上领悟自我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从内心认可学风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构建良好学风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何瑾,天津师范大学学风现状调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 李芹,薛阳.由中英工科教学体制中几点不同谈学风建设[J].高教论坛.2011 (1)

[3] 金国华,汤啸天.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通信作者:童亚拉,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智能计算,信息安全

9.“以疑导学”动态数学课堂教学 篇九

—— 如何设计问题,营造动态课堂

◇ 杨宗勤

(泸州市叙永县兴隆镇中心小学校

叙永

646400)

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而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数学潜力的挖掘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有价值的问题引领。为此,我校开展了“以疑导学”动态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即:创境设疑——自主释疑——交流展示——合作探疑——梳理提炼——拓展存疑。

在这六个环节中,“自主释疑”、“交流展示”、“合作探疑”这三个环节是专门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增设的。由于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弱,他们在自我学习过程中找不到思考方向,整个学习思路可能出现混乱,这样就会导致自我学习的实效性不高,不但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连双基都无法落实。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效果,如何挖掘教材的核心问题,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呢?我认为只有设计富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成为探究学习的强大动力,实现动态生成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问题设计要突出“数学的思考性”。

这是“问题”设计中最核心的特征,也是一个前提性要素。凸显思考性主要体现在: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思维含量,即要把学生的思维闸门给打开,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展开由浅入深的系列探索。对数学学科来说,就是要设置一些数学认知冲突,形成强烈的思考和学习的欲望,从而在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新知的探索活动。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在学习给三角形(按角)分类这部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让学生先看书自学后再与同桌交流:(1)按角的特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2)每类三角形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出示三幅三角形图分别只露出一个钝角、直角、锐角)请判断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并想一想理由是什么?(4)所分的这几类三角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一个三角形中会有两个钝角或两个直角吗?

这个“自学提示”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它首先引领学生学习表面特征: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每类三角形分类的标准是怎样的(学生通过看书能获得这些知识)。然后创设一个认知冲突:只露一个角,为什么露出钝角和直角的能马上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而露出一个锐角的却有三种可能?将学生探索活动引向深入,深究三种三角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引领学生思考一个三角形中会不会有两个钝角或两个直角。经过学生步步深入地思考,对三角形的分类标准的本质特征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二、问题设计要强调“空间的适度性”。

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应该具有适度的思考空间,思考空间过大,学生无从入手去展开思维活动;思考空间小了,学生又会受到束缚而失去思考性。把握空间的适度性主要表现在:所提供的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活动才能回答,而思考的方向又比较明确的,也就是要求学生如何对问题展开探究的思路比较清晰,处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里,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课,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释疑:

请你围绕以下问题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1)回忆一下:能直接比较分数大小的分子或分母有什么特点?怎样直接比较他们的大小?

(2)和能直接比较大小吗?为什么?

(3)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运用此性质将和变成可以直接比较大小的形式。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4)什么是通分?通分时要先求什么?为什么?接着怎么办?依据是什么?

(思考后可以与书上对照一下)

(5)拓展:把分子化成相同的数算不算通分?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后的分数后再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最后拓展生成问题,形成强烈的认知矛盾,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问题的本质得到了圆满的解答。

三、问题设计要凸显“导思的操作性”。

一个有效的“自学提示”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思考的引领性,即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事,怎样去做,然后有序思考等,这是一个高质量自学提示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操作性学习、合作交流性学习等,要想避免“操作杂乱”、“合而不作”等现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操作指南”、“合理建议”,使他们按照操作程序展开思考,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设计了以下问题来引领学生合作探疑:

请大家先独立探索,然后展开小组交流:

(一)探究材料:

1、分6组分别准备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6个、8个、10个、12个、18个和24个);

2、每个小组一张表格。(拼出的3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的数量记录表)

(二)探究指引:

1、小组内分工合作,用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拼摆出至少3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

2、把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表内。

3、观察并分析数据,小组内交流:

我们用多少个正方体拼摆?体积是多少?

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有几层?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4、梳理提炼并进行汇报。

此“自学提示”给学生规划了清晰的探索思路,而且操作性比较强。

四、问题设计要注重“思维的开放性”

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接受系统处于亢奋状态,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我在复习“圆柱与圆锥”时,媒体出示了一个高1米、底面直径6分米的圆柱体木料,于是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根据给出的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先认真思考,提出问题再解答),在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生1:木料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生2:将木料竖立于地面,占地面积是多少?生3:把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生4:把木料沿着底面直径切开,表面积增加了多少?生5:截取一个高2分米的圆柱,表面积减少了多少?生6:把圆柱滚一圈,滚过的面积是多少?

生7:把木料分成4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生8:如果每立方分米木料重400克,这根木料重多少千克?

......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回答中相互感染,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这一过程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将复习引向深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开放性问题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的显著特征,它不仅体现在新知探究中,在复习课中也需要好的问题引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应用环节再起思维高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提升思维品质。

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问题的引领,问题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有价值的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能影响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关注问题的设计,教师要以研究的视野看待问题,从而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10.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发展趋势 篇十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尽管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但目前许许多多的学校仍徘徊在盲目追求升学率,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等等,没有一点新意,搞得学生们非常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天天作业一大堆,书本一大包,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最好的老师。所以改革势在必行。当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革也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应该是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更是我们老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可喜的是我们的专家、学者都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开始着手改革。新的教材正在实行,新的课程正在实行,新课程在注重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发展的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不可预知的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新课程既注重即时的可测性和量化的当下发展,更关注面向未来、着眼于可持续和发展后劲与潜力的终身发展。在“探索有效课堂”的教改之路上,我们应该做到:

1、培养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或任务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的自主定向;小组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互助问题解决学习;问题解决本身的探究学习;学生听讲、读书、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入有效学习的环境。

2、创造有效学习条件,已有知识经验的价值研究。贮存于学生记忆中的原有知识、技能是学生新的学习的重要的内部条件,新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增长和改造,因此,学习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新知识之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原有知识。让学生学会联系、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学习。

11.“动态情景”教学法 篇十一

关键词:建构主义 动态情景 角色 场景 教学结构 创新

在现代教学中,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就称其为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提倡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过程强调元学习,即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把“交流”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奥斯的“头脑风暴”理论、米切尔的“终身幼儿园”理论,都把交流、协作、讨论、社会交往作为基本的学习手段,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欧美一些知名大学开设了公开课,全世界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听到精彩的课程,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环境设计教学

随着艺术学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环境设计”由艺术设计的一个专业方向,上升为一个独立设置的专业。这反映了社会对设计学的专业化、精致化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环境设计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建立到如今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当代社会环境及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社会对人居环境设计品质的要求快速上升,其次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内的设计企业面临来自国外的巨大挑战。再者,信息化社会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了,教师不再是信息提供的绝对权威,这要求教师提供更加精细化、体验化的教学产品。环境设计专业需要培养更多具备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教育不仅要从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和设计表现技巧来培养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宽阔的视野、多维度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单纯的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多元化的实践课程设计至关重要。传统的环境设计教学基本上是“理论讲授+课题创作+个人辅导”的三段模式,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个环节必不可少,是学生建立基本概念的重要环节,但问题是教学的效果一一教师讲授的学生未必能吸收,学生吸收了也未必就转化成个人思想。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求未知的知识与能力,顺利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如何通过设计实践课程在提供学生开展设计实践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环境设计教学探索的重中之重。如何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探索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则成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教師首先成为创新教育的开拓者,做到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从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通过这种合作创造,方可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动态情景”教学法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可以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做”,其特点是单一性、静态性、被动性、封闭性。“动态情景”实践教学强调创造多样性、动态性、主动性、开放性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氛围,创造多样的场景,引入多样的角色。教师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启发者”、“参与者”,学生则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甚至“组织者”与“启发者”。

1.角色转换——静态走向动态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引导”。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与“激发者”的角色,要为学生建立“认知地图”,意识到个人的知识技能与高水准的落差,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本阶段,教师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平铺直叙的陈述,而是要扮演好“引导者”与“启发者”的角色,时而陈述,时而发问。有时课件可以动态的方式呈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共同把空白的知识框架图在课堂完成。理论陈述应该尽量避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导入更多故事性强的案例,或者利用逆向思维,大胆假设违反常识的情形,激发思考。应该使用电光笔遥控课件,使教师可以自由的走下讲台,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产生更多的对话。对理论的分析应该强调开放性和包容性,教师的作用不是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激励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与思维,得出个人的观点。例如在讲授“空间类型与形象”的知识点时,除了基本的陈述外,也可以抛出一些看似违反常规的问题,例如“如果把法庭设计成商店一样的形象会怎样?”、“如果把办公室设计成咖啡馆一样会怎样?”、“如果把医院设计成酒店一样会怎样?”。

第二阶段是“自主理论学习”。“基础理论引导”是由教师主导搭建理论框架,要使教学精细化,需要进入“自主理论学习”阶段。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过程中,采取师生变换的方法,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演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及主动性。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形成小组,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设计“协作”与“竞争”的学习情景。

把班里学生搭配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数个学习小组,小组研究、讨论、备课,最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演讲,这个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探索精神”,实现自主学习。这改变了以前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让学生走上讲台,角色由被动吸收者化为主动讲述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的适当的指导与限定。初期的试验往往表明,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有超过60%的学生会对着PPT念稿,这完全违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原则,学生不能仅仅作为一个被输入指令的嘴巴会动的机器,必须放弃依赖,走向独立的思考,发表个人的观点。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教师的组织至关重要,应严格要求:①电子课件必须以图表及动画为主,文字作为标题出现。②不能用打印的讲稿,必须凭记忆及个人理解进行演讲。③演讲时主要面向听众,而不是屏幕,需要时用电光笔指着屏幕对象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了更丰富的角色,从知识的输送者变为思想的激发者。教师设定的主题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避免泛泛而谈,对学生的选题给予把关。选题原则:小而明确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应该对课题设定进行细化设计。教师可以考虑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根据知识点设计课题。每组学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点。比如“住宅室内设计”这门课,一般教科书往往只讲述现象,对“成因”少有解释。在“中国传统民居”这个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开动脑筋就建筑现象挖掘问题,在这里“问题”本身就含有“情景”的寓意,它是“人不具备跨越所在的彼岸与欲去的彼岸之间的裂缝的方法时所处的一种情景”。比如“为什么窑洞建筑冬暖夏凉?”、“为什么窑洞建筑出现在北方而不是江南?”、“为什么江南民居的色彩是黑白灰的调和”、“为什么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窗户这样小?”、“为什么福建土楼会形成这样的形式?”、“民居的建筑装饰上出现很多动物的形象,都有什么内涵?有什么规律?”要求学生在进行演讲时必须观点明确,例证充分,且注重语言逻辑性。教师在台下充当听众,同时要穿插点评,激发台上台下学生的互动。并且对每个演讲要做记录及评分,演讲结束要作总结性发言。演讲是一种非常好的对理论知识及思维能力的验证方式,教师可以动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班级人数较多,需要设置多次情景,考察每位学生的情况。

第三阶段是“实践与验证”环节,包括“基础训练模块”和“整体设计模块”。要求学生进入更专业的实践环节,扮演更专业的角色。以往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往往是理论讲述结束后搭配一个大课题,学生做,教师指导。但是学生的专业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好能把大课题拆分成系列“基础训练模块”,理论与实践交叉循环,逐步深入,最终开展“整体设计模块”,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完成一个大课题。以“住宅室内设计”为例,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入门专业课,需要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流程,建立关于功能布局、空间利用效率、尺度、使用舒适性、空间氛围等概念。该阶段的学生对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及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认知往往存在偏差,针对该环节,要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置身于真实的空间及真实的需求,可触摸可体验可丈量。如设计“设计师初步体验一一改造自己的家”的情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家居环境进行测绘,并设计标准表格,要求学生对家庭生活进行调研,记录流程(1):每天进出家门的行为和玄关设计:通过回忆、询问父母、亲身体验、拍照、拍录像等手段记录不同情景对玄关的使用。例如针对下雨天、冬天、夏天等不同情景的模式,在这个过程引导学生发现主要问题:如换鞋、更衣、取放提包、取放雨伞、取放钥匙、照镜子整理仪容等。(2)厨房使用流程及使用效率:可以要求学生记录厨房使用的流程和细节,记录一日三餐的不同使用情景,包括在其过程使用到的电器、厨具、餐具和清洁用具的种类、数量和尺寸、顺序,并写明使用流程和位置,记录厨房围合界面的材质、厨房工作平台的材质、灯光等要素,记录产生脏乱的关键环节及原因,思考如何改良厨房设计,创造“高效清洁健康美观”的厨房环境。(3)卫生间的使用流程及整洁设计:记录卫生间的所有物品、记录卫生间的使用流程、储藏空间,思考卫生间产生凌乱的原因及解决办法。(4)家居照明设计记录:记录家庭的所有灯源及相应位置、功能、功率、造型、使用体验,要求拍摄灯具照片。

初步调研结束后开展局部空间的设计实践,学生针对每项功能提出其不足之处及改善措施,绘制局部空间的平面放大图、立面草图、透视图等。紧随而来的二次调研是“设计验证与启发”:由于设计的习作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优劣之分,可以创造情景,使学生获得对好作品的体验,并反过来验证个人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应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记录个人在解决问题上碰到的困惑,并带上记录表格、图纸、照相机、卷尺等工具,到优秀案例的现场(比如优秀样板房或宜家家居、专业照明展厅等),对比着个人的设计方案与鲜活的案例现场,学生可以体验基本的尺度和空间效果,并对个人的创作产生启发。

在“基础训练模块”完成后要求学生结合调研成果,开始整体的概念设计,并作一次概念设计方案计划的PPT制作与演讲。要求学生遵循“提出问题一一设定主题一一解决问题”的模式,强化思维逻辑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经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及调研、基础训练模块,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形成一定的理论表述。学生在这次演示中更多的是扮演设计师角色,作前期沟通方案陈述。在设计方案的深入阶段,学生要完成从设计草图到最终方案的确定和表达。教师—方面参与小组方案讨论,同时要引导各小组自行形成概念,锻炼学生自主发展概念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和沟通。也应该引导不同组别之间产生交流。教师在指导方案的过程中应尽力避免正面否定学生的方案,而是提出不同观点,给学生多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鼓励其形成个人观点。

第四阶段是设计作品的展示和評价。各个小组合作完成的大作业及个人基础训练模块作业要求统一做一个集中的展示。鼓励学生对不同组别的方案进行互评和交流,互评的结果作为得分参考要素。各组选一名代表对本组方案进行陈述,并谈谈对其他组别作品的感想。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对各组作品进行评述,并且可以给予学生反驳的机会,以自评、互评和教师讲评相互结合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多维的参考意见,以完善个人的理论。

学生不断地转换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而且要将这些知识内容向听众陈述,因而迫使他们积极钻研素材,分析弄懂各知识点,探讨教材内容,把握知识脉络,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创造性都会大大增强,创新能力得到快速发展。适当的竞争,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演讲可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学生既可充当演讲者,也可充当评判者,锻炼不同角度的思考能力。教师的角色转换也要求其具备更丰富的知识和灵活性,对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2.场景转换一一由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的环境设计教学基本上在教室完成,很多学校受条件所限,基本上还沿用阵列式的教室布置方式,教室被天然划分为讲台区与学生座位区,教师及学生的角色随之被限定,各自形成封闭的领域,教室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行的关系,只能与左右的同学产生交流。要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必须营造一种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氛围,动态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场景转换实现由封闭走向开放。

(1)封闭空间内的自由布局

相互隔离的设计专业教室,其内部必须实现可以自由组合和变换,以适应不同的场景设计。比如“小组讨论及小组作业”情景可以由2-6张独立桌子拼起来组成一个小型的工作平台,便于交流;“评图”情景往往需要把作品都摆放在大长桌上,或者贴满墙面;“辩论”情景需要设置“辩论区”、“观众区”、“评委区”,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专业课程教室尽可能布置成工作室的氛围:空白墙面由大面积的软木板覆盖,方便张贴学生草图、作品及教师示范作品、优秀案例;应设置框架型展架,以方便陈列学生的模型作品。

(2)开放空间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班级布置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大空间内,这样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并且形成良好氛围。美国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 raduate School of Design,Harvard university,简称GSD)甚至把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城市规划三个的所有班级放置在一个5层楼的大台阶式的开放空间内,只需要从高处一瞥,不同专业的工作情景一目了然,它创造了一种真实的情景,使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上,创造了一种快速传播思想和知识的文化:B某个小组的成员使用了新技术新材料,从小组的合作者到最边缘的学生,很快就分享了这种创新的概念。教师同样可以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不断完善个人的思想体系。如果没有这种建筑空间条件,也应尽可能突破各个专业教师封闭的形象,改用大玻璃隔断,形成视觉和感觉上的开放,这仍然有利于促进交流和改善教学气氛。

(3)请进来与走出去

开放的教学氛围除了硬件环境外,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文环境”,应该把“企业导师”引进课堂,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比如结合某些模块开展“嵌入式讲座”、“采访与对话”、“设计快题竞赛”等,在企业从事一线实践工作的导师可以打破大学封闭的教学环境,带来多样化的知识。也可以利用社会场所例如博物馆、企业展览馆、企业厂房等资源,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还不够,关键的核心还在于自主学习,所以校外学习课程必须带着问题去探索,教师应帮助学生准备问题。例如讲述“家具设计”课程时,可以利用的场所有上海博物馆、家具厂如海沃氏、家具店如宜家家居。去博物馆看明清家具前,应设计一些问题并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在寻求答案中度过参观的时间。讲述“灯光设计”的内容时可以到某些知名国际企业的照明展示,邀请照明设计专家开展讲座,同时安排向导带领学生参观。这些展厅非常直观易懂,比如讲色温的概念,在现场看到不同色温的灯光营造不同的氛围和场景,非常容易使学生理解色温概念。也可利用校外产学研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比如本学院与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在德必易园进行“学生创新设计作品”展览活动,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展示的设计与展览的建构、制作。学生在此与来自创意产业园的专业人士展开交流并寻求创业支持。

结语

12.高校动态教学 篇十二

自1999年国家实行高考扩招以后, 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在教育规模和毛入学率等方面的迅速扩张, 高校的债务问题也日趋严重。高校负债经营已很普遍, 据审计署披露, 到2010年底, 全国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 金额近2635亿元。可以看出债务已经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西部地方高校。首先西部本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西部政府的经济实力与东部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西部的高校相对于东部来说偿还债务显得更加困难。其次, 中央财政拨出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关注211、985高校或者是省部支持的重点大学, 然而西部地区高校中211、985高校很少, 所以西部地区高校难以分羹。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 西部地方高校的债务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困难。从另一方面来说西部本身经济发展就不平衡, 科技水平也相对较低, 所以应当通过高校来促进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但是债务问题的严重导致西部高校很难专注于其本身的责任与目的, 所以如何解决西部地区高校的债务问题更需要我们去深思。

西部地区高校的债务问题日趋严重, 建立一个风险监控模型对债务进行实时监控显得尤为重要。导致债务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因素的重要性也是随着改变的, 需要一个动态的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然而高效债务问题是个敏感问题, 其债务的相关信息不容易获得, 信息相对匮乏, 又需要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所以选择了动态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高校的债务风险进行监控。

二、风险动态监控模型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债务风险动态监控模型的核心, 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决定了模型是否有效, 如果指标体系不科学, 那么模型很难准确与科学。风险动态监控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针对西部地区高校的情况来构建一个相对全面的体系。构建指标体系的几个原则为:一是系统性原则。地方高校债务风险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因此在指标体系选择和构建上应坚持系统性原则。二是相关性原则。指标必须要和风险水平相关, 其大小必须能够反映债务风险的大小。三是动态性原则。指标体系要通过现时情况以及以前几个期间的数据反映债务风险未来的走向。四是可行性原则。数据可以取得或者可以通过调查取得。五是结构性原则。指预警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出资产及其结构、负债及其结构、收入及其结构以及支出及其结构等。

根据以上原则以及西部地方高校自身的特点选取了以下几个指标来反映高校负债风险:

k1: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它反映的是高校的短期偿债能力, 越高则说明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但也不能过高, 一般情况认为k1为2时较为理想。

k2: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00%, 它是高校偿债能力的一个总体反映, 在某些情况下会认为低于0.5时较为理想。

k3:学校偿债率= (当年还本付息总额/总经费收入) *100%, 它表示的是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标准在10%至20%之间。

k4:经费收入支出率= (本年度经费总支出/本年度经费总收入) *100%, 如果这项指标越大则表示财务运转越困难, 这一比率小于1, 越小越好。

k5:招生计划现金比率= (本学期招生实际收费金额/本学期招生应收费金额) *100%, 它反映高校的运营能力, 小于1表明招生计划未能完成, 或者是学生欠费严重。一般情况下为1或者大于1。

k6:收入负债比率= (负债/总收入) *100%, 收入负债比率反映了高校每当有一元资金的收入时需要投入多少负债资金作为保障, 它反映出高校在只考虑收入情况卜的刚性偿债能力, 这一比率越小越好。

对于众多高校债务风险模型, 都较多考虑财务因素指标, 而忽略非财务因素指标, 财务指标与高校贷款控制额度直接相关, 但是政策性因素等内外部环境对高校贷款风险也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财务风险模型的构建中不应忽视非财务因素。因此在通过财务指标体系对财务风险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 有必要对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一个评价。

本文根据其对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以及综合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因素, 选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控要素, 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量化转换, 形成对应的四个非财务指标, 加入动态监控模型当中。即外部风险因素, k7, k8;内部风险因素, k9, k10。

k7:政府信用, 指标表示其财政拨款是否能够正常到位, 如果能够按时足额拨付为1, 如有拖欠或者挪用等情况则为0。

k8:政策风险, 指标表示银行对学校的放贷政策的影响程度或者银行贷款利息对债务偿还的影响, 如果一些政策导致高校债务风险严重则为0, 如果导致债务风险一般则为0.5, 如果无风险则为1。

k9:高校风险控制能力, 它主要表现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中发挥的作用, 如果在选项中选择“发挥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则赋值为1, 如果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但作用不大”, 则赋值为0.5, 如果是“基本流于形式”则为0。

k10:经济责任制度, 它表现为学校的经济责任制度实施情况, 如果学校的经济“很好”则为1, 如果是“较好”为0.75, “一般”为0.5, “较差”为0.25, “差”为0。

三、高校债务风险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生物、生态、社会、经济等许多系统一般是按照其所属领域的范围来命名的, 但灰色系统却是按照颜色命名。用“黑”表示信息未知, 用“白”表示信息完全明确, 用“灰”表示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相应的, 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 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 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 它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确切描述和认识。

对于高校财务的统计数据十分有限, 而且现有数据灰度较大, 也没有什么典型的分布规律, 所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 而且计算量小, 十分方便, 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 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 反之越小。灰色系统关联分析实质上是关联系数的分析, 对本文是求同一高校不同时期的指标序列与最佳指标组成的理想序列之间的关联系数, 由关联系数得出来关联度, 按照关联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用某高校m个会计期间的n个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x (k1) , x (k2) , …x (kn) , 来分别描述着m个期间的财务状况, 则第i个期间的指标序列为xi={xi (k1) , xi (k2) , …, xi (kn) }i=1, 2, …m;

对于本文来说这些指标不是统一的越大越好或者是越小越好, 所以最佳指标的构建不能使用统一标准。对于最佳指标序列中某些财务指标有标准值的, 比如k1流动比率标准值为2, k2资产负债率的标准值为0.5, 以标准值作为最佳财务指标值;还有一些财务指标是越大越好或者越小越好, 这些指标取这m个期间指标序列中对应的最大或者最小值作为最佳财务指标。对于非财务指标, 由于赋值的原因, 选择的最佳指标值均为1.

由此可以得到灰色指标的样本空间

然后分别求各指标的灰色关联度, 本文要求的m个时期的序列与最佳指标序列X0的关联度, 所以只需求灰色绝对关联度就可以了。

第一步,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 且在数量上归一化。由于系统中各因素的量纲不一定相同, 且有时相差悬殊, 这样的数据很难进行比较, 例如本文中有些指标是越大越好, 有些是越小越好, 有些在一定的区间为最佳, 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消除量纲, 转化为可比较的数据序列。原始数据的变换一般有初值化变换, 均值化变换和标准化变换三种方法。在本文中使用区间值归一化算子对其进行无量纲归一化处理。

第二步, 差序列, 无量纲归一化后的数据组成的样本空间如下:

第三步, 两级最大的差和最小的差:

第四步, 关联系数:

ε为分辨系数, 根据相关文献中的取值以及自身的性质, 取其为0.5。

第五步, 确定关联度:

由于最佳指标序列X0是指高校的一个较满意的财务状况, 它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会计期间, 而各个期间与理想会计期间关联度的大小γ0i则表示各个期间与理想期间的关联程度。关联程度越大, 其余理想期间的财务状况越相似, 其财务风险越小, 相反, 如果关联程度越小的话, 就需要财务风险控制。确定出关联度以后, 可以对关联度进行排序, 关联度值越大表示其关联程度就越大, 通过分析关联度的大小, 对分析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证分析

本文以西部某地区高校为研究对象, 采用高校2006、2007、2008、2009年的财务相关数据, 对高校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相关数据如表1。

根据前文中最佳指标序列的确定方法, 可以得出最佳指标序列X0= (2, 0.5, 0.187, 0.55, 1.34, 5.3, 1, 1, 1, 1) 。前文已经提到, 一般情况下当流动比率K1=2和资产负债率K2=0.5时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学校偿债率、经费收入支出率和收入负债率是越小越好的指标, 招生计划现金比率是越大越好的指标, 根据表格数据k3取值0.187, k4取值0.55, k6取值5.3, k5取值1.34。对于非财务指标, 由于赋值的缘故, 都取1作为最佳指标数值。由此可得出样本空间:

第一步, 对样本空间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 因为各个指标的标准不同, 所以要对其进行处理, 让其在数量上归一化。

前文已经假设k1的最佳标准为2, k2的最佳标准为0.5。

可得Xi1 (k1) = (1, 0, 0.14, 0.16, 0.25) T, (这里V取值为2) 。

Xi1 (k2) = (1, 0, 0.44, 0.68, 0.88) T, (这里V取值为0.5) 。

同理, 越小越好指标k3=0.187, k4=0.55, k6=0.55。

可根据公式:

同理, 越大越好指标k5=1.34

可根据公式:

对于非财务数据, 由于是赋值, 本身就比较规律, 所以不用无量纲化, 其数量上比较归一化。由此可以得归一化之后的样本空间

第二步, 差序列。由公式△i (kl) =X01 (kl) -Xi1 (kl) i=1, 2, 3, 4

第三步, 求两级最大的差和最小差:

第四步, 求关联系数:

第五步, 求灰色关联度, 即求各个时期的财务状况与理想时期的最佳财务状况之间的关联程度。

由此可以得出关联排序

根据以上结果知:4年高校财务的满意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09, 07, 08, 06。指标数据中可以看出2009年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最佳指标序列都比较接近, 说明相对于其他年份, 该高校财务状况已经逐渐好转, 这是因为宏观以及微观的环境都朝着有利于解决高校债务的方向发展。所以未来的发展可以在2009年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 比如2009年的流动比率虽然相对前几年是在逐渐上升的, 但是相对标准仍然是较低的, 以至于流动资产仍然不足, 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学校应当采取有利措施, 增强其短期偿债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加大控制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落实经济责任制度, 从而降低高校债务的风险。2006年的财务风险是这4年中最大的, 从指标中可以看出该校偿债能力较弱, 负债比重很大, 而且学校此时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流于形式, 经济责任制度实施情况也较差。2007年财务状况要比2008年好一些, 从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出2007年的学校偿债率、招生现金比率相对于2008年更接近最佳指标, 说明学校的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要比2008年好,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2007年相对于2008年超额完成了学校的招生计划, 以至于其运营能力比2008年强而负债的压力相对于2008年要小。

五、结论

本文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非财务指标构建具有动态效果的高校债务风险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一方面, 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非财务因素, 模型更能反映高校的财务现状;另一方面, 灰色关联理论解决了高校财务数据难以获得的现实问题, 并且能对高校的债务状况实施动态监控, 达到良好的监控效果。该模型的建立可以为高校债务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支部党建品牌工作计划下一篇:女人出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