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

2024-08-22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精选18篇)

1.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 篇一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作者简介:杜玉芳,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毕业于吉林师范大

学,现在任教于大同市御东第一小学,教龄十年。邮编:037009 摘要: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可分为:绘画、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及欣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要想美术课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就必须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态度。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法、激发、兴趣

美术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才能,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也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兴趣。兴趣是天才的萌芽,是成功的“钥匙”,是成才的能源,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也是推动向学生积极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在儿童学画的过程中,如何诱导与培养儿童学画的兴趣,是一个十分关键并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教师要教学生学习美术,就首先要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的身心特征,以便把美术教学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教师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因此,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把美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注意做到教学用具美、教学方法美、教学内容美。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以丰富、有趣、知识性、思想性强的内容和生动变化的教法吸引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无疑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只有坚持启发式的讲授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我采用“针对式”教学方法。爱美是人的天性,孩子们一来到这个世界就不停地追求着各种美的事物,他们想用自己的小手将这些事物表现出来,这种愿望就是学画的原动力。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强调教学工作的趣味性,采取游戏的形式,一边玩一边画画,打破以往的那种“单一化”和“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法。这样孩子们能很快地投入到创作中去。以故事性的绘画内容为题材,一幅画就有一个故事,让他们的绘画过程融入美妙的故事中。儿童喜欢猜谜语,就先出一个谜语让孩子们猜,然后把猜出来的谜底画出来。通过猜谜,发挥了儿童的思维判断能力,也加深了儿童对画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数字变变变》这一课时,我采用的教学形式是竞赛式教学法,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孩子们细心地发现数字和美术造型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狮子不断地产生联想,从而使学生用剪贴绘画的形式设计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电话号码。并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法评选出最佳名片。再通过孩子们从小就会玩的“找朋友”这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欢快的游戏中交换自己精心设计的“名片”。这节课,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不但开心得玩好了,而且也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他们也从学习中体会到了美术学习的价值。

根据美术反映内容的社会性特点,我将课堂内容与家庭、社会实践中的知识联系起来,采取“结合式”的教学法。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很多灵感都来自大自然,所以,我们要多带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给孩子们培养起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如,让孩子在自然环境里观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的独特美。如讲到画画的基本形状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到生活中找形体,经过这样的发挥联想,使学生不仅熟悉了物体的类型特征,也促进了分析判断能力的发展。孩子们都盼望过节,抓住节日或生日的时机,激发他们绘画的热情。

在课堂之外,也要利用各种机会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比如每逢落叶季节,让学生手机落叶拼搭图案制成书签。到了元旦春节,有要求学生自制贺年卡送给同学和亲友。每一张贺年卡,既凝聚了学生们的心血和才思,也在他们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道路上留下一个脚印。

根据儿童的理解认知水平,我采取了“直观式”教学法,为了嘉盛儿童色彩概念的认识,让他们吹泡泡去观察泡影上的各种颜色,引导他们联想天上的彩虹,并冲着阳光口喷水雾让他们再次观察,然后趁势给他们讲:这些美丽的颜色室友水蒸气受到阳光的折射而分解出来的。按色序把它依次排列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也正是美丽的彩虹。讲到三原色演变间色、复色时,我用试验瓶将透明颜色分别用试管相互点滴,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确认了生成的颜色。孩子们高兴地说:真有意思,真好玩!一语道出了他们的心声。“直观式”教学唤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教学用具美。美术课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这为教师制作和运用相应的教具,既有利于帮助教师讲授,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审美教育。一件成功的教具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制教具力求做到科学、新颖、美观、实用。比如,上剪拼人物这一课,我把人物的躯干、四肢,分解成若干个几何图形,做成图版,上课时把它们拼搭在黑板上。这一教具比较形象的演示出人物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情况,使授课中的难点迎刃而解。这一做法的本身又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放一些比较悦耳动听的轻音乐,渲染烘托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种创作的意境中。

儿童的兴趣需要培养巩固的,我坚持“鼓励性原则”。对孩子的画,不求全责备,不拔高要求。我力求寻找孩子们画中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每一次的进步,采用多种鼓励性语言作批语,鼓励可以给孩子以信心,肯定和认可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成就感,坚持这样做,是促使孩子有稳固兴趣的最好途径。

实践证明,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并不仅仅是手段,也是一种目的。它同样是学生受到一次美的熏陶。

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投身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技巧,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小学美术教学运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手段,对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记忆、创造能力是很有益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美术课不是单纯的技术课,也不是单纯的美育课,而应是两者的完整和统一。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姓名:杜玉芳

联系电话:*** 邮编:037006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振华南街28楼乙一单元4号 工作单位:大同市御东第一小学

2.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 篇二

一、情境激趣

一年级的孩子刚走进学校, 虽然接受了学前教育, 但对数学的许多知识还一无所知,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各不相同. 刚刚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 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 而一年级的数学课本, 本身就像一本卡通故事书, 每一个学习内容、每一个习题, 只要教师用心去自编, 都可以以小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 营造出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 学习“上下”时, 教师出示龟兔跑赛的情境图, 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 龟兔第二次赛跑, 它们比赛翻过一座小山, 小兔子吸取上次的教训, 这次再不敢睡觉, 一定要比过小乌龟. 比赛开始了, 看爬山的时候, 谁领先, 谁在谁的上面, 小兔子很快爬到了山顶, 一看小兔子还在山腰, 它想这次可不能睡觉, 要等小乌龟爬到山顶, 一起下山. 小朋友想一想, 谁会赢?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争论不休. 接着教师播放比赛的情景图, 看下山时谁快? 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小乌龟是怎样取胜的? 这样通过故事情景的创设,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语言激趣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工具, 其魅力是无穷的. 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无味, 如果教师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及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效果就大不一样. 比如教学认数和记数时, 为了让学生记住1 - 9的字形, 在学完10个数字后, 根据每个数字的特点, 编了如下一首儿歌, 并配有动作, 教给学生进行演唱. 1像小棒斜着放 ( 小朋友拍手) ; 2像小鸭脖子长 ( 双手扶颈头向上仰) ; 3像耳朵多个弯 ( 左手轻拉耳朵, 斜着点头) ; 4像红旗举得高 ( 右手握拳念到“举得高”时向上伸) ; 5像秤钩多一横 ( 右手食指书写5字, 念到“多一横”时向右画一横) ; 6像哨子嘟嘟吹 ( 左手大拇指伸直, 其余四指弯曲成圈像6字, 放到嘴边“嘟嘟吹”) ; 7像锄头肩上扛 ( 作扛锄姿式, 脚踏一二一) ; 8像小圈连大圈 ( 右手食指书写8) ; 9像小网捉害虫 ( 作握小网姿式, 念“捉害虫“时晃三下) ; 10像小棒右边多个0 ( 左手食指伸直作1, 右边拇指与食指弯曲作0, 念“0”时两手靠近) . 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 赋予了每一个数字一定的感情色彩, 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儿歌中, 不但将语言文字的学习渗透到了数学课中, 加强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潜能. .

三、资源激趣

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较差, 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 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 教师在课堂中要利用一切资源, 如教具、学具、教学多媒体设备等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课堂“活”起来. 如认识图形, 先用学生喜欢的魔方、足球、牙膏盒等生活用品引出课题, 然后学生也拿出自己搜集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型, 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等活动, 了解立体图型的特征. 教师也可以通过直观演示, 把数学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四、活动激趣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的转化过程. 而游戏活动真、善、美的特点, 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课堂上因势利导组织一些游戏活动, 如闯关、争夺小红旗等游戏和活动,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能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五、操作激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动机大都取决于学习内容是否有趣.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 可以设计“百货超市”的游戏. 让学生把事先搜集的小商品标好价格, 课前摆好. 课堂中每次请一个学生做售货员, 其他学生当顾客, 到超市买东西, 并算出商品的价钱, 你怎样付钱, 应找回多少, 谁能列出算式, 算对了, 就能买到自己的商品. 学生积极加入游戏, 学而不厌, 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激趣”教学犹如磁石一般能紧紧吸引学生. 作为一年级数学教师, 一定要善于利用教学智慧,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从而使一年级数学课堂焕发无穷的魅力和活力.

摘要:一年级的学生, 入学时间不长, 爱说爱动, 在学习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 笔者认为要创造性的通过情境创设, 教师语言, 教学资源, 动手操作和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发展学习数学的潜能.

3.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三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8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6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教育事业也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教学的改革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符,我们的课堂也要逐渐成为学生自由获取知识的圣地。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激发,这种教学上的改革和变化肯定是比传统教学有着更大优势的,也是一个令人可喜的进步。数学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学生只有入迷了,他们的思维才能得到有效激发,智力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各项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课堂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生在这个充满了无穷活力与魅力的空间中自由驰骋,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充满热情地去追求数学美。

一、教师要有亲和力,让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上数学课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深入浅出的教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对学生亲和有礼,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这样,学生不仅喜欢教师,还会因此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课,愿意听教师的话,遵循教师的指导去进行学习和练习。

有的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到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上,反而对于自身的素质、水平要求不高;有的教师不修边幅,谈吐粗鲁,有的教师将自己隔离在学生之外,与学生没有心灵的沟通,这样怎能让学生喜欢呢?就更谈不上喜欢教师所教的课了。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很难改变,如果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教师没有好感,即使教师的课再有趣,他们的兴趣也不会高,最终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了。

二、为学生创设教学游戏与活动

兴趣是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的良好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够从新课学习中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激发,就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游戏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还能直接、有效、迅速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游戏中,学生的无意注意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变成有意注意,学生的间接兴趣也会由此得到有效的激发。因此,在对新课进行导入时,教师要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进行数学学习,效果自然很高。

三、设计教学疑点,激发学生的思维

从心理学上来说,问题是引起人的探究兴趣的最基本的因素,人的思维也会因为质疑而得到激发和拓展。通过提问,学生以往那种只解题不反思的学习状态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思考使学生展开了学习与探究,疑问则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激发。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一种较为低级的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动手实践、创造图形、展示物体等方式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激发,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

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实践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与实验,在简单的测量、多样的拼摆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就会急速运转,带动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与发现数学知识,进而轻松、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动手实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它所取得的效果是其他的学习方式难以达到的。

四、为学生创造讨论的机会

由于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觉非常艰苦,同时,数学不允许一丁点错误,也要求学生能够耐心、细致。如果学生比较懒怠,不想动脑筋思考,他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就没有太大的激情,也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在对数学知识进行认真钻研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能够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数学知识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让学生同桌讨论或是小组讨论,为他们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得到激发,碰撞出绚烂的火花。每个人都能发言,都能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与概括。

五、多表扬和鼓励学生

当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后,教师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兴趣能够长久地保留下来。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的兴趣也不太稳定,一般情况下都是短暂的兴趣。从心理学上来说,当人们体验到了成功和胜利时,便会激发无休止追求成功的意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心理,教师要努力设法消除,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当学生受到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与表扬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志得意满、如沐春风之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观点也敢于大胆阐述。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点滴体会,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多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精确的掌控,就能有效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林永荣.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11(4).

4.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策略 篇四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标准强调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发展学生创造力所采用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 者:戴锋林  作者单位:如皋市石庄初级中学,江苏,如皋,2265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学生   美术兴趣   策略  

5.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 篇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不仅可以引起人的持久而集中的注意,保持清晰的感知,启发周密的思考,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对人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内心生活也具有重要作用。体育兴趣就是个人对体育特殊的、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体育实践最强有力的动力。

如何使体育在中学生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笔者认为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是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坚持采用形象化语言刺激提高中学生的兴趣

语言是中学生最直接、可靠的信号之一,是盲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有效工具,在体育教学中,讲解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主要方法。语言准确、精炼、流畅、风趣、幽默、具体形象是教师的首要基本功,能直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讲解,调动和发挥学生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及运用调控功能,其触觉区、听觉投射区、运动区、体表感觉区以及语言活动区之间兴奋的选择性扩散,加速信息相互传递,让学生发挥触觉、听觉2个信号系统机能的相互作用,从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都离不开语言,教师必须把握讲解的时机,突出技术的重点,讲什么,怎么讲,在备课时都要详细地考虑到。上课时首先要讲明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要求;在讲授教材时要根据运动技术和难易程度进行全过程的讲解;在复习时可根据动作技术和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讲解清楚,重点突出,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自然就会高。如:讲解前滚翻时,先耐心反复讲解并解释联系到球体的形状,然后把动作编成口诀,“两腿并拢成蹲撑,低头团身腿蹬直,依次着垫头、背、臀,好像圆球滚得动,抱膝滚动成蹲立。”注重团身紧滚动圆滑,以启发学生想象球体,有助于领会前滚翻动作要领,激发、鼓励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的讲解就应当生动形象、避免枯燥乏味,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激发学生兴趣。比如,讲解肩肘倒立,先讲解椅子的构造和稳定性,再把动作要领编成口诀:“两脚后倒收腹举(腿、臀),脚尖上升两臂侧压,两腿上伸至倒立,两臂夹肘,手虎撑腰背”,停止不动好像“椅”,启发他们去想象椅子,有助于领会肩肘倒立动作要领,激发盲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采用正确优美的示范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

大多数中学生有较好的触觉,触摸东西比较灵敏。在体育教学中的所有示范,中学生以触摸获得信息,教师示范的艺术性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普遍采用的最简单、最方便、最直接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每次动作示范都要有明确的目的。示范什么,怎样示范,什么时候示范,都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例如,在铅球教学中,教师讲解完动作要领后,徒手示范蹬、送、转、挺、推、拔的做法,让学生按顺序触摸整个动作,在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然后特别提示学生注意触摸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节奏,并重点掌握推、拔的技术要领。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触摸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还必须注意示范的位置。示范的位置应根据运动技能、学生人数、动作性质以及安全卫生的要求等因素来决定。示范时,教师要靠近学生的分排或分组,按顺序手搭手触摸示范,也可以让学生靠近教师,或指导已掌握动作要领的学生帮助暂时没有掌握动作要领的学生。

示范新动作时应特别注意坚持正面教育,要强化正确动作。学生做完动作后,教师应及时作出评价,用“对”或“好”、“很好”或“有进步”给于鼓励、表扬,而不要用“错了”、1 “太差了”、或“不对”,避免学生丧失练习信心。要采用分解动作的教学方法。学生技能掌握是一个建立连锁条件反射的过程,可先把动作分解若干环节进行练习,然后把分解动作连接起来练习,这样做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信心。但采用分解动作教学时,要注意分与合的结合,避免因分解而使动作失去完整性。

总之,教师优美正确的示范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三、多组织各类的体育竞赛

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向社会展示乐观进取、奋发向上风采的良机。因此,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组织体育竞赛,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以及与社会的沟通和理解。

在指导中学生进行训练和比赛时,一定要一丝不苟地贯彻有关安全和卫生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事故。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把平时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协调地运用到训练和比赛中去。切忌为了追求比赛成绩而忽略安全卫生要求,忽略运动本身的科学性和动作要领的准确性。

组织体育竞赛,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机会。要向学生讲述体育竞赛本身具有的奋发进取、吃苦耐劳、严守规则的体育精神,教育学生在比赛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正确对待对手,正确对待裁判的判罚,既要赛出水平,更要赛出风格。特别要强调集体的力量,比赛场上要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让他们懂得,学会评价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善于接受别人的评价。在比赛后要及时总结,针对情绪和思想上的变化,要求他们胜不骄,败不馁,通过谈心沟通,交流思想,使每一次竞赛都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举行各种体育竞赛,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得到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四、注重从整体构建生成性的课堂

生成性的体育教学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运动知识和技能为教学资源,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而构建的新模式。生成性的体育教学课堂,不但要有宏观的整合思想,而且要有微观的弹性设计,教学板块既简约又厚实,既有开放的空间,又有深化的支点。

生成性课堂的基本教学策略,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第一,体验促生成,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或经验,来感知体育技能,在真切的感受活动中获得技能,发展身体。体验的方式主要有原生态体验、听觉冲击体验和自创情境体验等。第二,质疑促生成。抓住运动中的“可疑之处”,引发盲生心中的疑惑,然后将疑惑转化为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要进行质量评价和有序梳理,并充分利用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第三,教学提问的设计,变“针对单纯的模仿性”课堂提问为“针对多维的使用性”课堂提问。为此要做到:1)提问的形式要具有情境性、趣味性、人文性、儿童性和艺术性;2)要强化提问的“问题”功能;3)要优化提问的运用,变答问的手段为对话的主题。

五、改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上课兴趣的保证。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喜欢体育,乐于运动是他们的天性。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让全体学生觉得老师时刻都在帮助自己,始终是“平等的”,这才能保证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满足。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改变“一刀切、一把尺”的统一练习、统一要求,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才能真正得到激发,个性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如果老师始终都坚持手把手的教学,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热忱,那么,师生关系自然就融洽了。为此,在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个性心理特征和实践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达成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2 和成功的乐趣。

教师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和她们一起参加活动。通过谈心、闲谈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及思想状况,有的放矢进行教育。还可以及时倾听学生对课的要求和看法,改进教学工作。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父亲”般的爱去关怀她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因此,师生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小军.对激发高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xyd/data/img,2010年7月

[2]王硕恒.激发盲生学习兴趣的体育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8月中第20期总第173期

6.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篇六

一、努力激发学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程颢、程颐的《河南程氏遗书》中写到:“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里充分肯定了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释放学生思维,保持学生有效思考,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这就说明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对学生的认识、思维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情感,有效催化学生思维,课堂教学有效性便可大大提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听得专心,说得由心,读得用心,写得贴心的特点,并且这一学习过程会让他们经久回味,难以忘怀,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有:角色朗读、音乐渲染、情境再现、艺术性描述、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经历等等。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注重课堂语言表达,挖掘文本情感之美,通过音乐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营造的氛围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味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引起共鸣;通过回顾自身生活经历来唤醒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来拉近作者和学生的心灵上的距离。此外,教师自身也应该充满激情,深入挖掘体悟并且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从而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师生思维也就异常活跃,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具体方法如下:

1、巧妙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2、创设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以情激情。实质是新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即在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存在着除知识技能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向多元的互动交流。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乐于学习,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同生活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其中教师的语言是重要的渲染手段。很多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都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并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感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情来激生情。其中,学生的特色朗读特别能起到渲染情感的作用。在朗读中,他们自主地被文章所吸引、所打动,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文的境界中去,乐于深入学习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第四、五次幻想的内容是重点段,学生细读后,虽有感悟,但只是浅层次的。第四、五次幻想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不解?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兴趣盎然,而后又产生许多疑问。如前三次没有写小女孩的语言,为什么这次写了,而且是叫起来的?前几次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而第五次却是毫不犹豫地擦燃一大把火柴,为什么?经过引导,学生思想开阔了,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激起探讨的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展开自学讨论。这样,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坚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文本都应该为学生服务,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就明确指出:“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认清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阶段特征,把学什么、怎么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其次,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是以往的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再次,我们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合理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话题,平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恰当巧妙的把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线索,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及时反馈、点评,教师与学生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堂真正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成长。如:教学练习三中的口语交际《指路》时,学习完之后,我设计了许多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去新华书店看书,想看有关恐龙的书籍,你又不知道在哪儿,请你去问一问书店的阿姨。等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知识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很有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7.有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策略 篇七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保证。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并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运动兴趣, 如果上课时教师态度严肃, 那么学生就会望而生畏, 这样就会导致师生间拉开很大的感情距离, 致使学生的思维受阻, 并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从而使其运动兴趣得不到培养, 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因此,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还要教态和蔼, 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且用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 并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 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帮助、尊重他们, 组织好每一次活动, 关注每一个学生, “学优生”、“学困生”要一视同仁, 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正当要求, 如学生练习失败时要给予鼓励, 当学生练习成功时要及时表扬, 在学生焦虑不安时要给予安慰。例如: 我班有位男同学, 个子矮小, 又体弱多病, 话语不多, 性格内向, 属体育“差”生, 在平常教学中我没有因此而放弃, 而是经常鼓励他在课堂中要大胆参与练习, 多模仿、认真练, 帮助他矫正动作。渐渐地, 他的体质得到增强, 一些动作也能做了, 也敢于展示动作了, 我及时对他的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 并当众表扬了他。从此以后, 他的运动兴趣提高了, 自信心增强了, 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了。

二、安排恰当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要正确理解教学目标, 根据水平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内容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倾向和单一的课程结构, 构建了能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突破了以往所规定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 更加注重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并关注教学内容的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内容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了较大的空间。在教学目标确定的前提下, 教师可以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学生的潜能出发, 选择与之相应的内容来组织教学, 以便迎合学生的爱好, 促进其兴趣的培养。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一个班级的女生喜欢跳绳, 所以就尝试着加以引导培养, 带领她们从跳绳开始, 引导她们练习各种花样绳, 如长绳的十字交叉、双绳反向交叉、长绳带短绳、双人跳等, 并不断改变练习的方式方法, 使她们的运动技能得到提高, 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很好地激发, 同时还带动了很多男生和其他班级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创设体验的教学情境, 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验是一种通过自身的活动, 从而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 其主体是学生本人, 因而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体验活动、巩固技能并保持兴趣。体育教学是一门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手段, 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教学, 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并从中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 以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情景,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巩固运动技能, 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爱做游戏, 又好表现、善于模仿, 教师就可根据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来设置学习情境, 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并体验学习的快乐, 从而保持浓厚的运动兴趣。例如: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单、双脚跳”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述各种小动物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扮演成他们喜爱的小动物来进行模仿跳跃练习, 通过游戏贯穿课堂, 使学生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这样一来, 学生始终处于角色扮演的良性循环中, 因而能够自觉、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 从而在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同时, 知识与技能得到了巩固。

四、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

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激发和增强学生运动兴趣的关键。由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对体育场地、器材等较为熟悉, 故上课时缺乏应有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并改进教学方法, 以此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体育教学中单一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很难满足现代教学的综合性目标, 因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多元化, 使不同的教学方法可按教学的需要以及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交叉运用, 从而发挥整体教学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各种先进的电教辅助手段已运用到了体育理论课上, 如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 以拓展教学资源, 丰富学习内容, 让学生在现代科技的辅助学习中感受当今科技的魅力, 并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8.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 篇八

【关键词】情感兴趣 高效课堂 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指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新课改下我们倡导的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实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是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又是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导入激兴趣

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具体导入的方法有:(1)故事导入。中国古代数学往往都有一个故事,趣味性非常强。如:填“九宫格”“韩信点兵”等。另如学生对贴近生活的也常会感兴趣如:“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等。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内容的趣味性并不是等于时下大家热衷的“脑筋急转弯”的题目。(2)谜语导入。如教学“倒数”时,就让学生猜谜语:七六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学生兴趣高涨。纷纷举手。然后让学生说出原因,经过思考后解释:平常报数目,是从小到大顺着数,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现在说“七六五四三二一”,是从大到小,倒过来数了,所以,谜底是:“倒数”。在学生兴趣很浓时导入新课。(3)趣题导入。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有鸡兔同笼的趣题导入更是合适不过了。(4)情境导入。导入学生所熟悉的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使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二、课堂游戏激兴趣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我们应该重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作用,一方面,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习离不开游戏,教师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的色彩,会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在每一堂课尾,我都安排了“精彩表现五分钟”。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以各种可爱小动物为载体,让学生来充当助人为乐的小英雄。例如,给蜜蜂引路,送小鸟回家,帮帮小熊吧,请你做裁判等各具特色的游戏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既检查了学生对本段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使他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三、智力竞赛激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大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合理开展一些课内、课外竞赛活动,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准”、“看谁答得快”等竞赛的形式要注重多校,并使学生获得竞赛的成功感,获奖面应大一些。又如组织学生进行“智力登山”活动,在山脚、山腰、山顶等处的设立若干“关卡”,派人把守过关的学生须正确解答各种数学题后方能通过。这些活动都能调控学生适当的激奋水平,保持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笔者曾做过调查,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而数学学习差生中,因为不会,就爱学习要占其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

四、创设情境激兴趣

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緊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教完“三角形稳定性”后,创设“帮家人修桌椅的活动”,教完“百分数”知识后,让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等。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者数学问题,也从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教育工作者讨论的永恒话题,除了上述的拙见之外,还有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陶爱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基本策略》.《小学数学教育》,2002年第3期

9.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九

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还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向师性。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因此,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1、教师本身要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兴趣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只要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感染学生兴趣

作为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板书,博学的知识,更要有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的“阳刚”之美, 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的对称、和谐的形象之美,直线给人的豪放爽直之美,勾股数给人的奇妙数据之美,几何证明的简洁明快,数学题的一题多解,无处不体现数学的美。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数学美的特点,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和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无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

3、教师能利用多种手段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学生的思维从直观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阶段,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想象,很难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别说理解与掌握数学规律。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的有效途径。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并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是教师按“引疑-质疑-解疑”精心设计问题的程序,逐步地引导。

1、以导引趣

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头,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进学习的氛围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每节课的“开场白”(导入新课)说得好,对整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2、以疑引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智慧的窗口,善于提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则诱发探索,探索则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设置疑问,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以动引趣

数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它也存在至高的美。只要我们精心设置,用心安排,我们可通过不同的教具、多媒体以及不同的教学场地使教学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乐园。

三、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1、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学生每天生活在现实中,我们可以让他从身边找出数学问题。家里一年的水电费,温度与负数,一个月的开支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数学,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这样一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感,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2、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10.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

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觉得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对于这种沉闷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共同商榷。

一、课堂是丰富多彩的“亲其师,信其道”。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贮。上课始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就可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议论文时,我让学生举办辩论会。结合辩论让学生领悟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体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论点,如何反驳对方论点。学生热情很高,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初一时,学生们刚接触文言文,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排课本剧,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对文言文的畏惧感消失了,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从课本到实际

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

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引导学生说:“在生活中,你们发现没有,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说了对方会欣然接受,有的人说了会大动肝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教师乘势利导:“会说对每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具备会推销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说。同学们,你想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和请求吗?那么请认真研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一讲学生对课文就比较重视了。

三、灵活教学,因材施教。

11.浅析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十一

一、诚心对待学生,让学生愿意去学习

记得刚来到这所学校时,我接受的是一个初二班级和一个初三班级的数学教学。通过打听才知道这里两个班之前换过几个数学老师,这回就是原来的数学老师调走了我才接手的,而且这两个班的学生特不愿学习数学。一下子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为了能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对第一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但结果还是出乎我的意料。当我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学生表现得很冷淡,对我这个新老师似乎也毫无兴趣。但我还是满腔热情的开始上课,可学生的表现让我一时不知怎么办。有的学生趴在课桌上只想打瞌睡,有的交头接耳偶尔还发出阵阵笑声,提了个问题只有寥寥几个同学似乎在配合我。一边上课一边在思考,难道这节课就这么上吗?那以后的课怎么办呢?我是不是应该大发雷霆,学生给我“下马威”不如我先发制人狠狠教训他们一顿。最终我还是压住了心中的火气,等到课上完了,我对这堂课作了个小结。我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节课,这节课在课前我已经做了精心准备,但我还是要给同学们说抱歉。这节课上得很不好,没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肯定有我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各位同學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得以改进。”在说这番话的同时全班学生突然一下安静了下来,眼睛齐刷刷的注视着我,似乎在说这是我们的老师吗?我看得出他们在思考,我极力想知道他们的想法。在我再三鼓励下,终于有学生发言了:“老师其实你讲的课挺不错的,只是我们的基础不怎么好,很多东西想听都听不懂。”“老师要是你能说得慢一些,再讲得详细些,相信我们更容易听懂”,突然间我觉得学生不再那么排斥我了。紧接着我说道:“很感激同学们的建议,谢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我也很愿意帮助同学们,不知道同学们能否采纳我的建议呢?”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答道“愿意”。之后我就对学生说了一些学习数学的要求及方法。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他们的课堂行为奇迹般地发生了变化。我及时地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同学们跟我更加亲近了,下课后经常把我围起来问这问那。显然这些孩子们认可了我的做法,接纳并喜欢上了我这个新老师,他们开始转变了学习数学的态度。原本一节没有学生认真听讲的数学课却给我提供了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我用真诚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我用爱心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学期末的质量检测中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1、一堂课的开场尤为重要,它决定了所上的这节课能否吸引同学们的注意。每堂课的开场应精心设计,争取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上《乘方》这一节时,铃声一响我就拿着一张纸,站在讲台上折叠着。同学看了都很好奇,聚精会神地看着,似乎想问老师这是干什么啊?终于有学生忍不住了问:“老师你这是干吗啊?”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现在的注意力都到我这了。我说:“今天我要用这张薄薄的纸和珠穆朗玛峰比高”“咦,那怎么比?”学生一片哗然“珠穆朗玛峰可有8848.13米,一张纸1毫米都不到啊”我看出了学生的疑问,“要想知道是怎回事那今天上的这一节课可要听好了” 这个富有情趣的开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快下课时,很多同学说:“老师,只要把纸对折50次就有珠穆朗玛峰高了”。

2、课中,注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时时善于捕捉兴趣的效果,并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攀登新的高峰。

根据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实物、图表、模型等教学手段,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引导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习兴趣。

揭露学生教学认识结构的内部矛盾或不完美之处,如对错题、错解的剖析,激起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并指导学生探究,当探究成功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提示教学美,从教学的内容,巧妙的作法,运用优美的语言,结合美观的板书来创设美的意境,引导他们欣赏教学的美,让他们从欣赏中获得乐趣。

3、课要结束时,不忘给学生留下悬念,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下一节课的兴趣。课后也尽量多给学生留一些有兴趣的习题。

三、利用认知冲突,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是知识产生的原动力,有了一个个的问题,才会去想办法解决,才会得出一个又一个的新知识。教学时,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疑惑,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产生积极的探究倾向。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我校全体师生都在学校的操场上参加升国旗仪式。我给学生留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测量旗杆的高度。田学生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你想知道田学生是怎样算出的吗?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同学们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尝试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在直角三角形中,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两个锐角间的关系:两个锐角互余。一个锐角和两条边的关系:30°的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显然运用这些知识已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因而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对所学新知识产生好奇。

四、调查研究学生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的真正原因

通过以上三步还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的话,那就要好好调查研究一番。好好分析一下学生为什么缺乏兴趣,然后对症下药。学生不愿学习的原因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

我班就有一个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不管别人学得怎么开心,他就是那个老样子。通过调查才发现,原来这位学生不愿学习是受社会影响。他看到很多人成绩好即使上了大学后,还不是一个打工的命运,再受社会上很多人所说“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更不愿学习了。知道这种情况后,我并不觉得气愤,我耐心开导他“读书的效果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显现出来的,人的各种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都是在读书过程中慢慢培养的。许多上了大学的人虽然也是打工,但比没有上大学的找的工夫要轻松获得的报酬也要多得多”同时我给他举了很多例子。现在,他已经发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2.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策略 篇十二

关键词:激发,历史,兴趣,策略

研究表明, 求知的意愿建立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是学生探求知识、活跃思维的神秘力量。学生对某事物产生强大兴趣时, 就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学生对所学科目是否感兴趣, 直接影响他们由“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学习态度变化, 在新教程知识体系的要求下, 我们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一、用巧妙的导语来激发兴趣

导入语是教学的首要环节, 它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 还伴随着一定的艺术性。一般来说, 成功的导入法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更有助于重点、难点的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上, 准确把握和运用导入法,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讲课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历史故事, 用讲故事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的情况下, 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当运用一些简短精辟、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历史故事,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智慧的心灵。如在学习“古希腊”的课题时, 可以先来讲述“神的故事”“英雄传说”等故事给课堂教学增添趣味, 活跃课堂气氛。此外, 导入引言的方法还可以用问题的形式。通过提出疑问, 设置悬念,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吸引, 紧扣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才能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 挖掘教材中最能使他们产生共鸣的内容, 用设疑启迪的形式诱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二、用课堂互动的方式来增加兴趣

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和互动是促进师生教与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堂讨论, 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辩论的方法, 学生不仅可以讲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而且还能阐述对这种认识的理由和依据。通过探讨这一过程可以扩展学生的课外文化知识, 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在讲到中国近代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这一节时,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启发他们抓住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工人阶级等几种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与分析, 运用大量历史事实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想法, 由老师做出总结和归纳。在整个教学中, 老师要善于科学地组织互动小组, 精心地策划课外活动, 这样,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产生兴趣, 对其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整个教学的“历史舞台”上, 教师要充当“导演”和“演员”, 与学生“演员”站在同一个“舞台”上, 共同演绎着一出出历史大戏, 从而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在情感的艺术中受到洗礼, 把教学效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师生互动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文化知识和心理素养时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老师应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环境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锻炼和学习, 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组织课外活动以保持兴趣

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和实地考察, 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历史博物馆, 作为一种配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历史资料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外历史阅读资料对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片, 丰富的影像资料和逼真的视听效果会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冲击力, 学生常常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零距离地与历史人物接触, 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历史背景, 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历史文化、历史人物的理解, 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陶冶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历史课外活动小组、历史知识竞赛和历史文艺活动等丰富课外历史生活,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十三

“用智慧激活英语教学,做幸福的英语老师” 让我对如何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 以情感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老师的热情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充满激情的一节课一定会让学生振奋。能充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学习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一种活动,师生关系好,学生便爱听你的课,乐于接受你的观点,对这门课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然课堂效益高。

2. 以竞争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一种求胜心理,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巧妙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胜欲望,活跃课堂气氛。组织例如课堂抢答、分组竞赛等活动。

3. 以游戏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是寓教于乐的具体表现。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新鲜感。游戏的种类应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虽然我们不能在一节课中总是使用游戏,因为太多的游戏使孩子们烦躁,但我们可以在一节课的大多数教学环节中使用游戏。组织教学中,通过游戏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课堂上来;操练时,比赛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复习时,游戏能使枯燥的单词,句型变得可爱。游戏能使情景对话变得简单。巧妙设计游戏活动,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

4. 以交流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课堂要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状态,老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语言交流充分地在课堂上展开。这种语言交流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课下交流也非常重要。 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帮助其及时解决。通过作业本上的沟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5. 以艺术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语言既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表达,音乐育德,音乐开智,音乐冶情,音乐促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音乐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英语课堂充满了艺术气息。

6. 以创新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使用绘画的形式可以从直观上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简笔画就是一种直观,便捷,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发展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途径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精美的课件使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富有艺术性。并且当今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尤其农村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少,语言不地道,所学语言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文化,在实际生活中也不能得体地、经常地运用。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英语教学应发挥多媒体的网络功能,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同时不同的颜色搭配,随着不同的内容而变化,让人耳目一新,并能刺激学生的感觉,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兴奋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14.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十四

安徽省固鎮县连站中学 刘焱 233700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 生来说是一大乐趣。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的学生背诵十遍还不一定能记得牢,而一个有趣的故事,只要听一遍基本上就能较完整地讲给别人听,所以通过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例如:教《密度和浮力》时,可用“辨别真假皇冠”故事引入。

3、利用悬念:讲“摩擦”时,可提一个问题,把一只大约一吨重的石球放在地上,一只蚂蚁能否推动它?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新奇,试图能回答其所以然。

4、制造矛盾:例如:在讲“力的合成”时,先问学生:1+1=2一定成立吗?让学生猜测。当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无法对以上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的时候,便会产生急于探求新知的愿望及兴趣。

利用一题多解激发兴趣:我们知道,对于物理题,一道题目存在多种解法很常见的。比如,有些题不仅可从能量守恒方面入手,也可从动量守恒方面解答出结果;而有些题不仅可从力学方面入手,也可从电学方面解出结果。一题多解是开拓学生思维、优化解题方法的有效措施。每个学生对知识的应用都有较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掌握了一题多解之后,对学生来说更会有一种成就感。对于同一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想出一两种解法,有些同学可能想出多种解法,教师可以把不同的解法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解法的正误,哪种解法简洁,这样对解法既正确又简洁的同学来说,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现,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成就感在心中有了充分的体现。而解法少的同学,开拓了他们的思维,有了思考问题的余地,可以得到较多的收获,由此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教法激发兴趣:教师要熟悉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适时地变换教法,使学生对物理老师有崇拜感,对物理课有热情,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脱离教材而进行,应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调味品”;a.插图。物理教材中有几百幅直观、幽默的插图。如冷水烧开水、飞行员抓子弹、海市蜃楼等,它把各种奇特的物理现象、自然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引发其学习的兴趣。b.阅读材料,教材上编选了一些物理史上的轶闻趣事,象牛顿吃鸡、安培追“黑板”等,利用这些材料可进行思想教育和学法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c.知识内在的趣味性,象光学中的成像、大气压与液体的沸点、美妙的磁感线、勤俭的电磁继电器等神奇内容本身无不对学生产生极强的诱惑力。d、善于利用学生想得到表扬的心理:鼓励学生去观察、动手实验,记录各种现象、数据、发掘出有待探索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思维提供依据。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快感,学生会在高兴的气氛中把所学物理这一艰苦的智力活动由好奇、趣味转化为喜好、热爱、追求,自觉地探索,并让优生带差生,进行互帮配合,使优生“飞”起来,中等生“跳”起来,后进生跟上来,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物理美学激发兴趣:物理科学美主要包括:

1、物理学内容体现形式美,即物理结构和运动形式上的对称美,物理理论体系的简洁和谐美;

2、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美,即研究方法体现了形象和抽象、感性和理性的辨证统一,是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的;

15.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篇十五

一、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丁有宽、魏书生在教学中首先不冷落学困生, 对他们时刻关注, 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对他们学习上取得的点滴成绩, 都要肯定和表扬。激发学困生转化内部动力, 满足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其次是注重学困生的特长发展, 使其在学习上更主动、积极一些, 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对优等生的学习要有较高的要求, 使他们在学习数学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成为具有特长的学生, 达到抓“两头”促“中间”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制定新学期自己的学习目标时,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把全班的学生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组目标A级 (90分以上) , 第二组目标B级 (80 分以上) , 第三组目标C级 (70 分以上) , 第四组目标D级 (60 分以上) 。先征求学生意见, 让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周, 酝酿、申报, 最后定出适合于自己的目标。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得着“果子”, 只要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并且在平日教学中, 每一单元学完后都要进行检测, 让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目标实现了吗?目标实现了的有奖励, 有的奖红旗, 有的奖卡, 有的奖暂时免作业, 有的奖本子,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没有实现目标的找出不足,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提高自己的成绩。这种教学安排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利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景, 引起学习兴趣。好奇是小学生的特点, 应根据这一心理特征, 创设情景, 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 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举一些分数, 然后教师作出判断。这时小学生感到惊奇, 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由于学习动机强烈, 学生就比较容易地掌握了判断规律。

利用直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比较单纯, 理解能力弱, 教学时不能照本选科, 应采用直观教学法,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又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让学生通过折纸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感知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产生。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 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刻的印象, 牢固地记忆。设计教学游戏, 保持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设计数学游戏进行练习, 如口令、找朋友、接力夺红旗, 等等。

三、多种手段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 总有学生会产生厌学、自卑、消极、抵制、甚至逆反的心理, 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无心向学,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要提高这部分学困生的成绩, 提高他们的兴趣很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 可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 表扬鼓励。目标给他们定得稍低一些, 让他们不畏惧, 拼一下也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旦目标实现, 我就放大他们的优点并享受和优等生一样的奖励, 赢得同学的认可,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二, 课堂关注。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 叫他们到黑板上做有把握的题目, 让他们讲解题的思路, 增加他们的参与意识, 免除他们的畏惧心理, 调节他们的情绪, 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第三, 师徒结对, 共同成长。在平日教学中, 我为学生创造一种同龄伙伴共同的学习环境, 使小学生得以在互助互爱、轻松愉悦的人际气氛中完成任务。在学期开始, 第一周的班级动员会上, 动员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学习, 使之成为提高学困生成绩的有效措施。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首先要使优秀的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 让优秀的学生乐于帮助学困生, 而学困生也要认识到“不耻下问”的道理, 也要主动找一个自己心服的优秀生担任自己的“小老师”。实行师徒结对双向选择, 优化组合, 活动时开展竞争, 学完一单元进行检测, 给学生创造比赛的机会, 看看哪组合作效益最高, 并设“最佳师徒奖”。

四、开展竞赛, 激发优等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关注学困生, 有时会忽视优等生, 他们没有压力会感到无所事事, 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调整策略, 抓住好胜心是小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 开展男女生组队大PK , 各出男女人数一半参赛, 利用每单元的检测, 看他们的参赛队的平均成绩, 获胜队人人有奖, 极大限度地调动了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取得胜利, 这些优等生会经常在一起研究学习,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乐学、爱学、比、学、赶、超, 在班级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16.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篇十六

一、从营造和谐关系入手,营造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初中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尤其是心理敏感程度与波动性都较大,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所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方面。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尊重每一位学生。笔者从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以发展的眼光和全面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因为学生的成绩滞后就看低学生,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就是成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其次,笔者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关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笔者都给予帮助,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学习技巧的指导,提高学习能力。还组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学困生组成帮扶对子实施结对活动,用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情感,营造良好氛围。

二、从提升教学手段入手,增强语文课堂的生动效果

一直以来,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对于教学手段的运用并没有与时俱进,甚至还有中青年教师不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活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发挥影音演示的生动效果,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应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以重视和推广。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化导入,让学生在一上课就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互动中,笔者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介绍内容等,缓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简单说教的枯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从改进课堂模式入手,体现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教师直接讲解,学生被动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较长一段时期。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无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学生参与性和探究欲望不足,教学成效难以迅速提升。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从教学模式改进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改变学生单打独斗的学习局面,有助于学生相互合作研究,营造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其次,笔者不再以讲解的形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而是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一组探究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在这样的探究题引导下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性和热情大增。所有的问题答案都需要自己通过思考与研究才能够获得,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成效较为显著。另外,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还安排了当堂检测活动,让学生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进行自我检测,以便于学生及时回顾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教学针对性。

四、从组织丰富活动入手,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丰富语文拓展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将课内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首先,笔者在课堂中发挥专题活动作用,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分歧,组织学生搜集素材,开展辩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问题答案的进一步揭示,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遍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笔者注重发挥课外语文兴趣小组的作用,如,组织文学兴趣小组、古诗文专题研究兴趣小组等,借助于这样的小组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满足,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另外,课外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笔者利用学校组织的敬老院慰问活动、卫生突击月活动等契机,要求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这样的活动不但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而且搜集到了丰富的素材,让作文不再苦涩,缓解了学生的作文学习为难情绪,提高了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创新,改进方式,整合资源,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17.怎样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篇十七

鹤壁市实验学校 赵丽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交流的方式多样而迅捷,毛笔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软笔书法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学校肩负着传承文明的使命,书法教育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可练习书法是静心养性的过程,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永远充满了兴趣,让他们坐下来静静地写毛笔字,爱上练习书法,真是一件难事。怎样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呢?我在教学中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故事激趣法

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故事中教给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领,培养学生的品质,实现德育与智育无痕相融。

我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比如:《钟繇掘墓》《柳公权发奋练字》《智永禅师的笔冢》等,激励学生勤学苦练的决心。有时讲书法家的趣事,比如:《王羲之与天鹅饺子》《张旭判状得教》等,让学生在轻松一笑中激起了学习书法的兴趣,也从他们身上明白了写字与做人一样重要的的道理。

还有时我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编童话故事,将学习寓于情趣之中。比如:学习执笔时,我编了一个五指兄弟因为“谁的作用大”而发生争执最后团结协作的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巧妙地教给了他们握笔的要领,也将德育寓于智育之中,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游戏竞争法

爱玩、争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激励法就是用做游戏的方法,在竞争与奖励中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以学习《悬针竖》一课为例,为了突出悬针竖与垂露竖的不同特征与写法,我与学生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我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写一个带有竖画的字,因为是用清水写的,字迹很快就会模糊,所以需要学生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竖的写法形状,看谁能够快速判断出是什么竖,猜对了就奖励再猜一个。

虽是一个小小的游戏,但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抓住,他们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在挑战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示范亲和法

示范亲和法就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整体示范书写或进行个别辅导式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笔运腕的方法,并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通过与老师的近距离接触,感受老师的亲和,激起练习书法的兴趣。

书法课上,我从不吝啬自己的示范,总是带两支毛笔,一支大毛笔蘸水在黑板上演示,另一支中楷蘸墨在展示台上示范书写,我示范的同时,学生用右手食指在左手心跟我一起比划,感受使笔运锋的微妙。

学生练习时我就穿梭在其间,随时纠正他们的书写姿势,或抓住学生的小手一起写一写。“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的直观演示与亲近,使学生更加喜欢练习书法了。

四、儿歌强化法

教学中用儿歌教学生掌握学习的要领,不仅容易记忆更充满情趣。

比如,学习执笔方法时,我教学生读儿歌“大指食指对着捏,中指向里顶勾天,无名指头向外顶,小指帮忙不要歇。指实掌虚虎口开,腕平掌竖笔直立。”

描红时,用儿歌强化方法“描红盖红不漏红,仿影重影不出影,一笔成形不反复。”

每次写字前我总是提醒大家:“正确坐姿——”学生边回应边端正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正确执笔——”“指实、掌虚、腕平、管直”等等。

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简洁、迅速地掌握了学习的要领,学得轻松愉快。

五、榜样激励法

练习中发现并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既肯定了学生的努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书法课前,我总是将学生上次的作业认真整理,选出优秀的作业展示给学生看,简短的点评、热烈的掌声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了付出努力的收获,对练习书法愈发充满信心,而对别的孩子来说,既学会了欣赏书法,也激励了向他们学习的动力。

书法课中,我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哪个孩子听课认真,姿势保持端正,或某一笔练得有感觉,就及时提出表扬,提醒同学们向他学习。

每次书法课要结束前,我们都会评出本节课的“小书法家”,奖励他们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美其名曰“金榜题名”。

这些小小的鼓励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练习书法的信心,使他们对练习书法越来越有兴趣了。

18.关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十八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乐知”,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努力达到的。

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高低,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腔热情,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艺术上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有效探索,全方位、多角度、更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总之,就是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乐此不疲”。笔者在近十年的语文教学中,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现归纳为以下五点,希望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对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方面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教学主体上,教师要有张扬个性,激情教学的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①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教师个性的张扬。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对他人产生着影响,在语文教学上,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教师个性的张扬,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个性的张扬包括静态的个性张扬和动态的个性张扬。静态的个性张扬是指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等在教师身上内在体现的外化。动态的个性张扬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发挥。学生都是十分关注自己的老师,每一个学生在潜意识里对老师都有一种期待,因此,教师无论是静态个性张扬还是动态的个性张扬,都对学生的视觉和思维产生强烈的震撼,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欲望。

那么,如何促使语文教师个性得到张扬呢?

首先,教师要自己努力,自我完善,增强自我修养意识,这是最根本、最关键的。教师要主动地自我教育,健全良好个性;要努力地完善自己,积极展示良好个性;要注意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个性影响力。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重视和尊重教师个性,给语文教师创造健康、和谐、宽松的环境。

再次,积极开展语文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有条件的话还要对语文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量,使语文教师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便于有目的地调节心态,扬长抑短。

二、教学理念上,教师要有融入情感,赏识学生的素质

梁启超说过:“用情感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份量磁便引多大份量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融入情感,赏识学生,实施情感和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情感和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气氛要和谐)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要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而这个“严”“实”又是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

再次,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必须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三、教学形式上,教师要有实现互动教学,活跃课堂的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特别是年轻人,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单项施教的方式,实施教学过程的互动,活跃课堂,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碰撞出思维火花,激起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互动教学的实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互动方式。实现师生互动,首先,教师的备课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而目前教师的备课大多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当然,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是需要的,但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而且任何方法的运用要取得好的效果,都必须将这种方法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习惯和技能。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善于提出问题和善于分析问题是一个人思维独立的表现,而独立性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课堂上学生提问是极为可贵的,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再次,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二)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意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生生互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多于师生交流,更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社会交际和情感交流的发展。生生互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动。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互动。好胜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把竞赛穿插于教学之中,对学生来说,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享受。在比赛中,同学之间或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组内同学相互激励,从而在竞争与激励中得到共同提高和进步。有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比赛,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起不同见解的争论。(3)组织生生学习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互动。依据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由学生之间开展互相评价,这是一种即时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中,常会有来自同伴赞赏的声音,他们

会指出哪个同学发言最积极,谁提出的办法最妙等,为争取能在小组中有所发现或表现,这个欲望大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生本互动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生本互动体现在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中,其中的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学生和文本达到真正的互动,就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课本剧表演是生本互动最突出的代表。课本剧的表演提供了学生揣摩角色心理机会,通过表演,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

四、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有充分展示语文独特魅力的素质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②走进语文,可以把你引入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与古代最出色的哲人,与现代第一流的学者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人们对语文的魅力已经描绘得惟妙惟肖,语文的独特魅力无与伦比。

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带领学生走入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充分领略语文内在的特有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对语文产生持续的不懈追求。语文既然有这么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审美”:(1)可以通过图画、音乐、戏剧这些艺术的直观与老师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再现教材描写的、表现的、蕴涵的美,让学生感受作家创作时或编写者撰写教材时进入的那个情境。这样,教材所表现的、所阐述的、所涉及的相关情境,就通过图画中的色彩、线条、形象,音乐的节奏、韵律,表演中的角色、情节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2)善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语言对学生的感知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都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学生心中的琴弦,往往是美的语言拨动的。在教学中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往往是再现了语文描写的情境。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么让学生感

受到美;要么让学生联想到美;要么引导学生去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到美,从而展示了语文的魅力。

五、教学艺术上,教师要创设情境,快乐教学的素质

“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相互叠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创设情境可让学生很好地品味文中的意境美,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以很好地激发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如教柳永的《雨霖铃》时,可先通过语言描述,接着,用《雨霖铃》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在悠扬悦耳的萧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着课文注释,很自然地进入词的境界。创设情境,将把强制学生有意接受知识变为无意而轻松地获得,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包含创设观察情境和创设想象情境两个方面。(1)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多“看一看”,多“闻一闻”,多“摸一摸”,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观察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积累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世界里快乐地学习。例如:

在学完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后,我问学生:“课文里描绘的春景美不美?在你的心目中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力,于是学生们踊跃发言了。“浅浅的绿意渲染出浓浓的生气,淡淡的花香装点出烈烈的诗情。”“刚刚抖落冷酷的冰雪,刚刚穿越逼人的寒风,春天的微笑还很矜持。”“春天似乎突然给久久郁闷在冬天里的人们一个明朗的心情,并给肃祥的世界一个暖暖的美景。”……更有一位同学细致地描绘了“春雨图”——“几许轻微的水滴声,清晰、动听,仿佛一首有着轻快旋律的歌曲,又像一位满腹心事的少女诉,说着自己的心事……”说得多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出来了,把积蓄在心中的感想说出来了,把学习发言的积极性、生动性调动起来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随即被激发出来了。

上一篇:茶生意创业故事下一篇:六年级闽教版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