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基本情况简介

2024-10-23

村卫生室基本情况简介(精选14篇)

1.村卫生室基本情况简介 篇一

新集村卫生所简介

我村卫生所是集防疫妇幼、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医疗机构。共有房舍8间,面积260m2,内设门诊、药房、治疗室、临时输液室。所有制形式:集体; 法定代表人:李树田;乡村医生5名。担负着全村2300口人的医疗、妇幼、防疫、农合等社会卫生工作。为方便百姓看病,我卫生所配备了病床、消毒车、消毒锅、无菌柜、制氧机、血压表、听诊器等诊疗设备。并备有各种急救药品,对危重患者能及时抢救。

本村自1998年合医合药以来,一直严格执行统一的行政、业务以及财务管理。全部从新集中心卫生院进药,统一收费标准,真正的做到了乡医一体化,服务六到位,为我村村民提供了方便、安全、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传染病疫情按时上报,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零。配合卫生院进行规范化的预防接种,0-7岁儿童建卡,定期回访,做到全程服务。积极参与妇幼工作,提倡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知识。完成了小儿疾病防治工作,达到了上级要求。

我村卫生所充分发挥了三级医疗网络网底作用,为我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集村村卫生所

2.村卫生室基本情况简介 篇二

1 伦理困境及其表现

伦理困境是指对社会发展中的某一行为或事物进行选择和评价时会面临不同道德原则、规范或政策法规,依据不同的选择评价标准就会得到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行为结果,并以不同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利、义务与义务之间的冲突形式表现出来[3]。其中村卫生室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不同的价值判断、规范以及角色扮演,并引发不同政策主体间的利益冲突,阻碍了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与推进。

2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

2. 1 村卫生室经营定位的角色混乱引发利益冲突而产生伦理困境

当前我国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定位以及机构性质缺乏政策性明确,没有明确固定的财政性收入保障,只能靠创收性经营方式,村卫生室呈现了明显的“市场属性”。同时我国新医改政策要求“公益性”回归包括村卫生室在内的农村卫生事业,村卫生室又具有“公益属性”特征。但是当前公益性内涵及回归路径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标准与制度法规保障。村卫生室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在“市场属性”与“公益属性”角色之间摇摆。一旦“公益属性”为主导方向的基本药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损害了村卫生室的个体利益,而财政补贴又不能及时有效的弥补,村卫生室的“市场属性”角色就会占据上风,就会出现政策执行不力甚至阻碍政策推进现象,这也会影响到乡村医生及患者对基本药物的优先利用。

2. 2 乡村医生职业定位的角色混乱引发利益冲突而产生伦理困境

乡村医生是村卫生室的经营管理者与服务功能体现者,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市场属性”与“公益属性”角色冲突,但更为重要的是乡村医生身份不明确与养老保障缺乏,财政补贴不及时不到位甚至缺失,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又给乡村医生造成了收入的绝对损失。同时,基本药物制度目录品种不足、生产配送缺乏监督惩罚机制等问题均造成村卫生室日常备药不能满足医生与患者的正常用药需求与用药习惯,导致患者就诊人数降低,又进一步影响了乡村医生的收入并对其正常生活与生存产生了威胁。这对本质上是掌握一般诊疗技术的农业劳动者的乡村医生来讲,“医务人员”与“农业劳动者”只是一种谋生手段与方式[4]。也就是说,如果政策没有对乡村医生是从事“农村医务工作”的职业定位进行身份明确与政策保障,那么“医务人员”与“农业劳动者”角色冲突就会在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集中爆发。

ERG理论认为人的更高层级需要如果不能够实现,就会倒退到低层级的较容易实现的需要。这就是说一旦乡村医生缺乏职业前景信心与发展动力,就会更加追求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与实现个体收益最大化,削弱“白衣天使”角色地位,偏爱“农业生产者”角色,可能会放弃“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崇高目标,仅把“乡村医生”作为为赚钱手段而不是事业追求,这必然会促使乡村医生采取“变通行为”,采取对非基本药物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行为或者与社会药店“共谋”损害患者行为,甚至直接对基本药物采取抵制行为[5]。

2. 3 患者决策角色定位的混乱引发利益冲突而产生伦理困境

患者既是一般社会中的普通消费者又是卫生领域中的特殊消费者,这就决定了患者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扮演着“完全理性人”的角色,追求“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另一方面至高无上的生命健康权促使患者扮演着偏爱“健康最大化”的“有限理性人”角色。一旦产生正常用药需求,患者就会出现“完全理性人”与“有限理性人”的角色扮演,对其用药决策产生影响。如果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的质量、疗效具有一致性,并且符合正常用药习惯,患者就会倾向“完全理性人”角色,追求等收益的最小成本,就会优先使用价格更为低廉的基本药物; 如果基本药物的质量疗效低于非基本药物,患者就会倾向“有限理性人”角色,就会追求“健康最大化”,可能会流向社会药店或者更高层级的医疗机构购买疗效质量更好的药物,而不再考虑药品价格因素。

3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伦理困境的形成机制探析

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农村新医改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及其配套政策的顶层设计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造成政策相关主体扮演了多重角色并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引发了利益冲突,产生了伦理困境,具体过程及其作用机理见图1。

4 对策与建议

4. 1 制定明确的新医改政策伦理行为指引并以法律形式固化公益性判断标准

尽管2009 年新医改政策文件要求我国卫生事业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效统一”,但是“公平与效率”的伦理矛盾始终没有解决,更没有阐明“公平与效率”谁是“手段与目的”,公益性是“机构属性的公益性”还是“服务属性的公益性”,更缺乏可操作性的回归标准与规范,不能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考察,卫生领域中的创收经营模式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可见我国新医改政策只是形式上浅显的政策改良,并没有深入到政策伦理价值追求的确认与思量,致使新医改始终缺乏根本性方向的明确与法规支撑。因此当前必须尽快制定明确的新医改政策伦理行为指引,树立“公平性”的核心伦理价值取向,发挥“公平”框架下的“效率”工具手段的作用[6]。此外,我国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判断标准不仅仅只考虑医疗机构举办性质,更主要的是考虑患者医药费用获得补贴或救助程度的“服务属性”是来自“政府还是私人投入”,同时还要加速基本医疗卫生法的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对政府的责任与义务给予明确与固定。

4. 2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顶层设计,提高“以人为本”的政策核心伦理

基本药物制度是以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为最终政策目的,但是政策在基本药物招标药品生产配送与利用环节的顶层设计仍然存在限制核心伦理价值实现的缺陷,最终阻碍了村卫生室对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因此,当前必须完善政策的顶层设计,一方面降低基本药物“价格标”并提高“经济技术标”的地位,以此提高基本药物的质量、疗效以及可获得性,来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另一方面建立基本药物生产配送惩罚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政策规定与要求的企业,必须给予惩罚责令其退出,并禁止期限内不准参与基本药物相关事宜,保证基本药物在村卫生室的配备与使用,满足乡村医生与患者的用药可获得性。通过上述两方面的优化与完善,才能保证乡村医生与患者对于基本药物使用的优先权益,实现“以人为本”的政策核心伦理。

4. 3 明确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的地位及角色,提高其伦理身份认同

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等服务职能,是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居民健康保障的“守门人”,但是我国卫生政策制定时却没有考虑到农村社会文化特殊性,没有给予卫生室地位及乡村医生身份制度性明确,致使乡村医生身份与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改变,村中“知识分子”与“社会高层人群”的光环不断被剥夺,伦理身份认同出现异化,乡村医生渐渐不满意自身角色扮演,开始追求身份与编制,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及养老保障收益。然而基本药物制度没有对当地政府在基本药物财政补贴的及时率与到位率方面进行制度监管与奖惩,导致依靠药品收入维持生存与发展的乡村医生的药品收入大幅度减少,面临生存困境,乡村医生出现离职倾向以及“优离劣留”的人才逆向选择现象[7]。因此,在坚持新医改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保障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能弥补药品收入损失的基础上,将村卫生纳入与当地乡镇卫生院相同的卫生行政管理编制序列,并给予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正式员工的身份,确保其经济收入才能有效缓解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的伦理困境。

4. 4 合理运用解决患者伦理困境的政策宣传与健康干预工具,促进患者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患者具有药品知识匮乏、用药习惯不合理的特点,这就会造成患者一旦产生用药需求就可能会产生不合理用药行为,不会优先选择使用基本药物,可能会流向社会药店以及声誉品牌更好的大医院,加重患者用药负担,造成了基本药物制度政策预期目标的落空,影响了村卫生室实施政策难度。既往研究显示[8],政策宣传与健康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政策知晓,丰富用药知识以及改善不良用药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农村特殊的村落环境文化、人缘与地缘关系结构,吸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成功经验,选择特色鲜明、针对性强以及农村居民易接受的政策宣传方式与健康教育形式,加强政策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并辅之以常见病多发病用药知识的健康干预机制,提高基本药物政策认知,增加患者对合理用药知识的了解与把握,减少患者正常用药需求时的非理性决策行为致使的不合理用药习惯与行为,保障用药安全[9,10]。

参考文献

[1]王洪涛,杨廉平,唐玉清,等.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2,25(7):53-55.

[2]徐战英,孙利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房,2011,22(16):1521-1523.

[3]毕肖红.伦理困境下的医疗行为选择及社会认同与评价[D].广州医学院,2010.

[4]毕肖红,刘俊荣.伦理困境下医疗行为选择的社会认同之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2,33(7A):28-30.

[5]王晓燕,吕兆丰,彭迎春,等.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的伦理困惑研究—基于北京市H区的实地观察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66-67.

[6]胡金伟.新医改以来我国卫生经济政策伦理价值的偏离与矫正路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4):10-12.

[7]顾萍.当前中国农村新型人际关系合理价值取向的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3):21-24.

[8]张旭平,吕兆丰,王晓燕,等.落文化境遇中的乡村医生—北京市H区村落实地观察个案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60-62.

[9]邵辉,李士雪,徐凌忠,等.山东省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医生基本药物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2):904-906

3.感触村卫生室 篇三

前几日,与几位乡村医生谈起村卫生室的现况,皆呼工作不好干,换句俗话也就是“钱不好挣”。细谈深谈之后,确有同感之处,现总结之,与大家共鉴。

1生存艰辛

随着新农合的全面覆盖以及定点医疗机构政策的实施,村卫生室担负起了有史以来农民报销门诊医疗费用的职责,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也的确给村卫生室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希望和发展机会,村卫生室确实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但实际运转起来也出现和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村卫生室的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村卫生室本质仍然是个体诊所,经营当然以盈利为目的,现在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担负起了一部分新农合工作。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的新农合管理全部采用微机操作,而村卫生室对此种条件只能望门兴叹,他们采取的是手工操作,每个月还得上报乡镇卫生院,对于距离乡镇卫生院近的村卫生室路程不成问题,距离远的甚至要耽搁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中间的付出谁来给予回报。二是资金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某某医院投资多少多少建起了门诊大楼或病房大楼,不管他们的资金是通过什么途径或者什么方法获得,他们毕竟有办法得到资金,当然说村卫生室肯定就是村卫生室,从任何角度也不能和上级医疗机构相提并论,更不是说反对上级医疗机构搞投资,不投资谈何发展。话又说回来,村卫生室也要发展啊!可他们能去那里寻找资金呢?我们都知道农村不同于城市,老百姓看病习惯先看病后结账,有的甚至根本无钱结账,碍于乡里乡亲的面上,病又不能不看,药也不能不给,如果不付钱不看病,病号马上流失。无耐只能自己垫付,一年下来算起来挣钱,但实际拿不回多少。业务量大加上人缘好的卫生室还可以过得去,业务量小的资金周转真真是个问题。三是边缘卫生室怎么办?称之为边缘卫生室是因为这类卫生室单靠医疗服务根本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甚至不能养家户口。一种是地处偏僻山区的村卫生室,由于村民居住零散再加上人口本来就少,所以根本无法依靠业务来维持生计,那么只好在行医的同时间作其他工作更有甚者还要给别人打工。还有一种是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村卫生室,村民认为既然乡镇卫生院能报销,为什么不到乡镇卫生院打针输液呢?如此村卫生室便被冷落,生存与发展岂不成了问题。四是政府财政支持缺如。近几年,国家为了扶持乡镇卫生院出台了好多优惠政策,给予了大量的财政投入,各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已经完成。而村卫生室在这方面似乎是被遗忘的角落,虽然没有财政支持,上级又一再要求村卫生室要达标,达标就要三室分开,还要有医生、护士、药剂员等。这些条件实现的前提是钱的到位,在没有任何财政拨款的情况下三室分开尚有可能,一个村卫生室要承担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药剂员的正常开支在目前来说确实困难。

2医疗服务能力严重滞后

村卫生室是村、乡、县三级医疗卫生网的最底层,关系着人民群众和国家优惠政策的体现和延伸,接触的往往是健康和疾病的第一手资料,所以一个乡村医生要担负起的不是我们教科书上讲的单纯的内科学、外科学,他们所涉及的往往属于不同的科别和系统,并且需要医生一个人独立作出判断和处理以至进行抢救,真可谓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责任重大。我们也注意到近几年国家为了提高乡医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实施了多种方式、多种学科的免费培训,但培训毕竟不同与系统的专业学习,大专以上专业的医学毕业生回到村卫生室几乎为零,因此说乡村医生在现阶段的综合素质还比较低,真正达到全科医师的水平恐怕还有待时日。我曾经见过一例本来是服用阿莫西林过敏的患者,乡医缺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建议其到上级医院检查,虽然对患者没有造成什么危害,但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说明的问题其实就是知识的不足和服务能力的滞后。

3中医人才匮乏

4.1、绿珠村基本情况简介 篇四

绿珠村座落在博白县城西郊区,距离县城6公里,浦宝二级公路贯穿而过,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全村辖 46个村民小组,共有2029多户,总人口10515人,村建有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4个,共有党员83人,其中预备党员3 人,近三年来发展高素质新党员9名。党总支部成员7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委员4名,平均年龄45岁;村委会成员5名,其中主任1名(兼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2名,村委委员2名。村两委班子年龄最大71岁(副支书),最年轻31岁(副主任兼文书),是典型老中青相结合班子。村“两委”班子、配套组织健全,其中村全额干部5名,计生专干2名,配套组织干部5名。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正规化:建有三层办公楼一幢,占地面积303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办公条件趋向现代化,村委办公拥用电脑、投影、远程教育等设备;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建有综合篮球场、舞台、文化长廊、农家书屋等,总占地达3000平方米。

绿珠村党支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种养业,目前有规模以上的猪场 8个,蔬菜种植56亩,落户在村辖区内的企业有1家,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发展格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638多元。

5.某村简介及扶贫情况 篇五

六盘山镇张堡村座落于312国道两侧,距镇政府2.5公里,是泾源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贫困村之一。3个自然村现有常住人口164户605口人,其中:建档贫困户38户138人,低保户63人,残疾人26人。有党员34名,其中预备党员一名,有村民代表30名。有村级卫生室一座,村医一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0%,新农合参保率99.5%。现耕地2040亩,退耕还林1318亩。苗木、草畜和劳务是该村的主导产业。目前,种植苗木720亩,牛存栏89头,羊存栏65只,长期外出务工人员160人。201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自然灾害频繁是制约本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该村确定了“改善环境,主攻产业,培育示范,引领发展”的新思路。2013年以来,主要实施了村组道路建设、人居环境改造、标准圈棚建设、危房危窑改造、安全饮水和苗木种植等扶贫项目工程。通过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该村的基础设施、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夯实了发展基础,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倍增。

张堡村2014年社会定点帮扶工作进展情况

6.衡东县大浦镇堰桥村基本情况简介 篇六

衡东县大浦镇堰桥村基本情况简介

衡东县大浦镇堰桥村右接京珠高速公路大浦出口,左临衡东县工业园。全村面积2.3平方公里,共有11个村民小组,358户,1558人,有党员22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0200元。近年来,该村积极加强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先后被授予“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法制文明建设村”、“衡阳市廉政文明建设村”等荣誉称号。该村以群众工作站为平台,以“和事佬”工作站(以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和老模范“五老”组成的调解机构)为前哨,狠抓普法、治安防范宣传、依法行政教育、治安信息收集、社会人口管理等项工作,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做法,受到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的高度评价。“和事佬”有效破解了因社会纠纷、工农矛盾、征地拆迁等问题。2010年以来,“和事佬”工作站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79起,调处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98%,劝阻村民越级上访12起43人次,成功化解群体性事件5起。群众对村党支部的满意率连续三年均为100%。通过“和事佬”的带动示范作用,该村大力培育“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民”等文明型农民,加强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在全村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和共创和谐的良好风尚,全村连续七年未发生一起到县级以上上访事件。

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汤小奇

7.粤北山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研究 篇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粤北山区曲江区、乐昌市、乳源县以及仁化县的129所村卫生室。

1.2 调查方法

按经济水平较好、较差和地理位置分布,在粤北山区经济较好地区抽调1个县级市、1个区,在经济较差地区抽调2个县,每个县区按上述原则抽调4~5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随机抽调村卫生室。本次共调查了2个县、1个县级市、1个区,19个乡镇,130所村卫生室及130名乡村医生,收集处方729张。发放村卫生室、村医基本情况调查表共130份,收回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29份。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调查员与村医面访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村卫生室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培训情况、收支情况、诊疗疾病种类、用药情况、医疗卫生服务情况等。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村卫生室基本概况

在接受调查的129所村卫生室中,以乡村医生个体举办为主的有91所,占70.5%,高于全国水平的44.8%;集体办医(包括镇卫生院办、村委办、乡镇卫生院与村医联办)35所,占27.1%,其他形式有3所,占2.4%。就行医方式来看,以西医为主的村卫生室有116所,占89.9%;中西医结合有12所,占9.3%;中医为主的仅1所,占0.8%。129所村卫生室的服务总人口为29.1万人,平均每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 255人。其中服务人口最多者达6万人,最少者只有50人,服务半径平均3.2千米,最远15千米,最近0.3千米。

2.2 村卫生室基本条件

2.2.1 业务用房情况

70%以上的村卫生室房屋来源是村医利用自有房屋,余下近30%为租用他人或是村委会房屋。各村卫生室在业务用房面积、房间数、房屋年限及房屋价值的情况见表1。业务用房面积小于40m2的有9所,占7.0%;40~59m2之间的有70所,占54.3%;大于60m2的有50所,占38.7%。80.6%的村卫生室能达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2006年至今,129所村卫生室房屋建设支出平均2.7万元,主要用于房屋装修的有77所,占60%;用于扩建业务用房的有35所,占26.4%;用于新建房屋的有28所,占21.7%;用于危房改造的有11所,占8.5%。

2.2.2 设备配置情况

从表1可见,各村卫生室在设备总值上相差悬殊。设备总值在2 000元以下的占50.0%, 2001~5000元占31.5%,5001元以上占18.5%。从村卫生室14种基本常用设备的配备情况来看,每所卫生室平均配置8.7种,配置率为67.02%。单个设备配置情况见表2。现场调研发现,仅有9.3%的村卫生室配备电脑。

2.2.3 药品配备情况

129所村卫生室配备基本药物种类平均142.5种,非基本药物12.8种,最多配备500种,最少12种(见表1)。药物配置基本以西药为主,只有19.4%的村卫生室配备有中药。药品由上级统一规定的厂商购买的有21所,占16.2%;由市医药公司统一购买的有30所,占23.3%;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购买的有36所,占27.9%;自行购买的有42所,占32.6%。

2.3 村卫生室服务队伍情况

129所村卫生室共有177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平均每所村卫生室拥有卫生服务人员1.37人。每千人口有乡村卫生服务人员0.61人,低于全国2009年平均值1.19人和广东省2009年平均值0.85人。其中男性99名,女性30名,男女比例为3.3∶1。执业医师2人,占1.5%,助理执业医师9人,占6.9%,乡村医生118人,占91.4%。有84.5%的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从业年限均在10年以上,从业年限最长的为45年,最短不到1年,平均18.7年。年龄最大者为71岁,最小者为24岁,平均年龄43.3岁。年纪越轻,村医的文化程度越高,35岁以下者以中专及大专文化为主,将是未来村医的人才队伍;而36~45岁的村医占43.4%,以初中及中专文化为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反映当前村医主力军素质亟待提高(见表3)。

被调查的129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从业前均接受过不同

时间和形式的业务培训,培训学习时间3年以上86人占66.7%;1~2年8人占6.2%;1年以内35人占27.1%,这部分大多是赤脚医生转变过来的村医,由于集体经济时期条件受限,没有接受过长期的培训。从过去一年接受乡镇卫生院业务培训的情况来看,被调查的129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中,培训人次数为12的有16人,占12.4%;培训人次数为2~4的有5人,占3.9%;培训人次数为1的有16人,占12.4%;培训人次数为0的有92人,占71.3%。村医普遍反映培训效果不理想,多数是走过场或仅学理论没有实践操作,内容过于形式化、理论化。

2.4 村卫生室经费收支情况

2010年,129所村卫生室有125所获得上级财政补助,补助总额约105万元,其中补助最高1万元,最低0.1万元,平均补助0.8万元。129所村卫生室2010年平均年收入2.8万元,最高的达9.7万元,最少仅0.3万元,相差32.3倍;平均支出2.2万元,最高的达9.7万元,最少仅0.4万元,相差23.1倍。其中有2所村卫生室收不抵支,30所村卫生室收支平衡。从收支的细分项目看,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相差不大,为35%~36%,原因在于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开展,当前药品利润所占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村卫生室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员支出主要是村医的家庭生活消费开支,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大,为56.2%。

2.5 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2010年129所村卫生室总诊疗239 566人次,平均每所村卫生室年诊疗人次1 857人次,其中年诊疗人次最多为18 000人次,最少仅176人次。通过抽取村卫生室2010年两周的处方数,推算出粤北山区村卫生室2010年两周总诊疗7 292人次,平均每所村卫生室两周诊疗人次数为56.5,其中两周诊疗人次最多为840人次,最少仅4人次(见表4)。与广东省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农村居民两周就诊67.9人次相较发现,大约80%以上的村民会选择到村卫生室看病,村卫生室仍然是村民就诊的首选。729张处方显示,次均就诊费用为43.4元,有超过50%的处方费用低于35元,仅2%的处方费用超过100元。

调查发现,村卫生室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形式较为简单,主要是农村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而慢性病的防治和教育、老年人保健等基本没有开展。90%以上的村卫生室提供预防保健服务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补助,9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难以下沉到村一级。村医大都不愿意或较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有弱化的趋势。

调查发现,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最常用的药品主要为抗感染、抗病毒类、治疗胃肠疾病、伤风感冒、镇热解毒类药品(见表5、6)。村卫生室所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以常见病为主,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维持性和恢复性治疗也逐步放在村卫生室进行。调查中未发现有使用激素的情况,但仍存在抗感染、抗病毒类药物的滥用。由于能开展中医诊疗的村卫生室很少,所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在村卫生室应用非常少,而药物治疗特别是西药仍然是村卫生室最主要的诊疗手段。

3 讨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粤北山区村卫生室能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每所村卫生室都有一定面积的业务用房,大多能三室分开,拥有最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村民最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但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粤北山区村卫生室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3.1 房屋、设备、药品等配置有待进一步改善

业务用房大都质量不高,布局不合理,这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差距较大,离2006年国家及广东省公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相差甚远[2]。大部分村卫生室的产权属村医个人所有,政府出资或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村卫生室很少。另外,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缺乏,大部分村卫生室仍停留在使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为病人看病,同时信息化程度很低,村医难以及时地获得或/及共享医疗卫生信息。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粤北山区村卫生室“以药养医”的局面有所缓和,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用药目录中未列出村民熟悉及习惯的药物。此外,药品货源比较混乱,仍有32.6%的村卫生室直接从药商手中购药,没有形成统一正规的进药途径。村医对药品管理及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很少,常出现药品管理不规范,西药、中成药及其他物品的混放,过期药品和变质药品仍存放等现象。因此,村卫生室仅能够为村民提供最简单的医

疗服务,很难开展急诊急救、大病诊疗服务。

3.2 村医队伍不稳定、发展面临人才瓶颈

调查发现村卫生室人员数量不足,特别是女村医很少,不利于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3];年龄结构现尚可,但存在老龄化的趋势;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较少,很难引进和留住学历较高的人才。卫生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所占比例仅为8.4%,低于2009年全国平均值14.2%和广东省平均值14.7%,与2002年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2010年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似[1,3,4]。绝大多数的村医都反映以他们的能力基本很难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导致出现“无证行医”的窘境和以此带来的医疗风险。当前村医的业务收入在当地仅处于中下水平,甚至一年的收入都不足外出打工者的一半。导致一定数量的村医放弃行医而外出打工,或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兼顾行医来维持生活。另外,由于村医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不能购买医疗执业风险保险,给村医行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村医退休后生活得不到保障,与民办教师退休后能每月拿到退休金相比,村医们退休后什么都没有,很多村医“老无所养”[5]。这种差距让村医们很失落,社会价值得不到肯定,不愿意继续从事村医的工作,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村医的工作。因此,及时补给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稳定村医队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逐步缩小两极化

本次调查发现大约80%以上的村民会选择到村卫生室看病。对农民来说,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还是急危重症的院前急救和转诊,都离不开村级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的地理位置、价格优势以及人性化服务等优势,使其在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山区农民进城务工不断增加,村卫生室服务人口有所减少,同时“新农合”的报销政策致使病人趋高流动,村卫生室的业务量有所下降。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引导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下沉”,在财政上给予资助,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稳定村卫生室的资金来源,增强服务能力建设,使农民更多地利用村级医疗卫生服务。

从各村卫生室的基本条件、诊疗人次及收支情况等指标间的差距看,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极不均衡,呈两极化发展趋势。靠近乡镇中心、城郊街道、或是人口多的村,村卫生室的规模会大很多,接诊人数也较多,发展一般比较好,但是一些处于人口较为分散的偏远地区的村卫生室,正面临着患者越来越少、收不抵支的窘境,将严重影响到农村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6]。

3.4 卫生行政部门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

一些上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以收费、罚款代替监督和管理。有些地方甚至只管收费办证,对村卫生室的资格和药品质量把关不严,不但不能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反而加重了村卫生室的负担,引起了村医们强烈的不满,也成为农民“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在粤北山区真正意义上的村镇一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发挥实际效果。由于村卫生室的性质还是私营诊所,在管理上比较困难,特别是财务统一、药品购置统一都没有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也不够到位。另外,广东省针对贫困落后地区建立的村卫生站医生专项补助机制,每个行政村每年补贴1万元。但由于粤北山区普遍存在一村多站的情况,1万元被多个室瓜分后所剩无几,结果是既没有达到很好的补助效果,又引起了不公平的问题。同时根据补助的考核原则,未达标的卫生室所获得的补助就少,这就出现了越是困难的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状况越差,就越难获得补助,越难建设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3.5 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改善村卫生室的情况,提高服务能力。首先,推进村卫生室的体制改革,逐步划分出两种职能的村卫生室。选择一部分村卫生室专门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与乡镇卫生院实现一体化管理,由政府提供经费的保障;另一部分村卫生室继续实现一般医疗服务职能,并逐步走向市场。目的是整合资源集中办好每村一所公立性的村卫生室。第二、切实改进对村卫生室的管理,纠正各种乱收费现象,减少村卫生室的经济负担。第三、合理引导中医中药在村卫生室的应用,促使村卫生室服务的丰富化,降低医疗费用。四是引入扶持政策,促使上级医疗机构向村医提供免费培训、督促和支持、积极推广应用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7],提高村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要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调整财政补助,缩小村卫生室间差距。与此同时,通过安排专项资金改造村卫生室,适当提高补助和安排村医退休金,解除村医的后顾之忧,保证村医队伍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彬,倪荣丽.农村卫生室基本现状及服务功能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9):26-9.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0):5-8.

[3]李彬,李泉.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1401-1402.

[4]王芝芳,郑全庆.中国乡村医生现况[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234-235.

[5]韩俊,罗丹,张云华,等.中国农村卫生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468-469.

[6]陈律,肖水源.湖南省浏阳市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1):18-22.

8.临江市四道沟镇四道沟村简介 篇八

四道沟村具有明显的寒温带气候特点,村内水资源比较丰富,水量充足富,水质好。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鸭绿江流经本村10公里,属鸭绿江中游,水质清洁,江内有鳌花鱼、重唇鱼、鲤鱼等十几种鱼类,十分适合垂钓露营。鸭绿江水流湍急,落差较大,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是漂流的理想去处,可尽享“一江绿水,两岸风光”。

四道沟村的主入口设置在西面和南面,入村300米东侧为文化广场。设有健身器材。村庄内道路全部实现水泥路硬化,道路取向基本以原道路主线为主,部分以方便自然形成而有所改变。村庄现已实现自来水、有线电视、网络入户,电网改造已完成,垃圾清理以集中地点存放,定期运走的方式处理,排水以自然排水为主,路灯、基础绿化等基础设施都已配置完全。

四道沟村近几年通过农村产业化调整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棚膜经济及旅游产业,2012年~2015年共修建日光温室32栋,塑料大棚18栋,90亩。2016年新建日光温室40栋,种植品种有黄瓜、西红柿、香菇、平菇、榆黄蘑、刺嫩芽、葡萄、香瓜、西瓜等十几种。四道沟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由于因为气候和土壤的关系,这里的甜瓜、西瓜皮薄肉厚,养分比其他地方的多。已经远销到长白、白山、长春,是远近闻名的瓜果之乡。

四道沟村域内有荷花湾、鸭绿江漂流、宝岛山庄、敬佛亭等景区。村辖区位于花山林场内,有赤柏松(红豆杉)等珍稀树种。自然繁殖着狍子、雉鸡等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

长川新村:现新村全部入住,100栋200户民房井然有序,清晨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村庄,傍晚徐徐升起浓浓的炊烟环绕在家家屋顶,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焦虑与紧张,享受着安静祥和的乡村生活。

荷花湾:位于临江市四道沟村长川社,距临江市16公里。荷花塘面积2万平方米,每年7~8月荷花盛开,湾边长满了树木,与远处的青山连在一起,为荷花湾平添了几分色彩。

鸭绿江漂流:从四道沟长川古渡开始,沿江而下,经由六哨九道湾,两岸山、石、林、峰、洞,千姿百态,交相辉映,使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乘坐竹伐时而越上浪峰,时而跌入波谷,痴迷神往,充分领略大自然的浪漫神奇。在排筏上可以近距离观赏到朝鲜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鸭绿江木排:据说鸭绿江木排是亚洲唯一的木排景观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我国也在鸭绿江放木排,后来为了保护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采伐数量减少,道路运输能力提高,已不在江中放木排了,现在的木排都是朝鲜的。

长川宝岛山庄:长川宝岛山庄距临江市区17公里,位于临江——十五道沟望天鹅景区——长白山南坡旅游枢纽线上。岛的南半部自然生长着杨树、柳树、刺槐等树木,植被茂盛;北半部植物比较稀疏,现定位为趣味游憩型旅游度假乐园进行整体开发。已建成了通江桥、观光路路基、防洪坝、农家饭庄、农家休息小院、餐厅等基础设施,并与省内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敬佛亭:站在敬佛亭前远眺朝鲜山脉,可见两尊“仰天佛像”惟妙惟肖,眼睛和鼻子甚至嘴唇都形象逼真,去往十五道沟望天鹅景区、长白山南坡旅游的游客都会在敬佛亭停一停,远眺“佛像”,游客可以在不同角度看到几尊“仰面佛像”。

乡村公园:2015年,在靠省道303线空地处新建了一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乡村公园。现在,村民业余时间可以到公园内打球、健身、锻炼,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良好的环境,源于有效的整治:四道沟村委会非常重视环境整治,常年安排两辆汽车,4名工人进行垃圾清运,每年还在春秋两季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整治。2015年春,四道沟村出动汽车两辆,人工70人次,对辖区内进行环境整治,共清运垃圾20立方米,植树500余棵,种植草坪3000平方米。2015年秋,把四道沟村内的3公里道路两侧路边土进行培护。今冬积雪较大,村委会以下雪为令,雪后就安排铲车清雪,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9.村卫生室基本情况简介 篇九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东南部,现有农户51户,人口158人,劳动力88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10亩,山地面积520亩,水塘面积80余亩,以种植水稻为主。

2014年,根据某某村的村情民意,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完善村民活动场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动和组织村民投工投劳2040天,硬化主干道451㎡,巷道4269㎡,铺设吸水砖1442㎡,疏通完善排水沟550米,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改水改厕51户,拆除旧危厕所3座,改水改厕率达100%,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修建休闲场所723㎡,安装有太空漫步机、单杆、双杆等健身器材,兴建篮球场一个,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身娱乐场所。借助帮扶单位市供电局提供的条件,对全村低压进行了统一改造,提高了村民用电安全。对村前的水塘拓宽砌墙,方便了村民平时洗刷和下游农田灌溉。

二是美化村庄环境。因地制宜、合理科学的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既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美化村庄的环境。抓好绿化工程,对周边环境按照“见空插绿、应栽尽栽、不留空白”的要求进行绿化。实施清洁工程,按户发放垃圾桶,在村内主要位置摆放大型垃圾桶,出资聘请两名保洁员,做好村内环境卫生的打扫工作。做好改房工作,拆除旧危房750㎡,兴建新房690㎡,村庄布局进一步合理规范。三是发展特色农业。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来抓。结合全市开展的井冈蜜柚老乡工程,大力发展井冈蜜柚种植,现已落实种植户6户,共种植树苗256棵。

10.村卫生室基本情况简介 篇十

为进一步健全我单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及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管理,充分调动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落实乡村医生劳务补助,体现服务质量。结合我单位实际,制订本考核实施方案。

一、考核目的

通过建立和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满意度为主要内容,以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为基础,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考核激励制度,促使村卫生室认真履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充分调动基层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确保广大居民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考核原则

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突出村卫生室的公益性;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和综合评价、合理量化的考核办法,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满意度为考核重点,促进村卫生室全面履行职责;坚持奖优罚劣,考核结果与村卫生室的财政补助、工作人员报酬相结合。

三、考核内容

对村卫生室主要考核其承担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新农合运行情况、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管理使用、依法执业和群众满意度等内容。对工作人员主要考核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工作质量和数量等内容。

四、考核方法

(一)考核对象

本辖区内依法设置、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已纳入一体化管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

(二)考核主体

单位负责对所辖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补助挂钩。要求辖村卫生室每月定期上报进药计划。坚决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不出售非零差率药品,不私自购进药品。并对参加新农合的居民按50%比例给予现场报销。每季度末次月5日内对本辖区内的村卫生室考核一次。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工作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对未能完成指定任务的乡村医生,根据考核结果不予发放补助。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通知其所在村予以解聘,重新选聘乡村医生。

(三)考核程序

1、随时抽查。单位对各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进行不定期药品抽查,发现私自购进药品、出售非零差率药品以及药品价格未公开、处方不规范等情况,严厉查处并直接列入考核分值进行扣除,发现一次扣除基药补助的10%,发现三次以上扣除基药补助的60%。

2、定期考核。单位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采取查阅资料、现场检查、调查访谈、走访群众等多种考核方法,每季度末次月5日内对本辖区内的村卫生室考核一次。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工作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对未能完成指定任务的乡村医生,根据考核结果不予发放补助。

3、按时公示。考核结果应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 作日。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由单位及村委会组织复核,复核结果为最终结果。

五、考核结果运用

(一)考核结果

考核实行满分200分制,合格线为140分。村卫生室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次:180分及以上为优秀,180分-140分(含140分)为合格,140分以下为不合格。

(二)考核结果运用

11.村卫生室基本情况简介 篇十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 (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 、发展改革委、教育厅 (教委) 、财政厅局、中医药局: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 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 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我们制定了《村卫生室管理办法 (试行) 》 (可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2014年6月3日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卫生室管理, 明确村卫生室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 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并在行政村设置的卫生室 (所、站) 。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村卫生室人员, 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 (含乡镇执业助理医师) 、乡村医生和护士等人员。

第四条村卫生室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各地要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 支持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和正常运转。

第五条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指导各地制订村卫生室的设置规划, 并负责全国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省、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内村卫生室的设置规划, 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合理规划村卫生室设置,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卫生室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稳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机构设置规划与建设、人员准入与执业管理、业务、药械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对村卫生室的规范管理。

第二章功能任务

第七条村卫生室承担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主要包括:

(一) 承担、参与或协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 参与或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三) 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布置的其他公共卫生任务。

第九条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

(一) 疾病的初步诊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以及康复指导、护理服务;

(二) 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现场急救和转诊服务;

(三) 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人的转诊;

(四) 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基本医疗服务。

除为挽救患者生命而实施的急救性外科止血、小伤口处置外, 村卫生室原则上不得提供以下服务:

(一) 手术、住院和分娩服务;

(二) 与其功能不相适应的医疗服务;

(三)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明确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医疗服务。

第十条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卫生计生政策和知识宣传, 信息收集上报, 协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和筹资等工作。

第十一条村卫生室应当提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 (民族医药) 服务及计生药具药品服务。

第三章机构设置与审批

第十二条村卫生室设置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 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二) 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服务人口、地理交通条件等因素, 方便群众就医;

(三) 综合利用农村卫生资源,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四) 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

第十三条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 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人口较少或面积较小的行政村, 可与相邻行政村联合设置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可不设村卫生室。

第十四条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村卫生室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等有关事项。

第十五条村卫生室登记的诊疗科目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和中医科 (民族医学科) 。村卫生室原则上不得登记其他诊疗科目。

第十六条村卫生室的命名原则是:乡镇名+行政村名+卫生室 (所、站) 。如一个行政村设立多个村卫生室, 可在村卫生室前增加识别名。村卫生室不得使用或加挂其他类别医疗机构的名称。

第十七条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规模不低于60平方米, 服务人口多的应当适当调增建筑面积。村卫生室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 开展静脉给药服务项目的增设观察室, 根据需要设立值班室, 鼓励有条件的设立康复室。

村卫生室不得设置手术室、制剂室、产房和住院病床。

第十八条村卫生室设备配置要按照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则, 根据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予以配备。

第十九条村卫生室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的相关规定定期向登记机关申请校验。

第四章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条根据辖区服务人口、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 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低于1名的比例配备村卫生室人员。具体标准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

第二十一条在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第二十二条政府举办的村卫生室要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 聘用职业道德好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村卫生室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由乡镇卫生院派驻医师到村卫生室执业。

第二十三条建立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制度。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制订村卫生室人员培训规划。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 保证村卫生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两次免费岗位技能培训, 累计培训时间不低于两周, 培训内容应当与村卫生室日常工作相适应。

第二十四条鼓励在岗村卫生室人员接受医学学历继续教育, 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 (助理) 医师转化。有条件的地方要制订优惠政策, 吸引执业 (助理) 医师和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 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

第二十五条探索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地方卫生计生、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 从本地选拔综合素质好、具有培养潜质的青年后备人员到医学院校定向培养, 也可选拔、招聘符合条件的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直接接受毕业后培训, 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后到村卫生室执业。

第二十六条村卫生室人员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严格遵守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第二十七条村卫生室要有明显禁烟标识, 室内禁止吸烟。服务标识规范、醒目, 就医环境美化、绿化、整洁、温馨。村卫生室人员着装规范, 主动、热情、周到、文明服务。

第二十八条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定期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相应的财政补助资金发放、人员奖惩和村卫生室人员执业再注册的依据。

第二十九条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村卫生室人员考核工作的开展, 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逐步建立村卫生室人员的到龄退出和考核不合格退出机制。

第五章业务管理

第三十条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操作规程等技术规范, 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第三十一条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健全村卫生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人员岗位责任、定期在岗培训、门诊登记、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食源性疾病或疑似病例信息报告、医疗废物管理、医源性感染管理、免疫规划工作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妇幼保健工作管理以及财务、药品、档案、信息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

第三十二条村卫生室在许可的执业范围内, 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按规定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不得超范围执业。鼓励村卫生室人员学习中医药知识, 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防治疾病。

第三十三条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内的村卫生室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实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销、验收记录。

第三十四条村卫生室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并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提供静脉给药服务:

(一) 具备独立的静脉给药观察室及观察床;

(二) 配备常用的抢救药品、设备及供氧设施;

(三) 具备静脉药品配置的条件;

(四) 开展静脉给药服务的村卫生室人员应当具备预防和处理输液反应的救护措施和急救能力;

(五) 开展抗菌药物静脉给药业务的, 应当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国家有关规定, 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为预防接种单位的村卫生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 村卫生室人员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三) 自觉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的督导、人员培训和对冷链设备使用管理的指导。

第三十六条建立健全例会制度, 乡镇卫生院每月至少组织辖区内村卫生室人员召开一次例会, 包括以下内容:

(一) 村卫生室人员汇报本村卫生室上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情况, 报送相关信息报表, 提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二) 乡镇卫生院汇总各村卫生室工作情况, 对村卫生室人员反映的问题予以协调解决, 必要时向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 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员开展业务和卫生政策等方面的培训;

(四) 乡镇卫生院传达有关卫生政策, 并部署当月工作。

第三十七条村卫生室医疗废物、污水处理设施应当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第三十八条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 支持村卫生室以信息化技术管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接受远程医学教育、开展远程医疗咨询、进行医院感染暴发信息报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用即时结报、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等工作。

第三十九条村卫生室与村计生专干、乡镇卫生院、乡镇计生办之间要及时通报人口出生、妊娠、避孕等个案信息。

第六章财务管理

第四十条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 村卫生室应当做好医疗业务收支记录以及资产登记等工作。

第四十一条在不增加农村居民个人负担的基础上,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 合理制订村卫生室的一般诊疗费标准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标准和管理办法。

第四十二条村卫生室要主动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 并将药品品种和购销价格在村卫生室醒目位置进行公示, 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第七章保障措施

第四十三条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村卫生室补偿经费和建设资金, 确保专款专用。严禁任何部门以任何名义向村卫生室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

第四十四条建立健全村卫生室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 保证村卫生室人员的合理待遇:

(一)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明确应当由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 并合理核定其任务量, 考核后按其实际工作量,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村卫生室;

(二) 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并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

(三) 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 各地要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对村卫生室人员给予定额补偿, 补助水平与对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 具体补偿政策由各省 (区、市) 结合实际制订;

(四) 鼓励各地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村卫生室人员的补助水平。

上述经费应当在每年年初预拨一定比例, 绩效考核合格后结算。

第四十五条各地应当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配套设施等方面对村卫生室建设给予支持。由政府或集体建设的村卫生室, 建设用地应当由当地政府无偿划拨, 村卫生室建成后由村委会或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管理。

第四十六条支持村卫生室人员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按规定领取养老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多种方式适当提高村卫生室人员养老待遇。

第四十七条各地要将完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村卫生室人员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并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县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九条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五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 制订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负责解释。

12.村卫生室基本情况简介 篇十二

XX村位于XX社区东南2公里处,全村3个村民小组、152户、673口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 947亩。

近年来,依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关精神,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协会+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苹果产业,至目前,建成优质苹果科技示范园625亩,严格按照标准和技术规程生产推广以精品示范园建设为核心,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生产的绿色有机苹果受到消费者夸奖。2011年全村苹果收入496万元,人均纯收入12074元,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在示范园建设中注重抓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村两委会围绕“一村一品”示范园建设,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学习有关科技知识、广泛宣传、科技引领、不断提高果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果农的科学作务水平。二是强化培训,提升科技含量。该村坚持聘请果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培训服务,抓好产前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大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果树修剪、果实套袋、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培训果农460人次,培养农民技术员28名,发展农村科技示范户30户。

三是典型带动,发挥示范作用。该村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带动作用,由过去的示范园260亩发展到现在的625亩,示范户达到了100户以上。

13.村卫生室基本情况简介 篇十三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做好我县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工作,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1‟31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政办发„×‟×号)、《××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1‟53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通知》(×政办发„×‟×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以满足群 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保障基本,稳步全面实施。真正为群众提供防治必需,负担得起,使用放心的基本药物,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稳步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做好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配备使用和医保报销等环节的配套衔接,确保制度有效,可持续运行。

(三)统筹兼顾,激发发展活力。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保障全县村卫生室正常运转,调动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四)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机制。有序推进村卫生室管理、运行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实施新机制的有效方式。

三、实施范围

全县所有纳入省统一规划并实施一体化管理、具备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并自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统一采购、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按全省统一招标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四、工作任务

(一)明确村卫生室职能定位

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为所在行政村(居委会)居民提供规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协助专业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主要包括:在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下,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协助做好预防接种及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健康宣教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二)规范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

全县纳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必须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 备使用部分)》(2009版)规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216种非目录药品。不得擅自配备和使用非基本药物。对超出服务范围和能力的患者要做好转诊及后续服务工作。

(三)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全县所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全部药品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得加价销售,不得接受药品折扣,非基本药物全部退出村卫生室,对原库存非基本药物给予3个月的过渡期(2012年3月15日—2012年 6月15日止)。过渡期内村卫生室对盘存的药品按实际进价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从2012年6月15日起,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不得销售,各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

(四)执行基本药物报销政策

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

(五)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 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网上采购计划申报审核,统一采购、供应,货款的统一结算工作,不得收取任何服务费用。村卫生室每月5日前向乡镇卫生院上报下个月的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做好药品验收、保管工作和销售记录,并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所采 购的药品货款上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不得通过其他渠道采购药品,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的采购周期应与乡镇卫生院采购周期相同。

(六)做好乡村医生培训

县卫生局要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教材,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指导正确使用基本药物,提高乡村医生管理使用基本药物水平。

(七)加强监测和信息服务

村卫生室要积极参加基本药物制度监测工作,按时上报监测数据,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公示药品品名、数量、单位、采购价和零售价,使广大患者明明白白就医。

五、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一)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在县卫生局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单位,在不改变乡村医生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实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六统一两独立”的一体化管理。即:统一规划和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由县卫生局委托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进行业务技术指 5 导,通过以乡带村,促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体发展。

(二)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

健全以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补偿基础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1、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年终按实际完成工作量实行绩效考核后划拨兑现。

2、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可收取一般诊疗费补助。一般诊疗费标准(不含药品费)暂定为5元/人次,由新农合门诊统筹资金按80%报销。乡村医生收取一般诊疗费后,对一般诊疗费已包括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收费或变相收费。乡村医生应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服务态度,扩大服务人群,增加业务收入。

3、政府实行定额专项补助,省市县财政对纳入省统一规划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按每个村卫生室服务2000-4000人,补助2-4名乡村医生,年人均6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由县卫生局制定补助办法,考核发放到位。

(三)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政策参加新农保,对于符合新农保条件的乡村医生发放养老金,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可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推动乡村医生参加当地较高档次的新农保,提高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水平。积极探索乡村医生的退出机制,畅通乡村医生“出口”。对长期工作在村卫生室的优秀乡村医生进行激励表彰。

(四)规范绩效考核制度

积极推进村卫生室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指标应结合村卫生室承担的服务总量、质量、效率和群众满意度等内容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结果应与乡村医生的奖惩及补助挂钩。

六、实施步骤

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分四个阶段进行:(一)动员准备阶段:3月1日至3月12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召开动员培训会,宣传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的相关政策,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二)盘点清查库存药品阶段:3月10日至14日,各乡镇卫生院组织专门班子对村卫生室的库存药品进行全面盘存清查,登记造册、测算基本药物相关数据,并报县卫生局备案锁定。

7(三)启动实施阶段:从2012年3月15日开始,在全县纳入省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非基本药物全部退出村卫生室。

(四)总结评估阶段:2012年6月15日至7月15日,县医改办牵头对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一体化管理进行总结评估,完善有关制度,建立长效补偿机制。

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是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各乡镇(街道)和医改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确保顺利实施。

(二)明确工作责任

县医改办负责牵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有关具体工作;县卫生局负责制定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纳入管理范围,加强监管;乡镇卫生院受县卫生局的委托对村卫生室的人员、药品、业务、房屋、设备、财务等方面进行监管,并做好绩效考 核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落实村卫生室建设、设备添置、定额补助经费;县物价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负责制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和新农合支付比例。

(三)强化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创新宣传方式,普及基本药物知识,正确引导群众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提高群众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信赖度,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加大监督检查

14.村卫生室基本情况简介 篇十四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河北省卫生厅项目办督导组于2010年5—8月在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张家口和承德6个市开展的项目督导工作。各市的调查机构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每个市抽取3个县,每个样本县抽取2所乡镇卫生院,每个样本乡镇卫生院抽取1~2个村卫生室。

资料收集采取了调阅文件资料、个人深入访谈等多种方式。调查对象包括各市卫生局主管局长(6人)、各市卫生局基妇科科长(6人)、县卫生局主管局长(18人)、县卫生局基妇股股长(18人)、乡镇卫生院院长(36人)和接受过项目培训的村卫生室人员(54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培训过程与数量、文件资料完备情况、经费到位和使用情况、学员评价及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等。

2 研究结果

2.1 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

6市卫生局和18个县卫生局均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基妇科(股)长、医政科(股)长、人事科(股)长、计财科(股)长及承担培训任务的医院院长为成员组成的“村卫生室人员培训”项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每年在项目执行期间召开2次以上的相关会议,布置和研究项目的相关问题。项目日常管理工作由市(县)卫生局的基妇科(股)负责。

由于村医培训主要安排在各乡镇卫生院,培训地点较为分散,且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县卫生局人力又相对有限(如张家口市某县卫生局仅11人,其中基妇股仅1人),缺少工作经费等多方面原因,县卫生局未能对村医培训进行有效的督导。

此外,80%以上样本县的村医培训项目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主要表现在:(1)缺少参训人员照片、村医培训前知识考核资料和督导记录等资料。(2)培训工作总结过于简单,仅限于对培训工作的简单描述,缺乏深入归纳和分析。

2.2 培训完成情况

按照《河北省执行中央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每个村卫生室至少培训1名获得国家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调查结果表明,40%的县领到的培训卡数量未达到每村卫生室1张的标准(由于村医培训采用的是机顶盒形式,参加培训的人员需领取培训卡)。通过访谈发现,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上级拨付培训卡时主要依据前几年的村卫生室数据,与现在的人员数量有一定出入。另外,实际参加培训的村卫生室人员数量要远大于计划培训人数,培训完成率高达136%。

2.3 培训内容、形式、地点和学时

各县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均采用机顶盒形式收看好医生网站的视频培训课程,培训地点均安排在所属的乡镇卫生院。在培训时间安排上,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采取了相对灵活的方式,培训一般安排在下午,每年的培训总学时为40学时左右。2007—2009年的培训内容分别为合理用药知识与相关政策及中医药服务一般技能和内、儿科专项技能。

2.4 经费到位和使用情况

2007—2009年,中央财政每年均按照每名培训人员150元的标准拨付了人员培训经费。在调查的18个县中,县卫生局经费到位率均达到了100%。各县卫生局按照人均90元的标准将培训经费支付给好医生网站,但仅有1个县将另外的60元经费拨付给了下属的乡镇卫生院,其余17个县均未将剩余经费用于项目规定的村医培训工作。

2.5 各方对培训工作的评价

各方对培训工作的评价如下:(1)培训内容:96%的学员表示培训内容比较贴近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实际,比较实用。(2)培训时间:60%的学员反映,培训时间过于集中,由于培训结束后大部分知识不能马上应用,出现了很快遗忘的现象。另外,培训时间不够灵活,部分时间与农忙冲突。(3)培训形式:村医培训从2007年开始使用机顶盒进行电视教学,30%的学员表示该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机顶盒播放时间受限、无法实现师生互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授课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培训效果:80%的村医对培训工作非常满意,表示参加完相应的培训工作后,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和诊疗知识、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对从事的工作有一定帮助。但访谈中还发现,部分乡镇的村医存在年龄偏大(如60岁以上约占20%)、文化素质较低的现象。对于这部分村医来讲,理解力和记忆力较差,机顶盒培训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5)培训需求:在被访的54名村医中,全部表示希望今后继续开展此类培训工作。

3 讨论

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卫生系统绩效的相关理论[1,2],村卫生室人员培训项目的绩效与培训经费的筹集(包括筹集渠道与水平)与支付方式的选择、培训工作的组织、开展及监督管理和培训对象的依从性5个方面密切相关。为了改善培训项目的整体绩效,应从以上5个关键干预点入手,深入分析培训项目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策略和措施。

3.1 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筹资标准

过去3年,村卫生室人员培训项目的经费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为中央财政,而且筹集水平较低。培训经费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90元需要用于支付好医生网站,用于培训活动的经费仅剩余60元。另外,村医实际培训人数远大于项目培训计划人数,使项目培训经费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今后应在争取提高中央财政补助标准基础上,明确地方政府的筹资责任,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如规定地方政府应给予一定数额的配套资金。在地方财力相对有限的地区,也可以探索由下属卫生机构筹集培训基金的方式。比如,县卫生局要求下属卫生机构每年按某项参数(如人员工资)缴纳培训基金,然后再根据各机构每年开展的培训数量和效果由县卫生局发放培训补助,这样既可以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又保证了培训效果。

3.2 保证培训经费足额下拨,并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补助发放方式

调研结果表明,各乡镇卫生院负责本辖区内的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工作。然而,由于大部分县卫生局未将培训补助经费下拨到乡镇卫生院,导致乡镇卫生院开展该培训工作的成本无法得到合理补偿,如部分乡镇卫生院需要为偏远行政村的村医解决午饭等问题。由于未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乡镇卫生院在组织村医培训工作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训过程的督导和评价不够规范,培训效果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县卫生局应将培训经费及时、足额下拨给乡镇卫生院。

卫生经济学理论表明,不同的经费补助方式产生的激励机制是不同的,卫生机构和人员的行为也不同,培训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3]。因此,为了激励各乡镇卫生院提高培训效果,避免培训流于形式,在补助经费的支付方式上,不应简单实行按照培训人数发放的方式。应允许县卫生局积极探索各种补助发放方式,如可以借鉴医疗保险费用支付中的按绩效付费的做法,探索按培训数量和绩效发放培训补助。

3.3 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开展是影响项目绩效的关键因素,主要应从培训对象、内容、形式和时间等方面入手设计和组织好培训工作。

3.3.1 培训对象。

调研发现,村卫生室人员的年龄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和对培训内容的接受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对所有村医采取相同的培训内容、时间和形式,势必会造成文化素质较低和较高人员均不满意的局面。因此,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应尝试将村卫生室人员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采取不同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力争实现因材施教。

3.3.2 培训内容。

为了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河北省各地正在全面推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该项目由中央财政按照人均15元的经费标准进行转移支付,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卫生人员免费向农村居民提供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研发现,虽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该项目的意愿和积极性很高,但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验缺乏,而且提供能力低下,严重影响了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效果。考虑到前几年已加强了基本医疗方面的培训,建议今后的培训应增加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内容。

3.3.3 培训形式。

考虑到机顶盒培训形式的诸多缺点,各县可以采取机顶盒培训和专家面对面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由于村卫生室人员数量较多,而且居住相对分散,到县里集中统一培训难度较大,各县也可以采取分片集中培训的方式。如将一个县分成若干个片,每个片的所有卫生室人员集中到该片的某个乡镇卫生院接受培训。

3.3.4 培训时间。

应结合村卫生室人员半工半农的特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尽量避开农忙时节。另外,为了便于培训内容与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培训时间的设置应相对分散,比如针对农村不同时节出现的不同疾病,给予及时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村卫生室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培训效果。

3.4 加强项目的监督与评价工作

在5个关键干预点中,监督检查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影响其他4个环节的功能。因此,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的督导和检查。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应针对人员培训项目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成果效果分析,并依据评价结果及时、合理调整人员培训方案,以保证有限项目资金的合理配置。

3.5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村卫生室人员参与培训的依从性

理论及实践表明,村卫生室人员参与培训的依从性与培训效果密切相关[4]。调研结果表明,村卫生室人员参与培训的依从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培训课程的出勤率不高,培训总学时达不到要求。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帮助村卫生室人员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观念,鼓励他们自觉参加各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摘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实施现状及问题,探索有效的村卫生室人员培训模式。方法 资料来源于河北省卫生厅项目办督导组2010年在邯郸等6市开展的项目督导工作,主要通过调阅文件资料、个人深入访谈等方式获得。结果 各市基本上按卫生厅下发的实施方案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完成率平均达136%,该项目在培训内容、时间和形式上存在一定问题。结论 为了改善培训项目的效果,应从培训经费的筹集与支付方式、培训工作的组织、开展及监督管理和培训对象的依从性方面入手。

关键词:村卫生室,培训,效果,筹资,支付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程晓明.卫生经济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吴明.卫生经济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普通中学教务处干事工作职责下一篇:关于研究生的学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