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发现日记(精选13篇)
1.有趣的发现日记 篇一
有趣的发现四年级日记
今天上午,老师说:“我口袋里有两样东西,你们猜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鸡蛋."老师果真拿出了两只。我想:“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拿两个鸡蛋干什么?”接着,老师拿着两个鸡蛋让我们猜有什么不同。孙赞心说:“颜色不同。”我说:“一个是熟的,一个是生的!”老师问我:“你敢肯定吗?”我说:“肯定。”
这次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先把一个鸡蛋转动起来,数到6秒就停了。又把另一个鸡蛋转动,转到10秒才停。老师又转了一次,第一鸡蛋转到16秒就停了,另一只转到28秒才停。这样我敢肯定,转得快的那个是熟的,慢的那个是生的。老师说:“那就打开看一看吧!”
老师让陈楠拿来一个垃圾桶,只见老师左手拿着鸡蛋,放在垃圾桶的上方。右手拿着教鞭。只听见“咚”的.一声,鸡蛋粹了,转得慢的鸡蛋里流出了蛋黄的蛋清。转得快的那个鸡蛋露出了白白嫩嫩的蛋白,看来我的看法是对的。老师又说:“为什么生的鸡蛋转的时间短,熟的鸡蛋转的时间久呢?”同学们都抢着想回答。
我仔细想了想,终于明白了,原来生鸡蛋里面的蛋清和蛋黄都是液体是没有秩序,当在转动的过程中,蛋黄和蛋清都会撞击蛋壳,所以生的鸡蛋才会转得慢一些。熟的鸡蛋在煮的过程是已经凝固起来成了一个整体,所以转得才会快一些。
我发现了固体的液体的区别。
2.有趣的发现日记 篇二
一、引人入胜, 引导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观察, 观察, 再观察。”许多艺术大师把观察放在首位, 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观察是为了能够再现自然界的美和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这一点学生能认识到。但怎样去观察?观察什么?学生却没有完整的认识。
例如我在讲苏少版第十册《桥上桥下》一课, 欣赏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 我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缓缓出示这幅画, 营造一种古老的神秘感, 吸引学生首先观察这幅画的整体构图特点, 这幅图采用横式长构图, 画面开阔, 给人以繁华、热闹的感觉;其次, 我按一定的顺序从右至左将图徐徐展开, 要求学生观察画中人物, 近处有小舟泊岸, 远处炊烟袅袅, 流动的河水与繁华的街市, 汴河上来往的船只;最后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的中心——虹桥。从宁静的郊区一直欣赏到热闹的城内街市, 处处引人入胜, 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说说虹桥上下及周围发生了什么?人们在做些什么?等等。这样通过对观察对象由整体到局部, 再到整体的观察, 使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步骤。
二、收集整理, 引导学生观察要注重整体、把握细节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有系统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小学生因为受年龄的影响, 观察往往具有随意、笼统的特点, 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又因为视觉具有选择性, 所以教师不单单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步骤, 而且要有序引导他们先观察什么, 再观察什么, 注重先整体再把握细节。
例如在讲苏少版第六册《我见过的飞机》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观察, 课前我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飞机的图片、模型、玩具等, 上课时, 先让他们观察飞机的形状, 通过对飞机外轮廓的观察, 使孩子们对飞机有整体的认识。可是光注重整体是不够的, 还要把握细节。我运用比较的观察方法, 让学生在相同事物的不同形态下进行对比, 让学生发现同样是飞机, 通过比较观察, 寻找它们之间存在的不同细节。随后再在课中出示飞行表演、战斗时、各种用途飞机的形态,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飞机在起降时、空中翻转时是的样子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规律, 通过讨论说说不同的飞机上少了哪些、多了哪些东西, 哪些东西可以增加飞机的优美和实用、哪些东西又是不能缺少的, 等等。有趣的引导和比较观察, 让学生对飞机的观察和认识既注重了整体, 又把握了细节, 培养了学生深入观察的好习惯,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
三、讲述表演, 引导学生观察与表达相结合, 再现观察结果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绘画中观察与表达就是学与思的关系。学生学会了怎样去观察, 却无法把观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 也是惘然。只有将观察到的结果通过口头语言表达, 或利用绘画工具把它表达出来, 才真正体现了观察效果。
例如, 在上苏少版第十二册《成长变化》这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 在长相上、身材上与过去的他们相比有什么变化?与自己相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再出示人从出生到年老的整个动画过程, 让学生们了解在外貌上, 人的皮肤是从光滑、娇嫩逐渐变成粗糙、衰老的;身材上从小时候的矮小, 到成年时的高大, 再到老年时的矮小;神态上从小时的活泼可爱, 到成人时的沉稳, 再到老年时的安宁;动态上从小时的敏捷, 到成人时的力气, 到老年时的迟缓, 等等, 充分讨论人在不同时期的各种变化。并通过学生扮演老、中、青三代人的动作神态来加深观察结果。最后利用绘画工具或者泥塑纸工等把他们表现出来, 使观察与表达相结合, 再现观察结果。
3.统计报名表时的三个有趣发现 篇三
盖洛普咨询公司首席咨询顾问
招聘时
没有一家看重“工作经验、校园活动”,沟通能力最重要
以前大家都认为工作经验和校园活动是特别重要的企业选才关键,但事实上,在提交申请表的企业中,它们对这两方面的关注程度为零。
没有一家企业说自己在招新人的时候注重的是他们在“工作经验和校园活动”方面的表现。那么企业最注重什么呢?沟通能力——报名表统计结果认为“沟通能力非常重要”的企业占53%;然后是“团队精神”(44%),“解决问题的能力”(41%)。所以你会发现好公司招人标准很近似,年轻人需要证明的是自身的综合素质——而这恰恰是我们教育体制中最欠缺的东西。
培训时
企业的“人才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特质”
不匹配
所有报名表都显示了一个问题: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很重要但有意思的是,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培训课程中,针对上述所需要能力进行的培训又是很薄弱的一环。
公司入职培训最注重什么呢?每家公司都必讲“公司概况”,其次是“福利概况”(97%);77%的企业课程包括泛技能培养,比如计算机的使用——这些都基本上从企业的本位角度出发,而针对个人成长的培训,比如专业技能、职业规划、沟通表达能力则讲得很少。在企业培训中,“商务演讲”的培训非常重要,但实际上只有37%的企业在入职时做了类似培训:“产品市场培训及商业技巧”培训在实战中非常重要,也只有57%的企业包括此种培训。
公司培训的课程与它们想要的人才特质很不匹配,讲的都比较“虚”,企业欠缺岗位职能培训,这类培训往往需要围绕着实际工作中的产品和专业技能展开,这是一个人进公司后能不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盖洛普的Q12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内容,就是“了解你的工作对你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企业培训有一个很大的悖论:企业注重的培训内容并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时企业培训的内容只围绕着企业的发展展开,忽视了个人的发展。
企业注重公司的发展,轻个人的发展,这是一个培训的误区,我们应当提倡的是“让个人了解工作对他的要求是什么,怎么让他发挥个人优势、领导应当关注个人的发展”,这才是对于员工来说最关键的三个方面。
考核绩效时
“培训体系”与“绩效考评体系”相矛盾
企业考核员工看什么,93%的企业都说最重要的是看“个人绩效”,个人绩效好靠什么々肯定要了解你的产品、服务、工作要求,可企业在这方面反而培训不多。除此之外,企业在考核时还看重工作态度(67%),团队合作(59%),这是企业要求最普遍看重的前三项能力。但是企业培训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企业的理念和文化,是“虚”的,但考核是“实”的——绩效考评的东西恰恰是企业培训中缺失的部分,员工进入企业后,全凭自己能力“自生自灭”,这对一个新员工来讲,确实压力比较大,这也是身为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4.有趣的发现 篇四
——有趣的发现
星期天的下午,我在家里看《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
我看到书上说:“把一支牙签折成V字形,再在牙签的折断处沾一滴水,会使牙签迅速向两边张开。”我看了这句话,心里想:“不可能吧,沾一滴水在牙签折断的地方能使牙签拉直?”想完,我便跑去爸爸的房间,问他:“爸爸,书上说在一支折成V字形的牙签的折断处滴上一滴水,会使牙签迅速拉直,这是真的吗?”爸爸笑着对我说:“是不是真的,自己动手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说。
我来到客厅,拿来一支牙签,把它折成V字形,再沾一滴水在手上,滴在牙签折断处,突然,牙签就像受到电击,猛烈地拉动起来,迅速向两边张开。我惊讶地说:“是真的,太神奇了!”爸爸告诉我:“其实,这种现象叫毛细血管效应,牙签中有许多孔隙,吸了水后就会膨胀,于是牙签就被胀直了。”“吃钱,原来如此!”我说。
从这个试验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都要试一试。
绿色小卫士
我非常喜欢种花,我家种了一盆花,我天天给它浇水、松土、施肥;下雨的时候我就把它搬到屋里去,不让它淋雨;夏天,我不让它受太阳的炙烤;寒冬腊月的时候,我把它放在屋子里面,但是它还是一天天的枯萎了,叶子落了,花瓣谢了。不管我如何精心地培育它,还是哚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神情。无意之中我在院子里发现了一朵野花,它又鲜艳又强壮,就像一朵七色花,每天都朝气蓬勃地去迎接新的一天。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还是烈日炎炎,它都饱经风霜,一次次地顽强生长着。但是我感到很奇怪,它不用我每天给它浇水、松土、施肥,却还是长得那么艳丽、那么亮彩、那么强壮。它有着粗壮的根,花儿争艳夺目,每天有一群群的蜜蜂围着它唱歌、跳舞,真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画,使我看了爱不释手。
我看了看我饲养的那盆花,又望望院子里的那朵花,真是截然不同的发现。他们的不同点使我感到: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才能结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考验的。
作文:有趣的发现
一天,晴空万里,天上的白云飘飘悠悠,真是一个好天气呀!
我和几个小伙伴去江边玩。我们在沙滩上一会儿捡贝壳一会捉螃蟹,大家玩得多开心呀!突然,有一个小朋友“啊”的叫了一声,我刚开始还以为螃蟹夹了他的手,等我走过去一看也不禁大喊起来,小伙伴们纷纷跑来。哈!原来是一只小乌龟在慢慢蠕动着,向长江奔去,想逃走。我一把抓住它的龟壳,咦?它的龟壳上怎么湿湿的?我把这件奇怪的事告诉了小伙伴。一个小朋友说它是跑的太累了出的汗,另一个小朋友朋友反驳道:“明明它是从江里出来,身上沾的水。”大家议论纷纷,争执不休。我为难了。
来自:作文大全
忽然,一滴水滴在了我的鼻梁上。我抬头望望天,只见刚才还好好的天气突然乌云密布,乌云就象一群土匪,把太阳公公装进了他们的黑布袋,要太阳给他们当俘虏似的。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当时我们没带雨具,急得团团转。我眼力好,一下就看到一个可以躲雨的地方。雨一下就是大半天,我一直呆呆地站在那儿,思考着乌龟为什么会流汗?和下雨有没有关系?我像个木偶一样,一直想到雨停下来,我们才像兔子一样,飞快地跑回家。
后来,我在《儿童故事画报》上找到了答案。原来,下雨前,空气潮湿,有许多的水蒸气凝结在龟壳上,然后慢慢形成了水珠,就成了“乌龟流汗”。真有趣呀!
《有趣的发现》这篇优秀的“三年级作文”由知识宝库收集,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投稿,仅供参考和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趣的发现
今天下午,我们在班里和朱老师玩一个小游戏。
朱老师先把一张纸拿出来,撕成一条条,老师再把小纸条撕成小纸碎。这时候我就想:老师撕纸碎干什么呢?老师要纸碎干什么呢?老师说玩一个小游戏,为什么要纸啐,难道撕纸碎就是游戏?游戏跟纸碎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往我的脑子里挤。老师把纸碎发给我们,叫我们把纸碎撕得更小。我们撕呀撕呀,撕成了一片片小小的纸碎,有的像正方形;有的像三角形;还有的像没有尾巴的小蝌蚪……
老师叫我们把笔拿起来,再举起来,用笔头按着中心,再挠。老师叫我挠150下。我们班的同学有的用力挠、有的轻轻挠、有的慢慢挠;还有的快快的挠。挠的千姿百态,我挠的时候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我觉得这是个特别的游戏。最后全班都挠完了150下,我摸了摸笔头,哇!这么热?老师叫我们把笔头放到纸碎上,一些小点的纸居然往笔头上比较热的地方挤。
5.《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五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3、引导: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4、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5、齐读这个小节。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总结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3、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5、指名试着复述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综合练习”本。
2、课后完成《同步测试》。
课堂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
究
观
()
校
()
白
()
穷
()
现
()
较
()
百
()
二、一字开花。
反
()
()
()
容
()
()
()
存
()
()
()
研
()
()
()
三、生字回家。
石
亻
忄
阝
板书设计:
6.有趣的发现记事作文 篇六
我们一行人走呀走呀,来到了一条小溪边。咦?那是什么?突然,我发现有只昆虫浮在水面上。是不是看错了?我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没错!那是只虫子,身体像一艘细细的船,“船”的两侧各伸出了3根细细长长的“桨”。它就用这些“桨”支撑着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呀?我再仔细一看,哦,原来是只水蝇。
“水蝇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顿时,我脑海中闪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跑去问妈妈。妈妈为难地说:“这个……我也不知道呀。回家查查百度吧。”
一回家,我立刻打开电脑,调出了“百度”。一查,果然有奥妙。原来,那些“小桨”是水蝇的腿。这些腿上长有数千根细小的刚毛,刚毛之间的缝隙内吸附着空气,形成了气膜。气膜就像个小气垫,挺举着水蝇的身体,让它能够像气垫船一样在水面行动自如,却不会下沉。
“哦,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
7.让数学日记在有趣中升华 篇七
关键词:数学日记;引入;引导;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2-0048-02
数学日记是一种新的作业形式,如何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去练习,去感悟生活,成了数学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亲身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感受。
数学日记这个作业形式的改革,如春风细雨般洒向了数学教学。敢于尝试的我从二年级开始让孩子们尝试写数学日记,距今有三年了。通过实践,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数学日记这片纯净的心灵沃土上我和孩子们能够进行心灵对话,可以畅谈学习感悟,可以交流生活中的困惑,能像朋友一样平等、坦诚、互助。引导孩子们发展数学的趣味性,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一、逐步引入
起初,孩子们还小,他们对数学日记的概念还很模糊,认为数学日记里出现几个数字就可以了,其实,数学日记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学习的一些收获、体会;对于某一堂课自我表现的评价;对本单元内容的整理;当天所发现的数学问题、现象;对某一不明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采用了目标分解法。低年级刚开始接触日记,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想一想、贴一贴、画一画、记一记的方法,回忆和记录当天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情况,可以简明扼要地复述一节课,可以编数学童话,还可以记录一个活动的过程。到了现在任教的中年级,写作内容有了一大飞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阐述解决方法,还可以记录一个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学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或其他途径,有意识地去收集、了解、整理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内容。
二、练中创新
数学日记如同语文作文教学一样,需要教师的引导,使他们懂得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知识去解答,帮助学生扫清写作的障碍,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我是用“三步两阅”来指导学生的。
三步即欣赏——小练——创新。
1.欣赏。
在让学生动笔之前,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应该怎样写。因此,作为教师要去收集一些符合孩子们实际的数学日记,读给他们听一听。并让他们说说这篇数学日记反映的是哪个数学知识。
2.小练。
学生对数学日记,既好奇新鲜,又无从入手。所以教师对数学日记不宜作太多的要求,日记篇幅可长可短、内容开放、形式自由。起初的小练我是让学生从写数学回顾日记开始的:今天数学课上学了些什么?对哪些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哪些知识的理解有困难?认为自己、同学、老师表现怎样?想对谁说些什么?
一段时间下来,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将一堂数学课的主要内容写出来;有的学生还跑到办公室和我讨论今天数学课上的重点、难点;有的学生找来一些课外辅导书上的题目与我一起探讨;有的学生将自己的一些优化的学习方法告诉我;还有的学生和我说了很多知心话,给我提出了好的教学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内容上也进行了提升,并且在每次写数学日记时都规定主题:“我的独特解法”、“我的数学发现”、 “数学故事”、“数学趣题”、“自我分享”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能把自己在学习数学历程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通过数学日记写下来,那里面有欢喜、有困惑、有笑声、也有忧愁。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写作不再发愁,上数学课有劲了,竟然和老师成为了朋友!
3.创新。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模型后,关键看学生能否运用这些模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模型去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开始提出新的要求:寻找身边的数学,写身边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日记就是用数学的眼睛记录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有意识地采用应用性广、操作性强的练习及时引导,使他们的知识学以致用。
如学了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家客厅或厨房的装修,其中涉及需多少地砖、多少墙纸、采用哪些规格,怎样的图案既漂亮又省钱等实际问题。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布置了一项设计作业,正巧在前几天我家买了新房子,于是我协助妈妈来设计铺设地板砖,这一来,让我彻底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1)先量一下瓷砖的长度和宽度,然后计算出它的面积。(2)量出铺瓷砖的房间长、宽,计算出面积,把它除以每块瓷砖的面积,求出块数。(3)问一下每块几元,再乘上块数,总价便出来了。生活中的学问不少吧!又如学了统计后,对自己所调查的信息用统计图或统计表表示出来,并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提出哪些建议。这样的数学日记,可贵之处在于能用数学的目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当学生的日记内容百花齐放时,我便引导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给你所写的内容加上一个情境,变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并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如一位同学在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写了《调皮的小数点》一文:小数点在数学王国里是最调皮的一分子了,但他走到哪儿,谁都怕他几分,你瞧,今天他碰上了数字4,小数点调皮地跳到了4的左边,4忽得一下子变成了0.4,小数点觉得不过瘾,又向右跳了两次,0.4变成了40,就这样,小数点从这跳到那,高兴极了。这实际上是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把数学中一些概念、运算、性质、规律等融为一体进行再加工的过程,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两阅即师阅和学生互相评阅。
师阅:每次当学生交上日记后,教师都用心去看,并且在每篇日记上都留下自己的感受和激励的话语,使日记成为师生对话、交流的平台。
学生互阅:为给学生创造互相学习的机会,我根据作文评阅的思路,在周五抽出一节课供同学们评阅数学日记使用,把一节40分钟的课分为:“20+10+10”,即前二十分钟学生互相欣赏;中间十分钟学生(三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并作出日记评阅;后十分钟师生共同进行范文阅读及口头点评。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性日记,教师要及时收取并有甄别的借鉴。
让学生欣赏自己和同学的日记,学生在欣赏中增进认识,借鉴提高,同时增强善于观察意识和能力,在相互的评价中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评阅中有殷切的期望、鼓励的话语、含蓄的批评,更有平等的交流。
三、反思中提升
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能主动地学习,通过具体的操作,也遇到了问题,并总结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次数不宜过多。
一般以周记的形式呈现,让他们自己选择内容,至于具体在哪一天完成,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不然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得不偿失。
2.分层要求。
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先写些纯粹知识性的整理,成绩好的同学可在此基础上写一些新的解题思路、方法等。
3.及时展评。
每次写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可以在教室的墙上开辟一块“数学天地”,把写得好的日记在班里读一读,赞一赞,展一展。让同学们通过数学日记来互相学习,互动发展。
实践表明,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和教师都获益匪浅,有了数学日记中的师生对话,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从而适应学生的“学”,实现教学相长!数学日记中有学生数学思考的再现,数学学习的心路历程,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的纽带,实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8.一个有趣的发现作文 篇八
上课了,只见黄老师笑眯眯地走上讲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加快溶解的实验吧,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啦!”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组是第4组,副组长就是我啦!
我们做的是搅拌实验,实验器材有可爱的烧杯、瘦瘦的搅拌棒、亮晶晶的食盐和两杯清澈的冷水,它们闪亮登场了。黄老师说:“准备做实验了哦!”只见各个小组围在一团,组长叫“一、二、三”前两个同学一同把食盐倒入两个烧杯中,我们轮着搅拌其中的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不搅拌,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大家目不转睛地瞪着烧杯,啊,有结果了,只见搅拌的一杯水里面的食盐已经没有了,但没有搅拌的一杯水还有许多食盐,像刚刚倒进去一样。
黄老师说:“要从小埋下科学的种子,我们要热爱科学。”上完课,我填了表,向老师敬礼,再见。
9.有趣的发现小学作文 篇九
过了几天,我想吃苹果,打开苹果箱正要拿,发现箱子里的香蕉变成了黄色。我跑去问妈妈:“妈妈,是不是你又买了一串香蕉”?妈妈说:“没有啊”!我奇怪了:“明明香蕉是生的怎么会自己变熟了”?妈妈说:“可能是香蕉和苹果放在一起的缘故吧,你上网查查”。
我打开电脑,在百度上面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原来,熟了的苹果会放出一种叫做乙烯的物质,而乙烯就有一定的催熟功能,能在短时间内把香蕉、柿子等水果催熟。我终于知道香蕉为什么会变熟了。
10.有趣的发现小学作文 篇十
今天,我观察了一种花,名叫含羞草,含羞草和别的花不一样,别的花总是尽力地展现自己魅力,希望人们看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而害羞草就不一样,你只要轻轻碰一下,它就会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合拢起来,有时连整个花都会往下垂,但过了一会,它就会慢慢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我查了《十万个为什么》才知道,原来含羞草这种花合闭和叶柄下垂的现象,不是害羞,而是受刺激而震动的表现。
书上还说,含羞草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那里经常发生狂风暴雨。如果含羞草不能在碰到第一滴雨和第一阵风来临时,把花合拢,叶柄低垂的话,它就会受到严重的摧残。
11.《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 篇十一
学生对达尔文不够了解且学生对科学研究感到陌生,至于这一发现对后来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学生更是茫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整合了课本、拓展阅读及练习册等多种资源。
在授课前,利用学生到班级至早读上课前时间,安排学生阅读了拓展阅读第57页《达尔文》,通过阅读孩子们懂得了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立者,他曾乘军舰做了一次环球旅行,他的惊世之作是《物种起源》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其实也是我有意提取的,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教学《有趣的发现》,同时这些信息使学生对达尔文的背景有所了解,另外也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教学中,让孩子们知晓本课达尔文到小岛上考察就是在他环球旅行的时候,他的这个有趣的发现对他后来提出“进化论”,写出惊世之作《物种起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整合了练习册资源。本课是指导朗读的好文章,教学中也把指导朗读作为重点,其中练习册中的第4题,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去掉加点的字是否可以。1、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
2、经过“反复”观察、研究,“终于”找到了答案。
让学生说说去掉加点的字是否可以,为什么?以此引导学生重读“著名”体会达尔文的大名鼎鼎,重读“反复”“终于”体会达尔文认真、仔细的科学研究态度及找到答案的艰辛和不易。
课后又整合了拓展阅读,阅读第62页《达尔文和小松鼠》,进一步了解达尔文,走进达尔文,学习他严谨的科研态度。同时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了解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我整合了练习册22页《苹果落地的联想》,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同时整合拓展阅读《童年的问号》,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梦,童年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
12.有趣的发现话题作文 篇十二
记得有一天,天空灰蒙蒙的,我在散步时发现燕子比原来飞低了很多,一只只小燕子在低空下飞来飞去,不一会儿又从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接着就下雨了,我赶紧飞跑回家。回到家里,我和爸爸妈妈讨论着“风云突变”这件事,然后打开《十万个为什么》,我才知道在快要下雨的时候,小虫子飞不高,燕子为了捉虫子,才飞低呢!
同时爸爸又说,“天快下雨的时候,大气压变低,小虫子和小燕子都会飞得比平时低,如果有的人心脏不太好,下雨天也会感到胸闷不舒服的。”我听了,觉得很新鲜。
没想到,燕子还是一名天气预报员呢。大自然界有许多深奥的知识,这些科学道理也一定会表现出来,我们只有多学多问,才能认识它。
13.《有趣的发现》说课稿 篇十三
《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记叙了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通过对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考察,发现了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表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探索的严谨作风,同时揭示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有趣的发现”这一标题,中心词是“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它的含义是“发觉”,如发现大路上车来车往;在科学研究领域,它的含义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标题中的“有趣”,是用于修饰“发现”的,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或喜爱。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要发达得多。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可以起到深入理解书面文字的效果。
三、教学理念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二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巩固10个生字、8个词语及1个偏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列的道理,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孩子们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话说: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须入文章之“境”。
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出示昆虫图片,配以悠扬的乐曲,之后我请孩子们想想自己想做岛上的哪种昆虫,为什么。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通过音乐、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带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二)以情育情,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形成巨大的内驱力,驱使学生冲破现有时空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
在《有趣的发现》的教学中,理解“考察”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达尔文在岛上观察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他在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样,学生就能熔入到那一场景中,更好地领会词语的意思。
(三)情感的升华
根据二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安排了一个环节:看谁能把达尔文感到奇怪的感觉读出来,一次又一次的诵读,在孩子们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孩子们已经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和达尔文一样充满了好奇之心。
(四)结合板书,指导复述。
经过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已经有了较深刻的印象,在第三课时中,根据板书的提示,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就不再困难了。
(五)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课后搜集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可安排一个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补充一点:本课的生字是穿插在前两个课时中进行教学的。
板书: 有趣的发现,营造氛围,体验悟理
翅膀大 生存
没翅膀 风
【有趣的发现日记】推荐阅读:
有关有趣的发现的作文400字07-16
春天的发现日记参考09-20
日记发现美09-27
有趣的数学日记09-13
一件有趣的事日记09-12
有趣的课堂日记400字作文10-10
绿豆芽观察日记:一次有趣的观察07-29
初中有趣暑假日记06-23
写日记一件有趣的事400字左右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