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案(精选11篇)
1.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案 篇一
高中音乐鉴赏《歌剧艺术》教案
授课人:杜媛 周次:第十五周
教学背景及构想:
中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音乐的,平时接触歌剧也不多。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里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学生普遍认为歌剧太古典也太深奥,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这种局面的出现给“音乐鉴赏”中歌剧这一块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尽量的结合作品。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学生分成A、B、C、D四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歌剧艺术。
教材分析:
《歌剧艺术》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17单元第32节。在此之前,学生已欣赏了欧洲民间音乐中美声唱法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今夜无人入睡》,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节课在中外音乐知识体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歌剧起源于外国,而且外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歌剧,给学生观看与学习的价值非常的高。但教材中的歌剧艺术的作品只有中国的,我觉得知识有点不全面,所以我添加了很多外国的歌剧欣赏和介绍,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歌剧的起源、定义;了解歌剧的演唱形式及分类;知道著名的歌剧作家及作品;基本技能:通过歌剧艺术的学习,能认识中外歌剧艺术,能学会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片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饮酒歌》及《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初步认识歌剧;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探究等方法了解歌剧的相关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剧的欣赏和学习,培养对歌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树立多元文化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歌剧的定义、演唱形式、中外歌剧作品的赏析。
2、学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积极理解主动参与表现歌剧音乐。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分析法、参与体验法、教唱法等。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音响资料。教学过程:
1、由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今夜无人入睡》导入:并提问:它属于什么艺术 ?(答:歌剧)
刚欣赏的《今夜无人入睡》选自《图兰朵》.有人说歌剧是一部百科全书,也有人说歌剧是历史的镜子,那么歌剧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推开歌剧之门,进去瞧一瞧。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过的欧洲民间音乐里面曾欣赏过,从较熟悉的歌曲入手,能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
2、讲新课之前,先请几位同学把上节课要求大家针对以下问题在网上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A组派代表展示歌剧的起源。
B组派代表展示较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及著名的歌剧作品。C组派代表展示国内外著名歌剧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不仅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而且可以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其学习歌剧、喜爱歌剧,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教师总结:刚才大家展示得都非常好,我来总结一下:歌剧起源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歌剧叫《达芙妮》。歌剧有很多的名家名作,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比才的《卡们》、威尔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图兰朵》等。
3、接下来我们欣赏威尔第的《茶花女》选段《饮酒歌》,欣赏时思考什么是歌剧?播放视频《饮酒歌》后个别提问 师:你能看出这段录像里包含哪些艺术种类吗? 生:音乐、文学、戏剧、美术„„
师:在歌剧这一综合艺术中,各类艺术是否平分秋色? 生:不,音乐占主导地位。
师:音乐里,声乐和器乐是否平分秋色? 生:不,歌唱最为重要。
师:器乐部分有什么作用?
生: 在歌剧的演出中器乐部分由交响乐队来完成。交响乐队的作用除了为歌唱伴奏外,还起到联接作用,在幕与幕之间用间奏曲进行连接。歌剧的器乐部分不仅有力地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而且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角色形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找一名同学总结歌剧定义后教师总结:
歌剧是以歌唱为主,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4、我们知道歌剧的演唱形式可分为独唱,重唱与合唱。歌剧中的独唱又可分为宣叙调和咏叹调,欣赏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与宣叙调《江姐》片段,个别提问宣叙调和咏叹调特点
宣叙调:是用来代替对白的歌唱,其节奏自由,旋律性不强,使用宣叙调时,剧情是继续进行和发展着的。
咏叹调是歌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咏叹调的旋律优美动听,强调声乐演唱技巧,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设问使学生认识、了解了什么是歌剧,更了解了歌剧的演唱形式。这种聆听、设问的教学方式简化了歌剧复杂的概念,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5歌剧分类:(传统歌剧、流行歌剧)。
欣赏歌剧《猫》后分组讨论:传统歌剧和流行歌剧的区别?(1)演唱方法
(2)传统歌剧可以没有舞蹈,而流行歌剧必须有舞蹈,是歌舞并重的。[设计意图]:采用共同学习、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单一的知识灌输和讲解。
6、中国新歌剧:
中国新歌剧是在继承传统戏曲,借鉴西洋歌剧中产生的。为了与传统戏曲区分开,将近现代出现的新的戏曲称为中国新歌剧。
D组同学展示讲解中国新歌剧。教师总结介绍我国新歌剧发展简况:
创作过程:探索阶段(1919-1944)、奠基阶段(1944-1955)、深入阶段(1956-)。我国第一部成型的歌剧是《白毛女》,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洪湖赤卫队》、《江姐》、《小二黑结婚》等。
放多媒体展示选自《小二黑结婚》的《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让学生3分钟分组讨论中外歌剧的区别:
(1)演唱方法(2)伴奏乐器(3)语言(4)民族风格
拓展:学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1识谱 2加歌词分句教唱三遍 3齐唱 4 个别提问、[设计意图]: 通过学唱歌剧,使学生乐在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歌剧。
作业:课后学唱《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男高音声部。板书设计:
歌剧艺术
1、歌剧的起源与定义
4、中国新歌剧
2、演唱形式:咏叹调与宣叙调
5、中外歌剧对比:(1)演唱方法
3、歌剧分类:传统歌剧与流行歌剧
(2)伴奏乐器(3)语言
(4)民族风格
总结:今天我们了解和学习了歌剧艺术,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关注歌剧、多了解歌剧、提高审美情趣。多欣赏和学习中国歌剧,把我国的歌剧发扬光大,使我国的歌剧屹立于世界歌剧的前方。
教学反思:整节课紧紧围绕课题“歌剧艺术”来设计活动内容,安排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多样的的活动形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突出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不仅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而且可以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其学习歌剧、喜爱歌剧,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导入从较熟悉的歌曲入手,能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用聆听、设问的教学方式简化了歌剧复杂的概念,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采用共同学习、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单一的知识灌输和讲解。通过学唱歌剧,使学生乐在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歌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如:歌剧艺术涉及的面比较广,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考虑得不够全面;由于时间的限制,缺乏对欣赏作品的剧情介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更新自我,弥补不足,真正上好学生喜欢的音乐课。
2.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案 篇二
2006年12月21日,歌剧《秦始皇》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行了首演,其影响力深远。歌剧《秦始皇》由谭盾和哈金合作编剧,剧本以《史记》为基础,张艺谋担任导演、王潮歌担任副导演、谭盾作曲并亲自担任首演指挥。演职人员也堪称世界一流。歌剧《秦始皇》将中国文化用西方的模式呈现出来。歌剧《秦始皇》的理念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歌剧,而是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了西方的音乐形式中,所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西方文化理念的交融与碰撞。
二、歌剧《秦始皇》对传统音乐元素的传承
(一)西方传统乐器与中国传统乐器的融合。在传统的歌剧中,伴奏通常分为现场伴奏和非现场伴奏两种。而其中现场伴奏又对整体的配合节奏点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来说,现场伴奏都是由西方乐器的交响乐队来伴奏,但随着中西方音乐的融合碰撞,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乐器加入其中。
在歌剧《秦始皇》中,现场伴奏可谓使整个歌剧的高潮迭起,让受众能够身临其境。以歌剧第一幕第二场景第153小节为例进行分析,剧情是高渐离开始痛斥秦始皇的罪行,这时候要求人物情绪饱满,同时有着很强的爆发力,此时伴奏音乐节奏由慢转快,既为情绪作了很好的铺垫,又为下面定音鼓与弦乐一同进入找好了切口,现场伴奏的铜管乐戏谑风格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整部剧有着很强的融合感。
在《秦始皇》中创造的音响体系是独立于传统的西洋管弦乐的。观众难以分清东西方音乐的界限,甚至还会怀疑,音乐本身就不应该有东方、西方、古老、现代这类人为的概念。西洋的提琴可以作为悠远古朴钟声的伴奏,而先锋派的水乐,可以与古筝传递的雅乐交相辉映。在这部歌剧中融入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等各种音乐元素,凭借其与众不同的作曲技法,将器乐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稍显不足之处在于,中式传统乐器以及石鼓等乐器的运用与交响乐队的演奏有些许割裂,中式传统乐器音效的作用大于对整体音乐结构的作用,整体上使人有一种凌乱的错觉。
(二)西方歌剧与中式唱腔的融合。在歌剧《秦始皇》中,中国传统唱腔,尤其是粗犷的秦腔风格音乐元素与西方歌剧的表现手法相互渗透。比如在谱例1中,第一幕第一场,首次出现的是乐队的演绎,紧接之后,秦王嬴政开始演唱,这个谱例中最基本的结构仅为四小节,但是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延长,短小的主题同主音转换相结合,即由D商调式转换成了D徵调式。在唱腔方面,这一段则采用了中国西北的秦腔念白方式,即高音迅速滑落到低音或低音迅速滑唱到高音的大起大落风格。
这种极宽的大音程的跳动无疑来自于传统秦腔唱腔的曲式特色,它极大地增加了演员演唱的难度,难得的是无论多明戈还是佛拉特,或是饰演高渐离的格罗夫斯在演唱和表演上均有上佳表现,为歌剧增色良多。
谱例1
还有在歌剧《秦始皇》中有8个五声调式主题,而且都极富中国文化的特色。在谱例2中,首次出现是在第一幕第一场,中国阴阳师和西方预言家萨满同台重唱,西洋歌剧唱法和京剧念白融为一体,交响乐与中国的古筝和鼓相互融合。在京剧中,有唱腔和念白的唱法之分,在西洋歌剧中,也有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唱法之分;这些都是歌剧与京剧具有相融性的依据。
谱例2
歌剧《秦始皇》注重和声手段的应用,同时也很注重突出西方管弦乐的使用。除此之外,谭盾在这些基础之上,又加入了富有中国色彩的乐器,如古筝、琵琶等,使管弦乐色彩更加丰富。加之许多灵活多变的曲式结构,充分地显示了打击乐队的力量,这也就使得谭盾歌剧能够很大程度上将中西方乐器融合在其歌剧中。
有的评论文章认为,与历经两百年遗存的西方歌剧精华相比,《秦始皇》一剧在咏叹调的谱写,整剧旋律性的突出表现等方面略有不足。笔者认为,对于有着三千年古典音乐传统的中国传统音乐而言,与现代西方音乐的接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一个优秀的作曲家而言,东西方观众的审美趣味的巨大不同正是这种困难的直接原因。
三、歌剧《秦始皇》对传统音乐元素的发展
(一)戏剧创作的发展。首先,在剧本创作方面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体裁,体裁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歌剧《秦始皇》以秦始皇、栎阳公主,以及音乐家高渐离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为主线,讲述了梦想统一秦帝国的集权统治者逼迫高渐离创作新国乐而引起的一段悲情故事,其内容是依据《史记》发展而写就的。秦始皇和高渐离是两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而其他人物和整个剧情都是虚构的。《秦始皇》的剧情完全是围绕一首为秦帝国而作的颂歌而展开的,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改造以贴合剧情的需要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歌剧的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谭盾的音响世界是一种氛围、一种情境,是一个完整的古老与现代相交织的世界。你必须在一种被笼罩环境中才能充分欣赏它的妙处。构成谭盾音响世界的不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每件乐器、每个参与者能够发出的所有声响。
(二)音乐创作的发展。在歌剧《秦始皇》中,音乐创作领域的创新也凸显了该作品对西方传统歌剧的发展。中国元素的加入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在音乐材料还是在其他乐器的选取上面,都凸显了这个鲜明的特点。
在歌剧的演唱方法方面,歌剧《秦始皇》采用了西洋美声唱法和中国京剧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结合使这部歌剧充满了新的活力。在西洋歌剧里,有咏叹调和宣叙调的唱法之分,而在京剧里,有唱腔和念白的唱法之分。谭盾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的大胆尝试,为歌剧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走入更加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谭盾的《秦始皇》歌剧里,人物情节较为复杂,这主要表现在其主题的设定上,他一共设计了12个相关的主题来进行表述,这些主题都充斥着明确的表征意蕴。比如,里面有八个五声调式的主题,它们都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的调式特征。同时,增四度音程也被广泛地应用其中,特别是音调上以及和声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强调。增四度的段落把其作品分割成了很多个不同的部分,然后再将其他不同的主题和宣叙调材料内置其中,这就形成了变化多样、形式多变的曲式结构。
四、结论
在歌剧《秦始皇》中,中西元素结合的歌剧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中西方元素的碰撞,在歌剧史上是一次伟大尝试。与《九歌》、《茶》等歌剧相比,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作曲家从先锋音乐的路途慢慢转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传统歌剧结构的重新塑造,所以谭盾的歌剧《秦始皇》受争议之处,恰恰就是他歌剧的魅力所在。
摘要:本文从创作背景与理念入手,通过传统音乐元素在西方传统歌剧艺术中的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歌剧《秦始皇》的戏剧、文学、舞蹈、音乐、舞台美术等不同组成要素,并阐述其对于西方传统歌剧的继承与发展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传统音乐元素,秦始皇,歌剧
参考文献
[1]杨和平.谭盾歌剧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3.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案 篇三
孟州市赵和镇中心学校
冯其艳
歌剧《白毛女》教案
课题:第三单元歌剧之夜 年级:八年级 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歌剧的定义及歌剧音乐的分类
二、欣赏—《北风吹 》、《扎红头绳》
三、活动—
1、学唱《北风吹》
2、分角色演唱《扎红头绳》
3、舞蹈表演《北风吹》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了解歌剧的有关知识;
二、引导学生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领略歌剧艺术的魅力,感受音乐刻画的人物形象及性格;
三、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加强学生对中国歌剧的喜爱之情。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欣赏的是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中的二个选段,《北风吹》和《扎红头绳》。其剧情根据民间传说改编,采用了中国北方民间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欧歌剧的经验创作而成。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歌剧定义
二、学唱北风吹,表现歌剧音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键盘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师范唱《北风吹》
师问:这首歌其实是一部歌剧的选曲,大家知道这首歌剧的名称吗?《白毛女》
2、师:歌剧是一门感染力很强的艺术,《白毛女》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歌剧,一起去领略它的迷人魅力。
二、新课教学
1、音乐知识介绍(出示幻灯片)
歌剧的定义: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
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2、作品欣赏(1)作品分析
《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
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部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出示幻灯片--白毛女的故事
学生叙述故事:在华北一个偏僻的农村,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与青年农民王大春相爱。地主黄世仁见色心动,逼债上门,强令杨白劳把欠他的六斗谷子利上加利,在腊月底前还他二十五元大洋,否则就以女儿抵债。当杨白劳拿着一冬的血汗换来的七块五毛大洋到黄家还利息时,黄要本利一起还,硬逼着杨自劳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了押。杨心如刀绞,自觉对不住女儿,除夕夜喝卤水自杀。初一早晨,刚死了父亲的喜儿被抢进黄家。大春搭救喜儿未成,只身投奔红军。后喜儿在二婶的帮助下,逃出黄家,匿身深山丛林,在山上喜儿生下的不足月的孩子夭折了,非人的山林生活亦使喜儿
变成了一头白发。喜儿常去山中的奶奶庙取供果和香火,有人遇见,便传说遇到了白毛仙姑。两年后,大春随部队返回家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为粉碎地主借白毛仙姑的谣言动摇民心的阴谋,十五之夜,大春等人潜伏在奶奶庙,寻找白毛仙姑,没想到这白毛仙姑竟是当年的喜儿。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2)欣赏《北风吹》
白毛女歌剧中的第一幕第一场的第一首歌曲。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与《青羊传》创作而成的。讲述喜儿盼爹爹回来和杨白劳躲账后回到家里的情景。问题
a这段音乐表现了喜儿一种怎样的复杂矛盾心理?(表现了喜儿高兴、喜悦、担心和盼望父亲回家过年的一种复杂心情。)
b歌曲旋律是怎样进行的,是上行还是下行?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旋律下行,表现情绪低落、忧伤。)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得出问题结论,师总结(3)音乐活动:唱一唱《北风吹》1=E 出示北风吹歌谱--学生画出旋律线--跟琴演唱歌曲(4)欣赏《扎红头绳》
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b
表现了喜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父女之间的深厚情感.(5)总结两段音乐的特点
(6)音乐活动
分角色演唱《扎红头绳》
(7)综合表演歌曲《北风吹》(找舞蹈特长学生展示舞蹈,其他同学跟琴演唱)
3、课堂小结-延伸
今天大家一起学习了歌剧的有关知识,欣赏了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的两个选段《北风吹》和《扎红头绳》,下面考考大家
1、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简单而言就是以和来交代和表达剧情。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2、是在新秧歌无能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
在课堂的尾声,老师布置大家一个课外作业
说说中国有影响力的其他几部新歌剧,请同学们在课外时间查找并欣赏
4.小班艺术领域教案音乐 篇四
1.初步学习使用勺子,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
2.喜欢用勺舀东西。
材料与场地:
1.户外布置小猪的大嘴(用泡沫板每六块搭一个家)。
2.人手一把勺子,一个小碗,若干彩色皱纹纸。
3.《小猪睡觉》音乐磁带一盒,小猪头饰一个。
4.每组纸棒一根,皮球一只,彩绳若干。
5.每组家庭一条小毛毯。
活动过程:
1.问候时光:躲猫猫
请家长带宝宝面向教师席地而坐,教师与家长和宝宝面对面。
教师:“宝宝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吧!宝宝藏在妈妈的身后,当老师问“XXX,XXX,你在哪里?宝宝就从妈妈身后站起来说:‘大家好,我在这里’并坐到妈妈的前面。”
请宝宝躲在家长身后,依次和教师一起游戏。
若宝宝不愿站起来回答,配班教师或家长帮助宝宝站起来一起回答。
2.运动时光:响铃操(第三节)
宝宝能跟着节奏,模仿老师做第三节操。
3.快乐时光:
(1)故事:《小猪请客》。
(2)讲到最后一句时,让每个宝宝尽情想像,无论宝宝说什么,教师都以欣赏的态度接受宝宝的答案,如果有的宝宝不肯说,爸爸妈妈就多给予鼓励。
(3)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喂食。
A.教师出示小猪的大嘴,引起宝宝注意,并问宝宝这是谁?教师以小猪宝宝饿了要吃东西,引出勺子为小猪喂食。
B.教师示范用皱纹纸搓饭团。
C.教师示范勺子的使用方法。
D.宝宝制作饭团,爸爸帮助宝宝搓的动作,当宝宝熟悉后由宝宝自己来制作。
提示家长:做好以后,要将余下的纸团扔过垃圾筒。
E.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来喂猪娃娃。一开始,爸爸妈妈可以握着宝宝的小手慢慢地舀,等宝宝熟悉后,爸爸妈妈可以放手让宝宝自己试一试。教师,爸爸妈妈要及时地鼓励表扬他们,并提醒孩子将舀起的纸团放进猪娃娃的嘴里。
教师重点指导不会使用勺子的宝宝。
4.唱唱跳跳:小猪睡觉
1=C2/4
小猪睡觉
3535|!5|6!!6|53|6!!6|53|
小猪吃得饱饱闭上眼睛睡觉,大耳朵在扇扇,
6!!6|53|5555!|5555!|
小尾巴在摇摇,呼噜噜噜噜,呼噜噜噜噜,
5.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案 篇五
中班音乐教案:喜洋洋_中班艺术教案
教学构思:
在充满民族氛围的音乐中,让幼儿从小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把各种舞蹈动作融合于教学活动之中,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幼儿能孕育创造性思维,有施展个性的`天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音乐曲式和性质及初步学会舞蹈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动作符合节奏。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发挥想象力、创造性。
3、在边敲边跳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舞的欢快情感。
准备:
会跳舞蹈、会基本舞步(进退步.踮步.踏步.小碎步)、图示谱。
过程:
一.感受音乐,复习舞蹈。
1、听前奏回忆名称:感觉怎样?
2、复习舞蹈。
老师:我们来用好看的舞蹈把这首乐曲的活泼欢快、抒情优美表现出来。
二.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
1、出示铃鼓:可以怎么敲?可以怎么摇?(幼儿说出一个方法,老师引导全体幼儿练习一个方法。)
2、出示图示谱:哪里是敲,哪里是摇?(断断续续练习→完整集体配乐练习。)
3、幼儿尝试用铃鼓跳舞。
老师:我来跳舞,你们拿着铃鼓和我一起跳,边跳边试试想想做什么动作时铃鼓敲,怎么敲?又做什么动作时摇,怎么摇?
(1)第一遍集体尝试边跳边敲。
(2)第二遍老师按舞蹈顺序提问,个别幼儿做出,老师重复后,再集体练习。(重点、难点:敲肩、进退步摇、在头上方翻手腕敲。)
(3)集体完整配乐练习二~三遍。
三、节奏乐舞蹈的欣赏与练习。
1、请两位老师表演。
2、请能力强的幼儿表演。
6.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案 篇六
活动要求
1.认识音色,认识对称重复。
2.探索发现嗓音,打击乐器和旋律乐器在表现现实音响时的共同性及差异。
3.创编动作,表现文学作品中的有关形象。
4.体验人对朋友的需要。
活动程序
1.听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2.请幼儿回忆故事中的三种客人及它们的脚步声,并用不同的嗓音和动作来表现三种客人走路时的样子和他们的脚步声。
3.教师用打击乐器,如大鼓,串铃,木鱼等分别模仿三种客人走路的脚步声。请幼儿辨认是什么乐器模仿的是谁走路的脚步声并要求幼儿用动作对乐器的`演奏做出快速表现性反应。
4.教师用钢琴的不同弹奏法分别表现三种客人走路的脚步声,如请幼儿辨认并要求幼儿用三种客人的走路模仿动作,对演奏做出快速表现性的反应。
5.按故事提供的线索分配角色并完整表演。
6.在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鼓励幼儿把他们听到的三种脚步声画出来。
附小灰老鼠的故事
在一座高高的大桥下面,
有一座小小的灰房子。
在这所小小的灰房子里,
住着一只小小的灰老鼠。
朋友们来了,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
小灰老鼠觉得快活极了。
朋友们走了,小灰老鼠觉得很寂寞。
它天天在家中等呀,盼呀,
盼望朋友们再来拜访它。
小灰老鼠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
咚咚!咚!咚!
小灰老鼠赶紧把门打开......
唉!
原来是巨人先生从桥上走过,
咚咚咚的声音,
是巨人先生的脚步声。
小灰老鼠失望地轻轻把门关上。
小灰老鼠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
刷—刷—刷—刷
小灰老鼠赶紧把门打开......
唉!
原来是皮球小姐从桥上走过,
刷刷刷的声音
是皮球小姐的脚步声,
小灰老鼠失望地轻轻把门关上。
小灰老鼠竖起耳朵仔细听,仔细听。
迪笃迪笃迪笃迪笃,
小灰老鼠赶紧把门打开......
哈!
这回真的是朋友来了,
迪笃迪笃的声音,
正是朋友们的脚步声。
在一座高高的大桥下面,
有一座小小的灰房子。
在这所小小的灰房子里,
住着一只小小的灰老鼠。
朋友们来了,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
7.高二音乐 享受合唱的艺术美教案 篇七
教材:湘艺版高中音乐课标教材《歌唱》模块 课时:一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高二选修歌唱学生 学情分析:
这节课所面对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大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师教学难度较大。作为高二的第一堂音乐课,主要要达到让学生初步了解合唱概念和感受感知什么是合唱。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引导,能清楚地分辨合唱与独唱、齐唱。
2、通过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曲,了解合唱的两大分类。并能体会到不同的合唱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的音色美和艺术美。
3、通过熟悉简单的卡农合唱练声曲的尝试,让学生初步感受合唱。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认真听赏几首合唱曲,了解合唱的两大分类。通过简单的合唱曲的训练,初步尝试合唱。
教学难点是能感受不同的合唱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的音色美艺术美。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视频资料:《东方之珠》的两个版本。并请学生回答有什么区别? 一个为独唱版(刘德华版)一个为合唱版(合唱团版)(2)提问:分别谈谈不同版本的《东方之珠》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新课教授:(1)进入主题合唱:
①提问:请大家先想象一下,三种同声合唱的音色分别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②听赏三段合唱,并请说说初步听到的不同点和感受? 分别播放:《东西南北茉莉花》——女声合唱
《猎人合唱》——男生合唱
《槟榔树下摇网床》——童声合唱 ③那么他们相同点在哪里呢?
生回答:每一首歌都是同种音色在演唱。
④教师小结:讲解合唱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大类。三首作品的音色各为不同,分别是女声、男声、童声合唱 女声合唱——较柔和抒情 男声合唱——较雄厚粗壮 童声合唱——较纯净甜美
(2)用提问带出学生的新鲜感:那如果这三种音色结合在一起,又将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①讲解:
介绍混声合唱:混声合唱综合了同声合唱的全部长处,并且有更丰富的声部构成及音乐表现手段,因此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②感受
听赏无伴奏混声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③感知
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3)简单介绍混声合唱 ①声部的划分
女高音——Soprano(简称S)男高音——Tenore(简称T)女低音——Alto(简称A)男低音——Basso(简称B)②声部介绍
*女高音声部处于歌唱的顶端,音域高,音色明亮。它在合唱团里的作用主要演唱作品主旋律。女高音声部内部还可分为两个声音小组,嗓音教高的歌唱群体为第一女高音组或声部,其余的为第二女高音组。
*女低音声部的声音低、厚、饱满。在女声二部合唱中,女低音常常起第二声部或低音衬腔的作用。女低音声部也可分为第一和第二组或声部。
*男高音声部的声音特点是多变、轻巧、坚定而有力。男高音在合唱团中经常起主导声部的作用,单独或与女高音一起演唱旋律。同女高音一样,在分唱时,更轻巧的嗓子为第一男高音组或声部,其余的为第二男高音组或声部。*男低音声部通常是合唱的基础,特点是浑厚有力。有时(尤其是在男声二部合唱中)男低音声部起第二声部的作用。在分唱时,更轻巧的嗓子为第一男低音组或声部,余者为第二男低音组或声部。
3.拓展与体验:让学生简单地亲自感受齐唱与合唱的区别
把全班同学分好组,用儿歌《两只老虎》分别用齐唱和卡农轮唱的方式,简单感受。
8.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说明 本课作为音乐鉴赏模块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们带着自主选择学习的期待和新鲜感,步人音乐殿堂。我们用什么迎接他们呢?是陌生的理论概念,还是亲切、动听的音乐?当然,应该是后者。尽管本单元的中心是“音乐的欣赏”,不可避免地将会涉及诸如“什么是音乐”、“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怎样欣赏音乐”之类的理论问题,但本课是以两首音乐作品----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各一首,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通过对这两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在学生对音乐有了具体、真切的感受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引导等方法,使学生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和呈现方式,并以自己的欣赏经验作为印证,进而领悟“怎样欣赏音乐”的问题。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点需要说明: 1.课文标题“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是一句启发式的引导语,其后的“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则是问题的具体化。编者使用这些语言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直接答,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怎样欣赏音乐。
2.本课第一首乐曲为标题音乐,形式为钢琴独奏。选用这首作品的目的,一是因为乐曲的作者写作这首作品时,年仅十八岁,与高中生年龄相近,使学生有同龄人的亲近感。其二是音乐优美,在标题的引导下,易于产生联想。3.本课所选的第二首乐曲为非标题音乐(也可称为“无标题音乐”,是作者第一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除作品有一句简短的题辞外(“献给 1986 年我的朋友们”),未加任何乐曲说明,给听众留有十分广阔的想像空间。选用这首作品的目的,一是作品的题材与青年人的理想和追求有关(当然不止于此),另一是同前一首标题音乐形成呼应和互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获得欣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两首优美动听和扣人心弦的音乐作品,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增进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的观点,将音乐与绘画、语言文学艺术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后,能概述出音乐艺术是否具有具象性和语义性特征,以及音乐“不能告诉”我什么的简单道理,从而对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3.通过作品实例的感受与认识,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表现要素(如节奏型、旋律线的运动状态、力度等)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建议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结合选材特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以下四点建议可供任课教师参考: 1.本单元为高中学生的起始课,建议安排一个课时。本课的开始可进行 5 - 8 分钟的热身活动,让学生对老师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进行听赏活动。第一首作品可以作为精听曲目,第二首可作为浏览性欣赏。浏览的曲目亦可先分段赏析,然后再综合的欣赏(复听)。2.引导学生带着期待来欣赏与感受。比如课文开始处提示的:“让我们先听赏从一位年轻女音乐家心中流淌出来的音乐。”特别是课文中写明作曲家写作这首乐曲时年仅十八岁,与高中生年龄相仿,就更能激起学生欣赏的兴趣。这种兴趣源于内心的一种审美期待----欲知她在“祈祷”什么?从而专注地去听赏和感受音乐。接下来听赏的是一首“献给青年人的奋斗篇”,也与成长中的高中生富于幻想、正在规划人生的心理状态相贴近。加之课文中将这一乐章音乐主题的旋律线条,以不规则的锯齿状示意图形式呈现出来,也使学生产生聆听音乐的期待感。教学过程中如果任课教师能巧妙地突出这些细节,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在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可感而未知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如第一首钢琴曲,音乐优美、明朗而略显高贵、华丽,起伏流动的琶音如涌动的波澜。这样的音乐,为何冠以“少女的祈祷”这一标题呢?这位少女是谁?她是在祈祷,还是在倾诉?或是在回忆?沉思?第二首乐曲连续用了前长后短的三连音与迂回级进的旋律线的组合,为什么说这样的音乐“蕴含着无穷的?掘进力量?”乐曲题献给“ 1986 年我的朋友们”,这与作品的音乐内涵有什么联系?这类无标题的音乐作品应如何理解?这些问题皆可直接作为学生的探究课题。探究的结果,最后则自然归结到“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欣赏音乐”的单
元主题上,从而使教学过程完全沉浸于与音乐的对话之中。4.通过讨论交流与师生互动,达到感性认识的升华。上述探究课题,是在聆听与感受音乐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涉及第一首作品的问题,与认识音乐的艺术特征相关,即乐曲本身不可能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具体表现的是什么,正如课文中三幅插图的提问----祈祷?沉思?倾诉?或是思念?回忆?憧憬?有可能是,有可能都不是。涉及第二部作品的问题与此近似,音乐表现了劳动?学习?海涛?同样有可能是,也可能都不是。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很可能会得出许许多多不同的答案,有些答案还可能截然相反,但这不足为奇,因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以个体的联想和想像作中介,这种联想与想像又基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因而存在差异。这正好说明,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和音乐理解的宽泛性是合理的。其深层的美学原理,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认识到这一步,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交流和逐层剖析达到的。教师参与其中,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并可陈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但不要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所有的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潜心感悟和自我总结,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得以升华。5.将对音乐的听觉感知贯穿于审美体验的全过程。对音乐作品的听觉感知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前提是学生对音乐作品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本课听赏的是两首不同形式的器乐作品,前者充分利用了钢琴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的特点,主题旋律流畅、优美,但却是器乐化的写法(和弦琵音分解),不容易跟唱;后一部作品的主题充满了变化音,可唱性不强。两首作品都不宜采用“背唱音乐主题”的传统听赏模式。面对这样的作品,直抓住作品中突出的音乐要素,引领听觉感知。如《少女的祈祷》可从钢琴的音乐人手,一开始的引子,声音宏亮而带光泽,可联想到钟声、教堂、明媚的阳光„„其后钢琴颗粒性的音乐,清脆而富于弹性,似圆润闪动的珍珠。其次,这首乐曲的结构规整而明晰,由主题和四个变奏组成,段落分明,很容易对主题进行“追踪”。翟小松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音乐要素突出的特点有:贯穿全曲的前长后短的三连音节奏,迂回级进、偶尔夹以远距离跃动的旋律线条,以及这一主题在不同声部的呼应、重视,这种主题变形纵横交错,汇成此起彼伏的音响洪流,加上力度的大幅度涨落和对比,使音乐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掘进”力量,给音乐带来极大的“冲力”。上述这些由各种音乐要素造成的突出特点,皆与音乐的内涵密切关联。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抓住这些表现特点,有助于学生更深人地进行审美体验。教学评价 教科书 p.9 最后两行和 p.13 “活动与探究”栏目,共有四个思考和叙述题,可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这四个问题,可用口答(如“另举一例,说明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时代及创作背景对理解音乐作品的作用”);亦可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如“你同意?音乐本身不可能具体表现什么这种说法吗?请根据你对《少女的祈祷》的感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来进行评价;如果时间允许,还可通过学生写作短文的形式(如“从本节课听赏的两首音乐作品中你得到哪些精神上的享受?”)进行评价。评价并不以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师的期待为唯一的标准,而应着重观察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对问题的探究是否专注和投人,是否对音乐产生了共鸣,是否有自己的感受等。由于这是本模块的第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增进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而不宜把评价放在一个突出的显要位置。本课进行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肯定学生欣赏音乐的专注和探究问题的投入,增进学生感受音乐美和探究音乐内涵的自信。
教材分析及相关资料 1.乐曲分析 《少女的祈祷》钢琴独奏曲,变奏曲式。结构图式为:
附:关于赋格曲 赋
格曲是用复调手法写作的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同时也是一种复调音乐式。它由拉丁文 fuga 的译音而得名。fuga 的原意为逃逸、追逐、遁走,它形象地表明了赋格曲是由一个(有时为两个或多个)音乐主题在不同声部时隐时现、一再模仿、不断变化重现这一基本的特点。赋格曲式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呈示部:主题在不同声部轮流出现,主题之间有间插段。展开部:主题在不同调性上作各种移位变形和展开。再现段:主题回到原调,音乐收束。赋格曲源于欧洲,在 17 - 18 世纪发展成熟和完善。德国作曲家巴赫(1685--1750)是欧洲复调音乐的代表人物。20 世纪中国作曲家借鉴了赋格曲式,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2.作曲家及创作情况简介 苔克拉.芭达捷芙斯卡(1838----1861)波兰女音乐家。(另有资料认为她生于 1834 年。)关于这位女作曲家的介绍文字较少。仅知道她生于华沙,未上过音乐学院,主要靠自学成才。她的钢琴弹得很好,兴趣爱好广泛。她的作品除 1856 年发表的《少女的祈祷》外,还有《小茅屋的回忆》、《甜蜜的梦》、《友谊的梦》等钢琴曲,大都是短小精致而又通俗易解的小品,其中以《少女的祈祷》最为著名,是欧洲钢琴文献中通俗小品的代表作。此曲除钢琴独奏的形式外,也有人将它改编为四手联弹或其他形式的器乐曲。由于它对演奏技巧的要求不太高,所以常为初学钢琴的人或音乐爱好者所乐于弹奏。瞿小松,中国当代作曲家。1952 年生于贵阳市。他的成长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初中毕业便逢“上山下乡”运动,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山区务农,历时五年。在此期间深受大自然和民间艺术的熏陶。后开始自学音乐,并考人贵阳市京剧团,任该团乐队小提琴演奏员。1978 年考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83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 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访问、考察,活跃于国际乐坛。现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为该院作曲系教授。翟小松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新一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作品有:交响组曲《山与土风》、小提琴与乐队《山之女》、大提琴与乐队《山歌》。混合室内乐《 mongdong 》、打击乐协奏曲、管乐协奏曲《神曲》、清唱剧《大劈棺》、歌剧《俄狄甫斯之死》、《命若琴弦》。室内乐《寂》等,并为话剧《野人》、电影《青春祭》、《盗马赋》等
配乐。曾于 1986 年和 1988 年两次在北京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他兴趣爱好广泛,还涉猎绘画、摄影等艺术,举办过画展和影展。《第一交响曲》作于 1986 年初,于同年 4 月在北京他第一次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上首演。此作在总谱和节目单上写有“献给 1986 年我的朋友们”。这批朋友,以文学家、戏剧家、诗人、导演、画家、摄影家、记者等身份,策划并促成了瞿小松的个人作品音乐会。此外,这部交响曲是以表现“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使命拼搏奋斗”为主题,这正是这批朋友成长道路和奋斗精神的写照。这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出生的人,大都与他有相似的经历:“文革”时期中断学业,上山下乡,到农村。工厂和基层参加劳动,接受工人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思想,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炼。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求学、成长和施展才干的条件,使他们迅速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材,共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是通过生动的音乐材料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体现出来的。在听赏音乐时,可以引导学生以作品的题辞为线索,结合作曲家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展开联想,从昂扬、奋进的音乐基调中感受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涵。这部交响曲未采用传统交响曲的四乐章套曲形式,而由两个前后呼应、互补的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为广板(属慢板范畴),变体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快板,大型赋格曲式。两个乐章在演奏时间上大体平衡,均为 11 - 12 分钟。3.简介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它必须通过演唱或演奏这个表演的中间环节,才能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与意境,从而产生艺术效果,达到审美的目的。所以,人们常常称音乐为表演的艺术。
培 养 音 乐 的 耳 朵
湖南文艺出版社—普高音乐鉴赏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一.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的意境之美。能区分双簧管与长笛的音色。
二.通过对比使学生能自主了解到音乐的速度,音色,强弱等性质及表现形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简单的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理解音乐
课时
真仔细地聆听。
1一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繁体字“聽” 师:引导学生“听”是用耳朵与“心”来完成的。在欣赏音乐时要认二.新授内容 .欣赏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
课件:马思聪肖像图片及简介——(1912—1987)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广
东海丰人。青少年时代曾两度留学法国,学习小提琴演
奏及作曲。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不仅是中国第一代小提
琴家,中国小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的拓荒者,而且是一
位成就卓著的作曲家。其主要作品还有:小提琴曲《第 一回旋曲》,交乡曲《第一交乡曲》,舞剧音乐《晚霞》,歌剧《热碧亚》等等。
创作背景及作品介绍——马思聪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云、贵、川和粤北山区居
住过,南方山林的自然景色及山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
聆听时注意辨别感
刻的印象。这部作品是他收到一封附有云南怒江民歌曲 调的音乐爱好者的来信后,受到触发而动笔写作的。师:在乐曲中分别出现双簧管、长笛奏出的“山歌风”主题请同学们受这两种乐器的音色。课件:双簧管、长笛的简介及表现音色的小乐段 师:边讲解边听,引导学生按标题、结构去欣赏理解《山林的呼唤》。课件: 《山林的呼唤》结构、音频: 呈示(a)中部(b)
阅历都不一样,再现(a1 主题 “山歌风”主题 a:(双簧管独奏)生:说出感受 师:引导总结,不要给出固定答案让学生自己发挥,因为各人的知识、所以音乐给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后亦如此)
2.把《山林的呼唤》的速度加快,让学生体验同旋律异速度时乐曲给自己的感受。课件:加速后的《山林的呼唤》
师:引导
4欣赏。
生:对比后说出感受 .引导学生欣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突出乐曲中强、弱部位。课件:介绍作品、音频 生:谈感受 .把《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弱起部位强,强部位做弱。让学生对比课件:改变强、弱后的《在中亚西亚草原上》音频 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速度、强弱的对比之后再让学生从音色上区别分析体验音乐
分别欣赏萨克斯、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分别说出感受最后给出标题(亦可作其他处 理)
课件:萨克斯、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音频
三.学生自主活动
分别给学生欣赏几段不同的乐曲,要求学生从乐曲的速度、音色、强弱、整体感觉等方 面谈谈对乐曲的理解并给乐曲起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标题。
学生谈完后教师可给出原标题,简单介绍该乐曲。
课件:音频——a.鸟舍
b.月光曲
c.大进行曲
视频——野蜂飞舞
四.总结
音乐是见仁见智的物件,她没有具体的形象,每个人的知识、阅历不同所感受的形象、意境就不一样。欣赏音乐重在聆听。聆听的同时从各个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她,例如;音色、速度、强弱、内部结构、旋律整体感觉等等诸多方面。
我们要养成一个用“心”去聽的习惯!常做常新!
1812年序曲
作者简介: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主要作 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 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 丽叶》、《1812年序曲》、《意大利随想曲》,钢琴组曲等。
创作背景:1880年柴科夫斯基应邀以“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为题,为莫斯科艺术及工 业博览会写一首乐曲。由于坐落在莫斯科的这座大教堂曾毁于1812年俄法战争,作曲家便 确定以这场战争为主题创作一篇恢弘的交响乐章。
俄法战争简介: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调集六十万大军入侵俄国,以迅雷不及掩耳 之势进逼莫斯科。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主动放弃并烧毁了莫斯科城。法 国在严寒中得不到任何衣物和食品,不少法军冻饿而死,士气低落,拿破仑被迫弃城西撤。俄国乘势反攻。在俄罗斯军民旋风般的强大攻势面前,法军彻底溃败。六十万大军最后逃回 本国的只剩下不到两人,就连拿破仑本人也仅带了贴身护卫绕道德国才得以转回法国。从此,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
器的室内乐组曲。
9.高中音乐 京剧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中国戏曲——京剧。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和学唱,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喜欢京剧。
难点、重点:
通过观看京剧片段、京剧常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重点要唱会《唱脸谱》。
教学准备:
收录机、教学音带、京剧片段(VCD)、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有两百多年历史。它在继承宋元戏曲传统的基础上,完善了行当与表演程式。音乐上保存和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梆子戏的特点,声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大系统组成,板式极为丰富。
2、观看京剧片段(VCD)。
1、京剧常识:
(1)京剧的行当:生、旦、净、筹。(脸谱展示)
(2)京剧的伴奏:文场、武场。(乐器展示并变听乐器声音)。
2、欣赏京剧唱段:
(1)都有一棵洪亮的心。(红灯记)
(2)智斗。(沙家浜)。
(3)唱脸谱。
用心 爱心 专心 1
3、学唱京剧《唱脸谱》。
(1)反复听唱。
(2)跟伴奏视唱。
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和学唱,同学们能进一步喜爱我国的京剧。
课后记:通过京剧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10.高中音乐教案 篇十
《音乐与生活》(人教版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组实用性音乐的欣赏,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内涵的感受力;
2.了解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以各种方式演示实用性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实用功能;
2.难点:找到音乐风格与生活情景的结合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实用音乐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①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音乐;②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探究音乐。
3.情感目标: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②用音乐关爱自己和他人。
本课时运用了问题研讨法,安排了较大力度的探索与实践,旨在让学生在了解音乐的实用价值的同时,提高各种能力(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等),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
2.本课时在让学生了解音乐实用性的同时,特别强调了音乐的文化意蕴,以利于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3.本课时旨在尝试探讨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并初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信息进行研究性音乐学习。
课型:自学研讨课(网络环境下的音乐学习)
教具:自建《音乐与生活》网站、电脑;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老师、课代表主持)
1.组织教学(老师主持);
2.学习方式和要求(课代表主持);
3.小品表演:出操
4.引导答问:
师:请同学们回忆在这个活动中共出现了几次音乐?这些音乐是在何种场合下出现的?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屏幕上同时显示问题)
生:4次。分别是进场----升旗----做操----退场,起到了发布命令→烘托气氛→统一动作→放松情绪的作用。
5.揭示课题:
师:这说明音乐与人类的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音乐吧!(屏幕上显示课题《音乐与生活》)
(二)研讨问题:
1.实例显示:
①生活中的音乐;②学生答问;
2.导学提示:
①关于《音乐与生活》学习网站;
②揭示研讨主题:A.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B.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
C.生活中有哪些经常听到的音乐?
D.生活中的音乐分哪几类?
3.网上活动:
①资源浏览;②BBS聊天交流讨论;
(三)深入实践:
1.准备活动:
①课代表发言:为加深大家对音乐实用功能的理解,老师特地为我们准备了几段音乐,请选择一段进行情境表演;
②教师补充提示:这些场景可以是颁奖、天气预报、时装表演、感情朗诵、交谊舞、卡拉OK演唱等,设计表演时大家可思考--下各段音乐与特定场景的联系;
③学生分头准备情景表演;
2.表演活动:
①课代表主持学生即兴表演;
②学生观看、评价;
(四)范例介绍:(老师主持)
1.音乐疗法菜单:听了刚才的讨论,看了刚才的表演,我想起了×××同学提出的问题:音乐为何能镇痛?音乐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吗?我想就此谈谈我的一些想法,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一则音乐疗法菜单(屏幕显示):
治疗心情不安,思绪紊乱症:《春江花月夜》、《花之圆舞曲》;
治疗烦躁易怒症:《流水》、《月光奏鸣曲》;
治疗高血压症:《小提琴协奏曲》(巴赫);
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症:《钢琴奏鸣曲第七号》(贝多芬)…
音乐之所以能起到医疗作用,可能因为音乐也是一种波动,人体也有波动,如脑电波、肠胃蠕动等;音乐是一种节奏,人体也有节奏,如呼吸、心跳等…
2.音乐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实例;
3.“超级学习法处方”;
(五)布置课外作业:
音乐既然这么实用,那么在关键时刻,只要你精心选用音乐,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天的课外作业是:①为同学的生日聚会选择一组音乐;②师生食堂进餐选配背景音乐:
(六)尾声(课代表主持)
(七)宣布下课。
附(后记):
《“我吃了回螃蟹”----关于<音乐与生活>这节课》
“我吃了回螃蟹”
----关于《音乐与生活》这节课
我于1987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师范系。十六年来,我--直工作在中专、高中音乐教学第一线。调入麻城一中后,专职从事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参加本次赛课,主要是想把我对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新体会、新做法跟大家汇报、交流一下,我想做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我绝不是第一个。
音乐教改怎么改?改什么?这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想弄清楚的问题。我的浅见是:
1.改观念:
音乐是一门艺术,但她首先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是人们生活中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得见感觉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然后才是引导他们学习音乐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最终让音乐充实、丰富、陪伴他们终生。
2.改模式:
现代人最应该具备的是“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行动。我们现代人面临着三个“世界”:心灵世界、网络世界和自然世界;我们的学习内容每天在不断更新,因此学习方式也要不断革命。音乐欣赏教学应该直面学生的心灵世界,奇异的网络世界,剧变的自然世界,一改以往背景介绍→曲目选听→讨论提问→复听曲目→宣布“标准答案”式的呆板、陈旧的模式,把学习、研讨、设问、答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学习、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在这种新模式下,教师只是配角,学生才是主演。
3.改教法:
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常规做法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式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由于教师与学生在生理机能、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种教学也绝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特点”,立足于“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最自由自在、最愉快,使他们最喜欢的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认识,在设计《音乐与生活》这节课时,我主动放弃了传统观念、传统教法、传统模式,大胆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自主研讨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并引导他们深入体验、大胆表现相关音乐,以期达到培养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拓宽他们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等目的。
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经验欠缺,本课从教案设计到课堂教学,一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同行们不吝赐教。投石以激浪,抛砖而引玉,取人长补已短,是我本次参加赛课最大的目的。
11.音乐与影视艺术历史备课教案 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电影的诞生;电视的出现。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3.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时代背景
(1)19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束缚和教会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3)由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音乐呈现出的多样性、民族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音乐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学生欣赏。
问题:以上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
(3)主要表现形式及代表
【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音乐教资教案07-19
高中视唱练耳音乐教案08-14
2015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案07-15
高中音乐流行音乐07-09
高中音乐论文范文80010-03
高中音乐理论教学初探10-19
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07-10
高中音乐课改心得08-24
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计划09-23
高中音乐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