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控制信贷风险

2024-08-13

怎样控制信贷风险(9篇)

1.怎样控制信贷风险 篇一

浅谈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控制

作为担保公司来说,如何进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担保的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民营担保公司中,主要采用“信用评估+车辆抵押”模式,那么如何对申请人进行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呢?

一、汽车降价风险。

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厂商不断推出新款车型,旧款车型不断促销降价,汽车降价速度快、幅度大,一辆新车两三年后的价格有可能跌到比贷款还低的程度,这就使部分购车者宁愿把汽车这个抵押物赔给银行,也选择不还款。借款人持续供车的还款意愿不强,导致拖欠。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最高额为车身净价的七成,不包含购置税、保险、其他增加的配置或者装饰;而且贷款年限为1—3年,不能超过3年。同时规定只有自然人购买私人生活用车。

二、借款人信用风险。

借款人纯粹骗贷骗保,申请贷款担保时资料真实有效,贷款放下后,马上卖房卖车,最后逃之夭夭。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要求申请人提交个人征信报告,对申请人车辆及时办理车辆抵押登记。对恶意贷款购车和欠贷不还者,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担保公司联手进行曝光,对那些不能及时还贷的购车人进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

三、项目经理违规操作风险。

担保公司个别项目经理为达成任务考核,想尽一切办法促成业务,在借款人条件不达标的情况下,隐瞒相关事项,或者配合提供虚假资料。要求公司公开招聘,严格筛选人才,不仅要考察员工的专业技能,更重要重视其道德素养和履历记录,同行业违规人员坚决不能纳入公司做业务。不时对员工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公司制度、业务操作流程等方面的专门培训,严惩违法违规谋取私利的行为,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对道德风险行为进行事后追溯,提高员工实施道德风险行为的成本。对使用假姓名、假身份证、假资信证明进行贷款的人员,应及时以涉嫌犯罪向司法机关举报。

五、汽车销售方与申请人联合诈骗汽车消费贷款。

对初次合作的车商,需提交车商营业执照,工商信息单,纳税证明等,要求车行提供申请人所购车辆的合格证等。

2.怎样控制信贷风险 篇二

银行信贷资产为城市商业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 也存在着重大的风险, 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如何在保证银行信贷收益的同时, 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是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是银行的所有者和管理经营者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1、信贷风险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1) 自然风险。由于地震、水火灾、台风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致使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本息不能收回或遭受损失的可能; (2) 社会风险。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变化、不法个人行为 (如诈骗、抢劫) 和其他事故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致使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 (3) 经营风险。由于信贷业务是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 信贷资产占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的绝对比重大, 所以信贷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城市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

2、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1) 企业因素造成信贷风险。包括:企业制度不健全;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亏损面逐年扩大, 银企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不断滋生; (2) 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导致信贷风险; (3) 信贷“三查”流于形式。一是贷前审查过于简单草率。二是贷中审查疏漏操作风险。三是贷后监控严重缺位; (4) 环境因素导致信贷风险。环境因素是指银行以及企业以外的影响信贷风险的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法律、社会等几个方面。

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为了提升综合国力,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势必会影响到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 使其效益下滑、偿债能力降低, 部分企业还被迫关、停、并、转, 使城市商业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信贷风险不断聚集。

金融市场不健全: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滞后, 城市商业银行缺乏必要的风险转移工具, 被迫采用自留方式处置信贷风险。与此同时, 为企业提供担保的机构力量不足, 致使贷款发生损失后银行无法有效控制, 从而导致信贷资产的大量流失。

政府行政干预: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政府干预贷款、公然支持或保护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有所收敛。但出于地方利益考虑, 地方政府往往会对银行信贷决策施加影响, 不时阻碍银行的放贷自主权, 成为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又一成因。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信息透明度不高, 也会导致信贷风险。

三、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

1、健全城市商业银行信贷内控制度。根据城市商业银行信贷的具体环节以及信贷风险的特点, 城市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要素应主要包括: (1) 强化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独立的制约系统, 完善信贷的授权与分级审批制度, 健全信贷的内部检查与稽核制度; (2) 完善审贷分离机制, 确保信贷业务的独立性和科学性。要改变贷前审查、贷后检查和贷款的发放与收回由一个客户经理全部负责的状况, 彻底实现贷款各环节的分离, 达到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 做到授信岗位设置分工合理、职责明确, 岗位之间应当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遏制信贷风险。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归根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的, 信贷管理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是控制信贷风险产生的主体。因此, 要尽快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信贷风险; (4) 健全信贷的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

2、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以规避信贷风险。

3、认真落实信贷“三查”制度, 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信贷风险的转移

1、事前转移措施。

(1) 保证贷款。保证贷款是以第二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 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2) 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是以借款人或第二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通过这种方式放款, 到期借款人不能还本付息时, 城市商业银行有权按规定程序处理抵押物, 优先受偿贷款本息, 使信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转移给借款人或第二人, 保证贷款的安全性; (3) 质押贷款。质押贷款是以借款人或第二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质押贷款到期时, 借款人不能履行债务, 城市商业银行可依法处理质物抵补贷款本息, 通过质押方式可以使信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转移给借款人或第二方; (4) 贷款保险。贷款保险实质上是贷款保证保险, 借款企业投保后, 保险公司便成为还款保证人。一旦借款企业到期因为保险范围内的事故不能履行债务, 保险公司便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通过贷款保险, 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就转移给保险公司, 从而能保障银行贷款的安全性; (5)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群就是中小企业, 但中小企业大多信用不足, 直接向其贷款的确存在不小的风险, 即使有地产等做抵押, 由于行业限制也无法经营, 只能折价出售, 而担保公司就不存在这样的限制。专业担保公司的各种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以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转。

2、事后转移措施。

在企业资产重组中, 城市商业银行, 一方面要重点关注企业重组后是否能使剩下债务和今后新增债务按期偿还;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要在企业的债务重组中, 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认真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信贷风险的化解。

(1) 推动诉讼工作成为降低不良资产的有效手段。加强银行司法协作, 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2) 加大清收不良贷款的力度, 化解信贷风险。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 采取区别对待的风险化解。一是对那些产品有市场、有销路、守信用的企业, 要增强服务手段, 积极为企业提供融资;二是对状况恶化, 欠债不还, 要强制其制定还款计划及协议书, 上门催讨, 或运用法律手段依法起诉;三是对有意逃避债务、赖债的企业, 银行应向法院起诉调解; (3) 依靠政府规范银企行为, 建立新型的银企信用关系。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政府的银行, 是广大市民的银行。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活化资产存量, 减少产品积压, 使企业立足于内涵型发展, 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五、结论

信贷业务在城市商业银行存在一天, 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就必然将面对信贷风险防范这一难题和重任。在中国目前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下,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 政府行为和政策因素对信贷风险的形成仍然有较大的影响, 但最主要的还是城市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缺陷。

参考文献

[1]江木峰.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福建金融, 2007.8.

[2]宋旭.强化城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安金融, 2007.1.

[3]徐德峰.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之我见[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1.

3.浅谈关联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 篇三

一、关联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

除了集团客户,小企业信贷中的关联企业风险也应当引起特别关注,甚至很有可能是银行信贷下一个风险集中暴露点。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1)从宏观统计看,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远高于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比集团客户暴露风险概率更高。尽管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但平均的不良贷款率远远低于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2009年和2010 年,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5%和3.3%,而同时期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却只有1.6%和 1.1%,由此可见,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3倍多。

(2)小企业信贷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严重,关联企业贷款更隐蔽,比集团客户排查更难,成本也相对更高。关联贷款风险的根源是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对称程度越高,企业道德风险越大。集团客户关联贷款由于前期的密集暴露,相关部门已经逐步加大了监管力度,银行也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审核与排查。然而,小企业财务报表不齐全,自身资产和抵押物少,更依赖外部担保,更容易形成隐蔽关联链条。小企业的实际控规模较小、股权集中、实际控制人少;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一个自然人可以通过其亲朋好友、甚至是利用没有亲缘关系的身份证开办众多小企业;而这些小企业实际控制人都为同一个人。这样,就为关联企业相互担保贷款,或者贷款之后在关联企业之间滥用制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1)信用膨胀风险。从形式上看,一般关联企业各成员的贷款金额不是很大,但由于其从属企业受控制企业的支配,从属企业以自己名义获取的贷款往往被控制企业挪用,控制企业通过从属企业获得贷款。如果将关联企业群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看待,则控制企业贷款量往往大大超过其授信额度,形成该关联企业整体的信用膨胀。

(2)担保虚化的风险。信贷实践中,控制企业令从属企业为其贷款担保或为其他从属企业贷款担保的问题较突出。从属企业以自己的名义提供保证担保,在形式上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实质上,由于从属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常常被利用作为追求整体关联企业利益或控制企业利益的资源和工具,因此从属企业往往没有相应的能独立支配的财产,担保虚化,增加了其风险程度。

(3)信贷资金挪用风险。在关联企业中,从属企业以自身名义获取的贷款往往被控制企业挪作他用,不仅为违规经营提供了土壤和手段,也难以真正体现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增加贷款风险。虽然银行有权利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但由于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欠缺及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银行在实践中很难对贷款的使用进行真正的监督。

(4)贷款偿还风险。由于我国关联企业法律制度中欠缺对公司股东滥用有限责任的规制,没有相应的制衡机制以规范控制企业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在此情况下,目前的法人制度实际上是严格的股东有限责任,加之当代中国社会信用基础和信用理念的薄弱,从而使商业银行在面对关联企业客户通过关联交易侵害银行债权时,难以找到真正合法有效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债权,最终导致贷款偿还出现风险。

三、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1)做好贷前调查,多渠道收集有关关联交易的信息。贷前调查对于防范关联企业信贷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银行要充分重视对关联企业贷款的贷前调查工作,尽可能多渠道收集关联企业的信息。要着重了解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公司人员、资产、财务是否与公司控股股东分开等)、关联企业之间公司的组织结构模式、业务运营模式、管理运作模式(尤其是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的重大资产状况及其产权归属;要尽量弄清楚所有关联企业间的关联关系(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控制关系)、关联企业间的财务关系、关联企业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母(子)公司、关联企业以及他们之间的往来情况等等。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控制关系对候选借款企业还款能力的影响。在作好调查的基础上,要做好对申报借款企业的财务分析。密切关注关联交易中有关资产(资金)的无偿或低价转移,同时充分运用关联交易剔除法,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从企业合并利润表中予以剔除,以较为真实地了解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最后分析关联交易对银行融资的影响。

(2)健全商业银行统一、综合授信制度,防范信贷集中风险。要完善关联小企业客户授信办法,认真做好对关联客户的授信工作,严格对关联客户进行整体评估,进行统一授信,防止多头授信和交叉贷款,避免关联客户信用的极度膨胀。对于同一银行系统内已存在多头贷款的关联客户,要明确主办银行和协办行,主办银行的确定应遵循属地原则、最有利于风险控制的原则,主办银行负责对客户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定期发布客户信息、授信使用情况和资产质量状态,协办行要在主办行的指导下开展信贷活动,定期报告关联成员企业的经营动态对企业客户的信贷业务,要纳入银行的综合授信体系。由总行或省级行核定该企业(含关联方)的最高授信额度,包括各种形式的授信业务:如贷款、担保、承兑、开征等,既要包括表内授信业务,也要包括表外授信业务,从总体上控制住对该关联企业的风险敞口。任何关联企业从本系统取得的任何信用便利,都要计入授信额度内。统一、综合授信制度得以有效运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银行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起各自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识别关联方关系,反映对各关联客户的授信情况。

(3)组合担保方式介入,规范关联公司担保业务,确保担保的法律效力。应通过贷前调查、核保等过程,来确定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是否存在互相担保的行为。对于确属关联担保、尤其是公司为股东担保的,则要审慎介入处理。应以核心企业为授信主体,采取组合担保方式,并严格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各种担保手续,落实担保合同的法律效力。规范担保合同文本,争取对银行有利的合同条款。

(4)建立关联企业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关联企业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关联企业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具体措施等,从机制上保证银行加强对有信贷关系的关联客户信息的追踪收集、授信额度的控制、授信的管理、风险的预警和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监督检查。二是建立关联企业授信统计制度,关联企业授信统计制度的总体思路是“抓住重点,逐级统计”,即以各银行机构为统计重点,监管机构按照监管职责的分工要求,逐级统计汇总。各银行机构要根据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的要求,尽快建立完善相应的基础性数据采集制度和渠道,监管机构要加强对数据的核对和检查,提高数据信息质量。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统计信息的深加工,为控制和防范大额客户多头和过度授信提供信息服务。

4.怎样控制信贷风险 篇四

贷前调查类

认真做好贷前调查

(四)一、案例背景

2012年2月2日,A公司到R信用社申请贷款1500万元(该公司要求:贷款金额分多次提款),期限一年,用于A公司购买原材料经营流动资金。第二天A公司业务人员提交了贷款申请资料,信贷员受理申请并在征得申请人授权的前提下查询了A公司及其相关人员的征信记录。征信记录显示,A公司最近三年在R信用社有三次贷款记录,无一次逾期,信用较好,最近一次贷款余额290万元,于2012年3月27日到期(2012年2月3日提前结清),A公司相关人员没有贷款记录,企业征信也没有逾期记录,信用也较好。

2012年2月3日,R信用社派出2名信贷员完成现场调查工作,信贷员通过对A公司财务状况及库存产品的检查,2011年度A公司年累计加工量为350吨,预计今年全年累计加工量将达400吨,按去年单品鲜活收购价每吨17-19万元预测,单品鲜活收购价每吨约18万元,2012年全年累计将收购7400万元的鲜活鲍鱼,由于销售后,商品资金回笼较慢,资金回笼期约6个月,今年A公司确实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购买鲜活鲍鱼来加工成冷冻鲍鱼,以备流动资金所需。信贷员从A公司技术人员和其他同类公司得得知,鲜活鲍鱼制成干品量约为33%,销售价格每吨约61.5万元,利润点为13%左右。又通过对水产品市场的调查发现:现在正是成品鲍鱼可以销售的季节,且收购价格较低,A公司紧抓时机进行收购。2012年2月5日,信贷员提交了调查报告,建议授信额度1500万元,可循环使用额度,期限12个月。

2012年2月5日,审查岗依照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原则对贷款资料进行了审查,并通过电话与该公司的管理人员以及一般员工进行了电话沟通,审查员通过信贷员对该公司近期的生产、销售和库存产品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询问,A公司业务员回答1500万元贷款全部用于收购鲜活鲍鱼。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风险点的可控性:

(一)本次申请贷款与即将到期的290万元贷款没有关系,该笔贷款在贷款审批之前已全部结清。

(二)贷款用途与A公司的生产经营规模相称。290万元贷款提前结清,A公司2011年度的销售收入有4000万元,预测2012年度的销售收入可达4500万元,其申请的1500万元用于购买鲜活鲍鱼足够A公司2012年经营流动资金之用。

(三)贷款期限与鲍鱼冷冻产品的销售资金回笼周期相匹配。A公司每天购进的鲍鱼,一定要在当天加工完毕并送入冻库。A公司的产品一般以出口为主,货款资金回笼较慢,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其申请期限一年较为合理。

(四)A公司要求:贷款金额分多次提款。A公司根据自身加工特点对鲜活鲍鱼进行分批收购提款、付款,虽然R信用社贷款利息收入减少,但贷款的安全性却大大的提高。

三、案例结果

审查人员最后决议:A公司贷款用途为购鲍鱼,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信贷政策,在A公司营业执照规定的范围内,属A公司经营流动资金真实需要;A公司流动资金贷款用途与生产经营范围一致,真正用于生产经营的各环节,有真正有效的购销合同,其申请的贷款金额与其经营投入较为匹配,其资金需求及期限合理。建议给予A公司发放新增贷款1500万元,期限一年,按期收回。

四、经验启示

(一)征信报告是准入条件的必要参考,但不能过于全信、偏信,以防别有用心者套用信贷资金。

(二)信贷员在调查中要加强贷款用途的交叉验证,不要过于花费大量的精力用于调取客户的经营资料和销售情况以及怎样编制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上,要在思想上重视贷款的真实用途。

(三)在新增贷款发放之前,应该将借款人即将到期的贷款余额收回,防止借款人通过其他手段以贷还贷。

5.怎样控制信贷风险 篇五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层为防范信贷风险,完成经营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信贷风险控制、规范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实施方面缺乏有效性。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蹦而就的,是长期的理论积累和经验积累,要想建立完善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向国内外先进的金融机构借鉴、学习相对成熟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能力,加大防范信贷风险的力度,才能逐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总的来说,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管理体系,必须具备全面性、完整性、科学性等特点。

2)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分为三个程序:事前调查,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重点在于防范,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

3)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突出工作人员的关键性。银行的内部员工不仅是信贷业务的经办人,还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主体与客体。信贷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2.安徽省XY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2.1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分析 2.1.1信贷风险的组织架构不科学

安徽省XY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组织架构采用传统的“直线式”,其工作流程如图1。XY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市场营销部的信贷尽职调查将极有可能导致后面的审查、审议、审批出现纸漏,从而引起较大的信贷风险。其次,这种直线式管理流程极易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信贷风险。再次,这种直线式的组织架构和流程缺乏完整性、全面性,忽视了贷后管理、贷后追踪检查的重要性,严重存在“重放轻管”的现象。最后,在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受理客户贷款申请市场营销部信贷尽职调查贷款管理部信贷审查贷款审查委员会信贷审议行长信贷审批营业部各支行收回贷款图1 工作流程

营业部各支行发放贷款 2.1.2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能力低下

XY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中高层管理者普遍缺乏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从而导致信贷风险的识别能力、量化能力低下。由于缺乏风险的识别能力,导致在风险面前不知所措,无法积极应对风险,从而加大了风险造成的损失。在信贷业务的办理过程中,XY农村商业银行依然采用信贷尽职调查模式,这正是缺乏风险意识的表现。信贷尽职调查报告的质量偏低,报告内容尚不统一,报告内容不真实、不完整,主观定性分析较多。而信贷调查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贷款流程,信贷调查报告不真实、不完整,加大了XY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2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分析 2.2.1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XY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其信贷管理机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信贷管理理念、信贷管理模式都还没有完全脱离农村信用社的固有模式,内部控制机制和信贷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XY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审查审批还会掺杂信贷人员的主观意愿,贷款的审查审批不仅缺少一个科学完整的客观评估体系,还缺少一套与现代市场化经济相契合的贷款决策和约束机制。

2.2.2贷款“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

贷款“三查”制度是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活动的主要体现,即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银行贷款质量的高低和信贷风险的大小都是通过“三查”制度把关的。目前XY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三查”制度的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贷前调查不充分,借款人资料不全面、不真实;贷中审查不严格,导致向资信状况较差、还款能力不强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贷后管理流于形式,贷款客户档案管理不规范,导致贷款人资料丢失;抵押物审查不规范,引起抵押物贬值等。正是由于XY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三查”制度执行力度不到位,加大了XY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2.3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1)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XY农村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下设有审计委员会,各分行业务部门设有各自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审计部门不属于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而是由经营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级,缺乏独立性和有效性。

2)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XY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象较为单一,审计范围狭窄,仅局限于信贷审计和财务审计,没有将新业务的开展情况、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领导层的经济责任纳入内部审计工作中来,XY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审查方法,审计范围狭窄。

3)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偏低

内部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XY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审计技能,综合素质偏低。由于XY农村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作为指导,审计结果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缺乏权威性,其真实性也有待考证。

3.结果

近年来,该行存在不少贷款损失事件。

1)彭润公司贷款案例(1)案例概述

2012年2月12口和14口,安徽省XY农村商业银行向安徽彭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彭润公司)发放抵押贷款各300万元,共600万元,彭润公司的贷款抵押物是他人名下房产。2笔贷款合同约定支付方式为自主支付。其中,2月12口300万元直接用于归还该公司2011年2月贷款300万元,2月14口300万元转账进入该公司法人代表彭某个人账户,随后该300万元资金通过网银转出2笔各50万元,转账2笔各100万元至王某某、胡某账户,胡某为XY农村商业银行综合柜员。该户贷款部分资金进入XY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员工账户,部分资金被非法挪用。2012年2月末的贷后检查报告(贷后首次检查)中未包括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的内容,信贷档案中未见核查该户贷款使用是否符合约定用途的资料。此外,该户贷款因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致使该笔贷款为损失贷款。(2)贷款损失原因分析

在“彭润公司”贷款案例中,胡某作为XY农村商业银行的柜员,职业道德出现问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挪用贷款资金,牟取私利,致使该笔贷款为损失贷款;贷款办理不规范,贷款资料不全;贷后管理不严格,执行力度不足;贷款发放后,贷后管理部门没有按规定定期对该笔贷款例行贷后追踪检查,没有及时掌握该笔贷款资金的动向,没有及时检查贷款的使用用途,致使该笔贷款为损失贷款。

2)家友公司贷款案例(1)案例概述

2013年3月25口,安徽省XY农村商业银行向家友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家友公司)发放贷款320万元、380万元。抵押物包括房产和肥料,档案中的抵押合同为复印件,未见原件,抵押的肥料共2961.39吨,评估价值597.8万元,保存在家友公司仓库中,抵押的肥料是借款人的生产原料,借款人正常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XY农村商业银行未采取有效措施对抵押肥料保管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抵押权不落空。2013年4月末的贷后检查报告(贷后首次检查)中未包括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的内容,信贷档案中未见与交易相关的提单、货运单、仓储单以及各种税票、发票等资料。2013年10月初,由于借款人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无力归还民间借贷和欠农户收购款,实际控制人李某某被司法机关控制,公司因部分资产被债权人扣押转移而停产。家友公司停止经营的直接原因是涉及民间债务纠纷,被债权人扣押部分资产。

(2)贷款损失原因分析

在“家友公司”贷款案例中,贷款办理不规范,缺少抵押物合同原件,贷款资料不全;抵押物的价值估算不严格,抵押的肥料是借款人的生产原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贷款额度管理不规范,XY农村商业银行对家友公司实际控制人大量使用民间借贷失察,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与实际情况不符,致使对家友公司贷款资金的真实需求判断错误,从而过度授信。贷后管理不规范,缺乏贷后监控,贷款发放后,贷后管理部门没有对该笔贷款资金的用途及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跟踪监督,家友公司在贷款发放后将贷款资金用于归还其它债务,违反了银行贷款管理办法,致使该笔贷款为损失贷款。

4.原因分析

4.1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主要途径。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目前,XY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操作不规范

会计业务是XY农村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会计信息贯彻于XY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直接影响着XY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而XY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中没有严格遵循会计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以致会计信息普遍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2)会计核算系统不健全

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必须遵循全面、客观、完整、系统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能够明确反映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状况。但从目前XY农村商业银行会计科目设置来看,其会计核算系统不健全,既不能全面、真实、完整地反映会计核算对象,也不能满足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变化的需求。

3)内部会计控制手段落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XY农村商业银行更新了其会计操作系统,会计操作更为高效。在运用口益高效化、科学化会计核算手段的同时,很多有关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XY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手段落后,无法与高效化、科学化的会计操作系统相匹配,还是难免出现很多弊端。

4.2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信贷风险管理是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信贷资金的质量,还直接影响着XY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目前,XY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在XY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信贷风险意识不强的问题。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内部风险管理文化缺失,特别是基层支行的信贷员,往往只重视信贷业务的开展,而忽视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过于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效益和风险。随着现代化金融的不断发展,若不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农村商业银行将无法生存。全员信贷风险意识的淡薄使得XY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管理上出现诸多漏洞,主观上加大了其信贷风险。

2)信贷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在贷款的审查阶段,XY农村商业银行缺少一套完整的从资信调查到贷款回收的流程规范体系,各个环节缺少连贯性,自然不利于信贷风险的管理。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今天,原有的信贷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无法继续识别新出现的信贷风险,因此,XY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已经到了不得不提高的地步。

3)信贷风险量化水平低下

在西方国家较为先进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对于信贷风险分析一般采用信用风险模型进行风险量化分析,能够较为准确、有效的识别和量化信贷风险,有利于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对于信贷风险的量化分析,XY农村商业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一般只能针对单个借款人进行风险测量,缺少对于信贷组合风险的测量工具。对比国外的模型计量分析,我国的信贷风险量化水平严重低下。

4.3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目前XY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方面存在很多弊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 一直以来,XY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监督考核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同时,还要受经营管理层的制约,这样就会导致其审计权限受到限制,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除此之外,经营管理层和人力资源部门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薪资和职务升迁等,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不能有效行使其监督职能,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

2)审计对象较为单一,对管理层缺乏足够的监督制约

从XY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来看,其审计对象较为单一。尚未将新业务的开展情况、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领导层的经济责任等纳入审计工作范围之内,没有做到全面、有效地监督制约,致使内部人员有漏洞可钻。

3)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XY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仅仅定位于查错防弊,尚无法达到风险审计。一方面,XY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综合业务能力低下,从而导致无法充分监管新增业务的需要,无法将先进的审计方法运用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手段相对落后,无法与XY农村商业银行的不断更新完善的操作系统和管理办法相匹配,严重制约着XY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

5.改进措施

5.1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相关对策 5.1.1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为了使内部会计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案可查,为了使内部会计控制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刻不容缓。

1>随着XY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XY农村商业银行应当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扩宽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加大内部会计控制的力度,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对XY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以修订、补充和完善,确保其适应XY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变化,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5.1.2规范会计操作,加强监督制约

在XY农村商业银行的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业务的开展必须严格遵循守会计法律法规,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

1)为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符合审慎的会计原则,为确保会计工作能够及时、真实地反映XY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需要完善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制度。

2)会计部门应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监督制约。

3)规范会计操作,严格依据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实行明确的岗位分工,严禁一人多岗或越权操作行为。

4)加强对会计处理工作的监督制约,资金和实物的核算管理应由相互独立的不同 部门负责。

5.1.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XY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性的会计人才,严重制约了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XY农村商业银行应督促会计人员加强学习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会计人员的“招聘一录用一考核一晋升”流程,并予以加强控制;进一步完善XY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分配制度,确保会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会计工作中各级员工的责任,不得越级授权。5.2提升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对策 5.2.1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XY农村商业银行原有的“直线式”的组织架构和流程存在很多弊端。为了弥补现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中所存在的弊端,必须重新构建XY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借鉴国内外银行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并结合XY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XY农村商业银行董事会下应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XY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风险管理政策的指引、风险管理的执行监督检查等工作。

2)XY农村商业银行的职能部门较为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因此,XY农村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应增设职能部门,成立授信受理中心和贷后管理中心。

3)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有效性。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流程,是规范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XY农村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控制的重要环节。

5.2.2规范信贷尽职调查工作,明确“问责制”

XY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调查报告大都是凭借信贷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工作经验得来的,因此,信贷调查报告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作为信贷业务的第一手资料,信贷调查报告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信贷风险的高低。因此,提升信贷风险管理,必须要规范信贷尽职调查工作,从源头上防范、规避信贷风险。切实提高XY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能力,必须尽快明确信贷管理的“问责制”,使信贷管理风险有明确的责任,这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建立和完善信贷人员的人事管理系统,通过严格的评估和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划分信贷人员的层次,并授予相应级别的信贷管理权限,匹配不同的信贷责任,享受不同的薪资待遇,以提高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提高XY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

6.评述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经营风险获取利润,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内部控制是重中之重。对于内部控制薄弱、风险管理落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更是如此。信贷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其风险也是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信贷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等等。XY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操作不规范,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科学,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内部审计理念陈旧等问题。

6.信贷风险自查报告 篇六

正文第一篇:信贷风险自查报告

xx银行贷款风险自查报告

按照省联行、银监局对案件防控与冶理要求,为了彻底排查整治贷款信用领域案件问题,最大限度防止外部骗贷类案件发生,进一步改善银行业信贷领域状况,依据《xx》号文件的提示,我行成立自查小组对本辖区内贷款进行风险排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信贷风险领导小组,负责信用行信贷风险自查组织、推进和落实等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二、信贷风险排查情况

(一)排查前期准备工作:

截止排查xx年 x月xx 日,我行各项贷款xx笔,余额xxxx万元,五级分类全为正常类贷款,其中助学贷款共xx笔,金额共计xx万元;抵押农户贷款xx笔,金额共计xxx万元;抵押农村工商业贷款x笔,金额共计xxx万元。

(二)排查内容:

领导小组以我行xx年 x月xx日各项贷款余额为基数,应核对xx笔,金额xx万元;已核对xx笔,金额xx万元;核对率达100%。通过认真排查,排查结果如下:

(1)我行无编造虚假理由骗取贷款案件,贷款用途全部真实,我行贷款全部采用受托支付方式,最大程度上避免虚假理由骗贷案件的发生。

(2)我行无使用虚假合同骗取贷款案件,发放贷款时我行信贷人员认真审查经济合同内容,并没有发现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经济合同;(3)我行无使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贷款案件,贷款发放时我行全部做到进行与公安系统联网核查本人身份证件,其他证明文件也都经过认真审核,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4)我行无利用担保骗取贷款案件,我行发放贷款时,全部严格按照程序审核抵质押物及担保人担保条件,没有使用虚假的产权凭证或存单、票据办理抵质押骗取贷款或者通过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等情况的发生。

(5)我行无通过空壳公司申请贷款案件。

三、排查认定:

此次排查共调阅了xxxx年x月份到xxxx年x月份信贷档案共xxx份,确认我行并没有骗贷类案件的发生。

第二篇:小企业信贷业务合规与信用风险自查情况报告

小企业信贷业务合规与信用风险自查情况报告

合规经营是办理信贷业务的基本要求,信用风险管理是确保我行信贷资产安全的有力保证。为此,我们所有的信贷经营活动都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信贷政策和监管制度要求。近日,?分行根据总行《关于开展小企业业务合规风险及信用风险检查的通知》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辖内全面开展了小企业信贷业务专项自查。现就我行自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市分行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自查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副行长任组长、?风险主管参与指导,小企业中心、风险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认真梳理?年以来的各项信贷业务风险点、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严格按照总行“通知”要求和相关业务制度规定逐户、逐个风险点进行认真排查。本次共检查了?年1月至今?笔信贷业务,金额共?万元,检查覆盖率达100%。针对检查出现的问题,我行采取了“不放过”的原则,明确责任,逐一落实核查、整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要求“风险隐患不查清不放过、原因分析不透彻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消除风险隐患,进一步提高了信贷经营管理水平。

二、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

问题描述: 整改措施:

三、下一步措施。

通过本次自查,信贷人员的合规意识得到了增强;屡查屡犯的顽症得到了整治;信贷基础管理的薄弱环节得到了消除;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了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快速发展,下一步我行将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业务培训。信贷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的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才能适应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的管理要求。为此我行将强化培训,重点培训信贷业务知识、宏观政策、信贷政策和财务分析技术,进一步提高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的能力。同时加强对信贷人员业务交流,使每一位客户经理都能“明政策、知产品、用制度”,实现小企业工厂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经营、动态化监控、精细化管理。

2、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贯彻总行颁布的《员工职业操作守则》,积极促进信贷人员依法办事、合规操作,使合规理念贯穿于业务经营活动始终,渗透到业务操作各个环节。只有不断加强信贷人员的责任意识,才能不断提高我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3、培育合规文化。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前提条件,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培育合规文化,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度执行意识、尽职履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营造时时合规、事事合规的良好氛围。

4、加强贷后管理。针对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流动性变化快的特点,在贷后管理中要更加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严格贷款“三查”制度,严格抵押担保手续,严格小企业准入和退出制度。强化动态监控与管理。如发现风险信息,立即预警,并及时采取防范、化解措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第三篇: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调查报告

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调查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简称为“359文件”)。该文件从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住房消费贷款、商业用房购房贷款、房地产信贷征信及房地产贷款监测和风险防范工作等方面对国内房地产信贷管理做了新规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59号文件”,央行与银监会在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和部分商业银行意见的基础上,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对于452号文件,其重点是对银行信贷“第二套住房”作了详细清楚的规定。如一是以借款人家庭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二是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在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贷款政策执行,否则其余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住房的家庭,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均应按第二套房贷政策执行;三是已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家庭,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时,也以第二套房贷政执行;四是强调,凡发现填报虚假信息、提供虚假证明的,所有商业银行都不得受理其信贷申请。而这两个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目前房地产市场所认为的“房贷新政”。对于目前的房贷新政,市场最为关心的是“第二套住房”,关心的是不同的人对第二套住

房的不同理解,从而以不同的方式来消解这一次的“房贷新政”,就如2015年央行发布的121号文件一样(即2015年央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正因为,121号文件的消解,从而导致2015-2015年各家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快速扩张。而这种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不仅导致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炒作盛行、房价快速上涨,而且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今年美国次按危机爆发之后,中央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早几年宽松的银行信贷政策的风险性。这就是央行和银监会359号文件出台的背景。

对于359号文件的理解,市场开始没有把重心放在房贷新政的核心上,而对“第二套住房”含义,不同的人或机构做出对自己有利解释,从而引起了对“第二套住房”解释严重分歧。由于对第二套住房解释的分歧,早些时候也有人认为,这次房贷新政也会由于对第二套住房的不同解释而消解掉。但是,当时我就撰文指出,这次房贷新政的核心是改变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让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自住房的市场,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全体人民的住房水平,也是降低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所在;而改变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的根本就是限制房地产市场投资及鼓励房地产自住消费,遏制房地产的投资等。因此,相关的职能部门对第二套住房的重新界定或出台界定细则势在必行。这就有了如452号文件的出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次“房贷新政”,一方面重申了121号文件的全部内容,即全面加强了对房

地产银行信贷每一个环节的严格管理。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本金的比重、开发楼盘预售准入、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市场准入、房地产信贷资金的管理等。另一方面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的信贷问题有新的规定(即房贷新政加入许多新内容),如禁止转按揭、加按揭,第二套住房银行信贷的市场准入界定等。也就是说,这次房贷新政,并非仅是对贷款购买的第二套住房界定,而是一个职能部门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全面的信贷管理政策。

对于这个房贷新政,其核心或实质就是通过新的信贷政策来调整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让国内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自住为主导的市场而不是一个房地产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因为,早几年特别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为什么能够在短期内快速飚升?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为什么会不断地吹大?最为重要的就是国内房地产发展模式偏差,就在于国内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投资者为主导市场。在这样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下,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在政府房地产政策的隐性担保下,借助于银行信贷的低成本及金融杠杆的便利性,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并在短期内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因此,改变以前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即如果能够让国内以投资炒作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转变为个人自住需求为主导的市场,那么国内房地产不仅能够改善国内全体人民的住房福利水平,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第四篇:信贷业务自查报告

*****支行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2015年银监局对我市行信贷业务的专项治理工作。我行信贷人员积极开展学习讨论,充分了解了本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认识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危害性,并根据自身情况展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与总体评价

1、通过自查我行全体信贷人员都能够合规操作、顾全大局,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站在我行与客户的角度去想问题、做工作。

2、不计较个人得失,办理信贷业务时恪守原则,不怕吃苦,勇于奉献。

3、能够加强自身爱岗敬业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自觉接受广大客户监督,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一名合格的信贷人员。

2、恪守规章制度

能够按照国家金融法令,有关法规制度和我行信贷管理条例,具体办理信贷的相关业务,严格遵守信贷员“八不准”和“十严禁”。在办理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无违规放贷行为。对于调查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也认真分析加以讨论,尽可能规避风险。对于贷后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及时加以关注,防控不良。

二、自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1、学习信贷业务不够深入,因我行为新开办信贷业务网点,信贷员均为新培训上岗员工,实践经验不足,在信贷业务的发展和产品的认知方面不够深入,对客户的风险把控能力不足。

2、工作还不够积极主动,有时候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3、工作缺乏创新,按部就班;许多工作只是照着别人学,不去钻研,不去研究,不去归纳,办事凭主观。

三、案例分析

1、我行自查为****,自发放贷款以来,客户还款意愿良好且还款正常,贷款确实用于经营,不存在借新还旧、以贷还贷、重组等延迟风险暴露的情况,信贷员严格按规章制度发放贷款,无违规操作行为。

2、经自查,客户经营情况稳定,资产状况良好,抵押物变现能力强,有按期偿还我行个商贷款的能力,授信额度保持不变,不存在贷款分类偏差的现象。

3、信贷员整理档案过程中由于马虎粗心,同一抵押物下的合同号书写错误,部分资料未按银监局的规范要求整理。自查出的问题已按要求及时整改,做到档案的规范、整洁。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此为鉴,认真做好信贷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四、下一步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在以后的信贷工作中,我要兢兢业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思想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通过这次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剖析,我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得到了净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做好每一件事,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信贷员。

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始终坚持抓信贷业务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二是进一步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警惕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三是坚持按章办事,努力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在发展贷款业务的同时,防控好贷款的不良和逾期。

新建南路支行

2015年3月28日

第五篇:阳光信贷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乌苏市农村信用联社:

为贯彻落实银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有关精神,我社组织员工认真的学习了“阳光信贷”。同时认真开展自查工作,明确了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必要性。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社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阳光信贷工程”的实施细则,在学习”阳光信贷“不仅简化了贷款手续,提升了贷款的透明度还优化了贷款内外部环境。通过开放办贷,还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客户对自己在贷款过程中的责、权、利进一步了解,还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也实现了农信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实现信贷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在实施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开展业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客户和行业利益。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完善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内控文化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自我约束,实现自我管理,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我社公平对待消费者意识,规范我社服务工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认真开展我社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我社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我社良好的社会形象,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组织员工对照检查,反思自身,恪守规章制度,严谨作风。在规范化服务标准的具体学习措施上下功夫。为确保达标,我社制订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了相应的学习。我社在有关利率、汇率、开展中间业务、有关帐户和现金管理等各项工作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以资本金管理为核心的约束机制。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制定积极可行的防范措施,及时、准确、充分地披露报告等信息,真实反映利润及不良资产状况。我社在员工业务办理中,严把服务工作质量关,要求员工规范行为举止,按照服务工作质量要求和规范化操作规程办理各项业务,做到快捷准确,把差错率降到最低。并要求员工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遵守商业道德。

三、我社在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一是学习不够深入,员工在学习中缺乏全面性。二是部分员工在文优服务方面对待顾客不够积极主动。

四、针对问题,制定对策。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培育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具有时代特征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全面形成体现我自治区农村信用社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业务学习,规范业务核算,锻造一支高水平的员工队伍。严格检查制度,增强贷款诚信保障,杜绝违规不良贷款。创新组织结构,整治信用社环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控制度,全面构建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具有信合特

色的企业文化品牌。并对消费者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工作上,普及银行业务知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本网更多文章:

信贷会计自查报告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

原创:信贷自查报告

7.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篇七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金融危机与经济大衰退席卷全球, 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举步维艰, 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 也为全球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重新提出了银行信贷安全的课题。

从广义上讲, 信贷风险是指, 贷款本金的安全性与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 其中, 贷款本金的安全性是指信贷资产是否能在约定的时间内足额偿还。现代西方商业银行认为银行信贷风险由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共同决定。内部因素是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对待信贷风险的态度, 它直接决定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和信贷风险的大小。这种因素能够渗透到银行贷款政策、银行信用分析、贷款监控的质量以及银行信贷管理人员的实践工作, 即风险是由银行自身产生的。而外部因素是指由外部力量决定, 银行无法控制的因素, 如国家经济状况的变化、自然灾害等。因此, 本文从信贷风险成因入手, 以信贷战略风险、信贷操作风险为主线, 从全局的角度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不是单纯因为贷款企业的违约所造成的,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方面, 会制定相应的信贷战略, 选择合适的信贷路径。在此基础上, 商业银行能够在既定的信贷战略路径下进行信贷业务操作, 这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整个信贷业务流程, 换句话说,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必然产生在信贷流程的某一环节之上。

1、商业银行信贷战略风险成因分析。

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看,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可以认为是信贷战略策略与信贷操作的组合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一般是围绕区域、行业、客户以及信贷产品这一信贷战略主线展开的。Andrews (1971) 认为, 战略风险就是战略性决策所带来的风险。Sidney L.Barton (1990) 将战略风险定义为, 当企业面临破产等不确定性经营后果时进行决策所面临的风险。Michael H.Lubatkin (1990) 将战略风险定义为, 企业将其收益与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波动进行隔离的可能性;如果商业银行在信贷战略的选择上出现了失误, 则信贷风险肯定是无法避免的。现将信贷战略风险成因分析如下:

(1) 区域政策。由于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区域文化以及金融生态环境等诸多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 银行在制定战略之初, 必须根据全局因素和区域特点, 制定不同地区的投放政策, 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 获得稳定收益的目的;否则, 一旦出现区域经济和金融形势出现较大波动的, 将会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2) 信贷投放行业组合。银行在信贷放款之前, 通常会对信贷投放行业进行合理选择。就行业性质而言, 可以分为垄断行业、竞争性行业以及垄断竞争行业, 不同性质的行业具有不一样的系统风险, 但风险组合只能规避系统性风险, 而不可能完全消除系统性风险。不同的银行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 银行对信贷投放的行业进行组合管理, 同类银行的不同行业组合会带来不同风险结果, 如果银行不能及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信息以及自身特点做出合理的调整, 那么将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3) 信贷客户规模组合。银行习惯将客户分为大、中、小型客户。由于大型客户的违约率相对较低, 因此, 其长期以来都是各家银行相互争取的对象, 但这类客户的融资渠道逐步多元化, 银行议价能力不强, 毛利率较低。对中、小客户而言, 虽然其违约概率、管理成本较高, 但是, 由于银行议价能力强, 毛利率较高, 同时, 其忠诚度也比较高, 客户关系维护费用较少, 客户数量庞大, 对银行吸引力也逐步增强。因此, 出于盈利性和流动性的考虑, 银行基于企业规模大小的信贷风险组合, 必须根据银行的自身特点和风险管理能力进行, 如果银行在中小型客户选择战略上出现了偏差, 导致管理半径出现问题, 则不能有效控制风险。

(4) 信贷产品组合。银行除了根据信贷投放区域组合、行业组合、客户规模组合管理风险之外, 还面临产品组合风险。银行根据区域环境、行业特征、企业特点等因素, 选择相应的信贷产品。银行产品的选择是基于的客户特点, 如果银行提供的产品与客户特点不匹配, 那么出现信贷风险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综上所述,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战略风险来源主要归结于银行信贷投放的地区组合、行业组合、客户组合以及信贷产品组合四个方面, 这四方面直接构成了银行的信贷战略。银行战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战略决策的失误, 必然导致其余环节的连锁反应, 必然导致银行整个信贷战略失败。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自1998年起,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名为《操作风险管理》的咨询文件之后, 操作风险作为一个单独的风险范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洛仑兹.格利茨认为, 操作风险产生于日常的操作与工作流程。Kuritzes认为, 操作风险是具有如下3个来源的非融资风险:一是内部风险;二是不可控的外部事件风险;三是业务事件风险。本文认为, 操作风险并不是一种新的风险, 长期以来, 形成的操作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 都体现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方面。现将我国商业银行产生操作风险的具体原因总结如下:

(1) 内部控制体制缺失。各家银行规章制度数量庞大, 包罗万象, 但分散于各类文件中, 缺乏内部钩稽关系, 未突出重点, 缺少系统可操作性, 甚至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缺陷。一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割裂, 甚至相互抵触;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管理者疏于监督, 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控下不控上”, 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约束主要靠他们的觉悟程度和道德水准。

(2) 银行信贷产品品种增加。操作风险高发的主要原因就是银行业务电子化程度提高所带来的风险, 电子商务发展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公司治理结构所带来的风险, 内部控制及支持系统尚未配套引发的风险等。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增多, 操作流程将更为复杂, 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操作风险。

(3) 基层分支机构缺乏业务管理。操作风险多发生在基层分支机构, 且与总行、分行的控制力度有极大的相关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集中于基层分支机构, 总行、支行更侧重于行政职能的管理。因此, 总行、支行对基层分支机构的业务指导、控制力度直接决定了操作风险的大小。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对策

(1)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流程, 包括评估目前信贷组合情况, 分析各组合风险收益及资本需求情形, 参考业务前景及银行整体信贷战略, 进行组合优化分析, 根据优化结果制定各组合的限额及具体的授信指引以及通过定期监察管控, 了解业务单位的实际执行成效, 调整组合分配, 最终达到改善银行整体信贷风险的目的。

信贷组合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支持信贷组合的主动管理, 具体包括了解各信贷组合的风险与回报的关系及占用资本情况, 优化贷款组合, 并依此制定组合限额, 订立贷款指导方针, 改善贷款结构, 并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提高组合回报率。

(2) 商业银行客户评价。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评价是指通过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对市场中不同主体的市场地位、财务状况、管理能力、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并用一定的形式来表示分析结果的专门方法与制度。从本质上讲, 银行进行客户评价主要依赖客户信用评价体系。银行客户信用评价系统是指由专门的银行机构根据信贷企业的资料, 通过调查、分析、预测等方法与手段, 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和信用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的活动。银行通过企业信用的评价能够尽可能地降低信贷风险, 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3) 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就内部控制框架而言, 《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管理监督和控制文化、风险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和评审五部分组成。我国银监会于2005年全面推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时应当有效把握其以下具体内容:营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能力建设、控制能力建设、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健全监督评审机制。

(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建设。所谓信贷风险文化, 是由银行高级管理者积极倡导并得到全行上下共同遵守的优良文化传统和不断自我完善的行为准则, 体现为银行的风险价值观、风险管理理念和行为规范, 它渗透到风险管理的各个领域, 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信贷风险文化具有导向、激励、约束、凝聚、纽带和辐射功能, 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成为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 持续发挥效力, 影响银行的经营管理。具体包括: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强化制度执行力、改进风险管理考核与激励体系。

综上所述, 本文以形成信贷风险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为主线, 从信贷战略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展开, 全面阐述了信贷风险不同层次的成因, 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不能只依靠对贷款企业的财务评价, 更多的必须保证银行信贷战略的正确性, 同时应当加强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摘要:本文围绕信贷战略风险、操作风险, 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分析了商业银行在保证其区域政策、行业组合、客户组合以及信贷产品组合等环节正确的基础上, 还必须加强银行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 从全局的角度出发, 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关键词:信贷风险,信贷战略风险,操作风险,产品组合

参考文献

[1]、MARCO SORGE, BLAISE GADANECZ.THETERM STRUCTURE OF CREDIT SPREADS INPROJECT FIN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81 (2008) .

[2]、郭宁宁.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管理机制的框架与流程[J].现代金融, 2008.

[3]、王丽君.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 2005.

[4]、张荣琳, 霍国庆.企业战略风险的类型、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7.

8.怎样控制信贷风险 篇八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的房地产的信贷业务也呈现出发展良好的态势。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关法律的控制能直接影响市场走向,法律作为一种宏观的调控手法引导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往有序平稳的方向发展。下文将探讨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问题,并提出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信贷风险;法律控制;宏观调控

结合实际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工作经验,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有一定的风险,这是无可置疑的。封闭的贷款管理、分享房地产利润、与金融业高度依存,这些都导致了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那么怎么利用法律的手段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是下文将要探讨的问题,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内的学习借鉴。

一、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首先,房地产业因为和银行信贷的关系紧密,有利益捆绑的关系,因此银行信贷要面对的是资金流动性风险问题,就是所谓的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转的短贷长用的规律导致了房地产业与银行信贷要面临相同信贷危险。

1.商業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具有不可回避行

不可回避性是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特征,因此不管银行方面还是房地产方面都要做好随时面临风险的应急准备,此外房地产业对银行的信贷的依赖性也直接的导致了风险的潜在危险。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支柱,银行信贷是我国经济的血液,同时根据越是接近血液的地方越是接近危险的经济规律,房地产的经济泡沫与银行信贷的危险几乎是相辅相成的,银行信贷在分享房地产业的利润的同时也承担了房地产业的风险。

2.银行信贷分享了大部分的房地产利润

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基本上依靠融资的方式向银行借贷,房地产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单单的靠融资基金,房地产信托这些资金,主要依靠的还是银行信贷,在购地建设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里面都有银行信贷的介入,资金的投入甚至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3.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成因应该分成三个方面看,第一个是外部原因(借贷人),第二是内部原因(银行方面),第三个原因是环境原因。环境原因既指中国信贷市场的秩序问题,也指国家用来调控的法律规定两个方面。

外部原因出在借贷人的资金方面,因为个人的资金处理比较自由,不像房地产业的资金周转都要有每个季度明确的计划性。因此房地产信贷风险来源于独立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内部原因在于银行内部的原因,银行的主体是银行职员,因为银行职员的综合素质不够,导致的资金评估、借贷方偿还能力的评估审查出现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是对借贷方的借款用途和物资保证等信息的调查能力不足出现“人情贷款”这种商业银行信贷中不健康的部分导致决策失误,增加了银行信贷的风险。贷款抵押工作没有做好,在资金的流转中有许多灰色地带就是银行职员不确定的因素作祟,使担保超额,给银行方面造成实际的损失。

二、土地法对于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控制

1.通过建立有序的土地市场减少风险

土地法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对土地的购买与使用的权限进行统一管理的法律。如果没有健全土地法的保证,房地产业的发展就会混乱无序。通过建立有序的土地市场,是促进房地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控制是通过土地法对一级土地市场的管理实现的,只有资金稳定、运转评价较好的房地产商能都拿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市场的正常运转与资金的有序投入,通过把控土地供应渠道的方式直接减少了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从长期的效果来说,制定有序的土地法可以保证土地市场的良性循环,减少因为资金流转问题和担保问题产生的风险。

2.土地制度的不断规范减少风险发生

根据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颁布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修订版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规定,我国正在有序的进行土地改革,从一系列的制度的制定可以清晰的看出党中央对土地问题的重视,表明国家政策的制定更加强调平等、公开。

三、金融法律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控制

金融法律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控制具体体现在中央的几项举措上,中央勒令中国人民银行放宽贷款利率的浮动。这是为了增加利息,用宏观的调控把房地产的泡沫消除,从整体来看保证了房地产业的高质量。有效的减少了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从微观的经济学的层面上看,短期内也不会造成房产降价的局面。

四、房地产政策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控制

以上我们介绍的大多都是间接的调控房地产业,房地产政策是比较直接作用于房地产的,效果比较明显。政府通过出台制约房地产房价无序抬升的政策,保证了市场的有序运行,减少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问题。但房地产政策是要符合市场规律的,不能用强硬的手段解决,通过政策的宏观调控,把房价控制在一个健康稳定的区间内,保证在合理的基础上微幅上调。这个标准依赖于人均GDP的攀升的幅度,房价上调的幅度绝不能超过人均GDP的上调幅度,这个是为了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减少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

五、结语

政府通过制定土地法、金融法律、房地产政策这些宏观调控手段,可以有效的保证房地产经济泡沫的挤压效应,让信贷市场与房地产市场都能够在有序平稳的调控手段下平稳运行,可以有效的减少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钟锋.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以A银行广州分行为例[J].时代金融,2014,03:169-170.

[2]张莉,栾海铱.趋紧新政下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及规避措施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01:18-20.

[3]危英.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压力测试研究[J].商业会计,2014,10:58-60.

[4]孙超.新形势下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控制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13,14:61-62.

作者简介:

9.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篇九

学院专业

(指导老师:)

[摘要]经济效益不佳,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各银行商业化,经营模式进入市场经济状态,基本上良性发展。但在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下,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性相对比较高,具体表现在于商业银行信贷占比一直处于过高状态(上半年商业银行信贷、股票、国债和企业债融资的比例为87.8:5.0:5.5:1.7),商业银行的任何风险都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整体性风险。央行最近公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两个方面最具新意:一是对当前货币信贷形势的分析;二是对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取得新进展的描述。

随着中国医务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慌,市场调节的逐步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原国有专业商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转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而使多年积累的商业银行金融问题日渐暴露,潜在的风险日益表面化。但是,无论是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还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理性化及商业银行业绩的改善,除了商业银行业的努力外,更多的是得益于政府注资或出售不良贷款。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真正的从机制上的改善仍然不够,而且不少改革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行程。为此,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是国有商业商业银行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因此我们从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信贷风险成因入手,进行逐个分析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从实际出发解决存在问题!

1中国各商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

1.1商业银行的历史问题多年积累的长期形成的金融巨瘤。在过去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银行实行的是分级经营、分级管理。作为国有非市场经济动作的银行,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决策,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规范程序科学决策转轨,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原有的商业银行旧体制下潜伏的信贷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原国有企业风险长期隐藏、积累后集中暴露,不良贷款集中出现。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

业合作密切,生死相依。国有企业大部分资金来自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资产也是对企业的贷款,两者唇齿相依,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的同时,必须承担原国有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于是,原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问题开始集中暴露出来。从而使原来的那些不良贷款开始出现,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转移成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把历史遗留的人员负担、债务负担、社会负担让老企业承担,使原来改制前的商业银行贷款被大量悬空,实际上原贷款的国有银行承担了这些国有企业的责任。因此,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原国有企业经营风险长期隐藏、积累后集中暴露的结果。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在过去发放了许多政策性贷款,由政府领导批示,打条子或者更高级部门介入银行经济运作,借贷经营困难国有企业,现在这些贷款基本上都成为不良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法》未出台以前,我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法人地位尚未确立,自主经营权没有落实,在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下发放了许多政策性贷款。特别是在成立国家政策性商业银行之前,各商业银行都承担了相当数量的政策性贷款任务,这些政策性贷款是经政府协调后商业银行对单户企业、单个项目发放的。这些政策性贷款的绝大部分风险很高。很多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就这种原因无法收回,所以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风险形成。

1.2我国的商业银行的风险还与国有企业负债过多、效益较差密切相关。在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相当一部分流动资金,都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到80年代中期,实行“拨改贷”以后,财政基本不向企业增资,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从财政拨款转向到国有商业银行借款。但国有企业的折旧率普遍偏低,自我积累不足,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靠大量占用商业银行贷款维持生产经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市场化加强,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国有企业改革举步维艰,国有企业大部在竞争中落后,多数国企亏损或经营状况不佳,而这些企业负债的主要部分是商业银行贷款,而且短期借款长期占用,资金实力严重不足,资金周转不灵,抗风险能力很低。当市场略有变化,营销出现困难时,资金运动立即受阻,偿债能力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即使少数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由于其资产负债率较高,利息负担较重,贷款到期也很难收回,企业能够按时支付贷款利息,不过是商业银行不断准予续借,这些国企贷款风险没有

暴露出来而已。一旦商业银行停止续借,不良贷款立即显露出来。这是扩大贷款风险的又一重要因素。

1.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操作漏洞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经营上把效益性放在首位,而忽视安全性。国有商业银行的内在的市场化激励机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国有各商业银行业竞相争夺高风险、低效益的项目的根本问题没有改善。尽管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贷款结构有所改善,但是中长期贷款所占的比重仍然过高。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相似,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责权相当的管理机制,对有权决策人缺乏有效约束和监督制构,有些个别商业银行甚至搞违规经营、帐外经营,加之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混在一起,商业银行自己经营权受到影响,一旦贷款出现问题,很难分清责任,更谈不上追究责任。多年的数据表明,国内各国有商业银行就是不愿意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风险来对贷款利率定价,而是在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水平上徘徊。各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仍然处于很低水平上且浮动范围十分较窄。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利率也就无法实现市场化,企业和个人的信用风险就无法相对准确定价,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或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要得到根本的改善和提高就更加困难了。

1.4中国商业银行对房地产的信贷比重过大。中央商业银行第一次以专题报告形式对外发布了《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的不良率相对比较高;另一方面,随着未来房屋税收政策的逐步到位和物业管理费用的提高,购房者的还款能力可能受到影响,按揭贷款可能出现风险。《报告》显示,我国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一般包括了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两个主要的部分。虽然四家国有商业商业银行个人购房贷款资产质量较好,不良贷款率为

1.5%左右,但是开发商贷款的风险已开始显现,四家商业银行汇总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贷款率在10%-11%之间,不容忽视。对于正在进行或积极准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10%-11%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贷款率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的,它在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中的比例不是小数,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使商业银行的整个不良贷款率很快上升。

按照央行《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目前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风险:一是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地房地产市场过热存在市场风险。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容易造成市场价格过分偏离其真实价值,从而产生泡沫,一旦

泡沫破灭,房地产价格下跌,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就会贬值甚至大幅缩水,这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小的损失。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隐含财务风险。我国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商业银行资金占其资产的比率在70%以上。三是“假按揭”凸显道德风险。今年4月2日,中国商业银行就自曝北京“森豪公寓”按揭涉嫌骗贷案。经查明,从2000年12月至2002年6月,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假按揭的方式,从中行北京分行申请按揭贷款199笔,涉及公寓273套,形成风险敞口64494万元。四是基层商业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存在操作风险。突出表现在:贷前审查经办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审查流于形式,随意简化手续,对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不严;抵押物管理不规范,办理抵押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力,不按程序操作;个别基层行贷后管理混乱,缺少相关的风险预警措施。另外,由于土地储备中心运作不规范、对其监管不严而导致土地开发贷款有较大信用风险,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配套而导致房地产贷款的法律风险也在加大。诸如此类,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几乎无处不在。2针对以上信贷风险问题我们,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的对策

2.1转变旧观念,寻找新思路。如何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首先要实现旧经营观念的转变。一是在商业银行经营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追求“数量”转移到注重质量的过程中去。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切实改变原先的追求总量扩张,对安全、质量、效益较为淡薄的经营思想。因此,首先要树立安全、效益经营理念,要把金融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视为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生命线,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确立效益最大化和资产质量最优化的经营目标。其次,要树立主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商业金融竞争观念,正视商业银行的现实,充分利用商银行各自优势,开拓竞争,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要树立长远发展的战略观念,不断开拓业务领域,实施规模经营战略,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二是对信贷资产的管理上要实现由“高风险、低收益”到“低风险、高收益”的转变。首先,充分利用目前国有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的良机,支持和帮助企业实现资产重组。把风险承担的主体转移到高效低险的企业中去,降低风险系数,提高金融信贷资产的收益。其次,建立金融信贷风险防范预警系统。从贷前的安全调查入手,通过确立科学的贷前调查分析指标,全面分析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可偿还性等指标,提出科学的贷前预报;贷后要建立跟踪检查系统,形成我国商业银行新一套的信贷资金网络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问题,起到预警、报警作用。再次,健

全商业银行贷款放、收一条龙责任制,实行全过程的严格管理,逐步将过去追求规模、铺新摊子,以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改变为注重效益,讲求效率,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从而使商业银行金融信贷资产达到高效益低风险。

2.2根据企业信用等级有条件地选择贷款客户,把握优良客户,不断压缩中间客户,逐步清理不良客户。贷款企业的信用等级是对客户质量的综合衡量,是决定贷款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主要因素。信用等级高低,是贷款风险大小、效益好坏的基本标志。在信贷管理上,首先要抓住那些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如AA级以上企业),把他们作为贷款重点投放对象;对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如BB级以下企业)因贷款风险较高,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清理;对中间客户(如A级、BBB级企业),目前贷款风险可能不大,但这些企业经营状况一般,潜在风险较大,对其贷款应以临时性为主,并可以考虑适当压缩。

2.3加大清收不良贷款的力度,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化解风险贷款。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不良贷款数量较大,清收转化的难度也相对较大,而且大部分是历史上长期积累形成的,责任不清。为加大清收转化的力度,要做到广开渠道,充分利用依靠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帮助,抓住时机,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有效清理各笔风险贷款。同时,要采取适当奖励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清收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要根据不同的风险贷款,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优势、积极引导经营不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不良企业还贷、付息能力,对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及时停放贷款,积极处理抵押品,收回旧贷。对宣告破产的企业,要依法清收商业银行贷款,要运用法律手段排除风险,紧紧依靠公、检、法、工商等部门的配合,抓住时机,逐户上门清收,对“老大难”、“钉子户”要敢于碰硬,依法起拆,抓典型,动真格,重点突破,扩大影响,发挥法律的震慑力。

2.4要做到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严格遵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程序。应重点检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审查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往的信用纪录。密切关注借款人与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防止借款人资本金明显不足向控股公司或关联企业借款增加资本金,防止控股公司转移挪用借款人的开发项目预售款。规避房贷操作风险,完善房贷操作程序。加强抵押物管理,及时合理地办理相关抵押手续,规范抵押物估价标准。各商业银行总行应加强对基层行有关操作规程的管理,就包括房贷风险点、完善合约的程序、相关法规制度、违反操作程序的责任制度等作明确规定。防范“假按揭”风险,完善惩戒机

制。建设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和信用环境。应建立对骗贷开发商的惩戒机制,如公开披露骗贷企业名单等。对于协助开发商套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商业银行责任人,对其违规行为进行追查和严加惩罚。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满足借款人规避利率风险的需要。为此,各商业银行应提高服务意识,设计符合各类消费者需求的贷款产品。可以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发放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使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能与其资金成本匹配。同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研究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争取早日推出利率互换、利率期权、互换期权等利率衍生产品。另外,各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完善住房置业担保制度,进一步研究房贷保险制度。3小结

总之,化解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一是要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定价机制入手,促使国内商业银行的真正市场化;二是要改变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市场,可以降低和防范国内商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5年8月

[2]中国人民银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2005年8月

[3]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商业银行法,2005年6月

[4]中华工商时报,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研究制定房贷保险制度,2005年8月

[5]互联周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5年7月

上一篇:运维服务简介下一篇:医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