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素(精选12篇)
1.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素 篇一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平方子总校:张秀丽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内容:
一、教学分析(主要是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进行总的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所要讲的知识)、教学重点(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学难点(本节课不容易掌握的内容,有时也是教学重点)、学情分析(对本节课学生可能掌握的程度进行分析)。
二、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三、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四、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4.教学媒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1、过程设计意图
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变革,而教学观念的变革带来的是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现代
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
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等等)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或意图内容呈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
2、预期效果
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是以目标导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
六、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2.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素 篇二
关键词:教学设计,幼儿教学,学前教育
教师在进行幼儿指导时, 从初涉教育到专家级, 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经历和验证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关注的中心应该是如何将教学设计规划、组织好,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中心。虽然幼师的专业是多方位的发展, 但我们需要承认的是, 集体活动的教学设计还是需要教师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问题的产生和提出
为了让教师的教学能力获得提升, 业界人士也做了许多的尝试, 一是组成一个优秀的专家团队, 探究各类幼儿园的指导课程和教学设计。二是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将幼师的需求进行收集, 制作成为一个培训, 将组织能力和教学设计为中心, 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活动的展示, 让幼师进行学习和参考。但也让教师在观摩和参考时产生许多问题。
(一) 效果不佳。
在许多教师的心中, 认为专家团队设计出的教学活动是最好的, 既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求特点, 又能满足现在学前的教学理念, 还能侧重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 在教师将专家设计出的教案进行实践时, 往往会感觉不是内容太难, 就是孩子根本不感兴趣等等问题。教师就会认为这种设计不适合教育, 效果还没有传统教师授课的教案效果显著。
(二) 学习能力弱。
在教师进行优秀教学设计的观摩时, 教师都会感受到示范教师的魅力, 他们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往往会给人的感觉是随意且自然, 往往来自于某一个灵感便能款款而谈。他们采用教学设计是不同的, 教学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教师和孩子们互动频繁, 亲切活泼, 很多幼师在观摩时都会产生一种疑惑, 这种优秀的组织方法和教学设计, 能否真的学习到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到自身实践中?恐怕只能够让我们欣赏而已。
(三) 专家点评后更加疑惑。
在观摩教学范例之后都会进行专家点评, 而专家们都会站在自己的学术观点上进行评价和建议,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教师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究在他人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产生不足。然而在不同的专家进行评论时, 教师会觉得每一个专家说的都对, 但每一个专家提出的建议为什么都不一样?难道都不是正确的呢?到底该听谁的?
(四) 疑惑的产生和解决。
产生疑惑的核心在于教师缺少认识和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 所以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受限就需要正确的认知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和要素, 掌握基本要素, 幼儿教师才能在观摩和借鉴他人的活动设计时, 能够在反思的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吸取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设计。
二、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以及关系
教学设计的特征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科学教学系统, 在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会要求对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的掌握和认知,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安排和组织, 变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传统观点中, 教学分为三个要素:教师、教材、学生, 而西方认为是学生、方法、具体目标、评价。而在现代的教学中, 则变为三个要素即教学目标、方法、评价;教师、教材、学生。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也是教学设计的归宿。它和其他的活动是不同的, 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价值。在教学目标中教师可以进行自我反思, 对于幼儿园教育中, 总目标是什么?对于这些目标而言, 价值取向和哲学基础是什么?各个领域的目标、学生的年龄目标、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的活动定位应该是哪里?对于学龄教育的目标应该怎样达成等等。
(二) 教学方法。
对于现代的幼儿教学理念而言, 如何科学正确地发挥幼儿主体性, 将体验、感知、操作等等结合才是好方法。其实, 这是一个误区, 在教育的过程中, 传统方法也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而对于新的教学方法也不是适应所有的教学活动, 也不是能在所有活动中都能将优点发挥到极致。所以在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 不应该过度地追求另类的方法, 或是外部参与的活动。而是应该侧重于意义, 是否能推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上, 教师可以进行思考的问题是, 教学方法可否侧重于教师中心?有几种方法符合标准?理论依据是什么?对于领域不同的问题需要采取哪种类型的知识效果最佳等等。
(三)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主要反馈因素, 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衡量一个教学活动设计是否正确有效是需要有外部标准的, 否则无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检验。评价一个教学活动设计的优劣是需要依靠幼儿学习的质量进行标准的衡量。教材处理的适宜情况、学习的状态、方法采用的情况、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效果等等。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进行问题的反思:教学活动设计中如何进行教学评价?从哪几方面进行?幼儿的学习动机能用哪些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那学习效果是否也可如此?教学设计促进幼儿学习了么?促进教师工作革新了么等等。
(四) 教师。
教学设计中的关键就是幼儿教师, 教师的作用不但是设计教学活动, 还是活动的组织以及实施者。教师在活动的创建到完成都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教师要科学准确地认知自己的教育角色, 并能够将整个教学设计中所设计的要素进行判断和选择。在反思和进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 让自己教学设计更具备自身的风格和特点, 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
(五) 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连接桥梁, 也是教学内容的主体, 教师要对教材完全的掌握和认知才能进行教学, 不同的教材包含的价值是不同的, 所以教师也要进行多方位的权衡和筛选。选择一些具备欣赏价值, 还能发展幼儿自身的理解力和观察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教材。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需要进行能够将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和分析, 但在很多情况中, 教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原因在于有的教师没有将教案中的重点进行重视, 同时教师自身也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就进行教学, 导致教学效果差。
(六) 学生。
学生即幼儿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而促进幼儿学习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因为教师对于幼儿的教学心理应该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 确保幼儿对于学习的特征有深刻的认知。虽然对以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自身进行了提倡, 但在当今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 教师仍没有重视幼儿的课堂活动主体, 忽视幼儿的学习能力。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也没有考虑到一些影响教学设计的关键, 设置没有进行调整就将他人的设计成果进行拷贝, 导致效果不佳。
三、结语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全面的考虑后, 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教学思维, 进行的判断、结合、选择后形成的一个复杂过程。这个不是照搬, 不是复制, 而是需要将时间教育的智慧变成一个系统进行表达, 因此, 对于教育机构而言, 这不仅仅是一个活动的设计和展示以及组织, 而是需要将这种活动的原理和基本要素进行讲解和演示, 利于教师掌握和学习以及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 .李德明.有效教学理念下大班幼儿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 .陈思慧.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学情分析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 .梁庆丽.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智力游戏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 .郑卫东.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3.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素 篇三
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三、教学过程(表1)
四、当堂达标
1.图1是三个地点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判断正确的是:
■
A.B地在热带 B.C地在温带
C.A地在热带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图2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是:
■
A.A B.B C.C D.D
专家点评:该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思想。一是课程目标意识强。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拟定复习目标,并且把目标达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注重讲练结合,较好地实现了目标—过程—评价的统一。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复习过程以学案为载体,学生在学案指引下自主学习,教师则适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信息,以增强其图文转换能力。三是教学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抓住气候这一核心地理知识的两大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与分布特点进行问题设计,展开复习活动。复习时没有简单地重现教材内容,而是将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重组,将气温和降水进行对比复习,让学生在比较中落实知识、提升能力。四是实用性强。本节课的设计朴实无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师生双边活动浑然一体,复习效果好。该教案略有遗憾的是学生活动较为单一,自主学习多,合作探究少,特别是学生动手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在学案中没有涉及。(山东省枣庄市教学研究室地理教研员 金开迪)▲endprint
一、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三、教学过程(表1)
四、当堂达标
1.图1是三个地点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判断正确的是:
■
A.B地在热带 B.C地在温带
C.A地在热带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图2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是:
■
A.A B.B C.C D.D
专家点评:该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思想。一是课程目标意识强。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拟定复习目标,并且把目标达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注重讲练结合,较好地实现了目标—过程—评价的统一。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复习过程以学案为载体,学生在学案指引下自主学习,教师则适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信息,以增强其图文转换能力。三是教学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抓住气候这一核心地理知识的两大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与分布特点进行问题设计,展开复习活动。复习时没有简单地重现教材内容,而是将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重组,将气温和降水进行对比复习,让学生在比较中落实知识、提升能力。四是实用性强。本节课的设计朴实无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师生双边活动浑然一体,复习效果好。该教案略有遗憾的是学生活动较为单一,自主学习多,合作探究少,特别是学生动手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在学案中没有涉及。(山东省枣庄市教学研究室地理教研员 金开迪)▲endprint
一、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三、教学过程(表1)
四、当堂达标
1.图1是三个地点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判断正确的是:
■
A.B地在热带 B.C地在温带
C.A地在热带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图2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是:
■
A.A B.B C.C D.D
4.关注幼儿园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篇四
〔摘要〕在幼儿教师从“新手” 成长为“专家型” 教师的过程中,能设计并组织好教学活动是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不少幼儿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仍存在不少困惑,导致教学无法收到预期效果。文章从这一问题入手,解析并帮助幼儿教师把握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要素,以提高幼儿教师自主设计与反思能力,同时为幼儿教师培训提供建议。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基本要素
一、问题的提出
从“新手” 成长为“专家”,幼儿教师需要经历多方面的考验与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关注的重心主要是设计并组织好教学活动———尽管我们强调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方面的,但是不 得不承认,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仍然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幼教界做了各种努力: 一是专家与优秀教师组成团队,研制各类幼儿园课程指导或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二是各类培训与教研机构依据幼儿教师的需要,把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的培训作为主题,开展优秀教学活动展示,为幼儿教师提供学习的范例。这些努力带来了一些效果,但是教师在观摩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困惑:第一,为什么好的教学设计我用起来效果却不好? 绝大多数幼儿教师承认专家团队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好的,既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也符合现代学前教育理念,能关注幼儿的主动学习,但是自己在使用这些专家设计的教案时,往往出现内容太难或幼儿不感兴趣等问题。于是,这些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中看不中用,还不如用传统的以教师讲 授为主的教案更好。第二,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方式我能学会吗? 在观摩活动中,观摩者常常能领略到优秀教师的风采: 他们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而随意,常常源于某个灵感而信手拈来; 他们的教学活动设计与众不同; 教学风格也富有个人魅力,而且师幼互动亲切、灵活„„很多幼儿教师在感叹之余不免心生疑虑: 这么优秀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方式,我能学会吗? 恐怕只能欣赏吧。第三,专家点评怎么让我更糊涂了? 观摩、展示活动后往往有专家点评,每个专家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提出看法和建议,有助于幼儿教师理性思考自己或他人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的问题。然而,一些幼儿教师在听完不同专家的点评后常常另有体验: 每个专家说得都有道理吗? 为什么专家们的观点经常不一致? 到底应该听谁的呢?产生上述困惑的核心原因在于,幼儿教师缺乏对教学设计基本要素的深入认识和把握。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学设计能力,首先要对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有正确清晰的认识。把握好基本要素,幼儿教师就能在观摩、参考他人的活动设计中进行有效反思,批判性地吸收有用之处。
二、关注与把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教学设计的根本特征在于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 〔1〕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对基本要素的认识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对这些要素加以筹划和安排,使之形成系统。教学设计中究竟有几个基本要素? 不同学者的看法不同。传统教学设计观认为,教学中应关注三大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肯普认为教学设计有四个要素,学习者、具体目标、方法和评价。
〔2〕建构主义除强调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外,还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现代教学设计则开始转向教学设计的三要素: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并强调三者间的两两匹配。刘焱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以下要素: 目标、内容、教材、学习活动、媒介、时间、空间和环境、教学策略、评价等。
〔3〕综合上述观点,幼儿园教学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六个,即幼儿、教材、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一)关注六个基本要素 1.学习者:
幼儿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教师对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学习特征必须有深刻的认识。自从《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后,虽然“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仍然更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视幼儿的学。为使自己更关注幼儿的学,幼儿教师可自设下列问题:
(1)幼儿的认知、情绪、意志、语言发展特征与规律有哪些?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如何利用并发展它们?(2)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特征如何? 我应怎样利用并促进它们的发展?
(3)幼儿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不同类型学习的特征和规律是什么?我应如何根据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学习特征来设计教学活动? 等等。对幼儿的了解还需要涉及其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已有知识经验等,这些也是影响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一些未加任何调整就直接采用 他人活动设计的教师,就是缺乏这些方面的考虑。2.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幼儿学的中介,也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幼儿教师“吃透” 教材非常必要,因为不同教材所蕴含的价值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多方面的。比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既具有美术欣赏的价值,又具有发展幼儿观察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能力的价值。只有“吃透” 教材,幼儿教师才可能对教材加以合理处理。可以说,优秀教师能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关键在于他们对教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但是很多教师对教材分析并不深入,一方面是由于优秀教案中未对所涉及的教材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教师自身未对教材作深入思考就直接将他人教案拿来使用。这些是导致活动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在此,教师可自问的问题包括: 这个教材的主题和中心是什么? 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识? 涉及哪些方面的价值? 对于某一课例我要取哪几方面的价值? 如果我要利用该教材来设计活动,是否需要修改和调整以突出某些价值? 等等。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与归宿。教学活动与其他活动不同,它所追求的主要价值是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目标方面幼儿教师可自问的问题包括: 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这些目标的哲学 基础及价值取向如何? 各领域目标、年龄段目标、主题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活动目标应定位在哪里? 认知、行为、情感三方面目标如何平衡? 设计的活动目标是否有利于主题目标、年龄班教育目标及教育总目标的达成? 等等。4.教学方法
由于现代幼教理念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因此探索、体验、感知、操作等方法常被认为是好的方法。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赫伯特·瓦尔贝格曾对传统教学方法、现代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综述,他认为很多传统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某些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能发挥好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应过分追求方法的独特新颖或幼儿外部的参与程度,关键要看这些方法是否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意义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幼儿教师可自问的问题包括: 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方法中哪些倾向于教师中心,哪些倾向于幼儿中心? 这些方法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不同领域的知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别采用哪些教法更有效? 等等。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设计中的反馈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需要有外部标准来加以衡量,否则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无法检验。衡量一个教学活动设计优劣的主要标准是幼儿学习的质量,即幼儿学习的状态、目标的达成情况、教材处理的适宜情况、方法采用的适宜情况与效果等。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可以自问的问题包括:对教学活动设计的评价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 评价标准能全面评价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吗? 我的教学设计的确促进幼儿的学习了吗? 教学评价促进我的工作的改进了吗? 等等。6.教育者: 教师
教师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不仅是教学设计的承担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对上述五个要素及其关系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可视为教师的反思过程。教师对自己教育角色的认识,对自己整个教学设计中对其他要素的认识与关照程度、设计的科学程度等都需要作出反思并不断调整,以使自己的设计更突显个人风格、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优秀教师能将教学设计与自身风格完美结合,一般教师也能达到这样一种好的结合状态。在这里,教师可以自问的问题包括: 我在教学设计中处于什么地位? 我过分关注自身主导性了吗? 我全面关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各大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吗? 我擅长的教学风格是什么? 我所设计的活动能突出自己的风格吗? 等等。
(二)把握几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系统论认为,在任何一个系统中,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设计系统也是如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幼儿园教育活动就是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 必然要把握并遵循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是教材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同内容和价值、不同深度的教材,适合不同年龄的幼儿来学习。比如,涉及“水的三态变化” 的教材内容适合大班幼儿学,关于“亲子感情” 的故事更适合小班幼儿学。
二、是幼儿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经验水平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应当不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适合大班幼儿学习,但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不适宜的,因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水平。
5.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素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三框的教学内容。本框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框,是学习有关国际社会知识的落脚点。在了解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国际政治生活,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作用,无论从知识、能力的角度还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角度看,都是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分析最近中越局势,知道外交政策的含义、依据,理解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
能力目标:①学生在上网查询或查阅相关书籍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材料进行筛选和整理;②学生能根据教师或其他同学所举事例,归纳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③学生在分析中越关系的活动中,能够用自己的评议唤起同伴的参与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体验”——学生在收集、筛选、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感受我国的外交政策。②“认同”——学生能够认同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③“期待”——学生希望中国更加繁荣富强,期待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可结合本课内容,教育学生准确的把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
1、搜集近年来我国外交成就的资料。
2、搜集、整理体现近期在中越关系上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的材料。
3、搜集、整理我国外交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观看中国外交新风采的图片,唤起学生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外交活动。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迄今为止,我国已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已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近几年中国外交活动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根据你的了解,你认为可以有哪些词汇?
教师将学生所说内容写在黑板上,并从中找出关键词语引出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那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最近中越关系来探讨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观看视频,了解外交政策的含义,依据,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
观看新闻视频《中越水炮对射事件》,了解中越关系褪去含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利益博弈的峥嵘面目。越南反华情绪高涨,中方阻止一切暴力事件的发生。探究活动一:这些行为和现象背后,主要包含着哪些要素在起作用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的不同决定了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也不同。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PPT显示: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中越关系,中方所采取的方式,态度来深入学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请同学先看书本106页,自主学习一分钟时间,阅读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二环节:通过中越关系,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呈现材料一:15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表示,这些年来中国保持了极大克制,我们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一些国家擅自在这一区域打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方最近在西沙群岛中建岛开始进行钻井勘探。
探究活动二:中国为什么要保持克制,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呢? 学生合作回答。
教师归纳: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呈现材料二:房峰辉指出,在南海和东海问题上,主要的责任不在中方。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维护自己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上是坚定不移的,“在这个方面,我们说得到,做得到。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
探究活动三:中方在主权、安全和领土方面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学生合作回答。
教师归纳: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思考:我国为什么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之一?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① 中国曾饱受战乱、贫困之苦,中国的悲惨遭遇使我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这必然使我们的外交追求和平与发展。② 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③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合作和谐的国际环境。④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呈现材料三:就在中越对峙之际,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河内访问,而他在2月份曾要求中国就“九段线”作出解释。显然,美国的介入为越南提供了依靠,而越南也希望拉美国制衡中国,两者一拍即合。
探究活动四:对于美国的介入,中方是否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做出让步?为什么?
学生合作回答。
教师归纳:不会屈服,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请学生看书理解独立自主的主要表现)
呈现材料五:网上有网友留言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对于这种挑衅的小国,不仅要捍卫我国的固有领土,连他们的领土也要夺过来。
探究活动五:对于这种说法,大家怎么看? 学生合作回答。
教师归纳:要遵循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呈现材料完毕,小结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PPT显示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
做题巩固知识
PPT显示材料:2013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韩国总统朴槿惠。双方就朝鲜半岛局势坦诚、深入地交换了看法。李克强强调,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我们重视韩方和其他国家进行的联合调查及各方的反应。中方将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决定立场。中方一贯主张并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反对和谴责任何破坏半岛和平稳定的行为。
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第三环节:新旧外交政策的对比,总结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教师过渡:我国的外交政策是我国外交活动的指南,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么旧中国的外交是怎么样的呢? 呈现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并请学生阅读107页,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PPT显示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毛泽东(三条外交原则)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进行重大调整)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成熟和完善,取得辉煌成就
思考:结合历史知识和我国现在的外交,我国在外交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经济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正确的外交政策等
ppt呈现2013年我国外交取得的辉煌成就 2013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了22个国家,接待了65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同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会见交流,与各国达成了约800项合作协议。
一年来,我们有力地维护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推进了与主要大国的关系,提出了“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在叙利亚、伊朗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我们还首次派出了成建制的安全部队赴马里维和,首次在实战状态下派军舰为叙利亚化学武器的运送提供护航。
2013年的中国外交展示出更宽阔视野、更积极作为,不仅是成功的开局之年,也是创新之年、丰收之年。
思考:我们的外交成就说明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几十年来,中国在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中发展了自己,可以说“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同时,我们更可以骄傲地说“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九:板书设计:略
十: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反思
一、贴近生活,以学定教
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当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统一的课程模块”。
实际生活中,我校学生对于国际社会总体了解不多,学生整体对国际政治关注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于提高。在学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时选择了近期比较热的中越关系,根据材料能够比较明确的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宗旨,基本目标和基本准则。并且学生学业行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给了我较大启发。有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中越关系加深了了解,关注国际社会的程度相应提高;而那些早有关注的同学抓住了深度探究的机会,成就了自己也影响了同伴。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充分发展。并且趁热打铁以一道较典型的材料题加以巩固知识,突破本课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由于了解到学生在历史课中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发展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不再作为详解内容。而许多新发生的国际大事,教材又没能反映。因此,对教材的逻辑关系我进行了如下调整:用教师熟悉的且典型的外交活动唤起学生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外交活动作为导入;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在头脑中搜索词汇,确定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导入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讲完本课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这块难点之后。简单回顾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及展示13年我国外交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且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二、三维目标,和谐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教育功能。
新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是在教学中如何确立和实现目标,绝不是简单地写在白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追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当学生被教学内容和教师丰富的思想情感所吸引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美的境界中,体验着美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的、健康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师生在情感交融中达到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接受教育。在本课教学中,师生共同选取了8张体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和歌曲《中国大舞台》。并唤起学生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外交活动;到创设情境让学生概括出一组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从对学生互动内容的解读到视以及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原因的分析。所有这些环节的设计,都以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呈现,并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为最高追求。
学生是教育的核心元素,他们不仅是教的对象,而且是教学中最活的教育资源。因为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最好的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更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利于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合作小组活动中收集的资料并与就中越关系情境材料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同学、把自己的价值判断与大家分享,在互动中唤起大家关注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模具设计检讨基本要素 篇六
1).材质, 2).缩水, 3).出模数, 4).分型面, 5).进胶方式及位置,6).外观要求,7).脱模斜度, 8).顶针位置, 9).结构检讨,10).装配要求.1.图纸分析:
1).产品的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
2).产品的技术要求及表面要求;
3).产品的材质性能和缩水率误差;
4).产品的拔模斜度(考虑产品如有咬花要求、拔模斜度一般取3°以上);
5).产品的结构是否合理(如胶厚均匀度、排气、缩水等).2.分型面的选择:
1).不影响外观;
2).有利于模具加工;
3).有利于浇注系统, 冷却系统的设计;
4).有利于产品脱模, 确保开模时, 产品留在后模;
5).便于镶件的安装.(有互换要求的镶件采用螺丝固定的方式)
3.侧向分型及抽心机构:
1).斜导柱常用角度15°、18°、20°、23°、25°,斜顶常用角度 3°、5°、8°;
2).通常滑块高度/长度约为3/4;
3).斜导柱比铲基斜度小2°~ 3°为宜;
4).抽心距离=实际距离+安全距离(2-5mm);
5).滑块与顶针/斜顶有干涉时要加先复位机构。
6).滑块上表面高出零面20mm以上者, 考虑铲基原身留出;
7).当滑块宽度>120mm, 应采用两根斜导柱,并考虑设置冷却水道;
8).三板模A板斜导柱要用压板固定。
9).滑块与锁紧块配合尺寸
六.模图检查:
1.散件图的检查项目;
1).标题栏、规格表的全项检查;
2).视图检查:
a.按第三角投影法, 视图方向是否合理(是否镜像正确), 视图关系是否一一对应,有无投影错误(指所有结构);
b.是否清晰合理地反应各部分PL位置及所有结构, 包括: 枕位、擦穿位、避空位、行位、斜顶、流道、浇口------;
c.是否清晰合理地反应胶位, 胶位是否完全符合产品图要求;
d.各部分结构要尽量剖析, 少虚线标示, 尽量多局部放大及剖图。
3).尺寸标注:
a.标注基准是否合理 , 有胶位的散件各视图均是否有PL线做基准, 计缩水是否正确?b.是否有最大外形数及各级铜公最深点尺寸,RIB、BOSS中心线尺寸是否标示?c.各视图的标注比例是否正确?
d.标注线条是否清晰、肉眼是否可以轻易分清?
e.是否有流道尺寸及浇口放大图?
f.产品图有公差的尺寸、散件图相应的尺寸是否反应OK?
4).加工说明:
a.产品图上有的说明, 散件图是否有?
b.特别交待修改产品图的尺寸及说明是否有?
c.外观加工的最终要求散件图上是否有?
2.组立图的检查:
1).标题栏和明细表的检查;
2).冷却水的分布是否合理, 塞打螺丝或拉板、开闭器、中托司、撑头、弹簧的位置及数量是否合理、相互干涉?
3).是否需要强制复位机构?
4).尺寸检查:
a.模胚外形尺寸、相关模板的厚度及开框深度尺寸;
b.产品的排位和基准尺寸、流道尺寸;
c.装配螺丝、冷却水道、顶出孔(KO孔)位置尺寸;
d.滑块、斜顶、导滑块、限位柱的中心数等尺寸;
e.撑头、弹簧、拉杆、开闭器、中托司的位置、大小尺寸;
f.塞打螺丝(或拉板)的位置、长度尺寸。
七.模图的发放及保存:
1.模图在打印时一式三份, 分别用档案袋装好,发给钳工、CNC编程、火花机各一份。
钳工一份应附带产品图、变更改模资料、模具备料单、司筒双节顶针订购单、模具设计规格书等BOM表数据的复印件。
2.模图须经模具部主管确认盖章后,方可发放;
3.模具设计规格书, BOM表、模具备料单、产品图、变更改模资料 , 司筒、双节顶针订
购单等资料原件, 应装订在一起, 存放在相应的活页夹内。
为了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工程部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图纸:结
构简图、排位图、模架图、上下模零件草图、装配图、零件图、线切割图、顶针
图、铜公图、3D模型图。
1.2.1简图
用来订模胚,上下模料及开框并给工程设计员以指引用。结构简图一般由工程课
课长手工绘制在《模具确认表》第2页。结构简图一般只画后模简图及一个剖视
图,要表明模架规格、开框尺寸、上下模尺寸、产品在模中排位情况,表明产品
分模情况及入水位置。
1.2.2产品图
在对客户要求,产品性能清楚明白后,对出模斜度、公差配合等作充分考虑后把
客户产品图修正抄在电脑上。产品图名称GM****CP,如GM1997CP
1.2.3排位图
1.2.3.1一些较复杂手工绘制较困难的模具,可由工程设计员根据课长指示在电
脑上绘制,其作用同结构简图。排位图可以不画顶针、撑头、弹弓等,只需画前
后模排位及一个侧视图,有行位时要把行位画完整。排位、枕位、入水等也要
表达出来;如已有产品图,需调入模中安排,如没有,可以画一个大轮廓及其重
要部位即可。
1.2.3.2图形存放位置及命名方法是:D:dwgGM1989GM1989PW,图名:排位图。
1.2.4模架图
1.2.4.1对于需在模架厂开框加工的模架,要绘制模架图。模架图要传真给供应商生产,所以应用A4纸清晰表达所要加工的尺寸和要求,标准模架部分尺寸可缺省不标注
1.2.4.2模架图存放位置及命名方法 D:dwgGM1989GM1989MJ,图名:模架图
1.2.5上下模零件草图
1.2.5.1为了缩短制模周期,对于本公司2、3级模具在内的装配图未完成情况下,先下发模具零件草图,保证工场开料、磨曲尺、钻螺钉孔、配框等工作的进行。草图只标大尺寸即可
1.2.5.2草图存放位置及命名方法:D:dwgGM1989GM1989CT图名:上模草图或下模草图
2.0注射模具的结构组成根据模具中各个部件的不同作用,一套注射模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内模零部件,赋予成型材料形状和尺寸的零件。通常由Core(下模)Cavity
(上模),镶件(镶针)等组成。
2)浇注系统:将熔融塑料由注射机射嘴引向闭合的模腔,一般由灌口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组成。
3)热交换系统:为了满足注射成形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冷却或加热)需要
对模具温度进行较精确的控制。
4)行位系统:当侧向有凸凹及孔时,在塑料被顶出之前,必须先抽拔侧向的型
芯(或镶件),才能使塑胶产品顺利脱模。
5)顶出系统:实现塑胶产品脱模的机构,其结构形式很多,最常用的是顶针、司筒和推板等脱模机构。
6)导向定位部件,是保证动模与定模闭合时能准确对准、脱模时运动灵活,注
射时承受侧向力的部件,常由导柱和导套及定位块、锥等组成。
7)排气系统:将型腔内空气导出的结构,如:排气槽及镶件配合时的间隙。
8)结构件:如模架板、支承柱、限位件等。
2.1模具设计的基本程序
2.1.1设计注射模应考虑的问题:
1)分析塑胶产品结构及其技术要求。要注意塑胶产品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及塑胶产品的结构形式,对不合理的结构要提出改进塑胶产品设计的建
议。
2)了解注射机的技术规格。包括锁模力、最大容模量,开模距离、顶出孔大小
位置和数量、码模方式、法兰尺寸及其它机器参数。
3)了解塑胶产品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工艺性能,包括塑胶产品能达到的最大流动距离比;塑料在模具内可能的结晶、取向及其导致的内应力;塑料的冷却收缩和
补缩;塑料对模具温度的要求等。
2)分析塑胶产品结构及模具设计要求要搞清注塑机吨位,然后选用适合注塑机的最大规格模架。对《确认表》已定注塑机的规格要再确认。注射机锁模力>塑胶产品合模所需最大力≌注射压力×塑胶产品在分模面上最大投影面积=1吨
/cm2×A。(上述1吨/cm2是一般的情况下,精确计算请参阅附录十一《常用塑
胶材料一览表》根据胶厚、流程等选用注射压力)
计算锁模力后,还要计算所选注塑机最大射胶量是否合适,保证塑胶产品重量(折
成体积)是最大射胶量(体积)的80%左右。
画结构简图前可以找一些相近模具设计文件作参考。
对不能明确认定的模架结构,可找相关人员协商定案。
应按生产计划批示确定是否开框,开框图要以A4纸清晰表达。4040以上的模具
一定要开框。
安排画模具排位图要先向设计人员讲清大概思路,然后把塑胶产品图排入模架。排位图要画出内模大小、行位、运水等。排位图不须标尺寸,无须画顶针等,排位图要1:1打印出以方便审查,订料。
设计完成后应检讨已订材料是否与现设计一致,若有偏差应通知仓库及采购部作
相应调整。
2.4塑胶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方法
2.4.1塑胶产品工艺性分析的步骤:
塑胶产品工艺性的分析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要分析塑胶产品使用塑胶材料的成型工艺性能(包括流动性、收缩性、结晶性、定向作用、吸水性、硬化特征等)。
分析塑胶产品的形状是否符合成型工艺和模具制造的要求。
要了解塑胶产品使用场合及功能,把握塑胶产品尺寸中的重点和关键点及外观面的位置和外观质量要求。
入水方式及入水点的形状会对塑胶产品的最终尺寸和形状产生影响,对把握不大的入水点,最好利用CAE软件作分析。
对收缩率把握不准的场合,特别难控制的模具要预留收缩变动修模余量,要提出
试验模要求。同时应与营业代表,生产部商量协定试验模日期。
2.4.2塑胶产品结构的要求
注射成型的塑胶产品要合符注射成型的工艺要求及模具结构和制造尽可能简单的要求。
从注射工艺的要求上分析,塑胶产品的结构应具备以下特点:
注射模典型结构
单分型面注塑模具
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带有活动镶件的注塑模具
横向分型抽芯注塑模具
自动卸螺纹注塑模具
多层注塑模具
热流道注塑模具
脱浇口机构
潜伏式浇口
推杆顶出式脱浇口
差动式推杆顶出脱浇口
不同推杆分别推出切断
推件板和推杆分别推出切断
剪切式切断浇口
点浇口
顶出式脱浇口
利用斜孔拉断浇口
托板式脱浇口之一
托板式脱浇口之二
托板式脱浇口之三
托板式脱浇口之四
拉杆式脱浇口之一
拉杆式脱浇口之二
斜面式脱浇口
手工脱浇口
锥形套式脱浇口
杠杆撬断针点浇口
侧向分型机构
手动抽芯机构
连杆式抽芯
手动斜槽抽芯
手动斜槽抽多型芯
手动齿轮齿条抽芯
弹簧抽芯机构
弹簧抽芯,端面限位
弹簧定模抽芯,滚轮锁紧
弹簧侧抽芯
内外滑块弹簧抽芯
弹簧内侧抽芯
弹压式弹簧斜抽芯
橡皮抽侧芯
斜销抽芯机构
典型的斜销抽芯机构
斜销抽芯,双重锁紧
斜销脱外螺纹
斜销抽斜芯
斜销抽芯,分型面斜角锁紧
弹压式斜销定模抽芯
弹压式动模斜销内抽芯
弹压式定模斜销内抽芯
滑块浮动式斜销抽芯
斜销二级抽芯
两瓣瓣合模分型
无推出装置的斜销装在定模侧的模具无推出装置的斜销装在动模侧的模具
带可滑动主型芯的斜销装在动模侧的模具斜销和滑块均在定模侧的模具
斜销在动模固定板滑块在推件板的模具
斜销和滑块均在动模侧的模具弯销抽芯机构
弯销抽芯之一
弯销抽芯之二
弯销抽芯之三
导滑钉导滑的弯销外侧抽芯模具嵌销式弯销抽芯
弯销内抽芯,楔杆复位
弯销二级抽芯
弹压式弯销定模抽芯
变角弯销抽芯
弯销内侧抽芯
弯销延迟抽芯之一
弯销延迟抽芯之二
斜滑块抽芯机构
圆柱销式斜滑块抽芯
斜导杆式斜滑块抽芯
导板式斜滑块抽芯
滚轮顶出式斜滑块抽芯
楔块外侧抽芯
斜滑块外侧抽芯
斜滑块内侧抽芯
斜滑块不连续内侧抽芯
斜滑块外侧分型
斜滑块止动结构
主型芯对脱出塑件的导向作用用推板同时推动滑块和塑件顶出式抽芯机构
推杆平移式内抽芯
斜推杆与推板间铰链连接的内侧抽芯圆柱形斜推杆内侧抽芯
滑块式抽芯机构
滑块导板抽芯
拉板抽芯模具
齿轮齿条抽芯机构
齿条斜向抽芯
齿轮齿条抽弧形弯型芯
由开模力拖动齿轮齿条抽芯连杆式齿轮传动抽圆弧型芯液压抽芯机构
液压抽侧型芯
内侧液压抽芯
液压抽长芯
液压缸设在型芯内的抽芯
液压抽弯头的圆弧形型芯多型芯液压侧向抽芯
液压抽斜向型芯
联合抽芯机构
斜销、斜滑块联合抽芯之一斜销、斜滑块联合抽芯之二斜销、推杆联合抽芯
弯销、连杆联合抽芯
弯销、液压联合抽芯
齿轮齿条、三角形摆块联合抽芯液压、弯销联合抽芯
其他抽芯机构
活块不连续内侧抽芯
顶出式斜面内抽芯
弹压式楔杆内抽芯
铰链式斜块抽芯
摆块式内侧抽芯
楔杆式顶出抽芯
压杆式弹簧抽芯
滑块导板转动抽芯
两次分型机构
摆钩式二次分型机构
摆钩式二次分型之一
摆钩式二次分型之二
摆钩式二次分型之三
摆钩式二次分型之四
摆钩式二次分型之五
摆钩式二次分型之六
摆钩式二次分型之七
摆钩式二次分型之八
摆钩式二次分型之九
摆钩式二次分型之十
7.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篇七
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 要达到什么结果, 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 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 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所以, 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教学目标一经确定, 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作为一种约束力量, 把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共同奋斗。教学目标的控制作用, 还表现在总体目标对于各个子目标的规范和制约上。一般地说, 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必然对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具有约束力, 迫使低层次的教学目标与其一致并为其服务, 从而使目标系统内部达到一致。
教学目标确定以后,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 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 只有这样, 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佳范围。
教学作为一个系统的、由多因素构成并由各个环节连接而成的序列活动, 既包括设计、组织、实施, 也包括测量和评价。测量和评价教学活动一个周期的终结, 也是下一周期的开始。它既要准确预定的结果———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或达到, 又要确定目标达成度, 还要获得调整目标的反馈信息, 这些都要以已定的目标为尺度。正是通过以目标为尺度、为标准的测量和评价, 教学活动才不断得到改进, 步步完善。
政治教学的着眼点是政治能力的培养, 那么着手点就是政治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传授。教师的传授实际上是向受教育者传授一定程度的社会科学理论知识, 特别要使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现代思想的基本理论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初中生处于青年时期的成熟型时期, 学生的思想行为, 不管自觉不自觉, 总是受某种人生观的指导, 而人生目的起着主导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有必要向学生传授每一章节的知识点, 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三点:首先是传授要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的传授能够满足学生听课的需要;其次是传授要有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传授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是传授要有新颖性, 具有新颖性的传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政治课教学最终目标瞄准的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这一目标理念是精致和谐的政治课教学的灵魂, 它的确立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和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原则和依据, 也为课堂精彩教育细节的生成提供评价标准。
1. 教学目标应定位于教学与思想的同步进行
思想政治课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教育, 以帮助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 为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必要的政治理论基础。这一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老师们是十分明晰的。但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 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全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这对初中学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少政治教师对此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政治课教学仍然以学科知识为起点, 以考试成绩为终点, 这就难以承担起培养和促进高中学生健康成长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历史使命的。因此, 只有将政治课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思想教育要求相融合,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 教学目标要具有开放性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意图, 政治课的一个主要目标应该是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生要具有的能力, 除了必须掌握课本中的政治原理之外, 还应该知道如何用这些原理去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解题过程的实质就是找出把初始情境变成目标的操作顺序。有经验的政治教师往往采用这样的教学步骤, 来让学生学会分析: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搜集信息, 探索研究;评说讨论, 总结提高。在这个过程中, 问题解决者可以把眼前情景不断与目标进行比较, 从中找出差异, 同时可生成新的目标, 来缩小差异。政治课教学的首要目标并非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题, 而是通过典型问题的剖析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理解原理、会使用原理的教学目标, 还要掌握怎样使用和何时使用政治原理的策略的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要考虑到课程和素质的协调一致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 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鉴于此初中政治课教学要形成课程结构和学生素质要求相一致的体系:一要重构基础, 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与哲学为内容建构了必须掌握的内容, 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二要突出素质, 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针对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 在教学中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 引导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并通过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的开设, 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需要;三要反映现代, 政治课程要体现信息化、全球化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 形成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以应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和发展要求。
8.探讨游戏角色设计的基本要素 篇八
[关键词]游戏 网络 角色设计设计要素
引言
角色作为游戏的灵魂,贯穿游戏的情节始终,是玩家关注的焦点。游戏角色不仅成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而且进一步以其衍生品的开发和拓展形成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庞大的游戏产业。游戏角色设计就像拍电影、做动画一样,除了技术方面,它们必须顾及美观和玩家的欣赏心理。劳拉、比卡丘、尤娜,这些年轻人喜爱和熟悉的游戏角色,其巨大的市场号召力证明了它们的创造者的成功。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游戏角色设计实例,探讨了影响游戏角色设计的重要因素。
一、游戏角色的导向与定位
(1)游戏角色的导向
游戏角色是以美术导向为主,还是以故事导向为主?
以美术为导向的角色设计不是很依赖故事内容,它常常为简单模式的游戏提供纯粹的视觉艺术来强化角色。它往往是来自设计师突发的灵感,来驱动他制作出这个角色,从而再为它来诞生故事。如《古墓丽影》中的劳拉,起初是以创造者心目中的理想女孩出现的,但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游戏人物。按照她夸张的身材比例,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完成那些高难度的动作,但是其充满个性的视觉风格仍然吸引了众多玩家。
以故事为导向的角色设计通常依赖游戏剧情,即设计师从故事的背景和内容出发,挖掘人物性格特征,来确定角色外观形象。然后再根据故事的特点,来确定用何种视觉形象来呈现角色。这样能吸引玩家把兴趣更加投入到对游戏背景的了解和对角色的操纵上来。如《反恐精英》、《疾风滑雪板》等。
(2)游戏角色的定位
外表——角色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外形,能让人们不费力气将它辨认出来。
个性特征——确定角色的个性和角色遇到某种形势时做出的反应。
身份——英雄?魔怪?弄清楚在设计主角时,所追求的是什么?他们是干什么的?代表哪一类?要知道他们如何和观众沟通。
深度——有个性的深度、背景的深度、角色塑造的深度。避免落入俗套很重要。角色的个性不仅需要融入到它们的虚拟形象设计中,而且还要融入到其行为当中。角色的背景和身份就是个性的来源。
动机——为什么角色要做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什么在驱使着他们?一旦明确了这一点,角色就会变的更可信,因为它的行为是人们所期望的、合乎逻辑的。
受众群体——为谁设计角色?受众群体的身份、年龄?考虑到受众的心理,让玩家在游戏中想成为那样的角色。如果是年轻人和小孩子,比较喜欢色彩明艳造型、卡通造型的角色风格。如果是成年人,则更喜欢那种写实的角色形象。
二、游戏角色的主要艺术风格
可爱风格——系列色彩鲜艳、造型可爱有趣的角色,在第一印象中能轻易攫取玩家的心。完美主义、富有奇幻色彩的游戏风格对偏重审美需求的玩家有非常大的诱惑力。这些游戏里超乎寻常的可爱形象,能激发玩家对它们的爱护心理。再搭配简单的游戏规则与操作,休闲趣味十足,彻底去除了玩其它网络游戏时那种复杂的、紧张的感觉,给人的感觉轻松活泼,让游戏更具亲和力,使玩家能更快融入欢乐的游戏世界中。由此,可爱风格能吸引大批以前很少涉足网络游戏的女性玩家。如国产网游《大富翁》中的孙小美、《梦幻西游》中的骨精灵等。
写实风格——可以利用真实人物来充当角色的模型。角色的大小、比例和面部特征按现实人物的基本标准而定,并且需要解剖方面的知识来帮助设计角色。了解肌肉与骨骼的基本结构,以及深入挖掘人物历史背景和环境对于写实风格角色设计非常重要。背景越复杂真实,准备就得越彻底,创作一个有力角色也就越容易。即使是游戏中没有提及的个人细节,也要花点时间去尽可能找一切与创作的角色类型相匹配的因素。写实风格吸引了大批注重真实性和历史感的成年玩家。如国产网游《天骄》、《传奇世界》中代表各种职业的角色。
超感官风格——跟某些广告目的一样,设计师将人的身体比例过分夸大试图引起受众群体的兴趣,最常见的就是将男性呈现出过于强健的肌肉,或者女性的上围和腿长比例被夸大几倍。很明显,是为了吸引玩家目光,这在欧美和日本的一些游戏中经常出现。它们针对的都是成人目标。《古墓丽影》中的劳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为了让角色在游戏中能够立刻被辨别,是采取刻板印象设计,还是更加细致的表现手法?必须使玩家轻易分辨出自己所代表的角色,这个角色在配色上必须突出,与背景清晰区别,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性别、肤色、服饰、武器上进行区别修饰。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进行种族外型和语言上的区分。比如,《帝国时代2》这款获得高度评价的文明型即时战略游戏,涵盖了从罗马帝国衰落到中世纪的大部分战争史实,共有十几个说着不同语言的国家供玩家选择,具有浓厚的历史真实感。另外,给角色设定有个性的名字和增加角色的口头禅和习惯动作,都可以增加角色的精致程度。
三、游戏角色的发展与成长
优秀的游戏角色是可信度高的角色。即,(1)、必须引起玩家兴趣:(2)、必须让玩家喜欢;(3)、必须通过游戏中的体验而获得成长或改变。尤其达成第三条时最为不易,因为要让角色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真实感,是件很花心思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心理及年龄不同,对更高层次的需要可能还不会认识和体會到。然而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任何人的各个方面、所有层次的需求都有可能被激发。因为在游戏中,控制命运的纯粹是玩家自己,抛开学历、智力、出身、职业及经济等客观因素,只要有时间,玩家通过升级就可以完成由刚出生的新手到一个成功的英雄角色的转变历程。在游戏角色成长过程中,玩家可以改变自己所选择的角色的外观、造型、视角,选择自己角色的游戏立场,技能特征等。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更加普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界限更加模糊。网游交易市场上的商业规则,与现实市场的规则几乎一致。国内以游戏角色为题材的卡通、玩具等各类产品已经相继出现了,包括根据游戏改编的电视剧、电影也开始上演。这不仅为游戏巩固原有的用户群,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未来用户。另外,新萌生的一种娱乐方式——游戏角色的真人扮演,即“COSPLAY”,把游戏或漫画中的角色形象导入现实生活,出现在影视、杂志、网络中。
9.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篇九
冯俊亮
【内容提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的可才是优质高效的课堂?它具有哪些基本要素?一直困惑着我们每一个教师。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要素:问题意识与教学情景;阅读意识和思维活动;互动意识与引导点拨;反馈意识与练习检测。这四大要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这里与广大同仁切磋,望广大教师阅读尝试、体会思考,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优质高效要素
我校在本学期开展了自主高效课堂改革,已经初现效果。这一改革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新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推进,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际上,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与优质高效课堂是一脉相承的,是互为包含的,我们可以通过探讨优质高效课堂基本要素入手,从而达到自主高效。我们尽管知道要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低效问题。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变得非常紧迫。本文从优质课堂基本要素和课堂教学运行的环节两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优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
第一要素:问题意识与教学情境。
一堂课要上好、要高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教师首先要做的创设情境,把知识融入到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课尤其如此。
我们知道,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也就是说,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去思考。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时间长了自然感到枯燥乏味。
要学会创设情境,就要领会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时间的关系,领会教学情境的内涵,那么什么是教学情景呢?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所提供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虽然这种论述并不全面,但的确也反映了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具体的事物,才能从中领会所教的知识。我们现在教学往往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全是纸上谈兵。就连实验也是讲解为主。学识完全靠自己的想象去记忆,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想求知,要求知。
除此之外,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这样比喻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的情感,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你所教的知识中来。相反,如果你教学时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是因为未经人的 1
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学生必然无激情。教师无真情,学生必然无真情。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课堂就像一个冰窖。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知识的天堂。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我们现在教学,有的老师已经缺乏激情真情,只是一味的讲解,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率十分低下。似乎老师也已麻木,年复一年的重复讲解,自己也忘快乐可言,学生自然苦不堪言。
教学情境创设有多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问题意识。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很重要。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求知和思考的对象,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第二要素:阅读意识与思维活动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有两方面内涵: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着力点。可以说,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是教学的一条重要规则。否则,教师面面俱到,系统讲授,就会失去让学生独立阅读的意义,失去教学的针对性。它不仅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而且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独立解决。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启发、引导、讨论来解决。总之,教必须以学为基础,服务于学。教师的主导性要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要,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知识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课堂教学绝不是仅仅展现教材上现成结论和现成论证,而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精彩而又独特的思维过程。没有思维参与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讲解,这就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所谓真正地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反复思考过”。传统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扼杀了学生智慧和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思维就是强调过程,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没有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思维过程。
总之,教师要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猜想、惊讶、困惑的过程,成为紧张地深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广开思路、不循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由于这种思维不恪守一个方向,不囿于一个答案,所以思维途径具有多向性,思维过程富于变通性,思维结果富于独特性。
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和不同层次上去考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超常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养成多角度思考、质疑、求异的思维品质。第二,思维的深刻性。这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它表现为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第三要素:互动意识与引导点拨
课堂教学一方面要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阅读、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另一方面,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比照、合作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全面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辩证、深刻、合理方向发展。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即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不是拿出现实知识的人。以交往与互动为特征的教学,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对话”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方法。从精神角度讲,它倡导平等、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理念。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太多讲解的方式。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实质上就是一个引导者。教学中唯学生自主化的倾向,是一种典型的不负责教学行为,它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因为教师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其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了教师有价值引导、启迪、点拨的职责,这是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的根本原因。要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教师还要努力发挥好引领的作用,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乏味、无趣的时候,老师应该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浅薄、模糊的时候,老师要引领学生读得充分、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老师要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像。教师的正确引领点拨是保证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第四要素:反馈意识与练习检测
课堂练习检测是学生课堂独立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使学生将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即时暴露学生的不足,及时订正错误。总之,练习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非常强调教学的反馈,他不仅要求反馈的科学性,而且要求反馈的及时性。通过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学生本人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也可以起到强化、督促、纠正的作用。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可对存在问题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指导。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等检测练习,往往是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调整作用也大为减弱。
总之,教师一定要把课堂练习与反馈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树立检测练习与反馈的意识。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再忙也不要忘记这一环节。
10.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素 篇十
摘要: 当前,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切实可行地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情境、教学互动、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的有效性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共鸣并共同追求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 有效性 基本要素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总体而言,学校体育教学在朝着“健康第一”的方向推进。但不可否认,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会不一,体育教学也出现了不少的形式化、低效化、边缘化的教学现象。而这些形式化、低效化、边缘化正是导致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下降的关键,也是阻碍体育课堂教学深入改革的重要障碍。本文试图从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来进行分析研究,以求能在教学设计、教学情境、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充满魅力,切实有效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保驾。
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含义 对于有效教学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看法,国内外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从教学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出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1];另一种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明确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2]。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体育学科的特征,围绕既定的教学目的和计划进行有组织的教学活动,通过系统的授课激发和促进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体育和健康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取得既定的教学效果,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基本要素优化教学的每个环节。
三、有效体育教学基本因素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有案”
在每堂体育课的授课前,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合理有效的选择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器材等,编写完善的教案来指引课程的进行。教案作为一堂有效的体育课的最基本要素,既是上什么内容、怎么上的具体设想,又是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一堂好的体育课必定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因此,要想确保体育课的有效性,首先要用心设计好课程的教学方案。认真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教学教案,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因素。要依据所任教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用心安排好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方法。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力求做到教学分段要合理,教学组织要严密,教学方法要有效,教学步骤要清晰,场地器材布置利用要高效安全,运动强度要适宜。
体育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做到对教材的把握、学情的状况“心中有底”;对场地安排、器材的布置使用做到“心中有数”;对组织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到“心中有计”,才能随机应变。除此之外,平时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善于研究和开发体育教学资源,不断充实修正教学设计,提升教学经验。总结和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同样一个体育游戏,在刚开始一段时间教学中能引起学生高涨的热情,而过了新鲜期后则会引起学生“乏味”的感觉,如果改变一下活动的形式和规则,学生参与的激情又能被重新激发。同样,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请学生来做一些示范动作,其教学效果往往胜于教师亲自做。让学生参与到运动器材的开发和利用钟来,也能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其运动参与热情。教师在要善于“细心观察”、“用心积累”、“有心吸纳”。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做到用时“随手拈来”,才能得心应手,流畅自如。
(二)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有序”
教学流程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显著。一堂有效的体育教学必定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流程清晰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的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学过程,更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的引导。小学生还是一个处于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行为幼稚的学习主体,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带有很强的片面性和盲目性,所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只有通过教师的科学引领,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身体力行,去体验、认知和掌握多种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并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负荷,从而达到发展体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教学不是放任教学。所以,缺乏教学管理的“放羊式”的教学,是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的。所谓的“有序”,应该体现为课程安排上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节奏合理、快慢有序;教学方法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中教师脑中有“纲”、眼中有“人”、手中有“活”。要有效发挥主导作用,自觉地依据运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健身技能和知识形成的规律,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从课的“引导启发、讲解示范、组织教学、保护帮助、整理小结”等环节,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气氛,调控好学生情绪,调节好教学节奏。做到教学过程“有序幕、有过程、有进展、有高潮、有结尾”,使教学活动既紧又愉快,既生动又和谐,有效促进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往往引入准备活动,逐步提高神经中枢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与适应性,使之为后续的运动环节做好生理和心里的准备。在课的结束部分,会加入放松练习,对疲劳的消除,调整内脏器官和心理放松有很好的功效。同时可以极大的预防运动损伤。教学过程的“有序”既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也是教学安全的保证,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之需要。
(三)教学情境的有效性:“有趣”
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合理的教学情境之中,就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轻松、自由,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快乐”是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源动力。因此,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所以体育教学的情境设计和场地布置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形成一个学习兴趣链,使学生首先感到有趣,从而产生体验乐趣的欲望,最终达成学习技能的志趣。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首先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从而达到使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善于从体育教学过程中挖掘其特有的情趣因素,从教材内容、地场布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方面去挖掘其潜在的情趣因素进行再创造。生动、新鲜的教学情境具有特殊的“导趣”功能,能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感觉,给教学带来良好的开端。“情景导趣”的方法可以有许多,如“视觉引趣法”,在进行垫上练习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将垫子的摆放形式经常改变一下,或方形、或圆形、或扇形以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如投掷练习时,可将投掷的标记从地面设计成投掷空中目标等等,以此来改变学生的视觉印象,引发新的兴趣。又如“游戏变通法”:稍稍改变一下传统游戏的方法或模式就会收到与往不同的“导趣”效果,比如将“叫号抱团”演变为“叫号占圈”或“听号占点”等等。还有利用 “口诀法”进行教学,将运动技术编成口诀,可使学生听的进,记得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将排球的垫球技术要点归纳为“一夹二插三抬臂”、将篮球运球技术编成“一张二按三上下”、将前滚翻要领编成“一蹬二曲三低头”等口诀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其中“教材游戏化、游戏教材化”的教学改革,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之,在“趣”字上下功夫,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新颖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有情”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经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通过学习团队的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共同的学习立项与目标,积极的互赖与信任,良好的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3]
体育教学同样需要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积极的交往和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发展。所以,成功的体育教学一定有个良好的情感互动背景在支撑,没有激情的教学犹如一潭死水,缺少互动的教学必定枯燥乏味,不动真情的教学难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能心情愉悦地投入体育教学之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而充满激情、理性而风趣幽默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使体育教学充满魅力。同样,教师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就成了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催化剂。因为,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在动机力量,它对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起着调节作用。平等而健康的情感,是排解认知障碍,实现师生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教师的教态)。体育教师应清醒地看到在体育教学中任何一种运动技能学习和习得都是一种身体活动的表现形式,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不过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而已,而不是最终目的,更不能以此来衡量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好与坏。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表扬、鼓励、鼓劲等方式去调动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而愉快、兴奋向上、积极努力的教学氛围和状态中。
教师真诚而丰富饱满的情感有助于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例如正确而完美的示范)。甚至,一个充满激情的手势、一声真诚的称赞都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事实上,体育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强身健体的过程,更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并且也是学生培养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过程。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往往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每当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游戏活动中或教学竞赛活动时,你就会发现,由于教师的加入使得学生的参与情绪顿时显得格外高涨,活动情景也会显得非常生动活泼。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积极创设条件让师生的人际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交融。用真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的行为,用真诚的情感来激化学生的体育情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在爱的天地里搭起“健身育人”之桥。
(五)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有别”
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存在着普遍的个体差异,其身体素质、知识层次、学习能力和态度也使得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速度和质量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因材施教,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学有别”是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它也是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性别的差异,体质和体能的差别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所独有的教学实践问题。学生间的体能差异和性格差异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进展的客观现象。因此,如何把握差异,鼓励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参与中得以发展,是体育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例如:在进行滚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一些已经掌握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行练习,相互评价。让一些没有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采用一些辅助的练习手段进行练习。让其逐步体会动作要领,掌握技术动作。
要做到“男女有别”,“体能有别”,“体形有别”。特别是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薄弱的学生,要尽量避免与其它同学进行横向比较,采取与自我比,与过去比以及比态度比进步的评价方法,使其增强成就感和效能感,从而使他们在运动参与中感受快乐产生成就,并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初中体育教学应将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行为(包括技能)的改善视为教学的出发归宿点。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客观而积极地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不仅有利于调动课堂教学气氛,而且也是激发学生提高运动兴趣,发展健身情感,提高健身能力,形成“被动——肯动——爱动——会动——能动”良性循环的一种原始动力。所以,我们说评价激励是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即时评价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和发挥好教学“有别评价”的积极作用。
四、结论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使体育教学充满魅力、富有成效,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研究和探索。如今“有效教学”被广大教师视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境界,并努力地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希望达成这一美好目标。然而重视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体育教学充满魅力是实施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真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的那样:“如果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自觉地将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作为一项首要的教学任务来关注,并将此作为开展有效教学的突破口进行实践与研究。
11.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篇十一
课堂气氛的好坏决定了课堂教学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进行,课堂气氛也因此奠定了有效课堂的基础。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不管是在大学还是在专科院校,课堂都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双向互动,课堂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和专业素养提升的最重要场地。中国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教师习惯主宰课堂,喜欢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但是课堂最主要的目的是教导学生知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仅仅把课堂当作自己的秀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动力给扼杀的话,那么课堂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有效的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过程,而应该是学生探求新的知识,获取直接经验的场所。总的来说,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传递已知的知识,学生要能够探索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潜能激发和个性扩展。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成长。以下面这句话为例:Three Apples changed the world. The first one seduced Eve. The second one awakened Newton. The third one was in the hands of Steve Jobs 本句话翻译过来是:有三个苹果让世界改变,第一个引诱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第三个则被握在乔布斯手中。细细琢磨,这个英语句子很有趣味性,教师在课上多多使用含义丰富、幽默风趣的英语句子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很有帮助。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素质上是全面的
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影响。教师只有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够真正的教书育人,这说明教师不仅在知识上要能够主导学生,在品德和心理上也要能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其知识素质应该是过硬的。教师应该对自己学科内的知识做到精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把学科内的知识展示出来,更应该将所教授学科本身的内涵和本质阐述清楚,让学生意识到学科发展的无限可能,将知识生活化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根本目标。教师仅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教师还应该具有足够的能力把知识传导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学科的魅力,这就意味着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个性化课堂设置,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课堂气氛,让寓教于乐这个理念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另外,比教师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一名教师的品德和修养,教师在课堂上情绪饱满,对学生一视同仁,不随意批评学生,不随意恶言相加,以上种种都能在无形中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以此为标准,使自己不仅仅成为学习上的好学生,更成为生活中的好公民。
三、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提高自己设置疑问的技巧
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知识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应该尽量还原知识的生活特性和丰富性,无论学生学习的知识是语言表述的还是符号记录的,都要求教师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强制学生进行英语文章的背诵,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有效的教学情境设置是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从复杂变简单、从抽象变具体、从理性到感性。因为经过教育学家研究发现,学生对于直观的、具体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轻松,记忆起来比较深刻,这是情境教学存在的意义所在。在英语教学之中,为使学生真正了解到英语语句的应用语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演讲、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对话,把英语应用到购物、游戏、就医、旅行等各个生活情境中去。通过对话和演讲,学生可以发现英语和汉语大不相同的地方,如中国人形容“进退两难”的时候习惯用“进退维谷”这个成语,而英语中却是用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sea,这种英语情境会让学生觉得大为新鲜。情景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富有激情,比如说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只有声情并茂地将课文进行朗读,掷地有声地讲解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才能将课文中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传送给每一个学生。教师上课时如果没有激情,那么也无法感染学生满怀激情去听课,饱满的情感可以在师生之间形成情感的桥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提高课堂的效果和效率。
12.对美声教学基本要素构成之再认识 篇十二
一、美声教学的基本要素再认识存在的问题
(一)对歌唱姿势的重视度不够
美声音乐一般都是在大型舞台上进行展示,它不同于流行音乐等主动性强的音乐,在歌唱姿势上是非常讲究的。歌唱姿势就是挺胸抬头收腹为基本,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歌唱方式进行站姿的调整,只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才能够有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美声发音和演唱。但是现在很多教师都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足够的重视,在平常的美声教学中只是关注学生的发音问题,这是不正确的。现在中国正在实行素质教育,歌唱姿势是提高学生美声专业素质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任何美声表演的最直接外观表象,应该加强这一基本要素的再认识。如果一名学生在进行美声教学时没有在歌唱姿势上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后的纠正问题也是很难的。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歌唱姿势的正确示范者,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歌唱姿势教育问题,不能进行忽视。
(二)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学生发音训练不到位
美声的发音训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包括呼吸,发声,它与共鸣和语言也是一个整体,是进行美声音乐展示的最重要教学内容。但是现在我国美声教师由于专业素质不够,相关技能掌握不准确等问题,自身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发音训练教学系统,所以学生在发音方面就会存在相应的问题。对于音调的把握不准确;某些字的发音没有咬准;呼吸和发音无法协调,在进行演唱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气息等问题,最后的结果是,不管学生对于歌曲的内容了解是否深入,对于歌曲的感情是否把握清楚,因为没有熟练的发音技术,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他们对于歌曲的呈现就会出现很多瑕疵,自身的声带损害也会非常严重,如果一直这样恶性循环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美声水平提高的。
(三)教师对歌曲掌握不够,学生歌曲表现能力差。
每一首美声歌曲都有各自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声演唱者只有正确把握了歌曲的思想感情,才能够在演唱的同时感动观众。但是对于进行美声学习的学生来说,老师就是他们在歌曲内容和感情理解上的引导者,因为年纪轻,阅历不足等问题,他们对于歌曲的感情把握还是不到位的。而目前综合中国美声教学老师的综合素质来说,她们对于相应的美声歌曲的内容和感情掌握也是不到位的,甚至有时会给学生进行一种错误的指导,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二、美声教学对基本要素的认识
(一)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行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学习
因为学生处于美声学习的初级阶段,一定要在发声方法进行准确的教学,并且通过学习机构内部的小型演唱会练习来巩固这方面的知识。教育机构内部也要加强美声教师的专业素质知识培训,了解并掌握科学的发音技巧,明确知道如何让学生进行各个腔体的协调运用,减轻在美声演唱中的发音负担。另外,教师自身也应该注意自己在进行教学时的歌曲吐字问题,引导学生和老师进行互相监督,保证在进行美声歌曲演唱时发音准确,同时也能够督促学生的基本功掌握扎实。
(二)提高教学课堂的生动性,进行歌曲的故事性阐述
一个学生在掌握了正确的歌唱姿势,具备了科学的美声发声技巧之后,唯一欠缺的就是进行歌曲内容的揣摩。首先,美声教师应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美声教学课堂的生动性,激发每一个学生对歌曲进行思想感情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故事性的阐述,将学生带入整个歌曲的氛围中去,让他们能够在演唱的时候准确把握整个歌曲的精髓所在,提高他们对歌曲的认知性。最后,教师应该通过相应的鼓励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演唱美声,敢于表现自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美声教学背景下,传统的美声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对于美声教学的构成要素研究不够深入。所以我国一定要号召美声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不断探索,加强对美声教学基本构成要素的再认识,促进学生的美声专业素质大幅度提高。
摘要:美声是一种国际知名的音乐形式,它的发展历史也非常悠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艺术水平得到提高,加强学生自身的美声技艺,我国应该重视美声教学。但因为起步较晚,普及率不高,我国的美声教学面临着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美声技巧教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样的美声教学现状,我国开始加强对美声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歌唱姿势,发声训练,歌曲表现的再认识,加快相关专业知识在教师之间的普及,保证我国的美声教学能够在新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和教学元素认识不到位的双重压力下逐渐进步发展。
关键词:美声教学,基本要素,再认识
参考文献
[1]孙志贤.浅析美声教学中的“非声乐技巧”[J].北方音乐,2015,24.
[2]李成亮.美声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黄河之声,2015,06.
【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素】推荐阅读:
教学设计得基本要素10-05
一个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结合教学案例谈设计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要经过哪些过程08-07
目标市场教学设计09-01
语文教学目标分层设计06-28
语法教学目标设计详案07-27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07-10
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设计08-14
试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06-13
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八单元教学设计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