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财务述职报告

2024-08-11

村财务述职报告(精选14篇)

1.村财务述职报告 篇一

根据国家监察局等三部委的指示精神,按照X农委函[2005]223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村级财务实际情况,经管局组成审计工作组,于5月15日开始对XX镇村级财务进行了全面审计,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镇所辖19个行政村,19个核算单位,总人口26,561人,农户:6809户,劳动力12,269个,耕地面积239,123亩,其中:机动地32,279亩,截止到二OO五年末资产总额:xx万元,其中:流动资产:7万元,固定资产558.1万元。债权总额:1445.9万元,债务总额:2,375.3万元,其中银行贷款109.5万元,信用社贷款675万元,应付款:435.7万元,抬款:114.4万元,其中:中新增抬款6.3万元。

二、财务审计出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1、XXX政府二OO五年违规批准发放各种奖金316,200元。

处理意见:按照《XXX省农民负担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定额补贴报酬的.数额有承包田的最高限额为本村当年人均收入的一倍半”。XX镇村级老三位除工资外,人均领取各种奖金6,200元,属于违规放发各种奖金,责令XX镇政府将批准发放的各种奖金,超过报酬标准以外的金额请退回村集体。

2、机动地发包以据代合同29.8万元。

处理意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补签承包合同,完善承包程序,并由镇经管中心全程监督指导。

3、村级支出考察费82,700元。

处理意见:村干部确实需要外出考察的项目,必须履行相关手续,如不能履行相关手续,由村会计负责将此款分摊到考察人,村不予报销。

4、白条子支出23,000元。

处理意见:限期在七月三十日前补办合法有效票据。

5、派出所收费:2,500元。

处理意见:按照国务院91年颁发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责令乡派出所应全额请退回村集体。

6、涉农部门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

(1)、党校培训费10,960元。

(2)、宣传部资料费:5,750元。

(3)、县纪委资料费:570元。

(4)、县团委资料费:1,200元。

(3)、县妇联资料费:2,615元。

(6)、征兵费:9,100元。

处理意见:对涉农部门在村级进行的收费办班,必须经市以上人民政府、财政、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否则一律不得在村级收费,同时要求镇经管中心要严把审计关,对没有经过市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收费项目,审计人员不得审计。

三、几点建议

1、建议XX镇经管中心要严格按照财务法规的各项制度,对所辖的村屯加强管理力度,对本年度的收支、债权、债务、农户往来,粮食直补、转移支付要全面进行公开。

2、机动地发包要严格程序化管理,在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前提下,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对各村的转移支付、粮食补贴、土地补偿费、扶贫资金,任何组织和部门都无权截留、挪用、挤占,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2.村财务述职报告 篇二

城中村改造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大势所趋,是一项系统工程。该项工程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拆除城中村原有的旧房舍,重新进行规划建筑,通过发展房地产业和服务业等等,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派出机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从财务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征收拆迁补偿工作的财务监管,确保村民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城中村改造首先面临的必然是征收拆迁问题,即集体土地经征用后转为国有土地。实践证明,土地利用是城中村改造的有效切入点,而土地利用的关键是要解决土地产权的遗留问题。为此,必须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确认产权,补办征地手续,使城中村土地成为有偿、有期限使用的可进入商品房市场的国有土地。同时,国家已明确规定不得将“毛地”出让,只能采取净地出让的方式。这就清楚地表明,拆迁与征收紧密相连。因此,城中村改造直接关系到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企业等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征收拆迁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征地补偿费的范围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通常情况下,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的主体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应分配给村民个人。而土地补偿费原则上应当属村民集体所有,对其使用,由集体经济组织决定。据调查,目前农村土地补偿费大部分是根据被征地范围人口进行分配。如何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就成为分配的关键。实践中,认定成员资格应当坚持以公平为出发点,以户籍审查为原则,以长期生活且能尽到其他村民相同义务为标准,相互结合,共同来确定。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派出机构履行财务监管的职责,就是要在征收拆迁工作中搞好全程跟踪服务,实施必要的和有效的财务监督,确保征收拆迁

二、加强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集体资产的监管,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城中村内大多拥有属于村集体所有的集体资产,改造后这部分资产如何处置,自然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首先,应当全面清查核资,明晰产权主体。总的要求是:摸清家底,界定产权,科学评估,登记造册。清产核资之后,对被拆迁的村级经济实体要暂时冻结财产,编制财务报表,公布资产情况,为拆迁补偿和安置奠定真实的数据基础。其次,规范管理制度,完善监督制度。应当严格执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避免集体资产流失。第三,对于城中村改造中因拆迁产生的村级固定资产补偿款和部分农用地征地补偿款以及其他土地补偿费应留给村集体组织,主要用于解决被征地村民的生活问题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生产和公益性事业,不得挪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也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平调、占用、挪用,已被截留、平调、占用、挪用的必须限期归还。因拆迁而产生的各项集体补偿款还必须保值增值,获取长效收益,不得用于非生产性开支,也不能一次性平均分配给全村村民。

为了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城中村改造后原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转变为集体法人股东和个人股东共同持股的公司。但这必须在政府部门或派出机构的主持和帮助下,对原城中村的集体资产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股份公司,科学合理界定股权,合理分配股份,促进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属于集体资产的资金应由政府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专门管理,封闭运作,专款专用。拆迁补偿款的使用和管理要作为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收支、分配和使用要定期公布,保障全体村民对征地补偿款使用与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中真正的受益。

三、加强对房地产业各环节的财政监管,确保财政收入的应收尽收

征用拆迁之后,房地产业启动,这是城中村改造的重头戏。在我国房地产业链条中,从土地使用权出让到房地产开发、转让、保有等环节共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等十几个税种,这些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必须加强监管,应收尽收。

(一)企业或居民取得政策性搬迁补偿收入的税务处理

企业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只要出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按规定标准取得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包括不动产)的补偿费,不征收营业税。如果是国土局先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将其变更为国有土地,然后再出让给企业或个人使用,对土地承包人取得的土地上的建筑物、青苗等土地附着物的补偿费收入,则应按照营业税的“销售不动产——其他土地附着物”税目征收营业税。

城中村改造是由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对企业进行的搬迁,符合政策性搬迁的条件,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应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发布的《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的要求,自搬迁开始年度,主动申报企业所得税。

对被拆迁居民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

(二)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应该纳税

房屋征收公司受托进行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并代表委托方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拆迁补偿费的过程中,其提供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劳务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

房屋征收公司代委托方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拆迁补偿费的行为属于“服务业--代理业”行为,应以提供代理劳务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代委托方支付的拆迁补偿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

(三)新建改造安置房的税务处理

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时,对改造安置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开发商与改造安置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以及购买安置住房的个人印花税予以免征。

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应按照产权转移书根据税目缴纳印花税。同时依据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和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可以按照改造安置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免税。

财税[2010]42号文规定,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的改造安置住房,可按1%的税率计征契税;购买超过90平方米但符合普通住房标准的改造安置住房,按法定税率减半计征契税。同时,个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及因拆迁重新购置安置住房,对购房成交价格中相当于拆迁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拆迁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

(四)开发商“拆一还一”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

拆迁补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货币补偿、实物补偿和前述两者的结合。“拆一还一”即为实物补偿。以非货币性形式支付的拆迁补偿支出、安置及动迁支出、回迁房建造支出,应遵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资产交换》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在首次交付房屋时,按商品的公允价值和土地使用权转移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入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同时视同销售并确认收入。收入可按本企业在同一地区、同一年度销售的同类房地产的平均价格确认,也可由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当年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核定。

3.村财务述职报告 篇三

1.主要问题

该县推行财务电算化起步较早,步子较大,效果较明显。但近几年,农经工作所处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接踵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1.1村账乡代管,使记账人员不熟悉所管辖业务的问题陡然突出。近年来,各乡(镇)相继实行了村级会计核算乡(镇)经管中心代理制。这不仅仅使过去“一村一会计一套账”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且“账人分离”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即经办业务的人不管账、管账的人不了解实际情况。

1.2村账乡代管后,使乡村两级的利益摩擦加剧,易使村级部分财务活动游离于电算化之外。实行村财乡管委托代理制,特别是实行“村级收支纳入乡财监督的范畴”后,村级管理集体资金的自主权相对缩小。为了使某些特殊的“村务活动”有资金来源,有些村在发包五荒资源、处理账外资产、回收账外欠款等方面设临时账、小金库,不上交反映这些业务的会计凭证。

1.3乡(镇)相继两次机构改革,使乡(镇)经管中心的业务人员变动较大,人员的整体素质呈相对下降趋势。这就使得电算化业务人员不规范操作错误操作问题时有发生。如有的操作人员将数据备份地址搞错,待需要恢复数据时,不是找不到数据就是恢复错误数据;有的是由于主观上粗心大意,如把甲村的凭证录入乙村的账套,等等。

1.4农经管理和会计核算内容发生了变化,管理流程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业务人员和新的管理方式、核算内容也出现了一个“磨合期”。这些变化也曾使部分乡、村业务人员一度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有人认为现有的软件过时了、不适应了,手工记账灵活、得心应手,还是应退回到手工记账阶段;有人认为电算化在工商金融等行业或发达国家行得通,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这个范围内,管理和核算方式变化太快,暂时不适合搞电算化。这些错误认识直接阻碍了该县财务电算化的顺利进行,部分乡(镇)的电算化工作曾出现敷衍了事、数据录入进度严重滞后等问题。

1.5核算形式没有完全跟上管理体制的变革,易使部分电算化数据失真。如,财政部门取消了各村在金融部门各自分别开设的账户,改为在金融机构只设一个(全乡镇)统一管理的账户。村级账面上的银行存款难以与真正的“银行存款”单独分别直接核对,结果使许多乡(镇)财政所、经管中心和村助理会计等业务部门和人员对款账核对问题只好“模棱两可”。

1.6财务电算化软件设计的局限性,制约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软件智能化的发挥。如,有的软件设计商由于不熟悉实际情况,设计的软件脱离实际,不实用;有的软件设计得过于繁杂,不便于操作,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2.相关建议

12.1培训人員。由于乡、村两级电算化操作员流动性比较大,陆续分批开展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培训不局限于集中培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分片培训、分层次培训,结合管理和核算的具体要求有重点地培训。同时,还要经常在工作检查的同时,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培训,随检查随讲授。特别是对“账人分离”现象所带来的记账员不熟悉村集体情况的问题,通过经常检查,以期有较大改善

2.2稳定人心。近年来,面对接二连三的改革,不少年轻的业务骨干人心思“动”。所以,必须千方百计稳定农经队伍。主要措施:在报考职称上,要与人事部门协商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业务骨干作一定的倾斜;在推荐和提拔后备干部上,要与各乡(镇)党委协调,力争优先推荐和提拔乡镇经管站业务骨干;在发展党员上,要与组织部门协商好,只要是经管站的业务骨干,具备了党员条件,其发展不受名额限制。

2.3规范操作。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各地依据此“规范”结合本地实际再订出操作细目。使工作流程一目了然、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和记忆,进而有效地促进电算化操作质量大幅度提高。

2.4严查严纠。财务电算化软件具有的程式化性质,对预期问题严加防范,对出现差错严查严纠,以确保电算化数据录入质量。每半年要进行一次调研和检查,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评估,发布预警,提醒各有关领导提前做好防范;对调研和检查发现的问题划类型、分清责任。属操作失误,由相应的电算化业务人员承担责任;属指挥不当,由乡(镇)经管中心领导承担责任;属业务指导错误,由相应的指导人员承担责任。每年末将当事人的责任汇总打分,作为年度考核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追究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对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惩处。

2.5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力度。每月规定特定的时期为民主理财日和村务公开日。日常需公开的事项,每月定期公开;遇有重大事项则事前事后随时公开。发现村集体有坐收坐支事项的,立即顺藤摸瓜,深挖相关问题,如遇技术性强的问题,县农经站及时派审计组进驻。

2.6“四面五方”共同协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由各乡(镇)政府召集本乡(镇)的经管中心、财政所、金融机构、村委会负责人,在充分协商、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村级经济管理监督权限:财政所和经管中心监管村级所有收入;经管中心代管村级所有支出;村委会是管理村级资产、负债和收支的主体;金融机构要管好“村级集体收支专户”,协助经管中心和财政所监管村级收支业务。

2.7改进电算化软件设计思路,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智能化的优势。一是数据采取网格式填入的录入方法,一单录入,定位该笔业务的各类相关性质和数量。日后所有查询和分类,由电算化软件自动完成。如用户需要,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相关报表都可随时自动生成。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类型多,要分类设计电算化软件。如,现在的村委会很少有生产经营活动,设计村委会财务核算软件,可以向事业单位的核算靠拢;现有的村办企业,多属承包形式,可以更多地考虑其承包业务对电算化软件的要求;有些股份制的村办企业,要更多地考虑股权分割、利润分红和股东民主管理的需要。三是适应农村集体三资代理的需要,软件设计时,财务核算和资产资源的管理要做好整合,资金、资产、资源之间要有相应的静态和动态数据链接。特别是为了管理资源的便利,土地资源和其他不动产的录入和查询要使用图形接口进行,即用户在图形上看见的某一资源位置就是该资源实际位置的缩影。

2.8正确处理电算化数据保密和村务公开的关系。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开放,农村经济体的财务数据保密工作逐渐提到日程上来。但同时,农村民主化进程也日益加快,村务公开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正确处理好这一矛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一是对村级电子政务形式的网上公开,要把电算化软件的数据与网上公开的数据进行物理隔离。二是对相应的经济数据,其公开要事先论证,科学评估确定公开范围。对不宜公开的数据,则不予公开。三是对公开资料在事后要依据实际情况,该封存的一定要封存。如需查阅,要严格履行查阅手续;如需复制,必须做好登记,并要在查后和复制后将原件及时归档,严防资料流失。

4.村财务监督 篇四

各位同志: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与各位同志们一起探讨关于村集体财务管理与村官防止腐败方面的话题。

众所周知,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农村领域的一个焦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但是不难看出,当前不少村存在财务管理有章不循、有规不依、现金管理混乱、会计帐务处理不规范、民主理财不健全、财务不公开等问题,。导致很多优秀的村干部倒在经济问题上,这已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当前村干部腐败的几种形式:

(一)截留私分。对上级救灾、扶贫款以及其它下拨款项采取收支不入帐的方式据为己有,有时对上级部门补助、救济款采取多报多领少发放的形式进行截留私分。

(二)挪用公款。少数村干部在领取上级部门补助款后,不及时入帐。甚至于以各种名义向村民乱摊派、乱收费,收取后又迟迟不入帐,将资金挪作它用。

(三)虚报冒领、多报多领。有的村干部用招待费的条子在村财务报销个人费用,或虚设工作奖、虚报差旅费,或虚增工程量骗取专项资金,从中获得利益。

(四)滥发钱物。有的村干部巧立名目辛苦费,过节费,自己给自己发福利、补贴,小到生活用品,大到现金甚至大件物品。

(五)公款消费。将公款用于个人交情、购买交通工具,报销私人开支等。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现象呢?综合我院历年来查办的涉农领域案件,造成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及村干部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不少村财务收支大多是村支书或村长一人审批,一个人说了算,“独揽大权,”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约束,甚至极少数村干部任意变卖、处置村资产,肆意挥霍集体财产,造成干群关系紧张,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二)、教育不力导致村干部自律意识、廉政意识和宗旨意识淡薄。一些乡镇领导认为村干部官小难当,怕他们“ 撂挑子”,因此只要村干部工作搞得好,既使有不廉洁的行为,也不深究,不注重对村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甚至于村干部出现违法违纪行为,也睁只眼闭只眼,不主动警告和处理。

(三)监督流于形式,实施到位难。有的村村务公开流于形式,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有些村财务半公开,甚至假公开。另外,理财小组多是村干部,利益共沾,集体违纪,同级监督名存实亡。各种扶贫、扶助款重拨轻管,资金下拨的 流向、用途、效果缺乏积极有效的跟踪检查,加上实施村民自治之后,上级政府部门大多不愿意干涉村委会事务,一时间欲管不成,欲罢不能。

(四)现行管理体制、机制落后。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来源都靠上级转移支付,村干部工资偏低,工作又较繁重,面对广大群众,处理事情要花很多精力。有些村干部为此思想不稳定,心里不平衡。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工作干得再好也脱不了“农民”的身份,缺乏敬业精神,往往为了私利不惜铤而走险。

就我个人而言,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预防村干部腐败,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精选人员,提高村官队伍素质。选调政治思想好、法纪观念强、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及村中致富能人充实村干部队伍,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党纪法规教育,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防线。

(二)完善制度,健全管理。一方面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杜绝以收抵支,差额报账等现象。同时实行“多支笔”签字制度,将财权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握,发票或收据至少要两名村干部签字,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另一方面各村要积极落实村务公开,规范公开内容严格按照《村集体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进行,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财务活动事项,要做 到内容公开及时、程序严格,条理清楚;收支情况要逐项公开,严禁以项目公开代替明细公开,或者大而空的假公开。综合来讲,就是抓好“三个一”工程(即村村一块“公开栏”,及时公开村务管理有关情况;项项一笔“明白帐”,对牵涉到村民利益的内容在公开栏中予以公开;月月一次“明白会”,各村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明白会,由村会计向理财小组汇报上个月的财务收支情况,以便更好进行监督)。

(三)、多形式、多手段拓宽村务监督渠道。在乡镇和各村设立举报电话,将群众监督与违规查处结合起来,对发现的廉政风险信息,乡镇纪委要及时采取措施查处。特别是在村级重大工程建设、大额资金使用、换届选举等涉及“村官”用钱用权的重要领域,乡镇纪委要及时进行谈话提醒,谈心疏导,帮助“村官”认识风险、化解风险,把廉政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应注重保护干部,通过帮扶激励从心理上加强预防。村干部“官职不大责任大、地位不高要求高、报酬不多奉献多”,尤其是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任务更重、困难更多、压力更大,容易导致一些村干部心理失衡,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增加了腐败的潜在风险。因此,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村干部的心理很有必要。

(五)、注重精神层面,着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要大力 开展农村廉政文化教育活动,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帮助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

5.村财务年度工作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通过对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计,进一步推进我镇党风廉政建设,规范管理村级集体财务,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审计对象、范围

(一)审计对象:新杭镇各村(社区)。

(二)审计范围:20__-20__年度村集体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追溯和延伸。

三、审计内容

村级财务审计重点内容:一是村级财务收入情况,主要审查村级财务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入账的完整性。二是村级财务支出情况,主要审查村级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如原始票据是否真实,有无白条列支情况,报销手续是否齐全,非生产性开支中的招待费执行情况等。三是项目资金审计,重点审查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情况,有无挪用、挤占等问题。四是村级债权、债务情况。五是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和发包及专项工程招投标情况。六是是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及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执行情况。了解掌握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审查经费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规定,大项支出是否经村集体研究决定等。七是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四、审计时间

从20__年4月16日至5月15日,审计组在财政分局对各村财务进行集中审计。坚持时间服从工作,如工作需要,适当延长工作时间,确保本次审计工作质量。

五、组织领导

镇里成立村级财务审计领导组,组长由镇长陈兴松担任,副组长由纪委书记宋芬担任,成员由詹代贵、李光义、黄立勋、刘为龙等人组成。审计领导组委托安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审计,审计组成员为秦静(组长)、陶晓红(主审)、蔡旦丽、姚梦均。

六、审计要求

1、各村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村要切实加强对本次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认识,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安排专人协助审计组,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2、审计人员要依法依规审计。审计组、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宴请、送礼或“红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核实,反馈。审计结束后,审计结论要及时上报。

3、通过审计完善制度、促进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审计组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明确整改时限,要通过此次审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同时加强制度规定的执行力,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行为,确保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法制化运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6.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篇六

1、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村两委班子主要成员,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以及其他村主要干部,在任期内因换届、辞退、免职等原因离岗的,离岗前后必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群众反应强烈的有关村级重大建设建设或需要审计的重大事项可实行专项审计。

2、审计的实施:审计工作具体可邀请审计局进行。

3、审计要求:

(1)相关人员必须如实提供审计所需账册资料,不

得隐瞒。

(2)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

人不得拒绝、阻碍和干扰审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3)村两委应将审计结果及时上报乡党委(交乡党委

7.村财务述职报告 篇七

一、通村公路财务监督工作现状分析

农村通村公路从2012年起每公里中央车购税补助25万元,当地政府财政补助15万元,其余资金由修建公路村民自筹或社会捐赠。通村公路采取的是民办公助的形式,也就是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由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修建公路的村的村民委员会作为工程建设的业主要召开村民大会,然后对如何修路、如何筹集修路资金、何时修路等问题进行民主协商。要成立“资金使用监督小组”、“公路质量监督小组”民主协商公路建设和资金使用事项,并对作出的每一个事项进行公示,并接受乡(镇)、县交通、财政、审计主管部门监督。但是在工程实际建设中,乡(镇)、县交通、财政、审计主管部门的监督大多是事后监督,又缺乏用民主的方法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公路建设,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制度形同虚设。

(一)缺乏对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督与控制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正搞得有声有色。但是在工程建设中,乡(镇)人民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不严格按照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执行,村民自筹工程款不督促及时存入乡(镇)人民政府银行专户,不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县交通、财政主管部门对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大多是通村公路建成后财务资料的审计,属于事后监督,使得在通村公路建设中成立的“资金使用监督小组”大多由村支部书记等操纵,资金监督缺乏有效监管。各村的书记手握大权,掌管着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无视工程质量、不按工程进度拨款,甚至中饱私囊。

(二)通村公路建设中财务监督缺乏群众监督

在通村公路建设的财务监督工作中,有群众监督、审计部门监督、县交通主管部门监督、县财政主管部门监督、省厅主管部门监督。通村公路是修到农民群众家门口的公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受益,最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实惠。通村公路老百姓自筹资金一般每人在500 元-2000 元不等,一户人家大多负担好几千元,对西部乡村群众来说并不是小数。如果建设资金没有用到路上,而是落入他人腰包或是公路质量差,建成不久出现路面质量问题都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事,所以他们是最有监督决心的。但是现实中,缺乏组织领导和民主的方法,没有放手把群众发动起来积极参加通村公路建设。

(三)通村公路建设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农村通村公路建设的财务会计人员大多由村文书担任,他们一般都不是专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经验不丰富、思想道德不过硬。而且大多由村支部书记等指定,听从村支部书记的安排,按照村支部书记的意思办事。虽然工程开工前,县交通、财政主管部门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委办公室召开工前培训会,尤其对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工程账务处理、财务监督等进行专业财务培训,并公布业务咨询电话,但是他们对专业技能的提升不积极,也不敢违背村支书的指示,何谈监督。

(四)通村公路建设财务预算形同虚设

进行财务预算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即将发生的各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预测,对财务工作进行指导与约束。在通村公路预算编制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系统的内部预算管理体系,使得村委会的预算方案与实际的通村公路建设活动出现了脱节,很多时候都普遍存在为预算而预算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预算数字的编制更是天马行空、胡乱编造,根本就未对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和执行,导致多付工程价款或建设资金出现缺口等扯皮的情况,最终形成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无法解决。

二、加强财务监督,全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一)完善通村公路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做好通村公路建设财务管理的关键是做好财务监督,因此,必须强调“资金使用监督小组”对每一项建设资金使用的民主决策和集体审批,并在村委会财务部门中建立通村公路建设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切实将通村公路财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内部审计切实保证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科学、合理、规范化使用,保障建设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挪用、截留、使用专项资金。加强对村上工作人员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让内部审计监督理念逐步渗透,使村上每一位工作人员心中都树立财务监督的思想,从过去的无知,无视财经法纪,到自觉地将财务监督工作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通村公路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最重要的是对公示制度的完善,对工程建设资金、工程预算等与通村公路建设的相关事项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通村公路财务监督的前移

在通村公路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财务监督贯穿始末,而对于事前、事中的监督尤为重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事后监督的监督检查方式,将财务监督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重的方向上来,从而实现对通村公路建设的全程监督。并将乡(镇)、县交通、财政、审计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予以公布,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与举报,对接到群众举报不理不睬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如果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绝不姑息,真正实现监督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

(三)加强财务监督中的群众监督

对通村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各项财务支出、运行情况等进行监督,是为了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了有效保证这项工作公平、公正的顺利实施,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参与公路建设。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并保障老百姓行使权力,对老百姓打击报复行为进行坚决的查处。

(四)加强通村公路财务预算体系建设

在通村公路建设中,由于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导致工程结束后才发现工程税金没有预算等情况,又不能对老百姓进行2次筹资,要么拖欠工程款,要么村上用其他资金垫付,形成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必须加强通村公路财务预算,建立预算体系,让预算贯穿工程建设始终,指导工程建设,绝不超预算实施工程项目。加强通村公路财务预算,工程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进行详细的预算编制,把各项费用(包括工程税金)必须全部预算,并予以公示,经过各方民主协商后,方可实施工程建设。

总之,通村公路的建设拉进了我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有效的改善了当地的基础建设条件。加快农村公路的发展与建设、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全面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加强通村公路的建设,加强财务监督与管理,切实实现地方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几点特殊要求及建议[J].交通财会,2007

8.村财务述职报告 篇八

新时期要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青浦区近年来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责任监督、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机制,收获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选任机制、服务保障、后备队伍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基层党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4-0047-03

一、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基本结构。第一,年龄以中年为主,年轻人少。全区现有农村党组织184个。目前村党组织书记171人,46岁至60岁的共有120人,占70.2%。现有居民区党组织89个,全区目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89人,46岁至60岁的有59人,占比66.2%。45岁以下的年轻人少。第二,学历偏低,以高中以下居多。村党组织书记学历大专及本科以上的有77人,占45%,高中、中专及初中以下共有94人,占55%。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学历大专及本科以上的有42人,占47.2%,高中中专及初中以下学历的有47人,占52.8%。第三,在岗任期偏长。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在5-10年的有44人,占25.7%;任期10-20年的有37人,占21.6%;任期20年以上的有12人,占7%。3-5年的有43人,占25.1%。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任期5-10年的有25人,占28.1%;任期10-20年的占24.7%;任期20年以上的有5.6%。任期3-5年的占20.2%。第四,身份构成以事业、集体编制的人占大多数。村党组织书记是集体编制的有147人,占到了86%;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是事业编制的有48人,占53.9%,集体编制有36人,占40.4%。第五,地区收入不平衡。青东和青西地区的村党组织书记收入差距较大。

(二)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总体评价较好。调查问卷显示:68.6%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能胜任岗位,30.4%的基本胜任。对目前村(居)党组织书记能力的评价满意占59.8%,较满意占30.1%,基本满意占9%。认为村(居)书记团结班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分别占67.7%和65.6%。在发挥带头作用方面满意的占51.8%,较满意有34.6%,基本满意占8.6%。70.7%的村(居)党组织书记经常与普通党员、普通群众谈心交心。可见,村(居)书记队伍整体是好的。

(三)后备干部有培养有储备。全区目前村后备干部有167人,男性76人,女性91人;35岁以下有143人,占86%,本科以上有115人,占69%;主要来源是大学生村官,有55人,占33%。居民区后备干部目前全区有61人,其中男性有26人,女性有35人;35岁以下有55人,占90%,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3人,占70%;主要来源集中在三支一扶(23人,占38%)和大学生村官(6人,占10%)。可见,村(居)后备干部大多数人学历较高,女性偏多。调查问卷显示:对大学生村官到村、居民区任职后的评价较满意为41.1%,满意占38.7%,基本满意占18.6%。75.8%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应在带教指导下负责具体条线工作。83.8%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在符合选举、选聘的情况下,希望大学生村官能进村(居)班子工作。

二、村(居)书记队伍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一)选优配强干部班子。结合换届选举,配齐配强村(居)党组织班子。从2005年开始,青浦区在基层党组织换届中试点探索“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两票制”等不同的选举方式。2008年起,全区各村(居)党组织选举全部实行“公推直选”,改变了以往“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一批年纪轻、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脱颖而出,优化了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增添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二)强化教育培训。完善村(居)干部轮训制度,把基层干部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规划,每年组织全区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进行岗位轮训和专业研修,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培育挖掘村(居)党组织书记典型,发挥优秀示范作用,2010年成立了青浦区村(居)党组织书记联谊会,通过课题调研的方式,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普遍、趋势性问题进行研讨和总结,为书记们提供了思考和工作交流的平台。

(三)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健全保障机制,明确了村(居)干部的岗位报酬和养老保险,落实了村(居)干部的基本保障,调动了村(居)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稳定了干部队伍。拓展发展空间,从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中选拔街镇领导干部。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村(居)干部参选“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优秀村(居)干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开展从优秀村(居)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工作。近几年,共有9名村(居)干部通过公开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

(四)加强后备干部培养。2006年,实施选聘社会有志青年到村任职、选送机关优秀青年到村挂职、选派结对单位党员干部到村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的“三选工程”,有效增强了农村干部力量。2006年以来,按照市委要求,选聘了334名市区两级“大学生村官”,先后有18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居)“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了村(居)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三、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中以经验为主,创新少。据问卷反馈,61.4%的村(居)党组织书记思想比较保守,创新意识不强。46.1%的书记在工作方法上和处理问题时基本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33%的书记在工作中不善于发动群众。有的党组织书记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办法不多、效果不好。对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村(居)工作缺乏开拓性的研究和思考,存在着“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惑。

(二)任务繁重,权责不清。调查显示,97.8%的村(居)党组织书记精力主要用于镇党委、街镇中心和重点工作。目前,村(居)党组织书记担负的职责繁重,上级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指标都有赖于他们去落实。在动拆迁、三项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矛盾的焦点上。由于权责职能不清,村(居)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手段有限,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很大。

(三)思想上做老好人,顾虑多。一方面,在换届选举时街镇党委在村(居)党组织书记的选配上还是注重平稳,视野不够开阔,基本上聚焦在现任两委班子成员,书记选拔任用渠道比较单一。党支部和居民区委员会都是三年一换届,这三年中,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干工作,第三年又要准备选举,真正开展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年。部分村(居)党组织书记选举前一年“做老好人、不得罪人”“不敢做事、不愿做事”现象比较明显。有些书记仍将村(居)民作为管理对象,个别的甚至将村(居)民作为对立面来看待,认为工作不好做是群众思想太复杂、要求太高。另一方面,受身份、年龄、学历等限制,村(居)党组织书记的晋升机会不多,一些优秀的书记存在“干得再好,也列不了编(指机关、事业编制),离任后还是去拿集体干部退休工资”的思想顾虑。此外,村(居)党组织书记任职期间不计工龄,考进公务员队伍后,工龄却从进入公务员队伍之日起算,感觉不合理。

(四)后备力量不足,基层留人难。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文字工作过多,与群众交流接触的机会太少;非沪籍村官不懂本地方言,难以服务群众;工资待遇较低,平均月薪在2000元,好“苗子”难留。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难留基层工作的原因中,54%的大学生村官来的时候就没有打算多呆,只是为了能享受考公务员、落户等优惠政策;52.3%的人认为农村生活枯燥,工作后不受重视,归属感不强,心理落差大,不愿意沉下心扎根农村。招录的334名市区两级大学生村官中,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离职的有198人,期满后真正留在村里工作的很少。个别村(居)党组织书记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不够重视,或传帮带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的引导培养带教作用,受换届选举竞争力的影响,怕年轻人抢了位子,直接影响个人利益。

四、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干部选任机制,选配好村(居)党组织书记。一是选优配强村(居)党组织书记。首先,要严格选任的标准,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政治标准,选拔党性强,热爱村(居)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坚持能力标准,选拔既有发展经济能力,又有社会管理能力的人;坚持群众标准,选拔宗旨意识强,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其次,增加选举程序的内容。可探索实行述职、演说、答辩等竞争程序,强中选强、优中拔尖,让真正优秀的人做书记。再次,要严肃纪律。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的法规政策,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对在选举中买票、贿赂等行为,必须坚决查处,依法办理。此外,建议出台相关规定,使村(居)基层组织与街镇党委的任期相一致,每届任期为5年。二是注重培训教育,提升整体素质。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分级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党组织书记的素质与能力。新一轮换届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开展新任村(居)党组织书记初任培训,并每年组织开展轮训,采取短班化、专题化,通过案例、研讨、实践等形式,重点加强政治理论、群众工作、区域村域经济、社会治理、法律法规、党务工作知识等培训,突出实效,提高书记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强化任期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职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和监督约束工作机制。村(居)党组织书记要签订任期和年度目标责任状,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上级党委和党员群众监督。加大考核力度,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建设、依法办事等工作制定具体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不搞平衡照顾,对村(居)党组织书记的全年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针对考核结果有相应的激励和管理措施,从制度层面促使党组织书记踏踏实实干工作。四是尽快建立村(居)党组织书记正常的退岗机制。制定出台具体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退出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退出情形和落实具体的操作办法。对工作无成效、群众不认可的党组织书记,上级党委要及时进行撤换调整,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居)委主任,要对其劝退,对劝而不退的,街镇党委要指导村、居民区党组织提请村、居民区代表会议罢免,从而破除村(居)干部只进不出的“惰性思维”。可针对实际,规定退休年龄,最好年龄限制在55岁以下,最高不超过60岁。

(二)提供服务保障,激励村(居)党组织书记。拓宽成长进步渠道,面向优秀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考录公务员;积极推荐提名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提供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舞台;加大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工作力度,更多地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中选拔街镇中层干部及街镇领导干部,形成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导向,为党组织书记创造政治上的成长空间;加快村(居)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进程,落实职业化待遇保障;探索建立村(居)党组织书记结构化岗位补贴、基本养老保险、离岗退位的生活保障机制等制度;建议市委出台统一标准,根据村干部在岗年限和工作考核情况,保证干龄补贴和生活补贴,从而使一些不能解决公务员事业单位身份、长期在村(居)工作的优秀党组织书记没有后顾之忧。

(三)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做好育苗工程,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培养接班人。第一,拓宽选拔渠道。一是招录一批。明确选拔标准、程序和培养管理措施,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招录一批热爱基层工作、群众基础较好、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后备干部队伍。二是下派一批。从各街镇管理的集体干部中选择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同志到村、居民区任职,担任条线干部、助理等职,通过定向培养,为村、居民区储备一批书记后备人选队伍。三是留住一批。进一步扩大本地生源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居官”中的比例,对经过一定时间培养,考察符合要求的,及时提拔使用或由组织推荐参加民主选举,进入“两委”班子,使之安心扎根。第二,加强教育管理。各街镇要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对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参加教育培训情况、考察考核情况以及工作成绩和奖惩等进行详细记载,并以此建立村(居)后备干部定期考察调整制度,做到备用结合、动态管理,可以将后备干部纳入民主评议村居干部范围,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推进村级优秀后备干部到镇机关、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制度,放到一线岗位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第三,打通成长通道。村(居)后备干部、条线干部通常多是在村里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本村人,党员群众对他们比较熟悉,相对来说,他们更容易被党员群众所接受。因此,要在村(居)切实建立起后备干部、条线干部——中层干部——村(居)主任、书记梯队的良性循环,确保基层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充足稳定。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副教授

9.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 篇九

1.村级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由乡(镇)农村经济管理站代管,实行代管后,原有会计核算单位的独立性不变,村集体所有权不变,财务支出的决策权不变。

2.取消村会计组织,每村设一名报账员,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收、支单据,由报账员每月末将原始凭证报送乡农经站,由农经站记账员登记帐簿进行会计业务核算。

3.村集体经济组织配备专职的报账员,负责本村集体资产管理、“一事一议”申请、登记、备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负责办理收入、支出报账业务。非报账员不得管理现金业务。

4.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使用,实行报账核销制。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资金时,必须先申请,乡(镇)农经站审核,同意后拨付村使用。

5.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收入,不得坐收坐支或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全部收入和支出必须纳入农经站入账管理。

6.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收入,资金必须在发生后5日内由报账员到乡农经站报账。特殊情况,可事先申请,农经站长同意后,可以推迟报账时间,但最迟不得超过三日。违者按个人占款处理。

7.村账乡代管后,乡农经站设总会计一名,记账员若干名(根据各乡实际,每名记账员负责3―5个村),现金员一至二名(根据各乡大小自行配置)。

8.现金收支手续完备,不准白条子抵库或入帐。手续不完备、不真实的开支,报账员、记账员有权拒付和接收。对不拒付的,又不反映的`要追究其责任。

9.农经站代理村会计账(村账乡代管)必须按照国家和省业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和会计科目,按规定的记账原则、记账程序、记账方法、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按会计年度及时结旧账、建新账。

10.村级财务实行乡(镇)农经站会计代理后,严格执行账、款分管制度。出纳员负责管理现金,办理现金收付业务,并进行现金序时核算。记账员负责建账、记账、算账、结账、定期核对账目,并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责。

11.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准参加各种名义的赞助活动,不准用公款购买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对各种合同外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权拒付。

12.村级各类资金要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禁相互挤占、挪用、平调。发现要追究其责任。

13.村级各类单据,尤其是付方单必须有经手人签章或签字,由村级财务主管人员签批,村民理财小组盖章后,再由农经站账前审核后方可入帐。

14.加强村级票据管理,对村级所取得的外来原始单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自制原始单据必须使用JNBP―吉林省农村经济组织标准凭证,空白凭证由乡农经站统一管理。村级可根据需要向农经站领取。农经站对各种所领取的空白凭证进行登记。

15.实行财务公开,乡农经站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村的经济收入,往来款项各项补贴资金等业务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16.镇农经站要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年度内各种会计资料、统计资料要统一整理装卷归档,会计档案不经批准,不得随意销毁。

17.报帐员、记帐员要认真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和制度、刻苦钻研业务、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客观公正。

18.对应收、应付款两类账户不得混用。严禁村发生垫付资金行为,杜绝通过两类账户人为造成呆死现象。出现违规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19.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实行购建前审计审批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按照购建的金额报农村审计站审计同意后方可购建。

20.村集体经济组织严禁用集体资金或贷款、借款代农民缴纳税费。

10.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试卷 篇十

姓名

单位

成绩

一、填空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运动,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以()为基础、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乡镇代理会计要()设置明细帐,以()为单位在银行设立帐户,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3、资产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能控制的,能以()计量并能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利益的()。

4、构成固定资产的条件是:单位价值在()元以上,使用年限在()年以上。

5、农业资产包括()资产和()资产两大部分。

6、现金折扣是指销售者为了鼓励()旱日偿还货款而制定对()的现金折扣办法。

7、“一事一议”资金的使用要单独设立帐户,()、()。

8、农产品生产(劳务)成本的构成包括()、()、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二、单项选择

1、相互牵制原则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任何一项业务和管理活动,都要有()以上的人参与,并使之形成相互制约关系的管理机制。A、两人

B、两人或两人以上 C、三人

D、三人或三人以上

2、普通支票功能有()A、只能支取现金

B、只能转帐 C、可支取现金也可转帐

D、不能取现

3、根据现金管理规定,下列可以支付现金的是()A、支付村民劳务报酬30000元

B、购买水泥5000元 C、支付村民助学金8000元

D、购买钢材800元

4、下列固定资产不提折旧()

A、不用的房屋

B、因经营需要租入的机器 C、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

D、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5、下列不属于经济林木的是()A、苹果树

B、橡胶树 C、梨树

D、育材树

6、票据贴现借款是指持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流动资金周转困难时向银行申请票据贴现的借款。A、转帐支票

B、银行汇票 C、本票

D、商业汇票

7、“一事一议”资金筹措可以采用()形式 A、筹资

B、筹劳 C、债务分担

D、筹资和筹劳

8、村集体经济以林木方式进行投资,应按()的价值计价。

A、合同价

B、林木成本价

C、村民集体定价

D、林木成本加预期收益 9、收据一般作为()的依据。A、经营收入

B、往来款项 C、销售产品

D、购买产品

10、对于发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票是支付货款的唯一依据

B、向个人购买商品按规定不需提供发票 C、发生债务纠纷是发票是唯一的证据 D、发票是发生经济业务往来的一种证明

三、计算

1、某村民收到银行承兑汇票一张,面额100000元,因资金周围困难向银行申请贴现,票据开出日期为2017年6月5日,到期日为2017年12月4日,该村民在2017年8月5日持汇票申请贴现,银行贴息率为年利率3.6%,问该村民可得到多少现金?

2、某村民小组打算上一加工厂,现有2个方案如下:

A方案:投资总额100万,投资后第一年收回30万,第二年收回40万,第三年收回50万,第四年收回60万。

B方案:投资总额100万,投资后第一年收回20万,第二年收回30万,第三年收回80万,第四年收回80万 你认为那个方案可行

四、论述题

1、你认为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模式那种较好,说出你的观点

2、结合所学的内容,应如何加强对农业资产的管理

3、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村级的不良债务?

4、谈谈你对发票、收据和白条的认识

答案

一、填空

1、农业合作化、家庭土地联产承包

2、村、村

3、货币、经济资源4、500、1

5、牲畜、林木

6、购买者、货款

7、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8、材料费用、工资和福利费用

二、单项选择

1、B2、C3、D4、D5、D6、D7、D8、A9、B10、D

三、计算

1、该村民可得到的现金=100000-100000*3.6%*4/12=100000-1200=98800

2、A方案投资回收期=2+(100-30-40)/50=2.6

11.大马营子村玉米种植调研报告 篇十一

大马营子村玉米种植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在大棚种植技术推广以前, 几乎家家户户依靠种植玉米来维持生计。当时玉米种植是这个村子的生命产业。近年来, 大棚种植黄瓜的技术生产方式在全村推广开来, 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大大超过玉米种植带来的微薄收入。这使玉米的龙头地位被动摇, 甚至今年以来几乎被大棚黄瓜种植取缔了。但由于某些地形不适合建造大棚, 某些人家的经济实力不够, 没有资金建造大棚, 某些农户满足于玉米种植的收益, 所以玉米种植依旧是这个村子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农户是大棚种植黄瓜, 农田种植玉米两者兼顾。当然, 也有部分农户只种植其中一种。

这个村子的玉米种植是半传统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原因主有以下几个:第一, 农民土地不集中, 很多农户把农田地势好、土质好的部分建造大棚种植其他蔬菜, 以至于使农民的玉米地被分割成小小的。以至于无法使用大的机械。第二, 农民的种植生产活动缺少统一的合作管理, 土地是你一块我一角, 这种生产方式使农机的使用极不方便, 不能发挥农机在大规模农业生产上的作用。第三, 有很多农户舍不得花钱雇农机, 也使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 反而经济收益不好。

12.村财务述职报告 篇十二

近年来,他时常走家窜户,身影游走于各组各户间,见到村民就

热情的拉家常,这是村党支部书记对他的评价。同志拉家常总有说不完的话,还时不时的向村民聊起村财务支出情况,走时会还随手留下一张财务支出明细,这是几位村民对他的中肯评价。总之,在村民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较好的完成了村财务各项工作:

一是严格票据审核。村里的财务审核、报销、核算、入账工作,是令人头疼的事情,是一项在细微处见成效、精益求精的工作。因此,他带领着财务监督组一批人始终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章立制,不断规范和优化村财务签字报销流程,层层界定审核权限和责任。坚持对不合规、票据要素不全、签字报销手续不全等事项不予报销的原则,确保了村财务收支真实、合法。

二是实行全员监督。坚持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村财务结算手续。我们坚持收支两条线,分人负责,互不影响,并及时做好核算、入账工作。我们实行财务监督成员“半月一会议,一会一审查,一审一签章”制度,严格自查自纠,杜绝暗箱操作、漏报误报等违规行为发生,有力促进了村财务工作在阳光下健康运作的工作机制。

13.村财务述职报告 篇十三

摘要: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乡(镇)村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秩序混乱,这不但成为影响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之一,而且也导致经济案件上升,加剧了乡镇财政困难,成为影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关键词:乡(镇)村财务管理;小金库;财务公开;会计核算

近几年来,通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工作,乡(镇)村财务管理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乡(镇)村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秩序混乱,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决办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既是政务、财务公开的需要,也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需要。乡(镇)村财务管理混乱,不但成为影响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而且也导致经济案件上升,成为影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乡(镇)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乡(镇)村廉政状况不佳,突出表现为吃喝过度、小车和通讯费用惊人、大量收受礼品、购物券(卡)、明考察,实旅游、经济犯罪逐年攀升等等,使得乡(镇)村财政状况更加困难。而这些问题必然表现为财务工作上的种种违法乱纪行为,而且,正是这些违法乱纪行为保证了那些与廉政要求背道而驰的活动的滚滚财源。当前乡(镇)村财务管理上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会计基础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 由于财会人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较低,一些乡镇违反《会计法》问题屡查屡犯。其表现主要有下述几方面:一是财务人员执法观念淡薄。《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凭证要手续完备、合理合法,但有的乡镇却以假发票和大头小尾发票报销,以大量白条和收款收据入账;支出票据不合规、手续不完备,甚至无领导签批;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臵帐目,一个单位开设多个银行账户,以逃避银行监督等;二是会计核算不及时、不详细。有的乡镇当年不结账,形成包包账,更有甚者跨越会计年度不结账。有的乡镇财会人员不按会计规范进行会计核算,不按规定登记发生的经济事项,年终收入、支出记一大笔账。上述种种行为使会计资料失真、信息失真,给个别不法分子侵吞国家资财提供了温床。

2、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

少数乡镇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管理能力,特别是当家理财的水平,还不适应新的财政体制的要求,廉政意识淡薄,财经纪律观念不强,主观上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措施、管理制度滞后,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3、乡(镇)村小金库普遍存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十分混乱

乱收乱罚乱支,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相当普遍。小金库中的资金无论是从开收款收据的收费来,还是从公款私存的利息来,甚至以违法违规出售国有、集体资产来,都是一种应入账的财政收入。然而有的乡镇和基层站(所),为了预算外资金使用方便,又能逃避财政监督检查,就设立账外账,使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 财政监控之外,成为铺张浪费等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和“防空洞”。

4、监督机制不健全,负责人滥用职权

财务一支笔由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虽然可以避免财务混乱,但如果对单位负责人没有监督,则又会引发因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造成腐败发生。一些乡(镇)村负责人为自己的亲戚朋友在银行贷款自作主张用集体名义提供担保,以至多次发生变故,让集体背上还本付息的连带责任,给集体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也有一些乡的财务管理是封闭式运作,缺乏透明度,没有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5、利用公款吃喝、铺张浪费问题严重

多数乡镇贫困、条件差、财源少、家底薄,财政拮据。但从乡财务清理的有关材料数据看,各乡在用公款招待吃喝方面却花钱大手大脚,无标准,无控制。去乡(镇)村办事下午找人相当困难,因一般中午均有酒宴,下午办公者很少。很多乡(镇)村基层干部长年累计奔波于酒席之间,沉溺于迎来送往之中,花费巨额招待费,而实际工作却平平。

二、加强乡(镇)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干部教育,惩治职务犯罪

1、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教育。当前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教育是从根本上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措施,因而也是对乡(镇)村干部廉政建设的一大促进。乡(镇)村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工作,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争取的专用资金真正用于为农民增收和创建富民工程,绝不能用于贪图享受的“形象”工程。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讲话中关于“必须严肃经济工作纪律”的要求,用党的经济工作纪律规范全体党员干部在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的行为。同时,要把乡(镇)村财务管理纳入对乡(镇)村领导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经常考核检查,促其落实。如果乡(镇)村领导干部都能以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为准则联系实际整改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就不但会改善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而且也会有利于乡(镇)村的财政解困。

2、加大对负责人的法制教育力度。我国现有财务法规,从会计法、国务院的各项会计行政法规,到各地方的财务规章制度,都对单位负责人的财权做出了相应规定。特别是新颁布的“会计法”第五章,对单位负责人违反“会计法”的五种情形明确了轻者进行行政处分,重者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但乡(镇)村负责人对于这些法律法规往往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去认真履行。因此,更应加大对乡(镇)村负责人的法制教育力度,从而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用以规范执政行为,做一个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带头人,那么乡(镇)村廉政建设和财政解困也才有了切实保证。

3、加大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职务犯罪是腐败的最恶劣表现,也是一些乡(镇)村财政困难,甚至由富变穷的重要原因,因此,依法对其加大打击力度,不仅是政治上惩治腐败的需要,也是在经济上 清除蛀虫,堵塞漏洞,促进乡(镇)村财政解困的重要措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3条第二款的解释,明确了村委会组成人员具备刑法意义上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赋予了检察机关打击村委会成员职务犯罪的职权,由此消除了长期以来由于检法两家司法解释不同而形成的执法误区,从而使村委会组成人员职务犯罪严重但无法治理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二)加强财务管理,截断违法乱纪活动资金来源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完善乡财政内控约束机制。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乡镇使用的各种账薄,都要实行建账监管,在县财政局统一办理,领取账薄、表册;要建立资金、现金管理制度,票据购销、领用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要做到按规定建账、设臵会计科目、记账,帐目做到日清月结;会计、出纳取得的原始发票必须符合规定;要严格做到会计、出纳分设,会计管账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账,印章分管,各尽其责。从而通过这些措施强化票证管理,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内控制度,使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提档升级,使财政管理工作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2、加强审计监督。审计监督不但可以通过对财务收支合理合法的审查,在事后发现问题,避免资产流失,堵塞开支漏洞。而且能对那些可能发生的违法乱纪行为起到事前震慑作用,避免发生,因此,它是治理做假账、小金库问题,有效截断违法乱纪活动资金来源的重要措施。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审计署曾联合发文推广审办案制度,要 求对举报问题严重的乡(镇)村的财务加强审计和对涉案犯罪分子加大打击力度,相信这一举措也必将有利于加强乡(镇)村的财务管理工作。

3、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实行民主理财、群众监督,约束乡(镇)村负责人滥用职权的有效手段。从而截断违法乱纪活动资金来源的有效措施。目前虽然“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其核心内容)在中央号召推动下已在全国农村普遍展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诸如“重形式,轻内容”,甚至“公布不公开”等问题。因此,笔者以为应总结“村务公开”中财务公开经验,克服存在问题,要从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方式等各个环节抓落实,定期如实公布有关账目,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机制,坚决施行收支两条线,执行民主理财制度,接受群众监督。要充分发挥乡镇人代会的作用,由人代会对乡镇的财务收支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审计机关对乡镇财务也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要进一步推动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并将财务公开扩大到乡(镇),以更好地发挥财务公开对乡(镇)村廉政建设的促进作用。

4、推进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由上级财政部门培训或招聘一批会计人员,委派到下级单位任职,被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与所在单位脱钩的制度。笔者以为,在乡(镇)村推行会计委派制,不但可以提高乡(镇)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而且能够强化财务监督,有效抵制所在乡(镇)村的不合理要求,避免不廉政行为的发生。

5、加强对乡财务人员的财经法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财务管理秩序混乱,会计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乡镇财会人员缺少、素质较差的现状,有关部门要尽快加强对乡镇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财会人员要坚持原则,认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严格按财政法规办事,维护财政纪律;乡镇干部要自觉遵守财政纪律,坚持各种财政规章制度,支持财会人员坚持原则,履行职责;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同时财政部门要以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为依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要取消任职资格,吊销会计证,抓好会计人员业务质量的监督。

14.村财务述职报告 篇十四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以进一步了解东三爻村土著媒体的使用情况、媒体形态选择原因剖析, 主要以调查问卷、深度访谈为主, 参与式观察。

(一)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时间段选取在2014年3月——4月期间, 地点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三爻村, 研究对象为该城中村土著村民, 进行随机抽样进行研究, 本次调查有效问卷为120份。

(二) 参与式观察

本文运用了此类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即深入实地, 搜集资料, 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本文研究过程中, 尽量做到了最大程度地接近村民, 接近事实。

本次研究时长为两个月。主要研究对象为城中村土著, 除此之外, 所调查的对象还涵盖在城中村从事医疗、餐饮、美发、教育等服务行业人员, 以及村卫生站等, 力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市井生活的真实风貌。

笔者还走访了30户城中村原住户, 就当地土著媒介使用形态、使用时长、使用目的、使用内容以及对媒介的评价和信任度进行了深度调查。

二、东三爻村调查概况

(一) 地缘优势

东三爻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 北靠国展中心, 南依长安区, 与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及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毗邻, 这其实也构成了西安城中村发展的一个尤其明显的特征:高校林立之地必是城中村经济繁荣发展之所。数量庞大的学生所构成的巨大购买力无疑刺激了周围商业圈的繁荣。借助隶属于西安这一省会城市的有利地势, 东三爻村与西安的其它城中村一样, 以有利条件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毕业一族。

除去大街遍布的便利店, 距离其一公里的范围内, 有易初莲花超市以及商场。村内有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商, 多是街边小店, 里面充斥着种类繁多的国产手机以及二手手机, 并无规模较大的营业厅存在。

(二) “今日:边缘都市”VS“昔时:乡土生活”

东三爻村的现状呈现出居住环境拥挤不堪、乡土生活“以诚为本”渐行渐远、医疗卫生、教育状况堪忧的局面, 新媒介的兴起导致大范围媒介生态系统的动荡, 并继续改变着乡土生活的原貌,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中村”景观。

1.“重农抑商”VS“边缘的繁华”

原住群体基本都将房屋出租作为收入来源的一部分, 大家都赶在房屋被拆迁之前加盖高层, 毫无疑问, 房屋越多, 得到的拆迁补助款项也会越多。另外一些人会进行自主创业, 在人口聚集区域开设饭馆、美容美发店、话费缴费店、五金店、服装店等。除此之外, 受过教育的人们也会选择到正儿八经的单位进行求职, 获得招聘信息的渠道则有网络、报纸、亲人介绍、人才市场等方式。这部分人已经摆脱封闭保守的“村落时代”, 眼界也日益开阔。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 乡土社会最典型的特征之一便是重农抑商。在西安所剩为数不多的城中村里, 土著居民已经不满足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老实安分的生活模式 (这当然与政府部门大规模地征收城中村的土地另作他途有关系) , 而是转而寻求经商致富之道, 最简单的一种便是靠祖辈父辈留下来的房产收取房租。

2. 传统“差序格局”VS“自由与平等:多种传播模式”

这里始终保留着中国乡土生活最典型的特征:走家串户、礼尚往来。在婚丧嫁娶仪式当中, 体现得尤为明显。大家的关系也比较融洽。传统的乡土生活中的“差序格局”并没有特别明显地横亘在这一群体的中间, 人们之间的交往被一种更加平等与随和的氛围所笼罩。但这并不意味着“尊老爱幼、长幼有序”这些流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美好品质已经被快速现代化的浮华生活所冲淡、掩埋, 在有着众多人口的大家庭里, 大部分土著年轻人依旧恪守着孝敬老人、尊敬长辈的传统。

这里, 口头传播、人际传播成为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 还有少量组织传播与群体传播的痕迹, 比如会议通知的召开, 关乎村民利益的一些重大事件的商议等。

3. 交通问题:“踽踽独行”VS“水泄不通”

传统乡土生活人迹罕至、行车寥寥的景象早已销声匿迹, 取而代之的是, 从早上六点一直持续到午夜, 大街小巷, 摩肩接踵, 人满为患。越来越多的村庄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列入政府的拆迁范围, 大部分无房者只能越来越集中于所剩无几的城中村当中, 大规模外来人口所造成的压力早已令城中村的交通现状不堪重负、状况迭出。无牌无照、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的“蹦蹦车”随处可见, 民警的三令五申并不奏效, 一到夜晚, 上班族们陆续返回, 狭窄的街道更加寸步难行。媒介对文明出行的宣传、推广并未深入人心, 仅是浮光掠影, 在这里, 挤, 已是生活的常态。

三、东三爻村土著村民的媒体使用分析研究

总体来说, 该城中村使用的主要媒介形式是电视, 其次是网络与手机。具体说来如下:

(一) 媒体使用情况

1. 电视使用情况

笔者走访的120户家庭中, 电视覆盖率已经达到100%, 而且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有线电视的全面覆盖, 电视已经成为城中村居民的主要媒介使用形态, 是接触时间最长、使用最频繁的媒体, 同时也是村民知晓本地消息和国内外动态的主要媒介。

电视的使用功能趋向单一——影音娱乐, 或收看天气预报, 电视提供新闻资讯的功能则相对弱化。人们观看的内容集中在电视剧以及类似家长里短的民生新闻、情感类节目、娱乐走秀等节目上。

在观看时间上, 大家观看的时间集中在晚上7点——11点之间, 使用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以及小孩。青年人趋向于上网或者外出逛街。每天使用时长在1—2个小时的占了绝大对数, 占了受访对象的51%, 其次是2—3个小时的占了29%, 3个小时以上的占了13%。

2. 网络与手机媒体使用情况

这里电脑的普及率达到99%, 仅次于电视, 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全面覆盖, 网络使用主要功能集中在获取外界信息、知晓外地与本地新闻以及国家大事, 求职应聘、交通出行、影音游戏娱乐、社交聊天等方面, 网络的优势很好地弥补了电视功能的欠缺。使用的聊天工具主要是QQ、手机微信等。使用手机媒体的用户当中, 约有76%的人有上网的经历或者习惯。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3个小时的占了受访人口的大多数, 约为59%, 最少的则每天上网不到半个小时。

3. 其它媒体使用情况

除了偶尔的会议、接种疫苗通知, 广播已经基本从当地土著人的日常生活中淡出, 老人收听的节目集中在秦腔、戏剧等栏目。本地报纸的主要功能也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提供消息与资讯, 寻找求职信息 (华商报每周天“智联招聘”) 也成为其一大特色, 村民使用报纸寻求招聘信息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其是纸媒, 可信度高, “报纸上的招聘一般不会骗人嘛”。杂志仅限于报刊亭售卖的时尚美容杂志 (瑞丽等) 以及街边散发的治疗男科、妇科疾病的医院宣传册子, 印刷粗糙, 内容露骨, 大部分人觉得不太可信, 一旦遇上大病, 依然选择公立医院。报纸与广播已处于式微的状态, 广播尤甚。

四、城中村媒介使用存在问题以及对策探讨

1.使用内容上——娱乐消遣为主, 新闻资讯功能弱化

讯息大爆炸时代的衍生物之一便是过度娱乐化, 人们媒介关注内容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偏差导致了新闻资讯功能的相对缺失。公民教育问题任重道远而又势在必行, 人们更加需要的是观念上的疏导。新改组的村委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使用信息的主动权, 组建技术班底, 通过电视频道、网络内容分层过滤的形式, 为原住户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生态健康的媒介环境。

2.网络安全——青少年网络使用安全存隐患

在城中村错综复杂的网络问题当中, 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规范无疑是个棘手问题。尽管多数网吧设置了使用身份证上网的限制, 但是仍有少量违规开放。青少年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就是打游戏, 荒废了青春与学业。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规范上存在巨大漏洞, 这需要社会各部门以及家长多方面配合、疏导教育, 加强网络监管。

3.信息传播方式上——缺乏科学、统一、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

在对待信息的态度上, 人们已经由传统乡村社会“你来我受”的被动接收模式开始向着“掌握信息主动权”的模式转变, 由传统的口耳相传的口头传播、人际传播, 鸿雁往来的文字传播实现向大规模的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转变, 而缺乏统一、安全、有效的信息管理体制是最大问题。人们的媒介素养不高, 对信息缺乏一个清醒理智的认识以及明辨是非真伪的能力, 容易盲目相信谣言、流言。这需要健全城中村的信息管理模式, 村委会要及时辟谣, 做好原住村民的信息引导工作, 充分发挥好组织传播的功能, 担当好意见领袖的角色。

结语

新媒介技术时代的到来, 逐渐消弭了拥有地缘优势的城中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别, 这势必导致纯粹原生态的乡土生活受到现代化都市生活的冲击。然而, 究竟是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中村土著与原生态生活的剥离, 继而加快了其现代化改造的进程, 还是因为城中村的大肆拆迁改造为新媒介技术的生存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空间?孰因孰果不好界定。在这个城中村改造的进程中, 媒体充当了见证人、围观者、干预者的多重角色。

笔者建议引入的参与式传播更加肯定了传播仪式观的作用, 强调了传播所带来的象征性意义与作用, 而不是仅停留在信息的传递观层面。“参与式传播”模式的引入, 意味着传统的上传下达的信息获取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 取而代之的是上下协商一致、民主决策的信息管理模式, 这将有助于解决城中村发展中的问题。逐渐改变村民被动接受讯息的观念, 让村民参与互动, 增加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对话空间, 让基层民众真正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当中, 每个人都担当好自己“传播主体”的角色, 营造一个安定有序、管理高效、生态文明的媒介环境。

参考文献

[1][美]柯克-约翰逊著展明辉张金玺译.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

上一篇:少年宫棋牌室工作计划下一篇: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