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要求

2024-08-07

新学期要求(15篇)

1.新学期要求 篇一

新年份新学期新目标新要求

立足新起点夺取新辉煌

——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3.2.17下午2:30)

特级教师 校长赵明超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在新春佳节的浓厚氛围之中,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美好下午,全校师生聚集于塑胶运动场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我怀着无比欢乐和喜悦的心情,首先代表学校党政工领导班子给全体师生拜年,祝大家在新年份新学期瞄准新目标,按照新要求,立足于新起点,夺取新辉煌!

刚才,大家参加了第5届绪公奖助金发放仪式,这必将对激励广大同学励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回报母校,促进学校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借新学期开学典礼之际,我给大家讲述五个观点,阐述三条规律,提出三点希望。

一、五个主要观点

(一)、思想诱导行为,行为体现思想,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成绩,成绩决定命运。

同学们树立了先进的积极进取和助人为乐的思想,就能产生积极主动学习、乐于帮助同学的行为,其良好的行为就能养成良好地学习和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就会促使其取得良好的成绩,良好的成绩就决定着高中毕业后能考入较好的大学和将来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

(二)为人处世要讲大气,坚持与人为善,品行端正。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海纳百川之气,昂扬向上之气。一个人所在的高度,决定着其视野。只有站得高,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每个人都要有海纳百川和昂扬向上之气,都要站在促进全球和平发展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去学习和工作。要辨证、全面、发展地看问题,不要静止、片面、孤立地看问题。有的人出现好逸恶劳、贪占小便宜等六种不健康心理现象,就是思想不健康、做人不大气造成的。只有健康思想领先、做人大气,才能克服不健康心理现象,使我的存在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

(三)人人建立心理防线,增强理智,度好青春期

健康的心理防线是在法律、法规、校纪约束下的自我约束的思想“篱笆”。理智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不理智都是人犯错误,走向深渊的开始。人如果失去理智,人将不人,将要受到道德、社会规范和法纪的谴责与惩罚。

(四)人人要勤奋努力,用心专注,力争学业进步

人的进步都是99%的汗水+1%的灵感取得的。只有勤奋努力,用心专注,才能取得某一项事业和学习的成功。老师们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孩子们的思想进步。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学习、多思考、长知识、提技能,要多增加正面积累,减少负积累,做实践和生活的主人。

(五)人人树立“四个主人”意识,掌握成才途径,走好成才之路。“四个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时代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就提出“青少年强,则国家强”的重要思想,并为国家独立和富强奋斗终生。每个同学正值青春年华,每个同学都要树

立远大理想,从国家振兴、时代发展、学校发展和自己人生发展的角度,规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树立学习、学校、国家、时代“四个主人”意识,走好成才之路。

二、遵循三条规律

(一)成才规律

所谓规律,即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

所谓成才规律,就是成才过程诸要素中内在的必然联系。成才规律有三个核心要点,一是遗传因素是成才的物质基础;二是环境因素是成才的外部条件;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因此,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战胜自我,在遗传因素不变,外部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走好成才过程中的决定一步。

(二)学习规律

学习目标(或说非智力因素)是动力,学习意志、品质是学习的保证,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学习成绩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结晶,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结晶。

记忆、遗忘、认识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属智力因素的范畴,记忆和遗忘是学习中的一对矛盾,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多积极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树立高远学习目标,落实好“四清四关”,逐步实现预期学习目标。

(三)做事规律

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规律。经过论证,凡利大于弊的要做,凡弊大于利的坚决不做。同学们要遵循这一做事规律,认真处事,科学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科学理财。只有现在科学安排好学习和生活,打牢知识基础,成年后才能为国家和家庭作出大贡献。

三、提出三点希望

(一)在学校开展“五比五看活动”

要在增强理智、自我约束,克服“懒惰图安逸、爱占小便宜、追求异性、逆反逞能、说谎话,不诚实守信,耍小聪明、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等六种不健康心理的基础上,在广大同学中开展“五比五看活动”,即:

一比思想进步,看行为是否规范,积极进取表现;

二比学习态度,看遵纪守法,学习进步幅度;

三比身心健康,看参加体育锻炼、体质健康状态、出勤率与心理平衡程度;

四比全面发展,看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等素质提高程度; 五比特长发展,看某一学科专项投入、专注研究现状与比赛成绩。

(二)在“五看五比”活动中,做到“五个学会”

(1)学会做人。包括道德品质、与人相处、理财、做事等项内容;

(2)学会学习。以动脑为核心,包括制订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同伴合作、讨论、独立学习、复习和总结反思等项内容;

(3)学会生活。包括学习、三餐、休息、活动等内容;

(4)学会健体。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要求,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包括上好

体育课和积极参加“两操一活动”,掌握必要的健体技能,主动参加健体活动等;

(5)学会创新。要树立明确的创新意识,在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

(三)在“五比五看”活动和“五个学会”实践中,培养“六种能力” 广大同学在“五比五看”活动和“五个学会”实践中,要主动培养自己的“六种能力”,即:

一是独立自主又负责的能力。要培养自己独挡一面、不受制于人和对国家、社会和家庭负责的能力,自觉承担起振兴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

二是批判思考的能力。在社会快速转型期,改革开放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又出现了一些不利于青年学生成长进步和不健康的因素,同学们要批判地进行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是主动学习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习内因的作用,“质疑探究”,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不进则落后。

四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同学们要自觉增强理智,自己约束自己、管理自己,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五是忍受挫折的能力。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要磨练我们的意志,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够成长进步,永远成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强者。

六是人际沟通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现代人群相互联系、密切合作的整

体,同学们在今天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都要经常与不同的人群打交道和相互协作。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主动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以适应和促进未来社会的发展。

各科教师在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中,都要为培养同学们的六种能力多指导,给时间,教方法,多鼓励,从而促进同学们六种能力的明显提高。

最后,祝大家好好学习,天天进步,人人成才!

2.新学期要求 篇二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飞速, 竞争压力愈演愈烈, 在这个四处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社会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随之逐渐增高。要提高人的素质就必须重视教育的发展, 要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此, 教师便成为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实施者。而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实施者, 除了应该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 高尚的道德情操外, 为适应社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还应该具备以下几点新的素质。

一、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

如今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各种新工艺、新发明不断开发, 预示着人们对知识的要求也在同步提高。作为教师, 知识经济的主体如果此时不能及时更新并掌握最先进的科学知识, 而一味重复原有的知识, 很快就会被整个社会所淘汰。因此只有不断更新自有知识、增加实践阅历、提高创新能力, 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的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 并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 为适应转型的社会教育体制, 增强自我社会综合竞争力, 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实现持续、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挑战、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迫切要求。为促进我国社会进步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 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势在必行。

二、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要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

工业革命以来, 在大部分教育过程中, 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且一味地将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和历史上已确定的原则和方法直接灌输给学生, 俗称继承式教育。

因此, 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作为教师,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身担重任, 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创新的意识, 并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觉实践的行为。

三、教师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传授知识和树人育人是教师众多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两项, 其中育人又为重中之重。由于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 因此教育是最需要有“灵魂”的事业, 因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号被人们用来形容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往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缺少的正是教育的“灵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通常都处于被动状态:教材内容古板不够灵活, 考试答案固定统一, 各方面都会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 根本不允许里面掺有个人观点, 否则就是不符合“标准”。这种情况导致教育严重失去活力, 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挥。结果就是教师被人们称为制造标准“机器”的工具, 而学生就是那被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显然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原有的教学目的, 也不符合教育规律。

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同时具备综合学科的相应能力

如今已是现代信息化的新型社会。教师应重视并适当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 逐步从古板、陈旧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开放式、多元式;同时因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 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因此, 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台并在一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当然, 想要符合以上标准并加以落实, 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还应提高自身综合学科的相应能力。

通过以上论述说明:在新时期教育转型的整个过程中,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形成现代教育思想意识, 适应社会客观需要的职业素质。这也是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民族综合素质的客观需要。

3.新起点 新谋划 新要求 篇三

之所以是新起点,是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航船已经走过了30年风雨历程。这30年,是中国人民屡创奇迹的30年;这30年,是翻天覆地的30年;这30年是让国人自豪,让世人惊叹的30年。正是由于30年的成就,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所以是新起点,是因为30年的辉煌来之不易,30年的经验十分宝贵。30年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这一道路,中国就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了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中国就有了胜利的保障。之所以是新起点,是因为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5年和过去30年的伟大成就,也客观冷静地分析存在的问题;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党的建设的规律,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站在新历史起点上,我们党高瞻远瞩,对未来作了科学的谋划。过去的一切成就只能说明过去,过去的一切成就只能是继续前进的基础,惟有创造更多物质文化财富,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真心而又持久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才能长期执政和执好政,中国社会才能真正长治久安。

翻开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发展的思路清晰明了,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未来发展的目标既宏伟又实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把中国建设成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親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未来发展的措施坚强有力。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灿烂。

4.新学期七年级学生要求 篇四

1、注重仪表,男生不留长发、不留怪发、不染发,女生不烫发、不染发、不披头散发、不扎偏发;全体学生不准佩戴手饰、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衣着朴素大方不穿奇装异服。

2、按时到校(每晌提前20分钟到校),不早退,到校后值日生要及时打扫卫生(值日生可以提前到)不拖拉,其他学生在教室自觉学习,不乱喊乱叫随意走动。(早上读书不做任何作业练习,中午完成作业)

3、提前准备好下节课要使用的工具,上课铃响跑步进入教室,文艺委员组织唱好歌等待老师进入教室,上课要起立齐喊“老师好”,经老师同意后方可座下。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勇跃发言(使用普通话),独立完在课堂练习。下课后老师离开后方可出教室。

4、课间活动要文明,不追赶撵打(特别注意教室、楼梯、楼道)、不攀越栏杆,不做剧烈运动,语言文明不要互相伤害,不在教学区玩篮球、足球等,建意各班可配备沙包、键子、跳绳等活动工具文明活动。

5、放学后迅速离开校园,注意交通安全,及时回家,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留宿(不得在外租住,都回家住),晚上在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练习,不在外闲逛,按时休息确保第二天上学精力旺盛。

6、在校外不与不良社会青年来往,不进录像厅、台球室、游戏室、网吧等营业性场所。

7、学会使用“请”,“您好”,“老师好”,“同学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不用谢”等文明礼貌用语,见了师长要问好。

8、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将零食带及校园,不在教室内吃零食,积极参与卫生打扫。

9、不将手机、小灵通、MP3、游戏机、电子字典、小说、杂志等物品带进校园。

5.新学期 对初一新生的要求 篇五

另备一个纠错本,在课下及时记录每次作业、课堂练习、基础训练及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表明正确答案的理由。

并要求学生对它们要像对课本一样进行复习、保管。

2.新生刚开始对英语的朗读与记忆感到一愁莫展,我就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英语单词与句子,并指导他们如何背诵,尽量少讲或不讲语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开学前三个星期,我们主攻音标和字母,字母和音素的区别,元音字母和元音音素的区分,元音因素和辅音音素的区别,还有大量的拼起来读,重读,辅音连缀,还有大量的字母组合,搞的苦死,但愿学生能够顺利跨越读音关,为大量的单词记忆和单词拼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6.新学期幼儿园生活常规要求 篇六

为进一步做好全园的安全工作,实施平安校园工程,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方便家长接孩子(中午、下午)离园,使幼儿“高高兴兴入园,安安全全离园”,经研究,特此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一、卫生常规

1、进餐常规:

(1)、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会使用勺进餐。中、大班会使用筷子进餐。

(2)、一口菜、一口饭地进餐,不把菜全部倒入碗里,不急也不慢,不剩饭菜,不洒饭菜,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

(3)、安静、专心地进餐,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讲话,不讲长话。

(4)、餐后自己清理桌面,把骨头、菜渣倒入垃圾桶,用抹布抹自己的桌面。

(5)、用自己的口杯接水漱口,不玩水,正确漱口,把口杯放回指定的地点。

(6)、用餐巾擦嘴,轻拿椅子坐到指定地点。安静活动,不影响他人进餐。(7)、吃水果前后洗手,不把水果放在桌上,果皮核收拾干净扔到指定地方。

(8)、喝豆浆、牛奶坐着喝,豆浆、牛奶放在桌上,喝完后用杯子漱口,然后把杯子放到指定地方,用餐巾擦嘴。

2、喝水常规:

(1)、拿住杯子把,不玩杯子,不把手伸进杯口。

(2)、能接适量的水,不过多,不过少,不把水洒在地上。

(3)、接了水离开接水区喝水,排队的小朋友在一米线外等候,不推、不挤。

(4)、口渴了会自己喝水。

3、盥洗常规:

(1)、洗手:先卷衣袖――湿手――擦肥皂――搓手心手背――冲洗――双手合掌甩水――打开毛巾擦干净。便后、餐前洗手,手脏知道随时洗手。

(2)、洗脸:卷衣袖――拿毛巾湿水――拧干――把毛巾打开洗脸、手背、脖子――搓洗毛巾――拧干――挂回原来的地方。(3)、入厕:男孩女孩分开入厕,男孩不把小便洒在别人身上或厕外。大便按规定拿纸,不浪费纸张,便后洗手。

4、卫生常识:

(1)、知道自己的身上是否清洁,在成人提醒下能拍打身上的尘土,知道地上脏不随便躺在地上。

(2)、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

(3)、不吮手指,不咬手指,不用脏手擦眼睛。

(4)、会正确使用纸巾,会擤鼻涕。

(5)、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6)、不把物品放进口、鼻中。

(7)、会使用垃圾桶,会将废物扔进垃圾袋内。

(8)、保持桌面、墙面清洁,特别上美术课不用蜡笔、水彩画桌面。(9)、会放好玩具、用品,不把玩具丢地上,不咬、玩学具。

二、行为习惯常规

1、午睡常规:

(1)、睡前上厕所,大小便、洗脸、洗手。

(2)、安静进入卧室,把鞋摆放整齐。

(3)、轻轻上床,自己脱衣服,把衣物叠放整齐放在指定地方,冬天睡觉要脱袜子。

(4)、睡姿正确,侧卧式或仰卧,不能俯卧或蒙头睡。(5)、安静听故事入睡,不玩东西,不吮手指。

(6)、安静起床,迅速穿好衣服,鞋袜。(7)、起床后洗脸、入厕。

2、坐的常规:(1)、会搬椅子,一手握椅背,一手托椅身,轻拿轻放,转椅子时要拿起椅子摆好再坐下。放椅子时不能有声音。知道爱护桌椅。

(2)、上课坐姿:双脚自然并拢平放。双手自然摆放,长时间坐着可以轻轻靠在椅背上

。(3)绘画、写字坐姿:上身与桌子保持适当距离,双脚自然平放,上身不歪斜,眼物距离适当。

(4)、避免不正确坐姿:斜靠椅背;斜趴桌子;坐时翘脚;驼背坐。

3、礼貌常规:

(1)、来园时能主动对老师小朋友说“早上好”,向家长说“再见”,离园时能主动对老师小朋友说“再见”。

(2)会主动向客人问好。

(3)、学习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对不起、没关系等。

4、上下楼梯常规:

(1)、上下楼梯靠左边,看脚印上下,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也不挤。(2)、上下楼梯逐级走,不跑、不跳。

5、入园常规:

(1)、准时入园(8:00前入园)

(2)、由家长送到班级,自觉参加晨检,按规定交换接送卡。

(3)、主动向见到的人问早问好,与家长再见。

(4)、自己进入晨运场地,在这当中不在途中停留,不东张西望,不奔跑,按左上右下的规则上下楼梯。

6、散步常规:

(1)、在老师带领下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跑、不跳、不推、不挤、不大声喊叫。

(2)、遵循行人靠右走的交通规则,以免造成过挤。

(3)、在老师的指导下细心的观察周围事物。

三、学习活动常规

1、晨运、早操常规:

(1)、向老师、小朋友问好问早。(2)、按规定放好书包。(3)、愉快地参加晨运。

(4)、爱护晨运器械,晨运后能迅速收拾好器械,并放到指定的地方。

(5)、听到早操音乐迅速排好队,认真做操。做操时眼睛看老师示范及舞姿,耳朵听音乐节奏及变化。动作到位,跑动迅速,不拖拉,不懒散。

(6)、早操后有顺序地回教室,在过道里楼梯上不大声喧哗、不奔跑。

2、游乐场常规:

(1)、玩之前在老师提醒下知道脱衣服,玩后穿好自己的衣服。

(2)、正确玩大型玩具: A、滑滑梯:从楼梯上,滑板下,坐着滑,脚先下。B、能听老师指挥迅速排队,整理好队伍回教室。C、爱护大型玩具,可随意移动的玩具,在玩过后需放回原处。D、爱护活动室玩具,友好合作地游戏。E、游戏后收拾好器械,便于下一个班幼儿游戏。

3、沙池常规:

(1)、友好、合作、协商地使用沙池工具。

(2)、注意卫生:卷起袖子玩沙;不把沙洒到别人头上、身上及自己身上。(3)、结束后把器械清洁后放回原处。

4、体能游戏常规:

(1)、爱护各种体育器械,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体育器械。

(2)、友好、合作、协商地使用各种器械。

(3)、认真进行体育活动,不能无故不参加活动,活动前后学会自己脱穿衣物。(小班幼儿在老师提醒下完成)

5、教学活动常规:

(1)、注意安静地倾听教师的讲述,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7.新学期要求 篇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总结2008年质检工作, 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研究部署2009年质检工作, 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一思想, 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 真抓实干, 努力开创质检工作新局面, 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王勇在报告中说,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各级质检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全面履行质检职能, 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各单位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改进质检工作的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 紧密结合质检工作实际, 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确保把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各环节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在国务院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质检部门全力以赴, 积极作为, 打了一场特殊战役, 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三是各级质检部门把服务奥运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积极做好维护食品安全、国门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等工作。四是各级质检部门加强了对食品、日用消费品、建材、农资、棉花和絮用纤维等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专项整治, 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治理;加强了进出口检验检疫和口岸能力建设。五是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 如期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4000余项食品和消费品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全面加强能源计量工作, 促进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增效取得明显成果;进一步规范认证市场秩序, 加强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工作;大力加强“科技兴检”, 有效提升了技术装备水平;质检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法制监督工作得到加强;积极开展质检国际交流与合作, 巩固和完善了与主要贸易国的合作交流机制。六是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加大了干部交流和教育培训力度。

王勇指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质检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总局党组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认真查找了质检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4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质量宏观管理还不到位, 发展战略研究不够, 有效措施不足;二是质量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长效机制不健全, 质量诚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特别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有缺失;三是基础和基层建设还比较薄弱, 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 国家计量基准体系建设步伐不快, 认证认可有效性还不高, 技术机构建设滞后, 执法保障能力亟待提升;四是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8.新课标 新要求 篇八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变化;对比;理念;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55-02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目前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基本脱离了应试教育,但是,它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掌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尺度,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道德观、人生观乃至世界观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们必须牢记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而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品德学科算得上是教材变化最快的一个学科,3~5年教材就要来一次较大的改版,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也可以说是走在其他学科的前头,大概在2000年左右,思想品德课教师就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2003年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出版后,教师们在各级教研活动中,细细研读,并且逐步把其中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如今,“实验稿”中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课堂,在这种情况下,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正式出版,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怀着期待的心情通过网络仔细阅读了它,并且将它与“实验稿”进行了对比,找到了多处令人欣喜的变化。现把一些让我觉得值得一说的地方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一、前言

导语增加了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为适应初中学生成长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较之“实验稿”,更能让人对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一目了然。《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增加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这一段话,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初中学生的实际,重视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现在的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或限于自身文化,或限于自身的精力,无法与孩子较好地交流和沟通,心理问题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与时俱进,在教学之余更多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真心关爱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做家长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走出成长中的困惑。

二、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分类目标》里,三维目标的表述较之“实验稿”更加具体和有操作性,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权”,知识目标增加了“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目标中,更加注重对环保知识的灌输,让学生树立更加牢固的环保意识。内容标准表述更加成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体现社会的发展变化。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三处:(1)《认识自我》板块增加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游戏观念,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这一内容标准切准了现在很多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脉,因为这类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沉迷于游戏、怕困难而厌学的多,但他们仍然希望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再加上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重新鼓起学习的勇气的。(2)法律知识板块增加了一句“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可不能小看这一句话,由于初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逐渐增多,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恰恰缺乏平等意识,所以才会在与同学相处中“拼爹”、攀比。我想,从学生开始灌输平等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甚至全社会的素质。(3)《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板块中,增加了“合理利用网络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在网络等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指导学生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念。

三、实施建议

我认为,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最出彩的部分莫过于《教学建议》了。与“实验稿”相比,新课标脱离了方向性的大框框,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融通,形成教育合力;提倡教师教学中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合理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索或在合作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这些建议,进一步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开放性和民主性,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道德的内化。《教学建议》里的理念和方法,正是老师们前些年课改中苦苦探索得到的经典方法的集大成。我从中感悟到: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情境和开放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艺术,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9.新学期对教师的几点要求[模版] 篇九

新学期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我们的教育是为孩子、为家长、为社会服务的,只有树立了服务意识,我们的教育才能做得实在,做得有序,才会让孩子学得扎实开心,家长感到满意。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要树立这个概念。我们今后的工作要继续保持我校原有的一些良好的传统,注重细节,注重团结协作,注重工作成效,努力让学校的每一样工作都能扎扎实实开展,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学校的发展需要每个教师都付出心血和智慧。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个人都要有意识,这是我的学校。每个人在学校中都很重要。所有的口碑都是来自于家长的口口相传。提高团队意识,强化执行能力。学校的工作离开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是无法出成绩的。要创新工作思路,把学校的计划、上级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干出成绩。希望大家要树立学校一盘棋的思想,部门之间、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课任教师之间都要搞好协调,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工作要主重细致。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质量意识,把教好每一位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基础、立身之本。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责任意识、师德修养、业务水平,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促进自身成长。我们处在一个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教学内容在变,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变化的年代。如何跟上发展脚步而不落伍,如何顺势而上,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变化中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是与时俱进的最好办法。一个人学习的步子是否坚实,决定了他行走的远近。同理,一所学校是否注重学习,是否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方向。同时,借鉴成功学校的经验,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育感悟等,在进行知识梳理、实践思考的同时能够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积小智成大智。从而实现同伴交流群体共生。新学期送给大家“五会”与大家共勉,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在“五会”上多做点文章。即:会做人、会做事、会生活会思考、会感恩。保持进取、坚定、乐观、幸福的心态。会做人是生存的前提。会做事、业务好是生存的基础。多学习、多充电、多吸收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体会享受工作的乐趣,体验生命的过程,体验享受生命的价值。会生活,多一点“亲情”意识,多一点“健康”意识。会思考,生活离不开思考,思考带来进步,思考带来收获有思考才能成熟。会感恩,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让我们感恩的事、感恩的人,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在工作中要做一个平和心态的人, 要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认真做事能把每件事做对,用心作事才能把每件事做好”希望我们大家都能认真把每个人的每件事做对做好,做一个能与学校荣辱与共、有主人翁意识强的人,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在管理上再上新台阶,整体水平再提高。谢谢大家。

10.本学期统计报告的有关要求 篇十

1、报告的基本要求:

每个同学独立提交一份报告,占总成绩的10%。

2、报告内容:

(1)研究数据:以本学期的校园调查数据为主完成一篇统计分析报告,可以参考、引用

其他的数据;

(2)所使用的分析工具:要求运用描述统计、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知识,特别是在本

课程第四部分所学到的“两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和“分类数据分析”的工具,完成对一个现实问题的统计分析;

(3)研究主题:不限。

3、上交日期:2014年1月13日之前在教学网提交电子版。

4、评分标准:

(1)报告是否充分展示了作者在统计学的课程上,所掌握的数理统计分析以及Excel数

据处理的工具,并表现出了对这些分析工具的正确理解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对于分析的结果,作者是否做出了正确的评论;特别是对于数学结果,能否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

(2)报告是否具有明确和新颖的主题,作者是否能够围绕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是否对该主题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分析;

(3)报告中是否具有条理清楚、逻辑成立的分析;作者是否能恰当地运用本次调查的数

据、分析结果以及其它的统计资料,来说明、论证所提出的观点;

(4)报告中的内容结构和图表安排是否合理。

5、格式要求:

(1)题目为四号字体,正文为五号宋体;作者的姓名、学号写在题目下面;

(2)单倍行距,“页面设置”中的“文档网络”为每页44行;

(3)字数不限,但显然过短的篇幅很难达到“评分标准”中的每项要求;

11.新阶层崛起对执政党提出新要求 篇十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社会阶层在迅速壮大。据有关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新社会阶层及相关行业从业人数已超过1.5亿,约占总人口的11.5%,使用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

新社会阶层崛起表明中国社会正在迅速转型。所谓“新”是相对传统社会阶层而言。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阶层单一,基本上由工人、农民、军人和党政官员组成。社会阶层单一表明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分化并不复杂,协调这些社会阶层的利益也相对容易一些。

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和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分化,最显著的就是专业社会阶层的崛起。专业人员尽管在改革开放前也存在,但他们人数少,很难构成一个阶层,更难以形成自身独特的利益。今天的专业人士阶层既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也对管理越来越复杂的社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换句话说,没有专业人士这一阶层,现代社会就很难运作。

新社会阶层崛起,必然要在中国的政治变革中有所反映。2007年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明确表示执政党要调整统一战线工作,把新社会阶层作为新统战工作的重点。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政治信号,表明执政党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执政方式,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

实际上这也是中国政治的成功之处。中国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搞激进的民主化,但执政党一直试图调整国家的管治模式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表现在新社会阶层政策上,中国已形成了一个特别的模式,一方面鼓励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及时地把这些新阶层吸纳进政治领域。在一些搞激进民主化的国家,新社会阶层要么和政府之间呈现紧张关系,要么就成了政府的反对力量。相对于这些国家,中国政府在处理与新社会阶层的关系方面是相当成功的。

为了有效吸纳新社会阶层,中国已不仅从法律上保障其利益(如修改宪法以保障正当的私有财产),而且为这些阶层提供管道让其成员参与政治,从而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的政策(如允许民营企业家入党)。伴随着总体政治环境的变化,新社会阶层也越来越成为执政党统战工作的重点,并且已提上制度化层面。

政策倾斜要防止政策走样

新社会阶层有参政的要求,最自然不过。这不仅因为这一阶层对整个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更因为执政党及其政府制定的政策或多或少会影响其利益。但在吸纳新社会阶层的同时,政府也有必要考量如何进一步改善制度:一方面防止政策的偏差,另一方面保证政治制度对各社会阶层的公平与公正。“统战”千万不能成为一些社会阶层享受的政治“特权”。面对新社会阶层崛起,统战向这些社会阶层倾斜是必要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很容易走样,尤其在一些地方,往往存在“收买”现象:有钱的商人热衷于给自己加上各种政治光环;官员为了各种目的经常给有钱人一些政治头衔。越到基层,这样的问题就越大。

一旦“统战”成为特权的途径,腐败便由此而生。更为重要的是,政治制度也有可能因此失去保障基本社会正义和公正的功能。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保证社会的公平性与正义性。在中国,这一政治职责毫无疑问地落在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身上。从国内这些年的发展动态看,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不再仅仅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也不仅仅是近年的热点“社会正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已经提了出来,那就是:处于社会经济大转型期间的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

党的开放性与中国政治的开放性

从深层次看,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向开始关注,并不是因为共产党僵硬不变,而是恰恰相反:改革开放以来,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不说上世纪90年代党所发生的变化,即使最近5年,也就是十六大以来,中共已发展了1200万新党员。到2006年底,中共基层组织已达到360万个。在241万个非国有部门企业中,有将近18万个成立了党组织。从党员的社会经济背景看,中共已从比较单一的社会基础向多元化转型。改革开放前,工人、农民、政府官员和解放军是中共社会基础的主体,这些社会阶层或团体在党内构成中所占比例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例如,从1978年到2006年,工人所占比例从18.7%下降到11.1%,农民从46.9%下降到31.7%,解放军从6.9%下降到2.2%。相比之下,其他社会经济背景的党员数量增长很快,通常所说的“白领阶层”(包括管理层和技术人才)背景的党员已占21.4%,私营企业主占5.1%。党员成分的变化也直接反映在十七大代表的构成上。

从积极方面看,这些变化表明党的开放性和中国政治的开放性在逐渐提高。从世界政党的发展历史可知,一个封闭的政党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开放的政党是可持续的。除了开放性,党的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党的政治公正性。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从各社会阶层中录用党员,这些都是党的开放性的表现,但这并不能表明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可以在党内得到同样的体现和保护。一些新社会阶层有足够的经济和社会能量影响党的政策,但弱势群体又怎样呢?要保证基本的政治正义,就要从制度层面实现党内民主,保障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公平聚合、表达和实现。

经济不平等要由政治来纠正

多年来,海内外研究中国问题往往把重点放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发展方面。实际上,真正具有实质性发展的是党组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对党的变化表示关注呢?这是因为,尽管党所主导的中国政治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人们发现这个结构内部的变化已经从不同的层面、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到了自身的利益。执政党主导中国发展政策的方方面面。党的每一次重大政策变化可以说是一次利益和权力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再分配。一些社会阶层在这种变化中获得了较大利益,另一些获利较少,还有一些不但没有获利反而受损。这种状况决定了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希望党朝着符合它们各自利益的方向发展。

在目前的中国,执政党不仅要依靠新社会阶层来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而且要协调各社会阶层的利益,保障基于公平正义之上的社会稳定,所以在强调新社会阶层的同时,不能忘记在经济上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的利益。在和平建设时代,各社会阶层应当拥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绝对不能根据一个社会阶层的經济重要性来确定其政治重要性,更不能因为该社会阶层的经济重要性为其提供特殊的政治参与权。工业化和商业化必然导致社会群体的经济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对整体社会的负面效应要由政治来纠正,在发达国家如此,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

12.新课改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篇十二

1. 教育均衡化要求教师从满足型向发展型转换

古代社会, 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本位观念下的教师职责与角色, 在这里, “教师作为无可争辩的知识权威和知识源泉, 把知识存放在学生那里, 就像投资者把钱存放在银行里一样”。随着社会的变迁, 教师的专业地位受到了冲击, 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了。从2003年开始, 在全国首创了“教育超市”这一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 希望学生和家长能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像在自选超市一样, 能挑选到最适合、质量最优的教育产品, 随心所欲地“选购”所喜欢的学制、课堂、教师等, 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这就要求新教师接受新观念, 不能模仿传统的、标准的、统一的知识教学模式, 更不应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来源和权威, 而必须不断地思考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怎样传授才最合理, 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具体性、丰富性、特殊性和多样性, 让他们从各自的经验出发, 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到获取知识、相互交流的全新时空中来, 让学生得到更大、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教育的复杂性越来越需要教师的工作具有创造性, 以解决学生群体中层出不穷的问题,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适应未来多变的社会挑战。

2. 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从学历要求向能力要求转换

教师的才能不可能在师范学校一次性的知识准备中形成, 优秀教师的成长都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锻炼中完成的。

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中, 如何掌握浏览信息, 如何识别、收集、利用和编辑可获得的信息, 如何经济有效地利用信息, 以及如何制作和编写课程软件等无一不明确地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选择能力, 以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率, 而不致被繁多的信息和技术所淹没。另外,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变化发展着的学生, 且是有个性差异的个体,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辩证的教育教学分析、判断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要不断地研究身边日常的教育现象, 研究学生, 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 不断地研究新的教育问题、思想和方法, 反思工作。教师既是一个职业工作者, 也是一个管理者、组织者, 他们的管理组织能力, 直接影响学生活动的方式和效果, 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的管理能力既包括学生活动的计划、设计能力, 也包括对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与学校内部的各类人员交往, 还要与社会人士交往, 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相互影响是教师运用其他人力资源, 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的能力结构, 才可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中, 学历只能代表过去, 能力的建构才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3. 学科专业化要求教师从技能型向智慧型转换

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胜任自己的教学, 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面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从课堂教学来说,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策略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等, 这些都是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的新要求。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 促进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 是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中, 必须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1]要实现以上转变, 教师就必须从技能型向智慧型转变, 这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是个体在知识、经验和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的灵活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变化的一种创造性能力。教师的智慧有两个方面:学科的专业智慧和教育智慧。学科的专业智慧, 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内容有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认识, 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专业智慧不等于专业知识, 它更倾向于在综合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素质迁移、方法迁移和思维方式迁移。教育智慧渗透、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 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性地驾驭, 敏锐地反映和灵活性地应变, 是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2]

4.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使用型向构建型转换

知识是建构的, 不是灌输的。传统教学比较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强化和应用, 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 充分地研究教材、使用现成教材,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完全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教学, 而不是研究学生, 并不根据学生情况主动建构课程。课堂上, 重点在知识点的灌输, 把学生大脑看成是存储器, 教师讲什么, 学生就学会吗?教师能完全占据主导地位, 教学课堂完全遵照教师意愿进行教学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 也不容许有自己的想法, 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 学生的灵性和创新精神被无止境地扼杀。教师工作的对象不是“书”, 不是“知识”, 而是“人”, 是活生生的具体的生命, “教书”、“传授知识”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教书”, 不“育人”, 以致教一辈子的书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教育是创造性的劳动, 不是机械性的陈规操作和简单重复劳动。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 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千篇一律, 教育时机的把握和教育矛盾、冲突的解决, 需要教师作出正确、及时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解决。所以, 教师必须具有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做出解释与决策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和不断积累的过程, 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的过程。[3]新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信息, 拓展学习的空间, 逐渐学习和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样才能应对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和复杂的教育教学。新的课程改革, 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决策者、开发者和主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成长的顾问, 在与学生平等对话和双向交流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 用美好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心灵, 用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所以, 教师的角色必须跳出和超越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 而要充分地认识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书”, 而在于“育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 新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既要肯定教师的主体性, 更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称为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 而不是平行的双主体。[4]在教学过程中, 新教师要将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因此, 新教师在使用教材上, 不能将学生禁锢在教材里面, 教材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封闭的, 更不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内容, 它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资源, 一种凭借, 一个起点, 教师应从惟书到惟真, 学生可以质疑书本知识, 质疑教师, 这是对书本知识的挑战, 也是对教师权威地位的挑战。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建构一种思维的学习模式, 使人的大脑既是存储器, 更是处理器, 以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改变用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 建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这样才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才能培养出既有社会性, 又不失个性的创新型人才。

5. 新型的人际关系要求教师从要求学生被动的遵从权威到平等尊重学生

新教师刚从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 从长期的被动遵从教师的学生变成了站上讲台的教师, 会有一种激动和自豪, 这时会受一种传统势力的影响, 课堂上试图使学生安静听讲, 以充分显示自己的权威地位, 结果却使本该充满活力的课堂由此变得枯燥和乏味, 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对话和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在民主平等、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下, 教师尊重学生, 容许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 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甚至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这样一种相互信任、尊重、和谐的民主气氛下, 学生才敢于质疑, 敢于探索, 敢于提问,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断摆脱陈规束缚, 产生新观点, 解决新问题, 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 管理好学生, 新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资源,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思维方式和水平、对问题的理解, 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不断促使学生思考、探究, 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 就不但可以开阔自己的知识文化视野, 还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显示出更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6. 社会未来发展需要教师从单一的个体劳动向共同合作建构

在传统课程设置中, 分科教学的特征十分明显, 教师可以单兵作战, 完成“自给自足”的课堂教学任务, 教师的专业发展, 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 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及教学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学校文化、教师文化、教学文化等因素。众多实践与研究证明, 孤立的教师文化会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 而合作的教师文化则有利于开阔教师视野, 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这对于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都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实施, 合作意识已被认为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合作学习, 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有利于挖掘和利用青年教师群体的资源, 有利于缓解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 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5]教师的专业合作是新教师专业发展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个人的学习能力、信息收集和选择能力往往是有限的, 个人的成长必须与集体的成长协调发展, 才能融入时代, 成为集体中人。因此, 新教师需要有合作意识, 开放自己, 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加强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 智慧共享, 共同分享教学经验, 形成相互尊重、民主和谐、信息互动的教育人际关系。研究发现, 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 既促进了教师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 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和能力。[6]营造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教育心理氛围, 通过互动互相学习、彼此支持, 能有效激发新教师推动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随着社会和人的发展, 国内外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教师既要有专业修养、有专业知识和能力, 还要有不断超脱自我、创造未来的本领。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可以说, 教师专业化是时代的需求和产物。

参考文献

[1]林丽君.怎样探究学习[J].小学语文教学, 2004.2.

[2]冯建军.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J].上海教育科学研究, 2006.7.

[3]安蓉, 王梅.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J].职业教育研究, 2007.4.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5]漆艳春.略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合作学习[J].职业圈, 2007.12.

13.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的学习要求 篇十三

是啊,看着孩子一年年长大,我想我们除了为孩子的成长感到喜悦,也会有更多的忧虑:孩子升入三年级半年来,心理变化更加微妙,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切一切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广泛了,那么,语文就好比是茫茫无边而又深不可测的大海。孩子们怎样才能在这样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畅游呢?怎样让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后三年跑得稳、跑得快、后劲足呢?这就是我们共同要探讨的问题。我想,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重新树立学语文的信心,重新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因此,我将本学期的教学构想与各位家长一起探讨,为孩子寻找一条学习语文的快乐之路。

一、明确三年级的学习要求

(1)预习:①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②思考勾画重点句的理解;③相关资料的搜集;④勾画生字词;⑤查字典解释生词的意思;⑥思考课后问题,将理解写在课文旁边(这叫批注);⑧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课文:①应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听写生字词③用生字组词④摘录文中好词佳句;⑤背诵精彩的句子,段落、古诗等。

(3)作业:①听写本②好词佳句积累本;③作文本④日记本⑤习题类:配套练习册、达标测试。(强调书写)

(4)日记:①每周至少有1~2篇350字左右的日记或片断练习。②每两周一次作文。

(5)课外阅读:每天做完作业后读30分钟课外书,平时有看书读报的习惯,每周坚持做1-2次好词佳句摘抄。每天练10分钟的钢笔字(同步字帖,也可以是课文生字的书写练习)。

二、指导学生阅读,提升写作水平。

(一)关于阅读: 有少少家长苦恼孩子的作文写不好,想尽了办法为孩子寻找补习班等,结果还是见不到好的效果,其实,孩子头脑中空空的,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蜜蜂酿蜜,就先采蜜,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孩子写出精彩的作文,就要增加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对于一些重要的经典的语句,要让孩子们朗读背诵下来。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读中学着写,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我们平时怎么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有的孩子在阅读时还要用手指着读,更有甚者还不会很好地默读,导致阅读速度很慢;有的孩子阅读时不分重点、毫无目的,结果阅读效率很低;有的孩子阅读时习惯了做小动作手上玩东西哪怕一个笔盖,这样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阅读时坐姿不好,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的孩子阅读时不习惯动笔和思考,阅读质量和效果不能很好地保证;有的孩子阅读时没有计划性,多半是半途而废;有的孩子阅读时不习惯带工具书,一遇到生字就读不下去了;还有的孩子不喜欢阅读,一碰到书本就皱起眉头等等诸多的不良习惯。

(二)、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例如,孩子每天临睡前留出半小时甚至多一点时间,进行读书,长期坚持,最后形成孩子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有寝食难安感。在这当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2、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因为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他们能够自主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一点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环境要安静;作息要定时;学习地点要固定;养成默读习惯。

4、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6、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该会是多么惬意啊!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孩子们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就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我们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常常和孩子一起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孩子们谨记在心。

7、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跳读等。

8、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有序阅读指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行为要有条不紊:书放在什么位置,笔记和笔放在哪里,暂时不读时怎么做记号等。教师在课堂上要边说边示范,并让学生做,逐渐习惯成自然。

关键一点,我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量增加了,有的家长又有新的烦恼了:我的孩子看了很多书,家里也有很多书,怎么没有见他的阅读能力、作文水平提高呢?我想,阅读和作文都不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反复曲折的历程。

14.新学期要求 篇十四

上学期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多成绩,有很多进步的地方,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努力地改进与完善。现就整体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主要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所在,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方法,以便于进一步改进,促使课堂改革能够持续地向纵深发展。

首先:质疑解难在上学期老师们的特别努力下,很多孩子已经有了质疑的意识与勇气,在课堂上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不理解的地方。学生中已经有了这样的声音,但声音还不够多,不够大,还需要我们的老师继续在这方面努力,给学生创设可以放心大胆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他的质疑是安全的,是被赏识的,同时也要给他们留下质疑问难的时间与空间。

对于提出来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同伴之间互相解决,不好解决的可以老师点拨指导,价值不是很大的可以放在课后让学生自行解决。方法有很多。现在学生有一些质疑的意识了,如何质疑出有质量的问题,还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慢慢地引导,不要急功近利,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都体现出来了,还有一些课堂上体现不明显。学生还是被老师牵得多。老师的话还是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我教二年级与四年级的那两个月中,我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有一个体会是什么呢?老师越不放心,越不放手,讲得越多,越累,学生学得越差,更累。举个例子。

5月29日上数学广角。感觉好难。光看教材,就有些发愁。又是两端都栽,又是两端都不栽,还有一端栽一端不栽,还有围成圈的情况。不细理,老师都会弄糊涂,更何况是四年级的孩子呢?

就怕讲不明白,所以上午在一班上课时是字字咬清,力争每个重点都郑重强调。结果呢?累得我要死,学生学得还是一知半解,课堂氛围,学习的快乐更无从谈起了。

下午给二班上。上之前就想着要把手指的游戏好好弄清楚再讲复习的内容。可是因为昨晚没休息好,现在是浑身疼,腿啊沉得都要抬不起来了,口上不停地打哈欠。怎么办?

安多媒体设备时我就开始小声地哼歌。学生唱歌时我也一边小声唱。唱完了,没急着上课。中午学生做了一中午作业也累坏了。看那疲倦的表情就知道了。那就先调和一下吧。我拿看起来有些困的小孟逗了两句,又拿笑得比较灿烂的小杜逗了两句。效果不错,学生精神立马都来了,个个脸上笑迎迎。

手指游戏开始了。简单的五根手指完了,在个数与间隔数这个难点我故意出错,就是装

不明白,和学生叫上了号,全班同学没一个附和我的,都在努力用自己的理由说服我。我专叫那反应最慢的小宇同学,一会儿是手指数求间隔,一会儿是间隔数求手指。这么一叫号,谁也不也敢走神了,上课的激情自然也高涨了,并且这个难点就在这片争辩声中悄然攻克了。

简单的关系理清后,我开始出题了,先是顺向思维的。后又逆向思维的。每次都是让他们自己先思考,然后找小老师上台讲,讲到关键处,我总要出怪问题难一难他们。同学们也是个个争先,嫌别人讲错、讲不明白的地方就自己上台讲。已经下课了,还有一部分同学热心地在教身边有问题的同学。那学习的劲头是我这几天看到的最高的一次。

第二节又练习了几道题。第一题因为没考虑周全只有一个同学答对,第二题有一半,到第一题已是大部分同学了。

课结束了,学生还没学够。问他们是我教会的还是他们自己学会的,异口同声说是他们自己学会的。那自豪之情不言而喻。

这是我上课堂一线的一个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想再次验证了那句话: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老师累死,学生不会。学生参与,老师引导,那便人人开心,效果显著。

还有一个案例,是假期中我观看名师的课堂光盘总结出来的。我是看了一个人的光盘就总结一下他的优点和特点。也有一个明显的发现,即便是名师,他们的课堂理念也是有差别的。有的老师很优秀,故事朗读得绘声绘色,掌声不断,板书也写得特别漂亮,我们是自叹不如,可是学生在羡慕之余呢,课文照样读不好,生字照样写不对,课堂气氛也很沉闷,老师的语言真优美,可学生却越来越困难。另外一些老师呢,老师先不读,请学生来读吧,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读了那么多,都明白了吧,那你们来讲讲是什么意思吧?只有这些意思吗?透过文字你还读出了什么,再想再说。老师讲得非常之少,而学生却学得特别多,学得特别快乐。而这样的课堂专家也给他们打的特等奖。是被大家认可与肯定的。

所以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敢于放手。老师再优秀没用,得让学生优秀起来。

再有,个别课堂分层教学和对潜能生的关注上体现不是很明显。课堂教学问题老师们往往都能注意分层,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潜能生身上,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多说多展示,作业分层还不是特别明显。像一些特别反应特别严重慢,作业特别慢的学生,怎样给他们布置作业,怎样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应该针对他们制定一些特别方案。我在接手四年级数学时就发现在两个班内有一些卡片,是相灵艳老师做的专门针对潜能生激励的,作业写得好就按章,够四个就可以得一分。

最后要说一下坚持性问题。上学期前三个月我们相信大家都在非常投入做课堂改革,后两个月因为事情太多,学校推门课听得也少了,一些老师课改的步子就慢了下来,不像前三

个月那么积极了。课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持续进行才能有效果。不能抓得紧就做,一得空就不做。这样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新学期又开始了,相信老师们会已饱满的激情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全情地投入到课堂改革中。也希望老师们能坚持下去,在心中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努力。

总结不到的地方,请校领导补充。谢谢大家!

罗清

15.浅谈新形势下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篇十五

关键词:新形势,现代素质教育,教师素质

现代社会,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也赋予现代素质教育以新的使命。教师在现代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 现代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目的, 就要靠具有更高素质的教师来完成。面对新形势, 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为培养出更多新时代需要的高精专门人才做好准备, 为现代素质教育的更高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现代素质教育教育是以现代社会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教师是现代教育的实践者,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新形势下的现代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此对教师的素质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拥有“爱”的品质

教育事业是一种爱的事业, 教育没有爱就如无水之池, 毫无生机。陶行知先生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 世人对他的评价就是爱满天下。“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也是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爱”的高贵品质。这种“爱”是一种大爱, 是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事业的爱。这种爱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是无私教育者的一种必备素质。

一名教师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首先, 要忠于自己的教育事业。要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而不是把他当作一种职业, 一种谋生的手段。爱因斯坦说过,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教育是一种事业, 要用一生去追求。作为优秀教师, 最重要的是要爱这个事业。其次, 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教师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爱是滴滴的甘露, 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如融融春风, 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师生之情就应如同亲子之爱, 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成功。再次, 学校就是教师的第二家, 爱学校就应该像爱自己的家一样。只有充满爱的家才会幸福。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有自己的领导同事, 有朝夕相处的活泼可爱的学生。身为其中的一员只有爱这个家, 才能有幸福的感觉, 才能其乐融融。最后, 就是要实现爱自己, 也就是实现自己在教育事业上的最高追求。人生在世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的最高价值就是奉献于教育事业, 就是爱自己的学生, 爱自己的学校, 最终目的就是爱自己。

二、拥有精深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新形势下高素质人才的塑造者, 也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工作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社会实践丰富多彩。拘泥于掌握一门专业, 教好一门课已经不能满足教师职业的要求。作为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首先, 在知识方面教师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面对新形势,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需要教师一专多能, 多才多艺。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 更要会启迪开发、引导和创新。凡是学生尊敬爱戴的教师都是拥有渊博的知识, 具备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不仅能善于把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发展学生的能力, 而且还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和学习的快乐。新形势下的现代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一支粉笔, 一本书。一间教室、一班娃”的教学模式, 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也为教育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备和科学的教学手段。这样要求教师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的同时, 必须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教学技术, 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教育新形势。

其次, 在能力方面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要做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不再只是教书匠, 而要成为教育家。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研究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进和提升。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 教师也要认真讨论新的教育方法, 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因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分析钻研、思考, 更要学会探讨、总结和研究, 针对自己所从事的不同教学实践, 总结出符合新时期、新形势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 为做“学习型”、“专家型”教师和教育家而努力奋斗。

最后, 教师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 教师要敢于对已有的界定、概念、理解提出质疑, 求异创新, 用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取代旧的观点、理念和方法。大胆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不断地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环境。教师还要着眼于新实践、新突破、新发展, 提供创造性的思维, 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又要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 “以人为本”, 实事求是, 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

随着现代化生活的高节奏, 以及教育体制的大幅度改变, 教师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的保养与锻炼, 保持强健的体魄, 来应对繁重的教学实践工作, 更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来应对来自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无形的压力。因此, 教师要不畏艰难, 不怕挫折, 开拓创新, 机智应变, 调控心理, 达到自我完善。为顺利进行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也为学生学习提供榜样。教师要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支持, 而教育事业要充满生机活力, 也需要高素质的优秀教师。而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又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可见, 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是现代教师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汪俊仙:《谈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 2008 (1) 。

上一篇:初一历史全面复习提纲下一篇:审美情感